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LeisureTime版 - 莫言炮轰网络:人一上网就变得厚颜无耻
相关主题
【转】莫言:在法兰克福“感知中国”论坛上的演讲(北京人在北京)也来谈谈创业,顺便找partner (转载)
许子东:莫言符合诺贝尔的“六个幸运号码”(访谈)建国前留日学生和留英美学生 (转载)
莫言小说散文两种风格,我只喜欢后者[征文] 随笔
莫言《生死疲劳》张天潘:2011十大最坑爹书名zt
娃哈哈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地道战插曲)
今天看六六的访谈,有点意思【电影月】继续《活着》
闲聊方方人生的两极--张爱玲与张中行 zt
吴虹飞最近读文的一些杂感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文学话题: 莫言话题: 作家话题: 散文话题: 毛主席
进入LeisureTime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s*******w
发帖数: 2257
1
莫言炮轰网络:人一上网就变得厚颜无耻(图)
文章来源: 凤凰读书 于 2014-11-08 22:40:20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
不代表本网立场!
打印本新闻 (被阅读 7351 次)
2
莫言:人一上网就变得厚颜无耻
自从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后,莫言成了文学圈内炙手可热的人物。身为传统作家,莫言不
仅在网络文学大赛上担任评委,还当起了网络文学大学的名誉校长。但很少有人知道,
在2000年左右,莫言学上网之初,曾炮轰网络文学,称“网上的文学比网下的文学,更
加随意、更加大胆,换言之,就是更加可以胡说八道。”
以下为全文:
人一上网就变得厚颜无耻
网络是个被文人雅士吹唬得神乎其神的地方,也是个被同样的文人雅士贬斥得一文不值
的地方。至于我个人,对于自己不懂或是不太懂的事物,总是出言谨慎,不敢轻易臧否
。去年被人强拉去给网上文学做了一次评委,结果惹得网上精英们很不高兴,说既不上
网又不在网上发表文章的人如何能有资格当网上文学的评委?精英们的批评让我感到口
服心服,既不上网又不能在网上发表文章的人的确没有资格当网上文学的评委,就像既
不欣赏音乐又不能创作音乐的人没有资格去给音乐比赛当评委一样。
自我检讨之后,一种强烈的自卑感油然而生。“90年代不上网,就像70年代不入党。”
这比喻听起来很顺耳,但并不贴切。70年代要入党,除了自己表现积极,服从领导、团
结同志之外,关键还要家庭出身好,家庭出身不好,表现得再积极也是白搭,弄不好还
会给你戴上一顶“伪装进步”的大帽子。而90年代的上网,只要家里有台电脑、有根电
话线,随时都可以上,一不要写申请,二不要什么人批准,更不需积极表现。但我为什
么迟迟不上网呢?因为我对涉及到机械、电子之类的东西心怀恐惧,总认为这些东西高
深无比,非有天才学不会。后来我坐出租车,与司机闲谈起来。司机说,上网比上床还
要容易,上床前你还要洗脚刷牙脱衣服,上网前什么都不需要。他还说,开车比上网还
要容易。我问他像我这样的人用一个月的工夫能不能学会开车?他说:别说是您,把一
头猪绑在驾驶盘前一个月,它也会了。
在这个司机的鼓励下,我终于上了网。上网之后发现,所谓网上文学跟网下的文学其实
也没有什么根本的区别。如果硬要找出一些区别,那就是:网上的文学比网下的文学,
更加随意、更加大胆,换言之,就是更加可以胡说八道。一个能在纸上写作的人,只要
不吝惜电话费和网络费,完全可以在网上写作。唱歌跳舞你不会,胡说八道难道还不会
吗?渐渐地我也知道,大多数的网上文学,都是在网下写了然后贴上去的。因为写作时
就知道了要往网上贴,所以这在网下创作的东西,也就具有了网上文学胡说八道也可以
叫做“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素质。
有了这些经验之后,所以当网站让我开一个专栏时,我稍微犹豫了一下就答应了。今后
,我也可以大言不惭地说:我也是个网络写作者,我已经取得了给网络文学当评委的资
格了。为了证明网下的写作与网上的写作差不多,现在我就把我几年前为自己的散文随
笔集《会唱歌的墙》写的序贴上来:这是我的第一本散文、随笔集,但我更愿意说这是
一盘羊杂碎。我拿不准收集在一起的这些文章究竟是散文是杂文是随笔还是别的什么鸟
玩意儿。想不到这十几年来,除了小说和剧本之外,我还写了这么多胡言乱语。
前几年散文、随笔热门时,前后大约有十几家出版社动员我编一本集子,我心里虚得很
,不敢应承。因为我想一个人写小说时总是要装模作样或是装神弄鬼,读者不大容易从
小说中看到作者的真面貌。但这种或者叫散文或者叫随笔或者叫杂文的鸡零狗碎的小文
章,作者写作时往往忘了掩饰,所以就更容易暴露了作者的真面孔。如果是貌比潘安,
暴露了正是一件幸事;如果是貌比莫言,暴露了岂不麻烦?人贵有自知之明,我有自知
之明。据说写散文、随笔要有思想,我没有思想,有的只是一些粗俗的胡思乱想;据说
写散文、随笔要有学问,我没有学问,有的只是一些道听途说的野语村言;据说写散文
要有高尚的情操和美好的理想,这两样东西我都没有,有的只是草民的念头和生理性的
感受,所以我轻易不敢把这些东西集中起来示众。
那么为什么又把它们收集了起来呢?第一个原因当然是因为版税,第二个原因嘛,我想
既然说百花齐放那就应该让狗尾巴花也放,既然要百家争鸣就允许让乌鸦也鸣。就像我
的存在使一直嘲笑我相貌丑陋的那些貌比潘安的男作家更潘安一样,我的散文、随笔集
的出版,也会使中国的散文随笔集们深刻的显得更深刻,渊博的显得更渊博,高尚的显
得更高尚,美好的显得更美好。
这不过是我的梦想而已,其实在这个年代里,多一本书或是少一本书,就像菜市上多一
棵白菜还是少一棵白菜一样,甚至还不如。写完这自序之后,我就开始修正文中的观点
。一个人在写小说时装模作样、装神弄鬼,写散文、随笔时何尝不是装模作样、装神弄
鬼呢?小说是虚构的作品,开宗明义就告诉读者:这是编的。散文、随笔是虚伪的作品
,开宗明义告诉读者:这是我的亲身经历!这是真实的历史!这是真实的感情!其实也
是编的。
一个爱好嫖娼的男人,偏偏喜欢写一些赞美妻子的文章。一个在海外混得很惨的人,可
以大写自己在美国的辉煌经历,可以写自家的游泳池和后花园,可以写自己被克林顿请
到白宫里去喝葡萄酒,希拉里还送给他一件花边内衣。一个连邓小平骑的那匹骡子都没
见过的人,在邓小平去世之后,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写回忆文章,回忆在大别山的一条河
沟里,自己与敬爱的邓政委在一起洗澡的情景。一个自己的爹明明只是一个团副的人,
在散文、随笔里,就可以把自己的爹不断地提升,一直提升到兵团副司令的高位。吹吧
,反正不会有人去查你爹的档案。
一个在成为作家之前明明只是个医院勤杂工的人,在成了作家之后,在散文随笔里,就
先把自己提拔成护士长,然后提拔成主治医生,最近已经把自己提拔成了给叶利钦总统
做过心脏搭桥手术的主刀大夫了。下一篇散文就可以写写你给毛泽东主席做白内障手术
的事了。你想让读者知道,你当作家是在客串,是很不情愿的,你的最大的才能是表现
在医学方面。
受你的启发,我准备写一篇回忆文章,回忆我少年时参加全地球锄地比赛的情景,那是
1960年,我五岁,比赛的地点在北大荒,评委有王震将军,有朝鲜的金日成首相,还有
越南的胡志明伯伯。比赛开始前,胡伯伯摸着俺的头说:好孩子,好好锄。得了冠军奖
给你一个大豆包!一个明明连《三国志》都读不通的人,照样可以引经据典地写“学术
性”的历史文化散文,资料不够,大胆编造就是,越是没影儿的事儿越是安全。你说苏
东坡中过状元那是不行的,但你说苏东坡在海南岛嫖娼谁也挑不出你的毛病。你说托尔
斯泰来过你的老家是不行的,但如果你说,你的老爷爷曾经到过俄罗斯,在一个小酒馆
里跟托爷爷碰过酒盅子那是可以的。你点名道姓地说一个上海的著名评论家把你誉为比
鲁迅还要深刻、比徐志摩还要浪漫、比钱钟书还要博学的伟大文学家那是不行的,但是
你说毛里求斯的一个著名的评论家这样评价你是可以的。
前几年有人还批评人家台湾的三毛,说她的那些关于大沙漠的散文是胡编的。我觉得这
些人真是迂腐,谁告诉你散文、随笔都是真的?你回头看看几十年来咱们那些著名的散
文、随笔,有几篇是真的?大家伙儿都心照不宣地胡编了几十年了,为什么不许人家三
毛胡编?
咱家也坦率地承认,咱家那些散文随笔基本上也是编的。咱家从来没去过什么俄罗斯,
但咱家硬写了两篇长达万言的俄罗斯散记,咱家写俄罗斯草原,写俄罗斯边城,写俄罗
斯少女,写俄罗斯奶牛,写俄罗斯电影院里放映中国的《地道战》,写俄罗斯小贩在自
由市场上倒卖微型原子弹。咱家的经验是,越是没影的事,越是容易写得绘声绘色。写
时你千万别心虚,你要想到,越是那些所谓的散文、随笔大师的作品,越是他娘的胡扯
大胆,天下的巧事儿怎么可能都让他碰到了呢?如果你经常地翻翻那本十分畅销的《读
者文摘》,你就会明白,那些感人至深的写”亲身经历“的文章,其实都是克隆文。
还有那些“访谈录”、“自传”、“传记”、“日记”,我劝大家都把它们当成三流小
说来读,谁如果拿它们当了真,谁就上了作者的当。
短短的上网经验使我体会到,人一上网,马上就变得厚颜无耻,马上就变得胆大包天。
我之所以答应在网上开专栏,就是要借助网络厚颜无耻地吹捧自己,就是要借助网络胆
大包天地批评别人。当然我也知道,下了网后,这些吹捧和批评就会像屁一样消散——
连屁都不如。当然我也知道,上网的人里边确实也有很多品德高尚、思想健康、表里一
致的人,但“歪船野马偏激文章”,如果此文伤害了谁,就请放开喉咙骂一声:呸,这
算什么狗屁文章!
a*******p
发帖数: 1955
2
人不上网了,更厚颜无耻了。
d*****d
发帖数: 10658
3
莫言还是专心写小说吧,得了炸药奖以后人都变得浮躁了,最近编剧的红高粱电视剧像
什么样子。

【在 s*******w 的大作中提到】
: 莫言炮轰网络:人一上网就变得厚颜无耻(图)
: 文章来源: 凤凰读书 于 2014-11-08 22:40:20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
: 不代表本网立场!
: 打印本新闻 (被阅读 7351 次)
: 2
: 莫言:人一上网就变得厚颜无耻
: 自从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后,莫言成了文学圈内炙手可热的人物。身为传统作家,莫言不
: 仅在网络文学大赛上担任评委,还当起了网络文学大学的名誉校长。但很少有人知道,
: 在2000年左右,莫言学上网之初,曾炮轰网络文学,称“网上的文学比网下的文学,更
: 加随意、更加大胆,换言之,就是更加可以胡说八道。”

a******m
发帖数: 3422
4
稍安勿躁,这文真的是他写的?

