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名作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f**********4
发帖数: 2617
1
第一部:日耳曼的西班牙
第一节:蛮族的起源
罗马帝国的衰落与灭亡,长久以来是西方历史学家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早在帝国的正
式灭亡尚未来临之前,帝国的基督教知识分子以希波的圣奥古斯丁(St. Augusting of
Hippo)为代表,就已经注意到了国运的衰微并预见了帝国的灭亡。在奥古斯丁的名作
《上帝之城》(De Civitate Dei)中,把世俗的罗马帝国归结为凡人的世界,逐步走
上远离上帝的道路,因而无法避免毁灭的命运——尽管这个帝国不久前刚刚正式尊奉基
督教为它的国教。到了近代,这种宗教语言显然无法再满足民智渐开的欧洲。十八世纪
伟大的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写下了不世出的巨作《罗马帝国衰亡史》,揭
开了启蒙时代后史学界追寻帝国衰亡原因之大讨论的序幕。吉本的基本论点相当符合传
统中国史家的口味,那就是罗马人从上至下的道德堕落使得这个曾经坚韧朴实勤劳尚武
的民族堕落成软弱阴险懒惰怯懦的一盘散沙。随着近现代社会科学的进步,这种简单诉
诸道德的历史观念也逐渐过时,各种关于罗马军制变化,罗马社会结构崩溃,罗马税制
恶化的精彩的社会分析层出不穷,带领我们逐步接近了事实的真相... 阅读全帖
f**********4
发帖数: 2617
2
第一部:日耳曼的西班牙
第一节:蛮族的起源
罗马帝国的衰落与灭亡,长久以来是西方历史学家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早在帝国的正
式灭亡尚未来临之前,帝国的基督教知识分子以希波的圣奥古斯丁(St. Augusting of
Hippo)为代表,就已经注意到了国运的衰微并预见了帝国的灭亡。在奥古斯丁的名作
《上帝之城》(De Civitate Dei)中,把世俗的罗马帝国归结为凡人的世界,逐步走
上远离上帝的道路,因而无法避免毁灭的命运——尽管这个帝国不久前刚刚正式尊奉基
督教为它的国教。到了近代,这种宗教语言显然无法再满足民智渐开的欧洲。十八世纪
伟大的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写下了不世出的巨作《罗马帝国衰亡史》,揭
开了启蒙时代后史学界追寻帝国衰亡原因之大讨论的序幕。吉本的基本论点相当符合传
统中国史家的口味,那就是罗马人从上至下的道德堕落使得这个曾经坚韧朴实勤劳尚武
的民族堕落成软弱阴险懒惰怯懦的一盘散沙。随着近现代社会科学的进步,这种简单诉
诸道德的历史观念也逐渐过时,各种关于罗马军制变化,罗马社会结构崩溃,罗马税制
恶化的精彩的社会分析层出不穷,带领我们逐步接近了事实的真相... 阅读全帖
b****r
发帖数: 17995
3
搞笑吧,英国现在还在闹分裂,最近还在真刀真枪打内战,勇敢的心更是传世名作。如
果没有海外殖民地大开发,早不知道成啥样了
o**********e
发帖数: 18403
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tnc (long shot),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生不如死,文革自杀的国家人才不完全名单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Dec 12 19:07:58 2013, 美东)
十年文革,惨案无数,“非正常死亡”的人数以千万计,有人估计其中死于自尽的
至少也有几十万、上百万之多。编制个百人名单,完全是挂一漏万之举。但是,在缺乏
全面普查、而且在有关当局压根儿不想开放档案、不想作任何认真普查的情况下,我们
这些草民也只有通过这种“举一知万”的办法,来记录历史,记录下这个万恶的年代。
梳理并编制这一名录的过程,我的心情一直是压抑和沉重的。我仿佛再次看到了当
年的恐怖和残暴。众多鲜活的生命,众多年富力强充满创造活力的生命,竟然如此无奈
又如此壮烈地毁于一旦,这是多么巨大的悲哀!任何一个普通人的自戕,都是让人悲痛
的;何况那么多国家民族的精英和栋梁之材,其中不少还是所在领域的权威、泰斗、大
师级人物啊!他们的离去给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民族带来的损失,更是无可估量的
,那是历经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时间都是无法... 阅读全帖
a**********s
发帖数: 1075
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youdu (青青子衿),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何新:欧洲人是何时知道古希腊的?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Feb 6 23:20:07 2014, 美东)
何新:欧洲人是何时知道古希腊的?
