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探测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M********t
发帖数: 5032
1
来自主题: Joke版 - 引力波 带人类倾听星辰大海之声 新浪科技 ugmbbc 8小时9分钟前 在一波又一波传言后,终于!北京时间2016年2月11日23:40左右,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负责人、加州理工学院教授David Reitze宣布,人类首次发现了引力波。发布会上究竟揭开了哪些谜团?与之前的传言有何不同吗?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黑洞来客团队(团队主要成员苟利军 研究员为国家天文台恒星级黑洞研究创新小组负责人,而这次被探测到的引力波正是来自双黑洞系统),全面解读这场激动人心的发布会。 正如发布会所言,在被预言将近百年、苦苦追寻几十年之后,首个位于地球之外13亿光年的引力波源GW150914被人类直接探测到,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伟大时刻,一个新时代的序幕正在拉开——地球人,欢迎你来到引力波时代! 激动人心的发布会结束了,其重点内容可以被简单归纳为三点: (1)引力波终于被探测到了。 (2)引力波产生于两个恒星量级黑洞的合并(merger)。 (3)引力波是美国的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英文简称LIGO)发现的。 接下来,让我们逐个分析和解释一下以上三点,从而对这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发现做一个稍微深入的了解: http://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16/0212/41080c0cddd85b8.jpg 双黑洞系统想象图。(来源于LIGO网站)) 天外飘来引力波 对于“波”,我们并不陌生,生活中时常会听到无线电波、电磁波、声波、光波等等,引力波也是波的一种。 既然称之为引力波,它必然与引力有关。所以,在更深一步了解引力波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人类对于引力的认识过程。17世纪末的物理学家牛顿看到了下落的苹果,意识物体之间普遍存在的一种力,称之为“引力”,并且将其数学化,这就是我们熟知的万有引力。万有引力认识的精髓是物体质量的存在导致了引力,这在牛顿之后的两百多年里被认为是宇宙间的绝对真理。直到1905年狭义相对论发表,再到1915年广义相对论的发表,爱因斯坦提出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对于引力的看法,引力是因为质量对于时空造成了变形所导致,而非质量之间的吸引。这就意味着,我们时空可被当做一种可以变形的介质来认识。所以引力波,简单来说,就是时空自身的波动。相比较我们熟知的无线电波(或者电磁波),它仅仅是在时空之中传播的,时空是它的媒介。 人们常说“星辰大海”,如果将时空视作海洋,那么天体就如同海洋生物一般。可以想象,如果大海中的某个生物摇了摇尾巴、或是晃了晃头,海水由此所产生的波动就会向外传播。与此类似,宇宙中某个天体的剧烈活动,会对所在的时空产生扰动,时空自身的波动也会向远处传播,如果足够强,就能够为地球上的我们所感知。 在引力的世界中,我们的宇宙通常是平静的。可是在北京时间2015年9月14日17点50分45秒,地球上的LIGO探测器却探测到了来自于宇宙深处距离地球13亿光年之外的一场引力风暴,来自于一个双黑洞系统的合并,以它的探测日期命名为 GW150914。 http://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16/0212/12c0afa9d0fc4fb.jpg LIGO的两个观测站探测到了同一个引力波事件。上面为观测得到的曲线,下面是和理论相比较之后的拟合结果。(来源于LIGO所发文章) 两个黑洞的“火并” 此次发布会的另外一个亮点就是双黑洞。这也是人们首次直接发现双黑洞,这两个黑洞的质量分别为26和39太阳质量,属于恒星级黑洞。或许你已经听腻了黑洞,生活中时不时的会听到某某黑洞爆发了,某某黑洞吞吃恒星了等等。但是这此发现却有些不同,两个天体都是黑洞,互相绕转,最后合并。这听起来像是一场黑吃黑的火拼,甚至有点儿像港片里熟悉的火爆场面。黑洞合并产生了非常强烈的时空振荡,所以我们遥远的地球才观测到了。 黑洞通常认为是大质量(超过25个太阳质量,请注意这是前身星的质量)的恒星在其演化的最终阶段,恒星中心会形成我们了解的恒星级黑洞。它们的质量通常预计在3个太阳质量到100个太阳质量之间。因为黑洞本身没有任何的辐射(不考虑量子效应下的霍金辐射,它的电磁辐射也是异常微弱),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看到黑洞。我们的银河系或者其他类似的星系当中当中,每个星系都预计存在着上千万个恒星级黑洞,但是绝大多数的黑洞都是孤独存在的天体,如同幽灵般,没有任何辐射或者辐射及其微弱,所以很难被看到。 所幸,有的黑洞处于双星系统当中,就像发布会中提及的系统,而且另外一个天体是正常的恒星(也称之为伴星)。在这种情形之下,黑洞会从正常恒星上吸积气体,在其周围产生一个吸积盘,以至于某些时候吸积气体的量过多,不能被黑洞直接吞掉,这时还会沿着黑洞的两个转轴将多余的气体抛射出去,从而产生非常壮观的喷流。正是因为吸积盘和喷流的存在,他们都能够产生我们非常熟知的电磁辐射(也就是有我们熟知的光子产生),从而我们利用传统的探测方式,比如地面或者太空的望远镜,就可以间接地探测黑洞的存在。 大约在50年前,人类就是利用此方法发现了第一个黑洞候选体,天鹅座X-1 (Cygnus X-1)。在1974年,地球上两颗聪明的大脑、理论物理学家霍金和好朋友基普·索恩就这个候选体是不是黑洞而打了个赌,他们以一年的成人杂志《阁楼》作为赌注。后来的观测是利用天鹅座X-1中的伴星运动测得了黑洞质量,大约为15个太阳质量,从而霍金认输并且在两人的赌书上签名按上了自己的手印。基普·索恩从那时起就赢了。 对于双黑洞系统,他们几乎不会产生能够为传统方式所观测到的光子。所以,即使它们存在,仅凭借传统的观测方式,我们也无法发现他们。况且,很多的人都怀疑它的存在。但是,在双黑洞绕转,尤其是合并之时,会产生很强的引力波。只要引力波探测器足够灵敏,我们就可以发现它们的踪影。面对大家的怀疑,LIGO的发现用事实证明了它的存在。而此次发现引力波的天文台的创建人之一就是基普·索恩——索恩教授又一次赢了! 引力波为黑洞做名片 在观测到了完整的引力波形之后,利用一种叫做匹配滤波(waveform matching)的方法,理论上就可以推断出系统的性质信息,包括合并之前和之后。比如,对于双黑洞系统,可以推断出合并之前的黑洞质量,自旋和轨道,以及合并之后的质量和自旋。此次新闻发布会中所提及的引力波事件,就得到黑洞的质量在合并之前是26个和39个太阳质量,合并之后是62个太阳质量(合并之前的两个黑洞自旋参数值限制的并不是很好),合并后黑洞是一个克尔黑洞,其自旋参数值为0.67。 你或许会有疑问,合并之后怎么少了3个太阳质量,它跑到什么地方去了?引力波也是携带能量的,在黑洞合并之时,它的形状非常不对称,不是我们看到的单个黑洞的球形,所以在振荡恢复的过程当中,一部分质量就通过引力波的方式辐射出去,从而为我们所接收。合并的时间非常之短,仅仅在大约0.05秒的时间,就将3个太阳质量(大约6.0E30公斤)的能量就通过引力波的方式释放出去,也就是说在一秒钟可以释放出大约10^32公斤的能量。相比较之下,我们的整个宇宙包含了大约1.0E22个太阳,而每个太阳每秒钟向外辐射大约4.0E9公斤的物质能量,所以黑洞合并的最后释放出比整个宇宙每秒钟辐射出的电磁总能量还要高出3倍。 http://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16/0212/3aa5437d0cd140c.jpg 双黑洞系统在不同阶段所产生波形随时间演化图。双黑洞系统的演化包括三个阶段:旋近(inspiral), 合并(merger)和铃振(ring down)阶段。(来源于LIGO所发文章) 我们注意到,合并前黑洞的质量为26个和39个太阳质量——这两个质量都比目前已知的恒星级黑洞要重许多。我们现在已经确认了大约20多个恒星级黑洞,最重的恒星级黑洞位于M33 X-7系统中,为16个太阳质量。而其它所有确定的黑洞质量均比这个小,大多数是七八个太阳质量左右。尽管理论之前预言了更大质量的黑洞的存在,但是之前从来还没有发现过,所以此次发现更大质量黑洞,对于黑洞的形成渠道也有着重要影响。 我们所看到的所有恒星,都是处于旋转当中。所以对于那些由恒星塌缩而形成的黑洞而言,它们也是处在旋转之中。对于黑洞的旋转,天文学家用一个叫做“自旋参数”的量来表示,它在0和1之间变化——0代表了没有转动的黑洞(也叫“史瓦西黑洞”),而1代表了理论上黑洞所具有的转动最大值(也叫“极端克尔黑洞”)。对于此次观测中合并以后的黑洞,它的自旋参数为0.67。如果我们以转速来描述,它在以每秒钟100转的速率转动。相较而言,我们刚才提到的人类第一个黑洞“天鹅座X-1”,它是一个极端克尔黑洞,差不多在以超过1000转每秒的速率转动。 如果你觉得转速依旧很难理解,那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星际穿越》电影的一个情节,主人公在卡刚都亚黑洞的行星上只呆了3个小时,但是后来却发现飞船上已经过了23年,时间相差了6万倍。要有这样巨大的时间差,其中条件就行星极度靠近黑洞的同时,黑洞也以最大速度转动。按照相对论理论所言,这样行星上的时间就会被极大的拉长。天鹅座黑洞的转速就具有类似于电影中卡刚都亚黑洞那样的转速。