【在 d*****d 的大作中提到】
: 莫言还是专心写小说吧,得了炸药奖以后人都变得浮躁了,最近编剧的红高粱电视剧像
: 什么样子。

l*****l
发帖数: 5909
5
有一定道理。
比如有些人就喜欢在网上造谣和污蔑他人,
被指出后不但死不改悔然后还要倒打一耙,太无耻了。
不过其实也不是说这样的人上网就变得厚颜无耻,而是本来就无耻。
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不得不伪装起来,但是到了网上就肆无忌惮的无耻了。
l*****l
发帖数: 5909
6
这显然是他在得炸药奖之前写的,背景还是九十年代呢。

【在 d*****d 的大作中提到】
: 莫言还是专心写小说吧,得了炸药奖以后人都变得浮躁了,最近编剧的红高粱电视剧像
: 什么样子。

s******t
发帖数: 2511
7
亲们,反射弧不能太长了,这篇文章开头就说了:
“但很少有人知道,在2000年左右,莫言学上网之初,曾炮轰网络文学”
e***d
发帖数: 8248
8
又见狗屁……

【在 s*******w 的大作中提到】
: 莫言炮轰网络:人一上网就变得厚颜无耻(图)
: 文章来源: 凤凰读书 于 2014-11-08 22:40:20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
: 不代表本网立场!
: 打印本新闻 (被阅读 7351 次)
: 2
: 莫言:人一上网就变得厚颜无耻
: 自从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后,莫言成了文学圈内炙手可热的人物。身为传统作家,莫言不
: 仅在网络文学大赛上担任评委,还当起了网络文学大学的名誉校长。但很少有人知道,
: 在2000年左右,莫言学上网之初,曾炮轰网络文学,称“网上的文学比网下的文学,更
: 加随意、更加大胆,换言之,就是更加可以胡说八道。”

a*o
发帖数: 25262
9
凡是莫言说的话都是对的,因为他赢了诺贝尔奖。
s*******w
发帖数: 2257
10
莫言:毛主席老那天
发表于 2014 年 11 月 23 日 由 lixindai
一 小引
之所以选这样一件大事来写,是因为近年来看了不少跟伟大人物套近乎的文章。拉大旗
做虎皮,不但有效,而且有趣,至于是否恬不知耻,何必去管。譬如邓小平去世后,我
就看到了文坛上几个一辈子以整人为业、写了许多没有人味的文章的“革命”作家的自
作多情的悼念文章。其中一篇文章的题目叫做《敬爱的邓政委救了我》,咋一看这题目
,着实是唬人,还以为他跟邓小平有非同一般的关系,很像二野的师长旅长的口气,最
次不济也是邓小平的炊事员、马夫什么的。但读了文章,才发现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
这个人其实是被刘邓大军俘虏过来的国民党兵,撕下帽子上的青天白日徽章就算参加了
革命,然后就一直在革命队伍里混事。别说他没见过邓政委,只怕连肖永银、皮定均等
二野的中层干部都没见过。现在,那些真正的老革命都去世了,就由着俘虏兵们信口雌
黄了。反正他们知道,那些真正的老革命不会从棺材里跳出来找他们算账。这篇文章的
大意是:1978年,邓政委下了一个令,给全中国的右派摘掉了帽子,他是右派,也摘掉
了帽子。其实,中国那批右派里,有铁骨铮铮的好汉,有天真的知识分子,但也有卑鄙
的告密者、整人的急先锋、玩弄权术的小阴谋家、聪明反被聪明误了的小可怜虫。他们
当中有的人如果当了权,只怕比“四人帮”还要厉害,把他们划成右派,的确是个误会
。我的天,原来邓政委就是这样救了他。其实,给右派摘帽那会儿,邓政委还没掌大权
呢,那会儿还是英明领袖华主席领导我们,要感谢也应该感谢华主席。我相信,这个人
当年一定也写过感谢英明领袖华主席的文章。
二 小引
油然想起,我在军队工作时,认识了中央警卫局的一个志愿兵,具体工作好像是在
食堂做饭。他说跟我是老乡,我也就认了这个老乡。我这个小老乡有一个爱好,喜欢对
人说中南海里的事,好像中南海是他家的责任田似的。这伙计还有一个习惯,喜欢直呼
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名字。譬如提到江泽民,我们总是习惯称做“江总书记”或是“江主
席”,我这小老乡却一口一个“泽民同志”,还有“李鹏同志”“瑞环同志”、“乔石
同志”等等。我问他,你们这些在“海”里工作的同志,是不是能够经常见到“泽民同
志”他们?他肯定地回答:当然了,经常见,泽民同志喜欢拉二胡,坐在葡萄架下拉,
我们围在旁边听。李鹏同志经常到食堂来排队打馒头,我总是选个大的给他。
我不敢说我这小老乡是在造谣,因为现在的事情真假难辨。某部机关食堂里一个志
愿兵就能替人办中南海的出入证,明码标价,货真价实。这是被揭露出来的事实,不是
我的捏造。
三 小引
前面两段小引说明,只要你厚颜无耻,只要你胆大如匪,那么,你就可以跟无论多么大
的人物挂上钩,这就为我这篇文章找到了根据。原来我想,自己不过是个草民,谁当官
我也是为民,毛主席死了与我有什么关系?现在我不这样想了。现在我想,毛主席的死
与我大有关系。不但与我有关系,甚至与我家的牛有关系。毛主席不死,无产阶级专政
下的继续革命就不大可能改变,阶级斗争不可能取消,如果有文学,也不会是现在这样
子的文学,而那样子的文学我是不会写的,如果毛主席活到现在,我肯定不会当上所谓
的“作家”。毛主席不死,人民公社决不会解散,人民公社不解散,社员家就不会自己
养牛。所以说,如果毛主席活着,就不可能有我家那头牛。由此联想下去,那个写了《
敬爱的邓政委救了我》的“革命”作家,其实您首先应该感谢的还是毛主席,如果他老
人家真像我们千遍高呼万遍歌唱的那样“万寿无疆”了,您那顶右派帽子就安稳地戴到
死吧。说句不好听的大实话,毛主席不死,邓政委被第三次打倒后,大概就很难再爬起
来了。
四 正文
1976年9月9日上午,我们警卫班的战士,有的坐在床上,有的坐在凳子上,在班长的主
持下,讨论头天晚上看过的电影《决裂》。这部电影后来被说成是“四人帮”反党集团
炮制的大毒草。这棵大毒草的故事梗概是说江西的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抵制邓小平刮起的
“右倾翻案风”的事。葛优他爹葛存壮在影片里扮演了一个专讲“马尾巴的功能”的老
教授,演过《平原游击队》的郭振清在本片里演了大学的党委书记。这个党委书记领着
一群文化考试不及格、凭着两手老茧子上了大学的学生跟走资派斗争。斗争的结果好像
就是大家都不必在课堂上听教授讲俄罗斯的黑土地和马尾巴的功能,然后大家在思想转
变了的老教授的带领下,到村子里去给贫下中农阉小猪。好像还说到过有一个中农出身
的学生受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自己偷着去给人家阉小猪结果把猪给阉死了。这头小猪
的死当然也要算在邓小平的账上。大家义愤填膺或者是伪装出义愤填膺的样子,狠批着
邓小平妄图搞资本主义复辟,让我们贫下中农重吃二遍苦、重受二茬罪的滔天罪行。我
们一个战友名叫刘甲台的,批着批着竟呜呜地哭起来了。班长问他哭什么,他说被邓小
平气的。我们班长马上就号召全班向刘甲台学习,说批邓一定要带着强烈的阶级感情,
否则批不出水平。
刘甲台的表演让我想起了当兵前在村子里参加忆苦大会、看忆苦戏、吃忆苦饭的事。我
们村每次开忆苦大会,上台忆苦的总是方家二大娘。方家二大娘比刘甲台厉害,刘甲台
讲到半截才哭,方家二大娘从台下往台上走时就用袄袖子捂着嘴号啕大哭,就像演员在
后台就开始高腔叫板一样。方家二大娘是个很有政治头脑的忆苦专家。批刘少奇时她能
把自己在地主家的磨房里养孩子的事跟刘少奇联系上,说这事全是刘少奇害的。批林彪
时她又说是让林彪给害的。批邓她肯定又会说,都是邓小平给害的,让自己在地主家的
磨房里生孩子。如今回头想想,那个地主是不折不扣的大善人。寒冬腊月,大雪飘飘,
一个邋遢不堪、浑身虱子的叫花子倒在雪地上,要生孩子了,叫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
,贫下中农们也不讲阶级感情出来救她,这时,那个地主把她扶到自己家,安置在暖和
和的磨房里,地下还铺上了一层金黄色的麦秆草,让她把孩子生在草上。生完了孩子,
还给她喝了几碗热粥。不是大善人是什么?后来给全国的地富反坏摘了帽子,方家二大
娘的口气马上就变了,她再也不骂地主心肠如毒蛇,让自己在磨房里生孩子,而是说那
地主是自己的救命恩人。
闲话不说,书归正传。轮到我发言了,我也想学刘甲台,哭出一点眼泪,赢得班长的表
扬。但心里没有悲和恨,挤鼻子弄眼,死活也哭不出来。其实,我特别希望能恢复高考
,因为像我们这种中农子弟,永远不可能被贫下中农推荐上大学,哪怕你手背上都磨出
了老茧。当时,所谓的贫下中农推荐上大学,纯属一句空话。每年就那么几个名额,还
不够公社干部的子女们抢的,哪里轮得到村里人?但如果是凭考试分数,我也许还有希
望。因为我的大哥就是在“文革”前考上了大学。尽管内心里对《决裂》有看法,但我
还是装出一副深受了感动的样子,痛骂了资产阶级的教育路线,痛骂了邓小平妄图复辟
资产阶级教育路线的狼子野心。痛骂之后就是歌颂,歌颂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
大成果,“文化大革命”有啥成果,其实我也不知道。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中国老百姓
里,除了张志新、遇罗克等人,敢于舍命坚持真理,其余的绝大多数,都跟我一样,是
一些人云亦云的糊涂虫。让批刘少奇咱就跟着批刘少奇,让批邓小平咱就跟着批邓小平
。有时候心里有那么点别扭的感觉,也闹不清是怎么回事。但我想,即便我像张志新一
样发现了真理,也未必有勇气挺身而出。手里掌握着真理,又不敢挺身而出,这种痛苦
肯定比感冒严重。所以,从这个意义上,人生就“难得糊涂”了。想当年郑板桥创作这
句座右铭时,大概就是这意思。说到这里,忍不住又想瞎扯几句:孔夫子说“知之为知
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理解这话,就是要敢于承认自己觉悟低,不要像有的人
那样,林彪当副统帅时,祝他“永远健康”的调子喊得比谁都高,但等到林彪一出事,
马上就换了一张脸,说:我早就看出来了,跟在毛主席身后,一脸的奸臣相。
我们正批着邓小平,业务科的一个参谋满脸神秘地走进来。我们单位人少,干部战士之
间的关系很随便。这个参谋是高干子弟,据他自己说他的爹跟着国家领导人多次出国访
问,还把一些模模糊糊的发了黄的照片给我们看。虽说是高干子弟,但他却出奇地吝啬
,好占小便宜,夜里值班时,常从窗口钻进厨房偷鸡蛋,被我们警卫班擒获过多次。因
此他在我们班里一点威信也没有。他一进来我们班长就往外轰他:滚滚滚,没看到我们
在批邓?他不说话,过去拧开了班长床头柜上那台红灯牌收音机,顿时,中央人民广播
电台男播音员那沉重、缓慢的声音响彻全室:各位听众请注意,各位听众请注意,中央
人民广播电台将于今天下午两点播放重要新闻,请注意收听……我们这些农村来的孩子
,谁也没听过这样的广播。有什么事直接说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等到下午两点?我
们班长毕竟是老兵,政治经验比我们丰富,他的脸顿时就严肃起来。他盯着那参谋的小
瘦脸,低声问:会有什么事呢?会有什么事?参谋把班长拉到门外,低声嘀咕着,不知说
了些什么。班长进屋后,看了我们一眼,好像要对我们说什么,但最终还是没说。我们
