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ssouri版 - 温元凯
相关主题
免费帮助来自中国的女生 (转载)Re: 刚认识了一个华尔街的中国大陆帅哥 (转载)
Re: Yatou 好看,还是牛肉好看??????、 (转载)外f老头和外f拉拉的,你更愿意接哪个盘?
100伪币跪求miny的照片 (转载)Re: 谁牵头在纽约时报或华尔街日报做整版广告? (转载)
“占领华尔街”受瞩目这油啊。。。 (转载)
Re: 9号这期非诚勿扰是美国专场,N多华尔街的 (转载)还有这种药啊
占领华尔街现场图片 (转载)她们华尔街女神一般和什么样的男人同居?
大文豪, 周日去华尔街吗?终于理解为啥nyc 华尔街的女人喜欢一夜三次
陈晓丹是什么情况?Drei哥你看到菌斑辣妈了吗。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温元凯话题: 华尔街话题: 中国话题: 企业话题: 改革
进入Missouri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G****a
发帖数: 10208
1
时事迁延,潮起潮落,浪淘尽多少世事沧桑。温元凯,却一次一次地努力站到潮头
上来,关注着周围的变化,寻找自己立于潮头的基石。
1.角色变幻:从化学家、改革风云人物到闯荡华尔街的“淘金者”
人生是一个舞台,每个人被推到台上,非扮演个角儿不可,有时候还要身兼数角。
当有人喝彩,他就愈演愈热,愈演愈精彩。
1973年,被打成“白专”典型,正在绍兴一个集体小厂当工人的温元凯接到一纸调
令,他要到科技大学上班了。一进科大,他成了科大的学术活跃分子。再过四年,他被
通知出席国家级的科教座谈会。
这是位上海弄堂里出来的棒小伙子,中学时迷恋化学,接着如愿以偿考上南京大学
化学系。他那时候的愿望就是要当中国的诺贝尔,中国的居里。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他
写的专业论文就达到了大学讲师的水平。此外他还自学掌握了三门外语,他因此成为当
时全国几个著名的、被称为“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典型,受到高教部和团中央的嘉
奖,后又成为“又红又专”的典型,团中央号召全国的大学生向他学习。
文革开始,“又红又专”的温元凯却成了“白专”。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他的科学家的梦幻直到科大校长刘达的关
注才得以重新实现。回到科学殿堂,他的方刚血气浑身奔涌。他在学术上的许多见地引
起了科学院院长方毅的重视。当邓小平复出后的第五天召集国务院科教工作座谈会时,
温元凯成了与会最年轻的学者。这是1977年8月4日。就在这个座谈会上,温元凯直言:
我们的教育体制存在诸多弊端,他直谏邓小平要恢复高考制度和对外派遣留学生。提议
被邓小平当场采纳,从而掀起了中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巨浪,改变了中国千百万人的
命运。
会后,邓小平对温元凯说:“你是这次大会最年轻的代表,今年只有31岁。你活到
我这样的年龄,一定要做出更大的贡献,否则可要挨棍子的呀。”一番话,打开了温元
凯投身中国改革的心扉。温元凯也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学者了。他开始施开拳脚,上演一
场精彩大戏了。
1980年,温元凯被派往法国,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出国访问学者之一。1982
