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清廷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共10页)
s****7
发帖数: 2507
1
孙之獬(1591—1647),山东淄博淄川县人。明天启2年(1622年)进士,初为庶吉士
,继为翰林院检讨。天启7年(1627)充顺天乡试正考宫。崇祯元年(1628),被列入
魏忠贤阉党逆案,革职为民。满清入关后,召他入京,授官礼部右侍郎,又命以兵部尚
书衔招抚江西。后以“久任无功,市恩沽誉”,应“革招抚江西尚书孙之獬职,永不叙
用。”
据野史笔记载,孙之獬投清居官时,有过一段臭名昭著的“上疏建议清廷下达削发令”
的历史,人称中国第一汉奸。
《研堂见闻杂记》载:
“有山东进士孙之獬,阴为计,首薙发迎降,以冀独得欢心。乃归满班,则满以其为汉
人也,不受;归汉班,则汉以其为满饰也,不容。于是羞愤上疏,大略谓陛下平定中国
,万事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从陛下也。于是削
发令下,而中原之民,无不人人思挺螳臂、拒蛙斗,处处蜂起。江南百万生灵尽膏野草
,皆之獬一言激之也。原其心,止起于贪慕富贵;一念无耻,遂酿荼毒无穷之祸。”
《清稗类钞》载:
“世祖初入关,前朝降臣皆束发,顶进贤冠,为长袖大服。殿陛之间,分满、汉两班,
久已相安无事矣。淄川孙之獬,明时官列九卿。睿亲王...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林治波:李鸿章是个什么东西?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an 22 00:31:03 2013, 美东)
李鸿章是个什么东西?
(2013-01-21 18:58:41)

这几年,有些电视剧拍得很好看,剧情起伏跌宕,表演功夫到家,观众不但爱看,
看过之后还街谈巷议,赞不绝口,誉之为突破性的力作,如《雍正皇帝》《走向共和》
等等。但是,被精彩剧情所掩盖的历史观与思想倾向上的严重问题却被人们忽略了。比
如,一个开历史倒车、闭关锁国、大兴文字狱的专制暴君,却被《雍正皇帝》吹捧为勤
政为民的贤君,一个妥协卖国、劣迹斑斑的李鸿章却被《走向共和》美化为忍辱负重、
功勋卓着的功臣。
对李鸿章的肉麻吹捧,笔者开始不知其意,后来看了《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一文
并得知作者正是《走向共和》的策划人之一,方才明白了他们的思想倾向和用意所在:
凡是办洋务尤其是对外妥协的买办人物,他们都要加以美化,反之则加以丑化,为此不
惜歪曲历史。
其实,历史上的李鸿章,绝非《走向... 阅读全帖
r*****t
发帖数: 7278
3
当年郑成功攻克台湾以后,正要兵发菲律宾,出发前死了。这事情就没了
当时华人(中国已经是清廷了,郑成功属于叛军)的武力可以说是还是世界数一数二的
。赶跑了台湾的荷兰人,而荷兰人是赶跑了西班牙人的。
所以武力(至少近海)应该是》荷兰》西班牙(当时的世界第一)
可惜啊,可惜就是这个满清,200年,闭关锁国,施琅后来攻克郑氏台湾以后,清廷还
不打算要了,不是施琅力求,台湾也没了。
主要是清廷就像暴发户,突然得到了广袤的中国,就足够了,根本没有任何的开拓精神。
如果还是汉人当朝,在1700-1900的话,不止周边小国都早变成中国的一部分,连带南
洋这些郑和早年访问的国家都是中国的。
原因很简单,当地华人很多,郑成功要兵发菲律宾就是当地华人的请求。
西班牙人大肆屠杀当地华人。
f****r
发帖数: 5118
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牛金星最后居然是善终
清顺治二年(1645年)夏,牛金星與其子牛佺投靠清廷為官,牛佺官任黄州知府。牛金
星在明朝官绅中名声极坏,清廷不便安排其职务,顺治九年(1652年),老死於牛佺官
署中。[1]臨死前嘱牛佺曰:“赖弥缝之巧,得不膏荆棘,可幸。要,不可恃也,吾死
,必葬香山之阳,闭门教子勿再出”
牛金星是李岩推荐的,最后还把李岩诬陷致死,不知道为什么
宋献策也逃的无影无踪,似乎清廷不是很追究。类似的人物蒯越,都能被刘邦挖出来
r*****y
发帖数: 53800
5
不割地求和清廷立马就完蛋了,割地求和还能继续苟延残喘十几年到几十年。东汉末年
中央政府允许地方豪强自行募兵讨伐黄巾,黄巾是镇压了,中央政府也失去对地方控制
力了。日俄战争理论上俄国继续撑下去日本也受不了,但是沙俄政府自己会先被革命推
翻。清廷不是老蒋,不好直接类比。老蒋时中国已经是近代民族国家了,而清廷还是宁
赠友邦勿予家奴的家天下。清朝的统治合法性也不需要通过抗日来获得。
w*s
发帖数: 7227
6
由于满清的缘故有人对明朝极尽污蔑之能事,好象明朝是最不中用的朝代。其实,只
要细心比较,就会发现明朝其实是中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王朝!和号称最强大的汉、唐
相比,明朝亦毫无逊色!
长期为明朝边患的是蒙古,而汉朝则是匈奴。愚昧者总是津津乐道于明英宗在土木堡被
俘,可是汉高祖当年也被匈奴兵围在白登山七天七夜!最后的解决方案是,汉朝去给单
于老婆送礼,请她吹枕边风,这样才放了汉高祖一条生路;而明朝则断然拒绝蒙古索求
财物换英宗的要求,英宗皇帝也是宁死不降,最后明朝另立新君打败了蒙古。汉武帝派
兵北伐匈奴,而明成祖则是御驾亲征五征蒙古。“敢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并不适
用于整个汉朝,而明朝也有过类似的辉煌。
与唐朝相比。不错,唐初国力强盛,四海咸服。可盛唐以后呢?安禄山叛兵和黄巢匪兵
以及吐蕃蛮兵都曾攻入长安。可以比较的是:在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中,唐玄宗和唐僖
宗都曾弃都南逃蜀中。明朝则从未有过这种例子。大家知道明朝永乐皇帝从南京迁都北
京,原因之一就叫做“天子守国门”,受到入侵了,大明天子亲自在第一线守国门。崇
祯皇帝当年,北京形势很危急,有人劝他迁都,他不去,有人劝他走,逃到南京,他不
逃... 阅读全帖
f****r
发帖数: 5118
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问个鸦片问题
其实任何问题都是首先自己内部有病根,然后外界鸦片只是诱因。
西方有完善的税务系统,鸦片主赚了大量利润,政府是能享受到的,所以对政府的危害
不是那么大
中国就是落后农业文明,全部税收差不多都是摊丁入亩来的,农民吸鸦片后,损失了大
量的农业税,但是烟馆烟贩的利润,清廷又不知道如何收上来,造成政府库银巨量减少。
等后期天朝山寨鸦片大量出口全世界,清廷就屁也不放了,而英国却要控告清廷倾销了。
税务制度最体现文明级别,说到底,病根在自己,只不过天朝人民一向怪罪别人
当然鸦片最终全世界都是要禁止的。
c*****g
发帖数: 21627
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xlzylwz (qsxfthmlp),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李旭之:为义和团正名的几句话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Nov 6 14:17:31 2014, 美东)
今天看了刘仰的《做学问能否认真点?》一文,点评的是作者叫路云亭的《义和团的社
会表
演》一书中的几个不认真的错误。书我是没有见过,具体内容不详。现在的出版社,只要
给钱,什么书都可以给出版。仅从书名中对义和团的不肖和这些年来社会上对义和团的大
面积丑化,也能猜出个这本书的思想倾向,至于其中的不认真的错误或者瑕疵,就算刘仰