2014-02-07
1、欧洲人在“黑暗”千年中全然不知道所谓”希腊文明“的存在中世纪的欧洲人并不
知道古代曾经存在过什么古希腊。
根据欧洲近世史家的分期,所谓“中世纪”,是指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53年
东罗马帝国灭亡之间的1000年。而这1000年中,整个欧洲并没有人知道什么古希腊文明
的存在。所以,号称文艺复兴之父的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称欧洲不知道希腊的这一千年
为“蒙昧”时代——“黑暗千年”。
所谓“黑暗时代”的概念是彼特拉克在1330年代提出。光明会的异教徒作家通常用传统
的“光明“与”黑暗”来隐喻“善与恶”。彼特拉克巧妙地利用这个比喻,并赋予它以
一种非宗教的世俗意义。古典时代——希腊和罗马,不再是那个被认为因缺乏基督教信
仰而“黑暗”的时期,而是现在被彼特拉克所称作的古代最“光明”... 阅读全帖
j********p
发帖数: 9680
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历史上的大吃一惊系列
关于清编《明史》的可信性
新浪历史论坛
个人对于清朝的印象一般来说是“闭关锁国”——表现为全面禁海。“有窥天下之心而
恨天下之人”——已经是天下之主了,却还怀抱着“满汉之分”死也不放,“ 宁与洋
夷,不予家奴”。还有最重要的是“文字狱”。——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对于清朝
乾隆年间才在张廷玉主导下完成《明史》抱有最大程度的质疑。
以下的文字都是从百度百科找到的,小子无礼,权窃一方之言,自己没有太多的历
史功底,也很遗憾,所以提出质疑,希望能有达人斧正。看到了“文字狱”才知道我们
国家的历史是如何出现的巨大断层,连宋朝的文字都不放过,这样的书籍,居然也能够
成为我们历史学习的主要读本。我们的历史早就被篡改完了!
对于明历史,明朝末年的人也有写的,结果如下:(转自百度百科)
康熙年间的:
【明史案
从庄廷鑨明史案说起,却说明熹宗天启朝内阁首辅朱国祯受魏忠贤排挤,告病回到
老家浙江乌程,编了一本《皇明史概》并刊行,未刊的稿本有《列朝诸臣传》。明亡后
,浙江湖州有个叫庄廷鑨的富户,他是个盲人,受“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的鼓舞,也
想搞一部传世史作。但他自己并不通晓史事,于是出钱从朱国祯后人处买了... 阅读全帖
j********p
发帖数: 9680
7
关于清编《明史》的可信性
新浪历史论坛
个人对于清朝的印象一般来说是“闭关锁国”——表现为全面禁海。“有窥天下之心而
恨天下之人”——已经是天下之主了,却还怀抱着“满汉之分”死也不放,“ 宁与洋
夷,不予家奴”。还有最重要的是“文字狱”。——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对于清朝
乾隆年间才在张廷玉主导下完成《明史》抱有最大程度的质疑。
以下的文字都是从百度百科找到的,小子无礼,权窃一方之言,自己没有太多的历
史功底,也很遗憾,所以提出质疑,希望能有达人斧正。看到了“文字狱”才知道我们
国家的历史是如何出现的巨大断层,连宋朝的文字都不放过,这样的书籍,居然也能够
成为我们历史学习的主要读本。我们的历史早就被篡改完了!
对于明历史,明朝末年的人也有写的,结果如下:(转自百度百科)
康熙年间的:
【明史案
从庄廷鑨明史案说起,却说明熹宗天启朝内阁首辅朱国祯受魏忠贤排挤,告病回到
老家浙江乌程,编了一本《皇明史概》并刊行,未刊的稿本有《列朝诸臣传》。明亡后
,浙江湖州有个叫庄廷鑨的富户,他是个盲人,受“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的鼓舞,也
想搞一部传世史作。但他自己并不通晓史事,于是出钱从朱国祯后人处买了... 阅读全帖
i***z
发帖数: 7508
8
伯颜下江南,不杀一人!
他,确实是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第一流的军事、政治人才。如果我们要从历史上找
一个人物来兼任当今国务院总理和国防部长职务,那么,真还找不出比他更适合的人选。
苏天爵在《元朝名臣事略》里是这样评价他的政治才能——“天质高厚,风神静明,英
伟端大,刚介庄廉。当大任而不动,遇大论而善断。言笑有时,喜愠莫测。恒负天下之
重,以神器尊安为务。仁视群品,无间亲疏,义使众材,无比适莫。故四海公论,翕然
归之。”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刘敏中在《平宋录》里是这样评价他的军事才能——“其折冲御侮,极有方略,信赏必
罚,得士众心,尤明于知人。其或以文进,或以武用,无不称职。临戎制胜,规画经理
,英谋独运。以之攻城野战者,某处宜攻,某处宜守,某时启行,某时利战,如此而成
,如此而败,临机应变,间不容发。与夫兵家奇正分合之术,车骑卒伍之阵,山泽水陆
之战,若合符节,信乎其深于兵矣。孙子论智、信、仁、勇、严五者,丞相实全之。”
然而,他在当今时代的名气与他伟大的历史功绩并不相孚。许多蒙古人只知道四杰四狗
却不知道伯颜这个名字,许多汉族人对于文... 阅读全帖
B****s
发帖数: 1509
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历史的必然是伪命题?
