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冯至
1 2 3 4 5 6 7 8 下页 末页 (共8页)
l*****d
发帖数: 7963
1
☆─────────────────────────────────────☆
wh (wh) 于 (Thu Sep 22 17:21:56 2011, 美东) 提到: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张新颖对冯至、穆旦等西南联大现代诗人的研究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Sep 22 17:20:52 2011, 美东)
刚贴过张新颖写的《赵萝蕤与<荒原>》的短文(该文收入2004年出版的文集《默读的声
音》中),顺便推荐他对赵萝蕤那一代西南联大现代主义诗人的研究。这是他的博士论
文选题,导师陈思和。论文在《当代作家评论》上节选发表,题为《学院空间、社会现
实和自我内外——西南联大的现代主义诗群》,兹录于后。
张新颖从赵萝蕤翻译的《荒原》说起——他再一次津津有味地引用了“烧锅时腿上放着
一本英文书的家庭主妇”这一意象——娓娓动听地叙述抗战之前和初期各大名校的教师
叶公超、冯至、燕卜荪(William Empson)等人如何向学生输入叶芝、艾略特、奥登、里
尔克等现代主义诗歌。其中最让人羡慕的是燕卜荪的授课,他是新批评派的评...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张新颖对冯至、穆旦等西南联大现代诗人的研究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Sep 22 17:20:52 2011, 美东)
刚贴过张新颖写的《赵萝蕤与<荒原>》的短文(该文收入2004年出版的文集《默读的声
音》中),顺便推荐他对赵萝蕤那一代西南联大现代主义诗人的研究。这是他的博士论
文选题,导师陈思和。论文在《当代作家评论》上节选发表,题为《学院空间、社会现
实和自我内外——西南联大的现代主义诗群》,兹录于后。
张新颖从赵萝蕤翻译的《荒原》说起——他再一次津津有味地引用了“烧锅时腿上放着
一本英文书的家庭主妇”这一意象——娓娓动听地叙述抗战之前和初期各大名校的教师
叶公超、冯至、燕卜荪(William Empson)等人如何向学生输入叶芝、艾略特、奥登、里
尔克等现代主义诗歌。其中最让人羡慕的是燕卜荪的授课,他是新批评派的评论家和诗
人,与他上课介绍的许多同辈诗友相熟,讲解精细、敏感,又有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深
受学生欢迎。一个好老师可以激发出一批...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3
刚贴过张新颖写的《赵萝蕤与<荒原>》的短文(该文收入2004年出版的文集《默读的声
音》中),顺便推荐他对赵萝蕤那一代西南联大现代主义诗人的研究。这是他的博士论
文选题,导师陈思和。论文在《当代作家评论》上节选发表,题为《学院空间、社会现
实和自我内外——西南联大的现代主义诗群》,兹录于后。
张新颖从赵萝蕤翻译的《荒原》说起——他再一次津津有味地引用了“烧锅时腿上放着
一本英文书的家庭主妇”这一意象——娓娓动听地叙述抗战之前和初期各大名校的教师
叶公超、冯至、燕卜荪(William Empson)等人如何向学生输入叶芝、艾略特、奥登、里
尔克等现代主义诗歌。其中最让人羡慕的是燕卜荪的授课,他是新批评派的评论家和诗
人,与他上课介绍的许多同辈诗友相熟,讲解精细、敏感,又有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深
受学生欢迎。一个好老师可以激发出一批好学生,看看当时的一连串学生名单:赵萝蕤
,卞之琳,王佐良,杨周翰,袁可嘉,穆旦(查良铮),郑敏……真可谓群星璀璨,师
生争艳。
陈思和评论此文扎实而流畅,新颖而不饰。文章的主要观点是,白话新诗发展到新月派
后期后继乏力,用赵萝蕤的说法是“浮华虚空”。在抗战这一民...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4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书】听王德儿威讲沈从文与冯至
上周四,哈佛的王德威教授来学校做讲座。他比李欧梵、余光中、白先勇等人晚一辈,
本科都是台大外文系,留美后又都转攻中文母语。王曾任哥伦比亚大学丁龙讲座教授,
现任哈佛东亚系教授。一直知道他是位中年学者,今日一见却已满头斑白,不由恍惚倥
偬。
他和许多台湾学者一样谦恭有礼,满脸笑容,眸子里却射出精光。他的英语有中国口音
,但字句成熟规范(比如有很多“agenda”),尤其风趣横生,显出活泼的心灵。发音
时下颌常往外努,上下牙咬合用力;越讲到后来越声情并茂、手势翻飞,显出文质彬彬
下的含蓄的激情。
讲座伊始,他说自己搞文学,喜欢讲故事;教书、研究也应以story-telling为主,以
免面目乏味。此言甚得我心,记得国内的许纪霖也说历史课应重在讲故事,并盛赞石景
迁的娓娓故事吸引了无数本来对中国历史毫无兴趣的美国学生。而且这几位喜欢讲故事
的学者,做研究都有显著的人情味儿,俗称人文主义关怀。王德威有个好玩的英文名字
:David Der-Wei Wang,“德儿”之音如唱京剧。题目里借来打个趣,响应他所提倡的
趣味……
王有本新书明年将由哥大出版社出版,这次讲的沈从文与冯至是其中的一章:
封...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书】听王德儿威讲沈从文与冯至
对,“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他也说现代文学里的lyrical作家不仅包括
liberals,也有patriots, individualists, leftists等等。还说lyrical不只是小资
、小清新,这一点很痛快。作家的个人抒情不是局限于自我,而是用自己的心和别人的
心连起来,有一种悲天悯人的广泛的同情心。冯至以杜甫为榜样一点没错,冯的早中期
诗歌的好处也是从自己引发出一种同类的广泛的痛切感,不是自怜自恋。可后来在集体
意志下泯灭、扭曲了自我,这才是王德威批评的吧。不知道他书里怎么具体定义这个
lyrical,如果只说个人那也不全面。
他对冯至后期批评得比较厉害,后来有个观众说了一长段冯至,我没听清说的是什么。
我当时心里一直想的是“而如今突然面对坟墓,我冷眼向过去稍稍四顾,只见它曲折灌