先生再如何苦口婆心般地纠正,也是没有大多意义的。如此这般认真之后,只能放大书名
中已经标明了的对义和团的不肖,倘认真做“学问”后,拿迷惑后的所谓历史就去误导了
不了解历史的人们。
书没看,不敢妄加评判,刚才只是对书名议论了几句,想必不会影响书的出版和销售
,该挣的钱还会照样来挣。
我这里撇开这本书不谈,专以正名近几十年来被污蔑的清末时的义和团运动而写几句
话。
因为这些年来,对义和团给予... 阅读全帖
c******n
发帖数: 16403
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蒙古国游记
原创]草原沧桑话天狼
****************************************************************************
*****
2007年9月,我去蒙古国旅游一个月。这是我写的蒙古游记,但远超出传统游记的范围
。除了蒙古国特色风情之外,我以夹叙夹议的方式,从独特的视角,沿着蒙古历史的坎
坷进程,深入分析了草原游牧文化的特征,着重阐述了我对狼图腾观点的看法。全文共
13章,每天上载一章。
*************************************************************************
1. 西出长城
八月下旬,从北京直达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的火车,两星期内的车票全部售馨。我决定
改乘汽车,到达中蒙边境后,再转火车去乌兰巴托。每年六月到九月,是蒙古气候最好
的时候,这个黄金时间段,自然而然成为去蒙古旅行的旺季。
下午五点刚过,我来到了北京木樨园长途汽车站。六点三十分开往中蒙边境二连浩特的
长途客车,停在车场左边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
大客车下,有几个看上去是一家的人。年轻姑娘正在协... 阅读全帖
s*****l
发帖数: 217
1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国人历史观的几个笑柄
“满清八旗“铁杆庄稼”在民国初年的延续
我姥姥是民国二年出生的北京人,还记得她小时候看到旗人邻居从政府领取特供。我找
满族朋友问过,得知满清八旗享受“铁杆庄稼”俸饷二百多年,大多缺乏谋生能力(尤
以北京八旗子弟为甚),所以民国成立后“铁杆庄稼”仍然延续了一段时间,具体什么
时候停止的他就不知道了。
今天读到《清室退位优待条件》丙节第五条“先筹八旗生计,于未筹定之前,八旗兵弁
(biàn)俸饷仍旧支放”,就根据“八旗兵弁俸饷仍旧支放”的关键字在网上搜索了一
下,找到一篇文章《香山脚下话旗营——旗营解体后的人们》谈到这个问题,引文附后
(要点:1915年,八旗兵民的俸米停发,俸银折成铜扳和银元;1919年,只能领到一点
补贴;1924北京政变后钱粮俱断)。另外一篇关于民国画家的网文顺便有一句提到“民
国十三年(1924)十一月,黄郛摄政内阁发布命令,对清室贵族的京郊近畿土地,以‘交
价升课’的办法,收归国有,因此八旗子弟失去了赖以生存的‘铁杆庄稼’”。满清时
期全国各地的旗丁都有俸饷,辛亥革命之后北京一带“铁杆庄稼”延续了十多年才逐渐
断绝,但外地应当断得更早,具体情况就不清楚了。
《清室... 阅读全帖
s**x
发帖数: 266
11
旅顺和威海卫的相继失陷,标志着日军通往天津、北京的门户已经打开。军事上,清军已经证明了远不是日本的对手,西式武器装备的淮军每战必败,耗费巨资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谁都明白,北京是守不住的。
摆在清廷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迁都抗战或者忍辱求和。
放弃北京,迁都西安,坚持抗战,这个坚强不屈的建议是当时不少主战派官员提出的。代表人物京城有帝师、清流领袖翁同龢,地方大员有两江总督刘坤一、两广总督张之洞等。
那么,迁都西安抗战有无胜算?
从战略上说,凭借国土的广阔战略纵深,用空间换时间,和敌人进行持久抗战,二战中中国、苏联都成功的证明了这一点的可行。
毛泽东在抗战期间,做了一次著名的“论持久战”讲演。但抗日“持久战”的观点,其实是甲午战争期间,两江总督刘坤一的首倡:“有钱赔款,不如用兵两年。况用兵两年,需饷不过数千万,较赔款尚不及半,而彼之所费愈多。……‘持久’二字,实为现在制倭要著。”
另一个封疆大吏两广总督张之洞也提出了“迁都、勤王”的主张:“彼孤军远征,粮弹皆靠海运,分兵守则军势弱,不守则接济断,彼时一败即不能支。”
应该说,这两位清末的顶梁柱级人物见识是很厉害的。
说白了,迁都抗战、死扛到底就... 阅读全帖
r**o
发帖数: 4614
1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为什么那么多人黑大明王朝?
努尔干永宁寺碑就这样被无视了。我明的庙街没被控制过?
还疆域的增量了。 明亡的时候18省还在吧。丢失的是的哈密卫和东北, 东北还是满
清干的。 清亡的时候新疆,东北,蒙古,西藏可曾完整的交付给后继的汉人政权?到
是全国各地n多租界给洋大人。 这个不算领土主权丧失。
外蒙就更好笑了。喀尔喀蒙古反的就是满清。 大略在1911年前后,不满清廷新政的蒙
古王公贵族们开始串联谋划蒙古独立问题。8月在库伦召开了会盟会议,会议认为“中国
人实行新政之目的在于彻底奴役蒙古”,为抗衡清廷,决定向俄国派出求援代表团,请求
俄方派军队进驻库伦。沙俄政府的回复是:“蒙人彻底脱离中国之愿望此刻尚不能实现
,但应允诺我国将支持他们为捍卫喀尔喀之独特制度,同中国人进行斗争。”稍后武昌
枪响,清廷分崩离析,喀尔喀蒙古趁机在库伦宣布独立。
f*l
发帖数: 742
1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99%的中国人不知道的37个历史
1、秦始皇灭了六国,但并未统一中国,因为当时还有一个卫国。
2、中国历史上最牛的权臣是南北朝时期的宇文护,他权倾朝野的时代历经西魏、北周
两朝,这期间他一共杀了3个皇帝。
3、唐朝最强盛的“开元之治”时期,全国有户820 万,是唐朝的最高值;而隋朝“开
皇之治”时期,全国就有户890 万。终唐一世,各项经济指标都没有恢复到隋朝水平。
4、被“主流”专家们诟病为“军事软弱”的宋朝,对外战争(交战规模万人以上,不
包括统一战争和国内战争)的胜率超过了70% ;而被认为是军事最强盛的唐朝却在对外
战争中胜少负多。
5、宋朝士兵的平均作战负重是32 公斤,训练负重还要高于这个数值;现在美国最精锐
的特种部队的训练负重不到15 公斤。
6、中国在北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城市化率达到惊人的30% 以上;在所谓“
康乾盛世”时代,这一比例也不过9% ;新中国在21 世纪初才重新达到这一数值。
7、同样是元丰年间,中国华北地区的钢铁年产量达到了15 万吨;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在
1788 年钢铁产量才达到7.6 万吨。
8、整个北宋时期,中国一直在扩张领土,直到“靖康之变”的前一年(112... 阅读全帖
w**********i
发帖数: 601
14
旅顺和威海卫的相继失陷,标志着日军通往天津、北京的门户已经打开。军事上,清军
已经证明了远不是日本的对手,西式武器装备的淮军每战必败,耗费巨资的北洋水师全
军覆没,谁都明白,北京是守不住的。
摆在清廷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迁都抗战或者忍辱求和。
放弃北京,迁都西安,坚持抗战,这个坚强不屈的建议是当时不少主战派官员提出的。
代表人物京城有帝师、清流领袖翁同龢,地方大员有两江总督刘坤一、两广总督张之洞
等。
那么,迁都西安抗战有无胜算?
