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小说月报
1 2 3 4 5 下页 末页 (共5页)
b*****t
发帖数: 9671
1
报亭售《小说月报》罚5000元 仅限北京成都照卖
2010年12月22日 14:11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42)  【字体:↑大 ↓小】
《小说月报》昨成微博热门词
昨日一微博透露:有报亭摊主因售卖《小说月报》而被罚款5000元,在网上引起普
遍关注,转发近5000次,并有2000多人评论。“为什么《小说月报》不能在报亭卖?”
昨日,华西都市报记者走访了成都市蜀都大道的3家书报亭,发现《小说月报》仍正常
销售。
微博爆料:卖《小说月报》
报亭被罚5000元
20日晚,网友“kigg”在一条微博上写道:“在一报亭买杂志,看摊大姐一直哭,
问了才知道,前晚来一中学生点名要买《小说月报》,大姐觉得没问题就卖他了,今天
这中学生带着文化执法队到了报摊这儿,罚款五千。这中学生是文化执法队用来‘钓鱼
执法’的,因为《小说月报》不能在报亭出售。大姐为多挣两块赔了五千,‘钓鱼者’
是中学生,这种状况不晓得会持续多久。”很多网友对《小说月报》不能在报亭里出售
表示非常疑惑,网友“高明勇”接连质问:“《小说月报》为什么不能在报亭销售?如
果不能,根据什么规定?这个规定是否合法?”
《小说月报》:协...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2
《小说月报》发行量居国内文学刊物之首,在中短篇小说上有独占鳌头之势。看2001年
的精品集(上册读的书,下册在网上找,有些篇目找不到),选入的作家起码都是作协
成员,门槛好高啊,是不是无名作家很难挤进去?读的好处是熟悉当时活跃的作家群,
把把国内文坛的脉;坏处可能是不太有先锋邪门之作。
以前贴过书里的作家头像:
我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带你们认——
中篇:
1. 胡发云(严肃庄重1.1):《驼子要当红军》
讲长征老红军对母亲及子女的歉疚,类似情怀在裘山山的长篇小说《我在天堂等你》里
发挥更淋漓,很喜欢《我在天堂等你》。
2. 万方(风中乱发1.2):《幸福派》
原来万方是曹禺的女儿,《日出》、《原野》等电影是她编的剧。这篇非常京味儿,女
的激情泼辣无所顾忌虽然轻浮却也活泼,男的温和忍让软弱沉闷——是典型北京小俩口
吗?
3. 周大新(军装帅哥1.3):《旧世纪的疯癫》
以倒装猜谜、层层剥葱的方式,讲一个家族有疯癫史的留日医学生如何神秘发疯,以及
他和手术台上猝死的日军大佐的联系。文中对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的因由、用药有细致描
述;同样发病的日本妻子写信不断交叉蚊子:
“我第一次见到振翼...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Reader 讨论区 】
发信人: youxiang (Vita Est Decorus), 信区: Reader
标 题: 一个看小说月报原创版的网站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an 22 12:10:26 2011, 美东)
http://www.xiexingcun.com/Xsyb/index.html
可以看到2006-2008的小说月报原创版。
y******g
发帖数: 317
4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一个看小说月报原创版的网站
http://www.xiexingcun.com/Xsyb/index.html
可以看到2006-2008的小说月报原创版。
wh
发帖数: 141625
5
我没搞清《玉米》是中篇还是长篇——先看完图书馆的《小说月报2001年精品集》上册
,找不到下册,就按目录里的篇名上网找。毕飞宇的《玉米》在书目里是中篇,网上找
到的全文排序很怪:
http://book.kanunu.org/book3/7330/index.html
读完后查资料,说《玉米》这个长篇分为《玉米》、《玉秀》、《玉秧》三篇。又看到
《玉秀》获得2002年小说月报百花奖。那么这三篇应该是分别写作、最后合成的。《玉
米》这个系列获得小说月报奖、小说选刊奖、中国小说学会奖、鲁迅文学奖;英译本《
