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无明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Y**u
发帖数: 5466
1
☆─────────────────────────────────────☆
SeeU (See you) 于 (Wed Oct 17 01:54:14 2012, 美东) 提到:
阿罗汉才断无明,是佛教传统的共识。最近几年,有随佛比丘主张初果就断无明。本文
从南北传相应阿含的修多罗部分,来探讨这个观点是否成立。
杂阿含203经
诸比丘!云何一法断故,乃至不受后有?所谓∶无明离欲;明生,得正智,能自记说∶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南传:相应部35相应80经
「大德!而怎样知、怎样见,使比丘的无明被舍断而明生起呢?」
「比丘!这里,比丘听闻∶『一切法都不值得执著。』比丘!当比丘听闻∶『一切
法都不值得执著。』时,他证知一切法;证知一切法后,他遍知一切法;遍知一切法后
,从不同点看见一切相∶从不同点看见眼,色……眼识……眼触……也从不同点看见凡
以这眼触为缘生起的或乐、或苦、或不苦不乐受。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03.htm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是对阿罗汉的描述。北传<杂阿
含...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2
什麼是无明。
在佛法中,无明这个名词常常听到,例如 佛陀在《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有这样说:
「无明普於一切烦恼杂染、诸业杂染、诸生杂染,能作因缘根本依处。」(《分别缘起
初胜法门经》卷一)可见,佛教中认為,无明是一切贪瞋痴等烦恼、因為烦恼所造身口
意业,以及因為烦恼业而受报在三界出生、受苦等种种杂染法的根本原因。
那什麼是无明呢?我们来举因缘法為例,佛陀在《缘起经》中对於弟子有这样的开示:
【佛言:「云何名『缘起初』?谓依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
,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
缘老死,起愁叹苦忧恼,是名為纯大苦蕴集,如是名為『缘起初』义。」】(《缘起经
》)
意思是说,什麼是「缘起初」说的道理呢?是说依於这个有,所以才会有那个有;这个
法出生了的缘故,所以才会有那个法跟著出生。也就是无明缘於行,行又缘於六识,六
识缘於受想行及色阴,受想行及色阴又缘於六入处,六入处缘於触,触缘於受,受缘於
爱,爱缘於取,取缘於有,有缘於生,生缘於老死,有了老死,所以就生起了愁嘆悲苦
的忧恼,所谓的纯大苦蕴集,这就是缘起之初的道理。这是大...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圆觉经直解 - 云何无明?
--明-憨山大師
"云何无明。"
 
此征释无明之体。将显圆照之功也,此征下释。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
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
 
此释无明之元也。谓众生本有法身,元无生死,今因最初一念不觉之无明,迷本来之佛
性,起贪瞋痴,造种种业,妄取六趣之生死,故云种种颠倒。虽在往来生死之中,而法
身湛然不动,故如人迷方,而方实不转也。所以迷者,以背法身,但认四大假合之幻身
为己身。妄认攀缘六尘影子,妄想缘虑之心为真心。譬如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病
目喻无明,空华喻妄身,二月喻妄心,认妄失真,故云颠倒。
 
"善男子,空实无华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华生处。由
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
 
此喻示无明之体也。谓法身本无身心之相。如空本无华。今妄认四大为身,如执空华为
实有,由妄执故,不唯迷本法身,故云惑此虚空自性,亦复不知妄身从无明有,故云迷
彼实华生处。由此颠倒故,有轮转生死,此乃无明之体也。
 