关于这个问题请看卡尔 破普的名作。
x********n
发帖数: 398
1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曹操为什么不喜欢处女?(zz)
曹操在猎美方面与韩信将兵有得一比,原则上是多多益善吧。。。(美女的)具体
数目无法详尽,但仅知道有名号的就有:丁夫人、卞夫人、尹夫人、刘夫人、秦夫人、
李姬、孙姬、周姬、刘姬、赵姬、邹氏等十余人,没有留下姓氏名号的当会更多。至于
他最喜爱的歌舞伎那就应该是无法估计的海量了。
听到这,我不禁对历史上语焉不详的曹操身边的这些女人,产生了无限好奇。就发
扬起八卦无边、娱乐至死的精神,开始了我的考据和分析,并最终发现了我要讲的这个
秘密:原来,曹操不喜欢处女。
看到“曹操为什么不喜欢处女”这个题目,估计很多认识我的朋友会跌掉眼镜、“
惊掉大老二”;很多自诩为所谓的正人君子者,定会很不屑地掩面走开,转过头去的时
候,还不忘像贾政似的,说声:“呸”;很多有着处女情结的成功人士,会很疑惑地说
:“切,不喜欢处女,曹操还算不算成功人士?”;很多的女权主义者,会扯起女权主
义的大旗,为曹操立起女权运动先驱的牌坊;很多身体内荷尔蒙勃发的少年,会期望能
够在下文看到“18岁以下莫入”的让他那个年轻的心怦怦乱跳的图片和超链。
权谋家看到“曹操”、学者看到“为什么”、心理学者看到“不喜欢”、色狼看到
“处女”、... 阅读全帖
h**********n
发帖数: 279
1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玄武门之变的真正策划者
评书《隋唐演义》是单田芳先生的名作,可谓家喻户晓。作为一部演义小说,《隋
唐演义》推崇的是个人英雄主义,三十六友侠肝义胆,十三条好汉武艺高强,瓦岗寨众
将替天行道,对武功的细致描写和单田芳先生的倾力表演,使隋唐英雄们深入人心。
近来,此类电视剧越来越多,前有《隋唐英雄传》,中有《隋唐英雄》,后有《隋
唐演义》(据说有单田芳先生投资),一时再度掀起隋唐热。那么,这些英雄真有其人
吗?他们真实的经历是怎样的呢?隋末唐初是一个风云际会的年代,隋失其鹿,天下共
逐之。如同秦末、汉末一样,时势造英雄,乱世正是英雄辈出的年代,大家各为其主,
为了一个共同的梦想——统一天下。
程咬金——记载不多的规矩武将
“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使程咬金留名千古。程咬金是《隋唐演义》里最有特色的人
物,武功平平,凭三板斧子打天下,脸皮厚,歪点子多,总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堪
称福将。也许有些观众会认为,程咬金这样一个人物是小说家虚构的。但还真不是,而
且他就叫程咬金,不过这个名字显然太俗,后更名为程知节。《旧唐书》有他的本传,
载:“程知节,本名咬金”。他的兵器也不是大斧,“少骁勇,善用马槊”。
程咬金的经历倒是与演义... 阅读全帖
x******h
发帖数: 838
1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玄武门之变的真正策划者
单田芳的名作,笑尿了。
g*****p
发帖数: 790
1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因为天气炎热被热死的名人
伏湛:加官仪式上中暑身亡
伏氏家族在汉代很出名,可以说是真正的贵族世家。伏湛的老祖宗伏胜,人称“济南伏
生”,是今文《尚书》的始传者。伏家自古就是以诗书传家,家门口也总是围满了前来
讨教问题的达官显贵。史书记载说,伏湛天性孝友、刻苦好学、少传父业,教授门徒数
百人。西汉成帝时开始踏入仕途。但不幸的是,就在他仕途如日中天的时候,灾难也降
临到了他的头上,建武十三年(37),刘秀又准备为伏湛加官,这次准备让他出任尚书,
仪式搞得很隆重,天气很热,伏湛很高兴,然而一套繁琐的程序还没进行完毕,伏湛挺
不住了,竟然中暑身亡。就这样,好好一出喜剧变成了悲剧,加官仪式也就成了送葬仪
式了。
苏轼:旅途劳顿暑热去世
据史料记载,元佑八年,大宋朝廷因掌握实权的高太后去世而风起云涌,各派势力权斗
激烈,最后旧党大臣们失势,苏轼被新党大臣贬往宁远军(今广西容县一带),不久又被
贬至惠阳(今广东惠州市),又隔了几年,他被再贬至更远的海南岛。当时的海南尚未开
发,文化落后不说,还道途偏远,湿热异常,完全是达官显贵们畏惧的险途。
还好,苏轼心理素质还是不错的,在这外放的数年间,他以苦为乐,努力适应艰苦生活
,读书... 阅读全帖
S********4
发帖数: 787
14
在中国历史上,自恃美貌,横挑强敌,死得最惨的美女当属西汉刘邦的妃子戚夫人。
戚夫人是刘邦在最落魄的时候得到的。
在和项羽的最初几次对阵中,刘邦都是输家。彭城一战,刘邦更是被打得丢盔弃甲,连
父亲、老婆都成了项羽的俘虏。刘邦一路逃到山东定陶,在一户戚姓人家意外地遇到了
美人戚姬,也就是戚夫人。
戚美人当时年不满二十,擅跳“翘袖折腰”舞,且花样繁复,极具韵律美。戚美人还长
于鼓瑟,刘邦也是个音乐家,常常听着听着就跟着唱起来。刘邦对戚美人很宠爱,无论
行军打仗都带着她。作为第一夫人的吕雉对此并无怨言。因为她早在灭楚之后就成功转
型为刘邦的政治助手,而戚夫人不过是老公的红颜知己,职责分明,两不相干。但是戚
美人却逐渐有些不满意自己的定位了,也想涉足政坛。
戚美人生有一子,刘邦取名为如意,听这个名字就知道他对这个儿子有多喜欢。刘邦称
帝后,立发妻吕雉为皇后,立吕后所生之子刘盈为太子;封戚美人为夫人,刘如意为赵
王。
