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孟锦云回忆晚年毛泽东
相关主题
# 毛泽东生命最后时刻的舞伴孟锦云(图) 陪伴毛泽东489个日夜转载:毛泽东诞辰122周年纪念日 数万民众赴韶山致敬
zzzzz因动作太生硬被老毛打的女秘书招收工农兵免费读大学
让文工团员伴舞从伟大领袖毛泽东开始毛泽东从来不吃家乡人民送的贡品,都扔掉
听了孟锦云的自诉,老毛还是好色的揭秘毛泽东真实食谱
毛泽东答道:“老实,老实是无用的别名。小姐只有一个,他不害另一个,他能得到她吗?"ZT韶山万人同吃“福寿面”
老是说毛主席女人多,可是哪个是强迫的?用事实戳穿 所谓的“邓颖超日记终于启封:周恩来临终忏悔”无耻的挑拨和污蔑
【谣言止于智者】毛泽东饮食真相:关于菜谱和食谱新春见闻:大年初一12万人和“毛泽东”同过春节
关于疟疾我的亲历毛泽东靠稿费轻松成首富 赏钱不手软 (转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主席话题: 孟锦云话题: 小孟话题: 毛泽东话题: 小李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x******g
发帖数: 33885
1
孟锦云 · 2017-01-17 · 来源:中华智库园
网络上曾流传这样的说法:1975年12月26日,毛泽东主席的82岁生日,这是他的最
后一个生日。那天,毛泽东特地请来以前在自己身边工作过的几位同志。在毛主席说要
吃饭时,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长寿面条全断碎在锅里。还有以标题为《周恩来总理
逝世,毛主席除夕放鞭炮是“大不敬”吗?》等诸如此类的文章,事实真相究竟如何呢?
在毛泽东主席诞辰123周年之际,中华智库园召开年会,高朋满座。军事科学院研
究员、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专家陈宇主持会议,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党史研究室、中
国社会科学院、部队等单位的专家学者,曾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孟锦云女士及丈夫裴先
生也参加了聚会。席间,大家谈到了毛主席的最后一个生日,孟女士怀着崇敬的心情说
起了那段难忘的日子。
孟女士是湖北人,1948年出生,12岁考入空政文工团,是一名舞蹈演员,后到中南
海毛泽东身边工作。她回忆说:我很早就听说外界有一种传闻,说周总理去世那几天,
毛主席最后一个生日在中南海放了礼花,不知道你们在网上看了这个没有?其实不是这
样的,因为当时主席身体已经不是非常好了,有时候卧床还需要吸氧,甚至连稍微坐一
坐,氧气瓶也是跟着。记得那天(1975年12月26日)主席生日,我们大家为了让他高兴,
也是因为马上快过元旦了,湖南老家那边特地给主席送来了寿面还有礼花,所以我们才
建议给主席在院子里放放礼花。主席住处的会客大厅是落地窗,一拉开窗帘就可以看到
整个院子,礼花也就放了20多分钟。总理逝世是在1月8日,所以肯定不是如外界所传,
总理刚去世中南海里面就放烟花。这种文章和说法让我心里确实很不是滋味。
主席晚年时的日常饮食,一般来说就是我和张玉凤负责,餐前主席还需要服用安眠
药,有时候吃半个小时量的安眠药起作用的话,才开始就餐。就餐之后,我们会给主席
做些护理工作,等主席睡深了,一般由护士长过来接班,然后我们换着轮流值班、吃饭
和休息。至于说主席生日当天特地请来了以前在自己身边工作过的几位同志,这也是谣
传。因为12月26日那天陪主席一起吃饭的只有我和张玉凤。甚至还有更神乎其神的,说
是主席吃长寿面时,面条全碎在锅里了,这更是谣传。因为凡是从外面送来给主席吃的
食物,中南海的厨师会照着原样重新做一份才会端给主席吃。比如那次从湖南送来的长
寿面,面条是空心的,而且极细。因为是主席老家送来的面条,要做出一模一样的,可
把我们的厨师难坏了,但最后还是重新做了,所以主席吃到的寿面也不可能是湖南送来
的那一份,哪来碎了的一说呢?我只是主席身边的一名普通医护人员,也不便把这个事
情讲出来跟人争辩,只是看到网上那些不实的文章,心里不免有些不舒服。
P****R
发帖数: 22479
2
张玉凤吃醋,不让毛泽东“贴身护士”孟锦云入党
孟锦云是晚年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其重要程度不亚于毛泽东的机要秘书张玉凤。地
位特殊的孟锦云却在毛泽东生前从未加入中国共产党。自由撰稿人一清在《毛泽东身边
的孟锦云为何入不了党?》一文中披露,孟锦云到毛泽东身边工作后,使得一些为毛泽
东服务的工作人员感到不适。而毛泽东让身为护士的孟锦云代他圈阅文件,更是刺激了
机要秘书张玉凤。所以当孟锦云申请入党时,张玉凤显得非常不高兴,并阻止孟锦云请
毛泽东担任入党介绍人
P****R
发帖数: 22479
3
孟锦云是毛泽东主席的半个老乡,当然也是作者一清的“半个老乡”了。因而下笔时
,总是反复推敲,从哪个角度去写,才不会伤害到这位曾经历经坎坷的“半个老乡”呢?