"善男子,此无明者,非实...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经典和论藏如何说无明
经藏:
」。摩诃拘絺罗问舍利弗言:「所谓无明,云何是无明?谁有此无明」?舍利弗答言:
「无明者谓不知,不知者是无明」?「何所不知」?「谓色无常,色无常如实不知,色
磨灭法,色磨灭法如实不知;色生灭法,色生灭法如实不知。受、想、行,识(无常)
,受、想、行、识无常如实不知;如(受、想、行)识磨灭法,(受、想、行)识磨灭
法如实不知;(受、想、行)识生灭法,(受、想、行)识生灭法如实不如。摩诃拘絺
罗!于此五受阴如实不知,不见,无无间等,愚,暗,不明,是名无明。成就此者,名
有无明
在《杂阿含298经》中佛说:
「谓缘无明行者。彼云何无明?若不知前际(过去),不知后际(未来),不知前后际
。不知於内(内六处),不知於外(外六处),不知内外。不知业,不知报,不知业报
。不知佛,不知法,不知僧。不知苦,不知集(苦生之因),不知灭,不知道。不知因
,不知因所起法。不知善不善,有罪无罪,习不习(修习与不修习)。若劣,若胜,染
污,清净。分别缘起(缘起法的详细意义),皆悉不知。於六触入处,不如实觉知,於
彼彼不知.不见,无无间(不停地观察)等,痴暗,无明,大冥,是名无明。」
在《增一阿含46.49.
j********p
发帖数: 9680
5
[释疑解惑] 宣化讲楞严:无明是从真觉生滴吗?
告富楼那。譬如迷人。于一聚落。惑南为北。此迷为复因迷而有。因悟所出。
富楼那以为山河大地都是从无明生出来的,都是依真起妄,依真觉而生出无明来。
那么成佛后,习漏已尽,是否将来还会生出无明来呢?佛听富楼那这样问,就告诉他:
譬如一个迷途的人,在一个聚落,即大家居住的地方,迷失了方向,把南方当作北方,
那么他是不是失去北方呢?不是的,南方依旧是南方,北方依旧是北方,只是他迷失方
向和本觉,就生出无明来。你认为这个迷惑是因迷而生出来,还是因悟而生出来呢?
富楼那言。如是迷人。亦不因迷。又不因悟。何以故。迷本无根。云何因迷。悟非
生迷。云何因悟。
富楼那答:像这个迷人,一定不是因迷惑而生出迷,亦不是因觉悟而生出迷,为什
么呢?因为迷本来是无根的,迷根本没有种子,怎会生出迷来,好像草有根有种子,就
会生出草来。既然已经觉悟了,更不会再生迷惑。因迷和悟是相对立的,有悟便无迷,
有迷便无悟。怎可说迷是因悟生呢?
其实人本来就没有无明,若背尘合觉,就无无明。背觉合尘,就生无明。在光明方
面,就有智慧;在黑暗方面,变成愚...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6
阿罗汉才断无明,是佛教传统的共识。最近几年,有随佛比丘主张初果就断无明。本文
从南北传相应阿含的修多罗部分,来探讨这个观点是否成立。
杂阿含203经
诸比丘!云何一法断故,乃至不受后有?所谓∶无明离欲;明生,得正智,能自记说∶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南传:相应部35相应80经
「大德!而怎样知、怎样见,使比丘的无明被舍断而明生起呢?」
「比丘!这里,比丘听闻∶『一切法都不值得执著。』比丘!当比丘听闻∶『一切
法都不值得执著。』时,他证知一切法;证知一切法后,他遍知一切法;遍知一切法后
,从不同点看见一切相∶从不同点看见眼,色……眼识……眼触……也从不同点看见凡
以这眼触为缘生起的或乐、或苦、或不苦不乐受。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03.htm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是对阿罗汉的描述。北传<杂阿
含203经>以断无明为阿罗汉的因。南传的对应经<相应部35相应80经>,经文虽有不
同,断无明需要「遍知一切法」,「一切法都不执著」,也是阿罗汉才能,不是初果所
能。
又如北传<杂阿含201经>说...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7
来自主题: _Arahan版 - 经典和论藏如何说无明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runsun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经典和论藏如何说无明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n 6 09:18:32 2010, 北京)
经藏:
」。摩诃拘絺罗问舍利弗言:「所谓无明,云何是无明?谁有此无明」?舍利弗答言:
「无明者谓不知,不知者是无明」?「何所不知」?「谓色无常,色无常如实不知,色
磨灭法,色磨灭法如实不知;色生灭法,色生灭法如实不知。受、想、行,识(无常)
,受、想、行、识无常如实不知;如(受、想、行)识磨灭法,(受、想、行)识磨灭
法如实不知;(受、想、行)识生灭法,(受、想、行)识生灭法如实不如。摩诃拘絺
罗!于此五受阴如实不知,不见,无无间等,愚,暗,不明,是名无明。成就此者,名
有无明
在《杂阿含298经》中佛说:
「谓缘无明行者。彼云何无明?若不知前际(过去),不知后际(未来),不知前后际
。不知於内(内六处),不知於外(外六处),不知内外。不知业,不知报,不知业报
。不知佛,不知法,不知僧。不知苦,不知集(苦生之因),不知灭,不知道。不知因
,不知因所起法
S**U
发帖数: 7025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无明是阿罗汉断的经证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94.htm
北传:杂阿含294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愚痴无闻凡夫无明覆,爱缘系,得此识身。
......
若黠慧者,无明覆,爱缘系,得此识身。
......
诸比丘!彼愚痴无闻凡夫无明所覆,爱缘所系,得此识身。彼无明不断,爱缘不尽,身
坏命终,还复受身;
...
若黠慧者,无明所覆,爱缘所系,得此识身。彼无明断,爱缘尽。无明断,爱缘尽故,
身坏命终,更不复受;不更受故,得解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所以者何
?彼先修梵行,正向尽苦,究竟苦边故,是故,彼身坏命终,更不复受;更不受故,得
解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
是名凡夫及黠慧者,彼于我所修诸梵行,种种差别。」
南传:相应部12相应19经
「比丘们!为无明所盖,为渴爱所系,愚痴者的这个身这么生成。
......
比丘们!为无明所盖,为渴爱所系,贤智者的这个身生成。
......
比丘们!愚痴者不曾修为了苦的完全灭尽之梵行,因此,以身体的崩解,愚痴者有身体
的转生
......
比丘们!凡为无明所盖,为渴爱所系,贤智者的这个身生成。贤智者的那无明...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9
来自主题: _Arahan版 - Re: 什么是无明呢?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runsun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什么是无明呢?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Nov 25 18:48:16 2009, 美东)
无明avijjà。在《清净道论》中是这样解释无明的:以不适当的身恶行等名为不应有
(称为不应有、不应得的意思)。由这些不应当有的称为无明。
vijjà解释成存在,因为有了身恶行等等的存在,而不应该有这些存在的却拥有了,所
以这个称为无明,这是从辞源学来解释的。
而相反地,以身善行等名为应当有的(应当存在的),没有彼应有(没有这些应该有的
),所以称为无明。
这也是从辞源学来解释的。所以在这里vijjà用有、用存在来解释。
还有vijjà是知道、支持、了解。再加a就是不知道,不知道什么?
不知蕴、处、界、根、谛故为无明。
也就是对于五蕴、对于十二处、对于十八界、对于二十二根、对于四圣谛不知道、不了
解,称为无明。
或者又以:
不知以逼迫为苦等四种义故为无明。
也就是不知道苦、不知道集、不知道灭、不知道道等等。
还有:
令有情驱驰于无始轮回的一切胎、趣、
c***h
发帖数: 2262
10

