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舱体
1 2 下页 末页 (共2页)
p****t
发帖数: 11416
1
不用啊
工作仓就是个独立的飞船,可以自己变轨,带着机械手和工作平台
新发射的舱体到空间站附近轨道,工作仓脱离空间站,变轨,用机
械手捕获新舱体(航天飞机能捕获卫星,那工作仓捕获新舱体也可
以。只要新舱体有基本的姿态调解能力就行),再变轨,和空间站
主体汇合
这个方法的好处就是机械手、工作平台这些东西不用每次都从地上
带上去又带回来。就算是觉得飞去捕获舱体太复杂,让舱体自己有
变轨能力,也比靠航天飞机组装好
k****i
发帖数: 1504
2
权威专家披露神舟五号飞船五大“护人法宝”
神舟五号飞船即将发射,飞船上到底有哪些“特殊法宝”,来保障航天员安全万无一
失?神舟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副总设计师施金苗等专家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飞船和火箭在设计中,都考虑到飞天过程中碰到的各种故障,并设有应对措施和独立的
救生系统。正因为如此,在神舟五号所有计算机程序中,故障情况的应对程序占十分重要
的地位。他们向记者列数了神舟五号的几大保障措施和功能。
A、发射若遇故障,紧急逃逸。
戚总告诉说,发射是故障的多发期,因而这一阶段的保障尤为重要。如果航天员进舱
后火箭发生问题,火箭顶部的逃逸塔自动点火,逃逸塔将拽着轨道舱和返回舱与火箭分离
,逃逸塔采用独特设计,保证了分离后,舱体飞行的稳定性,帮助飞船里的航天员脱离险
境,并降落在安全地带。火箭整流罩里有灭火装置,能保证逃逸时飞船的安全,将自动喷
发灭火气体。据介绍,从发射前15分钟左右到发射后2到3分钟内,火箭的逃逸救生系统都
能起到作用。
B、舱体若泄露,航天服救命。
太空中,有许多不可测因素,比如说各类太空垃圾、空间碎片;万一舱体碰到这些垃
圾,就可能出现裂痕、漏气,给航天员带
r****r
发帖数: 755
3
登月的那些事儿(十六)—悲剧的调查和反思
NASA官方任命的事故调查委员会在10周的详细调查后给出了最终报告。这份报告再现了
那14秒内主舱内所发生的事情:
首先,模拟发射的时候,太空舱里面充的是纯氧,气压大概是17psi,比外面的大气压
(15psi)要高出2psi,这么做的目的是模拟太空舱真实任务中舱内外压力差,因为太
空舱在真空中飞行的时候舱内压力大概是2-3psi左右。有读者朋友会问,舱内才2-3psi
的气压,比海平面大气压低那么多,宇航员受的了吗?如果是常规的大气(氮氧混合)
,人肯定不能存活,但是舱内用的是纯氧,充的纯氧气压和地球上大气中氧气那部分的
压力大概相当,换句话说,舱内可呼吸部分的气压和地球上还是差不多的,所以宇航员
并不会感到很不习惯。大家可能还有疑问:为什么要用纯氧,而不用混合气体呢,至少
不像纯氧那样容易起火啊?这里主要有两个考虑:一个是重量的因素,毕竟对人的生存
而言,最重要的是氧气,氮气是多余的,对于载人航天发射来说,负载的重量都是尽可
能的轻便,所以使用纯氧节省了一些不必要的气体以及存储装置的重量;第二个原因是
纯氧的大气监控操作起来要简单多了,因为...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
徐瑾
“你看过日本桥么?”
酒过三巡,X教授不经意地问我一句。
地点是在有东京上班族天堂之称的新桥某处有名的黑暗料理,三三两两的上班族喝了酒
后释放白日压抑,逐渐喧哗,声音隔着房间也能传来,与室内的烟味混杂成另一面的东
京氛围。不过几乎清一色是年轻男性,年纪大点的随着职位升了,估计多半去下一站的
银座集合。
“什么,日本桥?”我以为自己听错了,有没搞错,怎么可能不知道呢?老东京总是念
叨一句话,一切始于日本桥,江户时代男女游街也往往要上日本桥。书里说日本桥是东
海道的起始点,最早木制桥建于1603年,现在的日本桥到了19代,虽然是二十世纪初期
产物,也还是被认为重要遗产,桥中央还嵌着日本道路零公里标志。日本桥直到今天也
是通向五个主要干道的枢纽。不恰当地说,有点类似北京天安门、上海人民广场,但是
历史可能更久远,位置更中心。
客座东京大学这段时间,我的研究课题是中日经济比较,平时也四下找机会拜访不同人
等,我把倾听别人的日本观当成我最大的学习机会。日本桥附近机构诸多,从日本央行
到三菱、野村、货币博物馆等机构均在侧,我对货币历史也感兴趣,毕竟也是写过《白
银帝国》这样货币史,在附近不算...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5
今晚,我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将发射,这标志着中国将实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中国航天技术又上新台阶。
今天,临战前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秋日阳光照射下,一如往日般宁静祥和。内装有天宫一号的发射塔,静静矗立在蓝天下。只有当我们走近每一个岗位,才能从紧张而有序的忙碌中,感受到最后备战的气氛。
天宫一号舱内可看电影可发电子邮件
“天宫一号”空间比以往的飞船大一倍可看电影休闲、与地面发E-mail和进行可视对话
15立方米舱内可锻炼体能
随着“天宫一号”发射时间的临近,国内已经掀起了“天宫”热,“天宫一号”内部的各种设置也成为公众感兴趣的话题。
法晚记者探访获悉,“天宫一号”有诸多突破。因为“天宫”是未来航天员工作的空间站,所以“天宫一号”的设计是以有航天员驻留为前提的。为了保护航天员以及舱内材料的安全,规避太空中各种危险,“天宫一号”设置了自动和人工双重保险。
除去工作外,航天员未来在“天宫”中的生活将丰富多彩,既可以看电影、锻炼身体,还可以与地面进行E-mail联系。
天宫一号·空间
15立方米活动空间比飞船大一倍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是我国第一个低轨道、长寿命的大型载人航天器...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9120
6
火星永久定居点外部效果图。
去火星定居并在那里度过余生?这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但却是真的。前天,总部设在荷兰的非盈利机构继本月22日在纽约举办全球首场新闻发布会后,来到上海发布他们的火星永久居民招募计划。根据这个计划,2023年,通过一系列选拔和培训,将最终在申请者中挑选出2男2女共4人送去火星,成为火星首批居民,并且将永远居住在那里,在火星上建立人类的首个永久性定居点。
最初的定居者只能吃素
“火星一号”的联合发起人、CEO巴斯·兰斯多普表示,他于两年前开始筹备这项大胆的计划,在与包括美国宇航局、欧洲宇航局、众多空间技术公司的专家以及诺贝尔奖得主进行沟通后,他确信,人类目前所掌握的空间技术已经能够将宇航员送往火星,并在那里定居。