刘邦老觉得刘盈这个儿子软弱仁慈,不像自己。或许是爱屋及乌的原因,他对刘如意非
常喜欢,常说:“这个孩子像我!”这些话让戚夫人有了夺权的欲望。于是,她夜夜在
刘邦的耳边吹风,要求废了刘...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15
我归来,我受难,我幸存,我离开——巫宁坤《一滴泪》
送交者: 听雨楼主 2015年06月03日01:32:29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自由亚洲电台》中文网“禁书解读”专栏 2015年6月2日
作者:余杰
王国维曾引尼采的名言:“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一滴泪》便是“以血书者”
,巫先生以“受难”的全部人生为中国史上最黑暗时代作见证,这是他个人的不朽的盛
业,然而整个中华民族所付出的集体代价则是空前巨大的。——余英时
一九五一年新春,正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英美文学博士的巫宁坤,接到燕京大学校长
邀请他回国任教的急电。此前,巫宁坤从未面对面地与共产党打过交道,他在西南联大
外文系学习期间投笔从戎,担任过飞虎队美国飞行员的翻译,然后于一九四三年赴美留
学。国共内战的硝烟,只是他在美国报纸上读到的、语焉不详的新闻。不过,出于纯朴
的爱国之心,他总是感到“有一根割不断的纽带”将自己与古老的祖国连接在一起,“
一个新时代、一个崭新的社会,似乎随着一个新政权的建立已经来到了”。
接到电报之后,没有经历太多思虑,巫宁坤便决定放弃完成一半的博士论文,回去为“
新中国”效力。在美国为数不多... 阅读全帖
f**c
发帖数: 242
16
《清明上河图》在金代就已经“争相收藏”,所以历代的“山寨版”不在少数。最早有明确记载的,就是画卷后面杨准的跋文中提到的装裱师傅以仿本偷梁换柱。因为元代统治者的书画鉴赏能力弱于宋、金,这幅画只是放在秘书监内。后来一位装裱师傅用临摹本替换出真迹,将《清明上河图》盗出宫外。又经两人转手,落入客居北京的江西人杨准手中。杨准得画后借故还乡,重新装裱此画,并且在画后续写跋文,记载了得画的经过。由此,元代宫廷里的那位装裱师傅,至少是早期山寨版的作者之一。到了明代,《清明上河图》有近两百年的时间在民间收藏,人们对这幅名作有所耳闻又难得一见,所以揣测摹仿的就更多了起来。
在雍正年间,和硕宝亲王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曾经得到过与《清明上河图》原作接近的仿品。弘历虽然写诗的水平不高,但在文物鉴赏方面造诣颇深。他觉得那幅画虽然很大气,但前后衔接并不太顺畅,而且细部动态上也有些美中不足。于是决定再造一幅更完美的《清明上河图》。他组织了五位画家,对画作进行了临摹创新。新的《清明上河图》画面清晰,色彩艳丽,画面结构和其中某些人物的姿态与原作相近,推测画家们事先是见过与原作相近的摹本的。这幅画现在收藏于台北故宫博... 阅读全帖
k****n
发帖数: 780
17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那么,领袖们都是怎么立规矩的呢?
毛泽东的“六不”规矩,成了共产党人日常的行为准则
西柏坡纪念馆内,有这样一块展板,上面写着“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全会作出六条规定
: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
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这是当年对中国共产党人定下的规矩。
据时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杨尚昆回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会场最初悬挂的是马克思、恩
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朱德的画像。1949年3月5日那天,毛泽东一进会场便提
出批评:“开会不要挂我们的画像,这样不好,应该挂马恩列斯的照片。”于是,第二
天就只挂了四位国际伟人的像。可大家议论纷纷,说法不一,又将毛泽东和朱德的画像
挂在两旁,结果再次受到毛泽东的严厉批评。就这样,毛泽东提出了“六不”规矩,要
求“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这些规矩虽然没有写进会议决议,但经毛泽东
和党中央的大力提倡和坚持,已经成为共产党人日常的行为准则。
毛泽东对自己也立下不少规矩。他曾说自己的“亲情规矩”有三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
,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
1946年初,毛岸英从苏联...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1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蒲实:容闳- -耶鲁人,中国人
蒲实:容闳- -耶鲁人,中国人
发表于 2015 年 12 月 19 日 由 siyu
