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桑树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s*****n
发帖数: 1998
1
被一个外发把蚕茧藏在头发里面偷出去了
w********2
发帖数: 632
2
金国大概从被俘宋朝皇帝搞的。lol.
w********2
发帖数: 632
3
为啥诺贝尔那么牛?火药应该是中国的技术。lol。
c*********d
发帖数: 9770
4
涡扇发动机跟莱特兄弟毫无关系吧。
w***u
发帖数: 17713
5
诺贝尔也不是各种强力火药化合物的发明人,碰巧弄出硅藻土可以安全存储这些大杀器
,于是发财了。一招鲜吃遍天。
a**e
发帖数: 8800
6
我也记得这个故事。
忘了是啥人了
茶树是买办帮英国人偷出去的
宣纸和景泰蓝工艺实际都是周恩来指示下泄密的
不过苹果据说是前辈偷来的

:被一个外发把蚕茧藏在头发里面偷出去了
:【 在 srx (srx) 的大作中提到: 】
w********2
发帖数: 632
7
老周啥动机?
c*********e
发帖数: 16335
8
蚕子是藏在拐杖里偷出去的。
s*x
发帖数: 8041
9
多谢科普
c*********d
发帖数: 9770
10
苹果在唐代就从伊朗传鸟进来,不过在中国长期没有优化,一直都是像现在的沙果一样
又小又酸。
那时候叫“林檎”,传到日本去之后叫到现在,我们自己倒是改名鸟。
g******t
发帖数: 18158
11
最早将地瓜传入我国者,是福建长乐籍华侨陈振龙,准确时间在明朝万历二十一年五月
(公元1593年5月)。当时在吕宋岛经商的陈振龙发现吕宋出产的地瓜产量惊人,价值很
高。于是他就耐心地向当地农民学习地瓜的种植方法,才知道地瓜种植非常简单易活,
只需剪一段地瓜藤插进土里浇一瓢水就行了。于是陈振龙就违反统治菲律宾的西班牙殖
民当局关于不准地瓜出境的禁令,冒着可能遭受严惩的危险,偷偷将地瓜苗带回福建老
家。对此,陈振龙的五世孙陈世元著《金薯传习录》(1982年10月农业出版社影印本)
有详细记载:“(陈振龙)历年贸易吕宋。久驻东夷,日见彼地土产朱薯被野,生熟可
茹。询之夷人,咸称薯……同五谷,乃伊国之宝,民生所赖。但此种禁入中国。”后来
,陈振龙:“目击朱薯可济民食,捐资阴买,并得岛夷传种法,则带归闽地。陈振龙将
地瓜苗带回福建后,他的儿子陈经纶担心在本土栽种不活:“诚恐性不合。”就在“本
屋后纱帽池边隙地试栽”。经过试种,秋收后硕果累累。这样,陈经纶才放心上书当时
的福建巡抚,浙江钱塘人(今杭州人)金学曾:“以敬陈种薯之利益。”金学曾是一个
有头脑的官僚,进士出身。他开始并不盲目相信地瓜的神奇... 阅读全帖
a**e
发帖数: 8800
12
没啥动机就是不懂这些技术的价值。
人家日本夸夸然后说想看看他就下指示。所谓外交无小事。
然后景泰蓝厂宣纸厂归公后都排排座分果果用了外行的革命者当干部, 接到指示就让人
家全程参观。连流程中取样都允许。
日本占领半个中国都没得到的技术, 被没文化直接白给了。
所以但有吹捧周恩来是中共中有文化的, 我都呵呵而过。
当年慈禧的量中华物力接与国欢心的外交原则国共两家都继承得不错。

:老周啥动机?
:【 在 aple (凸-_-凸) 的大作中提到: 】
然后
w********2
发帖数: 632
13
共产党不把中国当自己的家啊。家传技术都无所谓。
f****e
发帖数: 24964
14
明显有动机啊,和老毛感谢侵略一个下大棋动机
就是国际地位趴下去了,猴急巴结倭寇

:没啥动机就是不懂这些技术的价值。
:人家日本夸夸然后说想看看他就下指示。所谓外交无小事。
x*******o
发帖数: 573
15
我老家我小时候吃过这个东西 名字也还是叫 linqjng 比较奇怪 所以记住了 比较酸
和梨 杏子 桃子比没那么好吃
w********2
发帖数: 632
16
这种坑害后代的事情是要狠批的。
w********2
发帖数: 632
17
中共对日本的巴结嘴脸,很难想象当时是真正抗日。
m***n
发帖数: 12188
18
小时候看的书,80年代日本人来偷了很多技术
其实关键是那时候人没有什么技术版权的认识。
x****o
发帖数: 29677
1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东北又要全面、全方位振兴?