作为计划实施的第一步,“火星一号”于今年3月与美国百诺肯太空发展公司签约,由后者为“火星一号”开发生命支持系统和宇航员穿着的宇航服。另外,鉴于美国拥有全世界最先进的太空登陆技术,因此,“火星一号”的飞行器也将从美国公司购买。
定居点将在第一批宇航员到达前建设完成。2016年,该组织将进行第一次试验发射;2018年发射火星探测器;2021年运送人类定居所需的水...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7
荷兰“火星一号”招募火星永久居民,有600中国人报名。东方IC供图
专家认为移民火星条件不成熟 科学梦还是商业秀各方争论不休 项目方极力否认是商业炒作
荷兰“火星一号”基金团队的“移民火星项目”从今年年初就宣布在全球海选志愿者。根据计划,到2023年,将在申请者中挑选出2男2女共4人,成为火星首批居民。此消息一出立即吸引了全世界范围内的5万多名志愿者参选,其中就包括600多名中国人。不过,也有专家对此提出质疑,有去无回的火星移民计划到底是一个严肃的科学工程还是一个吸引眼球的商业秀?“首批志愿者在火星上能生活多久,直接取决于这个基金会能筹到多少钱。”有专家昨天说。
文/记者肖欢欢
移民火星的第一轮报名截至今年8月31日,到2015年筛选出25~40名候选者,至少包含一名中国人,最后一轮选拔将通过电视投票的方式,由观众投票产生4名志愿者。志愿者们住在一组白色的圆形太空舱里,表面被火星沙石覆盖,以抵挡辐射。舱内沙发、冰箱一应俱全。舱体外装有太阳能电池板,为舱体内提供能量。
最早去的志愿者只能吃素
2016年,将由飞船将2500公斤食物送至火星。但之后,人们必须在室内种温室蔬菜用于自给。这就意...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8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建造潜水艇是尖端的国防科技。然而神木县大保当镇任家伙场村的村民杜秀堂,正在建造属于自己的潜水艇。目前,杜秀堂建造的潜水艇已经基本完工,顺利的话今年就能进行下水试验。可目前让他犯愁的是,为了造潜水艇花光了自己的全部积蓄,还欠了20多万元债,已经没有资金推进了。一筹莫展的杜秀堂表示:只要有人愿意合作,他愿意和出资人分享后期的专利和潜水艇使用后的股份。
专利技术获专家肯定 需下水检验
53岁的杜秀堂目前和家人租住在榆林市榆阳区麻地湾。22日天刚蒙蒙亮,他就收拾好随身物品,出门乘坐公交车去距离家约6公里的电焊厂,继续建造自己的潜水艇。
杜秀堂从小喜爱军事,并且特别爱琢磨机械,由于家里条件不好,他高中二年级便辍学回家种地,后来又在当地的矿上打工。业余时间,杜秀堂爱看《舰船知识》、《军工科技》等杂志。1992年,他看到一则新闻说,俄罗斯把报废潜艇高价卖给中国,便有了自己研制潜水艇的想法,“咱们中国人一定要自己研制出世界上最先进的潜艇,不能永远受制于人”。
抱着这个想法,杜秀堂自学了潜艇设计方面的知识。2005年以来,他先后发明了潜艇液压排水系统、液压转向技术、双螺旋推进系统,并获...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9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建造潜水艇是尖端的国防科技。然而神木县大保当镇任家伙场村的村民杜秀堂,正在建造属于自己的潜水艇。目前,杜秀堂建造的潜水艇已经基本完工,顺利的话今年就能进行下水试验。可目前让他犯愁的是,为了造潜水艇花光了自己的全部积蓄,还欠了20多万元债,已经没有资金推进了。一筹莫展的杜秀堂表示:只要有人愿意合作,他愿意和出资人分享后期的专利和潜水艇使用后的股份。
专利技术获专家肯定 需下水检验
53岁的杜秀堂目前和家人租住在榆林市榆阳区麻地湾。22日天刚蒙蒙亮,他就收拾好随身物品,出门乘坐公交车去距离家约6公里的电焊厂,继续建造自己的潜水艇。
杜秀堂从小喜爱军事,并且特别爱琢磨机械,由于家里条件不好,他高中二年级便辍学回家种地,后来又在当地的矿上打工。业余时间,杜秀堂爱看《舰船知识》、《军工科技》等杂志。1992年,他看到一则新闻说,俄罗斯把报废潜艇高价卖给中国,便有了自己研制潜水艇的想法,“咱们中国人一定要自己研制出世界上最先进的潜艇,不能永远受制于人”。
抱着这个想法,杜秀堂自学了潜艇设计方面的知识。2005年以来,他先后发明了潜艇液压排水系统、液压转向技术、双螺旋推进系统,并获... 阅读全帖
h*******3
发帖数: 1141
1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总结一下80年代土共军备发展
四川走出来的工农兵大学生--1995年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陈玉勇
发布日期:2004-4-15 15:54:25 阅读数:920
陈玉勇,1956年1月生于四川省简阳县,1978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铸造专业,
1981年获哈工大工学硕士学位,1985年获哈工大工学博士学位。历任哈工大铸造教研室
讲师、教研室副主任、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机械工程
学会理事、中国材料研究联合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理事、中国铸造学会特种铸造及有色合
金委员会秘书长。从事金属铸造方面的研究,先后完成了“反应自生颗粒增强复合材料
的制备工艺”等前沿课题。1996年获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授予的“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
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被国家劳动人事部评选为跨世纪人才。
从四川走出来的工农兵大学生——1995年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陈玉勇
在人们的印象里,工农兵大学生通常都跟基础差、底子薄联系在一起。除了思想上
又红又专紧跟革命形势外,他们很难和学术上有成果、达到很高的造诣连在一起。可是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博...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2122
11
☆─────────────────────────────────────☆
playadelrey (A smile is a curve gets things straight) 于 (Sat Jun 16 23:08:17 2012, 美东) 提到:
@Daniel_M:”lroy“the video of the astronauts inside #神舟九 was 100% fake.
