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LeisureTime版 - 张充和去世新闻两则
相关主题
六月纽约昆曲演出-张充和百岁祝寿公演 (转载)【爱情月】素分式装帧,以及女作家
刘文飞:耶鲁访张充和 (转载)张充和去世
张充和追思会匆匆小记张充和, 才女为什么能够不薄命?
辫子、胡桃夹子和黄道周 (转载)[夏夜纳凉]大都会的中国特展好挤啊
压脚章刻什么好?[三月书歌影] 张充和题的沈从文碑文
ZZ党臣佛学家王孺童先生蠡测能不能
纽约海外昆曲社庆祝张充和百岁诞辰公演我觉得,她成为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只是时间问题
【影】长假看瞎了眼……【为爱狂奔】圆珠笔字一幅 (转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张充话题: 书法话题: 白谦慎话题: 先生话题: 充和
进入LeisureTime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wh
发帖数: 141625
1
搜狐新闻登了四年前对《张充和诗书画选》作者白谦慎的采访报道,有较多张充和近年
生活的内容。
“最后的才女”张充和去世 享年102岁
2015-06-18 09:02:48 来源:搜狐文化
民国闺秀、“最后的才女”张充和6月18日下午一时在美国去世,享年102岁。合肥四姐
妹成为绝响。张充和为淮军主将、两广总督署直隶总督张树声的曾孙女。
【延伸阅读】
张充和
1914年生于上海,祖籍合肥,苏州教育家张武龄的四女。在父亲的影响下,四姐妹
个个兰心蕙质、才华横溢,公数充和为最。弟弟们多是出自北大、清华的学者、艺术家
。张充和在1949年随夫君赴美后,50多年来,在哈佛、耶鲁等20多所大学执教,传授书
法和昆曲,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默默地耕耘了一生。
听白谦慎谈张充和:我们的前辈如何保持中国文化传统
1986年,白谦慎负笈美国攻读比较政治博士学位。两年后,在华盛顿拜访鉴定家、
书画史专家傅申时,第一次见到张充和的小楷。那是张充和为耶鲁大学梅花展图录写的
参考书目,夹杂在英文中的汉字书法小如蝇头而又气息高古,令白谦慎印象深刻。同样
熟习书法的傅申先生对白谦慎感慨:"你看她的字,你就知道我们从小没学好。"
也因为书法,白谦慎与这位出生于1913年、浸润中国古典传统数十载的"充和女史"
有了更深的交流。2010年7月,由白谦慎编的《张充和诗书画选》在三联书店出版。该
书收录了张充和包括诗词、书法、绘画在内的四十余件作品,专治艺术史的白谦慎说,
这是行将消失的文人艺术传统在当代的延续。
张充和的昔日同乡、同事及同门余英时,专门为此书做了洋洋洒洒一万多字的长序
,说明张充和身上"以通驭专"的精神,恰恰代表了中国精英文化的精髓。而所有这些艺
术,在张充和那里都是"玩儿"而已。用张充和自己的话总结,"我这辈子就是玩。"
在所有这些艺术中,张充和最喜欢的是昆曲、书法,诗画其次。从1961年至1985年
,张充和在耶鲁大学美术学院教了二十四年书法,很受学生欢迎。白谦慎说,1972年尼
克松访华,报书法的学生一下子爆满。张充和曾经戏称"弟子三千皆白丁",是说来上书
法课的学生都是白人。
今年98岁的张充和最近一次回国是在2004年。那一年10月,白谦慎等人筹办的"张
充和书画展"在北京的中国现代文学馆和苏州的中国戏曲博物馆举办。"可能很少有人知
道这个展览背后的变故,"白谦慎说"我之前有个愿望,希望他们在2003年张充和90岁、
大姐元和95岁,二姐允和93岁,三姐兆和92岁的时候团聚一次。四姐妹都活过九十,很
难找到的。"
但2003年"非典"爆发,展览也因此取消。也就是在这一年,三姐先去世,接着二姐
去世,丈夫傅汉思随后去世,最后大姐去世,一下子张充和身边四个人去世。
如今的张充和独自生活在耶鲁,白天有个年轻人照顾她,晚上她自己一个人生活。
白谦慎常去探望她"她的记忆力和眼睛都不如以前了,也不登台演唱昆曲了,但字天天
写。"临帖是张充和从早年延续至今的日课,从汉代隶书、二王书法到六朝墓志、唐人
楷书和草书等等,每日临习不辍。
人们常常用"民国最后的才女"这样的字眼来定义张充和的传奇,但是在白谦慎眼中
