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电文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c***s
发帖数: 70028
1
近期,内地网民讨论到香港的时候,白眼狼成了居高不下的词汇,原因无外乎是吃内地的喝内地的,却还要说内地不好之类,但事实上,香港从内地获得的从吃穿用度到水电能源,并没有少花一分钱有时甚至更贵。所以别总说香港人不知感恩,可能有时恩情并没想象的那么浩荡。
水是要买的不是白送给香港
广东向香港供水从一开始就不是免费,早在1964年双方就签订了购买协议
20世纪中期,当时在英国管理下的香港缺水,于是便希望广东能向香港供水,解决缺水问题。最终,经批准深圳修建水库,并于1960年建成,同年11月,当时的香港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达成协议,每年购买中国2300万立方米水资源。
1964年,粤港双方正式签订协议,同意自1965年3月起,广东省每年向港方出售不少于6820万立方米生活用水。1979年,双方进一步磋商并达成连年增加供水量的协议,至2000年时已达到7.8亿立方米。供水系统现时的设计最高供应量是每年11亿立方米。
供水额度能超不能少,香港不要也得要,5年间港府无奈把30亿港元东江水排入大海
从签署的协议看,广东每年要按协议商定的额度为香港供水,但这个额度只能超不能少。无论是否用得完,香港每年都... 阅读全帖
kx
发帖数: 16384
2
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xiandaishi/detail_2010_10/18/2815352_0.shtml
2010年10月18日 10:54 中国新闻网 【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48条
核心提示:“你看他这个作风也很好啊。”熊向晖说。
叶剑英颔首:“这个人,是含而不露。”
熊向晖建议:“华国锋立足未稳,叶帅是否帮他一下?”
叶剑英说,“他会去见见华国锋。”
1976年7月28日凌晨,唐山大地震。当天下午,叶选基来探望熊向晖,并且告诉他,叶帅
已经见过了华国锋。
叶选基说,华、叶会面之后,叶帅赞赏熊向晖“说得对、看得准”。
资料图:邓小平、华国锋和叶剑英
本文摘自《中国新闻周刊》2008年第43期,作者:杨中旭,原题:《谁促成了华叶联手
粉碎四人帮》
32年前粉碎“四人帮”的行动,华国锋和叶剑英的联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在1976年
之前,两人并不熟悉。那么,华国锋和叶剑英是怎样走到一起的呢?
1976年1月10日夜,一个中等个头的男子出现在朔风呼号的天安门广场。从外表看,他与
广场上的老百姓没有什么区别。
那晚的广场... 阅读全帖
B****s
发帖数: 5731
3
再有应该就是这么些了,你要觉得漏了什么,自己补上好了
1931 年2 月20 日】
△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讨论了一九三○年十二月上旬在赣西南发生的富田事
变。周
恩来提出:应立即去一训令,停止争论,一致向敌人作战。会议还讨论了苏区中央局、
湘鄂西中央
分局、鄂豫皖中央分局以及赣东北特委、鄂豫皖特委、闽西特委等的组织调整,决定项
英、任弼时、
毛泽东、王稼祥为苏区中央局常委,夏曦为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沈泽民为鄂豫皖中央
分局书记。
【1931 年2 月16 日】
△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决定由周恩来、任弼时、王稼祥组成一委员会,对富
田事变
进行讨论,提出处理意见交政治局。会议还讨论了中央给红军的训令,决定由周恩来加
以修改。二
月,中共中央发出《中央给中国红军及各级党部训令人训令指出:冲破敌人的“围剿”
,这是目前
阶段中革命的中心任务。红军的主要任务是:不让敌人有整顿自己队伍的可能,要击破
敌人的弱点,
要扰乱敌人计划的实现,要用占优势的力量,去打击敌人。并且强调指出:“如无胜利
的把握时,
即不应采取决死的战斗。并且随时要注意到在必要时有退却的可能。如形势上必须退却
...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4
商君法圣:毛泽东是兴法批儒的代表人物! 作者:[商君法圣] 来源:[乌有之乡]
浏览:[372] 2010-12-09
写在前面
在当代中国,某些文化复古主义者正摆出一副“回归传统”“热爱传统”的“慈爱”面
目,准备以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文化的唯一代表事物,正准备将一个人尊崇孔子与否,作
为评判他是否尊崇和支持中华文化的唯一判断标准,按照这一标准,否定孔子和儒家,
就成为了彻底否定中华文化的所谓不可辨驳的“罪证”,否定儒家就成了彻底抛弃中华
文化不再成中国人了!然而儒家文化并不能够代替整个中华文化,整个中华文化也绝对
不仅仅是儒家文化!与儒家观点相异的先秦诸子百家,哪一家不是中华文化?法家思想
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吗?毛泽东没有继承法家,没有赞美法家文明吗?既然毛
泽东继承了法家,又怎么能够被指责成是“发动文化大革命意图彻底否定和灭绝中华文
化”呢?毛泽东继承了法家文明,又怎么不能够说成是继承了中华文化呢?法家与儒家
在中国古代社会的思想斗争上的你死我活的斗... 阅读全帖
p******r
发帖数: 6213
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从草地惊变到西路军
作者:丛进 原系国防大学教授,大校
1
西路军问题的最初提出到最终解决,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漫长过程。1936年10月
21800人渡黄河组成西路军经甘西走廊向新疆方向前进。过去的党史认为,这是按张国
焘的擅自命令和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向西逃跑。毛泽东电文的发现,说明大军西进是领受
了党中央的命令肩负打通国际路线重大使命,以接应共产国际给予党和红军的物资接济
,并策应河东红军和友军的战略行动而向西战斗前进。
世纪80年代初,与我一直工作相处近三十年的老战友朱玉同志奉组织之命,帮助徐
向前元帅整理回忆录。他从文献史料中惊异地发现了毛泽东下令四方面军人马西渡黄河
和成立西路军的电文,以及其他一些人们所不知晓的情况,进而在史学界首次提出了西
路军问题的现有定性、定位很为不妥。
历史事实本是客观存在的。但当西路军因兵力悬殊寡不敌众而兵败河西走廊之后,
真相就被模糊和湮埋了起来,历史被改变了模样。
对这一问题如何定性和解说,关乎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红军两万多将士的荣辱
声誉,理应作出正确回答才对,决不应再继续将错就错下去。
1980年12月2日朱玉以“竹郁”笔名写就了短文《“西路军”疑》,报送到了邓小... 阅读全帖
l*w
发帖数: 3758
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从草地惊变到西路军
都是人精,朱张回电就要问如何与一方面军各部联络密码。而且passover的电文不全,
他大概是哪个电报编纂大王朱玉编的那本书里摘的。
俺看到的电文是让朱张“按照中央与军委之决定,指挥三个方面军之前线作战事宜。三
个方面军对朱张两总之报告,及朱张对三个方面军之电令,均望同时发给中央军委一份
,密切前后方联系”
到了passover那里就成了“按照中央与军委之决定指挥三个方面军之电令,均望同时发
给中央军委一份,使前后方联系较密切”
看看俺这电报,再看看他哪个,哪个顺畅不是明显的吗。老张看到这个想哭的心可能都