都盯着他看,他说:散会吧,各人把东西收拾收拾,给家里写封信吧。班长说完这句话
就走了,他跟我们的管理员是密友,两个人经常通宵达旦地研讨马列主义,我们看到他
钻进了管理员的宿舍,知道他们俩又研究国家大事去了。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班
长走了,刘甲台为了王,他说:要打仗了,肯定是要打大仗了,我估计是第三次世界大
战爆发了,弟兄们,准备着上战场吧!
刘甲台的话激得我热血沸腾,打仗好啊,我太盼着打仗了。因为家庭出身不是贫下
中农,政治上不受信任,见人矮三分,自卑得很,上了战场,用勇敢、用鲜血洗刷耻辱
,让他们看着,中农的儿子作战勇敢,不怕牺牲,牺牲了也给爹娘挣一块烈士牌子,让
他们在村子里昂起头,挺起胸,再也不必见人点头哈腰。我甚至想象到了自己英勇牺牲
的情景,像董存瑞炸碉堡,像黄继光堵枪眼……我被自己感动得眼睛潮湿了……熬到下
午两点,所有的干部战士都集中到食堂里。餐桌上摆着我们班长那台刚换了四节新电池
的红灯牌收音机,一拧开开关,充足的电流冲得喇叭嗡嗡地响。电池是我到村里的供销
社里去替班长买的,遵班长嘱开了发票。我把电池和发票交给班长时,班长悄悄地对我
说:毛主席死了。
班长的话像棍子一样把我打蒙了。这怎么可能呢?毛主席怎么能死呢?谁都能死,毛
主席也不能死啊!
两点还没到,收音机里就播放开了哀乐。这一年我们已经听了好几次哀乐,先是朱
德死,接着是周恩来死,但他们死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没提前预告,看来毛主席真
死了。看战友们的神情,我知道其实大家都知道毛主席死了。那个参谋双手捧着一个玻
璃杯子,小脸肃穆得像纪念碑似的。我们的首长拉着长脸,一支接一支地吸烟。哀乐完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男播音员用沉痛的声音说:……用省略号是因为我忘了广播词儿
,去查当年的报纸又太麻烦,随便编几句又显得很不严肃,所以只好用了省略号。
当广播员说到毛主席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时,那个参谋手中的玻璃杯子掉在了地
上,跌得粉碎。然后他就去找笤帚、撮箕子把碎玻璃弄了出去。当时我就感到这个杯子
碎得没有道理,现在想起来更觉得没道理。他是那样吝啬的人,提前就知道毛主席死了
,双手攥着杯子,怎么会掉在地上呢?这分明是表演,而且是拙劣的表演,但我们的领
导还是表扬了他,说他对毛主席阶级感情深。
毛主席死了,上级立即发来命令,让我们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原来我们只有枪,没
有子弹,进入一级战备,马上就发了子弹。我们用半自动步枪的,每人发一百颗子弹;
用冲锋枪的,发一百五十颗子弹。一下子发了这么多子弹,子弹袋子装得满满的,心里
也感到沉甸甸的。上岗时,子弹上膛,一搂扳机就能放响。领导也背着手枪查岗,好像
战争随时都可能爆发。我们单位人很少,营房跟老百姓的房子紧密相连,村子里的人几
乎每天都到我们院子里来,有来借工具的,有来找水喝的,还有几个姑娘,跟我们的几
个干部谈恋爱,进出我们营区,就像到自己家似的。进入一级战备,领导给我们警卫班
下了令,老百姓一律不准进营区。我们执行命令,把老百姓堵在门外,一般的老百姓没
有意见,但那几个姑娘有意见,有意见也不让进。紧张了两天,等毛主席的追悼会开过
,大家就懈怠了。尽管上级还没撤销一级战备的命令,但领导把我们的子弹收了上去,
说是怕出事。交了子弹,我们就更加懈怠了。我们单位在那几天里,匆匆忙忙地去买了
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尽管信号微弱,画面跳动、扭动,几乎没法看,但村子里的
老百姓还是来了。他们围在大门口要进来,我们执行命令不放他们进来,他们就发牢骚
:还还“军民团结如一人呢”,还还“军民鱼水情”呢,忘了我们给你们抬担架送军粮
那会儿了!这个村抗日时期是革命根据地,30年代入党的就有四十多人,省里、县里都
有这村里的人当官,最大的一个在中央当部长,不好惹的。我们领导怕弄出矛盾来,就
让我们把电视搬到院子里,然后开大门放人。我们一开大门,老百姓就像潮水一样涌了
进来。
毛主席死了!这句话、这个事实,像巨雷一样惊得我们目瞪口呆,连我这样的草民
百姓,都为国家的命运担忧,都认为中国的日子过不下去了。但后来的事情发展变化得
有点天翻地覆的意思,毛主席死了,天并没有塌下来,老百姓也并没有因为他死了而活
不下去,从某种意义上说还活得不赖。现在,连老百姓也知道毛主席生前犯了许多错误
,但许多人、起码是我,并没有感到当年把毛主席当成神是可笑的,许多人、起码是我
,想起毛主席,还是肃然生出若干的敬意。毛主席之后,在中国,再也不会有谁能像他
那样,以一个人的死去或是活着,影响千万人的命运。
来源:莫言《会唱歌的墙》
参加论坛上关于本文的讨论
此条目发表在 华夏快递, 历史回顾, 往事追忆 分类目录,贴了 HXKD 标签。将固定链
接加入收藏夹。
← 张源:宣传 — 被高高扬起的谎言
吴祚来:谁在怀念毛泽东? →
本文短链接为 http://hx.cnd.org/?p=105395
相关主题
今天看六六的访谈,有点意思(北京人在北京)也来谈谈创业,顺便找partner (转载)
闲聊方方建国前留日学生和留英美学生 (转载)
吴虹飞[征文] 随笔
进入LeisureTime版参与讨论
s*******w
发帖数: 2257
11
枫苑梦客:习近平文艺整风会不会整莫言?
送交者: 枫苑梦客 2014年12月07日14:11:30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假如美国总统奥巴马对美国的文艺创作品头论足,指责美国的文艺作品存在“有数量缺
质量”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
”的问题,充斥着“粗俗”和“欲望”,等等奇谈怪论,一定会被美国人耻笑,骂他不
务正业,纯粹是“吃饱了撑的”。
可这事发生在时下的中国好像就挺正常的。最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频频就文艺创作
发布“最高指示”,还要求编剧、导演、演员等文艺界主创人员下基层体验生活“树立
正确的文艺观”。 “文艺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 “要
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主旋律”,要“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
,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
。”
习近平可不是“吃饱了撑的”,此举大有深意,动机并不单纯。套用习本人捧红的互联
网作家花千芳的话说:“习大大要做皇帝的决心,已经是司马昭之心了。”他就是要赤
裸裸地效法毛泽东进行文艺整风,从而树立个人绝对权威,把中国从开明专制时代重新
拉回到个人绝对专制时代。
这样的文艺整风在中共历史上发生过多次,而且遗祸深远。第一次是伴随着“红太阳”
升起的延安整风运动。1942年,文学家王实味撰文批评毛泽东及其同僚,被毛嫉恨,遭
到残酷迫害,在备受羞辱、批斗、拷打、监禁之后,最后被一刀砍死,投入枯井。一批
批奔赴延安寻找“光明”的文人要么自觉接受思想改造,成为“驯服工具”,要么遭到
整肃,受尽苦难。这种改造和整肃并举的政策一直贯穿毛泽东时代,造就了几代精神阉
人和犬儒,对中华民族精神世界造成的戕害真是罄竹难 书。
在毛泽东之后的邓、江、胡时代,这样的文艺整风再也没有进行过,既无必要,也无可
能,更不合时宜。可习近平自视为毛泽东的精神传人,在 21世纪的今天,居然冒天下
之大不韪,再次检起了这种荒唐过时的手段。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的目的很明确,就
是要通过这次文艺整风培养一帮“哥德派”,为他抬轿吹喇叭。那么,他能成功吗?我
看很难,除非他能把已开的民智重新愚化到毛泽东时代。
写到此,我突然想起一个人,不知道他在这场文艺整风运动中将如何自处,习近平会不
会整他。此人就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先生。
莫言的写作可以说完全和习近平对着干。他曾公开宣称:“在我们这个独特的社会里,
我们一味地歌颂真善美,能不能准确地表现出我们社会的面貌来。”“既然承认了现实
主义…实际上还是要把社会客观地表现出来,如果一味地歌颂真善美,恰好变成了一个
独轮车。”
生长于高密东北乡的莫言,其创作历程经历了从“为老百姓写作”到“作为老百姓写作
”的巨大转变。他发现,当他“为老百姓写作”时,他不能不反党,因为这个 “党”
把老百姓糟蹋得太苦了;而当他“作为老百姓写作”时,他又不能不对人性的丑陋、国
民阴暗病态的窥视观赏心理进行剖析和批判。莫言以写饥饿、恐怖和丑恶闻名于世。在
他笔下,土改血腥荒诞,大饥荒和计划生育惨无人道,中共革命者和基层干部丑陋、卑
劣、无耻、无人性,红色中国无异于人间地狱。有人总结莫言小说有“五反”:“反叛
、反战、反共、反党、反社会主义。”在“为老百姓写作”的《天堂蒜薹之歌》中有这
样的露骨描写:
“是的,我既然敢说,就敢承担责任!”青年军官结巴了一下,接着说,“我认为,天
堂蒜薹事件为我们党敲响了警钟,一个党,一个政府如果不为人民谋利益,人民就可以
推翻它!而且必须推翻它!”
大庭里异常沉静,空气在浓缩,发抖。高羊的耳膜被压得很痛很痛。审判长浑身哆嗦,
满脸流汗,伸手去摸茶杯,却把茶杯碰翻,……
“你……你要干什么?你是在煽动!”审判长说,“书记员,记下他的话!一个字都不
要漏。”
青年军官脸色苍白,脸上浮现出可怜相来。
高羊祷告着:好兄弟,少说两句吧……他脑子里突然一亮,想起来了:这位青年军官就
是那位夜里替他爹浇玉米的人。
“我再重复一下刚才的话,”青年军官说,“一个政党,一个政府,如果不为人民群众
谋利益,人民就有权推翻它;一个党的负责干部,一个政府的官员,如果由人民的公仆
变成了人民的主人,变成了骑在人民头上的官老爷,人民就有权力打倒他!”
“一个党,一个政府如果不为人民谋利益,人民就可以推翻它!而且必须推翻它!”这
话有问题吗?没有!事实上,这在任何一个民主社会都是常识。台湾刚刚结束的 “九
合一”选举国民党的惨败就是最好的例证。可是,在中国大陆,“反党”的大帽子曾让
无数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因此,莫言的写作是需要勇气的。莫言自己承认,“在日
常生活中,我可以是孙子,是懦夫,是可怜虫,但在写小说时,我是贼胆包天、色胆包
天、狗胆包天。”
的确,作为体制内作家,莫言在现实生活中明哲保身,见风使舵,表现非常犬儒,甚至
“下作”。但他绝对不是习近平需要的歌德派作家和极权体制的支持者。相反,他的作
品以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对中共体制进行了无情解构和大胆揭露。著名“毛左”学者韩德
强大骂莫言是“中国三十年文学流氓化、汉奸化的典型代表。”“用地主仔的哀怨否定
共产党和新中国”。莫言正是习近平定义的“吃饭砸锅”者。这样的人,习近平能不整
吗?
s*******w
发帖数: 2257
12
莫言在德国的演讲,他的口才比文才还厉害!
(2015-01-20 05:42:06)

