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慢板
1 2 3 4 5 6 7 8 下页 末页 (共8页)
p***l
发帖数: 29
1
来自主题: Xiqu版 - 学唱宇宙锋反二黄慢板头段
看这里最近比较冷清,我就贴一个新学的梅派宇宙锋反二黄慢板“我这里假意儿懒睁杏
眼。”整段难度非常大,我学了好长时间才勉强会一点前面的两句,后面的还不太会。
所以就只录了这两句头段。
唱词(赵艳容):
[反二黄慢板]我这里假意儿懒睁杏眼,
摇摇摆,摆摆摇,扭捏向前。
w********h
发帖数: 12367
2
最后的二重奏---萧邦的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慢板乐章
萧邦(Fryderyk Chopin,1810-1849)是在音乐史上唯一以“钢琴曲”
称霸乐坛的演奏家与作曲家,甚至他的钢琴协奏曲中的乐团伴奏部份
都是处于完全“靠边站”的地位,也就是说,在萧邦的作品中,没有
一样乐器能与钢琴喧宾夺主,但有一项乐器除外,那就是大提琴。
只是这个大提琴来的时候,却是萧邦面对人生最脆弱的时候。
其实在萧邦十八岁,还在音乐院求学时,他曾经写过一首给钢琴、小
提琴与大提琴的三重奏,从此之后,这样有“热闹”气氛的组合就一
直没有再出现。因为他的生活是孤单的,很难想象像萧邦这样一位英
俊的才子,在感情方面的路途却是像所有浪漫乐派的作曲家一样(只
有几个例外):坎坷不已啊!
历史上有记载三次萧邦的恋情,第一次是音乐院的女高音,萧邦将他
对她的爱意写到第二号钢琴协奏曲里,就像一首意大利歌剧里的优美
咏叹调,而这段单恋也真的被“咏叹”掉了,第二次是父亲好友的女
儿,也是完全的空欢喜一番。不知道是萧邦有问题还是他喜欢的女性
有问题?
而以上这个疑问被当时的音乐家大情圣,在事业与感情都无所不利的
匈牙利钢琴家兼作曲家兼作
y*******o
发帖数: 746
3
不错,第一次看程派的这段慢板
B*******a
发帖数: 452
4
上回我把自己无伴奏唱的卖马,三家店,和有伴奏的碰碑贴上来,结果得到大家很多的
鼓励和指点,我很是感谢。这回我再次献丑把我新自学唱的文昭关二黄慢板贴上来,希
望大家多指点多提意见。这次我还是用的降E调的赵建华伴奏。我主要是跟着杨先生宝
森音配像的碟子自学的,这段断断续续学了有两三个月。说实话我唱得还不知道摸到毛
皮没有,唱得很粗糙。我本来想练得再熟点再来献丑。不过我这的练习终于惊动了我邻
居。其实我担心自己扰邻一直都是把自己关在卫生间里唱。但前天邻居来我这投诉,说
晚上我唱的声音太大,他家小宝宝听见了老哭,叫我晚上不能唱,只能白天宝宝不在家
时唱。但我白天都在学校有事,只有晚上有空。看来以后自己瞎唱就不方便了。我也试
过压着嗓子小声唱,但觉得这和自己关在厕所里高唱完全不一样,小声哼的时候,有些
调和气口都体会不出来。所以乘今天中午有功夫,我就回家录了这段,让自己过把瘾。
说实话,这段里有些高低重音的地方,我还是注意听了好多遍,也留意到一些气口的地
方。但我自己唱出来听的感觉还是不对。杨先生唱的感觉就想波涛一样,那些仇怨,忐
忑不安,悲愤唱得让人觉得一阵阵,一浪浪的袭来,自然而然的有一股气
S********8
发帖数: 4466
5
(二黄慢板) 对镜容光惊瘦减,
万恨千愁上眉间。
盟山誓海况中变,
薄命红颜只怨天。
盼书音书如断线,
阑闺独坐日如年。
才郎若是心肠变,
(二黄散板)孤身弱女有谁怜。
S********8
发帖数: 4466
6
火丁和于老板的八卦以前火之丁丁那个网站还挺多了,后来不怎么在那个网站灌水了,
现在火丁演出也少了,估计在享受家庭生活吧;
难得啊,终于找到喜欢火丁“断桥”的童鞋了,唱念作打都好,非常的女人啊,又要数
落又要诉苦,那段慢板“妻把真情对你言”,唱的实在是好,俺的mp3常选曲目。
g****z
发帖数: 2413
7
难得啊,终于找到喜欢火丁“断桥”的童鞋了,唱念作打都好,非常的女人啊,又要数
落又要诉苦,那段慢板“妻把真情对你言”,唱的实在是好,俺的mp3常选曲目。
不过她的白蛇传不算是改编吧……基本就是老戏稍微按照程派的特点对唱腔进行了一些
修饰,要说真正意义上的“改”,就是合钵那场加了一段唱,不过那段确实不错,比田
汉写给赵燕侠的那个“小乖乖”强的多
-----------------
我不是行内人,对京戏也没多少研究,张火丁的白蛇即便不能说是改编,那也是相当用
心的移植,用“修饰”二字未免太过轻佻了。不光唱腔根据程派特点在原来的基础上进
行了设计,唱词方面也有删减改动,比如断桥一折,你可以和原作对比,原唱词中似乎
不那么雅和不够含蓄的部分被删了,更文学味更凝练了些。
看她的白蛇主要就是看断桥一折,盗草水斗基本可忽略(张的武戏比较囧),还有就是
宝和堂一段唱和酒变跟青儿诀别一段唱加做,游湖的念白和做什么的,合钵我印象不深
,不感觉那段唱有多好,当然我后来听过常秋月唱小乖乖,觉得小乖乖本身也没有多好
。张版白蛇最大的移植动作是删掉了祭塔,加了个比较梦幻的结尾,算是比较高明讨巧
的改编。
她的断桥... 阅读全帖
y********r
发帖数: 241
8
嗯,不是想抬杠,不过我仍然坚持这出戏既算不上改编更谈不上移植。我觉得至少得是
