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LeisureTime版 - 朱光潜-谈美【转载】
相关主题
现代主义艺术大师:詹姆斯-惠斯勒 zt一首诗献给诗人
《一路向西》还是挺深刻的《美国也荒唐》沈群著
隔世离空的红颜 (转载)zt 遗民还是移民?哪里是你的国家?读哈金自由生活(余杰)
So funny a letter (转载)那些年我们一起浪费的时间
看了太阳照常升起 不得不说 太阳 [剧透]韩少功:怀念那些读书的日子 (转载)
wh以及众位~~求与虎相关的古诗 (转载)菊子:俄罗斯随想(ZZ)
黄河清:当代艺术的“极权主义意识形态”与当代西方文字狱 —简评多梅克《没有艺术的艺术家》zz同仁医院耳鼻喉科著名专家徐文主任今日下午在医院被病人砍成重伤
【踢馆】《穿越;秋水鹿影》 及 《穿越;天空之城(实为后记)》by 双面甜心,代笔胡果威: 方言歧视和方言自卑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美感话题: 古松话题: 实用话题: 态度话题: 事物
进入LeisureTime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x*******a
发帖数: 11067
1
来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2d6dd0101db0i.html
一、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
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我刚才说,一切事物都有几种看法。你说一件事物是美的或是丑的,这也只是一种
看法。换一个看法,你说它是真的或是假的;再换一种看法,你说它是善的或是恶的。
同是一件事物,看法有多种,所看出来的现象也就有多种。
比如园里那一棵古松,无论是你是我或是任何人一看到它,都说它是古松。但是你
从正面看,我从侧面看,你以幼年人的心境去看,我以中年人的心境去看,这些情境和
性格的差异都能影响到所看到的古松的面目。古松虽只是一件事物,你所看到的和我所
看到的古松却是两件事。假如你和我各把所得的古松的印象画成一幅画或是写成一首诗
,我们俩艺术手腕尽管不分上下,你的诗和画与我的诗和画相比较,却有许多重要的异
点。这是什么缘故呢了这就由于知觉不完全是客观的,各人所见到的物的形象都带有几
分主观的色彩。
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这棵
古松。我们三人可以说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
不同的东西。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
木料。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
、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
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我们三人的反应态度也不一致。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
器,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运它。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
点,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老。我们的朋友却不这样东想西想,他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
的苍翠的颜色,它的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
从此可知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
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
一半也是人为的。极平常的知觉都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
成分。
美也是如此。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这棵古松对于我们的画画的朋友是美的,
因为他去看它时就抱了美感的态度。你和我如果也想见到它的美,你须得把你那种木商
的实用的态度丢开,我须得把植物学家的科学的态度丢开,专持美感的态度去看它。
这三种态度有什么分别呢了
先说实用的态度。做人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维持生活。既要生活,就要讲究如何利用
环境。“环境”包含我自己以外的一切人和物在内,这些人和物有些对于我的生活有益
,有些对于我的生活有害,有些对于我不关痛痒。我对于他们于是有爱恶的情感,有趋
就或逃避的意志和活动。这就是实用的态度。实用的态度起于实用的知觉,实用的知觉
起于经验。小孩子初出世,第一次遇见火就伸手去抓,被它烧痛了,以后他再遇见火,
便认识它是什么东西,便明了它是烧痛手指的,火对于他于是有意义。事物本来都是很
混乱的,人为便利实用起见,才像被火烧过的小孩子根据经验把四围事物分类立名,说
天天吃的东西叫做“饭”,天天穿的东西叫做“衣”,某种人是朋友,某种人是仇敌,
于是事物才有所谓“意义”。意义大半都起于实用。在许多人看,衣除了是穿的,饭除
了是吃的,女人除了是生小孩的一类意义之外,便寻不出其他意义。所谓“知觉”,就
是感官接触某种人或物时心里明了他的意义。明了他的意义起初都只是明了他的实用。
明了实用之后,才可以对他起反应动作,或是爱他,或是恶他,或是求他,或是拒他。
木商看古松的态度便是如此。
科学的态度则不然。它纯粹是客观的,理论的。所谓客观的态度就是把自己的成见
和情感完全丢开,专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去探求真理。理论是和实用相对的。理论
本来可以见诸实用,但是科学家的直接目的却不在于实用。科学家见到一个美人,不说
我要去向她求婚,她可以替我生儿子,只说我看她这人很有趣味,我要来研究她的生理
构造,分析她的心理组织。科学家见到一堆粪,不说它的气味太坏,我要掩鼻走开,只
说这堆粪是一个病人排泄的,我要分析它的化学成分,看看有没有病菌在里面。科学家
自然也有见到美人就求婚、见到粪就掩鼻走开的时候,但是那时候他已经由科学家还到
实际人的地位了。科学的态度之中很少有情感和意志,它的最重要的心理活动是抽象的
思考。科学家要在这个混乱的世界中寻出事物的关系和条理,纳个物于概念,从原理演
个例,分出某者为因,某者为果,某者为特征,某者为偶然性。植物学家看古松的态度
便是如此。
木商由古松而想到架屋、制器、赚钱等等,植物学家由古松而想到根茎花叶、日光
水分等等,他们的意识都不能停止在古松本身上面。不过把古松当作一块踏脚石,由它
跳到和它有关系的种种事物上面去。所以在实用的态度中和科学的态度中,所得到的事
物的意象都不是独立的、绝缘的,观者的注意力都不是专注在所观事物本身上面的。注
意力的集中,意象的孤立绝缘,便是美感的态度的最大特点。比如我们的画画的朋友看
古松,他把全副精神都注在松的本身上面,古松对于他便成了一个独立自足的世界。他
忘记他的妻子在家里等柴烧饭,他忘记松树在植物教科书里叫做显花植物,总而言之,
古松完全占领住他的意识,古松以外的世界他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了。他只把古松摆
在心眼面前当作一幅画去玩味。他不计较实用,所以心中没有意志和欲念;他不推求关
系、条理、因果等等,所以不用抽象的思考。这种脱净了意志和抽象思考的心理活动叫
做“直觉”,直觉所见到的孤立绝缘的意象叫做“形象”。美感经验就是形象的直觉,
美就是事物呈现形象于直觉时的特质。
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
目的。在实用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对于人的利害,心理活动偏重意志;在科
学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间的互相关系,心理活动偏重抽象的思考;在美感
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专在事物本身的形象,心理活动偏重直觉。真善美都是人所定
的价值,不是事物所本有的特质。离开人的观点而言,事物都混然无别,善恶、真伪、
美丑就漫无意义。真善美都含有若干主观的成分。
就“用”字的狭义说,美是最没有用处的。科学家的目的虽只在辨别真伪,他所得
的结果却可效用于人类社会。美的事物如诗文、图画、雕刻、音乐等等都是寒不可以为
衣,饥不可以为食的。从实用的观点看,许多艺术家都是太不切实用的人物。然则我们
又何必来讲美呢了人性本来是多方的,需要也是多方的。真善美三者俱备才可以算是完
全的人。人性中本有饮食欲,渴而无所饮,饥而无所食,固然是一种缺乏;人性中本有
求知欲而没有科学的活动,本有美的嗜好而没有美感的活动,也未始不是一种缺乏。真
和美的需要也是人生中的一种饥渴精神上的饥渴。疾病衰老的身体才没有口腹的饥渴。
同理,你遇到一个没有精神上的饥渴的人或民族,你可以断定他的心灵已到了疾病衰老
的状态。
人所以异于其他动物的就是于饮食男女之外还有更高尚的企求,美就是其中之一。
是壶就可以贮茶,何必又求它形式、花样、颜色都要好看呢了吃饱了饭就可以睡觉,何
必又呕心血去做诗、画画、奏乐呢了“生命”是与“活动”同义的,活动愈自由生命也
就愈有意义。人的实用的活动全是有所为而为,是受环境需要限制的;人的美感的活动
全是无所为而为,是环境不需要他活动而他自己愿意去活动的。在有所为而为的活动中
,人是环境需要的奴隶;在无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这是单就人说
,就物说呢,在实用的和科学的世界中,事物都借着和其他事物发生关系而得到意义,
到了孤立绝缘时就都没有意义;但是在美感世界中它却能孤立绝缘,却能在本身现出价
值。照这样看,我们可以说,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
值的一面。
许多轰轰烈烈的英雄和美人都过去了,许多轰轰烈烈的成功和失败也都过去了,只
有艺术作品真正是不朽的。数千年前的《采采卷耳》和《孔雀东南飞》的作者还能在我
们心里点燃很强烈的火焰,虽然在当时他们不过是大皇帝脚下的不知名的小百姓。秦始
皇并吞六国,统一车书,曹孟德带八十万人马下江东,舶舶千里,族旗蔽空,这些惊心
动魄的成败对于你有什么意义了对于我有什么意义了但是长城和《短歌行》对于我们还
是很亲切的,还可以使我们心领神会这些骸骨不存的精神气魄。这几段墙在,这几句诗
在,他们永远对于人是亲切的。由此例推,在几千年或是几万年以后看现在纷纷扰扰的
“帝国主义”、“反帝国主义”、“主席”、“代表”、“电影明星”之类对于人有什
么意义了我们这个时代是否也有类似长城和《短歌行》的纪念坊留给后人,让他们觉得
我们也还是很亲切的么了悠悠的过去只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们所以还能认识出来这漆
黑的天空者,全赖思想家和艺术家所散布的几点星光。朋友,让我们珍重这几点星光!
让我们也努力散布几点星光去照耀那和过去一般漆黑的未来!
x*******a
发帖数: 11067
2
老文章,看到关于批评的讨论,翻出来看看,觉得蛮好的,就贴几篇。
c********d
发帖数: 11593
3
这是我们中学时的课文嘛。不过我们的课文就到“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
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那一句为止了。
记得当初语文老师还指着校园里一棵雪松,问我们是本着以上三种态度的哪一种来面对
那棵松树的,而我无法回答。因为当时的我,无论是木工学还是植物学还是美学都没有
精深到能让我对这棵松树产生那么多联想的地步,在我看来,松树就是松树啊,一颗有
着略酸的针叶、粘糊糊半透明的松脂、姿态很挺直的大大的雪松,大概有三层楼那么高
……
x*******a
发帖数: 11067
4
Nod nod 浅显易懂不绕弯子。还有十几篇呢。

【在 c********d 的大作中提到】
: 这是我们中学时的课文嘛。不过我们的课文就到“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
: 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那一句为止了。
: 记得当初语文老师还指着校园里一棵雪松,问我们是本着以上三种态度的哪一种来面对
: 那棵松树的,而我无法回答。因为当时的我,无论是木工学还是植物学还是美学都没有
: 精深到能让我对这棵松树产生那么多联想的地步,在我看来,松树就是松树啊,一颗有
: 着略酸的针叶、粘糊糊半透明的松脂、姿态很挺直的大大的雪松,大概有三层楼那么高
: ……

l*****l
发帖数: 5909
5
大雪压青松
青松不服丫
待到雪化时
青松笑哈哈

【在 c********d 的大作中提到】
: 这是我们中学时的课文嘛。不过我们的课文就到“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
: 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那一句为止了。
: 记得当初语文老师还指着校园里一棵雪松,问我们是本着以上三种态度的哪一种来面对
: 那棵松树的,而我无法回答。因为当时的我,无论是木工学还是植物学还是美学都没有
: 精深到能让我对这棵松树产生那么多联想的地步,在我看来,松树就是松树啊,一颗有
: 着略酸的针叶、粘糊糊半透明的松脂、姿态很挺直的大大的雪松,大概有三层楼那么高
: ……

l*****l
发帖数: 5909
6
写的不错,但是感觉内容有点落伍。美是一种以太般的存在。来来来来来。
w***r
发帖数: 7173
7
陈毅的诗?

