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Talk版 - 原谅是一种美德
相关主题
人之为人 贵在醒悟善是一种处世态度
人之为人 贵在醒悟古人教育以德为重
Re: 人之为人 贵在醒悟一路圣缘:摩天国与金字塔(十五)
(了不起呀)一个中国女子在比利时师父的“重锤”敲碎弟子“尊师重法”的鼓
人类首次探测到中子星相撞 揭秘重金属来源 (转载)学法入心真好
传统文化故事(五)崇礼(8):程门立雪坚决防止大法成为某些人的敛财工具
原谅是一种美德,这句话苦命的李美歌
善是一种处世态度《护法讨晓,人人有责,全门同心,责无旁贷》系列文章——前言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认识话题: 一种话题: 原谅话题: 快乐话题: 妈妈
进入Talk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f***u
发帖数: 276
1
原谅是一种美德
文/清芷
原谅是一种
美德,这句话,是我从台湾的一个电视剧中听到的,当时听到这句台词的时候,心为之
一动,一种美好向上的感觉从心头升起,因为从来没在大陆的电视剧当中听到过这样善
意的台词,似乎也没有过这样的思维,所以印象十分深刻。多年以后,那个电视剧的剧
情已经模糊了,但是这句话却深深的留在我的记忆里。
我成长在八十年代的中国大陆环境中,所接触到的无论是教科书,还是影视节目,似乎
总是那么激情澎湃,斗志昂扬,书本中也提倡要善待他人,影视剧中也会出现一些好人
,但就是觉得那其中总是透露著那么一股“狠”劲儿,且不够真诚,早已习惯了那种一
句话能扎的人心疼的那种说话语气,看惯了中国那些争争斗斗的影视剧,自然也不太懂
得怎么原谅别人。
我小学时有一个好朋友,我们天天一起上学,一起放学,一起谈论未来的梦想,有一天
,我和别人有了矛盾,而这个朋友没有站在我这边,从此我就与她疏远了。直到上高中
的时候,她还来找我,她对我说:“咱们曾经那么好啊”,我都不怎么理她。后来,她
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去世了,我很难过,心里觉得不该对她那么冷淡,可是已经没有机会
了。
但这样的经历并没有让我反省自己对待别人的不宽容,上高中的时候,因为怕自己考不
上想去的大学,不敢面对失败,竟然就不参加高考了。念了一个专科学校,浑浑噩噩的
就那么萎靡下去。其实,我的机遇一直不错,后来找的工作也不比那些考上名牌大学的
人差,但是我心里就一直放不下自己没考大学这件事,最后我把原因归咎给了妈妈,怨
她当时对我管的太严,让我产生了逆反情绪,导致我精神崩溃。
这件事,我想起来就说一说,想起来就说一说,因为抱怨的情绪太多,似乎是境随心转
,我的生活越来越灰暗,工作状况越来越糟糕,这样,我对妈妈的抱怨心理就越来越严
重,我总是固执的认为我生活和工作上这些不如意,都是因为妈妈当初管我管的太严,
让我产生了逆反心理没考大学造成的。
所以我对妈妈的关心很少,有也不是发自内心的,我对妈妈的粗心就到了她都快要离开
人世的前两个月,我才发现她的身体那么不好了。我非常内疚,后悔自己被抱怨蒙蔽了
心,没能珍惜在一起的时间。妈妈走后,我很深刻的反省了自己,才看到问题的症结在
自己身上。
特别是我当了老师之后,在管教那些顽皮的孩子时,我更能理解妈妈了。我自小虽然聪
明,但是却很不服管,一个女孩子十几岁的时候抽烟、喝酒、混帮派,什么事都敢做,
现在想想,幸好妈妈管我管的严,否则,考不考上大学不说,品行上都不知会变成什么
样。
发现了这些,我更内疚,但是,内疚大了也是对自己的不宽容,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反
倒把自己困住,所以我很艰难的选择了原谅自己,并以此为教训,提醒著自己从此不要
记恨别人,要学会原谅。
因为,我深切的体会到:记恨别人就是记恨自己,真正伤害的其实是自己!身处在大陆
这样一个充满假、恶、斗的环境中,时时耳濡目染,思维方式偏激、狭隘。
真希望有那么一天,中国的教科书和影视剧中也会有那样淳朴、平和的语言,也会传递
给人一种真正与人为善的思维方式,让人无时无刻不怀有一种慈善、宽容之心,拥有原
谅别人、善待自己的美德。但我想,这一天,只有全中国人都认清了中共邪党,摒弃多
年来被灌输的党文化思想才能真正实现。
f***u
发帖数: 276
2
人之为人 贵在醒悟
文/吴存
古希腊传说中有一个狮身人面怪物叫斯芬克斯,它让每一位路人猜一个谜语:什么东西
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如果答不出来,它就把人
吃掉。最后有一位智者终于猜出了谜底——人。于是,斯芬克斯跳崖身亡。这个古老神
话隐喻颇深,它告诫人类:人最大的迷就是人自己,迷中之人,毁灭随时可能降临;醒
悟之人,危险当即消逝。这是向人类发出认识自己的呼唤,是唤起人类觉醒的警钟!