文革似乎发生得太早了,以至于孟锦云这样注定要有一段曲折经历的“演员”们没有接
受这种命运转折的半点准备。她们太年轻了,年轻得让她们对复杂的中国政治以为是孩
子们的“办家家”。
孟锦云参军时,才11岁,到文革中进入叶群办公室、进入毛泽东的办公室,也就18岁。
由于看到叶群和吴法宪他们在摸毛泽东生活习惯的底,包括毛泽东喜欢什么、不喜欢什
么,吃什么药等等都在打听,孟锦云觉得奇怪,便由她哥哥将情况向江青反映,以为这
就是保卫毛主席。谁知,江青却将这信交给了“被反映”的人,由叶群来处理。这下,
孟锦云就只有下狱的机会了。
P****R
发帖数: 22479
4
1968年3月9日被捕,到1973年1月释放,在近5年的关押、劳改时间里,孟锦云受尽了
苦辛与折磨。1975年5月,当她再一次见到毛泽东时,毛泽东已经不是1968年的毛泽东
了,眼睛已看不清楚孟锦云长什么样了。孟锦云的悲伤故事,让毛泽东心怀恻隐,“他
一直拉着小孟的手,抚摸着,他的眼睛湿润了,他再也不会想到,这么个坦率真诚的小
姑娘,怎么会打成反革命,竟然在监狱里蹲了三年”毛泽东当即决定把她留下来,留在
自己的身边:“你不要再讲了,你来了,就什么都好办了,你就留在我这里工作。”
毛泽东一句话,大局就定下来了。这事发生在1975年的5月24日。
留下来的孟锦云做什么事呢?机要秘书的职事是去年的10月22日才定下来由张玉凤担当
的,护士长是俞雅菊,疗组成员都是北京各大名医院的名老医生、教授。但既然毛泽东
发话要将孟留下,便考虑到她在林彪事件后被释放出来曾经有过一段时间在医院任护士
的经历,让她以毛泽东的护士的身份出现在中南海医疗小组的编制里。
实际上,也就是端茶倒水,服侍一个老人一样地服侍毛泽东。
毛泽东显然是很喜欢这位“半个老乡”的出现的,已至于毛泽东还借故辞退了另一位护
士。这样,孟锦云得以在毛泽东身边,为老人家读报,听老人家讲故事,或者说一些开
心的话,也做一些属于“护士”应该做的工作,如洗嗽、接尿、通便之类。
后来,情况有些变化,毛泽东让孟锦云也念一些文件给他听,并让她代他圈阅一些文件
。有关这个情况,张玉凤作为机要秘书,是看在眼里的。张玉凤是个原则性很强的人,
对这种变化,她不可能不敏感到这意味着什么。有一次,张玉凤对孟锦云开玩笑地说:
“小孟,你这个非党员,可还替主席圈阅党中央文件,你可真是党外布尔什维克啊!”