我只听过湖广熟天下足,明朝开垦湖广,江浙反过来多种植桑树养丝,以后清朝都是以
湖广的粮食为根基
k****z
发帖数: 1863
2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好多年没见过吃过这种东西了
靠 桑树
Mulberry
变态白鬼子邻居家一颗很大靠着我家院子和Deck,靠掉一地恶心,关键鸟喜欢,全来吃
,然后再Deck上拉屎,靠靠,我一到七月就要骂人,估计骂人被听到了,鬼子砍了一半
树枝,还有的折腾。鬼子还说味道不错,我心想你妈比。


: http://chenfarm.com.tw/web/data/file/UserFiles/MB-02.jpg

X1
发帖数: 1823
2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好多年没见过吃过这种东西了
对桑树有很深的感情,小时候养蚕,一张白纸上摆的芝麻大的蚕卵,到春季的时候是不
是还要埋在被窝里暖一暖,每天放学检查是不是有破卵而出,然后看着蚂蚁大小的蚕在
蠕动,赶紧在铁皮的香烟或者雪茄盒子里铺上桑叶,用毛笔把蚕移到桑叶上,看他们悄
无声息地吃桑叶,拉黑豆豆,每天还换桑叶,清理蚕盒。经常还带到学校,蚕慢慢的长
大,颜色也发生变化,最后就不吃桑叶了,光拉屎,拉完后,身体通透的时候就开始吐
丝作茧自缚,茧也有不同的颜色,大多是白的,有粉红的,米黄的。最后又破茧而出成
为飞蛾,然后交配,之后产卵,年复一年。

发帖数: 1
2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山海经》与美洲
叶雨蒙
我最早知道《山海经》与美洲有关系一事,是在连云山所著《谁先到达美洲》一书中,
读到一则介绍:
美国学者墨兹博士研究了《山海经》,根据经上所说《东山经》在中国大海之东日
出之处,他在北美,试着进行按经考察,经过几次失败,他一英里一英里地依经上记过
的山系走向,河流所出和流向,山与山间的距离考察,结果胜利了。查验出美国中部和
西部的落基山脉,内华达山脉,喀斯喀特山脉,海岸山脉的太平洋沿岸,与《东山经》
记载的四条山系走向、山峰、河流走向、动植物、山与山的距离完全吻合……
真是令人惊讶:一个美国人,研究了中国学者都难以读通的《山海经》,并且据此
实地勘察,发现了中国古人早已到达美洲!
这件事的确让我着迷。
后业,我又读到贾兰坡老先生为这个美国博士的著作《淡淡的墨痕》(《PALE INK
》,中文译著名为《几近退色的记录》)所撰写的序言。更令我惊讶的是,那位凭借双
脚踏勘美洲几列山脉的美国学者竟然是位令人尊敬的女士。或许是不同译者的译名,使
连云山先生将亨利艾特·墨兹误认为男性;或许是觉得独自一人冒险走遍四列山脉的人
不可能是一位女子。有的译者将这位女博士的名字(Henrietta M...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784
2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一场事先张扬的超车ZZ
来源: 饭统戴老板
2018-08-23 00:47
工业间谍、茶叶大盗和弯道超车
数据支持:远川研究
1789年9月1日,伦敦泰晤士河码头,21岁的英国纺织工人萨缪尔·斯莱特(Samuel
Slater),换上一身破旧的脏衣服,将自己的纺织从业证书缝进了外套内衬,打扮成农
民的模样,操着一口浓重的乡下口音,声称自己要去美国投奔开农场的亲戚,躲过了皇
家海军士兵们的严密盘查,混上了一艘前往纽约的客船。
在波涛汹涌的大西洋上航行了66天后,斯莱特终于抵达纽约。那会儿的纽约,还没有自
由女神像和曼哈顿群楼,是一片崭新的热土。跟斯莱特一起下船的乘客并不知道,这位
衣衫褴褛的年轻人,是未来的美国工业之父,他脑子里的图纸和知识,是美国在十八世
纪获得的最宝贵的一笔知识产权资产。
斯莱特出生于英国工业革命起飞阶段的1768年,在这一年,阿克莱特爵士(Sir
Richard Arkwright)发明了水利纺纱机,一年后,瓦特(James Watt)注册了蒸汽机
专利,资本主义开始以暴风骤雨般的速度完成从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转型,当时的英
国,无疑处于工业食物链的最顶端。
斯莱特的父母虽然都是农民,但...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4
在2018年即将过去的时候,在浙江终于抓到了一个逃亡的强奸犯,这是好事,希望把这
垃圾给枪毙。
这个事情发生在1994年10月7月,浙江湖州南浔镇一个5岁女童被人诱骗至村外桑树地,
惨遭性侵,然后被这个凶手杀了。不久,大家发现了女童的尸体,可是因为当时的技术
条件,一直破不了案。但是警察一直在不断寻找这个凶手。
现在历时24年,该案嫌疑人终于落网。
这个家伙也是疯狂,这个人还一直活动在江浙沪地区,且多次因刑事犯罪入狱,累积坐
牢14年,估计这样才没有被警方重视,不过因为现在的破案技术大有进步,最终将目标
锁定他。
希望这种垃圾凶手,这种垃圾马上判处死刑。