生的
杂阿含334经
无明有因、有缘、有缚,何等无明因、无明缘、无明缚?谓:无明,不正思惟因、不正
思惟缘、不正思惟缚。
不正思惟有因、有缘、有缚,何等不正思惟因、不正思惟缘、不正思惟缚?谓:缘
眼、色生不正思惟,生于痴;缘眼、色生不正思惟,生于痴,彼痴者是无明,痴求欲名
为爱,爱所作名为业。
如是,比丘!不正思惟因无明;{为爱}无明因爱;爱因为业;业因为眼;耳、鼻、
舌、身、意亦如是说,是名有因、[有]缘、有缚法经。」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这段经你做何解释?
你认为 正思惟了,明、明触,没有苦受乐受, 会产生贪爱吗?
正思惟是何等重要,何等难的事。
如果 你能在初果之前,
在六根处六尘时,每一毫秒,每一微秒都能提起正见正思维,明
不落入邪见。
你赶快告诉我。 你完成前所未有的事,我向你三跪九叩。
c***h
发帖数: 2262
11
你引的那个无明结不算一个吗?:)
-- 哪段经文? 我怎么不知道
你以为有什么新的方法吗?都已经在经文里面了
相应部12.126不是讲了如实知五阴的集灭法,就可以得明
方法就是观五阴的集灭法
刚开始的时候就一步到位?
不会一步到位的,在初果前,还有向初果,呵呵
无明不是这么容易断,就像初果不是那么容易证一样
-- 我是说,初果之前就达到的意思。
你为什么不回到经文呢?五阴的集,是指如何发生
断无明,就是知道了五阴是如何发生的,
所以才知道五阴如何可以止息,所以才可以开始修行断集证灭的道路
怎么叫没有无明,就没有集?你的思路似乎很混乱
-- 啊 我知道我们对 “无明” “明” 的定义的差别了
-- 这个定义之差别, 造成以后各种各说各话。
-- 我认为 断”无明” ,并不只是 “知道了五阴是如何发生的”
-- 还要能断五蕴的发生。
-- 当然 “知道了五阴是如何发生的” 是比较 “明”一点,但还不够彻底。
-- 还不到断无明的程度。
你看来是没有明白我之前对于刹那生灭与集灭的区别的论证。。。
anyway,色或者受,从来没有刹那生灭过,你怎么去看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阅读全帖
i********7
发帖数: 808
12

相应部22.47:
“有闻之圣弟子断无明而生明。彼人离无明而生明故,不思惟我,不思惟此是我,不思
惟有,不思惟无,不思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想非非想。 ”
这里的圣弟子,根据下文的内容应该是初果,初果断我见是大家公认的吧?
初果是断无明的
全篇: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一类之沙门、婆罗门,观种种有我之观见,彼等皆观五取蕴,或观其随一。
四 以何为五耶?诸比丘!此处有无闻之凡夫,不见圣人……乃至……不顺善知识之法。
观我是色,我以色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观受……想……行……识是我,我以识
有,我中有识识中有我。有如是观见,谓不离我。
五 诸比丘!又谓不离我者,则有诸根之入,[谓]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是。
六 诸比丘!有意、有法、有无明界 ,触于无明触所生之所受之无闻凡夫,思惟我,思
惟此是我。思惟有,思惟无,思惟有色,思惟无色,思惟有想,思惟无想,思惟非想非
非想。
七 诸比丘!亦即于其处住于五根。然则,有闻之圣弟子断无明而生明。彼人离无明而生
明故,不思惟我,不思惟此是我,不思惟有,不思惟无,不思惟有色……无色……有想
…... 阅读全帖
c*******e
发帖数: 38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念无明和无始无明