对于此次引力波探测到黑洞而言,即使有某个行星在其周围最靠近的稳定存在,那么对于它的时间也会流逝的很慢,不过不会有6万倍那么大的差别,最多也就2倍左右。 对于黑洞而言,有着非常著名的无毛定理,也就是说黑洞只需要简单的几个量就可以描述。对于宇宙当中的黑洞,只需要我们上面所说的质量和自旋参数就可以完整的描述。当我们知道了黑洞的质量和自旋参数一些性质时,我就可以很容易的对黑洞本身的全貌做出一个描绘,就如同给出了一个人的完整自画像。而引力波的方法可以快速给出黑洞的完整信息,这相比较传统的观测方式,更为有效,尽管在观测方面有些困难。 氢原子的百亿分之一 从预言到探测,物理学家等待引力波的到来已有一百年之久,为什么引力波这么难得一见?主要原因是,相比较其他的几种力(强力,弱力,电磁力),引力是最弱的,相应的引力波效应也就很弱。想当初爱因斯坦在发表自己新的理论之后,就估算了引力波的强度。引力波的强度通常利用相对变形大小来表示,但是结果往往是小的可怜,几乎无法探测到。引力波是时空的自身变形,在一个方向上被拉伸,在其垂直的另外一个方向上就会被压缩。如果我们有一天,我们被同样的双黑洞系统在合并时所产生的引力波(变化强度为1.0E-21)所击中的话,理论上来说,我们同样会经历一个稍微变高变瘦,然后变胖变矮一些的过程。实际上,对我们身高不超过2米的人类来说,导致的变化大约为2E-21,为一个氢原子的五百亿分之一(一个氢原子的大小大约为1.0E -10米)。 引力波的效应是如此之小,所以一方面需要增加探测的长度,来增强变化的效应,另外一方面通过巧妙的方法来探测到微小的变化。这也是此次新闻发布会中提到的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在建造之初所考虑的。它有两个观测点,分别建在美国华盛顿州的列文斯顿和路易斯安那州的汉福德。每个观测点都有两个互相垂直,每条长达4公里的臂。长臂中间是高度真空的管子,而在长臂两端,悬挂着大约直径34厘米、重达40kg的反射镜。LIGO的探测器利用激光干涉技术,不间断地测量每对反射镜之间的距离。每当引力波通过探测器时,人们会探测到两对反射镜之间的距离呈现此消彼长的周期性变化。 即使对于LIGO天文台4公里的长臂,引力波所造成的变化也是极其微小的。对于此次新闻报道中的双黑洞合并,其可能产生的尺度相对变化最高可为1.0E-21,意味着4公里的长度也仅仅只变化了一个氢原子直径的2.5千万分之一。为了达到这个精度,LIGO的科学家做了许多精密的设计,保证探测系统的稳定,保证LIGO反射镜的位置随机涨落小于一个氢原子大小的百亿分之一,从而保证可以相对比较容易的探测到可能的引力波源。 LIGO在1999年建成并且开始运行。但是在进行升级之前(也就是2010年),没有探测到任何确定的引力波事件。从2010年开始,LIGO对探测器进行了第二阶段的升级,2015年6月进行测试运行,2015年9月开始正式运行,第一阶段的科学运行一直持续到2016年1月,升级后的版本被称为Advanced LIGO (简称aLIGO)。而此次新闻发布会的结果其实就是在刚刚升级完之后,由还在进行测试中的的aLIGO所探测到的。相比较之前,aLIGO的探测灵敏度提高了10倍。而且此次的双黑洞所产生的引力波强度就在仅仅比最初LIGO的灵敏度低一些,所以当LIGO的升级刚刚完成,在试运行的阶段就发现了所报道的双黑洞系统。探测到引力波似乎就在本来的预料当中。就像发布会中所言,这或许是大自然给我们苦盼许久的一份礼物。2012年,LIGO天文台创建人基普·索恩在《科学》杂志的一篇评论文章中说,预计在2017年,第一例黑洞合并的事例将会被发现。当时预计LIGO的升级会在2016年底完成,结果是升级进度超前,让我们提前听到了宇宙时空的声音。 http://static.cnbetacdn.com/thumb/article/2016/0212/a4e034c670c7a62.jpg_600x600.jpg LIGO和aLIGO灵敏度比较(左);LIGO和aLIGO探测范围比较(右)。(图片来源于LIGO网站) 谁将撼动时空 那么在我们的星辰大海中,什么样的天体才能够撼动我们的这个宇宙时空,让位于遥远地球上的LIGO探测到呢?现在通常认为有如下四种: (1)旋进(In-spiral)或者合并的致密星双星系统。比如中子星或者黑洞的双星系统。非常类似于发布会当中的系统。 (2)快速旋转的致密天体。这类天体会通过周期性的引力波辐射损失掉角动量,它的信号的强度会随着非对称的程度增加而增加。可能的候选体包括非对称的中子星之类的。在《星际穿越》电影当中,教授说它发现了引力波,而它的其中一个产生机制很可能就是由一个快速转动的中子星,其表面大约2厘米的凸起所产生的(具体分析可以参阅由基普·索恩撰写的星际穿越一书)。 (3)随机的引力波背景。非常类似于我们通常熟知的宇宙背景辐射,这一类背景引力波,也通常叫做原初引力波,它是早期宇宙暴涨的遗迹。2014年由加州理工、哈佛大学等几个大学的研究人员所组成的BICEP2团队曾宣称利用南极望远镜找到了原初引力波,但是后来证实为银河系尘埃影响的结果。原初引力波的探测将是对暴胀宇宙模型的直接验证,对于它的探测依旧在努力寻找之中。 (4)超新星或者伽马射线暴爆发。恒星爆发时非对称性动力学性质也会产生引力波。而直接探测到来自于这些天体的引力波,将是提供对这些天体最直接而且最内部的信息。 除过LIGO之外,还有意大利的VIRGO引力波探测器,日本的KAGRA探测器以及英国德国的联合GEO-HF探测器。相信在不远的未来,引力波的探测事例会如同春笋般爆发,越来越多。 http://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16/0212/8dad832e823b89e.jpg 全球引力波天文台分布(来源于LIGO网站) 为一窥宇宙初生 毫无疑问引力波是对广义相对论的一个最直接的验证。另外它在弱场中已经得到验证,但是对已强引力之下的验证,之前却从来没有验证过。所以此次的观测,是对广义相对论的一个非常好的检验。 引力波以光速传播,它与物质的相互作用非常非常的弱,所以引力波可以给我们提供我们宇宙几乎无阻挡的图景,而这个几乎是无法利用我们熟知的电磁波来达到的。比如,利用引力波,我们可以看到宇宙的最早期,宇宙大爆炸之后的1.0E-36秒开始的宇宙形成过程,而对于电磁波而言,它最早只能看到大爆炸后的大约300,000之后的宇宙历史,在此之前,电磁波是不能给我们提供的。所以引力波是我们了解我们宇宙形成的最好工具。 如果还记得,在《星际穿越》电影中的结尾之时,主人公库珀身处一个5维时空的超体方体中,为了将从黑洞中心所提取出来的信息传递给身处4维时空的女儿墨菲,人为的制造引力波效应,成功将信息传递,从而人类得以解救。引力波从目前物理学家的认识来看,是唯一一种可以在不同维度传播的波。不同宇宙之间的碰撞,会产生引力波。说不定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也可以依靠引力波来判断多重宇宙的存在与否。 就如同一个天生的聋哑人,一直在听别人说声音的存在,突然有一天听力恢复了。我想我们此刻的心情也是差不多如此。引力波给我们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口。引力波是一种方式,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历史的发现轨迹告诉我们,每一扇新的窗口被打开,都会有令人称奇的发现。虽然LIGO的探测能力还是有限,一旦这个引力波的世界被撬开了一道小的裂缝,让我们看到了春天的种子,相信硕果累累的引力波丰收季节也不会太远。
引力波
带人类倾听星辰大海之声
新浪科技
ugmbbc
8小时9分钟前
在一波又一波传言后,终于!北京时间2016年2月11日23:40左右,激光干涉引力波天
文台(LIGO)负责人、加州理工学院教授David Reitze宣布,人类首次发现了引力波。
发布会上究竟揭开了哪些谜团?与之前的传言有何不同吗?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黑洞
来客团队(团队主要成员苟利军 研究员为国家天文台恒星级黑洞研究创新小组负责人
,而这次被探测到的引力波正是来自双黑洞系统),全面解读这场激动人心的发布会。
正如发布会所言,在被预言将近百年、苦苦追寻几十年之后,首个位于地球之外13亿光
年的引力波源GW150914被人类直接探测到,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伟大时刻,一个新时代
的序幕正在拉开——地球人,欢迎你来到引力波时代!
激动人心的发布会结束了,其重点内容可以被简单归纳为三点:
(1)引力波终于被探测到了。
(2)引力波产生于两个恒星量级黑洞的合并(merger)。
(3)引力波是美国的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英文简称LIGO)发现的。
接下来,让我们逐个分析和解释一下以上三点,从而对这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发现
... 阅读全帖
R****a
发帖数: 6858
2
美国震惊中雷达探测距离达5百公里 可发现F-22隐形机(图)
文章来源: 世界日报 于 2013-08-09 10:23:13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
不代表本网立场!
打印本新闻(被阅读 14390 次)
2
近日,美国太平洋空军司令卡莱尔宣称,美军将大幅增加在整个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
派遣如F-22、F-35等先进的隐形战机前往泰国、印度、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的军事基地。
消息传来,舆论一致认为,美国空军要用隐形战斗机包围中国。那么,中国有能力对付
隐形战斗机么?