现在技术越来越进步,很多之前的案子现在都可以破了,我看到一个新闻,说之前哈佛
那个连环杀人案,现在也被破了,就是当时的保安。

发帖数: 1
25
战争总是带来死亡和无处不在的匮乏。
旷日持久的二战,不仅给人类造成千万生命的死亡,更使各国民众充分体会到战争经济
带来的食品和生活物质的匮乏与短缺。饥饿在折磨交战国的人民。
德国的配给制
至于那些进行战争所必须的原材料,情况是这样的:德国的铁矿含量丰富,从南斯拉夫
和法国德国也能取得足够的铝矿来满足巨大的飞机生产的需要,但是铜和锡却非常短缺
,但是德国有希望从巴尔干和俄国来密布这一短缺的现状。
至于石油,德国主管石油事务的Schell将军说他对此一点都不担心,当然即使他担心也
是不会承认的。但是我们必须知道以下事实:
1. 德国空军所需要的燃油是完全不依赖进口的。所有德国飞机的发动机在设计的时候
就是为了使用合成燃料的,合成燃油是德国以煤为原料自己生产的,现在德国的合成燃
油的年产量大概是400万吨,大大超过了德国空军所需的燃油数量。英国如果要使德国
陷入危机,那么就可以攻击这些把煤加工成燃油的工厂,事实上英国也正在尝试,他们
击中了莱比锡附近和斯德丁的石油加工厂,但是这样的破坏程度远远不足以瘫痪整个德
国的人造石油工业体系,甚至连实质性的影响都没有达到。
2. 德国已经控制了罗马尼亚...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26
白日梦想家
2019-07-27
文章来源:扯淡堂
生产的是大哥,消费的是屌丝,就算现在不是屌丝迟早也会变屌丝。
现在的西班牙被称为“欧猪四国”之一,他们四头猪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懒得要
死,国家都濒临破产,旅游业是支柱产业,搞点轻工业,好吃的比较多,美女比较多,
专注一些轻工业产品,比如包,衣服什么的。
很难把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俩货和“列强”这个词联系在一起,事实上西班牙开启了欧洲
的列强模式,西班牙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在它之前几百年,欧洲一直
是被暴打的地位,在这“两颗牙”之后,西欧逐步开始对世界呈碾压态势。
但是谁能想到,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西班牙的崛起就跟一个
拆迁户一样迅猛,拆迁了南美洲,获得了天量财富,也跟一个拆迁户一样,德不配位,
迅速归变回他应该的状态。
以前玩游戏的时候,发现科技树上有个节点,叫“宗教狂热”,还纳闷这玩意是啥东东
。了解了西班牙历史之后,才明白说的是这货。
我们前文讲过,基督教最早起源于中东沙漠,从耶稣传教到公元313年的这三百年之间
,基督教一直处在被镇压地位,罗马帝国杀起基督教徒就跟杀蛮族似的,耶稣的那俩最
重... 阅读全帖
b*******y
发帖数: 4304
2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purity (purity),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志愿军60军被俘人员坎坷人生:不知该去怨谁(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Nov 11 12:46:15 2011, 美东)
http://www.6park.com/news/messages/48578.html
核心提示:当年从事过战俘解释工作的贺明将军,曾在上世纪90年代采访数百名志愿军
归国战俘,写作了《忠诚》一书。被俘的遭遇带给归来者无尽痛苦,“180师是个悲剧,
被俘人员也是悲剧。”头发花白、脸上爬满皱纹的张城垣老人叹了一口气说,“我也不
知道该去怨谁。”
如果不回忆往事,吴春生和大他4岁的志愿军老战友张城垣都有一个安静和乐的晚年。
www.6park.com
书桌旁养着文竹、吊兰,久未换水的玻璃缸内,两条小鲫鱼怡然自得地摆着尾巴。一副
老知识分子做派的吴春生,闲来就用小楷抄写柏杨的《中国人史纲》。“我喜欢柏杨的
书,”这位自行车厂退休工人说,“他敢说真话,一生遭遇与我很像。” www.6park.c
om
吴老曾是黄埔军... 阅读全帖
d**********0
发帖数: 13081
28
来自主题: Military2版 - 被八路消灭的顽固派王泰恭
1. 打鬼子还要顾着百姓。
2. 被围突围前, 处决鬼子俘虏。 这个牛大了。
毙敌31名,俘虏104人(其中日军4人,伪军100人)
========================================================================
https://www.cchere.com/article/871207
王泰恭决定自己单干。他觉得还是打伏击比较痛快,可是,在公路上设伏,一来容易牵
连百姓,二来,老王的部队也不具备打伏击的战术水平,搞不好没打到鬼子反倒被鬼子
打了。想来想去,王泰恭终于有了个主意:到浚县去打鬼子的船队!