Three Sisters》(葛浩文、林丽君译)获得英仕曼亚洲文学奖。用thymeee的话说,好多
奖金……
第一次读毕飞宇的中长篇,看完每一篇的强烈感觉是没完啊,网站没录全吧?找到其他
网站都一样。玉米到玉秀的过渡还自然,玉秀篇、玉秧篇最嘎然而止,人物似乎悬在半
空没有落地。好像作者关注的不在于人,在于漫延无边、一直潽到你脚下的社会气氛,
那的确是无以结尾、欲说还休了。
毕飞宇是江苏扬州人。小说写的是三位江淮农村姐妹从七十年代一个村支书的家庭奋斗
到县城的个人生活轨迹。我最喜欢的是轻松...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6
我们公共图书馆,定期处理过期的中文杂志,放在外面随便大家拿。主要是电影类,文学类,饮食医药类。我拿文学类,看到目录里有熟悉的作家就拿。上次拿了很多《小说月报》,看得挺喜欢,觉得对本来已经很陌生的国内生活有点熟悉起来。
这次发现一个奇怪的事:有几篇小说在不同杂志重复出现。重复率最高的是方方那篇写武汉重型企业的下岗职工的《中北路空无一人》,起码看到五次。虽然我觉得一般。其次是迟子建的《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起码三次。这个还没看。这些杂志有些是专门转载的,比如《中篇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但别的杂志也越来越多地转载,很奇怪,难道现在写小说的人少了?还有,《北京文学》一直叫《中篇小说月报》、一直只转载、不录用原创小说吗?我以为《北京文学》和《上海文学》一样,都是录用原创的。
最后抄几个旧杂志上的笑话:
菜名
张枫去非洲旅游的时候,不慎落入了土著食人部落。当他被捆着带到油锅前的时候,土
著的厨师问他:“你叫什么名字?”
张枫万分气恼地说:“我都要死了,你还问我的名字干什么呢?”
厨师大声地说:“不知道你的名字,那我怎么报菜名呀。”
认错也难
小明恶作剧地把村里的可移动公用厕所推入池塘,自觉不对,
k***g
发帖数: 7244
7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倾国倾城》
呵呵,好熟悉的记忆啊,记得那时候还需要在单位才能订杂志;我家也是从80年代初开
始订的《小说月报》,家里攒下厚厚的一堆,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的《小说月报》
一本还不算厚,年底的时候我老爸用铜丝自己作合订本;
我看到的第一篇比较震撼的科幻小说也是在《小说月报》上,朱苏进的《祭奠星座》,
不知道有人看过没有,关于未来战争军事题材的,既冷酷又热血,呵呵
y**u
发帖数: 7459
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有人看过白马啸西风吗
我印象最深的是玉蛟龙,后来还有个续集春雪瓶,感觉不如之前的了。不过我运气好不
用追,我爷爷很早订了很多小说月报,今古传奇,还有译林,高高几堆,到我看的时候
就省事了: ) 还有个虎虎虎。。小时候看的记不住,也没什么感想。后来搬家那些书
搞丢了,sigh。。。我爸爸记得最深的是小说月报上有个短篇叫美食家,讲一个貌不惊
人的老头每天早上5点去街角的小面馆吃头汤面。说得他自己有段时间满城大小馆子找
美食,结果血脂升高,哈哈。后来喝了好久燕麦粥。
wh
发帖数: 141625
9
噢明白了。好呀期待。小说月报现在也挺好看的,我们图书馆有时免费赠送旧期刊,我
四年前拿过一沓小说月报收获十月之类,看到现在没看完……哈哈。
p*********3
发帖数: 2039
10
中国实力女作家副十二钗排行榜单
1、方方 代表作品《乌泥湖年谱》
是一方水土孕育出来的作家,对生活的艺术表现达到新高度。原名汪芳,女,江西彭泽
人,1955年生。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同年开始发表作品.其作<风景>获全国优
秀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桃花灿烂>短篇小说<纸婚年>分获<中篇小说选刊>第五届百花
奖。现在湖北省作家协会任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新写实小说”
作者的身份被读者周知,其作品与池莉相比,更加传奇与深刻,因此也更具耐久力。
2、严歌苓 代表作品《扶桑》
海外作品国内流行,严歌苓作品依然是用民族化、传统手法开启心扉。 1986年加入中
