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Faculty版 - 中人以上 可以语上也 中人以下 不可以语上也(ZZ)
相关主题
别拿老中根什么美国学校比了。丢人操啊尔泰语的这些民族,很多基本词汇是一致的
根人吵架想起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菌斑众wsn们打算如何过情人节?
尼伯龙根王健的中国梦
hamster根人打架也太好玩了F(ool)250读了《周本纪》还是二百五
哪种人才是上根人[合集] 历史的先声(19):有人民自由才有国家自由(转载)
中有成就秘笈 (元音老人 述) (8)公主堡与石头城:去曷盘陀王都消失之谜zz
台湾音乐人忏悔荒唐事 利用偶像身份与歌迷上床(图)请帮忙看看这个房子怎么样
杨贵妃"荔枝道"部分走向明确 由唐代佛龛佐证西羽OPEN序曲之非语语非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夫子话题: 知之话题: 扫帚话题: 道理话题: 自性
进入Facult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g******t
发帖数: 11249
1
我们来看下面一章,第二十一章: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这个『中』是讲中根。人有根性不同,根性怎么讲?一般讲智慧、悟性,浅显的来
讲(就是)接受的程度,一般有上中下三根。《雪公讲要》里面讲,「人之智力不平等
,皇邢二疏皆先概分上中下三品。」皇侃和邢昺两位大儒他们的注疏里面,都先概略的
来分上中下三品,这是就人的智力分三品。「每品又分上中下,合为九品」,三三得九
,「此犹粗分」,这还是粗的分法,「若细分则品级更多」。那实在讲,人的品级它是
很多很多,无量,每个人的根性都不一样。这里孔子讲的中根以上我们才能跟他讲上,
这个上是什么?是讲到性与天命之学。一般人不那么好懂,因为它很抽象,不是我们一
般人所能理解的境界。如果根器很差的,你跟他讲讲不明白,对牛弹琴。这讲的道,讲
到自性,我们在《论语》讲解当中也讲了不少。你能听得懂,说明你是中根以上,要是
听不懂,那你就不必要听,这个因为我们这讲,也是要对上中下三根都要普被,我们也
讲到一些好理解的,我们就理解那好理解。慢慢、慢慢要提升自己,对于讲到性与天道
的学问,我们要有几分契入才行。
所以孔子这里讲,不是在那里给我们搞歧视,中根以下的就不要他了,歧视中下根
性的人。不是,孔子有教无类,怎么能歧视?这是希望把那中下根人提升,慢慢的把他
变成中根以上,最好是上上根,能不能够提升?肯定能,因为「人之初,性本善」,人
之初,性本觉。每个人的根性跟圣人无二无异,只是每个人的障碍多少不一样,这障碍
就来自于妄想分别执着。随着你不断的学习,从知之,到好之,到乐之,不断的提升,
你障碍愈来愈少;损之又损,你愈来愈少,愈来愈少,你的根性就愈来愈提升,就这个
道理。所以一部《论语》我们现在才讲到第六篇,可能讲到第十篇,你就从下根变成中
根了;讲到第十五篇,可能就中根变成上根;讲完了之后,你变成上上根。
雪公这里讲,「上上之人是圣人」,那你就变成圣人了,圣人是所谓「生而知之者
」。实际上生而知之的人,我们在历史上只看到一位,就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这是生
而知之。当然他生而知之还要靠一个缘,就是他听到《金刚经》,听到半部他就悟了。
然后去找五祖忍和尚求法,忍和尚叫他去舂米,他没文化,舂米去,做义工。做了八个
月的义工,然后才点化他,跟他再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
言下大悟,就成佛了,所谓「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五祖给他印证,把衣钵就传给他
了。他得到衣钵才二十四岁,年轻人,这是上上根人。他的根性说老实话,超过孔子。
因为孔子他自己说老实话,他自己要学而知之,他不是生而知之。
这三种人,上上的人是生而知之。上上以下,这都属于学而知之,你要靠学,你才
能知。实在是根性很差的,困而知之,学他不肯学。圣贤之道他觉得没意思,他去玩很