从战略上说,凭借国土的广阔战略纵深,用空间换时间,和敌人进行持久抗战,二战中
中国、苏联都成功的证明了这一点的可行。
毛泽东在抗战期间,做了一次著名的“论持久战”讲演。但抗日“持久战”的观点,其
实是甲午战争期间,两江总督刘坤一的首倡:“有钱赔款,不如用兵两年。况用兵两年
,需饷不过数千万,较赔款尚不及半,而彼之所费愈多。……‘持久’二字,实为现在
制倭要著。”
另一个封疆大吏两广总督张之洞也提出了“迁都、勤王”的主张:“彼孤军远征,粮弹
皆靠海运,分兵守则军势弱,不守则接济断,彼时一败即不能支。”
应该说,这两位清末的顶梁柱级人物见识是很厉害的。
说白了,迁... 阅读全帖
x**b
发帖数: 290
15
甲午战败,清廷花费20年时间建立起的制海权化为乌有,割地赔款,并且是向中国历来瞧不起的小日本割地赔款,堪称奇耻大辱。人人痛诋海军误国。失望之余,清廷立即将总理海军衙门撤销,海军内外学堂尽行停办。接着,又以舰艇全失为理由,将北洋海军武职全部裁撤,关防印信钤记一律缴销,等于从建制上取消了北洋海军的各级职位。我原先以为海军顿挫,清廷志气全消,将一蹶不振。然而刘公岛硝烟未散,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张之洞就提出重建海军的主张:“今日御敌大端,唯以海军为第一要务,故无论如何艰难,总宜复设海军。”戊戌变法期间,重建海军也是君臣维新的一个共识,光绪皇帝拨出经费向英、德订购军舰。
美国海军上校马汉1890年提出的“海权论”,在海外留学生中影响很大。清末报刊掀起了一个讨论海权的高潮。梁启超1903年在《新民丛报》上发表《论太平洋海权及中国前途》一文呼吁“欲伸国力于世界,必以争海权为第一意”。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海权意识已经超越单纯的海防,涉及海洋经济和侨民,视野相当开阔。萧举规《海军论》把海上权力分为五个内容:一曰商业地位之保全;二曰交通线之保全;三曰航业之保全;四曰侨民之保全;五曰海产物之保全。笛帆《海上主...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6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然在历史上它也有与大陆分离的时期,但
就跟中国的历史主流是统一一样,台湾每次在分离后,都会再次回归祖国。历史证明:
不论有什么样的阻力,不论有什么样的势力,中国统一的历史潮流竟如此浩荡,不可阻
挡。
关乎中国国运与中华民族命运的台湾问题,终会有解决之时。今天,岛叔带你回顾一下
中国历史上四次收复台湾的故事,殷鉴不远,愿统一可期。
倭寇一直以台湾为跳板,威胁明朝海防
第一回
据台湾倭寇为乱
施火攻都司破贼
早在南宋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时任泉州知州汪大猷就在澎湖派驻舟船水师,警戒
台湾、澎湖地区,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澎驻军。
元朝建立后,元世祖于至元二十七年(公元1290年)降旨,设澎湖巡检司,隶属福建同
安府,台、澎地区至此开始有地方行政机构,行使统治权。
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为防备日本海寇侵袭东南诸省,下令实行海禁,但在军事部署
上只防海岸,不守海岛,撤除了设在澎湖的巡检司。由此导致倭寇乘虚而入,以台湾、
澎湖为中转站,频频袭扰大明的沿海地区。
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底,大批倭寇在福建海面流动,烧杀抢劫,遭明军水师
围歼,漏... 阅读全帖
S*********h
发帖数: 53
17
后续的不另开贴了,就继续贴在这里了。便于阅读。
从中国种族斗争史看美国今日种族乱局(二)陕甘回变前夜
从五胡乱华,向前快进一千多年,至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中国正处于多
事之秋。在北方,第二次鸦片战争以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咸丰皇帝仓皇出逃热河,双方
在北京签订合约而结束。而捻军在北方中原腹地的活动极为活跃,先后攻破襄阳、樊城
,并进逼济南和烟台。在南方,经过长期而艰苦的拉锯战,曾国藩终于攻陷天京的门户
安庆。这年年底,咸丰帝驾崩,同治继位,随即慈禧联合恭亲王发动辛酉政变,推翻顾
命八大臣,建立垂帘听政体制。
此时在陕西甘肃两省,回汉杂居已数百年。也就是说,在这两省的很多城市乡村,回汉
两族比邻而居。从汉族邻居的眼中,这些回族邻居虽然信仰和饮食习惯不同,但他们说
的是一样的陕甘汉话,衣着整洁,态度平和,绝不是牛头马面的嗜血恶魔。
在这一年的年底,发生了一件大事。在这个历史时刻,被第一个卷进历史车轮下牺
牲的,是一位曾国藩式的人物,名叫张芾。
张芾,同治帝师之一,道光十五年进士出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这里的庶
吉士,需要解释一下。它类似于翰林院的实习生或者研究生。明朝曾有一种... 阅读全帖
S*********h
发帖数: 53
18
后续的不另开贴了,就继续贴在这里了。便于阅读。
从中国种族斗争史看美国今日种族乱局(二)陕甘回变前夜
从五胡乱华,向前快进一千多年,至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中国正处于多
事之秋。在北方,第二次鸦片战争以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咸丰皇帝仓皇出逃热河,双方
在北京签订合约而结束。而捻军在北方中原腹地的活动极为活跃,先后攻破襄阳、樊城
,并进逼济南和烟台。在南方,经过长期而艰苦的拉锯战,曾国藩终于攻陷天京的门户
安庆。这年年底,咸丰帝驾崩,同治继位,随即慈禧联合恭亲王发动辛酉政变,推翻顾
命八大臣,建立垂帘听政体制。
此时在陕西甘肃两省,回汉杂居已数百年。也就是说,在这两省的很多城市乡村,回汉
两族比邻而居。从汉族邻居的眼中,这些回族邻居虽然信仰和饮食习惯不同,但他们说
的是一样的陕甘汉话,衣着整洁,态度平和,绝不是牛头马面的嗜血恶魔。
在这一年的年底,发生了一件大事。在这个历史时刻,被第一个卷进历史车轮下牺
牲的,是一位曾国藩式的人物,名叫张芾。
张芾,同治帝师之一,道光十五年进士出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这里的庶
吉士,需要解释一下。它类似于翰林院的实习生或者研究生。明朝曾有一种... 阅读全帖
S*********h
发帖数: 53
19
从五胡乱华,向前快进一千多年,至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中国正处于多
事之秋。在北方,第二次鸦片战争以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咸丰皇帝仓皇出逃热河,双方
在北京签订合约而结束。而捻军在北方中原腹地的活动极为活跃,先后攻破襄阳、樊城
,并进逼济南和烟台。在南方,经过长期而艰苦的拉锯战,曾国藩终于攻陷天京的门户
安庆。这年年底,咸丰帝驾崩,同治继位,随即慈禧联合恭亲王发动辛酉政变,推翻顾
命八大臣,建立垂帘听政体制。
此时在陕西甘肃两省,回汉杂居已数百年。也就是说,在这两省的很多城市乡村,回汉
两族比邻而居。从汉族邻居的眼中,这些回族邻居虽然信仰和饮食习惯不同,但他们说
的是一样的陕甘汉话,衣着整洁,态度平和,绝不是牛头马面的嗜血恶魔。
在这一年的年底,发生了一件大事。在这个历史时刻,被第一个卷进历史车轮下牺
牲的,是一位曾国藩式的人物,名叫张芾。
张芾,同治帝师之一,道光十五年进士出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这里的庶
吉士,需要解释一下。它类似于翰林院的实习生或者研究生。明朝曾有一种说法:“非
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故此庶吉士号称“储相”,也就是国家总理的预备
人才。曾国藩...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0