国作家协会,1990年入美国芝加哥哥伦比亚艺术学院,攻读写作硕士学位。二十余岁开
始发表作品,长篇小说《绿血》、《一个女兵的悄悄话》分获十年优秀军事长篇小说奖
、解放军报最佳军版图书奖等。九十年代后曾以《少女小渔》、《女房东》、《人寰》
等中长篇小说获一系列台湾文学大奖。另著有《雌性的草地》、《学校中的故事》、《
海那边》等。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扶桑》(获台湾“联合报文学奖长篇小说奖”)
、《人寰》等。短篇小说... 阅读全帖
D******6
发帖数: 6211
11
这几个笑话都真赞。赫赫。
哎,wh,你真是过得神仙日子啊,看宝宝看影碟看小说又看笑话——我人生的终极目标
也不过如此了。。。

文学类,饮食医药类。我拿文学类,看到目录里有熟悉的作家就拿。上次拿了很多《小
说月报》,看得挺喜欢,觉得对本来已经很陌生的国内生活有点熟悉起来。
写武汉重型企业的下岗职工的《中北路空无一人》,起码看到五次。虽然我觉得一般。
其次是迟子建的《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起码三次。这个还没看。这些杂志有些是专门
转载的,比如《中篇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但别的杂志也越来越多地转载,很奇
怪,难道现在写小说的人少了?还有,《北京文学》一直叫《中篇小说月报》、一直只
转载、不录用原创小说吗?我以为《北京文学》和《上海文学》一样,都是录用原创的。
s*******y
发帖数: 46535
12
仓鼠那个比较好玩,呵呵

文学类,饮食医药类。我拿文学类,看到目录里有熟悉的作家就拿。上次拿了很多《小
说月报》,看得挺喜欢,觉得对本来已经很陌生的国内生活有点熟悉起来。
写武汉重型企业的下岗职工的《中北路空无一人》,起码看到五次。虽然我觉得一般。
其次是迟子建的《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起码三次。这个还没看。这些杂志有些是专门
转载的,比如《中篇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但别的杂志也越来越多地转载,很奇
怪,难道现在写小说的人少了?还有,《北京文学》一直叫《中篇小说月报》、一直只
转载、不录用原创小说吗?我以为《北京文学》和《上海文学》一样,都是录用原创的。
M****N
发帖数: 16093
13
打字辛苦了
=)

文学类,饮食
医药类。我拿文学类,看到目录里有熟悉的作家就拿。上次拿了很多《小说月报》,看
得挺喜欢,觉
得对本来已经很陌生的国内生活有点熟悉起来。
写武汉重型企
业的下岗职工的《中北路空无一人》,起码看到五次。虽然我觉得一般。其次是迟子建
的《世界上所
有的夜晚》,起码三次。这个还没看。这些杂志有些是专门转载的,比如《中篇小说选
刊》、《小说
月报》。但别的杂志也越来越多地转载,很奇怪,难道现在写小说的人少了?还有,《
北京文学》一
直叫《中篇小说月报》、一直只转载、不录用原创小说吗?我以为《北京文学》和《上
海文学》一
样,都是录用原创的。
q******j
发帖数: 577
14
拍案三言警喻醒
小说月报家春秋
巴金最早在小说月报上发表家春秋,后来自己又主编了大量文学期刊。
j********b
发帖数: 565
15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李菁:人生长恨水长东
——我的父亲张恨水
人生长恨水常东----我的父亲张恨水
作者:李菁
“张恨水”似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尴尬的角色:一方面,作为20世纪创作数量最
多、最受读者欢迎的作家之一,他用毕生心血所营造的3000多万字的文字世界,用多种
体裁,勾勒出一幅鲜活的20世纪前半叶的社会图景。另一方面,中国现代文学史却在相
当长时间内或将其作为批判对象,或干脆不列入文学史。
然而拂去历史尘埃,令人不能不重新审视这个名字。他的作品在当年的畅销程度不可想
象,他的小说被改编的剧种也最多,从京剧、沪剧、河北梆子、黄梅戏,一直到评弹、
京韵大鼓。到了《啼笑因缘》时,甚至连木偶戏都有了。
1937年的南京,张家又要增添一个小生命。因为上面都是男孩,张恨水特别希望这个小
生命是个女儿,见又是个男孩,又正值战火纷飞的多事之秋,他说,也好,让他以后入