有了,wsn还那高兴呐。朱玉害人不偿命啊,算是把老徐老实人的名誉给毁的彻彻底底。

纲领
队发
p******r
发帖数: 6213
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从草地惊变到西路军
作者:丛进 原系国防大学教授,大校
1
西路军问题的最初提出到最终解决,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漫长过程。1936年10月
21800人渡黄河组成西路军经甘西走廊向新疆方向前进。过去的党史认为,这是按张国
焘的擅自命令和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向西逃跑。毛泽东电文的发现,说明大军西进是领受
了党中央的命令肩负打通国际路线重大使命,以接应共产国际给予党和红军的物资接济
,并策应河东红军和友军的战略行动而向西战斗前进。
世纪80年代初,与我一直工作相处近三十年的老战友朱玉同志奉组织之命,帮助徐
向前元帅整理回忆录。他从文献史料中惊异地发现了毛泽东下令四方面军人马西渡黄河
和成立西路军的电文,以及其他一些人们所不知晓的情况,进而在史学界首次提出了西
路军问题的现有定性、定位很为不妥。
历史事实本是客观存在的。但当西路军因兵力悬殊寡不敌众而兵败河西走廊之后,
真相就被模糊和湮埋了起来,历史被改变了模样。
对这一问题如何定性和解说,关乎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红军两万多将士的荣辱
声誉,理应作出正确回答才对,决不应再继续将错就错下去。
1980年12月2日朱玉以“竹郁”笔名写就了短文《“西路军”疑》,报送到了邓小... 阅读全帖
l*w
发帖数: 3758
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从草地惊变到西路军
都是人精,朱张回电就要问如何与一方面军各部联络密码。而且passover的电文不全,
他大概是哪个电报编纂大王朱玉编的那本书里摘的。
俺看到的电文是让朱张“按照中央与军委之决定,指挥三个方面军之前线作战事宜。三
个方面军对朱张两总之报告,及朱张对三个方面军之电令,均望同时发给中央军委一份
,密切前后方联系”
到了passover那里就成了“按照中央与军委之决定指挥三个方面军之电令,均望同时发
给中央军委一份,使前后方联系较密切”
看看俺这电报,再看看他哪个,哪个顺畅不是明显的吗。老张看到这个想哭的心可能都
有了,wsn还那高兴呐。朱玉害人不偿命啊,算是把老徐老实人的名誉给毁的彻彻底底。

纲领
队发
d*******d
发帖数: 155
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红四覆灭原因补充一点
胡扯。
张国焘发的电文多了去了,党史上讲的“密电”专指“武力解决中央”的这封电文,现
在根本没有证据证明其存在。
至于批张,那是批判老张南下另立中央。
q*d
发帖数: 22178
10
关键是据老毛说看过电文的叶居然对电文的具体内容到底什么,
只字不说.
非常的可疑
r*****y
发帖数: 53800
11
最近多家电视台热播的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以艺术形式反映了中共领导的军队
进入东北后向苏军索要武器一事。当时苏联究竟提供了多少援助?这在几十年来都是国
内外许多人关注的重大历史事件,而且众说纷纭、观点各异。针对这个涉及中苏恩怨交
织的关系且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问题,我们特请长年研究军事历史的国防大学教授徐焰
少将来加以解说,以求得一个比较客观的解释。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苏军进占了东北,随后中共领导的军队抢先进入这块中国最重
要的工业区。八路军、新四军出关11万部队大多为徒手的,三年内便发展成装备、战斗
力都居解放军全军之冠的百万大军。国民党政权逃台后为掩饰其腐败无能所招致的败绩
,曾大肆宣传苏联援助是中共取胜的根本原因。苏联在对华关系恶化后也以“恩人”自
居的口气,用夸张数字宣传当年给予东北解放区的援助。国内有些人出于对苏联的怨气
,指责当年援助极少而限制很多:一些人又单方面引据苏方资料,认为东北解放军的武
器主要来自苏援。其实,历史现象往往是一个多棱镜,从不同角度看就会得出不同的结
论,只有进行多视角、全方位的考察并联系其所处特写环境加以分析,才能复原出全景
的史实并得出全...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53800
12
摘自《张国焘<我的回忆>》,东方出版社:
张学良的来电对如何处理蒋的问题,颇表踌躇;对南京的军事压力,也颇有顾虑。毛泽
东聚精会神在那里草拟覆电,不是尊张学良为"全国抗日领袖",便是赞扬他"一举手便
旋转乾坤"。他的电文内说到严密看守蒋时有这么一段:"我公顾虑周详,枭雄自难漏网
;但诚恐有万一之失……"说到惩办蒋时又有这么一段:"诚如来电所云,蒋某确系卖国
独夫,理应付之国法,弟等极力赞成应由人民公审……"
我们这些中共中央负责人,没有一个想到西安事变可以和平解决;都觉得如果让蒋氏活
下去,无异是养疽遗患。有的人主张经过人民公审,将这个反共刽子手杀了,以绝后患
;有的人主张将他严密拘禁起来,作为人质逼南京抗日,并形成西安的军事优势。
就为了这种主张上的不同,毛泽东与张闻天曾发生了争执。张闻天似是批评毛泽东对张
学良的覆电,措辞不够坚强,正当他们争论的时候,我闯进了毛泽东的窑洞,毛正在怒
骂张闻天,说张闻天过去在江西反对他的游击主张,现在又以书生之见反对他对张学良
所持的态度,张闻天面红耳赤的默然走了。
毛泽东即向我解释他那些电文措辞的用意。他表示他与张闻天的想法并无根本的不同,
却在措...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1050
1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老毛玩的就是心跳
红色间谍深入日本心脏 理查德·佐尔格
# 文章提交者:玉龙吟 加贴在 一、二战史 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172-0-1.html
#
#
#
#
举止高雅,气度雍容的理查德·佐尔格是二战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谁也不会想到
,这位毕业干柏林大学和基尔大学的博士,在东京德国使馆内有单独办公室并与使馆官
员亲密无间的著名记者竞是为莫斯科工作的。他就德国要发动对苏战争提出的警告和日
本不会在西伯利亚采取行动作出的准确判断已作为谍报活动的典范载入史册。他的胆识
和智慧一直为人们所称颂,被誉为“最有胆识的间谍。”他的信条是:不撬保险柜,但
文件却主动送上门来;不持枪闯入密室,但门却自动为他打开。
1941年11月23日,星期四清晨五点钟,德国驻东京大使尤金·奥特少将向柏林发出
绝密电报通知外事局:德国《法兰克福日报》驻东京特派记者理查德·佐尔格被捕。这
样一位杰出的记者被捕的消息一经传开,东京的德国各界人士莫不目瞪口呆,简直不敢
置信。奥特将军跟在东京的其他德国人一样,认为佐尔格绝不会有叛国的嫌疑。奥特从
1934年担任驻东京武官时起就与佐尔格认识。佐尔格是... 阅读全帖
t******t
发帖数: 15246
1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吴佩孚的复杂人生
直系主脑人物
享有一时盛誉的吴佩孚,在上司曹锟的暗中支持下,不仅不听老段的话,反而主动
找总理的茬儿。当他得知政府不惜举外债以求武力统一的意图后,通电全国,嬉笑怒骂
,令政府好不尴尬,而读者莫不赏心悦目。
是嘛,本来就理直气壮,加上又有文化,所以政府的电文总说不过他。且看他抨击
段祺瑞和拥戴老段的安福俱乐部(亦称安福党)的一个通电,真是令人叫绝:
全国之大,能否尽为一人所盘踞?