这个办法的确好——在浚县打仗,不会连累滑县的乡亲;躲在岸上朝河里打,鬼子也没
处跑。打赢了,敌人都掉到河里去,想怎么收拾就怎么收拾;打输了,敌人一时也没法
上岸,赶紧跑还来得及。
读过书的人就是聪明。
于是就开打。从39年春天起,王泰恭带队伍到浚县淇门一带,连续在卫河沿岸伏击日军
的过往船只,总计打沉汽船两艘、木船若干,毙敌31名,俘虏104人(其中日军4人,伪
军100人),缴获机枪、步枪和大批物资。趴在岸上往河里打,战...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9
中国神秘的预言 冥冥之中有定数(图)
ttp://img2.secretchina.com/pic/2017/12-9/p2050031a244820024-ss.jpg
谶谣在史籍记载和民间流传中,都显得神秘玄妙,似有灵验,历朝虽久禁而不衰。(图
片来源:Adobe Stock)
中国古代政治预言─谶谣,是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在史籍记载和民间流传中,都
显得神秘玄妙,似有灵验,历朝虽久禁而不衰。本文作者钩沉索隐,以严谨的治学方法
将为你一解悬疑。
什么是谶谣
中国古代最辉煌的时代唐朝之后,是一个战乱仍频的时代,叫“五代十国”。在十国中
,有一个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叫南唐,南唐的最后一个君主叫李煜,人称李后主。李后
主统治南唐时,喜欢吟诗填词。一日,他听见近侍来报,说都城金陵的街头有一群儿童
传诵着一首莫名其妙的童谣:
索得娘来忘却家,后园桃李不生花。
猪儿狗儿都死尽,养得猫儿患赤瘕。
李后主一听便知,这不是文人所作的诗词,而是一首神秘的谶谣,只是他无法破译这里
面所包含的有关未来的信息,便不再费神思索,而继续写诗填词去了。
据古代史书《南唐近事》所载,这首童谣所“预言”的事竟“验若... 阅读全帖
f***g
发帖数: 316
30
来自主题: RisingChina版 - 中国至今未向缅甸宣战的四大内幕
3月13日下午,缅甸军机在轰击所谓的“叛军”时,其搭载的炸弹落入中方境内,并在中国边民人群中爆炸。这是缅军空军一周内第三次对中国境内投弹,最后的这次造成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孟定镇大水桑树村正在甘蔗地作业的无辜平民5死8伤。当天中国驻缅甸大使杨厚兰在内比都分别紧急约见缅甸副总统赛茂康和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大将,就缅甸军机炸弹落入中方境内造成中方人员伤亡提出严正交涉,而且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14日下午与缅甸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就缅军机炸弹造成中方人员伤亡紧急通话,郑重表示中国人民对此反应强烈。现在,最新消息引用缅甸驻华大使的话说,缅甸将对这一事件进行调查,给中方一个交代。
自2014年12月缅甸政府军与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爆发武装冲突以来,其持续的战火就日渐逼近中国边境,也造成大量的难民逃进中国。但中国政府本着友好邻邦互信合作的态度,给予了这些难民以良好的人道待遇,还派出专人维护他们的安全。但是,随着战事的漫延,缅甸政府军的火力越来越猛,战火已经逐渐燃烧到了中缅边境一带,没想到这次突然就降临到了中国无辜的边民身上,而且一次就造成如此重大的死伤。发生如此惨痛的误击,主要是由于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的据点...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298
31
来自主题: RuralChina版 - Re: [转载] 也给出个主意吧
不知道你说的提留和土地税是什么概念。在一些省份,
如浙江,在保留农业税的情况下,特产税和其它提留