,张充和首先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很雅致的人,"和展厅文化不一样,书法于她,多少
带点游戏的、游于艺的精神"。
她不同于当代的艺术态度
记者:去年几次通话,你都提到要去耶鲁大学帮张充和先生整理书画作品。现在这
本《张充和诗书画选》在三联书店出版了,年初大陆也有两本关于张充和先生的书出版
,作为编者,请谈谈遴选的标准。
白谦慎:张充和一生写过很多诗词,有些是赠送友人的,没有留下底稿。1984年,
她的弟弟张定和收集抄录了她的诗词一百余首,她自己的书箧中也有一些。这次收的二
十首就是她本人从手边保留的诗词中选出来的。我的古诗词修养不够,所以,请她自己
选。书画部分由我选。张先生一生写过无数的字,也画过很多的画,但她平时写字主要
是临帖,自存的作品并不多,所以,我向她的朋友们借了一些作品。遴选时,一是尽量
能够代表各个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二是挑选艺术品质好的作品。像所有的艺术家一样
,张先生的作品中,也有精品和非精品之分。我本人是研究书画史的,也有多年的创作
经验,所以,选她的书画作品还是比较有把握的。选好后,我也曾请张先生过目。尽管
做了最大的努力,但某些时期的作品仍没有选入。比如说,这本书里没有上世纪五十年
代的作品。不是不想收,而是她自己手边没有那个时期的作品。我见过她在五十年代写
的字。有一年我到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的图书馆查资料,在那里发现了张先生在善本书
上的题签,精神极了。上世纪的五十年代,她在那个图书馆工作,所以,为那个图书馆
的许多线装书题了签。可是,要请专业摄影师为这些题签拍照,会非常麻烦,所以只能
作罢。这是一个遗憾。
张先生在2006年左右白内障开刀,她的二十首诗就是在开刀后不久抄的,当时眼睛
聚焦有问题,有少数点画不够到位。我特地在《张充和的生平与艺术》这篇短文中提到
此事,就是希望读者们谅解。一般的读者对张先生书画的精品和非精品之间的差别不会
那么敏感,但是,对研究书画的人们来说,一目了然。
记者:是什么契机促使你决定向大陆读者介绍张充和先生的作品?
白谦慎:2002年,我向张先生提出陪她回国办书画展的想法,展览的时间定在2003
年,地点在北京和苏州,是她求学的地方和她的家乡。我当时希望通过这个展览,她和
她的家人能够有一个团聚的机会。那时,她已经多年没有回国了。她同意了。但是,
2003年有了"非典",展览取消了。2004年秋,我正好放学术假,就为她办了回国展。那
次她在国内住了一个多月,很愉快。办这个展览也是希望国内的同道们能有个机会观赏
张先生的书画,因为,她的书画体现出一种很不同于当代书画的艺术态度和品位。展览
在北京开幕时,三联书店的编辑张琳女士提出出版这本书的想法,我觉得这是向国内的
艺术界介绍张先生的艺术的好方式,于是便有了这本书。
张先生书法中有很恬静的东西
记者:请介绍一下张充和先生日常书写的情况。她是怎么写字的?
白谦慎:前面已经提到,张先生写字主要是临帖。她临帖之用功,出乎人们的想象
。她有一个朋友,从台湾买了大批的书法练习纸,她每天在这种纸上临碑帖,临得很广
,有汉隶、魏碑、唐楷、草书《书谱》。我住在波士顿,到她家开车约两个半小时,我
两三个月去拜访她一次。每次都看到她临了很多的帖,临好一通,她写上年月日,然后
装订起来。前两年我去看她,向她要了一册她临的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后面的落
款是"二00七年七月四日夜一时半毕此"。你看,都凌晨一点多了,她还在写字。有时候
,她也为人题签、写扇面条幅,这属于比较正式的书写。但她临帖的时间是大大地超过
了为别人写作品的时间。她真是活到老,学到老,一直在和古贤对话。
顺便说一下张先生日常书写的文房用具。她现在用的纸很普通。她有好纸,清朝的
纸,但这样的纸不会用于日常书写。她写小字多,小字讲究用笔毫,如果纸张不细腻光
洁,会相当费笔。1978年她回国时,曾在琉璃厂买过一批笔,觉得很好,常跟我说起,
希望我能找到那家笔庄,再为她买些笔。但我知道,很难找到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
老笔工还在,笔的质量通常很好。我也写小楷,七十年代我在上海买周虎臣笔庄的小楷
笔,我在北京读书时,在王府井的工艺美术商店买小楷笔都很好用,不需要用心去挑笔