张玉凤是出于一种什么心情、心理,我们不好说什么,即使是女人间的嫉妒,张玉凤也
是有道理的。毕竟张玉凤是中央任命的毛泽东的机要秘书,这是有文件的。但孟锦云没
有这个资格,她是不能看中央的高层文件,更不能代毛泽东圈阅党中央重要文件的,即
使是毛泽东让她这么作,似乎也不合规矩。
张玉凤的话,刺痛了孟锦云敏感的神经。于是,入党的问题就成了孟锦云迫切考虑的大
事。以至于,为了尽快入党,竟至自作主张地请毛泽东当她的入党介绍人。当这个问题
提到毛泽东面前时,毛泽东有一段表态:“你入党我同意。但是我同意了不算数,你要
去找党小组长,把申请书交给他。然后再找两个入党介绍人。你把申请书交给小组长后
,要经过党小组讨论通过了才算数。”并强调,“这是组织原则问题。”孟锦云还是希
望主席能在她入党的问题上推一把,便说:“您同意了都不算数,还有谁同意了算数呢
?”毛泽东说:“要按组织原则办事嘛。我身为党的主席,我哪能带头破坏我同意制定
的原则呢?”
这次谈话也就到此为止。后来,孟锦云将申请书交给了当时负责医疗工作的小组长李XX
。孟锦云又找了汪东兴做她的入党介绍人。还差一个,孟锦云不想找别人,还是想让毛
泽东做她的入党介绍人。毛泽东听罢,沉吟了很久,最后说了一段语重心长的话:“我
做你的入党介绍人,恐怕不合适。人家会说你拉大旗了。”
孟锦云是不是有“拉大旗”的想法?其他人怎样看待突然降临到毛泽东身边的这位“护
士”?孟锦云有没有因为“就留在我身边工作”的重大信任而让其他的、或原来的“同
事”感到不适?那些因为孟锦云的到来而不得不离开毛泽东的人会对此有什么想法?
我们无从得知孟锦云的出现,在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中会起什么样的冲击,但据《毛
泽东的黄昏岁月》记载,对于孟锦云代毛泽东圈阅文件,张玉凤是有不同看法的,她曾
经以开玩笑的方式,善意地提醒过孟锦云,但孟没有能把这种善意的提醒当回事。作为
党中央正式任命的机要秘书张玉凤心里是有气的。借着孟锦云入党并请毛泽东担任她的
入党介绍人一事,张玉凤表现出了她明显的不高兴:
“你什么事都找主席,你不知道主席的身体不好啊?你老打搅他做什么呀?你急什么嘛
!早晚还不得都入!”
虽然入党确实会是“早晚”的事,但孟锦云知道,不能再晚了,因为毛泽东的身体状况
没有谁比她更清楚的。越是急,越入不了党。又过了很久,党小组长找到了孟锦云谈话
:“你的入党问题,小组里讨论过了。有的同志给你提了些意见,说你骄傲自满,希望
你再努力争取吧。”
这“有的同志”是谁呢?孟锦云想了好半天,排除了张玉凤,认定是某天值班时两个党
员工作人员临时缺岗,孟锦云批评了她们,以至那两位受批评的“同志”当场把孟锦云
的批评顶了回来:“你干嘛对我们这么横?我们是平等的,你干嘛指挥我们呀?”
