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新闻界
首页 5 6 7 8 9 末页 (共10页)
d*******r
发帖数: 3875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iterature 讨论区 】
发信人: dancooper (诚能见可欲而思谦冲以自牧),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大事件--inspired by 潜伏等电视剧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Dec 26 01:11:15 2010, 美东)
inspired by 潜伏等电视剧。原创。
毛局长坐在他那张宽大的办公桌后,和往常一样拿起内部简报,开始了新的一天。在他
身后的墙壁上,悬挂着硕大的党旗和领袖标准像。
“嗯?”,他的目光停留在简报的一行字上,脸上显露出一种不悦,不解和不安混杂的
神情。他把手伸向办公桌右角上的一个按钮。
“你让戴处长来一下。”
很快,一个精干的中年男子站在了他的桌前。
“局长,您找我。”
“这是怎么回事?”,毛局长把简报扔到了办公桌的另一侧,但他的声音居然还是非常
平稳。
“你遍布全国的监测网是干什么的?这么大的事情事先没有觉察,事后还让新闻界搞到
了这么多细节。你打算怎么向中央交代?”
戴处长丝毫也不诧异,显然他已经看到了简报的内容。以他这么多年的专业素养,他也
觉得这事儿不可思议,毕竟他对自己亲自布置的覆... 阅读全帖
l*****n
发帖数: 8
2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鸿忠抢笔事件回放和后续
新闻学界已经动起来了:
"新闻界与知识界同声相应,知耻而后勇,合力声讨李鸿忠事件的恶劣影响。报纸杂志
电视电台网络微博,媒体无论类型,记者不分南北,请坚决报道后续事态,迎向此次权
利之战。盼望新闻人振臂声援,欢迎公民附议此书。忍无可忍,无须再忍。让天下人知
道尚有新闻记者,让天下人知道尚存新闻人格,更要让天下人知道尚有公民权利。李高
官暴怒在前,也该让他听到并目睹新闻界之怒,亦是布衣之怒。"
拭目以待.
k*****n
发帖数: 209
3
作者:姜维平
香港《前哨》杂志曾刊出一篇署名文章,回应了广大读者对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
市委书记薄熙来之子薄瓜瓜的好奇,披露了瓜瓜在英国读贵族学校的经费来源,令人震
惊。谷开来一再声称,瓜瓜的学费是哈罗公学的奖学金,但这篇文章作者依兰明确指出
,这笔巨款来自大连大商集团的董事局主席牛钢。
由于牛钢所领导的是一家在1993年12月22日,于上海证交所股票上市的国企,这个指控
的罪名非同小可!假如著名律师谷开来,不敢起诉作者诽谤,那么就等于告知人们,薄
熙来受贿不犯法!他的使命就是在重庆抓文强等它人的贪腐,中纪委只能装聋作哑。难
道这公平吗?这是真的反腐倡廉吗?
现在,我本人不能证实这笔赞助费的具体情况,但能够证明薄熙来与牛钢两人的关系确
实很牛,也很不正常。90年代初大连国企搞股份制改革时,大连商场是首选,薄熙来利
用市长的权利,给大商以强有力的帮助与支持,大商职工内部股票的管理并不规范,大
连有传言说,大商老板通过外发内部职工股,私下向薄熙来等市委市政府的许多官员行
贿,但记者们限于客观条件,无法查证。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时大商的领导人是邹垣敏,并非牛钢,薄与牛钢相识深交是
... 阅读全帖
w*l
发帖数: 2550
4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0687901017zpl.html
李秀卿无德(2011-03-31 06:30:01)转载▼标签: 杂谈 分类: 新闻打假
作者:Cheng9li
一伙帮凶聚集在《法治周末》,还派了个李秀卿做先锋叫起阵来,哪比得上这些拿
版面卖钱、写文章收钱的家伙,方舟子是没空与这些人的理论的。看看李秀卿语无伦次
的十六条提纲,我只能说他是个无德记者。
李秀卿为什么追责方舟子学术不端?因为他受被揭骗子所托。方舟子的大量科普作
品都紧跟时代需求,不可避免会引用一些经典文献和表述,也不可能不发生一些错误。
但被方舟子揭发的都是借用骗术和作假捞取经济政治资本、损害公众利益的骗子。方舟
子即使有错,用得着向李秀卿承认吗?但任何公民都有权让肖传国之流向全社会道歉、
向受害者赔偿。由于作为国家机器的主管部门和司法机关的不作为,形成了“学术不端
行为较为普遍的大环境”,方舟子、新语丝单枪匹马成了这些骗子和帮凶眼中的异物,
看看那些连连不断的责问,无非是一句话:我造假,与你何干?
方舟子的勇气和自信李秀卿永远也无法理解。方舟子打假全凭最基本的常...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2939
5
☆─────────────────────────────────────☆
netchen (无) 于 (Sun Jun 9 18:48:00 2013, 美东) 提到:
你们是一群什么样的心态的人呢,
就如同面对游行的学生说,你有种去前线阿,游行算什么?有本事把政府给烧了去。
那我问你,你是个什么东西?你说我们在鲁,你怕是JB早就没了。
朱令案现在主流媒体都在和网民一起呼吁,这就是我们的努力做到的。我们现在没本事
让公安局把案卷公开,也没本事把老江拽出来问问。但是这不是我们可悲,而是中国的
可悲。你们在为这个可悲的中国喝彩,你们就是那群脖子伸得老长的看杀人的麻木的东西
你们这帮东西,一些是由于智商太低,还有一些是良心坏掉了。
☆─────────────────────────────────────☆
kingdom009 (颠仆不能折) 于 (Sun Jun 9 20:58:30 2013, 美东) 提到:
铊们良心坏掉了
☆─────────────────────────────────────☆
zaishishi (北欧华人) 于 (M...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2939
6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合集] 华人在北美没有有力的人物
☆─────────────────────────────────────☆
mitbbs2715 (好吃不懒做) 于 (Fri Oct 25 13:42:06 2013, 美东) 提到:
新媒体,评论界,新闻界,没啥影响力,唯一算一个的是那个改行说单口相声的
影星,通常是花瓶类
音乐人,影响很大的基本没有
文学界,真正能有观点影响到主流的也没有
工业界,有影响的大佬没有
学术界,没有能影响经费走向的大牛
...