年他毅然回国,向中央上书,呼吁进行教育体制的改革,受到热情的鼓励。他被任命为
中国科大化学教研室主任。一个波及全中国的科教体制改革大潮,就这样从一个小小的
化学教研室漫然开来。全国近200所大学派人到科大参观取经,温元凯也被邀请到各地
传授改革经验。他还写作出版了《中国的大趋势》、《改革的曙光》、《创造性人才及
其培养》等书,在社会上引起极大轰动,其中《中国的大趋势》列1984年全国第二畅销
书。温元凯成了知名的社会活动家、演说家、经济学者。他被香港《明报》誉为“中国
当代四大思想家”之一,1988年,又被评为“中国改革十大风云人物”。1993年—1998
年间,作为人大代表的温元凯,参与许多立法的提议。中国第一部《破产法》,他就是
主要提案人。
如果说,舞台上的戏一幕完了又上一幕,温元凯在哪一幕他都要登场,而且非让你
叫好不可。只要有必要,他宁可切换角色。
1992年,温元凯应邀去加州理工学院做访问学者,研究蛋白质的计算机药物分子设
计。在那里,他“业余”赚到第一笔炒股的钱,也认识到股票的神奇。他开始以严谨的
态度对美国股市进行研究。1994年,温元凯暂时放弃了自然科学研究,走上了探索国际
金融发展之路。
1996年2月,带着对华尔街股市运作的深刻把握,温元凯回到了中国,并最终完成
了从学者到商人的转变。
人到舞台上是非演不可的,不管是演这角儿或是那角儿,演好演坏是他的功夫了。
温元凯之所以每每引人关注,叫人喝彩,是他的灵魂里头贯穿着一条明晃晃的主线,那
就是他对中国发展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大胆设计,而且是紧跟着时代,立于变革潮头的思
考和设计。
2.长三个脑袋 沸一腔热血
温元凯对于身边的事物嗅觉特别敏锐,他能很快感受到周围世界正在发生的变动,
能感觉到身边的变化和演变的情势。同时他善于把它概括出来,把它演绎出来,剖开给
人看。
记者:从您的经历看出,您所关注的问题比较广泛、深入,但线索很鲜明,经济的
、政治的,每每您都有深刻的理解。
温元凯:我做为一个学者出身的人,看问题我用学者的思维,研究问题我有一股学
者所有的“科学”的钻劲。现在我投身金融业,我就当一名关心国事的有学者精神的企
业家。将来条件成熟了,我也当一名有企业头脑的继续关注国家命运的学者。
记者:我倒看出你长着三个脑袋。(温元凯乐了)一个是学者的脑袋,一见问题就
要研究个啥模样;一个是作为一个思想者的脑袋,你对改革的思考倾注了更多的心血;
另一个是经济头脑,你一个科学家偏偏就跑去调研经济现象,到了美国你就往华尔街跑
。那可好,现在一回国,几乎完全成为商人了。
温元凯:如果真如你这么说,现在这三个脑袋也是分不开了。当企业头脑去使,用
的是学者钻研的思维,又离不开思想者的那种思辩和深入。
在采访中,我有意要了一份温元凯的行程安排,那上面是12月到春节前的行程安排
。其中有6次进企业调研、23个业务洽谈、9个报告会(有两次在北大)。在我约会的两
次采访中,间隔6天,他中间除了北京的三次大型活动没有中断,还在广东、湖南、北
京、上海三角穿梭。
学者的脑袋 1997年他回国与人合作公司开始至今,三年他分别调研了107、110、
121家企业,出版了《闯荡华尔街》一书,这本书在风入松书店的排行榜名列第二畅销
书。他还有几本书正要结集付梓。其中有《从华尔街看中国经济》、《中国企业如何走
出困境》等。他介绍华尔街、主张以风险投资与营销革命来触动改革深水区的瓶颈。他
的报告会接二连三。他的研究成果来之不易。聪敏加勤奋,温元凯总是马不停蹄地奔忙
着。
思想者的脑袋 温元凯行色匆匆的学术商务活动中,不时地将接触到的现象进行再
三地比较、演算、推算。在华尔街他遇到许多人、见到听到许多事。他从这些人的故事