从不久前中国公开某防空旅的作战实力来看,在反隐形雷达、导弹、先进卫星的配
合下,相信在面对敌方的隐形战斗机时,中国有能力保卫自己的天空。
探测隐形飞机不是不可能
中国军队向来重视防空,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解放军就提出了“新三打三防”的
口号,明确指出“要打隐形战机”。经过10多年的发展,先进的相控阵雷达、新式防空
导弹和国产隐形战机,已经成为中国反制敌方隐形战机的利器。例如,在2009年的世界
雷达博览会上,中国某科研单位就自信地亮出了 DWL-002型无源防空雷达,外界有评论
指出这是当今世界上极为先进的反... 阅读全帖
t*******a
发帖数: 4055
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引力波探测需要更多的检验
姬扬:引力波探测需要更多的检验
姬扬
姬扬
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分享到:
2017-10-26 07:48:50 字号:A- A A+ 来源:观察者网
关键字: 引力波引力波探测LIGO诺贝尔奖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姬扬】
利用巨大的干涉仪来探测微弱的引力波(LIGO国际合作项目),经过几千名科技人员、
几十年的辛勤工作,终于得到了回报,不仅在科学上取得了重大的成功,还在社会上造
成了巨大的影响。
2016年2月,LIGO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第一次成功探测到引力波事件(GW150914),
引发了全世界对引力波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因为爱因斯坦正好是在100年前提出了广义
相对论,也就是引力波的理论基础。此后,LIGO陆续发布了几次引力波的消息(
GW151226和GW70104,以及疑似的引力波事件LVT151012),但是却无法再度吸引人们的
注意力,可能是因为只有两个观测站能够测到信号的缘故。今年9月底,LIGO宣布,三
台引力波探测站(美国的两个LIGO和欧洲的VIRGO)同时观测到一个引力波事件(
GW170814),对引力波的关注度才... 阅读全帖
R****a
发帖数: 6858
4
嫦娥三号年底携“独门武器”飞天
“落月”将实现多项首次探测
据新华社北京9月4日电 (吴晶晶、吴天祎)承担我国探月工程第二步“落月”
任务的嫦娥三号探测器将于今年年底择机发射。记者从4日举行的首届北京月球与深空
探测国际论坛上获悉,即将软着陆月面的嫦娥三号将携带多种“独门武器”,实现多项
首次探测。
探月工程领导小组高级顾问欧阳自远院士介绍,嫦娥三号着陆器上除了装配有各种
照相机外,还携带了近紫外月基天文望远镜,将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在月球上观测恒星、
星系和宇宙。着陆器上还有一台极紫外相机,也是首次在月球上应用,将对地球等离子
体层的整体变化进行监测,反映地球的环境变化。
嫦娥三号月球车将在月球表面自主“行走”,进行巡视探测。月球车车底还安装了
雷达,将探测月球地表以下100至200米左右深度的地下结构。这也是前人从未做
过的,将对月球次表层探测作出贡献。
正论证更远距离深空探测
又电 深空探测是当今世界极具挑战性、创新性与科学技术带动性的航天活动之一
。中科院副院长阴和俊在4日举行的首届北京月球与深空探测国际论坛上介绍说,“目
前,中国科学家们正在开展月球以远的探测论证工作,探测对象将... 阅读全帖
d**********i
发帖数: 4877
5
●嫦娥一号取得了全月球的影像图,是全世界覆盖最全、精度最高的一张全月图。
●嫦娥二号已飞离地球6500千米,成为围绕太阳运行的人造小天体。
●嫦娥三号将首次把天文台架到月球上,并首次携带核电源。
探月工程二期是我国无人月球探测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嫦娥
三号任务是二期工程的核心内容。嫦娥三号任务将实现我国航天器首次对地外天体的软
着陆和月表自动巡视勘察,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嫦娥”接力出征
我国无人月球探测工程规划分为三期,简称为“绕、落、回”。
2007年10月,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实现了精确变轨,成功绕
月,开展科学探测,全面实现预定的科学目标与工程目标。
“嫦娥一号首先取得了全月球的影像图,是全世界覆盖最全、精度最高的一张全月
图。”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同时,科学家们通过干涉成相光谱仪、伽马射线谱仪和X射线谱仪获取了9种元素的
全球性含量与分布;利用高能粒子探测器和太阳风离子探测器探测近月空间环境,取得
了许多新发现;利用微波辐射计,探测了全月球土壤层的厚度与分布,估算出全月球氦
-3的含量与分布以及氦... 阅读全帖
F*********n
发帖数: 2914
6
新华网上海1月2日电(记者张建松)火星作为太阳系中最近似地球的天体之一,对人类
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火星探测是21世纪人类深空探测的重点之一,我国正在积极开展
火星自主探测的相关研究。
据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有关专家介绍,2011年,我国将与俄罗斯合作共同探测火星
。与此同时,我国航天工业部门还先期启动了基于探月一二期技术的自主火星探测器研
究和方案设计工作,目前正在积极开展技术攻关,目标是瞄准2013年的发射“窗口”,
利用我国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
据悉,我国自主火星探测器的科学载荷重量达100公斤以上,科学探测能力将大大
提高。
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 “萤火一号”原计划于2009年10月和俄罗斯的“福布斯-土
壤”卫星一起,搭乘“天顶”号运载火箭从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后因故推迟到
2011年10月。
进入21世纪以来,大规模深空探测已成为人类重要航天活动之一。与以往相比,目
标更明确、规模更宏大、参与国家更多。
目前,世界各主要航天国家都将深空探测视为显示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
战略性领域,各国未来深空探测规划涵盖整个太阳系,既有以增强科学认知为主的科学
探测活动,又有... 阅读全帖
v**e
发帖数: 8422
7
嫦娥二号卫星远征150万公里外探测 打造“天梯”
2011-09-16
护送“嫦娥”奔月的力量
——嫦娥二号卫星远征150万公里外深空纪实
9月15日,嫦娥二号卫星成功传下第一批试验数据。
此前,8月25日23时27分,经过77天太空飞行,嫦娥二号卫星准确进入其拓展任务的目
的地——距地球150万公里的日—地引力平衡点,即“第二拉格朗日点”(L2点)环绕轨
道,并于9月1日与太阳、地球、L2点处在同一平面内,开展为期一年多的探测活动。
世界上第一次从月球轨道出发探测L2点的航天活动;第一次实现我国对月球以外的太空
进行探测;我国第一次开展L2点转移轨道和使命轨道的设计和控制,并实现150万公里
远距离测控通信……当众多荣誉涌向嫦娥二号卫星时,科技日报记者来到嫦娥的“娘家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探寻这个神秘的源头。
打造“天梯”:从40万公里到150万公里的跨越
对于头顶的这轮皓月,人类从未停止过畅想。
2008年6月25日,有关方面确定将嫦娥一号备份星进行改进,作为二期工程技术先导星
,验证二期工程部分关键技术,并依据发射顺序,将该任务命名为“嫦娥二号任务”。
10月16日,国务院...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8
(又一个潘建伟?)
中国首次量子雷达远程探测 超越同类雷达探测极限
http://news.ifeng.com/a/20170619/51275742_0.shtml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全所干部职工,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用智慧和汗水开创了14所发
展新速度,夺取了一个个新的胜利。五年来的成就鼓舞人心,一个个重大项目的落地,
一项项重点工程的推进,一次次科技创新的突破,一块块闪光奖牌的获得……宏伟蓝图
已经绘就,进军号角已经吹响。我们要按照“五个一流”的发展目标,解放思想,开拓
创新,坚定信念、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勇往直前,努力把14所改革发展各项事业不断
向前推进,为努力实现“国内卓越、世界一流”创新引领型子集团而努力奋斗!以优异
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
砥砺奋进的五年——重大科技突破篇
通讯员夏凌昊
这些仍然新鲜感十足的画面,必将成为量子团队脑海中最经典的回忆:“风似刀割我的
脸,等不到西海天际蔚蓝……”2015年,11月初,江南还是最美的金秋时节,大西北已
经入冬,这首歌是冬日里海北高原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但对量子雷达团队成员来说,
寒风没什么大不了的,更让他们焦急的是验收... 阅读全帖
M********t
发帖数: 5032
9
来自主题: Joke版 - 从引力波谈爱因斯坦的幸运   作者:施郁  (复旦大学物理学系)   2016年2月12日是中国农历大年初五。因为所谓“抢财神”的习俗,在零点前后,我当时所在的城市鞭炮声大作。这成了我浏览互联网上铺天盖地的引力波被探测到的新闻发布和原始论文的喜庆伴奏。当时, 我想到爱因斯坦的幸运,便开始写这篇文章。   爱因斯坦曾经感叹牛顿的幸运,而他自己又何尝不幸运至极。他在广义相对论方面的工作就有很多幸运之处。   在创立狭义相对论并为量子论奠基十年以后,居住在柏林的爱因斯坦在个人婚姻纠葛的时期,于1915年创立了广义相对论[1,2,3],并在次年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4,2]。1918年他得到能量变化率与质量4极矩3阶变化率的关系[5]。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观测到引力波这件事正好成为对广义相对论100周年的纪念。   广义相对论的精髓是物质运动与时空几何的统一和相互影响,在引力场方程上表现为能量和动量与代表时空弯曲程度的量之间的相等。引力使得时空弯曲,需要用非欧几里德几何描述。爱因斯坦创立广义相对论时,物理学家对此还不熟悉,但数学上对于非欧几何已经有深入的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后的广义相对论和杨-米尔斯场论大发展之前,几何独立于理论物理,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可以用杨振宁的诗句“欧高黎嘉陈”概述(指欧拉、高斯、黎曼、嘉当、陈省身)。而爱因斯坦创立广义相对论时,幸运地得到了他的数学家朋友格罗斯曼(M. Grossmann)的帮助,导致他能够最终成功地将物理思想用数学公式表达出来。   创立广义相对论的高潮在于爱因斯坦1915年的一段非常紧张的工作[2,3]。6月他在哥廷根向希尔伯特等人做了一个星期学术报告,介绍他在广义相对论上的工作。10月,爱因斯坦发现自己工作有错误,还听说希尔伯特也发现了他的数学错误并正在取得进展。11月4日开始,按照既定安排,爱因斯坦在普鲁士科学院每周一次介绍广义相对论。经过非常紧张的工作,爱因斯坦终于在11月16日收到希尔伯特的引力场方程之前取得成功,并算出与天文观测相符的水星近日点进动。在11月25日的最后一次报告中,他终于能够写下他的引力场方程。幸运的爱因斯坦!   1861年,麦克斯韦写下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电磁场方程组,在接下来的几年内他提出了电磁波的存在,并认为司空见惯的光就是一种电磁波。而完备的专著发表于1864年。赫兹在1887年(即麦克斯韦去世8年后)人工产生并探测了无线电波这种电磁波。与之类似,1916年爱因斯坦发表了一篇论文,预言了引力波[2]。爱因斯坦去世60年后的现在,引力波终于被探测到。在4中基本相互作用中,只有电磁作用和万有引力是长程的,所以引力波显然是了解宇宙的一个新窗口。   波是振动的传播。而引力波所传播的是时空度规的振动。度规是一种几何性质。比如平面或者球面上两点之间的间隔都可以用面上的坐标算出,但是公式不一样,这就是因为度规不一样。而在相对论中,有一个与参照系无关的固有时间间隔,它可由时间间隔和空间坐标间隔算出,具体的公式也取决于度规。当物质质量分布发生巨大的变化时,比如高密度天体(如中子星或者黑洞)之间碰撞或者恒星爆炸或坍塌时,会产生引力波。胡斯(R. A. Huse)和泰勒(J. H. Taylor Jr.)于1974年发现的脉冲双星(两个互相旋转的脉冲星)的轨道不断减小,这可以用引力波来解释。