I've watched 20 rocked launches and I can assure you: the astronauts are
experiencing 8 G's and VIBRATING LIKE CRAZY. These guys were calmly flipping
through their mission books, no visible g-forces. HUH?????
☆─────────────────────────────────────☆
TravisBickle (Travis) 于 (Sat Jun 16 23:1...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2
埃隆·马斯克未来预言成真:超级高铁首次公测成功
美国时间5月11日星期三,全世界把目光投注到内华达州一片荒芜沙漠中。在这里,你
可能会惊讶发觉——未来世界的交通模式以比你想象的速度还要快地到来!Hyperloop
One在这里进行了它的“超级高铁”史上首次公开测试,重心在于测试电力引擎。

测试现场
Hyperloop的概念由现实版“钢铁侠”,硅谷创业明星埃隆·马斯克于三年前构思提出
。具体说来,它是一种“超级高铁”,由一个个钢制的豆荚状舱体组成,可以以最高
800英里每小时(128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运行;乘客或货物只需半小时便能从洛杉矶
到达旧金山。作为对比,现在你如果开高速的话,这两地全程需要花费6个小时。
Hyperloop可以每30秒出发一辆,在低压力的管道中来往(这又有点像地铁)。

埃隆·马斯克

埃隆·马斯克的Hyperloop概念图
这个概念十分宏伟,一旦实现,将改变人类出行的方式,并且对经济和社会造成巨大影
响和变革。埃隆·马斯克发布了长达57页的说明书来解释这个概念。因为Spac...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112
13
绝对不要相信日车所谓的“吸能”原理,那绝对是偷工减料的借口。
吸能是什么,就是利用车前体以及发动机等部件在碰撞时的压缩变形来缓冲对司机的伤害。这其实是为日车用更薄的钢板及机体提供了借口。
md,如果真要吸能,应该是车体做的跟美车一样结实,驾驶室部满能够缓冲碰撞的材料来吸能,来保护司机,不是让发动机压缩变形来吸能。
车体变形,说得好听点是吸能,说得不好听点,就是杀人机器。再说,靠那点变形能吸收多少碰撞中的能量呢?车壳子都塌了,还能保护车里面的人么?皮之不存,毛将敷衍?
想想看,载人飞船在落地的时候要承受多大的冲击?如果按日车吸能的原理来设计返回舱,应该让舱体变形吸能来保护飞行员。可事实上,舱体都是用钛合金等高强度材料来设计的,真正保护飞行员的措施是靠减速伞和飞行员周围的气囊。
难道搞航天的人还没有toyota这帮车贩子聪明吗?日本人竟然用车体吸能来保护司机简直是利欲熏心,本末倒置。可偏偏有那么多的所谓聪明人相信。
f*********e
发帖数: 211
14
make sense...至少开推土机时不需要吸能的,这虽然比较极端,但至少说明强的还是强。

伤害。这其实是为日车用更薄的钢板及机体提供了借口。
料来吸能,来保护司机,不是让发动机压缩变形来吸能。
吸收多少碰撞中的能量呢?车壳子都塌了,还能保护车里面的人么?皮之不存,毛将敷
衍?
回舱,应该让舱体变形吸能来保护飞行员。可事实上,舱体都是用钛合金等高强度材料
来设计的,真正保护飞行员的措施是靠减速伞和飞行员周围的气囊。
简直是利欲熏心,本末倒置。可偏偏有那么多的所谓聪明人相信。
p*a
发帖数: 3350
15
赞美民科

伤害。这其实是为日车用更薄的钢板及机体提供了借口。
料来吸能,来保护司机,不是让发动机压缩变形来吸能。
吸收多少碰撞中的能量呢?车壳子都塌了,还能保护车里面的人么?皮之不存,毛将敷
衍?
回舱,应该让舱体变形吸能来保护飞行员。可事实上,舱体都是用钛合金等高强度材料
来设计的,真正保护飞行员的措施是靠减速伞和飞行员周围的气囊。
简直是利欲熏心,本末倒置。可偏偏有那么多的所谓聪明人相信。
T*U
发帖数: 22634
16
客观地讲,你的论据比较片面,少了前提条件。
这么说比较严谨点--如果是用相同重量的材料,吸能比不吸能好,就像F1赛车那样注重
速度和单位距离的汽油消耗,车重影响比赛成绩。但是民用车辆不注重极速,油料要求
也不是生死攸关的,民用车辆单纯往这个方向发展是不是最好的还有待大家的争论。

伤害。这其实是为日车用更薄的钢板及机体提供了借口。
料来吸能,来保护司机,不是让发动机压缩变形来吸能。
吸收多少碰撞中的能量呢?车壳子都塌了,还能保护车里面的人么?皮之不存,毛将敷
衍?