有意思,他去搞五欲六尘享受,搞贪瞋痴慢,造恶、造业,最后碰钉子得报应,可能身
体完了;或者是可能家庭闹矛盾、破裂了;或者自己犯了恶,最后遭到法律的惩处;或
者天地的报应,这时候碰得头破血流,他才知道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这时候他才肯学
,困而知之。遇到困境他才回头,那属于下根人。
孔子给示现的是我们能够学的,因为上上之人,说老实话我们都不是。惠能大师,
要知道,这个人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历史就出的他这一位,那是生而知之。生而知
之我们讲什么?佛菩萨再来的,那不是普通人。我们能学得像孔子,不断的学习,好学
。孔子曾经讲过,「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他说我曾经一
天不吃饭,一个晚上不睡觉,日夜在干什么?在思、思考,也就是在悟。他想悟,悟什
么?我们知道他悟的是道,可是悟不明白,「以思无益」,他觉得这个没用处。为什么
?他不是生而知之的人,悟不透。所以「不如学也」,他还是老老实实的学,证明他是
学而知之。那我们也应该是这样,孔子都学而知之,我们岂能不学?天天得学,天天不
离圣贤教导,逐渐逐渐我们最后知之了,及其知之则相同。不论你是生而知之,还是学
而知之,还是困而知之,你知了,就你真正证得,你得道了,那是一样,你都是圣人。
「下下之人是愚人」,所谓愚人是「学习能力最下,一窍不通」,这是笨到极点的
这种人。笨到极点的人有没有救?还是有救,只要他能老实听话。「阳货篇子曰」,这
是《论语》后面「阳货篇」孔子说:「惟上智与下愚不移。」根据雪公的讲法,上智和
下愚不移,不移是说他能够老实。上智的人听到圣贤教诲立刻就依教奉行,他能做到不
移,坚定不移的来践行。下愚,他很笨,他不明白道理,一无所知,一窍不通,但是他
能老实。他知道自己既然这么笨,也不要再怀疑什么了,老师教他怎么做,他也就不移
了,也是能够依教奉行,这种人也能成就。
最明显的一个例子,释迦牟尼佛当年有一个弟子叫周利盘陀伽,这个人是笨到极点
了。可能大家能想象他笨到什么样,他怎么笨?你教他念经,他念了上半句就忘了下半
句,念了下半句又忘了上半句,记忆力几乎是零。最后怎么办?大家都没办法了,说你
这个人没得救了,要不然别出家了,不要跟释迦牟尼佛学了,下下根人。结果他大哭,
释迦牟尼佛看到了就问,「怎么了?」「我学什么都学不懂、学不会,被别人耻笑,所
以很难过。」释迦牟尼佛,「这样,教你念两个字,叫扫帚」,扫把,那个扫地的那个
扫帚。「教你两个字,应该容易念,看你能不能记得住」。结果大家费了很大的心力教
他,念了扫忘了帚,念了帚忘了扫,好不容易把扫帚连成片了,能念出来两个字。然后
释迦牟尼佛就教他,「你就『扫帚、扫帚』一直念,不要停,一门深入」。结果他很老
实,就念「扫帚,扫帚」,天天拿着扫帚扫地,就念「扫帚,扫帚」,从早念到晚,他
就会念这两个字,到最后突然有一天开悟了、证果了,成了阿罗汉,智慧大开。
大家都觉得很不可思议,连他这么笨的人都能够成就阿罗汉。对!因为他老实。释
迦牟尼佛告诉弟子们,周利盘陀伽,他过去生曾经是一个大法师,三藏法师,讲经说法
也是辩才无碍,但是因为前生吝法,就是他所学的他有一部分自己保留,不肯完全教别
人,吝法,所以这一生获得愚痴的果报。但是经过「扫帚,扫帚」这种给他的调教,他
大悟了,宿世的智慧就生出来。所以上智与下愚这两种人都好教,难教的是中间那个,
叫半吊子,又不是上上根,又不是很笨,还很多思想。你教他什么,他还跟你很多的辩
论、很多的怀疑,行起来就很多的折扣,这种人就比较难教。怎么办?你得给他不断的
讲道理,让他不断的明白道理,提升他的根性。雪公曾经讲过,「学愚,愚不可及」,
学下愚学不来的,你说你去学周利盘陀伽你能学得来吗?叫你念「扫帚」,一天到晚念
不停,你也念不到,你做不来。你即使念、一天到晚念你还打妄想,你会夹杂。周利盘
陀伽他没夹杂,他夹杂不起来,他太笨了,他只能容纳两个字「扫帚」,这种人他能成
就。我们这种人就麻烦了,只能什么?像上上根靠拢,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我们的
根性,最后有一天我们能够变成上上根,成圣人。这是学而知之,周利盘陀伽属于困而