李佩红版的《挂帅》那样从词到腔到场次都有大幅度的改动才算是改编或者移植——当
然,这个本身不是个成功的改编的例子。
不知道你说的“原作”是跟哪个版本比,至少跟杜近芳的音配像(和叶盛兰版,不是和
李少春版)比,唱词和剧情都的差别,除了合钵里加上的那一段,就是水斗之前的一段
恳求法海的唱念(说实话那段改的比较糟),非要说断桥那段的改动小小(删掉了“我
爱你神情眷眷风度翩翩,我爱你常把娘亲念,我爱你自食其力不受人怜”,换成“多蒙
借伞共舟船”),就算是见仁见智吧,我个人是不喜欢这个改动的,有兴趣我们可以讨
论。
另外全本白蛇传本来就不带祭塔的,这不是火丁的创新,从这出戏问世以来著名的几个
版本(刘秀荣,杜近芳,李炳淑,赵燕侠),全都是合钵直接接倒塔剧终,包括她们的
传人也都这么演,因为田汉的剧本就是这么写的,而且本来这个戏到合钵已经非常长了
,再唱祭塔的慢板观众受不了。祭塔是个单独的折子,现在也只有张派唱,至多从断桥
开始唱(即《金·断·雷》)
但是我并不否认火丁的白蛇传是个优秀的作品,她的个人特色体现在对强烈的舞...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21641
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王克斌: 附庸风雅话京剧
当我独自开着1200块钱买的小破车横跨北美大陆的时候,是梅兰芳的霸王别姬,杨宝森
的令公碰碑,奚啸伯的白帝托孤的唱段一路陪伴着我,消除了长途跋涉的枯燥与疲劳,
给了我百听不厌的乐趣。我爱京剧。
小学二年级时,我到吕叔家去玩,他教我唱甘露岁,就是乔国老唱的那段有名的‘劝千
岁杀字休出口’,没想到我只学了一遍就记住了,从此我成了小戏迷。接着,又从收音
机,天桥的地摊学会了空城计,借东风等。6年级时,花了一元钱买了把京胡,把里弦
定成低音5, 外线定成2, 就拉起了街头巷尾总能听到的那句著名的北京主旋律,‘冬
各儿隆,冬个儿里个儿隆, 冬各儿隆隆’,乐谱是‘5(低)6(低)1 23216(低)5
(低)6( 低)5(低)5(低),对京剧的兴趣又有了提高。1年后,当我坐在炕沿拉起
二进宫里徐延昭唱的那段二黄原板时,我竟随着过门唱出声来,胡琴也没停,哈哈,我
又更上一层楼,可以自拉自唱了。
京剧博大精深,讲究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没有十年苦功,出不了角儿。当然作为一
个业余爱好者,能够哼上几段,过过瘾,就已经相当满足了。京剧的声腔主要有西皮和
二黄。二者最明显的区别体现在京胡的定音上。拉西皮的时... 阅读全帖
L*****k
发帖数: 13042
10
来自主题: WebRadio版 - 【每周一碟 wk 37, 2012】Jeopardy!
某日我在健身房挥汗跑步。“哈哈哈!”我情不自禁发出三声大笑,暗叫“这么简单的
题居然没人知道!”旁边的人侧目看过来,都以为我有毛病。
电视里正在放”Jeopardy!”。这个节目我以前常看,很长知识,也很轻松。主持Alex
Trebek念了一道题让参赛者猜这个logo
滴滴两声以后,Trebek把答案报了出来:What is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LSO,
伦敦交响乐团)。看来古典音乐在这个世界上知道和喜欢的人真的是越来越少了。很遗
憾,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我们这里的唯一的一个古典音乐台前几年也关掉了—先是和
smooth jazz合并,没多久频率就卖掉了,放了流行音乐。
伦敦交响乐团这套最新马勒cycle由首席指挥俄罗斯人杰捷耶夫操刀,用高品质的SACD
发行。我没有SACD机,所以听到的是CD。录音的效果可以用宽广,浓烈来形容。第一乐
章葬礼进行曲和最后一个乐章的表现最为突出。
我比较喜欢纯器乐的马勒交响曲,第五是他的第一部。我领导第一次听到的时候就说:
“这肯定是马勒吧?”哈哈。
偷懒一下,从verycd那里借来对这首交响曲的详细介绍。
专辑介绍... 阅读全帖
S********8
发帖数: 4466
11
其实荀一点不差,如果是花旦的戏,还是荀最好,荀派唱起来里有一种风流婉转的感觉
,因为转的小腔比较多,听起来很玲珑剔透;
梅,程二位一般以青衣为主,也有花衫,刀马旦的戏,荀和尚倒是什么都来,就那个著
名的“四五花洞”来说,一人一句,各有千秋,真是好听: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aRw5vRJE6CU/
(头段)
(四大名旦同白)咳,这是哪里说起!
(梅兰芳)[西皮慢板]不由得潘金莲怒恼眉梢,
(尚小云)[西皮慢板]自幼儿配武大他的身量矮小。
(二段)
(荀慧生)[西皮慢板]年荒旱夫妻们受尽煎熬,
(程砚秋)[西皮慢板]因此上阳谷县把兄弟来找。
(丑)你是个……
(四大名旦同唱)[十三咳]蠢精怪变人形。
i******n
发帖数: 538
12
来自主题: Xiqu版 - 四五花洞 的 新版本
贴一个经典原版的。
(头段)
(四大名旦同白)咳,这是哪里说起!