溉的悲喜,都消失在一片亘古的荒漠。这才知道我全部的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生活。”
我以为这是冯至的临终诗句,觉得他最后对自己有很清醒和痛苦的意识。写帖子的时候
还把这句写了进去,然后才发现这是穆旦的临终诗句……我老是张冠李戴……这俩的诗
我都只读过零星半点,都挺有感觉。
最后问一声:是乡版...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268
6
哇,KAPA真令人刮目相看耶,国内德语界还设有一个冯至德语文学研究奖,我找了一篇
冯先生的介绍贴上来吧。
不知道你说的是不是钱春绮先生,他好象在上海吧,网上也找不到关于他的介绍。
虽然他翻译了太多太多的德语巨著和法语诗歌,真不公平。
冯至 (1905- 1993 )

冯至 (feng zhi, 1905.9—1993.2)  诗人、教育家、德语文学专家、翻译家。
原名冯承植,字君培。直隶涿州(今河北涿县)人。 192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
1930年赴德国留学专攻德国文学,兼修美术史和哲学。1935年获德国海德堡大学
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曾任同济大学教授兼附设高级中学主任,西南联合大学外交系
德语教授、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教授。
建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教授、西语系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所长、名誉所长,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作协第三、四届副主席,中国外国文学学会
第一、二届会长,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译协名誉理事。1956年加入中国共
产党。是第一、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1980年当选为瑞典皇家文学、历史、文物研究院外籍院士。1981年当选为联
s**t
发帖数: 17016
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冯至诗四首
这位诗人是中文世界里为数不多的可以拿到台面上来的诗人。遗憾的是,他的作品不多
,好就好在都是精品。几十年后的海子、顾城、北岛写的多,但并没有超越他,某种程
度甚至可以说是倒退。唯一可以与他比肩的,是穆旦。(曾有好几个人说,我的诗像穆
旦,让我感到自豪。也有几个人说过我的诗像顾城,让我恼火。)
冯至和穆旦厉害就厉害在,他们的作品所体现出来的精神世界的深远、辽阔、克制、丰
美。海子的诗是病态的、顾城的诗是偏执的、北岛的诗是呆板的。再回到民国时期,卞
之琳或许可以提一提,但卞的趣味过于学院化了,好在他有四句诗可以传世。郭沫若不
值一提,没有可以传世的东西。徐志摩和戴望舒,都只写了半首好诗,当然,半首好诗
也可以传世了。
奇怪的是,冯至和穆旦的诗没有一首选入中学教科书。他们的诗并不难懂,语言上非常
纯正。由此可见编委品味之差,完全不了解语文教育的核心乃是审美的教育。中国语文
教育的失败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或许有一天,他们会将我的作品选入教科书,那时中
国语文教育的成功就指日可待了。
贴四首我喜欢的。
《十四行》
我们准备着深深地领受
那些意想不到的奇迹,
在漫长的岁月里忽然有
彗星的出现,狂风... 阅读全帖
s**t
发帖数: 17016
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冯至诗四首
这位诗人是中文世界里为数不多的可以拿到台面上来的诗人。遗憾的是,他的作品不多
,好就好在都是精品。几十年后的海子、顾城、北岛写的多,但并没有超越他,某种程
度甚至可以说是倒退。唯一可以与他比肩的,是穆旦。(曾有好几个人说,我的诗像穆
旦,让我感到自豪。也有几个人说过我的诗像顾城,让我恼火。)
冯至和穆旦厉害就厉害在,他们的作品所体现出来的精神世界的深远、辽阔、克制、丰
美。海子的诗是病态的、顾城的诗是偏执的、北岛的诗是呆板的。再回到民国时期,卞
之琳或许可以提一提,但卞的趣味过于学院化了,好在他有四句诗可以传世。郭沫若不
值一提,没有可以传世的东西。徐志摩和戴望舒,都只写了半首好诗,当然,半首好诗
也可以传世了。
奇怪的是,冯至和穆旦的诗没有一首选入中学教科书。他们的诗并不难懂,语言上非常
纯正。由此可见编委品味之差,完全不了解语文教育的核心乃是审美的教育。中国语文
教育的失败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或许有一天,他们会将我的作品选入教科书,那时中
国语文教育的成功就指日可待了。
贴四首我喜欢的。
《十四行》
我们准备着深深地领受
那些意想不到的奇迹,
在漫长的岁月里忽然有
彗星的出现,狂风... 阅读全帖
S******y
发帖数: 1330
9
我是一条小河——
看到冯至必留爪
wh
发帖数: 141625
10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书】听王德儿威讲沈从文与冯至
写完发现7月份时张新颖出了本新书:《沈从文的后半生》,网上有很多评论。巧的是
张新颖的博士论文做的也是冯至、穆旦等西南联大诗人,和王德威double-click了。附
一篇张新颖写的西南诗人:
http://www.mitbbs.com/article/LeisureTime/350999_3.html
再附两个链接:
一个是红绿灯的全文记录,参加的还有汪曾祺、废名等人,很看得出各自的倾向:
http://www.gxbgsx.com/ebook/view/2615/10/1.html
二是沈从文《抽象的抒情》出过一本书,网上有电子版:
http://book.kanunu.org/book3/6093/
里面包括他写《史记》的那封家书(《事功和有情》)和《抽象的抒情》,还有一些服
饰研究文章。还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后记,我看了一遍,里面没说请把它当小说读
啊……
a******o
发帖数: 1197
