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二泉映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y********8
发帖数: 3587
1
写父亲那就一定要说他的琴,从我记事起,家里到处挂的是琴,各种琴,二胡,京胡,
板胡等等只要是有弦的父亲都会拉,父亲的琴拉得专业,常常赶舞台表演,我现在听别
人拉琴,心里就会想,没我父亲拉得好,但我这句话是首次在网络说,一直都只放在心
里的。
我是听二泉映月长大的,父亲拉二泉映月时闭着眼,全身心地投入到乐曲中,那份凄美
听着让人心酸,以至于后来很长时间里我不敢听二泉映月。
这首二泉映月我唱的时候我就想起了我的父亲,唱歌有时候并不全是开心的时候,像这
类的歌,一旦走进歌去,满心是悲凉,阿炳也是个可怜的人啊,不过他还是幸运地有了
这首二泉映月,让全世界的人都记住了他。
我的父亲是个才华横溢的人。不是因为他是我的父亲我才这么说,因为确实如此。
下面说几句二泉映月:
有人说《二泉映月》是东方人的命运曲,这曲子是从两根弓弦中流淌出来的,它比贝多
芬的命运交响曲来得更加深邃和写意。小泽征尔曾说过,他不敢指挥《二泉映月》,因
为这首曲子是要跪下来听的。2007年10月,《二泉映月》搭乘中国首颗人造卫星“嫦娥
一号”飞向月球,阿炳的旋律萦绕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
我唱的这版歌词是著名词作家王健的填词,我... 阅读全帖
r****5
发帖数: 95
2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瞎子阿炳和《二泉映月》的另一面
(转)瞎子阿炳、日寇、梅毒与近代史 (作者:冯学荣)
咱们中国人编写的历史,存在着严重的“怨妇心态”,其中有一个重要特点,
是想方设法将一切国民的苦难,都归罪于“日本侵略者”。其中,瞎子阿炳
的故事,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记得小时候的音乐课本,是这样介绍《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子的:
“这首《二泉映月》,是无锡籍民间音乐家瞎子阿炳所写下的在日寇的铁蹄
下的苦难人生”。
于是,更是有了出生于伪满洲国的日寇后代小泽征尔“跪下来听《二泉映月
》”的“感人”一幕。
那么,事实上,瞎子阿炳的眼睛,到底是怎么瞎的?而“日寇”,又对阿炳
实施了什么样的迫害?
我们先来听听瞎子阿炳生前的朋友——无锡人阚献之的说法。
王亚法在其文章《我知道的瞎子阿炳》一文中,收录了阚献之这样的证言:
“……舅公(阚献之)最愿意给我讲故事,讲得最多的,要算瞎子阿炳的事。
他说瞎子阿炳原名华均彦,因命中五运缺火,取小名叫阿炳……. 阿炳长大
后,因交友不慎,染上梅毒和阿芙蓉癖。他的双眼也因梅毒而失明,从此人
们叫他“瞎子阿炳”,他也乐意接受……”
可见,依据阚献之的说法,瞎子阿炳的失明,是因为感染了梅毒的缘故。我
们继续... 阅读全帖
L*1
发帖数: 11537
3
来自主题: ClassicalMusic版 - 也说《二泉映月》的不同版本
首先申明我不懂音乐,只是欣赏而已,说不出什么道道。
小时候听《二泉映月》,都是从生产队的高音喇叭中来的,效果没有现在这么好,也不
知道演奏者是谁。第一次听到阿炳演奏具体是什么时候,记不清楚了,但肯定有30多年
了。那个经历是我终身难忘的。
当时播音员讲了瞎子阿炳的故事,以及《二泉映月》录制和阿炳生病去世的事情,然后
播放了阿炳演奏的《二泉映月》的钢丝录音。在听这个版本以前,我对《二泉映月》的
旋律基本熟悉,也能哼一哼。不知道是由于被阿炳的故事感染,还是阿炳演奏确实与众
不同,反正我当时被那个录音震撼了,以至于三十多年后还是那样。这里要说一句,我
听过的音乐中,《二泉映月》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两首曲目之一(另一首是德沃夏克的《
自新大陆》)。
阿炳的演奏没有伴奏,让人全力集中在二胡上。阿炳的版本从音质上讲是最差的(钢丝
录音嘛),而且还有背景杂音 -- 即使从高音喇叭也能区分出差别。但不知道为什么,
我觉得就是这个版本感染力最强。
刚才听了wh贴的不同版本,忽然冒出这样一个想法。其它的演奏家都是在注释阿炳的音
乐,他们注重的是音乐的旋律,演奏的技巧。唯有阿炳即是曲作者又是演奏者,他不会
管音...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4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更的的:《二泉映月》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9773

二泉,两个月亮。一个天上,一个水中。
曾经有猴子捞月亮的事情。月亮掉到水里去了,于是老猴子抓住大猴子,大猴子抓住小
猴子,一长串猴子从树上挂下来,像是链条,小学语文课本上就是这么说的。动物世界
的事情,孰真孰假,也许真的有过。
还有一个诗人吟道,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错,杯子里还有一个月亮呢。也可能是
空杯子,那就没有。或者他把杯子里的月亮喝下去了。
《二泉映月》,二胡独奏。阿炳在无锡的大街小巷曲曲折折地走,琴声便在无锡的街头
巷尾曲曲折折地悲凉着。后来阿炳死了就由别人接着继续悲凉,不过似乎总没有原来那
种凄楚的江湖韵味。也许是过于追求十二平均律,也许只是心理作用吧。
现在当然不能在马路上拉二胡了,那种遍布全国、徒有虚名的陶瓷盲道或者镜面花岗岩
盲道,只是给不盲的人看的政绩工程。阿炳先生要是一路《二泉映月》行来,不是滑死
,就是跌死,再不然就是矗在那里无路可走,等着七十码的车子来撞。
忽然海外传来消息,声名显赫的所谓维也纳金色大厅,其实倒是商业演出场所。...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5
来自主题: ClassicalMusic版 - 《二泉映月》的几个不同版本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二泉映月》的几个不同版本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Feb 10 17:57:33 2011, 美东)
看以前的课堂笔记,老师比较了三个《二泉映月》的版本,两个二胡,一个钢琴。
第一个是王国潼的二胡版本。王国潼曾是北京中乐团的首席二胡,后去香港发展。老师
认为他的技巧太过纯熟,太合节奏,感情渲染强烈。高音效果未彰显,不觉得悲愤;
追求音质漂亮,旋律流畅,没有涩的效果。最后结论是形似而无神。然后补充了一句:
看人西装革履拉二胡总不是味儿;艺术家真是穷了自己,养富别人。
第二个是闵惠芬的版本。说前面一直悲哀,最后一句忽然很温柔,好像忽然原谅了整个
世界,如母亲般把整个世界拥抱起来。成为大师不是因为技巧,而是因为投入的感情、
人格。
第三个是她的钢琴老师的版本。她觉得钢琴版的境界最高,一点听不到悲哀;有沉重的
痛苦,但不自悲。似乎在对人诉说过去的一生,回想以往,旋律悲伤,但心情平静。高
潮时似乎站在高山上向全世界呼唤,对自己的怜悯似乎变成对全世界的,...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6
来自主题: ClassicalMusic版 - 《二泉映月》的几个不同版本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二泉映月》的几个不同版本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Feb 10 17:57:33 2011, 美东)
看以前的课堂笔记,老师比较了三个《二泉映月》的版本,两个二胡,一个钢琴。
第一个是王国潼的二胡版本。王国潼曾是北京中乐团的首席二胡,后去香港发展。老师
认为他的技巧太过纯熟,太合节奏,感情渲染强烈。高音效果未彰显,不觉得悲愤;
追求音质漂亮,旋律流畅,没有涩的效果。最后结论是形似而无神。然后补充了一句:
看人西装革履拉二胡总不是味儿;艺术家真是穷了自己,养富别人。
第二个是闵惠芬的版本。说前面一直悲哀,最后一句忽然很温柔,好像忽然原谅了整个
世界,如母亲般把整个世界拥抱起来。成为大师不是因为技巧,而是因为投入的感情、
人格。
第三个是她的钢琴老师的版本。她觉得钢琴版的境界最高,一点听不到悲哀;有沉重的
痛苦,但不自悲。似乎在对人诉说过去的一生,回想以往,旋律悲伤,但心情平静。高
潮时似乎站在高山上向全世界呼唤,对自己的怜悯似乎变成对全世界的,...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二泉映月》的几个不同版本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Feb 10 17:57:33 2011, 美东)