疆吏之多,能否尽为一党所居奇?
兆民之众,能否尽为一人所鞭笞?
真叫“稳、准、狠”!
在皖系政客们的怂恿下,段祺瑞恼羞成怒,下令将曹锟与吴佩孚免职查办。岂料,
摩拳擦掌的吴佩孚早就想化通电战为枪炮战了。于是,1920年7月,第一次直皖战争爆
发。吴佩孚一马当先,率直军主力大打闪电战,只四天即击溃比自己更为强大的皖军,
俘获其前线司令官、早年保定学堂的老师曲同丰将军,并差一点生擒昔日的段校长。
皖军实力大损,从此一蹶不振。
如日中天的吴佩孚,一跃成了国内外瞩目的第一人。他虽仅是直系的一员骁将,但
人人皆知:继冯国璋之后任直系领袖的布贩子曹锟并无治国之才,蓬莱秀才吴子玉(佩
孚字)才是出面收拾江山的真正人物。
被簇...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1050
15
解放战争时期我党最大兵工厂在大连建设始末
www.chinaneast.gov.cn
2010年08月20日 来源: 大连日报
1948年建新公司生产的武器弹药正在运往前线。
1948年,大连妇女制作军鞋的场面。
我们都知道有这样的说法,人民军队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国民党军队的飞机大炮。
这是一种形象的比喻,但真正打起仗来,武器装备非常重要。实际上,人民军队也不是
只有“小米加步枪”,在辽沈战役中,东北野战军就集中了500多门重炮攻打锦州,使
这个国民党把守的重镇被迅速攻破。
人民军队从“小米加步枪”到拥有强大炮兵,除了缴获,主要还是靠创办自己的军事工
业。在大连市档案馆的馆藏档案资料中,我们看到1947—1950年间,我党以民办名义在
旅大地区组建了一个大型兵工联合企业——大连建新公司。它是我党当时规模最大、现
代化程度最高的兵工企业。那么,为什么要选择在大连建立这样规模的军工生产基地?
这个基地是怎样建起来的?这些问题直到最近市档案馆工作人员在中央档案馆查阅和研
究了当年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及有关领导关于在大连建立军工生产基地的往来电报后,
才找到了答案。
■建军工基地,大连...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1050
16
解放战争时期我党最大兵工厂在大连建设始末
www.chinaneast.gov.cn
2010年08月20日 来源: 大连日报
1948年建新公司生产的武器弹药正在运往前线。
1948年,大连妇女制作军鞋的场面。
我们都知道有这样的说法,人民军队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国民党军队的飞机大炮。
这是一种形象的比喻,但真正打起仗来,武器装备非常重要。实际上,人民军队也不是
只有“小米加步枪”,在辽沈战役中,东北野战军就集中了500多门重炮攻打锦州,使
这个国民党把守的重镇被迅速攻破。
人民军队从“小米加步枪”到拥有强大炮兵,除了缴获,主要还是靠创办自己的军事工
业。在大连市档案馆的馆藏档案资料中,我们看到1947—1950年间,我党以民办名义在
旅大地区组建了一个大型兵工联合企业——大连建新公司。它是我党当时规模最大、现
代化程度最高的兵工企业。那么,为什么要选择在大连建立这样规模的军工生产基地?
这个基地是怎样建起来的?这些问题直到最近市档案馆工作人员在中央档案馆查阅和研
究了当年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及有关领导关于在大连建立军工生产基地的往来电报后,
才找到了答案。
■建军工基地,大... 阅读全帖
B****s
发帖数: 5731
17
陈其美一离任沪军都督,未到职的工商部长,连应的通缉令都去不掉,按你老的说法,
在民党内连主流都不是了,他凭啥能分分钟搞定江苏的巡检长啊?
应的巡检长是北上见过袁赵之后才任命的,大头还给了5万块大洋。按程的说法,是得
了洪述祖的推荐才委任的应。再看看应赵之间的密电,都是在背后搞民党党魁的小动作
,很难相信这之间没有利益交换。
江苏都督是程德全,虽然也是国民党员,却是前清巡抚反正,和陈可没啥交情。而且一
直是个两面派,宋案如果不是孙陈强烈要求,他是不会公开应赵间的密电的。后来二次
革命大炮让他做南军司令,伊死活不干,跑去做了和尚,气得陈差点把他给作了。
就算陈能够拿掉应的官,应大不了不做官,凭他全国级流氓头子的身份,在租界做个闻
人大亨一点问题没有。他要是答应了陈,就算大头下野,大炮当了总统,陈可能给他平
反了?那操作得不好,就得坐一辈子牢,甚至被灭口,操作得好,也就是拿笔钱偷偷溜
掉,一辈子隐姓埋名坐寓公。应又不傻,怎么更有利他会不清楚?
杀了人马上就要跑么?常1月12日杀了陶之后,帮凶王竹卿很快被抓住枪毙,常才在2月
份跑去了日本。应案发3天就被抓了,想跑也来不及吧。
我看更可能是应去... 阅读全帖
t****u
发帖数: 8614
1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闲侃宋教仁案 - 逻辑上的疑点

陈暗杀陶的风险一点都不小。当时光复会是个很大的革命组织。很可能会造成革命阵营
分裂。
这个我有解释过。
事发后,袁大头等于帮赵洪扛下了。南北方撕破脸大打出手了。
当时二次革命已经失败,孙黄远遁日本。应这种小角色,还要北上挑衅,袁大头直接挂
掉泄愤了事。
袁世凯并没有把握应会怎么说,就算应反水了,别人也不会信。大家会认为,应在袁世
凯手上,当然要他怎么说,就怎么说了。
何况二次革命后,舆论一边倒支持政府,而且政府在军事已经获得了胜利,国民党在国
内基本已经崩盘了。没有必要把这件事再翻出来打嘴仗。
的原意是-为什么一开始要物色应这样一个人,搞得自己怎么也摘不清?
应是双面谍,洪述祖主动接触了应。只有应与北方有关联。其他人没有办法替代。这个
很好理解,选择第二个人,没有办法把自己摘出去。惟有应的电文,可以让北方涉案铁
证如山。您老设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些电文,陈更摘不清。
要干什么?知道有密电,却不知道密电的内容? - 假设应的身边有陈的眼线,这是情
报工作中很常见的情况是不是?
不太对。陈而且提醒过宋,有人要杀他。
下面是引得《晚清尽头是民国》

首先,武士英的被捕最奇怪,在武刺杀宋的第...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1862
19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你不知道的真相
作者:王勇
马上就是四月十二日了。
在中国大陆,只要是初中生,都应该知道“四一二”反革命事变。不过,你所接受
的教育,可能并不全面。比如,教科书告诉我们:“当游行队伍走到宝山路时,蒋介石
令反动军队用机枪扫射手无寸铁的工人群众”。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蒋介石既没有
下令,游行队伍也并非都是工人群众,更非个个手无寸铁,走在最前面的工人纠察队竟
然还“保持了相当的武装”!
