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冯雪峰
1 2 3 下页 末页 (共3页)
t******i
发帖数: 2688
1
来自主题: _pengdehuai版 - 冯雪峰与杜鹏程的《保卫延安》
冯雪峰与杜鹏程的《保卫延安》
○杨建民(陕西)
1954年,一部正面描写解放战争的长篇小说问世。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以饱满的激
情、挺拔的笔力,再现了解放战争中延安保卫战中的几次著名战役,刻画了周大勇、王
老虎、孙全厚等一批解放军优秀指战员的突出形象。这部长篇小说还第一次在我国当代
文学作品中,成功描绘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西北野战军总司令兼政委、延安保
卫战重要指挥者彭德怀的艺术形象……这部小说就是由亲身参加过延安保卫战、当时在
新华社新疆分社任职的杜鹏程创作的——《保卫延安》。
这部长篇小说的出版,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发行了近百万册。
1954年第14、15两期的《文艺报》上,刊登出一篇2万字的评论文章《〈保卫延安〉的
地位和重要性》。这篇文章对《保卫延安》给予了这样的评价:“这部书的很大的成就
,我觉得是无疑的。它描写出了一幅真正动人的人民革命战争的图画,成功地写出了人
民如何战胜敌人的生动的历史中的一页。对于这样的作品,它的鼓舞力量就完全可以说
明作品的实质、精神和成就。”
评论文章甚至将这部作品提到了这样的高度:“这部作品,大家将都会承认,是够
得上称为它所描... 阅读全帖
t******i
发帖数: 2688
2
来自主题: _pengdehuai版 - 冯雪峰与杜鹏程的《保卫延安》
冯雪峰与杜鹏程的《保卫延安》
○杨建民(陕西)
1954年,一部正面描写解放战争的长篇小说问世。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以饱满的激
情、挺拔的笔力,再现了解放战争中延安保卫战中的几次著名战役,刻画了周大勇、王
老虎、孙全厚等一批解放军优秀指战员的突出形象。这部长篇小说还第一次在我国当代
文学作品中,成功描绘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西北野战军总司令兼政委、延安保
卫战重要指挥者彭德怀的艺术形象……这部小说就是由亲身参加过延安保卫战、当时在
新华社新疆分社任职的杜鹏程创作的——《保卫延安》。
这部长篇小说的出版,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发行了近百万册。
1954年第14、15两期的《文艺报》上,刊登出一篇2万字的评论文章《〈保卫延安〉的
地位和重要性》。这篇文章对《保卫延安》给予了这样的评价:“这部书的很大的成就
,我觉得是无疑的。它描写出了一幅真正动人的人民革命战争的图画,成功地写出了人
民如何战胜敌人的生动的历史中的一页。对于这样的作品,它的鼓舞力量就完全可以说
明作品的实质、精神和成就。”
评论文章甚至将这部作品提到了这样的高度:“这部作品,大家将都会承认,是够
得上称为它所描
M******a
发帖数: 6723
3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1666/201604/817019.html
(提示:这篇文章应该是一个系列,放在一起太长。但防止读者不能在一时间读到完整
证据链,只好放在一起了。超长,慎入!)
毛泽东与杨开慧有三个儿子,大儿子毛岸英出生于1922年,13个月后二儿子毛岸青出世
,到1927年又生了毛岸龙。由于毛岸龙下落不明,而毛岸英毛岸青宣称被找到了,根据
官方文献记载,毛岸英死于朝鲜,毛岸青后来变成了傻子后与韶华结婚并育有一子毛新
宇。
然而,根据润涛阎考证,所谓找到的毛岸英毛岸青二人并非真的是毛泽东的俩儿子。为
了澄清谁谁是谁,本文用毛岸英、毛岸青代表毛泽东的俩儿子,而后来找到的所谓的毛
泽东的俩儿子则用他俩自己给出的名字杨永福、杨永寿。
(一)关于毛岸龙的下落杨永福杨永寿与当事人的说法不同
据文献记载,关于毛岸英哥仨如何达到上海的,有三个版本。一个是:“1930年11月,
杨开慧牺牲,湖南省党的地下组织将三个孩子护送到上海,经上海地下党组织安排,三
个孩子进入董健吾牧师(当时是中共地下党员)任园长的大同幼稚园。”第二个版本:
“1930年,...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ayingba (吳鐘學),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上世纪最大骗局:毛岸英毛岸青是假的!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Sep 14 12:40:56 2016, 美东)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1666/201604/817019.html
(提示:这篇文章应该是一个系列,放在一起太长。但防止读者不能在一时间读到完整
证据链,只好放在一起了。超长,慎入!)
毛泽东与杨开慧有三个儿子,大儿子毛岸英出生于1922年,13个月后二儿子毛岸青出世
,到1927年又生了毛岸龙。由于毛岸龙下落不明,而毛岸英毛岸青宣称被找到了,根据
官方文献记载,毛岸英死于朝鲜,毛岸青后来变成了傻子后与韶华结婚并育有一子毛新
宇。
然而,根据润涛阎考证,所谓找到的毛岸英毛岸青二人并非真的是毛泽东的俩儿子。为
了澄清谁谁是谁,本文用毛岸英、毛岸青代表毛泽东的俩儿子,而后来找到的所谓的毛
泽东的俩儿子则用他俩自己给出的名字杨永福、杨永寿。
(一)关于毛岸龙的下落杨永福杨永寿与当事人的说法...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5
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7/49163/6320882.html
■倪墨炎
2007年09月27日10:39来源:【文汇报】
“鲁迅茅盾致红军信”(以下简称“鲁茅联名信”)的历史真相怎样?是党史研究
和鲁迅研究的重要课题,是值得深入探讨的。
一、最初扑朔迷离的说法
共和国建立之初,最早谈到这封信的是冯雪峰同志。他在1951年发表的《党给鲁迅
以力量》一文中说:“当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的时候,他和茅盾先生共同转转折折地送去
过一个给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庆祝胜利的电报。”他在1952年出版的《回忆鲁迅》中还说
:“我在一九三六年四月间从陕北瓦窑堡,通过封锁线辗转到上海;记得到达上海是四
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鲁迅先生和茅盾先生共同给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庆贺长征胜利
的电报,也正在我动身的前几天才转到瓦窑堡的。”
在1956年《文艺报》第19期上,樊宇先生的一篇短文介绍,在1947年7月太行版《
新华日报》连载的《大事记》中说:“一九三六、二、二十:红军东渡黄河抗日讨逆。
这一行动得到全国广大群众的拥护,鲁迅先生曾写信庆贺红军,说‘在你们身上,寄托
着人类...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6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关于“鲁迅茅盾致红军信”的探讨
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7/49163/6320882.html
■倪墨炎
2007年09月27日10:39来源:【文汇报】
“鲁迅茅盾致红军信”(以下简称“鲁茅联名信”)的历史真相怎样?是党史研究
和鲁迅研究的重要课题,是值得深入探讨的。
一、最初扑朔迷离的说法
共和国建立之初,最早谈到这封信的是冯雪峰同志。他在1951年发表的《党给鲁迅
以力量》一文中说:“当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的时候,他和茅盾先生共同转转折折地送去
过一个给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庆祝胜利的电报。”他在1952年出版的《回忆鲁迅》中还说
:“我在一九三六年四月间从陕北瓦窑堡,通过封锁线辗转到上海;记得到达上海是四
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鲁迅先生和茅盾先生共同给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庆贺长征胜利