看以前的课堂笔记,老师比较了三个《二泉映月》的版本,两个二胡,一个钢琴。
第一个是王国潼的二胡版本。王国潼曾是北京中乐团的首席二胡,后去香港发展。老师
认为他的技巧太过纯熟,太合节奏,感情渲染强烈。高音效果未彰显,不觉得悲愤;太
追求音质漂亮,旋律流畅,没有涩的效果。最后结论是形似而无神。然后补充了一句:
看人西装革履拉二胡总不是味儿;艺术家真是穷了自己,养富别人。
第二个是闵惠芬的版本。说前面一直悲哀,最后一句忽然很温柔,好像忽然原谅了整个
世界,如母亲般把整个世界拥抱起来。成为大师不是因为技巧,而是因为投入的感情、
人格。
第三个是她的钢琴老师的版本。她觉得钢琴版的境界最高,一点听不到悲哀;有沉重的
痛苦,但不自悲。似乎在对人诉说过去的一生,回想以往,旋律悲伤,但心情平静。高
潮时似乎站在高山上向全世界呼唤,对自己的怜悯似乎变成对全世界的...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二泉映月》的几个不同版本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Feb 10 17:57:33 2011, 美东)
看以前的课堂笔记,老师比较了三个《二泉映月》的版本,两个二胡,一个钢琴。
第一个是王国潼的二胡版本。王国潼曾是北京中乐团的首席二胡,后去香港发展。老师
认为他的技巧太过纯熟,太合节奏,感情渲染强烈。高音效果未彰显,不觉得悲愤;太
追求音质漂亮,旋律流畅,没有涩的效果。最后结论是形似而无神。然后补充了一句:
看人西装革履拉二胡总不是味儿;艺术家真是穷了自己,养富别人。
第二个是闵惠芬的版本。说前面一直悲哀,最后一句忽然很温柔,好像忽然原谅了整个
世界,如母亲般把整个世界拥抱起来。成为大师不是因为技巧,而是因为投入的感情、
人格。
第三个是她的钢琴老师的版本。她觉得钢琴版的境界最高,一点听不到悲哀;有沉重的
痛苦,但不自悲。似乎在对人诉说过去的一生,回想以往,旋律悲伤,但心情平静。高
潮时似乎站在高山上向全世界呼唤,对自己的怜悯似乎变成对全世界的...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二泉映月》的几个不同版本
看以前的课堂笔记,老师比较了三个《二泉映月》的版本,两个二胡,一个钢琴。
第一个是王国潼的二胡版本。王国潼曾是北京中乐团的首席二胡,后去香港发展。老师
认为他的技巧太过纯熟,太合节奏,感情渲染强烈。高音效果未彰显,不觉得悲愤;
追求音质漂亮,旋律流畅,没有涩的效果。最后结论是形似而无神。然后补充了一句:
看人西装革履拉二胡总不是味儿;艺术家真是穷了自己,养富别人。
第二个是闵惠芬的版本。说前面一直悲哀,最后一句忽然很温柔,好像忽然原谅了整个
世界,如母亲般把整个世界拥抱起来。成为大师不是因为技巧,而是因为投入的感情、
人格。
第三个是她的钢琴老师的版本。她觉得钢琴版的境界最高,一点听不到悲哀;有沉重的
痛苦,但不自悲。似乎在对人诉说过去的一生,回想以往,旋律悲伤,但心情平静。高
潮时似乎站在高山上向全世界呼唤,对自己的怜悯似乎变成对全世界的,从个人超越到
全部。
我以前听《二泉映月》,也总觉得欠缺一点什么,说不清楚;看了笔记,觉得可能就是
欠缺那种超越个人的、对整体的悲悯。二胡总让我觉得太悲,有点像《笑傲江湖》里莫
大先生的胡琴,凄苦、哀而伤,很个人化。钢琴的音色圆润,或许能从悲苦的个... 阅读全帖
k*******a
发帖数: 5
10
来自主题: Heart版 - 关于《二泉映月》
几天前的深夜,在央视四套看到一段关于民间乐作家阿柄的介
绍,才知道他就是《二泉映月》的作者。片中简述了他的一些主要
经历。
阿柄,无锡人,生于189X年,是当地一富户的孀妇与道观道长
的私生子,取名华彦钧。他,生于道观,长于道观,学于道观,自
小随父学艺,十多岁有成,享名于当时。但此后,却际遇坎坷。少
年得志,便难免年少清狂,易沾染上恶习,更有与他共掌道产的某
人,推波助澜,使之陷在吸食烟膏、赌、嫖的泥潭里,不能自拔,
最后资产丧失殆尽,被逐出道观。贫病交加,恶疾缠身,终至双目
失明,被逼浪迹街头,以卖艺为生。多年的颠沛流离,经历过由盛
而衰的变幻,体味着人情世态,附之一位艺术家所特有的灵悟,最
终归结于一片清凝,成就了一曲《二泉映月》。曲中的凄楚、悲悯,
以及最终超越于一切伤痛之上的清灵,都在在让人低吟浅咏,久久
回味,列位于中国古器乐名曲之一当之无愧。
然而于《二泉映月》之外,阿柄还有一曲也是流传甚广,但时
至今日,影响力却不及《二泉》的成之于抗战时期的《听松》。在
未看央视的节目之前,因为对二胡曲了解不多,虽然听过《听松》
的名字,却误以为其作者是写出了象
T*U
发帖数: 22634
11
来自主题: Joke版 - 男子拒送女上学自己教 如今20岁女儿做不完初中试卷 成都商报 ugmbbc 6小时39分钟前 11年前,泸州市一位父亲的举动轰动一时。2005年春,泸州市纳溪区居民李铁军以“娃娃到学校学不到东西”为由,将女儿李婧磁带回家自己教。女儿的母亲向纳溪区法院提起诉讼,状告李铁军违反义务教育法,请求法院判决让女儿重返校园,这起“家教挑战义务教育法”案轰动全国。面对法院判决,李铁军表示“宁肯坐牢也不送女儿到学校念书”,女儿自此再未踏入过学校一步。2007年,李铁军曾宣称:“女儿18岁时,我要把她培养成一名生物磁场方面的科学家!” http://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16/0822/e8482cea25f0ce5.jpg 女儿画画,父亲在一旁指导 如今,11年过去了,父亲李铁军的教学成果如何?女儿李婧磁又经历了怎样的成长呢? 2016年8月17日上午,20岁的李婧磁坐在画架前,照着一本素描书临摹“亚历山大大帝”头像,父亲李铁军时而在旁边指导几句。她画了擦,擦了画,一个小时过去了,“亚历山大”仍然没有露出大致轮廓。这个场景,恍如李铁军开始将女儿李婧磁从学校接回家的时候,只是时间已经过去了11年,当年的小女孩已长成了落落大方的大姑娘,父亲李铁军的两鬓又增添了一些白发。 11年前,即2005年春,李铁军以“娃娃到学校学不到东西”为由,将女儿李婧磁带回家自己教,这起“家教挑战义务教育法”案轰动全国。如今,11年过去了,父亲李铁军的教学成果如何呢?对此,李婧磁大方坦承,自己连初中试卷都考不及格。父亲李铁军也承认,女儿在语数外和物理化学这些学科方面均学艺不精。但李铁军坚持认为自己的教育是非常成功的。他说,他在培养一名伟大的科学家。 说学习 父亲:指导女儿学绘画 女儿:画了1小时,画作未完成 从泸州市纳溪城区的一条窄巷进入,向着长江方向步行约两公里,就到了李铁军和女儿居住的地方——中国化学工程第七建筑公司退休职工宿舍,被纳溪人称为“下七化建”。小区里古木参天,共有四栋青砖楼房。如今四周都是新小区,这些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楼房,相比之下显得有些破旧。小区居民都是上了年纪的人,整个小区显得十分安静。 李铁军一家住在一楼,客厅墙壁和屋顶画着各种星座图,狮子、小熊一应俱全,几幅油画和石膏像挂着,还有一幅裸女画是李婧磁妈妈李安素所画,其他山水画则是李铁军的作品,一张“铁军 画 不卖不送”字条被虫蛀了几个窟窿,质地看起来很清脆,吊扇一吹就飘来飘去。靠窗的地方摆着一台电子琴,另一边书桌上摆着《人体解剖入门》《素描技法》《名家国画技法·古代仕女》等书,旁边墙壁上挂着一块小黑板,上面用粉笔字写着“知识就是力量”。和11年前相比,屋里并无太多变化,只是新增了笔记本电脑、WiFi和一笼共5只虎皮鹦鹉。 2016年8月17日上午11时左右,李婧磁在窗前支起画架,开始临摹“亚历山大大帝”头像。她画了擦,擦了又画,李铁军偶尔指导几句。近一个小时过去了,“亚历山大”仍然没有露出大致轮廓。 “这么一直坐着画,累不累?”记者问她。“这是我爱做的事情,不觉得累!”她一边说,一边拿起橡皮擦掉了一根画歪了的线。 学习完美术开始练习音乐,李铁军和女儿一人拉二胡,一人弹电子琴,合奏了一曲《二泉映月》。不过,这首曲子中间断了两次,一次是父亲拉错了,一次是女儿忘了调。 “你们又新学了什么曲子?大概有多少首了?”记者问道。“好几十首了!”李铁军说,除了《二泉映月》和《梁祝》,还有其他一些歌曲。 看到记者对李婧磁展示的美术音乐才能面露困惑,李铁军有些着急,冲着记者问道:“我来问你,中国历史上的四大丑女分别是哪些?”记者表示不知。他立马叫过女儿,女儿答道:“分别是嫫母、钟离春、孟光、阮氏”。 实际上,几年前,在一个电视节目的录制现场,李婧磁就用同样的问题考住了一堆人,这让父亲李铁军非常满意。但是,人们却在质疑:一个孩子掌握诸如“四大丑女的名字”这样的知识,对今后的成长和成才有多少帮助呢?不过,面对这些不同的声音,如今已74岁的李铁军仍然不屑一顾。 说退学 父亲:学校学不到东西 女儿:从此再没踏入学校一步 和11年前相比,74岁的李铁军两鬓又添了些白发,除此以外并无太大变化。虽已年过七旬,但精神劲儿挺不错,喜欢一边抽烟一边大声谈论事情。照他的描述,自己离开学校后相继对天文、医学、音乐、美术等进行研究,是一名“奇才”。正是因为自己前半生将时间放在科研上,直到50多岁才有了女儿。 一边抽烟,李铁军谈起了过往。