【在 l*****l 的大作中提到】
: 大雪压青松
: 青松不服丫
: 待到雪化时
: 青松笑哈哈

w***r
发帖数: 7173
8
最烦中学语文课这种问题了,假死了。

【在 c********d 的大作中提到】
: 这是我们中学时的课文嘛。不过我们的课文就到“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
: 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那一句为止了。
: 记得当初语文老师还指着校园里一棵雪松,问我们是本着以上三种态度的哪一种来面对
: 那棵松树的,而我无法回答。因为当时的我,无论是木工学还是植物学还是美学都没有
: 精深到能让我对这棵松树产生那么多联想的地步,在我看来,松树就是松树啊,一颗有
: 着略酸的针叶、粘糊糊半透明的松脂、姿态很挺直的大大的雪松,大概有三层楼那么高
: ……

c********d
发帖数: 11593
9
家里有本革命烈士诗抄,这首也在其中。总体来说,这些诗的作者多半是些大老粗,也
不能指望诗怎样美好了。然而其中有一首很打动我。
为祖国而歌 陈辉
我,
埋怨,
我不是一个琴师。
祖国呵,
因为
我是属于你的,
一个大手大脚的
劳动人民的儿子。
我深深地
深深地
爱你!
我呵,
却不能,
像高唱马赛曲的歌手一样,
在火热的阳光下,
在那巴黎公社战斗的街垒旁,
拨动六弦琴丝,
让它吐出
震动世界的,
人类的第一首
最美的歌曲,
作为我
对你的祝词。
我也不会
骑在牛背上,
弄着短笛。
也不会呵,
在八月的禾场上,
把竹箫举起,
轻轻地
轻轻地吹;
让箫声
飘过泥墙,
落在河边的柳阴里。
然而,
当我抬起头来,
瞧见了你,
我的祖国的
那高蓝的天空,
那辽阔的原野,
那天边的白云
悠悠地飘过,
或是
那红色的小花,
笑眯眯的
从石缝里站起。
我的心啊,
多么兴奋,
有如我的家乡,
那苗族的女郎,
在明朗的八月之夜,
疯狂地跳在一个节拍上,
…………
我的祖国呵,
我是属于你的,
一个紫黑色的
年轻的战士。
当我背起我的
那枝陈旧的“老毛瑟”,
从平原走过,
望见了
敌人的黑色的炮楼,
和那炮楼上
飘扬的血腥的红膏药旗,
我的血呵,
它激荡,
有如关外
那积雪深深的草原里,
大风暴似的,
急驰而来的,
祖国的健儿们的铁骑……
祖国呵,
你以爱情的乳浆,
养育了我;
而我,
也将以我的血肉,
守卫你啊!
也许明天,
我会倒下;
也许
在砍杀之际,
敌人的枪尖,
戳穿了我的肚皮;
也许吧,
我将无言地死在绞架上,
或者被敌人
投进狗场。
看啊,
那凶恶的狼狗,
磨着牙尖,
眼里吐出
绿色莹莹的光……
祖国呵,
在敌人的屠刀下,
我不会滴一滴眼泪,
我高笑,
因为呵,
我——
你的大手大脚的儿子,
你的守卫者,
他的生命,
给你留下了一首
崇高的“赞美词”。
我高歌,
祖国呵,
在埋着我的骨骼的黄土堆上,
也将有爱情的花儿生长。

【在 l*****l 的大作中提到】
: 大雪压青松
: 青松不服丫
: 待到雪化时
: 青松笑哈哈

l*****l
发帖数: 5909
10
优秀!健美!

【在 c********d 的大作中提到】
: 家里有本革命烈士诗抄,这首也在其中。总体来说,这些诗的作者多半是些大老粗,也
: 不能指望诗怎样美好了。然而其中有一首很打动我。
: 为祖国而歌 陈辉
: 我,
: 埋怨,
: 我不是一个琴师。
: 祖国呵,
: 因为
: 我是属于你的,
: 一个大手大脚的

相关主题
wh以及众位~~求与虎相关的古诗 (转载)一首诗献给诗人
黄河清:当代艺术的“极权主义意识形态”与当代西方文字狱 —简评多梅克《没有艺术的艺术家》zz《美国也荒唐》沈群著
【踢馆】《穿越;秋水鹿影》 及 《穿越;天空之城(实为后记)》by 双面甜心,代笔zt 遗民还是移民?哪里是你的国家?读哈金自由生活(余杰)
进入LeisureTime版参与讨论
c********d
发帖数: 11593
11
co-烦。无奈那些时候尽有闲极无聊的老师拿这种问题来烦我们。
还记得另一篇课文《月光曲》,说贝多芬遇到一位盲姑娘、给她弹琴的过程中灵感忽现
创作了《月光》的故事。然后单元测验里有个问题——
姑娘激动地说:“您,您一定就是贝多芬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说:“您喜欢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问题:贝多芬为什么没有回答姑娘的问题。
A、因为贝多芬完全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了。
B、因为贝多芬很谦虚,不愿意让姑娘知道自己的名字。
C和D我都记不得了,反正一看就不靠谱。
问题是,尼玛这故事都不知道是真的假的——后来从诸多资料感觉是伪托——我怎么知
道作者为什么不让贝多芬回答啊!什么烂问题这是……
ps标准答案是A。

【在 w***r 的大作中提到】
: 最烦中学语文课这种问题了,假死了。
w***r
发帖数: 7173
12
当初你肯定没答对,所以一直到现在还记着这道题。而且你选了B.

【在 c********d 的大作中提到】
: co-烦。无奈那些时候尽有闲极无聊的老师拿这种问题来烦我们。
: 还记得另一篇课文《月光曲》,说贝多芬遇到一位盲姑娘、给她弹琴的过程中灵感忽现
: 创作了《月光》的故事。然后单元测验里有个问题——
: 姑娘激动地说:“您,您一定就是贝多芬吧!”
: 贝多芬没有回答,说:“您喜欢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 问题:贝多芬为什么没有回答姑娘的问题。
: A、因为贝多芬完全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了。
: B、因为贝多芬很谦虚,不愿意让姑娘知道自己的名字。
: C和D我都记不得了,反正一看就不靠谱。
: 问题是,尼玛这故事都不知道是真的假的——后来从诸多资料感觉是伪托——我怎么知

c********d
发帖数: 11593
13
XD你说对了。

【在 w***r 的大作中提到】
: 当初你肯定没答对,所以一直到现在还记着这道题。而且你选了B.
x*****7
发帖数: 4749
14
这。。。问题。。。。太。。。。烂了!
就像我看到那些考题问这个作者为什么要这样那样写或是这一段有什么深层意义的时候
,我就想笑,你问过作者吗,你觉得是就是了?

【在 c********d 的大作中提到】
: co-烦。无奈那些时候尽有闲极无聊的老师拿这种问题来烦我们。
: 还记得另一篇课文《月光曲》,说贝多芬遇到一位盲姑娘、给她弹琴的过程中灵感忽现
: 创作了《月光》的故事。然后单元测验里有个问题——
: 姑娘激动地说:“您,您一定就是贝多芬吧!”
: 贝多芬没有回答,说:“您喜欢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 问题:贝多芬为什么没有回答姑娘的问题。
: A、因为贝多芬完全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了。
: B、因为贝多芬很谦虚,不愿意让姑娘知道自己的名字。
: C和D我都记不得了,反正一看就不靠谱。
: 问题是,尼玛这故事都不知道是真的假的——后来从诸多资料感觉是伪托——我怎么知

l*****l
发帖数: 5909
15
你那时候还没有体会到傲娇的重要性

【在 c********d 的大作中提到】
: XD你说对了。
x*******a
发帖数: 11067
16
这个大老粗一点也不粗啊,写的很感人。

【在 c********d 的大作中提到】
: 家里有本革命烈士诗抄,这首也在其中。总体来说,这些诗的作者多半是些大老粗,也
: 不能指望诗怎样美好了。然而其中有一首很打动我。
: 为祖国而歌 陈辉
: 我,
: 埋怨,
: 我不是一个琴师。
: 祖国呵,
: 因为
: 我是属于你的,
: 一个大手大脚的

w***r
发帖数: 7173
17
你错了,连作者自己都不知道答案。

【在 x*****7 的大作中提到】
: 这。。。问题。。。。太。。。。烂了!
: 就像我看到那些考题问这个作者为什么要这样那样写或是这一段有什么深层意义的时候
: ,我就想笑,你问过作者吗,你觉得是就是了?

c********d
发帖数: 11593
18
lol,其实我后来还给这个问题想出了第三个(而且说不定是最正确的)答案——因为
他那时候的耳朵开始出问题了。= =

【在 x*****7 的大作中提到】
: 这。。。问题。。。。太。。。。烂了!
: 就像我看到那些考题问这个作者为什么要这样那样写或是这一段有什么深层意义的时候
: ,我就想笑,你问过作者吗,你觉得是就是了?

w***r
发帖数: 7173
19
第二句是不是脏话呀? 不服丫的。

【在 l*****l 的大作中提到】
: 大雪压青松
: 青松不服丫
: 待到雪化时
: 青松笑哈哈

x*******a
发帖数: 11067
20
就是这个。

【在 c********d 的大作中提到】
: lol,其实我后来还给这个问题想出了第三个(而且说不定是最正确的)答案——因为
: 他那时候的耳朵开始出问题了。= =