的电报,也正在我动身的前几天才转到瓦窑堡的。”
在1956年《文艺报》第19期上,樊宇先生的一篇短文介绍,在1947年7月太行版《
新华日报》连载的《大事记》中说:“一九三六、二、二十:红军东渡黄河抗日讨逆。
这一行动得到全国广大群众的拥护,鲁迅先生曾写信庆贺红军,说‘在你们身上,寄托
着人类... 阅读全帖
f**********d
发帖数: 4960
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主席要是娶了丁玲这个骚货
丁玲与胡也频
从此终身痛恨瞿秋白
丁玲出生于湖南福安县(今临澧县)一个书香世家,家里非常有钱,母亲是知府的女儿,
父系的官职更高,家族庞大,光是她一家就有200多间房子,属于标准的富二代。
1922年,丁玲为解除家中早已包办与表兄的婚姻关系,和女友王剑虹逃婚来到上海,入
读的是陈独秀、李达等共产党人创办的平民女子学校。不久经瞿秋白介绍入读上海大学
中文系旁听。
漫长的校园生活,情窦初开的丁玲对南开大学的一位表兄暗许情愫,展开热烈追求,无
奈那位表兄生性木讷,循规蹈矩,面对她连绵如潮水般的爱意竟然逃之夭夭。有传闻期
间丁玲与瞿秋白一个弟弟过往甚密,遂闹得流言四起,但令丁玲着迷的是瞿秋白。直到
瞿秋白告诉丁玲他要和王剑虹结婚了,这时丁玲才知道自己的亲密女伴和自己的仰慕对
象一直在谈恋爱,一语惊醒痴情人,年少的丁玲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迎来了人生中第一
次打击,一个人凄凄惨惨戚戚的回到家乡疗伤止痛。
七个月后,瞿秋白的肺结核病传染给了王剑虹,这个新任太太很快去世,她在死前半个
月给丁玲写信暗示求救,但自认遭到抛弃的丁玲沉浸在自怜自怨中,毫不理会。王剑虹
写信时,瞿秋白已另有新欢,四个月后他就挖了... 阅读全帖
a*o
发帖数: 25262
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梁实秋,李敖等谈鲁迅 zz
被遮蔽和高悬的鲁迅
1940年1月9日,毛泽东在陕北发表长篇演讲--《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
》,演讲中称鲁迅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并给予鲁迅“三家(伟大的文学家、伟
大的思想家、伟大的革命家)五最(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
最高政治定位。
此后,解放区的语文教材中大量增选鲁迅的“战斗杂文”,而国统区则禁止学生阅
读鲁迅,禁止发行鲁迅的一切出版物。鲁迅不再是独立于任何党派之外的自由知识分子
,而成为共产党高擎的一面意识形态大旗
1996年前后,周令飞客居台湾,父亲周海婴和母亲马新云来他家小住。某天晚上,
餐桌上方的灯泡忽然灭了。周令飞站在高凳上换灯泡,“我就跟太太张纯华开玩笑,说
‘不好!我要掉下来了!’黑暗中我母亲跟我父亲说,‘你看儿子跟你一样,老是搞恶
作剧。’”
“我父亲回了一句,他说,‘我爸爸也是一样的。’意思是他跟我爷爷鲁迅一样,
喜欢开玩笑。”
周令飞说自己当时“心里咯噔一下”,虽然他由祖母许广平一手带大,但祖母极少
同他讲祖父的事情。
“跟大家一样,鲁迅在我心中的形象是来自学校、来自课本的。小的时候,我学习
到鲁迅那些作品,通过老师的教...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9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关于一条注释和一篇附录
【文献号】1-403
【原文出处】鲁迅研究月刊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199910
【原刊页号】56~60
【分类号】J3
【分类名】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复印期号】200001
【标题】关于一条注释和一篇附录
【作者】朱正
【正文】
1
1980年,我借调到人民文学出版社,担任《鲁迅全
集》第六卷的责任编辑。第六卷包括《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和《且介亭杂文末编》三个集子。
《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这篇,就在《末
编》里面。这一篇的注〔1〕,在发稿时有过一些曲折。
这篇涉及当年左翼文艺运动内部许多人事纠纷的文
章,其注〔1〕即题注本来是容易引起是非的。五十年
代出版的十卷本《鲁迅全集》的这一条注释,说:
徐懋庸给鲁迅写那封信,完全是他个人的错误行动,
当时处于地下状态的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文化界的组织
事前并不知道。鲁迅当时在病中,他的答复是冯雪峰执
笔拟稿的,他在这篇文章中对于当时领导“左联”工作
的一些党员作家采取了宗派主义的态度,做了一些不符
合事实的指责。由于当时环境关系,鲁迅在定稿时不可
能对那些事实进行调查和对证。
就这样否定了这篇文章,却也注意...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0
2006年春我在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客座,工作之余,都要去“中国研究服务中心”查找
资料,恰逢徐庆全也在那儿访问,为他的有关丁玲的新书做资料补充和修改的工作,我
们经常在一起谈论丁玲,谈论围绕丁玲的风风雨雨。不久我就读到庆全的书稿《革命吞
噬它的儿子—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案纪实》,立时发现这是一本非常有创意,有
深度,以新的视角考察“丁陈公案”的学术著作。下半年,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正式决
定出版此书,庆全嘱我为他的新书作序,我虽应之,却也惶然,实在是因为丁玲的人生
经历太复杂,围绕丁玲的一切也太复杂,不由得勾起我对自己“认识”丁玲的历史的回
顾。
丁玲的一生凸显了20世纪中国左翼知识分子历史的基本命题
我知道丁玲的名字还是在文革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从一本旧杂志上读到姚文元一篇批
判 “大右派”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的长文,几十年过去了,那篇文章给我留下
的印象只有两点:丁玲有一个“反动思想”,叫做“一本书主义”;另一点则是,丁玲
是从一个“灵魂腐朽的极端个人主义者”,最后“堕落为反党大右派”,自那以后,丁
玲的名字就印在了我的脑海。不久文革爆发,在那混乱和知识贫瘠的年代,我通过各种...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53
1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鲁迅眼中的真实毛泽东 zz
鲁迅眼中的真实毛泽东
——钱理群在政治大学文学院 的讲演
前几年,鲁迅的儿子周海婴曾透露:毛泽东曾经在1957年反右后期说:“要是鲁迅活到
今天,他有两种可能,不是顾全大局、不说话,或者就是被关起来,但还是会写。”
这个事情引起较大的震动。也引起很多人的兴趣,很多人就开始讨论…
我怎么看毛泽东对鲁迅的如此评价?我还写了一本书叫做《远行以后》,讲鲁迅的“接
受史”。我觉得毛的回答是可信的,以鲁迅和毛泽东的关系来说,也有很大的可能性。
实际上周海婴的这本书里面还提到了一个叫做杨继云的鲁迅研究专家,和鲁迅本人关系
也非常密切,也一直照顾许广平和周海婴的。但这个杨继云有件事情大家都不理解,在
四九年以后,他一直没有写关于鲁迅的任何回忆。
后来他才透露,“我最想回忆的人就是鲁迅”,“鲁迅曾经和我讨论过,有一天中共掌
握政权后,鲁迅对新政权和自我命运的分析。但这个是不能公布的,所以没有写出来。
”鲁迅对共产党掌权后的自我命运,是有相当且细致的思考的。
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份,鲁迅去世后,李济也有一个回忆录,他就谈到了,鲁迅曾和这个
冯雪峰(中国共产党和鲁迅的连络人,也是鲁迅相当器重的学生)说:将来革命...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1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Mayingba (吳鐘學),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鲁迅眼中的真实毛泽东——钱理群在政治大学文学院的讲演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Sep 14 10:01:49 2018, 美东)