1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书】听王德儿威讲沈从文与冯至
我也好奇他书里讲什么
后来reception跟他说话的时候提到汪晖的向左转,类比冯至。。。有趣得紧
在新港玩呢,有空过来玩
s**t
发帖数: 17016
1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书】听王德儿威讲沈从文与冯至
冯至,民国时代最厉害的诗人,发现没人提。换成徐志摩那肯定有得热闹了。搞艺术创
作的,裤裆里不弄点事出来就被人忘了
y*****s
发帖数: 1873
13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冯至诗四首
作者应该只是个小孩。
重要的是诗意,行文只是方式。
可以改嘛。
而且要以我们现在的汉语来看,
冯至那些半通不通的要比这个别扭多了
还有某些装模作样非要把个完整句子断出一个字两个字的
那就更别扭了
s**t
发帖数: 17016
14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冯至诗四首
嘿嘿,你这个回复,可以留着备案。将来可以证明,大部分人确实是没有眼光的。
从你这个回复,就可以看出,你关注的是行为是姿态,你并不关注诗歌本身。冯至那么
好的诗,你没兴趣评论。我的诗不合你口味,你也没兴趣批判。你整个的焦点就不在诗
歌身上。我的高调,刺激了你。你不再有远大理想了,所以一定要证明别人的理想也不
可能实现。
x**********g
发帖数: 3276
1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冯至诗四首
其实你的诗还是满有意思的,和你列举的冯至的14行还真有类比之处,就是有时候逻辑
差一些,让人不太明白。
M****u
发帖数: 4504
16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冯至诗四首
我承认你说的,说到里尔克,正如你所说,需要提炼再加工,好像冯至和北岛都翻译过
他的诗歌,你每天贴你的诗,有的我很喜欢,我喜欢你诗中浑然一体的感觉,是一个唯
美的画面,好多人提到的灵动,很不容易,有时浑然天成,有时是精准的文字控制,这
太难了,继续写诗人,看好你。
l*****l
发帖数: 5909
1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冯至诗四首
你的没什么难理解的。
冯至的现在看遣词造句半通不通
y*****s
发帖数: 1873
1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冯至诗四首
作者应该只是个小孩。
重要的是诗意,行文只是方式。
可以改嘛。
而且要以我们现在的汉语来看,
冯至那些半通不通的要比这个别扭多了
还有某些装模作样非要把个完整句子断出一个字两个字的
那就更别扭了
s**t
发帖数: 17016
1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冯至诗四首
嘿嘿,你这个回复,可以留着备案。将来可以证明,大部分人确实是没有眼光的。
从你这个回复,就可以看出,你关注的是行为是姿态,你并不关注诗歌本身。冯至那么
好的诗,你没兴趣评论。我的诗不合你口味,你也没兴趣批判。你整个的焦点就不在诗
歌身上。我的高调,刺激了你。你不再有远大理想了,所以一定要证明别人的理想也不
可能实现。
x**********g
发帖数: 3276
20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冯至诗四首
其实你的诗还是满有意思的,和你列举的冯至的14行还真有类比之处,就是有时候逻辑
差一些,让人不太明白。
M****u
发帖数: 4504
2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冯至诗四首
我承认你说的,说到里尔克,正如你所说,需要提炼再加工,好像冯至和北岛都翻译过
他的诗歌,你每天贴你的诗,有的我很喜欢,我喜欢你诗中浑然一体的感觉,是一个唯
美的画面,好多人提到的灵动,很不容易,有时浑然天成,有时是精准的文字控制,这
太难了,继续写诗人,看好你。
l*****l
发帖数: 5909
2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冯至诗四首
你的没什么难理解的。
冯至的现在看遣词造句半通不通
wh
发帖数: 141625
23
不知道是否有人对冯至、穆旦、郑敏或叶芝、艾略特、奥登、里尔克感兴趣,转过来给
大家随便看看。
s*******e
发帖数: 326
24
穆旦,冯至和里尔克都一一喜欢过。
话说当年还跟ld去听过张新颖讲诗的课,课上发言的同学大谈感想,好多我倒觉得不是
那个味。郜元宝好像被中文系的同学爱称“宝宝"吧。
wh
发帖数: 141625
25
你更喜欢德国诗一点吗?穆旦冯至里尔克我都看得少。有空要不要开帖讲讲?
是本科生的课吗?你觉得张新颖本人如何,对诗的感悟如何呢?他和郜元宝陈思和等我
都没听过。听过贾植芳、王水照、王安忆、陈尚君。可怜我听陈尚君的古典文学课时睡
着了,后来还逃课。大课实在很难上。还听汪涌豪的晚上的唐诗选修课,很不错,恃才
自傲,哈哈哈。据说中文系的老师都这样,系主任陈思和人称黑帮老大,哈哈,麾下一
帮都是才高八斗孤标自傲的高手。我还听过中文系邀请的几个诗人小说家的讲座,小说
家包括张炜刘震云,诗人一下子想不起来了,让我再想想,当时感觉一般,我不懂诗。
和他一起来的还有朱哲琴,学术圈和文艺圈经常重合。
wh
发帖数: 141625
26
来自主题: _WHandFriends版 - 冯至: 《十四行》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shot (野水横木),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Re: 【人在旅途】单行道【正能量】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r 12 23:58:45 2014, 美东)
哈哈,给你看一首冯至的诗
《十四行》
我们天天走着一条熟路
回到我们居住的地方;
但是在这林里面还隐藏
许多小路,又深邃,又生疏。
走一条生的,便有些心慌,
怕越走越远,走入迷途,
但不知不觉从村疏处
忽然望见我们住的地方
象座新的岛屿呈在天边。
我们的身边有多少事物
向我们要求新的发现:
不要觉得一切都已熟悉,
到死时抚摸自己的发肤
生了疑问:这是谁的身体?
