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生灭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r****n
发帖数: 8253
1

经中说五蕴都是魔罗,世间就是魔罗。
=========================
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迦兰陀园。
时,尊者三弥离提来诣世尊之处……白世尊言:“大德!魔罗、所称魔罗,
如何为魔罗、或魔罗之名义耶?”
“三弥离提!凡有眼、有色、有眼识,以眼识所识知之法,则有魔罗、或为
魔罗之名义。有耳……有鼻……有舌……有身……
有意,有法,有意识,有以意识所识知之法,则有魔罗,或为魔罗之名义。
三弥离提!凡无眼,无色,无眼识所识知之法,则无魔罗,或魔罗之
名义。无耳……无鼻……无舌……无身……
无意,无法,无意识,无意识所识知之法,则无魔罗,或无魔罗之名义。”
===============================
本经也是对那些错解世间就是涅槃的人的揭穿。
如果大乘经典是真,难道佛陀精神分裂吗?一会说五蕴是魔罗,一会说五蕴是涅槃?所
谓的了义不了义就可以解释这个???
证涅槃的刹那本就是五蕴要灭,否则不会有涅槃。
阿罗汉无余涅槃后,过去的业因为失去了成熟的条件,变成了无效业。
就说
在阿罗汉在世证涅槃的刹那,导致五蕴还会相续生起,主要是上一世的业有(有缘生的
有),从...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2

是的,那是因为过去世渴爱而造成的结果。
阿罗汉虽然此世彻底灭除贪爱,但是由于过去世执取贪爱(取),而导致产生这一世的
色身(有),此一世的五蕴(包含色身以及任何被观察到的色法)的生灭必须在色身灭
后才能消除,它的生灭是一种类似已经刹车后但是还有的惯性使得车继续前行一段时间
(这个比喻也许可能不完全恰当)。
i********7
发帖数: 808
3

我看到的经文与大德的看法可能恰恰相反,观集灭可以得明,不是刹那生灭观
也正是因为观集灭,才得到明
才有可能断常见和我见,没有明,拿什么去断我见?
也听说有人说过,靠正念来断我见,慢慢断我见,
我也还是同样的疑问,没有明,哪里来的[正]念?
凡夫用逻辑思维告诉自己,这个是五阴不是我,不是我的,就是[正]念?
有可能吧,但是我持怀疑的态度
如果我见思维方式不断,五阴或者[我],基本上只是换了一个名词,
把[我]换成了[五阴]而已
有点像上帝,梵,道,本体,无极老母等等等,虽然名词不一样,但是背后的思维方式
是相同的(这个能明白的法友就能明白,不明白的,也没有关系,只是不想在这里就这
个展开讨论了)
r******3
发帖数: 586
4

哈哈,你在实践当中先给我找出一个无尺度的抽象数学点,或者完美的圆,然后再谈数
学规律是否是实践检验后得到的吧。
你太不懂数学和认识论了,数学本身从来不是实践的产物。数学对象,数学法则都是远
远超越经验的,也可以和经验没有任何关系,更不是从经验当中获取的。
很多数学理论当中的东西,在现实经验当中找不到任何对应,物理学中也没。数学理论
也根本不需要在试验中验证,仅仅需要逻辑自洽。你把物理和数学的关系都搞乱了。数
学定律和物理定律是不同的。
自然规律本身就是数学写成的,人类只是去认识它,而不是发明它。
数学对象,数学法则等本身就是一种客观实在,这个被称为数学实在论,很多非常有名
的哲学家和大部分的数学家都是数学实在论的坚定支持者,我也是,而且我还利用我的
理论解决了数学实在论的一个重要的认识论难题。
认知包含三种,经验认知(基于感官的观察体验,佛陀属于此种,是一种最低级的认知
),理性认知(基于逻辑规律),和直觉认知(意识的神秘特性,其实是先验的波性意
识的直观能力)
我的理论认识也是建立在认知上,而且是三种认知的综合:经验认知获得对粒性现象的
认知,理性认知和直觉认知获得对波性本体的认知...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5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略谈灭尽定 zz

是无生,所以才无灭。
可以这么说。但是这里需要搞清楚如何是思想念头停止。为什么会停止。
思想念头就是五蕴当中的识蕴,行蕴,受蕴,想蕴。
轮回当中的众生,没有一刻这些是停止的,无论是深睡无梦,还是死亡,还是最高的无
色界禅定。
解脱者灭除贪嗔痴,则五蕴将彻底灭尽,即证涅槃。
十二缘起已经很明确的说了,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
如果你还承认佛陀说的十二缘起是正确的,那你就不应该有这方面的疑问。
佛陀说,五蕴是纯大苦聚,五蕴如果不灭除,苦必然无法根本性灭除。
五蕴之所以相续相生,根本原因在无明和贪嗔痴,一旦无明,贪嗔痴灭除,色身灭,则
五蕴不会再继续生起。(无余涅槃)
五蕴的不断相续生灭,正是轮回的表现。
解脱要把所有业障都还清,根本就不是佛教的说法,佛教,无论是大乘,还是小乘,都