钱理群 财税茶座 微信号 cscz365
功能介绍
专业人士和您一起聊财税热点,推送最新财税资讯,发布有深度的财税观察,提供有价
值的财税咨询。
前几年,鲁迅的儿子周海婴曾透露:毛泽东曾经在1957年反右后期说:“要是鲁迅活到
今天,他有两种可能,不是顾全大局、不说话,或者就是被关起来,但还是会写。”
这个事情引起较大的震动。也引起很多人的兴趣,很多人就开始讨论…
我怎么看毛泽东对鲁迅的如此评价?我还写了一本书叫做《远行以后》,讲鲁迅的“接
受史”。我觉得毛的回答是可信的,以鲁迅和毛泽东的关系来说,也有很大的可能性。
实际上周海婴的这本书里面还提到了一个叫做杨继云的鲁迅研究专家,和鲁迅本人关系
也非常密切,也一直照顾许广平和周海婴的。但这个杨继云有件事情大家都不理解,在
四九年以后,他一直没有写关于... 阅读全帖
j****i
发帖数: 68152
1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文学女青年的榜样
于是在与胡也频相爱的同时,丁玲又爱上了文学天才冯雪峰。性格开朗的丁玲竟然提出要和两个男人共同生活,他们真的在西湖边共同相处了一些日子,结果胡也频坚持不住,返回上海,找到了好友沈从文。沈从文告诉他夫妻之间应该怎么相处,胡也频第二天就回到了杭州。最终,冯雪峰离开了杭州,胡也频与丁玲就和好如初了。丁玲心如刀绞地看着冯雪峰离去,重新回到了胡也频的身边。
丁玲(1904-1986)原名蒋伟,字冰之,别名蒋玮、丁冰之。1904年10月12日生于湖南临
澧(原安福)县。4岁时丧父,随母亲在学校里长大。五四运动爆发时在桃源第二女子师
范读书,参加了当地学生运动。后转入长沙周南女子中学和岳云中学。1922年初到上海
,入陈独秀、李达等共产党人创办的平民女子学校。同年秋到南京自修文学,此时结识
了刚从苏联回国的瞿秋白,经瞿介绍到上海入上海大学中文系。
1924年到北京,在北京大学等校旁听文学等课程。在北京与胡也频相识,1925年与胡结
婚。1927年12月,丁玲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了她的第一个短篇小说《梦珂》,1928年
2月又发表了她的早期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记》,此后又连续写了十几篇描写在新的
思潮影...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4
民国女作家 丁玲 追求个性解放的 集邮情史
稗官野记 原创 2016-10-12 21:03:18 举报 阅读数:38万+
稗官野记
丁玲,1904年10月12日生于湖南临澧县 佘市镇高丰村,父亲是清末秀才,在丁玲4岁时
去世。
丁玲丁玲
丁玲14岁考入桃源县的湖南省第二女子师范学校预科,与王剑虹同学,两人成为闺蜜。
四运动爆发后,丁玲和王剑虹一起上街游行,自由和解放的精神深深融入了她的灵魂。
丁玲曾回忆 闺蜜王剑虹:
“ 我们每天都可以在走廊上相见。她好像非常严肃,昂首出入,目不旁视。我呢,也
是一个不喜欢在显得有傲见的人的面前笑脸相迎的,所以我们都不打招呼。但她有一双
智慧、犀锐、坚定的眼睛,常常引得我悄悄注意她,觉得她大概是一个比较不庸俗、有
思想的同学吧。”
18岁的暑假, 丁玲的闺蜜王剑虹从上海回到湖南老家,给她说了国际大都市上海的事
情。 丁玲毅然解除了与表哥的婚约,和王剑虹前往上海, 在上海大学做旁听生,开始
追寻自己的梦想和爱情。
在校期间,丁玲和闺蜜王剑虹两人同时爱上老师瞿秋白, 有传闻丁玲与瞿秋白一个弟
弟过往甚密,流言四起。他们不知道丁玲喜欢的是老师瞿秋白。 ...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15
丁玲(1904-1986)原名蒋伟,字冰之,别名蒋玮、丁冰之。1904年10月12日生于湖南临澧(原安福)县。4岁时丧父,随母亲在学校里长大。五四运动爆发时在桃源第二女子师范读书,参加了当地学生运动。后转入长沙周南女子中学和岳云中学。1922年初到上海,入陈独秀、李达等共产党人创办的平民女子学校。同年秋到南京自修文学,此时结识了刚从苏联回国的瞿秋白,经瞿介绍到上海入上海大学中文系。
1924年到北京,在北京大学等校旁听文学等课程。在北京与胡也频相识,1925年与胡结婚。1927年12月,丁玲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了她的第一个短篇小说《梦珂》,1928年2月又发表了她的早期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记》,此后又连续写了十几篇描写在新的思潮影响下冲出封建家庭的知识女性的小说,从此成为引人注目的女作家。1930年前后,丁玲的创作倾向发生明显变化,从抒发自己的苦闷伤感,转为以文学作为战斗武器而创作,写出了《韦护》、《水》、《一九三O年春上海》、《母亲》等一批反映当时的革命斗争和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1930年5月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1年2月胡也频被国民党反动政府杀害,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丁玲于1... 阅读全帖
f****r
发帖数: 5118
1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丁玲的革命生涯 (转载)
不理解为什么丁玲生了一个女孩,就抛弃了冯达 ???
而且在监狱里面男女同监?还能有xxoo ?
与胡也频:投入真情
1924年,丁玲来到了北平。在一个社交场合结识了青年编辑胡也频。此时的丁玲正在为
亲弟弟的夭折和命途艰辛而痛苦,对比她还小一岁的胡也频毫不动心。她感到自己无法
在北平继续生活下去,于是选择了离开,返回到湖南老家。不料穷编辑胡也频居然借了
钱追到湖南,他蓬头垢面出现在丁玲母女面前,犹如一个爱情的乞丐,丁玲紧闭的爱情
大门终于被打开。他们在山上住着,有时候要到城里去买东西,胡也频一个人下山,丁
玲不放心,就追下山跟着胡也频一块去。一次他们回来的时候,经过一个淤泥地,走进
淤泥地就出不来了。于是他们就站在淤泥地上看天上的星星,说说悄悄话,直到过了好
长一段时间,一个过路人才把他们给拉了出来。他们住在亭子间里几乎没有什么经济来
源,生活简单而又纯真,就像小孩子们过家家,虽然贫寒却过得十分温馨。
1931年2月7日,年仅29岁的胡也频被枪决于上海的龙华司令部。凄厉的枪声震撼了中国
,也击碎了丁玲最初的爱情。
与冯雪峰:无限遗憾
冯雪峰当时在北大自修日语。丁玲第一次见到冯雪峰的时候,... 阅读全帖
g***r
发帖数: 6820
1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萧红》:走歪的三角恋
转贴一个文给你们文青们看:
来源:http://book.douban.com/review/1224346/
她们曾仰望同一片星空:冰心、丁玲、萧红人生交往纪事
1、鲁迅的预言
1936年5月,埃德加·斯诺在去延安前最后一次拜访了鲁迅。当时斯诺夫人海伦·
福斯特正在为斯诺编选的小说集《活的中国》撰写题为《现代中国文学运动》的长篇论
文,受其委托,斯诺向鲁迅询问了23个大问题。其中第三个问题是:包括诗人和戏剧作
家在内,最优秀的左翼作家有哪些?鲁迅在提到茅盾、丁玲、田军等人后接着说,“田
军的妻子萧红,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很有可能成为丁玲的后继者,而且她接
替丁玲的时间,要比丁玲接替冰心的时间早得多”。这大概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次有人
将冰心、丁玲、萧红作为三代女作家的领军人物并提。是年,冰心36岁,自1919年9月
发表第一篇小说开始,已经踏入文坛18年;丁玲32岁,1927年12月以《梦珂》登上文坛
以来,从文也近10年;而萧红这时刚刚25岁,初涉文坛不过3年,她的受重视,实在是
鲁迅独具慧眼。
三位女作家生活于动荡飘摇的时代——即便是共和国时期也并不安定,客观原因
严重妨碍...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2456
18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谢泳:论中国知识分子
1.常遇到一些朋友,问我最近有什么好文章,我总是这样回答:好文章都在网上。
2.一般说来,凡是批评的声音,最后证明总是对的。
3.中国新闻史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被查封过的报纸不是好报纸!
