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LeisureTime版 - 【征文】historia calamitatum
相关主题
取经记——读《查令十字街84号》亚美尼亚期待中国发声谴责大屠杀
【十强赛】一天到晚游泳的鱼 (上)--by 小白谢里登大道 尼伯龙根工厂
恁时相见早留心,何况到如今 -- 新修版射雕听后杂感战争与后勤——第四章 破碎了的车轮
zz: 2016年各地高考作文题出炉男孩英文名的隐含意义 for who wants english name (转载)
【2016晒书单】又一年男子英文名释义
二刷《红海行动》,发现几个细节如果朱同学有爱的团契生活,与上帝有好的关系,情况也许不会这样。。。
钱钟书:什么是俗气?正在读经, 教友来解答一下
名扬四海:欧根亲王与历史上的六艘“欧根亲王”号战舰 (转载)[合集] 彷效阿伯拉罕献子,美国好爸爸杀死女儿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阿伯拉话题: 哀绿话题: 绮思话题: abelard
进入LeisureTime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s**********n
发帖数: 3199
1
《historia calamitatum》我是从ibook store下的免费书看(translated by henry
adams bellows)。这个书,应该很容易搞到免费的原文读。abelard因为著名的师生恋
(Abelard & Heloise)和被阉割事件在中世纪的一个神奇时段里灼灼生辉。这段凄惨
的绯闻令二流学者abelard从此屹立于学人之林,也令后人看到火光怎样点燃又熄灭。
言归正传,我上面铺垫这么多就是想讲下面的读后:historia calamitatum原文其实挺
无聊。无聊点,我觉得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abelard对自己的遭 遇不仅无法
给出精采的描述(原谅我吧,对一个不幸的人这样要求是不是太高了),而且喋喋不休
于那些我只能理解为abelard受打击后理性受损的判断力下降下的结论:他的遭遇很 大
部分来自同侪的嫉妒!oh,我承认,你拐女孩子还是有一套的,但是要说才能,除了饶
舌,或者说长舌(就是很话多,翻来覆去负屈反来,没有非议他人的意思)之外,在
historia calamitatum中我可是啥特别闪的亮点都不记得了。哎。
最后我给这部乏味的血泪之书(虽然abelard本人给的篇幅很少,比如说,他说被割掉
那玩意的生理痛苦其实没什么,我完全不相信,他花在斥责同侪的嫉妒上的时间简直无
法理解的不成比例的长)评价说还有点意思的地方,就是为本书写了很长很长的
introduction的作者ralph adamscram;写的有趣,用现代观点不失客观和关怀的介绍
了abelard及其事件的影响,地位等等,更重要的是给像我这样的门外汉描述了12世纪乍亮复暗的法
国知识界的一桩传奇。
ps,最早听说abelard是从英国的一个站点,当时我在做什么,在查一位偶像的8g。
这位偶像热爱长跑,几乎代表英国参加奥运会,在manchester期间我还特意拜访了他坐
在长椅上手握苹果的塑像。
“他好像一颗子弹”,我想,“穿过人群”。
pps,historia calamitatum是Abelard自传(or自述?)