总之,太弱了,华人如果只是维持出点高级打工仔的局面,在美国没啥出路的
姚明本来算一个,也回国了,在美国没啥影响力了; 而且即使他不回国也应该会像
Steven Chu这类少数人物一样,完全不会发表明确支持华人的政治言论。在美国不和华
人社会切割,是很少可能混上高层的。
华人混到高处要么是回国,要么是彻底切割,这就是现状
在民间有名的华人太少了
华人比较有成就的,感觉晚年一般选择归国养老,而不是用自己的力量来影响美国,改
变华人的境况。究其原因,华人上位背靠华人团体的太少,大部分仅仅是通过自身努力
,孤独得走上成功。很多华人还把自己当成过客,认为大不了换个地方,最多... 阅读全帖
b****4
发帖数: 1148
7
女博士论文“抄袭”,北大再次“躺枪”!首先爆出这个消息的是“澎湃新闻”记者,
他发表的文章指《国际新闻界》杂志2013年第7期发表的署名于艳茹的论文被查出“抄
袭”国外作者的论文,该杂志于近期刊登《关于于艳茹论文抄袭的公告》。
编辑部的公告和记者的文章都把于艳茹的文章影印登出来了,而且在疑似“抄袭”之处
还打上了黄色标记,似乎“抄袭”证据确凿,结论毋庸置疑。北大反应迅速,立刻通过
微博表态,承诺将尽快调查处理。
我认为,无论是杂志编辑还是记者都没有弄明白“抄袭”的含义。抄袭是什么?简单来
说,就是原文照搬,一字不改。如果严格定义,百度百科上是这么写的:
抄袭,指窃取他人的作品当作自己的,包括完全照抄他人作品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其形
式或内容的行为,是一种严重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同时也是在著作权审判实践中较
难认定的行为。
就学术论文而言,抄袭还有具体界定:
1、观点抄袭:不引用别人的文献好像观点是自己的为严重抄袭;
2、句子抄袭:不重新组织别人的观点,照抄原话,不加引号,即使加了参考文献也是
抄袭;
3、过多引用别人原话:即使加了引号,也算抄袭,比如三句以上;
4、句子重新组织,但是整...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3875
8
来自主题: Joke版 - 大事件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iterature 讨论区 】
发信人: dancooper (诚能见可欲而思谦冲以自牧),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大事件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Dec 26 01:11:15 2010, 美东)
inspired by 潜伏等电视剧。原创。
毛局长坐在他那张宽大的办公桌后,和往常一样拿起内部简报,开始了新的一天。在他
身后的墙壁上,悬挂着硕大的党旗和领袖标准像。
“嗯?”,他的目光停留在简报的一行字上,脸上显露出一种不悦,不解和不安混杂的
神情。他把手伸向办公桌右角上的一个按钮。
“你让戴处长来一下。”
很快,一个精干的中年男子站在了他的桌前。
“局长,您找我。”
“这是怎么回事?”,毛局长把简报扔到了办公桌的另一侧,但他的声音居然还是非常
平稳。
“你遍布全国的监测网是干什么的?这么大的事情事先没有觉察,事后还让新闻界搞到
了这么多细节。你打算怎么向中央交代?”
戴处长丝毫也不诧异,显然他已经看到了简报的内容。以他这么多年的专业素养,他也
觉得这事儿不可思议,毕竟他对自己亲自布置的覆盖全国每一个重点地区的监测网络是
很有信...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3875
9
来自主题: Joke版 - 大事件 - 高铁版
inspired by 《潜伏>>
戴局长坐在他那张宽大的办公桌后,和往常一样拿起内部简报,开始了新的一天。在他
身后的墙壁上,悬挂着硕大的党旗和领袖标准像。
“嗯?”,他的目光停留在简报的一行字上,脸上显露出一种不悦,不解和不安混杂的
神情。他把手伸向办公桌右角上的一个按钮。
“你让毛主任来一下。”
很快,一个精干的中年男子站在了他的桌前。
“局长,您找我。”
“这是怎么回事?”,戴局长把简报扔到了办公桌的另一侧,但他的声音居然还是非常
平稳。
“花了那么多钱的监测网是干什么的?这么大的事情事先没有觉察,事后还让新闻界搞到
了这么多细节。你打算怎么向中央交代?”
毛主任丝毫也不诧异,显然他已经看到了简报的内容。以他这么多年的专业素养,他也
觉得这事儿不可思议,毕竟他对于新系统世界第一的先进监测网络是很有信心的。
“局长,这个事情确实有些蹊跷。这么大规模的意外,按说我们的监测不可能漏掉。我
尽快去查清楚是哪个环节出了纰漏,或者是出现了新的我们不了解的动向。”
“那就好。我估计中央很快会有人询问这件事。具体这次的规模有多大,涉及到多少人
?”
“报告局长,就现在掌握的情况,这次的规模...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2948
10
来自主题: Joke版 - 谁说非得让了?
也许背后有啥强大背景也说不定,
每次一想到以前学过的课文后面的真相让人感慨万千啊,
如今年龄在五十岁左右的人,一定都还记得当年轰动一时的“平陆事件”,即“六十一
个阶级兄弟”中毒事件。平陆事件当时几乎无人不知,但人们只知有反革命分子投毒搞
破坏,北京有关部门为抢救阶级兄弟而连夜空运药品到平陆,至于事件的全部情况,并
无人知晓。李敬斋所著《跨越时空的真情》,为我们提供了当时的具体情况,并记述了
数十年后当年的供药部门与尚在世的中毒民工重聚之情,今天读来颇有感人之处。
当年作为反革命分子而被枪毙的投毒犯张德才,投毒的真正动机,原来不是破坏社会主
义事业,而是出于报复的目的。张德才在工地,刚开始时还表现不错,热情而勤快,赢
得好评,所以被安排为排长。但1959年,三门峡水利工地上的那些民工,被要求“大跃
进”地干活,却吃不饱肚子。冬日的下午,张德才因“肚子咕咕叫”,竟然躺在宿舍没
出工。于是他被在大会上“辩论”(即批斗)了,此前多吃馒头和窝头的事也被揭发出
来。随后因不积极出工,又被“辩论”了一次,这次批斗得更厉害,列举的罪状有:他
说去死了的几个人那里“能吃饱”,显然是诬蔑食堂吃不饱,还“...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61690
11
耿莹:当官就不能想赚钱
耿莹,开国上将、原国务院副总理耿飚的长女,现任中国华夏文化基金会理事长,
今年76周岁。几天前,耿莹女士接受了《法制晚报》记者的采访。
她言语犀利、逻辑严密、视野开阔,除谈及自己和父亲的历历往事之外,更对于当
前的反腐斗争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耿莹表示,当官就一定不能看利忘义,要权就不能要
钱。有些官员克制不了自己的欲望,纷纷落马成为金钱的奴隶。
谈到“红二代”这个词,她说,这对我们来说不公平。我们这群人从小就被人家特
殊化,其实我们并不特殊。外界应该更为平等地对待我们,不管是“几代”。
谈父亲他给了我桀骜不驯的因子
在我2岁的时候,父亲把我从保育院接出来,把我放在战马的马袋子里装着,还有
一次居然把我遗忘在战壕里。
法制晚报:能讲讲你小时候随父行军的事情吗?
耿莹:我并不聪明,从小就很笨。小时候,家里人还给我起了一个小名叫“大笨”
。说我笨,大概是我和弟弟、妹妹比起来显得不够玲珑吧!但是我从来不计较什么,喜
欢“让”和“退”。
我觉得人笨点好,想问题总是想的都是特别笨的问题。
在我2岁的时候,父亲把我从保育院接出来,把我放在战马的马袋子里装着,还有
一次居然把我遗...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2367
1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原文如下 】
发信人: worldcom (环球通),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对权势者的奉承有如排山倒海---“谄”不忍睹的杨澜采访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Tue Aug 27 15:07:45 2002) WWW-POST
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的《采访历史》自始至终放射著“挑战权力,拒绝谄媚”的真正记
者的独立和尊严精神。哪个中国人看完《采访历史》,再看中国新闻界(海峡两岸及海外
华文媒体都算上),最强烈的感觉就是“谄”不忍睹。对名人、权势者的排山倒海般的奉
承,简直把媒体变成了“媚体”,在这支大军中,明星“记者”杨澜则是一个闪亮的榜样

由于前一段写调查吴征杨澜的文章,有朋友提供了杨澜那本名人采访录《我问故我在》
(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但匆匆一翻,就吃惊不小。在中国那种没有新闻自由的制度下
,很难产生名记者,因此也很少有采访录出版,所以杨澜的采访录起码会有不少记者看。
但这位自称在中国开了不少媒体“先河”、并靠高举著在美国学了传媒专业的牌子 而步
入新闻界的杨澜,竟把“采访录”完全变成
d*******r
发帖数: 3875
13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大事件
inspired by 潜伏等电视剧。原创。
毛局长坐在他那张宽大的办公桌后,和往常一样拿起内部简报,开始了新的一天。在他
身后的墙壁上,悬挂着硕大的党旗和领袖标准像。
“嗯?”,他的目光停留在简报的一行字上,脸上显露出一种不悦,不解和不安混杂的
神情。他把手伸向办公桌右角上的一个按钮。
“你让戴处长来一下。”
很快,一个精干的中年男子站在了他的桌前。
“局长,您找我。”
“这是怎么回事?”,毛局长把简报扔到了办公桌的另一侧,但他的声音居然还是非常
平稳。
“你遍布全国的监测网是干什么的?这么大的事情事先没有觉察,事后还让新闻界搞到
了这么多细节。你打算怎么向中央交代?”