回舱,应该让舱体变形吸能来保护飞行员。可事实上,舱体都是用钛合金等高强度材料
来设计的,真正保护飞行员的措施是靠减速伞和飞行员周围的气囊。
简直是利欲熏心,本末倒置。可偏偏有那么多的所谓聪明人相信。
i*n
发帖数: 9793
17
啥都不懂就敢胡说,这个家伙真的是做什么结构力学的吗?
还拿回收仓来对比,回收舱是什么成本汽车是什么成本,回收舱要保护的光是人吗?文
盲都能想明白的道理你也不懂

伤害。这其实是为日车用更薄的钢板及机体提供了借口。
料来吸能,来保护司机,不是让发动机压缩变形来吸能。
吸收多少碰撞中的能量呢?车壳子都塌了,还能保护车里面的人么?皮之不存,毛将敷
衍?
回舱,应该让舱体变形吸能来保护飞行员。可事实上,舱体都是用钛合金等高强度材料
来设计的,真正保护飞行员的措施是靠减速伞和飞行员周围的气囊。
简直是利欲熏心,本末倒置。可偏偏有那么多的所谓聪明人相信。
a****2
发帖数: 3735
18
高中物理不及格的sb。
一点常识:
1。安全气袋是为乘客吸能的。
2。车体是为驾驶舱吸能的。
3。开着不吸能的推土机用60mph撞墙和隔着一片大厚钢板撞墙或干脆直接撞墙效果一样。

伤害。这其实是为日车用更薄的钢板及机体提供了借口。
料来吸能,来保护司机,不是让发动机压缩变形来吸能。
吸收多少碰撞中的能量呢?车壳子都塌了,还能保护车里面的人么?皮之不存,毛将敷
衍?
回舱,应该让舱体变形吸能来保护飞行员。可事实上,舱体都是用钛合金等高强度材料
来设计的,真正保护飞行员的措施是靠减速伞和飞行员周围的气囊。
简直是利欲熏心,本末倒置。可偏偏有那么多的所谓聪明人相信。
s****g
发帖数: 1795
19
公开这个干嘛? 我还是希望别人都买日车,这样再有人追我的尾,我既不受伤还能赚
钱。

伤害。这其实是为日车用更薄的钢板及机体提供了借口。
料来吸能,来保护司机,不是让发动机压缩变形来吸能。
吸收多少碰撞中的能量呢?车壳子都塌了,还能保护车里面的人么?皮之不存,毛将敷
衍?
回舱,应该让舱体变形吸能来保护飞行员。可事实上,舱体都是用钛合金等高强度材料
来设计的,真正保护飞行员的措施是靠减速伞和飞行员周围的气囊。
简直是利欲熏心,本末倒置。可偏偏有那么多的所谓聪明人相信。
s*******d
发帖数: 17566
20
LZ 太无知了
N年前我在三菱公司工作时看见过internal和3rd party 的test reports,这个确实能
够减少对车内人员的冲击。

伤害。这其实是为日车用更薄的钢板及机体提供了借口。
料来吸能,来保护司机,不是让发动机压缩变形来吸能。
吸收多少碰撞中的能量呢?车壳子都塌了,还能保护车里面的人么?皮之不存,毛将敷
衍?
回舱,应该让舱体变形吸能来保护飞行员。可事实上,舱体都是用钛合金等高强度材料
来设计的,真正保护飞行员的措施是靠减速伞和飞行员周围的气囊。
简直是利欲熏心,本末倒置。可偏偏有那么多的所谓聪明人相信。
j*****n
发帖数: 1781
21
☆─────────────────────────────────────☆
rolexman (rolex) 于 (Fri Mar 5 18:07:21 2010, 美东) 提到:
绝对不要相信日车所谓的“吸能”原理,那绝对是偷工减料的借口。
吸能是什么,就是利用车前体以及发动机等部件在碰撞时的压缩变形来缓冲对司机的伤害。这其实是为日车用更薄的钢板及机体提供了借口。
md,如果真要吸能,应该是车体做的跟美车一样结实,驾驶室部满能够缓冲碰撞的材料来吸能,来保护司机,不是让发动机压缩变形来吸能。
车体变形,说得好听点是吸能,说得不好听点,就是杀人机器。再说,靠那点变形能吸收多少碰撞中的能量呢?车壳子都塌了,还能保护车里面的人么?皮之不存,毛将敷衍?