http://en.wikipedia.org/wiki/Peter_Abelard
wh
发帖数: 141625
2
这人的背景是什么?这本书是他的传记?用拉丁文有什么特别讲究?子弹很迅速,穿过
人群感觉有点慢下来……

【在 s**********n 的大作中提到】
: 《historia calamitatum》我是从ibook store下的免费书看(translated by henry
: adams bellows)。这个书,应该很容易搞到免费的原文读。abelard因为著名的师生恋
: (Abelard & Heloise)和被阉割事件在中世纪的一个神奇时段里灼灼生辉。这段凄惨
: 的绯闻令二流学者abelard从此屹立于学人之林,也令后人看到火光怎样点燃又熄灭。
: 言归正传,我上面铺垫这么多就是想讲下面的读后:historia calamitatum原文其实挺
: 无聊。无聊点,我觉得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abelard对自己的遭 遇不仅无法
: 给出精采的描述(原谅我吧,对一个不幸的人这样要求是不是太高了),而且喋喋不休
: 于那些我只能理解为abelard受打击后理性受损的判断力下降下的结论:他的遭遇很 大
: 部分来自同侪的嫉妒!oh,我承认,你拐女孩子还是有一套的,但是要说才能,除了饶
: 舌,或者说长舌(就是很话多,翻来覆去负屈反来,没有非议他人的意思)之外,在

a********a
发帖数: 3176
3
是不是我读过的梁实秋译的'阿伯拉与哀绿绮思的情书'? 我还看过个根据这个故事编
的电影,译为"天堂窃情"。 抄刚查到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008b3a0100mdu0.html
英译本编者序
阿伯拉与哀绿绮思的信札,大约是在西元一千一百二十八年间用拉丁文写的,最初发表
是在一千六百一十六年在巴黎。拉丁原本于一千七百二十八年初次在英国发现,以后译
本甚多,此处所用之阙名氏的译本是一千七百二十二年间刊行的。这实在不是翻译,而
是述意,不过其文笔之灵敏及情致之缠绵,实最足以表现原著的精神。这两位著名的情
人的故事,在信札里已叙述得明白,他们的生平大略如下:
阿伯拉,是伦理学教授,又是天后宫的牧师,当时是极著名的一个人,年三十七岁,一
向过的是理智的生活,轻视情感。一天遇到了哀绿绮思,年方十九,才色双绝,于是一
见倾心,自沉于情海,那种一往情深的态度真是不可及的。理性与宗教都抛到九霄云外
;他想和她结婚,同时她也同样恋爱着他,但是婚姻足以阻止他在教会里的升发,所以
她竟拒绝了他。不过她的身心早已默许了他。她生了一个孩子,阿伯拉坚持要和她秘密
结婚,但是她的情爱至为纯洁无私,她否认她是妻,而很荣耀的要做一个情人。福尔伯
特是她的叔父及保护人,大为震怒;雇买了助手,闯入阿伯拉的寝房,残忍的割伤并侮
辱了他。阿伯拉不能受这样的羞耻;他没有勇气去见他的学生,他更没有节制力去守在
哀绿绮思的近旁,于是他决计做了和尚。但是他有丈夫的气概,他先要求哀绿绮思做了
尼姑,他所尝过的温柔,庶几不至于再让别人领略。哀绿绮思心愿的承认了;彼时他四
十岁,她才二十二岁。十年以后,阿伯拉的一封信流在尼姑庵里,可巧落在哀绿绮思的
手中,词多哀怨,她知道他的心里尚不知足,她自己也是不知足的。她覆信给阿伯拉,
把当年抑制未发之情,一洩无遗。他覆信措辞介于宗教与悔怨之间,——既不愿承受命
运之播弄,复不敢冲出樊笼。后又通信四封,情思趋于冷淡,后来又杳无音信。
阿伯拉于一千一百四十二年死,时年六十三岁,二十年后哀绿绮思亦死,葬在他的墓旁
。后又迁葬于拉舍斯礼拜堂,其坟墓至今犹供人凭吊。
阿伯拉生时为伦理学家,伟大的领袖,著作甚多,现在早已遗忘了,他的哲学家的名誉
,也死去了,——但是他的情书还是活着。
哀绿绮思,貌美而学问,其声誉仅次于萨福,但是到如今,人仅知其为妇女中最热恋的
一个榜样。
所以他们两个传到现在,成为标类的情人;他有男人的克服的狂欲,她有妇女的服从的
唯一的愿望。
此后写情书者,没有不引用彼此互晓之辞句而其辞句又采自此处的;但是此后刊布的情
书,没有一个比得上这个古代的狂热的故事,这个故事乃是努力求得互忘——使人类的
爱情沉入于神圣的爱情里。