可是,迷中之人是很难自醒的,古代圣者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在中国古代,先秦诸
子普遍告诫人们认识自己。孔子认为,人是最重要的,也是他最关心的,人以外的事物
他并不重视。有这样一个故事:“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
语·乡党》)故事说:有一天,孔子退朝回来,听说马厩着火了,他只问有没有伤着人
,并不关心马怎么样。孔子经常告诫人们要“自省”,“自讼”,重视对自己的认识。
老子非常重视人的觉醒,他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他告诉人们,一定要在自我
认识上下功夫,使自己清醒起来,明智起来。古希腊圣人苏格拉底,是西方第一位以思
考人的问题为己任的思想家,他认为人最重要的是探索自身的秘密,他的名言是:“人
啊,认识你自己。”
几千年来,人类对自己的认识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早期神话反映了人类当初是把自
己与神连系在一起认识的,认为人是神造的,神人是同形同性的。到中世纪,西方進入
信仰时代,一切以神为本,认为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的,人也因此具有了神的
形象,是因为人犯了错误,有了罪过,被赶出天国,来到世间。
人世间是充满诱惑和罪恶的低层世界,在此环境中,人最容易堕落和败坏,所以人的一
生会有无数的罪孽和苦难,靠自己是无法脱离苦海的。人只有信仰上帝,听从上帝的教
诲,忏悔和克制自己,才能得救,重返天国。
后来,人们对自己的认识开始变化,逐渐抹杀人的神性本质,侧重从表面的自然性和肉
身的感性方面来认识,这样,人对自己的认识便从神本主义走向人本主义。特别是文艺
复兴以后,人们以摆脱宗教束缚为由,大肆宣扬人间幸福和现世享乐。从此,对人的认
识就越来越表面化和所谓的人性化。
到了近代,实证科学发展起来,把人的思维又進一步引到最外层的物质世界,对人的认
识也趋向物质化。“進化论”推出之后,人们把漏洞百出的猴子变人的假说当作了真理
,使人对自己的认识走入了荒唐可笑的地步。人们从物质方面给人下定义逐渐多了起来
,甚至把人与动物连系在一起。诸如,“人是陆栖两脚动物”,“人是理性动物”,“
人是政治动物”,“人是机器”,“人是符号动物”,“人是会制造工具的动物”,“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等等。人的真正内涵被掩盖起来,人的精神、思想、道德、良
心等生命本质的方面被忽视了,甚至逐渐在消失。这时,人也就在迷中越陷越深而难以
自拔了。现代社会流行的文化,其实是一种物质文化、亵渎神的文化、是迷惑人的文化

不能把人仅仅归结为物质存在,就本质来说,人是精神存在。中国古人认为,对事物的
认识有两种思路,“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注重对事物的表层和物质的
认识,是形而下的认识,注重对事物本质(精神)的认识是形而上的认识,形上追溯。
宇宙万物的本源是同一的,就是道。
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宇宙的精神特性,是万物的本
源和本质所在,只有按照形而上的思路,从精神特性方面去认识,才能发现人的本质。
儒家主要是从人心、人性方面去认识人的。孟子讲:“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
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告诉人们,人的本质在于心,有同情心、羞耻心、忍让心、是非心,即知仁义
、懂道德的人,才能称其为人,否则是没有资格当人的。概括地说,德性是人的本质,
儒家留给世人的文化是重德向善的文化。
佛家是在更高的境界和更大的视野上来认识人的。佛家认为,人的形体肉身并不是人的
真正生命,肉身只是生命的载体,真正的生命是元神。元神并不产生于人的空间,他是
生于高层空间的生命,由于某种原因,他穿上了肉身的外衣,来到世间。百年之后,元
神脱去人皮外衣,在三界六道中轮回,这样,人的生命就不只是一生一世了,他是一种
多生多世的生命存在。肉身是短暂、易逝的,生命(元神)是永恒、不灭的。生命在宇
宙中,是会变换位置的,掉入三界的生命是很不幸的。在宇宙中,三界是最迷、最苦、
最脏,也是最危险的地方,人要想脱离这苦海,就必须跳出三界,走出五行。怎么办?
