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王年
1 2 3 4 下页 末页 (共4页)
C****U
发帖数: 994
1
太阳花学运份子陆续传出负面新闻,曾在学运期间负责将文件翻译成英文的翻译哥
王年恺,不满前女友提分手,愤而将交往时期拍摄的性爱影片上传到网路上,更冒用别
人的脸书,将性爱影片连结传给她。王年恺遭判5月徒刑,得易科罚金,但缓刑2年,期
间须服120小时义务劳务。
据《苹果日报》,太阳花学运翻译组主力王年恺,台大外文系毕业,目前为台师大
翻译所博士生。因不满前女友分手,将交往时的性爱影片上传网路,并故意用同学等人
的脸书传性爱影片连结给前女友,甚至还公布前女友的个资。
前女友因突然被多位陌生人加为好友,又看到性爱影片连结,崩溃报警。王男一开
始辩称电脑遭骇,但检方并不採信王男说词。王男赔偿前女友25万元达成和解,撤加重
诽谤罪告诉。法官依偽造文书等罪判王男5月徒刑,得易科罚金15万元。据《苹果日报
》,王年恺表示,尊重司法判决,不会上诉。
王年恺并在脸书分享相关新闻连结,并写"直接分享过来,因为等下一定会有别人
看到,但之前有在追踪我的人一定知道我的脸书和gmail都被骇过,电脑很可能有其他
东西被偷出去。
补充:正常人碰到这种事通常会关脸书,但这也不会因为关了脸书事情就不见,所
以...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53800
2
摘自王年一陈昭《256号飞机是先起火后迫降的》:
s*****j
发帖数: 6435
3
你介绍的那本<<重审林彪罪案>>我借来看了一下, 说实话, 里面也就王年一写的能看
一下,
z**********e
发帖数: 22064
4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安亭事件」的再认识和再研究
http://www.cuhk.edu.hk/ics/21c/supplem/essay/0607039g.htm
「安亭事件」的再认识和再研究
⊙ 王 锐
发生在1966年11月的「安亭事件」,无疑是「文革」时期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因其
重要,国内几部著名的「文革史」专著,如高皋、严家其的《「文化大革命」十年史》
,金春明的《「文化大革命」史稿》,王年一的《大动乱的年代》等,对「安亭事件」
均作专节叙写,对事件的成因、结果及影响予以较详分析论述。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着的
三卷本《周恩来年谱》,对「安亭事件」也有专条叙论。
「安亭事件」已过去快40年了,一切似乎已有定论。不过,笔者在对「文革史」
和「文革」人物事件的研究中,却深感对「安亭事件」有深化再认识和深入再研究的必
要。说其再认识,是因为无论是对「文革」进程的改变和影响,还是对历史人物的命运
沉浮,「安亭事件」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四人帮」中的张春桥、王洪文、江青
3人就直接与其关系重大,其他重要政治人物还有陶铸、陈伯达、陈丕显等,甚至还有
周恩来,这些人的政治地位和前途,都不同程度受到「安亭事件」影响)。说其再研究
,就是「安亭...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5
http://www.21ccom.net/articles/lsjd/lsjj/article_2011121350299.
发布时间: 2011-12-13 14:58
作者: 阎长贵
关于文化大革命的评述是《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简称《决议
》)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关于文革的定义又是《决议》文革部分的核心观念。《决议》
关于文革的定义是这样说的:
“历史已经证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
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这个定义虽然仅有42个字,但它的职责和使命重大,因为出自中共中央的正式决议
,它又是回答对文革评价的根本性质问题,内涵深刻、内容丰富,是具有政治权威的结
论,需要和值得我们认真对待。我就试着来对它进行一番分析和评论。

所谓文化大革命“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这是叙述历史事实。这个说法由1966年5
月举行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于5月16日通过的文化大革命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通知
》(1967年5月公开发表时改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一九六六年五月十六
日》,人称《五一六通知》)首次提出:“毛泽东同志亲...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6
世纪之交轰动一时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以空前的规模引发一波古史年代学研究的风潮,
在中国学术史上无疑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工程的“阶段成果”公布后,在国内外
学术界也引起一些争议。近十几年来,仍有不少学者不避繁难,继续致力于夏、商、西
周三代年代的探索,张富祥教授的《〈竹书纪年〉与夏商周年代研究》(下简称《研究
》)是这方面综合撰述的最新成果之一。
断代工程留给社会各界的总的印象,是创新性地引进金文历谱、考古测年及天文推算等
多学科手段,并结合零散的古文献年代资料,以重新“拟合”西周共和以前的三代年代
。张先生的《研究》对这一路向是有保留的,强调当下本课题研究的可行的路径,“应
该还是在现存古文献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多方联络和考证,力求将已有的年代系统调整
到目前能够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水平上,以便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些更为有效的借鉴
”,而不是脱离旧有的记录而另外拟合一套数据。为此他转换思路,着重围绕现在所知
最古而已残缺变乱的年代学文本《竹书纪年》展开考证,并以《史记》所见相对可靠的
西周鲁国纪年为主要参照系,同时尽可能地利用其他文献史料和金文史料,力求恢复古
本《竹书纪年》原载的三代王...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九一三事件 毛泽东六大部署把林彪逼上绝路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Dec 15 21:39:12 2015, 美东)
——毛泽东逼出来的“九一三林彪出逃事件”
作者:王年一、何蜀、陈昭
林彪对毛泽东的故伎重施自然有数,但林彪既不像彭德怀那样据理力争,也不像刘少奇
那样认真检讨,而是采取他独具特色的对策:一顶二拖。于是,毛泽东为了达到打倒林
彪的目的,展开了一系列“把林彪逼上绝路”的六大部署。毛泽东把林彪逼到这一步,
林彪已没有任何转圜的余地。彼时彼地,林彪还能怎么办?低头认“罪”显然是行不通
的,彭德怀、刘少奇不是都低头认“罪”了吗?但他们的下场如何?林彪不想“认罪”
,只想“认命”,“反正活不多久了,死也死在这里。一是坐牢,二是“从容就义”,
但叶群、林立果又不愿意认命,于是就有了林彪被逼出逃的“九一三”事件。
毛泽东为了获得军队的支持以推行“文化大革命”,曾把原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林彪
