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Returnee版 - 饶毅:中国科研一直捡别国成果的“面包屑”
相关主题
中国科技体制改革与海归从饶毅落选采访看海归(ZZ)
多次批中国学界擅权术 北大生科院长饶毅落选院士有预感饶毅谈落选中科院院士:海归最怕处理关系网
饶毅:中国30年内将出现多项值得获诺贝尔奖的工作 (转载)饶毅说,海归都是祸害!
饶毅接见中国留美学生代表最顶尖的学生和学者,多数仍留美国
饶毅对海归归海的博文人口众多是阻碍中国发展改革的主因也是大家不愿意海归?
[合集] 中国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 将扩大招收海归博士后学者弃百万年薪回国遭解聘 海归精英国内屡碰壁 (转载)
坚决支持饶毅把中国科学院/工程院搞臭!海归所谓的创业与社会地位
从饶毅落选采访看海归 (转载)鲁白:什么样的人适合海归 做人上人(AKA leader)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饶毅话题: 中国话题: 科学话题: 改革话题: 海归
进入Returnee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b*********r
发帖数: 2532
1
http://www.popyard.com/cgi-mod/newspage.cgi?num=1114428&r=0&v=0
饶毅认为:快速增长的中国,学界、企业依然缺乏自主创新,缺少核心技术。以药品为
例,迄今为止,中国绝大部分药是西方发明的。
饶毅其人
北京大学终身讲席教授、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兼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
回国前曾任美国西北大学Elsa Swanson讲席教授、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神经发
育的分子机理和社会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先后协助推动建立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交叉学科研究中心。2004年起兼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学术副所长。20
07年9月全职回国。
饶“议”有理
“儿子、女婿”应该一个样,海归(专题)博士也应该从助教做起,科研教学两手抓
海归(专题)推动科改,必须要形成关键多数,没有做到只能离开
有自信的年轻人,应该无论社会如何喧哗都有自己长远追求
中国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但我们可以一步步地往更好的方向走
金融比科学更重要? 没有硬实力不能主导软实力
在没有掌握前沿科学的情况下,不可能凭空靠金融等手段维持国家强大
饶毅清楚地记得自己这代人科学生涯的起跑线,“是1978年初,以郭沫若名义撰写的《
科学的春天》、徐迟采写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先后发表,激励了一代中国人投
身科学。”但当他30年后放弃美国优厚的职位和待遇,回到北京大学任教时,却顿感时
过境迁,“前几天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只有新华社发了很短的消息
,社会上、即使在科研单位似乎也鲜有反响。这与30年前的全国科学大会引起的举国皆
动不可同日而语。”
饶毅发现,科学遭遇的不只是冷落,简直是冰水,“有时髦的经济学‘讲家’----经常
在各种场合讲经济学的所谓专家,最近表示,中国不用发展科学,中国应该只发展娱乐
和服务行业,这是中国发展关键所在。从老师到家长,很多人都认为年轻人不必学科学
而应该学金融。”更让他觉得哭笑不得的是,“我听说还有少数小学生甚至认为做贪官
是最好的。”
在这种“中国用不着做科学,抄别人专利也能发展”的论调中,日本成了“不发展科学
,也成世界经济强国”的例子。针对这种观点,饶毅认为,“所谓日本科学不好而经济
发展很好,根本是误解。”饶毅指出,日本科学不如美国,但比中国好多了,日本1949
年获得首个诺贝尔奖,迄今已有约20位获奖人,中国还是零;生物医药研究方面,我们
不如日本1980年代的世界地位,那时日本已有几个诺贝尔奖级的项目;日本有年销售近
160亿美元的武田公司,而中国的世界级大药厂数量为零,这正是因为日本生物医学研究
优于中国。