相关主题
那些年我们一起浪费的时间同仁医院耳鼻喉科著名专家徐文主任今日下午在医院被病人砍成重伤
韩少功:怀念那些读书的日子 (转载)胡果威: 方言歧视和方言自卑
菊子:俄罗斯随想(ZZ)李银河:平庸的生活 (转载)
进入LeisureTime版参与讨论
x*******a
发帖数: 11067
21
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有几件事实我觉得很有趣味,不知道你有同感没有了
我的寓所后面有一条小河通莱茵河。我在晚间常到那里散步一次,走成了习惯,总
是沿东岸去,过桥沿西岸回来。走东岸时我觉得西岸的景物比东岸的美;走西岸时适得
其反,东岸的景物又比西岸的美。对岸的草木房屋固然比较这边的美,但是它们又不如
河里的倒影。同是一棵树,看它的正身本极平凡,看它的倒影却带有几分另一世界的色
彩。我平时又欢喜看烟雾朦胧的远树,大雪笼盖的世界和更深夜静的月景。本来是习见
不以为奇的东西,让雾、雪、月盖上一层白纱,便见得很美丽。
北方人初看到西湖,平原人初看到峨嵋,虽然审美力薄弱的村夫,也惊讶它们的奇
景;但在生长在西湖或峨嵋的人除了以居近名胜自豪以外,心里往往觉得西湖和峨嵋实
在也不过如此。新奇的地方都比熟悉的地方美,东方人初到西方,或是西方人初到东方
,都往往觉得面前景物件件值得玩味。本地人自以为不合时尚的服装和举动,在外方人
看,却往往有一种美的意味。
古董癖也是很奇怪的。一个周朝的铜鼎或是一个汉朝的瓦瓶在当时也不过是盛酒盛
肉的日常用具,在现在却变成很稀有的艺术品。固然有些好古董的人是贪它值钱,但是
觉得古董实在可玩味的人却不少。我到外国人家去时,主人常欢喜拿一点中国东西给我
看。这总不外瓷罗汉、蟒袍、渔樵耕读图之类的装饰品,我看到每每觉得羞涩,而主人
却诚心诚意地夸奖它们好看。
种田人常羡慕读书人,读书人也常羡慕种田人。竹篱瓜架旁的黄粱浊酒和朱门大厦
中的山珍海鲜,在旁观者所看出来的滋味都比当局者亲口尝出来的好。读陶渊明的诗,
我们常觉到农人的生活真是理想的生活,可是农人自己在烈日寒风之中耕作时所尝到的
况味,绝不似陶渊明所描写的那样闲逸。
人常是不满意自己的境遇而羡慕他人的境遇,所以俗语说:“家花不比野花香。”
人对于现在和过去的态度也有同样的分别。本来是很酸辛的遭遇到后来往往变成很甜美
的回忆。我小时在乡下住,早晨看到的是那几座茅屋,几畦田,几排青山,晚上看到的
也还是那几座茅屋,几畦田,几排青山,觉得它们真是单调无味,现在回忆起来,却不
免有些留恋。
这些经验你一定也注意到的。它们是什么缘故呢了
这全是观点和态度的差别。看倒影,看过去,看旁人的境遇,看稀奇的景物,都好
比站在陆地上远看海雾,不受实际的切身的利害牵绊,能安闲自在地玩味目前美妙的景
致。看正身,看现在,看自己的境遇,看习见的景物,都好比乘海船遇着海雾,只知它
妨碍呼吸,只嫌它耽误程期,预兆危险,没有心思去玩味它的美妙。持实用的态度看事
物,它们都只是实际生活的工具或障碍物,都只能引起欲念或嫌恶。要见出事物本身的
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总而
言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
看。
再就上面的实例说,树的倒影何以比正身美呢了它的正身是实用世界中的一片段,
它和人发生过许多实用的关系。人一看见它,不免想到它在实用上的意义,发生许多实
际生活的联想。它是避风息凉的或是架屋烧火的东西。在散步时我们没有这些需要,所
以就觉得它没有趣味。倒影是隔着一个世界的,是幻境的,是与实际人生无直接关联的
。我们一看到它,就立刻注意到它的轮廓线纹和颜色,好比看一幅图画一样。这是形象
的直觉,所以是美感的经验。总而言之,正身和实际人生没有距离,倒影和实际人生有
距离,美的差别即起于此。
同理,游历新境时最容易见出事物的美。习见的环境都已变成实用的工具。比如我
久住在一个城市里面,出门看见一条街就想到朝某方向走是某家酒店,朝某方向走是某
家银行;看见了一座房子就想到它是某个朋友的住宅,或是某个总长的衙门。这样的“
由盘而之钟”,我的注意力就迁到旁的事物上去,不能专心致志地看这条街或是这座房
子究竟像个什么样子。在崭新的环境中,我还没有认识事物的实用的意义,事物还没有
变成实用的工具,一条街还只是一条街而不是到某银行或某酒店的指路标,一座房子还
只是某颜色某线形的组合而不是私家住宅或是总长衙门,所以我能见出它们本身的美。
一件本来惹人嫌恶的事情,如果你把它推远一点看,往往可以成为很美的意象。卓
文君不守寡,私奔司马相如,陪他当坊卖酒。我们现在把这段情史传为佳话。我们读李
长吉的“长卿怀茂陵,绿草垂石井,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几句诗,觉得它是多么
幽美的一幅画!但是在当时人看,卓文君失节却是一件秽行丑迹。袁子才尝刻一方“钱
塘苏小是乡亲”的印,看他的口吻是多么自豪!但是钱塘苏小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伟人了
她原来不过是南朝的一个妓女。和这个妓女同时的人谁肯攀她做“乡亲”呢了当时的人
受实际问题的牵绊,不能把这些人物的行为从极繁复的社会信仰和利害观念的圈套中划
出来,当作美丽的意象来观赏。我们在时过境迁之后,不受当时的实际问题的牵绊,所
以能把它们当作有趣的故事来谈。它们在当时和实际人生的距离太近,到现在则和实际
人生距离较远了,好比经过一些年代的老酒,已失去它的原来的辣性,只留下纯淡的滋
味。
一般人迫于实际生活的需要,都把利害认得太真,不能站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人
生世相,于是这丰富华严的世界,除了可效用于饮食男女的营求之外,便无其他意义。
他们一看到瓜就想它是可以摘来吃的,一看到漂亮的女子就起性欲的冲动。他们完全是
占有欲的奴隶。花长在园里何尝不可以供欣赏了他们却欢喜把它摘下来挂在自己的襟上
或是插在自己的瓶里。一个海边的农夫逢人称赞他的门前海景时,便很羞涩的回过头来
指着屋后一园菜说:“门前虽没有什么可看的,屋后这一园菜却还不差。”许多人如果
不知道周鼎汉瓶是很值钱的古董,我相信他们宁愿要一个不易打烂的铁锅或瓷罐,不愿
要那些不能煮饭藏菜的破铜破铁。这些人都是不能在艺术品或自然美和实际人生之中维
持一种适当的距离。
艺术家和审美者的本领就在能不让屋后的一园菜压倒门前的海景,不拿盛酒盛菜的
标准去估定周鼎汉瓶的价值,不把一条街当作到某酒店和某银行去的指路标。他们能跳
开利害的圈套,只聚精会神地观赏事物本身的形象。他们知道在美的事物和实际人生之
中维持一种适当的距离。
我说“距离”时总不忘冠上“适当的”三个字,这是要注意的。“距离”可以太过
,可以不及。艺术一方面要能使人从实际生活牵绊中解放出来,一方面也要使人能了解
,能欣赏,“距离”不及,容易使人回到实用世界,距离太远,又容易使人无法了解欣
赏。这个道理可以拿一个浅例来说明。
王渔洋的《秋柳诗》中有两句说:“相逢南雁皆愁侣,好语西乌莫夜飞。”在不知
这诗的历史的人看来,这两句诗是漫无意义的,这就是说,它的距离太远,读者不能了
解它,所以无法欣赏它。《秋柳诗》原来是悼明亡的,“南雁”是指国亡无所依附的故
旧大臣,“西乌”是指有意屈节降清的人物。假使读这两句诗的人自己也是一个“遗老
”,他对于这两句诗的情感一定比旁人较能了解。但是他不一定能取欣赏的态度,因为
他容易看这两句诗而自伤身世,想到种种实际人生问题上面去,不能把注意力专注在诗
的意象上面,这就是说,《秋柳诗》对于他的实际生活距离太近了,容易把他由美感的
世界引回到实用的世界。
许多人欢喜从道德的观点来谈文艺,从韩昌黎的“文以载道”说起,一直到现代“
革命文学”以文学为宣传的工具止,都是把艺术硬拉回到实用的世界里去。一个乡下人
看戏,看见演曹操的角色扮老奸巨猾的样子惟妙惟肖,不觉义愤填胸,提刀跳上舞台,
把他杀了。从道德的观点评艺术的人们都有些类似这位杀曹操的乡下佬,义气虽然是义
气,无奈是不得其时,不得其地。他们不知道道德是实际人生的规范,而艺术是与实际
人生有距离的。
艺术须与实际人生有距离,所以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相容。写实主义的理想在
妙肖人生和自然,但是艺术如果真正做到妙肖人生和自然的境界,总不免把观者引回到
实际人生,使他的注意力旁迁于种种无关美感的问题,不能专心致志地欣赏形象本身的
美。比如裸体女子的照片常不免容易刺激性欲,而裸体雕像如《米罗爱神》,裸体画像
如法国安格尔的《汲泉女》,都只能令人肃然起敬。这是什么缘故呢了这就是因为照片
太逼肖自然,容易像实物一样引起人的实用的态度;雕刻和图画都带有若干形式化和理
想化,都有几分不自然,所以不易被人误认为实际人生中的一片段。
艺术上有许多地方,乍看起来,似乎不近情理。古希腊和中国旧戏的角色往往带面
具、穿高底鞋,表演时用歌唱的声调,不像平常说话。埃及雕刻对于人体加以抽象化,
往往千篇一律。波斯图案画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扭屈,中世纪“哥特式”诸大教
寺的雕像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延长。中国和西方古代的画都不用远近阴影。这种
艺术上的形式化往往遭浅人唾骂,它固然时有流弊,其实也含有至理。这些风格的创始
者都未尝不知道它不自然,但是他们的目的正在使艺术和自然之中有一种距离。说话不
押韵,不论平仄,做诗却要押韵,要论平仄,道理也是如此。艺术本来是弥补人生和自
然缺陷的。如果艺术的最高目的仅在妙肖人生和自然,我们既已有人生和自然了,又何
取乎艺术呢了
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艺术都要
有情感,但是只有情感不一定就是艺术。许多人本来是笨伯而自信是可能的诗人或艺术
家。他们常埋怨道:“可惜我不是一个文学家,否则我的生平可以写成一部很好的小说
。”富于艺术材料的生活何以不能产生艺术呢了艺术所用的情感并不是生糙的而是经过
反省的。蔡琰在丢开亲生子回国时决写不出《悲愤诗》,杜甫在“人门闻号眺,幼子饥
已卒”时决写不出《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这两首诗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艺
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不能同时在这种情感中过活,必定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
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
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
x*******a
发帖数: 11067
22
我当勤勤恳恳的搬运工,都放这一个楼里。省得有刷屏之嫌。
x*******a
发帖数: 11067
23
三“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宇宙的人情化
庄子与惠子游于壕梁之上。
庄子日:“徕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
惠子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了”
庄子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了”
这是《庄子·秋水》篇里的一段故事,是你平时所欢喜玩味的。我现在借这段故事