知之,困学成就。
雪公又讲,「此下愚之人,非普通教育可以教化者。」你看,这个教化的手段,就
不能用普通教育方法。「上上下下之间,皆是中人」,上上根和下下根中间的都叫中人
,中根之人。「施教中人须依差等,循循诱进。」我们经过学习,从中下,应该是下辈
里面的下中到下上,到中下,到中中,到中上,到上下,上中,慢慢提升,最后能够到
上上,九品根性不断的往上提升。要依差等,就是循序渐进,不能够躐等。所以学儒怎
么学?先学《弟子规》。《弟子规》学好了、做到了,我们再学一些相关的课程,譬如
说《朱子治家格言》、《孝经》,这都比较容易学,然后再学四书。四书,可以说已经
是儒家的菁华。
你把四书整个学下来,你看《大学》讲的是方法,《中庸》讲的是理论,理论和方
法都具备了,学《论语》、学《孟子》,《论语》是孔子的表演,《孟子》是孟子的表
演,教你怎么运用。朱熹朱夫子讲的四书,《大学》是定其规模,圣贤的规模、修学的
次第给你定好了;《论语》是给你扎下良好的根基,把孔颜心法学到;到《孟子》,你
能观其发越,发越是发挥,看你怎么把圣贤学问发挥出来,用在你的待人处事接物,修
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发挥;到《中庸》,是探究圣人的微妙处,圣人心法。微妙处是什
么?是自性、是天道。我们现在按照朱夫子的顺序,先学《大学》,再学《论语》,再
学《孟子》,最后学《中庸》,《中庸》是让我们能够回归自性。
所以孔子这里讲「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就是可以跟他讲上等的道理。若中人
以下,不可以跟他讲上等的道理。原因就是讲了也没用,他不理解、不能领会,甚至可
能会误会。他有他自己的知见,他会错解了真实意,那就更麻烦,产生邪知邪见。譬如
说你讲性与天道,讲到自性,实际上是讲到形而上,可是一般的中下根人听了这个自性
,他觉得什么都是空的,自性本空,宇宙是一念变现的,这是讲到本体的问题。既然如
此,那我们现在造什么都无所谓了,反正是空的,造恶也不会有恶报,驳斥因果,这个
人产生了极大的邪见,所以不可以跟他讲上等的道理。跟他讲什么?跟他讲因果最好,
善因善果,恶因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善恶终有报,一定会报,「因
果报应,丝毫不爽」,跟他讲这个,对他有好处。慢慢提升,让他的心愈来愈善良。到
了纯善,这个时候一点拨,他就开悟。夫子教学正是如此,你看「公冶长篇」,这是上
一篇,「子贡曰: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这讲的性与天道,就讲自性的
问题、宇宙本体的问题。中人以上,才可得而闻,才能够有资格听,中人以下不能听,
听了也不理解,还会产生邪知邪见。
雪公又引《刘氏正义》,清朝大儒刘宝楠先生《论语正义》:「孔子罕言利命仁,
性与天道,弟子不可得闻,则是不可语上。」「孔子罕言」就是说得很少,不是说他不
说,而是说得很少。为什么?因为能当机听懂的人很少,所以他自然就说得少。孔子是
应机说法,因材施教。讲到「利命仁,性与天道」,这都是对上根人讲,一般弟子不可
得而闻。不可得而闻,不是夫子吝法,正是因为弟子根性不足,所以这是讲「不可语上
」。这个语是动词,是告诉他的意思,不能告诉他上等的道理。「观所答弟子诸时人语
,各有不同。正是因人才知,量为语之。可知夫子循循善诱之法。」我们观察夫子所答
的问题,弟子、各种人在不同的时候问不同的问题,问的问题不一样,问的人也不一样
,夫子回答的也不一样。
最明显的,《论语》里面不少人问孝、问君子、问政、问仁,有同样的问题,不同
的人问,夫子都回答不一样。不少人问仁,我们知道夫子对颜回讲的仁,那是讲到最究
竟圆满,「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这就是联系到性与天道,这个我们之前也讲过
,为什么?因为天下跟自己不二,所以你自己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这是从体上来
认知。但是对其他的人问同样的问题,夫子就不这么回答,他只能是什么?善巧方便跟
你讲,让你能够理解、让你能够力行,讲得太高深的,你都不懂得怎么下手。颜回他懂