伍打仗吧——这便是“张伍”名字的由来。受热爱京剧的父母影响,张伍考入中国戏曲
学校(中国戏曲学院的前身),学习老生,后改为戏曲研究。虽已是七旬老人,但一开口
,那字正腔圆、底气十足的“架势”便立即显露出当年功底。张伍说,从父亲为他取的
名字也可以看出,张恨水不是许多人... 阅读全帖
p*********w
发帖数: 23432
16
奇怪的规定
c***s
发帖数: 70028
17
丁玲(1904-1986)原名蒋伟,字冰之,别名蒋玮、丁冰之。1904年10月12日生于湖南临澧(原安福)县。4岁时丧父,随母亲在学校里长大。五四运动爆发时在桃源第二女子师范读书,参加了当地学生运动。后转入长沙周南女子中学和岳云中学。1922年初到上海,入陈独秀、李达等共产党人创办的平民女子学校。同年秋到南京自修文学,此时结识了刚从苏联回国的瞿秋白,经瞿介绍到上海入上海大学中文系。
1924年到北京,在北京大学等校旁听文学等课程。在北京与胡也频相识,1925年与胡结婚。1927年12月,丁玲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了她的第一个短篇小说《梦珂》,1928年2月又发表了她的早期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记》,此后又连续写了十几篇描写在新的思潮影响下冲出封建家庭的知识女性的小说,从此成为引人注目的女作家。1930年前后,丁玲的创作倾向发生明显变化,从抒发自己的苦闷伤感,转为以文学作为战斗武器而创作,写出了《韦护》、《水》、《一九三O年春上海》、《母亲》等一批反映当时的革命斗争和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1930年5月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1年2月胡也频被国民党反动政府杀害,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丁玲于1... 阅读全帖
k***g
发帖数: 7244
1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大家最喜欢谁的历史小说?
二月河写的东西不管是文字还是情节都挺糙的。。。不过故事会、知音的发行量似乎一
向大于人民文学,小说月报吧。。。呵呵
b****r
发帖数: 2555
1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张贤亮 贾平凸等人都在干什么
张贤亮跟贾平凹不是一个等级的。贾平凹据说现在很喜欢算命,还算得挺准。
传统媒介的作家还不少,少上网,订一份小说月报什么的看看也行啊。
S********8
发帖数: 4466
2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张贤亮 贾平凸等人都在干什么
小说月报的确不错,当年很喜欢过,现在看得少了,第一次看池莉的“来来往往”就是
在学校的图书馆翻这个杂志的时候看到的,很惊艳
b****r
发帖数: 2555
2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张贤亮 贾平凸等人都在干什么
严肃文学里面最通俗的《小说月报》也能做到把故事讲圆,人物性格不至于前后脱离;
更严肃的就不用说了。
倒是网络文学能做到这两点的很少。更何况大多数人是不管上班下班,回家路上,还是
在家休息都只看网络文学的——这种情况下面对网络文学提高一点要求没什么吧。
C********g
发帖数: 9656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老舍——士可杀又可辱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1033
悦甫
【毛泽东何以做到士可杀又可辱?那是群妖助紂为虐,眾生扶助所致。毛共对付知识份
子,首招让你丧志:彻底否定自己,洗心革面,甘为奴才。老舍的悲剧,他这篇祝寿文
已经开始。 】
士可杀又可辱,志可夺又可赐──毛泽东共产党做到了。何以做到?群妖助紂为虐,眾
生扶助造就。始皇焚书坑儒,毛自夸百倍于秦,实则以污辱计远逾万倍,造成中国人志
气几乎消失的破坏无以復增;正常父母即使是文盲,也会时刻提醒孩子要立志,王阳明
标举「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以此,但毛共有办法使人丧志──否定卓越之士的毕