(梅兰芳)[西皮慢板]不由得潘金莲怒恼眉梢,
(尚小云)[西皮慢板]自幼儿配武大他的身量矮小。
(二段)
(荀慧生)[西皮慢板]年荒旱夫妻们受尽煎熬,
(程砚秋)[西皮慢板]因此上阳谷县把兄弟来找。
(丑)你是个……
(四大名旦同唱)[十三咳]蠢精怪变人形。
f******e
发帖数: 804
1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真是一窝不如一窝
看看这个讲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史料 江青在《智取威虎山》座谈会上的讲话
去年有人说《智取威虎山》是“话剧加唱”,是“白开水”。当然,这个戏是
有缺点的,我心里有本帐。但是,这个戏是革命的,现代戏有革命的,不革命的,甚至
反革命的。他们说这些话,不是反对我们的缺点,而是有意无意地来反对革命,至少给
我们泄气。白开水,有什么不好呢?有白开水比没有好。有了白开水,就可以泡茶,可
以酿酒。我们把他们的这些意见顶回去了。
《智取威虎山》的问题是一平、二散、三乱。要收缩。正面人物反而没有,杨
子荣有几次亮相呢?这可能是个创作方法问题。整个戏的思想性不够高。艺术的现实生
活基础不够,戏中看不出当时全国的形势。
为了提高思想性,有必要把当时全国的形势搞清楚。
一九四六年,全国的形势是敌强我弱,敌众我寡,不仅仅是东北。东北战场上
,我军只有十万人左右,而敌人光土匪就有十几万,还不包括国民党的正规军和杂牌军
。当时国民党的新一军、新六军等几个王牌军都在东北。但是真正强的还是我们,我们
为什么能以少胜多呢?因为正... 阅读全帖
A*****X
发帖数: 58
14
来自主题: ClassicalMusic版 - 勃拉姆斯的第一钢琴协奏曲
谢谢回贴。
勃拉姆斯的两部钢琴协奏曲都是我的最爱,甚至要超过贝多芬的“皇帝”和拉赫玛尼诺
夫的No2。第二和第一的风格非常类似。我觉得也是“带钢琴声部的交响曲”。No2的第
一,二乐章里钢琴和乐队的对话可以说比No1还强烈,从一开头圆号的召唤开始,音乐
就仿佛没有选择的直达终点。我感觉协奏曲的曲式应该非常适合勃拉姆斯的口味,独奏
乐器与乐队既对立又协同,有时激烈地缠斗在一起,有时又互为铺垫,提携。所以他的
钢琴和小提琴的协奏曲的快板乐章中表现出来的音乐冲突和张力甚至比他的交响乐中更
为强烈(除了第一交响曲)。可惜他的协奏曲写得不多。大概是因为他在写大的管弦乐
作品时过度自我挑剔,因此几乎每部都拖的很久,从而影响了作品的数量。
慢板的第三乐章几乎也是同样的绝美。我总觉的象发生在夏日午后的一场似醒非醒之梦
的旋迴之间。大提琴仿佛是从密密的树叶间吹来的阵阵带着凉意的风。钢琴和乐队缓缓
的呢喃着,仿佛听到了浅浅的鼾声。No1的慢板乐章有着按奈不住的情感的冲动,是很
闷骚的感觉。而No2的情绪却基本是蕴藏在安详平静里,有一种往事如烟的心境。
最后一个乐章,乐曲的情绪依旧保持着安宁平衡,很多地方有... 阅读全帖
A*****X
发帖数: 58
15
来自主题: ClassicalMusic版 - 勃拉姆斯的室内乐
对于室内乐,以前涉猎不多。因为喜欢勃拉姆斯,所以从ITUNE上买了他的室内乐全集
。听下来后发现几乎是首首是精品。大部分的作曲家在室内乐上,相对于交响曲,协奏
曲或钢琴作品,花的功夫并不是很多。而勃拉姆斯的室内乐和他的大型作品一样,却都
是精雕细琢的产物。他的第一交响曲,写了整整21年,而他的钢琴四重奏No.3(也被称
为维特四重奏)同样也经历了二十多年才完成。
勃拉姆斯一共有25首室内乐的作品包括钢琴三,四,五重奏,弦乐四,五,六重奏,小
提琴,大提琴奏鸣曲以及单簧管和圆号的作品。最早的作品是钢琴三重奏No.1,Op 8,
完成于1854年。最后的室内乐作品是单簧管奏鸣曲No.2, Op 120, 完成于1894年。以
前,在听勃氏的其它作品时,并没有太留意他的作品相对于时间,从早期到晚期的演变
。这横跨40年的25首室内乐作品听下来,却发现其曲风,及意境其实是一以贯之,并没
有太明显的变化。勃氏一直都以贝多芬为自己在音乐上景仰的偶像,那末我们就以贝多
芬为例,加以比较。
老贝的早期作品如第一,二交响曲,第一钢琴协奏曲还带有明显的海顿和莫扎特的痕迹
,而从第三交响曲(英雄)开始,贝多... 阅读全帖
A*****X
发帖数: 58
16
来自主题: ClassicalMusic版 - 勃拉姆斯的室内乐
对于室内乐,以前涉猎不多。因为喜欢勃拉姆斯,所以从ITUNE上买了他的室内乐全集
。听下来后发现几乎是首首是精品。大部分的作曲家在室内乐上,相对于交响曲,协奏
曲或钢琴作品,花的功夫并不是很多。而勃拉姆斯的室内乐和他的大型作品一样,却都
是精雕细琢的产物。他的第一交响曲,写了整整21年,而他的钢琴四重奏No.3(也被称
为维特四重奏)同样也经历了二十多年才完成。
勃拉姆斯一共有25首室内乐的作品包括钢琴三,四,五重奏,弦乐四,五,六重奏,小
提琴,大提琴奏鸣曲以及单簧管和圆号的作品。最早的作品是钢琴三重奏No.1,Op 8,
完成于1854年。最后的室内乐作品是单簧管奏鸣曲No.2, Op 120, 完成于1894年。以
前,在听勃氏的其它作品时,并没有太留意他的作品相对于时间,从早期到晚期的演变
。这横跨40年的25首室内乐作品听下来,却发现其曲风,及意境其实是一以贯之,并没
有太明显的变化。勃氏一直都以贝多芬为自己在音乐上景仰的偶像,那末我们就以贝多
芬为例,加以比较。
老贝的早期作品如第一,二交响曲,第一钢琴协奏曲还带有明显的海顿和莫扎特的痕迹
,而从第三交响曲(英雄)开始,贝多... 阅读全帖
B*******a
发帖数: 452
17
来自主题: Music版 - 京剧文昭关一轮明月
您的感觉很准。这后面还有下半部分的快原板,大约有6分钟左右,总共是差不多一刻
钟。平时人表演一般把整段分成两部分,慢板的部分和快原板部分。如果您看过春节联
欢晚会里一个叫陶阳的唱京剧的小朋友,他就是以唱后面的快原板部分出名的。
另一个和这个文昭关相似的就是碰碑(杨令公杨继业撞死在李陵碑为国家尽忠的故事)
里的一大段唱,总时间约为13-14分钟,也是先慢板后转到原板。但是这个文昭关属于
二黄唱腔,而碰碑是反二黄唱腔。一般京剧老生演员参加大赛,里面必有的曲目往往不
是文昭关就是碰碑。这两折戏,时间长,很吃唱功。
谢谢您能耐心的听我唱,只是可惜我唱得不好,不能让您感受到这著名唱段的感染力。
因为这段文昭关的二黄慢板是杨派杨宝森大师的巅峰代表作。我用的这个伴奏也是他当
年的琴师他的堂弟杨宝忠大师的作品,所以很珍贵。如果您对这段有些兴趣,就不要听
我瞎唱的,我向您推荐杨宝森大师的原唱,视频贴在下面了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r_oe8Z4Q0YQ/
s*****e
发帖数: 5471
18
来自主题: MusicPlayer版 - 资深钢琴初学者的几点体会