戴处长丝毫也不诧异,显然他已经看到了简报的内容。以他这么多年的专业素养,他也
觉得这事儿不可思议,毕竟他对自己亲自布置的覆盖全国每一个重点地区的监测网络是
很有信心的。
“局长,这个事情确实有些蹊跷。这么大规模的活动,按说我们的地下监测不可能漏掉
。我尽快去查清楚是哪个环节出了纰漏,或者是出现了新的我们不了解的动向。”
“那就好。我估计中央很快会有人询问这件事。具体这次的规模有多大,涉及到多少人
?”
“报告局长,就... 阅读全帖
f******t
发帖数: 2664
14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鼓楼大街 第二章 长眠 (25)
现场采证、拍照的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一个调查员递给陈也一个东西,陈也接过来,是一条非常细的银链子。陈也仔细端详一下,银链子很短,看起来像是手链。手链中间部位是一个小小的英文字母M。
陈也把手链拿到张子文面前,
“你见过这手链吗?”
张子文端详了一会儿,说,“不记得了。Sara有太多首饰,我也没怎么在意过,除非是我买的。这条不是我买的。”
“M会代表什么?丁织,Sara。都不带M字。有什么首字母是英文单词会比较有意义?”
张子文想了一下,“一时想不出来。”
陈也把手链放到物证袋里,问调查员,“在哪里找到的?”
“就在受害人身边,但是没有戴在她身上。应该是埋在一起的。”
陈也思索着,如果不是丁织的名字,那么有可能是另一个人的名字。恐怕是买手链给丁织的人。张子文,Frank。都不带M。如果杀死丁织的人把买给她的手链一起埋下去,恐怕中国城福建黑帮作案的理论就会有疑点。而且,为什么没有戴在丁织手上,却在她身边?
他扭过头问张子文,
“很抱歉不得不问你这个问题---你知道你太太有外遇吗?”
张子文愣了一下,脸上却看不出什么尴尬的表情,“我不知道。我其实并不十分了解她的生活。我跟您说过,她社会关... 阅读全帖
f******t
发帖数: 2664
15
现场采证、拍照的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一个调查员递给陈也一个东西,陈也接过来,是一条非常细的银链子。陈也仔细端详一下,银链子很短,看起来像是手链。手链中间部位是一个小小的英文字母M。
陈也把手链拿到张子文面前,
“你见过这手链吗?”
张子文端详了一会儿,说,“不记得了。Sara有太多首饰,我也没怎么在意过,除非是我买的。这条不是我买的。”
“M会代表什么?丁织,Sara。都不带M字。有什么首字母是英文单词会比较有意义?”
张子文想了一下,“一时想不出来。”
陈也把手链放到物证袋里,问调查员,“在哪里找到的?”
“就在受害人身边,但是没有戴在她身上。应该是埋在一起的。”
陈也思索着,如果不是丁织的名字,那么有可能是另一个人的名字。恐怕是买手链给丁织的人。张子文,Frank。都不带M。如果杀死丁织的人把买给她的手链一起埋下去,恐怕中国城福建黑帮作案的理论就会有疑点。而且,为什么没有戴在丁织手上,却在她身边?
他扭过头问张子文,
“很抱歉不得不问你这个问题---你知道你太太有外遇吗?”
张子文愣了一下,脸上却看不出什么尴尬的表情,“我不知道。我其实并不十分了解她的生活。我跟您说过,她社会关... 阅读全帖
f******t
发帖数: 2664
16
现场采证、拍照的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一个调查员递给陈也一个东西,陈也接过来,是一条非常细的银链子。陈也仔细端详一下,银链子很短,看起来像是手链。手链中间部位是一个小小的英文字母M。
陈也把手链拿到张子文面前,
“你见过这手链吗?”
张子文端详了一会儿,说,“不记得了。Sara有太多首饰,我也没怎么在意过,除非是我买的。这条不是我买的。”
“M会代表什么?丁织,Sara。都不带M字。有什么首字母是英文单词会比较有意义?”
张子文想了一下,“一时想不出来。”
陈也把手链放到物证袋里,问调查员,“在哪里找到的?”
“就在受害人身边,但是没有戴在她身上。应该是埋在一起的。”
陈也思索着,如果不是丁织的名字,那么有可能是另一个人的名字。恐怕是买手链给丁织的人。张子文,Frank。都不带M。如果杀死丁织的人把买给她的手链一起埋下去,恐怕中国城福建黑帮作案的理论就会有疑点。而且,为什么没有戴在丁织手上,却在她身边?
他扭过头问张子文,
“很抱歉不得不问你这个问题---你知道你太太有外遇吗?”
张子文愣了一下,脸上却看不出什么尴尬的表情,“我不知道。我其实并不十分了解她的生活。我跟您说过,她社会关... 阅读全帖
v**e
发帖数: 21
17
发信人: epicurean (伊鸠), 信区: Reader
标 题: 我淘到的书(六)Re: 有谁喜欢伯尔吗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hu Sep 3 17:46:51 1998) WWW-POST

您说的那本书我没有读过,谈谈自己的一些了解吧。
伯尔是很有风格的作家,情节巧妙奇特,语言幽默活泼, 有强烈的爱
憎,西方社会的老左派。我读过他的一些短篇,挺喜欢的, 前年是他
的八十冥寿,国内出了他的一本画册、一本文论,文论我读了, 怎么
说呢,可能译得不大好吧。
伯尔最具国际知名度的书,恐怕是他的《 丧失了名誉的卡特琳娜勃罗
姆》,出版之后很快就译成了各国文字。其影响力的来源, 可能是因
为这部小说的矛头直指向西方社会的核心部门 —— 司法界和新闻界。
这部小说的起因, 和红军派有几分关系。伯尔在红军派的问题上说了
几句实话,结果遭来新闻界的围攻, 其中最起劲的是西德的著名杂志
《画报》。后来伯尔就“挟私怨”写了这么一部书, 书的一开头就说
明:
这个故事
P******l
发帖数: 1648
18
以下转载来自微信号 bookface
最近,有桩性丑闻把好莱坞甚至美国政坛都震得七荤八素的,你应该都听说了吧?