4.过去学美国历史,曾记住林肯说过的一句话:"让民众了解事实,国家定会安然无恙
。"这句话后来成了美国新闻史上的一句名言,因为在美国人的理念中,民众有知情权。
5.宣传这个东西有时候是很厉害的,谎言重复千遍就是真理,这可说是对宣传的最好解
释。
6.这一百年间,谁最爱这个国家?谁最关心这个国家?谁最能替老百姓说话?谁比较最
能不计自己一时的利害得失而为国家的命运着想?我想了想,还是知识分子。
7.对知识分子的态度是一个时代政治宽容的主要标志,在这方面,大陆这五十年实在是
乏善可陈。
8.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作家不是自由写作的群体,而是权力控制下的宣传力量。
9.对于多数知识分子来说,对于新时代的政治要求,没有表现出普遍的抵抗性,可能是
他们后来悲剧命运的开始。
10.不信任知识分子,可以说是新时代的基本特点。中国在五十年代顺利走上苏联道路
,就是因为听不进知识分子的意见。
11.在一个正常的社会里,政... 阅读全帖
M*****h
发帖数: 214
19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李自然:过河拆桥
民主是一座桥,中共通过这座桥赢得了农民的信任与支持。夺取政权后,中共拆了这座
桥。
中共是提倡暴力的。但是,要用暴力还得有武装,若有武装起码得有武器和人马。至于
武器,红军有一把刀或一支梭标就可当武器使,关健是如何得到人马。
要有人马就需要征兵,可当时征兵是比较困难的。以蒋介石征兵为例,他的军队有饭吃
、有军装、有军饷、有辎重及后勤保障,并且是合法的政府军。以这样的条件,却还要
靠“抓壮丁”去抓人;假若征兵顺利,是没必要去抓人的。
中共红军当时征兵不叫征兵,它叫“扩红”,扩大红军队伍。中共扩红的主要对象是农
民。可是红军的条件极差:饥一餐、饱一餐、没军服、没军饷、没辎重后勤保障;更重
要是,红军是为了造国民政府的反,是标准的反政府武装。以这样的条件,按理说应该
征不到兵;意外的是,中共在江西高峰时期“曾有三十万农民造反大军”。中共是如何
扩红的呢?
一般情况下,中共扩红要做四件事情 。第一是写标语、发传单、贴布告、以此来宣传
。第二是打土豪、分财产、以此收卖人心,扩大影响。实际上,打土豪遇到值钱的东西
都被中共据为已有。(西路军兵败,最后在石窝分兵突围时,徐向前、陈昌浩、特务团
团长曹... 阅读全帖
n****g
发帖数: 14743
20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被蟹秽主义邪灵侵蚀大脑的文人zz
作者:蒋祖权
原题:透过[胡风]看历史
胡风这个名字,经常会出现在许多历史文献中,经常会出现在很多人的文章里。
——胡风是谁?胡风做过什么?写过什么?说过什么?
——胡风(1902——1985)现代文艺理论家,诗人,文学翻译家。
1929年,胡风去日本留学,后来因为组织抗日团体被驱逐出境,回国后与鲁迅交往密切。
抗日战争爆发后,胡风主编《七月》。1949年后,胡风后任《人民文学》编委。
1954年,胡风写了《关于几年来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在文艺理论上表达了他的观点
,对改进文艺工作提出了他的看法, 然而胡风却因此被捕入狱失去了自由,并被打成
了反革命集团,涉案人员达2100多人。
正如1986年1月15日,时任文化部长的朱穆之,在胡风追悼会所致悼词中说出的:[对
于他的意见是完全可以和应该在正常的条件下由文艺界进行自由讨论的,但是当时却把
他的文艺思想问题夸大为政治问题,进而把他作为敌对分子处理,这是完全错误的]。
1955年5月25日,中国文联和中国作家协会召开会议,将胡风从中国作家协会中开除。
中国文联主席郭沫若主持会议,他说:[胡风集团以不仅是我们思想上的敌人,而且是
我们政治... 阅读全帖
n****g
发帖数: 14743
21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被蟹秽主义邪灵侵蚀大脑的文人zz
作者:蒋祖权
原题:透过[胡风]看历史
胡风这个名字,经常会出现在许多历史文献中,经常会出现在很多人的文章里。
——胡风是谁?胡风做过什么?写过什么?说过什么?
——胡风(1902——1985)现代文艺理论家,诗人,文学翻译家。
1929年,胡风去日本留学,后来因为组织抗日团体被驱逐出境,回国后与鲁迅交往密切。
抗日战争爆发后,胡风主编《七月》。1949年后,胡风后任《人民文学》编委。
1954年,胡风写了《关于几年来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在文艺理论上表达了他的观点
,对改进文艺工作提出了他的看法, 然而胡风却因此被捕入狱失去了自由,并被打成
了反革命集团,涉案人员达2100多人。
正如1986年1月15日,时任文化部长的朱穆之,在胡风追悼会所致悼词中说出的:[对
于他的意见是完全可以和应该在正常的条件下由文艺界进行自由讨论的,但是当时却把
他的文艺思想问题夸大为政治问题,进而把他作为敌对分子处理,这是完全错误的]。
1955年5月25日,中国文联和中国作家协会召开会议,将胡风从中国作家协会中开除。
中国文联主席郭沫若主持会议,他说:[胡风集团以不仅是我们思想上的敌人,而且是
我们政治... 阅读全帖
n****g
发帖数: 14743
22
作者:蒋祖权
原题:透过[胡风]看历史
胡风这个名字,经常会出现在许多历史文献中,经常会出现在很多人的文章里。
——胡风是谁?胡风做过什么?写过什么?说过什么?