树为党的第二号人物,并在1...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8
——毛泽东逼出来的“九一三林彪出逃事件”
作者:王年一、何蜀、陈昭
林彪对毛泽东的故伎重施自然有数,但林彪既不像彭德怀那样据理力争,也不像刘少奇
那样认真检讨,而是采取他独具特色的对策:一顶二拖。于是,毛泽东为了达到打倒林
彪的目的,展开了一系列“把林彪逼上绝路”的六大部署。毛泽东把林彪逼到这一步,
林彪已没有任何转圜的余地。彼时彼地,林彪还能怎么办?低头认“罪”显然是行不通
的,彭德怀、刘少奇不是都低头认“罪”了吗?但他们的下场如何?林彪不想“认罪”
,只想“认命”,“反正活不多久了,死也死在这里。一是坐牢,二是“从容就义”,
但叶群、林立果又不愿意认命,于是就有了林彪被逼出逃的“九一三”事件。
毛泽东为了获得军队的支持以推行“文化大革命”,曾把原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林彪
树为党的第二号人物,并在1969年春天召开的中共“九大”上正式确定林彪为毛泽东的
接班人。那时在全国各地每天例行的“政治祈祷”(“早请示晚汇报”仪式)中,大家
都要“颂祷”这样两句话:“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敬祝林副主席永远健康。”然而,
两年之后,中共中央突然宣布,1971年9月13日,林彪“仓惶出逃,坠机在蒙古”...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9
——毛泽东逼出来的“九一三林彪出逃事件”
作者:王年一、何蜀、陈昭
林彪对毛泽东的故伎重施自然有数,但林彪既不像彭德怀那样据理力争,也不像刘少奇
那样认真检讨,而是采取他独具特色的对策:一顶二拖。于是,毛泽东为了达到打倒林
彪的目的,展开了一系列“把林彪逼上绝路”的六大部署。毛泽东把林彪逼到这一步,
林彪已没有任何转圜的余地。彼时彼地,林彪还能怎么办?低头认“罪”显然是行不通
的,彭德怀、刘少奇不是都低头认“罪”了吗?但他们的下场如何?林彪不想“认罪”
,只想“认命”,“反正活不多久了,死也死在这里。一是坐牢,二是“从容就义”,
但叶群、林立果又不愿意认命,于是就有了林彪被逼出逃的“九一三”事件。
毛泽东为了获得军队的支持以推行“文化大革命”,曾把原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林彪
树为党的第二号人物,并在1969年春天召开的中共“九大”上正式确定林彪为毛泽东的
接班人。那时在全国各地每天例行的“政治祈祷”(“早请示晚汇报”仪式)中,大家
都要“颂祷”这样两句话:“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敬祝林副主席永远健康。”然而,
两年之后,中共中央突然宣布,1971年9月13日,林彪“仓惶出逃,坠机在蒙古”... 阅读全帖
s******8
发帖数: 7105
10
黄永胜和叶群的真实关系
2006-11-01 21:25
现在网上给林彪翻案的人不但把林彪给描述得一尘不染,而且把这种范围也扩大到了林
彪原来手下得四大金刚身上,比如说到黄永胜时,有些人就认为黄永胜和叶群的荒唐事
属于子虚乌有,根据就是因为黄永胜已经变成了阶下囚,而叶群也暴尸荒野。那么,我
们不禁要问一问,是不是说某人成了阶下囚或者政治上的失败者,他的某些罪名就一定
是强加给他的呢?是不是某人死掉了,他生前的某些事实就可以一风吹了呢?我们就不
妨按照这样的思路来看一看历史上的黄永胜和叶群的实际关系吧。
关于黄永胜和叶群的事情涉及到一个当事人的问题,到底谁看见他们乱搞了呢?但是,
没有当事人的前提下,法律还承认相关的旁证。目前最为有力的旁证是叶群的亲生儿子
林立果对叶黄之间的通话进行了录音。
有人或许问这个录音会不会以后为了批判林彪、黄永胜而费尽心机制造的伪证呢?从目
前披露录音带也就是听过录音带和参观过林立果住处的当事人的回忆看,录音带不是刻
意的录音叶黄之间的另类通话的,而是包括其他人和叶群之间的通话,换言之就是说林
立果偷录叶群的电话已经是由来已久,至于林立果为什么这样做,恐怕只有... 阅读全帖
d********f
发帖数: 43471
1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sgo2008 (bear2008), 信区: History
标 题: 请大家鉴定一下这篇网文 : 黄永胜和叶群的真实关系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Dec 9 13:26:42 2011, 美东)
黄永胜和叶群的真实关系
2006-11-01 21:25
现在网上给林彪翻案的人不但把林彪给描述得一尘不染,而且把这种范围也扩大到了林
彪原来手下得四大金刚身上,比如说到黄永胜时,有些人就认为黄永胜和叶群的荒唐事
属于子虚乌有,根据就是因为黄永胜已经变成了阶下囚,而叶群也暴尸荒野。那么,我
们不禁要问一问,是不是说某人成了阶下囚或者政治上的失败者,他的某些罪名就一定
是强加给他的呢?是不是某人死掉了,他生前的某些事实就可以一风吹了呢?我们就不
妨按照这样的思路来看一看历史上的黄永胜和叶群的实际关系吧。
关于黄永胜和叶群的事情涉及到一个当事人的问题,到底谁看见他们乱搞了呢?但是,
没有当事人的前提下,法律还承认相关的旁证。目前最为有力的旁证是叶群的亲生儿子
林立果对叶黄之间的通话进行了录音。
有人或许问这个录音会...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9120
12
菲律宾首都大马尼拉地区马拉汶市一对华商夫妇24日早上携带10万比索返回自家工厂准备向员工发放薪金,却在工厂门前惨遭两名持枪歹徒抢劫杀害。
据此间华文报章《世界日报》报道,资深警官帕洛马称,现年七十岁的王年典(Mintin Ong)是位于阵礼洛“描笼涯”(Barangay,菲最基层行政单位)希顺街的白马塑料工厂的东主,他在周六早上六时三十分左右携夫人王锦玺 (Quency)驾驶他们的银色丰田汽车抵达工厂门口,二人才刚刚下车,两名歹徒乘坐一辆没有牌照的摩托车突然出现在王锦玺身边。
报道称,当时王锦玺手上的包里装有约十万比索现金,原准备向工厂员工发放周末薪金。坐在摩托车后座的歹徒试图将包抢走,王锦玺抓住包不放,凶残的歹徒从近距离向其头部开枪,试图上前帮助妻子的王年典胸部中枪。两人早上七时被送至马尼拉中央大学医院时不幸已告身亡。
歹徒抢走装有现金的包后,迅速向吉门(Catmon)描笼涯中的Sitio Gulayan方向逃窜,该地区是臭名昭著的犯罪分子窝藏点。
警方调查人员从案发现场找到三发.45手枪子弹弹壳。据目击者称,歹徒在受害人的工厂内很可能有内应,因为他们对王年典夫妇何时抵达工厂一清二楚... 阅读全帖
S*******C
发帖数: 7325
1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合集] 中华文明究竟有多长?
☆─────────────────────────────────────☆
QQboy (我爱我老婆) 于 (Wed Mar 31 13:22:11 2010, 美东) 提到:
为民族文化寻根溯源
——读蒋南华先生《 中华文明七千年初探》

汤序波

癸未岁杪,回溯这一年来自己的阅读生涯,兴趣的重点仍然投放在文化类的书籍上
,在读过的书中有两部可谓特立独行、出群拔萃,令我感佩莫名。一部是考古学家苏秉
琦先生的《中国文明起源新探》(北京三联书店二00一年版),另一部则是历法学家蒋
南华先生的《中华文明七千年初探》(人民出版社二00二年版)。两部书都是由国内顶
尖级出版社出版,其学术含金量、学术档次,不言而喻。它们的殊途同归,分别着重从
考古和历法两个路径来探讨中华文明起源问题,真是厥功甚伟、功绩彰著。我认为对当
前中国文化研究而言,套用黑格尔的话,它们可以说是一个“光辉的日出”。其在学术
上的贡献将彪炳史册。
中华文明起源的... 阅读全帖
R****a
发帖数: 6858
14
菲律宾首都一对华商夫妇提款发工资惨遭枪杀(图)
文章来源: 中新社 于 2012-11-24 20:39:15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
代表本网立场!