好莱坞最有权力的巨头、米拉麦克斯和韦恩斯坦两家电影公司的创始人、著名制片人哈
维·韦恩斯坦(Harvey Weinstein),被爆出过去几十年内利用他的权势和影响力,对几
十名女性进行性骚扰、性侵犯甚至是强奸。
他几十年如一日侮辱女性,仗的就是自己的影响力。不服从的,这枚人渣就威胁她们“
星途到此为止”。
这件事之所以引起那么大震动,主要是这么几个原因:
一是元凶太重量级。
奥斯卡颁发最重要的奖项——最佳影片的时候,不是导演,不是编剧,更不是男女主角
,而是制片人上台领奖。最佳影片奖,被视作制片人的成果。
韦恩斯坦当制片人的电影有6部拿到了奥斯卡最佳影片。
1996年,《英国病人》
1998年,《莎翁情史》
2002年,《芝加哥》
2003年,《指环王之王者归来》
2010年,《国王的演讲》
2011年,《艺术家》
无人能比。
他的公司制作和发行的电影累计得到过300多次奥斯卡提名,得奖的有70多次。
这是他在好莱坞横行霸道的底气。
二是受害者太多、太知名。这几十名女性之... 阅读全帖
z*h
发帖数: 773
1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orinthian (Diogenes门下一走狗),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曲棍球杆曲线”丑闻、气候泡沫与气候政治的未来 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an 1 14:00:40 2011, 美东)
http://www.21bcr.com/a/shiye/yuwai/2010/0907/1563.html
随着2009年11月 “气候门”邮件的公开,主流气候变化学术共同体遇到了历史上一个
真正的挑战,而一个月后哥本哈根本会议的“重大挫折”,又使得近年来气候政治的强
劲势头出现了严重困难,这都是近二十年来“气候变化”界未遇到过的。这两条战线的
机制和规则自然有所不同,但总体看,气候科学是气候政治的基础,所以后哥本哈根时
代的焦点仍然在气候科学领域。随着“气候门”带来的对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的强烈质疑,很多之前言之凿凿的神话正在倒塌,如长期鼓吹“人类造成的地球
变暖”(Anthropogenic Global Warming, AGW)的顶级科学期刊《自然》对IPCC报告... 阅读全帖
v******a
发帖数: 45075
20
从法理学的视角看“媒介审判”的负面效应
冯宇飞
提要:“媒介审判”是指新闻媒介超越正常的司法程序对被报道对象所作
的一种先在性的“审判预设”。它是新闻竞争日趋激烈下的产物,从法理学的
视角看,“媒介审判”损害媒体作为社会公器的形象,是新闻媒体的职能错位,
它使得司法独立和新闻自由的天平过分倾斜,有悖于法治精神。
最近几年,由于法治的昌明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依法治国逐
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新闻界也应时而动,加强了对法制新闻的报道和司法领域
的舆论监督,从新闻价值层面来说,法制新闻的重要性、趣味性、接近性等特
征,满足了受众猎奇求趣以及寻求安全的心理欲求。然而不可忽视的是,由于
法律是一门十分精确的学科,这就决定了法制新闻的报道者,必须具有良好的
法律素养。而当下新闻界的现状是:新闻媒介不拥有专业的调查手段,难以全
面掌握事实,新闻从业人员的法律知识有限,在对法制新闻的报道中出现了一
些与法治原则相悖的现象。其中“媒介审判”或称“报刊裁判”(trialbynews
paper)。就是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
“媒介审判”的原初法律涵义西方学者认为:“媒介审判”是一种不是依
据法律程序对
C********n
发帖数: 6682
2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Science 讨论区 】
发信人: Corinthian (Diogenes门下一走狗), 信区: Science
标 题: “曲棍球杆曲线”丑闻、气候泡沫与气候政治的未来 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an 1 14:09:21 2011, 美东)
发信人: Corinthian (Diogenes门下一走狗),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曲棍球杆曲线”丑闻、气候泡沫与气候政治的未来 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an 1 14:00:40 2011, 美东)
http://www.21bcr.com/a/shiye/yuwai/2010/0907/1563.html
随着2009年11月 “气候门”邮件的公开,主流气候变化学术共同体遇到了历史上一个
真正的挑战,而一个月后哥本哈根本会议的“重大挫折”,又使得近年来气候政治的强
劲势头出现了严重困难,这都是近二十年来“气候变化”界未遇到过的。这两条战线的
机制和规则自然有所不同,但总体看,气候科学是气候政治的基础,所以后哥本哈根时
代的焦点仍然在气候科学领域... 阅读全帖
s*******r
发帖数: 115
22
来自主题: PoliticalScience版 - 武器试验和大国崛起
这是SKYWALKER在本人博客上就中国太空武器试验事件攒的一篇短论,
武器试验和大国崛起
就在几日前,中国进行了一次反卫星武器试验,用一枚弹道导弹击毁了一颗尚在运
行的老旧的气象卫星。这一消息迅速吸引了美国各大主流媒体的注意。18日美国《纽约
时报》连续刊登文章,对此事进行评论。大可不是军事专家,对此事的军事含义并不清
楚,但到是有兴趣就此一试验所带来的各方反应,以及此事件可能代表的政治含义做一
个非常粗略的分析和评论,不当之处,仅供方家一笑而已。
(1) 从新闻披露来看,最先发现的是美国的情报和军事部门,然后美国新闻媒体迅
速跟进,开始广泛报道,并迅速把消息传遍全球。我注意了一下国内的媒体报道,似乎
对此事一字未提。这一方面显示了和国外同行相比,中国新闻界的自由度和敏感度还要
差很多外,中国军方和新闻界的沟通和衔接工作还差得很远。像此次试验,外国人士早
已知晓,而大部分本国民众却毫不知情,甚不合理。
(2) 从试验到现在,尽管美国和其他各国对此事已经表示了严重关注,中国方面还
没有人正式出来承认或否认。这只能说明两种情况。一是中国故作神秘,想通过这次试
验来看看国外
C********n
发帖数: 6682
2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orinthian (Diogenes门下一走狗),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曲棍球杆曲线”丑闻、气候泡沫与气候政治的未来 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an 1 14:00:40 2011, 美东)
http://www.21bcr.com/a/shiye/yuwai/2010/0907/1563.html
随着2009年11月 “气候门”邮件的公开,主流气候变化学术共同体遇到了历史上一个
真正的挑战,而一个月后哥本哈根本会议的“重大挫折”,又使得近年来气候政治的强
劲势头出现了严重困难,这都是近二十年来“气候变化”界未遇到过的。这两条战线的
机制和规则自然有所不同,但总体看,气候科学是气候政治的基础,所以后哥本哈根时
代的焦点仍然在气候科学领域。随着“气候门”带来的对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的强烈质疑,很多之前言之凿凿的神话正在倒塌,如长期鼓吹“人类造成的地球
变暖”(Anthropogenic Global Warming, AGW)的顶级科学期刊《自然》对IPCC报告...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24
http://www.wengewang.org
按:以下文字从美国女学者罗克珊·维特克《江青同志》一书第三章第63-94页(
Comrade Chiang Ch'ing by Witke, Roxane, Publisher: Little, Brown and Co.