。可现在不行了,很难找到写小楷的好笔。我因为用苏州沈氏笔庄的笔觉得还不错,就
帮张先生在苏州买两种笔,一种是兔肩,毫很尖硬,写不了多少字,毫就要秃。另一种
是狼毫小楷。她写字时,如果不是很正式,会用墨盒里的墨。凡是写比较正式的字,她
都自己磨墨,用新磨的墨。她收藏砚台和墨,用的都是旧墨,至少是清末民初的墨。她
过去是很讲究的。收在《张充和诗书画选》中写于三四十年代的作品的纸都很好。
记者:从收录的书法作品看,张先生到美国之后的书法风格和三四十年代有很大不
同,据书附录文章看,民国时期她在重庆是向沈尹默先生请教写字的。
白谦慎:张先生在三十年代的书法今天还能见到一些,那时的字写得很活泼,很清
雅。她在1940年认识沈尹默先生后,在沈先生的建议下,开始系统地临帖,字的法度开
始比较谨严了。到了美国以后,她在六朝墓志上下过很大的功夫,所以,作品表现出高
古的韵味。
记者:你说过书法是属于社会精英阶层的,那么作为普通读者,该如何欣赏张充和
先生的书法?
白谦慎:在过去,书法确实是属于精英阶层的,但是这在当代发生了变化,有了大
众的广泛参与。但识字的人们中,大多数是不练习书法的,对书法也比较陌生。对于那
些没有书法训练的普通读者来说,他们可以读一下我写的解说文字,同时找一些当代的
书法来和张先生的书法做一个比较。我想,即使是没有书法基础的普通的读者,大概也
能感受到,张先生的书法中有一种很恬静的东西。
保持中国文人的生活方式
记者:张先生在西方生活了大半个世纪,但从她练习书法、绘画、写诗以及教习昆
曲这些生活内容来看,她一直是传统中国文人般地生活着。你是在八十年代初去美国的
,认识张充和先生也很久了,一定有很深的体会。
白谦慎:张先生虽然在美国生活了六十一年了,但一直保持着中国文人的生活方式
。能做到这一点,大概有几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她的丈夫傅汉思,虽是德裔美籍教授
,但是他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仰慕中国文化,对张先生的艺术活动很支持。第二个
原因就是张先生自己的努力。她刚到美国时,开展中国艺术活动的条件并不好,但是她
都会想办法来克服困难。缺少宣纸时,她会在一种吸水的洋纸上画画。她还自己做表演
昆曲的服装和道具。此外,她先是居住在华人比较集中的西海岸,后来搬到了华人同样
比较集中的东海岸,所以她有自己的圈子。她也和在港台、澳洲的华人学者有翰墨往来
和诗词唱和。
记者:张充和先生在八十年代为耶鲁大学梅花展图录写的参考书目,中国书法夹杂
在英文当中,气息高古,极其有趣。这似乎也是在传统中文社会里不容易发生的书写案
例。
白谦慎:张先生的这件"作品"确实写得很有意思。记得2001年我编《张充和小楷》
时,收了这件作品,一位朋友不解,问张先生说,你有这么多的小楷,为什么白谦慎偏
偏选这件?张先生笑而不答。她知道我为什么选这件作品,因为这是她书写得极为精彩
的一件书法,很随意,但又很精到。夹杂在英文中,格外有趣。从这件书法中,我们依
然可以看到张先生早年书法中那俏皮的一面。这次《张充和诗书画选》再次收入了这一
书法,但是由于书的开本比较小,字略显小了些,有一些细节没有出来。我和编辑沟通
过了,如果有再次印刷的机会,选局部放大。顺便说一下,我最早见到张先生的小楷,
就是这件。1988年,我到美国首府华盛顿特区拜访傅申先生,傅申先生给我看这件小楷
。也就是因为这件小楷给我的印象太深了,我决定去拜访张充和先生。
记者:此书收录的诗书画,应酬作品极少,尤其是画作,更像是文化人的自娱自乐
。这与书画界瞄准赛场、热衷展出的行为相比,是比较少见的吧?
白谦慎:是的。我向国内的同道们推荐张充和艺术的重要原因,就是希望在中国社
会和文化发生巨变的时刻,一起来看看我们的前辈怎样保持着中国文人艺术"聊以自娱"
的传统,看看这种传统下的艺术所具有的精神境界和品位,看看有哪些东西值得我们继
承。
记者:现在谈起张先生,不少人提及她的家世、汉学家丈夫、民国师友氛围等等。作为
专家,也是这本书的编者,你怎么看张先生的书法?
白谦慎:张先生的家世和交游,当然对她的艺术很重要,诚如余英时先生在为《张
充和诗书画选》作的序中所说,张充和所受到的传统教育,在二十世纪只有少数的世家
才能给子女提供这样全面的传统教育。但是,我们最终还是要回到她的艺术,对她的艺
术渊源、特点和成就,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贴切的评论。至于我怎样看张先生的书法,我