来说明美感经验中的一个极有趣味的道理。
我们通常都有“以己度人”的脾气,因为有这个脾气,对于自己以外的人和物才能
了解。严格地说,各个人都只能直接地了解他自己,都只能知道自己处某种境地,有某
种知觉,生某种情感。至于知道旁人旁物处某种境地、有某种知觉、生某种情感时,则
是凭自己的经验推测出来的。比如我知道自己在笑时心里欢喜,在哭时心里悲痛,看到
旁人笑也就以为他心里欢喜,看见旁人哭也以为他心里悲痛。我知道旁人旁物的知觉和
情感如何,都是拿自己的知觉和情感来比拟的。我只知道自己,我知道旁人旁物时是把
旁人旁物看成自己,或是把自己推到旁人旁物的地位。庄子看到徕鱼“出游从容”便觉
得它乐,因为他自己对于“出游从容”的滋味是有经验的。人与人,人与物,都有共同
之点,所以他们都有互相感通之点。假如庄子不是鱼就无从知鱼之乐,每个人就要各成
孤立世界,和其他人物都隔着一层密不通风的墙壁,人与人以及人与物之中便无心灵交
通的可能了。
这种“推己及物”、“设身处地”的心理活动不尽是有意的,出于理智的,所以它
往往发生幻觉。鱼没有反省的意识,是否能够像人一样“乐”,这种问题大概在庄子时
代的动物心理学也还没有解决,而庄子硬拿“乐”字来形容鱼的心境,其实不过把他自
己的“乐”的心境外射到鱼的身上罢了,他的话未必有科学的谨严与精确。我们知觉外
物,常把自己所得的感觉外射到物的本身上去,把它误认为物所固有的属性,于是本来
在我的就变成在物的了。比如我们说“花是红的”时,是把红看作花所固有的属性,好
像是以为纵使没有人去知觉它,它也还是在那里。其实花本身只有使人觉到红的可能性
,至于红却是视觉的结果。红是长度为若干的光波射到眼球网膜上所生的印象。如果光
波长一点或是短一点,眼球网膜的构造换一个样子,红的色觉便不会发生。患色盲的人
根本就不能辨别红色,就是眼睛健全的人在薄暮光线暗淡时也不能把红色和绿色分得清
楚,从此可知严格地说,我们只能说“我觉得花是红的”。我们通常都把“我觉得”三
字略去而直说“花是红的”,于是在我的感觉遂被误认为在物的属性了。日常对于外物
的知觉都可作如是观。“天气冷”其实只是“我觉得天气冷”,鱼也许和我不一致;“
石头太沉重”其实只是“我觉得它太沉重”,大力士或许还嫌它太轻。
云何尝能飞了泉何尝能跃了我们却常说云飞泉跃;山何尝能鸣了谷何尝能应了我们
却常说山鸣谷应。在说云飞泉跃、山鸣谷应时,我们比说花红石头重,又更进一层了。
原来我们只把在我的感觉误认为在物的属性,现在我们却把无生气的东西看成有生气的
东西,把它们看作我们的挤辈,觉得它们也有性格,也有情感,也能活动。这两种说话
的方法虽不同,道理却是一样,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了解外物。这种心理活动通常叫
做“移情作用”。
“移情作用”是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去,仿佛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情感。这
是一个极普遍的经验。自己在欢喜时,大地山河都在扬眉带笑;自己在悲伤时,风云花
鸟都在叹气凝愁。惜别时蜡烛可以垂泪,兴到时青山亦觉点头。柳絮有时“轻狂”,晚
峰有时“清苦”。陶渊明何以爱菊呢了因为他在傲霜残枝中见出孤臣的劲节;林和靖何
以爱梅呢了因为他在暗香疏影中见出隐者的高标。
从这几个实例看,我们可以看出移情作用是和美感经验有密切关系的。移情作用不
一定就是美感经验,而美感经验却常含有移情作用。美感经验中的移情作用不单是由我
及物的,同时也是由物及我的;它不仅把我的性格和情感移注于物,同时也把物的姿态
吸收于我。所谓美感经验,其实不过是在聚精会神之中,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复回流
而已。
姑先说欣赏自然美。比如我在观赏一棵古松,我的心境是什么样状态呢了我的注意
力完全集中在古松本身的形象上,我的意识之中除了古松的意象之外,一无所有。在这
个时候,我的实用的意志和科学的思考都完全失其作用,我没有心思去分别我是我而古
松是古松。古松的形象引起清风亮节的类似联想,我心中便隐约觉到清风亮节所常伴着
的情感。因为我忘记古松和我是两件事,我就于无意之中把这种清风亮节的气概移置到
古松上面去,仿佛古松原来就有这种性格。同时我又不知不觉地受古松的这种性格影响
,自己也振作起来,模仿它那一副苍老劲拔的姿态。所以古松俨然变成一个人,人也俨
然变成一棵古松。真正的美感经验都是如此,都要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在物我同一的
境界中,移情作用最容易发生,因为我们根本就不分辨所生的情感到底是属于我还是属
于物的。
再说欣赏艺术美,比如说听音乐。我们常觉得某种乐调快活,某种乐调悲伤。乐调
自身本来只有高低、长短、急缓、宏纤的分别,而不能有快乐和悲伤的分别。换句话说
,乐调只能有物理而不能有人情。我们何以觉得这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居然有人情呢了
这也是由于移情作用。这里的移情作用是如何起来的呢了音乐的命脉在节奏。节奏就是
长短、高低、急缓、宏纤相继承的关系。这些关系前后不同,听者所费的心力和所用的
心的活动也不一致。因此听者心中自起一种节奏和音乐的节奏相平行。听一曲高而缓的
调子,心力也随之作一种高而缓的活动;听一曲低而急的调子,心力也随之作一种低而
急的活动。这种高而缓或是低而急的心力活动,常蔓延浸润到全部心境,使它变成和高
而缓的活动或是低而急的活动相同调,于是听者心中遂感觉一种欢欣鼓舞或是抑郁凄恻
的情调。这种情调本来属于听者,在聚精会神之中,他把这种情调外射出去,于是音乐
也就有快乐和悲伤的分别了。
再比如说书法。书法在中国向来自成艺术,和图画有同等的身分,近来才有人怀疑
它是否可以列于艺术,这般人大概是看到西方艺术史中向来不留位置给书法,所以觉得
中国人看重书法有些离奇。其实书法可列于艺术,是无可置疑的。他可以表现性格和情
趣。颜鲁公的字就像颜鲁公,赵孟颊的字就像赵孟颊。所以字也可以说是抒情的,不但
是抒情的,而且是可以引起移情作用的。横直钩点等等笔划原来是墨涂的痕迹,它们不
是高人雅士,原来没有什么“骨力”、“姿态”、“神韵”和“气魄”。但是在名家书
法中我们常觉到“骨力”、“姿态”、“神韵”和“气魄”。我们说柳公权的字“劲拔
”,赵孟颊的字“秀媚”,这都是把墨涂的痕迹看作有生气有性格的东西,都是把字在
心中所引起的意象移到字的本身上面去。
移情作用往往带有无意的模仿。我在看颜鲁公的字时,仿佛对着巍峨的高峰,不知
不觉地耸肩聚眉,全身的筋肉都紧张起来,模仿它的严肃;我在着赵孟颊的字时,仿佛
对着临风荡漾的柳条,不知不觉地展颐摆腰,全身的筋肉都松懈起来,模仿它的秀媚。
从心理学看,这本来不是奇事。凡是观念都有实现于运动的倾向。念到跳舞时脚往往不
自主地跳动,念到“山”字时口舌往往不由自主地说出“山”字。通常观念往往不能实
现于动作者,由于同时有反对的观念阻止它。同时念到打球又念到泅水,则既不能打球
,又不能泅水。如果心中只有一个观念,没有旁的观念和它对敌,则它常自动地现于运
动。聚精会神看赛跑时,自己也往往不知不觉地弯起胳膊动起脚来,便是一个好例。在
美感经验之中,注意力都是集中在一个意象上面,所以极容易起模仿的运动。
移情的现象可以称之为“宇宙的人情化”,因为有移情作用然后本来只有物理的东
西可具人情,本来无生气的东西可有生气。从理智观点看,移情作用是一种错觉,是一
种迷信。但是如果把它勾销,不但艺术无由产生,即宗教也无由出现。艺术和宗教都是
把宇宙加以生气化和人情化,把人和物的距离以及人和神的距离都缩小。它们都带有若
干神秘主义的色彩。所谓神秘主义其实并没有什么神秘,不过是在寻常事物之中见出不
寻常的意义。这仍然是移情作用。从一草一木之中见出生气和人情以至于极玄奥的泛神
主义,深浅程度虽有不同,道理却是一样。
美感经验既是人的情趣和物的姿态的往复回流,我们可以从这个前提中抽出两个结
论来:
一、物的形象是人的情趣的返照。物的意蕴深浅和人的性分密切相关。深人所见于
物者亦深,浅人所见于物者亦浅。比如一朵含露的花,在这个人看来只是一朵平常的花
,在那个人看或以为它含泪凝愁,在另一个人看或以为它能象征人生和宇宙的妙谛。一
朵花如此,一切事物也是如此。因我把自己的意蕴和情趣移于物,物才能呈现我所见到
的形象。我们可以说,各人的世界都由各人的自我伸张而成。欣赏中都含有几分创造性。
二、人不但移情于物,还要吸收物的姿态于自我,还要不知不觉地模仿物的形象。
所以美感经验的直接目的虽不在陶冶性情,而却有陶冶性情的功效。心里印着美的意象
,常受美的意象浸润,自然也可以少存些浊念。苏东坡诗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
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竹不过是美的形象之一种,一切美的事物都有不令人
俗的功效。
x*******a
发帖数: 11067
24
四、希腊女神的雕像和血色
鲜丽的英国姑娘
美感与快感
我在以上三章所说的话都是回答“美感是什么”这个问题。我们说过,美感起于形
象的直觉。它有两个要素:
一、目前意象和实际人生之中有一种适当的距离。我们只观赏这种孤立绝缘的意象
,一不问它和其他事物的关系如何,二不问它对于人的效用如何。思考和欲念都暂时失
其作用。
二、在观赏这种意象时,我们处于聚精会神以至于物我两忘的境界,所以于无意之
中以我的情趣移注于物,以物的姿态移注于我。这是一种极自由的(因为是不受实用目
的牵绊的)活动,说它是欣赏也可,说它是创造也可,美就是这种活动的产品,不是天
生现成的。
这是我们的立脚点。在这个立脚点上站稳,我们可以打倒许多关于美感的误解。在
以下两三章里我要说明美感不是许多人所想象的那么一回事。
我们第一步先打倒享乐主义的美学。
“美”字是不要本钱的,喝一杯滋味好的酒,你称赞它“美”,看见一朵颜色很鲜
明的花,你称赞它“美”,碰见一位年轻姑娘,你称赞她“美”,读一首诗或是看一座
雕像,你也还是称赞它“美”。这些经验显然不尽是一致的。究竟怎样才算“美”呢了
一般人虽然不知道什么叫做“美”,但是都知道什么样就是愉快。拿一幅画给一个小孩
子或是未受艺术教育的人看,征求他的意见,他总是说“很好看”。如果追问他“它何
以好看了”他不外是回答说:“我欢喜看它,看了它就觉得很愉快。”通常人所谓“美
”大半就是指“好看”,指“愉快”。
不仅是普通人如此,许多声名煊赫的文艺批评家也把美感和快感混为一件事。英国
十九世纪有一位学者叫做罗斯金,他著过几十册书谈建筑和图画,就曾经很坦白地告诉
人说:“我从来没有看见过一座希腊女神雕像,有一位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的一半美。
”从愉快的标准看,血色鲜丽的姑娘引诱力自然是比女神雕像的大;但是你觉得一位姑
娘“美”和你觉得一座女神雕像“美”时是否相同呢了《红楼梦》里的刘姥姥想来不一
定有什么风韵,虽然不能邀罗斯金的青眼,在艺术上却仍不失其为美。一个很漂亮的姑
娘同时做许多画家的“模特儿”,可是她的画像在一百张之中不一定有一张比得上伦勃
朗(荷兰人物画家)的“老太婆”。英国姑娘的“美”和希腊女神雕像的“美”显然是
两件事,一个是只能引起快感的,一个是只能引起美感的。罗斯金的错误在把英国姑娘
的引诱性做“美”的标准,去测量艺术作品。艺术是另一世界里的东西,对于实际人生
没有引诱性,所以他以为比不上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
美感和快感究竟有什么分别呢了有些人见到快感不尽是美感,替它们勉强定一个分
别来,却又往往不符事实。英国有一派主张“享乐主义”的美学家就是如此。他们所见