1977)节译,黎漓译,江上有奇峰校。
1933 年江青参加了共产党。这是她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她也从此以这种身份出现在她
的故事中。对于她,正像
对于和她同时代的、抛弃了家庭而追求信仰的青年一样,参加共产党是走向成熟的主要
标志。但是像那些为了
学习、自立和在国民党残酷统治下的城市中生活而拚命努力的人们一样,江青感受到做
一个共产党员的艰难,
主要因为共产党的活动都是地下的。当她在青岛秘密参加共产党时,她几乎不知道党的
组织机构,也不知道除
了她周围的几位同志外还有谁是共产党员,她甚至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意味着什么也知
道得很少。作为一个生
活在被男人统治的世界里的女子,她还很脆弱。
共产党在1923年至1927年一直与它的对手国民党合作,与军阀对抗,希望重新统一建立
新的国家。这两党不
可避免的分裂发生在1927年春...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25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铁流:《成都日报》社反右斗争纪实
2014-07-29 12:55
作者:铁流
一个新创刋不足一年半的市级机关报,竟抓了12名右派,占全报社50名采编人员百分之
二十以上。说话是右派,不说话也是右派;拥护运动是右派,不拥护运动也是右派,反
正你就是右派。在那个疯狂的年代,要想不当右派闭嘴也不行,只能去当咬人的狗。
在劫难逃
“黄巢杀人八百万,在劫难逃。”
中国民间有這样一个传說:唐末,皇帝昏庸无道,贪官污吏横行,诸候拥兵自重,天下
大乱。落榜状元黄巢,得仙人指点,说他面相极贵,有九五之尊,将来定是南面称孤之
人。赐天剑一把,叫他日夜演习,到功夫成就,须把天下作恶的八百万人杀绝。黄巢来
到一座深山寺庙,日夜苦练本领,所有吃住全由寺庙主持老和尚惮空负责。大约苦练三
年后,己完成神仙剑术九九八十一功,能百步斩敌首级如探囊取物。按照仙人规定日期
,立马准备举事。在举事前一夜他向主持老和尚惮空说:“师父,三年来感谢你对我的
关照,明天我就要替天行道,兴兵举事开刀杀人。你和庙里僧众,都得去躲一躲。你是
知道的,开刀日,我会见人就杀,不分好坏亲疏。今夜我先告知,也是我对你的报答。
”惮空立即将黄巢话告诉僧众,第二天一早,大家便跑到远...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26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安亭事件」的再认识和再研究
http://www.cuhk.edu.hk/ics/21c/supplem/essay/0607039g.htm
「安亭事件」的再认识和再研究
⊙ 王 锐
发生在1966年11月的「安亭事件」,无疑是「文革」时期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因其
重要,国内几部著名的「文革史」专著,如高皋、严家其的《「文化大革命」十年史》
,金春明的《「文化大革命」史稿》,王年一的《大动乱的年代》等,对「安亭事件」
均作专节叙写,对事件的成因、结果及影响予以较详分析论述。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着的
三卷本《周恩来年谱》,对「安亭事件」也有专条叙论。
「安亭事件」已过去快40年了,一切似乎已有定论。不过,笔者在对「文革史」
和「文革」人物事件的研究中,却深感对「安亭事件」有深化再认识和深入再研究的必
要。说其再认识,是因为无论是对「文革」进程的改变和影响,还是对历史人物的命运
沉浮,「安亭事件」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四人帮」中的张春桥、王洪文、江青
3人就直接与其关系重大,其他重要政治人物还有陶铸、陈伯达、陈丕显等,甚至还有
周恩来,这些人的政治地位和前途,都不同程度受到「安亭事件」影响)。说其再研究
,就是「安亭...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27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美帝救命 马思聪惊险逃亡记
《往事微痕》
发表时间:2015-01-02 10:29
作者:铁流
每天早晚被强迫集体唱《牛鬼蛇神队队歌》:“我是牛鬼蛇神/我是人民的敌人/我有罪
,我该死。我有罪,我该死。/人民应该把我砸烂砸碎。我是牛鬼蛇神/要向人民低头认
罪/我有罪,我改造。我有罪,我改造/不老实交代死路一条,死路一条。”
音乐界对此评论:这是音乐史上最黑暗的一串音符……
第1节 马思聪爱共党
马思聪(1912.5.7-1987.5.20),广东海丰人。是中外闻名的音乐家,被誉为“中国小
提琴第一人”,曾以《思乡曲》牵动着无数海外赤子之心,
马思聪的父亲马育杭同广东的风云人物陈炯明是总角之交,后来当上了广东省的财政厅
长,这才得以维持9个儿女的一大家的生活。马思聪的父母都不懂音乐,但广东的戏剧
之乡所独有的地方戏剧音乐深深地影响着童年的马思聪。1923年,11岁的马思聪终于随
大哥来到法国学习音乐。1928年,16岁的马思聪以优异成绩,正式考入巴黎国立音乐学
院提琴班,成为中国也是亚洲第一个考入这座高等学府的黄种人。1929年初,马思聪因
家境突变回国。1929.2.7回国途中在台北小提琴演奏,被誉为“音乐神童...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2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助纣为虐的后果 中共著名记者范长江自杀之谜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an 5 22:37:21 2017, 美东)
2017-1-6 00:10
历史嘲弄了他们,他们恐怕至死也想不清,悲剧是怎样发生的。其实,从范长江离开《
大公报》那一刻起,悲剧的帷幕就已拉开,一切都不可避免。
在范长江的生命中,记者的身分和新闻事业几乎贯穿了他整个人生岁月。在中共当代新
闻史上,有许多事情与他有直接关联,如他是第一个去中国大西北采访的记者、第一个
在报纸上公开称呼中国工农红军为“红军”的人、第一个只身到苏区采访的记者等。同
时,他还曾先后担任新华社总编辑,解放日报社社长,新闻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社社
长,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务院第二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秘
书长,国家科委副主任,全国科协副主席、党组书记等要职。
以他名字命名的新闻奖——范长江新闻奖,已成为中共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但是,如
果要问范长江是如何去世的却没有人能够回... 阅读全帖
x***u
发帖数: 6421
2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Jerry0803 (Jerry and Tom), 信区: History
标 题: 邓 小 平 晚 年 反 思 文 革 送交者: 还看今朝 [♂太守★☆♂] 于 December 19, 2010 14:55:00 已读 818次 天天养生堂 数百种美国名厂保健品,超低价直销全球!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Dec 21 20:32:59 2010, 美东)
邓 小 平 晚 年 反 思 文 革
建国六十年多年以来,中国人民经历了“三反”、“五反”、“反右斗争”、社会主义
教育(四清运动)、文化大革命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等多种的政治时期。在中国人们
的心目中,影响最深的当数一九五七年的反右派斗争、文化大革命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的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在这三个政治时期中,出现了三个不同的名词:右派、走资本