逐渐基本取消,由村委提留的资金要由村民认可才可
以征收。但是正如你担心的那样,减免苛捐杂税虽然
可以减轻农民负担,但不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手段,
因为农民劳动的产品并不因为减税而增值。今天我也
打电话回家,我的父母说蚕茧7-800元一担,两个人
花一个月时间饲养三张蚕种,收获蚕茧250斤左右,毛
收入2000元,但是要扣除桑树上的农药化肥以及饲养
蚕种的药品等等费用,净收入就相当有限了。不仅如
此,农民在这一个月内自己的劳动,就象土地本身的
消耗一样,并没有从里面扣除:试想如果三张蚕种是
由雇工来饲养,一个月起码要给他们5-600块工钱。
这样算下来,农民的收入是极其有限的。土地和农民
的生产劳动仅仅限于农民维持生命的手段,谈不上什
么资本的积累或自身的发展。农家仅有的一点积蓄,
是省吃俭用下来的--但是省吃俭用并不是致富的真
正办法。我也不知道能给你什么帮助,所以只是发发
牢骚,说了很多空话。由于生产资料的限制,要想在
一亩半的地里收获更多的东西是很难的。土地本身有
其物理的条件,包括肥
x******n
发帖数: 8550
32
来自主题: RuralChina版 - [参加活动]四时田园的花草果蔬
仔细比较一下,我也算“桑阴学种瓜”
百度: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
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
苦。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
,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
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
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
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
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
”,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
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
生。
s******r
发帖数: 4749
33
来自主题: RuralChina版 - 想起了小时候为了生存
看到大家在聊小时候玩的东西, 让我勾起了对小时候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做的事回忆。 感觉从我有记忆起, 割草是我们那里每家小孩每天必须做的事,除了刮风下雨天。 在我们家,草割来是为了喂家里的几头羊和几只长毛兔。那些动物的毛可以定期剪下来去换点钱给家里开销。
割草其实就是拿把镰刀一样的工具去那些田埂上或者公家的地头里把那些绿油油的野草割下来放到一箩筐里,等满就背回家去。 看看很简单的活, 其实挺辛苦, 割的时候要蹲在那里,还双手平用。 所以等一筐满了,常常已经腰酸背痛了; 然后小小的身驱还得背起那筐沉沉的草走回家去,那两根绳索经常把肩膀压的很痛很痛。 真因为这样, 有的小孩就学会了偷懒, 在放草时,巧妙地把箩筐四周塞的满满的, 当中却是空心的,这样回去家里大人如果不是直接拿去箩筐掂一下,是很难看出这个Trick的。而老实巴交的我倒从来不玩这样的“诡计”。
当然每天去割草的时间, 也有跟别的小孩玩的时间, 春天的时候我们经常去队里的油菜地里去割草, 顺便玩躲猫猫的游戏。 夏天的时候, 便去桑树地里吃桑果,直到吃得满嘴发乌肚子发涨为止。
光阴似箭, 如今的家乡, 小孩人背一筐去割草的景象早已走进了... 阅读全帖
g*******d
发帖数: 5873
34
来自主题: RuralChina版 - 一年又到养蚕时(转载)
呵呵,我小时候也连续养了几年蚕,每年十几只
幸好上学路上桑树不少,不需要象你这么折腾去弄桑叶