日本所谓不够强是与美国比起来说的,日本技术创新还不够多,有些领域还受制于美国
,不能完全掌握产业的发展,所以它也无法靠调节金融来影响世界。调节金融的基础是
国家有硬实力,没有硬实力不能主导软实力。
“如果我们讥笑日本没有科学,那不是五十步笑一百步,而是更差者笑话较差者。”饶
毅认为,“中国后30年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原创技术,没有科学研究做支撑,无法顺利解
决。在没有掌握前沿科学的情况下,不可能凭空靠金融等手段维持国家强大。”
“面包论”仍适用 人家不研究我们就没办法
“难道我们总是去捡富人餐桌上掉下的面包屑,并因为有更多的面包屑而认为自己比他
人更富裕吗?不要忘记,面包是所有面包屑的来源。”
原创性的科学研究导致技术创新、经济发展,导致国家强大,这是现代大国崛起的必然
规律。让饶毅忧心的是:经济规模快速增长的中国,学界、企业依然缺乏自主创新,缺
少核心技术,“有些信息企业的发展,是在中国政府特殊的保护政策下获得的。迄今为
止,我国绝大部分药是西方发明的。像肝炎等病,中国有近亿患者,而西方发病率低,
因此并非研发重点。人家不研究,我们就没办法了,因为没地方进口了。”
饶毅坦言,自己对中国科学的看法与对中国的看法很相像,“对远景乐观,对现状很担
忧。”他认为,中国的自然科学学科已经“脱贫”。
但重大的科学工作少,原创性科学研究对产业和经济影响小。中国科学研究水平还有很
大的改善空间。我们目前的水平不仅低于世界的先进水平,也低于中国的历史记录,低
于国家科研经费的增长,低于人民对科学的需求。
饶毅现场引用了1883年美国科学家罗兰的文章:“如停止科学的进步,只留意其应用,
我们很快就会退化成中国人那样,因为他们只满足于应用,却从未追问过原理,这些原
理就构成了纯科学。因为没有寻根问底,中国人已远远落后于世界的进步。难道我们总
是匍匐在尘土中去捡富人餐桌上掉下的面包屑,并因为有更多的面包屑而认为自己比他
人更富裕吗?不要忘记,面包是所有面包屑的来源。”
饶毅更在现场意味深长地反问:“因为我们有百度,可以搜索更多的‘面包屑’,就以
为我们的科学更发达了?”
论文数量不代表质量 选人才不能异化为“选刊物”
科学上数量第一第二都没关系,关键是质量,质、量之间的差距越大问题越大
中国科学与世界先进水平有多大差距?饶毅语出惊人:“就生命科学领域而言,相对水
平低于美国1910年水准。那年,摩尔根发表了对果蝇白眼突变分析的论文,一个学科--
--遗传学的重要部分在美国被奠定,我们迄今没有这样的成果,没有这样系统性的学科
建树。”
在中国的论文数量上,饶毅做了一回说破“皇帝新装”的人,指出国内出于“论文崇拜
”、“国际期刊崇拜”,竟供养了大量“傍名刊”的国际骗子。最近有英国《自然》杂
志集团下的一家媒体提出一个“妙论”,说中国科学论文发表量是世界第二,相应地证
明中国科技水平世界第二。饶毅表示:“实际上,英国杂志《自然》为了赚钱。近几年
出版了一本《Nature Communication》的杂志,这份杂志明确表示,凡是没有造假的文
章都可以发表。还有前几年另一家国外出版社出版的《Plos One》,这些以版面费牟利
的杂志,收到大量中国投稿,所以短时间内,大量来自中国的论文发表在nature集团的
杂志上,发表量急剧升高。国内有些机构、部委竟将发表在这样刊物上的论文计算在有
关统计中,nature这样宣传就是吸引你们来发表。”
回国五年,饶毅在各地科研院所大学看到的现况尤为惊心。随着经费的增加,中国科学
界不再致力于先进仪器的研发,而是花高价购买国际尖端仪器装点“先进实验室、研究
所”的门面。“过去几年,中国科研经费以每年20%的速度在增加,两倍于GDP增速。有
些单位竟然用买断国外某种仪器的办法当个短暂的“世界第一”,其利润还来不及抵债
,所购的仪器就被更新换代。不少国际著名科学资助机构到中国来之后都感慨,你们中
国太有钱了。”
饶毅指出,当代中国科研不仅与世界,即使与上世纪40年代的西南联大、60年代的两弹
一星,70年代的袁隆平杂交水稻等近代辉煌相比,也有相当大差距。
“即便与国家投入的经费增长相比,我们也有距离。”饶毅做了一个比较:过去几年,
中国科研经费以每年20%的速度在增加,两倍于GDP增速。经费增加后,成果数量确实增
加了,但质量的增加非常有限。
同时,“山寨中国”也令饶毅对当下的科研水平感到失望:“在应用方面,我们希望科
学研究能帮助中国产业从目前的加工、拷贝、山寨、盗版走向自主创新,对得起纳税人
的合理要求。”
“在科学领域,数量第二、数量第一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质量。数量和质量之间的差
距越大,问题越大。从科学来讲,质量最好的人功劳最大,其他人只是辅助者;从应用
专利而言,首先获得发明和专利的人最能赢利,其他人的改进和应用只是得小钱。所以
在科学技术方面,数量常为质量‘打工’。”