题记:拜师学艺一年有余,仍在初级阶段,故为资深钢琴初学者。
虽然学艺不精,还是小有体会,跟大家分享一下初学者的一些常见毛病,也记录下来提
醒自己。以下都是每次上课经常被老师点名的地方。
1. 所有音符轻重一样,或该强不强,该弱不弱。这大概是初学者最常见的问题了。而
且,因为人的拇指最有力,小指最弱,很容易就把拇指的音符弹到最重。下面举个例子
,巴赫G大调小步舞曲的前几小节。几个向上和向下的音阶,如果全部一样轻重就很无
趣,而如果随音高渐强或减弱,就有了舞步的起伏感。还有比如二,四小节 D5 G4 G4
和G5 G4 G4,指法都是是5 1 1,如果按自然状态的拇指最重,就把三拍中的弱拍弹到
了最重,不好听了。下面把这个片段录了两遍,a是我最初的弹法,b 是现在有了心得
之后的弹法,大家比较一下:
a
b
2. 和弦喧宾夺主压过旋律。初学者习惯把左右手弹得一样重,这样和弦很容易就压过
了主旋律,尤其在主旋律音符较少,而和弦音符密集的情况。大多数时候,和弦应该比
旋律弱很多,音乐听起来才有层次感。下面这一段是Clementi C大调小奏鸣曲第二乐章
的开头,右手都是长拍,左手是分解和弦。...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1856
19
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
作于1801年。此曲家喻户晓。本曲共分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 持续的慢板,升c小调,,2/2拍子,三段体 ,为奏鸣曲形式的幻想性
的、即兴性的柔和抒情曲。一反钢琴协奏曲的传统形式,贝多芬在本曲的首乐章
中动用了慢板,徐缓的旋律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伤感。
第二乐章 行板,降D大调,3/4拍子,三段体。贝多芬在本乐章中又一次“反其
道而行之”,改变了传统钢琴协奏曲中一向作为慢板乐章的第二乐章,而采取了
十分轻快的节奏,短小精悍而又优美动听的旋律与第一乐章形成鲜明的对比。本
乐章起到了十分明显的“承前启后”作用,第一乐章与第三乐章在此衔接得非常
完美。
第三乐章 急板,升c小调,4/4拍子。本乐章拥有精巧的结构与美妙的钢琴性效
果和充实的音乐内容,急风暴雨般的旋律中包含着各种复杂的钢琴技巧,表达出
一种愤懑的情绪和高昂的斗志。直到全曲结束之前,还是一种作 “最后冲击”
的态势。
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热情)
作于1804年,这首乐曲是贝多芬中期创作中的钢琴杰作之一,而贝多芬自己则认
为本曲达到了他钢琴奏鸣曲创作巅峰。全曲分为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 甚快板,f小调,12/8拍
i******n
发帖数: 538
20
来自主题: Xiqu版 - 梅兰芳唱红上海滩
梅兰芳唱红上海滩
沈鸿鑫
由陈凯歌导演的电影《梅兰芳》最近提前公映,观众反响热烈。这使人想起在将近一个
世纪之前,梅兰芳初次到上海的情景。
梅兰芳出身梨园世家,祖父梅巧玲是京剧名旦,“同光十三绝”之一,父亲梅竹芬
也是旦角演员,伯父梅雨田是谭鑫培的琴师。他八岁学戏拜师朱霞芬、吴菱仙学青衣,
十四岁在喜连成科班搭班学艺,后又投师王瑶卿。十七岁那年,梅兰芳在北京各界“菊
榜”评选中列为“探花”,就是第三名。梅兰芳在北京已经崭露头角。然而,真正唱红
成名却是在上海。
壹 首次露演申城 一炮打响
1913年秋天,上海丹桂第一台老板许少卿专程到北京,邀请名角王凤卿和梅兰芳到
上海演出。王凤卿是王瑶卿之弟,初习武生,后改老生。14岁入四喜班,后搭三庆班,
汪桂芬对其十分赏识,收为弟子,向他亲授了《朱砂痣》《取成都》等拿手杰作,并指
点他《文昭关》《鱼藏剑》等戏目。王凤卿嗓音宽亮,气势充沛,武功底子深厚。清光
绪三十四年(1908)被选入清内廷升平署。至民国初年,他已经是南北驰名的须生了。
而梅兰芳只是个不足20岁、初出茅庐的青年。讲定王凤卿以须生挂头牌,包银每月3200
元;梅兰芳以旦角挂二牌,包... 阅读全帖
l***t
发帖数: 2980
21
来自主题: Canada版 - Stephen Fry On Wagner
瓦格纳综合症
瓦格纳综合症 瓦格纳症”(Wagnerian Symptom)又称“音响震颤麻痹”,是指听觉、
视觉神经受到德国作曲家、指挥家、诗人、作家理查·瓦格纳(Richard Wagner, 1813
-1883)的作品及言论刺激后,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突变心理性疾病,主要是因为
位于神经系统末梢部位“黑质”中的细胞群组织发生病理性改变后多巴胺的合成减少,
抑制乙酰胆碱的功能降低,同时乙酰胆碱的兴奋作用相对增强,两者失衡的结果便出现
了心理情绪的“震颤麻痹”,具体表现为情绪波动不稳定,面对目标对象(即瓦格纳)
时爱憎易极端化、偏激化、非理性化,甚至导致人生观、世界观的变异。 病理原因迄
今尚未明了,可能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有学者认为蛋白质、水果、乳制品等摄入不
足、嗜酒、外伤、过度劳累及某些精神幻觉因素等,均可能是致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患
症人群多为音乐家、哲学家、空想家甚至政治家。
病例No.1 患者姓名:路德维希·弗雷德里希-威廉 (Ludwig Friedrich Wilhelm) 别名
:路德维希二世、疯子路德维希、童话国王、“我们亲爱的国王”(仅限巴伐利亚地区
使用)... 阅读全帖
p******u
发帖数: 705
22
但是这三者往往一个变大,另外一个就变小。
从器材方面看,正面压力大,海绵相对薄,出球加快。要磨擦长, 需要球拍的速度比较
慢、或形变较大。如果触球上中部或者顶部,海绵相对厚,也有利于加长摩擦。由于旋
转与底板力量和磨擦时间有关(相乘)有关,任何一个太大造成另外一个下降太多都不好
。灌胶刚好能同时提升速度和摩擦时间而达到提升力量和旋转。
我一个板比另外一个板快些,但快板因为有形变,旋转居然比稍慢的板好,这与我原先
认为的慢板旋转好一点不一样,真的有可能有速度与旋转都好的配置。感到在一定是速
度范围内,旋转可以与底板的速度正相关,只要底板的有形变。如果底板回弹太慢,速
度上不去旋转也不行。慢板未必都有比较好的旋转,但太快了也不行。
实际打球过程中,在球板、胶皮固定的情况下,旋转大小取决于触球角度加蛮力。

所以, 要造成高速旋转的摩擦关键有三个 1. 触球时间要有足够给予球拍胶皮一个正面
压力, 产生最大的摩擦力. 2. 球拍速度不能太低 (mv) 3. 磨擦时间要加长 .