他从自己开相馆谈到画油画,从在“七化建”当工人谈到中国人口的增减,然后谈到了“恐龙灭绝既不是因为火山,也不是因为气象原因。”李铁军补充说,这是自己最新的“研究”,等有合适的机会就公之于众。不过,对他的这套理论,小区邻居们有些不以为然,“研究天体运行连一台天文望远镜都没有,说出来谁信?” 这样的质疑从11年前就开始了,除了对他研究的质疑,更多的质疑和指责是针对他把女儿带离学校一事。但对于外界的意见,他一直非常不屑:“除了教人拍马屁,学校里学不到东西!”李铁军手一挥,丢掉了一个烟头。当年,正是由于这样的观点,女儿李婧磁只在学校里待了3年,便被父亲接回家“自己教”,这引起了李婧磁母亲李安素的不满,于2005年将他告上法庭。泸州市纳溪区法院判决:李铁军违反《义务教育法》,限他在判决生效5日内送女儿返校读书。 对于这个判决,李铁军表示“宁肯坐牢也不送女儿到学校读书”。此后,因为多方面原因,这个判决并未执行。从此,李婧磁再没踏入学校一步。 说起当年的决定,李铁军讲述了自己的理论,他说自己就是研究人的,并称人分为“大脑发达”和“小脑发达”两种。“小脑发达的人,记忆力好,学东西来得快,反之则来得慢。”李铁军解释,女儿属于后者,学东西比较慢,因此需要让她一遍一遍地学。 在邻居们看来,李铁军是个“油盐不进”的人,当初曾有不少人劝他至少让女儿读完初中,他一概不听。对于2007年“将女儿培养成科学家”的豪言,李铁军表示女儿正在打基础阶段,关于“生物磁场”的研究也正在进行中。“等有合适机会就会公布,这是对大家的一个承诺。”李铁军说道。记者问他“合适机会”是什么时候?李铁军似乎有些不高兴,调转话头说起了自己“关于癌症成因方面的‘研究’”,并表示已经有了答案。 说家教 父亲:音乐美术天文无所不教 女儿:做不完初中生的试卷 那么,将女儿接回家自己教,这11年是如何度过的?又是如何安排课程的?李铁军表示,一般是“上午学习,下午和晚上休息”。上午学习的课程也没有严格规定,有时会学画素描,有时会练琴,有时直接讨论社会问题。 李家屋里有一份李婧磁的日程表,上面写了每天要做的事。学习:画画、音乐、看书、背书、练字;运动:拉伸、下蹲5组(40个一组),仰卧起坐6组(50个一组),跳绳一千下,羽毛球、篮球、跑步;家务:打扫、洗衣、做饭。在书桌上的一个笔筒上,还贴着两张便笺,其中一张写着“对自己恨(狠)一点,再过5年你会感谢今天发狠的自己……”旁边有一沓古诗词小卡片,大概有四五十张,有《鹅鹅鹅》、《天净沙·秋思》等古诗词。李铁军介绍,这些卡片是以前学习使用,“现在早不用了”! “她能背完吗?”记者问。“不用全部背,只要能理解意思就行。”李铁军吐了一个烟圈。“音乐、美术、天文、医学,我无所不教。”李铁军说。记者问他没有现成的教材怎么办,李铁军称,“随便都能找到教材。有一天我看到一首有关青春的诗,马上查了让她学。”李铁军举例说,为了证明有效果,他让李婧磁背了一遍这首诗。 李铁军反复强调,自己是研究人体生物磁场的,并表示曾多次带着李婧磁外出做“实验”。做“实验”的方式也很特别,例如守着溺水死亡者观察身体变化。“所有的实验都进行了记录,留作以后用。”李铁军说。对于记者想要看这些记录的请求,他表示“不方便”。 对于父亲的11年坚持,女儿是如何看待的呢?李婧磁表示,经过这些年的家庭学习,她自己认为成效很明显。“但是如果拿初中生的试卷来考,我肯定不行。” 记者追问:“那是否意味着不如初中生的文化程度?”李婧磁表示认可。但李铁军情绪突然激动起来,狠狠地摔了烟头:“妈哦,不要说初中文化水平,大学生又哪样,能赶上我们李婧磁?” 说收获 女儿:知道了做人的原则 父亲:女儿正在进行伟大的研究 11年来,李婧磁和她的同龄人一起成长,有的已上大学,有的即将升入大学。李婧磁曾有个很好的伙伴“蛋蛋”,今年即将上大学,两人在微信上相约一起去附近的游泳池游泳,但她因脚扭伤去不了。另一个稍大的朋友没有继续读书,已经结婚了,成天在朋友圈晒娃。她一边笑,一边把手机拿给父亲看。 “羡慕他们读大学吗?”记者问她。“不羡慕,她们还羡慕我呢!”说起读大学,李婧磁认为没有什么用,“好多大学毕业生不是找不到工作么?我觉得我现在挺好。”李铁军在一旁补充道,学校那一套并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而世界上很多有成就的人都是自学成才。 让邻居印象深刻的是,随着李婧磁一天天长大,李铁军父女越来越以独来独往的形象出现在邻居面前。“小时候,院子里还有小朋友和她一起玩耍。后来,大家都到学校念书,就几乎没有见到娃娃们一起耍了。”邻居毛婆婆叹了一口气。 “11年里,你到底教了你女儿什么?”面对记者的追问,铁军冷静地说道:“教什么?她现在的研究是对人类的最大贡献,历史上没有哪个科学家的贡献会超过李婧磁。”对于李婧磁具体在研究什么,他只透露是关于磁场和生命方面的,但具体内容要保密。 当记者问李婧磁到底学到了什么时,李婧磁称,最大的收获是知道了做人的原则。“是什么原则呢?”记者追问。这时,李铁军皱着眉头,不耐烦地接过话头:“做人原则的最高境界,就是没有原则”。 说未来 父亲:“搞科研”不能过早结婚 女儿:想在25岁前把自己嫁出去 这11年来,父女俩靠他的退休工资生活。李铁军坦言,自己每月有3000多元钱,“但我们只花1500元左右”。在李家,记者发现他们异常简朴,今年夏天这么热,他们也没有添置空调。 曾有人劝李铁军给女儿找个事情做,让她适应社会,“你已经74岁了,现在有退休工资,将来你走了,娃娃拿什么谋生?”可李铁军对此一点也不担心,表示女儿以后可以靠劳动谋生,“实在不行出去擦皮鞋也能找到一碗饭吃。” 对于女儿的现状,李婧磁的母亲李安素十分痛心。一位女邻居介绍,就在当年打官司后不久,李安素曾回到纳溪找女儿,希望能带她一起生活,但未成功,“女儿不听”。 由于李铁军和李安素没有扯结婚证,李婧磁至今没有上户口。“周围邻居和亲戚都劝他把女儿的户口上了,他坚决不上。”一位邻居说。 说起这个问题,李铁军很生气,表示“喊我去上也不会去”。“没有身份证连车票都买不了,难道不担心吗?”面对记者的问题,李铁军表示买不了就不出去。接着,他就不愿意再谈这个问题。 但是,回避话题显然阻止不了女儿的成长,也阻止不了现代生活的影响。对于手机和电脑,虽然使用时间不长,李婧磁和其他年轻人一样“无师自通”。7月16日泸州出现了火烧云,她也发了四张照片,配文“晚霞如此美好”。 相比之下,她觉得父亲的进步没有她明显。“很多新词语他都不懂,解释半天才明白,很快又忘了什么意思。”李婧磁举了“醉了”这个词作为例子,“他总以为是喝酒喝醉了,讲过很多遍他还是不懂”。 李婧磁告诉记者,其实再过两个月,她就满21岁了。对于未来,父女俩有些小小的意见不合。李铁军认为搞科学研究,没有人会很早结婚,要结婚就只能中止科研。而李婧磁则表示,虽然自己目前没有意中人,但她想在25岁之前把自己嫁出去。
科学家不能教画画。

七化建”。小区里古木参天,共有四栋青砖楼房。如今四周都是新小区,这些建于上世
纪70年代的楼房,相比之下显得有些破旧。小区居民都是上了年纪的人,整个小区显得
十分安静。 李铁军一家住在一楼,客厅墙壁和屋顶画着各种星座图,狮子、小熊一应
俱全,几幅油画和石膏像挂着,还有一幅裸女画是李婧磁妈妈李安素所画,其他山水画
则是李铁军的作品,一张“铁军 画 不卖不送”字条被虫蛀了几个窟窿,质地看起来很
清脆,吊扇一吹就飘来飘去。靠窗的地方摆着一台�: 缱忧伲硪槐呤樽郎习谧
拧度颂褰馄嗜朊拧贰端孛杓挤ā贰睹夜挤āす糯伺返仁椋员咔奖谏瞎易乓
豢樾『诎澹厦嬗梅郾首中醋拧爸毒褪橇α俊薄:�11年前相比,屋里并无太
多变化,只是新增了笔记本电脑、WiFi和一笼共5只虎皮鹦鹉。 2016年8月17日上午11
时左右,李婧磁在窗前支起画架,开始临摹“亚历山大大帝”头像。她画了擦,擦了又
画,李铁军偶尔指导几句。近一个小时过去了,“亚历山大”仍然没有露出大致轮廓。
“这么一直坐着画,累不累?”记者问她。“这是我爱做的事情,不觉得累!”她一
边说,一边拿起橡...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12
来自主题: ClassicalMusic版 - 《二泉映月》的几个不同版本 (转载)
不知道这里有没有喜欢民乐的,雪叔说可以转,我就转过来了,先谢。本来想问的是不
是二胡的音色的确悲,悲得有点个人化;钢琴小提琴那些比较柔和圆润的音色似乎更能
把个人情绪带到一种整体的、普遍性的感情上。这样的概论可能有点绝对化。反正挺想
听人谈谈这几种乐器的特色、表现力等等。关于《二泉映月》这个曲子,不少人跟帖说
阿炳的原版最好,说“沒有阿炳的經歷, 就拉不出那種淒酸的味道, 只會流於無病呻吟
”,“每到琴声萧瑟处,却总有一股力量坚­韧的维系着,而这种力量是看透世情
后的最纯的毅”,“对于二泉映月,我觉得我在听到阿炳的版本之前,一直理解都有偏
差,很多人的版本都重在悲,但是听了他自己的版本后,
觉得有一种世事看尽的感觉”。我把阿炳的版本也贴在下面: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cNWuWIdnhM
w********h
发帖数: 12367
13
来自主题: ClassicalMusic版 - 《二泉映月》的几个不同版本 (转载)
你所贴的几个版本都有特点,但我都不是非常喜欢,
都没有把那种凄凉感表达得完整,也许是网上听效果的问题。
多年前老同学从国内过来出差,送我一盘民乐二胡,是邢立元的。