ronghong2容闳(1828.11.17-1912.4.21)原名光照,族名达萌,号纯甫,英文名Yung
Wing,广东香山县南屏村(今珠海市南屏镇)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外交家和社
会活动家。容闳是第一个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是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驱
,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
【史学家如此评说:容闳以一人之力带动一批,以一批影响一代,以一代造福一国的留
学教育,为封闭的中国打开了通向世界的大门,开创了百年留学教育的先河,培养了一
批批富国强兵的栋梁之才。】
容闳:留美之始
在耶鲁,时常会与中国元素在一些角落不经意相遇,牵扯出它与中国千丝万缕的联系。
耶鲁斯特林纪念图书馆正门上方,就刻着古汉语的碑文,取自唐朝大书法家颜真卿的书
法,让我感到意外又亲切。当然,中文并不是正门上碑文唯一的语言。中文之外,还刻
着另外七种古代文明的文字,从左至右分别是克罗马农人岩画、古埃及象形文字、亚述
楔形文字、古希伯来文、阿拉伯语、古希腊语和玛雅文字。图书馆的设计师是耶鲁1889
届的校友詹姆士...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1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巫宁坤血书 《一滴泪》
巫宁坤血书 《一滴泪》 (2016-01-26 10:15:57)
我归来,我受难,我幸存,我离开 ---
余杰 2015-06-02
王国维曾引尼采的名言:“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一滴泪》便是“以血书者”
,巫先生以“受难”的全部人生为中国史上最黑暗时代作见证,这是他个人的不朽的盛
业,然而整个中华民族所付出的集体代价则是空前巨大的。



--- 余英时
一九五一年新春,正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英美文学博士的巫宁坤,接到燕京大学校长
邀请他回国任教的急电。此前,巫宁坤从未面对面地与共产党打过交道,他在西南联大
外文系学习期间投笔从戎,担任过飞虎队美国飞行员的翻译,然后于一九四三年赴美留
学。国共内战的硝烟,只是他在美国报纸... 阅读全帖
o**********e
发帖数: 18403
2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补颜真卿《祭侄稿》背景,还有颜体书法分析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5 20:38:17 2016, 美东)
上次说到耶鲁图书馆门上的颜真卿及其堂兄颜杲卿的英勇就义故事。刚刚找到一篇生动
分析颜真卿其人其字的文章:
http://shufashenghuo.baike.com/article-117564.html
一共五页,挺长的。贴几大段我感兴趣的;喜欢书法的同学请看链接里的全文,外行如
我觉得很有说服力,不知道内行如何评价。
(以下节选文字不用引号了,方便看。部分图片是我自己找的。括号里是我的插入语…
…)
颜真卿是继王羲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他创造出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
气磅礴的楷书书法审美范式,他的行草也传递出沉着痛快、豪迈洒脱的大师气象。传世
作品主要有《祭侄稿》、《争座位》以及《麻姑碑》等众多碑刻。他传世法书中的盛唐
气象成为中国文人的集体追念,他高贵杰出的品格气度成为中国文人的集体尊崇,他创
造了雄深雅健、敦... 阅读全帖
Z**********g
发帖数: 14173
21
我很惊讶竟然让发表。
其实多读几次,就发现《白鹿原》天然反共(主要是毛产党)。
几个证据如下。
第一,所有主要人物几乎都死于或是毁于毛产党之手:
白嘉轩,腰杆子被先是毛产后是土匪(其实没区别,很有趣的暗示)的黑娃匪帮打断,
最后眼睛被毛产党气瞎了;
鹿子霖,被毛产党吓疯了;后冻死;
白灵,毛产党党棍,被肃反时活埋了;
岳维山和田福贤:国民党干部,都被毛产党枪毙了;
黑娃:跟毛产党闹了一辈子革命,最后被毛产党揪历史账,枪毙了;
朱先生:死于毛产党来之前,但文革前后被两次挖出来挫骨扬灰,跟孔老二一个待遇;
鹿兆海:抗日英雄,被毛产党杀害;
第二,几乎所有的政委都是王八蛋;暗讽毛产党不用专家用党棍的制度;
姜政委是叛徒、内奸、工贼;
毕政委是搞肃反的,杀害了白灵等所有投奔游击队的大学生;
第三,暗示邓产党好,习近平要上台;
黑娃参加的习旅暴动,旅长就姓习。哪有这么巧的,姓习的人特别少。习旅长是少有的
光辉人物形象。
p*********3
发帖数: 8525
22
当年看白鹿原撸过
Z**********g
发帖数: 14173
23
没有意境,不好撸,脱了就干那种。
p*********3
发帖数: 8525
24
处男,没见过市面
每天都硬着
自然鲁点低
Z**********g
发帖数: 14173
25
嗯,现在看还是美国好,十几岁就都性交性交的。
麻痹的咱们十几岁时真是太反人性了。
打倒传统文化!
p*********3
发帖数: 8525
26
你不是53俱乐部?