人生就是一个长久的诱惑——关于阿伯拉与哀绿绮思
我译《阿伯拉与哀绿绮思》(The Love Letters of Abelard and Heloise)是在民国
十七年夏天,那时候我在北平家里度暑假。原书(英译本)为英国出版的Temple
Classics 丛书之一,薄薄的一小册子,是我的朋友瞿菊农借给我看的。他说这本书有
翻译的价值。我看了之后,大受感动,遂即着手翻译。年轻人做事有热情,有勇气,不
一定有计划。看到自己喜欢的书,就想把它译出来,在译的过程中得到快乐,译完之后
得到满足。北平的夏季很热,但是早晚凉。我有黎明即起的习惯,天大亮之后我就在走
廊上藉着藤桌藤椅开始我的翻译,家人都还在黑甜乡,没人扰我,只有枝头小鸟吱吱叫
,盆里荷花阵阵香。一天译几页,等到太阳晒满了半个院子我便停笔。一个月后,书译
成了。
暑假过后我回到上海,《新月月刊》正需要稿件,我就把《情书》的第一函、第二函发
表在《新月月刊》第一卷第八号( 十七年十月十日出版),并且在篇末打出一条广告:
这是八百年前的一段风流案,一个尼姑与一个和尚所写的一束情书。古今中外的情书,
没有一部比这个更为沉痛、哀艳、凄惨、纯洁、高尚。这里面的美丽玄妙的词句,竟成
后世情人们书信中的滥调,其影响之大可知。最可贵的是,这部情书里绝无半点轻狂,
译者认为这是一部“超凡入圣”的杰作。
广告总不免多少有些夸张,不过这部情书确是一部使我低徊不忍释手的作品。这部书译
出来得到许多许多同情的读者。不久这译本就印成了单行本,新月书店出版。广告中引
用“一束情书”四个字是有意的,因为当时坊间正有一本名为《情书一束》者相当畅销
,很多人觉得过于轻薄庸俗,所以我译的这部情书正好成一鲜明的对比。
其实,写情书是稀松平常的事。青年男女坠入情网,谁没有写过情书?不过情书的成色
不同。或措词文雅,风流蕴藉,或出语粗俗,有如薛蟠。法国的罗斯当《西哈诺》一剧
,其中的俊美而无文的克利斯将,无论是写情书或说情话,都极笨拙可笑,只会不断重
复的说“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一语并不坏,而且是不能轻易出诸
口的,多少情人在心里燃烧很久很久才能迸出这样的一句话,这一句话应该是有如火山
之爆发,有如洪流之决口,下面还应有下文。如果只是重复着说“我爱你”便很难打动
洛克桑的芳心了。所以克利斯将不能不请诗人西哈诺为他捉刀,替他写情书,甚至在阳
台下朦胧中替他诉衷情。情书人人会写,写得好的并不多见。
情书通常是在一对情人因种种关系不得把唔的时候,不得已才传书递简以纸笔代喉舌。
有一对情侣在结成连理之前睽别数载远隔重洋,他们每天写情书,事实上成为亲密的日
记,各自储藏在小箱内,视同拱壁。后来在丧乱中自行付诸一炬。为什么?因为他们不
愿公开给大众看。有些人千方百计的想偷看别人的情书,也许是由于好奇,也许是出于
“闹新房”心理,也许是自己有一腔热情而苦于没有对象,于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
块垒。总之,情书不是供大众阅览的,而大众越是想看。
阿伯拉与哀绿绮思的情书是被公开了的,流行了八百多年,原文是拉丁文,译本不止一
个。中古的欧洲,男女的关系不是开放的,一个僧人和一个修女互通情书简直是不可思
议的事。中古教会对于男女之间的爱与性视为一种罪恶,要加以很多的限制(Rattrey
Taylor 有一本书“Sex in History”有详细而有趣的叙述)。我们中国佛教也是视爱
为一切烦恼之源,要修行先要斩断爱根。但是爱根岂是容易斩断的?人之大患在于有身
。有了肉身自然就有情爱,就有肉欲。僧侣修女也是人,爱根亦难斩断。阿伯拉与哀绿
绮思都不是等闲之辈,他们的几封情书流传下来,自然成为不朽的作品。
中古尚无印刷,书籍流传端赖手抄。抄本难免增衍删漏,以及其他的舛误。所以阿伯拉
与哀绿绮思的几通情书是否保存了原貌,我们很难论定。至少第一函不像是阿伯拉的手
笔。很像是后来的好事者所撰作的,因为第一函概括的叙述二人相恋的经过以及悲剧的
发生,似是有意给读者一个了解全部真相的说明。有这样一个说明当然很好,不过显然
不是本来面貌。我读了这第一函就有一种感觉,觉得好像是《六祖壇经》的自序品第一
,不必经过考证就可知道这是后人加上去的。
阿伯拉是何许人?