没有这种理论。小乘还直接指出阿罗汉解脱后的业变成无效。
如果这种理论成立,那么解脱意味着要把自己生生世世,千万劫的业全部还清,但这显
然是不可能的,除非有人帮忙消除,于是青海这样的魔头就出现了,她说,她能帮印心
的弟子洗掉以前世的全部业障,只留下这辈子的。并且解脱必须要找她这样的明师。
r****n
发帖数: 8253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Re: 略谈灭尽定 zz

是无生,所以才无灭。
可以这么说。但是这里需要搞清楚如何是思想念头停止。为什么会停止。
思想念头就是五蕴当中的识蕴,行蕴,受蕴,想蕴。
轮回当中的众生,没有一刻这些是停止的,无论是深睡无梦,还是死亡,还是最高的无
色界禅定。
解脱者灭除贪嗔痴,则五蕴将彻底灭尽,即证涅槃。
十二缘起已经很明确的说了,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
如果你还承认佛陀说的十二缘起是正确的,那你就不应该有这方面的疑问。
佛陀说,五蕴是纯大苦聚,五蕴如果不灭除,苦必然无法根本性灭除。
五蕴之所以相续相生,根本原因在无明和贪嗔痴,一旦无明,贪嗔痴灭除,色身灭,则
五蕴不会再继续生起。(无余涅槃)
五蕴的不断相续生灭,正是轮回的表现。
解脱要把所有业障都还清,根本就不是佛教的说法,佛教,无论是大乘,还是小乘,都
没有这种理论。小乘还直接指出阿罗汉解脱后的业变成无效。
如果这种理论成立,那么解脱意味着要把自己生生世世,千万劫的业全部还清,但这显
然是不可能的,除非有人帮忙消除,于是青海这样的魔头就出现了,她说,她能帮印心
的弟子洗掉以前世的全部业障,只留下这辈子的。并且解脱必须要找她这样的明师。
r****n
发帖数: 8253
7
你说阿罗汉缘涅磐,问题是,
阿罗汉在还有五蕴的时候开始去缘这个涅磐
如果这个东西缘了涅磐,就是要一直缘着涅磐,才不会出定
放开所缘才会出定,所以从始至终这个东西与涅磐是绑住的
所以显然这样的涅磐与你所讲的五蕴与涅磐互斥,是矛盾的
~~~~~~~~~~~~~~~~~~~~~~~~~~~~~~~
No,我哪里有说过有某个东西去缘涅槃呢?请认真读我所说的,我发现你在这方面很粗
糙,经常弄错别人的意思。
当涅槃这个法现起的时候,只有涅槃本身,没有另外一个东西存在着。没有能缘的“识
”,现在的南传,认为是道心果心缘涅槃,并说这个道心果心属于五蕴,这一点我是完
全否定的。
阿罗汉是以涅槃为所缘,但是当它以涅槃为所缘的时候,那被认为是阿罗汉的所谓五蕴
,是根本没有现起的,此时的阿罗汉,是涅槃本身,而不是涅槃之外的某个东西。
至于为什么又有五蕴继续现起,这确实是一个难点,唯一的一个难点,但是我认为它只
是人类的认识和对科学的掌握还不足够而造成的,将来科学如果揭开意识和存在之谜,
尤其建立起对意识的数学描述,那么有机会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要承认,我们对宇宙,对自身还很无知,相当无知,佛陀本人说过,他没有... 阅读全帖
i********7
发帖数: 808
8
杂阿含是从巴利文翻译过来的吗?
我好像记得是梵文,可能记错
but anyway, 目前没有进一步的经文证明
杂阿含经中的[生]与[集]是指不同的概念
相应部有这样的说法,我不会吃惊,他们的论就是这样说的
他们的禅观,观的就是这个,所以在他们的相应部里面出现
几篇这样的经文,我毫不惊讶
但是即使是这样,也不能逃避刹那生灭观存在的问题
把现象的改变认为是存在者的消失,这是我见思维下的必然
r****n
发帖数: 8253
9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略谈灭尽定 zz

不再生,也必然不再灭。
比如就在当下,你的思想念头已经生灭无数次了。
而停止轮回,则是这种生灭停止了
这个例子不能类比。
我建议你好好学习佛经,看看佛经何处说解脱是要把所有的业障都还清这种说法。
业的成熟必须要因缘条件的,如果因缘条件失去,业将会失效。阿罗汉的解脱,就是这
种状况。
P******n
发帖数: 329
10
我更愿意去探讨“我”,“无我”这样的法,而不是“钱”这样的法。
佛陀所反对的断灭就是诸如“人死如灯灭”之类的论断。因为很多人不了解人的身心现
象只不过是一股由于各种因缘刹那刹那的生灭之流,认为这是我,这是我所,死了以后
,我没有了,我所也没有了,所以才有断灭之说。这样的断灭之说是有个错误的前提的
,所以佛陀反对。
而有人在思考,阿罗汉身坏命中,不受后有,是不是也是断灭。那么要看他是基于什么
基础在思考这个问题。如果是说五蕴、因缘法灭尽,那合法;如果是基于认为之前有个
我,是我和我所的灭尽,那就不合法义。
我认为原文要讲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我说靠谱。
c***h
发帖数: 2262
11

南传可以这样看色集,大家知道他的意思包涵 知色 就可以了。
但杂阿含五十九经,六七、六八经 也说 色 色集 色灭
可见依据杂阿含 观察色的生灭 与 观察色集 两者是分开的。
相应部不知怎么说?