中联想到中国的人才流失与体制现状,他开始再次提及中国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要
。通过中外对比和历史比较,他从精神误区、投资决策、资源整合指出了某些企业失败
的根源。提出十个轮子驱动理论,建构包括发展战略、资本运营、市场营销、生产管理
、研究开发、公共关系、企业文化、人力资源、跨发拓展等企业经营体系。
商人的脑袋 记者在温元凯的南洋林德公司拷贝材料的时候,发现他公司的打印机
边上有一则警告:“非重要文件,请用旧纸张背面或双面打印”。这是一个“抠门”的
细节。知微见著。一个运营华尔街资本的企业家,在管理细节上竟能如此强调成本概念
,一个“学者”出身的人这般“小商人”,这与他的商业头脑分不开。与他提倡节约相
对应的另一端是,他大力倡导企业决策者善用外脑、善用外力、善用资本市场、善用人
才。在近期一个特许经营展览会上,温元凯大声疾呼:通过改变营销机制建立新的营销
模式、提四两力拨千钧巨鼎,减轻企业经营过程的包袱,轻身上阵,搏击商海。他自己
成立公司与国际上10家大型投资机构通过协议建立了合作互补,他借此打通了国际渠道。
三个脑袋并用 温元凯每一场报告、每一次调研,他都借机广交朋友、广播商机。
一有机会他都不遗余力去争取。今年夏天他到昆明,在昆明3天时间,除了作报告和参
观世博会,温教授不分白天黑夜的应邀考察企业,接待如约或无约而至的各位老总。一
场报告下来,企业求见的络绎不绝。尽管日程都是事先安排的,但是只要一接到邀请电
话,温元凯就显得比对方还热情,他会对助手说:“叫他们来,路上边走边说,或者我
下次专程来吧。”红塔集团、诺仕达集团、昆明商业银行、云南白药厂就获得了他的“
指点”。
在这种时候可以看到,他的三个脑袋一齐运转,结果是:调研的内容更充分了,对
中国经济的发展课题更占据充分的材料,他关于企业的理论探索越来越深刻,想从他的
投资公司寻找商业合作或国际商机的单位紧接不断。
了解他这三个脑袋,你就不难了解他如何从一个知识分子变成一名商人,从一个化
学研究者经历改革呼号进而投身华尔街,企图成为一名杰出投资家的角色演变历程了。
3.华尔街1000天:闯荡资本世界
温元凯:其实,到华尔街正式工作之前,我已到过纽约多次,最早的是1982年。
1992年我应邀到著名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做演讲,题目是《中国经济改革现状前景和海外
华人留学生的发展机会》。会后人们把我团团围住互留名片、地址,我意识到,这些宝
贵的中国人才对中国未来的改革尤其是经济金融改革走向世界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我来到了华尔街工作,和同事们一起创建了华尔街第一家来自中国大陆的投资公司
———罗斯福投资公司,并担任了公司的负责人之一。———温元凯《闯荡华尔街》
进华尔街之前,做演讲也好,访问也好,“调研”也好,温元凯到“华尔街”(其
实是纽约),只能算是“溜达”。当他在罗斯福公司开张之时,也只是试图“蹭”进去
一只脚。他试图推出一套金融人才培训计划。他想从每年6万华人企业家赴美考察的身
上做点什么。开始时,他实施有生以来第一次证券交易买进200股上海石化,4天后赚了
800元。华尔街的威力不简单。1993年纽约的秋天多美啊。他战战兢兢地投入了“闯荡
”的历程。
他迅速理解了“华尔街语言”。他把这语言“简单化”,你只要给他们一份标准的
招股说明书,他们就会给你钱。他开始买卖股票;他开始为国内的企业筹措资金;他拜
会风险投资家、银行家、企业家;他很快找到了华尔街经营自己的感觉。
到华尔街的中国企业家,都有三种愿望:筹资、寻找上市、觅得合作者。按照温元
凯的观察,进入改革深水区的中国太需要华尔街这样的金融市场。他在中美之间来往的