想想看,载人飞船在落地的时候要承受多大的冲击?如果按日车吸能的原理来设计返回舱,应该让舱体变形吸能来保护飞行员。可事实上,舱体都是用钛合金等高强度材料来设计的,真正保护飞行员的措施是靠减速伞和飞行员周围的气囊。
难道搞航天的人还没有toyota这帮车贩子聪明吗?日本人竟然用车体吸能来保护司机简直是利欲熏心,本末倒置。可偏偏有那么
j*******s
发帖数: 30
22
 想到这便又转头透过观察窗再去看那道深涧里的动静,不料刚一转头,一条全身疙
里疙瘩,粗皮好似花岩的大鱼,不知什么时候出现在了“潜水钟”侧面,摆尾朝着我所
在的铜舱狠狠撞来,顿时撞得这潜水钟内嗡嗡作响。我在里面跟着东倒西歪,外边的探
照灯立刻就被它撞灭了。那鱼撞过去之后,又再次从水中掉头回来,张开大口汹汹而至
,似乎是想把铜舱一口吞了。
海中水族大多应月而实,天生便有望月之性,这条突然袭来的大鱼,似乎正是被潜
水钟上的灯光所吸引,摇头摆尾再度撞来。潜水钟被它撞得一下已是晃动不已,挂在外
面的两盏探照灯当场就灭了。我听到舱体发出金属波动之音,知道倘若再被撞这么一下
,密封的铜舱就有可能破裂进水。
英国人改造过的这套特殊潜水钟,专用于在危险的海底进行侦察,为了应付恶劣的
作业环境,除了一些精密的设计之外,舱体周围也有完善的防御措施。观察窗外有铁栅
,可以防止在海底被洋流带动撞到礁石,但面对活动的海鱼,我只好采取紧急措施,拉
开控制水刺的保险栓,使潜水钟外的十几根钢刺竖起,铜舱立刻变成了一只金属“刺猬
”。
水刺刚从卧槽中弹出,那条七八米长,皮如顽石般的大鱼就兜头游来,它似乎也知
那锋锐钢
h*****o
发帖数: 446
23
------------------------------------
天宫一号发射成功 我国航天迈向空间站时代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29日22:05 新华网
------------------------------------
9月29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
射升空。 新华社记者 王建民 摄
新华网甘肃酒泉9月29日电(记者徐壮志、孙彦新、李惠子)随着天宫一号于29日21
时16分发射升空,中国向空间站时代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47次飞行,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的第8次发
射。
秋夜的酒泉卫星发射场上星光闪耀,全新改进的长征二号FT1火箭点火升空,明亮
的尾焰映红了大漠长空。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宣布发射成功。
从1999年第一艘飞船飞上太空到这次天宫一号发射,12年间,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
以坚实的步伐迈向建造空间站这一19年前启动载人航天工程时便确定的目标。
距发射架1.5公里的厂房里,神舟八号与长征二号F火箭已在测试。11月初,神舟八
号将在同一... 阅读全帖
h*****o
发帖数: 446
24
------------------------------------
天宫一号发射成功 我国航天迈向空间站时代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29日22:05 新华网
------------------------------------
9月29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
射升空。 新华社记者 王建民 摄
新华网甘肃酒泉9月29日电(记者徐壮志、孙彦新、李惠子)随着天宫一号于29日21
时16分发射升空,中国向空间站时代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47次飞行,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的第8次发
射。
秋夜的酒泉卫星发射场上星光闪耀,全新改进的长征二号FT1火箭点火升空,明亮
的尾焰映红了大漠长空。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宣布发射成功。
从1999年第一艘飞船飞上太空到这次天宫一号发射,12年间,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
以坚实的步伐迈向建造空间站这一19年前启动载人航天工程时便确定的目标。
距发射架1.5公里的厂房里,神舟八号与长征二号F火箭已在测试。11月初,神舟八
号将在同一... 阅读全帖
a**i
发帖数: 1142
25
link: http://news.sina.com.cn/c/2005-11-08/02257382812s.shtml
我国的空间站未来如何在太空中对接?上海航天局局长袁洁昨天透露,我国载人航天
中的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由上海负责研制,目前首次对接缓冲试验已经获得成功。
神舟六号返回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第二阶段,包括三步骤:第一步是航天员出
舱,由神七完成;第二步是交会对接,这是神八的目标;而第三步则是建立空间实验室。
从神八开始的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将由上海航天局负责。交会对接指两个航天器(宇宙
飞船、航天飞机等)在太空轨道会合并连接成一个整体。它是实现太空装配、回收、补给
、维修、航天员交换等过程的先决条件。
专家表示,在对接过程中首先需要解决缓冲问题:整个对接过程必须保证接合平稳,
不能剧烈摇晃从而影响在轨飞行器的姿态。此次对接缓冲试验主要通过舱体工程学来尽量