看样子你在蚕结茧化蛹之后就把他们处理了
应该留几个,看他们孵化成蛾子,交配产卵,也蛮好玩的
还可以留下蚕卵,第二年继续
r***n
发帖数: 298
35
来自主题: RuralChina版 - 大地春深
今天和母亲一起在地里摘榨菜,就是做小包装榨菜的那种蔬菜。上次回老家,爸妈还在
说,今年立春后雨水少,榨菜长个儿慢了。几日不见,竟长得比我的拳头大了。四月天
,中午热得可穿单布衫,在地里劳作的乡亲们,时不时的说话声传来,隐约如泥土般浑
厚。每次回家必经的路上,两旁的水杉绿意渐浓。村外的桑树,上次还是青蛙眼、喜鹊
嘴(备注:这是盗用母亲常用的形容词)大小的嫩芽,桑葚的花才刚刚冒出来,现已渐
起绿荫,掩映着几处新旧坟包上的彩纸。
(图:乡村路)
和母亲去到自家地里,旁边的油菜花还在盛开,夺目的金色令人心醉,我们的衣服上也
沾了淳淳的花粉。我不懂装懂的说,看来今年油菜籽的收成一定不错啊。母亲说,干花
湿结;意思就是说,花期以晴好为佳,结籽时有点雨水最好。我抬头看看天,层云在西
边堆积。
我和母亲把榨菜从地里割起来,然后用镰刀削掉叶子,这样的鲜榨菜球就会装袋,然后
运到附近的亭子桥集镇,那里有老板在集中收购。村里种菜多的人家,能收获上万斤。
我跟母亲说,没想到这个东西这么重啊。我扛了一袋,运到地头,好等表哥来用电瓶车
运走。出家门时父亲(脚伤需在家休养)让我捎带了扁担和“荷包”(四角用绳子系起
... 阅读全帖
g********e
发帖数: 6425
36
来自主题: RuralChina版 - [征文]童年的点滴回忆
我的童年是在一个三线小城市的城乡结合部度过的。学校很小,坐落在农田中,
每个班有30个人,一共有五个班,大多数都是工人农民的子弟,爸妈是城里的知青,响
应党的号召,为了支援三线建设来到了这里当普通工人。
一年级入学的时候正好是夏日的尾巴,老师发下来带着油墨清香的课本,我们都
要珍爱地用透明塑料书皮包好,条件差一点的同学就用牛皮纸包,当时我们家很穷,爸
爸用牛皮纸帮我包了课本,他的书法很好,就用毛笔在上面写上数学、语文和我的名字
。但是那时候的我,却并不能欣赏父亲端庄的楷书,只是很羡慕朋友们能使用塑料书皮。
下午第二节课后放学的时间是狂欢的时间,小学并不大,中间有个两百米的操场
。很多小朋友都在操场上追逐打闹,前面的使劲跑,后面拿着笤帚猛追。我和几个小伙
伴却收拾好书包,回家去了。回家的路上,要经过一大片田野,那里是我们的乐园。九
月虽然还是很炎热,夏收已经完成了,农田经过拖拉机翻耕,黑黝黝的土地散发着清香
。时不时的,在桔梗的旁边,还能发现大个的草蜢和蚂蚱。最好玩的是一种叫做吹风机
的甲壳虫,我们把它栓在绳子上,让它在前面慢慢的飞。
要是... 阅读全帖
l**********g
发帖数: 6198
37
来自主题: RuralChina版 - “小老师”的那些事(全文填完)
第二个,陪同学
其实就是我那个最好的闺蜜惠了
我们初中有一些间接的渊源,高中同学,记得高一看到她第一眼的时候我就好喜欢她,
穿着灰红交接的一件运动服,学生发,靠着教室的墙上,很安静,眼神清澈,皮肤白皙
,五官秀美,在所有的女同学里我第一眼就注意到她了,后来高中我们就成了很好的朋友
废话不提,后来高考她落榜了,哎,其实惠很勤奋,不过好像她真的不是很适合学理科
,除了数学还凑合,化学和物理真的是很不好,她很用功了,不过还是学不好。
所以后来她就问我能不能暑假给她集中地补习一下,我当然可以了
然后有大概一个多月的时间我就住在她们家,陪她学习,把我的那些笔记都送给她,给
她讲那些她没搞懂的知识点
学习之余,我们四处玩玩,她爸妈哥哥在外地打工,家里就她和另外两个妹妹,也还挺
好的,很自由,四个“小女人”的日子 哈哈 她妹很乖,也不挑食,烧啥她们就吃啥
,嘿嘿。她家在山区,水塘很多(我家在山外面平原一点的地方,都是河,不是塘),
环境很好,桑树茅草松树等等,总之,很多树
后来我上大学了,她复读。然后第二年她考上了我在的那个城市的一个医学院~~~
然后我们又开始了为期三年的“厮混”~~ 差不多每...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322
38
来自主题: RuralChina版 - 可怜的宝宝
阿!我一直想再养点蚕玩玩,就是找不到蚕子。能不能向这位同学要点。呵呵。我家倒