五十九经相应部经文
没说知色,
六七、六八经没有相对的相应部经文
相应部其它经文怎么说就不知了。
i********7
发帖数: 808
12
我不知道跑日啦,偏不偏门,还是想办法回到经文当中
看看大量的经文指向的脉络与方向
大家都认可的,不见得就符合经法
毕竟原始佛法的出现也就几百年,最近才开始有进一步的进展
路还很长,至少我活着的时候,这个原始佛法应该都还不会成气候
我和跑日不一样,不会钻到涅磐里面去,对涅磐很淡然
苦的灭尽就够了,因为我是从灭苦的角度出发的
但他是追求不死的存在,所以对涅磐情有独钟,没有搞懂涅磐,
他会不会觉得这个佛法就没有办法学了?
问题是,他自己设计的一个陷阱,然后自己跳进去
佛陀都已经说了无因缘可以记说
r****n
发帖数: 8253
13
来自主题: _waichi版 - 难道这些都是断灭见?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runsun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难道这些都是断灭见?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Nov 25 17:29:01 2009, 美东)
以下难道全部都是断灭见?难道从智慧最圆满的佛陀,到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再到阿罗
汉,全部都是断灭见?
+++++++++++++++++
“身坏命终寿命已讫,彼所觉一切灭息止,知至冷也。比丘,譬如燃灯因油因炷。彼若
无人更增益油,亦不续炷,是为前已灭讫,后不相续,无所复受。”(中阿含,大1-692
a)
“于有得寂灭,大悲入涅槃,如薪尽火灭,毕竟得常住。”(杂阿含604经)
“若彼色受阴永断无余,究竟舍离、灭尽,离欲,寂没,余色受阴更不相续,不起、不
出,是名为妙,是名寂静,是名舍离一切有余、爱尽、无欲、灭尽、涅槃。”(杂阿含
61经)
「一切行无常,悉皆生灭法;有生无不尽,唯寂灭为乐。」
“諸所受皆滅  寂靜永清涼  名無餘涅槃  眾戲論皆息”
「友!舍利弗!在此處無感受,怎麼說此處有樂呢?」「友!此處無所受,此處正是有
樂。」
井水喻经中的阿罗汉茂師
m**c
发帖数: 7299
1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人 生 的 实 践
人 生 的 实 践

北京大学 石松 中国人民大学 江陵

气功,实际是一个“无以名之,姑且名之”的概念。有人把它当成一门科学,试图
归纳出它的原理和定律;有人把它当成一种技术,用以治疗疾病,开发人体潜能;还有
一种观点,则把气功和人生紧密地联系起来,认为气功是一种生命的体验,是人生的实
践。持这种观点的,就是北京大学的石松。
石松认为,从根本上讲,气功所要解决的,乃是人类个体有限的生命和生生不息的
无限宇宙之间的矛盾。从空间上看,个体的生命对无限丰富的宇宙万物来说,好比滴水
之于沧海;从时间上看,人类生生灭灭,而他们生存于其中的世界却似乎永生永在。人
类如何在无限的宇宙中找到自己的心灵平衡呢?
在西方,亚里士多德、笛卡尔、培根等发展了分析的方法。他们把自然变成自己探
索、征服的对象。他们发现自然的规律,利用这些规律为自身服务,并通过这种发现把
自身和永恒的自然连成一体。通过不断的,永无止境的认知去接近无限,这是西方... 阅读全帖
i********7
发帖数: 808
15
四圣谛的道谛是八正道,而且经文中指出,灭谛,不是已经灭,而是知道如何可以灭
而八正道就是导向苦灭的道路:
“不了知老死,不了知老死集,不了知老死滅,不了知導向老死滅道跡”
请注意经文,“导向老死灭道迹”,说明老死还没有灭。
而且这也是在转法轮经里面说的四圣谛的第一转,知道四圣谛,知道了导向苦灭的道路
但是还没有开始修,所以在第二转里面才说“苦灭道迹已知,当修”。第二转是开始修
八正道来灭苦。
W*********E
发帖数: 197
16
非常好的文章,非常感谢您的分享,
《楞伽经》卷一:
『如是,大慧,转识、藏识真相若异者,藏识非因;若不异者,转识灭,藏识亦应灭,
而自真相实不灭。 是故,大慧!非自真相识灭,但业相灭,若自真相灭者,藏识则
灭。 大慧!藏识灭者,不异外道断见论。』
r****n
发帖数: 8253
17

是大爱道比丘尼,比丘尼当中的神通第一。
她是知道佛陀要般涅槃,而自己提前般涅槃了“大爱道便作是念。我不堪任见如来取灭
度。亦复不堪任见阿难取灭度。我今宜可先取灭度。尔时。大爱道便往至世尊所。头面
礼足。在一面坐。尔时。大爱道前白佛言。我闻世尊不久当取灭度。却后不过三月。在
拘夷那竭娑罗双树间。我今不堪见世尊及阿难取灭度也。唯愿世尊听我先取灭度。尔时
。世尊默然可之”
在知道佛陀要般涅槃,而提前般涅槃的阿罗汉很多,包括尊者舍利弗,佛陀的儿子罗候
罗,大爱道比丘尼,佛陀的姨母,以及五百得道的比丘尼。
客观的说,这是一次僧团的大规模自杀事件,并且全部得到了佛陀的许可。
当然,一般人站在生的角度,确实很难理解。
r****n
发帖数: 8253
18

只要识灭,则五蕴灭。
在阿罗汉以涅槃为所缘的刹那,他的识灭,则此时五蕴即灭。
你自己是不了解任何色法,皆是以识为依赖条件而产生,你将色法弄成独立存在的。