到的分别彼此又不一致。有人说耳、目是“高等感官”,其余鼻、舌、皮肤、筋肉等等
都是“低等感官”,只有“高等感官”可以尝到美感而“低等感官”则只能尝到快感。
有人说引起美感的东西可以同时引起许多人的美感,引起快感的东西则对于这个人引起
快感,对于那个人或引起不快感。美感有普遍性,快感没有普遍性。这些学说在历史上
都发生过影响,如果分析起来,都是一钱不值。拿什么标准说耳、目是“高等感官”了
耳、目得来的有些是美感,有些也只是快感,我们如何去分别了“客去茶香余舌本”,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等名句是否与“低等感官”不能得美感之说相容了至于普遍
不普遍的话更不足为凭。口腹有同嗜而艺术趣味却往往随人而异。陈年花雕是吃酒的人
大半都称赞它美的,一般人却不能欣赏后期印象派的图画。我曾经听过一位很时髦的英
国老太婆说道:“我从来没有见过比金字塔再拙劣的东西。”
从我们的立脚点看,美感和快感是很容易分别的。美感与实用活动无关,而快感则
起于实际要求的满足。口渴时要喝水,喝了水就得到快感;腹饥时要吃饭,吃了饭也就
得到快感。喝美酒所得的快感由于味感得到所需要的刺激,和饱食暖衣的快感同为实用
的,并不是起于“无所为而为”的形象的观赏。至于看血色鲜丽的姑娘,可以生美感也
可以不生美感。如果你觉得她是可爱的,给你做妻子你还不讨厌她,你所谓“美”就只
是指合于满足性欲需要的条件,“美人”就只是指对于异性有引诱力的女子。如果你见
了她不起性欲的冲动,只把她当作线纹匀称的形象看,那就和欣赏雕像或画像一样了。
美感的态度不带意志,所以不带占有欲。在实际上性欲本能是一种最强烈的本能,看见
血色鲜丽的姑娘而能“心如古井”地不动,只一味欣赏曲线美,是一般人所难能的。所
以就美感说,罗斯金所称赞的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对于实际人生距离太近,不一定比希
腊女神雕像的价值高。
谈到这里,我们可以顺便地说一说佛洛伊德派心理学在文艺上的应用。大家都知道
,佛洛伊德把文艺认为是性欲的表现。性欲是最原始最强烈的本能,在文明社会里,它
受道德、法律种种社会的牵制,不能得充分的满足,于是被压抑到“隐意识”里去成为
“情意综”。但是这种被压抑的欲望还是要偷空子化装求满足。文艺和梦一样,都是带
着假面具逃开意识检察的欲望。举一个例来说。男子通常都特别爱母亲,女子通常都特
别爱父亲。依佛洛伊德看,这就是性爱。这种性爱是反乎道德法律的,所以被压抑下去
,在男子则成“俄狄浦斯情意综”,在女子则成“爱列屈拉情意综”。这两个奇怪的名
词是怎样讲呢了俄狄浦斯原来是古希腊的一个王子,曾于无意中拭父娶母,所以他可以
象征子对于母的性爱。爱列屈拉是古希腊的一个公主,她的母亲爱了一个男子把丈夫杀
了,她怂恿她的兄弟把母亲杀了,替父亲报仇,所以她可以象征女对于父的性爱。在许
多民族的神话里面,伟大的人物都有母而无父,耶稣和孔子就是著例,耶稣是上帝授胎
的,孔子之母祷于尼丘而生孔子。在佛洛伊德派学者看,这都是“俄狄浦斯情意综”的
表现。许多文艺作品都可以用这种眼光来看,都是被压抑的性欲因化装而得满足。
依这番话看,佛洛伊德的文艺观还是要纳到享乐主义里去,他自己就常欢喜用“快
感原则”这个名词。在我们看,他的毛病也在把快感和美感混淆,把艺术的需要和实际
人生的需要混淆。美感经验的特点在“无所为而为”地观赏形象。在创造或欣赏的一刹
那中,我们不能仍然在所表现的情感里过活,一定要站在客位把这种情感当一幅意象去
观赏。如果作者写性爱小说,读者看性爱小说,都是为着满足自己的性欲,那就无异于
为着饥而吃饭,为着冷而穿衣,只是实用的活动而不是美感的活动了。文艺的内容尽管
有关性欲,可是我们在创造或欣赏时却不能同时受性欲冲动的驱遣,须站在客位把它当
作形象看。世间自然也有许多人欢喜看淫秽的小说去刺激性欲或是满足性欲,但是他们
所得的并不是美感。佛洛伊德派的学者的错处不在主张文艺常是满足性欲的工具,而在
把这种满足认为美感。
美感经验是直觉的而不是反省的。在聚精会神之中我们既忘去自我,自然不能觉得
我是否欢喜所观赏的形象,或是反省这形象所引起的是不是快感。我们对于一件艺术作
品欣赏的浓度愈大,就愈不觉得自己是在欣赏它,愈不觉得所生的感觉是愉快的。如果
自己觉得快感,我便是由直觉变而为反省,好比提灯寻影,灯到影灭,美感的态度便已
失去了。美感所伴的快感,在当时都不觉得,到过后才回忆起来。比如读一首诗或是看
一幕戏,当时我们只是心领神会,无暇他及,后来回想,才觉得这一番经验很愉快。
这个道理一经说破,本来很容易了解。但是许多人因为不明白这个很浅显的道理,
遂走上迷路。近来德国和美国有许多研究“实验美学”的人就是如此。他们拿一些颜色
、线形或是音调来请受验者比较,问他们欢喜哪一种,讨厌哪一种,然后作出统计来,
说某种颜色是最美的,某种线形是最丑的。独立的颜色和画中的颜色本来不可相提并论
。在艺术上部分之和并不等于全体,而且最易引起快感的东西也不一定就美。他们的错
误是很显然的。
x*******a
发帖数: 11067
25
五“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美感与联想
美感与快感之外,还有一个更易惹误解的纠纷问题,就是美感与联想。
什么叫做联想呢了联想就是见到甲而想到乙。甲唤起乙的联想通常不外起于两种原
因:或是甲和乙在性质上相类似,例如看到春光想起少年,看到菊花想到节士;或是甲
和乙在经验上曾相接近,例如看到扇子想起萤火虫,走到赤壁想起曹孟德或苏东坡。类
似联想和接近联想有时混在一起,牛希济的“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两句词就是好
例。词中主人何以“记得绿罗裙”呢了因为罗裙和他的欢爱者相接近;他何以“处处怜
芳草”呢了因为芳草和罗裙的颜色相类似。
意识在活动时就是联想在进行,所以我们差不多时时刻刻都在起联想。听到声音知
道说话的是谁,见到一个词知道它的意义,都是起于联想作用。联想是以旧经验诊释新
经验,如果没有它,知觉、记忆和想象都不能发生,因为它们都得根据过去的经验。从
此可知联想为用之广。
联想有时可用意志控制,作文构思时或追忆一时记不起的过去经验时,都是勉强把
联想挤到一条路上去走。但是在大多数情境之中,联想是自由的,无意的,飘忽不定的
。听课读书时本想专心,而打球、散步、吃饭、邻家的猫儿种种意象总是不由你自主地
闯进脑里来,失眠时越怕胡思乱想,越禁止不住胡思乱想。这种自由联想好比水流湿,
火就燥,稍有勾搭,即被牵绊,未登九天,已人黄泉。比如我现在从“火”字出发,就
想到红,石榴,家里的天井,浮山,雷鲤的诗,鲤鱼,孔夫子的儿子等等,这个联想线
索前后相承,虽有关系可寻,但是这些关系都是偶然的。我的“火”字的联想线索如此
,换一个人或是我自己在另一时境,“火”字的联想线索却另是一样。从此可知联想的
散漫飘忽。
联想的性质如此。多数人觉得一件事物美时,都是因为它能唤起甜美的联想。
在“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的人看,芳草是很美的。颜色心理学中有许多同类
的事实。许多人对于颜色都有所偏好,有人偏好红色,有人偏好青色,有人偏好白色。
据一派心理学家说,这都是由于联想作用。例如红是火的颜色,所以看到红色可以使人
觉得温暖;青是田园草木的颜色,所以看到青色可以使人想到乡村生活的安闲。许多小
孩子和乡下人看画,都只是欢喜它的花红柳绿的颜色。有些人看画,欢喜它里面的故事
,乡下人欢喜把孟姜女、薛仁贵、桃园三结义的图糊在壁上做装饰,并不是因为那些木
板雕刻的图好看,是因为它们可以提起许多有趣故事的联想。这种脾气并不只是乡下人
才有。我每次陪朋友们到画馆里去看画,见到他们所特别注意的第一是几张有声名的画
,第二是有历史性的作品如耶稣临刑图、拿破仑结婚图之类,像伦勃朗所画的老太公、
老太婆,和后期印象派的山水风景之类的作品,他们却不屑一顾。此外又有些人看画(
和看一切其他艺术作品一样),偏重它所含的道德教训。道学先生看到裸体雕像或画像
,都不免起若干嫌恶。记得詹姆士在他的某一部书里说过有一次见过一位老修道妇,站
在一幅耶稣临刑图面前合掌仰视,悠然神往。旁边人问她那幅画何如,她回答说:“美
极了,你看上帝是多么仁慈,让自己的儿子去牺牲,来赎人类的罪孽!”
在音乐方面,联想的势力更大。多数人在听音乐时,除了联想到许多美丽的意象之
外,便别无所得。他们欢喜这个调子,因为它使他们想起清风明月;不欢喜那个调子,
因为它唤醒他们以往的悲痛的记忆。锤子期何以负知音的雅名了因他听伯牙弹琴时,惊
叹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李顽在胡茄声中听到什么了他听到的
是“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白乐天在琵琶声中听到什么了他听到的是“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苏东坡怎样形容洞箫了他说:“其声呜呜然,如
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谷之潜蛟,泣孤舟之馨妇。”这些数不
尽的例子都可以证明多数人欣赏音乐,都是欣赏它所唤起的联才目
联想所伴的快感是不是美感呢了
历来学者对于这个问题可分两派,一派的答案是肯定的,一派的答案是否定的。这
个争辩就是在文艺思潮史中闹得很凶的形式和内容的争辩。依内容派说,文艺是表现情
思的,所以文艺的价值要看它的情思内容如何而决定。第一流文艺作品都必有高深的思
想和真挚的情感。这句话本来是不可辩驳的。但是侧重内容的人往往从这个基本原理抽
出两个其他的结论,第一个结论是题材的重要。所谓题材就是情节。他们以为有些情节
能唤起美丽堂皇的联想,有些情节只能唤起丑陋凡庸的联想。比如做史诗和悲剧,只应
采取英雄为主角,不应采取愚夫愚妇。第二个结论就是文艺应含有道德的教训。读者所
生的联想既随作品内容为转移,则作者应设法把读者引到正经路上去,不要用淫秽卑鄙
的情节摇动他的邪思。这些学说发源较早,它们的影响到现在还是很大。从前人所谓“
思无邪”、“言之有物”、“文以载道”,现在人所谓“哲理诗”、“宗教艺术”、“
革命文学”等等,都是侧重文艺的内容和文艺的无关美感的功效。
这种主张在近代颇受形式派的攻击,形式派的标语是“为艺术而艺术”。他们说,
两个画家同用一个模特儿,所成的画价值有高低;两个文学家同用一个故事,所成的诗
文意蕴有深浅。许多大学问家、大道德家都没有成为艺术家,许多艺术家并不是大学问
家、大道德家。从此可知艺术之所以为艺术,不在内容而在形式。如果你不是艺术家,
纵有极好的内容,也不能产生好作品出来;反之,如果你是艺术家,极平庸的东西经过
灵心妙运点铁成金之后,也可以成为极好的作品。印象派大师如莫奈、凡•高诸
人不是往往在一张椅子或是几间破屋之中表现一个情深意永的世界出来么了这一派学说
到近代才逐渐占势力。在文学方面的浪漫主义,在图画方面的印象主义,尤其是后期印
象主义,在音乐方面的形式主义,都是看轻内容的。单拿图画来说,一般人看画,都先
问里面画的是什么,是怎样的人物或是怎样的故事。这些东西在术语上叫做“表意的成
分”。近代有许多画家就根本反对画中有任何“表意的成分”。看到一幅画,他们只注
意它的颜色、线纹和阴影,不问它里面有什么意义或是什么故事。假如你看到这派的作
品,你起初只望见许多颜色凑合在一起,须费过一番审视和猜度,才知道所画的是房子
或是崖石。这一派人是最反对杂联想于美感的。
这两派的学说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我们究竟何去何从呢了我们否认艺术的内容
和形式可以分开来讲(这个道理以后还要谈到),不过关于美感与联想这个问题,我们
赞成形式派的主张。
就广义说,联想是知觉和想象的基础,艺术不能离开知觉和想象,就不能离开联想