我听那个独奏《二泉映月》,觉得很棒,感染力很强,令人潸然泪下。
《二泉映月》这种,虽然也是可以用西洋乐器演绎的,但味道就完全不一样了。
就如同京剧、昆曲,民族的,纯粹的,才是更好的,完全不需要“接轨”“洋化”,
欣赏了的就去欣赏,欣赏不了的就算了。
就像唐诗,翻译这件事,吃力不讨好,国家/文化实力上去了,自然有人去学了中文去
欣赏。
另外,版本问题,
演绎者不同,对音乐的诠释当然是不同的,
而每个人的喜好又是不同,自然有区别。
wh
发帖数: 141625
14
来自主题: ClassicalMusic版 - 《二泉映月》的几个不同版本 (转载)
不知道这里有没有喜欢民乐的,雪叔说可以转,我就转过来了,先谢。本来想问的是不
是二胡的音色的确悲,悲得有点个人化;钢琴小提琴那些比较柔和圆润的音色似乎更能
把个人情绪带到一种整体的、普遍性的感情上。这样的概论可能有点绝对化。反正挺想
听人谈谈这几种乐器的特色、表现力等等。关于《二泉映月》这个曲子,不少人跟帖说
阿炳的原版最好,说“沒有阿炳的經歷, 就拉不出那種淒酸的味道, 只會流於無病呻吟
”,“每到琴声萧瑟处,却总有一股力量坚­韧的维系着,而这种力量是看透世情
后的最纯的毅”,“对于二泉映月,我觉得我在听到阿炳的版本之前,一直理解都有偏
差,很多人的版本都重在悲,但是听了他自己的版本后,
觉得有一种世事看尽的感觉”。我把阿炳的版本也贴在下面: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cNWuWIdnhM
w********h
发帖数: 12367
15
来自主题: ClassicalMusic版 - 《二泉映月》的几个不同版本 (转载)
你所贴的几个版本都有特点,但我都不是非常喜欢,
都没有把那种凄凉感表达得完整,也许是网上听效果的问题。
多年前老同学从国内过来出差,送我一盘民乐二胡,是邢立元的。
我听那个独奏《二泉映月》,觉得很棒,感染力很强,令人潸然泪下。
《二泉映月》这种,虽然也是可以用西洋乐器演绎的,但味道就完全不一样了。
就如同京剧、昆曲,民族的,纯粹的,才是更好的,完全不需要“接轨”“洋化”,
欣赏了的就去欣赏,欣赏不了的就算了。
就像唐诗,翻译这件事,吃力不讨好,国家/文化实力上去了,自然有人去学了中文去
欣赏。
另外,版本问题,
演绎者不同,对音乐的诠释当然是不同的,
而每个人的喜好又是不同,自然有区别。
wh
发帖数: 141625
16
来自主题: ClassicalMusic版 - 也说《二泉映月》的不同版本
嗯,以前leisuretime版的好几个朋友也说阿炳的原版更感人,我把那些帖子抄在下面
。我听原版的感觉是原汁原味;后人演绎像翻唱一样加进很多感情,喜欢的人会说丰富
,不喜欢的人会说花哨。
youcc
2011-02-10 21:43:35
要听原版阿炳的。其他人的都没有那个味道,除了我爸哈哈。
如网友评论“沒有阿炳的經歷, 就拉不出那種淒酸的味道, 只會流於無病呻吟。”
二胡这种乐器演奏起来声音感觉就比较消极,不象钢琴什么的那么柔和。
阿炳(华彦钧)原版 二泉映月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cNWuWIdnhM
biofoodie
2011-02-11 19:55:13
http://www.weamea.com/music/music.do?musicId=1daf4e176ba74a569a
《华彥钧纪念专集》
对于二泉映月,我觉得我在听到阿炳的版本之前,一直理解都有偏差,很多人的版本都
重在悲,但是听了他自己的版本后,
觉得有一种世事看尽的感觉。
wh
发帖数: 141625
1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二泉映月》的几个不同版本
我也觉得磁带比cd更磁性……以前在磁带上听邓丽君,声音很有质感;cd上只剩圆润了。
这儿有阿炳的钢丝带照片:
http://wx.xinhuanet.com/2010-07/13/content_20319779.htm
阿炳《寒春风曲》钢丝录音带现身
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教授黎松寿前不久去世,他的夫人曹志伟昨天在黎松寿生前好友、
原省锡剧协会秘书长钱惠荣的陪同下,冒雨赶到无锡博物院捐赠一批珍贵史料。其中,
包括录有阿炳的《寒春风曲》钢丝录音带,杨荫浏的亲笔书信,以及黎松寿的部分手稿
。黎松寿生前曾把录有《二泉映月》的钢丝录音带捐赠给北京博物馆。逝世后,家人在
清理其遗物时,发现了半个多世纪前录有阿炳二胡曲《寒春风曲》的钢丝录音带,原打
算捐给北京。钱惠荣得知消息后,劝其将这些珍贵史料留在了无锡。
昨天,85岁的曹志伟回到了家乡。她的父亲是无锡的牙科名医,她小时候就住在现人民
路上,也认识阿炳。“但自从认识黎松寿后,我才开始了解阿炳”。曹老说,黎松寿和
阿炳有20多年亦师亦友的感情,阿炳还亲切地称黎松寿为“松倌”。作为一位热心于传
播阿炳作品的人,当年,黎松寿积极建议并参与了抢救阿炳的《...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18
赞园园爸爸。他现在还拉琴吗?还表演吗?他要是来美国可以开课收徒,我们这里就缺
民乐老师。
这首歌的戏曲味道很足,让我想起前几年重看甲午风云、哪吒闹海、大闹天宫等国产老
片或动画片,演员的举手投足很有戏曲舞台味,音乐又很有戏曲音乐味,这些在现在的
电影里基本绝迹了。
园园好像也唱过《知音》是吧?记得你贴过这个电影。知音和这首二泉映月在高音部分
很像,都很高亢。
最后忍不住找了一下嫦娥一号,我上学期教小朋友的《歌声与微笑》(请把我的歌,带
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百度也说是嫦娥一号带去月亮的。刚刚查了查,这家
伙带了32首歌上月亮,呵呵,但普通电台电视收不到信号,要用天线收调成S波段再处
理。抄个歌单,第13、24首比较陌生:
30首播放歌曲清单:
1、《谁不说俺家乡好》
2、《爱我中华》
3、《歌唱祖国》
4、《梁山伯与祝英台》
5、《我的祖国》
6、《走进新时代》
7、《二泉映月》
8、《黄河颂》
9、《青藏高原》
10、《长江之歌》
11、《在希望的田野上》
12、《春天的故事》
13、《七子之歌》
14、《我的中国心》
15、《高山流水》
16、《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17... 阅读全帖
M********t
发帖数: 5032
19
来自主题: Joke版 - 男子拒送女上学自己教 如今20岁女儿做不完初中试卷 成都商报 ugmbbc 6小时39分钟前 11年前,泸州市一位父亲的举动轰动一时。2005年春,泸州市纳溪区居民李铁军以“娃娃到学校学不到东西”为由,将女儿李婧磁带回家自己教。女儿的母亲向纳溪区法院提起诉讼,状告李铁军违反义务教育法,请求法院判决让女儿重返校园,这起“家教挑战义务教育法”案轰动全国。面对法院判决,李铁军表示“宁肯坐牢也不送女儿到学校念书”,女儿自此再未踏入过学校一步。2007年,李铁军曾宣称:“女儿18岁时,我要把她培养成一名生物磁场方面的科学家!” http://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16/0822/e8482cea25f0ce5.jpg 女儿画画,父亲在一旁指导 如今,11年过去了,父亲李铁军的教学成果如何?女儿李婧磁又经历了怎样的成长呢? 2016年8月17日上午,20岁的李婧磁坐在画架前,照着一本素描书临摹“亚历山大大帝”头像,父亲李铁军时而在旁边指导几句。她画了擦,擦了画,一个小时过去了,“亚历山大”仍然没有露出大致轮廓。这个场景,恍如李铁军开始将女儿李婧磁从学校接回家的时候,只是时间已经过去了11年,当年的小女孩已长成了落落大方的大姑娘,父亲李铁军的两鬓又增添了一些白发。 11年前,即2005年春,李铁军以“娃娃到学校学不到东西”为由,将女儿李婧磁带回家自己教,这起“家教挑战义务教育法”案轰动全国。如今,11年过去了,父亲李铁军的教学成果如何呢?对此,李婧磁大方坦承,自己连初中试卷都考不及格。父亲李铁军也承认,女儿在语数外和物理化学这些学科方面均学艺不精。但李铁军坚持认为自己的教育是非常成功的。他说,他在培养一名伟大的科学家。 说学习 父亲:指导女儿学绘画 女儿:画了1小时,画作未完成 从泸州市纳溪城区的一条窄巷进入,向着长江方向步行约两公里,就到了李铁军和女儿居住的地方——中国化学工程第七建筑公司退休职工宿舍,被纳溪人称为“下七化建”。小区里古木参天,共有四栋青砖楼房。如今四周都是新小区,这些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楼房,相比之下显得有些破旧。小区居民都是上了年纪的人,整个小区显得十分安静。 李铁军一家住在一楼,客厅墙壁和屋顶画着各种星座图,狮子、小熊一应俱全,几幅油画和石膏像挂着,还有一幅裸女画是李婧磁妈妈李安素所画,其他山水画则是李铁军的作品,一张“铁军 画 不卖不送”字条被虫蛀了几个窟窿,质地看起来很清脆,吊扇一吹就飘来飘去。