f**z
发帖数: 186
27
他被鲁迅推为“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冯至1905年9月15日出生于直隶省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
一个败落的盐商之家,原名冯承植,字君培。幼年失母的他性格内向,敏感好学。
1921年秋考入北京大学攻读德文。此时新文学已进入稳步发
展的时期,新文学社团层出不穷。
1923年5月,冯至在《创造季刊》上发表《绿衣人》等诗作
而引人注目,应邀加入了浅草社,在该社的刊物上发表了不少诗作,同时结识了一批爱
好新文学的青年同道,在文艺思想上受鲁迅、张定璜影响较大。1925年夏,浅草社陷于
停顿,冯至与好友杨晦、陈炜谟、陈翔鹤等发起沉钟社,成为该社的代表诗人。
这一时期,年轻的冯至贡献出了《我是一条小河》《蛇》等
传诵至今的抒情名篇。这些抒情幽婉、想象独特、音韵和谐的爱情诗,给人清新别致的
美感。
在1923年至1926年间即他18岁到21岁的时候,还接连奉献了
四篇相当成功的叙事长诗——《吹箫人的故事》《帷幔》《蚕马》《寺门之前》。前三
篇“取材于本国民间故事和古代传说,内容是民族的,但形式和风格却类似西方的叙事
谣曲。”(冯至:《外来的养分》)
《寺门...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2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芭蕾课 (转载)
啊为啥要自杀,不写诗也不必自杀啊,哈哈。对了对了你看我贴的冯至没有,他年轻时
诗名已盛,但其后十多年写不出诗。然后又汩汩而出了。创作会有瓶颈期的,慢慢养精
蓄锐好了。我还记得你的另一个id呢,哈哈,另一个是张爱玲。我写古文一句都是从这
个那个朋友那里学来片鳞半爪现卖的,我的古文一塌糊涂,哈哈,哪有水平天天写。我
最近上诗词课倒是听了不少评论见解,就是没时间写下来。
哎我把冯至那一段拷在下面,省得你找,原帖太长:
“今夜在中国让我来追念一个人”——那个时期在中国,在西南联大,确实有一个人常
常追念德语伟大的诗人里尔克,而且像里尔克曾经经受的那样正经受着长时间的沉默。
这个人即将爆发出来的诗章也将和里尔克的名字联在一起。这个人是冯至。
鲁 迅在1935年称冯至“是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16),这一判断基于的是冯
至1927年出版的《昨日之歌》和1929年出版的《北游及其它》两个诗 集里的
作品,特别是后一种。而从1930到1940年间,冯至几乎没有诗作。在三十年代
前半段,他在德国学习,“听雅斯丕斯讲存在主义哲学,读基尔克戈尔 特和尼采的著
作,欣赏梵诃和高甘的绘画,以极大的兴趣诵读里...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2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KU 讨论区 】
发信人: Math1978 (数学), 信区: PKU
标 题: 钱理群:发生在未名湖畔不应忘记的往事—记1957年的三个学生刊物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Sep 1 21:29:07 2018, 美东)
作者 钱理群
一、《红楼》:“山雨欲来”前的青春歌唱
1957年的第一个早晨,北京大学大餐厅(今大讲堂的原址)前,两张大餐桌上堆满了刚
刚出版的大型学生文艺刊物《红楼》的创刊号。参加了通宵狂欢的北大儿女们,晚妆未
残,微有倦意,便围购如堵。只见一位衣着淡雅、步态轻盈的女大学生和几位男同学在
那里忙碌着。
这位女生就是后来以其壮烈之举震撼全国、并终将载入北大史册的林昭,当时她就已经
在燕园文坛上颇有诗名,诗友们都亲呢地称她为“林姑娘”。但此时的读者却对她并不
注意,他们已经被新出的刊物封面所吸引:这是一幅木刻图案,是一个牧羊人正驱赶着
羊群走下山岗,山上草木摇曳,山外浓云翻滚,题名是:“山雨欲来”——多年以后,
人们才意识到这竟是一句“谶语”。
打开刊物,第二页便刊登着著名的1930年代校园诗人、如今是北大中文系教授的林庚先
...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272
30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也来梭梭湿 (Z)
至爱三人行(新诗乱弹之三)
作者: 爬爬虫 发表日期: 2000-05-02 17:05:52 返回《把窗开开》
快速返回
1  穆旦算得新诗的异数。在接触他晚期作品之前,我曾以为对穆旦
的抬举,
只标明研究者在新诗语言方面的一种认识觉醒,他于新诗的贡献,主
要是基于
语言的,其本质仍然是浪漫主义。
我再度反复吟咏他诗全集里的一些醉人的篇章。它们集中在40年
代中期和
1976年以后。这两段时期,他是独立的,成熟的,不犹疑的,也是评
者谓之有
强度,有张力的部分,源于他有把握的充分自信。而后期,更加添了
自觉的透
彻,仿佛隐着存在的颓废。
精神的至高处若近乎宗教,那么穆旦是一座高峰。
2  还有两个人的贡献却未被提到应有的高度,冯至和卞之琳。
冯至会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新诗;卞之琳则会告诉一首诗有多大
的包容力。
3  早期的冯至已极具古典之美。21岁时他说,我的寂寞是一条蛇,
静静地没
有言语。他优雅,温和,象一颗静静的蛇宝石。
有人以为古典是现代的反面,我更愿理解为一种态度,它包含节
制,客观,
冷静等要素。叙事诗最需要这种态度,冯至轻松做到了。
十四行集27首诗,粒粒珠玑,脱去了新
y******3
发帖数: 377
31
来自主题: Prose版 - 销魂场(八十二)
婉涔被他逗的一笑,楚裕泽才缓缓道:“所以,总要发展咱们国人自己的工商经济和教
育,这样才有迎头赶上的一天。”
婉涔又笑:“若我阿玛还活着,怕是要把你当成宝了!当年变法的时候,他就极其赞同
康先生振兴工商事业的主张的。可惜,皇帝都落了那样一个下场,他不过是个没实权的
皇亲,也只能三缄其口明哲保身了。我阿玛也是对朝廷寒了心了。。。。。。”
两人边聊边走,直到街上人潮渐渐散去。夜深了,寒气更重。楚裕泽怕她在外头呆的太
久过了寒气,于是送她回那府。
刚到府门前,他又把她拉进怀里,密集深吻诉说心中思念。婉涔抬头看他:“你怎么了
。”
楚裕泽紧紧拥着她,“别动,让我再抱一会儿。明天一早还要回京州去。”
婉涔知道他不是表面上的那样放荡。单看今天筑香渚的规模,就知道这样一家大手笔的
经营,不是一个只知道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做的起来的。也不追问他回去做什么,微微
一笑,由着他抱着。走了这么长的路,虽然天气说不出的冷,身上活动开了却是热的。
“婉涔,你怎么不问我。”
“问你什么?”