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资产阶级自由化。虽然,这三个政治时期所处的年代不同,背景不
同,方式不同,但目的基本一致,这就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然而,三次目的相同的政治历史却遭遇了不同的命运:邓小平说,反... 阅读全帖
m******t
发帖数: 3041
30
一个转贴请wlwl和朽木品评。
颠覆了我从这个俱乐部学的邓的好的形象。而且关键前后梳理的通,解释不少事情,未
见冲突。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bjym (bjym),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转) 温故而知新。以史为镜,可有助理解狐瘟之今日。
关键字: 温家宝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Oct 29 15:22:55 2012, 美东)
温故而知新。以史为镜,可有助理解狐瘟之今日。
有网友对庙堂之上的表现百思不得其解。还是那句老话:温故而知新。看看过往历史,
有助各位深思。
===============================================
旧贴重温 - 可以解释一切,大家都贪,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让贪来的钱合法化
******
历史上一个怪案子 --- 作者: 特务啊
这个案子一直困扰着我有好些年头了。大概有二十多年吧。自从那疑云索绕我心头后,
我一直在注意这方面的点点滴滴能读到的公开信息。这里我特意强调是公开的信息。因
为一开始我得要给读者一个交代。... 阅读全帖
m******t
发帖数: 3041
31
一个转贴请wlwl和朽木品评。
颠覆了我从这个俱乐部学的邓的好的形象。而且关键前后梳理的通,解释不少事情,未
见冲突。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bjym (bjym),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转) 温故而知新。以史为镜,可有助理解狐瘟之今日。
关键字: 温家宝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Oct 29 15:22:55 2012, 美东)
温故而知新。以史为镜,可有助理解狐瘟之今日。
有网友对庙堂之上的表现百思不得其解。还是那句老话:温故而知新。看看过往历史,
有助各位深思。
===============================================
旧贴重温 - 可以解释一切,大家都贪,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让贪来的钱合法化
******
历史上一个怪案子 --- 作者: 特务啊
这个案子一直困扰着我有好些年头了。大概有二十多年吧。自从那疑云索绕我心头后,
我一直在注意这方面的点点滴滴能读到的公开信息。这里我特意强调是公开的信息。因
为一开始我得要给读者一个交代。...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32
来自主题: _Mao_and_Deng版 - 曼德拉暴露中国媒体的糊涂范
今天一早起来打开电视看新闻,立刻感受到一派紧张肃穆的气氛,原来是南非总统曼德
拉在清晨去世。某大媒体的主播用慢速悲伤的语调宣布这一消息,原本只有几十分钟的
新闻栏目,足足用了半个钟头来回顾曼德拉的一生。整个节目不断强调这位世纪老人为
自由平等,特别是种族和解而做出的奋斗。演播室连线驻美国前方的记者,第一时间传
达了美国总统奥巴马悼念讲话的精神,整个介绍长达数分钟,近乎对讲话全文翻译。随
后,屏幕底端出现了令人震撼的标题:“全球公民典范”!伴着香港歌手专门献唱的《
光辉岁月》,镜头中再次不断展现曼德拉一生的辉煌瞬间,尤其强调他与原白人统治者
和解,以非暴力方式结束种族隔离的伟大历史功绩。
短短几个小时内,新闻编导能够制作出这么政治定位鲜明、情感充沛饱满、内容资料丰
富的电视片,实在让人赞叹。随后整整一天中国新闻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更是体现了
快速而强悍的国际新闻反应和展示能力。当然,由于解读角度和煽情方式都基本一致,
也不免让我这个从早到晚的实时关注者感到一丝乏味。
赞叹归赞叹,乏味归乏味,作为媒体研究者,我又不免多想点什么。在国际新闻界,我
们好像很久没有见过如此规格来纪念一位逝者了。... 阅读全帖
g********n
发帖数: 2314
3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Salon 讨论区 】
发信人: tongxiao (tongxiao), 信区: Salon
标 题: 姜维平:袁伟民给了薄熙来沉重一击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Oct 21 16:31:31 2009, 美东)
正当薄熙来在重庆唱红打黑大造声势,企图转移人们对其家人以权谋私,海外享乐的视
线之时,近日,一本记述原国家体育总局局长,长达47年体育人生经历的新书《袁伟民
与体坛风云》在江苏省南京市首发,它和国内第一个披露薄瓜瓜艳照的《扬州晚报》一
样,在同一个省份出笼,同样引起了强烈反响。我认为它之所以广受海内外媒体的关注
,是因为其透露了一些复杂而微妙的官场现象。
香港的《亚洲周刊》说,此书披露了鲜为人知的诸多体坛事件,如悉尼奥运会前夕铁腕
处理“马家军”兴奋剂事件等,还说,袁伟民强调,出这本书只为还原历史,“有些话
,我不说出来,就没人说真话了”。他担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5年,经历了风风雨雨,
在书中讲述了当年体育重大事件的历史真相,对中国体育的发展作出思考。他说:“我
退下来后,许多人来找我谈写书的事,直到08年我才答应,冷静了5年,思考总结。... 阅读全帖
z**a
发帖数: 6
34
首先指出,我这儿要讨论的不是仅新闻自由的问题,国内情况我们都很清楚。
我想讨论的是新闻服务的目的。大而言之,就是为人民服务(不要笑),具体来说,对内
服务人民指新闻自由,而对外就要服务于国家利益了。
这次反卫星试验国内媒体该不该报,什么时候报,我看处理得很好。试验的最终目标是
什么?可能是亮剑,也可能是为禁止外空间协议造势,这都不重要,根本是给美国人看
的。美国媒体报道了,这个目的达到了。反过来,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防止副作用。我
们不希望这次试验激起民族情绪或者说民众自大情绪,因为我们现在确实没有叫板的本
钱。从这方面讲,不仅没必要宣传,还不能宣传!
国外都报导了,我们就要报导吗?没看到美国第一次试验一个新武器给我们通报!?人
家说该这么办我们就这么办,是谓人云亦云,结果是被人玩弄于股掌之间。
有说法中国各部门间的协调工作没有做好,这也太小看政府对新闻的重视程度了。这个
说法也是国外的激将法或反间计,whatever,就当没听到。
m*********t
发帖数: 858
35
云南媒体记者节宣誓承诺放弃"灰暗新闻"
2009-11-08 11:44:00 来源: 云南网(云南) 跟贴 43 条 手机看新闻
核心提示:今日是新中国第十个记者节。昨日,云南省26家新闻媒体的400名记者向社会
公开承诺做负责任媒体,坚决放弃暴力、血腥、低俗、灰暗的新闻,让新闻更加温暖、
更加阳光、更加有力量。
云南网11月8日报道 今日是新中国第十个记者节。昨日,我省26家新闻媒体的400名记者
在昆明金马碧鸡广场向社会公开承诺做负责任媒体,做到对新闻负责,对公众负责,对
党和人民的事业负责。其余15个州市设立分会场,共万名新闻工作者举行宣誓仪式。
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田欣发来贺电。张田欣认为,云南新闻界统一开展“做负
责任媒体”承诺宣誓活动,具有特殊意义。做负责任媒体,是时代赋予新闻媒体的神圣
职责,是党和人民对新闻媒体的深切嘱托。他希望全省广大新闻媒体切实履行好“做负
责任媒体”的承诺与宣誓,在加强正确监督、科学监督、依法监督上下工夫,充分发挥