在书中,对她的书画风格来源和艺术特点都作了一些分析,如果要我来概括她的书法,
我会以"清新"和"雅致"来评价。至于这样的评价是否允当,还要请读者们来评判了。
来源:
http://cul.sohu.com/20150618/n415238932.shtml
N********e
发帖数: 3048
2
字如其人,真真大家闺秀,总觉得只有过去才能有这样的女子了
wh
发帖数: 141625
3
网易登了合肥四姐妹的照片:
"最后的才女"张充和去世 合肥四姐妹成绝响
2015-06-18 09:45:54 来源: 海外网(北京)
(抗战胜利后,张家孩子齐聚上海大团圆,前排从左依次为张充和、张允和、张元和、
张兆和。后排从左依次为张宁和、张宇和、张寅和、张宗和、张定和、张寰和。)
民国闺秀、“最后的才女”张充和6月17日下午一时在美国去世,享年102岁。合肥四姐
妹成为绝响。
张充和,1914年生于上海,祖籍合肥,为淮军主将、两广总督署直隶总督张树声的曾孙
女,苏州教育家张武龄的四女。在父亲的影响下,四姐妹个个兰心蕙质、才华横溢,公
数充和为最。弟弟们多是出自北大、清华的学者、艺术家。张充和在1949年随夫君赴美
后,50多年来,在哈佛、耶鲁等20多所大学执教,传授书法和昆曲,为弘扬中华传统文
化默默地耕耘了一生。
叶圣陶曾说:“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这四个才貌双
全的女子便是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在苏州园林中长大的闺秀经历着从传
统到现代的历史蜕变,诗情画意的生活与错综复杂的命运不亚于宋氏三姐妹。大姐元和
,喜爱文学,情系昆曲名家顾传玠;二姐允和与语言学家周有光结为伉俪;三姐兆和因
为作家沈从文的追求而名声在外;四妹充和,工诗词,擅书法,成为傅汉思的夫人。她
们的绝代风华牵动着人们对那个时代的想象。
“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张充和一生低调,为人谦和,淡泊名利。她曾
戏说,她对自己的作品就像随地吐痰,无刻意留存。谁有兴趣谁收藏,谁想发表谁发表
,“一切随缘”。出于敬重,大家都唤张充和为“张先生”。稍稍熟悉民国掌故的人都
会知道,这是一个连缀着许多雅致、浪漫、歌哭故事的名字,在许多仰慕者听来,更仿
佛是一个从古画绫缎上走下来的名字。她是已故耶鲁东亚系名教授傅汉斯(HansH.
Frankel)的夫人,当今世界硕果仅存的书法、昆曲、诗词大家。自张爱玲、冰心相继
凋零、宋美龄随之辞世以后,人们最常冠于她头上的称谓是——“民国最后一位才女”
。因为大作家沈从文的夫人张兆和是她的亲姐姐,她的名字常常会跟沈从文联系在一起
——今天湘西凤凰沈从文墓地的墓志题铭,就是出自她的手笔。
她是民国时代重庆、昆明著名的“张家四姐妹”之一,集聪慧、秀美、才识于一身,是
陈寅恪、金岳霖、胡适之、张大千、沈尹默、章士钊、卞之琳等等一代宗师的同时代好
友兼诗友。她在书法、昆曲、诗词方面的造诣,早在三十年代就曾在北大开班讲授,享
誉一时。她的书法各体皆备,一笔娟秀端凝的小楷,结体沉熟,骨力深蕴,尤为世人所
重,被誉为“当代小楷第一人”。在各种出版的昆曲图录里,她的名字是和俞振飞、梅
兰芳这些一代大师的名字连在一起的。1943年在重庆粉墨登台的一曲昆曲《游园惊梦》
,曾轰动大后方的杏坛文苑,章士钊、沈尹默等人纷纷赋诗唱和,成为抗战年间一件文
化盛事。
来源:
http://news.163.com/15/0618/09/ASCPSELP00011229.html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搜狐新闻登了四年前对《张充和诗书画选》作者白谦慎的采访报道,有较多张充和近年
: 生活的内容。
: “最后的才女”张充和去世 享年102岁
: 2015-06-18 09:02:48 来源:搜狐文化
: 民国闺秀、“最后的才女”张充和6月18日下午一时在美国去世,享年102岁。合肥四姐
: 妹成为绝响。张充和为淮军主将、两广总督署直隶总督张树声的曾孙女。
: 【延伸阅读】
: 张充和
: 1914年生于上海,祖籍合肥,苏州教育家张武龄的四女。在父亲的影响下,四姐妹
: 个个兰心蕙质、才华横溢,公数充和为最。弟弟们多是出自北大、清华的学者、艺术家