山东和河北接连传来的消息,让我们明显感觉到义和团的影子依然挥之不去。谁都知道
,当年的义和团在山东和河北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倘若没有太后或明或暗的默许操纵
,义和团不可能在神州大地风生水起祸害无穷。
义和团虽然过去百年,但这个民族并没有深刻反思过义和团运动,许多人的思维仍然停
留在百年前的黑暗时代。
义和团运动起源于山东和直隶,以“练拳”为名组织起来,以攻打教堂,反洋教为诉求
。1898年10月下旬,山东冠县梨园屯拳民起义,使义和团运动迅速兴起,从山东发展到
直隶,并于1900年夏进入北京天津。如果说这种极端情绪只在民间,那还不至于惹出什
么大麻烦。但这股力量被背后的政治势力所利用,就迅速催生成更为可怕的政治运动。
光绪24年(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慈禧通过政变重新实行训政。但慈禧对于屡屡反抗
自己意愿的光绪皇帝仍然非常不满,打算另立新君,不料各国公使都喜欢光绪的开明,
联合起来反对,慈禧只得作罢。
光绪25年12月24日,慈禧召集群臣,宣布封端郡王载漪之子为皇子,再次试图废光绪,
两天后,上海电报局总办经元善等1,200余人发电报反对废立,称“各国有调兵干预之
说。”慈禧一心要废...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1
暴民出来爱国了
看到暴民都出来爱国了,就知道大清要完了
1897年,山东冠县飞地梨园屯村民与教堂因历史上的土地纠纷引起冲突。威县梅花拳师
赵三多应村民阎书勤等的邀请,前往援助。在与教会势力对抗时,因门规“梅拳弟子,
不得以武犯禁、滋事”,同时也为避免连累师门,改称“义和拳”,组建民间武夫打起
反清复明的旗号,在打砸抢烧中多次与清兵冲突,被满清政府列为头号通缉犯。
1897年11月,山东发生“曹州教案”,两名德国传教士能方济(Franz Niez)及理加略
(RichardHeule)打死。德国立即作出了反应,乘机出兵占据了胶州湾和胶澳(今青岛
)。接下来的一个月,俄军进驻了辽阳南方的旅顺,英国和法国分别派兵占领威海和广
州湾(今广东湛江)。
这些事件的发生,让奉旨剿匪与义和团反动势力对抗了两年多的山东巡抚张汝梅态度突
然转变,上奏朝廷,说暴徒组建的义和拳其实是地方官办的“义和团”,在清朝官员中
首次提出了“义和团”的概念,建议“改拳勇为民团”未被朝廷批准。1899年,捐官出
身的汉裔旗人毓贤出任山东巡抚,提出“民可用,团应抚,匪必剿”,说服朝廷将其招
安纳入民团对抗洋人列强。
也就是水...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2
暴民出来爱国了
1897年,山东冠县飞地梨园屯村民与教堂因历史上的土地纠纷引起冲突。威县梅花拳师
赵三多应村民阎书勤等的邀请,前往援助。在与教会势力对抗时,因门规“梅拳弟子,
不得以武犯禁、滋事”,同时也为避免连累师门,改称“义和拳”,组建民间武夫打起
反清复明的旗号,在打砸抢烧中多次与清兵冲突,被满清政府列为头号通缉犯。
1897年11月,山东发生“曹州教案”,两名德国传教士能方济(Franz Niez)及理加略
(RichardHeule)打死。德国立即作出了反应,乘机出兵占据了胶州湾和胶澳(今青岛
)。接下来的一个月,俄军进驻了辽阳南方的旅顺,英国和法国分别派兵占领威海和广
州湾(今广东湛江)。
这些事件的发生,让奉旨剿匪与义和团反动势力对抗了两年多的山东巡抚张汝梅态度突
然转变,上奏朝廷,说暴徒组建的义和拳其实是地方官办的“义和团”,在清朝官员中
首次提出了“义和团”的概念,建议“改拳勇为民团”未被朝廷批准。1899年,捐官出
身的汉裔旗人毓贤出任山东巡抚,提出“民可用,团应抚,匪必剿”,说服朝廷将其招
安纳入民团对抗洋人列强。
也就是水浒传中蔡京高俅诏安梁上出征方腊“以匪治匪... 阅读全帖
kx
发帖数: 16384
2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张献忠到底有没有大肆屠蜀?
http://www.guancha.cn/shichuan/2017_04_04_401971_s.shtml
逝川
神经粗大脑洞很深的历史爱好者
2017-04-04 08:11:12 字号:A- A A+ 来源:观察者网
关键字: 江口沉银张献忠李自成张献忠屠川三次入川明末清初多尔衮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逝川】
去年底,国内十余位考古专家齐聚四川彭山,正式宣布彭山“江口沉银遗址”经考证为
历史记载的张献忠沉银中心区域之一。“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
成都府”这句流传数百年的童谣,也终于被证实。2017年1月5日,水下考古发掘正式启
动。
而就在3月20日下午,四川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了“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阶段性工作新
闻通气会:历经两个多月的发掘,出土了超10000件文物,包括明王朝分封藩王及张献忠
分封嫔妃的金册、银册,西王赏功金币、银币、大顺通宝铜币、银锭以及各类金银首饰
和兵器。进一步实证确认了“张献忠江口沉银”传说。
现场展示“木鞘藏银”的照片
然而随着江口沉银一同浮出水面成为热点的,还有围绕这位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的种种
争议:其中最大的疑团,当属“张...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1644年,李自成起义
1644年3月,李自成将明帝国的首都北京团团围住,在紫禁城中的崇祯皇帝已经退无可
退。在失去了所有希望的情况下,他砍死了自己的女儿,并将自己的儿子交给亲信太监
分散逃亡以后,他自己本人选择了在煤山自尽。死之前留下来遗诏“朕非王国之君,臣
乃亡国之臣”,看见崇祯皇帝十分的不甘心,那么现在我们假设一下如果在李自成围城
之前,崇祯皇帝选择了迁都南京,明朝的结局又会如何呢?
一、即便崇祯迁往南京,李自成也做不了北京城
1643年,明帝国陕西方面的主力军全军覆没,统帅孙传庭阵亡。此时的明朝北方除了山
海关外还有吴三桂率领的3万多关宁铁骑以外,再也没有任何有生力量可以去抵抗李自
成的农民军。“传庭死,明朝亡”,孙传庭的阵亡使崇祯身边再也无将可用。1644年春
节刚过,李自成就率领着20万以上的部队开始向北京进军。此时,崇祯最明智的选择就
是趁李自成尚未到来,自己火速南迁,北方让给李自成,而自己先巩固南方在图发展。
当时的北方在兵灾、水灾、旱灾的反复蹂躏之下,农业生产已经支离破碎。河南由于人
为的黄河决口成了一片泽国;山东在兵灾和旱灾的作用下也是哀嚎遍地;河北和山西的
情况也不比鲁豫两省好多少。李自...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科举到底该不该废除?
作者: 张鸣
清廷1905年废科举,在具体落地之前,动静挺大。人们早就传说,科举要废,于是赶末
班车的人呜呜泱泱的。但科举真的废了,大体波澜不惊。只有极少数落后地区,出现过
秀才抗议的现象。泰晤士报驻中国记者莫理循很兴奋,觉得连一个实行了一千多年的制
度被废除,都能这样,可见中国今后的改革,将十分顺利。
然而,后来的新政改革,并不顺利,革命发生了。革命断送了清王朝,也断送了清廷的
新政改革。后来的中外史家,将中国的辛亥革命,视为“托克维尔假说”的最好例证:
一个传统王朝,改革更容易引发革命。而具体到当年的中国,最大的败笔,就是因为新
政废科举。
综合史家之言,科举之废,导致王朝垮台,原因有二。其一,科举不仅是上升的阶梯,
还是王朝与士人之间的纽带。一旦这个纽带断了,王朝出现危机,士子们就不帮忙了。
其二,科举之废,导致大批士人失业,投奔革命。
没错,科举是王朝与士人之间的纽带。众多读书人,通过进士、举人、生员,以及生员
之外的众多参加过考试但没有考上的芸芸众生,构成了一个金字塔。这个金字塔,就是
引导士子归心朝廷热心功名的那个彀,即唐太宗说,“天下英雄尽入我彀中”的那个彀
。说成是纽带...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汉传佛教是个阴谋
如果说这里面有什么阴谋的话......