生成就,乖乖感激它赐的那碗饭:依葫芦爱国。时人戏创新词「爱国贼」,令人笑中有
泪。
读「思想改造」原始资料──革命大学、乡镇土改、院校调整,它们用集体学习、
震慑威吓、搬弄诡词等各种魔术使京津知识界(知识份子一词被共产党滥用得极烂)率
先就范,殿堂级大学校长带头俯首称臣,请求毛朱刘周等十个领导人开课指导自己,曾
任北大图书登记员的毛允准派人予以教育学习;于是,知识人惹火烧身、毛共... 阅读全帖
l****z
发帖数: 29846
2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老舍:士可杀又可辱
作者:悦甫
2011-12-28 03:39:47
【按:投共的没有“士”,只有奴。左毒害人害己,信夫!】
士可杀又可辱,志可夺又可赐--毛泽东共产党做到了。何以做到?群妖助纣为虐,众
生扶助造就。始皇焚书坑儒,毛自夸百倍于秦,实则以污辱计远逾万倍,造成中国人志
气几乎消失的破坏无以复增;正常父母即使是文盲,也会时刻提醒孩子要立志,王阳明
标举“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以此,但毛共有办法使人丧志--否定卓越之士的毕
生成就,乖乖感激它赐的那碗饭:依葫芦爱国。时人戏创新词“爱国贼”,令人笑中有
泪。
读“思想改造”原始资料--革命大学、乡镇土改、院校调整,它们用集体学习、震慑
威吓、搬弄诡词等各种魔术使京津知识界(知识份子一词被共产党滥用得极烂)率先就
范,殿堂级大学校长带头俯首称臣,请求毛朱刘周等十个领导人开课指导自己,曾任北
大图书登记员的毛允准派人予以教育学习;于是,知识人惹火烧身、毛共党引君入瓮互
为因果酿制的厄运噩梦纷至,人人非掏出灵魂洗心革面不止。
牟宗三斥毛为魔中之王
哲学家牟宗三斥毛为魔中之王,确是穿透灼见,希魔史魔朝鲜魔越共魔始终逊毛邓枭魔
一二筹,柬魔凶残庶几似之... 阅读全帖
n**l
发帖数: 97
24
发在 小说月报 上合适
x****u
发帖数: 44466
2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看了韩寒的《独唱团》
觉得高比不上《小说月报》,低比不上《知音》《读者》,反共讲真相又比不上《大纪
元》,唯一有特色的就是售价了。
j*****p
发帖数: 24000
26
池莉的小说我大学时代经常看
不觉得黄啊
小说月报,当代这些杂志上面发表的小说
连遐想的空间都有限
倒是地摊上面有一些蛮好的民间文学,yy无极限
那时候没有网络
很多写手还没冒出来
j****i
发帖数: 68152
2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文学女青年的榜样
于是在与胡也频相爱的同时,丁玲又爱上了文学天才冯雪峰。性格开朗的丁玲竟然提出要和两个男人共同生活,他们真的在西湖边共同相处了一些日子,结果胡也频坚持不住,返回上海,找到了好友沈从文。沈从文告诉他夫妻之间应该怎么相处,胡也频第二天就回到了杭州。最终,冯雪峰离开了杭州,胡也频与丁玲就和好如初了。丁玲心如刀绞地看着冯雪峰离去,重新回到了胡也频的身边。
丁玲(1904-1986)原名蒋伟,字冰之,别名蒋玮、丁冰之。1904年10月12日生于湖南临
澧(原安福)县。4岁时丧父,随母亲在学校里长大。五四运动爆发时在桃源第二女子师
范读书,参加了当地学生运动。后转入长沙周南女子中学和岳云中学。1922年初到上海
,入陈独秀、李达等共产党人创办的平民女子学校。同年秋到南京自修文学,此时结识
了刚从苏联回国的瞿秋白,经瞿介绍到上海入上海大学中文系。
1924年到北京,在北京大学等校旁听文学等课程。在北京与胡也频相识,1925年与胡结
婚。1927年12月,丁玲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了她的第一个短篇小说《梦珂》,1928年
2月又发表了她的早期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记》,此后又连续写了十几篇描写在新的
思潮影... 阅读全帖
s******r
发帖数: 2876
2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看名著不如读《收获》
小说月报不错。
f****m
发帖数: 7469
2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盘点那些年被孙文党徒杀害的人