他们获得了199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理论上认为,宇宙极早期的暴涨会产生原初引力波,从而导致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在某个尺度上有某种偏振现象。该现象被位于南极的宇宙学河外偏振背景成像(BICEP2)望远镜于2014年观察到,但是后来发现是宇宙尘埃造成的。   LIGO观测到的引力波产生于两个黑洞的并合[6]。大约13亿年前两个黑洞并合产生的引力波于2015年9月14日经过LIGO的两个探测器。幸运的是升级后的LIGO在两天前刚开始运行[7]。这两个探测器实际上是两个巨大的迈克尔孙干涉仪。垂直于干涉仪通过的引力波使得每个干涉仪的4公里长的两臂的长度各有微小的振荡,导致振荡的相位差,从而给出振荡的干涉信号。110年前,狭义相对论解释了迈克尔孙干涉仪测量以太漂移的零结果。现在,迈克尔孙干涉仪又测量到了引力波,检验了广义相对论。确实,现代光学和精密测量技术对引力波探测立下汗马功劳,使得LIGO能够测出小于原子核大小的两臂长度差。历史上引力波探测曾催生量子非破坏性测量的概念,也有原来从事引力波探测的研究人员成为量子测量的专家。   回到爱因斯坦。1933年爱因斯坦移居到美国普林斯顿,引力、统一场论和对量子力学的质疑是他当时关心的问题。爱因斯坦和他的助手罗森(N. Rosen)寻找引力波方程的平面波解,发现这使得度规中不可避免会有奇点(变得无穷大)。现在我们知道这只是表明单一坐标系不足以描述平面引力波,就好比南极和北极的经度无法确定,不是物理上真正的奇点。但是他们当时却以此认为引力波不存在。1936年,他们写了一篇文章投到美国期刊《物理评论(Physical Review)》[8]。这时,爱因斯坦的幸运表现在文章被编辑泰特(John Tate)退回,要求考虑审稿人的意见。审稿意见长达10页,出于专家之手。其实,虽然指出爱因斯坦和罗森的错误,审稿人仍然认为这篇文章有值得赞誉之处,建议经过修改后发表。显然,气愤的爱因斯坦没有研究审稿意见,把文章原封不动地改投到《富兰克林学会会刊(Journal of Franklin Institute)》,文章很快被接受。再次幸运的是,从加州理工学院等地访问回来的同事罗伯森(H. P. Robertson,量子力学教科书上不确定关系的证明源于他)通过爱因斯坦的新助手英菲尔德告诉他们爱因斯坦-罗森工作的错误,并帮助解决了问题。这导致最后发表出来的文章结论完全改变了,成为圆柱状引力波[9]。爱因斯坦幸运地没有否定自己20年前对引力波的预言。近年来Kennefick发现,爱因斯坦本来可以通过阅读《物理评论》的审稿人意见知道自己的错误,因为罗伯森正是泰特为爱因斯坦-罗森文章所找的审稿人。这段历史的详细分析和记述来源于2005年Kennefick发表于《Physics Today》的文章[8]以及刘寄星发表于《物理》的文章[10](根据美国物理学会期刊主编M. Blume参考Kennefick一篇预印本文章所作的报告,包含Kennefick文中所没有的泰特致爱因斯坦两封信件的复印件)。 几天前出现LIGO探测到引力波的传言时,我便想到爱因斯坦的这件事。   1936年的爱因斯坦幸运地被同行评议制度避免了发表一篇错误的论文,而1905年的爱因斯坦恰恰曾幸运地因为德国《物理学年鉴(Annalen der Physik)》的宽松而得以在该杂志发表5篇改变物理学的论文,特别是看上去离经叛道的狭义相对论和光量子论文。而在爱因斯坦移居普林斯顿后完成的爱因斯坦、罗森和玻多尔斯基(B. Podolsky)质疑量子力学完备性的论文(EPR论文)以及爱因斯坦和罗森关于爱因斯坦-罗森桥(即虫洞)的论文都未经审稿在物理评论发表[8]。后来的历史表明这两篇文章也极为重要,当然是应该发表的。EPR成了爱因斯坦被引用最多的论文。Kennefick认为引力波当时是广义相对论众所周知的预言,所以泰特经过犹豫后将爱因斯坦-罗森证明它不存在的这篇论文送审。而关于爱因斯坦-罗森桥的论文是当时与别人进行的一个争论,所以未经审稿直接发表。那么,质疑当时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量子力学的EPR论文为何不经审稿直接发表呢?笔者认为,这是因为EPR承认量子力学技术上的正确性,质疑的只是量子力学的完备性,即是否完全描述客观实在,讨论具有哲学性质。顺便说一下,最近这两篇论文在关于黑洞量子性质的理论讨论中被联系起来。   1917年,爱因斯坦将广义相对论用于宇宙学[11]。如果只有引力而没有斥力,宇宙整体上不能保持静止,所以他在引力场方程中又加了一个代表斥力的宇宙学常数项,虽然他也觉得这个做法很不自然(现在我们知道这也不能真正使宇宙静止)。但是很快人们开始讨论宇宙膨胀,从弗里德曼(A. Friedmann) 、勒梅特(G. Lamaite)和德希特(W. de Sitter)等人的模型研究到哈勃(E. Hubble)的1929年的观测发现。 大爆炸宇宙学的创始人伽莫夫(G. Gamow)在他的自传《我的世界线(My Worldline)》(笔者本科生时代读到这本书后,一直记忆犹新,所以将世界线用于本人的博客名称中)中告诉我们,爱因斯坦曾说过宇宙学常数是他一生最大的错误[12]。所以1936年爱因斯坦-罗森关于引力波的文章所用的引力场方程中,已经没有宇宙学常数。但是在当代,作为联系宇宙学与微观的量子场论的一个桥梁,宇宙学常数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近年来宇宙加速膨胀和暗能量的发现更使得宇宙学常数的概念得到复活。这又是爱因斯坦的幸运,虽然他失去了预言宇宙膨胀的机会。   最后,用笔者与杨振宁先生以前的一段讨论结束本文。   施:您认为爱因斯坦(而非麦克斯韦)是仅次于牛顿的伟大物理学家。我也这样认为。您能不能简单说说您的理由?   杨:麦克斯韦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他对人类的贡献无法可以被夸大。但是从对物理学基本概念的贡献的角度来说,他不能与爱因斯坦相比。爱因斯坦(1)改变了我们对于时间和空间的理解,从而给理论物理带来对称性的概念和对称性支配相互作用的思想,(2)创造了引力的几何概念,(3)帮助创立了量子力学。   感谢杨振宁先生的交流和阅读本文。   参考文献:   [1] A. Einstein,Sitzungsber. K. Preuss. Akad. Wiss. (1915) 844.   [2] A. Pais, Subtle is the Lord, Oxford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1982).   [3] W. Isaacson, Einstein:His Life and Universe. Simon & Schuster, New York (2007).   [4] A. Einstein,Sitzungsber. K. Preuss. Akad. Wiss. (1916) 688.   [5] A. Einstein,Sitzungsber. K. Preuss. Akad. Wiss. (1918) 154.   [6] B. P. Abbott et al. (LIGO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and the Virgo   Collaboration), Phys.Rev. Lett. 116 (2016) 061102.   [7] E. Berti, Physics9 (2016) 17.   [8] D. Kennefick,Physics Today, September 2005, p. 43. 这篇文章后来吸收进该作者的书《Traveling at the speed of thought》.   [9] A. Einsteinand N. Rosen, J. Franklin Institute 223(1937) 43.   [10] 刘寄星,物理,34, 2005, p.487.   [11] A. Einstein, Sitzungsber.K. Preuss. Akad. Wiss. (1917) 142.   [12] G. Gamow, 《My Worldline》, Viking, New York, 1977. (XYS20160218)
从引力波谈爱因斯坦的幸运
作者:施郁  (复旦大学物理学系)
2016年2月12日是中国农历大年初五。因为所谓“抢财神”的习俗,在零点前后,
我当时所在的城市鞭炮声大作。这成了我浏览互联网上铺天盖地的引力波被探测到的新
闻发布和原始论文的喜庆伴奏。当时, 我想到爱因斯坦的幸运,便开始写这篇文章。
爱因斯坦曾经感叹牛顿的幸运,而他自己又何尝不幸运至极。他在广义相对论方面
的工作就有很多幸运之处。
在创立狭义相对论并为量子论奠基十年以后,居住在柏林的爱因斯坦在个人婚姻纠
葛的时期,于1915年创立了广义相对论[1,2,3],并在次年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4,2]。
1918年他得到能量变化率与质量4极矩3阶变化率的关系[5]。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
台(LIGO)观测到引力波这件事正好成为对广义相对论100周年的纪念。
广义相对论的精髓是物质运动与时空几何的统一和相互影响,在引力场方程上表现
为能量和动量与代表时空弯曲程度的量之间的相等。引力使得时空弯曲,需要用非欧几
里德几何描述。爱因斯坦创立广义相对论时,物理学家对此还不熟悉,但数学上对于非
欧几何已经有深入的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后的... 阅读全帖
f***y
发帖数: 4447
10
http://mil.huanqiu.com/observation/2016-12/9833252.html?from=bdwz
【环球网军事12月20日报道】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2月15日报道,中国的研究人员
进行了一次试验,可能扩大量子雷达对隐形飞机的探测距离。在《物理学评论通讯》本
月初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来自安徽省合肥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详细描述
了他们的试验,试验首次表明,弱值测量法——一种新兴的量子测量技术——可以探测
到此前无法探测到的信号。
报道称,这项技术利用非常“轻柔”的方法反复测量次原子微粒的量子态,对于极
弱信号的探测,比如隐形飞机的雷达特征,可能格外有效。
江苏省南京大学一位没有参与这项研究的量子学家提醒说,这是“实验室成果,还
不成熟,现在还不能立即投入实地使用”,不过这位量子学家又说,这项研究有可能“
扩大量子雷达的探测距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量子学家已经制造出世界上首个量子
卫星,今年8月份发射成功,还打造出世界上距离最长的地面量子通信网络。
报道称,根据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的资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人员还参与
开发了中国首部量子雷...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1489
11
中新社北京1月14日电 (欧阳开宇 祁登峰) 北京时间1月14日21时45分,在北京航天飞
行控制中心精确控制下,“玉兔”号月球车舒展“玉兔之手”——机械臂,对脚下月壤
成功实施首次月面科学探测。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总体室副主任吴风雷介绍说:“这次探测任务的成功,标志
着中国突破了月面高精度机械臂遥操作控制技术,实现了38万公里之外的机械臂毫米级
精确控制。”
据悉,由于受“玉兔”号月球车活动维度限制和避障因素影响,“玉兔之手”完成
对一个预定目标点的探测,一般要经过十七、八个操作步骤,几乎每一步操作都要经过
极其精密的计算。2013年12月23日凌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曾控制机械臂进行投放
测试,目的是为此次月壤元素成分探测以及其他科学探测工作做先期技术验证。
机械臂控制软件设计师荣志飞说:“此次探测,精度之高、难度之大超乎想象,犹
如控制38万公里之外的‘手’穿针引线,稍有偏差就会前功尽弃。”
据介绍,“玉兔之手”实施首次科学探测的过程中,机械臂末端的粒子激发X射线
谱仪,距离目标探测点仅20毫米左右,探测时间持续近30分钟,所有操作均精准无误。
后续任务中,“玉兔”号月球车还...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2
米波雷达反隐身?其实美军反隐身雷达早就堵中国家门口了,不仅能探测,而且精度已
达武器级锁定制导质量
2017年1月6日,美国《国家利益》网站发表文章《准备好了么大国?美海军的偷窥者来
了!》,提到E-2D“先进鹰眼”预警机与F/A-18E/F, F-35C,宙斯盾战舰一起,将成为
击败J20和J31等隐身战斗机的完美武器。
源于2017年2月,美国海军最先进的E-2D“先进鹰眼”预警机首批部署到了驻日美军“
里根”航母打击群。这些飞机隶属于VAW-125预警机中队,从此作为驻日美海军第五舰
载机联队的一部分,取代了此前装备E-2C“鹰眼”的VAW-115中队,每年春夏伴随着“