这是不是毛泽东所提醒的孟锦云“拉大旗”的注释呢?不得而知,反正,孟锦云在中南
海毛泽东身边时,一直没有入党,1986年,孟锦云终于如了心愿,但这却是毛泽东去世
十年之后的事了。
j****i
发帖数: 68152
5
小孟来到主席身边工作,开始的那些日子里,主席十分高兴。小孟的一举一动,他都看
着顺眼,小孟对他的一些提醒劝说,他都听着中意。
在小孟刚来主席身边的时候,他身边有两个工作人员,除了张玉凤是他的生活机要秘书
,还有个护士小李。小李性格爽朗,心直口快,走路一阵风,说话嘎巴利落脆,颇有点
男孩子气。有好长一段时间,她负责护理主席的生活,但渐渐地,小李有些不能胜任其
职了。
一次,主席侧躺在床上看书,小李看他出了很多汗,就用毛巾给主席擦擦背。她用毛巾
上下噌噌地来回擦了几下,不知是因擦得太重,还是打搅了他读书,主席生气了。主席
一声不吭,本来他用一只手把书卷成个小纸筒似地转着看,这是很久以来形成的习惯。
这时,他迅速地用卷着的书向后一打,正打在小李的手背上。当时小李心里好不是滋味
。后来她对张玉凤诉苦:“我好心好意地去给主席擦背,他却用书打我,他有意见就说
嘛,干吗对我这样。”张玉凤还给她解释:可能你的动作太生硬了,主席岁数大了,也
有些怪脾气。过了几天,小孟、小张和主席在一起吃芒果,刚吃几口,主席说:“把这
些留给小李吃吧。”当张玉凤把这些告诉小李的时候,小李说:“主席还想着我,我还
以为他讨厌我。”又过了几天,主席见了小李,主动向她赔礼道歉:“那天是我脾气不
好,请你见谅。”小李说:“您要对我有意见,您就跟我说,我会注意。”这件事就这
样过去了。但以后的很多事情,都使小李感到,主席对她不满意,弄得她左右为难。
有一天下午,小李在主席身边值班,主席看了一段时间的书,忽然说:“出去。”他浓
重的湖南口音,本来就使他的话很难让人听懂,虽然小李大概猜着他说的是“出去”,
但还未反应过来,主席又是一声“出去!”小李这下子确实听清是“出去”。于是他就
离开了主席的卧室。小李走开之后,过了一段时间,突然听见主席按响了床头的电铃,
但她又不敢进去,她认为主席肯定是发脾气。当小孟进去之后,才弄清意思是让通报外
面的警卫人员,主席自己要出去走走。渐渐地,小李护理主席,主席感到有些不顺手了。
一次,小孟正好有别的事情要办,便对小李说:“你喂主席吃西瓜吧,我已经把西瓜子
儿全挑出来弄好了。”但小李端着盘子要来喂主席吃的时候,主席却摆摆手,指着小孟
说:“还是请她来喂。”
类似这样的几件事情发生后,在组织的安排下,小李就到外面去工作了。
为什么主席对小李屡次发脾气,感到不顺其心,这是小李本身的原因,还是主席自身的
心理。大概两者皆有。小李刚来主席身边时,也没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小李与小孟到主席身边的时间,可以说是前后脚,有一段时间她们俩都作为护士在主席
身边工作。
有一天,主席与小李聊天,顺口念了两句诗:
“风云帐下奇儿在,古角灯前老泪多。”
小李听着,没有完全听懂,便说:“主席,您把这两句诗写下来给我看看。”
于是主席拿起铅笔,在一张白纸上认真地写了出来,然后递给小李。小李这下子看清楚
了,她一边读着,一边问:“这是您自己的诗,还是引用的诗呢。”
主席说:“这是我借用的诗句,这两句诗正表达了我此时的心境,我见到你们,见到你
和小孟的心情就是这样的。”
小李,小孟,都是毛泽东多年不见的朋友,她们都经历了磨难,度过了坎坷。毛泽东会
感到她们是“风云帐下奇儿在”了。
而老年的毛泽东,在他发动的文化大革命中,也感到了精疲力竭。各种事件的冲击,亲
人的相继离去,久病缠身的痛苦,都使他产生了“古角灯前老泪多”的孤寂、苍凉之感。
毛泽东在小李刚来时,也是与之相处不错的。他也经常与小李开玩笑,说长论短。小李
进中南海时,刚刚结婚,并且很快怀了孕。她考虑刚来工作就怀孕,工作会受影响,便
决定去做人工流产。当主席知道此事之后,便表示反对,并说这样对身体不好。主席还
是对小李满意的,关怀的。但后来为什么就发生了变化?或许天长日久,就难免磕磕碰
碰。
小孟的护理就那么合意?恐怕心理状态也有很大的作用。
小孟来了之后,主席与她有说有笑。饭后茶余,花园小径的散步,卧室客厅里的谈天,
显得十分和谐,主席常常把小孟逗得开怀大笑。多一点幽默,生活中就多一些欢乐的音
符。
“孟夫子,来,我给你讲个故事。”主席喜欢用这个名字来称呼她。
小孟把沙发椅向主席的身边搬近一些,主席操着难懂但还能让人听懂的湖南话,给小孟
讲起来。此时的小孟,就像几岁时,听爷爷奶奶讲故事一样,听得那么专心,那么入迷。
“有一个人,从自己脖子上捏下一个虱子,害怕别人嫌脏,赶忙扔到地下说:‘我当是
一个虱子呢,原来不是个虱子!’另一个人马上捡起来说:‘我当不是个虱子,原来是
个虱子!’”