B*Q
发帖数: 25729
27
尼玛
黄书看得忒仔细了
h***i
发帖数: 89031
28
本来就是邓宣部5猫作品
m***n
发帖数: 12188
29
《史记》也可以鲁
--------------------
《史记卷八十五·吕不韦列传》
始皇帝益壮,太后淫不止。
吕不韦恐觉祸及己,乃私求大阴人嫪毐以为舍人,时纵倡乐,使毐以其阴关桐轮而行,
令太后闻之,以啗太后。
太后闻,果欲私得之。
-----------------------
m***n
发帖数: 12188
30
考古学家考证:
古代的桐木车轮,从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文物看最小的桐木车轮直径也有93.8厘米,而
且上面还为了坚固还订有铁条(嫪毐时已到战国末期,且吕不韦堂堂秦国丞相,嫪毐用
的车轮很有可能也被铁条包裹了)。
你想想,直径一米的木头轮子再包上铁条,少说也得30公斤。嫪毐的小鸡鸡力度足以比
肩一个正常男性的大臂。
B*Q
发帖数: 25729
31
上下五千年
就出了这一个
不知道跟饿咯死的那个比
谁大?
m***n
发帖数: 12188
32
还有武则天的张家兄弟,也是奇人奇物:
那根沉睡的不文之物,竟如冬眠的巨蟒,又粗又长。谁能想见世上竟有如此巨大的阳物
,一时间,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Z**********g
发帖数: 14173
33
但是里面大力宣传君臣斧子。
你不是陈忠实的马甲吧,哈哈
h***i
发帖数: 89031
34
扯淡吧
宣传改开
偶滴一章看了一半,kanbuxiaqu
B*Q
发帖数: 25729
35
可惜可惜
这么可鲁的一本
坏在改开上了

发帖数: 1
36
从王懿荣到孙诒让
——《契文举例》为中心的考察
前 言
从1899年发现甲骨文开始,甲骨文研究走进学术界已经将近一百多年了。和中国几千年
历史的长河相比,一百多年的甲骨学史无疑是短暂的,但是它却加深并印证了我们对于
中国商周历史和文明的真正了解和认识。正是因为甲骨学的出现,使得中国古籍中绵绵
数千载有关商周历史和文明的种种或明或暗的传说,变成了可资信赖的历史。而这一切
的开始,就不能不直接归功到两个人的身上,一个是甲骨文的发现者王懿荣,一个是甲
骨学的奠基者孙诒让。
首先介绍王懿荣。
王懿荣,生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卒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山东福山人。
字濂生,又字正孺。光绪六年(1880年)中进士,以翰林擢侍读,官至国子监祭酒。甲骨
文的发现者,金石研究世家,著名甲骨和铜器收藏家。根据《清史稿•王懿荣传
》中的记载:“懿荣泛涉书史,嗜金石,翁同和、潘祖荫并称其博学”。著有《天壤阁
杂记》、《续丛稿》、《各家藏金文目》等。其中,《续丛稿》所收为研究三代青铜器
铭文题跋约十篇。余外皆考证古泉学文章。无器形图,有尺寸说明,有释文,有考证文
字。据褚德彝《金石学录...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7
四重证据说视野下的京都考证学派(上)
【内容提要】四重证据法的讨论发端于近年来国学方法论与时俱进的更新需要。国内外
学术界在进行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和历史研究时,经常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多重证据的
思路,这对时下的四重证据的探讨说有重要借鉴意义。有鉴于此,本文以四重证据说为
理论参照,对日本汉学界著名的京都学派汉学家们的学术研究方法,进行重新审视和评
估,兼及该派方法与留日的中国学者罗振玉、王国维等人的关联。
【关键词】四重证据说、日本汉学、京都学派、考证学
文学人类学和历史人类学作为现代学术研究的新模式。在方法论上与传统的乾嘉考据学
相对接,王国维最初提出“二重证据说”,即是指史书记载与出土文献相印证。到90年
代饶宗颐、杨向奎、叶舒宪等分别提出“三重证据说”。于是,人类学视野与研究方法
的介入给传统国学带来了研究模式的变新。再到21世纪初,叶舒宪提出了“四重证据说
”,即把考古得来及传世的器物、图像等列为文化研究的第四重证据。由此引发出当下
国学方法论更新的特点话题之一。
二重证据说首先出自王国维。他主张:
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8
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述评
毫无疑问,金文研究在郭沫若先生(1892—1978)的旅日中国古代史研究活动中占有极
其重要的地位。如何历史和公正地评价郭老在20世纪中国历史学领域的地位和突出贡献
,这肯定不是本文所能完成的大任。特别是在清末民初之际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罗振
玉老先生的《贞松堂集古遗文》、《贞松堂集古遗文补遗》、《贞松堂集古遗文续编》
、《殷文存》、《殷文存续》等名著接连出版,直至最后出现的《三代吉金文存》一书
成了中国古代金文研究图录类著作千古难得的经典文集,而他的学生、儿女亲家和友人
-----传统历史学的最后一位大师级学者王国维先生,却以横空出世的气魄,贡献给学
术界《观堂古金文考释》、《观堂集林》、《宋朝金文著录表》和《国朝金文著录表》
等惊世名作之后,两座丰碑竖立在那里,金文研究几乎成了当时学术界难于上青天的蜀
道、还有几个人愿意问津于此呢?!正是在这一冷酷的环境下,加之旅居日本的寂寞和
无奈,郭老开始了利用甲骨文、金文史料对中国古代社会和历史展开全新研究的治学里
程。
《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一书,就是中国现代著名史学家、古文字学家郭沫若先生
研究两... 阅读全帖
h******i
发帖数: 21077
3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杨继绳名作《墓碑》在线阅读
海日你去弄个马甲,叫“YangJiSheng”吧?