化解冲击力,使碰撞程度控制在舱体能接受的范围内。
此外,如何让对接“天衣无缝”是另一大难点。据介绍,对接时两个飞行器在空中都
是超高速飞行状态,虽然对接时相对速度不大,但要在充斥着高密度等离子体、游离氧及
紫外线等的复杂空
r****r
发帖数: 755
26
登月的那些事儿(六)—燃料不足,降落点不对,Neil的抉择
登月舱主要由上下两层组成,上层就是宇航员的操作空间,里面最初设计是有座位的,
后来为了腾出更多的空间,而且考虑到降落过程也就两个小时,最后把座位去掉了。两
个宇航员面对仪表板站立操作,面前的舱壁上各开了一个三角形窗口,窗口斜向下,这
样直立降落的时候就可以看到下面的月表。舱体的外面各个侧面都附有面朝各向的小喷
气口,这样可以让宇航员调整登月舱的姿态。下层带着四个着陆的脚,脚的顶端是一个
盘形垫子。在登月舱返回的时候,下层就相当于是一个临时的发射平台,上层底部自带
小火箭把宇航员送离月球,上下层分离,下层就永远留在月球。
登月舱的下降并不是直接的垂直降落,大部分的时候,一边下降,一边还在绕月飞行,
而且登月舱在下降的前期,还会做一些旋转,有时候会前倾,宇航员面朝灰土背朝天(
好几位宇航员都用grey来描述月表大部分时候的颜色),甚至倒立,并不是一直保持直
立。前面说了宇航员是站立操作,他们身上都连着好几条固定他们位置的带子,保证在
任何时候都能稳定地操作。在降落的后期,登月舱会彻底直立起来。
上集给大家介绍了,阿波罗每次任务是三...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7
来自主题: Aviation版 - 俄在空间站外表面发现微生物
在生存条件严酷的太空中究竟有无生命体存活?为解答这一问题,俄科研人员从国际空
间站外表面提取了多份样本,结果发现了6种微生物的DNA(脱氧核糖核酸)片段、
1种真菌的孢子和1种能在太空生存的细菌,其中部分可能来自地球。
俄国家航天集团29日发布新闻公报说,国际空间站宇航员在2010年至2016年
的多次太空行走中,从空间站舱体外表面的细碎沉积物中提取了19份样本,并将其在
与外界隔离状态下带回地球。
俄航天集团下属太空科研机构“中央机器制造科研所”和俄科学院医学生物学课题研究
所的专家,在对上述样本多次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和化验后发现了有生命力的芽孢杆菌
属细菌和金担子菌属真菌的孢子,而且找到它们的次数约占检测总次数的45%。
在这些样本里,俄研究者还发现一种细菌的DNA片段,其形态与非洲马达加斯加岛土
壤中一种细菌的DNA片段近似。另有一种分枝杆菌属细菌的DNA片段,其“主人”
可能是俄西北部巴伦支海的浮游细菌。此外,研究者在国际空间站外的沉积物中找到了
担孢酵母属真菌、囊担菌属真菌、代尔夫特菌属细菌和原始古细菌的DNA片段。这些
破碎遗传物质被发现的次数约占检测总次数的70%。
俄航... 阅读全帖
s**x
发帖数: 266
28
“东方之星”号客船6月1日晚倾覆那一瞬,21岁的重庆籍船员陈书涵正在船舱底部灌柴油。剧烈晃动后,仅几十秒,船体翻覆,底面朝天,舱内水面急剧上升。
江水淹没到了陈书涵脖子,仅有一点呼吸空间。
无尽的黑暗中,他一度绝望等死,却在2日下午最终等来了救援的潜水员官东。
在陈书涵获救前两个小时,来自海军工程大学的官东还成功地与其他潜水员一起救出了65岁的老人朱红美。陈书涵和朱红美的获救细节于3日进一步曝光。
反复与老太太聊家常
看到官东时,过度紧张的陈书涵无法使用潜水装备。眼看氧气越来越少,官东脱下自己的重装具给他穿上。在另外两名潜水员护送下,15时6分许,小陈成功获救。
失去了重装具的官东,被暗流裹挟至深水区,他徒手从深水潜游出来,出水后两眼通红,鼻腔出血。
3日接受记者采访时,陈书涵身体已无大碍,他依然清楚记得官东把自己的潜水装具让给他的情景。他说,非常感谢官东哥哥和其他潜水员的救命之恩。
官东在3日的发布会现场还介绍了营救朱红美老人的经过。他2日12时左右顺着船体下水,“头部没入水中时,温度很低,刺得头皮很痛。”官东说,接近舱门时感觉到水流流速很大,能见度很低,看不见手指。
当他抓住一扇舱...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83
29
来自主题: ChinaNews2版 - 航天员在天宫生活时可上网发邮件
自去年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深情“吻别”后,天宫一号就一直痴痴地等待着与神舟九号
的再次“相拥”。本月中旬,中国航天即将迎来这样一个大日子,神舟九号将把3名航
天员送上太空,第一个发射窗口时间有消息说是本月16日下午。
一直备受关注的3名航天员无疑将成为此次太空航程的最大亮点。更让人期待的是
,两名候选女航天员已做好了准备“待定”,据透露,将至少有一名女航天员搭载神九
飞天。我国流传数千年的神女飞天传说,眼看着就要变成现实。
权威披露
首位女航天员将进太空
据《都市快报》报道,3名航天员中将有一名女性。近日,著名空间技术专家、神
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接受采访证实此消息。
据了解,最引人注目的是两位女航天员,其中一位叫刘洋;另外一名叫王亚平,曾
经在武汉飞行部队服役。两位女航天员因为其过硬的飞行技术和超强的心理素质,经过
重重选拔,确定为首飞女航天员乘组。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太空》杂志执行主编庞之浩
在评论航天员时说,航天员良好的心理品格十分重要,要求胆大心细,遇事不慌,善于
控制情绪,能和他人和睦相处。“爱好也很重要,比如爱好钓鱼比爱好拳击...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9120
30
讲述:乐雪 女 25岁 空姐
美丽的乐雪听说上万名女孩争当空姐的消息时笑了。她说她们会后悔的。作为法律专业的本科生,为了蓝天翱翔的梦想,她毕业后成为一名“空姐”。然而,几年过去,她却劝告和她有同样梦想的人,如非生活所迫,别当空姐!