A*********g
发帖数: 268
23
来自主题: ClassicalMusic版 - 莫扎特音乐与唐诗-转载
赵鑫珊 周玉明
莫扎特音乐与杜牧诗
在欣赏莫扎特音乐的时候,我们作为两个现代中国人,常爱把他
比作是我国晚唐的天才诗人杜牧。尽管莫扎特比杜牧晚出生953年,空
间又相距万余里。但这时空的万重山隔阂并不妨碍我们作这种东、西
方文化的比较。
听莫扎特音乐和读杜牧的诗,我们都能体验到一种忧伤抑郁之感,
但又都能以豪放旷达而出之;因为两者虽表现为凄婉忧伤(比如莫扎特
的许多慢板乐章),不过又会经常反过来,看破一切,表现为旷达,给
人以爽朗、峭拔和俊伟的感觉,或叫永恒的阳光感。但在永恒阳光的
背后又经常会飘浮着几朵乌云。
至于说到莫扎特的旷达和看破一切,则往往表现在他的末乐章。
比如小提琴协奏曲和钢琴协奏曲的最后乐章——常为回旋奏鸣曲式的
结构,情绪是那么欢快,饱满,富于活力。
末乐章出现在抑郁、悲怆的慢板乐章之后,每每使我们把它看成
是严冬过后必然吹来的解冻春风。从黑夜出发,迎接我们的必定是黎
明;悲哀和压抑的乐章过后,必定是明快、欢乐和看破一切的乐章。
这是莫扎特的天性;是莫扎特之所以认为莫扎特的最本质的东西。当
然也是笔者把莫扎特比作是杜牧的理由之一。
“青山隐隐水遥遥,秋尽江南草木凋。二
r*****s
发帖数: 590
24
来自主题: ClassicalMusic版 - 偶听Brahms (转载)
谢谢讨论!例子给我很多启发!我也来说说我的浅见!
我觉得勃拉姆斯很少真的用歌唱性的那种优美来抒情。他的抒情都是非常克制讲究整体
的。说克制,我的感觉是他不会整个连着呕心挖肝的5 6分钟来给你展现一个旋律线,经
常的感觉是他突然有一个非常动人的旋律然后悄悄的又故意给你化掉了,比如第二交响
曲第一乐章的最后,第四交响曲的慢板乐章,以及小提琴协奏曲的第二乐章等等等等;
说整体,是他还是似乎更喜欢用织体和和声来表达比如他的弦乐四重奏一二的慢板,以
及小协里面避免让小提琴长时间主奏旋律。
比较少见的例外可能就是他的钢琴四重奏op60把他没有结果的爱情放在第三乐章用大提
琴大段大段的来搞。
另外一个感觉就是他想抒情时惯用的节奏型多有一些暧昧的工整,有种看上去非常bori
ng但是万一如果听进去了非常闷骚撩人的一种趣味,和那种贝尔康托似的倾诉似的优美
相映成趣。
A*****X
发帖数: 58
25
来自主题: ClassicalMusic版 - 勃拉姆斯的第一钢琴协奏曲
听勃拉姆斯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自己听他的作品,很少有第一次听就立刻喜欢上的
。往往需要过一段时间,耐心地找到乐句的节奏,跟随着乐段的高低起伏,再逐渐体味
交织推进的乐思中的逻辑,然后那初听时所有的艰涩,琐碎,阴郁,都会消逝,而变得
清晰,连续,厚重。象是看风景的人,你所需要做的是等待,等待那晨雾弥漫散去的一
刻。正是因为这一点,勃拉姆斯的音乐让我觉得有回味,耐咀嚼,愈听愈为之感动。记
得在大学时刚接触古典音乐的时候只喜欢贝多芬,莫扎特,门德尔松,再后来又多了巴
赫,老柴,肖邦,舒伯特。而勃拉姆斯绝对是排在很靠后面的。现在回头来看,其实也
是十分自然的事情。都说莫扎特的音乐是来自上苍的神乐,而贝多芬又何尝不是。如果
说莫扎特的音乐是神在欢愉,或者有些许忧伤时的创作,那么贝多芬的则是神在肆意张
狂,恣情放浪时的造物。作为听众的我们,理解接受他们不会有太大问题,因为它们纯
粹,直接。巴赫,老柴,肖邦,舒伯特的音乐我觉得它们依然属于纯粹的范畴。巴赫的
信仰如磐石的坚定,老柴极端感性,容易因脆弱而绝望,肖邦一如的清丽幽深宛若李商
隐,舒伯特淡然恬静仿佛陶渊明。勃拉姆斯则不同,他的音乐是来自于一...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6
12/5/2017, 巴赫 C大调 托卡塔 慢板和 赋格 BWV 564. BWV 564 - Toccata, Adagio
& Fugue in C Major. 听钢琴的巴赫,还是比管风琴organ的巴赫,舒服一点。基辛,
刘晓玫都喜欢弹这个。还听过杜布蕾的大提琴版,慢板部分。

发帖数: 1
27
12/5/2017, 巴赫 C大调 托卡塔 慢板和 赋格 BWV 564. BWV 564 - Toccata, Adagio
& Fugue in C Major. 听钢琴的巴赫,还是比管风琴organ的巴赫,舒服一点。基辛,
刘晓玫都喜欢弹这个。还听过杜布蕾的大提琴版,慢板部分。
wh
发帖数: 141625
28
昨天在虾米怀旧电台听到高胜美的《午夜香吻》,异常耳熟,再一想,原来是费翔的《
女孩,女孩》:“女孩,女孩,随着那风飘过来,一朵玫瑰花正在开;我问女孩,为什
么你不说话,女孩你不说话我也明白”——88年春晚歌曲,隔了23年,顺嘴还都背得出来。
女声版的《午夜香吻》我以前也听过:“情人,情人,我怎么能够忘记那,午夜醉人的
香吻……”不是高胜美唱的,高胜美唱得文艺,我听到的是个通俗版。在网上找原唱,
一找不得了,从七八十年代的邓丽君、蔡琴、龙飘飘、包娜娜、胡茵梦到更早的五六十
年代的尤雅、紫薇、潘迪华都唱过。《午夜香吻》是马来西亚华裔创作歌手上官流云的
代表作,写于1941年,在日军入侵前夕、马来西亚的槟城一处叫关子角的海滨为纪念初
恋而作,曲谱采用慢板缠绵的伦巴舞曲,词为爱到浓时难分难舍的激情私语。大马、
新加坡等南洋中文乐坛其时刚刚兴起,这首歌十分适合歌厅舞厅的表演,由新加坡歌手
巫美玲演唱而一炮走红,不断被人翻唱。1955年巫美玲灌录唱片。68年潘迪华亦录制此
曲。76年尤雅的专辑也收录此歌,并以《午夜香吻》为专辑名。
我挑了几个版本贴在下面,对比年代跨度和各人风格很有意思。每个版本我...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21641
29
有人说他是疯子,有人说他的精神处于裂变中;有人说他是海明威式的硬汉,有人说他
是孤独的行者。
有人说他是中国最好的作曲家;有人说他的音乐一钱不值。很多机构对他的态度有一种
默契:“作品可以演,话不要说”。
他是作曲家王西麟,也是一个病人。
2010年,瑞士演出结束,王西麟谢幕。音乐会演奏了他的新作《钢琴协奏曲》和《喜剧
的对话》。以“喜剧”命名,其实有一个沉重的主题:“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告状的逻辑在中国几千年没变。 (受访者/供图)
2011年11月19日,第五次个人专场音乐会结束,作曲家王西麟把江南春饭馆的服务员小
王送回住处。
这天下午,16岁的小王有一个特别的任务,陪着75岁的作曲家走台。他在北京中山音乐
堂的大厅里接人、发票、合影,她替他拎包、拿大衣——王西麟没 有学生,惟一的女
儿在德国求学。江南春饭馆离他家走路不到3分钟,来北京不到半年的小王是山西长治
人。《太谷秧歌交响组曲》是当晚音乐会的压轴之作,太谷 和长治离得不远,也是山
西的一个县。
送走小王,王西麟拖着患“退形性劳损”的双腿,爬上四楼的家,等着他的是白开水就
干饼子——这是他在每场音乐会后的标准食谱。这...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30
听了这个现场版,清晰得像录音版(1'52"开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BIhC0r2iJ8
也有很多人留言说这个是回忆最佳版。她的慢板处理得比别人都慢,很多人喜欢这些几
乎停顿的慢板。
K*******y
发帖数: 6003
31
汗 !!!