假设你现在拿枪去军警机关游行示威,你会怎么样?
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各种史料,来尽量还原“四一二”前前后后的历史全貌。
从蔡元培的反共谈起
蔡元培以前虽然也参与过推翻清王朝的暗杀团,当北大校长的时候,还把炸弹搁
在办公室里,但史学界都认为他个性忠厚,为人友善,处事接物恬淡从容,平时很少轻
易动怒。
他的学生柳亚子就曾这样说过:
“先生一生和平敦厚,蔼然使人如坐春风,但在民国十六年上半年,却动了些火气
,参加清党运动。一纸用中央监察委员会名义发表的通缉名单,真是洋洋大观,...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31659
2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孙中山的政治能力,再举两例
第一条:
1912年,孙中山上任临时大总统之后不久,发表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被节选转译成法文,
俄文发表到欧州报纸.(不知道是不是孙中山指使的,我觉得很有可能).然后列宁看到了.
列宁说,"此文使我们俄国人感兴趣".
然后列宁写了长文分析中国革命.
中间节选如下:
"这位亚洲的共和国临时大总统则是充满着崇高精神和英雄气概的革命的民主主义者."
"它的活动家如袁世凯之流最善于变节:他们昨天害怕皇帝,匍伏在他面前;后来看到
了革命民主派的力量,感觉到革命民主派就要取得胜利时,就背叛了皇帝;明天则可能
为了同某个老的或新的“立宪”皇帝勾结而出卖民主派。"
(孙中山都能把十万八千里的地下党列宁忽悠住,
托老真是悲愤也没有用阿.... )
第二条:
10月革命发生不久,孙中山就让美国华侨代发电报祝贺列宁.后来苏联特使到中国
询问孙中山对十月革命的态度,
"
当他们问到孙中山对于俄国十月革命态度的时候,孙中山默默地从摆得很整齐的文件中
取出一张不大的纸,面部带着一点刚刚能够察觉到的幸福的微笑,把这张纸递给了马特
维耶夫·博得雷一行中的一人。这是列宁用法文拍来的电文,电文中,列宁向孙中山表
示了自...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1050
21
大连兵工厂是粟裕的命根(组图)
粟裕说过:“华东战场,特别是淮海战役的胜利,离不开山东人民的小推车和大连生产
炮弹。”史实证明,大连的炮弹是在前苏联和日本工业基础和技术人员的帮助下生产出
来的。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孟良崮战役中使用的炸药、炮弹,主要是建新公司生产的。”
“建新公司是大规模的、现代化的、工人上千的大型企业,在学习苏联管理工业的经验
基础上,依靠留用的部分日本技术人员,通过学中管、管中学,摸索出了一套科学的管
理制度。”
“到1947年7月1日,苏军同意将“满洲”化学、大华炼钢、进和、金属制品、制罐及曹
达等6家工厂移交我方。”
“大连为苏军管制,苏军对中共的工作是默认的、支持的。大连是由中共控制的一个隐
蔽的后方,不直接受解放战争的影响。”
中共最大兵工厂在大连建设始末
1948年建新公司生产的武器弹药正在运往前线。
中共最大兵工厂在大连建设始末
1948年,大连妇女制作军鞋的场面。
我们都知道有这样的说法,中共军队用“小米 加步枪”打败了国民党军队的飞机大炮
。这是一种形象的比喻,但真正打起仗来,武器装备非常重要。实际上,中共军队也不
是只有“小米加步枪”,在辽沈战...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1050
22
http://zone.haiguinet.com/chairwolf/zone_digest.php?id=27919 Hb;#aXHSd
Tn qspS2;R
大陆版《中华民国史》中苏联给中共的军援 l(@UpV-
/K"koV;
作者:论语1972.2 n%]1p36
TC4W7} }
须知史学原料主要有以下三部分组成:1、档案、文献,2、日记和信件,3、当事人回
忆录;以上三者,其取信效力是递减的,也就是对于同一件史实的考据,用 3(回忆录
)是不可能反驳1(档案文献)的真实性的,但反过来,有时候一条1(档案文献)可以
反驳多条3(回忆录)。如果用当事人回忆录来反驳档案文献(也就是原始单据),那
是相当缺乏史学训练的做法,这在专业人员眼中会显得十分可笑。当然,极权主义国家
的档案往往有两种,一种是大家都可以接触到的,那与其说是档案,不如说是剧本;另
一种档案往往绝密封存,或仅仅在十几个人手中流传。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真实档案的话
,那它的行政管理和政治考察往往无以维系,因此他们不会用灌输百姓的迷魂汤来喂养
自己。对于我们这些研究历史的人而言,...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23
送交者: 高伐林2011年08月05日17:11:34于[史地人物]
在中共对人民所说的诸多谎言中,这件事小得根本夹不上筷子。不过,当我看到现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人不管掏心掏肝地说什么,民众就是不信,我就想起了这件小事。共
产党的公信力,就是从那时开始折损、开始丢失的。江渭清骗到手没打算还的钱,加上
一年一年所滚的利息,都落到今天的领导人头上了
◆高伐林
近两个月前,我曾写了一篇读史札记《省委老书记回忆录透露什么信息?》,介绍
了“文革”前的江苏省委书记江渭清回忆的几个故事。最后我说:
《七十年征程》还披露了许多令人深思的史实,例如,江渭清如何对毛泽东和柯庆
施抗命、不肯将自己的副手、当时江苏省委常务副书记刘顺元划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
”;又例如,在“四清”运动中左得不得了的刘少奇如何高调严辞批评江渭清,逼迫江
渭清做检查,等等。有时间还将写出我的读书心得。
上面提到的几件事,都比较复杂,连叙述带评点就肯定篇幅不短,而眼下无暇从容
来写,但是有个小故事,似乎可以顺手介绍——故事虽小,但与我们当前谈到的“公信
力”啊“红十字会”啊等等又颇有点关联。
江渭清的这段亲身经历,发生在抗日战争、国... 阅读全帖
b****r
发帖数: 2555
24
☆─────────────────────────────────────☆
qx02 (sted) 于 (Fri Nov 11 17:51:21 2011, 美东) 提到:
这个应该是常识吧。。
☆─────────────────────────────────────☆
ZKBS (只看不说) 于 (Fri Nov 11 18:04:46 2011, 美东) 提到:
请大家不要回贴,憋死SB.

☆─────────────────────────────────────☆
g0900502 (草长莺飞) 于 (Fri Nov 11 18:17:08 2011, 美东) 提到:
判断正确错误标准是啥?你的正义非正义标准是啥?