也没有理解真正意义的色身到底是指什么。
我们所观察到的宏观的色身,是一种整体现象,是亿万次连续生灭的识不断进行观察而
获得的整体现象,是个拼凑出来的虚幻图像,在最短刹那,不存在所谓的完整的色身。
不是说阿罗汉的五蕴灭,他的色身也没有了,假如一个阿罗汉在那里禅坐,以涅槃为所
缘,整个过程持续时间一个小时,在这一个小时之内,阿罗汉的色身还在那,不会消失
。相对于阿罗汉个人而言,因为此一小时之内,他的识是彻底熄灭的,所以就没有所谓
的色身,相对于别人而言,如果此一个小时有个人在旁边一直看着,那么那阿罗汉的色
身将还会生起(也是相对于那观察者而言的)。
凡任何色法在时空之内的产生,必定要有识为依赖条件,这也是为什么经典把“识”说
成是世间的驱动,大乘后来理解成了阿赖耶识,其实那经文所说的识,就是普普通通的
六识。
刹那的观察导致刹那的色法的产生,连续性的观察导致连续性的色法产生,此连续性的
色法被意识所处理,拼凑成大脑内完整的影像。
这个问...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19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略谈灭尽定 zz

轮回,就是生灭的不断持续,五蕴的不断持续。
停止轮回,意思就是生灭不再持续,五蕴不再持续,也就是无生,也就是涅槃。
是“自我”的轮回停止,不是人人的轮回停止。整个三界,是不可能停止的。永远不可
能。
A****a
发帖数: 274
20
看透缘起,需要修,其中十六观智的缘摄受智和这个密切相关。
如果不看透缘起,我认为彻底灭除贪嗔痴恐怕很难。我个人觉得四果才具有这个彻底看
透缘起的能力。
但是我这方面也有些疑问,比如慧解脱阿罗汉如果没有宿命通,他怎么看透缘起。
另外看透缘起到底需要看到什么程度才能使得贪嗔痴无法升起,这个也是疑问
但这些都是后面的问题,现在也没办法彻底弄明白,只能暂时放下
我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只亲见诸法的生灭无常是不行的,还必须要见缘起,透彻了解十
二因缘的流转过程。
r****n
发帖数: 8253
21

你懂什么叫做色即是空?
所谓的色即是空,只有在涅槃界才有意义,对于轮回界来说,高喊色即是空就是大邪见。
色法是无常,苦和无我的,是要舍弃的。
“于色生厌,离欲,灭尽,不起诸漏,心正解脱,是名比丘见法涅盘”
“诸比丘!眼应舍弃,色应舍弃,眼识应舍弃,眼触应舍弃,凡缘此眼触所生之受或乐
、或苦、或非苦非乐,此亦应舍弃”
空色不是所谓不二,而是互斥互补的关系。
就轮回界来说,空色不可能不二,而一定是互相排斥,正是因为互斥性,所以才无我,
所以才要灭苦,才要舍五蕴才能有涅槃。
就涅槃界来说,空色确实具有不二性,但是这是甚深法义。是建立在空色互斥的基础上。
错解空色不二,将五蕴大粪当成空性,整天吃大粪,不舍大粪,还以为解脱,是为可笑。
a***n
发帖数: 1993
22

这就是说,摩罗只是五蕴的人格化象征,而原经也只是个寓言故事。这么说阿含经也不
是历史的记载,也有编造的了。
佛是对机说法。有人往左偏,就让他往右走;往右偏就让往左走。
我是说不证涅槃五蕴也会灭,灭了也继续生。证了涅槃的刹那也还这样。
那么,他自杀这个行为,是不是过去的因缘所决定的。
r****n
发帖数: 8253
23

尔时。世尊默然可之。时差摩比丘尼及五百比丘尼见世尊默然可之。前礼佛足。绕三匝
便退而去。还诣本房。时。大爱道闭讲堂门。击干椎。于露地敷坐具。腾在虚空。于虚
空中坐卧经行。或出火焰。身下出烟。身上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出烟。举身放焰。举
身放烟。左胁出水。右胁出火。右胁出水。左胁出烟。前出火。后出水。前出水。后出
火。举身出火。举身出水。尔时。大爱道作若干变化。还在本座。结加趺坐。正身正意
。系念在前。而入初禅。从初禅起而入二禅。从第二禅起而入第三禅。从三禅起入第四
禅。从第四禅起入空处。从空处起入识处。从识处起入不用处。从不用处起入有想无想
处。从有想无想处起入想知灭。从想知灭起还入有想无想处。从有想无想起入不用处。
从不用处起还入识处。从识处起还入空处。从空处起还入第四禅。从第四禅起还入三禅
。从三禅起入二禅中。从二禅起还入初禅。从初禅起入二禅。从二禅起还入三禅。从三
禅起还入四禅。已入四禅便取灭度。尔时。天地大动。东踊西没。西踊东没。四边都踊
中央没。又四面凉风起。诸天在空作倡伎乐。欲界诸天涕零悲泣。犹如春月天降甘雨。
神妙之天杂碎优钵华香。又杂碎栴檀而散其上。尔时。差摩比丘尼.优...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24
如同作者前面说的,
”心、心所、色身之生灭变化皆会令人极度苦恼不适……他洞悉到原来根本原因是渴爱”
很好呀 大家应该一致同意吧
---------------------
如果你真知道这句话的真实意思,恐怕你不会同意吧。
注意这里面说的色身生灭变化是因为贪爱。

心所
爱”
r****n
发帖数: 8253
25

这些都是概念的严重混乱导致的。
在日常生活状态下,五蕴不断生生灭灭,怎么可能是常呢?