旅程上,一次比一次强烈地感到中国金融市场上存在着超常发展的机会。
1995年8月,他在纽约与几位同仁发起组织了“中国旅美金融协会”、“中美医药
开发协会”,他们希望能把更多的这样的人组合在一起去为中国服务。他希望培养出中
国的巴菲特、彼得·贝克林齐和索罗斯。
4.背华尔街回北京:触动经济新增长点
温元凯:“在华尔街闯荡这么多年来,我个人已经开始尝试着真正进入华尔街的核
心业务中去,通过贸易或者投资银行把钱拿到手送回中国去。我们的目标是很明确的,
那就是使中国的企业走向世界,把华尔街的资本搬到中国,而且现在看来这事情是有可
能的。———温元凯《闯荡华尔街》
温元凯早就认识到,他在美国并没有接受到非常科班式的教育,因此,类似他这样
的人只有在中美之间作沟通的桥梁才能有更大的发展。
1997年10月,他成了北京南洋天安投资公司的一名股东。回到国内办公司,首先得
普及概念。
温元凯埋头作三件事:第一件是写书。他花了心血写出“华尔街”系列的第一本书
《闯荡华尔街》。大学者用科普读物的笔调写华尔街概念、华尔街的语言、华尔街的手
段、华尔街的人、华尔街的诱惑、华尔街的陷阱、华尔街的风物……
第二件事是全国各地巡回演讲,极力倡导金融与企业结合,指出资本对产业的调整
作用,他的演讲以华尔街为背景形成系列:从华尔街看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从华尔街
看中国经济未来的十大投资热点;从华尔街看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如何能成大气候;从
华尔街风云人物看中国股市未来的发展;华尔街风云人物中国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必
要;从华尔街看中国企业当前如何走出困境和实施战略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等等。
第三件事是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具体毛病具体解决。他经常延引国外专家参与“诊
疗”。不到两年半的时间,已有数百家企业请温元凯去考察、诊断、做顾问。他似乎是
在播种。
这些举措风暴式的在全国范围展开,可以看作是温元凯的一笔投资,更可以看作是
他的一个大手笔策划。表面上看,他的企业一年下来,没太多建树,但当他树了名、造
成了气候,酿造了概念,把企业老板们的注意力导向他的公司的时候,他就要开始收获
了。
这从他最近的报告可以看出来,他专注的论题愈来愈集中,那就是金融资本与当今
中国经济的结合。以他的眼光,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于用金融手段推动国民经济的战
略调整和重组。现在中国的金融市场上确实存在超常发展的机会,而且中国企业在国际
金融市场上前景也非常看好。
他在为中国企业寻找结合点,寻觅突破口,也正是在为他自己的公司立足中国市场
寻找立足之地,以此打开宽阔的局面。
他有这样的意图:肩膀上背着华尔街的概念、信息通道和投资人,面向中国企业,
从新的经济增长点获得前所未有的商机,对己、对企业、对社会,三赢。
5.既要造摩根斯坦利 又要建中国麦肯锡
记者:频繁的演讲、报告难道不影响你自己公司的业务吗?
温元凯:我是在调查和研究基础上去演讲的,而且方向和内容与我现在的公司的业
务是吻合的。换句话说,就是一个大型的投资顾问公司,必须有我这个角色,有这样的
工作环节。当然,我涉及的不仅仅是一个企业该做的事。至于公司内部管理,我们聘用
专业化很强的能人来。管理上我们抓得很紧。
记者:如果能像一个工程师、一个匠人那样地来塑造你的公司,你的企业将会怎样?