——胡风(1902——1985)现代文艺理论家,诗人,文学翻译家。
1929年,胡风去日本留学,后来因为组织抗日团体被驱逐出境,回国后与鲁迅交往密切。
抗日战争爆发后,胡风主编《七月》。1949年后,胡风后任《人民文学》编委。
1954年,胡风写了《关于几年来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在文艺理论上表达了他的观点
,对改进文艺工作提出了他的看法, 然而胡风却因此被捕入狱失去了自由,并被打成
了反革命集团,涉案人员达2100多人。
正如1986年1月15日,时任文化部长的朱穆之,在胡风追悼会所致悼词中说出的:[对
于他的意见是完全可以和应该在正常的条件下由文艺界进行自由讨论的,但是当时却把
他的文艺思想问题夸大为政治问题,进而把他作为敌对分子处理,这是完全错误的]。
1955年5月25日,中国文联和中国作家协会召开会议,将胡风从中国作家协会中开除。
中国文联主席郭沫若主持会议,他说:[胡风集团以不仅是我们思想上的敌人,而且是
我们政治...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23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蒋祖权:文革前后
http://hx.cnd.org/?p=122601
前言:文革不是一天炼成的。文革之前有土改运动,镇反运动,三反五反,肃反,反资
,反右,整资整社(反五风,反五股黑风)等等运动。尤其是斗地主,给地主定罪,但
不直接枪毙,先让大家都来斗一斗,大家手上都沾点血,以后的事情就好办了。这些运
动一边不断推动着全民斗争走向文革,一边等待着1949年前后出生的那一代人长大。
因为文革之前,不仅需要各种各样的运动,来不断进行政治小白鼠试验和煞费苦心演练
,也需要等待在高呼万岁中出生的那一代人长大,那是注定要被狂热利用的一代人。不
等这一代年轻人长大,发动老人小孩是文革不起来的。文革需要比太平天国和义和团更
广阔的土壤,需要大量年轻狂热大脑,需要时间进行反复试验和测试。
文革之前的胡风事件,就是政治小白鼠测试的经典案例,胡风事件的试验结果表明,很
多人可以出卖灵魂。
(一)文革之前的胡风事件
胡风评述开国大典:时间开始了!——这句话堪称经典。
胡风(1902—1985)现代文艺理论家,诗人,文学翻译家。1929年,胡风去日本留学,
后来因为组织抗日团体被驱逐出境,回国后与鲁迅交往密切。抗日战争爆发... 阅读全帖
s*****y
发帖数: 169
24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干情报工作的没有好下场
在中共的情报人员中,袁殊是最神秘的传奇人物之一,他是“五方特务”(中共、共产
国际、国民党中统、军统和日寇),他一生参加过许多惊险的地下战斗,为中共夺取政
权立下大功。近年有些报刊虽刊登了他的一些事迹,但有的文章泛泛而谈未涉要害,有
的文章戴着“左”的眼镜,抹杀回避了中共利用袁殊勾结日寇破坏抗战的事实,因而不
够真实,不够客观公正。笔者的舅父恽逸群(曾任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社长,中共华东
局政治秘书)是袁殊的结拜兄弟,是同一战线的战友,我与袁及其部下又有过接触,为
了反映历史真相,我特写此文作重要补充和纠正。
我初次见到袁是在1938年上海“孤岛”时期,当时我在一所夜大学新闻系读书,白天无
事常到袁主持的《杂志》社看报聊天。袁当时约近30岁,身材矮胖结实,神采弈弈,来
看他的人很多,可见他交际广宽,而一个20多岁的摩登女郎则是常客,她是女作家关露
,后来才知道她是潘汉年手下的特工。渐渐地我了解到袁的身世和经历。
从北伐战士到文艺青年
袁殊本名袁学易,1911年出生于湖北蕲春县,父亲袁晓岚是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员,虽
是官宦却家道衰落,独自到浙江谋生,妻子带着两个儿子到上海投靠姐姐,后又迁到... 阅读全帖
S*******C
发帖数: 7325
25
中央肯定参与了,但是是中央给董健吾的指示?董健吾不是去过延安吗?
延安给董健吾的指示,董健吾二赴延安回到西安后,再向张学良陈情,可以说的通
或者董健吾有这个建议,中央采纳批准,让董健吾实施,都有可能。
否则李杜是谁联系上的?在联系李杜之前,李杜肯定知道这件事,谁告诉他的?所以张
学良应该知道,那么谁告诉张学良的?
我觉得下面这篇文章还是很可信的。基本意思是董健吾到陕北后告诉林伯渠毛的两个孩
子的下落,有转送陕北之意,林把这个消息告诉毛泽东,毛等考虑送苏联。所以董健吾
接到中央的指示后在西安和张学良做的交涉,张学良的部下李杜正好想和在苏联的共产
党接触,到巴黎,顺路带的。由康生从巴黎接到苏联。我觉得这个脉路能讲得通。
宋庆龄致信董健吾--出使延安--报告林伯渠岸英、岸青事--建议转送陕北--中央批复送
苏联--董健吾二赴延安返西安时陈情张学良(注意是二赴,虽然苏联有接收中共子女的
计划,如何送出去也很重要)--张学良告知李杜--李杜带到巴黎--康生接到莫斯科。
其中李杜的意图就是联系中国共产党在苏联的分部,以求获取军火等支持。是顺路而已。
参见:
在瓦窑堡逗留期间,董健吾告诉林伯渠,毛泽... 阅读全帖
c*********2
发帖数: 3402
26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2048
在中共的情报人员中,袁殊是最神秘的传奇人物之一,他是“五方特务”(中共、共产
国际、国民党中统、军统和日寇),他一生参加过许多惊险的地下战斗,为中共夺取政
权立下大功。近年有些报刊虽刊登了他的一些事迹,但有的文章泛泛而谈未涉要害,有
的文章戴着“左”的眼镜,抹杀回避了中共利用袁殊勾结日寇破坏抗战的事实,因而不
够真实,不够客观公正。笔者的舅父恽逸群(曾任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社长,中共华东
局政治秘书)是袁殊的结拜兄弟,是同一战线的战友,我与袁及其部下又有过接触,为
了反映历史真相,我特写此文作重要补充和纠正。
我初次见到袁是在1938年上海“孤岛”时期,当时我在一所夜大学新闻系读书,白天无
事常到袁主持的《杂志》社看报聊天。袁当时约近30岁,身材矮胖结实,神采弈弈,来
看他的人很多,可见他交际广宽,而一个20多岁的摩登女郎则是常客,她是女作家关露
,后来才知道她是潘汉年手下的特工。渐渐地我了解到袁的身世和经历。
从北伐战士到文艺青年
袁殊本名袁学易,1911年出...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反右前后
(一)
1953年3月1日,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前苏联大元帅,苏共总书记斯大林因脑溢血躺倒
在卧室的地板上一整天,因按制度规定未经斯大林传唤,谁也不能进入房间,延误发现
和治疗而死亡。斯大林的死亡时间为1953年3月5日21点50分,当时除斯大林家属之外,
在场的人都松了一口气。
1956年2月,在苏共二十大闭幕以后的一次会议上,苏共第一书记赫鲁晓夫突然作了题
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这份报告以大量惊人的事实揭露了斯大林生
前的种种罪恶,包括对体制内成员的大量抓捕和残杀,揭露了斯大林搞个人崇拜所带来
的严重后果和危害。几天后,这份报告逐级传达,不久又在苏共所有基层组织会议上传
达,这份“秘密报告”的内容很快在前苏联家喻户晓。
首先受赫鲁晓夫“秘密报告”冲击最大的是东欧国家,因为这些国家的领导人也搞过像
斯大林那样的内部清洗。随着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传播,东欧国家的民众开始要求
其领导人对那些清洗运动中的受害者给出一个交代;同时,东欧国家出现了要求摆脱斯
大林模式,摆脱前苏联控制的社会情绪,这让那些东欧国家的领导人不知所措。