这个你不贴我就不知道,我只能GOOGLE了,我也喜欢,特别是配合无伴奏的歌声,民族
特色很鲜明。我过去从来没有看过,锅庄比较常见,而且也跳过。舞蹈动作基本都一样
,除了这个女的上身前倾的动作,在锅庄中没看到过,我觉得这些动作都是男的做比较
好看,比较粗旷。
谐钦 藏族仪式歌舞。意为大型歌舞。早在元代《萨迦锐母丹巨》—书中已有记述。流
传于西藏山南、拉萨、日喀则等广大地区。后藏定日的甲谐、萨迦的冲果工谐、江孜的
洛谐、云南迪庆州奔子拦的卓建等都可归于谐钦—类。过去多在隆重的宗教仪式,或在
世俗生活的重要活动诸如节日、婚礼、迎送贵宾、祈求丰收时表演。西藏民主改革以前
,有些地区的谐钦演员是地方政府固定的世袭艺差。谐钦的音乐、唱词、服饰、舞蹈动
作等皆具有古朴的特色和严谨的格式。完整的谐钦规模庞大,由多自带有标题的歌舞曲
组成,首尾乐曲分别称为谐果(引子)及扎西(吉祥),每首乐曲由慢板及快板两部分或慢
、中、快板三部分组成。由于唱词较长,乐曲皆由慢板至快板多次反复,反复时,曲调
随唱词而略有变化。唱词内容较广,有赞颂神仙、寺庙、活佛、英雄人物的;有叙述人
类历史、宗教故事、神话传... 阅读全帖
S********i
发帖数: 1133
32
呼唤斑竹做些什么吧,这个过头了就没意思了,慢板慢板的外F一点劲儿都没有。想当
时水世界还是我最喜欢的版面,尽管还有之一。
c*****g
发帖数: 1856
33
赛谬尔·巴伯
(Samuel Barber,1910-1981)

美国作曲家。生于宾夕法尼亚州的西切斯特,曾在费城寇蒂
斯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声乐作曲,1932年毕业后赴意大利深
造。1944年在美国空军部队服役期间曾应约完成交响曲《献
给空军》。1966年又 作歌剧《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以庆
祝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新歌剧院的开幕。曾两次获得普立策创作
奖与罗马奖。1959年获哈佛大学名誉博士学位。作品富浪漫主
义特色。主要作品有歌剧三部,交响曲两部,小提琴、大提琴、
钢琴协奏曲多部,以及流传颇广的弦乐合奏曲《柔板》和不少
脍炙人口的独唱曲等。
柔板
这首《柔板》(又译《慢板弦乐曲》)原为他的弦乐四重奏中
的慢板乐章,后被改编成管弦乐,并由当代著名指挥家托斯卡
尼尼在1938年首次指挥演出,而使这首小曲一举成名。这是一
首充满浪漫气息,旋律非常优美的名曲
c*****g
发帖数: 1856
34
第八钢琴奏鸣曲(悲怆)
这是达到了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之顶峰的杰作,本曲的演奏技巧并不太难,许
多钢琴初学者爱不释手的曲目。全曲共分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 极缓板,转辉煌的快板,c小调。开头是一段相当长的充满悲怆情绪的
极缓板,后转为快板,依旧悲怆的旋律中透露出一丝坚定。
第二乐章 如歌似的慢板,降A大调,2/4拍子。本乐章是极为优雅的慢板音乐,
也是充满祈祷的一首抒情性歌曲。本乐章的主题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段旋律,它
曾被现代轻音乐队改编为轻音乐曲,成为通俗音乐中的精品。
第三乐章 快板,c小调,2/2拍子,回旋曲形式。乐章主题与第一乐章主题动机
有相通之处,优美的旋律中带有欠稳定的游移情绪,似乎处于一种徘徊不定的心
态之中。
S********8
发帖数: 4466
35
这段“洞房”,西皮慢板的唱很不错,虽然俺更喜欢程派和张派6句慢板的版本
S********8
发帖数: 4466
36
来自主题: Xiqu版 - ZT:一言难尽的《锁麟囊》
现在的小秋的确不是高峰期了,她以前的录音很不错,身段水袖都没得挑,程派的唱法
其实很累人,能坚持到现在保持这个水准不错了;
其实李海燕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时候很不错的,后来结婚离开舞台,再回来就风光不在
了,土豆上有她以前的表演比现在好若干个等级;
李奶奶没有正式进过科班,身段和做戏和君秋先生有一拼,习惯了就好了,嗯;
火丁唱得比较“赶”这一点俺到没有特殊印象,她的西皮慢板和二黄慢板拖腔都很到位
,韵白也算讲究,就是她现在这种唱法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

是我
S********8
发帖数: 4466
37
来自主题: Xiqu版 - 想认真地对京剧发生兴趣
发信人: ilmioben (ilmioben), 信区: OnStage
标 题: Re: <整归鞭> 谁唱得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Sep 15 00:32:36 2010, 美东)
http://liyuan.xikao.com/play.php?name=%E6%96%87%E5%A7%AC%E5%BD%92%E6%B1%89
ZZ: 各板式我最喜欢的十个程派唱段
分西皮二黄和板式,演唱者及版本均予以注明。有以下几种情况,一程先生没有留下录
音或留下录音但我没接触过,二是程先生留下录音但更喜欢传人唱的。更有一个可能是
我接触的资料少,听到的演员少,版本单一。 以下所选,因为喜欢,所以都是我常听的。(