飞上蓝天 失去自由
小时候,仰望飞机从蓝天划过,总会看得心旷神怡。我想自己总有一天要随着它在蓝天飞翔,无比自由。
做了空姐,成了离蓝天、白云最近的女人,我却失去了自由。
做空姐就是把自己放进一个格式化的牢笼:狭窄而封闭的空间,统一的问候语、统一的着装、甚至统一的微笑。
从机舱望窗外,是绝对自由的天空。舱体内,我们只是群收入还算不错的服务员,技术熟练地显示所谓更优雅的人性化服务。多强烈的对比与绝妙的讽刺!我过五关、斩六将,却是戴着镣铐冲上自由的蓝天。从这里看窗外,同样是蓝天,却绝对比不上小时候在地面仰望时的美妙。
光亮背后 忍辱求全
空姐看似是优雅、光鲜的工作,但只要深度接触过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累、且受气的工作,我们有时比小餐馆服务员还不如:经常半夜三更梳洗上妆登机、凌晨候机前摆出甜美微笑;每次的航班最短也是两小时左右,几乎全程站立服务;洗手间每五分钟打扫一
c***s
发帖数: 70028
31
意大利豪华邮轮“柯斯达康柯达号”本月13日触礁翻覆时,据传自行逃命的“落跑船长”薛提诺出现声援者,一名关键目击证人为他辩护,称他是拯救数千条人命的“英雄”,而这名女证人为传与船长交情匪浅的摩尔多瓦舞者席莫丹,检调怀疑船长可能是要赢得美人心,故意逞能才酿大祸。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25岁的席莫丹在邮轮出事时,与薛提诺共进晚餐。有旅客说:“他们有说有笑,状甚亲密。”
意大利媒体报道,席莫丹是邮轮员工,当天是接受公司的庆生招待以乘客身分出游,邮轮触礁时她与友人在吃晚饭,随后接到船长通知到船桥,帮忙疏散旅客。
女作证力挺英雄
她说,船长是英雄,救了3000到4000人性命,他绝对没落跑。”检方打算把她列为关键证人。另外,调查人员发现薛提诺延迟68分钟才下令弃船,可能是为避免弃船就要被罚款约1亿令吉。
新闻链接
意搁浅邮轮生还者起诉运营商 船长家中接受软禁
意大利邮轮协和号搜救人员17日在船体表面实施可控爆破,以便搜寻幸存者。当天,搜救人员又发现5名遇难者遗体,搁浅事故丧生人数升至11人。协和号船长弗朗切斯科·斯凯蒂诺当天获准结束监狱管制,但须在家接受软禁。生还乘客17日开始对邮轮运营商歌诗...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9120
32
昨天,航天员飞行乘组参加演练。央视截屏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气象室,针对发射场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进行专题会商。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气象室,针对发射场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进行专题会商。神九“带妆彩排”很成功
昨天,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统一组织调度下,神舟九号飞船进行了全系统发射演练,执行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航天员飞行乘组身穿航天服全程参与了演练任务。结果表明,各系统组织指挥顺畅,技术状态正确,参试设备工作正常,满足发射任务要求。
昨天的发射场区内,神舟九号和运载火箭在蓝色塔架的包裹下直刺天空。这次演练,是神九发射前首次组织的综合联合演练,也是任务展开以来参试系统最多、最全、最贴近实战的一次模拟演练。
当天10点零7分,演练进入负4小时30分程序。3名执行神九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按照正式任务的节点安排,离开问天阁、进入发射区、进舱准备、点火升空,全过程参与演练。
演练过程中,航天员、飞船、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等各参试系统组织严密,指挥员口令准确,技术人员操作熟练,系统之间协调一致,各项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航天员飞行乘组相互配合默契,程序执行准确无误。4个多小时的联合演练充分检验了各系统工作状况。
...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33
在距离地球约300多公里的近圆轨道,我国自主研制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孤独”地飞行了200多天,等待与神舟九号飞船“相吻”,迎来首次载人交会对接。此前,“天宫一号”的两次出场亮相,已经被载入中国乃至世界的航天史。未来几天,“天宫一号”还将再次出场,在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中,为航天员营造温馨家园。
睡眠
睡袋镶在舱壁 像站着睡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高10.4米、重8.5吨,分为实验舱和资源舱,舱体的最大直径达3.35米。与之前的载人航天器相比,“天宫一号”为航天员提供的可活动空间大大拓展,达15立方米,能够同时满足3名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需要。
“天宫一号”的设计非常人性化。据介绍,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小舱内噪音、灯光等对航天员睡眠的影响,在目标飞行器的舱内,专门设计了航天员独立的睡眠区。在这个睡眠区里,设计了两个“房间”,以保证航天员在太空里也能睡上单间。为何是两个而不是三个“房间”?因为睡觉时是不能大家都去睡的,总要留下一个人来值班,因此两个“房间”已经足够。
睡袋是航天员在轨道上睡觉的“被子”。在“天宫一号”组合体里,为使航天员睡得舒服,技术人员专门设置了三个睡袋,也就是说,航天...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34
5日,一名潜水员跳入水中搜寻。对“岁月”号的客舱的搜救已经进行了9天,但至今未发现幸存者。
25日,檀园高中门口贴满了悼念遇难者的纸条。
截至25日,韩国“岁月”号客轮沉没已致185人遇难,117人失踪,对客舱搜救9天以来,找到的幸存者为0。
韩国“岁月” 号搜救25日进入第十天,除失事当天获救的174人外,救援人员迄今未能找到一名幸存者。当天,韩方确认“岁月”号失事已致185人身亡,另有117人失踪。中国驻韩国大使馆确认,“岁月”号上失踪的第四名中国公民的遗体已被找到,使馆正协助家属处理善后事宜。
遇难者升至185人
韩国海洋警察厅高级官员高明锡(音译)说,25日搜救依旧着重于“岁月”号第三层和第四层船舱,“88名潜水员投入水下搜救行动”。与此同时,30名海警、12名消防员、32名海军和20余名民间潜水专家也投入搜救。
截至25日16时,韩国政府事故对策本部确认“岁月”号失事致185人身亡,另有117人失踪。中国驻韩国大使馆当天确认,“岁月”号上失踪的第四名中国公民的遗体已被找到,使馆正协助家属处理善后事宜。