,所以听了这个话,立刻讲:「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请事斯语」,就是我一定
按照你讲的这个话来做,事就是真做,依教奉行!他听懂就真的去做,不去做的说明他
没听懂。夫子也不会跟你讲,讲不就等于吊你胃口?不会跟你讲,一定是你到了这个程
度,给你说这样的道理,给你点拨帮你提升。
所以「正是因人才知,量为语之」,因各人的才智不同,度量你是什么样的根机,
跟你讲什么样的道理,不会多说一点,也不会少说一点,说得正正好好,让你得到受用
。多说了是废话、是闲言语,你听不懂,你做不出来,那不是闲言语吗?少说,对不起
你,你已经到了这个根器,不跟你说够,夫子不等于对不起你,那是等于吝法。所以从
这里我们可以知道夫子循循善诱之法,真的教育方面循序渐进,不躐等。但是绝对也不
会拖泥带水,一定是让你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这是善诱之法,很会教育。
我们来再看蕅益大师批注,「不可语上,须以上作下说,为实施权也。可以语上,
方知语语皆上,开权显实也」,这个说得很好。不可以语上,就不可以跟你讲上等的道
理,不是说放弃你,夫子不能够放弃人。老子《道德经》上讲:「圣人常善救人,故无
弃人」,圣人善救人。救人怎么救?点化你,让你能够先断恶修善,接着慢慢的你能破
迷开悟,最后转凡成圣,就是救你。一点点把你提升,「而不弃人」,不会放弃任何人
,不舍一人。所以虽然我们现在是中根以下之人,可能是下下根,但是要遇到夫子,或
者遇到一位真正有德行、有学问的好老师,他当然不能够立刻跟你讲上等的道理,可是
他会给你先说下等的道理,让你能明白道理。这是什么?下等的道理跟上等道理不违背
,相应的,这叫「以上做下说」。不是我又编一套下等道理给你讲,不是,这个下等还
是上等的道理,只是让你能明白。
我记得我们以前读书的时候,数学,小学也读数学,中学也读数学,到大学也读数
学。那小学是读加减乘除,到中学慢慢我们学的数学就深一点,到大学就更深了,有微
积分。实际上读了大学我们知道,其实小学读的也没错,那些数学公式、那些公理、定
理,可以是用微积分的形式给它证明。但是在小学我们不懂那么高深的数学,我们学加
减乘除也行。这个什么?这是上作下说,那夫子也是如此,所有的圣人都是这样。我们
举一个比喻,什么是上?讲性与天道,这是上。什么是下?下学,讲的我们眼前所见到
的人事物、因果。因果它属于下学,这是我们凡夫能够理解,有因必有果,「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这不是因果吗?但是我们是中下根人,不明白自性之理,自性是道。不
明白,我们学因果,学因果就会慢慢、慢慢能够契入道、契入自性。
彻悟大师,这是清朝净土宗第十二祖,他曾经讲过,「善谈心性者,必不弃离于因
果。而深信因果者,终必大明乎心性。」这就正好说到善谈心性的,就是懂得上等道理
的人,必不弃离于因果,他能够以上作下说,让我们一般人好懂,这叫「为实施权」。
,实是真实法,真实法我们不好懂,什么是真实?自性之法、之理是真实,不好懂。权
是权巧方便,这个我们一般人好懂。我们讲一个故事,这是权,但是在故事当中蕴含着
甚深道理。像我们讲过的一个女孩在高楼上停了电,遇到邻居的故事。她心态一转,邻
居原来是坏人,现在也变成好人,在她心中就转了,这个故事好懂,这是权。实是什么
?一切法由心想生,境由心转,这是实,自性之理!这个一般人不好懂,你讲个故事就
好懂,这是「以上作下说,为实施权也」,圣人都有这样的智慧。
「可以语上,方知语语皆上,开权显实也。」对于中根以上的人跟他讲上等的道理
,其实所谓「圆人说法,无法不圆」,真正是上根人听任何的法、任何的语言,都是上
等的道理,法法皆是实法,语语皆是上语,这开权显实。通过我们眼前这一切事一切物
,就能证入自性之理。所以明心见性,哪是说离开我们现前生活来明心见性,不是,就
在当下。明白了,法法圆通。这是蕅益大师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完美、很圆满的诠释。
R******e
发帖数: 623
2
读论语乃至先秦诸子,读六祖坛经乃至大正大藏经,都觉得心头很明白,怎么看你转的
帖子越看越糊涂呢?看来我是中人以下啊。
讲论语讲佛经,大俗啊,是不是得了道家真传,高下相倾,前后相随,相反相成啊?