靠窗的地方摆着一台电子琴,另一边书桌上摆着《人体解剖入门》《素描技法》《名家国画技法·古代仕女》等书,旁边墙壁上挂着一块小黑板,上面用粉笔字写着“知识就是力量”。和11年前相比,屋里并无太多变化,只是新增了笔记本电脑、WiFi和一笼共5只虎皮鹦鹉。 2016年8月17日上午11时左右,李婧磁在窗前支起画架,开始临摹“亚历山大大帝”头像。她画了擦,擦了又画,李铁军偶尔指导几句。近一个小时过去了,“亚历山大”仍然没有露出大致轮廓。 “这么一直坐着画,累不累?”记者问她。“这是我爱做的事情,不觉得累!”她一边说,一边拿起橡皮擦掉了一根画歪了的线。 学习完美术开始练习音乐,李铁军和女儿一人拉二胡,一人弹电子琴,合奏了一曲《二泉映月》。不过,这首曲子中间断了两次,一次是父亲拉错了,一次是女儿忘了调。 “你们又新学了什么曲子?大概有多少首了?”记者问道。“好几十首了!”李铁军说,除了《二泉映月》和《梁祝》,还有其他一些歌曲。 看到记者对李婧磁展示的美术音乐才能面露困惑,李铁军有些着急,冲着记者问道:“我来问你,中国历史上的四大丑女分别是哪些?”记者表示不知。他立马叫过女儿,女儿答道:“分别是嫫母、钟离春、孟光、阮氏”。 实际上,几年前,在一个电视节目的录制现场,李婧磁就用同样的问题考住了一堆人,这让父亲李铁军非常满意。但是,人们却在质疑:一个孩子掌握诸如“四大丑女的名字”这样的知识,对今后的成长和成才有多少帮助呢?不过,面对这些不同的声音,如今已74岁的李铁军仍然不屑一顾。 说退学 父亲:学校学不到东西 女儿:从此再没踏入学校一步 和11年前相比,74岁的李铁军两鬓又添了些白发,除此以外并无太大变化。虽已年过七旬,但精神劲儿挺不错,喜欢一边抽烟一边大声谈论事情。照他的描述,自己离开学校后相继对天文、医学、音乐、美术等进行研究,是一名“奇才”。正是因为自己前半生将时间放在科研上,直到50多岁才有了女儿。 一边抽烟,李铁军谈起了过往。他从自己开相馆谈到画油画,从在“七化建”当工人谈到中国人口的增减,然后谈到了“恐龙灭绝既不是因为火山,也不是因为气象原因。”李铁军补充说,这是自己最新的“研究”,等有合适的机会就公之于众。不过,对他的这套理论,小区邻居们有些不以为然,“研究天体运行连一台天文望远镜都没有,说出来谁信?” 这样的质疑从11年前就开始了,除了对他研究的质疑,更多的质疑和指责是针对他把女儿带离学校一事。但对于外界的意见,他一直非常不屑:“除了教人拍马屁,学校里学不到东西!”李铁军手一挥,丢掉了一个烟头。当年,正是由于这样的观点,女儿李婧磁只在学校里待了3年,便被父亲接回家“自己教”,这引起了李婧磁母亲李安素的不满,于2005年将他告上法庭。泸州市纳溪区法院判决:李铁军违反《义务教育法》,限他在判决生效5日内送女儿返校读书。 对于这个判决,李铁军表示“宁肯坐牢也不送女儿到学校读书”。此后,因为多方面原因,这个判决并未执行。从此,李婧磁再没踏入学校一步。 说起当年的决定,李铁军讲述了自己的理论,他说自己就是研究人的,并称人分为“大脑发达”和“小脑发达”两种。“小脑发达的人,记忆力好,学东西来得快,反之则来得慢。”李铁军解释,女儿属于后者,学东西比较慢,因此需要让她一遍一遍地学。 在邻居们看来,李铁军是个“油盐不进”的人,当初曾有不少人劝他至少让女儿读完初中,他一概不听。对于2007年“将女儿培养成科学家”的豪言,李铁军表示女儿正在打基础阶段,关于“生物磁场”的研究也正在进行中。“等有合适机会就会公布,这是对大家的一个承诺。”李铁军说道。记者问他“合适机会”是什么时候?李铁军似乎有些不高兴,调转话头说起了自己“关于癌症成因方面的‘研究’”,并表示已经有了答案。 说家教 父亲:音乐美术天文无所不教 女儿:做不完初中生的试卷 那么,将女儿接回家自己教,这11年是如何度过的?又是如何安排课程的?李铁军表示,一般是“上午学习,下午和晚上休息”。上午学习的课程也没有严格规定,有时会学画素描,有时会练琴,有时直接讨论社会问题。 李家屋里有一份李婧磁的日程表,上面写了每天要做的事。学习:画画、音乐、看书、背书、练字;运动:拉伸、下蹲5组(40个一组),仰卧起坐6组(50个一组),跳绳一千下,羽毛球、篮球、跑步;家务:打扫、洗衣、做饭。在书桌上的一个笔筒上,还贴着两张便笺,其中一张写着“对自己恨(狠)一点,再过5年你会感谢今天发狠的自己……”旁边有一沓古诗词小卡片,大概有四五十张,有《鹅鹅鹅》、《天净沙·秋思》等古诗词。李铁军介绍,这些卡片是以前学习使用,“现在早不用了”! “她能背完吗?”记者问。“不用全部背,只要能理解意思就行。”李铁军吐了一个烟圈。“音乐、美术、天文、医学,我无所不教。”李铁军说。记者问他没有现成的教材怎么办,李铁军称,“随便都能找到教材。有一天我看到一首有关青春的诗,马上查了让她学。”李铁军举例说,为了证明有效果,他让李婧磁背了一遍这首诗。 李铁军反复强调,自己是研究人体生物磁场的,并表示曾多次带着李婧磁外出做“实验”。做“实验”的方式也很特别,例如守着溺水死亡者观察身体变化。“所有的实验都进行了记录,留作以后用。”李铁军说。对于记者想要看这些记录的请求,他表示“不方便”。 对于父亲的11年坚持,女儿是如何看待的呢?李婧磁表示,经过这些年的家庭学习,她自己认为成效很明显。“但是如果拿初中生的试卷来考,我肯定不行。” 记者追问:“那是否意味着不如初中生的文化程度?”李婧磁表示认可。但李铁军情绪突然激动起来,狠狠地摔了烟头:“妈哦,不要说初中文化水平,大学生又哪样,能赶上我们李婧磁?” 说收获 女儿:知道了做人的原则 父亲:女儿正在进行伟大的研究 11年来,李婧磁和她的同龄人一起成长,有的已上大学,有的即将升入大学。李婧磁曾有个很好的伙伴“蛋蛋”,今年即将上大学,两人在微信上相约一起去附近的游泳池游泳,但她因脚扭伤去不了。另一个稍大的朋友没有继续读书,已经结婚了,成天在朋友圈晒娃。她一边笑,一边把手机拿给父亲看。 “羡慕他们读大学吗?”记者问她。“不羡慕,她们还羡慕我呢!”说起读大学,李婧磁认为没有什么用,“好多大学毕业生不是找不到工作么?我觉得我现在挺好。”李铁军在一旁补充道,学校那一套并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而世界上很多有成就的人都是自学成才。 让邻居印象深刻的是,随着李婧磁一天天长大,李铁军父女越来越以独来独往的形象出现在邻居面前。“小时候,院子里还有小朋友和她一起玩耍。后来,大家都到学校念书,就几乎没有见到娃娃们一起耍了。”邻居毛婆婆叹了一口气。 “11年里,你到底教了你女儿什么?”面对记者的追问,铁军冷静地说道:“教什么?她现在的研究是对人类的最大贡献,历史上没有哪个科学家的贡献会超过李婧磁。”对于李婧磁具体在研究什么,他只透露是关于磁场和生命方面的,但具体内容要保密。 当记者问李婧磁到底学到了什么时,李婧磁称,最大的收获是知道了做人的原则。“是什么原则呢?”记者追问。这时,李铁军皱着眉头,不耐烦地接过话头:“做人原则的最高境界,就是没有原则”。 说未来 父亲:“搞科研”不能过早结婚 女儿:想在25岁前把自己嫁出去 这11年来,父女俩靠他的退休工资生活。李铁军坦言,自己每月有3000多元钱,“但我们只花1500元左右”。在李家,记者发现他们异常简朴,今年夏天这么热,他们也没有添置空调。 曾有人劝李铁军给女儿找个事情做,让她适应社会,“你已经74岁了,现在有退休工资,将来你走了,娃娃拿什么谋生?”可李铁军对此一点也不担心,表示女儿以后可以靠劳动谋生,“实在不行出去擦皮鞋也能找到一碗饭吃。” 对于女儿的现状,李婧磁的母亲李安素十分痛心。一位女邻居介绍,就在当年打官司后不久,李安素曾回到纳溪找女儿,希望能带她一起生活,但未成功,“女儿不听”。 由于李铁军和李安素没有扯结婚证,李婧磁至今没有上户口。“周围邻居和亲戚都劝他把女儿的户口上了,他坚决不上。”一位邻居说。 说起这个问题,李铁军很生气,表示“喊我去上也不会去”。“没有身份证连车票都买不了,难道不担心吗?”面对记者的问题,李铁军表示买不了就不出去。接着,他就不愿意再谈这个问题。 但是,回避话题显然阻止不了女儿的成长,也阻止不了现代生活的影响。对于手机和电脑,虽然使用时间不长,李婧磁和其他年轻人一样“无师自通”。7月16日泸州出现了火烧云,她也发了四张照片,配文“晚霞如此美好”。 相比之下,她觉得父亲的进步没有她明显。“很多新词语他都不懂,解释半天才明白,很快又忘了什么意思。”李婧磁举了“醉了”这个词作为例子,“他总以为是喝酒喝醉了,讲过很多遍他还是不懂”。 李婧磁告诉记者,其实再过两个月,她就满21岁了。对于未来,父女俩有些小小的意见不合。李铁军认为搞科学研究,没有人会很早结婚,要结婚就只能中止科研。而李婧磁则表示,虽然自己目前没有意中人,但她想在25岁之前把自己嫁出去。
男子拒送女上学自己教 如今20岁女儿做不完初中试卷
成都商报
ugmbbc
6小时39分钟前
11年前,泸州市一位父亲的举动轰动一时。2005年春,泸州市纳溪区居民李铁军以“娃
娃到学校学不到东西”为由,将女儿李婧磁带回家自己教。女儿的母亲向纳溪区法院提
起诉讼,状告李铁军违反义务教育法,请求法院判决让女儿重返校园,这起“家教挑战
义务教育法”案轰动全国。面对法院判决,李铁军表示“宁肯坐牢也不送女儿到学校念
书”,女儿自此再未踏入过学校一步。2007年,李铁军曾宣称:“女儿18岁时,我要把
她培养成一名生物磁场方面的科学家!”