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在恪守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上下工夫,坚决抵制虚假新闻
和失实报道;在加强正面宣传报道上下工夫,不断发展
p*********w
发帖数: 23432
36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财经》记者的一封辞职信zz
《财经》记者的一封辞职信zz
from 阿丁 by 阿丁
尊敬的联办有关领导:
我申请解除在《财经》杂志的劳动合同。作为《财经》工作近四年的普通一员,我
自己对此感到遗憾。
《财经》是我在大学时就倾慕的一份杂志,其品牌的打造和价值观的树立,来之不
易。虽对联办所知甚少,我仍相信,联办在过去十年中,为《财经》独特品牌与价值观
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孵化条件和极其重要的支持。在中国的媒体环境中,这些条件和
支持更是难能可贵。正因如此,今天我仍愿意提笔之初写下“尊敬”两字。
《财经》对中国社会尤其新闻界的价值,已远远超乎其每年所赚取的可见收入。从
《财经》九月底出现人事动荡以来,社会各界尤其新闻圈热烈的关注度,可见一斑。这
远非其他同类媒体所能比拟。同时,那么多人选择离开也表明,舒立在《财经》的作用
毋庸置疑。
作为学新闻、做新闻十年有余的年轻人,我难以想象:这块中国罕见的能做真正新
闻的净地,这面独树的新闻专业主义的旗帜,这张难得的讨论中国制度改革的课桌,不
是因为强权的压制、不是因为竞争对手的攻击,而竟因自残而受损,以致可能丧失。
《财经》员工的薪酬
w*******3
发帖数: 116
37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李庄的律师的辩护词(ZT)
It seems that薄熙来喜欢把反对他的人关进监狱。前有姜维平,今有李庄。网上还有
一批写手专门吹捧他。太可怕。
[陈有西按]这份辩护词,30日公开开庭一结束已经交付法庭。全文12300字。迟迟不公
布的原因,是考虑这样的真相公布出去,可能影响不好。想不到这三天来,全国媒体对
本案的庭审情况,公开得比我们的辩护词还透明。连一些我们都不知道的重庆方面的决
策内幕,记者们都深追披露出来了。网络时代,真的无法控制一件大家普遍关心的事件
真相。由于这些报道,读者产生了很多的猜测;很多律师和新闻界朋友都向我要辩护词
;本网上好多读者也要求强烈。有些同行认为我们可能只会说豪言壮语而没有辩到位;
重庆方面组织的西政的两位教授甚至称关证人取证、只读证不出示是合法的。如果我再
不公布这份辩护词,会产生更多的猜想和误解,把事实都搞混。因此,考虑再三还是将
其公布。欢迎各位律师同行批评指正。
李庄律师被控辩护人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第一审辩护词
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法院尊敬的合议庭各位法官:
我们受本案被告人李庄的委托,分别受北京康达律师事务所和京衡律师集团事务所
指派,出庭为李庄被控“辩护人伪造证据妨害作证
p***i
发帖数: 848
38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薄熙来被调查立竿见影
薄熙来被调查立竿见影
纪委高官刘峰岩下重庆
作者:姜维平 日期:2009-10-27
正当参加世界报业协会的众多媒体为薄熙来涂脂抹粉之时,以中纪委副书记刘峰岩为首
的中央第三巡视组,根据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的统一部署,于近日抵达重庆市开展巡
视工作。此事发生不过10天之后,武警重庆总队的领导班子忽然做了调整,以打黑除恶
出名的王立军不再独掌大权,京派干部董书民任政委,显然,自己比谁都黑,比谁都贪
的政治局委员薄熙来已露出了马脚,并在中共高层新一轮权斗中失利,很可能成为继陈
良宇之后,又一个落马的大贪官。

露了马脚
据重庆新闻界消息人士称,中央巡视组组长刘峰岩在和重庆官员见面时说,打黑不能搞
运动,不能搞红色恐怖,更不能砸烂公检法,不能人人过关,现在必须把前一阶段反腐
打黑的工作清理一下,已抓的人要走法律程序,该判的判,该放的放,而且领导干部首
先要问一问自身做的怎么样?他还在见面会上,对即将开展的巡视工作做了具体布署。
市委书记薄熙来听了,十分生气,他知道,针对汪洋和贺国强的打黑运动,虽然欺骗了
老百姓和海内外舆论,但骗不了共青团派,何况,房峰辉又用大炮与刺刀制服了参加1
r*****8
发帖数: 2560
39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网络签名,让李鸿忠道歉
请大家转载,国内网页相互转载的同时,也正在被删除。
具体签名办法:
请以“真实姓名(或知名笔名)、所在地域、所处行业”格式,发送同意签署邮件到
x***********[email protected]。)
附议的内容和签名办法出处在此:
http://docs.google.com/View?id=dfrdrdn2_34dsx26rgs
http://www.canyu.org/n14095c12.aspx
http://tieba.baidu.com/f?kz=729627268
…………………………************************……………………
新闻界学界就李鸿忠事件报全国人大书
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及监督政府,写入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温家宝总理言犹在耳,即发生湖北省长李鸿忠抢夺记者录音笔一事。舆论哗然,为当场强夺之举动心惊,更为其后狡辩之言辞心寒,其谓“我们就担心她不是记者,就把录音笔拿去看看了”。在国会庄严之地,一方大员公然背弃政府承诺,出演暴力丑剧,不惮以轻浮言论搪塞天下,凡有良知之士,莫不出离愤怒。
李鸿忠主政湖北,单就社会民生领域,纷攘轰动事件一起再起。邓玉
l**s
发帖数: 9490
4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lkcs (缤纷之狼),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酸葡萄"奖出炉 2009年度十大外媒不实报道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r 20 15:07:29 2010, 美东)
十大国内假新闻,也贴一贴嘛
2009年十大假新闻
■贾亦凡 陈 斌/文 阿 仁/图
编者按:近日,重读著名学者甘惜分教授的名著《新闻理论基础》,颇有感慨。关
于新闻真实性问题,甘惜分教授认为:“每条新闻所反映的事实必须是完全真实可靠的
。”在他看来,“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新闻理论基础》121页)或许,在甘教
授那个年代,做到这一点的确不难,但在今天的新闻界,却是天下第一难!本刊评选“
年度假新闻”九年,但新闻打假依然长路漫漫。
更令人担忧的是,在我们见义勇为、锲而不舍地对虚假新闻报道不懈鞭挞的过程中
,发现有些传媒的管理者、领导者对假新闻的态度却日渐宽容起来,从原先的“零容忍
”演变为“能容忍”。近年来随着新闻主管部门加大了核查惩处力度,不时有被曝光的
传媒老总亲自或派员前来投诉、指责,甚至扬言要诉诸法律。他们
p*********w
发帖数: 23432
41
中华女事件:贵州的“丢脸记者”才是可耻的zz
贵州中华女事件记者才是打人者
就记者和传媒而言,由于职业的关系,只要拥有职业精神,好媒体和好记者是存在的。
问题是我看到越来越多的媒体和记者,表现非常恶劣,职业道德和操守都遭人诟病,而
更有甚者,已经自觉地与人民为敌!
这次发生在贵州中华路开着中华车被人称为中华女,与贵州电视台五频道姓卢的女记者
,发生的斗殴事件,已经被网上传得沸沸扬扬,中华女打了女记者一耳光,最后被行政
拘留十天,官方舆论一致谴责这位女司机,一些不明真相的网民还要人肉这个女司机,
官方趁机则并将中华女的名字也披露出来了。这个姓卢的女记者,此时此刻正在躺在医
院里,接受来自官方各方面的慰问。下一步,可能会把她打造成贵州新闻界的楷模也未
可知。
然而一篇关于此事的舆情分析说,此事发生后,舆论上少有对女记者的同情。网民反而
对中华女表示了极大的同情。这是为什么呢?