除一段只听过一次,过耳不忘,但找不到资料外)没有一段是不常听的。另外,以前不喜欢
听老唱片,现在也喜欢听了,别有一番风味。
1,
西皮慢板:(含导板回龙及后接原板)
1,文姬归汉:整归鞭行不尽天山万里(程砚秋,静场录音) (非上海出版的那个
尤继舜重新伴奏版,好好的唱腔让他们给糟蹋了)
2,武家坡:多蒙邻居对我言 (... 阅读全帖
S********8
发帖数: 4466
38
天赋好的,架子都大,又是个女人,正常;
不过就她的唱来说,的确是没法自成一派,没有什么明显的发音特点和技巧,的确就是
靠嗓子好往上喊;刚才听了她的西皮慢板“青妹满举龙泉宝剑”那一段,从散板到慢板
都是靠嗓子好在撑着,高音处还是觉得劈了,其实这样有感情的唱段还是应该运用些技
巧让唱段丰富些;还是觉得杜近芳的这段唱无人能敌;当然,俺们火丁的程派唱法也好
,如泣如诉啊
S********8
发帖数: 4466
39
这段唱得倒是节奏挺快的,但是唱词很长,重复性很高,听着听着俺就不耐烦了。。。
那些慢板的唱,对于新入门的人来说,听着可能觉得可怖;可是俺曾经把一段西皮慢板
听了百八十遍不止,越听越出味;
对花枪也算袁慧琴的拿手戏了,老旦的唱,可是刀马旦的做派,但是俺好像就没对这戏
认真地发生过兴趣,对于喜欢老旦这个行当的戏迷们倒是出好戏。
i******n
发帖数: 538
40
对京剧表演艺术的一点体会
作者:梅兰芳
京剧的表演艺术,如唱腔、音乐、身段、动作,与宽大的行头、脸谱、长胡子、水
袖、厚底靴、马鞭、船桨等等是有密切关系的,而且是自成体系的,我们谈到艺术改革
,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仔细研究,慎重处理。 解放以后,我们废除了跷工,隐蔽了检
场,这在澄清舞台形象上是有成就的,但对于脸谱,就不能这样做。有些定型的脸谱如
三国戏里面的曹操、关羽、张飞等,已为人民大众所熟悉,那目前就没有改的必要,这
些人一出场,不用自己报名,观众就知道他是什么人,歌剧表演的习惯,需要开门见山
,集中地来表现,这是和话剧基本上不同的。可是有些碎脸、破脸形象恐怖丑恶的部分
,是应该加以修改的。我收藏了从明朝到近代的脸谱图画,看出来是由简单而趋复杂,
其中说明了发展过程,但是如果把这许多脸谱拿起来比较一下,有的发展得很好,也有
新的不如旧的,这就需要摆在面前仔细地评判鉴定,加以提高。我这些年来,每逢和外
国戏剧家谈到中国戏剧的时候,他们总是提到脸谱,我送给他们的脸谱模型和图片,他
们都很感兴趣,认为这是戏剧上东方民族形式的特征。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问题,应该
不是取消而是如何... 阅读全帖
y********r
发帖数: 241
41
来自主题: Xiqu版 - 来求助一个伴奏
《杨门女将》寿堂那以场,穆桂英唱的那段“宗保诞辰心欢畅”,原本是西皮原板转二六,但是好像从王
艳开始唱西皮慢板转原板再转二六以后,我在网上能搜到的都是慢板起的,不知道有没有人有原板起的
那个版本的伴奏?多谢
y********r
发帖数: 241
42
来自主题: Xiqu版 - 来求助一个伴奏
可能是我没说清楚,这一段网上的伴奏都是一二句慢板+三四句原板+以下二六,我想找
一二三四句原板+以下二六的,所以把网上伴奏的慢板删掉以后就没有前两句了……
L*******i
发帖数: 1126
43
读了此文,禁不住拍案叫一声,说得好!
论坛精粹来源:中国京剧论坛添加时间:2011/04/28点击次数:439次
有谁想弄死一部新编京剧吗?好办。不论本子多么漂亮、阵容多么硬整,想弄死它
,就找一个半洋不土的作曲家给它设计全套不倫不类、非驴非马的京歌化的唱腔,让那
些铁杆戏迷听了也朦朦懂懂;得,这部戏就死定了。——一位老友(京剧研究者)透露
给我的“秘笈”。
一、从《曹操与杨修》说起
2009中南海新年京剧晚会。
尚长荣先生扮演的曹操勾着“继承型”的大白脸,穿着“创新型”汉代衣冠,边吟
诵着《短歌行》踱到台中。人们都猜度着会有新玩意儿呈献,不料,音乐起处,仍然是
那段早己让人“审美疲劳”的快二黄唱腔《汉祚衰》。
台下诸多高贵观众在一脸茫然中听毕,只礼貌地报以稀稀落落的掌声,那掌声听上
去像遗体告别仪式上的哀乐,似乎发出一个讣告:《曹操与杨修》己经步数十年来无以
计数的新编戏后尘,就此寿终正寝了!
当然,目前《曹杨》一息尚存,不过己处于易箦状态,有报导说:由于言兴朋旅美
归来,此剧准备复排。果真如此,恐怕也是治了病治不了命,除非彻底另起炉灶... 阅读全帖
L*******i
发帖数: 1126
44
读了此文,禁不住拍案叫一声,说得好!
论坛精粹来源:中国京剧论坛添加时间:2011/04/28点击次数:439次
有谁想弄死一部新编京剧吗?好办。不论本子多么漂亮、阵容多么硬整,想弄死它
,就找一个半洋不土的作曲家给它设计全套不倫不类、非驴非马的京歌化的唱腔,让那
些铁杆戏迷听了也朦朦懂懂;得,这部戏就死定了。——一位老友(京剧研究者)透露
给我的“秘笈”。
一、从《曹操与杨修》说起
2009中南海新年京剧晚会。
尚长荣先生扮演的曹操勾着“继承型”的大白脸,穿着“创新型”汉代衣冠,边吟
诵着《短歌行》踱到台中。人们都猜度着会有新玩意儿呈献,不料,音乐起处,仍然是
那段早己让人“审美疲劳”的快二黄唱腔《汉祚衰》。
台下诸多高贵观众在一脸茫然中听毕,只礼貌地报以稀稀落落的掌声,那掌声听上
去像遗体告别仪式上的哀乐,似乎发出一个讣告:《曹操与杨修》己经步数十年来无以
计数的新编戏后尘,就此寿终正寝了!