最早被孙文党徒杀害的记者黄远庸:
他20岁进京赶考,在清王朝最后一次会试中高中进士。他不按朝廷惯例接受官职,却
赴日留学,入日本中央大学,攻读法律。1909年回国,授予邮传部员外郎兼参议厅行走
和编译局纂修官等职。辛亥炮后投身报界。黄远庸的记者生涯是从1912年创办和主编《
少年中国》周刊开始。最出名时,任上海《时报》、《申报》驻北京特约记者,为其撰
写北京通讯。为了躲避袁世凯的纠缠,1915年避往上海,11月到达日本,并与当月中旬
在日本乘坐“佐渡号”轮船赴美,12月27日晚,在旧金山唐人街回旅馆途中被炮党人刘
北海枪杀。
1985年9月中国大陆举行的全国黄远生学术讨论会上,学者们认为是当年中华炮党美洲
总支部负责人林森(后曾任国民政府主席)指派他的警卫刘北海开枪刺杀黄远生。刘北
海晚年临死前说出真相。刺杀行动由林森指挥,而命令来自当时的中华炮党党魁、后来
的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刺杀动机被指是因为孙中山不满黄远生对炮党人的批评,例如
揭露、批评孙以国家利益换取日本人的资金援助,影响了海外华人对孙的印象及捐献,
阻碍了孙的行动计划。
最早被孙文党徒杀害的民营企业家夏瑞芳
1914年1月... 阅读全帖
C*******f
发帖数: 13152
3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抗日最好的片子是四世同堂
1924年秋季,老舍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华语学系任华语讲师,教导英国人学习
中国的官话和中国古典文学。业余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开始文学创作。1926年,在
小说月报上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1929年夏季,离英,途经新加坡并
滞留半年,在华侨中学任教,创作以新加坡为背景的小说《小坡的生日》。1930年春季
,返回到北京。
h**********c
发帖数: 4120
3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天朝当年
天朝当年
80年代九十年代俺家里小说月报基本一期没落下,说两个段子。
部队连长去西北招兵,住招待所,吃面。吃完了,招待员说你自己把碗舔了,你闲麻烦
我给你舔。当地缺水还是怎么回事忘了。
记者下基层,车停了,说到了,哪儿啊?全在坑里呢,好像是冻土带。盖不了,盖了也
是天价的biodome,坑也挖不深,半米多能躺个人。
歌中唱到:克里木参军去到高原,临行前...
中国的女卫生兵,也到了高原最前哨,对面的女兵波浪发真好看,摘下棉帽子跟你比一
比。军校毕业的排长气极了,你知道她们都是干什么的?
后来排长中了土匪的埋伏,达母弹,半拉胸膛都炸没了。
应该都是80年代的事情。当然都是小说。
人要常照照镜子。
v*****1
发帖数: 2200
32
我看的是西游记和小说月报

发帖数: 1
33
民国女作家 丁玲 追求个性解放的 集邮情史
稗官野记 原创 2016-10-12 21:03:18 举报 阅读数:38万+
稗官野记
丁玲,1904年10月12日生于湖南临澧县 佘市镇高丰村,父亲是清末秀才,在丁玲4岁时
去世。
丁玲丁玲
丁玲14岁考入桃源县的湖南省第二女子师范学校预科,与王剑虹同学,两人成为闺蜜。
四运动爆发后,丁玲和王剑虹一起上街游行,自由和解放的精神深深融入了她的灵魂。
丁玲曾回忆 闺蜜王剑虹:
“ 我们每天都可以在走廊上相见。她好像非常严肃,昂首出入,目不旁视。我呢,也
是一个不喜欢在显得有傲见的人的面前笑脸相迎的,所以我们都不打招呼。但她有一双
智慧、犀锐、坚定的眼睛,常常引得我悄悄注意她,觉得她大概是一个比较不庸俗、有
思想的同学吧。”
18岁的暑假, 丁玲的闺蜜王剑虹从上海回到湖南老家,给她说了国际大都市上海的事
情。 丁玲毅然解除了与表哥的婚约,和王剑虹前往上海, 在上海大学做旁听生,开始
追寻自己的梦想和爱情。
在校期间,丁玲和闺蜜王剑虹两人同时爱上老师瞿秋白, 有传闻丁玲与瞿秋白一个弟
弟过往甚密,流言四起。他们不知道丁玲喜欢的是老师瞿秋白。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4
你服不服?你散发着伍洲彤式午夜打工妹情感热线的土鳖气息。
t*d
发帖数: 8340
35
你为啥心理素质这么差

发帖数: 1
36
这是不是内飞猪?