阿伯拉(Pierre Abelard)是中古法国哲学家,生于一〇七九年,卒于一一四二年,享
年六十三岁。他写过一篇自传《我的灾难史》(Historia calamitorium)述说他的一
生经过甚详。他生于法国西北部南次附近之巴莱(Palais).他的父亲拥有骑士爵位,
但是他放弃了爵位继承权,不愿将来从事军旅生涯,而欲学习哲学,专攻逻辑。他有两
个有名的师傅:一位是洛塞林(Roscelin of Compiegne),是一位唯名论者,以为宇
宙万物仅是虚名而已;另一位威廉(William of Champe-aux),是一位柏拉图派实在
论者,以为宇宙万物确实存在。阿伯拉自出机杼,独创新说,建立了一派“语文哲学”
。他以为语言文字根本不足以证明宇宙万物之真理,宇宙万物乃是属于物理学的范畴。
于是与二师发生激辩。
阿伯拉是属于逍遥学派的学者,在巴黎及其他各地学苑巡游演讲,阐述亚里士多德的逻
辑。一一一三或一四年间他北至洛昂,在安塞姆(Anselm)门下研习神学,安塞姆乃当
时圣经学的领袖。可是不久他对安塞姆就感到强烈的不满,以为他所说的尽属空谈,遂
即南返巴黎。他公开设帐教学,同时为巴黎大教堂一位教士富尔伯特(Canon Fulbert
)的年轻侄女哀绿绮思作私人教师。不久,师生发生恋情,进而有了更亲密的关系,生
了一个儿子。他们给他命名为阿斯楚拉伯(Astralabe)。随后他们就秘密举行婚礼。
为躲避为叔父发觉而大发雷霆,哀绿绮思退隐在巴黎郊外之阿根特伊修道院。富尔伯特
对于阿伯拉不稍宽假,贿买凶手将阿伯拉实行阉割以为报复。阿伯拉受此奇耻大辱,入
巴黎附近之圣丹尼斯寺院为僧,同时不甘坐视哀绿绮思落入他人之手,强使她在阿根特
伊修道院舍身为尼。
阿伯拉在圣丹尼斯扩大其对神学之研究,并且不断的批评其同修的僧侣之生活方式。他
精读圣经与教会神父之著作,引录其中的文句成集,好像基督教会的理论颇多矛盾之处
。他乃编辑他所发现的资料为一集,题曰“Sic et Non”(是与否),写了一篇序,以
逻辑学家与语文学家的身份制定了一些基本规则,根据这些规则学者们可以解释若干显
然矛盾的意义。他也写了他的《神学》(Theologia)初稿,但于一一二一年苏瓦松会
议中被斥为异端,并遭焚毁处分。阿伯拉对于上帝以及三位一体的神秘性之辩证的解释
被认为是错误的,他一度被安置在圣美达寺院予以软禁。他回到圣丹尼斯的时候,他又
把他的“是与否”的方法,施用在这寺院保护神的课题上;他辩称驻高卢传道殉教的巴
黎圣丹尼斯,并不是被圣保罗所改变信仰的那位雅典的丹尼斯(一称最高法官戴奥尼索
斯)。圣丹尼斯的僧众以为这对于传统的主张之批评乃是对全国的污辱;为了避免被招
至法国国王面前受讯,阿伯拉从寺院逃走,寻求香槟的提欧拔特伯爵领邑的庇护。他在
那里过孤寂隐逸的生活,但是生徒追随不舍,强他恢复哲学讲授。他一面讲授人间的学
问,一面执行僧人的任务,颇为当时其他宗教人士所不满,阿伯拉乃计议彻底逃离到基
督教领域之外。一一二五年,他被推举为遥远的布莱顿的圣吉尔达斯·德·鲁斯修道院
院长,他接受了。在那里他与当地人士的关系不久也恶化了,几度几乎有了性命之忧,