当然,目前《曹杨》一息尚存,不过己处于易箦状态,有报导说:由于言兴朋旅美
归来,此剧准备复排。果真如此,恐怕也是治了病治不了命,除非彻底另起炉灶... 阅读全帖
z****t
发帖数: 106
45
来自主题: Xiqu版 - 奔一个四郎探母坐宫
新学的这段四郎探母坐宫“杨延辉坐宫院”,唱得不熟,所以只录了前面的慢板和二六
,没有后面的摇板。原来的播放器有问题,所以我换了一个又贴了一次。用的还是网上
找的赵建华给于魁智的伴奏。
[西皮慢板]杨延辉坐宫院自思自叹,
想起了当年事好不惨然。
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展,
我好比虎离山受了孤单。
我好比南来雁失群飞散,
我好比浅水龙困在沙滩。
想当年沙滩会一场血战,
[西皮二六]只杀得血成河尸骨堆山;
只杀得杨家将东逃西散,
只杀得众儿郎滚下马鞍。
我被擒改木易身脱此难,
困番邦招驸马一十五年。
萧天佐在天门两国会战,
我的娘领人马来到北番。
我有心过营去见母一面,
怎奈我身在番远隔天边。
思老母不由人把肝肠痛断,
想老娘背地里珠泪不干。
W***n
发帖数: 11530
46
来自主题: Xiqu版 - 粤剧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2%B5%E5%8A%87
粤剧花旦常見造型粵劇,原稱大戲或者廣東大戲[1],源自南戲,自明朝嘉靖年間開始
在廣東、廣西粤语区出現[2],是糅合唱做念打、樂師配樂、戲臺服飾、抽象形體等等
的表演藝術。粵劇每一個行當都有各自獨特的服飾打扮。最初演出的語言是中原音韻,
又稱為戲棚官話。[3][4]到了清朝末期,知識分子為了方便宣揚革命而把演唱語言改為
粵語廣州話,使廣府人更容易明白。[5]粵劇名列於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項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內。[6]2009年9月30日,粵劇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
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7]
目录 [隐藏]
1 歷史
1.1 元朝以前
1.2 元朝
1.3 明朝
1.4 清朝
1.4.1 禁止演出
1.4.2 恢復演出
1.4.3 海外演出
1.4.4 志士班與文明戲
1.5 民國初期
1.6 1949年後
1.7 当代
2 行當
2.1 化妝
2.2 戲服
2.3 頭飾
3 表演工藝
3.1 唱腔
3.2 身段
3.2.1 表演方式
3.3 說白
3.... 阅读全帖
z****t
发帖数: 106
47
贴一个新学的乌盆记反二黄慢板“未曾开言泪满腮”一段.
唱词:
[反二黄慢板]
未曾开言泪满腮,尊一声老丈细听开怀:家住在南阳城关外,离城数里太平街。刘世昌
祖居有数代,商农为本有家财。奉母命上京做买卖,贩卖绸缎倒也生财。前三年也曾把
货卖,收清帐目转回家来。行至在定远县地界,霎时间老天爷降下雨来。路过赵大窑门
以外,借宿一宵惹祸灾。赵大夫妻将我谋害,他把我尸骨何曾葬埋。烧成乌盆窑中卖,
幸遇老丈讨债来。可怜我冤仇有三载,有三载,老丈啊!
p***l
发帖数: 29
48
来自主题: Xiqu版 - 三年以后再来一次一霎时
记得三年以前我还是很讨厌程派的唱法的,当时就听过李世济,张火丁,李海艳等,觉得听
得怪怪
的不喜欢.虽然听说过程砚秋这个名字,但是从没听过他的录音,对大师生平事迹也不知
道.
但是有一次有人在板上贴了程砚秋这个一霎时的四十年代二黄慢板两句录音以后,我当
时就震住了,觉得这个唱得太好了,太美了,唱到心里去了.我于是就开始了解程砚秋这个
人和他的唱.当时我就是想把这两句学会了,心里有无法形容的强烈愿望.专门练了一两
个月,勉勉强强录了个音,贴出来,受到很多鼓励.当然我现在再听当时自己的录音,觉得
真是唱得太难听.不过就是偶然的这个一霎时的两句,想不到对我改变挺大的,现在自学
程是我的一个主要消遣了,这也是一个缘分吧.
我前几天刚搬完家,在搬空的旧家里,最后就录了这两句来纪念一下.想不到搬空了的房
子音响效果比一般情况好不少,有点点空灵的感觉.我猜一个关了门的大空房子可能像一
个音箱一样,共鸣要更好些.
锁麟囊
[二黄慢板]
一霎时把七情俱已昧尽,
渗透了酸辛处泪湿衣襟。
L*******i
发帖数: 1126
49
看了剧评,很想有机会看看这个新戏。若那位朋友有视频链接,请拿来分享。谢谢了。
(作者 吴迎)葆玖先生嘱我写这篇浅文。他说:“说实话,别瞎捧。”我回答:“跟
写《从梅兰芳到梅葆玖》一样,一定说大实话,心里踏实。”
梅兰芳艺术基金会周铁林秘书长邀请我2012年7月20日在长安大戏院观看了梅兰芳
京剧团演出的新改编的梅派古装歌舞剧《麻姑献寿》并给了我剧本。
《麻姑献寿》是1918年(民国七年)梅兰芳据清人杂剧《调三乐》部分情节编演的一出
以歌舞为主的古装新戏。戏演王母寿诞,八洞神仙前去祝寿,四位仙子邀麻姑前往。麻
姑特酿灵芝仙酒敬献王母,众仙欢宴歌舞。由于此戏具有祝寿之意,大多在祝寿堂会戏
中露演。改编由辍玉轩友人集体完成,齐如山出戏纲,李释戡写台词,罗瘿公参与修订
完成。
有记载说是该剧1918年6月30日在吉祥首演,经梅兰芳纪念馆梅玮先生查证《麻姑
献寿》首演于1918年5月26日在冯宅堂会(即梅先生之挚友中国银行总裁冯耿光、冯六
爷家,现今东四九条和朝内南小街的犄角上。葆玖先生和我驶车路过,他总要说“你瞧
这亭子还在,当年的冯家”)。当天的祝寿堂会上,梅先生演了四出戏:...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下页 末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