【在 g******t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们来看下面一章,第二十一章:
: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 这个『中』是讲中根。人有根性不同,根性怎么讲?一般讲智慧、悟性,浅显的来
: 讲(就是)接受的程度,一般有上中下三根。《雪公讲要》里面讲,「人之智力不平等
: ,皇邢二疏皆先概分上中下三品。」皇侃和邢昺两位大儒他们的注疏里面,都先概略的
: 来分上中下三品,这是就人的智力分三品。「每品又分上中下,合为九品」,三三得九
: ,「此犹粗分」,这还是粗的分法,「若细分则品级更多」。那实在讲,人的品级它是
: 很多很多,无量,每个人的根性都不一样。这里孔子讲的中根以上我们才能跟他讲上,
: 这个上是什么?是讲到性与天命之学。一般人不那么好懂,因为它很抽象,不是我们一
: 般人所能理解的境界。如果根器很差的,你跟他讲讲不明白,对牛弹琴。这讲的道,讲

g******t
发帖数: 11249
3
同学你水平不够
还有拿四书五经印证圣经的你没见过呢

【在 R******e 的大作中提到】
: 读论语乃至先秦诸子,读六祖坛经乃至大正大藏经,都觉得心头很明白,怎么看你转的
: 帖子越看越糊涂呢?看来我是中人以下啊。
: 讲论语讲佛经,大俗啊,是不是得了道家真传,高下相倾,前后相随,相反相成啊?

R******e
发帖数: 623
4
好了,不跟你胡扯了。你还是去玩你那代数几何吧,人家现在都玩Arithmetic
Geometry了,你还玩AG,不可以语上啊。

【在 g******t 的大作中提到】
: 同学你水平不够
: 还有拿四书五经印证圣经的你没见过呢

s**********e
发帖数: 33562
5
那你还语个啥?

【在 g******t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们来看下面一章,第二十一章:
: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 这个『中』是讲中根。人有根性不同,根性怎么讲?一般讲智慧、悟性,浅显的来
: 讲(就是)接受的程度,一般有上中下三根。《雪公讲要》里面讲,「人之智力不平等
: ,皇邢二疏皆先概分上中下三品。」皇侃和邢昺两位大儒他们的注疏里面,都先概略的
: 来分上中下三品,这是就人的智力分三品。「每品又分上中下,合为九品」,三三得九
: ,「此犹粗分」,这还是粗的分法,「若细分则品级更多」。那实在讲,人的品级它是
: 很多很多,无量,每个人的根性都不一样。这里孔子讲的中根以上我们才能跟他讲上,
: 这个上是什么?是讲到性与天命之学。一般人不那么好懂,因为它很抽象,不是我们一
: 般人所能理解的境界。如果根器很差的,你跟他讲讲不明白,对牛弹琴。这讲的道,讲

1 (共1页)
进入Facult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西羽OPEN序曲之非语语非哪种人才是上根人
南怀瑾主要有哪些成就?中有成就秘笈 (元音老人 述) (8)
献给伊MM (转载)台湾音乐人忏悔荒唐事 利用偶像身份与歌迷上床(图)
永邦09年新专辑《魔鬼的眼泪》杨贵妃"荔枝道"部分走向明确 由唐代佛龛佐证
别拿老中根什么美国学校比了。丢人操啊尔泰语的这些民族,很多基本词汇是一致的
根人吵架想起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菌斑众wsn们打算如何过情人节?
尼伯龙根王健的中国梦
hamster根人打架也太好玩了F(ool)250读了《周本纪》还是二百五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夫子话题: 知之话题: 扫帚话题: 道理话题: 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