他回到法国。
这时节哀绿绮思主持一个新建立的女尼组织,名为“圣灵会”(Paraclete)。阿伯拉
成为这个新团体的寺长,他提供了一套女尼的生活规律及其理由;他特别强调文艺研究
的重要性。他也提供了他自己编撰的圣歌集,在一一三〇年代初期他与哀绿绮思把他们
的情书和宗教性的信札编为一集。
一一三五年左右阿伯拉到巴黎郊外的圣任内微夫山去讲学,同时在精力奋发声明大著之
中从事写作。他修订了他的《神学》,分析三位一体说信仰的来源,并且称赞古代异教
哲学家们之优点,以及他们之利用理性发现了许多基督教所启示的基本教义。他又写了
一部书,名为《伦理学》(Ethica),又名《认识你自己》(Scito te ipsum),乃一
短篇杰作,分析罪恶的观念,获到一彻底的结论,在上帝的眼里人的行为并不能使人成
为较善或教恶,因为行为本身既非善亦非恶。在上帝心目中重要的是人的意念;罪恶不
是做出来的什么事(根本不是res物),实乃人心对明知是错误的事之许可。阿伯拉又
写了一部《一哲学家,一犹太人,一基督徒之对话录》(Diologus inter Philosophum
,Judaium et Christionum),一部《圣保罗致罗马人函之评论》(Exposition in
Epistolam ad Romanos),缕述基督一生之意义,仅在于以身作则,诱导世人去爱。
在圣任内微夫山上,阿伯拉吸引来大批的生徒,其中很多位后来成为名人,例如英国的
人文主义者骚兹伯来的约翰(John of Salisbury)。不过他也引起很多人甚深的敌意
,因为他批评了其他的大师,而且他显然修改了基督教神学之传统的教义。在巴黎市内
,有影响力的圣约克多寺院的院长对他的主张极不以为然,在其他地方,则有圣提爱利
的威廉,本是阿伯拉仰慕者,现在争取到当时基督教区域中最有势力的人物克赖福的伯
纳德的拥护。一一四〇年在桑斯召开的会议,阿伯拉受到严重的谴责,这项谴责不久为
教宗英纳森二世所确认。他于是退隐于柏根底的克鲁内大寺院,在院长可敬的彼德疏通
之下,他和克赖福的伯纳德言归于好,旋即从教学中退休出来。他如今老病交加,过清
苦的僧人生活。他死于附近的圣马塞尔小修道院,大概是在一一四四年。他的尸体最初
是送到圣灵会,现在是和哀绿绮思并葬于巴黎之拉舍斯礼拜堂墓园中。据在他死后所撰
写的墓铭,阿伯拉被某些同时代人物认为是自古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与教师之一。
以上所述是译自大英百科全书,虽然简略,可使我们约略了然于阿伯拉的生平。他是一
个有独立思想的学者,一个诲人不倦的教师,而且是热情洋溢的人。
哀绿绮思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可惜我们所知不多。她生于一一〇一年,卒于一一六四年,享年六十三岁。据说是“
not lowest in beauty,but in literary culture highest.”(在美貌方面不算最差
,但在文艺修养方面实在极高。)这涵义是说她虽非怎样出众的美女,却是旷世的才女