请问谁能解释一下什么是一念无明和无始无明?
好像我在哪本书中曾经看过好像一念无明破不了,而要破的是无始无明云云...?
S**U
发帖数: 7025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十二因缘中的无明
无明是不知四圣谛。
无明是以不正思维为近因,贪爱等为缘。
其他问题是跟修行无关的戏论吧。
修四念处的法念处,就是能以四圣谛观察一切经验。例如贪心一起,「贪心」是集谛,
「贪心所引现在将来果」是苦谛。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37/yinshun37-02.html
杂阿含298经
云何无明?若不知前际,不知后际,不知前后际;不知于内,不知于外,不知内外,不
知业,不知报,不知业报;不知佛,不知法,不知僧;不知苦,不知集,不知灭,不知
道;不知因,不知因所起法;不知善、不善,有罪、无罪,习、不习,若劣、若胜,染
污、清净,分别缘起,皆悉不知。于六触入处不如实觉知, 于彼彼不知、不见、无无
间等、痴闇、无明、大冥,是名无明。
z*****n
发帖数: 633
15
观:超越边见,突破无明的开始
越尘居士
常在闲谈中听人讲:破无明要靠智慧,慧由定生。定如何生慧?通过观,所谓观慧
是也。什么是观?佛门用观字的地方甚多,用以处理不同问题。如净土十六观中前几观
主要是为了迅速集累白净业,不净观对治贪,天台空假中三观各有所摄,而密宗中观想
种类之多不胜枚举,非可尽述。但与智慧直接相关的观,用中文讲包括观想与观察,梵
文中有二,毗婆舍那——指以思维分析为重心者和三摩钵提——指以体察等持为重心者
。本文将以简介毗婆舍那为主,稍及三摩钵提。
怎么观,观什么?常听人答曰观心,或曰观如幻,或曰观八不,或曰观真实,或曰
观真如体性等等。都对,只可惜是讲给会家子听的,不会的人听不懂。如今学观要如何
做起,哪些是基本原则?以笔者一管之见,有几点值得事先搞清。第一,观的根本出发
点不在于立而在于破:破除一切错见执着。毗婆舍那以破错见为重心,进而初步契入空
性;三摩钵提以破执着串习(这是细错见)为重心,逐步于空性巩固深入。在深入破除
错见之过程中,行人得以契入空性:并非得到真理,而是真如法尔自显现。如果企图观
得什么,一开始方向就不对更谈何结果。科学发... 阅读全帖
i********7
发帖数: 808
16
观五阴的集灭法成就断无明的经文:
相应部22.126
一一 「比丘!於此處有有聞之聖弟子。有色集法
者,如實知有色集法。有色滅法者,如實知有色滅
法。有色集、滅法者,如實知有色集、滅法。
一二 有受集法者……乃至……
一三 有想集法者……乃至……
一四 有行集法者……乃至……
一五 有識集法者,如實知有識集法。有識滅法者,
如實知有識滅法。有識集、滅法者,如實知有識
集、滅法。
一六 比丘!說此為明,如是為明人。」
指出观五阴的集灭法则可得明,断无明.
而下几篇经文指出,初果是如实知见十二因缘:
杂阿含经845,846,846次,指出初果如实知四圣谛,十二因缘以及八正道
“如實知見賢聖正道,彼聖弟子能自記說:『地獄、畜生、餓鬼惡趣已盡,得須陀洹,
不墮惡趣法,決定,正向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邊。』”
“何等名為聖道如實知見?謂:此苦聖諦如實知,此苦集聖諦、此苦滅聖諦、此苦滅道
跡聖諦如實知,是名聖道如實知見。”
“何等為聖道如實知見?謂:十二支緣起如實知見,如所說:是事有故,是事有;是事
起故,是事起;如:緣無明,行;緣行,識;緣識,名色;緣名色,六入處;緣六入處
,觸;緣觸,受...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17

是”无明” 永断?
还是 暂时”明”一点点
还是 有时可以断”无明”,可以体验断”无明”的状况?
那十结该怎么办?
“无明”结,还在后面,三果只断五结,都还没解开此结。
这要如何解释?
那.....只有贪爱,没有”无明”,如何”集”? 愿闻其详。
Y**u
发帖数: 5466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十二因缘中的无明
到底是什么? 那位来给俺扫个盲?
看到的一些讲解都是说无明是众生所共有的源动力。那无明又从何而来, 也就是因缘
运动的源动力从何而来? 在这方面佛有什么开示吗?
无明本身的一种解释是"于法不了为无明", 这里有没有一个主体呢? 如果是说个体
, 个体本无我,一切因缘生, 又何来"于法不了"呢?
i********7
发帖数: 808
19

这个也要回到经文中去看,是否有明,再明一点,更明一点这样的经文
如实观五阴的集灭是为明的这段经文,显然就不是这样说的
相反是干脆利落地指出,如实知五阴的集灭则为明
而另外一篇经文指出初果[如实]知四圣谛,[如实]知十二因缘
而不是说初果知四圣谛一点,二果多一点,三果更多一点,
或者十二因缘,初果知一点,二果多一点,三果更多一点
相反,经文中指出贪爱的断舍是一点一点的过程,而不是无明
这个就符合四圣谛的三转十二行,因为二转开始就在修灭苦的道路
也就是离贪断爱的八正道,贪爱就是一点点的断。
明不会一点点明,真因为初果断了无明,而贪爱要一点一点的断
所以初果还有可能多次轮回,才结束
因为五阴的集,是爱,爱不断,还会轮回。
所以断了无明,还会有爱,还会有轮回。
明就明,涅磐就涅磐
你看相应部的经文会有这样的感觉,自然
因为相应部的转法轮经有点问题,讲修八正道而见四圣谛,暗示无明最后断,
所以后来的行文也是如此,并不奇怪
但是单单从这篇经文当中就已经自相矛盾,更不用提与其他的经文不符合
四圣谛贯穿全部修行是因为,都是围绕四圣谛而开展的
第一转,如实知四圣谛
第二转,修四圣谛
第三转,证四圣谛
... 阅读全帖
i********7
发帖数: 808
20