首先,自宋元以来,汉传佛教其实并不兴旺。汉族地区正统的意识形态显然是儒家
,而不是佛教。真正兴旺的,是满蒙藏等地区的藏传佛教。而这些民族的武力仍然相对
强大,不仅优于穆斯林,也优于汉人。
真正的阴谋是清朝政府利用藏传佛教减少蒙古人的人口。由于不信伊斯兰教的蒙古
人人口相对明显减少,而满族又因为汉化和养尊处优而失去战斗力,如果历史继续按旧
时的规律发展,而不是被西方入侵而打断的话,这确实一个重大隐患。
因为到了这一阶段,捍卫我们文明的主力并不是汉人,而是汉化的非穆斯林游牧民
族。被清廷这么一搞,就把主力给搞没了。
然而,由于西方文明的渗透,火器的演进以及汉族的复兴(这种复兴很可能也跟火
器有关,火器对非游牧民族有利)。历史注定不能再按照旧时的规律发展。所以清廷搞
的这个事,也没有什么危害。
他们是把自己给搞没了,但汉人也有了绝对的能力保卫自己。至于汉人是否打算使
用这种能力,那绝不是清廷、汉传或藏传佛教的责任,完全是汉人自己的责任。
n*******n
发帖数: 7628
27

詹天佑和“人”字形铁路
大勇大智穿越八达岭
京张铁路工程难在哪?难就难在第二段工程,而难中之难是隧道开挖。
第二段工程地势险峻,山高谷深,其中最艰险的是关沟段,需要开凿居庸关、五桂
头、石佛寺、八达岭四座隧道,总长1645米。1905年,詹天佑曾在呈奏清政府的《修造
京张全路办法》中指出:该段“中隔居庸关、八达岭,层峦叠嶂,石峭弯多,遍考各行
省已修之路,以此为最难,即泰西(指西方各国)铁路诸书,亦视此等工程至为艰巨。”
八达岭属太行山脉,地势险峻,明代延庆州巡抚童恩曾题有“天险”二字。八达岭
是居庸关的北口,与南口相对,有“北门锁钥”之称。
为了加快翻越八达岭,詹天佑率领工程技术人员在青龙桥一带反复选测比较线路,
以减少隧道长度。经多次研究,他匠心独运,借鉴美国早期修铁路经验,决定将线路引
进青龙桥东沟设站,并在此折返通过八达岭,把铁路铺成“人”字形(也称“之”字形
)折返线,用两个火车头将列车前拉后推,把线路坡度提高到33‰,从而提高了线路与
隧道的高度,使八达岭隧道长度缩短近一半,从最初设计1800米缩短到1091米。这样,
形成用“人”... 阅读全帖
S*******C
发帖数: 7325
2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StationCC童子崩溃了,请大家帮助
我早就说你没有一点历史知识
或者说是常识,首先,一个地区的主权是在现代社会是要有一定的条约作为法律基础的。
不是一张网上地图找来的地图就能证明的。
1879年,(明治12年)日本天皇政府推行“废藩设县”,在琉球强行推行“琉球处分”,
把琉球一分为二:北为日本领土,改为“冲绳县”,南为满清领土,并企图硬逼中国承
认。当时琉球王尚泰派使臣到清廷哭诉,恳求大清保护附属国。中日就琉球问题开始谈
判,中方提出把琉球群岛分成三部分:接近日本方向的奄美大岛为日本领土,琉球本岛
及其附近岛屿作为一个独立的琉球王国存在,而在南部的先岛群岛则作为中国的领土。
日本方面建议把琉球划分成两部分:琉球本岛及其北方岛屿作为是日本的领土,而南部
的先岛群岛则作为中国的领土(谈判中没有涉及钓鱼台群岛归属)。在这里,实际的结
果是:由于清廷一部分大臣的坚持和琉球人的请求,清廷始终未与日本签订此条约,也
就是从未承认日本拥有琉球的主权。
所以你虽然天天高声喧哗,但是历史是不及格的。近乎于无知。
当然指望你这个为日本侵华唱赞歌的“日本人”或者“日本友人”正视历史事实是不可
能的。
“1905-1945年的亚洲日本是一个有希...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54598
29
人剩余部队是不爱来,都打了几十年了,早摸清清廷的底细了
之前鸦片战争时候的英军,英法联军,甲午战争时候的日军
哪次单挑清廷胜了?
都挨了几回合了,清廷还是脑子不清楚
光绪还是懂的,让几个使节说,说能不能跟列强开打
几个驻外使节都说不行,打不过
慈禧大怒,直接脱出去砍了
那这样还有啥可说的,这老娘们就是一个二愣子
a*****c
发帖数: 2086
30
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1844年,清政
府又分别与法国和美国签订了《黄埔条约》、《望厦条约》。由于在中美《望厦条约》
上,有12年期满再修约的条款,英法两国根据“利益均沾”条款,于1854年向广州两广
总督叶名琛提出修约要求。
之所以向叶名琛提出,是因为当时清政府没有外交部门,对涉外事务的态度是能推多远
推多远,因此这种事情就落到了两广总督的头上。而叶名琛比皇帝更甚,对外国人的态
度是,无论普通商人还是代表国家的使节,一律拒绝接见。在吃到闭门羹后,英法两国
公使北上天津直接向清政府提出要求,再遭拒绝。两国于是决定使用武力,以达到其目
的。
发动侵略战争需要借口,1856年,英、法分别找到了借口,这就是著名的亚罗号事件和
马神甫事件。次年,英、法两国组成联军,攻陷广州,生擒叶名琛。1858年,英法联军
的舰队从广州北上,进逼天津。
一、致命的轻敌
战争的历史总是和地理高度相关,有些地方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注定成为战争双方
争夺的焦点。英法联军进逼天津,首当其冲的目标就是大沽口——在前后三年的时间中
,大沽口先后三次遭到英法联军的攻击。
大沽... 阅读全帖
t******t
发帖数: 15246
31
接下来的事是筹饷,一场这么大规模的远征,没有军饷,当然是不可设想的。在塞防和
海防之争中,虽然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主张得到清廷支持,但李鸿章也绝不是这场论战的
输家,因为左宗棠的意见是海防和塞防并重,而不是放弃海防不管。这场论战之后的三
年,正是收复新疆最紧张的日子,左宗棠采购和运输军粮,做了一年准备,然后在剩下
两年里挥师出关,收复天山南北,荡平了阿古柏匪帮。就在这三年里,李鸿章大喊加强
海防,硬是从各省的协饷中挤出二百万两银子做海军经费。这还不够,光绪二年,他又
以上海轮船招商局收购美国旗昌洋行的理由,让盛宣怀拿着他的亲笔信,去江南各省,
再次挤出了一百万两银子。这样一来,就算这些省份还有人打算为收复新疆提供支持,
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根本拿不出钱了。
到了这时候,左宗棠要想解决军饷问题,除了借洋债之外,已经没有任何别的办法
。李鸿章早料到这一层,他不出面,却怂恿两江总督沈葆桢上奏,反对左宗棠向洋商借
款。这一系列计划如能得逞,势必使收复新疆的战役被釜底抽薪,由于没有经费而中途
搁浅,左宗棠的所有努力也就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沈葆桢的意见,实际上仍然是放弃新疆的翻版,他认为中国此时只...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2122
32
明清统治者对伊斯兰教和穆斯林的政策
明清统治者对伊斯兰教和穆斯林,没有什么一贯的、稳定的政策,完全根据其统治的需
要而定,时而利用,时而限制,时而打击。元末明初的常遇春、胡大海、蓝玉、沐英等
穆斯林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1368~1398年)军中的著名将领,他们跟随朱元璋南征北
战,出生人死,是明朝的开国功臣。因此,明朝统治者一方面对穆斯林给予一些优惠政
策,如对甘肃部分穆斯林免税,把西北部分穆斯林迁到较富庶的华北、江南一带,吸收
个别上层人物到朝廷任职,派郑和(1371~1435年)七下西洋。明统治者试图利用伊斯兰
教为其统治服务,希望伊斯兰教能按其意图去“导引善类”、“敬天事上”、“益效忠
诚”。为此,明太祖曾作出姿态御书百字,言不由衷地赞美穆罕默德,赞美伊斯兰教,
称为“百字赞”。“百字赞”说:“乾坤初始,天籍注名,传教大圣;降自西域,授圣
天经,三十部册,曾化众生。亿兆君师,万圣领袖,协助天运,保庇国民。五时祈祜,
默祝太平。存心真主,加志穷民,拯救患难,洞彻幽冥,超拔灵魂,脱离罪业,仁露天
下,道冠古今。降邪归一,教名清真。穆罕默德,至贵圣人(转引自刘智《天方典礼》