看进去的东西,不是口才;讲出来的,才是口才;吸收进去的,不是口才,表达出来的
才是口才。我们知道,莫言的文才很棒,但他的口才更棒,不信,先看看他在德国法兰
克福"感知中国"论坛上的演讲:
以下为莫言在德国的演讲内容
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
开了两天会,终于谈到了文学。(笑声)上个月,我因为胃出血住进了医院,出院以后
身体虚弱,本来想跟有关方面打个招呼,在家养病,不来参加这个会议。
但我妻子说:既然已经答应了别人,就应该信守承诺,尽管你一爬楼梯就冒虚汗,但我
建议你还是要去。你若不去,对会议主办方很不尊重。听妻子话,我来了。我临出门的
时候,妻子对我说:听说德国的高压锅特别好,你买一个带回来。(笑声)我这才明白
她让我来的真正目的是让我来买锅。(笑声)我前天上午已经完成了任务, 买了个高
压锅在床头放着。(笑声)这次来呢,我还知道德国某些媒体给我上背上了一个黑锅—
—非常抱歉,可能给同传翻译的女士增加了困难,中国人将强加于自己的不实之词称为
‘背黑锅’——中国有一些小报经常这样干,经常造我的谣言。我没想到像德国这样号
称严谨的国家的媒体也会这么干。(笑声,掌声)由此我也明白,全世界的新闻媒体都
差不多。(笑声,掌声)
这次我来法兰克福,收获很大,买回了一个银光闪闪的高压锅,同时卸下了一个黑锅。
我是山东人,山东人大男子主义,如果一个男人听老婆的话会被人瞧不起的,我这次来
才体会到老婆的话一定要听。(笑声,掌声)我如果不来,第一买不回高压锅,第二我
的黑锅就要背到底了。
我老婆的话体现了两个很宝贵的原则,一个是要履行承诺,答应了别人一定要做到;第
二个就是别人好的东西我们要拿过来。德国的锅好,我们就买德国的锅。(掌声)我老
婆的这两点宝贵品质值得很多人学习。
前天晚上我给她发了个短信,把我这次的行动做了汇报。她给我回短信:再买一个高压
锅。(笑声)两个高压锅太沉了!我就给她撒了一个谎:德国海关规定每个人只能买一
个高压锅。
假如我们的德国朋友不反对,不怕中国人把德国的高压锅买得涨价的话,我回去会利用
我在中国的影响,写文章宣传德国锅的好处,让全中国的 家庭主妇都让她们的丈夫来
买锅。(笑声,掌声)
光说锅也不行,我们还得说文学。我认为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应该超越党派、超越阶级、
超越政治、超越国界的。(掌声)作家是有国籍的,这毫无疑问,但优秀的文学是没有
国界的。(掌声)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属于人的文学,是描写人的感情,描写人的命运的
。它应该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上,应该具有普世的价值。
(掌声)像德国的作家:歌德的作品,托马斯·曼的作品、伯尔的作品、君特·格拉斯
的作品、马丁·瓦尔泽的作品还有西格弗里德·伦茨的作品,这些作品我大部分都读过。
我认为他们的作品就是具有普世价值的、超越了国界的文学。尽管他们描写的是中国读
者并不熟悉的德国生活,讲的是德国的故事,但因为他们的作品在描述了德国生活的特
殊性的同时,也表现了人类情感的共同性,因此他们的作品就获得了走向世界的通行证
,因此他们的文学既是德国的文学也是世界的文学。
我必须坦率地承认, 中国当代文学中也就是从1949年到现在的文学当中,确实有一批
作品是不具备世界文学的素质的。因为这批作品的作者受到了时代的限制,不敢也不愿
意把他们心中的真实的情感表露出来。
这种情况从上个世界的80年代发生了变化。尽管有很多人对中国最近30年来的文学的评
价不高,包括德国的著名汉学家顾彬先生,他对我们最近30年来的当代文学评价很低。
他有很多非常有名的说法,我在这里就不重复了。但是我个人认为最近30年来的中国当
代文学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我们写出了很多具有世界文学品质的优秀作品。中国当代文学之所以能在30年来取得了
显著的进步和巨大的成绩,是因为我们中国作家30年来大胆地谦虚地向西方文学进行了
学习,包括向德国作家的作品学习。
但是向西方文学的学习并不意味着要照着西方文学的模式来克隆我们自己的小说、诗歌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们确实经过了简单模仿的阶段, 但是这个阶段很快就过去
了,因为我们很快就认识到了这样的模仿是没有出路的。你模仿君特·格拉斯模仿得再
像,那有什么意义呢?那顶多说你是中国的君特·格 拉斯;模仿马丁·瓦尔泽模仿得
再像,也没有意义,顶多说你是中国的马丁·瓦尔泽。
要取得自己的文学地位,就必须写出属于自己的与别人不一样的东西,一个国家的文学
想要取得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同样也要具备自己的鲜明的风格,跟别的文学在基本点
上有共同的地方,但某些特性要十分鲜明。所以我想,中国文学既是世界文学一个构成
部分,也是属于中国自己的,这才是对的。
那如何实现这一个目标,这就需要我们在向中国古典文学、西方文学包括德国文学学习
的同时,去发掘我们中国的老百姓日常生活当中所蕴藏着的创作资源,包括我们每一个
人与别人不一样的亲身经验。然后在我们个人独特经验的基础之上,塑造出我们自己的
人物系列,使用或者锤炼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学语言,创作出具有鲜明个性的小说或者
诗歌。
这样的话,作为一个作家才有可能取得自己在文坛当中的地位,作为一个国家的文学才
有可能取得在世界文坛上的地位,但是这个目标目前还远远未能实现。
我们尽管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离我所想象的伟大的文学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就要求
我们确实还是要继续谦虚地学习所有国家、所有民族的优秀文学作品,学习我们中国传
统文学作品,更要深入到日常的最普遍的生活当中去,亲身体验,写出自己感触最深的
、心中最痛的感觉,那么我们作品才有可能具有世界文学的价值,否则很难说我们写的
到底是什么东西。
另外,我想谈一下文学多样化的问题。高压锅可以批量生产,而且越符合标准越好,便
于修理嘛。文学最怕的就是批量生产。我确实没有资格对中国当代文学进行评价,因为
在这30年来出现了成千上万的文学作家, 出现了可以说是汗牛充栋的文学作品。
如果一个人没有大量的阅读文学作品,要对它做一个总体性的评价是很冒险的也是很不
负责的。我也没有兴趣过多地评论别人的作品,但是我有自己关于文学的标准,而且我
按这个标准把作家分成好的和比较好的。我可以不喜欢某个作家,但是我无权干涉他的
创作方式。
如果我作为一个批评家,当然要尽量排除掉我个人的审美偏好,尽量客观地评价别人。
但是我作为一个作家,我就可以非常个性化地选择我所喜欢的,不读我不喜欢的。刚才
一位先生提到了作家和社会生活的关系,尤其是和政治之间的关系。好的文学、好的作
家当然离不开社会生活。作为一个中国作家必须对中国社会所发生的一切保持一种高度
的兴趣,而且有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你要对社会上所发生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一个自己的看法,这种看法可以和所有人都不
一样。对于一个作家、对于文学来讲,最可贵的就在于它和所有人都不一样。如果我们
所有的作家的看法都一样,那么这么多作家的存在价值就值得怀疑。
在社会中,有的时候我们要强调一种共性,但是在文学当中确实要高度地强调个性。在
国内,我做过的很多演讲都以文学的个性化与作家的个性化为题目。这也是30年来中国
作家所做的巨大的努力,就是要从模式化的、公式化的、雷同的作品的套路中解脱出来。
作家对社会上存在的黑暗现象,对人性的丑和恶当然要有强烈的义愤和批评,但是我们
不能让所有的作家用统一的方式表现正义感。有的作家可以站在大街上高呼口号,表达
他对社会上不公正的现象的看法,但是我们也要容许有的作家躲在小房子里用小说或者
诗歌或者其他文学的样式来表现他对社会上这些不公正的黑暗的事情的批评,而且我想
说对于文学来讲,有个巨大的禁忌就是过于直露地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作家的政治观
点应该是用文学的、形象化的方式来呈现出来。
如果不是用形象化的、文学的方式,那么我们的小说就会变成口号,变成宣传品。所以
我想,作家的政治态度,他对社会热点 问题的关注确实跟政治家、社会学家的表现方
式不一样的,即便是作家队伍里面也应该有很多差异。我们确实没有必要强行要求所有
的人都一样。最终我还是认为, 归根结底,一个作家还是要用作品来说话,因为作家
的职业决定了写作才是他最神圣的职责。
如果一个人只有作家的名号,没有小说、诗歌,没有其他的文学作品,那么算个什么作
家呢?什么叫作家?因为他写了作品;什么叫著名作家?因为他写了产生巨大影响的作
品;什么是伟大作家?因为他写出了能够影响全人类的伟大作品。所以作家的名号是建
立在作品的基础之上的。
没有作品,那么你这个作家的身份是非常值得怀疑的。当然我想每个人都不彻底,我也
不彻底。如果我彻底的话,那么我就应该像我的名字一样不要说话。所以我也不彻底,
我也要说话。
最后我要再讲一个题外话,就是德国报纸所报道的关于我对某某参加会议的看法。有的
报纸讲的很具体,什么我"不愿意跟他在一个房间"等等。我看到这些报道有点莫名其妙。
我11号下午下了飞机才知道这件事,而关于我对这件事的看法在11号之前已经在媒体上
公布了,是怎么得来的?是谁采访的我?这件事我还真得谢谢我妻子,谢谢她让我来,
如果我不来,真的说不清楚了。
我觉得论坛嘛,谁都可以说话。已经是21世纪了,没有任何人能把谁的发言权剥夺。谁
都可以发言,谁都可以在不影响到别人自由的情况下发表自己对所有问题的见解。当然
,谁也都可以不发言。
如果有人想用强制的手段剥夺别人这种权利,这是违反最基本的准则的。 我是一个50
多岁的人啦,也是一个号称写了很多小说的所谓的"著名作家",不至于连最基本的常识
都没有,说出那么荒唐的话来。
最后,我讲一个小故事。听说法兰克福是歌德的出生地。在中国,流传着一个非常有名
的关于歌德的故事。有一次,歌德和贝多芬在路上并肩行走。突然,对面来了国王的仪
仗。贝多芬昂首挺胸,从国王的仪仗队面前挺身而过。歌德退到路边,摘下帽子,在仪
仗队面前恭敬肃立。
我想,这个故事向我们传达的就是对贝多芬的尊敬和对歌德的蔑视。在年轻的时候,我
也认为贝多芬了不起,歌德太不象话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慢慢意识到,在某种意
义上,像贝多芬那样做也许并不困难。但 像歌德那样,退到路边,摘下帽子,尊重世
俗,对着国王的仪仗恭恭敬敬地行礼反而需要巨大的勇气。
谢谢大家!(热烈掌声)
有一句德国谚语:"一个家庭没有书籍,好比一间房屋没有窗户。"德意志民族对于书籍
的喜爱由此可见一斑。尤其是优秀的世界文学译本,为坐观天下的德国公民打开了一扇
瞭望他国文化图景的精神之窗。
莫言的文学作品自然随着诺贝尔奖的荣誉获得了许多人的赞誉,而他幽默诙谐、接地气
的口才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他,了解了中国。
摘丨博世中国
s*******w
发帖数: 2257
13
莫言炮轰网络:人一上网就变得厚颜无耻(图)
文章来源: 凤凰读书 于 2014-11-08 22:40:20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
不代表本网立场!
打印本新闻 (被阅读 7351 次)
2
莫言:人一上网就变得厚颜无耻
自从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后,莫言成了文学圈内炙手可热的人物。身为传统作家,莫言不
仅在网络文学大赛上担任评委,还当起了网络文学大学的名誉校长。但很少有人知道,
在2000年左右,莫言学上网之初,曾炮轰网络文学,称“网上的文学比网下的文学,更
加随意、更加大胆,换言之,就是更加可以胡说八道。”
以下为全文:
人一上网就变得厚颜无耻
网络是个被文人雅士吹唬得神乎其神的地方,也是个被同样的文人雅士贬斥得一文不值
的地方。至于我个人,对于自己不懂或是不太懂的事物,总是出言谨慎,不敢轻易臧否
。去年被人强拉去给网上文学做了一次评委,结果惹得网上精英们很不高兴,说既不上
网又不在网上发表文章的人如何能有资格当网上文学的评委?精英们的批评让我感到口
服心服,既不上网又不能在网上发表文章的人的确没有资格当网上文学的评委,就像既
不欣赏音乐又不能创作音乐的人没有资格去给音乐比赛当评委一样。
自我检讨之后,一种强烈的自卑感油然而生。“90年代不上网,就像70年代不入党。”
这比喻听起来很顺耳,但并不贴切。70年代要入党,除了自己表现积极,服从领导、团
结同志之外,关键还要家庭出身好,家庭出身不好,表现得再积极也是白搭,弄不好还
会给你戴上一顶“伪装进步”的大帽子。而90年代的上网,只要家里有台电脑、有根电
话线,随时都可以上,一不要写申请,二不要什么人批准,更不需积极表现。但我为什
么迟迟不上网呢?因为我对涉及到机械、电子之类的东西心怀恐惧,总认为这些东西高
深无比,非有天才学不会。后来我坐出租车,与司机闲谈起来。司机说,上网比上床还
要容易,上床前你还要洗脚刷牙脱衣服,上网前什么都不需要。他还说,开车比上网还
要容易。我问他像我这样的人用一个月的工夫能不能学会开车?他说:别说是您,把一
头猪绑在驾驶盘前一个月,它也会了。
在这个司机的鼓励下,我终于上了网。上网之后发现,所谓网上文学跟网下的文学其实
也没有什么根本的区别。如果硬要找出一些区别,那就是:网上的文学比网下的文学,
更加随意、更加大胆,换言之,就是更加可以胡说八道。一个能在纸上写作的人,只要
不吝惜电话费和网络费,完全可以在网上写作。唱歌跳舞你不会,胡说八道难道还不会
吗?渐渐地我也知道,大多数的网上文学,都是在网下写了然后贴上去的。因为写作时
就知道了要往网上贴,所以这在网下创作的东西,也就具有了网上文学胡说八道也可以
叫做“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素质。
有了这些经验之后,所以当网站让我开一个专栏时,我稍微犹豫了一下就答应了。今后
,我也可以大言不惭地说:我也是个网络写作者,我已经取得了给网络文学当评委的资
格了。为了证明网下的写作与网上的写作差不多,现在我就把我几年前为自己的散文随
笔集《会唱歌的墙》写的序贴上来:这是我的第一本散文、随笔集,但我更愿意说这是
一盘羊杂碎。我拿不准收集在一起的这些文章究竟是散文是杂文是随笔还是别的什么鸟
玩意儿。想不到这十几年来,除了小说和剧本之外,我还写了这么多胡言乱语。
前几年散文、随笔热门时,前后大约有十几家出版社动员我编一本集子,我心里虚得很
,不敢应承。因为我想一个人写小说时总是要装模作样或是装神弄鬼,读者不大容易从
小说中看到作者的真面貌。但这种或者叫散文或者叫随笔或者叫杂文的鸡零狗碎的小文
章,作者写作时往往忘了掩饰,所以就更容易暴露了作者的真面孔。如果是貌比潘安,
暴露了正是一件幸事;如果是貌比莫言,暴露了岂不麻烦?人贵有自知之明,我有自知
之明。据说写散文、随笔要有思想,我没有思想,有的只是一些粗俗的胡思乱想;据说
写散文、随笔要有学问,我没有学问,有的只是一些道听途说的野语村言;据说写散文
要有高尚的情操和美好的理想,这两样东西我都没有,有的只是草民的念头和生理性的
感受,所以我轻易不敢把这些东西集中起来示众。
那么为什么又把它们收集了起来呢?第一个原因当然是因为版税,第二个原因嘛,我想
既然说百花齐放那就应该让狗尾巴花也放,既然要百家争鸣就允许让乌鸦也鸣。就像我
的存在使一直嘲笑我相貌丑陋的那些貌比潘安的男作家更潘安一样,我的散文、随笔集
的出版,也会使中国的散文随笔集们深刻的显得更深刻,渊博的显得更渊博,高尚的显
得更高尚,美好的显得更美好。
这不过是我的梦想而已,其实在这个年代里,多一本书或是少一本书,就像菜市上多一
棵白菜还是少一棵白菜一样,甚至还不如。写完这自序之后,我就开始修正文中的观点
。一个人在写小说时装模作样、装神弄鬼,写散文、随笔时何尝不是装模作样、装神弄
鬼呢?小说是虚构的作品,开宗明义就告诉读者:这是编的。散文、随笔是虚伪的作品
,开宗明义告诉读者:这是我的亲身经历!这是真实的历史!这是真实的感情!其实也
是编的。
一个爱好嫖娼的男人,偏偏喜欢写一些赞美妻子的文章。一个在海外混得很惨的人,可
以大写自己在美国的辉煌经历,可以写自家的游泳池和后花园,可以写自己被克林顿请
到白宫里去喝葡萄酒,希拉里还送给他一件花边内衣。一个连邓小平骑的那匹骡子都没
见过的人,在邓小平去世之后,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写回忆文章,回忆在大别山的一条河
沟里,自己与敬爱的邓政委在一起洗澡的情景。一个自己的爹明明只是一个团副的人,
在散文、随笔里,就可以把自己的爹不断地提升,一直提升到兵团副司令的高位。吹吧
,反正不会有人去查你爹的档案。
一个在成为作家之前明明只是个医院勤杂工的人,在成了作家之后,在散文随笔里,就
先把自己提拔成护士长,然后提拔成主治医生,最近已经把自己提拔成了给叶利钦总统
做过心脏搭桥手术的主刀大夫了。下一篇散文就可以写写你给毛泽东主席做白内障手术
的事了。你想让读者知道,你当作家是在客串,是很不情愿的,你的最大的才能是表现
在医学方面。
受你的启发,我准备写一篇回忆文章,回忆我少年时参加全地球锄地比赛的情景,那是
1960年,我五岁,比赛的地点在北大荒,评委有王震将军,有朝鲜的金日成首相,还有
越南的胡志明伯伯。比赛开始前,胡伯伯摸着俺的头说:好孩子,好好锄。得了冠军奖
给你一个大豆包!一个明明连《三国志》都读不通的人,照样可以引经据典地写“学术
性”的历史文化散文,资料不够,大胆编造就是,越是没影儿的事儿越是安全。你说苏
东坡中过状元那是不行的,但你说苏东坡在海南岛嫖娼谁也挑不出你的毛病。你说托尔
斯泰来过你的老家是不行的,但如果你说,你的老爷爷曾经到过俄罗斯,在一个小酒馆
里跟托爷爷碰过酒盅子那是可以的。你点名道姓地说一个上海的著名评论家把你誉为比
鲁迅还要深刻、比徐志摩还要浪漫、比钱钟书还要博学的伟大文学家那是不行的,但是
你说毛里求斯的一个著名的评论家这样评价你是可以的。
前几年有人还批评人家台湾的三毛,说她的那些关于大沙漠的散文是胡编的。我觉得这
些人真是迂腐,谁告诉你散文、随笔都是真的?你回头看看几十年来咱们那些著名的散
文、随笔,有几篇是真的?大家伙儿都心照不宣地胡编了几十年了,为什么不许人家三
毛胡编?
咱家也坦率地承认,咱家那些散文随笔基本上也是编的。咱家从来没去过什么俄罗斯,
但咱家硬写了两篇长达万言的俄罗斯散记,咱家写俄罗斯草原,写俄罗斯边城,写俄罗
斯少女,写俄罗斯奶牛,写俄罗斯电影院里放映中国的《地道战》,写俄罗斯小贩在自
由市场上倒卖微型原子弹。咱家的经验是,越是没影的事,越是容易写得绘声绘色。写
时你千万别心虚,你要想到,越是那些所谓的散文、随笔大师的作品,越是他娘的胡扯
大胆,天下的巧事儿怎么可能都让他碰到了呢?如果你经常地翻翻那本十分畅销的《读
者文摘》,你就会明白,那些感人至深的写”亲身经历“的文章,其实都是克隆文。
还有那些“访谈录”、“自传”、“传记”、“日记”,我劝大家都把它们当成三流小
说来读,谁如果拿它们当了真,谁就上了作者的当。
短短的上网经验使我体会到,人一上网,马上就变得厚颜无耻,马上就变得胆大包天。
我之所以答应在网上开专栏,就是要借助网络厚颜无耻地吹捧自己,就是要借助网络胆
大包天地批评别人。当然我也知道,下了网后,这些吹捧和批评就会像屁一样消散——
连屁都不如。当然我也知道,上网的人里边确实也有很多品德高尚、思想健康、表里一
致的人,但“歪船野马偏激文章”,如果此文伤害了谁,就请放开喉咙骂一声:呸,这
算什么狗屁文章!
a*******p
发帖数: 1955
14
人不上网了,更厚颜无耻了。
d*****d
发帖数: 10658
15
莫言还是专心写小说吧,得了炸药奖以后人都变得浮躁了,最近编剧的红高粱电视剧像
什么样子。