女儿画画,父亲在一旁指导
如今,11年过去了,父亲李铁军的教学成果如何?女儿李婧磁又经历了怎样的成长呢?
2016年8月17日上午,20岁的李婧磁坐在画架前,照着一本素描书临摹“亚历山大大帝
”头像,父亲李铁军时而在旁边指导几句。她画了擦,擦了画,一个小时过去了,“亚
历山大”仍然没有露出大致轮廓。这个场景,恍如李铁军开始将女儿李婧磁从学校接回
家的时候,只是时间已经过去了11年,当年的小女孩已长成了落落大方的大姑娘,父亲
李铁军的两鬓又增添了一些白发。
11年... 阅读全帖
s**l
发帖数: 11983
20
待续!
暴露彭丽媛演唱各种弱点的CD:二泉映月。
先把她的演唱连接贴在这里,之后在来评价她的演唱。
曲目
1.二泉映月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94j1gIJjb_M/
2.天女散花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iqPGQBU1_E0/
3.我有一段情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8Qt5JCwoYHM/
4.月圆花好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VPye7GXnhDw/
5.拷红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VPye7GXnhDw/
6.秋水伊人
7.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S-Ye7FaEKN0/
8.半个月亮爬上来
9.可怜的秋香
10.梁祝《化蝶》
11.编花篮
12.送别
13.渔光曲
14.五月的风
15.春江花月夜
待续!
u*****a
发帖数: 9489
2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老邱的文章就像二泉映月
幽怨和豁达交织在一起
只有有过特定的人生经历的人才能演绎出的风格
很多以后的著名二胡手,拉的二泉映月听起来像,但有的东西总是表现不出来
我模仿的老邱体也差不多这么个意思
i*****m
发帖数: 337
22
《二胡演奏基础》3张,99美元
《二胡名曲欣赏》1张,58美元
《二泉映月》DVD 1张 38美元
r********n
发帖数: 7441
23
来自主题: ClassicalMusic版 - 《二泉映月》的几个不同版本 (转载)
我小时候一直听彭修文指挥的一张很老的民乐专辑(磁带,80,90年代的),觉得那真
是很经典的一张,后来听过的不同版本的二泉映月感觉都不如那个版本编曲和演绎得好
,包括彭修文后来指挥的几张专辑,貌似那个版本出过视频的录像带,偶尔还在中央电
视台放,但是不知道到底那个版本的二胡是谁拉的
那个二胡听上去比较低沉厚重,听上去非常舒服,旋律也非常流畅从容,很有一点杨过
使重剑那种感觉。刚查了一下,看来那个版本就是王国潼的,不过那个版本印象中还要
再低沉点。
[from Baidu]
王国潼师承民族音乐家刘天华的直传弟子陈振铎、蒋风之等人。1960年以优异成绩提前
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并留校任教。1972年任中国广播民族乐团首席二胡,后任艺术指
导。
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在我国著名的指挥家、作曲家彭修文先生的积极倡导和不懈努力下,
率先确立和奠定了以弓弦、弹拨、吹管和打击乐为基础的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基本构架,
为此彭修文先生几乎倾注了他的毕生心血。
在原两团五十多年的艺术成就中,造就和涌现了彭修文、刘明源、胡海泉、张韶、俞良模、王国潼、刘森、王范地、简广义等著名演奏家。
r********n
发帖数: 7441
24
来自主题: ClassicalMusic版 - 《二泉映月》的几个不同版本 (转载)
我小时候一直听彭修文指挥的一张很老的民乐专辑(磁带,80,90年代的),觉得那真
是很经典的一张,后来听过的不同版本的二泉映月感觉都不如那个版本编曲和演绎得好
,包括彭修文后来指挥的几张专辑,貌似那个版本出过视频的录像带,偶尔还在中央电
视台放,但是不知道到底那个版本的二胡是谁拉的
那个二胡听上去比较低沉厚重,听上去非常舒服,旋律也非常流畅从容,很有一点杨过
使重剑那种感觉。刚查了一下,看来那个版本就是王国潼的,不过那个版本印象中还要
再低沉点。
[from Baidu]
王国潼师承民族音乐家刘天华的直传弟子陈振铎、蒋风之等人。1960年以优异成绩提前
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并留校任教。1972年任中国广播民族乐团首席二胡,后任艺术指
导。
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在我国著名的指挥家、作曲家彭修文先生的积极倡导和不懈努力下,
率先确立和奠定了以弓弦、弹拨、吹管和打击乐为基础的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基本构架,
为此彭修文先生几乎倾注了他的毕生心血。
在原两团五十多年的艺术成就中,造就和涌现了彭修文、刘明源、胡海泉、张韶、俞良模、王国潼、刘森、王范地、简广义等著名演奏家。
y***c
发帖数: 676
2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二泉映月》的几个不同版本
要听原版阿炳的。其他人的都没有那个味道,除了我爸哈哈。
如网友评论“沒有阿炳的經歷, 就拉不出那種淒酸的味道, 只會流於無病呻吟。”
二胡这种乐器演奏起来声音感觉就比较消极,不象钢琴什么的那么柔和。
阿炳(华彦钧)原版 二泉映月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cNWuWIdnhM
b*******e
发帖数: 288
26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二泉映月》的几个不同版本
http://www.weamea.com/music/music.do?musicId=1daf4e176ba74a569a
《华彥钧纪念专集》
对于二泉映月,我觉得我在听到阿炳的版本之前,一直理解都有偏差,很多人的版本都
重在悲,但是听了他自己的版本后,
觉得有一种世事看尽的感觉。
wh
发帖数: 141625
2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二泉映月》的几个不同版本
赞,这里有七八个二泉映月的版本,还有笛子的。可惜我电脑放不出来。
多谢楼上所有各位,我再多听几遍阿炳,还没理解到你们的程度,可能因为我听民乐本
来不多,细微之处体会不深。再谢!

发帖数: 1
28
《二泉映月》搭乘中国首颗人造卫星“嫦娥
一号”飞向月球,阿炳的旋律萦绕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
真空世界能放出声音吗?
e***d
发帖数: 8248
29
大赞!
用心在唱,最后几句大爆发,听得我差点泪崩,太厉害了。
小时候听收音机,特别爱听二泉映月,那把二胡如泣如诉似会人语。
现在轻易不敢听这曲子,太催泪了。
好像阿炳有原声流传下来,是录在钢丝上的。
f***a
发帖数: 11477
30
学了大半年小生,发现已经无法愉快地唱女声了,干脆加入男队!还不熟,在识谱这个
歌。和声那几轨全花了。
https://app.box.com/s/k0gka3yv45dp4hhslag6
二泉印月歌词
>>歌曲:二泉映月<<
>>詞:王健 曲:華彥鈞<<
>>歌手:彭麗媛<<
聽琴聲悠悠
是何人在黃昏後
身背著琵琶沿街走
背著琵琶沿街走
陣陣秋風
吹動著他的青衫袖
淡淡的月光
石板路上人影瘦
步履遙遙出巷口
宛轉又上小橋頭
四野寂靜
燈火微茫映畫樓
操琴的人
試問知音何處有
一聲低吟一回首
只見月照蘆狄洲
只見月照蘆狄洲
琴音繞叢林
琴心在顫抖
聲聲猶如松風吼
又似泉水匆匆流
又似泉水匆匆流
憔悴琴魂作漫遊
平生事啊難回首
歲月消逝人煙留
年少青絲
轉瞬已然變白頭
苦伶仃
舉目無親友
風雨泥濘怎忍受
榮辱沉浮無怨尤
榮辱沉浮無怨尤
惟有這琴弦解離愁
晨昏常相伴
苦樂總相守
酒醒人散余韻悠
酒醒人散余韻悠
莫說壯志難躊
胸中歌千首
都為家鄉山水留
天地悠悠
唯情最長久
共祝願
五洲四海烽煙收
家家笙歌奏
年年歲歲樂無憂
年年歲歲樂無憂
縱然人似黃鶴
一抔淨土惠山丘噢
此情綿綿不休
天涯芳... 阅读全帖
i***a
发帖数: 11826
31
来自主题: MusicPlayer版 - 【春之声】二泉映月
如泣如诉~~:)二泉映月有很多故事。楼主拉得很好啊~~,国内以前现场听过闵恵芬的二胡。以后常来呀~~
u*******n
发帖数: 119
32
来自主题: Banquet版 - 二泉映月
话说某年的八月十五月圆之夜,牛人阿炳无处可去,只好
摸到一眼泉边,闻泉水叮咚,听松涛阵阵,那头顶上却也该是
明月高悬,如此良辰美景,自己确是孤苦伶仃,衣食无着,上
无一砖片瓦遮风避雨,旁无GF相伴左右风雨同舟,更可悲的是
两眼无光四顾漆黑,一腔子悲愤无人可诉,又不能学MIT诸人
化力气为ASCII码,欲仆清流,自行了断,结束这苦难生涯,
又恐污了这泉水,让环保局的抓住还得罚银子,只好仰天长
叹一声,拉起弓弦,将半辈子的愁苦、一肚子的辛酸化为一曲
<<二泉映月>>。
二泉者,天下第二泉----无锡惠山泉是也。
l***y
发帖数: 127
33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更的的:《二泉映月》
写这文章的也不是啥玩意儿,拿腔作调,嘲讽就嘲讽,好端端的把厨师扯进来做什么,
为啥厨师就欣赏不来二泉映月?
l***y
发帖数: 127
34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更的的:《二泉映月》
写这文章的也不是啥玩意儿,拿腔作调,嘲讽就嘲讽,好端端的把厨师扯进来做什么,
为啥厨师就欣赏不来二泉映月?