卷一)。...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3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stone (Winnie),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清朝速亡原因:太依頼“太子党”与军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Dec 16 15:26:09 2011, 美东)
一百年前的十月十日,因革命党机关暴露、名册被搜,一场仓促发动、群龙无首的新军
起义在武昌爆发。这是一场原本毫无胜算的军事暴动,因总督瑞澂弃城逃跑而意外成功
。在随后的一个多月里,多米诺骨牌效应发生,超过三分之二的省份群起响应,纷纷“
独立”,清朝大局“顷刻糜烂”,势如风卷残云。惊惶失措的大清皇室在铺天盖地的革
命风暴中只支撑了四个月,就再也无计可施,不得不低头认输,黯然逊位。随同清政府
一同退出历史舞台的,是自秦始皇以来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帝制。
革命胜利之速令世人惊讶,也令包括革命党和旧官僚在内的各方当事人措手不及。革命
爆发之前,当时的最高统治者载沣、流亡海外的革命领袖孙中山、隐居乡里的“离休老
干部”袁世凯,谁也不曾料想到大清国的最后时刻会来得如此迅捷。倒是反对革命的立
宪派领袖梁启超在痛责清廷缺乏政治改革诚意时曾经说过,... 阅读全帖
s*****2
发帖数: 17
3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施琅 - 一个三姓家奴的一生
施琅生于1621年,毙于1696年。
早年,他是郑芝龙的部将,1646年(满清历顺治三年)随郑芝龙降清当「汉奸」。
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助手、郑军的重要将领,积极参与海
上起兵反清。
1649年郑成功不顾局势险恶欲南下勤王时,施琅反对,并以托梦为辞劝阻,郑成功惜其
才华,仅被解除左先锋之职,将兵权交由副将苏茂代管,遣回厦门闲居。
1652年闲居中的施琅有一位原本部属的亲兵曾德,他脱出施琅后,加入成为郑成功的亲
随。
有一天曾德为施琅捉住,并准备给予惩罚,此时郑成功下急令不可杀曾德,但持才倨傲
的施琅不理会上级的命令,将曾德处斩。此事令郑成功极为愤怒。又施琅四处发出怨言
,毫无忌惮。
于是在4月20日下令逮捕施琅、其弟施显及父施大宣,以便处以惩罚,并全都被捕获。
将三人全交给林习山囚在舰上,林习山下令由副将吴芳看管。
施琅当夜有访客,客走后以很兴奋的话语说郑成功只要他赔铠甲,而非取其命,这样的
言论来骗吴芳,如此施琅单独逃出,置其父、弟于不顾。
郑成功得知下令杀施大宣及施显。施琅逃至他的副将苏茂家住二日,苏茂以小船将施琅
送到安平,投靠郑鸿逵,随后就又向满清投降当...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35
台湾网友YST:虎年新春看天下大势:中美博弈 [复制链接]
串个门 加好友 打招呼 发消息 lypyh1166 当前离线
名誉4349 点在线时间411 小时金币9007 个贡献0 点珠宝0 颗最后登录2011-8-2注册时
间2008-11-18主题4046精华52积分8853阅读权限150帖子4267 lypyh1166 版主
积分8853精华52帖子4267 电梯直达 楼主
发表于 2010-4-9 13:22:4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一键分享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开心网天涯人人网百度空间豆瓣网
虎年新春看天下大势:中美博弈(上)
2010/03/25 00:00:50
在论述经济问题之后,我们进入虎年新春论政最重要的话题,那就是「中美博弈」。
经济问题是核心也是一切问题的诱因,中美博弈则是所有诱发问题中最重要也是最现实
的政治表象。
如果你还不能体会到「中美博弈」的重要性的话,那麽 YST就把话说得白一点:
「中美博弈」将导致世界政治从单极进入多极。
所谓「多极」绝不是止只有中美二极,而是中、美、欧、俄、巴西、印度...的多极
世界。
如果你仍然不能感觉到... 阅读全帖
v**e
发帖数: 8422
36
《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版本考略(一)
廖祖桂 李永昌 李鹏年 ( 2009-05-07) 来源: 中国藏学
http://www.tibet.cn/periodical/zgzx/2004/02/200606/t20060606_12
[摘要]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清朝中央政府制定和颁行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二十九条》(以下简称《章程》),是一部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治理西藏法典性文书。
然而,这样一部极其重要的法典性文献,目前社会上却出现和流行着内容差异很大的两
种不同版本,即原藏于拉萨大昭寺的《水牛年文书》中辑录的《新订西藏章程二十九条
》(以下简称《文书本》)藏文版本及其汉译版本和西藏自治区档案馆编《西藏历史档
案荟粹》中公布的《钦定二十九条章程》(以下简名《荟粹本》)藏文版本及其汉译版
本。本文通过对《章程》形成的背景和过程等的系统研究,以及对两种版本的藏文本及
其汉译本逐条进行对勘,并查核制定该章程所依据的有关档案文件后,认为,《文书本
》系《章程》之正本。并提醒学界,《荟粹本》非《章程》之正本,希谨慎引用,避免
以讹传讹。
[关键词]《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 阅读全帖
t***u
发帖数: 807
3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细数甲午海战中的沙子炮弹

经典影片《甲午风云》是1962年摄制的,李默然因在片中饰演邓世昌而一举成名。片中
,邓世昌命令致远舰上的水兵将弹头拔下,从炮弹中倒出的竟然是沙子。看到这一情节
,每个中华儿女必然无比愤慨,没想到清廷的腐朽竟至于此。
然而,为什么大战在即,北洋海军的炮弹中却装 满了沙子呢?原来,当时北洋海军各
舰使用的炮弹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开花弹,另一种则是实心弹。开花弹的弹头内填充的
是火药或炸药,击中目标后会发生爆炸; 而实心弹的弹头内则很少装药或不装药,更
多时候是填充泥土、沙石来配重。实心弹击中目标后当然不会爆炸,其作战意图是凭借
重力加速度击穿敌舰引起进水。
我们在影片中看到的,实际上就是这种实心弹, 它虽然不会爆炸、威力小,但却是北
洋海军最常用的炮弹。当时,中国的近代军工已经起步,最成规模的是江南机器制造总
局和天津机器局,但这两家厂主要是生产 陆军用的小口径行营炮、步枪以及相关弹药
,对中、大口径火炮所需的炮弹,只能制造技术难度相对较低的实心弹,而开花弹则要
依赖进口。
在清政府支持下,李鸿章全力建设北洋水师,紧 追世界潮流,斥巨资陆续从英、德等
国购进舰船装备,到1888年,北洋海...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540
3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关于太平天国末期之洋枪队(ZT)
关于太平天国末期之洋枪队
一、 清军中洋枪队的起因和经历:
常胜军:1859年秋,华尔(全名费雷德瑞克•汤森得•华尔[Frederick
Townsend Ward]。1831年11月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来到上海,结识了中国“泰记银号