t*d
发帖数: 8340
37
这是老大爷
l**k
发帖数: 45267
38
伍洲彤是谁

发帖数: 1
39
浪的不行真动真章了怂了呗,南城土鳖那撂地儿的表演能挣到一个烤白薯的钱那真对得
起他们家内网速。
D***r
发帖数: 7511
40
《小说月报》挺好看
g***j
发帖数: 40861
4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端午节
方玄绰近来爱说“差不多”这一句话,几乎成了“口头禅”似的;而且不但说,的确也
盘据在他脑里了。他最初说的是“都一样”,后来大约觉得欠稳当了,便改为“差不多
”,一直使用到现在。
他自从发见了这一句平凡的警句以后,虽然引起了不少的新感慨,同时却也得到许多新
慰安。譬如看见老辈威压青年,在先是要愤愤的,但现在却就转念道,将来这少年有了
儿孙时,大抵也要摆这架子的罢,便再没有什么不平了。又如看见兵士打车夫,在先也
要愤愤的,但现在也就转念道,倘使这车夫当了兵,这兵拉了车,大抵也就这么打,便
再也不放在心上了。他这样想着的时候,有时也疑心是因为自己没有和恶社会奋斗的勇
气,所以瞒心昧己的故意造出来的一条逃路,很近乎于“无是非之心”②,远不如改正
了好。然而这意见,总反而在他脑里生长起来。
他将这“差不多说”最初公表的时候是在北京首善学校的讲堂上,其时大概是提起关于
历史上的事情来,于是说到“古今人不相远”,说到各色人等的“性相近”③,终于牵
扯到学生和官僚身上,大发其议论道:
“现在社会上时髦的都通行骂官僚,而学生骂得尤利害。然而官僚并不是天生的特别种
族,就是平民变就的。现在学生出身的官僚就... 阅读全帖
o****p
发帖数: 9785
4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文革十年,对文化的禁锢
莫泊桑好看,里头好多隐晦的性描写,小学里放假不让出门就只好翻书看,有性描写的
都喜欢。有两本厚厚的封神演义也看完了,打下了深厚的繁体字基础,最喜欢里头土行
孙新婚夜硬上邓婵玉那段。整整一书柜的书,喜欢家庭实用大全里的直接性描写,最喜
欢小说月报里有一段一个屌丝女朋友嫌弃他分手时最后一次约会让他吃奶补偿的描写。
f**********d
发帖数: 4960
4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主席要是娶了丁玲这个骚货
丁玲与胡也频
从此终身痛恨瞿秋白
丁玲出生于湖南福安县(今临澧县)一个书香世家,家里非常有钱,母亲是知府的女儿,
父系的官职更高,家族庞大,光是她一家就有200多间房子,属于标准的富二代。
1922年,丁玲为解除家中早已包办与表兄的婚姻关系,和女友王剑虹逃婚来到上海,入
读的是陈独秀、李达等共产党人创办的平民女子学校。不久经瞿秋白介绍入读上海大学
中文系旁听。
漫长的校园生活,情窦初开的丁玲对南开大学的一位表兄暗许情愫,展开热烈追求,无
奈那位表兄生性木讷,循规蹈矩,面对她连绵如潮水般的爱意竟然逃之夭夭。有传闻期
间丁玲与瞿秋白一个弟弟过往甚密,遂闹得流言四起,但令丁玲着迷的是瞿秋白。直到
瞿秋白告诉丁玲他要和王剑虹结婚了,这时丁玲才知道自己的亲密女伴和自己的仰慕对
象一直在谈恋爱,一语惊醒痴情人,年少的丁玲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迎来了人生中第一
次打击,一个人凄凄惨惨戚戚的回到家乡疗伤止痛。
七个月后,瞿秋白的肺结核病传染给了王剑虹,这个新任太太很快去世,她在死前半个
月给丁玲写信暗示求救,但自认遭到抛弃的丁玲沉浸在自怜自怨中,毫不理会。王剑虹
写信时,瞿秋白已另有新欢,四个月后他就挖了... 阅读全帖
f**********d
发帖数: 4960
4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主席要是娶了丁玲这个骚货
丁玲写这个《梦珂》的时候才20出头。大概看看,才华是相当好。
梦珂
这是九月初的一天,几个女学生在操坪里打网球。
“看,鼻子!”其中一个这样急促的叫,脸朝着她的同伴。同伴慌了,跳过一边,
从荷包里掏出小手绢,使劲的往鼻子上去擦。
网那边正发过一个球来,恰恰打在那喊叫者的腿上。大家都瞅着她那弯着腰两手抱
住右腿直哼的样儿发笑。
“笑什么,看呀,看红鼻子先生的鼻子!”