科改讨论迟来却未晚 改革需消除中国式嫉妒
还有种人不反对我说的内容,但是反对我说。希望科学界知情人任何场合都能支持改革
现行科研体制需要改革。为了这个今天看来已经是社会共识的结论,饶毅和呼吁改革的
海归(专题)学者经历了冰火两重天。
2004年底,饶毅与另两位知名海归鲁白、邹承鲁在《自然》(《Nature》)杂志中文增
刊发表了有关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文章。“说的是国内学术界人人都知道的弊病,但有
关部委认为是针对他们的,禁止全国的刊物讨论科技体制。”
但到了2010年,饶毅与另一位著名千人计划海归学者施一公联合在《科学》杂志发表英
文文章,重提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几天之内,国家领导人就批示六个主要部委,要求他
们提出改革的应对措施。经过多方面准备,今年国家正式提出要改革科技体制。至此,
科技体制改革的讨论在延迟了7年后,有望获得较大推进。
饶毅坚信:“对于中国科学界而言,国家的宏观决策、不同部门之间的分工、单位的管
理和科研效率等都可进一步改善。其中部分重要问题,可以通过体制改革作出较大调整
。我认为科技体制改革,相对独立于其他领域,关键在于我们多大程度愿意改革自己所
在的体制。”
饶毅现场举出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NIBS)作为例子。
在中组部、科技部、北京市支持下,国家为探讨科技体制改革,于2004年建立了北生所
,首任所长是留美著名生物化学家王晓东。
8年来,该所摸索实践在中国可行的录用、支持、评审机制,在论文发表、科学发现、应
用、人才培养、国际同行认可上都有突出表现。今年,国际最著名的科研资助机构之一
美国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宣布资助美国以外的科学家,每人几十万美元。全球共
27位科学家获得资助,中国有7位,其中4位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饶毅认为:“以经费投票是比口头赞誉更实在的评价,一个研究所获助超过中国生命科
学半壁江山,是对北生所很大的肯定。”但国内对北生所的这种肯定并不多。北生所的
科研经费在2004年是1亿元,当时是突出的,但到2012年和同行相比却落后了。2012年其
他研究性质相同、相当规模的研究所(如科学院遗传发育所、生物物理所)经费已是3亿
到4亿元,约为北生所的3倍左右,但其产出与北生所有相当距离。
饶毅介绍:“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北生所的体制,经费通过原体制和机制分配,即使钱
很多,效率也低,这是鲜明的对比。”
饶毅坚持认为,“对中国来说,北生所是一个价廉物美、切实可行、实践了8年的中国本
土的改革成果。”2007年,中组部、科技部、北京市在北生所蹲点考察后准备向科研界
推广,促进全国的科学体制改革。征求其他单位意见时,却遇到很多阻力和负面评价。
明明很好的体制和成果,为什么会有争议?饶毅认为,一种是害怕新体制会排斥其他体
系,一种是中国式妒忌。一些人还有南郭先生心态,怕新体制下现出其原形。
饶毅慢慢发现:“有人不反对我说的内容,但是反对我说。我希望科学界知情人在所有
不同场合都能讨论改革、支持改革、实施改革,而不是描黑、反对和阻碍体制改革。”
海归应做改革主力军 同流合污对不起国家
无论在什么岗位,我们都可以推动改革;只要我们坚持,就可造就中国的良性科学环境
对待海归和本土学者,饶毅一直呼吁要“儿子、女婿”一个样。在推动科研体制改革上
,他认为海归甚至可以担当得更多:“多年来,海外留学人员对中国的科学有过很多的
作用。今天,海归在中国科学体系里基本已占主导地位。因此,有些存在的问题其实并
非国家的失误,而是我们海归的实践所致。”
饶毅认为:“无论海归、非海归,都应该坚持原则,为人正派。我们回国要适应该适应
的,但如果回国后以适应为名,与不良习俗合流,就对不起国家对海归的引进。所以海
归们更应该成为良性力量,助推改革。”
2011年,落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评选后,饶毅宣布永不再参选院士,并向北京大学递交了
辞去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一职的辞呈,但未获批准。在演讲现场,饶毅透露,自己再一次
提出了辞职申请。
但饶毅认为这并不意味着自己致力于推动科研改革的初衷有所改变:“无论在什么岗位
,我们都可以推动改革。行政力量固然推动幅度更大,但每个海归学者即使在自己领导
的研究组、所教的课程上,也可以推动改革,也能通过支持其他人的实践而影响改革。