wh
发帖数: 141625
4
又找到一个更详细介绍其身世的新闻:
最后的才女张充和去世 享年102岁
2015-06-18 09:24:05 凤凰文化
民国闺秀、“最后的才女”张充和6月18日下午一时在美国去世,享年102岁。合肥四姐
妹成为绝响。
张充和,1914年生于上海,祖籍合肥,为淮军主将、两广总督署直隶总督张树声的
曾孙女,苏州教育家张武龄的四女。在父亲的影响下,四姐妹个个兰心蕙质、才华横溢
,公数充和为最。弟弟们多是出自北大、清华的学者、艺术家。张充和在1949年随夫君
赴美后,50多年来,在哈佛、耶鲁等20多所大学执教,传授书法和昆曲,为弘扬中华传
统文化默默地耕耘了一生。
张充和一生低调,为人谦和,淡泊名利。她曾戏说,她对自己的作品就像随地吐痰
,无刻意留存。谁有兴趣谁收藏,谁想发表谁发表,“一切随缘”。出于敬重,大家都
唤张充和为“张先生”。稍稍熟悉民国掌故的人都会知道,这是一个连缀着许多雅致、
浪漫、歌哭故事的名字,在许多仰慕者听来,更仿佛是一个从古画绫缎上走下来的名字
。她是已故耶鲁东亚系名教授傅汉斯(HansH.Frankel)的夫人,当今世界硕果仅存的
书法、昆曲、诗词大家。自张爱玲、冰心相继凋零、宋美龄随之辞世以后,人们最常冠
于她头上的称谓是——“民国最后一位才女”。因为大作家沈从文的夫人张兆和是她的
亲姐姐,她的名字常常会跟沈从文联系在一起——今天湘西凤凰沈从文墓地的墓志题铭
,就是出自她的手笔。
她是民国时代重庆、昆明著名的“张家四姐妹”之一,集聪慧、秀美、才识于一身
,是陈寅恪、金岳霖、胡适之、张大千、沈尹默、章士钊、卞之琳等等一代宗师的同时
代好友兼诗友。她在书法、昆曲、诗词方面的造诣,早在三十年代就曾在北大开班讲授
,享誉一时。她的书法各体皆备,一笔娟秀端凝的小楷,结体沉熟,骨力深蕴,尤为世
人所重,被誉为“当代小楷第一人”。在各种出版的昆曲图录里,她的名字是和俞振飞
、梅兰芳这些一代大师的名字连在一起的。1943年在重庆粉墨登台的一曲昆曲《游园惊
梦》,曾轰动大后方的杏坛文苑,章士钊、沈尹默等人纷纷赋诗唱和,成为抗战年间一
件文化盛事。
少年经历
与三个姐姐所不同的是,张充和在她只有11个月时便过继给二房的奶奶当孙女。养祖
母对小充和溺爱有加,自任启蒙老师,言传身教大家闺秀的风范。养祖母还花重金延请
吴昌硕的高足、考古学家朱谟钦为塾师,悉心栽培她,还另请举人左先生专教她吟诗填
词。张充和天资聪颖,悟性甚高,4岁会背诗,6岁识字,能诵《三字经》、《千字文》
。充和如是10年,闭门苦读《史记》、《汉书》、《左传》、《诗经》等典籍。充和晚
年一直铭感这两位恩师为她奠定了国学的功底。受佛教徒养祖母的影响,充和幼时极富
同情心。
1930年养祖母告别人世后,16岁的充和“归宗”回到苏州,承欢在父亲的膝下,在
父亲创办的乐益女校上学,与姐妹们共同生活。四姐妹自办起文学社团水社,弟弟们和
邻居小朋友办了个九如社(家住九如巷)。姐弟们结伴郊游、骑自行车、赛球。充和长期
生活在闭塞的合肥,不懂玩球规则,只能当个守门员。父亲是位昆曲迷,常请曲家到家