当时在莫斯科率领波兰代表团参加苏共二十大的总书...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透过胡风看历史
作者:
蒋祖权
批判胡风的漫画
胡风评述开国大典:时间开始了!——这句话堪称经典。
胡风原名张光人(1902—1985)现代文艺理论家,诗人,文学翻译家。1929年,胡风去
日本留学,后来因为组织抗日团体被驱逐出境,回国后与鲁迅交往密切。抗日战争爆发
后,胡风主编《七月》。1949年后,胡风任《人民文学》编委。
1954年,胡风写了《关于几年来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在文艺理论上表达了他的观点
,对改进文艺工作提出了他的看法,然而胡风却因此被捕入狱失去了自由,并被打成了
反革命集团,涉案人员达2100多人。
1955年5月25日,中国文联和中国作家协会召开会议,将胡风从中国作家协会中开除。
中国文联主席郭沫若主持会议,他说:“胡风集团已不仅是我们思想上的敌人,而且是
我们政治上的敌人。”中国作家协会秘书长陈伯尘报告了胡风的罪行,要求把胡风从革
命阵营里清除出去。
在会议上发言的有:叶圣陶,梅兰芳,欧阳予倩(中国现代话剧创始人之一),曹禺,
艾青,夏衍,田汉,李伯钊(文联副主席),李希凡,陈沂,吴组缃,冯雪峰,陈荒煤
,吴伯萧,方纪,冯至,吴雪(《白毛女》导演),阳瀚笙,洪深,陈其通等。
...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8912
29
这个丁玲也够豪放啊
于是在与胡也频相爱的同时,丁玲又爱上了文学天才冯雪峰。性格开朗的丁玲竟然提出
要和两个男人共同生活,他们真的在西湖边共同相处了一些日子,结果胡也频坚持不住
,返回上海,找到了好友沈从文。沈从文告诉他夫妻之间应该怎么相处,胡也频第二天
就回到了杭州。最终,冯雪峰离开了杭州,胡也频与丁玲就和好如初了。丁玲心如刀绞
地看着冯雪峰离去,重新回到了胡也频的身边。
z**********e
发帖数: 22064
30
2016-10-28 刘统 国家人文历史
《红军过草地》油画
经公众号三联书店三联书情(微信号:sanlianshutong)授权转载。
过了若尔盖草地,跟着毛泽东北上的红四方面军的机关干部、红军大学里的学员全都回
到张国焘那里去了,这就是毛泽东“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八万红四方面军,没有一
个人跟他走,而且还把朱德、刘伯承和五军团、九军团扔在了张国焘的左路军。这时张
国焘有九万人,毛泽东是一万人,你说谁能成气候?但是毛泽东没有退路了,不惜一切
代价,他也得带着队伍北上。
长征开始的时候,当时是博古、李德、周恩来当家,他们采取的行动就是大搬家、大逃
跑。红军经过湘江之战之后,一下损失了三分之二,中央高层内部开始了争论,毛泽东
利用这个时机,策划了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的结果是改变了中央的最高决策层,博古、
李德下来,张闻天、毛泽东上位,形成了张闻天、周恩来、毛泽东的新的三人领导机构。
在毛泽东重新回到决策层之后,红军长征的方式有了变化,开始变得机动灵活,于是就
有了所谓的四渡赤水。四渡赤水的路线弯弯曲曲、绕来绕去,就是为了避战,因为毛泽
东心里非常清楚,这支走了几千里地的红军队伍已经是精疲...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31
九妹小政2016-10-25 08:07
超级震撼的历史总结:《文革前后》
前言:文革不是一天炼成的
文革之前有土改运动,镇反运动,三反、五反,肃反,反资,反右,整资整社(反五风
,反五股黑风)等等运动。尤其是斗地主,给地主定罪,但不直接枪毙,先让大家都来
斗一斗,大家手上都沾点血,以后的事情就好办了。这些运动一边不断推动着全民斗争
走向文革,一边等待着1949年前后出生的那一代人长大。
因为文革之前,不仅需要各种各样的运动,来不断进行政治小白鼠试验和煞费苦心演练
,也需要等待在高呼万岁中出生的那一代人长大,那是注定要被狂热利用的一代人。不
等这一代年轻人长大,发动老人小孩是文革不起来的。文革需要比太平天国和义和团更
广阔的土壤,需要大量年轻狂热大脑,需要时间进行反复试验和测试。
文革之前的胡风事件,就是政治小白鼠测试的经典案例,胡风事件的试验结果表明,很
多人可以出卖灵魂。
(一)文革之前的胡风事件
胡风评述开国大典:时间开始了!——这句话堪称经典。
胡风(1902——1985)现代文艺理论家,诗人,文学翻译家。1929年,胡风去日本留学
,后来因为组织抗日团体被驱逐出境,回国后与鲁...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9677
32

验。
于是在与胡也频相爱的同时,丁玲又爱上了文学天才冯雪峰。性格开朗的丁玲竟然提出
要和两个男人共同生活,他们真的在西湖边共同相处了一些日子,结果胡也频坚持不住
,返回上海,找到了好友沈从文。沈从文告诉他夫妻之间应该怎么相处,胡也频第二天
就回到了杭州。最终,冯雪峰离开了杭州,胡也频与丁玲就和好如初了。丁玲心如刀绞
地看着冯雪峰离去,重新回到了胡也频的身边
===================
原来那时候就讲究3P
c*****3
发帖数: 1141
33
中共建党90周年前夕,人民网刊载历史回忆文章,曝光宋庆龄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初,
就已经成为共产党员,从此为苏联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服务,并从事情报间谍工作。
中共上海地下党特务首脑潘汉年评价宋庆龄说:“她用她特殊身份、特殊地位,起了特
殊的作用,任何人也替代不了。”
相关文章
抗战时期 陕北天打雷劈毛泽东 图 6/23/11
林辉:宋子文是大贪污犯吗? 4/29/11
林辉:背叛了孙中山的宋庆龄图 4/14/11
黄河清:国殇祭——1949年后遭中共 10/3/09
林保华:联共卖台才是最大共谍 1/16/09
文章披露,宋庆龄十分善于做秘密情报工作,直到1949年前,在她的名牌坤包里,除了
放有口红、香烟盒外,还经常放有一支装满子弹的美制手枪。毛泽东还曾向宋庆龄借款
5万美元,害其差点暴露共产党员身份。但是由于苏联共产国际和宋庆龄本人的警惕性
都非常高,宋庆龄的共产党员和情报间谍身份一直没有暴露。
过去近90年来,中共一直宣称是孙中山倡导“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人民网今次的文
章亦无例外。但是,台湾媒体报道,孙中山孙女孙穗芳于今年1月去世前曾经指出“联
俄容共、扶助工农”是中共的“...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6800
34
作者:周幼马,选自:《文汇读书周报》2011年6月10日,原题:秘密党员宋庆龄
今年5月29日,是共产党员宋庆龄同志逝世30周年纪念日。我的父亲马海德和宋庆龄有
着半个世纪的友谊,我作为宋庆龄晚年的摄影师,陪伴了她老人家的最后十年。宋庆龄
是我最敬重的人。特撰文以此纪念。
上个世纪30年代的共产党员
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初,在上海的共产国际就把宋庆龄发展成为共产党员。此后的几年
里,她不仅为共产国际服务,也为中国共产党服务,其中包括做情报工作。根据已解密
的档案推断,宋庆龄加入共产党的日期应该在1931年7月至1933年5月之间。
据廖承志在1981年回忆,1933年5月的一天,宋庆龄来到何香凝家。在只有他们二人在
场时,宋庆龄明确告诉廖承志说:“我是代表最高方面来的。”廖承志惊奇地望着她:
“最高方面?”宋只说了两个字:“国际。”随后又补充道:“共产国际。”廖承志听
后十分吃惊。宋庆龄说:“只问你两个问题:第一,上海的秘密工作还能否坚持下去?