【在 s*******w 的大作中提到】
: 莫言炮轰网络:人一上网就变得厚颜无耻(图)
: 文章来源: 凤凰读书 于 2014-11-08 22:40:20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
: 不代表本网立场!
: 打印本新闻 (被阅读 7351 次)
: 2
: 莫言:人一上网就变得厚颜无耻
: 自从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后,莫言成了文学圈内炙手可热的人物。身为传统作家,莫言不
: 仅在网络文学大赛上担任评委,还当起了网络文学大学的名誉校长。但很少有人知道,
: 在2000年左右,莫言学上网之初,曾炮轰网络文学,称“网上的文学比网下的文学,更
: 加随意、更加大胆,换言之,就是更加可以胡说八道。”

a******m
发帖数: 3422
16
稍安勿躁,这文真的是他写的?

【在 d*****d 的大作中提到】
: 莫言还是专心写小说吧,得了炸药奖以后人都变得浮躁了,最近编剧的红高粱电视剧像
: 什么样子。

l*****l
发帖数: 5909
17
有一定道理。
比如有些人就喜欢在网上造谣和污蔑他人,
被指出后不但死不改悔然后还要倒打一耙,太无耻了。
不过其实也不是说这样的人上网就变得厚颜无耻,而是本来就无耻。
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不得不伪装起来,但是到了网上就肆无忌惮的无耻了。
l*****l
发帖数: 5909
18
这显然是他在得炸药奖之前写的,背景还是九十年代呢。

【在 d*****d 的大作中提到】
: 莫言还是专心写小说吧,得了炸药奖以后人都变得浮躁了,最近编剧的红高粱电视剧像
: 什么样子。

s******t
发帖数: 2511
19
亲们,反射弧不能太长了,这篇文章开头就说了:
“但很少有人知道,在2000年左右,莫言学上网之初,曾炮轰网络文学”
e***d
发帖数: 8248
20
又见狗屁……

【在 s*******w 的大作中提到】
: 莫言炮轰网络:人一上网就变得厚颜无耻(图)
: 文章来源: 凤凰读书 于 2014-11-08 22:40:20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
: 不代表本网立场!
: 打印本新闻 (被阅读 7351 次)
: 2
: 莫言:人一上网就变得厚颜无耻
: 自从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后,莫言成了文学圈内炙手可热的人物。身为传统作家,莫言不
: 仅在网络文学大赛上担任评委,还当起了网络文学大学的名誉校长。但很少有人知道,
: 在2000年左右,莫言学上网之初,曾炮轰网络文学,称“网上的文学比网下的文学,更
: 加随意、更加大胆,换言之,就是更加可以胡说八道。”