K********g
发帖数: 9389
35
来自主题: _Chinese_Classical_Music版 - 二泉映月(二胡)
江苏无锡惠山泉,世称“天下第二泉”。作者华彦钧以“二泉映月”为乐曲命名,不仅
将人引入夜阑人静、泉清月冷的意境,听毕全曲,更犹如见其人——一个刚直顽强的盲
艺人在向人们倾吐他坎坷的一生。
继短小的引子之后,旋律由商音上行至角,随后在徵、角音上稍作停留,以宫音作
结,呈微波形的旋律线,恰似作者端坐泉边沉思往事(片段1)。第二乐句只有两个小
节,在全曲中共出现六次。它从第一乐句尾音的高八度音上开始。围绕宫音上下回旋,
打破了前面的沉静,开始昂扬起来,流露出作者无限感慨之情(片段2)。 进入第三句
时,旋律在高音区上流动,并出现了新的节奏因素,旋律柔中带刚,情绪更为激动。主
题从开始时的平静深沉逐渐转为激动昂扬,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内心的生活感受和顽强自
傲的生活意志。他在演奏中绰注的经常运用,使音乐略带几分悲恻的情绪,这是一位饱
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感情流露。
全曲将主题变奏五次,随着音乐的陈述、引伸和展开,所表达的情感得到更加充分
的抒发。其变奏手法,主要是通过句幅的扩充和减缩,并结合旋律活动音区的上升和下
降,以表现音乐的发展和迂回前进。它的多次变奏不是表现相对比的不同音乐情绪,而
j**p
发帖数: 1257
36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轉载︰ 陆文夫和瞎子阿炳
出于对淫曲的好奇心,查到了有人反对这个说法
知心客竟然是《天涯歌女》的原型
《知心客》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4RJqldturHA/
听了就知道和二泉映月没有任何关系
二泉映月起源于道乐的说法靠谱
http://bbs.thmz.com/thread-1542403-1-1.html
近日有媒体刊出冬苗的《陆文夫遗憾未写出瞎子阿炳》一文,文章第三节,冬苗问陆文
夫的一段文字中述及:“《二泉映月》并非阿炳创作,源出风月场中的《知心客》。”
此言令人惊骇,不知根据从何得来?
我手中正好有杨荫浏写给黎松寿的来信复印件(是黎松寿夫人提供的),有两
次在信中谈到《知心客》,谨录出供读者参考,以正视听。
杨荫浏于1978年9月27日给黎松寿的一封信中说:“(上略)古怪的说法,愈
来愈多。有人说,阿炳的《二泉映月》,脱胎于民间小曲《知心客》。而且说,这是‘
无锡市政协地方志编辑委员会肯定了的材料’。若让此说成立,则无异于成人阿炳的二
泉映月一文不值。为此我已写信给无锡市政协,问他们有何根据,是如何肯定的。尚未
得回信。... 阅读全帖
b****a
发帖数: 4465
37
作者:何占豪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闻世已近半个世纪,当年参与创作的我,从来没有想到这首乐曲
竟会有这么多人喜欢,现在几乎成为国际乐坛上中国音乐作品的代表作之一了。随着乐
曲知名度的提高,何占豪、陈钢、俞丽拿三位当年凭着参与《梁祝》创作和演奏而一举
成名的小青年,也越来越被人们看作是对国家作出贡献的“名人”了。几十年来,记者
频繁采访,媒体年年曝光,把三个人因为《梁祝》的成功而越抬越高。可是我心里总觉
得别扭:一是因为我们三人仅仅是当年《梁祝》创作过程中部分工作的参与者,而为《
梁祝》而付出精力的师生很多很多,有的还是《梁祝》成功的决定性人物。二是因为有
的文章和言论太离谱,甚至为了炒作而歪曲事实,很不应该。我多次讲过,不要“神化
”《梁祝》;如果能实事求是的从它的整个创作过程中吸取某些经验或教训,也许对年
青一辈音乐家们有所启发,让他们知道我们是如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为民族音乐事业
而奋斗的。同时,也应该留下一部真实的《梁祝》诞生的历史,供理论家们去总结研究
。否则,多少年后,人们就很难辨别真伪了。因为我是这首乐曲从开始创意到完成全曲
整个过程的参与者和知情者,我有责任提供给大家。这就... 阅读全帖
R******k
发帖数: 4756
3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轉载︰ 陆文夫和瞎子阿炳
2005年7月9日,我在加拿大惊获噩耗,著名作家陆文夫先生在苏州逝世了。
陆文夫先生原名“纪贵”,因不愿当官,一心为文,更名“文夫”。他一生留
下不少烩炙人口的佳作,如【小巷深处】、【美食家】、【井】、【小贩世家】、【围
墙】、【人之窝】等等,获奖无数,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名扬
海内外,堪称度过了勤奋的一生。可是,他也留下了难以弥补的终身遗憾。作为一个著
名作家,最想写的作品,竟没有写。
我和老陆是半个多世纪的老朋友了,给他夫人管毓柔、长女陆绮发的悼念信中
提及,老陆一直想写民间音乐家瞎子阿炳的传奇,耿耿于怀数十年,却未能落笔,终乃
憾事!
我也七十已过,来日无多,垂垂老矣!我想,这些事情不写下来,恐怕无人能
知,终将掩没於历史的风霜尘埃之中。
陆文夫还很年轻的时候,刚从苏高中毕业,返回老家泰兴;在“华中大学”集
训半年,又跟随解放军渡江,到“新苏州报”社当记者。偶而听了二胡曲《二泉映月》
,热泪盈盈,整个身心受到强烈震撼,夜不能眠,挥之不去,便专程去了一趟无锡城,
到崇安寺雷尊殿去访问瞎子阿炳。那时,... 阅读全帖
j********b
发帖数: 565
39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瞎子阿炳、日寇、梅毒与近代史
咱们中国人编写的历史(教科書),存在着严重的“怨妇心态”,其中有一个重要特点
,是想方设法将一切国民的苦难,都归罪于“日本侵略者”。其中,瞎子阿炳的故事,
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记得小时候的音乐课本,是这样介绍《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子的:
“这首《二泉映月》,是无锡籍民间音乐家瞎子阿炳所写下的在日寇的铁蹄下的苦难人
生”。
于是,更是有了出生于伪满洲国的日寇后代小泽征尔“跪下来听《二泉映月》”的“感
人”一幕。
那么,事实上,瞎子阿炳的眼睛,到底是怎么瞎的?而“日寇”,又对阿炳实施了什么
样的迫害?
我们先来听听瞎子阿炳生前的朋友——无锡人阚献之的说法。
王亚法在其文章《我知道的瞎子阿炳》一文中,收录了阚献之这样的证言:
“……舅公(阚献之)最愿意给我讲故事,讲得最多的,要算瞎子阿炳的事。他说瞎子
阿炳原名华均彦,因命中五运缺火,取小名叫阿炳……阿炳长大后,因交友不慎,染上
梅毒和阿芙蓉癖。他的双眼也因梅毒而失明,从此人们叫他‘瞎子阿炳’,他也乐意接
受……”
可见,依据阚献之的说法,瞎子阿炳的失明,是因为感染了梅毒的缘故。我们继续往下
看:
“……(阚献之说)瞎子阿炳的人缘好,敌伪时期...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4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中央民族乐团《又见国乐》12月DC上演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Oct 31 15:56:55 2015, 美东)
刚看了视频trailer,很喜欢,传统民乐,现代舞台。trailer的所有乐曲里印象最深的
还是二泉映月……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QiNJ7YUW14
12月11-13日在DC肯尼迪演艺中心歌剧院演出,一共三场:12月11日晚 7pm,12日晚
7pm,13日 下午 1pm。票价不贵,30-50。可惜周末有事,赶不过去。:( 有空去看的朋
友欢迎看完来说说。
附演出介绍:
http://www.washingtonchinesemedia.com/index.php/communitynews/c
中央民族乐团民族乐剧《又见国乐》将亮相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
2015年10月30日 星期五 15:30
您见过经典如何面对大众吗?想象过传统如何面对时代吗?亲历过中央民族乐团的舞台
艺术创新吗?...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41
刚看了视频trailer,很喜欢,传统民乐,现代舞台。trailer的所有乐曲里印象最深的
还是二泉映月……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QiNJ7YUW14
12月11-13日在DC肯尼迪演艺中心歌剧院演出,一共三场:12月11日晚 7pm,12日晚
7pm,13日 下午 1pm。票价不贵,30-50。可惜周末有事,赶不过去。:( 有空去看的朋
友欢迎看完来说说。
附演出介绍:
http://www.washingtonchinesemedia.com/index.php/communitynews/c
中央民族乐团民族乐剧《又见国乐》将亮相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
2015年10月30日 星期五 15:30
您见过经典如何面对大众吗?想象过传统如何面对时代吗?亲历过中央民族乐团的舞台
艺术创新吗?王潮歌导演的大型民族乐剧《又见国乐》近期在国内掀起国乐热潮。2015
年12月11-13日,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将携《又见国乐》登陆美国华盛顿,亮相肯尼
迪艺术中心歌剧院。中央民族乐团的艺术家们将为您呈现经典国乐的创新演绎,带来恢
弘壮丽的视听盛宴!