http://library.hnjhj.com/book/gravestone.pdf
h******i
发帖数: 21077
4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杨继绳名作《墓碑》在线阅读
"1950 年,我们所在的麻元乡乡政府经常召开斗争地主、恶霸的大会。有一次,一场大
型斗争会在枣
刺岭召开,父亲带我去参加。会场是一个倾斜的山坡,山坡的低处临时搭了台,山坡上
站满了农民。
口号震天,荷枪的民兵耀武扬威。被斗争的人五花大绑拖到台上,每一位诉苦的人说完
话后,都有人
涌上台对被斗者一顿暴打。打到后来,已经没有气息了,就拖到山坡上枪毙。这一次就
枪毙了 14 人。
我看到父亲自始至终没有说话。我和几个小伙伴从会场回来后,玩起了斗地主的游戏。
没想到父亲看
到后把我拖到家里,狠狠地打了一顿屁股。当时我不知道为什么挨打。后来我听他说,
被枪毙的不全
是坏人,上台打人的也不都是有冤屈。从此以后他再没有带我去看斗争会。"
h******i
发帖数: 21077
4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杨继绳名作《墓碑》在线阅读
"在摆脱蒙骗和追求真实的努力中,我一步一步地弄清楚了我父亲死去的社会背景。虽
然时间过去了几十年,我对父亲死因的思考却日益深入,对他老人家的思念也日益加深
。进入八十年代,家乡兴起了为先人修建墓碑的风气。特别是在外面当大官的人,修的
墓碑十分气派。亲戚朋友也曾劝我为父亲修建一个墓碑。我想,我虽然没有当什么大官
,我为父亲立的墓碑一定要比当大官的更气派。然而,我想到了 1958 年家乡那些墓碑
的命运。有的被拆来修建水利设施,有的在大炼钢铁中用来做土高炉的底座,有的则铺
在路上任千人踩、万人踏。墓碑越气派,被拆除的危险就越大。父亲墓碑是不能不修的
,但是不能修在大地上,必须立在心里。立在心里的墓碑,不会遭人践踏,也不会被人
拆除。"
h******i
发帖数: 21077
4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杨继绳名作《墓碑》在线阅读
"我还见到过吃过人肉的人,听他讲述过人肉的味道。据亲历庐山会议和大跃进的李锐
说,当时人吃人的记录全国至少上千起。这些悲剧,本书在各省章节里,有着详尽的记
载。"

发帖数: 1
4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杨继绳名作《墓碑》在线阅读
杀父之仇啊。
g******t
发帖数: 18158
4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杨继绳名作《墓碑》在线阅读
这也是君臣父子理论无法解决的矛盾
皇上恶政把海日义父的爹饿死了
海日的义父该帮皇上隐瞒恶政,还是帮海日义父的爹伸张正义?

发帖数: 1
45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于上海家中,距今已过去整整80年。
鲁迅去世时仅56岁,而他的二弟周作人活了82岁,三弟周建人活了96岁,鲁迅的母亲亦
享年86岁,相比之下,鲁迅堪称短寿。
在鲁迅日记中,常有生病、吃药内容,最多是1936年,267天中,121天涉病,其次是
1932年,366天日记中108天涉病。自1930年后,鲁迅日记中每年涉病日期基本不低于60
天,而1920年至1924年间,每年涉病日期亦基本在40天以上(1922年除外,因该年日记
失落,仅存47天)。可见鲁迅身体一直不太好。
对于鲁迅早逝,其亲友均深感意外。当时中日即将爆发全面战争,而鲁迅最后一任主治
医又是日本人须藤五百三,故“鲁迅被日本医生暗杀”一说不胫而走。1949年后,周建
人、周海婴(鲁迅的独子)均曾撰文提出疑点。
1984年2月22日,上海市组织“鲁迅先生胸部X光片读片会”,经医学专家认定,鲁迅死
于气胸(指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属肺科急症之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及
时处理可治愈),而非以往认定的肺结核,而须藤医生在《鲁迅先生病状经过》中,已
明确说“谅已引起所谓气胸 ”。
可见,须藤断...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6
1871年3月18日至5月28日的巴黎公社暴乱是人类19世纪历史上至为邪腥的罪恶一页。巴
黎的罪人——巴黎公社社员,一群流氓、暴徒、恶棍,破坏宗教、毁坏建筑,并且放火
杀人,把全城百姓及整个巴黎的文明精华绑架。一个晖丽万有、神韵天然的文明巴黎就
这样被一伙恐怖主义份子付之一炬。公社部队,也就是国民自卫军对巴黎市民展开了疯
狂的大屠杀:曾经拿过枪的战俘,或者被怀疑为曾经战斗过的人士,都被立即枪决,集
体屠杀成了家常便饭。巴黎公社伪军对人类文明以及和平市民犯下了史无前例的罪恶。
直到5月28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平叛部队麦克马洪元帅签署了一份公告:“巴黎居民
们,法国军队来解救你们了。巴黎自由了!四点钟的时候,我们的士兵们占领了最后一
处暴动据点。今天战斗结束了。秩序、工作和安全将被重建。”图为1871年巴黎公社掌
权期间摧毁旺多姆圆柱,此图片及其它图片后被用于鉴别和处决公社社员。
作者: 周晓辉
很多人都有一个巴黎梦,去欧洲必去巴黎。不仅因为她随处可见的文化建筑古
迹,充满着浪漫情调的氛围,更在于其由内而外散发的雍容华贵的气度风韵。美国作家
海明威曾如是说过:“如果你够幸...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7
明太祖朱元璋的圣旨满篇都是通俗的大白话,是因为他出身贫寒、教育程度低吗?他
白话文里那些看不懂的奇怪句子,又是从哪里学来的?