唯一的办法就是修炼。佛教给世人留下的是修炼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释、道为主体的文化,是精神文化,是通过先人给我们留下的半
神文化,是破迷救人的文化。可惜的是,近代以来,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思想宝库,却
逐渐被人们忘却和遗弃。现代中国,人们的信仰底线和道德底线都很低,在迷中越陷越
深。迷失方向,没有信仰又不讲道德的人什么事都敢做,而且做的都是蠢事、错事、坏
事,却不自知,结果罪业深重,灾害频发,已经陷入危险境地。
在这历史的关键时刻,李洪志大师以气功形式洪传宇宙大法,以唤醒世人,挽救众生。
佛法就在人类面前,拯救人类的宇宙大法正在世间洪传,人啊,醒悟吧!
y*******o
发帖数: 88
3
真正快乐的根本
张元之
【正见网2017年10月19日】
生命中不能没有快乐,没有了快乐就没有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人在一生中都离不开名
利情,得到了名得到了利得到了情,就快乐了吗?
领导表扬了自己,朋友赞美了自己;单位得了奖金,有人送了礼物;儿子考上重点大学
,老人的病好了。这都会给人带来一定的满足,但却不是快乐。领导表扬了可以得到同
事的羡慕,自己从中得到满足;单位得到奖金,可以回家炫耀一番,可以给家人买一些
小礼物,也可以从中得到满足;儿子考上大学,也可以在朋友同事亲戚中得到赞美和羡
慕,也是一种满足。这种得到,最后真正得到的是一种满足。
满足的背后,往往是一种被羡慕;羡慕的背后却是一种被妒忌,被妒忌的背后,又是被
人背后唾骂和使绊子;于是在满足的背后就要处处提防别人的小动作,心老是悬着,满
足了,却不会快乐。
真正的快乐,却是一种无私的付出,把幸福和快乐带给别人,别人就会从内心感谢你,
发自内心的一种感激。这种感激会让我们感到从里到外的快乐幸福。真正不需要设防的
快乐,是让我们感到天地之宽,世界之大,幸福之广,快乐之无界限。所谓的“心底无
私天地宽”就是这种快乐的感觉吧。
真正的快乐就是付出,因付出而得到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付出才是快乐之根本。
f***u
发帖数: 276
4
传统文化故事(五)崇礼(8):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来源于《宋史·杨时传》。“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
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毅然放弃
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去世,他自己也有40多岁
,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于是,杨时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
,坐着假睡。
当时,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
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
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后来就有了“程门立雪”这个成语,比喻尊敬老师,诚恳求学。
《吕氏春秋》卷四《劝学》篇说:“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
,“疾学在于尊师”。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保持着尊师的优良传统,流传着许多佳话。
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1 (共1页)
进入Talk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护法讨晓,人人有责,全门同心,责无旁贷》系列文章——前言人类首次探测到中子星相撞 揭秘重金属来源 (转载)
《护法讨晓,人人有责,全门同心,责无旁贷》系列——之一传统文化故事(五)崇礼(8):程门立雪
致全体同门的话:原谅是一种美德,这句话
《护法讨晓,人人有责,全门同心,责无旁贷》系列——之一善是一种处世态度
人之为人 贵在醒悟善是一种处世态度
人之为人 贵在醒悟古人教育以德为重
Re: 人之为人 贵在醒悟一路圣缘:摩天国与金字塔(十五)
(了不起呀)一个中国女子在比利时师父的“重锤”敲碎弟子“尊师重法”的鼓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认识话题: 一种话题: 原谅话题: 快乐话题: 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