里根”号航母巡航亚太。
一、海空交战网络中心
“先进鹰眼”预警机的加入,和美军的如此高调自信,源于两个地方:
首先是美国海军空海一体作战网络体系的“中心”节点,它支持NIFC-CA“海军综合火
力控制-防空”系统,作为一个升空平台,站得高、看得远、跟大家都通得上,将作为
美军飞机、战舰一体化作战网络中的重要信息枢纽,基于“网络中心战”,把网络里所
有的传感器和射手都无缝联系在一起,通俗来说可以实现“a看-b射-c... 阅读全帖
B*V
发帖数: 3365
13
中新社北京1月14日电 (欧阳开宇 祁登峰) 北京时间1月14日21时45分,在北京航天飞
行控制中心精确控制下,“玉兔”号月球车舒展“玉兔之手”——机械臂,对脚下月壤
成功实施首次月面科学探测。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总体室副主任吴风雷介绍说:“这次探测任务的成功,标志
着中国突破了月面高精度机械臂遥操作控制技术,实现了38万公里之外的机械臂毫米级
精确控制。”
据悉,由于受“玉兔”号月球车活动维度限制和避障因素影响,“玉兔之手”完成
对一个预定目标点的探测,一般要经过十七、八个操作步骤,几乎每一步操作都要经过
极其精密的计算。2013年12月23日凌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曾控制机械臂进行投放
测试,目的是为此次月壤元素成分探测以及其他科学探测工作做先期技术验证。
机械臂控制软件设计师荣志飞说:“此次探测,精度之高、难度之大超乎想象,犹
如控制38万公里之外的‘手’穿针引线,稍有偏差就会前功尽弃。”
据介绍,“玉兔之手”实施首次科学探测的过程中,机械臂末端的粒子激发X射线
谱仪,距离目标探测点仅20毫米左右,探测时间持续近30分钟,所有操作均精准无误。
后续任务中,“玉兔”号月球车还... 阅读全帖
t**********8
发帖数: 1683
14
中国新建成“岸基光纤线列阵水声综合探测系统” zt
来源: (a) 于 2013-04-09 18:56:52 [档案] [博客] [旧帖] [转至博客] [给我悄悄话
] 本文已被阅读:495次 字体:调大/调小/重置 | 加入书签 | 打印 | 所有跟帖 | 加
跟贴 | 查看当前最热讨论主题
不久前在海南省陵水县,建成了国家级海洋声学研究基地——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南
海声学与海洋综合观测实验站。这是中国首个建设的南海海底观测网试验系统,该项目
明确为军民两用项目,将主要用于对南海海底的监控和探测,尤其是对中国南海地区威
胁较大的主要国家的潜艇进行监视。
这是中国第一次公开报道建设海底声呐阵,将对未来的南海局势带来很大的变化。
构建中国的水下反潜网
自1996年开始,中国将海洋领域纳入863计划,积极推动海洋监测高技术的发展。其中
,水声监测技术取得了巨大进展,先后建成了东海站、北海站和南海站三个研究平台,
技术力量十分雄厚。2005年,中国在青岛附近海域布建完成了“水下光纤综合探测系统
”项目实验。
但由于青岛所处的黄海海水浅、地质较为平坦而无法发挥其最佳效用。专家最终确认陵...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5
11月18日下午14时07分,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着陆,两名航天员平安落地,这又
是我国航天史浓墨重彩的一笔。
载人航天是一个非常浩大的系统工程,涉及了几乎国防工业的各个领域。在神舟十
一号飞船上天前后,各大军工集团、企业也都刊登其与各自关系的新闻,从中我们也能
读出中国国防工业取得的巨大进步。
北国防务注意到,中国电科 14所的官微指出,该所保障了神舟十一号的起飞和返
回。同时,神舟十一号在轨过程中,14所为“远望”系列航天测量船研制的雷达系统监
控了飞船的每个姿态;此外,太空垃圾的存在对在轨的神舟十一号存在威胁,而14所研
制的雷达时刻将对这些太空垃圾进行监视,保障神舟十一号的运行。
北国防务(微信ID:sinorusdef)认为,14所用来监测太空垃圾的应该正是我国投
入使用不久的早期反导探测预警雷达。
今年10月初,14所在其官微发布消息称,由该所研制的中国首部某重要雷达装备胜
利交装,外界普遍认为“重要雷达”正式反导探测预警雷达。14所号称“中国雷达工业
发源地”,拥有中国最全的雷达谱系,我国在上世纪70年代研制的7010型反导探测雷达
同样出于该所之手。
太空垃圾是目前世界... 阅读全帖
g**1
发帖数: 10330
16
本文系《中国航天报》授权环球网军事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印探测火星,航天实力超中国?
作者:庞之浩
11 月5 日,印度用极轨卫星运载火箭-C25 成功发射了本国研制的第一个火星探测
器——“曼加里安”,在全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印度将有可能成为亚洲第一个探测火
星的国家。为 此,不少人发出疑问,印度航天实力超过中国了吗?然而事实胜于雄辩
,通过对比中印两国在航天各个领域的实力,可以不难得出谁优谁劣的结论。
首先要说明的是,成功发射火星探测器只是迈向火星探测之路的一小步,距离成功
探测火星还差十万八千里。日本的希望号和中国的萤火1 号火星探测器曾先后在1998
年和2011 年升空,但最终都因各种原因没能完成预定任务。此次印度为了拿火星探测
的“亚洲第一”,在航天技术基础薄弱、经济实力较弱的条件下,只用15 个月、
耗资仅为45 亿卢比(约合7300 万美元,是美国发射“火星大气和挥发性物质演化
探测器”成本的1 /6),就匆匆忙忙研制和发射了“曼加里安”,这种做法不符合一般
科研规律,笔者对其成功的可能性并不看好。
由于印度采取了“先卫星、后火箭”的航天战略,所以印度运载火箭的各项性... 阅读全帖
s*****V
发帖数: 21731
17
2016-01-21 10:45 环球网
核心提示: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月19日以《中国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将是雄心勃勃
的,可能赶超印度》为题报道称,据一位中国科学家透露,中国对于定在2020年开展的
第一次火星探测抱有空前的雄心,设定目标将比其他国家的首次火星任务都要复杂。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月19日以《中国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将是雄心勃勃的,可能赶
超印度》为题报道称,据一位中国科学家透露,中国对于定在2020年开展的第一次火星
探测抱有空前的雄心,设定目标将比其他国家的首次火星任务都要复杂。
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原民辉表示,其他国家的第一次火星任务都只是飞近探测
,而中国将让一个着陆器和月球车登上火星表面。《人民日报》援引原所长的话说,有
关部门现正拟订火星探测计划。同时他还透露,着陆器携带的月球车机器人将“巡逻”
火星地面。
报道援引火箭专家龙乐豪的话说,两年前,中国在把卫星送入绕火星轨道的竞赛中输给
了印度。而对于此次的火星计划,龙乐豪表示,中国的火星探测将使用较之印度大得多
的航天器,设定的目标也更富挑战性。
报道称,参与此次行动的中国内地空间技术... 阅读全帖
c****3
发帖数: 10787
1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LIGO真的探测到引力波了吗?
梅晓春(1) 俞平(2)
(1)福州原创物理研究所 (2)美国Cognitech计算技术研究所
2016年2月11日,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的负责人,加州理工学院的
David Reitze教授向全世界宣布: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同时首次观测到双黑洞
的碰撞与并合。
这个实验结果轰动全球,成为各种媒体的热点新闻,在科学界被广泛讨论和高度推
崇。它意味着物理学界苦苦追寻几十年之后,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关于引力波的预言最
终获得验证。标志着天文学已经进入新的时代,人类从此打开了一扇观测宇宙的全新窗
口。
事情追溯述到北京时间2015年9月14日17点50分45秒,位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利文
斯顿和华盛顿州汉福德的激光干涉仪引力波天文台的两个探测器,在相差千分之7秒的
时间内观测到了一次引力波事件:GW150914。根据LIGO的数据,该引力波事件发生于距
离地球13亿光年之外的一个遥远星系中。两个分别为36和29太阳质量的黑洞并合为62太
阳质量的黑洞,3个太阳质量的物质被转化成引力波辐射到太空。在双黑洞并合最后时
刻,引力波辐射的峰值比整个可观测宇宙的电磁辐射强度还要高10... 阅读全帖
g********0
发帖数: 6201
19
http://tech.sina.com.cn/d/2013-05-03/17308302797.shtml
这是一个“神奇”的项目。
●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宇宙第一缕曙光”(21CMA)探测。
●所有的人都认为,只要成果能做出来,就可以得诺贝尔奖。
然而,从2007年建成以后,这个项目从未正常运行过。“建完了,就停了”是该项
目首席科学家武向平对它最直观的描述。更令武向平心痛的是,由于很难再筹措到运行
经费,今年8月份,21CMA将再次面临被关闭的命运。
从选址到运行,21CMA项目已进行了整整十年,为何直到现在依然没有成果出来?
一个建成后曾被《科学》、《自然》杂志称为“可得诺奖的举措”,为何现在备受质疑
?尽管许多人都坦承“科学是允许失败的”,但现实却往往事与愿违。记者在采访中发
现,21CMA所面临的困境并非个案。在我国,很多建成的科学装置,由于后期运行费用
以及人员的缺乏,基本都在生死线上苦苦挣扎。
节假日的“值班人”
和以往的五一假期一样,中国科学院院士、21CMA首席科学家武向平简单地收拾了
几件行李,就搭上了从北京飞往乌鲁木齐的飞机。
21CMA位于南北天山之间的乌... 阅读全帖
m****o
发帖数: 189
20
来自主题: Aviation版 - 中俄联手探测 揭开火星面纱
●中俄合作将会达到双赢
中俄联合火星探测计划是中国第一次联合开展火星探测的国际合作项目,受到
两国政府高度重视。2007年3月26日,在中俄两国元首的见证下,中国国家
航天局局长孙来燕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局长别尔米诺夫共同签署了《中国国家航天
局和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关于联合探测火星―火卫一合作的协议》。
相关机构日前在北京召开了中俄联合探测火星项目工程大总体讨论会,会议审
定了中俄联合火星探测项目大总体方案、各大系统方案和接口文件。会上宣布成立
中俄联合火星探测计划专家组,组长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徐博明研究员担任,
中国的“两弹一星元勋”之一、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孙家栋院士担任顾问,成员由来
自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科院等单位的专家组成。中俄此次联手是两国航天合作历
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将对推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起到积极作用。
吴季表示,到目前为止,国际上还没有一个单独针对火星空间环境的探测,中
俄联合探测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支持。中国曾在2003年和2005年先后成功
发射载人航天飞船,探月计划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俄罗斯在深空探测方面的经验
远多于中国,此次两国联手无疑会帮助中国跻身世界深空探
H****h
发帖数: 1037
2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原文如下 】
发信人: viamedia (Mens conscia recti),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中国探测一号卫星发现陌生空间现象 zt
发信站: Unknown Space - 未名空间 (Sun Jan 4 23:09:46 2004), 站内信件
郑州晚报 (2004-01-05)
中国与欧洲空间局合作的“探测一号”卫星从3日开始向地面传回数据。昨天,科学家
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探测一号”首次探测到了一种陌生的空间现象。
从3日到昨天,装载在“探测一号”上的高能电子探测器探测到了其轨道运行空间内高