反共和亲共的人眼里正确错误完全颠倒。
☆─────────────────────────────────────☆
qx02 (sted) 于 (Fri Nov 11 18:43:07 2011, 美东) 提到:
呵呵。。。。
☆─────────────────────────────────────☆
q... 阅读全帖
k**0
发帖数: 19737
2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youdu (youdu),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蒋介石的“专立文字”骗术 - 蒋介石日记的问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Nov 28 15:19:32 2011, 美东)
蒋介石的“专立文字”骗术 - 蒋介石日记的问题
李敖秘密谈话录:龙应台的《大江大海》骗了你
问题可多著呢。日记是档案中第一线真偽搀杂的,然后才衍生出别的。我在沉亦云
“亦云回忆”中,发现蒋介石的把兄黄郛的一则秘密电报,是一九三三年五月二十四日
发给义弟蒋介石的。那时黄郛正在北方与日本人谈判,电报中有一段如下:
至尊电谓“应下最高无上之决心,以求得国人之谅解”一语,则兄(黄郛自称)尤
不能不辩。两年以来,国事败坏至此,其原因全在对内专欲求得国人之谅解,对外误信
能得国际之援助,如斯而已矣!最高无上之决心,兄在南昌承允北行时,早已下定,无
待今日。兄至今迄未就职,弟(指蒋介石)如要兄依旧留平协赞时局者,希望今后彼此
真实的遵守“共尝艰苦”之旧约,勿专为表面激励之词,使后世之单阅电文者,疑爱国
者为弟,误国者为兄也。赤手空拳...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26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0524
——读书札记一
最近读了弗拉基米诺夫的《延安日记》。由台湾翻译出版。为求得原汁原味,索性又购
了一部英文版本;为交叉印证弗拉氏的记载,铺开读了张国焘的《我的回忆》、王明的
《中共五十年》;为了平衡视野的色彩,防止偏颇,我又把学生时代读过的《西行漫记
》重新目耕一遍。在写读书札记的时候,我的面前总共摆着五本描写陕北延安的书和顺
藤摸瓜求索的大量参考资料。我不断从这个观察点跳到另一个观察点,变换着长短镜头
观察陕北延安。从宝塔山顶迤逦风光到枣园窑洞阴暗角落,从人物的外部造型到人物的
内心世界,正反两面,一览无遗。我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体验——一种透过时光围栏观察
奸诈政治动物的感觉。
我感到,在大陆被灌输的概念被颠覆,一切需要重新认识,不禁感慨不已。现在先把感
慨写下来,算是开篇话。
开篇话
“历史是由胜利者写的”这句话颇有威胁受压迫者、纵容政治强盗的意味。它宣扬一种
错误的史观——人物的历史地位不在于其作为,而在于其是否控制了话语权。控制了话
语权,生花之笔可掩生蛆...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6800
2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1909年龙旗插上东沙岛
选自《国运1909:清帝国的改革突围》
军哨吹响,全副武装的广海舰官兵们各就各位。一面鲜艳的黄龙旗在东沙岛的上空冉冉
升起,与广海舰上猎猎迎风的黄龙海军旗遥相呼应。震耳欲聋的炮声从广海舰上响起,
这是21响的最高军礼,献给刚刚降下了日本国太阳旗、回到了大清国怀抱的东沙岛。
这是1909年11月19日,宣统新朝的第一年,大清国第一次从列强手中收回了自己的领土
。广东候补知府蔡康和日本驻广州副领事掘义贵代表两国政府参加了交接仪式。站在这
块仅有1.8平方公里却控制着南海门户的小岛上,两人的心情是不同的。
南海上空的礼炮声,惊动了整个世界。此前的一年间,西方报纸对中日之间围绕着这个
被称为“普拉塔斯”(Pratas)小岛的争斗进行了大量报道。如今,这艘吨位和火力都
无法与当年北洋巨舰相比的广海舰,却让世界看到了绝不逊于北洋舰队的骨气。
1909年,正在重建中的大清海军,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弱小而龟缩在“黄”海之内韬光养
晦,而是积极地走向“深蓝”。早在7年前,大清海军就开始巡视南海,升旗树碑,宣
示主权。在有关海军南进的“中央文件”中明确指出:军舰出洋,一是“上宣威德”,
二是“下慰商侨”,“军...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1862
28
1945年12月17日黄克诚给中央军委电报:我军所到之处有如蝗虫,人民怨声载道
摘自杨成武作序的“解放战争”第31章:“新兵新枪,老兵老枪”
----------------------------------------------------------------------------
----
进入东北之前,由于各解放区部队均打算一到目的地即接收日伪武器装备来武装自己,
因而各自出发时,并未按齐装满员通例上路。最典型的是从陕北来东北的第 359 旅。
由于当时部队中流传着“东北遍地是物资,枪炮要多少有多少”的说法,所以第359 旅
在轻装的时候,也轻到家了,将稍重一些的火器都大大方方地留给了当地的军分区部队
。其中一部分轻武器在途经河北邢台时又送给了冀中军区的一些地方部队。 当10月下
旬,第359 旅到达河北玉田时,每班只剩下一支枪,还是用来站哨用的。
故后续部队与最早出关的冀热辽部队的武器装备相比较,有一定差距。因此,当时流传
着“新兵新枪,老兵老枪”(即冀热辽部队在东北发展起来的新部队都使用的是新枪好
枪,而后进入东北的其他解放区出关的部队都使用的是老枪或没有枪)的说法...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6800
29
杨奎松:苏联大规模援助中共红军的一次尝试
——有关中国红军“打通国际路线”的经过
中共革命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得益于共产国际和苏联的帮助,这或许是一个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的问题。但共产国际和苏联究竟给了中国革命,特别是给了中国共产党人哪
些具体的帮助,这却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问题。从已经发现的各种文献记载看,过去
流传的关于遵义会议以后,特别是抗战以后,苏联和共产国际已经不再信任中共,不再
援助中共的说法,是过于简单化了。事实上,自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决定撤出江西
中央苏区之日起,在共产国际和苏联军事及情报机关内部,就迅速开始提出和酝酿着一
个用于直接援助中国红军的跨国界的行动计划了。这个计划最后尽管因种种原因而未能
完全实现,但它的存在及其实施经过,足以说明苏联和共产国际至少这时并没有放弃大
力援助中共革命的想法。
同样的情况,我们也不能简单地得出中共中央自从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成立
了新的中央领导机关以后,就不再接受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一意坚持独立自主,一
切自力更生了。中国和苏联有着上千公里的共同边界线,几乎任何稍有头脑的政治家都
能够看出,苏联强大军事力... 阅读全帖
l******z
发帖数: 804
30
七、秦基伟否定了黄继光。
黄继光是前志愿军十五军四十五师135团的士兵。但该军军长秦基伟却在他的回忆文
章里不留余地地排除了黄继光事迹的可能性。2000年《解放军报》组织了《纪念抗
美援朝50周年》大型专题,其中有一篇秦基伟较早时写的《鏖战上甘岭 难忘的七天
七夜》(http://www.chinamil.com.cn/item/kmyc50/huiyi/qjw.htm)。根据秦在文中的说法,黄继光阵亡于其中的那次战斗其实在黄继光介入之前几个小时就已胜利结束了。他在文中说到志愿军1952年10月19日黄昏发起收复阵地的战斗时,称部队“激战到半夜,全部恢复了表面阵地”。而中国大众所熟知的黄继光事迹是在几个小时后的凌晨发生的。秦基伟的“提前胜利”排除了黄继光作战所需要的时间。使得堵枪眼壮举成为不可能事件。关于黄继光的阵亡时间,最早提到的是上面那个新华社的“各方仔细核查”版:“这时天快亮了,四十分钟的期限快到了,而我们的突击队还在敌人的火力压制之下冲不上来”。几十年来此说法基本没变。中国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本中的《黄继光》说,黄继光出发前“东方升起了启明星,指导员看看表,已经4点多了”。1990...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6800
3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重贴29军77事变的帖子
哎呀,这么好的打脸贴怎么居然没了?哈哈哈哈哈
莫非咱版委书记可怜你脸被打肿了?