”经理杨启堂。杨是洋务通,他逐渐与华尔熟络起来。由于当时上海正处于被太平军进
攻的前夕,中国官方和当地洋人都十分紧张。华尔抓住机会,与杨启堂等中国银庄老板
们达成协议,准备筹组一支完全由洋人组成的雇佣军,用来与太平军作战,“保卫”上
海。双方讲定,除固定每月一百至六百美元不等的固定工资外,华尔每攻下一个太平军
占领的城镇,就可以得到从四万五千美元到十三万多美元不等的“赏金”。此时的华尔
正值而立之年,他说干就干,立刻选择了两个美国同胞当副手,一个是福瑞斯特(
Forrester),一个是白齐文(Burgerine,此人的父亲曾是拿破仑手下的军官,法裔美
国人),募集了三百多雇佣军后。
1860年7月16日,华尔率这支纯洋人组成的军队进攻太平军占领的松江。洋枪队三百多
人被太平军打死近三分之二,华尔回上海后,花重金购买新式武器弹药,...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540
3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清代勇将-多隆阿
清代勇将-多隆阿
多隆阿(1817.12.20—1864.5.18),字礼堂,呼尔拉特氏,满族正白旗人,清朝大将。
1817年(嘉庆二十二年)12月20日,多隆阿生于齐齐哈尔。满族人以骑射为本。多隆
阿从小习武射箭,练就了一身骑射本领。16岁就披甲当兵,被选入前锋营。1852年(咸
丰二年),升补骁骑校。
多隆阿从1853年起先后与太平军,捻军、回民起义军和李、蓝起义军作战,大小上
百仗,历战豫、晋、直、鲁、鄂、赣、皖、陕八省。总的看来,他指挥的战斗胜多败少
,是清军满人中的一员能战之将。他率部作战,一是靠勇,每战都能亲自督阵,甚至自
己带头冲锋。除勇以外,他也讲究用智谋,中国古代兵法中的偷营、火攻、毒攻、反间
、诱敌入伏等办法他都曾成功地使用过。在布阵指挥方面,比较注意正面迎敌和侧翼包
抄,善于使用机动兵力,往往能够在最关键的时间和地点将其投入战斗。此外,他也很
注意马步协同作战,利用骑兵进行奔袭,穿插,也取得了较好的战果。
多隆阿身为满人,士兵却是湘军,因此常被看做是湘军将领。与其他腐朽无战斗力
的八旗兵不同,湘军的战斗力远超当时的太平军、捻军、回民军,经常几千湘军所向披
靡,战胜... 阅读全帖
O***2
发帖数: 622
40
2012-08-06
经过34年的经济改革(1861-1894年洋务运动),大清国力得到显著提升。1895年,中
国GDP总量虽然被美国超越,退居世界第二,但占全球的比重仍然超过15%(安格斯.麦
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比今天的数字要高。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3月发布的数字
,2010年中国GDP占全球的比重为9.5%。
经济实力的提升,为大清国带来三大变化:权贵集团的生活进一步奢华,军事装备大幅
度改善,皇族权贵们自信心膨胀。
清廷的腐败、奢靡是全局性的。中央政府热衷于搞形象工程,以粉饰太平。1885-1895
年,慈禧“改修三海”(南海、中海、北海),持续十年,耗银600万两。1888-1894年
,改修颐和园,持续七年,耗银2000多万两。1895年,办六十大寿,耗银500多万两。
三项耗银超过3000万两(也有史料说高达8000万两),相当于四个北洋舰队的建设费用
(北洋水师7艘主力舰总费用为778万两)。内务府开支,咸丰时每年仅40万两,光绪末
年达到1024万两,50年增长了25倍。上行下效,奢华之风弥漫整个官场。据史料记载,
庚子之变时因勤王有功而擢升为两广总督的岑春... 阅读全帖
c*********y
发帖数: 3348
41
1879年,(明治12年)日本天皇政府推行“廢藩設縣”,在琉球強行推行“琉球處分”
,把琉球一分爲二:北爲日本領土,改爲“沖繩縣”,南爲滿清領土,並企圖硬逼中國
承認。當時琉球王尚泰派使臣到清廷哭訴,懇求大清保護附屬國。[來源請求]中日就琉
球問題開始談判,中方提出把琉球群島分成三部分:接近日本方向的奄美大島爲日本領
土,沖繩本島及其附近島嶼作爲一個獨立的琉球王國存在,而在南部的先島群島則作爲
中國的領土。日本方面建議把琉球劃分成兩部分:沖繩本島及其北方島嶼作爲是日本的
領土,而南部的先島群島則作爲中國的領土(談判中沒有涉及釣魚台群島歸屬)。由于
清廷部分大臣的堅持和琉球人的請求,清廷最終未與日本簽訂此條約,即未承認日本擁
有琉球的主權。
1880年9月,中方在談判中最後妥協,擬定了《琉球專約擬稿》,以日本提出的方式把
琉球劃分成兩部分。然而清朝皇帝拒絕同意這一條約,並且指示了中方代表與日本繼續
協商。日本方面斷然拒絕,協商破裂。1882年,駐天津領事竹添進一郎與滿清恢複談判
琉球問題,但是沒有達成協議,琉球問題一直拖延至甲午戰爭。
1895年,中國在甲午戰爭戰敗,割讓台灣、澎湖
M******8
发帖数: 10589
4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薄熙来当初为何不拥兵自立
胡平
薄熙来面临重刑。
倘若薄熙来早知道是这般结果,今年3月时,他还会离开重庆到北京出席“两会”吗?
其实,在当初就有人发文鼓励薄熙来拥兵自立,或以某种方式公开打出旗号挑战中央或
抵制中央。估计薄熙来本人也动过这些念头,只不过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去北京开“两会
”。
显然,薄熙来过高地估计了他在体制内所拥有的力量,他以为他会平安无事,即便出问
题也不会出多大的问题。另外,他或许也意识到,他没有本钱去抵制中央,对抗中央,
如果冒险为之,下场更不堪设想。
不错,薄熙来在体制内颇有力量,由于他的高位,由于他的背景,由于他的人脉,也由
于他的能力和经营。但是,薄熙来所拥有的这些力量都是依附于体制的,也就是说,这
些力量唯有在体制之内才有力量,唯有借体制而顺势运作才有力量。一旦脱离体制,一
旦逆势运作,这些力量多半就不存在了。
至于说薄熙来拥有的民意,薄熙来自己应该很清楚。一方面,薄熙来很清楚,在重庆这
块地盘上,民间有强大的反对声音,以至于他不得不格外花力气去打压,也就是说,他
知道他拥有的民意支援远不像表面上显示的那么大;另一方面,那些真心支持他的民众
,大多数恰恰又是依赖性很强的,他们依赖于现... 阅读全帖
w******k
发帖数: 1382
4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薄熙来当初为何不拥兵自立
作者: 胡平
倘若薄熙来早知道是这般结果,今年3月时,他还会离开重庆到北京出席“两会”吗?
其实,在当初就有人发文鼓励薄熙来拥兵自立,或以某种方式公开打出旗号挑战中央或
抵制中央。估计薄熙来本人也动过这些念头,只不过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去北京开“两会
”。
显然,薄熙来过高地估计了他在体制内所拥有的力量,他以为他会平安无事,即便出问
题也不会出多大的问题。另外,他或许也意识到,他没有本钱去抵制中央,对抗中央,
如果冒险为之,下场更不堪设想。
不错,薄熙来在体制内颇有力量,由于他的高位,由于他的背景,由于他的人脉,也由
于他的能力和经营。但是,薄熙来所拥有的这些力量都是依附于体制的,也就是说,这
些力量唯有在体制之内才有力量,唯有借体制而顺势运作才有力量。一旦脱离体制,一
旦逆势运作,这些力量多半就不存在了。
至于说薄熙来拥有的民意,薄熙来自己应该很清楚。一方面,薄熙来很清楚,在重庆这
块地盘上,民间有强大的反对声音,以至于他不得不格外花力气去打压,也就是说,他
知道他拥有的民意支援远不像表面上显示的那么大;另一方面,那些真心支持他的民众
,大多数恰恰又是依赖性很强的,他们依赖于现体制,缺少...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4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林治波:李鸿章是个什么东西?
李鸿章是个什么东西?