中教女儿们拍曲,四姐妹成立了幔亭曲社。充和也渐渐爱上并痴迷起昆曲来,还常与大
姐元和在《惊梦》中唱对手戏。
闺秀才女
1933年,沈从文与三姐兆和在北京结婚,充和去参加婚礼,随后就一直居京。家里
人劝她考大学,她也想不妨一试,于是就到北大旁听。当时北大入学考试要考国文、史
地、数学和英文。充和见到数学就头大,她在16岁前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几何、代数。
她干脆放弃,把复习的精力全用在其他三科上。第二年临考的那天,家人为她备好圆规
、三角尺等作图工具。她说“没用”,因为她连题目都看不懂。数学当然得了零分。但
她的国文考了满分,尤其是作文《我的中学生活》写得文采飞扬,受到阅卷老师的激赏
(充和后来说,作文是她面壁虚构的)。试务委员会资深评委(有人指为胡适,他时为中
文系主任——笔者注)希望录取这名优异生。然录取规则明文规定,凡有一科为零分者
不予录取。试务委员会向阅数学卷老师施压,希望网开一面(通融一下)给几分。那阅卷
先生不吃硬,复判后,仍给零分。试务委员会爱才心切,不得已“破格录取”了她。当
时北京报纸在大学新闻栏报道此事,不过说该生名“张旋”——那是充和有意用的假名
,连她的中学文凭也是假的,是弟弟宗和托在宁夏当中学校长的朋友帮忙出具的。充和
此举一是怕用真名考不取,给张家人丢脸,二是不想让北大方面知道她与兆和是姐妹,
从而联想到沈从文。沈从文那时已是名作家,她不想沾光,避嫌。那年代北大中文系名
师济济,主任胡适,教授有钱穆、冯友兰、闻一多、刘文典等。名师亲授,使充和受益
良多。即令在北大学习期间,充和仍不舍对昆曲的追求。小她一岁的弟弟宗和在清华读
书,她常去清华,与弟弟一道去聆听清华的昆曲讲座,不时参加曲友们的演出活动,甚
而到青岛拍曲,自娱自乐,好不自在。但好景不长,三年级时充和患肺结核,不得不休
学,她无缘得到北大的学位。康复后,《中央日报》的储安平留英,正缺人手,充和就
到副刊《贡献》当编辑,写散文、小品和诗词,初露才华。
抗战爆发,充和随同沈从文一家流寓西南。在昆明,沈从文帮她在教育部属下教科
书编选委员会谋得一份工作。沈从文选小说,朱自清选散文,张充和选散曲。一年后该
单位解散,她又在重庆教育部下属礼乐馆工作,整理礼乐。她将整理出来的24篇礼乐用
毛笔书写,首次展示了她的书法艺术。梅贻琦的清华日记里对此多有记载。
张充和端庄、大方又热情,很有人缘,在人才云集的西南科教界,她广结师友。在
重庆她结识了知名人士章士钊和沈尹默等,相互诗词唱和,不乏风雅。充和见贤思齐,
仰慕沈尹默的书法,正式拜大书家沈尹默为老师,常乘送煤油的卡车到歌乐山沈宅求教
。第一次到沈家,沈让张充和写几个字给他看看,沈阅后,以“明人学晋人书”评之。
得力于这些名流的亲炙,张充和的诗词创作亦更上层楼。其代表作当数《桃花鱼》:
记取武陵溪畔路,春风何限根芽,人间装点自由他,愿为波底蝶,随意到天涯。描
就春痕无著处,最怜泡影身家。试将飞盖约残花,轻绡都是泪,和雾落平沙。