果然啊,密电百度不到啊,所以这条百度学家就拿不出电文啦,哈哈哈哈
来,我们看看,张自忠如何“张在此时还让日军对他的部队训话”
哈哈哈哈哈
汉奸啊!百度不到啊!,哈哈哈哈
“张在此时还让日军对他的部队训话”啊
难怪问这烂货电文,百度不出啊,呵呵呵,难怪原帖找不到哦
你叫嚣的“何基沣因为派系,大事化小”
“淮海期间,张克侠被调出徐州城,家属被运江南”呢?
怎么再没脸提了?哈哈哈哈
N+N次问你啦

6000
r*****y
发帖数: 53800
32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ChinaNews/32530013.html
发信人: kirklook (海日克星哈哈哈!),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Re: 原创揭秘★所谓“百团大战”真有100个团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r 29 00:21:39 2012, 美东)
针对历史版一号学家李虎肉叫兽费尽千辛万苦挖来的龙宫宝贝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1/ChinaNews/32530013_0_1.html
我完整的说一下吧,其实这个所谓“105团”序列表绝大部分的漏洞,我在《所谓“百
团大战”真有100个团吗?》中都有涉及,那篇文章主要就是针对这个表而写的
,已经证明,这个表错漏百出,纯系伪造,而且,并非当时的人伪造的,应该是《百团
大战历史文献资料选编》成书时临时伪造的。
我来系统的归纳一下:
首先,《百团大战历史文献资料选编》是一本资料集,但里面收录的并非都是历史资料
,其中502-535页的表册部分,与其他诸如电文,报刊摘选,回忆文章不同,完全没有
时间,没有出处... 阅读全帖
s*****j
发帖数: 6435
33
虎肉军史基金征文
<<从苏联档案看朝鲜战争的起源>>
活跃版面做点贡献,也争取挣点伪币.这篇征文主要是读<<朝鲜战争:俄国档案馆的解密
文件(上)>> (沈志华 编.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史料从刊登(48) ) 后的一点个人
心得. 沈这个人很有些意思, 前段有网友帖过他的经历, 好象先经商, 90年后弃商求
学, 回北京从事苏联史和冷战史研究, 恰逢苏联垮台, 俄国档案解密 ( 据闻是卖档案
赚钱, 老毛子够惨的), 沈自费收集近15,000件俄国档案. 2002年出版了<<苏联历史档
案选编>>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但此书被严禁收入任何有关朝鲜战争的资料(? 沈
解释说是极其敏感, 我是实在不懂中宣部的人是怎么想的), 所以关于朝鲜战争的资料
只能在海外出版, 香港的出版商嫌没油水不干, 最后由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接手, 于2003年朝鲜战争结束五十周年之际出版. 全书分上中下三册, 收集苏联档案
材料554份, 时间跨度从 1945年12月 – 1954年3月 (最后单独一份为1966年8月, 不记
入时间跨度). 另备有朝鲜战争大事年表, 俄国主要... 阅读全帖
s***a
发帖数: 2141
3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kirklook (海日克星哈哈哈!),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Re: 百团大战的105个团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r 30 14:43:23 2012, 美东)
我完整的说一下吧,其实这个所谓“105团”序列表绝大部分的漏洞,我在《所谓“百
团大战”真有100个团吗?》中都有涉及,那篇文章主要就是针对这个表而写的
,已经证明,这个表错漏百出,纯系伪造,而且,并非当时的人伪造的,应该是《百团
大战历史文献资料选编》成书时临时伪造的。
我来系统的归纳一下:
首先,《百团大战历史文献资料选编》是一本资料集,但里面收录的并非都是历史资料
,其中502-535页的表册部分,与其他诸如电文,报刊摘选,回忆文章不同,完全没有
时间,没有出处,显然这不属于历史资料,或者说不是第一手资料,乃是后人编的,至
于编的水平如何,是否有史料价值,我下面详细说明。
第一,这份所谓序列表,是严格按照党妈官方声称的“129师46团,晋察冀39团,120师
20团,共计105团”来编造的,用以达到印证官方表...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53800
35
关于Z共武装在抗战时歼灭(毙俘伤)多少日军,稍微对历史感兴趣的都知道官方说法
是52.7万。具体的年度数字,94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八路军表册》和89年出版的《
新四军表册》中的历年歼敌数字如下:
八路军历年数字
第一周年(37.9—38.5)歼灭(毙伤俘投诚)日军34131
第二周年(38.6—39.5)歼灭日军31468
第三周年(39.6—40.5)歼灭日军65063
第四周年(40.6—41.5)歼灭日军50595
第五周年(41.6—42.5)歼灭日军50606
第六周年(42.6—43.5)歼灭日军55956
第七周年(43.6—44.5)歼灭日军65780
第八周年(44.6—45.5)歼灭日军48514
反攻前后(45.6—45.10)歼灭日军5341
合计歼灭日军407454
新四军历年数字
第一次数字(38.6—40.5)歼灭日军56824
第二次数字(41.6—42.5)歼灭日军9989
第三次数字(42.6—43.5)歼灭日军17648
第四次数字(43.6—44.5)歼灭日军21348
第五次数字(44.6—45.5)歼灭日军12554
第六次数字(45.6... 阅读全帖
H****g
发帖数: 14447
3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Herzog (singularity),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zt长文:大海将星-南沙海战编队指挥员陈伟文纪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pr 27 00:19:18 2012, 美东)
打倒卖国先富软骨头买办党!