如今天下太平了也,止(只)是户口不明白俚……我这大军如今不出征了,都教去
各州县里下着绕地里去点户比勘合,比着的便是好百姓,比不着的便拿来做军……
这段通俗且有些粗糙的文字透着浓浓的元杂剧风格,其实出自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的诏书,与传统中国皇帝工整、典雅的文言文诏书差别巨大。即使在文言衰落的当代,
朱元璋都因为诏书过于通俗而不时遭到调侃。
在很多人看来,这似乎并不难解释:朱元璋出身贫寒,做过和尚、乞丐,这种用大
白话写成的诏书,正好符合他的老粗底色。
然而这种说法明显不合情理,身为皇帝的朱元璋,不可能找不到文人打理文字工作
。他以白话发布诏书,显然有更为深刻复杂的原因。
明初皇帝中,并非只有朱元璋文风粗糙,他的儿子朱棣也有粗浅直白的文字作品传
世,如他的永乐二年诏:“奉天承运皇帝制曰:俺汉人地面西边,西手里草地西番各族
头目,与俺每好生磨道……”
朱棣:“……本族西番听管领着。若有不听管属的,将大法度治他,尔兵曹如敕毋
怠。”
朱氏父子的大白话,与他们个人的教育...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大明劫:1644重庆之围
01
公元1644年,农历甲申年,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风云激荡、云诡波谲的一年。
这既是大明王朝的最后一年“崇祯十七年”,又是清朝“顺治元年”,同时也是李
自成大顺政权“永昌元年”,中国大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天灾、兵燹、生存、毁灭时
刻上演,历史舞台上眼花缭乱,今天的成王转瞬变败寇。
“天崩地裂,山河巨变。”当时的人们如此形容激烈动荡的甲申之变,认为大明劫
数天注定。
后世的各种记载都称,当时异象频出,天象示警。《明季北略》记载,“正月初一
庚寅,大风霾,震屋扬沙,咫尺不见。占曰:风从干起,主暴兵至城破。”
现在看来也许只是北京遇到了强沙尘暴,但大家内心都觉得“快完了”。
生命进入倒计时的崇祯皇帝扶乩求神,欲求真仙指点迷津,得到的偈语竟然是“干
戈从此起,休想太平年。”
京师千里之外的四川,史书中记载的则满是各种“血光之灾”不祥之兆。
比如,“春正月,日赤。日中有赤气数道,下宽上锐,自东指西。又日月无光,赤
如血。仰视北斗,皆不复见。”
换句话说,煞星已扣门。
02
差不多同时,38岁的...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不存在什么“农民起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l 6 23:15:02 2017, 美东)
原创 2017-07-01 杨津涛 短史记 微信号 tengxun_lishi
功能介绍
短史记栏目。
文 | 杨津涛
“农民起义”是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一个词,但在严格意义上,所谓“农民起义”并
不存在。
一、史学界对“农民起义”的定性和评价一直存在分歧
绝大多数人对“农民起义”这个词都不会陌生,对陈胜、刘邦、朱元璋、李自成的故事
也耳熟能详。1949年后的中国通史中有关“农民起义”“农民革命”的内容,曾长期占
据很大篇幅,且一致持高度评价。
如范文澜之《中国通史》认为:“地主成为农民面前唯一的大敌对阶级,从陈胜吴广开
始,历史上不断地发生农民反抗地主压迫的大小起义。”翦伯赞之《中国史纲要》则说
:“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转战南北,推动了各地农民的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
。”《中国史纲要》至今还是很多高校历史专业的必用教材。
但在...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5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13李峰 新保守主义
2017-12-13李峰 新保守主义
按照我们熟悉的关于社会形态的五阶段论,西周曾被认为是奴隶制社会,后又被认为是
与欧洲中世纪相近的封建社会。可是,近年来欧洲史学界的研究表明,Feudalism(封
建)作为一个学术范畴的正当性已经被摧毁。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和文化系的李峰教
授研究中国早期历史和考古多年,其著作《西周的灭亡》和《西周的政体》先后在国内
出版了中文本,他在书中指出,由于Feudalism的致命缺陷,对西周封建说这一概念的
颠覆也势在必行了。
您在《西周的政体》一书中,对“西周封建论”提出了激烈的批评,我们注意到,您指
出在西方史学界,所谓欧洲中世纪“封建”的基础已经彻底动摇了,这是不是您对“西
周封建论”提出批评的起因?
李峰:可以这样说。不过,我想首先说明一下表述的问题。“封建”这个词是战国时期
思想家的创作,讲的是西周早期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语),从而
形成了西周国家的基本国家体制。当然,“封”和“建”这两个字在西周时期的金文资
料中都有出现,其语义和战国思想家的用法基本相同。这个“封建”的概念在中国的传
统史学中被传承了下来,如唐代的柳宗...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