。事实上哀绿绮思是才貌双全的。二人初遇时,哀绿绮思年方十九,正是豆蔻年华,而
阿伯拉已是三十七岁,相差十八岁。但是年龄不能限制爱情的发生。师生相恋,不是一
般人所能容忍的。但是相恋出于真情,名分不足以成为障碍。男女相悦,私下里生了一
个儿子,于礼法是绝对的不合,但是并不违反人性,人情所不免。八百多年前的风流案
,至今为人所艳称,两人合葬的墓地,至今为人所凭吊。主要的缘故就是他们的情书真
挚动人。
《情书》里警句很多,试摘数则如下。
“上天惩罚我,一方面既不准我满足我的欲望,一方面又使得我的有罪的欲望燃烧得狂
炽。”性欲的强弱,人各不同。阿伯拉一见哀绿绮思,便“终日冥想,方寸紊乱,感情
猛烈得不容节制。”这时候阿伯拉已是三十七岁的人,学成名就,不是情窦初开的奇男
子,他的感情已压抑了很久,一旦遇到适合的对象,便一发而不可收拾。哲学不足以主
宰情感。阿伯拉并不是早熟,他的一往情深是正常的。“爱情是不能隐匿的;一句话,
一个神情,即使一刻的寂静,都足以表示爱情。”他们“两人私会,情意绵绵。”可以
理解,值得同情。
“你敢说婚姻一定不是爱情的坟墓吗?”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句话不知是谁造出的一
句俏皮话?须知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乃是人间无可比拟的幸福。从外表看,婚后的感
情易趋于淡薄,实际上婚后的爱乃是另一种爱,洗去了浪漫的色彩,加深了拌合的享受
,就如同花开之后结果一般的自然。婚姻是恋爱的完成,不是坟墓。婚姻通常有很长的
一段时间,死而后已。
“假如人间世上真有所谓幸福,我敢信那必是两个自由恋爱的人的结合。”人间最大幸
福是“如愿以偿”。《老残游记》第二十回最后两行是一副联语——“愿天下有情人,
都成了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真是善颂善祷。两情相悦,以至成为眷属
,便是幸福,而且是绝大多数的人所能得到的幸福。不一定才子佳人算是匹配良缘,世
界上没有那么多的才子和佳人。也有以自由恋爱始而以仳离终的怨偶,那究竟是例外。
如愿便是满足,满足即是幸福。
“尼庵啊!戒誓啊!我在你们的严厉的纪律之下还没有失掉我的人性!……我的心没有
因为幽禁而变硬,我还是不能忘情。”忘情谈何容易,太上才能忘情。佛家所谓“再割
尘劳之网,重离烦恼之家”正是同一道理。出家要有两层手续,剃度受戒是一层,究竟
是形式,真能割断爱根,一心向上,那才是真正的出家。基督教有所谓“坚信礼”,也
是给修道者一个机会,在一定期间内如不能坚持仍有退出还俗的选择。哀绿绮思最初身
在修道院而心未忘情,表示她的信心未坚尚未达到较高的境界。
“从来没有爱过的人,我嫉妒他们的幸福。”这是在恋爱经验中遭受挫折打击的人之愤
慨语。从来没爱过,当然就没因爱而惹起的烦恼。我们宋朝词人晏殊所谓的“无情不似
多情苦”,也正是同样的感喟。但是人根本有情,若是从未爱过,在人生经验上乃一大
缺憾,未必是福。因吃东西而梗咽的人会羡慕从来不吃东西的人吗?