大海将星
-南沙海战编队指挥员陈伟文纪事
陆其明
1988年3月14日,中越两国海军舰艇编队在赤瓜礁海域进行了一场南沙海战。
那场海战给人们留下了层层迷雾:引发海战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具体过程怎么样?国内
外媒体为何采取截然不同的态度?嘉奖令为何迟到半个月?中方编队指挥员陈伟文将军
的命运又如何?等等。这一切,随着时光流逝,迷雾逐渐敬开,终于露出了事实的真相。
一、争议由越南“干预”我国建设74号海洋观测站而激化
1987年12月。
一天,海军榆林基地司令部参谋长陈伟文接到了出席广州军区四级参谋长会议
的通知。临行前,基地司令员杨玉书嘱咐陈伟文:开完会就在广州休假。而陈伟文表示
,形势多变,到时根据情况再说吧。杨司令员认真地说,不要 “再说”了。陈伟文还
想说什么,杨司令员又强调了... 阅读全帖
c*****1
发帖数: 3240
37
☆─────────────────────────────────────☆
shanggj (shanggj) 于 (Sat Apr 7 00:32:02 2012, 美东) 提到:
虎肉军史基金征文
<<从苏联档案看朝鲜战争的起源>>
活跃版面做点贡献,也争取挣点伪币.这篇征文主要是读<<朝鲜战争:俄国档案馆的解密
文件(上)>> (沈志华 编.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史料从刊登(48) ) 后的一点个人
心得. 沈这个人很有些意思, 前段有网友帖过他的经历, 好象先经商, 90年后弃商求
学, 回北京从事苏联史和冷战史研究, 恰逢苏联垮台, 俄国档案解密 ( 据闻是卖档案
赚钱, 老毛子够惨的), 沈自费收集近15,000件俄国档案. 2002年出版了<<苏联历史档
案选编>>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但此书被严禁收入任何有关朝鲜战争的资料(? 沈
解释说是极其敏感, 我是实在不懂中宣部的人是怎么想的), 所以关于朝鲜战争的资料
只能在海外出版, 香港的出版商嫌没油水不干, 最后由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接手, 于2003年朝鲜战争结束五十周年之际...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3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龙应台集“后蒋时代”错误思想的大成,似正而妖,言伪而辩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y 17 01:25:41 2012, 美东)
■“李敖秘密谈话录”,要出多少本呢?
□不知道。第一,要看我活多久;第二,要看我兴之所至,拾遗到什么地步。
■为什么第一本谈话录就好像锁定龙应台呢?
□因为她“横亙”在我眼前。
■你用“亙”字,多么老去的一个字,它的意思是从这端到那端,横在你眼前。亙是什么?拦路虎吗?
□不是拦路虎,拦路虎是国民党;也不是过街鼠,过街鼠是民进党。龙应台只是一块木头、“残山剩水”中横亙的一块木头。
■你的意思是她也拦过路、也过了街?
□她的问题是正在拦路、正在过街。她是现在进行式,是代表头脑不清中国人的“文化现行犯”。并且这种“文化”,也是卧虎藏鼠的,洋溢著鼠疫。
龙应台提议与我拥抱
■我还是有点纳闷,纳闷你出这本书。你在“九一一”第九周年,写了一部“大书”──“阳痿美国”,明显把你的写作方向,指向全世界了,为什么又有回头的跡象,出这本“... 阅读全帖
m****5
发帖数: 1131
39
为阻挠中国接受东北,苏联和中共策划的张莘夫惨案
鲜为人知的张莘夫惨案
作者: 云松
打印版 圖片版 PDF
张莘夫这个名字,现代的大陆人很少有人知道。民国三十五年初(1946年)发生的张莘
夫遇难事件曾经震惊中外,在全国掀起了巨大的反苏、反共高潮。这段历史,在大陆的
史册中完全没有记载,被刻意遗忘,只有个别零星的史料中偶有提及;在台湾的中华民
国史中应有较详细记录。
张莘夫,原名张春恩,1898年生,吉林德惠县(今九台县六台村)人。其父张雅南曾出
任徐世昌总统府顾问、国会众议院议员。张莘夫青年时曾就读于北京大学文学系,1920
年通过留美官费考试,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经济,后进入密歇根工科大学改学矿冶,
毕业后获地质学博士学位。在美留学期间改名张莘夫。莘夫典自诗经,就是勤勤恳恳为
国效劳的征夫的意思,表达了他强烈的爱国情怀和为国效忠的心愿。1929年张莘夫回国
后,出任吉林省穆棱煤矿(今属黑龙江省)矿长兼总工程师。1931年九一八事件后,东
北沦陷,张莘夫携妻子李湘衡流亡山海关内,历任河北唐山工程学院教授、河南焦作中
福煤矿总工程师、焦作工学院兼职教授,甘肃天水煤矿矿长兼总工程师等职。... 阅读全帖
r**o
发帖数: 4614
4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1931年关东军不是东北军的对手
最搞笑的是据说光头发给少帅的电文还被一个侍从看过, 这个后加入中共的侍从是唯
一的电文目击者。
光头就是再白痴, 也知道这种命令不能留底的。
a***r
发帖数: 2677
4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孟良崮战役考zz
孟良崮战役考
三剑客
发起于1947年5月13日的孟良崮战役,从一个侧面预告了国民党在大陆的全面崩溃
。位居五大主力之首、被誉为“抗日铁军”的整编第74师,竟不敌“土八路”,短短三
天即遭覆灭,不仅成为第一个被歼的国民党军主力,也成为国共双方在华东前线的重要
转折点,给孟良崮一战披上最神奇的色彩。
当年的硝烟虽早已散尽,但围绕这一战役的种种话题却经久不衰,一直都是军事界
、史学界、文学界进行探讨和创作的热点题材。笔者在收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逐一分
析孟良崮战役的前前后后,存疑定论,剖析疑义,供大家参考。
一、双方实力:果真是敌强我弱吗?
长期以来,通常都认为,孟良崮战前,敌我双方力量对比悬殊较大。例如:面对强
敌云集的严重形势,粟裕说:“敌人用于进攻我们的兵力是我们总兵力的两倍多”。曾
在央视热播的纪录片《孟良崮》,这样解说道:“从兵力上讲,我方是27万;敌方是45
万;兵力对比几乎是一比二。 从装备上看,我方还基本是小米加步枪;敌方已是青一
色的美式装备,双方几乎没有可比性。”
就连国民党一方也认为自己在军事上是占优的。当整74师被歼的噩耗传来,蒋介石
哀叹:“以我绝对优势之革命武力... 阅读全帖
h*******i
发帖数: 4386
4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何处不是白鹿原呐, 呵呵
作者 @老道消息
所谓中国人安土重迁,地域情节严重,都是太平日子给惯的了。
元末明初兵戈六十年,北方人都说自己祖先来自山西洪洞县大槐树。江浙一带清初有“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清末又闹了十几年太平军,人口减员上亿,南方人早已不
分苏浙赣皖沪了。当年张献忠屠川杀光四川人,武侯祠外流传一首竹枝词:
“大姨嫁陕二姨苏,大嫂江西二嫂湖。戚友初逢问原籍,现无十世老成都”。
中国人就是这样在一百年一次,一次五十年的屠杀中幸存下来的。
天府之国尚且如此,关中亦不可幸免。同治回乱十二年,祸害了两千万人,八百里秦川
十室九空。朝廷号召复垦,闻风而来的是山东人,先占了渭北后占了渭南。四川虽然离
得近,但是蜀中生活安逸,蜀道又难,于是四川人晚到一步在西安南边安了家。
等到光绪年间河南人逃荒来的时候,已经没有大块田地可以占,只能散落在各地。
况且山东人和四川人来的时候是移民,家物什齐全。山东人推车,四川人有手艺,关中
人叫他们“山东客”和“四川揪子”。河南人来的时候是难民,只有一根扁担,所以称
为“河南担”,后来这个称呼有了歧视性的意思,就写作“河南蛋”了。
其实第一个河南蛋是老子,史载紫气东来,...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美军陆战一师有何战绩?