能电子分布的一个规律,而这是在以往的空间探测中从未发现过的。探测数据显示,在距
离地球比较远的时候,高能电子探测器探测到的电子分布状况比较均匀,而当卫星飞到离
地球比较近的时候,高能电子的分布有方向性的变化,有些方向比较强,有些方向比较弱

双星计划应用系统总设计师吴季表示,很明显,高能电子的分布受到地球磁场的影响
,离地球越近,地球磁场越强,它的分布就越明显,这个现象以前没有看到过。通过分
R****a
发帖数: 6858
22
探测发现青藏高原下存在广阔的地下空间“深渊”(转载)
点击:45350 回复:210 123下一页末页回复此贴共3页直接到页
作者:有毒元素 发表日期:2011-7-13 11:23:00 回复

“青藏高原是空心的,在它的地表层下存在一个极为广缈的地下世界。” 这一胆
大而又离奇的学说发表后,引起了科学界的震惊。多国科学家探测发现,青藏高原下存
在神秘地下空间。
自1995年始,一个国际科学小组在喜马拉雅山地区沿东西方向布置了4条超宽频带大地
电磁深探测剖面,对青藏高原的地壳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青藏高原阿尼玛卿
山之下,存在一个面积约10-15万平方公里的巨大地下空间。
研究青藏高原是一门显学
两大板块“碰撞”出新疑问
大陆形成的板块学说是地球科学界的主流观点。1915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在《大
陆与海洋的起源》一书中曾提出过大陆漂移的学说,却因缺少证据而未能让人信服。到
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赫斯提出了海底扩张的概念,并得到古地磁学
、地球年代学、海洋地质学等一系列学科新证据的支持。地学界普遍接受了活动论的观
点,并逐渐形成了板块运动...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61690
23
印度火星探测项目被批耗资过大轻视民生
2013年11月05日02:19 新京报
5日,印度将发射该国首枚火星探测器,有分析认为,如果印度能成功将探测器送
入预定轨道,那么印度太空研究组织将成为继美国、欧盟和俄罗斯后第四个成功向火星
发射探测器的航天机构。印度一直致力于成为航天大国,并为此投入了巨大财力,印度
在2006年的航天资金预算就已超越俄罗斯,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主席否认追梦火星意在与
中国展开“太空竞赛”。由于印度政府几乎每年为空间项目投入近11亿美元,引发不少
争议,一些批评人士指出,印度有1/3儿童营养不良,一半的人口无厕所,但却耗费巨
资发展太空计划。
【任务】 预计明年9月抵达火星
印度此次发射的火星探测器名为“曼加里安”号,意为“火星飞船”。5日下午,
它将在印度南部哈里科塔基地发射升空。印度太空研究组织(ISRO)从当地时间3日早上6
点零8分开始为探测器升空正式倒数计时。
印度的这架“火星飞船”是一个无人驾驶的飞行器,体重1.35吨,外皮包裹着金色
反光箔。它随身携带着四台测量仪器和一台火星照相机。
据悉,搭载火箭将用40分钟把“火星飞船”送入地球轨道,不过由于推力... 阅读全帖
K**W
发帖数: 6346
24
新浪军事
中国试验量子雷达 探测隐形战机距离超他国4倍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2月15日报道,中国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次试验,可能扩大量
子雷达对隐形飞机的探测距离。在《物理学评论通讯》本月初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来自
安徽省合肥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详细描述了他们的试验,试验首次表明
,弱值测量法——一种新兴的量子测量技术——可以探测到此前无法探测到的信号。
报道称,这项技术利用非常“轻柔”的方法反复测量次原子微粒的量子态,对于极
弱信号的探测,比如隐形飞机的雷达特征,可能格外有效。
江苏省南京大学一位没有参与这项研究的量子学家提醒说,这是“实验室成果,还
不成熟,现在还不能立即投入实地使用”,不过这位量子学家又说,这项研究有可能“
扩大量子雷达的探测距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量子学家已经制造出世界上首个量子
卫星,今年8月份发射成功,还打造出世界上距离最长的地面量子通信网络。
报道称,根据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的资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人员还参与
开发了中国首部量子雷达系统。今年早些时候,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宣布,中国量子
雷达技术的有效探测距离达到100公里,是境外量子雷... 阅读全帖
d*********o
发帖数: 6388
25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3/369602.shtm
印度政府为第二项火星任务开了绿灯。
本报讯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可能在2021年或2022年将一架着陆器送上火星,此
后不久,可能还将向金星发射一枚轨道飞行器。ISRO主席A. S. Kiran Kumar日前在班
加罗尔向媒体表示:“政府让我们规划这一系列任务。”
印度是第一个首次尝试飞抵火星便宣告成功的国家——它的火星轨道探测器任务(MOM
,又被称为曼加里安号)于2014年进入火星轨道。这架探测器持续向位于班加罗尔的地
面指挥中心发回数据;它的一幅极佳的火星图像还登上了去年11月发行的美国《国家地
理》杂志的封面。
然而批评人士认为,正如ISRO对MOM的称谓一样,这个“技术论证者”仅仅递送了最低
限度的科学预期。例如,曼加里安号携带的甲烷传感器显然未能在火星大气中探测到甲
烷羽流。
“曼加里安号是一个工程学奇迹,但却没有令人兴奋的科学产出,这是因为实验和仪器
本身的平庸所致。”ISRO前负责人、ISRO科学顾问委员会主席U. R. Rao说,“小工具
只能给我们带...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6
日前,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明年,我国将首次执行火星
探测任务,通过一次发射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对火星开展全球性、综合性
的环绕探测,并对局部地区开展巡视探测。
目前工程已进入正样研制阶段,将于2020年发射。日前,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对外发布
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科学目标先期研究团队招募公告。
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成立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科学目标先期研究团队主要职责包括:依
据任务科学目标,研究提出具体的科学研究项目,包括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案
等;参加科学载荷科学验证和定标试验,熟悉载荷的功能、性能、运行模式、数据处理
方法等情况,参与科学验证试验和定标试验结果的评估;根据科学研究项目,提出有关
载荷数据需求,以及具体探测运行建议。此外,还有推荐、联络同行专家参与研究,并
组织开展交流,为后续科学研究储备技术和人员队伍。
据介绍,为鼓励国内相关领域更多科学家,特别是年轻科学家投身我国深空探测事业,
促进国内行星科学等学科发展,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现面向全国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
招募有志于参加火星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扩充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科学目标先期研究团队
g****e
发帖数: 612
27
发信人: sofeya (message in a bottle), 信区: News
标 题: 我国首个空间探测计划倒计时首颗星年底上天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ue May 27 10:24:15 2003), 转信
新华网
我国第一个空间科学探测计划———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已进入倒计时阶段,双星中
的第一颗卫星将于今年12月升空,半年后第二颗星升空。
26日,在全国科技周网上论坛上,该计划的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振兴介
绍说,两颗卫星上天后将运行于目前国际上地球空间探测卫星尚未覆盖的极地和赤道区
域,并和欧洲空间局最重要的探测计划———星簇计划二的四颗星相互配合,形成人类
历史上首次对地球空间的六点立体探测。
据介绍,地球空间是危害人类生存环境的空间灾害天气的直接发生地,该空间中的
地球空间暴是产生航天器故障、导致通信中断的主要原因,但其产生规律之谜还未解开

美俄等空间强国都把目光投向地球空间暴研究,但已发射探测卫星在空间分布上存
在一定局限性,无法对近地赤道区以及近地极地区进行有效的探测,但这两个地区电磁
场以及能量粒子的时空变化恰恰对磁层空间暴将产生极
g****e
发帖数: 612
28
发信人: sofeya (message in a bottle), 信区: News
标 题: 我国首个空间探测计划倒计时首颗星年底上天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ue May 27 10:24:15 2003), 转信
新华网
我国第一个空间科学探测计划———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已进入倒计时阶段,双星中
的第一颗卫星将于今年12月升空,半年后第二颗星升空。
26日,在全国科技周网上论坛上,该计划的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振兴介
绍说,两颗卫星上天后将运行于目前国际上地球空间探测卫星尚未覆盖的极地和赤道区
域,并和欧洲空间局最重要的探测计划———星簇计划二的四颗星相互配合,形成人类
历史上首次对地球空间的六点立体探测。
据介绍,地球空间是危害人类生存环境的空间灾害天气的直接发生地,该空间中的
地球空间暴是产生航天器故障、导致通信中断的主要原因,但其产生规律之谜还未解开

美俄等空间强国都把目光投向地球空间暴研究,但已发射探测卫星在空间分布上存
在一定局限性,无法对近地赤道区以及近地极地区进行有效的探测,但这两个地区电磁
场以及能量粒子的时空变化恰恰对磁层空间暴将产生极
s*****n
发帖数: 1636
29
电影“阿凡达”里地球人前往潘多拉星球开采矿产的一幕将真实上演。据英国《每日电
讯报》报道,美国一家公司已经计划派遣一支矿产探测飞船,到外太空寻找并搜集可供
人类使用的资源。
“萤火虫”探测矿产
“蜻蜓”负责采样本
这家美国公司名为“深空工业”,该公司22日在加利福尼亚州召开新闻发布会称,
计划从2015年开始派遣一支由多艘小型太空船组成的舰队,到太空中探寻各个小行星中
是否有可供人类工业用的金属以及硅等矿产。据悉,这种小型太空船大约重25公斤,取
名为“萤火虫”。
按照该公司的设想,在“太空探测舰队”出发10年内,“萤火虫”将在经过的小行
星中侦测各种金属矿产,以及航天工程所需要的材料。此外,探测飞船还将寻找并收集
稀有或者贵重的矿产,运回地球出售。
该公司称,“萤火虫”舰队的初期任务是筛查飞经地球附近的小行星,而这些探测
飞船进入外太空后将首先伸出支架与围绕地球运转的通讯卫星挂钩,以节省需要消耗的
能源。
而从2016年开始,该公司还将派出重约32公斤的“蜻蜓”飞船前往外太空,主要任
务就是从合适的小行星上收集矿产样本,送回地球供科学家进行分析。
矿产可建太空站
将减少探测成本
该公... 阅读全帖
R****a
发帖数: 6858
3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TG遥感成像探测技术获重要突破
TG遥感成像探测技术获重要突破
来源: ych2000 于 2013-02-28 14:48:22[档案] [博客] [旧帖] [转至博客] [给我悄
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79次
字体:调大/调小/重置 | 加入书签| 打印| 所有跟帖 | 加跟贴| 查看当前最热讨论主题
本贴内容已被 [ych2000] 在 2013-02-28 14:50:03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
或论坛管理删除.