第二,你所知道的叛徒名单。”廖承志回答说:“第一,恐怕困难,我自己打算进苏区
。第二,这容易,我马上写给你。”宋说:“好,只有十分钟。”她打开... 阅读全帖
S*******C
发帖数: 7325
35
如果李杜的关系最大的可能是董健吾交给冯雪峰的,而李杜带两个孩子到巴黎,孩子当
时在董健吾家,如果是冯雪峰当时有接到其他方面的指示的话,是谁指示的呢?
后来张学良听说董健吾要回上海,张设家宴为之饯别。席间,张问有何要求,董说:“
副座能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我愿足矣!”张点头称是。但他又问,有没有私人要求?
原来张还在为馈赠古玩一事感到不安。董健吾见张学良如此诚意,也就提出要求说:“
我有三个小学生,两个是我抚养的革命子弟,一个是我的儿子,如蒙照顾,望能送他们
赴苏联读书,以备日后为国效劳。”张学良面露笑容,答应照办。张学良出资10万法郎
安排毛氏兄弟出国
董健吾回到上海不久,一天早上,突然接到李杜的一个电话,告知张学良已到上海
。董健吾听后喜出望外。张告诉他要履行在西安许下的诺言。张学良是来南京开会的,
会后他轻车简从来到上海,主要是看望老朋友李杜。李杜是张学良的老部下,当时住在
上海宝鸡路(现淮海西路宝庆路)9弄3号,他曾多次派人潜往东北,组织抗日活动,他
自己也一直要求去苏联,招集流落在远东一带的旧部,回东北继续抗日。张学良来访的
目的,一是设法帮助他尽快出国,二是请他把三个孩子带往...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6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于上海家中,距今已过去整整80年。
鲁迅去世时仅56岁,而他的二弟周作人活了82岁,三弟周建人活了96岁,鲁迅的母亲亦
享年86岁,相比之下,鲁迅堪称短寿。
在鲁迅日记中,常有生病、吃药内容,最多是1936年,267天中,121天涉病,其次是
1932年,366天日记中108天涉病。自1930年后,鲁迅日记中每年涉病日期基本不低于60
天,而1920年至1924年间,每年涉病日期亦基本在40天以上(1922年除外,因该年日记
失落,仅存47天)。可见鲁迅身体一直不太好。
对于鲁迅早逝,其亲友均深感意外。当时中日即将爆发全面战争,而鲁迅最后一任主治
医又是日本人须藤五百三,故“鲁迅被日本医生暗杀”一说不胫而走。1949年后,周建
人、周海婴(鲁迅的独子)均曾撰文提出疑点。
1984年2月22日,上海市组织“鲁迅先生胸部X光片读片会”,经医学专家认定,鲁迅死
于气胸(指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属肺科急症之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及
时处理可治愈),而非以往认定的肺结核,而须藤医生在《鲁迅先生病状经过》中,已
明确说“谅已引起所谓气胸 ”。
可见,须藤断... 阅读全帖
x***u
发帖数: 6421
3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ao_and_Deng 俱乐部 】
发信人: xiumu (朽木☀病树前头万木春), 信区: Mao_and_Deng
标 题: 朱永嘉:由毛泽东与毛岸英想起的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31 06:04:41 2010, 美东)
朱永嘉:由毛泽东与毛岸英想起的
时间:2010-01-20 20:22
毛泽东与杨开慧有二个儿子,一个是毛岸英,一个是毛岸青,杨开慧牺牲后,他们兄弟
二便流浪街头。毛泽东在根据地既找不到他们,也无法抚养他们。从1930年起,他们兄
弟俩还是由党组织安排寄养在上海董健吾牧师家里。据冯雪峰的回忆,他在1936年自瓦
窑堡到上海时,毛岸英兄弟俩就住在董健吾大老婆的家里,地址是在上海西芷路泥城桥
一带的二开间二楼的闸库门房子内。那时这个地段属于英租界。我自小便长大在那个地
区,故知道那个时候那类房子那里很多。我家所在的里弄叫厚德里,便是这样的弄堂房
子。有的里弄规模大一点,有的小一点。冯雪峰1936年4月中旬从陕北瓦窑堡出发,经
过西北军的地段,在西安见到了董健吾,讲起张学良曾对董健吾说,李杜将军要到苏联
b****l
发帖数: 23606
38
追求?你说的太婉约了。丁玲是左派作家里面数一数二的骚货
丁玲,冯雪峰,胡也频当初公开三人同居,后来胡也频受不了了,离家出走
遇到沈从文,沈从文传授了胡也频几招技巧,胡也频立刻杀了回去,过了几
天,冯雪峰受不了了,离家出走了。
r*****t
发帖数: 4793
39
鲁晚年对共产有好感这是众所周知的,当时好多作家都这样,这都没啥,时代么
他身边一堆共产党,柔石胡风冯雪峰什么的,有的说冯雪峰也给鲁迅代过笔
瞿秋白当然是共产党。是党员,领导过革命活动,他不是共产党谁是?
b****l
发帖数: 23606
4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为什么吃狗肉没有人扯沛县?
丁玲当时和冯雪峰,胡也频在杭州 3p
一开始胡也频不行,羞愧逃走逃到上海,经沈从文指点了两手之后
又回到杭州,不久之后冯雪峰就羞愧逃走了。
这不明摆着沈从文是高手么?
c*********d
发帖数: 9770
41
http://hx.cnd.org/?p=130469
今年(2011年)5月29日,是共产党员宋庆龄同志逝世30周年纪念日。我的父亲马海德和
宋庆龄有着半个世纪的友谊,我作为宋庆龄晚年的摄影师,陪伴了她老人家的最后十年
。宋庆龄是我最敬重的人。特撰文以此纪念。
上个世纪30年代的共产党员
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初,在上海的共产国际就把宋庆龄发展成为共产党员。此后的几年
里,她不仅为共产国际服务,也为中国共产党服务,其中包括做情报工作。根据已解密
的档案推断,宋庆龄加入共产党的日期应该在1931年7月至1933年5月之间。
据廖承志在1981年回忆,1933年5月的一天,宋庆龄来到何香凝家。在只有他们二人在
场时,宋庆龄明确告诉廖承志说:“我是代表最高方面来的。”廖承志惊奇地望着她:
“最高方面?”宋只说了两个字:“国际。”随后又补充道:“共产国际。”廖承志听
后十分吃惊。宋庆龄说:“只问你两个问题:第一,上海的秘密工作还能否坚持下去?