。但是我们通常所谓联想,是指由甲而乙,由乙而丙,辗转不止的乱想。就这个普通的
意义说,联想是妨碍美感的。美感起于直觉,不带思考,联想却不免带有思考。在美感
经验中我们聚精会神于一个孤立绝缘的意象上面,联想则最易使精神涣散,注意力不专
一,使心思由美感的意象旁迁到许多无关美感的事物上面去。在审美时我看到芳草就一
心一意地领略芳草的情趣;在联想时我看到芳草就想到罗裙,又想到穿罗裙的美人,既
想到穿罗裙的美人,心思就已不复在芳草了。
联想大半是偶然的。比如说,一幅画的内容是“西湖秋月”,如果观者不聚精会神
于画的本身而信任联想,则甲可以联想到雷峰塔,乙可以联想到往日同游西湖的美人,
这些联想纵然有时能提高观者对于这幅画的好感,画本身的美却未必因此而增加,而画
所引起的美感则反因精神涣散而减少。
知道这番道理,我们就可以知道许多通常被认为美感的经验其实并非美感了。假如
你是武昌人,你也许特别欢喜崔颖的《黄鹤楼》诗;假如你是陶渊明的后裔,你也许特
别欢喜《陶渊明集》;假如你是道德家,你也许特别欢喜《打鼓骂曹》的戏或是韩退之
的《原道》;假如你是古董贩,你也许特别欢喜河南新出土的龟甲文或是敦煌石窟里面
的壁画;假如你知道达•芬奇的声名大,你也许特别欢喜他的《蒙娜•丽莎
》。这都是自然的倾向,但是这都不是美感,都是持实际人的态度,在艺术本身以外求
它的价值。
x*******a
发帖数: 11067
26
六“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
考证、批评与欣赏
把快感认为美感,把联想认为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此外还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
所特有的,就是把考证和批评认为欣赏。
在这里我不妨稍说说自己的经验。我自幼就很爱好文学。在我所谓“爱好文学”,
就是欢喜哼哼有趣味的诗词和文章。后来到外国大学读书,就顺本来的偏好,决定研究
文学。在我当初所谓“研究文学”,原来不过是多哼哼有趣味的诗词和文章。我以为那
些外国大学的名教授可以告诉我哪些作品有趣味,并且向我解释它们何以有趣味的道理
。我当时隐隐约约地觉得这门学问叫做“文学批评”,所以在大学里就偏重“文学批评
”方面的功课。哪知道我费过五六年的功夫,所领教的几乎完全不是我原来所想望的。
比如拿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教授在讲堂上讲些什么呢了现在英国的学者最重“
版本的批评”。他们整年地讲莎士比亚的某部剧本在某一年印第一次“四折本”,某一
年印第一次“对折本”,“四折本”和“对折本”有几次翻印,某一个字在第一次“四
折本”怎样写,后来在“对折本”里又改成什么样,某一段在某版本里为阔文,某一个
字是后来某个编辑者校改的。在我只略举几点已经就够使你看得不耐烦了,试想他们费
毕生的精力做这种勾当!
自然他们不仅讲这一样,他们也很重视“来源!”的研究。研究“来源”的问些什
么问题呢了莎士比亚大概读过些什么书了他是否懂得希腊文了他的《哈姆雷特》一部戏
是根据哪些书了这些书他读时是用原文还是用译本了他的剧中情节和史实有哪几点不符
了为了要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个个在埋头于灰封虫咬的向来没有人过问的旧书堆中,
寻求他们的所谓“证据”。
此外他们也很重视“作者的生平”。莎士比亚生前操什么职业了几岁到伦敦当戏子
了他少年偷鹿的谣传是否确实了他的十四行诗里所说的“黑姑娘”究竟是谁了“哈姆雷
特”是否是莎士比亚现身说法了当时伦敦有几家戏院了他和这些戏院和同行戏子的关系
如何了他死时的遗嘱能否见出他和他的妻子的情感了为了这些问题,学者跑到法庭里翻
几百年前的文案,跑到官书局里查几百年前的书籍登记簿,甚至于跑到几座古老的学校
去看看墙壁上和板凳上有没有或许是莎士比亚划的简笔姓名。他们如果寻到片纸只字,
就以为是至宝。
这三种功夫合在一块讲,就是中国人所说的“考据学”。我的讲莎士比亚的教师除
了这种考据学以外,自己不做其他的功夫,对于我们学生们也只讲他所研究的那一套,
至于剧本本身,他只让我们凭我们自己的能力去读,能欣赏也好,不能欣赏也好,他是
不过问的,像他这一类的学者在中国向来就很多,近来似乎更时髦。许多人是把“研究
文学”和“整理国故”当作一回事。从美学观点来说,我们对于这种考据的工作应该发
生何种感想呢了
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的知识。历史的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欣赏之前要
有了解。了解是欣赏的预备,欣赏是了解的成熟。只就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的
生平都是题外事,因为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注意到这些问题,就是离开形象本
身。但是就了解说,这些历史的知识却非常重要。例如要了解曹子建的《洛神赋》,就
不能不知道他和甄后的关系;要欣赏陶渊明的《饮酒》诗,就不能不先考定原本中到底
是“悠然望南山”还是“悠然见南山”。
了解和欣赏是互相补充的。未了解决不足以言欣赏,所以考据学是基本的功夫。但
是只了解而不能欣赏,则只是做到史学的功夫,却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一般富于考据
癖的学者通常都不免犯两种错误。第一种错误就是穿凿附会。他们以为作者一字一画都
有来历,于是拉史实来附会它。他们不知道艺术是创造的,虽然可以受史实的影响,却
不必完全受史实的支配。《红楼梦》一部书有多少“考证”和“索隐”了它的主人究竟
是纳兰成德,是清朝某个皇帝,还是曹雪芹自己了“红学”家大半都忘记艺术生于创造
的想象,不必实有其事。考据家的第二种错误在因考据而忘欣赏。他们既然把作品的史
实考证出来之后,便以为能事已尽。而不进一步去玩味玩味。他们好比食品化学专家,
把一席菜的来源、成分以及烹调方法研究得有条有理之后,便袖手旁观,不肯染指。就
我个人说呢,我是一个瞥餐汉,对于这般考据家的苦心孤诣虽是十二分的敬佩和感激,
我自己却不肯学他们那样“斯文”,我以为最要紧的事还是伸著把菜取到口里来咀嚼,
领略领略它的滋味。
在考据学者们自己看,考据就是一种批评。但是一般人所谓批评,意义实不仅如此
。所以我当初想望研究文学批评,而教师却只对我讲版本来源种种问题,我很惊讶,很
失望。普通意义的批评究竟是什么呢了这也并没有定准,向来批评学者有派别的不同,
所认识的批评的意义也不一致。我们把他们区分起来,可以得四大类。
第一类批评学者自居“导师”的地位。他们对于各种艺术先抱有一种理想而自己却
无能力把它实现于创作,于是拿这个理想来期望旁人。他们欢喜向创作家发号施令,说
小说应该怎样做,说诗要用音韵或是不要用音韵,说悲剧应该用伟大人物的材料,说文
艺要含有道德的教训,如此等类的教条不一而足。他们以为创作家只要遵守这些教条,
就可以做出好作品来。坊间所流行的《诗学法程》、《小说作法》、《作文法》等等书
籍的作者都属于这一类。
第二类批评学者自居“法官”地位。“法官”要有“法”,所谓“法”便是“纪律
”。这班人心中预存几条纪律,然后以这些纪律来衡量一切作品,和它们相符合的就是
美,违背它们的就是丑。这种“法官”式的批评家和上文所说的“导师”式的批评家常
合在一起。他们最好的代表是欧洲假古典主义的批评家。“古典”是指古希腊和罗马的
名著,“古典主义”就是这些名著所表现的特殊风格,“假古典主义”就是要把这种特
殊风格定为“纪律”让创作家来模仿。处“导师”的地位,这派批评家向创作家发号施
令说:“从古人的作品中我们抽绎出这几条纪律,你要谨遵无违,才有成功的希望!”
处“法官”的地位,他们向创作家下批语说:“亚理士多德明明说过坏人不能做悲剧主
角,你莎士比亚何以要用一个杀皇帝的麦克白了做诗用字忌但俗,你在麦克白的独白中
用‘刀夕字,刀是屠户和厨夫的用具,拿来杀皇帝,岂不太损尊严,不合纪律了”(“
刀”字的批评出诸约翰生,不是我的杜撰。)这种批评的价值是很小的。文艺是创造的
,谁能拿死纪律来范围活作品了谁读《诗歌作法》如法炮制而做成好诗歌了
第三类批评学者自居“舌人”的地位。“舌人”的功用在把外乡话翻译为本地话,
叫人能够懂得。站在“舌人”的地位的批评家说:“我不敢发号施令,我也不敢判断是
非,我只把作者的性格、时代和环境以及作品的意义解剖出来,让欣赏者看到易于明了
。”这一类批评家又可细分为两种。一种如法国的圣佩韦,以自然科学的方法去研究作
者的心理,看他的作品与个性、时代和环境有什么关系。一种为注疏家和上文所说的考
据家,专以追溯来源、考订字句和解释意义为职务。这两种批评家的功用在帮助了解,
他们的价值我们在上文已经说过。
第四类就是近代在法国闹得很久的印象主义的批评。属于这类的学者所居的地位可
以说是“瞥餐者”的地位。“瞥餐者”只贪美味,尝到美味便把它的印象描写出来。他
们的领袖是佛朗士,他曾经说过:“依我看来,批评和哲学与历史一样,只是一种给深
思好奇者看的小说;一切小说,精密地说起来,都是一种自传。凡是真批评家都只叙述
他的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这是印象派批评家的信条。他们反对“法官”式的批评,
因为“法官”式的批评相信美丑有普遍的标准,印象派则主张各人应以自己的嗜好为标
准,我自己觉得一个作品好就说它好,否则它虽然是人人所公认为杰作的荷马史诗,我
也只把它和许多我所不欢喜的无名小卒一样看待。他们也反对“舌人”式的批评,因为
“舌人”式的批评是科学的、客观的,印象派则以为批评应该是艺术的、主观的,它不
应像餐馆的使女只捧菜给人吃,应该亲自尝菜的味道。
一般讨论读书方法的书籍往往劝读者持“批评的态度”。这所谓“批评”究竟取哪
一个意义呢了它大半是指“判断是非”。所谓持“批评的态度”去读书,就是说不要“
尽信书”,要自己去分判书中何者为真,何者为伪,何者为美,何者为丑。这其实就是
“法官”式的批评。这种“批评的态度”和“欣赏的态度”(就是美感的态度)是相反
的。批评的态度是冷静的,不杂情感的,其实就是我们在开头时所说的“科学的态度”
;欣赏的态度则注重我的情感和物的姿态的交流。批评的态度须用反省的理解,欣赏的
态度则全凭直觉。批评的态度预存有一种美丑的标准,把我放在作品之外去评判它的美
丑;欣赏的态度则忌杂有任何成见,把我放在作品里面去分享它的生命。遇到文艺作品
如果始终持批评的态度,则我是我而作品是作品,我不能沉醉在作品里面,永远得不到
真正的美感的经验。
印象派的批评可以说就是“欣赏的批评”。就我个人说,我是倾向这一派的,不过
我也明白它的缺点。印象派往往把快感误认为美感。在文艺方面,各人的趣味本来有高
低。比如看一幅画,“内行”有“内行”的印象,“外行”有“外行”的印象,这两种
印象的价值是否相同呢了我小时候欢喜读《花月痕》和《吕东莱博议》一类的东西,现
在回想起来不禁报颜,究竟是我从前对还是现在对呢了文艺虽无普遍的纪律,而美丑的
好恶却有一个道理。遇见一个作品,我们只说:“我觉得它好”还不够,我们还应说出
我何以觉得它好的道理。说出道理就是一般人所谓批评的态度了。
总而言之,考据不是欣赏,批评也不是欣赏,但是欣赏却不可无考据与批评。从前
老先生们太看重考据和批评的功夫,现在一般青年又太不肯做脚踏实地的功夫,以为有
文艺的嗜好就可以谈文艺,这都是很大的错误。
x*******a
发帖数: 11067
27
今天搬不动了。其实我费力搬这么多,主要是为了这第五六章。
l*****l
发帖数: 5909
28
太长了,砍不动。摘要的呼唤。
c********d
发帖数: 11593
29
关于如何有理有据的批评么?= = 我也是看到最后这篇才隐约明白过来。这个铺垫忒长
了。