我国遥感成像探测技术获重要突破
来源:《中国科学报》2013-02-27第4版综合;记者:黄辛
本报上海2月26日讯 记者今日从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获悉,由该所研究员王建宇
领衔完成的“多维精细超光谱遥感成像探测技术”将应用在探月工程嫦娥三号月球车上
,这表明我国遥感成像探测技术获重要突破。
据介绍,该成果已先后应用在载人航天目标飞行器、“高分辨率对地观测”重大专项和
国家重大科学工程的基础建设中,引领了我国航空遥感系统多传感器集成技术的发展。
光学遥感成像是当前航空航天遥感和测绘领域最主要的技术手段,超光谱成像和三维成
像技术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王建宇团队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多维精细超光谱遥... 阅读全帖
C*********l
发帖数: 10248
31
“印度以及空间研究组织加紧准备,迎接探测火星这一史诗般的光荣。”《印度时报》
4日的报道透着难以抑制的激动。3日一早,太阳在斯里赫里戈达发射场升起之时,印度
即宣布5日下午2时零8分的发射“进入倒计时”。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一名官员说,“天
气状况良好,所有参数都非常适合发射。”印度最大的官方电视台全印电视台据称5日
下午直播发射。
印度这颗卫星发射后,预计绕地球20-25天,然后踏上9个月的红色星球之旅,顺利
的话,于2014年9月24日抵达火星轨道。探测器将分析火星的形态、矿物和大气,特别
要寻找甲烷的证据,如果存在甲烷,就可能说明地球的这个邻居具有支持生命的环境。
印度《商业标准报》4日迫不及待地称,“印度将是第一个亚洲国家、世界第四个实体
将探测器发射到距离地球4亿公里的火星轨道”。《商业标准报》称,斯里赫里戈达岛
是印度火箭和卫星发射的历史性基地,安保严密,警察、海岸警卫队、海军陆战队和中
央工业安全部队被调集对沿海和岛上森林进行巡逻。“5日,岛民完全可能见证太空探
索的一个新时代开启”。
许多西方媒体看上去远没有这么庄重。最新一期的英国《经济学家》写道,现在正
是排灯节期间,... 阅读全帖
F*V
发帖数: 3978
32
“印度以及空间研究组织加紧准备,迎接探测火星这一史诗般的光荣。”《印度时报》
4日的报道透着难以抑制的激动。3日一早,太阳在斯里赫里戈达发射场升起之时,印度
即宣布5日下午2时零8分的发射“进入倒计时”。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一名官员说,“天
气状况良好,所有参数都非常适合发射。”印度最大的官方电视台全印电视台据称5日
下午直播发射。
印度这颗卫星发射后,预计绕地球20-25天,然后踏上9个月的红色星球之旅,顺利
的话,于2014年9月24日抵达火星轨道。探测器将分析火星的形态、矿物和大气,特别
要寻找甲烷的证据,如果存在甲烷,就可能说明地球的这个邻居具有支持生命的环境。
印度《商业标准报》4日迫不及待地称,“印度将是第一个亚洲国家、世界第四个实体
将探测器发射到距离地球4亿公里的火星轨道”。《商业标准报》称,斯里赫里戈达岛
是印度火箭和卫星发射的历史性基地,安保严密,警察、海岸警卫队、海军陆战队和中
央工业安全部队被调集对沿海和岛上森林进行巡逻。“5日,岛民完全可能见证太空探
索的一个新时代开启”。
许多西方媒体看上去远没有这么庄重。最新一期的英国《经济学家》写道,现在正
是排灯节期间,...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33
中国人将在2025年前实现载人月球探测活动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an 1 14:48:06 2012, 美东)
中国人将在2025年前实现载人月球探测活动
来源: cool~v~oice 于 2012-01-01 06:49:18 [档案] [博客] 旧帖] [转至博客] [给
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144次 字体:调大/调小/重置 | 加入书签 | 打印 | 所有
跟帖 | 加跟贴 | 查看当前最热讨论主题
2011-12-31 20:42:29

资料图:国产长征-5号运载火箭大尺寸模型
继2000年和2006年之后,中国于29日发布了第三部航天白皮书———《2011年中国的航
天》。白皮书公布了今后5年中国航天的发展战略方针和总 体规划,引起国内外广泛关
注。根据白皮书,未来5年我国将实施载人航天、月球探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
一批重大航天科技专项,将开展的深空探测专项论 证包括火星探测内容。对于其中一
些重点问题,专家进行了解读。
发展大推力火箭意义重大
白皮书提到,在今后5年内实现长征五号、六号、七号新一代大型火箭首飞,开展重型
运载火箭专项... 阅读全帖
B*V
发帖数: 3365
34
中国再次高空科学探测试验:高度更高数据更多
2013年05月14日 20: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5) 1
中新网北京5月14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14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获
悉,继2013年4月5日中国成功进行首次空间环境垂直探测及空间科学主动试验后,5月
13日又成功进行了一次更高高度的高空科学探测试验。
本次试验总指挥、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副主任龚建村研究员介绍说,这次主动
式的试验与今年4月5日在海南儋州进行的空间探测试验相比,探测高度有了较大提高,
由数百公里提升到1万公里以上;搭载了更多的科学探测仪器,获取的数据涉及空间范
围更广、数据量更多。初步分析表明,此次试验已获取了不同高度上空间环境参数垂直
分布的第一手科学数据,对空间科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此次试验,探空火箭穿越地球高层大气和电离层,最后进入磁层。探空火箭携带的
科学探测仪器,对中低纬度空间辐射带高能粒子、电离层等离子体和磁场分布进行了原
位探测。同时,探空火箭在1万公里高度附近释放了金属钡粉,在空间形成钡云,地面
光学望远镜对钡云演化过程进行了跟踪观测,为研究这一区域的磁层动力学... 阅读全帖
y*****6
发帖数: 9545
3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sc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Cnews (chinanews), 信区: MiscNews
标 题: [TTXW]嫦娥身后事:完成目标后可能探测火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Dec 16 19:03:10 2007), 转信
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未来如何谢幕是外界关注焦点。官方权威人士透露,对于“嫦娥一号”的未来,大体可分成两种思路。一是“嫦娥”完成既定探测目标后,从距月球200公里轨道转为100公里、50公里轨道进行更细致探测,最后进行主动撞月以分析月表成份。二是“嫦娥”离开月球轨道,飞向更远的太空,对银河系其它行星进行探测。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中国航天界普遍认为,嫦娥一号卫星在发射、变轨、测控、探测、传送数据等各个方面均表现良好,“非常完美”是专家们对嫦娥一号的评语。
轨道修正仅实施一次
据透露,嫦娥一号顺利升空,状态良好超出预期,绕地飞行原计划进行的三次轨道修正仅实施一次,节省的大量燃料能令卫星飞行时间延长两年。卫星承载的科学仪器同样表现优异,嫦娥一号很可能在预定时间之前完成科学探测目标。
主动撞月为另一种可能
中国航
d*****l
发帖数: 8441
36
中国将发射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卫星 分析月壤结构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5月07日21:24
新华网北京5月7日电(记者 陈传林) 中国将于10月发射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卫星,
向月球表面发射物体激起扬尘,以分析月球表面的土壤结构。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副总经理袁家军6日在中国航天基金颁奖大会暨中国航天事业合
作伙伴高峰论坛上说,这将是中国探月“三步走”计划的重要一步。
根据中国已确定的月球探测工程(嫦娥工程)的计划,工程规划为三期,简称“绕
、落、回”三步走,为深空探测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嫦娥二号属于月球探测工程的第二期。二期将实施3次飞行任务,分别命名为“嫦
娥二号任务”“嫦娥三号任务”和“嫦娥四号任务”。袁家军说,中国计划于 2013年
发射月球着陆探测器,并在2018年完成月球轨道对接和返回工程。
中国航天基金向航天科研、生产、实验、发射、测控、研发、测试、管理等部门的
213名突出个人和6个优秀集体颁发奖牌,表彰他们对中国航天事业作出的贡献。
2007年10月24日,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迈出了探月计划的
第一步。
l******r
发帖数: 18699
37
本报讯 (记者仲玉维)昨日,记者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获悉,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
系统副总设计师张善从表示,天宫一号将安排开展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环境探测和对地
观测三个方面的空间科学实验。在对地观测方面,天宫一号将实验一种高分辨率光谱相
机,实现对地球进行光谱探测。
光谱观测设备注重实验性质
据介绍,这次天宫一号对地观测将首次实验短波红外光谱仪探测,天宫一号上使用
的对地观测设备与遥感系列卫星星载对地观测设备不同,后者使用的技术与设备都具有
较高的成熟度,可直接应用;前者则注重实验性质,实验成功后观测设备才会用于卫星
使用。
张善从说,未来中国的载人空间站也将是一个长期有人照料的国家级太空实验室,
将支持几十个到上百个学科空间实验的开展。
探测设备分辨率最高可达10米
据悉,目前天宫一号已进入距离地面354千米的近圆轨道,并展开在轨测试工作。
张善从介绍,比如最近渤海漏油事件,普通的相机看不出来海面的变化情况,通过
光谱仪可探测石油泄漏影响的海域面积,以及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情况等。
据悉,这种光谱相机是国内第一种短波红外光谱探测设备,也是目前国内空间分辨
率最高的一种设备,其空间分辨率... 阅读全帖
g**1
发帖数: 10330
38
中国再次高空科学探测试验:高度更高数据更多
2013年05月14日 20: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5) 1
中新网北京5月14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14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获
悉,继2013年4月5日中国成功进行首次空间环境垂直探测及空间科学主动试验后,5月
13日又成功进行了一次更高高度的高空科学探测试验。
本次试验总指挥、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副主任龚建村研究员介绍说,这次主动
式的试验与今年4月5日在海南儋州进行的空间探测试验相比,探测高度有了较大提高,
由数百公里提升到1万公里以上;搭载了更多的科学探测仪器,获取的数据涉及空间范
围更广、数据量更多。初步分析表明,此次试验已获取了不同高度上空间环境参数垂直
分布的第一手科学数据,对空间科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此次试验,探空火箭穿越地球高层大气和电离层,最后进入磁层。探空火箭携带的
科学探测仪器,对中低纬度空间辐射带高能粒子、电离层等离子体和磁场分布进行了原
位探测。同时,探空火箭在1万公里高度附近释放了金属钡粉,在空间形成钡云,地面
光学望远镜对钡云演化过程进行了跟踪观测,为研究这一区域的磁层动力学... 阅读全帖
m*****6
发帖数: 604
39
火星气候探测者号(Mars Climate Orbiter)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火星探测卫星,
也是火星探测98计划的一部份,于1999年发射。火星极地着陆者号为另一个探测火星的
任务。不过火星气候探测者号后来在进入火星轨道的过程中失去联络,任务失败。
火星气候探测者号上的飞行系统软件使用公制单位牛顿计算推进器动力,而地面人员输
入的方向校正量和推进器参数则使用英制单位磅力。这个因计量单位混淆的错误在此后
的所有任务中被NASA小心地避免。
m********3
发帖数: 3280
40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320万,这是每年中国非正常的死亡人数。平均下来
,每分钟就有6个人意外死亡。这其中,"地铁屏蔽门和车门之间"恐怕是很多人怎么也
无法和死亡两个字联系到一起的地点。
11月6号,18时57分,北京地铁5号线惠新西街南口站,一名33岁女性乘客在乘车过
程中卡在屏蔽门和车门之间,列车启动后掉下了站台,经医院抢救无效后身亡。在最新
的一次情况通报中,北京地铁方面称,安监部门已经介入了调查。北京地铁新闻发言人
贾鹏:
贾鹏:安监部门例行公务,所有发生任何事情,安监部门都要进行调查取证。
记者:现在地铁方面的调查,已经是交接出去了吗?