经文里面有贪逐渐断的经文
但是关于无明逐渐逐渐的断似乎真的就很少很少
这个概念很有可能是后来加入的,目前还没有做进一步的探究
那么有定义欲界的错误是什么吗?色界的错误在经文里面又是什么样的定义?
无色界的错误又是如何定义?可以引一些过来,大家分析一下。
如果无明永断,则成就初果,三结就是因为明而断,不然为什么能断?
因为在你的概念里面是贪断尽,才无明断尽,才会说欲界的贪没有断,无明怎么可能永断
你把无明和贪爱两者揉杂在一起,可能觉得贪爱就是无明,
却不知道贪爱是一种习惯,即使明了之后,这种习惯是需要一段时间来断的
所以初果才会最多七有人天,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有一些人很精进
7天内就可以断,有一些比较不精进,可能要多次轮回才能断
都是因为贪爱这种习惯的强弱,以及修行者本身的精进度
i********7
发帖数: 808
21

你引的那个无明结不算一个吗?:)
你以为有什么新的方法吗?都已经在经文里面了
相应部12.126不是讲了如实知五阴的集灭法,就可以得明
方法就是观五阴的集灭法
刚开始的时候就一步到位?
不会一步到位的,在初果前,还有向初果,呵呵
无明不是这么容易断,就像初果不是那么容易证一样
你为什么不回到经文呢?五阴的集,是指如何发生
断无明,就是知道了五阴是如何发生的,
所以才知道五阴如何可以止息,所以才可以开始修行断集证灭的道路
怎么叫没有无明,就没有集?你的思路似乎很混乱
你看来是没有明白我之前对于刹那生灭与集灭的区别的论证。。。
anyway,色或者受,从来没有刹那生灭过,你怎么去看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当然我也不会反对你去这样看了,只是提醒,这是凡夫妄见中以为的生灭生灭
要观察只能观察色和受是如何发生的,至于灭,是你明白的事情,所以苦灭圣谛
不是涅磐,而是明白五阴如何可以灭,当你明白如何可以灭之后,才按照灭苦的方法去修
也就是苦灭道迹圣谛。
r****n
发帖数: 8253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什么是无明我见无常无我
什么是无明?
无明:和”愚昧无知”是同义词、解释为:不明察事物的本质是无常,不圆满,无我。
特指心灵造业的原因,烦恼的起因,轮回的根源。泛指那些把并不存在的事物或者特性
以为是存在的错误认识;也指那些把存在的事物或者特性以为是不存在的错误认识。
什么是我见?
我见:古译为”身见”、”萨迦耶见”,它是“无明”的具体表现。“我见”解释:
认为在每个人中有一恒常不变、亘古长存的绝对实体。这实体就是那千变万化的现象世
界背后不变的真实本质、或有说为”本心、自性”或有说为” 梵、大我、神我”又或有
说为”本性”……名字相异而意义相类同、这种观念认识就是”我见”。这是众生烦恼
和轮回的根本、
什么是无常?
无常是 生灭、变易、运动或有已而无的意思。
什么是无我?
经典说“不圆满即无我”,因为无常和不圆满指示我们一个你不能自在,不能主宰的事
实和自然规律性。
b*****l
发帖数: 3821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十二因缘中的无明
<圆觉经>
云何无明。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
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
善男子,空实无华,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华生处,由
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善男子,此无明者,非实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
至于醒,了无所得。如众空华,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何以故,无生处故。一
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
善男子,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华,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无,本
性无故,彼知觉者,犹如虚空,知虚空者,即空华相,亦不可说无知觉性,有无俱遣,
是则名为净觉随顺,何以故,虚空性故,常不动故,如来藏中无起灭故,无知见故,如
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十方故,是则名为因地法行。菩萨因此于大乘中,发清净心,末世
众生,依此修行,不堕邪见
a*****a
发帖数: 640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十二因缘中的无明
我觉得你这里的无我不应该是你理解的那样,也许在别的地方你可以那样理解。当然我
现在还没搞明白什么叫做 无我。:-)
能有生死轮回,不停轮回就有个我的
那个所谓的我就是 于法不了无明 的主体
我们可以把缘的一个所谓起点定为无明,但是一圈下来,无明不灭,就要接着循环
十二因缘永不终止
b*****l
发帖数: 3821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最初的无明是怎么来的呢
<圆觉经>
云何无明。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
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
善男子,空实无华,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华生处,由
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善男子,此无明者,非实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
至于醒,了无所得。如众空华,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何以故,无生处故。一
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
善男子,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华,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无,本
性无故,彼知觉者,犹如虚空,知虚空者,即空华相,亦不可说无知觉性,有无俱遣,
是则名为净觉随顺,何以故,虚空性故,常不动故,如来藏中无起灭故,无知见故,如
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十方故,是则名为因地法行。菩萨因此于大乘中,发清净心,末世
众生,依此修行,不堕邪见
b*****l
发帖数: 3821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最初的无明是怎么来的呢
<圆觉经>
于是金刚藏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
悲世尊,善为一切诸菩萨众,宣扬如来圆觉清净大陀罗尼,因地法行渐次方便,与诸众
生,开发蒙昧,在会法众,承佛慈诲,幻翳朗然,慧目清净。
世尊,若诸众生本来成佛,何故复有一切无明,若诸无明众生本有,何因缘故,如来复
说本来成佛,十方众生本成佛道,后起无明,一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恼,惟愿不舍
无遮大慈,为诸菩萨开秘密藏,及为末世一切众生,得闻如是修多罗教,了义法门,永
断疑悔。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金刚藏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
来甚深秘密究竟方便,是诸菩萨最上教诲,了义大乘,能使十方修学菩萨,及诸末世一
切众生,得决定信,永断疑悔,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金刚藏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
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
,皆是轮回,未出轮回,而辩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若免轮回,无有是处,譬如动
目,能摇湛水,又如定眼,由回转火,云驶月运,舟行岸移,亦复如是。
善男子,诸旋未息,彼物... 阅读全帖
i***r
发帖数: 292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最初的无明是怎么来的呢