小孟听完了这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故事,瞪着她那清澈如水的大眼,像个不懂事的孩
子似地发问了:
“这个故事有什么意思,一点儿也不好听。”
“傻丫头,你什么都不懂噢,这就是说,告诉我们要讲实话嘛,虚伪的人真是可笑。”
小孟听了恍然大悟,于是她也觉得这样的小故事很有意思。
“主席,再给我讲一个,你看看我能不能猜出什么意思。”
主席又给小孟讲了另外一个故事:
“有一天,乾隆皇帝和一个大臣来到一个庙里,里面是个大肚子弥勒佛。乾隆便问大臣
,弥勒佛为什么对着我笑啊,那大臣说,这是‘佛见佛笑’。乾隆听了很高兴,当他往
佛的侧面走几步之后,又回头一看,见弥勒佛正对着那大臣笑呢,于是便又问那大臣:
‘弥勒佛为什么也对你笑呢?’那大臣赶紧回答说:‘他笑我今生不能成佛。’”
小孟听到这里,咯咯地笑起来,急忙说:“我知道,我知道这个故事是什么意思,这是
讲那个大臣会拍马屁。”
主席点头称赞:“进步很快嘛,好聪明的丫头!”
就是这样,主席高兴的时候,常常给小孟讲着一些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讲起来是那样
轻松、自然,透出一种强烈的幽默感。
这天,主席把诗刊杂志要发表的他的两首词的清样,拿给小孟,对她说:“小孟,请你
把这两首词读给我听听。”
小孟拿过来,也不先看一遍,马上就读起来:
念奴娇·鸟儿问答
(1965年)
鲲鹏展翅,
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
背负青天朝下看,
都是人间城郭。
炮火连天,
弹痕遍地,
吓倒蓬间雀。
怎么得了,
哎呀我要飞跃。
借问君去何方,
雀儿答道:
有仙山琼阁。 不见前年秋月朗,
订了三家条约。
还有吃的,
土豆烧熟了,
再加牛肉。
不须放屁!
试看天地翻覆。
小孟用高声快速地读了起来,当她读到“不须放屁”这句的时候,她扑哧一下笑出声来。
“主席,您写不许放屁,可您今天放了28个屁。我都给您数着呢。”
“噢,你还给我记着黑账。”
主席也笑了。
“活人哪个不放屁,屁,人之气也,五谷杂粮之气也。放屁者洋洋得意,闻屁者垂头丧
气。”
小孟听了笑得前仰后合,直不起腰来。
小孟边笑边说:“那您为什么在词里还写上‘不许放屁’?”
“两回事情嘛,孟夫子。”小孟来到主席身边时,主席已患了白内障,很多人劝他做个
手术,他却总是不愿意,就像劝他吃药一样。他常说:“医生的话不能听,最多只能听
一半。”
一天上午,小孟对主席说:“你做个手术吧,很简单,手术之后,你就能看清楚我了。”
不知为什么,这次主席没有表示反对,但也没有当时点头答应。主席的习惯就是这样,
同意做的事不一定立刻答应,要做的事马上就去做。
就在这天下午,主席对小孟说:“我要做手术。”小孟听了,立刻打电话通知主席的医
务人员。半个小时后,一切准备就绪。
原来,尽管很多人多次劝他动手术,但他没有同意,不过眼科医生们却早在几个月前就
做好了准备。就在他从卧室去客厅的宽宽通道上,早就布置了一个小手术室,预备好消
毒及手术用的器具。而且在这之前,眼科专家唐由之大夫,给八十岁高龄的老人做了四
个这样的手术,都相当成功,当然,这也为给主席做这个手术取得了试验。
这次手术,就是唐由之大夫来做的,是用了针拨的方法。先把主席推到小手术室后,不
一会儿,唐大夫问主席:“可以开始了吗?”主席轻轻点点头。唐大夫在主席的左眼眼
角部位打了一针麻药,部位找得准确无误。打完针后,主席突然提出要听京剧。小孟赶
紧找来唱片,用电唱机放了京剧《李陵碑》。她知道,这是主席平时最喜欢听的。主席