贾鹏:同步的,都是同步进行,按照正常程序往前推进。
"正在调查"四字凝聚了太多民众疑惑,这其中的很多人,是以地铁为上下班的工具
。屏蔽门和地铁门之间狭窄的缝隙,成年女性是怎么挤入的?站台为什么没有工作人员
在第一时间采取紧急措施?在进一步调查结果出炉之前,这些答案暂时还无从获得。而
所有问题归根结底,最大的问号就是,为什么列车会在车门和屏蔽门中间有一个成年人
的情况下,还能正常的发车?记者独家从某地铁公司核心人士处得知,北京的地铁屏蔽... 阅读全帖
p*r
发帖数: 5516
41
我国再次成功开展高空科学探测试验
文章来源: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13-05-14 【字
号: 小 中 大

5月13日21时左右,我国科学家再次成功进行高空科学探测试验。本次试验利用高空探空
火箭,通过朗缪尔探针、高能粒子探测器、磁强计和钡粉释放实验装置等多种科学探测
有效载荷,对电离层、近地空间的高能粒子和磁场强度与结构进行了原位探测。
探空火箭是进行空间探测和科学试验的有效探测工具。利用探空火箭可以在高度方向探
测大气各层结构成分和参数,研究电离层、地磁、宇宙线、太阳紫外线和X射线、陨尘等
多种日-地物理现象。
此次试验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进行。经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初步分析表明,实验已
获得了不同高度上空间环境垂直分布的第一手科学数据,达到了预期目的,为我国进一
步开展自主空间环境监测、保障空间活动安全积累了宝贵的数据。
s******y
发帖数: 28562
42
我校杜江峰教授研究组经过三年多努力,搭建了一系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光探测磁共
振实验平台,开展基于掺杂金刚石单自旋的量子计算与弱磁信号灵敏探测等前沿科学研
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2014年《自然》、《自然 • 物
理》和《物理评论快报》上。
精确操控量子比特是量子计算的核心问题之一。对于电子自旋量子比特而言,核自
旋热库噪声和驱动场噪声使得实现精确操控极具挑战性。杜江峰教授研究组利用两种新
颖的方法,有效抑制了这两种噪声,实现了对单电子自旋的精确操控,相关成果发表在
1月9日和2月7日的《物理评论快报》上。此外,杜江峰教授与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合作,
实验实现了固态自旋体系中的量子纠错,该工作发表在1月29日的《自然》上。这些成
果对未来量子计算实用化以及灵敏探测具有重要意义。
电子自旋会感受到周围环境中的核自旋热库噪声。这种磁场涨落噪声对电子自旋的
影响不仅表现为破坏量子态,而且会极大制约操控量子系统的品质。杜江峰研究组荣星
等发挥磁共振领域中脉冲操控优势,将一种用于对抗梯度磁场涨落噪声的动力学纠错逻
辑门,拓展为抑制更为普遍的磁场涨落噪声。实验结果表明外...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330
43
乌鲁木齐天文站测定绕月探测轨道
(2007-08-17 )
记者从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乌鲁木齐天文站获悉,该站已经对中国绕月探测工程飞
行器轨道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运行良好。
乌鲁木齐天文站副站长孙正文今天表示,作为中国绕月探测工程飞行器轨道测定
的重要环节之一,乌鲁木齐天文站参加并承担了部分探月测轨任务,并完成了探月试验
观测、星地正样对接试验、人员培训等工作。
孙正文说,经过一年多的绕月探测工作,乌鲁木齐天文站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该站还与日本国立天文台进行合作研究,日本月球探测计划“月亮女神”卫星将于今
年八月发射,乌鲁木齐天文站是这一计划中的一个重要台站,该站将在“月亮女神”计
划执行中进行跟踪观测。
根据中国的探月计划,备受关注的中国绕月探测工程已转入发射实施阶段,由于
该卫星距离地球遥远,需要精确地测定它的飞行轨道,目前中国已拥有一套卫星测量体
系,其中就包括位于乌鲁木齐南郊的二十五米射电天文望远镜,它们将共同组成了一个
庞大的测控网络。
乌鲁木齐天文站始建于一九五七年,主要从事射电天文学的观测与研究,拥
s*****t
发帖数: 1994
44
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今日称,火星有望成为继月球之后我国进行深空探测的第
二颗星球,目前已提出环绕探测方案,最早发射窗口将瞄准2013年。
记者从今天在北京举行的深空探测论坛上了解到,火星将有望成为中国继月球之后
,进行深空探测的第二个星球,目前我国已经具备自主探测火星的技术实力。
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中科院院士叶培建:火星是人类将来想移居其他星球
很值得探索的一个星球而我国在完成了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以后我国的飞行器的设计水
平已经具有一定水平掌握了关键技术。
火星是我们地球的邻居,那里也像地球一样有大气,有春夏秋冬的变化,科学家们
说,火星距离地球约有4亿公里,相对于月球探测来说,火星在测控和数据接收方面难
度更大。
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黄江川:模样来说和嫦娥一号、二号都长得比较像但
是核心的内容要根据任务的要求和发展去升级、替换和攻关。最早的窗口就是瞄准2013
年。
p********t
发帖数: 1219
45
据有关媒体11月22日报道,美宇航局官员科学家21日表示,他们开始对寻找服役十年之
久的“火星环球探测者”飞船已不抱希望,这表明美宇航局为恢复同这一探测器的联系
而上演的“火星总动员”以失败告终。
本月2日,“火星环球探测者”飞船忽然同与地面失去了通信联系。过去两周,美
宇航局科学家多次尝试唤醒这艘功勋老飞船,但都没有成功。尽管他们还将尝试其它方
法找到它
的位置,但他们显然对前景不太乐观。美宇航局“火星环球探测者”项目首席科学家迈
克尔·迈耶在新闻发布会上痛心地表示:“我们可能已同一位亲爱的朋友和老师就此永
远失去联系。”
“火星环球探测者”飞船造价1.54亿美元,于1997年进入火星轨道,使用寿命原来
估计只有两年,但如今仍在执行着探测使命,过去十年不断向地球发回重要数据,是六
个目前正在进行太空漫游或绕火星轨道飞行的探测器中服役年限最长的探测器。迄今为
止,“火星环球探测者”已向地球发回24万张火星照片,从而让科学家对红色星球有了
前所未有的了解。
迈耶对它证明火星表面曾经有水存在的发现尤为赞赏。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科学家菲
尔·克里斯滕森(Phil Christensen)说:“一
S***n
发帖数: 330
46
乌鲁木齐天文站测定绕月探测轨道
(2007-08-17 )
记者从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乌鲁木齐天文站获悉,该站已经对中国绕月探测工程飞
行器轨道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运行良好。
乌鲁木齐天文站副站长孙正文今天表示,作为中国绕月探测工程飞行器轨道测定
的重要环节之一,乌鲁木齐天文站参加并承担了部分探月测轨任务,并完成了探月试验
观测、星地正样对接试验、人员培训等工作。
孙正文说,经过一年多的绕月探测工作,乌鲁木齐天文站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该站还与日本国立天文台进行合作研究,日本月球探测计划“月亮女神”卫星将于今
年八月发射,乌鲁木齐天文站是这一计划中的一个重要台站,该站将在“月亮女神”计
划执行中进行跟踪观测。
根据中国的探月计划,备受关注的中国绕月探测工程已转入发射实施阶段,由于
该卫星距离地球遥远,需要精确地测定它的飞行轨道,目前中国已拥有一套卫星测量体
系,其中就包括位于乌鲁木齐南郊的二十五米射电天文望远镜,它们将共同组成了一个
庞大的测控网络。
乌鲁木齐天文站始建于一九五七年,主要从事射电天文学的观测与研究,拥
w*********g
发帖数: 30882
47
澳媒:探测F-22是中国四代机最基本能力
2010-01-03 09:35:55 来源: 东方网 跟贴 280 条 手机看新闻
核心提示:澳大利亚空中力量杂志博客日前报道称,中国军方在研制针对F-22的战机
的过程中,其反隐身雷达预警系统取得了显著进展,可能已能够远程获得美国F-22战机
的信息。面对这种情况,美国与其他国家的各种机型进行对抗演练,这样做除炫耀外也
能彻底摸清对方的虚实。
资料图:上个月,F-22曾与来自多国的战斗机在迪拜进行空中模拟战,其中包括巴基斯
坦空军的歼-7PG
东方网1月3日报道 澳大利亚空中力量杂志博客日前报道称,中国军方在研制针对F-22
的战机的过程中,其反隐身雷达预警系统取得了显著进展,可能已能够远程获得美国F-
22战机的信息。
全向雷达预警系统是一种能够提醒飞行员被追击导弹锁定的系统,该系统十分有用。在
早期超视距空战中,许多目标机在被导弹瞄准时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就是因为没有收
到预警信息或者根本就没有安装这种系统。但如果配备了全向雷达系统并且发挥了作用
,那么目标机起码知道躲避、逃脱或者采取干扰措施,这样超视距空战的威力便会大打
折扣。
报道... 阅读全帖
Z**R
发帖数: 1233
48
2011年03月09日 15:05:18  来源: 中国新闻网
“预计到‘十二五’末,在研的新一代运载火箭将陆陆续续首飞,形成中国新一代大、
中、小运载火箭系列。”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
委主任包为民“两会”间隙接受中新社专访,围绕航天特别是火箭技术发展,分析现状
、探讨未来。
新一代运载火箭系列正在研制
包为民说,中国的运载火箭现在可以说是系列完备、技术先进,现役火箭主要包括“长
征二号”、“长征三号”、“长征四号”系列,它们构成中国火箭的系列化。其中,“
长征二号”系列中发射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是中国目前最成熟、最可
靠、最先进的火箭。
他指出,中国正积极研制的新一代运载火箭系列,按运载能力分为大、中、小3个型号
系列,分别是“长征五号”、“长征七号”和“长征六号”系列,新一代运载火箭最显
著的特点,就是推进剂均为无毒、无污染,控制系统也更加先进、可靠。
目前,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进展顺利,预计在“十二五”末期,“长征”五号、七
号、六号将陆陆续续首飞,形成中国新一代的大中小运载火箭系列,并逐步替代现有火
箭系列。“届时,现役火箭是不...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49
中国将在2025年前实现载人月球探测活动
来源: cool~v~oice 于 2012-01-01 06:49:18 [档案] [博客] 旧帖] [转至博客] [给
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144次 字体:调大/调小/重置 | 加入书签 | 打印 | 所有
跟帖 | 加跟贴 | 查看当前最热讨论主题
2011-12-31 20:42:29

资料图:国产长征-5号运载火箭大尺寸模型
继2000年和2006年之后,中国于29日发布了第三部航天白皮书———《2011年中国的航
天》。白皮书公布了今后5年中国航天的发展战略方针和总 体规划,引起国内外广泛关
注。根据白皮书,未来5年我国将实施载人航天、月球探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
一批重大航天科技专项,将开展的深空探测专项论 证包括火星探测内容。对于其中一
些重点问题,专家进行了解读。
发展大推力火箭意义重大
白皮书提到,在今后5年内实现长征五号、六号、七号新一代大型火箭首飞,开展重型
运载火箭专项论证和关键技术预先研究。对中国来说,研制大推力运载火箭 意义重大
。从世界空间站的发展来看,空间站单个舱段为20吨左右最佳,所以要发射空间... 阅读全帖
q****n
发帖数: 4574
50
要求: 探测金属物,主要是长刀, 能自动生成图像和识别, 和告警.
当按下按钮时,它可探测,而不是时时在探测,如磁铁.
这样,武警去执行公务时,可以不知不觉地探测某些人家里的情况. 这些东西,也如夜视
仪一样. 即使敌人把东西埋在地下,也可发现. 随身携带.
还有就是要在重大嫌疑人家里安装摄像头等.
鼓励百姓用现代科技产品.
---------------------
这探测设备,我就不申请专利了. 由国内某些人搞个项目,一年内搞出来,应该问题不大
吧.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