相关主题
张天潘:2011十大最坑爹书名zt人生的两极--张爱玲与张中行 zt
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地道战插曲)最近读文的一些杂感
【电影月】继续《活着》读 《没有女人的男人们》 - 村上春树
进入LeisureTime版参与讨论
a*o
发帖数: 25262
21
凡是莫言说的话都是对的,因为他赢了诺贝尔奖。
s*******w
发帖数: 2257
22
莫言:毛主席老那天
发表于 2014 年 11 月 23 日 由 lixindai
一 小引
之所以选这样一件大事来写,是因为近年来看了不少跟伟大人物套近乎的文章。拉大旗
做虎皮,不但有效,而且有趣,至于是否恬不知耻,何必去管。譬如邓小平去世后,我
就看到了文坛上几个一辈子以整人为业、写了许多没有人味的文章的“革命”作家的自
作多情的悼念文章。其中一篇文章的题目叫做《敬爱的邓政委救了我》,咋一看这题目
,着实是唬人,还以为他跟邓小平有非同一般的关系,很像二野的师长旅长的口气,最
次不济也是邓小平的炊事员、马夫什么的。但读了文章,才发现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
这个人其实是被刘邓大军俘虏过来的国民党兵,撕下帽子上的青天白日徽章就算参加了
革命,然后就一直在革命队伍里混事。别说他没见过邓政委,只怕连肖永银、皮定均等
二野的中层干部都没见过。现在,那些真正的老革命都去世了,就由着俘虏兵们信口雌
黄了。反正他们知道,那些真正的老革命不会从棺材里跳出来找他们算账。这篇文章的
大意是:1978年,邓政委下了一个令,给全中国的右派摘掉了帽子,他是右派,也摘掉
了帽子。其实,中国那批右派里,有铁骨铮铮的好汉,有天真的知识分子,但也有卑鄙
的告密者、整人的急先锋、玩弄权术的小阴谋家、聪明反被聪明误了的小可怜虫。他们
当中有的人如果当了权,只怕比“四人帮”还要厉害,把他们划成右派,的确是个误会
。我的天,原来邓政委就是这样救了他。其实,给右派摘帽那会儿,邓政委还没掌大权
呢,那会儿还是英明领袖华主席领导我们,要感谢也应该感谢华主席。我相信,这个人
当年一定也写过感谢英明领袖华主席的文章。
二 小引
油然想起,我在军队工作时,认识了中央警卫局的一个志愿兵,具体工作好像是在
食堂做饭。他说跟我是老乡,我也就认了这个老乡。我这个小老乡有一个爱好,喜欢对
人说中南海里的事,好像中南海是他家的责任田似的。这伙计还有一个习惯,喜欢直呼
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名字。譬如提到江泽民,我们总是习惯称做“江总书记”或是“江主
席”,我这小老乡却一口一个“泽民同志”,还有“李鹏同志”“瑞环同志”、“乔石
同志”等等。我问他,你们这些在“海”里工作的同志,是不是能够经常见到“泽民同
志”他们?他肯定地回答:当然了,经常见,泽民同志喜欢拉二胡,坐在葡萄架下拉,
我们围在旁边听。李鹏同志经常到食堂来排队打馒头,我总是选个大的给他。
我不敢说我这小老乡是在造谣,因为现在的事情真假难辨。某部机关食堂里一个志
愿兵就能替人办中南海的出入证,明码标价,货真价实。这是被揭露出来的事实,不是
我的捏造。
三 小引
前面两段小引说明,只要你厚颜无耻,只要你胆大如匪,那么,你就可以跟无论多么大
的人物挂上钩,这就为我这篇文章找到了根据。原来我想,自己不过是个草民,谁当官
我也是为民,毛主席死了与我有什么关系?现在我不这样想了。现在我想,毛主席的死
与我大有关系。不但与我有关系,甚至与我家的牛有关系。毛主席不死,无产阶级专政
下的继续革命就不大可能改变,阶级斗争不可能取消,如果有文学,也不会是现在这样
子的文学,而那样子的文学我是不会写的,如果毛主席活到现在,我肯定不会当上所谓
的“作家”。毛主席不死,人民公社决不会解散,人民公社不解散,社员家就不会自己
养牛。所以说,如果毛主席活着,就不可能有我家那头牛。由此联想下去,那个写了《
敬爱的邓政委救了我》的“革命”作家,其实您首先应该感谢的还是毛主席,如果他老
人家真像我们千遍高呼万遍歌唱的那样“万寿无疆”了,您那顶右派帽子就安稳地戴到
死吧。说句不好听的大实话,毛主席不死,邓政委被第三次打倒后,大概就很难再爬起
来了。
四 正文
1976年9月9日上午,我们警卫班的战士,有的坐在床上,有的坐在凳子上,在班长的主
持下,讨论头天晚上看过的电影《决裂》。这部电影后来被说成是“四人帮”反党集团
炮制的大毒草。这棵大毒草的故事梗概是说江西的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抵制邓小平刮起的
“右倾翻案风”的事。葛优他爹葛存壮在影片里扮演了一个专讲“马尾巴的功能”的老
教授,演过《平原游击队》的郭振清在本片里演了大学的党委书记。这个党委书记领着
一群文化考试不及格、凭着两手老茧子上了大学的学生跟走资派斗争。斗争的结果好像
就是大家都不必在课堂上听教授讲俄罗斯的黑土地和马尾巴的功能,然后大家在思想转
变了的老教授的带领下,到村子里去给贫下中农阉小猪。好像还说到过有一个中农出身
的学生受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自己偷着去给人家阉小猪结果把猪给阉死了。这头小猪
的死当然也要算在邓小平的账上。大家义愤填膺或者是伪装出义愤填膺的样子,狠批着
邓小平妄图搞资本主义复辟,让我们贫下中农重吃二遍苦、重受二茬罪的滔天罪行。我
们一个战友名叫刘甲台的,批着批着竟呜呜地哭起来了。班长问他哭什么,他说被邓小
平气的。我们班长马上就号召全班向刘甲台学习,说批邓一定要带着强烈的阶级感情,
否则批不出水平。
刘甲台的表演让我想起了当兵前在村子里参加忆苦大会、看忆苦戏、吃忆苦饭的事。我
们村每次开忆苦大会,上台忆苦的总是方家二大娘。方家二大娘比刘甲台厉害,刘甲台
讲到半截才哭,方家二大娘从台下往台上走时就用袄袖子捂着嘴号啕大哭,就像演员在
后台就开始高腔叫板一样。方家二大娘是个很有政治头脑的忆苦专家。批刘少奇时她能
把自己在地主家的磨房里养孩子的事跟刘少奇联系上,说这事全是刘少奇害的。批林彪
时她又说是让林彪给害的。批邓她肯定又会说,都是邓小平给害的,让自己在地主家的
磨房里生孩子。如今回头想想,那个地主是不折不扣的大善人。寒冬腊月,大雪飘飘,
一个邋遢不堪、浑身虱子的叫花子倒在雪地上,要生孩子了,叫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
,贫下中农们也不讲阶级感情出来救她,这时,那个地主把她扶到自己家,安置在暖和
和的磨房里,地下还铺上了一层金黄色的麦秆草,让她把孩子生在草上。生完了孩子,
还给她喝了几碗热粥。不是大善人是什么?后来给全国的地富反坏摘了帽子,方家二大
娘的口气马上就变了,她再也不骂地主心肠如毒蛇,让自己在磨房里生孩子,而是说那
地主是自己的救命恩人。
闲话不说,书归正传。轮到我发言了,我也想学刘甲台,哭出一点眼泪,赢得班长的表
扬。但心里没有悲和恨,挤鼻子弄眼,死活也哭不出来。其实,我特别希望能恢复高考
,因为像我们这种中农子弟,永远不可能被贫下中农推荐上大学,哪怕你手背上都磨出
了老茧。当时,所谓的贫下中农推荐上大学,纯属一句空话。每年就那么几个名额,还
不够公社干部的子女们抢的,哪里轮得到村里人?但如果是凭考试分数,我也许还有希
望。因为我的大哥就是在“文革”前考上了大学。尽管内心里对《决裂》有看法,但我
还是装出一副深受了感动的样子,痛骂了资产阶级的教育路线,痛骂了邓小平妄图复辟
资产阶级教育路线的狼子野心。痛骂之后就是歌颂,歌颂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
大成果,“文化大革命”有啥成果,其实我也不知道。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中国老百姓
里,除了张志新、遇罗克等人,敢于舍命坚持真理,其余的绝大多数,都跟我一样,是
一些人云亦云的糊涂虫。让批刘少奇咱就跟着批刘少奇,让批邓小平咱就跟着批邓小平
。有时候心里有那么点别扭的感觉,也闹不清是怎么回事。但我想,即便我像张志新一
样发现了真理,也未必有勇气挺身而出。手里掌握着真理,又不敢挺身而出,这种痛苦
肯定比感冒严重。所以,从这个意义上,人生就“难得糊涂”了。想当年郑板桥创作这
句座右铭时,大概就是这意思。说到这里,忍不住又想瞎扯几句:孔夫子说“知之为知
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理解这话,就是要敢于承认自己觉悟低,不要像有的人
那样,林彪当副统帅时,祝他“永远健康”的调子喊得比谁都高,但等到林彪一出事,
马上就换了一张脸,说:我早就看出来了,跟在毛主席身后,一脸的奸臣相。
我们正批着邓小平,业务科的一个参谋满脸神秘地走进来。我们单位人少,干部战士之
间的关系很随便。这个参谋是高干子弟,据他自己说他的爹跟着国家领导人多次出国访
问,还把一些模模糊糊的发了黄的照片给我们看。虽说是高干子弟,但他却出奇地吝啬
,好占小便宜,夜里值班时,常从窗口钻进厨房偷鸡蛋,被我们警卫班擒获过多次。因
此他在我们班里一点威信也没有。他一进来我们班长就往外轰他:滚滚滚,没看到我们
在批邓?他不说话,过去拧开了班长床头柜上那台红灯牌收音机,顿时,中央人民广播
电台男播音员那沉重、缓慢的声音响彻全室:各位听众请注意,各位听众请注意,中央
人民广播电台将于今天下午两点播放重要新闻,请注意收听……我们这些农村来的孩子
,谁也没听过这样的广播。有什么事直接说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等到下午两点?我
们班长毕竟是老兵,政治经验比我们丰富,他的脸顿时就严肃起来。他盯着那参谋的小
瘦脸,低声问:会有什么事呢?会有什么事?参谋把班长拉到门外,低声嘀咕着,不知说
了些什么。班长进屋后,看了我们一眼,好像要对我们说什么,但最终还是没说。我们
都盯着他看,他说:散会吧,各人把东西收拾收拾,给家里写封信吧。班长说完这句话
就走了,他跟我们的管理员是密友,两个人经常通宵达旦地研讨马列主义,我们看到他
钻进了管理员的宿舍,知道他们俩又研究国家大事去了。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班
长走了,刘甲台为了王,他说:要打仗了,肯定是要打大仗了,我估计是第三次世界大
战爆发了,弟兄们,准备着上战场吧!
刘甲台的话激得我热血沸腾,打仗好啊,我太盼着打仗了。因为家庭出身不是贫下
中农,政治上不受信任,见人矮三分,自卑得很,上了战场,用勇敢、用鲜血洗刷耻辱
,让他们看着,中农的儿子作战勇敢,不怕牺牲,牺牲了也给爹娘挣一块烈士牌子,让