原来那边走廊上正走来一个矮胖胖的教员。新学生进校没多久,对于教员还认识不
清。不过这一个教员,他那红得象熟透了的樱桃的鼻子却很惹人注意,于是自自然然把
他那特点代替了他的姓名。其实他不同别人的地方还够多:如同眼呢,是一个钝角的三
角形,紧紧的挤在那很浮肿的眼皮里,走起路来,常常把一只大手放到头上不住的搔那
稀稀的几根黄发,还有那咳嗽,永远的,痰是翻上翻下的在喉管里打滚,却总不见他吐
出一口或两口来的。
这时他是从第八教室出来,满脸绯红,汗珠拥挤的在xxxx中用力的榨出,右手在秃
头上使劲的乱搔,皮鞋也便在那石板上大声的响,这似乎是警告,又象是叹息:...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2108
45
尼玛能上小说月报了。小崔没当小说家浪费了。
o****p
发帖数: 9785
4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小时最牛氓的期刊是哪个
小说月报,我家老头订的
m*****t
发帖数: 16663
4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我看的第一部武侠
是萍踪侠影。
那时候上初一,记住了苏武牧羊的典故。
因为情窦还没开,所以都没啥印象了,现在回想,就觉得张丹峰好像很有权势,云蕾就
跟找对了干爹的感觉。
其实我的中学阶段,很喜欢看小说月报,十月,这些刊物,有一段时间还喜欢看半月谈
,那时候是地摊文学的鼎盛时代,我的性启蒙刊物是一本金童的武侠小说,记得好多诸
如“雪白的大腿”这种桥段,看得有一点小小的骚动不安。
D******U
发帖数: 385
48
没事贴着玩 可惜不让贴mp3 否则有有声读物一套
"这是旅美华人作家华胄呕心沥血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佳作。刊登于《当代》1999年第6期、《小说月报》中长篇小说精萃(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4月)。小说主人公在美国有着奇特经历,在灵与肉,美与丑,善与恶交织的痛苦抉择中,展示丰富的内心世界。是不可多得的一部力作。"
第一章
三十二年前的一天,周新泉还不会走路,他在众目睽睽之下,默默无声地挑选
着面前的各种具有象征性的物品,全然没有理会周围人们凝神屏气的表情。他先后
拿起笔、钱包和小人书,但很快便丢到一边,最后拿起一个小玩具汽车,抱在怀里,
咧开没牙的红嘴冲着众人傻傻地笑起来。奶奶彻底泄了气:“泉泉长大以后是个开
汽车的司机?没有出息。”
爷爷没有说话,小孙子没有拿起妈妈的发卡和梳子,已经使他挺满意,他最怕
的是孩子将来是不学无术,喜欢拈花惹草好色之徒。妈妈的观点可跟他们不同:
“我们泉泉将来一定是个当大官的。”
想想在当时的中国,只有大官才能有汽车坐,其他的人便再也没有不同的意见
事实证明每一个人都说错了。周新泉混得似乎比汽车司机好一些,但是距离坐
上汽车的...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6034
49
故事汇看过没
还有一个小说月报
知音实在太。。。
1 2 3 4 5 下页 末页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