章士钊爱才,赠诗给张充和,把她誉为才女蔡文姬;而戏剧家焦菊隐称她为当代的
李清照。张充和还会丹青,一次画了幅《仕女图》。后来这轴“悲喜仕女”还引出一段
传奇故事。
1944年6月4日,张充和到歌乐山拜访沈尹默,偶得他七绝:“曲弦拨尽情难尽,意
足无声胜有声。今古悲欢终了了,为谁合眼想平生。”之后,她到上清寺看望战时水利
工程实验处负责人郑肇径(1894—1989,字权伯)先生。他们亦师亦友,都爱好书画。郑
先生是我国第一个留德学水利的,是著名的水利专家。张充和去时,郑先生不在办公室
,她便捉摸沈尹默的那首诗,忽来灵感,便借桌上的纸墨欲以此诗意画一位仕女。她先
画仕女的眼线,再加眉、鼻、口。此时郑权伯进来,张充和从没画过人物,害羞,欲把
画作扔进纸篓。郑权伯忙止住,展读诗、画后,既赞誉沈尹默的诗,又欣赏张充和未完
成的《仕女图》。郑权伯摊开画稿,让充和补画仕女的身体和琵琶,又“强迫”张充和
抄上沈尹默的诗及上下款才作罢。过了些时日,张充和再去玩时,郑权伯已将画裱好,
把她过去写的牡丹亭中《拾画》一段文字也裱上,并请沈尹默、汪东、乔大壮、潘伯鹰
题词。次年,又在画的绫边上加上章士钊等人的题词。郑权伯将此画翻拍成照片回赠张
充和作纪念。
抗战胜利后,郑权伯回南京,将此画挂在书房中。因张充和于1949年去美,直到
1981年他们才开始通信。郑权伯痛心地告诉张充和,他的《仕女图》等一大批字画在“
十年动乱”中遭劫,同时希望张充和能将当年他翻拍的《仕女图》照片,复制一份并在
复制的照片上题词留念。
张充和恋旧,特作小令三首与复制的《仕女图》一并回赠郑权伯。1983年张充和到
南京,特地拜访郑权伯,郑取出《仕女图》照片把玩,慨叹人是物非。1990年左右,《
仕女图》突然出现在苏州的一次艺术品拍卖会上,恰被充和的侄孙张致元见到,在征得
姑奶奶张充和的同意后,不惜重金将此画竞拍到手。这真是社会发生了闹剧,人间便产
生悲剧,而岁月又创造了喜剧。
来源:
http://culture.china.com/expo/figure/11170657/20150618/19865156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网易登了合肥四姐妹的照片:
: "最后的才女"张充和去世 合肥四姐妹成绝响
: 2015-06-18 09:45:54 来源: 海外网(北京)
: (抗战胜利后,张家孩子齐聚上海大团圆,前排从左依次为张充和、张允和、张元和、
: 张兆和。后排从左依次为张宁和、张宇和、张寅和、张宗和、张定和、张寰和。)
: 民国闺秀、“最后的才女”张充和6月17日下午一时在美国去世,享年102岁。合肥四姐
: 妹成为绝响。
: 张充和,1914年生于上海,祖籍合肥,为淮军主将、两广总督署直隶总督张树声的曾孙
: 女,苏州教育家张武龄的四女。在父亲的影响下,四姐妹个个兰心蕙质、才华横溢,公
: 数充和为最。弟弟们多是出自北大、清华的学者、艺术家。张充和在1949年随夫君赴美