“问问我有多少家底,以什么为生,回去做什么。。。。。。你不怕嫁个穷小子么?”
婉涔却是咯咯笑出声,“这有什么好问的,单就这家馆...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32
作者 钱理群
一、《红楼》:“山雨欲来”前的青春歌唱
1957年的第一个早晨,北京大学大餐厅(今大讲堂的原址)前,两张大餐桌上堆满了刚
刚出版的大型学生文艺刊物《红楼》的创刊号。参加了通宵狂欢的北大儿女们,晚妆未
残,微有倦意,便围购如堵。只见一位衣着淡雅、步态轻盈的女大学生和几位男同学在
那里忙碌着。
这位女生就是后来以其壮烈之举震撼全国、并终将载入北大史册的林昭,当时她就已经
在燕园文坛上颇有诗名,诗友们都亲呢地称她为“林姑娘”。但此时的读者却对她并不
注意,他们已经被新出的刊物封面所吸引:这是一幅木刻图案,是一个牧羊人正驱赶着
羊群走下山岗,山上草木摇曳,山外浓云翻滚,题名是:“山雨欲来”——多年以后,
人们才意识到这竟是一句“谶语”。
打开刊物,第二页便刊登着著名的1930年代校园诗人、如今是北大中文系教授的林庚先
生的《红楼》——
红楼你响过五四的钟声
你啊是新诗摇篮旁的心
为什么今天不放声歌唱
让青年越过越觉得年轻
这里响彻的正是这个新诞生的校园刊物给自己定下的旋律:尽情享受着“年轻”的“青
年”的“放声歌唱”,这是一种典型的时代与个人的“青春歌唱”。在《发刊词》里,
对此...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33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zt:一颗星亮在天边——纪念穆旦
能贴全第一篇吗?没帐号,看不全。
一直没好好看过穆旦的诗。跟贴一段以前写的:
张新颖对冯至、穆旦等西南联大现代诗人的研究
刚贴过张新颖写的《赵萝蕤与<荒原>》的短文(该文收入2004年出版的文集《默读的声
音》中),顺便推荐他对赵萝蕤那一代西南联大现代主义诗人的研究。这是他的博士论
文选题,导师陈思和。论文在《当代作家评论》上节选发表,题为《学院空间、社会现
实和自我内外——西南联大的现代主义诗群》,兹录于后。
张新颖从赵萝蕤翻译的《荒原》说起——他再一次津津有味地引用了“烧锅时腿上放着
一本英文书的家庭主妇”这一意象——娓娓动听地叙述抗战之前和初期各大名校的教师
叶公超、冯至、燕卜荪(William Empson)等人如何向学生输入叶芝、艾略特、奥登、里
尔克等现代主义诗歌。其中最让人羡慕的是燕卜荪的授课,他是新批评派的评论家和诗
人,与他上课介绍的许多同辈诗友相熟,讲解精细、敏感,又有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深
受学生欢迎。一个好老师可以激发出一批好学生,看看当时的一连串学生名单:赵萝蕤
,卞之琳,王佐良,杨周翰,袁可嘉,穆旦(查良铮),郑敏……真可谓群星璀璨,师
生争艳。
陈思和评论此...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34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请推荐一首你喜欢的白话诗
shot贴过冯至诗四首,给你参考: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LeisureTime/1814785.html
我贴过张新颖写的冯至、穆旦等西南联大现代诗人,冯至在第四节: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LeisureTime/350999.html
c*****3
发帖数: 1141
35
文章核心提示:即便从最善良的角度,大饥饿前还可宽宥毛泽东,也许毛真的是“好心
办坏事”,敢叫日月换新天,以为替国人谋了大福利行了大仁政,根本没想到竟是领着
他们走进这样的“天堂”。但当大饥饿实实在在逼到眼前,已支付了巨额“学费”,当
人民利益与自己的政治理想政治利益发生冲突,仍然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仍不下“
罪己诏”,这还能说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吗?李锐指出:“在毛的性格中,死多
少人都无所谓。”1961年9月庐山中央工作会议,毛说:“错误就那么一 点,没有什么
了不得。”
丁抒先生是大饥灾研究的先行者,本文多处引用丁先生的《人祸》,真诚鸣谢!