该剧选取...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4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中央民族乐团《又见国乐》12月DC上演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Oct 31 15:56:55 2015, 美东)
刚看了视频trailer,很喜欢,传统民乐,现代舞台。trailer的所有乐曲里印象最深的
还是二泉映月……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QiNJ7YUW14
12月11-13日在DC肯尼迪演艺中心歌剧院演出,一共三场:12月11日晚 7pm,12日晚
7pm,13日 下午 1pm。票价不贵,30-50。可惜周末有事,赶不过去。:( 有空去看的朋
友欢迎看完来说说。
附演出介绍:
http://www.washingtonchinesemedia.com/index.php/communitynews/c
中央民族乐团民族乐剧《又见国乐》将亮相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
2015年10月30日 星期五 15:30
您见过经典如何面对大众吗?想象过传统如何面对时代吗?亲历过中央民族乐团的舞台
艺术创新吗?... 阅读全帖
N****f
发帖数: 25759
43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Grand Circle 视频
歌的背景各国略有不同,不过万变不离其宗:金发新娘是个基督徒,唱歌给
金发新娘的是个黑头发的穆斯林情郎。总而言之,就是个罗密欧与朱丽叶的
故事。
第一个视频是土耳其版本;Gülay应该是Gülay Sezer,一个颇有名气的土耳
其歌手。第二个视频是阿塞拜疆版本,不过掺进去了不少蒙古/图瓦和格鲁吉
亚元素。中年男人是Alim Qasimov,属于阿塞拜疆国宝级名歌手。和他对唱
的可不是小男孩,是他的女儿Ferghana Qasimova,也算小有名望。短发女
人唱的,基本上就是蒙古长调。背景里还有Kargyraa呼麦,不知是不是也是
她。在一旁烘托陪衬的男声四重唱组,听起来应该是格鲁吉亚风格的复音。
Duduk的音域和黑管似乎接近,但音色还是相当不同,感觉大致是仰韶红陶和
景德镇细瓷的区别,各有千秋。第四个视频里配器和处理的含糖量确实高些,
不过交替领衔的duduk和另一个音色沙哑的管乐器还是十分正宗。第二个乐器
至今不敢肯定是什么,俺猜或许是风笛的中东变种。第五个视频文豪的评价恰
如其分,只是俺觉得小提琴手的处理还很不错,猛一听有几分Itzhak Perlman
的味道。
《二泉映月》... 阅读全帖
e********k
发帖数: 1110
44
来自主题: Music版 - 关于喷是不是摇滚这类问题
既然谈开了我就多说两句, 老百姓觉得《忐忑》不好听, 觉得《二泉映月》好听. 问题
就出现了, 是什么音乐元素导致了《忐忑》难听《二泉映月》好听?; 再来,如果你喜
欢《二泉映月》怎样找到类似作曲风格的作品来欣赏?; 更进一步, 如果你想写出感动
大众的自己创作的《二泉映月 2.0》该怎么着手? 专业从来就不是为了孤芳自赏, 越
是专业的音乐人, 越注重怎样才能写出大众都喜爱的作品, writing hits是一项很高的
技能不要搞错了. 评论里"某某很不摇滚"恰巧是反对这一共识的. 在评论里力所能及地
将作品里面的营养点出来分享给大家从而让大家获益, 不是比只为显示自己水准而去贬
低别人作品却没有提供任何营养来得更有意义吗?
a**********a
发帖数: 59
45
来自主题: WHU版 - 平淡映月
朱叶青
我在街头遇到拉二胡的,一定停下,听一会儿,给个一块两块,然后很过瘾
地走人。给钱不是施舍,而是买票,这大约是世界上最小的音乐会,仅一位观众,
一个演奏家;这也是最快餐式的音乐会,不过三两分钟,没有开始也不必谢幕;
曲目也是最单调的,只有一首,永远的《二泉映月》。假如正遇上拉别的曲子,
我会先放钱,然后说“请拉《二泉映月》”。对方多半不会搭理你,但那呜咽如
诉的曲调,便悠然地出现了。朝阳门地铁有一位,拉了很多年,偶尔还改吹笛子。
东单地下过道也有一位,时有时无,难得一见。还有些飘来飘去的音乐家,偶尔
撞见,就地演奏,随时可以呜呜咽咽地映月。这些音乐家们大都闭着眼睛,或许
是不想看世界、或许以此来表达对阿炳的感激吧。《二泉映月》给了他们一份衣
食,是好是歹,也有了一份驾轻就熟的营生,因为他们不用去揣摩原曲的精神,
琢磨琢磨自己,也就够了。自阿炳走了,自从我来了,无锡的二泉依旧在映月吧。
我这样说,并不是糊弄自己,而是觉得街头的音乐家,对于《二泉映月》的理解,
实在很贴切,表现得很平实,没有那种浑身乱扭的卖弄,没有一味凄苦地伤情,
恍若入了禅定一般,朴朴素素地拉着,寒冬是这么拉,
c***s
发帖数: 70028
46
阿炳故居还保留了原来的模样。
阿炳算得上是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无锡人之一,在无锡市中心寸土寸金的崇安寺商业区,竖立的一尊阿炳的雕像,反映出他在这座城市的地位和声望。
阿炳雕像头戴礼帽、佝偻着身子,左手握弦、右手持弓,低着头,全部注意力都倾注在搁于腰间的二胡上。整座塑像呈现一种夸张的动态,人们似乎能听到二胡里飘出的悲愤之声。至于阿炳的容貌,反倒显得模糊不清。这应该是多数人心目中的阿炳形象:吃力地生活在社会底层、用二胡控诉黑暗的旧社会,但见过阿炳的多位老街坊均说,雕像不像其本人。
那么,真实的阿炳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阿炳之谜 1 究竟长什么样?
现存唯一珍贵照片呈现最真实的阿炳
阿炳上街卖艺时常带在身边的孙女球娣现居上海
近年来,无锡市档案局、无锡市公安局等部门都在抢救、整理有关阿炳的一切历史档案。经过曲折的搜集整理,无锡市公安局抢救出一套阿炳的户籍档案资料,其中一份档案里,有一张阿炳的黑白照片,这实在让人惊喜――这张照片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张阿炳的照片。
照片上的阿炳头戴礼帽,面容清瘦,留浓密胡子,颇像影像中民国街头艺人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是他的墨镜,正如故居画像上所描绘的那样,这副墨... 阅读全帖
f****i
发帖数: 9419
47
你都不懂二泉映月的类比档次,二泉映月要类比战台风这类曲子,交响作品的配器,对
位,和声等问题不是独奏曲所能比拟的。而且按照你所说的逻辑和道理,二泉映月和江
河水也都是改编自民间音乐。因为他用的调子很多都是江南的民间戏曲调子。江河水你
也不懂,按照你所说的也是民间调子。
f**********d
发帖数: 4960
4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起句就是一声叹息
听听民乐吧:
《二泉映月》,起句就是一声叹息。之后二胡叙述一生的遭遇,有悲,有苦,有困境中
的抗争,不屈;也有奋斗中的自得其乐。《二泉映月》凝缩了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当然
是名曲,只是太苦悲。
《江河水》,源自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愿一江一河的水都化作眼泪。双管从头呜咽哭
泣到尾。《江河水》不像《二泉映月》那样有从容的叙述,抗争,和淡然。它所有的都
是悲伤。
《苏武牧羊》,用埙演绎出那种低沉,厚重,压抑的气氛。好像看到了大漠一望无尽的
黄沙和铅色的天空。听完心口都像憋着一口气。
《十面埋伏》,琵琶铮鸣出战场的肃杀之气,听着揪心。听完想投笔从戎,上阵杀敌。
其他的好些,但也都没有特别的快乐:
《渔舟唱晚》,暮色中晚归的渔夫,有一些惬意,但仍然有生活的艰辛,压迫和思索。
《彩云追月》,生活中偶尔的满足和闲适,对月空的畅想。谨慎的快乐。
《春江花月夜》,表达很复杂的情绪,但快乐并不是主要。
J***A
发帖数: 1511
49
也有二泉映月改编的钢琴曲, 还有百鸟朝凤。

二泉映月太伤心了。说起来,有什么钢琴/提琴曲伤心过二胡二泉映月的?
T****i
发帖数: 15191
50
来自主题: Returnee版 - 中国人民苦难太深重了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freelikewind (像风一样自由),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中国人民苦难太深重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r 8 14:30:25 2018, 美东)
听听民乐吧:
《二泉映月》,起句就是一声叹息。之后二胡叙述一生的遭遇,有悲,有苦,有困境中
的抗争,不屈;也有奋斗中的自得其乐。《二泉映月》凝缩了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当然
是名曲,只是太苦悲。
《江河水》,源自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愿一江一河的水都化作眼泪。双管从头呜咽哭
泣到尾。《江河水》不像《二泉映月》那样有从容的叙述,抗争,和淡然。它所有的都
是悲伤。
《苏武牧羊》,用埙演绎出那种低沉,厚重,压抑的气氛。好像看到了大漠一望无尽的
黄沙和铅色的天空。听完心口都像憋着一口气。
《十面埋伏》,琵琶铮鸣出战场的肃杀之气,听着揪心。听完想投笔从戎,上阵杀敌。
其他的好些,但也都没有特别的快乐:
《渔舟唱晚》,暮色中晚归的渔夫,有一些惬意,但仍然有生活的艰辛,压迫和思索。
《彩云追月》,生活中偶尔的满足和闲适,对月空的畅想。谨慎的快乐。
《春...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