p******e
发帖数: 17163
5
这字,我反正是写不来了
N********e
发帖数: 3048
6
那仕女图哪里有看?
wh
发帖数: 141625
7
嗯。她的字真的很静。我以前觉得柳如是的字和她像,捺笔都长,有隶书味道。看她这
几本书的题字(尤其曲人鸿爪那本),和柳的字:

【在 N********e 的大作中提到】
: 字如其人,真真大家闺秀,总觉得只有过去才能有这样的女子了
wh
发帖数: 141625
8
网上找了几个:

【在 N********e 的大作中提到】
: 那仕女图哪里有看?
wh
发帖数: 141625
9
你又不要当大家闺秀……

【在 p******e 的大作中提到】
: 这字,我反正是写不来了
N********e
发帖数: 3048
10
我觉得柳如是的字更放,有种侠气感,她的字更俏皮有种小女儿的情态
我不懂字哈,只晓得合不合眼缘,当我童言无忌好了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嗯。她的字真的很静。我以前觉得柳如是的字和她像,捺笔都长,有隶书味道。看她这
: 几本书的题字(尤其曲人鸿爪那本),和柳的字:

相关主题
ZZ党臣佛学家王孺童先生蠡测【爱情月】素分式装帧,以及女作家
纽约海外昆曲社庆祝张充和百岁诞辰公演张充和去世
【影】长假看瞎了眼……张充和, 才女为什么能够不薄命?
进入LeisureTime版参与讨论
N********e
发帖数: 3048
11
真厉害,说找就找得着
字比画好,这姑娘画得有点像她自己,:)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网上找了几个:
p******e
发帖数: 17163
12
我也要成为书法家,咳咳

你又不要当大家闺秀……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你又不要当大家闺秀……
N********e
发帖数: 3048
13
你的梦想都很远大
对了,我看了你贴的james Sheehan 的文章,为什么不贴读书版?

【在 p******e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也要成为书法家,咳咳
:
: 你又不要当大家闺秀……

wh
发帖数: 141625
14
我也不懂。柳如是的确笔法更硬,翁同龢称之为“铁腕拓银钩,奇气满纸”。陈寅恪赞
她的书法远胜钱谦益。她当仁不让地自称是王羲之的启蒙老师卫夫人的隔世弟子。张充
和善写小楷,更有闺秀气似的。回头我扫描一些书里的书法。

【在 N********e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觉得柳如是的字更放,有种侠气感,她的字更俏皮有种小女儿的情态
: 我不懂字哈,只晓得合不合眼缘,当我童言无忌好了

wh
发帖数: 141625
15
头发好看……

【在 N********e 的大作中提到】
: 真厉害,说找就找得着
: 字比画好,这姑娘画得有点像她自己,:)

wh
发帖数: 141625
16
不合你的性子……

【在 p******e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也要成为书法家,咳咳
:
: 你又不要当大家闺秀……

N********e
发帖数: 3048
17
好哎,跟着文豪大人就是有福利,想看什么就有什么^_^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也不懂。柳如是的确笔法更硬,翁同龢称之为“铁腕拓银钩,奇气满纸”。陈寅恪赞
: 她的书法远胜钱谦益。她当仁不让地自称是王羲之的启蒙老师卫夫人的隔世弟子。张充
: 和善写小楷,更有闺秀气似的。回头我扫描一些书里的书法。

wh
发帖数: 141625
18
你帮他转过来。或者poiuytre自己转。

【在 N********e 的大作中提到】
: 你的梦想都很远大
: 对了,我看了你贴的james Sheehan 的文章,为什么不贴读书版?

p******e
发帖数: 17163
19
我一向是双手屁股后面,两眼仰望星空的啦。。
那篇文章合适咩

你的梦想都很远大对了,我看了你贴的james Sheehan 的文章,为什么不贴读书版?

【在 N********e 的大作中提到】
: 好哎,跟着文豪大人就是有福利,想看什么就有什么^_^
N********e
发帖数: 3048
20
我转吧,你给我m好不好?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你帮他转过来。或者poiuytre自己转。
相关主题
[夏夜纳凉]大都会的中国特展好挤啊我觉得,她成为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只是时间问题
[三月书歌影] 张充和题的沈从文碑文【为爱狂奔】圆珠笔字一幅 (转载)
能不能[版面征文]杭州
进入LeisureTime版参与讨论
N********e
发帖数: 3048
21
在纪念允和先生的帖子里厚颜无耻地提要求,真是太不好意思了
wh
发帖数: 141625
22
我转账给你,呵呵。
不认识sheehan,明天来研究……

【在 N********e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转吧,你给我m好不好?
N********e
发帖数: 3048
23
文豪大人太好了,大蹭!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转账给你,呵呵。
: 不认识sheehan,明天来研究……

1 (共1页)
进入LeisureTime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为爱狂奔】圆珠笔字一幅 (转载)压脚章刻什么好?
[版面征文]杭州ZZ党臣佛学家王孺童先生蠡测
汤唯和父亲的画展纽约海外昆曲社庆祝张充和百岁诞辰公演
来个正经的推荐:纽约客:《你们都没有受过教育;你接受了培训》【影】长假看瞎了眼……
六月纽约昆曲演出-张充和百岁祝寿公演 (转载)【爱情月】素分式装帧,以及女作家
刘文飞:耶鲁访张充和 (转载)张充和去世
张充和追思会匆匆小记张充和, 才女为什么能够不薄命?
辫子、胡桃夹子和黄道周 (转载)[夏夜纳凉]大都会的中国特展好挤啊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张充话题: 书法话题: 白谦慎话题: 先生话题: 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