打印本新闻(被阅读 22907 次)
中新社马尼拉11月25日电 菲律宾首都大马尼拉地区马拉汶市一对华商夫妇24日早
上携带10万比索返回自家工厂准备向员工发放薪金,却在工厂门前惨遭两名持枪歹徒抢
劫杀害。
据此间华文报章《世界日报》报道,资深警官帕洛马称,现年七十岁的王年典(
Mintin Ong)是位于阵礼洛“描笼涯”(Barangay,菲最基层行政单位)希顺街的白马塑
料工厂的东主,他在周六早上六时三十分左右携夫人王锦玺(Quency)驾驶他们的银色丰
田汽车抵达工厂门口,二人才刚刚下车,两名歹徒乘坐一辆没有牌照的摩托车突然出现
在王锦玺身边。
报道称,当时王锦玺手上的包里装有约十万比索现金,原准备向工厂员工发放周末
薪金。坐在摩托车后座的歹徒试图将包抢走,王锦玺抓住包不放,凶残的歹徒从近距离
向其头部开枪,试图上前帮助妻子的王年典胸部中枪。两人早上七时被送至马尼拉中央
大学医院时不幸已告身亡。
歹徒抢走装有现金的... 阅读全帖
F*******t
发帖数: 2186
1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潘友新大使:亲爱的父亲斯大林
大便鼠从来都是傻逼liar一个
--------------------------------------------------------
《中共党史研究》2015年3期
韩钢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研
究员)
考证与分析:毛泽东晚年的“两件事”谈话
【内容提要】毛泽东晚年关于“两件事”的谈话流传已久,但聚讼纷纭。版本不一
,谈话时间、对象、内容各异。关键在于迄今未能查到原始依据。据已披露的史料及谈
话的内容推论,毛泽东晚年很可能作过这样的谈话,时间可能在1976年1月8日周恩来病
逝至28日毛泽东提议华国锋主持中央工作之间。当然,能否确证,仍待相关档案文献的
公开和直接当事人的披露。考证这一问题的解释学意义,在于透过“谈话”,结合相关
史料,分析毛泽东晚年最后时光的心理。历经近十年“文化大革命”的起伏之后,社会
心理发生了巨大变化,毛泽东的心理也逐渐陷入孤独和悲凉,最后一轮党内政治斗争采
取了相对温和的攻势而不再锐利和激烈。
毛泽东晚年说自己“一生做了两件事”的谈话流传已久,有关它的争议却持续不断
①。关键在于,迄今为止查不到原始文...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6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位丑女,据说奇丑无比,40岁仍嫁不出去。一天,丑女独自来到齐
国的皇宫,毛遂自荐要嫁给国君。意想不到的是,国君见了她之后,不但娶了她,还立
她为后。
无盐不但是地名,也是一个女人的名字。西汉历史学家刘向编撰的《列女传‭.&
#8236;齐钟离春》这么形容无盐:〝其为人极丑无双,臼头,深目,长壮,大节,昂鼻
,结喉,肥项,少发,折腰,出胸,皮肤若漆。〞
说她奇丑无比,宽额头,陷眼窝,长手指,大骨节,仰天鼻,突喉结,粗脖颈,稀薄发
,虾弓腰,凸鸡胸,肤黑如漆。
不过,无盐对自己的丑倒是很淡定,年已四十没有找到婆家也不自卑。
一天,无盐独自一人离开家乡,来到齐国的国都临淄,也就是如今的山东淄博。到了皇
宫们前,她对侍卫说:〝我是嫁不出去的齐国女子,听说国君圣明,愿意在他的后宫担
当扫地除尘的工作。我就在司马门外行礼等候,希望得到准许。〞
当时齐国的国君是齐宣王,他正准备和大臣们喝酒作乐,就听到有人禀报说,宫门外有
个丑女,毛遂自荐想在国君的后宫扫地除尘。
众人一听,哄堂大笑:这个女子太强大,太奇异了。要知道,古人所说的在后宫扫地除
尘可不是真的做粗活,这是自谦的...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17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江青秘书阎长贵质疑文革定义
http://dailynews.sina.com/gb/chn/chnnews/ausdaily/20111214/1714
http://news.sina.com 2011年12月14日 17:14 澳洲日报
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定义,邓小平主持制定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
议》是这样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
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对此,毛泽东夫人江青的第一任秘书阎长贵表示,
在文化大革命中,不是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毛泽东,而是毛泽东利用林彪、
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
阎长贵生于1937年。1961年中国人民大学大学毕业后分配至红旗杂志社工作。1967
年1月至1968年1月任江青机要秘书,后被投入秦城监狱近8年。1979年平反,次年调回
红旗杂志社。中国政论网站共识网12月13日发表阎长贵的文章《究竟谁利用谁?——对
<决议>中关于文革定义的评析》。
阎长贵说,所谓文化大革命“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这是叙述历史事实。这个说法
由1966年5月举行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于5月16日通过的文化大革命的第一个纲领性文
献《... 阅读全帖
q*d
发帖数: 22178
1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李文普:林彪事件与我
"九一三"事件发生之后,我和"林彪办公室"工作人员一起接受审查并成为 "重点人"。
后经组织结论并分配到外地,不久转业到地方,到1984年离休。 在这期间不断有
人出书、写文章,说我是林彪"亲信",林家的"总管","林彪 夫妇事无巨细都经他过这
'筛子'"、"没有他不知道的事"、"林办和林立果的 所有电话都被他监控"、"他是北京
方面安在96楼里的内线","中央警卫局派 到林彪身边'卧底'的人"。还说林彪出逃时
林立果打我的那一枪是"自伤"。尤 其是林立果选中的未婚对象,以"林家未亡人"自居
、现已和美籍华人结婚定居美 国的原南京军区歌舞团演员张宁,在国内外多次出版的
著作中,迎合某些人的政治 需要和好奇者的口味,在散布种种谎言、渲染自己的同时
,却别有用心地对我进行 恶意中伤,大泼污水。
说老实话,9·13事件如同一场噩梦。对党对国家都是一场灾变,对我个人 也是如
此,事过之后,真不愿去想它。
我是黑龙江省林甸县人,1948年入伍的。原来在第四野战军警卫团。南下 后于1
954年从广州军区警备团三连副指导员岗位抽到林彪身边当警卫班长。中 间有几进
几出,但林彪看我老实,从不参与林家政...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1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邱会作和吴法宪的回忆录比较
舒云
http://blog.sina.com.cn/sy2222196
《邱会作回忆录》无论思想认识的深刻度抑或史料的准确度诸方面,均较《吴法宪回忆
录》为优
作者:余汝信
对于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人们来说,邱会作并非一个陌生的名字。文革前,他是军委办
公会议成员、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文革中,进入中共中央领导核心层,为第九届中央
政治局委员、军委办事组成员、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部长。九一三事件后身陷
囹圄,又被指称为“林彪反党集团(后上升为‘林彪反革命集团’)主要成员”。上月
底,文革中的经历占其篇幅二分之一强的《邱会作回忆录》,在香港特别行政区面世,
这应该是文革研究领域中一件十分值得关注的大事。
笔者近日阅读了这部倾注了邱会作二十年心血的著作,受益匪浅。前几年《吴法宪回忆
录》出版,对文革史的研究是一个突破,但对史实的把握和认识尚有探讨之处。近日笔
者将《邱会作回忆录》与当年地位与其不相上下的吴法宪的回忆录作了若干比对,觉得
它无论在思想认识的深刻度抑或史料的准确度诸方面,均较《吴法宪回忆录》为优。以
下数例,仅为一己之见,尚请识者不吝赐教。
一、关于罗瑞卿问题
1965年1... 阅读全帖
q*d
发帖数: 22178
20
"密电"问题产生的过程
1937年3月,延安发起了大规模批判张国焘运动。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
出了一段举座为之震惊的话来:"张国焘在分裂红军问题上做出了最大的污点和罪恶。