【在 x*******a 的大作中提到】
: 今天搬不动了。其实我费力搬这么多,主要是为了这第五六章。
l*****l
发帖数: 5909
30
谁来有理有据的批评一下我的作品,让我见识一下

【在 c********d 的大作中提到】
: 关于如何有理有据的批评么?= = 我也是看到最后这篇才隐约明白过来。这个铺垫忒长
: 了。

相关主题
余楠:崔健——顺流而下,逆流而上(多图)《一路向西》还是挺深刻的
破“新武侠小说”之新隔世离空的红颜 (转载)
现代主义艺术大师:詹姆斯-惠斯勒 ztSo funny a letter (转载)
进入LeisureTime版参与讨论
x*******a
发帖数: 11067
31
LOL,对不起。

【在 c********d 的大作中提到】
: 关于如何有理有据的批评么?= = 我也是看到最后这篇才隐约明白过来。这个铺垫忒长
: 了。

a*o
发帖数: 25262
32
大雪代表男的,青松代表女的。
突然间,这诗的味道。。哈哈哈。。。。

【在 l*****l 的大作中提到】
: 大雪压青松
: 青松不服丫
: 待到雪化时
: 青松笑哈哈

a*o
发帖数: 25262
33
你作品在哪,让我来友情批评一下。。

【在 l*****l 的大作中提到】
: 谁来有理有据的批评一下我的作品,让我见识一下
x*******a
发帖数: 11067
34
最会批评那个被你气跑了,你的损失吧。

【在 l*****l 的大作中提到】
: 谁来有理有据的批评一下我的作品,让我见识一下
a*o
发帖数: 25262
35
以前可能感动,现在觉得这些是 propaganda

【在 c********d 的大作中提到】
: 家里有本革命烈士诗抄,这首也在其中。总体来说,这些诗的作者多半是些大老粗,也
: 不能指望诗怎样美好了。然而其中有一首很打动我。
: 为祖国而歌 陈辉
: 我,
: 埋怨,
: 我不是一个琴师。
: 祖国呵,
: 因为
: 我是属于你的,
: 一个大手大脚的

x*******a
发帖数: 11067
36
你想多了,先专注看作品。 :))) 现炒现卖。

【在 a*o 的大作中提到】
: 以前可能感动,现在觉得这些是 propaganda
a*o
发帖数: 25262
37
不错,终于开始说些人性的东西,从小的角度看反映大的观念,而不是动不动就以民族
,祖国,自豪感这些自己认为至高无上的价值观说话。

【在 x*******a 的大作中提到】
: 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 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 有几件事实我觉得很有趣味,不知道你有同感没有了
: 我的寓所后面有一条小河通莱茵河。我在晚间常到那里散步一次,走成了习惯,总
: 是沿东岸去,过桥沿西岸回来。走东岸时我觉得西岸的景物比东岸的美;走西岸时适得
: 其反,东岸的景物又比西岸的美。对岸的草木房屋固然比较这边的美,但是它们又不如
: 河里的倒影。同是一棵树,看它的正身本极平凡,看它的倒影却带有几分另一世界的色
: 彩。我平时又欢喜看烟雾朦胧的远树,大雪笼盖的世界和更深夜静的月景。本来是习见
: 不以为奇的东西,让雾、雪、月盖上一层白纱,便见得很美丽。
: 北方人初看到西湖,平原人初看到峨嵋,虽然审美力薄弱的村夫,也惊讶它们的奇

x*******a
发帖数: 11067
38
隔壁楼里抄来的:“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

【在 l*****l 的大作中提到】
: 谁来有理有据的批评一下我的作品,让我见识一下
a*o
发帖数: 25262
39
那也是作者写的诗误导读者想多了。。

【在 x*******a 的大作中提到】
: 你想多了,先专注看作品。 :))) 现炒现卖。
a*o
发帖数: 25262
40
这两句话已经深深地反映出这作者本身就 “妄下雌黄”。。
为何这么说?
如何是观天下书未遍?那是因为自己认为自己读的书比别人多,就肯定知道多,所以,
站在这个立场上就意味自己居高临下的态度来教训别人表达的意见:妄下雌黄。在判断
别人妄下雌黄的同时,自己其实已经妄下雌黄。

【在 x*******a 的大作中提到】
: 隔壁楼里抄来的:“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
相关主题
So funny a letter (转载)黄河清:当代艺术的“极权主义意识形态”与当代西方文字狱 —简评多梅克《没有艺术的艺术家》zz
看了太阳照常升起 不得不说 太阳 [剧透]【踢馆】《穿越;秋水鹿影》 及 《穿越;天空之城(实为后记)》by 双面甜心,代笔
wh以及众位~~求与虎相关的古诗 (转载)一首诗献给诗人
进入LeisureTime版参与讨论
x*******a
发帖数: 11067
41
嗯,这个话就是说说,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能不能雌黄,和悟性有关,和用心程度有
关,和读的书有关。

【在 a*o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两句话已经深深地反映出这作者本身就 “妄下雌黄”。。
: 为何这么说?
: 如何是观天下书未遍?那是因为自己认为自己读的书比别人多,就肯定知道多,所以,
: 站在这个立场上就意味自己居高临下的态度来教训别人表达的意见:妄下雌黄。在判断
: 别人妄下雌黄的同时,自己其实已经妄下雌黄。

l*****l
发帖数: 5909
42
精华区里有一些

【在 a*o 的大作中提到】
: 你作品在哪,让我来友情批评一下。。
l*****l
发帖数: 5909
43
他只会夸人

【在 x*******a 的大作中提到】
: 最会批评那个被你气跑了,你的损失吧。
s**t
发帖数: 17016
44
雷版很多人都知道,我的称赞其实就是批评。褒为其表,贬为其实。
你对语言的领会和驾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呢