而你所说的贪爱永不再起,这个只是一种性质,它和佛法所说的常和无常,根本没有什
么联系。
常以及无常,主要是针对现象或者说存在而言的。
f********4
发帖数: 253
26

据我的了解一直到观禅最后阶段行舍智都在观无常苦无我,能看清生灭也不只是初期了
,可以说已经走上修行的高速公路了,剩下的几乎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i********7
发帖数: 808
27

为什么观刹那生灭是基础?是有经文这样指导吗?
i********7
发帖数: 808
28

我同意你的看法,南传似乎确实是从刹那生灭观无常开始,
然后一直用这种方式,以及逻辑进行下去到最后的
但是Cpath的这种提法,应该是他自己的发明,不是特指南传
r****n
发帖数: 8253
29

没有耐心看,因为你的肯定是错误的。
我见,意思是主宰,独立,恒常的见解
而刹那生灭则不具备上面任何一个特性,怎么能说是我见呢?
你难道把只要承认是存在,就当成是我见?
m*******r
发帖数: 106
30
一个个、一群群postdoc前赴后继
一个个被灭得(成为千老或老了没人要了)难看
纵有个别生还者(成为faculty或转行成功者)
亦身心被严重受伤过
自从前几年主动被炒后
过着半退休的生活 (仍要照顾一下自己的企业)
隔山观观火
忆苦思思甜
g***t
发帖数: 2278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为何我生如此 (2010校对-zz
个人以为,业力存于第八识之中,并不等于第八识是个什么一成不变的“常”的某个东
西。识本身就是流转相续的。以下摘录字自佛学辞典的【唯识名词白话新解】。请注意
第三点中的“第八识生灭相续而非常一主宰,然其相续之相微细,恰似常一主宰,故第
七末那识误以为实我而妄加执著,此乃我见之根源。”。
【藏识三义】:
第八阿赖耶识,义译为藏识具能藏、所藏、执藏三义。
一:能藏,就阿赖耶与种子之关系而言,阿赖耶识乃微细任运相续,无始终亦无间
断,能摄藏诸法种子而不失,故谓能藏,而种子为所藏。
二、所藏,就能熏之七转识与所熏之阿赖耶识之关系而言,能熏是能藏,所熏是所
藏。现行之胜用有七转识,于现行之刹那必熏附其种子于第八阿赖耶识,而称新熏种子。
三、执藏,谓染污之第七末那识执其为“内我”之义。“我”,为常一主宰之义。
第八识生灭相续而非常一主宰,然其相续之相微细,恰似常一主宰,故第七末那识误以
为实我而妄加执著,此乃我见之根源。如是执著,称为执藏。见《成唯识论述记》卷二。
r****n
发帖数: 8253
32

阿罗汉的色身灭,就是涅槃了,这个你不懂?
涅槃有两种,一种是在世证的涅槃,在证涅槃刹那,五蕴全灭,但是因为色身和业力关
系,五蕴还会相续升起。
而阿罗汉一旦色身灭,则必定涅槃,五蕴不会再相续生起。
那个阿罗汉色身灭后,魔王到处找不到他的神识,就说明他是阿罗汉。
i********7
发帖数: 808
33
我试着明白,这是你的新理论,要让别人明白,你可能需要一些耐心哦

:当有识的时候,则只有五蕴,当识灭的时候,则只有涅槃。
:五蕴这种存在形式,和涅槃这种存在形式,是“同一”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
这种观点个人觉得很危险。上帝的能,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同的表现形式
包括涅磐这种存在形式。本来佛法破常,破本体,最后变成寻求另外一种超级的常
超级的本体,然后可以给另外一个名词,比如非常非无常的存在,或者数学存在
不管是什么存在,反正就是一种存在,绝对不可以不存在
当然用这种方式解释涅磐,大多数人听了会觉得很合理,
可能因为符合我们的见解和我们内心的需要吧
我们内心渴求什么?可能是存在下去,永远地存在下去,
没有痛苦地,永远地存在下去
所以承诺永生的宗教,市场总是比较好,即使在科学普及的现代
:粗略的说,在阿罗汉缘涅槃那一刹那,是某某阿罗汉,由五蕴这种存在形式,跃迁为涅
:槃这种存在形式,在涅槃的这一刹那,那涅槃的存在形式,就是阿罗汉自己。
:明白了吗?