还是这篇舆情分析说,被打的女士是贵州电视台法制频道的记者,是在配合贵阳市交警
开展“三创一办”活动,在有些人看来,女记者挨打时并不是处于弱势,只是女司机的
暴力行为让她猝不及防才被扇了耳光。
虽然女司机驾驶的是一辆中
p*********w
发帖数: 23432
42
我贵州省老新闻工作者畅谈女记者被殴事件zz
( 2010年03月26日 09:13:37 来源:贵州都市报 )
【字号 大 中 小】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3月23日上午,一名女司机在贵阳市太平路逆行时,被执法民警发现,随同采访的
贵州电视台第五频道《法制第一线》栏目记者卢某上前采访违章女司机,被对方打伤住
院。此事发生后,引起了市民的广泛关注。昨日,记者找到了我省新闻界的几位老前辈
,让他们来谈谈对这起记者被打事件的看法。
“这是一种非常卑劣的行为”
被采访人:陈颂英,原贵州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从事新闻工作40多年
“殴打记者,这是一种非常卑劣的行为,希望有关部门对打人者依法严肃处理!”
陈颂英称,记者工作是沟通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更是构建和谐社会
的重要组成部分。采访的时候,只要不涉及国家机密,不进行人身攻击,在国家法律法
规允许的范围内,没有什么问题是记者不能提问的。作为被采访对象,如果记者的提问
让你难于启齿或者是不知道如何回答,你有拒绝接受采访的权利。但是,像此
p*********w
发帖数: 23432
43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郭丽,你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zz
郭丽,你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zz
你所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真的,特别是你在贵阳媒体的镜头中所接受的话语。自从搞了
“三创一办”,贵阳府的大大小小的记者好像有了尚方宝剑,他们紧紧跟随早就属于土
匪的锦衣卫,跟踪,搜索,强行采访那些闯红灯的,吐痰的,横穿马路的,并不断追踪
,暴露公民的隐私,侵犯公民人权,侮辱公民的人格。一直到中华女奋起反击。中华女
反击后,更遭到了贵阳媒体的肆意歪曲报导,非常可怕。目前贵州省大旱不见天日,官
吏腐败严重,各种关系到老百姓的民生问题,无人问津。贵州省是全国最落后的省份,
新闻界也是最落后的,最原始的,最没有教养的。其实这次中华女打人事件,记者的采
访就是没有一点从业道德和法律意识。当时只要那位女记者问话时稍微照顾到当事人的
情绪,就绝不会自讨耳光的。新闻记者的真正角色和价值其实是监督强大的国家权力机
器而非老百姓,而在中国,恰恰相反。
贵阳的新闻媒体的堕落早就形成了。我有位朋友曾在贵阳变压器厂工作过,他对我说,
记者到厂里采访报导,如果给的钱多,就说好的,否则你就得倒霉。贵阳媒体落后异化
的素质,从这次中华女事件完全表露了出来。中华女事件发生后,贵阳媒体立即以暴
d*****r
发帖数: 1635
44

一直想探讨一下时下弥漫中国乃至于全球互联网上的“愤青小将”现象,但是一直很
犹豫,知道写了就会引起争议,甚至招来砖头瓦块,但是,思前想后,如鲠在喉,不吐
不快,还是把它写完吧,骂就骂吧,爱谁谁去。
愤青就是“愤怒青年”(Angry Young Men)的简称,本来是指一帮不满社会现状并急
于寻求改变的年轻人,上个世纪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闹腾过好一阵子。这个词近些年拿
到中国,专门用来指那些具有强烈民族主义情绪的二三十岁的年轻人。
中国愤青小将也很有点历史了,有人追溯到很远,起码“红卫兵”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
算作其中的一种,比如六十年代围攻外国使馆的“壮举”就曾引起举世震惊。从某种意
义上说,本人也可以算作一个准愤青,当年也曾为抗议“美帝”走上过街头。有人认为
,中国新一代愤青的崛起和1989天安门事件后中国政府强化 “爱国主义教育”有很大
关系,近年来媒体不负责任的相互“妖魔化宣传”也起到了不小作用。
愤青小将近年来在中国越来越活跃,吸引了不少眼球,尤其引起美国新闻界、政界和学
界的高度关注,许多人对中国“愤青”现象作过专题研究。他们想弄明白,一个正在崛
起的开放的中国为什么会产生
a**y
发帖数: 129
45
2010年4月24日,巴塞罗那,萨马兰奇家族发言人胡安?费尔南德斯在律师陪同下
向新闻界公布了萨马兰奇遗嘱,据悉遗嘱订立于2009年3月,分为家事遗嘱和公务遗
嘱两部分,公布于众的是公务遗嘱,全文约4万字,涉及到萨马兰奇对国际奥委会的
感谢和回顾,以及对未来奥林匹克运动的展望,并且回击了对其“使得奥林匹克运动
过于商业化、职业化”的批评,其中与中国有关的部分摘录如下:
1980年7月16日我从基拉宁勋爵手中接任奥委会主席的时候,中国正处在复苏的
初期,我曾经对尊敬的同事们说:“既然同为GCD国家的苏联可以举办一次成功的奥
运会,那么中国也可以,我们没有理由无视一个占世界总人口五分之一的国家的存在
。”那时的中国给我们的印象只有乒乓球和神秘感,有人甚至预言台湾举办奥运会的
可能性都要大于中国大陆。因此我们当时的心情犹如使徒保罗刚刚进入罗马时一样。

时至今日我可以自豪地说,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巨人,至少在奥林匹克运动看来是
这样。那些用业余体育论来批评国际奥委会的人应该在过去的那个夏季看到,中国是
如何由国家培养竞技职业运动引导和带动业余体育运动的,故宫红墙下打太极拳的中
国老人给所有国际
C******n
发帖数: 504
4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hongwen (崇文),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中宣部其实在党内很受歧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n 10 18:11:14 2010, 美东)
中宣部对党外人士指手画脚,不可一世,但其实在中共的核心层屁都不是。我的一位在
新闻界的朋友说,一次胡哥到他们单位参观访问,看到两个材料不错,表现出很大兴趣
,说要带回去看看,但当他听说主办单位是中宣部时,就兴趣全无,再也不提这事了,
最后自然也没有带。
C******n
发帖数: 504
47
听国内的一个省级电视台的新闻界的朋友说,其实国内的高新闻的人恨死了中宣部,只
是敢怒而不敢言。听说焦国标写了《炮轰中宣部》的文章,看了特解气。
f*****e
发帖数: 939
48
——寻找袁克中老人60多年前摄下的一张照片
转者按:本庄主前些日子刨故纸堆,刨出了60多年前的一篇新闻报道,觉得很有意
思。
这篇报道是新闻界老前辈柯岗老人写的——他老当年可是个“腕儿”哩,文章虽然
简短,文字却很精彩,很生动地记录了1947年3月19日晚上“王克勤排”的一次“思想
互助会”内容(这实际上应该是刘邓大军“豫北反攻”前夕的一次战前动员会)。而象
这样“人人表决心”的战前讨论会,是很容易写得很八股很枯燥很乏味儿也很缺乏感染
力的——就如同当今影视剧中所表演乃至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那样。而柯老的这篇报道
,却全无半点儿八股味儿,文风朴实而又活泼,讨论会的气氛,发言人的神态,文中虽
未直接言及,却胜似直接言及,简直就是“跃然纸上”,极富感染力。不足千字的文字
内容,还有跌宕起伏,前后呼应,语言生动而逻辑收敛,窃以为应该能够算得上是新闻
报道的一篇很不错的范文。
这篇报道刊出时应该还有一幅配图,配图应该是一张照片,照片的作者也是当年一
“腕儿”——已故的摄影家袁克中老人。可惜俺查的《人民日报》(当时是中共晋冀鲁
豫委员会机关报),是个电子版,没这幅照片。俺也没在其他地方见过这张照片
首页 5 6 7 8 9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