无明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这样的。
无明是不明白生命的真相。生命是在DNA程序控制下的细胞复制、分裂过程。
伴随着细胞分裂生长和器官的完善(尤其是脑细胞),自我意识也开始同时
出现(我执?)。细胞组成的身体和大脑形成的自我意识相依相生,相互影响,
相互服务。所以,无明来自于生命本身。
c***h
发帖数: 2262
28

很紧
Nice, 好问题,有新见解
可有证据是部派佛教把”无明”移到后面? 这个有意思。
辅以,有较具体的修行方法可以在刚开始修行时一步到位,把”无明”永断。
这样应该就能证实你的看法了。
另外.....只有贪爱,没有”无明”,如何”集”? 愿闻其详。
前面生灭问题,
单纯 “色” “受” 的生灭(不是”色集” “受集”), 要观察哪些内容?
S**U
发帖数: 7025
29
主张初果断无明的一大问题,是相应阿含没有任何经文如此说。
相应修多罗对初果的描述,有∶
远尘、离垢
得法眼净
见法、得法,
知法、入法,
于正法中得无所畏
度诸狐疑,不由他知,不因他度
见法是见四圣谛。那么为什么经文不说断无明呢?或者在「明」的定义中,包括「见法
」?主张初果断无明的,应该思考这个问题。
见法这个词,也用于证阿罗汉的经文。可见见四圣谛通于证阿罗汉果。
有意思的是,大家熟悉的「断三结,谓∶身见、戒取、疑」说法,我在修多罗部分看到
的北传经文,南传不是没有对应经,就是对应经属于相应部之外的三部。
杂阿含390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若诸沙门、婆罗门于此苦圣谛不如实知,此苦集圣谛不如实知,此苦灭圣谛不如
实知,此苦灭道迹圣谛不如实知,此非沙门之沙门,非婆罗门之婆罗门,彼亦不于沙门
义、婆罗门义见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若沙门、婆罗门于此苦圣谛如实知,此苦集圣谛如实知,此苦灭圣谛如实知,此苦
灭道迹圣谛如实知,当知是沙门、婆罗门,沙门之沙门,婆罗门之婆罗门,于沙门义、
婆罗门义见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阅读全帖
i********7
发帖数: 808
30
明与无明可能还是回到经典中去,在经文334经中清楚明白地告诉大家无明是如何发生的
然后在相应部22.126经又告诉大家什么叫明,没有经文写着无明慢慢断,但是贪爱是一
种习惯
所以会慢慢断,也有这样的经文
晚点我会引这两段经文
r****n
发帖数: 8253
31
来自主题: _Arahan版 - Re: 经典和论藏如何说无明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runsun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经典和论藏如何说无明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n 6 09:34:03 2010, 北京)
这些是freeman说的“间接知识”,即来自于佛经,论典等。但是尽管它们不是自我的
直接体会和修证,但是理解这些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将帮修行者树立正见。知
道自己该怎么修,应该解决什么问题。
尤其对于无明这种佛法的核心概念,更应该去搞清楚。
按照以上经典所说的,一个修行者应该重点去观照五蕴有为法无常(生灭),苦(不真
实),无我(非主宰,非恒常)的真实特性,以破除对五蕴错认为常,乐,我,净的错
觉,进而造成不如理作意,而起贪爱,也就是十二缘起的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
。。。
我们学的是佛法,不是XX法,既然学佛法,就应该按照世尊的教导,如果某种理论不符
合佛陀的教导,那么就要高度警惕。
佛法的理论本身非常严谨,佛陀在经典里面也把佛法全部的核心都讲得清清楚楚,佛陀
说:
“诸比丘,有三事秘密進行。哪三事? 女色、婆羅門咒語、邪见邪行。
r****n
发帖数: 8253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经典和论藏如何说无明
这些是freeman说的“间接知识”,即来自于佛经,论典等。但是尽管它们不是自我的
直接体会和修证,但是理解这些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将帮修行者树立正见。知
道自己该怎么修,应该解决什么问题。
尤其对于无明这种佛法的核心概念,更应该去搞清楚。
按照以上经典所说的,一个修行者应该重点去观照五蕴有为法无常(生灭),苦(不真
实),无我(非主宰,非恒常)的真实特性,以破除对五蕴错认为常,乐,我,净的错
觉,进而造成不如理作意,而起贪爱,也就是十二缘起的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