(节选)
中国的文人们有大量描述长津湖作战的故事,例如王树增所著《中国人民志愿军征
战纪实》。这些作品善于描述具体的作战故事,用某一个局部如何威风八面地打了什么
漂亮仗之类,甚至不吝笔墨大写杨根思之类英雄以壮行色。说到具体伤亡,则用“中国
军队在东线战场的损失没有公开的确切数字记载”作最好的搪塞,就连毛电报里“减员
达四万人之多”也不算数了。
美军又如何呢?各国随军记者分别记录、拍摄了作战实况,女记者希金斯后来还出
版了《朝鲜战争》一书,详细地报导了长津湖作战的每一个进程。这些介绍丝毫不隐瞒
美军艰难困苦的作战以及准确无误的伤亡记录,也有他们胜利的记载。史密斯少将在接
到退却命令后,从容地告诉记者们:“退却,是被敌人所迫,向友军保持的后方地域转
移。但是,这次作战,后方也被敌人占领着,而且,打垮敌人也是我的目的之一。因此
,我们不是退却,只是要对不同的方向实施进攻。”就在毛广播宣布陆一师“已被歼灭
一大部分,残敌继续被歼击中”之次日,美军运输指挥司令丹纳空军少将飞抵下碣隅里
,建议用C-47“空运撤退全部兵力”,史密斯断然拒绝了这个建议,只同意运走伤兵,
其余的部队随他... 阅读全帖
d******n
发帖数: 77
4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转载] 将军生死录(4-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 原文由 duanjian 所发表 】

国民党军队连连失败后,变分进合击为加强纵深,密集靠拢,稳步推进,二十四个整编师
四十五万人形成一个大坨坨,先打通了徐州至济南段铁路和克州至临沂段公路,继占莱芜
、新泰、蒙阴、沂水,压迫华野主力决战。当整编十一师推进到蒙阴时,粟裕率军至蒙阴
城下,准备攻歼整编十一师,胡琏迅速收缩,援敌脚跟脚地逼近蒙阴,栗裕只好继续向东
移动。蒋军迅速切断新泰至蒙阴公路,把六纵队挡住了。一个纵队孤悬在敌军重兵阵营中
,处境十分危险。六纵队政治委员江渭清当机立断,走了一步他们都感后怕的险棋:率领
六纵队向敌人背后挺进二百多里,隐蔽下来。五月十二日十六时,六纵接到电令:六纵回
师昼夜兼程,飞兵向东北疾进,限十四日夜间占领垛庄,断敌退路,完成战役合围;坚决
阻击整编第二十五师和整编第八十三师的增援,保障主力围歼七十四师于孟良崮地区。
粟裕挥动他的神奇的手术刀,要从一个大坨坨上割下整编七十四师这块肥肉。当时,华野
主力全在正面和敌人对阵,要封住"口袋"底,需要一个"飞子"。隐蔽在敌人背后的六纵队
是再好不过的"飞子"了。... 阅读全帖
g*q
发帖数: 26623
45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9日 06:17 解放军报
刘庆武
5月12日夜,一个无眠的夜。
12日傍晚,驻郑州铁路局军代处调度室值班参谋李大航接到了总后勤部军交部一运
局电话通知:你处做好抗震救灾军事运输准备,驻豫某部队可能要开赴震区救灾!李大
航随即向有关领导作了汇报。那时李大航参谋还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他熟练地将一道
道运输指令转换成各种符号代码和阿拉伯数字,然后传到四面八方。深夜11时20分,李
大航再次接到总后勤部军交部一运局领导的电文时,他的心情这才一下子沉重起来。
这份十万火急的电文内容如下:立即选扣、征集平车7900辆、客车135辆,编组成
25个专列,运送至开封、许昌、洛阳等部队集结地,准备输送驻豫某师和某旅到震区救
灾,首列必须于13日8时前开出!
经验丰富的李大航知道这个命令的分量。他立即向军代处主任詹南批、政委田爱国
进行了汇报。11时27分,军代处几位领导和运输处有关人员先后火速赶到军代处调度室
。他们首先向郑州铁路局领导汇报并向铁路有关部门通报情况,取得了铁路部门的全力
支持。接着,他们紧急召集军代处官兵,要求大家立即转入
m**y
发帖数: 5225
4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太宗的军事能力还是不错的
刘陈邓的那就说不清了,另外2个是元帅他不是,而且署名顺序我看到的资料只有刘发
给中央的是邓在前,这些电文恐怕说明不了什么。邓既然军事牛逼,就应该有能拿出来
的东西,要不你找几个电文给大伙看看。我以前倒是看过一个,某人怕老邓马屁写的文
章里面的,笑喷了简直。
h*****9
发帖数: 4028
47
这个百战将星的错误可真不少:彭德怀啥时候当了志愿军总司令员?5000字电文,时间
?请贴出电文来不就一目了然了?
m**y
发帖数: 5225
48
死胖子,你有没有小平的军事电文给大家欣赏一下?让我们都学习一下总射湿的高潮指
挥艺术嘛。比如小平同志是具体如何指挥三个纵队对抗华中剿总的,以军事电文说明之
。再比如与陈毅合作指挥打郑州的具体过程,小平同志是怎么具体指挥部署的,漂亮在
哪里,你说清楚讲明白了多好。
x***u
发帖数: 6421
4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毛岸英死于蛋炒饭的出处
毛岸英烈士牺牲当日由志司发给军委的电文。电文如下:
军委并高(岗)、贺(晋年):
我们今日7时已进入防空洞,毛岸英同三个参谋在房子内。11时敌机四架经过时,
他们四人已出来。敌机过后,他们四人返回房子内,忽又来敌机四架,投下近百枚燃烧
弹,命中房子,当时有二名参谋跑出,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跑出被烧死。其他无损失。
志司25日16时。
x***u
发帖数: 6421
50
评析关于毛岸英烈士牺牲的三个材料
作者:一锅炖左右 日期:2010-10-29 11:23:00
发言之前,谨向包括毛岸英在内的我183108名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抗美援朝60周年之际,随着电视连续剧《毛岸英》在央视的播放,网上关于毛岸
英烈士牺牲经过的种种议论骤然多了起来。
毛岸英,作为成千上万的这样一个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中的一个,因为他的特殊
身份,其牺牲的经过,更是被无耻宵小们大做文章。最典型的莫过于“违反纪律炒鸡蛋
饭引来敌机轰炸一说”。
毛岸英烈士牺牲的经过究竟是怎样的?真相究竟是什么?透过层层迷雾,探寻历史
的真相。我在网上下载了大量的资料,剔出枝节蔓藤,归纳起来,有三个人的回忆值得
重视。这三个人,分别是杨迪(时任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处副处长),杨凤安(时任志愿
军司令员彭德怀秘书)、赵南起(时任志愿军司令部参谋、朝鲜语翻译)。下面,来看
看他们的回忆。
杨迪《在志愿军司令部的岁月—— 鲜为人知的真实情况》:
第二天(即1950年11月24 日)拂晓前,我派参谋分头去检查防空落实情况, 我自
己也准备到重点地方去检查,这时,邓 华副司令员派人来找我, 对我...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