左路军和右路军的时候,叶剑英把秘密的命令偷来给我们看,我们便不得不单独北上了
。因为这电报上说:'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当时如果稍微不慎重,那么会打起来
的。"(《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666页
)这就是后来称之为"密电"之说的源头。
1951年8月编辑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一版,在对"巴西会议"的注释中,有这样
的叙述:"这时,张国焘率领一部分红军和中央分裂,不服从中央的命令,并企图危害
中央。中央在这次会议上决定脱离危险区域,并率领服从命令的红军向陕北前进。"(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根据1952年8月第一版重排本,1966年改横排本第
501页)这里的"企图危害中央"、"脱离危险区域",就较"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大
大地跨前了一步。
"文革"前后,时任沈阳空军副司令员的吕黎平说得更为具体:"密电"是他亲自参与
译出的;"密电"内容性质...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21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8730
·仲之春·
空想的理想
在毛泽东这位农家出身的历史伟人身上,有着浓厚的农业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思想。
他的这种思想由来已久,而且根深蒂固、矢志不移,一直伴随着他的政治生涯。
在五四时期,他就信奉过当时流行一时的新村主义理想。1919年,他在岳麓山下还
亲自组织过新村运动。从《毛泽东早期文稿》中,我们可以发现他“数年来梦想”的“
新社会生活”, 就是每日“睡眠八小时,游息四小时,自习四小时,教授四小时,工
作四小时”,“工作之事项,全然农村的”。“新社会之种类不可尽举,举其著者:公
共育儿院,公共蒙养院,公共学校,公共图书馆,公共农场,公共工作厂,公共消费社
,公共剧院,公共病院,公园,博物馆,自治会。”后来,他又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马
克思主义虽然号称为科学社会主义,但它仍然有着很大的乌托邦空想成份。这也是毛泽
东为什么会很快接受它的重要原因),但这种乌托邦思想在他的身上却一直保留下来。
在建国前夕写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毛泽东提到了康有为,将他列人“在中国
共产...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1050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哪里有张国焘回忆录买啊?
“密电”问题产生的过程
1937年3月,延安发起了大规模批判张国焘运动。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出了
一段举座为之震惊的话来:“张国焘在分裂红军问题上做出了最大的污点和罪恶。左路
军和右路军的时候,叶剑英把秘密的命令偷来给我们看,我们便不得不单独北上了。因
为这电报上说:‘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当时如果稍微不慎重,那么会打起来的
。”(《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666页
)这就是后来称之为“密电”之说的源头。
1951年8月编辑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一版,在对“巴西会议”的注释中,有这样的
叙述:“这时,张国焘率领一部分红军和中央分裂,不服从中央的命令,并企图危害中
央。中央在这次会议上决定脱离危险区域,并率领服从命令的红军向陕北前进。”(《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根据1952年8月第一版重排本,1966年改横排本第501
页)这里的“企图危害中央”、“脱离危险区域”,就较“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
大大地跨前了一步。
“文革”前后,时任沈阳空军副司令员的吕黎平说得更为具体:“密电”是他亲自参与
译出的;“密电”内容性质... 阅读全帖
m****5
发帖数: 1131
23
真有毛泽东指责张国焘分裂中央的密电吗?
送交者: 高伐林 2012年04月01日16:25:36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叶剑英饱览历史风云,“一生唯谨慎”,有自己行事的逻辑和风格。不过,他终究
还是给我们留下了一道难解之谜:那就是据说他看到并密报给毛泽东,导致两大红军主
力分裂的那份密电,究竟有,还是没有?
老高按:前几天去一位朋友家参加party,主人心细,请的都是与武汉有点瓜葛的
朋友,让大家能有更多语言,虽然主人夫妇俩,倒是都与武汉并无关联。
也巧,这几位朋友,除了我,都算是“官二代”,有的资格还甚老,其中一位的父
亲,是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元帅等人的老部下,曾经在红四方面军担任红军总司令
部参谋部某局局长,负责红军电台报务工作。中共建政之后,他担任了很高的职务,也
在“文革”中饱受折磨。他虽然于20年前去世,但因为他在长征时的职责,成为后来“
张国焘密电”这一长征中著名公案的当事人之一,时常在有关党史文章中被人提起。
这段故事,我们早就耳熟能详:红一、四方面军会师之后,混合编成了左路军与右
路军。是北上还是南下,张国焘与毛泽东争论不休。张国焘给陈昌浩发了一份密电,命
... 阅读全帖
n*******w
发帖数: 6708
2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长征“密电”问题的来龙去脉
“密电”问题产生的过程
1937年3月,延安发起了大规模批判张国焘运动。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
出了一段举座为之震惊的话来:“张国焘在分裂红军问题上做出了最大的污点和罪恶。
左路军和右路军的时候,叶剑英把秘密的命令偷来给我们看,我们便不得不单独北上了
。因为这电报上说:‘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当时如果稍微不慎重,那么会打起
来的。”(《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
666页)这就是后来称之为“密电”之说的源头。
1951年8月编辑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一版,在对“巴西会议”的注释中,有这
样的叙述:“这时,张国焘率领一部分红军和中央分裂,不服从中央的命令,并企图危
害中央。中央在这次会议上决定脱离危险区域,并率领服从命令的红军向陕北前进。”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根据1952年8月第一版重排本,1966年改横排本
第501页)这里的“企图危害中央”、“脱离危险区域”,就较“南下,彻底开展党内
斗争”大大地跨前了一步。
“文革”前后,时任沈阳空军副司令员的吕黎平说得更为具体:“密电”是他亲自
参与译出的;“密电”内容性质...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25
http://hx.cnd.org/?p=131319
武斗的历史,还相当混沌
文革武斗,今人批评虽多,但长期缺乏深入的专业研究。试以重庆红卫兵墓园之往事言
之:
位于重庆沙坪公园内的红卫兵墓园,是目前中国唯一保存完好、具有规模的“文革”墓群
1、墓园内埋葬的大多数是工人,“红卫兵墓园”的名称并不恰当
1960年代中期,血腥武斗遍及中国大地,恰如王年一在《大动乱的年代:“文化大革命
”十年史》一书中沉痛总结的那样:“事实上,全国各城市都发生了武斗事件,可以说
无一例外。”毛泽东1970年12月18日,也曾对美国人斯诺说过:“1967年7月July和8月
August两个月不行了,天下大乱了。”重庆武斗,只是这“天下大乱”里的一隅,但从
这一隅,多少也能窥见这“天下大乱”的部分本质之所在。
1967年夏至1968年夏,一年左右的时间里,重庆见于官方记载的武斗,有31次,动用枪
、炮、坦克、炮船等军械兵器计24次,死亡645人。这个数据自然是不完整的,因为官
方并没有对武斗做过完整的调查统计。具体到沙坪公园内的“红卫兵墓园”,专门研究