是有一棵巨大的桑树。
m********r
发帖数: 322
39
来自主题: RuralChina版 - 可怜的宝宝
太多了,非常甜。就是摘起来太费劲,不小心还弄一身紫。奇怪,我邻居家也有一棵大
桑树,但只结很少很少的白色的桑椹,也很甜。
s*******o
发帖数: 342
40
来自主题: RuralChina版 - 可怜的宝宝
找桑叶难啊,都要爸爸骑自行车好远才能搞回一些
但大人又没有时间天天给你玩这个,啥树叶都摘来喂,不过蚕宝宝不吃啊
现在都不记得有没有养死过了,应该有
不过对娥产卵还有印象
邻居一大哥种了棵小桑树,上面有三片叶子,立马不见
后来就没有有过叶子,只好向珍稀动物一样保护着
倒是过了几年也长大了,不过那个时候我不养蚕了

发帖数: 1
41
来自主题: RuralChina版 - 李袭誉勉子耕读守正
李袭誉勉子耕读守正
文/程实
李袭誉,字茂实,祖籍陇西,后五世祖迁居金州安康(今陕西安康县),遂为安康人。其
兄李袭志,初为隋朝官吏,入唐后,官至上柱国(官职名)。又任桂州都督,先后在桂
州二十八年,政令清省,政绩显著,是隋末唐初的有名人物。
李袭誉由隋入唐后,唐高祖任他为太府少卿。后李袭誉又升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江南道
巡察大使。扬州当时风气喜好从商,不事农桑。李袭誉在扬州任上,积极引导务农种桑
。他又兴修水利,引水灌溉农田八百多顷。百姓获益甚多。
李袭誉自小就很聪明,识见过人,史书上说他“通敏有识度”。他性格严整,为官以威
肃闻名。而又不敛财物,清廉自守,凡所获得的俸禄,均散给族人、亲友中之贫困者。
俸禄多则多给,少则少给。剩下的钱,因他于生活一无嗜好,唯以读书著述为乐,便都
用来写印书籍。待他从扬州任上回乡家居时,别的财物没有什么,经史子集却装了满满
几车子。他一生著述,有好几种书籍,如《五经妙言》四十卷、《江东记》三十卷,《
忠孝图》二十卷等。
卸任回家后,李袭誉家中没有什么财物,他安慰儿子们说:“我在京城近郊,有朝廷所
赐田地十顷,只要好好耕种,吃的粮食足够了;老家又有朝廷所赐...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606
42
来自主题: Salon版 - 浅析文化的根源
浅谈中华文化是神传文化
【正见网2011年02月24日】从中国的汉字来看,到现代社会为止,很多的字、词、成语
、诗句,都是古时候从修炼界传到常人中的。
略举数例:
1、 “道”--这是道家专用修炼用字,就此一个字,含义极深,让后世想破脑袋也想
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解释道的书可以说是汗牛充栋。
2、“德”--道和德是老子在《道德经》中首先提出来的关于道家道家修炼和世间真
理最高的命题,后来中华后辈子孙做了无数的领悟、探索和实践。
3、“道理”--“道”是道家修炼的专用术语。“理”当然指的是一种理性上的认识
,合起来就是大道之理,或者修者在不同层次体悟到的不同的理。
4、“方法”--”这里“方”也是法的意思,方和法两个字叠起来用了。
5、“真诚”--“真”肯定是指道家的“真”了,道家就是修真的。“诚”也是真的
意思,也是个叠词。比如《论语·子路》中说“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
哉是言也!”
6、“聚精会神”--典型的道家术语,道家修炼讲精气神,所谓炼精化气,炼气化神
,炼神返虚。“聚精会神”似乎是是在讲道家修命的方法。
7、“呆若木鸡”--来自《庄子》,原意指的是斗鸡的精神境界达到... 阅读全帖
g*****p
发帖数: 790
43
3月13日下午,缅甸军机炸弹落入中方境内,造成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孟定镇大水桑树村正在甘蔗地里作业的无辜平民4死9伤,而在此之前的3月8日,缅甸政府军在与民地武装发生冲突时,就曾有过流弹落入中方一侧,造成一处民房受损,当时幸好暂无人员伤亡。
我这里想要说的是:假如有临近国家(比如墨西哥、古巴或者委内瑞拉等)军机炸弹落入到美国境内,并由此造成人员伤亡,其后果又将会是怎样!?