第二,你所知道的叛徒名单。”廖承志回答说:“第一,恐怕困难,我自己打算进苏区
。第二,这容易,我马上写给你。”宋说:“好,只有十分钟。”她打开手里的皮包...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42
http://www.jianshu.com/p/fb82fea8a544?utm_campaign=hugo
96采薇12
2017.12.06 07:35
文一品布衣
胡风,一位倔强的学者,一个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悲剧人物。
执着和宁折不弯的性格,使胡风一生中遭遇三次重大挫折。
青年时,去日本留学,由于参加日本共产党并组织反战团体而被日本当局驱逐出境;
中年时,时逢中国抗战时期,在上海和重庆主编多种刊物,创立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重要的“七月”流派。1945年,在周恩来的关照下,创办《希望》文学杂志,但由于在
杂志上批评党内有些官员的官僚主义,被定性为散布反党言论而遭到批判,杂志也因此
被迫停办;
老年时,由于一篇《关于几年来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强调文艺作品不能只写“
光明面”却忽视“落后面和阴暗面”而触犯天条,这次,他遭遇的是灭顶之灾。他的理
论先是被斥为“资产阶级文艺思想”,继而上纲为“反党反人民的文艺思想”,他的一
家之言也被扩大为“宗派小集团”,再被人编织出一个“反党集团”,最后撒出大网,
网罗出一个“反革命集团”。
1955年5月,胡风遭到逮捕,莫名其妙受到牵连... 阅读全帖
e*****s
发帖数: 7359
43
1965年秋天到1966年上半年,我和学生一起,在北京近郊农村的朝阳区小红门参加“四
清”运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那时,我毕业留校任教已有四个多年头。6月1日
,中央电台广播了聂元梓等的大字报后,学校很快派进“工作队”,并要我们立即返回
,参加被称作“文化大革命”的运动。踏入校门,看到到处贴满大字报,到处是骚动激
昂的人群:这很有点像我想象中的或从文学作品中看来的“法国大革命”(或俄国“十
月革命”)的样子。按当时的规定,我不再到学生的班里去,而返回教研室,教师集中
学习、开会。
6月上旬的一天,我任班主任的那个班的一个学生干部来到我的宿舍。敲开门后,站着
且神情严肃地通知,下午去参加他们的班会。我问会议的内容,他不肯坐下,也没有回
答径自离开。下午2点我来到32楼,楼道里贴满了大字报。也有关于我的,还配有漫画
,好像是契诃夫小说中的人物凡卡在跟我说着什么——《凡卡》是我给他们上写作课时
分析过的文章。我来不及细看,推开他们通常开班会的房门,发现全班三十几位同学都
已挤在里面。所有的人都沉默着,屋里出奇的安静;都看着我,却没有人和我打招呼。
我看到床的上下层和过道都坐满了人,只有...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4
这个是香港一个文史学家给的评价,原文是“这可能是中国女性最赤裸的自白,但没有
一点肉麻和卑污的感觉,被她那洁热的虔诚和情思所牵引,随着她遍历那哀欢交织、凄
艳卓绝的精神历程。在两性关系上,虽然不够严肃,可是在爱情上却十分认真和炽烈。”
摘抄几段,大家欣赏一下
1、我常常想你,我常常感到不够,在和也频的许多接吻中,我常常想着要是有一个是
你的就好了。我常常想能再睡在你怀里一次,你的手放在我心上。
2、你又愿意忘记我,你同另外的女人好了。
3、我永远是爱着你。
4、我还是愿意我一人吃苦,不用爱情来扰乱你的工作。
5、虽然我已经是比较有理性有克制的人,然而我对你还是有欲望,我还是做梦,梦想
到我们的生活怎么能联系在一起。。。。。。。
这些表白是丁玲写给冯雪峰,当时丁玲已婚,老公是初恋胡也频,冯雪峰也已婚,老婆
是他的一个小迷妹。
当然也有另外的解读,一直以来,关于那段时期文人嘴上喊的爱情和笔下写的爱情,跟
他们真正现实中表达的爱情还是有出入的。比如一个女作家写过“在公共汽车上,不敢
拉心爱的人的手,但是心里却是觉得非常骄傲的,我们不客气地认为自己是全车中最尊
贵的人,因为我们的目的是完成爱的...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45
本文来源:丁东小群
转自:新三届
作者档案
丁东
丁东,1951年生,1982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历史系,供职山西社会科学院,现居北京。著
有《冬夜长考》《和友人对话》《尊严无价》《午夜翻书》《思想操练》《精神的流浪
》《教育放言录》《文化十日谈》等书,以研究当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为主。曾任《炎
黄春秋》杂志副总编辑,近年致力于民间思想的整理研究和口述史学。
原题:幸运教授杨树标
作者:丁东
杨树标是浙江温州人,1938年出生工人家庭,1960年大学毕业,后在杭州大学任教。
1984年,全国开展清除精神污染运动。浙江省纪检委向中央上报,杨树标在授课时说,
只有两个半中国人是懂得中国的,一个是鲁迅,一个是蒋介石,半个是毛泽东。他还说
,国民党是一个具有光荣历史传统的党,对蒋介石的反动罪行有翻案之嫌。
浙江省一位领导在几次会议上点名批评杨树标。《杭州日报》发表了署名“木易”的文
章,严厉批评杨树标信口雌黄,胡说八道,厉声质问:是蒋介石了解中国国情,还是毛
泽东了解中国国情?如果说蒋介石比毛泽东更了解中国国情,他怎么会被毛泽东打败的
?这位在省内颇有名气的历史老师,在一次次讲课中、讲座中反复讲这段... 阅读全帖
w*****m
发帖数: 20421
46
相比萧红的苦命, 看看丁玲的彪悍。(zt)
随便八一下丁玲令人膜拜的情史
丁玲大姐是民国文艺女性中的奇葩,惊世骇俗这种形容词简直为她量身定做,她
家里非常有钱,母亲是知府的女儿,父系的官职更高,家族庞大,而光是她一家就有
200多间房子,货真价实的是含金钥匙出生。
值得一提的是她彪悍的母亲,平常掌管家里财政,丈夫去世后她新潮地注册进女
子师范学校读书,还十分钦佩武则天,我们有理由相信,丁玲同志强大的性格受到了她
母亲的影响。
丁玲在女校交了很多好友,这些同学中有我党高级干部瞿秋白的妻子王剑虹,张
太雷的妻子王一知,她跟王剑虹的关系非常密切,甚至有点可疑的百合倾向,但是进步
女性都是生冷不忌男女通吃的,这个时期,丁玲对南开大学的一位表兄开始了热烈追求
,那位表兄是个胆小鬼,循规蹈矩,面对她如潮水般的爱意竟然逃之夭夭,因为同时她
又跟另外一位表兄订了婚,虽然她不反感这位漂亮的未婚夫,但是作为新时代女性,怎
么可以毫无芥蒂接受家族包办婚姻?于是16岁的强大女性丁玲与百合女伴王剑虹毅然逃
到了上海,在那里,王剑虹马上被瞿秋白搞定做太太,同时丁玲也为瞿秋白的才能而着
迷,但非常奇怪,直到瞿秋白告... 阅读全帖
K****n
发帖数: 2485
47
摘自《风云历史中的潜伏者》
袁殊,1911年出生于湖北蕲春,又名学艺,化名曾达斋,他有多重身份:军统、中
统、青红帮、日伪,然而他的秘密身份却是货真价实的中共特科。
多面人
袁殊早年留学日本,三十年代初回国参加上海左翼文艺活动,曾主编《文艺新闻》
。作为同路人,袁殊与当时上海左翼文化人冯雪峰、夏衍、楼适夷等都很熟悉,与潘汉
年之间也有一定的交往。不过,袁殊当时与国民党上海市社会局局长、军统特务头子吴
醒亚是同乡,且私交甚笃,在潘汉年进入中央特科之后,袁也被吸收加入了中共情报行
列。1931年10月,袁殊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立即转入了特科的工作。按照地下党负责
人的指示,袁殊利用吴醒亚的关系成为新声通讯社的记者,从而可以出席南京政府的记
者招待会,并由此认识了日本驻沪领事馆的副领事岩井英一。并接受其津贴,成为了中
共与日本方面的双料高级谍报人员了。1933年,潘汉年奉命进入中央苏区前后,袁殊则
奉派参加了共产国际远东情报局工作。
1935年,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遭到了三次大破坏,袁殊也被军统局逮捕,旋即叛变
自首,使著名电影女演员王莹被捕入狱,夏衍也险些落入敌手。顾虑到袁殊与吴醒亚的
特殊... 阅读全帖
1 2 3 下页 末页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