该墓地的陈晓文据碑文落款辨识统计,“造墓立碑时间最早的...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2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谌旭彬:重庆武斗的真相与文革认知的五大误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Dec 17 11:50:43 2016, 美东)
http://hx.cnd.org/?p=131319
武斗的历史,还相当混沌
文革武斗,今人批评虽多,但长期缺乏深入的专业研究。试以重庆红卫兵墓园之往事言
之:
位于重庆沙坪公园内的红卫兵墓园,是目前中国唯一保存完好、具有规模的“文革”墓群
1、墓园内埋葬的大多数是工人,“红卫兵墓园”的名称并不恰当
1960年代中期,血腥武斗遍及中国大地,恰如王年一在《大动乱的年代:“文化大革命
”十年史》一书中沉痛总结的那样:“事实上,全国各城市都发生了武斗事件,可以说
无一例外。”毛泽东1970年12月18日,也曾对美国人斯诺说过:“1967年7月July和8月
August两个月不行了,天下大乱了。”重庆武斗,只是这“天下大乱”里的一隅,但从
这一隅,多少也能窥见这“天下大乱”的部分本质之所在。
1967年夏至1968年夏,... 阅读全帖
N*****e
发帖数: 1094
2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alk 讨论区 】
发信人: NewNote (新天地), 信区: talk
标 题: 周恩来主导“一打三反”运动 杀人或逾十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30 10:39:30 2017, 美东)
“一打三反”是中共“文化大革命”当中大规模杀戮思想犯、言论犯的一个政治运动。
学者估计,运动中非正常死亡的人数应在十万以上。图为“一打三反”运动现场。(网
络图片)
“一打三反”是中共“文化大革命”当中大规模杀戮思想犯、言论犯的一个政治运动。
学者估计,运动中非正常死亡的人数应在十万以上。各方资料显示,周恩来发动、主导
了“一打三反”运动,并把北京市树立成这个运动的“样板”。
1970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的指示》。2月5日发出《关
于反对铺张浪费的通知》和《关于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的指示》。三份文件合而为
一,便成了“一打三反”运动。
这个所谓“一打三反”真正的主旨不在“三反”,而在于“一打”。因为“三反”,“
反贪污盗窃”、“反投机倒把”属经济范围,最多是刑事犯罪, “反铺张浪费”,更
是工作作风问题,连犯罪也... 阅读全帖
s*****j
发帖数: 6435
28
"不过,七十四岁的中国国防大学离休党史教授王念一在近期可能出版
的《再探林彪事件真相》一书的序言中表示,“我们有权呼吁大家来关注这件大事。”
'
前一段看了王年一写的"大动乱的年代", 里面对健康的看法可是正正统统的官方立场
. 90年以前写得. 王年一的立场转变还是很彻底和迅速的.
b****r
发帖数: 2555
29
☆─────────────────────────────────────☆
cwlch (cwl) 于 (Sat Sep 24 14:05:26 2011, 美东) 提到:
中国公开“克什米尔公主号”机密档案揭周恩来黑暗面?
亚洲时报方德豪撰文/最近,中国政府正式向公众公开一批五十年代的外交档案。其中
,关于1955年“克什米尔公主号”空难的部份,最让公众产生兴趣。“克什米尔公主号
”空难涉及国民党计划暗杀当时的中国总理周恩来,而最近公开的资料显示,中国大陆
情报系统对暗杀事件所知甚多,甚至有可能在事前已获悉暗杀计划。在“克什米尔公主
号”空难中,最终十一名代表团人员和记者全部死亡;究竟周恩来是否明知有暗杀行动
而让这十一人“白白送死”?这涉及在中共内一向声誉甚隆的周恩来的历史评价问题,
所以特别显得敏感。
“克什米尔公主号”空难发生于1955年4月11日。当天,计划出席亚非会议(即万隆会
议)的中国代表团成员和随同采访的中外记者共11人乘坐中国租用印度航空公司的客机
“克什米尔公主号”从香港飞往雅加达。当飞机飞到沙捞越西北海面时,飞机起火坠入
海中,机上11名乘客全部遇...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1169
30
1971年的「九一三事件」震惊中外,中国政府不久就发布了〈1971〉57号文件等一些相
关材料,对此事件加以解释,但是基本的档案至今仍未开放,而多年来海内外许多学者
对此事件抱有强烈的研究兴趣,近年来更有一些反思性文章问世,当年和林彪事件有涉
的一些相关人员及其家属,也以不同形式披露了若干口述材料1。这些文章和数据的共
同特点是:修正了官方对「九一三事件」的解释框架,对该事件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考角
度,其中有些文章对林彪抱有强烈的同情。对此现象可以理解,因为当年下发的官方材
料,「四人帮」曾经参与其事,其基本结论在1979年后仍旧维持了下来,若干论断确实
有疑点。本文的看法是:历史研究强调客观公正,研究者对当年涉案人员亲属的材料要
有分析和鉴别;对林彪事件需从一个纵深的角度来观察,尤其应考察林彪事件的体制因
素,以及这个事件所反映的50年代后国家发展的方向等问题。
一 林彪出山是完全被逼的吗?
文革之初,毛选中林彪做他的「接班人」是和废黜刘少奇同步进行的。刘少奇原是毛的
接班梯队的第一号人选,1970年12月18日,毛对斯诺(Edgar Snow)说,在1965年1月
制定〈二十三条〉时... 阅读全帖
c*********2
发帖数: 3402
3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舒云:百问九一三(5)
81、九一三当天,周恩来为什么召开三次作战会议?
周恩来接到北戴河8341部队转报的林豆豆说叶群、林立果要挟持林彪逃跑的电话后,他
返回会议室,要求所有参加会议的人不能外出,也不能打电话。同时在门口布置警卫看
守,不让里面的人出来,黄永胜就这样被“关”在了人民大会堂。一直到中国驻蒙古大
使许文益从坠机现场回来,从专线电话中报回电报密码,报告机上九人全部死亡的确切
消息,周恩来才让所有在人民大会堂讨论四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的政治局委员回家。周
恩来秘书纪东回忆:黄永胜跑得很快,总理让我通知他谈话,我到人民大会堂门口才追
上他。周恩来与黄永胜又谈了20多分钟的话,才放他走。
这就是说,9月13日凌晨,周恩来通知所有政治局委员到人民大会堂开会时,黄永胜早
就在人民大会堂。而吴法宪在9月13日零时左右经周恩来同意,去了西郊机场。他一直
呆在西郊机场,直到9月13日13时多,吴法宪才在李德生、杨德中的“押送”下,来到
人民大会堂。据吴法宪回忆录记载,周恩来、张春桥已经先到了,他们两人同吴法宪紧
紧握手,周恩来说:政治局准备集体办公。他和张春桥、姚文元、黄永胜和吴法宪在人
民大会堂,李先念、李德生、...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3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对待先商,正确的科学态度

有很多人正在做这件事情,比如张富祥2013年出的书。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他们的研究
成果都应该接受时间和历史的检验。
《《竹书纪年》与夏商周年代研究》
丛 书 名: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定 价:48元
作 者:张富祥著
发布日期:2013-10-23
页 数:248页
字 数:250千字
包 册:15
ISBN :978-7-101-09324-7
版 式:简体横排
装 帧:平装
版 次:1-1
开 本:16开
前言
一 汲冢竹书与古本《竹书纪年》
(一)汲冢竹书的出土和整理
(二)古本《竹书纪年》的叙录及原书梗概
(三)古本《竹书纪年》的流传、引用和辑佚
二 今本《竹书纪年》的纂辑和来历
(一)引言:以往的研究情况和问题
(二)著录和流传情况的再检讨:南宋初年馆阁所藏的一种《纪年》文本
(三)内容和义例:今本《纪年》出于南宋初馆阁文本的推证
(四)今本《纪年》对古本的改编和增补(上):“五帝”纪部分
(五)今本《纪年》对古本的改编和增补(中):夏、商、周纪部分
(六)今本《...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3
殷代金文中的庙制问题
一、殷周庙制发展史
古代中国的史学家们建构出一幅由夏至周的庙制发展史。但是,对这一发展史的建构却
有两种观点存在。
以《礼纬·稽命征》一书为代表,认为:”唐虞,五庙:亲庙,四;始祖庙,一。夏,
四庙;至子孙,五。殷,五庙;至子孙,六。”此说重点在于通过对”周因于殷礼”的
证明,从而达到否定周庙的真实存在这一目的。如果夏的四庙不包括始祖庙的话,那么
夏朝立国初期并不注重对祖先的祭祀,这或许是和夏启的”石破北方而启生”的异常出