发帖数: 1
44
来自主题: Talk版 - 神仙故事
神仙故事:仆人竟是一位谪仙
中原
古人云“人不可貌相”,说的简单点就是不可以貌取人。古人所留下的话都是有道理的
,虽然今天的不明白,有时也会偶然间领悟到什么。
一、仆人神通取药救秀才
秀才权同休,唐元和年间落第,旅游在苏州和湖州之间。旅途生了疾病,生活更加贫穷
窘困。雇佣本村墅人已经有一年多了。权同休在病中想喝甘豆汤,就让他去买甘草。雇
者呆了很久,却不去买,只准备开水和火来。权秀才想他可能不愿意侍候自己了。又见
他折树枝握满一把,屡次反复揉搓,稍微靠近火上,忽然变成了甘草。权秀才感到他很
奇怪,认为他一定是有道行的人。过了很久,又见他取来几坯粗沙,揉搓整理之后已经
成为豆了。等到甘豆汤做成了,与平常的甘豆汤没有什么不同。病也渐渐好了。
二、仆人助秀才取得川资
权秀才对雇者说:“我贫穷窘迫的象这个样子,不能用什么买一点东西了,只能脱下沾
满污垢的衣服卖了它,可用这点钱办置少量的酒和肉,用它来会见村老,乞求一点旅途
川资。”雇者微笑说:“这本来是微不足办的事,我应该筹划这件事情。”于是砍来一
棵枯干的桑树枝,捆成几把,集中在盘子上,用嘴把水喷在上面,就变成了牛肉。又从
井里打出几瓶水来,...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5
来自主题: Talk版 - 古人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古人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说法
古人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说法。真正的士就是这样的人,他们会因为一点的恩情
,愿意付出生命来报答。
从前,赵宣孟要上国都绛邑去,看见一棵弯曲的桑树下,有一个饥饿的人躺在那里起不
来。赵宣孟就停下车,给他东西吃。赵宣孟喂了他几次后,他慢慢能睁开眼看了。
赵宣孟对他说,〝你为什么饿到这种地步?〞他回答说:〝我在绛邑给人做小差吏,回
家的路上断了稂,羞于去乞讨,又厌恶私自拿取别人的食物,所以才饿到这种地步。〞
赵宣孟给了他两块干肉,他既拜着接受了而不肯吃。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我家有
老母亲,我想把这些干肉送给她。〞赵宣孟说:〝你全都吃了它,我另外再给你。〞于
是又赠给他两捆干肉和一百枚钱,就离开了。
过了二年,晋灵公想杀死赵宣孟,在房中埋伏了兵士,等待赵宣孟到来。灵公于是请赵
宣孟饮酒,赵宣孟知道了灵公的意图,酒喝到一半就走了出去。灵公命令房中的士兵赶
快追上去杀死他。有一个人追得很快,最先追到赵宣孟,他说:〝您快上车逃走,我愿
为您回去拚命。〞赵宣孟说:〝你叫什么名字?〞那人避开回答说:〝何必打听我的名
字?我是桑下饿倒的那个人啊。〞他返回身去与灵公... 阅读全帖
t*****e
发帖数: 3544
46
这个。。。。。。
宾州也有桑树和竹林哈。纽约上州葡萄也很出名。
[在 dongbeiren2 (Light be with you.) 的大作中提到:]
:变暖窖一般很少讲这方面的事实。
:实际上欧亚两个文明中心的盛世都是在温暖期。
:罗马昌盛的时代, 甚至在英国可以种葡萄。 而中国的竹林七贤, 山西养蚕原生地,
桔生淮, 杨贵妃吃的四川荔枝这些证据, 都可以表明古代文明昌盛时期的温度甚至
是高于现在的。
:,
u***************r
发帖数: 11227
47
来自主题: USANews版 - unidentified_title
发信人: enchants(enchants), 信区: USANews
标题: 80年前美国插画歧视中国人? 华裔先不干了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Wed Oct 11 10:42:01 2017,GMT)
已故美国儿童文学家、教育学家苏斯博士在西方国家广为人知,其作品在中国也被不少
家长推崇,作为孩子的童年读物。但近日,他的作品却陷入“歧视中国人”的争议。不
过,当地市长和华商却认为,这种指责是“政治正确矫枉过正”、否定历史。
据英国《卫报》9日报道,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苏斯博士博物馆10月14日将举办纪念
活动,日前展示的壁画是苏斯博士1937年作品的一幅插画。这幅画来自苏斯博士的首本
儿童读物《桑树街漫游记》(And To Think that I saw it On Mulberry Street),描
绘了男孩马可在街上的所见所闻。其中一位身着类似清朝官服、眯缝眼的中国男子,手
持筷子和陶瓷碗在街道上笑着急跑。
包括一位华裔人士在内的3位作者,就此联名致信博物馆,认为该插画含有“令人担忧
的的种族刻板印象”,在80年前这样的画作可能很好笑,但现在显然令人不快。他们拒
绝... 阅读全帖
T*U
发帖数: 22634
48
来自主题: Automobile版 - Q5 vs GLK350
LP开红桑树买菜?
t*****e
发帖数: 7644
49
来自主题: ebiz版 - 鬼子今年berry丰收了?
桑树的果子
。。。。。
a****a
发帖数: 26187
50
来自主题: ebiz版 - 谁养过蚕?
现在很难弄到小蚕了吧, 附近桑树倒是很多。。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