。。。
我们学的是佛法,不是XX法,既然学佛法,就应该按照世尊的教导,如果某种理论不符
合佛陀的教导,那么就要高度警惕。
佛法的理论本身非常严谨,佛陀在经典里面也把佛法全部的核心都讲得清清楚楚,佛陀
说:
“诸比丘,有三事秘密進行。哪三事? 女色、婆羅門咒語、邪见邪行。
诸比丘,有三事,昭然光明,不秘密行。哪三事? 明月、红日、如來宣說之法與律”
因为佛法的公开性,使得我们可以对照佛陀的宣讲,来从理论上辨别哪些是正法,哪些
是邪法。这也是佛陀临终前教导的,佛陀告诫弟子,要如实对照经和律,判定是否为佛
说,而不是告诉
b*****l
发帖数: 3821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十二因缘中的无明
虽然都叫众生,意义不同。
轮转中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的“众生”是因缘的结果。
而且着整个妄执,迷惑的过程,统称无明。
因这个过程产生了轮转生死,所以无明是十二因缘之首。
而且这个过程是“从无始来”,
追究众生的来处,有没有未迷前的状态,也许可以从破迷后的状态去考虑。
Y**u
发帖数: 5466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十二因缘中的无明
我同意你说的无明是一个过程, 而不是一个点。
可是尽管这里说到的众生和我们通常意义上的众生所指不同, 但佛既然用了同一个词
, 想必是有联系的。 我们通常意义上的众生,是迷惑的结果。 而这里的众生更像是
在说未迷时的状态。 是什么让佛同用众生来描述他们呢? 用不同的词来说应该不是件
难事,
对"从无始来"我的理解是时间也是迷惑的结果, 所以未迷时是无始。换句话说, 时
间可能也是无明的重要表现形式。
Y**u
发帖数: 5466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十二因缘中的无明
轮回中的我通常被称为蕴我, 问题是
是蕴我对自身的迷惑造成了无明,
还是无明产生了蕴我
如果说都对, 也就是一个闭合的循环, 那这个循环最初又是怎么形成的。。
因缘观讲究个次序, 这个地方有点怪, 是不是?
S**U
发帖数: 7025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十二因缘中的无明
「无明不知四圣谛」是指对四圣谛没有直接体验(现观)。
"原动力",无明与贪爱是互相帮忙的。例如因为没有直接体验喜欢美食是苦谛,所以喜
欢美食 :-)
r****n
发帖数: 8253
37
其实你提的问题是不错的。将你所说的二元对立去掉,换成无明则比较好回答,

。:)
从无明到涅槃的明,这个最后一跃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这个过程最为关键的就是“识”
的彻底熄灭。而想要熄灭识,则必须彻底对五蕴厌离舍弃。认识到五蕴的真正过患。对
四圣谛的"苦谛","集谛"进行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产生对五蕴的厌离,灭除贪爱,
熄灭识,进而证"灭谛",而整个过程,是"道谛"的实行。合起来是四圣谛。经典说无论诸
佛,还是阿罗汉都是通过四圣谛而解脱的。凡偏离四圣谛,一定不是佛法。
南传的十六观智基本就是一个完整的解脱过程,尽管这个十六观智应该是部派佛教时代
佛教繁琐化僵化的一个产物,但是它确实基本反映了解脱的整个过程。应该是某些解脱
者的直接经验总结。它和阿含经第一经的经文具有对应性。“當觀色無常,如是觀者則
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
十六观智的第一阶段主要是观察到五蕴的生灭特性,也就是经典所说的正观五蕴无常。
在这期间生起的智主要是缘摄受智(认知五蕴是因缘而生因缘而灭),生灭智,坏灭
智。此阶段以对生灭的直接观察认识为主。并有机会破除我见,因为五蕴被一一如实
观...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最初的无明是怎么来的呢
无明是造成轮回的原因,
以轮回中的思惟心去测度无明的起始是没有意义的。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就如圆觉经说的,
若以轮回心。思惟即旋复,但至轮回际。不能入佛海。
i***r
发帖数: 292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最初的无明是怎么来的呢
要知道无明怎么来的,先要搞清楚什么是无明。
S**U
发帖数: 7025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最初的无明是怎么来的呢
原始佛法说无明是不如实知四圣谛。因为不如理作意,作意与常乐我净相应,而有无明。
现观无常、苦、空、无我,如实见四圣谛,则明,解脱。
c***h
发帖数: 2262
41