他们在村子里昂起头,挺起胸,再也不必见人点头哈腰。我甚至想象到了自己英勇牺牲
的情景,像董存瑞炸碉堡,像黄继光堵枪眼……我被自己感动得眼睛潮湿了……熬到下
午两点,所有的干部战士都集中到食堂里。餐桌上摆着我们班长那台刚换了四节新电池
的红灯牌收音机,一拧开开关,充足的电流冲得喇叭嗡嗡地响。电池是我到村里的供销
社里去替班长买的,遵班长嘱开了发票。我把电池和发票交给班长时,班长悄悄地对我
说:毛主席死了。
班长的话像棍子一样把我打蒙了。这怎么可能呢?毛主席怎么能死呢?谁都能死,毛
主席也不能死啊!
两点还没到,收音机里就播放开了哀乐。这一年我们已经听了好几次哀乐,先是朱
德死,接着是周恩来死,但他们死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没提前预告,看来毛主席真
死了。看战友们的神情,我知道其实大家都知道毛主席死了。那个参谋双手捧着一个玻
璃杯子,小脸肃穆得像纪念碑似的。我们的首长拉着长脸,一支接一支地吸烟。哀乐完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男播音员用沉痛的声音说:……用省略号是因为我忘了广播词儿
,去查当年的报纸又太麻烦,随便编几句又显得很不严肃,所以只好用了省略号。
当广播员说到毛主席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时,那个参谋手中的玻璃杯子掉在了地
上,跌得粉碎。然后他就去找笤帚、撮箕子把碎玻璃弄了出去。当时我就感到这个杯子
碎得没有道理,现在想起来更觉得没道理。他是那样吝啬的人,提前就知道毛主席死了
,双手攥着杯子,怎么会掉在地上呢?这分明是表演,而且是拙劣的表演,但我们的领
导还是表扬了他,说他对毛主席阶级感情深。
毛主席死了,上级立即发来命令,让我们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原来我们只有枪,没
有子弹,进入一级战备,马上就发了子弹。我们用半自动步枪的,每人发一百颗子弹;
用冲锋枪的,发一百五十颗子弹。一下子发了这么多子弹,子弹袋子装得满满的,心里
也感到沉甸甸的。上岗时,子弹上膛,一搂扳机就能放响。领导也背着手枪查岗,好像
战争随时都可能爆发。我们单位人很少,营房跟老百姓的房子紧密相连,村子里的人几
乎每天都到我们院子里来,有来借工具的,有来找水喝的,还有几个姑娘,跟我们的几
个干部谈恋爱,进出我们营区,就像到自己家似的。进入一级战备,领导给我们警卫班
下了令,老百姓一律不准进营区。我们执行命令,把老百姓堵在门外,一般的老百姓没
有意见,但那几个姑娘有意见,有意见也不让进。紧张了两天,等毛主席的追悼会开过
,大家就懈怠了。尽管上级还没撤销一级战备的命令,但领导把我们的子弹收了上去,
说是怕出事。交了子弹,我们就更加懈怠了。我们单位在那几天里,匆匆忙忙地去买了
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尽管信号微弱,画面跳动、扭动,几乎没法看,但村子里的
老百姓还是来了。他们围在大门口要进来,我们执行命令不放他们进来,他们就发牢骚
:还还“军民团结如一人呢”,还还“军民鱼水情”呢,忘了我们给你们抬担架送军粮
那会儿了!这个村抗日时期是革命根据地,30年代入党的就有四十多人,省里、县里都
有这村里的人当官,最大的一个在中央当部长,不好惹的。我们领导怕弄出矛盾来,就
让我们把电视搬到院子里,然后开大门放人。我们一开大门,老百姓就像潮水一样涌了
进来。
毛主席死了!这句话、这个事实,像巨雷一样惊得我们目瞪口呆,连我这样的草民
百姓,都为国家的命运担忧,都认为中国的日子过不下去了。但后来的事情发展变化得
有点天翻地覆的意思,毛主席死了,天并没有塌下来,老百姓也并没有因为他死了而活
不下去,从某种意义上说还活得不赖。现在,连老百姓也知道毛主席生前犯了许多错误
,但许多人、起码是我,并没有感到当年把毛主席当成神是可笑的,许多人、起码是我
,想起毛主席,还是肃然生出若干的敬意。毛主席之后,在中国,再也不会有谁能像他
那样,以一个人的死去或是活着,影响千万人的命运。
来源:莫言《会唱歌的墙》
参加论坛上关于本文的讨论
此条目发表在 华夏快递, 历史回顾, 往事追忆 分类目录,贴了 HXKD 标签。将固定链
接加入收藏夹。
← 张源:宣传 — 被高高扬起的谎言
吴祚来:谁在怀念毛泽东? →
本文短链接为 http://hx.cnd.org/?p=105395
s*******w
发帖数: 2257
23
枫苑梦客:习近平文艺整风会不会整莫言?
送交者: 枫苑梦客 2014年12月07日14:11:30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假如美国总统奥巴马对美国的文艺创作品头论足,指责美国的文艺作品存在“有数量缺
质量”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
”的问题,充斥着“粗俗”和“欲望”,等等奇谈怪论,一定会被美国人耻笑,骂他不
务正业,纯粹是“吃饱了撑的”。
可这事发生在时下的中国好像就挺正常的。最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频频就文艺创作
发布“最高指示”,还要求编剧、导演、演员等文艺界主创人员下基层体验生活“树立
正确的文艺观”。 “文艺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 “要
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主旋律”,要“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
,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
。”
习近平可不是“吃饱了撑的”,此举大有深意,动机并不单纯。套用习本人捧红的互联
网作家花千芳的话说:“习大大要做皇帝的决心,已经是司马昭之心了。”他就是要赤
裸裸地效法毛泽东进行文艺整风,从而树立个人绝对权威,把中国从开明专制时代重新
拉回到个人绝对专制时代。
这样的文艺整风在中共历史上发生过多次,而且遗祸深远。第一次是伴随着“红太阳”
升起的延安整风运动。1942年,文学家王实味撰文批评毛泽东及其同僚,被毛嫉恨,遭
到残酷迫害,在备受羞辱、批斗、拷打、监禁之后,最后被一刀砍死,投入枯井。一批
批奔赴延安寻找“光明”的文人要么自觉接受思想改造,成为“驯服工具”,要么遭到
整肃,受尽苦难。这种改造和整肃并举的政策一直贯穿毛泽东时代,造就了几代精神阉
人和犬儒,对中华民族精神世界造成的戕害真是罄竹难 书。
在毛泽东之后的邓、江、胡时代,这样的文艺整风再也没有进行过,既无必要,也无可
能,更不合时宜。可习近平自视为毛泽东的精神传人,在 21世纪的今天,居然冒天下
之大不韪,再次检起了这种荒唐过时的手段。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的目的很明确,就
是要通过这次文艺整风培养一帮“哥德派”,为他抬轿吹喇叭。那么,他能成功吗?我
看很难,除非他能把已开的民智重新愚化到毛泽东时代。
写到此,我突然想起一个人,不知道他在这场文艺整风运动中将如何自处,习近平会不
会整他。此人就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先生。
莫言的写作可以说完全和习近平对着干。他曾公开宣称:“在我们这个独特的社会里,
我们一味地歌颂真善美,能不能准确地表现出我们社会的面貌来。”“既然承认了现实
主义…实际上还是要把社会客观地表现出来,如果一味地歌颂真善美,恰好变成了一个
独轮车。”
生长于高密东北乡的莫言,其创作历程经历了从“为老百姓写作”到“作为老百姓写作
”的巨大转变。他发现,当他“为老百姓写作”时,他不能不反党,因为这个 “党”
把老百姓糟蹋得太苦了;而当他“作为老百姓写作”时,他又不能不对人性的丑陋、国
民阴暗病态的窥视观赏心理进行剖析和批判。莫言以写饥饿、恐怖和丑恶闻名于世。在
他笔下,土改血腥荒诞,大饥荒和计划生育惨无人道,中共革命者和基层干部丑陋、卑
劣、无耻、无人性,红色中国无异于人间地狱。有人总结莫言小说有“五反”:“反叛
、反战、反共、反党、反社会主义。”在“为老百姓写作”的《天堂蒜薹之歌》中有这
样的露骨描写:
“是的,我既然敢说,就敢承担责任!”青年军官结巴了一下,接着说,“我认为,天
堂蒜薹事件为我们党敲响了警钟,一个党,一个政府如果不为人民谋利益,人民就可以
推翻它!而且必须推翻它!”
大庭里异常沉静,空气在浓缩,发抖。高羊的耳膜被压得很痛很痛。审判长浑身哆嗦,
满脸流汗,伸手去摸茶杯,却把茶杯碰翻,……
“你……你要干什么?你是在煽动!”审判长说,“书记员,记下他的话!一个字都不
要漏。”
青年军官脸色苍白,脸上浮现出可怜相来。
高羊祷告着:好兄弟,少说两句吧……他脑子里突然一亮,想起来了:这位青年军官就
是那位夜里替他爹浇玉米的人。
“我再重复一下刚才的话,”青年军官说,“一个政党,一个政府,如果不为人民群众
谋利益,人民就有权推翻它;一个党的负责干部,一个政府的官员,如果由人民的公仆
变成了人民的主人,变成了骑在人民头上的官老爷,人民就有权力打倒他!”
“一个党,一个政府如果不为人民谋利益,人民就可以推翻它!而且必须推翻它!”这
话有问题吗?没有!事实上,这在任何一个民主社会都是常识。台湾刚刚结束的 “九
合一”选举国民党的惨败就是最好的例证。可是,在中国大陆,“反党”的大帽子曾让
无数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因此,莫言的写作是需要勇气的。莫言自己承认,“在日
常生活中,我可以是孙子,是懦夫,是可怜虫,但在写小说时,我是贼胆包天、色胆包
天、狗胆包天。”
的确,作为体制内作家,莫言在现实生活中明哲保身,见风使舵,表现非常犬儒,甚至
“下作”。但他绝对不是习近平需要的歌德派作家和极权体制的支持者。相反,他的作
品以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对中共体制进行了无情解构和大胆揭露。著名“毛左”学者韩德
强大骂莫言是“中国三十年文学流氓化、汉奸化的典型代表。”“用地主仔的哀怨否定
共产党和新中国”。莫言正是习近平定义的“吃饭砸锅”者。这样的人,习近平能不整
吗?
s*******w
发帖数: 2257
24
莫言在德国的演讲,他的口才比文才还厉害!
(2015-01-20 05:42:06)