一、走偏的第一步:合作化
中共建权之初,由于连年战争,农村凋敝,人均年度拥粮仅370斤,1952年增至395斤。
1949年前有的山农一年只能吃十顿白面,1953年每月可吃四五顿。山农多吃这点白面已
被薄一波作为“社会主义成绩”汇报给毛泽东。就这点底子,农民刚刚过上一二年太平
日子,由意识形态决定的合作化运动便开始了。苏联早就力主土地国有,认定分田到户
有害于公有制的建立。1953年6月15日,毛泽东在政治局吹响合作化号角:“通过农业
合...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36
马悦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到了魂牵梦萦的地步,但多数人并不关心他的汉学研究心得,只是抓紧一切时机、拐弯抹角地追问诺奖的事。
“一切都是假装!”白猫说,“今天晚上有一个北欧的老外假装做一个关于六言诗的演讲。假装听的人假装他讲的主题是‘颁发诺贝尔文学奖的标准’,你说笑人不笑人?”
在一篇两百余字的微型小说中,马悦然借小动物之口,幽了一默上次来沪演讲的经历。
那是2005年炎夏,这个八十多岁的瑞典老头,用“中古音韵”吟诵了李清照的《声声慢》……但多数人并不关心他的汉学研究心得,只是抓紧一切时机、拐弯抹角地追问诺奖的事。
在瑞典闲聊时,马悦然的夫人陈文芬曾跟我提及这趟可怕的上海之行,“运气很不好,复旦在修路,学校里一塌糊涂,那天王安忆送我们出来时悦然就已开始发高烧,后来越来越热,他差点死了……42度!陈丹燕就骂我,这个热度你还让他来?!”
是的,马悦然每次来都很“热”,但这个“热”却和他所做的冷门学问没什么关系。
10月中旬,马悦然携妻再次来沪,秋高气爽,却赶上了莫言获奖全国“发烧”的沸点:弄堂、剧院、高校、中学,他们夫妇俩遭遇了最热烈的围观……期间,陈文芬曾给好友发过条无奈的短信:“我明白...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透过胡风看历史
作者:
蒋祖权
批判胡风的漫画
胡风评述开国大典:时间开始了!——这句话堪称经典。
胡风原名张光人(1902—1985)现代文艺理论家,诗人,文学翻译家。1929年,胡风去
日本留学,后来因为组织抗日团体被驱逐出境,回国后与鲁迅交往密切。抗日战争爆发
后,胡风主编《七月》。1949年后,胡风任《人民文学》编委。
1954年,胡风写了《关于几年来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在文艺理论上表达了他的观点
,对改进文艺工作提出了他的看法,然而胡风却因此被捕入狱失去了自由,并被打成了
反革命集团,涉案人员达2100多人。
1955年5月25日,中国文联和中国作家协会召开会议,将胡风从中国作家协会中开除。
中国文联主席郭沫若主持会议,他说:“胡风集团已不仅是我们思想上的敌人,而且是
我们政治上的敌人。”中国作家协会秘书长陈伯尘报告了胡风的罪行,要求把胡风从革
命阵营里清除出去。
在会议上发言的有:叶圣陶,梅兰芳,欧阳予倩(中国现代话剧创始人之一),曹禺,
艾青,夏衍,田汉,李伯钊(文联副主席),李希凡,陈沂,吴组缃,冯雪峰,陈荒煤
,吴伯萧,方纪,冯至,吴雪(《白毛女》导演),阳瀚笙,洪深,陈其通等。
... 阅读全帖
m********3
发帖数: 3280
38
(一)
2004年春天,巫宁坤先生偕老伴李怡楷女士应邀回国,参加燕京大学校庆。我和他
素昧平生,只有文字之交。当时,他们住在南四环一亲戚家里,巫先生给我来了电话,
想和我晤面,并去拜访李锐老。一向为人谦逊已近米寿的李锐老,说什么也不肯劳驾巫
先生,定要和我一道去南四环会他。
4月24日午后,我们来到南四环中段一居民区的一座楼房里,会见了巫先生和他的
老伴。我们畅谈了一个下午,分手时他送我们一人一本他著的名叫《一滴泪》的书。
(二)
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他第一次应邀回国是在1951年。
在这之前,他的履历很简单:1938年的夏天,他作为扬州中学的一名流亡学生来到
了武汉。为了吃饭,也为了抗日,他参加了军事委员会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受训三个月
。后来他去了西南联大,作过左倾的学生文艺团体“冬青文艺社”的积极分子,阅读过
高尔基的小说和*的秘密传单。在珍珠港事件之后,他就中断了西南联大外文系的学习
,为美国人士援华的“飞虎队”担任译员。1943年10月,他又去了美国,为在美受训的
中国空军人员担任翻译。第二次大战结束后,他进了印第安那州曼彻斯特学院读书,成
了这个学院的唯一外国留学生。两年后,...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39
九妹小政2016-10-25 08:07
超级震撼的历史总结:《文革前后》
前言:文革不是一天炼成的
文革之前有土改运动,镇反运动,三反、五反,肃反,反资,反右,整资整社(反五风
,反五股黑风)等等运动。尤其是斗地主,给地主定罪,但不直接枪毙,先让大家都来
斗一斗,大家手上都沾点血,以后的事情就好办了。这些运动一边不断推动着全民斗争
走向文革,一边等待着1949年前后出生的那一代人长大。
因为文革之前,不仅需要各种各样的运动,来不断进行政治小白鼠试验和煞费苦心演练
,也需要等待在高呼万岁中出生的那一代人长大,那是注定要被狂热利用的一代人。不
等这一代年轻人长大,发动老人小孩是文革不起来的。文革需要比太平天国和义和团更
广阔的土壤,需要大量年轻狂热大脑,需要时间进行反复试验和测试。
文革之前的胡风事件,就是政治小白鼠测试的经典案例,胡风事件的试验结果表明,很
多人可以出卖灵魂。
(一)文革之前的胡风事件
胡风评述开国大典:时间开始了!——这句话堪称经典。
胡风(1902——1985)现代文艺理论家,诗人,文学翻译家。1929年,胡风去日本留学
,后来因为组织抗日团体被驱逐出境,回国后与鲁...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632
4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钻研吹捧马克思主义的都是傻帽
黑格尔有一句名言:“凡是合理的都是存在的,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德文
原文:Was vernuenftig ist, das ist wirklich; und was wirklich ist,das ist
vernuenftig.).此句出自《Grundlinien der Philosophie des Rechts 1820》(《权
利的哲学纲要》一书).