我也认为如此,”无明”不会一下就永断。
没那么简单吧
应该是逐渐逐渐的明,然后偶而可以体验一下全断,但还无法永断。
若有一下就永断这回事, 我到很想知道,到底如何修练,这么快”无明”就永断。
我的理解与你相同
i********7
发帖数: 808
42
其实我已经回答了你的问题
你从相应部的转法轮经来说,知,遍知,来说明是一步一步地明
我指出相应部的转法轮经的问题,第一它认为是修八正道来见四圣谛的,
所以明是在后面的,不是在前面。这个与它这篇经文中的后半段是矛盾的
后半段指出苦,苦集,苦灭,苦灭道迹的顺序,而不是苦灭道迹在先。
第二后半段又指出明是渐渐明,基本上是也是指无明最后断尽,所以本来这篇经文就是
这样设计的
它的观点就是无明最后断尽,但是要发现这篇经文自己与自己矛盾的地方。
但是杂阿含的转法轮经却不是这样说的。至于为什么每一次提到明
我的理解和你的不一样,也举了例子。还有更多的其他辅助解释
基本上,可能你不想看。。。。?
“每一转都提到明,不见得就是你理解的这样
也有可能是因为初果得明之后,明一直保持下去
所以每一转都会继续有明,不会退转
没有认为阿罗汉需要别的法,阿罗汉还是四圣谛,这与每次提到明没有矛盾
这个就像以下的比喻:
第一转,去看病,医生诊断出这是什么病,如何发生的,如何可以止息,以及治疗的方
案,这就是明
第二转,基于这个诊断(四圣谛,明),而开始治疗
第三转,基于这个诊断(四圣谛,明),以及治疗,来判断这个病是否...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3
Your quotations can be understood either way.
Actually, there is no contradiction when explained 无明是阿罗汉断, but there
are difficulties when explained 无明是初果断.
i********7
发帖数: 808
44

其实在转法轮经里面,佛陀就已经讲了得明,但是你期待是[断无明]这三个字
或者在「明」的定义中,包括「见法
法友觉得见法,是见到了什么?
断无明,得明,是明了什么?
c***h
发帖数: 2262
45

无明 是断”我”的误解,在每分每秒每一毫秒都达到”无我”,也就是没有”行”产
生,
也就是不会受以前贪爱影响(也就是业)。
当然也不会产生新的被贪爱所影响的识、名色。
就像我们以前喜欢一个帅哥或美女,
现在”明”,不受以前贪爱影响,就不会产生喜欢这个帅哥或美女的名色(身心)
当然,这时还是可能产生贪爱其它东西的名色(身心)
例如 我们还是贪吃美味,还是对贪吃美味”无明”,产生了受这贪吃美味的影响的名
色(身心)
i********7
发帖数: 808
46

明是一种形容词,无明也是,但是它是有具体指向对什么不明的
请问是出于对什么的不明白,才有我见?
请再回相应部22.126经看看
如果对五阴的集灭法不如实知,你怎么断我见?
而对五阴的集灭法如实知就是已经得明
所以断无明,可成就断我见 :)
S**U
发帖数: 7025
47
无明与爱,互相交缠。与此经相合。
杂阿含266经
佛告诸比丘∶
「于无始生死,无明所盖,爱结所系,长夜轮回,不知苦之本际。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66.htm
c*********d
发帖数: 9770
48
2017-11-02 00:00秦小明
有关“中国经济能否对抗西方经济学所描述的规律”这一问题,无论是在中国民间还是
学界,都引发过广泛的辩论。
在民间,人们用中国的房价一而再再而三地「打败」经济规律来强力佐证西方经济理论
在中国的失效。在学界,这一问题则被上升到「道路自信」的高度。
旗帜鲜明地,我并不认同这样的说法。
1
近期大家讨论比较多的是,中国经济是否会出现「明斯基时刻」。这个讨论源于前不久
即将卸任的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警告中国需防明斯基时刻。在此之前,周小川已执掌中
国央行长达15年之久。
简单而言,「明斯基时刻」指的资产价格迅速崩溃的时刻。或者不那么严格地,你可以
近似把它理解为金融或者经济危机发生的时刻。这一术语源于典型的西方经济金融理论
,由一个叫做明斯基的美国经济学家提出,故此得名。
比较典型的「明斯基时刻」是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进而引发全球风险资产价格崩
盘。再往前推,1929-1933资本主义大萧条发生时,也可以看做是一个极为典型的明斯
基时刻。
对于中国经济是否真的能摆脱「西方经济学理论」所总结的规律,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事实上,我从来不认为经济学... 阅读全帖
g****d
发帖数: 3461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十二因缘中的无明

无明是字面翻译,就是看不见,看不见所有想法,情感刹那生灭的过程。
为什么非要有主体?难到不能是想法自然浮现,行为自然产生。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