生神话有直接联系。可参见《汉书》颜师古注引《淮南子》佚文中的有关记录。四庙说
的提出,为亲庙地位的建立提供了历史依据。
以《孝纬·钩命诀》一书为代表,认为:”唐尧,五庙:亲庙,四;始祖庙,一。禹,
四庙;至子孙,五。殷,五庙;至子孙,六。周,六庙;至子孙,七。”此说提出的意
义在于把周庙地位的提升,注重的是周礼对殷礼的”损益”。在这里也是主张夏朝立国
初期的四庙说。同样都是纬书,却有两种不同的庙制发展史观。看来,作为纬书,仍然
维持着孔子思想的正统性。
但是为两派观点都赞同的四庙说,在青铜器铭文中的具体例证如下:《戍嗣鼎》:“用
乍父癸宝餗”。...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34
从陶铸事件看毛泽东的政治斗争手段
微信
大中小2016-08-28 19:37:28
多维历史
陶铸屡获毛泽东拔擢——毛倒刘部署之一——1964年底已将陶铸视为心腹——1966年6
月毛泽东特调陶铸进京——陶铸拥护开展文革但拒绝搞阴谋诡计——9月陶铸的地位岌
岌可危——陶铸不善审时度势——李雪峰模式:11月毛要陶铸离开中央——12月陶铸成
"刘邓路线代理人"——出尔反尔:毛泽东变调——陶铸被宣判——以"叛变投敌"为由给
政敌治罪是毛泽东的最后手段。本文摘自2016年8月28日《纵览中国》,是丁抒向《毛
泽东遗产和当代中国:文化大革命五十周年国际研讨会》提交的论文。
1960年,毛泽东与陶铸、曾志夫妇在广州合影(图源:广州文史)
毛泽东策划的文化大革命,原本的目标只在刘少奇和邓小平,即后来的"刘邓资产阶级
司令部"。文革前夕把担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兼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铸调到北
京,是毛泽东为发动文革做的部署之一。陶铸是毛设定的用以打击刘邓的主要帮手。但
是陶铸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倒台,"刘邓资产阶级司令部"竟然变成了"刘邓陶资产阶级司
令部"。
而在这几个月的风云变幻中,我们却可以清楚...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5
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意义及其前景
一般人大多认为:在众多人文学科中,只有考古学才是一门与世无争的学科。在文艺作
品中甚至出现了以当考古学家的妻子就可以取得婚姻安全和稳定(自己的妻子越老就越
可爱)的话题,因为据说考古学家是一群只钟情于“年老”物品的怪物。当然,这些都
是对考古学和考古学家的误解。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国外的考古学界对中国考古学的成
果乃至于对中国考古学家是持有很深的偏见的。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第一批西方考古学家
来到我国时,当时我们的考古工作者曾经有过石头和化石分不清的幼稚时期,一部分原
因又是和当时对出土的层位记载和区域划分的混乱有关。
但是,更主要的原因还是盘据在西方考古学家脑海中的“欧洲中心论”在作怪。他们提
出了“中国文化西来说”、“中国人种是埃及人种的移民说”、“埃及象形文字是中国
象形文字的始祖说”……如此等等,不胜枚举。因此,考古学和一个民族的政治和文化
是密切相关的。
一、艰难的起步
当我们的考古学家根据西安半坡遗址的骨骼化石复员出半坡人的头像时,日本著名的历
史学家和汉学家贝塚茂树教授在他的名著三卷本《中国史》中却得出了“那个头像更象
是现代日本人的祖先”的结论。...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36
http://www.cssm.gov.cn/view.php?id=396
萧喜东
福柯说:“记忆是斗争的重要因素之一……谁控制了人们的记忆,谁就控制了人们
的行为的脉动……因此,占有记忆,控制它,管理它,是生死悠关的。”[1]再也没有
什么例子能比人们对文化大革命的集体记忆更能说明福柯的洞见了。有一点很清楚:文
革没有离开我们,在今天人们的意识和言语活动中,它反而越来越经常地穿上戏装出场
,在越来越典型化、越来越模式化的漫画场面中为当代观众排演。文革被化约成一些鲜
明生动的符号形象,如:红宝书、忠字舞、抄家、“喷气式”等等,这些经过文字和意
识生产者的刻意加工,经过官方和主流媒体所反复强化,已经成为迪斯尼乐园微缩景观
式的“文革历史”。

正如同迪斯尼乐园的运作需要高度的管理和细致的经营,微缩景观式的“历史知识
”也是高度管理、精心剪裁出来的,今天作为历史知识的文化大革命,是控制、筛选、
操纵,亦即有选择的记忆与有选择的遗忘的成果。如果说,启蒙运动的左右两翼今天仍
在为法国大革命的古老斗争而激战,那么作为不久前的另一场“法国大革命”的文革,
更还远远未成为“无...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3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Math1978 (数学),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道路·理论·制度——我对文化大革命的思考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Dec 26 07:36:43 2013, 美东)
·杨继绳·
文革产生的原因要在文革前的17年的制度中、当年的意识形态和政治道路中寻找。
毛泽东开始认为半年、一年、三年文革就可以结束。但在进行过程中出现了原来没有想
到的情况。他没有想到1967年8月全面失控,不得不抛出文革的坚定支持者王、关、戚
;他没有想到1968年军队内部出现不可调和的争斗,不得不抛出杨、余、傅;他希望“
九大”以后转入“斗批改”,没有想到林彪和他出现分歧,最终酿成震惊世界的林彪事
件。毛泽东的文革理念遭到实践的反复碰撞以后,偏离了它初期的目标,只能在进退维
谷的泥潭中挣扎。林彪事件之后,毛还是想将运动拨回文革初期的方向,但此时文革已
失掉民心,人们把希望的目光投向了周恩来。这样,继刘、林之后,周又成了毛的革命
对象。一个新问题接着一个新问题,用后一个错误纠正前一个错误。文革是问题导向,
是... 阅读全帖
d*******3
发帖数: 8598
3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Math1978 (数学),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道路·理论·制度——我对文化大革命的思考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Dec 26 07:36:43 2013, 美东)
·杨继绳·
文革产生的原因要在文革前的17年的制度中、当年的意识形态和政治道路中寻找。
毛泽东开始认为半年、一年、三年文革就可以结束。但在进行过程中出现了原来没有想
到的情况。他没有想到1967年8月全面失控,不得不抛出文革的坚定支持者王、关、戚
;他没有想到1968年军队内部出现不可调和的争斗,不得不抛出杨、余、傅;他希望“
九大”以后转入“斗批改”,没有想到林彪和他出现分歧,最终酿成震惊世界的林彪事
件。毛泽东的文革理念遭到实践的反复碰撞以后,偏离了它初期的目标,只能在进退维
谷的泥潭中挣扎。林彪事件之后,毛还是想将运动拨回文革初期的方向,但此时文革已
失掉民心,人们把希望的目光投向了周恩来。这样,继刘、林之后,周又成了毛的革命
对象。一个新问题接着一个新问题,用后一个错误纠正前一个错误。文革是问题导向,
是... 阅读全帖
l***y
发帖数: 1166
39
明王
在位十二年。
王不谨夫妇之端,醸成国家之乱,无足称者。
讳婴齐,文王长子也。
戊辰十二年〈汉元鼎四年〉(公元前一一三年)。初,王为世子,入质放汉,在长安娶
邯郸樛氏女,生子兴。及即位,乃藏其先帝玺,上书于汉,请立樛氏为后,兴为世子。
汉数使使者讽谕王入朝。王惧入见,要用汉法比内诸侯,王固称疾不从,乃遣子次公入
质。是岁王薨,谥曰明王。子兴立。
哀王
在位一年。
母后宣淫,强臣専国,弱年庸主,何以堪之。
讳兴,明王次子也。
是年,王既即位,尊母樛氏为太后。初,太后未嫁明王时,尝与覇陵人安国少季通〈安
国,姓。少季,名〉。是岁汉使安国少季来谕王柔太后以入朝,比内诸侯。复令辨士谏
大夫终军等宣其辞,勇士魏臣等辅其决,衞駄路博德将兵屯桂阳待使者。时,王年少,
樛后乃汉人。少季至,复与私通焉。国人知之,多不附太后。太后恐乱起,欲倚汉威,
数劝王乃群臣求内附。即因汉使者上书,请比内诸侯,三岁一朝,除边关。汉帝许之,
赐王与丞相吕嘉银印及内史、中尉、太傅印,馀得自置。除其故黥劓刑,用汉法,比内
诸侯,使者皆留镇抚之。
己巳元年。〈汉元鼎五五年〉(公元前一一二年)。王及太后饬治行装,重齎为入朝具... 阅读全帖
r*****e
发帖数: 100
4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周恩来为什么怕毛泽东?