【在 l*****l 的大作中提到】
: 他只会夸人
l*****l
发帖数: 5909
45
别逗了哈哈

【在 s**t 的大作中提到】
: 雷版很多人都知道,我的称赞其实就是批评。褒为其表,贬为其实。
: 你对语言的领会和驾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呢

s**t
发帖数: 17016
46
不信?你去电台版问问就知道了

【在 l*****l 的大作中提到】
: 别逗了哈哈
l*****l
发帖数: 5909
47
没兴趣扯了。88

【在 s**t 的大作中提到】
: 不信?你去电台版问问就知道了
R******k
发帖数: 4756
48
LOL

【在 w***r 的大作中提到】
: 最烦中学语文课这种问题了,假死了。
R******k
发帖数: 4756
49
LOL

【在 c********d 的大作中提到】
: co-烦。无奈那些时候尽有闲极无聊的老师拿这种问题来烦我们。
: 还记得另一篇课文《月光曲》,说贝多芬遇到一位盲姑娘、给她弹琴的过程中灵感忽现
: 创作了《月光》的故事。然后单元测验里有个问题——
: 姑娘激动地说:“您,您一定就是贝多芬吧!”
: 贝多芬没有回答,说:“您喜欢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 问题:贝多芬为什么没有回答姑娘的问题。
: A、因为贝多芬完全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了。
: B、因为贝多芬很谦虚,不愿意让姑娘知道自己的名字。
: C和D我都记不得了,反正一看就不靠谱。
: 问题是,尼玛这故事都不知道是真的假的——后来从诸多资料感觉是伪托——我怎么知

l******a
发帖数: 2273
50
咦?
最近我也准备开始读朱光潜的书^_^

【在 x*******a 的大作中提到】
: 嗯,这个话就是说说,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能不能雌黄,和悟性有关,和用心程度有
: 关,和读的书有关。

相关主题
《美国也荒唐》沈群著韩少功:怀念那些读书的日子 (转载)
zt 遗民还是移民?哪里是你的国家?读哈金自由生活(余杰)菊子:俄罗斯随想(ZZ)
那些年我们一起浪费的时间同仁医院耳鼻喉科著名专家徐文主任今日下午在医院被病人砍成重伤
进入LeisureTime版参与讨论
t*****e
发帖数: 15794
51
我对你的崇拜啊,比三层楼还要高.

【在 c********d 的大作中提到】
: 这是我们中学时的课文嘛。不过我们的课文就到“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
: 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那一句为止了。
: 记得当初语文老师还指着校园里一棵雪松,问我们是本着以上三种态度的哪一种来面对
: 那棵松树的,而我无法回答。因为当时的我,无论是木工学还是植物学还是美学都没有
: 精深到能让我对这棵松树产生那么多联想的地步,在我看来,松树就是松树啊,一颗有
: 着略酸的针叶、粘糊糊半透明的松脂、姿态很挺直的大大的雪松,大概有三层楼那么高
: ……

t*****e
发帖数: 15794
52
谢谢搬运工。
最后的两部分还要细端详一下

【在 x*******a 的大作中提到】
: 今天搬不动了。其实我费力搬这么多,主要是为了这第五六章。
t*****e
发帖数: 15794
53
哈哈

【在 w***r 的大作中提到】
: 当初你肯定没答对,所以一直到现在还记着这道题。而且你选了B.
T*****n
发帖数: 2456
54
这篇我们也读过,不过不是课文。我比你文艺一些,当场举一反三,美女,从实用的、
科学的、美感的,三个角度来分析:
科学的:一坨蛋白质
实用的:传播革命种子的革命伴侣
美感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可惜当时没有BBS,这么精辟的观点浪费了,还被人当成小不正经。

【在 c********d 的大作中提到】
: 这是我们中学时的课文嘛。不过我们的课文就到“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
: 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那一句为止了。
: 记得当初语文老师还指着校园里一棵雪松,问我们是本着以上三种态度的哪一种来面对
: 那棵松树的,而我无法回答。因为当时的我,无论是木工学还是植物学还是美学都没有
: 精深到能让我对这棵松树产生那么多联想的地步,在我看来,松树就是松树啊,一颗有
: 着略酸的针叶、粘糊糊半透明的松脂、姿态很挺直的大大的雪松,大概有三层楼那么高
: ……

T*****n
发帖数: 2456
55
理科生你好。我中学最喜欢这种文章了,我中学的时候是文科生。还有一本宗白华的《
美学散步》,比朱光潜的写得好。

【在 w***r 的大作中提到】
: 最烦中学语文课这种问题了,假死了。
T*****n
发帖数: 2456
56
你太厉害了,记性太好了。这么一说我也想起来了,这篇本来是小学课文,初中单元测
验做过这道题目。
正确答案是:因为贝多芬是聋子。
没有这个选项,所以当年我们没有算分,怎么选都可以。

【在 c********d 的大作中提到】
: co-烦。无奈那些时候尽有闲极无聊的老师拿这种问题来烦我们。
: 还记得另一篇课文《月光曲》,说贝多芬遇到一位盲姑娘、给她弹琴的过程中灵感忽现
: 创作了《月光》的故事。然后单元测验里有个问题——
: 姑娘激动地说:“您,您一定就是贝多芬吧!”
: 贝多芬没有回答,说:“您喜欢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 问题:贝多芬为什么没有回答姑娘的问题。
: A、因为贝多芬完全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了。
: B、因为贝多芬很谦虚,不愿意让姑娘知道自己的名字。
: C和D我都记不得了,反正一看就不靠谱。
: 问题是,尼玛这故事都不知道是真的假的——后来从诸多资料感觉是伪托——我怎么知

T*****n
发帖数: 2456
57
先读宗白华的美学散步比较好,朱光潜写的其实不太靠谱。

【在 l******a 的大作中提到】
: 咦?
: 最近我也准备开始读朱光潜的书^_^

l*****l
发帖数: 5909
58
你这说的精液吧

【在 T*****n 的大作中提到】
: 这篇我们也读过,不过不是课文。我比你文艺一些,当场举一反三,美女,从实用的、
: 科学的、美感的,三个角度来分析:
: 科学的:一坨蛋白质
: 实用的:传播革命种子的革命伴侣
: 美感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 可惜当时没有BBS,这么精辟的观点浪费了,还被人当成小不正经。

T*****n
发帖数: 2456
59
今夜可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吗?那年头还不知道毛片的存在。

【在 l*****l 的大作中提到】
: 你这说的精液吧
c********d
发帖数: 11593
60
这篇课文中的贝多芬显然还没有聋,否则一开始不可能听见盲姑娘说“这首曲子好难弹
,真想听贝多芬先生弹一遍。”
8过我觉得如果这个标准答案和打分规则是你们老师给的,那么你们老师就太可爱了,
因为这说明他也觉得这题目有够扯淡并且不介意让学生也这么认为。

【在 T*****n 的大作中提到】
: 你太厉害了,记性太好了。这么一说我也想起来了,这篇本来是小学课文,初中单元测
: 验做过这道题目。
: 正确答案是:因为贝多芬是聋子。
: 没有这个选项,所以当年我们没有算分,怎么选都可以。

相关主题
胡果威: 方言歧视和方言自卑破“新武侠小说”之新
李银河:平庸的生活 (转载)现代主义艺术大师:詹姆斯-惠斯勒 zt
余楠:崔健——顺流而下,逆流而上(多图)《一路向西》还是挺深刻的
进入LeisureTime版参与讨论
c********d
发帖数: 11593
61
lol,我要是老师,一定会被你吓到的。这可是初中课文啊。

【在 T*****n 的大作中提到】
: 这篇我们也读过,不过不是课文。我比你文艺一些,当场举一反三,美女,从实用的、
: 科学的、美感的,三个角度来分析:
: 科学的:一坨蛋白质
: 实用的:传播革命种子的革命伴侣
: 美感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 可惜当时没有BBS,这么精辟的观点浪费了,还被人当成小不正经。

l*****l
发帖数: 5909
62
嗯,那里面基本都有巧笑美目做背景。

【在 T*****n 的大作中提到】
: 今夜可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吗?那年头还不知道毛片的存在。
T*****n
发帖数: 2456
63
有度娘,有真相:
绕着《月光》,有一段误传的轶事。上半世纪,一位德国音乐评论家发表文章,说贝多
芬的《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使他联想起“瑞士琉森湖上水波荡漾的月光”。于是精明
的出版商即以“月光曲”为标题杜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一天晚上,贝多芬在维
也纳郊外散步,忽然听到琴声,而且是他的作品。他寻声走到一幢旧房窗前,发现是一
位盲姑娘在演奏。他进屋后才知道她非常喜欢贝多芬的音乐。作曲家非常感动,在月色
辉映下,他写下了这首月光曲……”。
这个故事纯属虚构。其实贝多芬写作这部作品时,正值1801年,当时他的耳聋疾患日渐
严重,失恋的创痛尚未平复,在痛苦的心境中,他写出了这首钢琴奏鸣曲。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102899/9559807.htm#viewPageConte
另外,我们初中语文考试老师经常自己copy paste题目,没注意,等到改卷子的时候鄙
视题目,然后不算分,反正是单元测验。

【在 c********d 的大作中提到】
: 这篇课文中的贝多芬显然还没有聋,否则一开始不可能听见盲姑娘说“这首曲子好难弹
: ,真想听贝多芬先生弹一遍。”
: 8过我觉得如果这个标准答案和打分规则是你们老师给的,那么你们老师就太可爱了,
: 因为这说明他也觉得这题目有够扯淡并且不介意让学生也这么认为。

T*****n
发帖数: 2456
64
我们高中读的,而且不是课文,我都忘了什么时候读的了,难不成又是考试,那时候刚
好化学课开始学有机分子,,,
可惜我们高中班只有5个女生,而且都是学霸,开这种玩笑都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没感觉啊。

【在 c********d 的大作中提到】
: lol,我要是老师,一定会被你吓到的。这可是初中课文啊。
x*****7
发帖数: 4749
65
怎么会只有5个女生啊?

【在 T*****n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们高中读的,而且不是课文,我都忘了什么时候读的了,难不成又是考试,那时候刚
: 好化学课开始学有机分子,,,
: 可惜我们高中班只有5个女生,而且都是学霸,开这种玩笑都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没感觉啊。

T*****n
发帖数: 2456
66
我们版人少,才20多人。

【在 x*****7 的大作中提到】
: 怎么会只有5个女生啊?
l*****l
发帖数: 5909
67
少点,我们班有九个。

【在 x*****7 的大作中提到】
: 怎么会只有5个女生啊?
1 (共1页)
进入LeisureTime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胡果威: 方言歧视和方言自卑看了太阳照常升起 不得不说 太阳 [剧透]
李银河:平庸的生活 (转载)wh以及众位~~求与虎相关的古诗 (转载)
余楠:崔健——顺流而下,逆流而上(多图)黄河清:当代艺术的“极权主义意识形态”与当代西方文字狱 —简评多梅克《没有艺术的艺术家》zz
破“新武侠小说”之新【踢馆】《穿越;秋水鹿影》 及 《穿越;天空之城(实为后记)》by 双面甜心,代笔
现代主义艺术大师:詹姆斯-惠斯勒 zt一首诗献给诗人
《一路向西》还是挺深刻的《美国也荒唐》沈群著
隔世离空的红颜 (转载)zt 遗民还是移民?哪里是你的国家?读哈金自由生活(余杰)
So funny a letter (转载)那些年我们一起浪费的时间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美感话题: 古松话题: 实用话题: 态度话题: 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