看进去的东西,不是口才;讲出来的,才是口才;吸收进去的,不是口才,表达出来的
才是口才。我们知道,莫言的文才很棒,但他的口才更棒,不信,先看看他在德国法兰
克福"感知中国"论坛上的演讲:
以下为莫言在德国的演讲内容
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
开了两天会,终于谈到了文学。(笑声)上个月,我因为胃出血住进了医院,出院以后
身体虚弱,本来想跟有关方面打个招呼,在家养病,不来参加这个会议。
但我妻子说:既然已经答应了别人,就应该信守承诺,尽管你一爬楼梯就冒虚汗,但我
建议你还是要去。你若不去,对会议主办方很不尊重。听妻子话,我来了。我临出门的
时候,妻子对我说:听说德国的高压锅特别好,你买一个带回来。(笑声)我这才明白
她让我来的真正目的是让我来买锅。(笑声)我前天上午已经完成了任务, 买了个高
压锅在床头放着。(笑声)这次来呢,我还知道德国某些媒体给我上背上了一个黑锅—
—非常抱歉,可能给同传翻译的女士增加了困难,中国人将强加于自己的不实之词称为
‘背黑锅’——中国有一些小报经常这样干,经常造我的谣言。我没想到像德国这样号
称严谨的国家的媒体也会这么干。(笑声,掌声)由此我也明白,全世界的新闻媒体都
差不多。(笑声,掌声)
这次我来法兰克福,收获很大,买回了一个银光闪闪的高压锅,同时卸下了一个黑锅。
我是山东人,山东人大男子主义,如果一个男人听老婆的话会被人瞧不起的,我这次来
才体会到老婆的话一定要听。(笑声,掌声)我如果不来,第一买不回高压锅,第二我
的黑锅就要背到底了。
我老婆的话体现了两个很宝贵的原则,一个是要履行承诺,答应了别人一定要做到;第
二个就是别人好的东西我们要拿过来。德国的锅好,我们就买德国的锅。(掌声)我老
婆的这两点宝贵品质值得很多人学习。
前天晚上我给她发了个短信,把我这次的行动做了汇报。她给我回短信:再买一个高压
锅。(笑声)两个高压锅太沉了!我就给她撒了一个谎:德国海关规定每个人只能买一
个高压锅。
假如我们的德国朋友不反对,不怕中国人把德国的高压锅买得涨价的话,我回去会利用
我在中国的影响,写文章宣传德国锅的好处,让全中国的 家庭主妇都让她们的丈夫来
买锅。(笑声,掌声)
光说锅也不行,我们还得说文学。我认为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应该超越党派、超越阶级、
超越政治、超越国界的。(掌声)作家是有国籍的,这毫无疑问,但优秀的文学是没有
国界的。(掌声)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属于人的文学,是描写人的感情,描写人的命运的
。它应该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上,应该具有普世的价值。
(掌声)像德国的作家:歌德的作品,托马斯·曼的作品、伯尔的作品、君特·格拉斯
的作品、马丁·瓦尔泽的作品还有西格弗里德·伦茨的作品,这些作品我大部分都读过。
我认为他们的作品就是具有普世价值的、超越了国界的文学。尽管他们描写的是中国读
者并不熟悉的德国生活,讲的是德国的故事,但因为他们的作品在描述了德国生活的特
殊性的同时,也表现了人类情感的共同性,因此他们的作品就获得了走向世界的通行证
,因此他们的文学既是德国的文学也是世界的文学。
我必须坦率地承认, 中国当代文学中也就是从1949年到现在的文学当中,确实有一批
作品是不具备世界文学的素质的。因为这批作品的作者受到了时代的限制,不敢也不愿
意把他们心中的真实的情感表露出来。
这种情况从上个世界的80年代发生了变化。尽管有很多人对中国最近30年来的文学的评
价不高,包括德国的著名汉学家顾彬先生,他对我们最近30年来的当代文学评价很低。
他有很多非常有名的说法,我在这里就不重复了。但是我个人认为最近30年来的中国当
代文学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我们写出了很多具有世界文学品质的优秀作品。中国当代文学之所以能在30年来取得了
显著的进步和巨大的成绩,是因为我们中国作家30年来大胆地谦虚地向西方文学进行了
学习,包括向德国作家的作品学习。
但是向西方文学的学习并不意味着要照着西方文学的模式来克隆我们自己的小说、诗歌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们确实经过了简单模仿的阶段, 但是这个阶段很快就过去
了,因为我们很快就认识到了这样的模仿是没有出路的。你模仿君特·格拉斯模仿得再
像,那有什么意义呢?那顶多说你是中国的君特·格 拉斯;模仿马丁·瓦尔泽模仿得
再像,也没有意义,顶多说你是中国的马丁·瓦尔泽。
要取得自己的文学地位,就必须写出属于自己的与别人不一样的东西,一个国家的文学
想要取得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同样也要具备自己的鲜明的风格,跟别的文学在基本点
上有共同的地方,但某些特性要十分鲜明。所以我想,中国文学既是世界文学一个构成
部分,也是属于中国自己的,这才是对的。
那如何实现这一个目标,这就需要我们在向中国古典文学、西方文学包括德国文学学习
的同时,去发掘我们中国的老百姓日常生活当中所蕴藏着的创作资源,包括我们每一个
人与别人不一样的亲身经验。然后在我们个人独特经验的基础之上,塑造出我们自己的
人物系列,使用或者锤炼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学语言,创作出具有鲜明个性的小说或者
诗歌。
这样的话,作为一个作家才有可能取得自己在文坛当中的地位,作为一个国家的文学才
有可能取得在世界文坛上的地位,但是这个目标目前还远远未能实现。
我们尽管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离我所想象的伟大的文学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就要求
我们确实还是要继续谦虚地学习所有国家、所有民族的优秀文学作品,学习我们中国传
统文学作品,更要深入到日常的最普遍的生活当中去,亲身体验,写出自己感触最深的
、心中最痛的感觉,那么我们作品才有可能具有世界文学的价值,否则很难说我们写的
到底是什么东西。
另外,我想谈一下文学多样化的问题。高压锅可以批量生产,而且越符合标准越好,便
于修理嘛。文学最怕的就是批量生产。我确实没有资格对中国当代文学进行评价,因为
在这30年来出现了成千上万的文学作家, 出现了可以说是汗牛充栋的文学作品。
如果一个人没有大量的阅读文学作品,要对它做一个总体性的评价是很冒险的也是很不
负责的。我也没有兴趣过多地评论别人的作品,但是我有自己关于文学的标准,而且我
按这个标准把作家分成好的和比较好的。我可以不喜欢某个作家,但是我无权干涉他的
创作方式。
如果我作为一个批评家,当然要尽量排除掉我个人的审美偏好,尽量客观地评价别人。
但是我作为一个作家,我就可以非常个性化地选择我所喜欢的,不读我不喜欢的。刚才
一位先生提到了作家和社会生活的关系,尤其是和政治之间的关系。好的文学、好的作
家当然离不开社会生活。作为一个中国作家必须对中国社会所发生的一切保持一种高度
的兴趣,而且有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你要对社会上所发生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一个自己的看法,这种看法可以和所有人都不
一样。对于一个作家、对于文学来讲,最可贵的就在于它和所有人都不一样。如果我们
所有的作家的看法都一样,那么这么多作家的存在价值就值得怀疑。
在社会中,有的时候我们要强调一种共性,但是在文学当中确实要高度地强调个性。在
国内,我做过的很多演讲都以文学的个性化与作家的个性化为题目。这也是30年来中国
作家所做的巨大的努力,就是要从模式化的、公式化的、雷同的作品的套路中解脱出来。
作家对社会上存在的黑暗现象,对人性的丑和恶当然要有强烈的义愤和批评,但是我们
不能让所有的作家用统一的方式表现正义感。有的作家可以站在大街上高呼口号,表达
他对社会上不公正的现象的看法,但是我们也要容许有的作家躲在小房子里用小说或者
诗歌或者其他文学的样式来表现他对社会上这些不公正的黑暗的事情的批评,而且我想
说对于文学来讲,有个巨大的禁忌就是过于直露地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作家的政治观
点应该是用文学的、形象化的方式来呈现出来。
如果不是用形象化的、文学的方式,那么我们的小说就会变成口号,变成宣传品。所以
我想,作家的政治态度,他对社会热点 问题的关注确实跟政治家、社会学家的表现方
式不一样的,即便是作家队伍里面也应该有很多差异。我们确实没有必要强行要求所有
的人都一样。最终我还是认为, 归根结底,一个作家还是要用作品来说话,因为作家
的职业决定了写作才是他最神圣的职责。
如果一个人只有作家的名号,没有小说、诗歌,没有其他的文学作品,那么算个什么作
家呢?什么叫作家?因为他写了作品;什么叫著名作家?因为他写了产生巨大影响的作
品;什么是伟大作家?因为他写出了能够影响全人类的伟大作品。所以作家的名号是建
立在作品的基础之上的。
没有作品,那么你这个作家的身份是非常值得怀疑的。当然我想每个人都不彻底,我也
不彻底。如果我彻底的话,那么我就应该像我的名字一样不要说话。所以我也不彻底,
我也要说话。
最后我要再讲一个题外话,就是德国报纸所报道的关于我对某某参加会议的看法。有的
报纸讲的很具体,什么我"不愿意跟他在一个房间"等等。我看到这些报道有点莫名其妙。
我11号下午下了飞机才知道这件事,而关于我对这件事的看法在11号之前已经在媒体上
公布了,是怎么得来的?是谁采访的我?这件事我还真得谢谢我妻子,谢谢她让我来,
如果我不来,真的说不清楚了。
我觉得论坛嘛,谁都可以说话。已经是21世纪了,没有任何人能把谁的发言权剥夺。谁
都可以发言,谁都可以在不影响到别人自由的情况下发表自己对所有问题的见解。当然
,谁也都可以不发言。
如果有人想用强制的手段剥夺别人这种权利,这是违反最基本的准则的。 我是一个50
多岁的人啦,也是一个号称写了很多小说的所谓的"著名作家",不至于连最基本的常识
都没有,说出那么荒唐的话来。
最后,我讲一个小故事。听说法兰克福是歌德的出生地。在中国,流传着一个非常有名
的关于歌德的故事。有一次,歌德和贝多芬在路上并肩行走。突然,对面来了国王的仪
仗。贝多芬昂首挺胸,从国王的仪仗队面前挺身而过。歌德退到路边,摘下帽子,在仪
仗队面前恭敬肃立。
我想,这个故事向我们传达的就是对贝多芬的尊敬和对歌德的蔑视。在年轻的时候,我
也认为贝多芬了不起,歌德太不象话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慢慢意识到,在某种意
义上,像贝多芬那样做也许并不困难。但 像歌德那样,退到路边,摘下帽子,尊重世
俗,对着国王的仪仗恭恭敬敬地行礼反而需要巨大的勇气。
谢谢大家!(热烈掌声)
有一句德国谚语:"一个家庭没有书籍,好比一间房屋没有窗户。"德意志民族对于书籍
的喜爱由此可见一斑。尤其是优秀的世界文学译本,为坐观天下的德国公民打开了一扇
瞭望他国文化图景的精神之窗。
莫言的文学作品自然随着诺贝尔奖的荣誉获得了许多人的赞誉,而他幽默诙谐、接地气
的口才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他,了解了中国。
摘丨博世中国
s*******w
发帖数: 2257
25
某作家常写童年饥寒,这是他1962年照
http://www.creaders.net
2015-04-08 09:38:57
你见过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8岁时候的样子吗?今天上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
授孔庆东发布微博:“文学虚构可以改变真实记忆,甚至作家也会迷失真我。某作家常
写自己小时候饥寒交迫,这是他1962年春天的照片。”
没错,照片中的小男孩正是作家莫言。不过,照片一经发出,就引来不少网友质疑
。网友@裸奔的渔父:“这张照片拍得真不是时候!时间:1962年春——‘莫言的童年
正值中国近代史上最悲惨的一段时期,所谓的三年困难时期,全国饿殍遍野,莫言曾在
香港公开大学演讲时回忆道’。年龄:8岁——穷得光着身子到处跑,狗一样把任何能
吃的东西塞进嘴里,十岁前不知道啥是照相!” @天高云淡T01:“都饿成莫小胖了啊
!”
是啊,多次讲述童年时艰辛经历、备受饥饿煎熬、穿不起衣服的莫言看上去跟现在
并没有太大的差别,算不上白白胖胖,但也没有很消瘦,身上还穿着棉袄。难道莫言自
己的记忆出现了差错?
莫言出生于 1955 年 2 月 17 日,农历乙未,正月二十五,属羊。这是山东省高
密县河崖乡平安庄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家庭成分为富裕中农。
莫言在散文《超越故乡》中曾经这样描述自己的诞生:“1955 年春天,我出生在
高密东北乡一个偏僻落后的小村里。我出生的房子又矮又破,四处漏风,上面漏雨,墙
壁和房笆被多年的炊烟熏得漆黑。根据村里古老的习俗,产妇分娩时,身下要垫上从大
街上扫来的浮土,新生儿一出母腹,就落在这土上。我当然也是首先落在了那堆由父亲
从大街上扫来的被千人万人踩践过、混杂着牛羊粪便和野草种子的浮土上。”
对于童年的莫言来说,似乎一直与饥饿,寒冷相伴,莫言自己的文章里,曾反复地
提到“饥饿”这个词。
莫言说:“那时候,我们这些五六岁的孩子,在春、夏、秋三个季节里,基本上都
是赤身裸体的,只是到了严寒的冬季,才胡乱地穿上一件衣服。”莫言继续说道,“那
时候,我们身上几乎没有多少肌肉,我们的胳膊和腿细得像木棍一样,但我们的肚子却
大得像一个大水罐子。我们的肚皮仿佛是透明的,隔着肚皮,可以看到里边的肠子在蠢
蠢欲动。我们的脖子细长,似乎扛不住我们沉重的脑袋。”
那时候,他们这些孩子饿得嗷嗷乱叫,每天想的就是食物以及如何弄到食物。为此
,他们竟然想出了吃煤块的主意。
莫言回忆说:“一九六一年的春天,我们村子里的小学校里拉来了一车亮晶晶的煤
块,一个聪明的孩子拿起一块煤,咯嘣咯嘣地吃起来,看他吃得香甜的样子,味道一定
很好。于是我们一拥而上,每人抢起一块,咯嘣咯嘣吃起来。我感到那煤块越嚼越香,
味道的确是好极了。”
同样的情形,莫言在另外一篇散文里写到过:
“一九六○年春天,在人类历史上恐怕也是一个黑暗的春天。能吃的东西似乎都吃
光了,草根、树皮、房檐上的草。村子里几乎天天死人。都是饿死的。村里人也老实,
饿死了也不会出去闯荡。后来盛传南洼那种白色的土能吃,便都去挖来吃。吃了拉不下
来,又死了一些人。于是不敢吃土了……冬天,学校里来来了一车煤,亮晶晶的,是好
煤。有一个生痨病的杜姓同学对我们说那煤很香,越嚼越香。于是我们都去拿着吃,果
然越嚼越香……”
不过对比一下两篇文章,其中有些微妙的差别,其中一篇吃煤的时间是“一九六一
年春天”,另一篇则是“一九六○年春天”。
在2005年莫言获香港公开大学博士学位的演讲中,莫言也如是描述童年的经历:“
我小的时候完全像个小动物一样,因为我出生在50年代中期,当我有了记忆力的时候,
当时是中国大陆经济最困难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们的吃饭和穿衣都非常成问题。有很多
老百姓在死亡线上挣扎。我们虽然没有那么夸张,但是每天一睁眼睛想到的,就是怎么
样搞点吃的东西来填饱自己的肚子。至于穿的都无所谓了,对于我们这些农村的孩子来
讲,在十岁以前基本上都是赤身裸体,没有那么多衣服。一直到我20岁的时候。我每年
有两件衣服,夏天一件褂子,冬天再在这件褂子里边再套上一层褂子,中间铺上一层棉
花,如此而已……”
莫言的童年生活如此艰辛,饥饿伴随左右,又没衣服穿,因此照片中出现的莫言穿
着棉袄,看上去很健康的样子难免让网友心存疑虑,怀疑莫言对童年经历描述的真假。
不过,对于这张照片,莫言曾亲自讲述了童年时拍这张照片的过程和经历。在他的
散文《从照相说起》中,他这样描述这次经历:
这是我二十岁之前惟一的一次照相,时间大约在1962年春天,照片上的我上穿破棉
袄,下穿单裤,头顶上似乎还戴着一顶帽子。棉袄上的扣子缺了两个,胸前闪闪发光的
,是积累了一冬天的鼻涕和污垢。裤腿一长一短,不是裤子的问题,是不能熟练地扎腰
所致。
照片上,我旁边那个看起来蛮精神的女孩,是我叔叔的女儿,比我早四个月出生。
她已于十几年前离开人世,似乎也没有什么大病,肚子痛,用小车往医院推,走到半道
上,脖子一歪就老了。照相的事,尽管过去了将近四十年,但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那时我正读小学二年级,课间休息时,就听到有同学喊叫:照相的来了!大家就一
窝蜂地窜出教室,看到教室的山墙上挂着一块绘着风景的布,布前支起了一架照相机,
机器上蒙着一块红表黑里的布。那个从县里下来的照相师傅,穿着一身蓝衣裳,下巴青
白,眼睛乌黑,面孔严肃,抽着烟卷,站在机器旁,冷漠地等待着。
先是那个教我们唱歌的年轻女老师手里攥着一卷白纸照了一张,然后是校长的老婆
与校长的女儿合照了一张。照相时,师傅将脑袋钻到布罩里,从里边发出许多瓮声瓮气
的神秘指令,然后他就高高地举起一只手,手里攥着一个红色的橡胶球儿,高呼一声:
往这里看,别眨眼,笑一笑!好!橡胶球儿咕唧一声,照相完毕。真是神奇极了,真是
好看极了!
我们围绕着照相师傅,都看迷了。在无人照相的空间,与我们同样围着看热闹的老
师们,相互撺掇着,张老师让李老师照,李老师让王老师照,都想照,看样子也是怕花
钱。
这时我堂姐走到照相师傅面前,从口袋里摸出三角钱,说:我要照相。围观的学生
和老师都感到很惊讶。照相师傅问:“小同学,你家大人知道吗?堂姐说:俺婶婶(她
称呼我的母亲为“娘”,称呼自己的母亲却叫“婶婶”)让我来照的。马上有人在旁边
说:她父亲在供销社工作,每月一次发工资呢!于是大家都长出了一口气。
那天我堂姐穿得很板整,读者朋友可以从照片上看出来。别忘了那是1961年,绝大
多数农村孩子都穿不上一件囫囵衣裳,能穿得像我堂姐那样的很少。我堂姐是个非常干
净整洁的女孩,同样的新衣裳,我穿上两天就没了模样,但她穿一个月也不脏。
我堂姐昂着神气的小头,端端正正地站在照相机前,等待着照相师傅发号施令。这
时,好像是有人从后边推了一把似的,我一个箭步窜到照相机前,与堂姐站在一起。照
相师傅的头从黑红布里钻出来,说:怎么了?怎么了?老师和同学们都呆呆地看着我,
没人说话。我骄傲地对照相师傅说:我们是一家的!照相师傅大概不相信这样一个小怪
物跟这样一个小姑娘会是一家的,就转回头去看老师。我的班主任老师说:没错,他们
是一家的。我堂姐也没提出反对,这件事至今让我感动。照相师傅的头在黑红布里说:
往前看,笑一笑,好!他的手捏了一下橡胶球儿,说:好了!
过了好久,我把照相的事忘得干干净净时,一个晚上,我们全家围着一张桌子,稀
熘稀熘地喝着菜汤,就听到大门外边有人在喊叫我的大号:管谟业!管谟业!家里人都
看着我,他们听到有人喊我的大号,肯定都觉得怪怪的。我扔下饭碗跑出去,一看,原
来是我的班主任老师。她将一个白纸包递给我,说:你们的照片出来了。我拿着照片跑
回家,竟然忘了请老师到家里坐坐,也忘记了说声谢谢。就在饭桌上把纸包剥开,显出
了三张照片和一张底版。照片在众人的手里传递着。
母亲叹息一声,说:看你这副邋遢样子,照的什么相?把你姐姐都带赖丑了。
1 (共1页)
进入LeisureTime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最近读文的一些杂感娃哈哈
读 《没有女人的男人们》 - 村上春树今天看六六的访谈,有点意思
[2009征文]周作人散文中的民俗描写闲聊方方
Re: 书从最简处读起 (转载)吴虹飞
【转】莫言:在法兰克福“感知中国”论坛上的演讲(北京人在北京)也来谈谈创业,顺便找partner (转载)
许子东:莫言符合诺贝尔的“六个幸运号码”(访谈)建国前留日学生和留英美学生 (转载)
莫言小说散文两种风格,我只喜欢后者[征文] 随笔
莫言《生死疲劳》张天潘:2011十大最坑爹书名zt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文学话题: 莫言话题: 作家话题: 散文话题: 毛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