温元凯:我们很愿意这样做。我们的方向很明确,就是充当投资银行和管理顾问。
凭着我对中国的了解,我们要成为中国的摩根斯坦利,要成为中国的麦肯锡。
当美国麦肯锡花6个月交给今日集团一套企业管理系统解决方案的时候,今日集团
开出了1200万元人民币的支票作为该项目顾问的酬金。温元凯向记者讲,他要在中国成
为这样的高智力投资人和管理人。当时成立北京南洋林德投资顾问公司时,他自己以人
力资本作价拥有公司50%的股权,后来又过渡到自己做老板。现在温元凯从中拿出一部
分股份用于激励项目经理人,同时,他的公司在增资扩股,推行股权开放和合伙人制,
他试图将华尔街的管理首先用于自己的企业。
温元凯把主业放在投资银行和管理咨询顾问两个方面,包括:企业战略策划、投资
顾问和金融运作顾问、帮企业进行项目融资、风险投资融资和证券融资、代理发行股票
和股份制改造,包括股票上市、国内上市和海外上市的策划及中国企业的收购与兼并,
主要是上市公司收购兼并,即所谓的借壳上市、资产重组。在投资选项方面主要有两大
重点,一个是IT产业,即信息产业,这是未来中国经济及世界经济强劲的增长点;另一
个是生物技术、制药与保健有关的产业,这也是发展空间极大的增长点。比如他们最近
正在做的有这样一“单”,这是个有独特功效和确切疗效的中药企业。中国药品要想进
入国际主流销售,通常要花3—4亿美元,用8—10年申办并通过FDA卫生认证。他们采取
金融手段走了一条捷径:即通过项目融资并与美国药厂合作的方式来进行。
在内部管理,他现在的当务之急是造就人才,造就专业化的投资顾问高手。他认为
,高手关键要靠激励机制。有了机制,还要有企业文化。
可以看出,温元凯的思路是很清晰的:要能栖凰,先荫梧桐。
今年来,他提供服务的企业有许多。比如明年三四月份,他们将组织中国20家医药
企业到东南亚招商,寻找当地的合作伙伴和市场;最近他正在帮两三家企业在美国市场
运作,正物色人到海外打理相关业务。
温元凯从70年代来开始,一直紧随着中国改革开放风浪的潮起潮涌。形势变化了,
许多人销声匿迹,而他经过一番修造,一次又一次努力地站到了潮之头。这中间,最为
可贵的是他对中国前途的关心和对中国前途的信心,一如既往,矢志不移。
温元凯,1946年出生,江苏无锡人
主要经历:196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文革中受到冲击,1972年被分配到浙江
省绍兴长征塑料厂工作,1973年5月奉调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担任教师,1977
年8月在中国有关教育会议上曾向刚刚主持工作的邓小平提出恢复高考和开放出国留学
制度的建议,1986年被聘为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系副教授,其以31岁的年纪成为当时全中
国最年轻的教授,1980年至1982年在法国巴黎大学作为访问学士进修,1986年起担任安
徽省教委副主任,全国人大代表、主席团成员,1988年被评为“中国改革十大风云人物
”,1992年7月到加州理工学院以访问学者身份。从事量子物生学的研究。
1993年底任纽约华尔街的罗斯福对华投资公司,出任副总裁职务至今。
1997年回国创办南洋林德投资顾问公司任总裁。
1998年底完成个人作品《闯荡华尔街》,曾在美国、日本、加拿大华文报纸连载,
1999年在中国出版
1977年到1989年期间在中国各地做过关于中国改革问题的演讲,发表过上万字关于
中国改革的文章,出版过近十本论述中国改革的书籍,其中《中国的大趋势———温元
凯谈改革》曾在1984年中国畅销书排名中名列第二
1 (共1页)
进入Missouri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Drei哥你看到菌斑辣妈了吗。Re: 9号这期非诚勿扰是美国专场,N多华尔街的 (转载)
华尔街的学霸同学终于向生育低头了占领华尔街现场图片 (转载)
华人女id为啥整天觉得FBI 很牛逼大文豪, 周日去华尔街吗?
笑话陈晓丹是什么情况?
免费帮助来自中国的女生 (转载)Re: 刚认识了一个华尔街的中国大陆帅哥 (转载)
Re: Yatou 好看,还是牛肉好看??????、 (转载)外f老头和外f拉拉的,你更愿意接哪个盘?
100伪币跪求miny的照片 (转载)Re: 谁牵头在纽约时报或华尔街日报做整版广告? (转载)
“占领华尔街”受瞩目这油啊。。。 (转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温元凯话题: 华尔街话题: 中国话题: 企业话题: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