(2013-01-21 18:58:41)

这几年,有些电视剧拍得很好看,剧情起伏跌宕,表演功夫到家,观众不但爱看,
看过之后还街谈巷议,赞不绝口,誉之为突破性的力作,如《雍正皇帝》《走向共和》
等等。但是,被精彩剧情所掩盖的历史观与思想倾向上的严重问题却被人们忽略了。比
如,一个开历史倒车、闭关锁国、大兴文字狱的专制暴君,却被《雍正皇帝》吹捧为勤
政为民的贤君,一个妥协卖国、劣迹斑斑的李鸿章却被《走向共和》美化为忍辱负重、
功勋卓着的功臣。
对李鸿章的肉麻吹捧,笔者开始不知其意,后来看了《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一文
并得知作者正是《走向共和》的策划人之一,方才明白了他们的思想倾向和用意所在:
凡是办洋务尤其是对外妥协的买办人物,他们都要加以美化,反之则加以丑化,为此不
惜歪曲历史。
其实,历史上的李鸿章,绝非《走向共和》中美化的那样忍辱负重、功勋卓着,而
是一个没有操守、乏善可陈的历史丑角,更准确地讲,李鸿章是一个汉奸卖国贼。
先说说李鸿章的所谓“功业”。李一生最大的“功业”就是办洋务,而最大的洋务
就是购买洋舰,组建北洋水师。为了这支北洋水师,清政府总计... 阅读全帖
f****m
发帖数: 7469
4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洪宪皇帝生平
一、推翻满清,居功至伟。袁世凯是中国共和体制的主要缔造者之一,是中华民国的开
国元勋。武昌起义之后,清廷仍牢牢控制着东北三省、直隶、山东、河南,且起用袁世
凯之后迅速反扑,11月2日攻下汉口,使革命势力受挫。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是袁世凯
促成了南北和谈,清廷退位,不费一兵一卒而实现了国人梦寐以求的共和体制,避免了
多少人的流血。(其实武昌首义跟孙文和同盟会没什么关系,起义成功孙在美国还是看
报纸才知道)
二、在政权变革之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
纷宣布独立,孙中山捡起朱明王朝“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陈词滥调以煽动汉人仇满
情绪之时,无疑已经给蒙疆藏满辽阔地域之各民族带来极大恐慌,各民族地区掀起排汉
高潮,分离倾向日益明显,一些地方实力派也反对推翻满清政权,如东北的张作霖就说
“如果皇帝退位,成立共和政府,本人即不听从指挥。”所幸清王朝总理大臣袁世凯出
任民国总统,使各族上层人物感到有了安全保障,旧日的地位利益仍可维持,加上北洋
军坐镇,国家才没有四分五裂,混乱局面迅速得以平息,社会回复稳定,顺利完成了政
权的过度和新旧制度的变革。
三、袁世凯维... 阅读全帖
f****m
发帖数: 7469
46
一、推翻满清,居功至伟。袁世凯是中国共和体制的主要缔造者之一,是中华民国的开
国元勋。武昌起义之后,清廷仍牢牢控制着东北三省、直隶、山东、河南,且起用袁世
凯之后迅速反扑,11月2日攻下汉口,使革命势力受挫。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是袁世凯
促成了南北和谈,清廷退位,不费一兵一卒而实现了国人梦寐以求的共和体制,避免了
多少人的流血。(其实武昌首义跟孙文和同盟会没什么关系,起义成功孙在美国还是看
报纸才知道)
二、在政权变革之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
纷宣布独立,孙中山捡起朱明王朝“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陈词滥调以煽动汉人仇满
情绪之时,无疑已经给蒙疆藏满辽阔地域之各民族带来极大恐慌,各民族地区掀起排汉
高潮,分离倾向日益明显,一些地方实力派也反对推翻满清政权,如东北的张作霖就说
“如果皇帝退位,成立共和政府,本人即不听从指挥。”所幸清王朝总理大臣袁世凯出
任民国总统,使各族上层人物感到有了安全保障,旧日的地位利益仍可维持,加上北洋
军坐镇,国家才没有四分五裂,混乱局面迅速得以平息,社会回复稳定,顺利完成了政
权的过度和新旧制度的变革。
三、袁世凯维...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4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大清终结的朝鲜因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97de870101h1m3.html
旁观者马勇 http://blog.sina.com.cn/mayong1956
2013-02-15 00:54:00
朝鲜不顾中国政府强烈反对,悍然进行第三次核试验,激起中国朝野近乎一致的
反对,六十多年来由中国领导人小心翼翼维护的中朝友谊至此大揭底,朝野反朝
声音获得释放,甚至有放弃朝鲜,任其自生自灭的呼声出现。
作为中国近邻,和意识形态、政治体制大致相似的国家,假如朝鲜有一天结束
了,比如被韩国统一了,或者被美国,被日本,甚至最有可能再一次被“联合国
军”侵入了,终结了,究竟会对中国发生怎样的影响?我们当然无法完全准确预
测未来,但我们知道在历史上,正是因为朝鲜被吞并,方才引发中国政治的多米
诺骨牌。大清王朝的终结,即便不能说是朝鲜亡国的直接刺激,但朝鲜亡国—大
清终结之间所蕴含的因果关联,还是清晰可见。
在慈禧太后晚年,中国终于在经历了甲午战争、义和团战争、日俄战争十年风风
雨雨之后,踏上政治变革不归路。日俄战争还没有结束,清政府就追随俄国开放
政治,实行变革,改良开始与...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21627
48
回顾100年前的保路运动,真是感慨万千。。。。
中国需要另一场的保路运动!!!!!!!!
摘要:
1.
盛宣怀(不知道和盛高阻有什么关系)启用了前不久因照相问题被免职的端方为
督办大臣,并强收川汉、粤汉铁路为“国有”,旋与美、英、法、德四国银行团
订立借款合同,总额为六百万英镑,公开出卖川汉、粤汉铁路修筑权
2.
{保路运动}揭露帝国主义掠夺中国铁路、清政府卖国卖路的罪恶行径。
声势浩大、规模壮阔的四川保路运动,也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清王朝在中国
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斗志,直接导致了辛亥革命的总爆发,为中
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全文:
保路运动过程
铸铁路风潮
甲午战争之后,国人民智渐开,“要想富,先修路”,国人也渐渐明白铁路有很多的好
处,而清廷则看到了铁路在国防上的战略意义。随后,在政策的引导下,国内便掀起了
建设铁路的高潮。
20世纪初,四川人民为了反抗帝国主义掠夺中国铁路主权,由四川省留日学生首倡,经
四川总督锡良奏请,1904年(光绪三十年)在成都设立“川汉铁路公司”。第二年改为官
商合办,1907年改为商办有限公司。采取“田亩加赋”,...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21627
4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复习了 “四川保路运动”
说到“川汉铁路”,搜出来“保路运动”
关键字:
盛宣怀(不知道和盛高阻有什么关系)
“揭露帝国主义掠夺中国铁路、清政府卖国卖路的罪恶行径。
声势浩大、规模壮阔的四川保路运动,也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清王朝在中国
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斗志,直接导致了辛亥革命的总爆发,为中
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保路运动过程
铸铁路风潮
甲午战争之后,国人民智渐开,“要想富,先修路”,国人也渐渐明白铁路有很多的好
处,而清廷则看到了铁路在国防上的战略意义。随后,在政策的引导下,国内便掀起了
建设铁路的高潮。
20世纪初,四川人民为了反抗帝国主义掠夺中国铁路主权,由四川省留日学生首倡,经
四川总督锡良奏请,1904年(光绪三十年)在成都设立“川汉铁路公司”。第二年改为官
商合办,1907年改为商办有限公司。采取“田亩加赋”,抽收“租股”为主的集股方式
,自办川汉铁路。
出卖筑路权
1911年5月(宣统三年四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国有政策”,政策规定:宣统三年
(1911年)前所有集股商办的干线,必须由国家收回。新上任的邮传部尚书盛宣怀起用
了前不久因照相问题被免职...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50
甲午战争120年祭:规模最大失败最惨影响最深
2014-01-29 07:45
作者:张飙
甲午战争120年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甲午战争: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1894年
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之惨烈、丧权辱国之沉痛,深深扎根在民族的心中。120年
前的那场战争,改变了亚洲格局。
甲午战争120年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甲午战争: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之惨烈、丧权辱国之沉痛,深深扎根在民族的心
中。
120年前的那场战争,改变了亚洲格局。120年前,中日两国各自走在自己的十字路
口,战争改变了双方的历史。《马关条约》让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把中
华民族推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而日本凭借从中国勒索的巨额赔款,迅速扩张军事
实力,一跃跻身世界列强。
甲午战争的结果是:中国没落,日本崛起。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2014年8月1日,是中日甲午战争正式宣战120年的日子。
120年后的今天,写下本文,权当捧一杯酒、捧一杯泪,祭奠当年为国捐躯的忠魂
,祭奠当年被残杀的冤魂,祭奠当年所有为中国奋斗过的人们。
祭奠仇恨,是为仇恨不再新生。
祭奠历史,是...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