一直以来“存在即合理”被误传为黑格尔的至理名言,在中国几乎连小学生都耳熟
能详。可能我们真的误读了黑格尔,我们中国人几几代代都这样认为黑格尔:凡是存在
的事物就天然具有合理性,“存在”是“合理”(价值判断)的必要充分条件。
我尝试把这句话重新翻译一下:理性就是现实,现实就是理性。
我之所以这样翻译,主要是考虑到当时的德国历史现实和黑格尔当时的现实生活。
我认为,我们误读了黑格尔的本意。
德文原著的翻译在冯至(1905 -1993)之前几乎等于零。黑格尔马克思等著作的翻译
,都是从英文或俄文或日文翻译过来的。贺麟(1902 -1992)是冯至的同时代人,1926年
赴美国留学,先在奥柏林大学获学士学位,后又入哈佛大学获硕...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632
4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钻研吹捧马克思主义的都是傻帽
黑格尔有一句名言:“凡是合理的都是存在的,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德文
原文:Was vernuenftig ist, das ist wirklich; und was wirklich ist,das ist
vernuenftig.).此句出自《Grundlinien der Philosophie des Rechts 1820》(《权
利的哲学纲要》一书).
一直以来“存在即合理”被误传为黑格尔的至理名言,在中国几乎连小学生都耳熟
能详。可能我们真的误读了黑格尔,我们中国人几几代代都这样认为黑格尔:凡是存在
的事物就天然具有合理性,“存在”是“合理”(价值判断)的必要充分条件。
我尝试把这句话重新翻译一下:理性就是现实,现实就是理性。
我之所以这样翻译,主要是考虑到当时的德国历史现实和黑格尔当时的现实生活。
我认为,我们误读了黑格尔的本意。
德文原著的翻译在冯至(1905 -1993)之前几乎等于零。黑格尔马克思等著作的翻译
,都是从英文或俄文或日文翻译过来的。贺麟(1902 -1992)是冯至的同时代人,1926年
赴美国留学,先在奥柏林大学获学士学位,后又入哈佛大学获硕... 阅读全帖
p***r
发帖数: 4859
42
发信人: Deschutes (胖胖熊~下一次比赛:4月29日), 信区: RunningLife
标 题: 2012年,侏罗纪公园的日与夜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ue Apr 17 00:40:22 2012), 站内
4月13-15日,德国侏罗山区230公里无间断山地越野。总高差10596米
(D:10596米,D+:5292米,D-:5304米)。
------------------------------------------------------
(一)
侏罗山区(Jura)是分布于法国阿尔萨斯、瑞士西部、德国南部一类
山区地形的总称。地表结构成型于一亿五千万至两亿年前,经过长时间的
风化与河流侵蚀,形成了密集的石灰岩山系。地质年代中的“侏罗纪”,
就是以该地区命名。
德国侏罗山区国家公园位于巴伐利亚州Franken和Oberpfalz地区。从
空中看,这个地区像是一锅刚出笼的包子,无数海拔高度400-700米间的小
山遍布全区,在流水的侵蚀下,呈现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这一带奇石险
峰林立,地势复杂,还有数不清的溶洞、暗河,风光秀丽,...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6093
43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膝上放一本英文书的家庭主妇
叶廷芳忆赵萝蕤
1
我与赵萝蕤先生的认识始于1960年初秋。
那一年的新学期开始,北大西语系主任冯至根据中宣部加强外国文学教学的指示,
对西方文学教研室进行调整扩充,为此我和英、德、法专业的个别同学提前一年毕业,
留在教研室当助教。
那时外国文学教研室的中心工作除教学外,是编写《欧洲文学史》,分别由杨周翰
、吴达元和赵萝蕤三位教授担任主编,冯至则受中宣部委托同时主管《欧洲文学史》和
《中国文学史》这两项编写工作。赵萝蕤先生当年不到五十,她在不惑之年就已是二级
教授(当时的正教授分三级),这个级别的女教授当时全国只有两名(另一名是山东大
学的冯沅君,冯友兰的妹妹)。因为是初创阶段,教研室务虚会很多。我发现,在教授
行列中,那位面貌端正、仪态雍容、举止优雅的唯一的女性,总是静静地听着,很少说
话。我对她一无所知,连她的名字都不知道。于是一次会后就主动向她自我介绍,以便
慢慢认识她。没想到,她第一句话就是:“我一看你就是个浙江人!”口气中带点赞扬
的味道。我趁势说:“看来您也是浙江人啰?”“当然嘛,不然我怎么会一猜就中呢!