你说阿罗汉缘涅磐,问题是,
阿罗汉在还有五蕴的时候开始去缘这个涅磐
如果这个东西缘了涅磐,就是要一直缘着涅磐,才不会出定
放开所缘才会出定,所以... 阅读全帖
f********4
发帖数: 253
34
如觉认为的贪爱是一种驱动识产生的动力,因此任何五蕴范围内的识知行为都是贪爱的
产物,即便是有余涅槃的佛陀阿罗汉也是如此……
涅槃经验之所以不可或缺,我觉得是因为只有经历了五蕴的灭才能真正认识到五蕴的苦
,只有经历了贪爱的灭才能真正认识到贪爱的本质和作用,只有经历了五蕴的灭才知道
解脱是什么,只有经历了五蕴的灭才知道为什么这样修行能解脱……
S**U
发帖数: 7025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生灭的问题
中观论
诸法不自生 亦不从他生 不共不无因 是故知无生
如诸法自性 不在于缘中 以无自性故 他性亦复无
此生若未生 云何能自生 若生已自生 生已何用生
生非生已生 亦非未生生 生时亦不生
S**U
发帖数: 7025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生灭的问题
中观论
诸法不自生 亦不从他生 不共不无因 是故知无生
如诸法自性 不在于缘中 以无自性故 他性亦复无
此生若未生 云何能自生 若生已自生 生已何用生
生非生已生 亦非未生生 生时亦不生
a***n
发帖数: 1993
37
我觉得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异熟这个概念。
如果说业灭的同时就感果,也就是前一刹那的业会直接影响到后一刹那的现行,而这个
现行灭时又直接影响到它后一刹那的现行(这个现行是受第一个业间接影响的),如薪
火相传,这样说就没有什么矛盾了。所以未来的果是过去的业间接所感,不是直接的。
这样业的影响永远持续,也不会有感果后业消的断见,也不会有业灭到感果之间继续存
在的常见了。
r****n
发帖数: 8253
38
你这个,正是常见。也必须在五蕴之中建立一个具有恒常性的东西作为载体。
佛法有一个很明确的东西,就是诸法的灭,一定是要彻底的灭,既然彻底的灭,它就不
可能扮演业力载体的功能。
r****n
发帖数: 8253
39

等无间缘是部派佛教中分别说部自己的见解。
法在前一刹那灭,就一定是彻底灭了,但是业力本身不会灭。业力也不存在于五蕴有为
法上。而是属于涅槃界。
简单的说,任何事物本身都有实体的特征(有),也有抽象的特征(空)。二者是一种
互相排斥又互补的关系。
我前文所说的涅槃界,是对所有抽象存在的事物的总称。
它主要包含三类
1.已经无余涅槃的阿罗汉和诸佛
2.没有被观察的色法
3.众生的业力。
这三类事物,全部具有抽象的特征,并且和这个有为法的世间有一种互斥互补的关系。
其中无余涅槃的阿罗汉和诸佛,没有任何可能再表现为有为法,不存在所谓的起用,尽
管他们具有众生难以理解的一些能力,也必定以一种我们难以理解的方式在影响这个世界,
也并不是去了一个和世间毫不相干的他方世界或者彻底消失。但是因为互斥性原则,包括
他们不会再有贪爱无明,所以不可能再成为有为法五蕴的形式。
但是涅槃界的业力,和没有被观察的色法,却可以因为有为法(名法)以其为所缘,或
者因缘条件具备,而产生作用,转化为有为法,或者对有为法产生作用(业力)。
唯识和如来藏,皆在某些方面猜对了一部分,将是却忽视了非常重要的东西,就是互斥
性原则...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40

你说小乘不究竟,那么解脱后要直接涅槃的佛陀也不究竟吗?他为什么还需要梵天劝请
呢?
世俗道德是个屁,那是无明愚痴人自己弄出来的。
阿罗汉和佛陀都有身苦的,如果没有必要,为什么非要经受这种身苦呢?
色身灭后,阿罗汉和佛陀都彻底无余涅槃,涅槃的寂静之乐超越世俗之乐无数倍,解脱
者干嘛傻傻的不取涅槃呢?
你应该换成舍不下五蕴,总是幻想什么真如起用,变着法子试图保留五蕴,冠以所谓度
众的借口。
导向涅槃,这是佛陀的明确教导,整个佛法都是围绕这个。而不是什么小乘人厌生死。
魔王才会出来想办法篡改佛法,将涅槃说成是不究竟,将正确的路说成是方便,发明所
谓的不取涅槃,不住涅槃,真如起用,于是有佛法的灭亡。
《增支部第七集导师言教经》
优波离,对於某些法,如果你知道: 『这些法并非导 向完全厌离,离欲,灭尽,寂止,胜智,
正觉,涅盘』 ,优 波离,你就可以肯定地受持: 『这是非法,这是非律,这不 是导师的言
教.』 优波离,对於某些法,如果你知道: 『这些法导向完全厌离,离欲,灭尽,寂止,胜智
,正觉,涅盘』 ,优波离, 你就可以肯定地受持: 『这是法,这是律,这是导师的言 教.』.
佛陀这样明确的... 阅读全帖
i********7
发帖数: 808
41
传说,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证悟,沉浸于无限法喜的感动之后,他考虑到现实问题:
如此全然超越世间的真理,有谁能信解奉行呢?于是他曾打算立即入灭。
倘若佛法在于阐述因果报应,那么它并没有超越神话!