周恩来为什么怕毛泽东?
历史令人入迷,中共党史更令人入迷,而毛周关系的奥秘则最令人入迷,或许是世上最
难参透的谜。
一、三个事实
有三个事实大概谁都得承认。第一个事实是,周恩来才干过人,起码是个人魅力(
charisma)天下无双,这还不是光能迷住国人,鬼子也一样神魂颠倒。大作家海明威的
夫人在张戎采访时曾对后者说,当时只要周向她招一下手,她就会跟他上天涯海角去。
基辛格在其回忆录里花了大量篇幅倾诉他对周的崇拜,说周就像一道中国盛宴,各种各
样的美味无穷无尽。周与他和尼克松会谈时,桌上就只有一张空空如也的纸,什么文件
都用不着,让他和老尼佩服得不得了。
至于国人就更不用说了。凡是接触过“周公”的人,无论是什么政治背景,少有不
被周俘获的。那糊涂死了的张少匪最TMD混帐。1991年李勇、刘宾雁、曹长青等
人去采访他,他竟对自己闯的大祸作的大孽毫无认识,坚持当时反对蒋公“安内攘外”
的英明方针是正确的,坚持共党不可摧毁,只能与之建立统一战线,等等。他虽然也意
识到西安事变错了,但那并不是着眼于国家民族利益的忏悔,而是因为蒋四十多年来力
排众议保护了他这叛国元凶,并对他关怀... 阅读全帖
O**********g
发帖数: 3962
41
一群傻叉还以为习王真的是包公再世,你们就没注意到习王的反贪主要目的是政斗吗?
而且习王年代对贪官的量刑就差到了罚酒三杯的地步。
在面瘫年代,受贿10万以上量刑10年起步价。习王年代,就算受贿几百万,也很可能只
判几年而已,这导致了受贿的收益风险比极高,按照现在公务员的账面收入,工作一辈
子也不过才赚了几百万,如果受贿几千万,转移出去大部分,最后被查出几百万只是坐
牢几年的刑罚。
当清官一辈子给子女买不起一套房,当贪官连孙子重孙的房子都能买好,最后的代价只
是坐牢几年,何况还有更大的概率是不会被反腐,这就是习王反腐的真相。
N*****e
发帖数: 1094
42
“一打三反”是中共“文化大革命”当中大规模杀戮思想犯、言论犯的一个政治运动。
学者估计,运动中非正常死亡的人数应在十万以上。图为“一打三反”运动现场。(网
络图片)
“一打三反”是中共“文化大革命”当中大规模杀戮思想犯、言论犯的一个政治运动。
学者估计,运动中非正常死亡的人数应在十万以上。各方资料显示,周恩来发动、主导
了“一打三反”运动,并把北京市树立成这个运动的“样板”。
1970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的指示》。2月5日发出《关
于反对铺张浪费的通知》和《关于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的指示》。三份文件合而为
一,便成了“一打三反”运动。
这个所谓“一打三反”真正的主旨不在“三反”,而在于“一打”。因为“三反”,“
反贪污盗窃”、“反投机倒把”属经济范围,最多是刑事犯罪, “反铺张浪费”,更
是工作作风问题,连犯罪也谈不上。而“一打”才是政治问题,是怕危及政权的核心要
害。
中国大陆当代史专家丁抒在《1970年一打三反运动记实》一文中表示,中共以思想言论
定为反革命犯,加以逮捕、关押、屠杀,并非始于“文化革命”。但是,就杀戮思想犯
、言论犯的规模而言,“一打...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10018
43
我评78-98北京足球梦幻阵容
基本原则:
1,94-98年期间从外地或外国转入的不算。
2,一律按照433阵式评选。
3,无论我的见解是否符合您的心意,都希望能钩起您对足球的美好回忆。
4,由于手头没有资料,全凭个人记忆撰写。如有疏漏,请不吝板儿砖,马上
拍来补充。
-------------------------------------------------------
守门员:路建人(180)
竞争对手:王俊生(182),杨鸿民(182),王年旺(183),李立新(183),
李建栋(182),赵磊(182),李长江(187),姚健(190)
分析:现任中国足协专职常务副主席的王俊生是我见到的北京队第一位门神。在
1977年北京国际足球邀请赛上,他出任中国二队主力。当时他已经是接近30岁的老将
了,加上略有卸顶,更加给人老成持重的感觉。他还有一招,就是开大脚球时专踢反弹
球,开得很远,这在现在的守门员中已经看不到了。杨鸿民是路建人的替补,出场不多,
在防守高空球上表现稳定。王年旺是在路建人上调国家队之后担任北京队主力门将的,
也是防高球较好,但出击不多。李立新是在路建人退役之
M******8
发帖数: 10589
44
·杨继绳·
文革产生的原因要在文革前的17年的制度中、当年的意识形态和政治道路中寻找。
毛泽东开始认为半年、一年、三年文革就可以结束。但在进行过程中出现了原来没有想
到的情况。他没有想到1967年8月全面失控,不得不抛出文革的坚定支持者王、关、戚
;他没有想到1968年军队内部出现不可调和的争斗,不得不抛出杨、余、傅;他希望“
九大”以后转入“斗批改”,没有想到林彪和他出现分歧,最终酿成震惊世界的林彪事
件。毛泽东的文革理念遭到实践的反复碰撞以后,偏离了它初期的目标,只能在进退维
谷的泥潭中挣扎。林彪事件之后,毛还是想将运动拨回文革初期的方向,但此时文革已
失掉民心,人们把希望的目光投向了周恩来。这样,继刘、林之后,周又成了毛的革命
对象。一个新问题接着一个新问题,用后一个错误纠正前一个错误。文革是问题导向,
是摸着石头过河,这一摸就是十年。如果不是毛逝世,还不知道文革如何收场。
文革像钱塘激潮一波又一波地涌动。每一波都是多种力量互动的结果。每一波都有
一批人被政治恶浪吞没。随着文革原动力减弱、抵制文革力量增强,观望者增多,文革
波逐渐衰减,最终波平浪静,直至文革失败到完全被否定。
文... 阅读全帖
T*****y
发帖数: 18592
4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DOA (Dead or Alive), 信区: History
标 题: 高华:革命政治的变异和退化--“林彪事件”再考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Feb 25 17:21:45 2012, 美东)
1971年的「九一三事件」震惊中外,中国政府不久就发布了〈1971〉57号文件等一些相
关材料,对此事件加以解释,但是基本的档案至今仍未开放,而多年来海内外许多学者
对此事件抱有强烈的研究兴趣,近年来更有一些反思性文章问世,当年和林彪事件有涉
的一些相关人员及其家属,也以不同形式披露了若干口述材料1。这些文章和数据的共
同特点是:修正了官方对「九一三事件」的解释框架,对该事件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考角
度,其中有些文章对林彪抱有强烈的同情。对此现象可以理解,因为当年下发的官方材
料,「四人帮」曾经参与其事,其基本结论在1979年后仍旧维持了下来,若干论断确实
有疑点。本文的看法是:历史研究强调客观公正,研究者对当年涉案人员亲属的材料要
有分析和鉴别;对林彪事件需从一个纵深的角度来观察,尤其应考察林彪事件的体制因
素,以...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46
闲闲书话』 百年五牛图之五:关于林彪(修订稿)
点击:79538 回复:504 12345下一页末页回复此贴共5页直接到页
作者:梁由之 发表日期:2005-9-13 0:22:00


《百年五牛图》封面:
相关:
百年五牛图之四:关于陈寅恪
百年五牛图之三:关于张季鸾
百年五牛图之二:关于蔡锷
百年五牛图之一:关于鲁迅
若夫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摇风忽起,白日西匿,陇雁少飞
,代云寡色。望君王兮何期?终
芜绝兮异域!
江淹<<恨赋>>
但凄凉顾影,频悲往事,殷勤对佛,欲问前因...... 辛弃疾:<<沁园春.老子平生
>>
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陈维崧<<醉落魄.咏鹰>>
------题记
一.一个非神即鬼的人
开篇就抄书:
这是一个曾被尊为中国的第二号神,后来又被列为第一号鬼,非神即鬼,好象从来
都不是人,最终还是被一
个“鬼”字覆盖了的人。
这是一个24岁就当军团长,从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当到野战军司令员、国防
部长,而且经常身兼数职(比如抗
日军政大学校长兼政委,东北局书记、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东北野战军司令员),
除...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47
笔者诵读《邱会作回忆录》(见图),有三句话跳入眼帘,无论如何挥之不去,令笔者
冷汗阵阵,毛骨悚然:
第一句话----毛泽东在得知林彪摔死后说:感谢林彪帮了我一个很大的忙。
第二句话----周恩来说:中央政治就是处理好主席、林副主席、江青的关系。
第三句话----毛泽东说:邓(小平)作了许多坏事,一条是弃军逃跑……
笔者读到这每一句话,无不惊出一身冷汗。笔者认为,这三句话极为重要。打开文革史
、中共党史的迷宫需要一大串各种各样的钥匙,而这三句话应当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三把。
一、第一句话----毛泽东说:感谢林彪帮了我一个很大的忙
林彪之死,惊天动地,震动全球。人们从来不知道毛泽东听到林彪死亡的消息以后的第
一反应是什么。坊间有一些传说,如说毛很悲戚,说毛摔东西,说毛抄诗寄哀思……现
在,邱会作将军告诉了我们:毛泽东的态度是两个字:高兴,而且非常高兴。这样的态
度完全超乎人们的想象,不能不让人毛骨悚然。
邱会作说:"从(9月)15日晚起就变了,当得到我驻外蒙使馆关于林彪等人全部在
温都尔汗摔死的报告,毛主席要汪东兴在政治局会议上传达了一句话:''林彪帮了我一
个很大的忙''……"(《邱会作回... 阅读全帖
k****u
发帖数: 1686
48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隐公与林彪
【传】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继室以声子,生隐公。宋武公生仲子。仲子生而有文在
其手,曰为鲁夫人,故仲子归于我。生桓公而惠公薨,是以隐公立而奉之。
◇隐公元年
【经】元年春王正月。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秋七月
,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九月,及宋人盟于宿。冬十有二月,祭伯来。公子
益师卒。
【传】元年春,王周正月。不书即位,摄也。
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邾子克也。未王命,故不书爵。曰“仪父”,贵之也。
公摄位而欲求好于邾,故为蔑之盟。
夏四月,费伯帅师城郎。不书,非公命也。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
”,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
:“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
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49
来自主题: Detective版 - 舒云:林彪事件32个疑点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ommunipig (共产猪), 信区: History
标 题: 舒云:林彪事件32个疑点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Sep 13 09:53:38 2011, 美东)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9981
——舒云著《林彪事件完整调查》中提出32个疑点
在近20年的时间里,作者舒云查阅大量史料,反复走访了一百多位当事者,获得很
多惊人发现。她提出32个疑点,并对其深入调查、分析,从而对既有结论做出颠覆。
迄今为止,在中国公开出版物中,林彪依然被妖魔化。虽然“文革”已经被彻底否
定,“文革”中的大案小案基本都翻了案,惟独九一三事件铁打不动,所有的脏水继续
泼在林彪头上。
1971年9月18日《中共中央正式通知》:
林彪于1971年9月13日仓惶出逃,狼狈投敌,叛党叛国,自取灭亡。现已查明,林
彪背着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中央政治局,极其秘密地私自调动三叉戟运输机,直升机各一
架,开枪打伤跟随多年的警卫人员,于9月13日凌晨爬上...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5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ommunipig (共产猪),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打开中共党史迷宫的三把钥匙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Oct 29 08:40:03 2011, 美东)
http://www.cnd.org/my/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3Farticleid
·陈 昭·
笔者诵读《邱会作回忆录》,有三句话跳入眼帘,无论如何挥之不去,令笔者冷汗
阵阵,毛骨悚然:
第一句话——毛泽东在得知林彪摔死后说:感谢林彪帮了我一个很大的忙。
第二句话——周恩来说:中央政治就是处理好主席、林副主席、江青的关系。
第三句话——毛泽东说:邓(小平)作了许多坏事,一条是弃军逃跑……
笔者读到这每一句话,无不惊出一身冷汗。笔者认为,这三句话极为重要。打开文
革史、中共党史的迷宫需要一大串各种各样的钥匙,而这三句话应当是其中十分重要的
三把。
一、第一句话——毛泽东说:感谢林彪帮了我一个很大的忙
林彪之死,惊天动地,震动全球。人们从来不知道毛泽东听到林彪死亡的消息以后
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坊间有一... 阅读全帖
1 2 3 4 下页 末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