”我的心情轻松起来。在知道了她是湖州人以后,我说:“那就是说, ‘我...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44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说说你喜欢的中国作家及作品
穆旦冯至我都看得少,只知道西南联大诗歌群当时以他们最为耀眼。冯至受里尔克影响
很深,但里尔克的诗我看了也没感觉。都是很早以前看的了,有空再复习一下看看有没
有感觉。
e*******c
发帖数: 2133
45
适才bos提到小说翻译的事,想起在人人上看到过一篇讲翻译的日志,找来贴出来:
献给热爱外国文学的孩子们(译者篇)[转]
作者 张云召
这是早就要写的一篇文章。等到暑假在家有时间写的时候才发现手头又没有足够的资料
,于是写出来之后与自己的期望值相差甚远,只能算是聊胜于无。先前豆瓣和校内都有
类似的链接分享,有些观点我深以为谬,我也深怕这篇文章是以一些谬误代替另一些谬
误。
我不会德语,不会法语,不会西班牙语,不会意大利语,连自己的母语都难说掌握得好
,只是喜欢外国文学而已,本文写的东西大多是我自己读书所感,不足以谈,仅供同学
在读书和买书时参考。
近日将奉上“丛书篇”,本篇我也将不断修改、完善、丰富。
古希腊文学与古罗马文学
最脍炙人口的古希腊神话集是德国人斯威布的《古希腊神话与英雄传说》,翻译者楚图
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译本由英译本转译,译文流畅,且发行广泛,影响最为深
远,译林出版社也有陈中梅译本。
罗念生是古希腊文学的专家,有罗念生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多卷行世,其译著
涉及三大悲剧家和阿里斯托芬的大部分作品,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以及古希腊抒情诗
和碑铭体诗歌,译文典...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46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看看这位香港诗人的诗如何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oet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Poetry
标 题: 看看这位香港诗人的诗如何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Feb 19 01:56:15 2013, 美东)
昨天网友推荐香港诗人黄灿然的诗,我第一次看,非常喜欢这首《翻译》:
翻译 (1999)
新闻翻译员朱伯添
正在翻译有关北约空袭
科索沃和塞尔维亚的新闻,
其中一段列出几个
被轰炸的科索沃城镇,包括:
普里什蒂纳,普里兹伦,
Vucitrn,Gnjilane,
Djakovica和佩奇。
Vucitrn以前没碰见过,
《外国地名词典》也查不到。
他想,后面那几个城镇都是新名字,
反正读者也不知道什么是什么,
不如删掉算了,简略为
“普里什蒂纳、普里兹伦等城镇”,
上司也肯定不会在乎;但是,
他想到自己的责任,不应偷工减料,
便查更厚的《世界地名翻译手册》,
是武契特恩。Gnjilane
以前也没碰见过,查《世界地名翻译手册》,
是格尼拉内。Djakovica
以前也没碰见过,查《世界地名翻译手册》
查不到,他想,更薄的《外国地名词典》
查到的机会更少;他知道kovi... 阅读全帖
n****g
发帖数: 14743
4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被蟹秽主义邪灵侵蚀大脑的文人zz
作者:蒋祖权
原题:透过[胡风]看历史
胡风这个名字,经常会出现在许多历史文献中,经常会出现在很多人的文章里。
——胡风是谁?胡风做过什么?写过什么?说过什么?
——胡风(1902——1985)现代文艺理论家,诗人,文学翻译家。
1929年,胡风去日本留学,后来因为组织抗日团体被驱逐出境,回国后与鲁迅交往密切。
抗日战争爆发后,胡风主编《七月》。1949年后,胡风后任《人民文学》编委。
1954年,胡风写了《关于几年来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在文艺理论上表达了他的观点
,对改进文艺工作提出了他的看法, 然而胡风却因此被捕入狱失去了自由,并被打成
了反革命集团,涉案人员达2100多人。
正如1986年1月15日,时任文化部长的朱穆之,在胡风追悼会所致悼词中说出的:[对
于他的意见是完全可以和应该在正常的条件下由文艺界进行自由讨论的,但是当时却把
他的文艺思想问题夸大为政治问题,进而把他作为敌对分子处理,这是完全错误的]。
1955年5月25日,中国文联和中国作家协会召开会议,将胡风从中国作家协会中开除。
中国文联主席郭沫若主持会议,他说:[胡风集团以不仅是我们思想上的敌人,而且是
我们政治...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4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请推荐一首你喜欢的白话诗
我也记得现代诗人里他推崇冯至和穆旦,也因为读他们的人少。鲁迅还称冯至是中国最
杰出的抒情诗人呢。
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wh
发帖数: 141625
4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臧棣:海子诗歌中的快与慢
海子,诗的加速,诗的慢
讲座:臧棣(北大中文系教授)

大家晚上好,非常荣幸参加飞地APP举办的关于海子诗歌的活动。今天我想讲的主题是
海子诗歌中快慢的问题。这个问题可能涉及到对海子诗歌的一种理解,也涉及到对海子
作为一个诗人形象的把握。海子的诗歌给我们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他写作速度非常惊
人。大家都知道新诗兴起的时候,跟浪漫主义有关,比如说郭沫若的《女神》。
新诗的兴起也跟诗歌的速度有很大的关联,郭沫若的《女神》就显示了青春写作的一个
重要特点,但是这个特点在新诗的文化里一直受到抨击。包括白话诗的写作,包括湖畔
诗人写爱情,写风花雪月,对自然的那些东西。大家都觉得那是远离人生与迫切现实的
,是非常遥远的东西。所以那些写山水、自然、冥想,都是在新诗这种现代文化里,特
别是胡适一代知识份子构建起来的关于新世纪文化里面都是受到诟病的。
到了三十年代,当时对新诗一个的诊断,认为新诗的写作太幼稚,充满了一种青春的热
情,缺乏一种成熟的标记。那成熟的标记是什么呢?当时新诗的批评家都想到了歌德,
也想到了里尔克。最后,冯至根据里尔克谈到新诗的成熟,新诗的成熟应该摆脱那种对
速度的偏好,应该安静下... 阅读全帖
a*********7
发帖数: 30080
50
哦,我读的是网上找的《里尔克诗集》,都没提翻译者是谁。268页,内容倒不少,不
过诗歌翻译得不好的话,味道能差很远
冯至译的我没看过,刚才搜了一下,居然有个里尔克中文网,上面专门有一栏“冯至译
里尔克”,
http://www.rilkecn.com/katalog.asp?ID=1178
我看看去:)
1 2 3 4 5 6 7 8 下页 末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