倘若佛法在于昭示佛菩萨和上师的感应加持,那么它并没有超越信仰!
倘若佛法在于发扬慈悲喜舍的精神,那么它并没有超越慈善救济!
倘若佛法在于解释宇宙万法的生灭,那么它并没有超越科学!
倘若佛法在于五戒十善的劝导,那么它并没有超越道德!
倘若佛法在于禅境的修练,那么它并没有超越瑜伽冥想!
倘若佛法在于阿毗达磨及自性空、有的论议,那么它并没有超越哲学!
虽然这些都是世人所熟悉、赞赏的,但它们全都属于世间,不能超越世间。即使将它们
全部加在一块,也不值得释迦牟尼感动得直欲入灭。
 
人们在生、老、病、死之间承受着忧、悲、恼、苦,没有人能置身事外。佛陀成道之前
深切关注这项无可避免的残酷事实,并为此出家寻求因应之道。终于,佛陀以智慧觉观
务实地解决了这项困境。这震古烁今的伟大功绩,正是正法的珍贵之处!
 
许多人无视于老、病、死的胁迫,或是听天由命、或是自恃少壮、或是忙于追逐世俗价
值,...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42

当有识的时候,则只有五蕴,当识灭的时候,则只有涅槃。
五蕴这种存在形式,和涅槃这种存在形式,是“同一”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
粗略的说,在阿罗汉缘涅槃那一刹那,是某某阿罗汉,由五蕴这种存在形式,跃迁为涅
槃这种存在形式,在涅槃的这一刹那,那涅槃的存在形式,就是阿罗汉自己。
明白了吗?
任何被观察的物质现象,当然也包括被观察的山河大地。
并不存在独立存在的物质现象,任何物质现象,都是依赖于识而产生,也就是说,只有
当你去观察山河大地时,那山河大地才出现在时空当中。
如果没有了观察,没有了识,没有了测量作用,谈论山河大地,谈论电子,都是没有意
义的。这一点,佛法和量子力学某些学派的理论确实是一致的。
佛陀本人对世间的定义,都是建立在六根六识的基础上的。(相应的经文暂时就不引用
了)
我认为是色身的特殊作用,这个应该留给将来的科学来解决这个谜题。
我说的色身的灭,只是针对在涅槃那一刹那,而色身似乎有些特殊性质,它的某些作用
导致一个禅修者从涅槃状态切换为五蕴生灭的状态。
当色身死亡后,这个作用不会产生,解脱者将永入涅槃界,不会再有五蕴现象生起。
i********7
发帖数: 808
43

涅磐是五阴灭尽永不再起的代词
所以我说涅磐不是什么都没有,
指的就是五阴灭尽永不再起,不是什么都没有了
还有修行者的五分功德身
在存在的层面,你迷惑于存在与存在者的区别
在涅磐的层面,你迷惑在常见与断见之间
只要是存在,不管以什么形式存在,数学也好
有实体也好,没有实体也好,都是缘生法
佛陀说的因缘法,缘生法,不是在一个什么范围里面
而是指所有的存在
五分功德既然在世间,也必然无常
这五分功德在佛陀后世弟子的业报中显现
有时候大放光明,有时候被遮盖
后世的佛弟子非要自己要妄加定义
因为自己的迷惑以及对存在的延续的渴求,把涅磐说成一种存在
不管是什么形式的存在,反正只要是存在就可以,
并且用非常,非无常,玩起文字和哲思的游戏,
却不知道佛陀在经文指出,即使用非常非无常来讲如来死后,也是无计
你对常见的理解还太表面
众生更深层的问题不在于认为事物固定不变,
连几岁小孩子都知道事物是会变的,
比如糖放在嘴里面会融化
所有的人都知道,每个人都会死,不是固定不变
你对常见,我见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在其他的帖子里面已经说了很多,不管时间有多短,
只要认为有一刻的住,这个住就是存在者,不管这个存在者...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44

在凡人,只有五取蕴,只有缘起法。
只有五取蕴先灭尽,也就是断除对五蕴的贪爱,
只有无明贪爱断尽,只有先不在缘起法中轮回,断十结。
佛陀说最多的是,无明贪爱尽断,解脱是断十结成为阿罗汉。
阿罗汉之后,五取蕴已灭尽,才有资格说五蕴要如何。要自杀或继续传道,或如何。
阿罗汉死后,佛陀没说 谁也不知了,
五蕴是我们这个世界的痕迹,
五蕴灭尽必然是阿罗汉最终归宿。
没有这个世界的痕迹了,可能变成另一种能量吧
回到宁静能量? 回到暗物质? : )
不过,我们不会在乎佛陀这个”能量”还能分辨得出来吗 还在吗
r****n
发帖数: 8253
45
任何现象的产生和消失,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而产生和消失。
佛陀用这个否定了上帝,梵等主宰,指明事物之间都是相续相生的因果条件关系。
比如我回答你这个帖子,是因为你在问这个问题,而我自认为懂这个,于是我回答,因
为有了这个主因,我才会回复你这个帖子。
当然这当中还需要助缘,比如需要我会打字,需要我有电脑,需要电脑可以上网,这些
是辅助的“缘”。
造成我回复你这个帖子并不是一个叫做上帝的在让我回复你的帖子,也实际不是一个独
立的“我”在决定回复你的帖子。它本质是依照缘起关系的五蕴生灭流转而完成。
r****n
发帖数: 8253
46

有什么古怪的,那是因为你不了解涅槃,非要将你的所谓真如起用,不取涅槃当成究竟。
佛陀本人如果不是被梵天劝请,他在证涅槃后也直接自杀取涅槃了。这是很正常,也几