“人生就是一个长久诱惑。”这是一位圣徒说的话。“除了诱惑之外,我什么都能抵抗
,”这是王尔德代表一切凡人所说的一句俏皮话。人生是一连串的不断的诱惑。诱惑大
概是来自外界,其实也常起自内心。佛家所谓的“三毒”贪嗔痴,爱就是属于痴。爱根
不除,便不能抵抗诱惑。阿伯拉要求哀绿绮思不要再爱他,要她全心全意的去爱上帝,
要她截断爱根,不再回忆过去的人间的欢乐,作一个真的基督徒的忏悔的榜样,——这
才是超凡入圣,由人的境界升入宗教的境界。他们两个互相勉励,完成了他们的至高纯
洁的志愿,然后在过程中也是十分凄惨的人间悲剧!阿伯拉对哀绿绮思最后的嘱咐是:
“你已脱离尘世,那里还有什么配使你留恋?永远张眼望着上帝,你的残生已经奉献了
他。”这样的打发一个人的残生,是悲剧,也是解脱。
我在《译后记》说George Moore有他的译本,我说错了,他没有译本,他的作品是一部
小说。《情书》之较新的英译本是一九二五年的C.K.Scott Moncieff的,和一九四七年
J.T.Muckel的。
——民国七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人的背景是什么?这本书是他的传记?用拉丁文有什么特别讲究?子弹很迅速,穿过
: 人群感觉有点慢下来……

s**********n
发帖数: 3199
4
是这本书
http://www.amazon.com/Historia-Calamitatum-Story-my-misfortunes
douban上也有链接,我就不推荐了,唯一的书评是以前我写的 - -b
这个征文没说买买提以外不可以贴吧
就我的了解而言,abelard被heloise家人阉割报复后,heloise被送至修道院度过余生。
abelard的状况不佳,有越来越偏狭的嫌疑,如果此前他是好辩又好胜的逻辑&神学新星
的话。
heloise后来的生活倒是平静甚至称的上愉悦。
i**1
发帖数: 2867
5
这名字翻译得 真是怪异

【在 a********a 的大作中提到】
: 是不是我读过的梁实秋译的'阿伯拉与哀绿绮思的情书'? 我还看过个根据这个故事编
: 的电影,译为"天堂窃情"。 抄刚查到的: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008b3a0100mdu0.html
: 英译本编者序
: 阿伯拉与哀绿绮思的信札,大约是在西元一千一百二十八年间用拉丁文写的,最初发表
: 是在一千六百一十六年在巴黎。拉丁原本于一千七百二十八年初次在英国发现,以后译
: 本甚多,此处所用之阙名氏的译本是一千七百二十二年间刊行的。这实在不是翻译,而
: 是述意,不过其文笔之灵敏及情致之缠绵,实最足以表现原著的精神。这两位著名的情
: 人的故事,在信札里已叙述得明白,他们的生平大略如下:
: 阿伯拉,是伦理学教授,又是天后宫的牧师,当时是极著名的一个人,年三十七岁,一

s**********n
发帖数: 3199
6
小时候翻过两是求的散文,吃不消。刚才翻翻你贴的,倒有让我感兴趣的地方。多谢

【在 a********a 的大作中提到】
: 是不是我读过的梁实秋译的'阿伯拉与哀绿绮思的情书'? 我还看过个根据这个故事编
: 的电影,译为"天堂窃情"。 抄刚查到的: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008b3a0100mdu0.html
: 英译本编者序
: 阿伯拉与哀绿绮思的信札,大约是在西元一千一百二十八年间用拉丁文写的,最初发表
: 是在一千六百一十六年在巴黎。拉丁原本于一千七百二十八年初次在英国发现,以后译
: 本甚多,此处所用之阙名氏的译本是一千七百二十二年间刊行的。这实在不是翻译,而
: 是述意,不过其文笔之灵敏及情致之缠绵,实最足以表现原著的精神。这两位著名的情
: 人的故事,在信札里已叙述得明白,他们的生平大略如下:
: 阿伯拉,是伦理学教授,又是天后宫的牧师,当时是极著名的一个人,年三十七岁,一

1 (共1页)
进入LeisureTime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合集] 彷效阿伯拉罕献子,美国好爸爸杀死女儿【2016晒书单】又一年
Jan 9 信心的支票簿 Faith's check book (山寨)二刷《红海行动》,发现几个细节
皮埃尔·阿伯拉尔——高卢的苏格拉底钱钟书:什么是俗气?
西班牙发现迄今最古老大熊猫祖先化石名扬四海:欧根亲王与历史上的六艘“欧根亲王”号战舰 (转载)
取经记——读《查令十字街84号》亚美尼亚期待中国发声谴责大屠杀
【十强赛】一天到晚游泳的鱼 (上)--by 小白谢里登大道 尼伯龙根工厂
恁时相见早留心,何况到如今 -- 新修版射雕听后杂感战争与后勤——第四章 破碎了的车轮
zz: 2016年各地高考作文题出炉男孩英文名的隐含意义 for who wants english name (转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阿伯拉话题: 哀绿话题: 绮思话题: abel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