回国五年来,饶毅竭力而为,哪怕很多时候那更像是一个人的改革。“有一种现象很普
遍,需要纠正。科技教育界95%的人都说支持改革,但究竟怎么改革,很多人想法不一。
结果是,人人高喊改革,但改革却很少得到推动,而且不会因为不改革而受罚。因为不
改革可以成为既得利益者,比如课题申请到国家项目时,费用平分,还会获得鼓掌,但
不一定为国家发展带来益处。
很多人对饶毅辞职的决心如此坚定感到不解。饶毅的体会是,“其实在任何层面,包括
院系的改革都是能做的。无论是国家,还是北大的行政体系,对改革坚定支持。常常是
基层的科研、教学人员不愿意再跨一步,有一劳永逸的倾向;在科研相关的研究型大学
,教育需要改革,并非教育部不准做。我咨询了有关部门,多个政策只要学校批准即可
实施,但院系负责人、老师不愿意尝试,或害怕造成矛盾,或怕工作加压,或怕承担责
任。”
饶毅认为,海归对中国科学的作用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在国内环境中,为人要坚持原则
;二是在自己的科研领域,工作要扎实。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就可造就中国的良性
科学环境。即使近50年中国科学难以全面超过世界水平,但在30年之内,必定会在应用
和基础方面出现有重大意义的科学研究成果。某种程度而言,要通过自己的工作,影响
中国社会环境的变化,科技教育界应该走在前头。
饶毅希望并坚信未来会出现那样的场景:“几十年后的中国科学界,会笑话今天我的一
些言论,说你们这也是改革?那是常识----为人自尊一点,做事扎实一点。”
b*********r
发帖数: 2532
2
"饶毅坦言,自己对中国科学的看法与对中国的看法很相像,“对远景乐观,对现状很担
忧。”他认为,中国的自然科学学科已经“脱贫”。"

究所
20

【在 b*********r 的大作中提到】
: http://www.popyard.com/cgi-mod/newspage.cgi?num=1114428&r=0&v=0
: 饶毅认为:快速增长的中国,学界、企业依然缺乏自主创新,缺少核心技术。以药品为
: 例,迄今为止,中国绝大部分药是西方发明的。
: 饶毅其人
: 北京大学终身讲席教授、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兼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
: 回国前曾任美国西北大学Elsa Swanson讲席教授、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神经发
: 育的分子机理和社会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先后协助推动建立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上海交叉学科研究中心。2004年起兼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学术副所长。20
: 07年9月全职回国。
: 饶“议”有理

1 (共1页)
进入Returnee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鲁白:什么样的人适合海归 做人上人(AKA leader)饶毅对海归归海的博文
胡锦涛:中国2020年要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 (转载)[合集] 中国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 将扩大招收海归博士后
西安交大“前沿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面向全球诚聘zz坚决支持饶毅把中国科学院/工程院搞臭!
西安交大“前沿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面向全球诚聘zz从饶毅落选采访看海归 (转载)
中国科技体制改革与海归从饶毅落选采访看海归(ZZ)
多次批中国学界擅权术 北大生科院长饶毅落选院士有预感饶毅谈落选中科院院士:海归最怕处理关系网
饶毅:中国30年内将出现多项值得获诺贝尔奖的工作 (转载)饶毅说,海归都是祸害!
饶毅接见中国留美学生代表最顶尖的学生和学者,多数仍留美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饶毅话题: 中国话题: 科学话题: 改革话题: 海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