乎必然的事情。
世人愚痴,极度贪恋生,所以才不会理解阿罗汉和佛陀自杀取涅槃的行为。
佛陀入灭后,当时也有大量阿罗汉自杀的,因为他们已经没有了继续在世间存在的必要
。也并不是所有的阿罗汉都有度众心。
r****n
发帖数: 8253
47

这个应该查巴利文吧。
中文的厌,因为有厌恶这样的词,所以容易导致理解成排斥。
不过在中文里面,也只有“厌”最接近佛陀所说的。当初翻译经典的人,并无翻错。
厌离,巴利文是nibbida,Sanskrit-English Dictionary的解释是Complete
indifference, disregard of worldly objects。意思是完全的不感兴趣,漠视世俗事
务。Pali-English Dictionary里面则有解释为indifference,意思是没兴趣。
而中文的厌,在古代词义解释的《说文》里面同“猒”是同义字,猒的意思是“『猒』
,飽也,足也,飽足則人意倦矣”,人吃饱了,自然就对饭食没兴趣没欲望了。这个就
是“厌”的本来意思。当中并无特别排斥的意味。
根据巴利文和早期的中文,可以知道厌离的意思是“对于某件事物失去兴趣和欲望,因
而分开或放下”
杂阿含第1经
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
说心解脱。如是,观受、想、行、识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
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
杂阿含...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48
下面这篇文章是介绍圈量子引力理论理论的部分节选,主要是关于量子化时空的,其中
有比较形象的比喻,方便理解什么是量子化。另外文章中还提到了前宇宙,暗示宇宙是不
断循环反复的,而这种认识论,也很接近佛法对于世界不断循环,不断生住异灭的看法。
转帖自
http://baike.baidu.com/view/1354545.htm
在普通人的脑海中,宇宙是一个整体。可是,有一些“疯狂”的科学家现在却宣布,宇
宙是破碎的,我们的世界,包括空间和时间,是由无数的微小“积木”搭建而成。 随
手拿起一张白纸,我们会发现,它的表面很光滑,光线照射在上面,甚至会反射出光泽
。好,现在,让我们拿起放大镜,再次观察这张白纸,我们会发现,这张纸的表面其实
并不那样光滑,它是凹凸不平的。 如果我们的放大镜质量上乘,放大倍数很高,我们
甚至能看到,纸其实是由许多的木质纤维组成,这并不奇怪,纸就是木材被加工后得到
的。 再放大一些怎么样?从这张白纸上撕下很小很小的一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我
们会发现这张纸竟然漏洞百出。请不要责怪造纸厂偷工减料,所有的纸通过显微镜观察
,都是这副模样。如果我们的显微镜放大倍数足够高,我...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49
下面这篇文章是介绍圈量子引力理论理论的部分节选,主要是关于量子化时空的,其中
有比较形象的比喻,方便理解什么是量子化。另外文章中还提到了前宇宙,暗示宇宙是不
断循环反复的,而这种认识论,也很接近佛法对于世界不断循环,不断生住异灭的看法。
转帖自
http://baike.baidu.com/view/1354545.htm
在普通人的脑海中,宇宙是一个整体。可是,有一些“疯狂”的科学家现在却宣布,宇
宙是破碎的,我们的世界,包括空间和时间,是由无数的微小“积木”搭建而成。 随
手拿起一张白纸,我们会发现,它的表面很光滑,光线照射在上面,甚至会反射出光泽
。好,现在,让我们拿起放大镜,再次观察这张白纸,我们会发现,这张纸的表面其实
并不那样光滑,它是凹凸不平的。 如果我们的放大镜质量上乘,放大倍数很高,我们
甚至能看到,纸其实是由许多的木质纤维组成,这并不奇怪,纸就是木材被加工后得到
的。 再放大一些怎么样?从这张白纸上撕下很小很小的一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我
们会发现这张纸竟然漏洞百出。请不要责怪造纸厂偷工减料,所有的纸通过显微镜观察
,都是这副模样。如果我们的显微镜放大倍数足够高,我... 阅读全帖
i********7
发帖数: 808
50

要知道我来这里才多久,对我来说当然是新的啦
看来我们只能以这种方式看问题,说涅磐,就以为是另一种存在
说涅磐不是一种存在,就以为是什么都没有
所以,众生不是常见就是断见
要知道不生,才能不死,所以十二因缘的最后几支是,生灭,老死灭
确实,我对佛法的理解还很粗浅,所以一直在读古老经文,所以你也要好好加油
我会思维,但是也同时知道,如果是我见思维,思维一百次还是我见的思维
内容可能很多,很广但是无非都是我见的思维,很徒劳,
除非能找到我见思维的盲点
没有关系,尊重你的意愿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