边听京剧,大夫边给他做手术,前后用了近一个小时,非常顺利。手术后,唐大夫给主
席戴上了眼罩。
手术后的第二天,唐由之大夫给主席打开眼罩,上点眼药水。刚摘掉眼罩,主席一下子
觉得眼前那么明亮,眼前一切都清清楚楚。他很兴奋,忙说:“好了,好了,手术做得
好,我看不用戴上眼罩了。”就这样,本来应该再戴三天的眼罩就戴了一天。
这次眼科手术,主席是听了小孟的劝告。
从此,主席又配了副眼镜,因视力的恢复,他有好长一段时间很愉快。
不久的一天下午,小孟穿着一条米黄色的裙子出现在主席面前,主席用一种审视的目光
看着她。然后摇摇头说:“这条裙子颜色不好看,你去做条红裙子穿吧,玫瑰色的,算
我送给你。”
小孟去“红都”做了件红色凡尔丁的连衣裙,做好之后,立刻穿起来给主席看。主席看
着,已显得灰暗的眼睛里放出了光彩。他说:“我就喜欢这样的玫瑰红,好看。”小孟
穿着这件连衣裙,工作在主席身边,像一朵俏丽的玫瑰花在主席的房间里闪着光。
1975年的那个时代,中南海的外面,还是灰色、蓝色的海洋,还是时髦的绿军装统治着
人们的服装。小孟穿着玫瑰红的连衣裙走在外面,使人们投以惊奇的目光,即使在舞台
、银幕上,也难见这样的形象。
天气渐渐热了,依旧梳着短辫子的小孟很想去理个发。变变发式,会给人以新鲜感。小
孟虽然没有想得那么多,但要求变换样式,锦上添花,却是人们的共性。
小孟说:“主席,我和张姐(对张玉凤的称呼)想去理个发,您看理什么样的好?”
“剪个短发好,前面有刘海,后边齐齐的那种样子很好看。”主席回答得十分具体。
小孟没想到,主席对什么样的发式也有研究,她只是随便一问罢了。那么大一个领袖哪
里关心这些呢,但是她想错了。
小孟和张姐去了北京饭店。到那里一看,有烫头的,她们临时改变了主意:不如干脆烫
了吧。当她们两个都烫了头,回到主席身边的时候,主席一下子就发现她们两个都烫了
头,便对她们说:“你们就是不听我的话。”
后来张玉凤跟小孟谈起了发式的事,张玉凤说,主席多少年前就喜欢他说的那种发型,
不知为什么。小孟说,主席讲的就是杨开慧的那种发型,可能是怀念她吧。
也许是吧,杨开慧,主席自由恋爱的第一个幸福伴侣,他们在一起生活的时间尽管不长
,但杨开慧的形象永远留在毛泽东的心里。杨开慧,永远是青春的化身,她过早地离他
而去,但她永远给他留下了青春的明丽。
杨开慧式的短发,玫瑰色的红裙子,与一代伟人毛泽东似乎不能联系在一起,但这一切
的发现,又是多么符合人之常情。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毛泽东靠稿费轻松成首富 赏钱不手软 (转载)毛泽东答道:“老实,老实是无用的别名。小姐只有一个,他不害另一个,他能得到她吗?"ZT
好蛋困境老是说毛主席女人多,可是哪个是强迫的?
太祖给毛派和亲毛派的信!【谣言止于智者】毛泽东饮食真相:关于菜谱和食谱
毛泽东将《资治通鉴》当枕边书 称读过17遍关于疟疾我的亲历
# 毛泽东生命最后时刻的舞伴孟锦云(图) 陪伴毛泽东489个日夜转载:毛泽东诞辰122周年纪念日 数万民众赴韶山致敬
zzzzz因动作太生硬被老毛打的女秘书招收工农兵免费读大学
让文工团员伴舞从伟大领袖毛泽东开始毛泽东从来不吃家乡人民送的贡品,都扔掉
听了孟锦云的自诉,老毛还是好色的揭秘毛泽东真实食谱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主席话题: 孟锦云话题: 小孟话题: 毛泽东话题: 小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