韩国海警于当天下午3时许确认这名中国女学生遗体,且得到其亲属确认,目前遗体...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35
“爱国鱼”售卖会上,一条重64斤、一人多高的海胆鱼引得市民啧啧称奇,纷纷围着它拿出手机拍照。
10日上午,福州市华林路海都大厦门口,闻讯前来买南海“爱国鱼”的市民络绎不绝。8点起售,7点多就排起了长队。
这些鱼大多是海胆鱼,来自南海美济礁,是退休教授林载亮领着一群平潭人养殖的。南海美济礁归属中国最南端的县市——海南省三沙市管辖,距离三亚直线距离1000多公里,是一个椭圆形的珊瑚环礁,战略位置极其重要。
林载亮是福建平潭人,曾担任过大学教授,是国务院特别津贴专家,退休前担任海南省水产局副局长。2007年起,他带领3名族亲和9名平潭渔民来到美济礁养殖开发,为的是捍卫南海主权,所以他养殖的鱼被称作“爱国鱼”。
“去美济礁养殖,一个是维护国家主权,屯海戍边,因为有了我们居民,按国际海洋法规定,这就是我们的领土。”林载亮今年已82岁高龄,满头白发,仍然精神矍铄,谈起自己做这件事的初衷时,他如是说道。
“这个地方也有经济价值,美济礁是南海几百个岛礁里面避风条件最好的,政治、军事、经济上都很重要,所以一定要坚持。”林载亮继续说。
林载亮带领着平潭渔民,在春节前夕把“爱国鱼”运回福州来卖,已经连续三年...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9120
36
昨晚22点04分,在中秋的月光中,搭载着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长征二号FT2运载火箭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85秒后,天宫二号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备份产品的基础上改进研制而成,全长10.4米,采用实验舱和资源舱两舱构型,设计在轨寿命不小于2年,主要任务是接受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访问,开展空间科学实验,验证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相关关键技术。
百余套方案进行备战
昨晚,距离天宫二号发射升空还有两小时,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下称“北京飞控中心”)飞控大厅里灯火已经点亮。科技人员坚守在各自的机位前,为天宫二号的腾飞做着最后的准备。
北京飞控中心是此次任务的组织指挥、数据处理、轨道计算、计划生成和指令发送等一系列关键工作的实施地,以及任务测控通信指挥部所在地。
据任务测控通信指挥部指挥长、北京飞控中心副主任李剑介绍,中心成立了型号任务团队,针对任务周期长、试验项目新、技术要求高的特点难点,集中备战,集智攻关。其间,他们完成了100多套飞控实施方案并通过专家评审,攻克5项关键飞控技术难题,梳理制定800多个各类故障预案,升级... 阅读全帖
y********e
发帖数: 72
37
[主舱里面的Mike Collins给降落中的登月舱拍得照片]
登月舱主要由上下两层组成,上层就是宇航员的操作空间,里面最初设计是有座位的,
后来为了腾出更多的空间,而且考虑到降落过程也就两个小时,最后把座位去掉了。两
个宇航员面对仪表板站立操作,面前的舱壁上各开了一个三角形窗口,窗口斜向下,这
样直立降落的时候就可以看到下面的月表。舱体的外面各个侧面都附有面朝各向的小喷
气口,这样可以让宇航员调整登月舱的姿态。下层带着四个着陆的脚,脚的顶端是一个
盘形垫子。在登月舱返回的时候,下层就相当于是一个临时的发射平台,上层底部自带
小火箭把宇航员送离月球,上下层分离,下层就永远留在月球。
登月舱的下降并不是直接的垂直降落,大部分的时候,一边下降,一边还在绕月飞行,
而且登月舱在下降的前期,还会做一些旋转,有时候会前倾,宇航员面朝灰土背朝天(
好几位宇航员都用grey来描述月表大部分时候的颜色),甚至倒立,并不是一直保持直
立。前面说了宇航员是站立操作,他们身上都连着好几条固定他们位置的带子,保证在
任何时候都能稳定地操作。在降落的后期,登月舱会彻底直立起来。
上集给大家介绍了,阿波罗每次任务
p****t
发帖数: 11416
38
空间站完全可以把舱体做好了,用火箭发射上去组装
唯一航天飞机能干而火箭/宇宙飞船不能干的就是回收卫星
而回收卫星这事合算不合算还很难说
c******n
发帖数: 16403
3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日本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
日本参与了"自由"号国际航天站的建造,负责研制一个日本实验舱。该舱由3部分组成:
主加压舱(用于进行实验)、后勤舱(用于储存各种气体、消耗品及实验样品)和暴露平台
(借助于一个遥控机械臂进行暴露实验)。目前日本宇宙事业开发团已经完成了实验舱大
部分初期研究及研制工作。实验舱的工程模型组装于1995年进行,1996年初进行整个系
统的测试工作,舱体组件分三次于2000年左右由航天飞机送入轨道。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和其他一些日本航天公司,正在为逐步建立起一批载人航天活
动基础设施而努力。他们的工作着眼于六、七年后,届时日本的航天员将在国际航天站
上的日本实验舱内进行例行性的工作,甚至也可以说是为了更远的一天,那时日本也许
已经研制出自己独立发射的载人航天器。
空间活动委员会是日本空间政策的最高审议机构。该机构近期的航天政策是:在设
计、制造和使用日本实验舱及其辅助设备的同时,以最小的代价获得一批基础设施;在
参与美国航天飞机和国际空间站计划及搭乘俄罗斯轨道站飞行的过程中,在风险较少的
条件下获得载人航天活动的经验。
90年代初期,日本载人空间系统公司在东京成立。它由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的一名
n*******n
发帖数: 7628
40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1年01月13日09:34
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061基地苏州江南机电公司制造,总价值超过1.3亿,由63
辆特种车辆、18个挂车组成的9套超过县级医疗水平的移动医院车辆于近期由苏州启程
,经上海港运至非洲赞比亚,前往医疗条件匮乏的赞比亚的9个省实施医疗援助。这是
国内首次实现大型系列的移动医院出口。
该套移动医院是由7辆功能相关的特种车辆和2个挂车组成,共分为6个不同的功能
组。这6个功能组分别是:急救组、门诊组、外科救治组、监护治疗组、化验组、医疗
供应组。各个功能组根据接诊顺序,被合理地安排分布在中央帐篷的两侧。7辆特种车
的车厢均采用大板式方舱结构,由铝合金骨架、硬质聚氨酯泡沫板、隔热板及铝合金蒙
皮组成夹心板,因此车厢具有多种防护性能,有良好的密封性,隔绝性,环境适应性,
具有防火,防腐等性能。其中手术车、X光车、门诊车和生活车采用苏州航天机电工业
有限公司的先进液压扩展技术,实现了舱体宽度上的扩展,大大增加了使用空间。
移动医院组装只需要20分钟,每个车配备了4个医生,9套车总共36个医生,外加12
个工程人员,目前还有20多名赞比亚的相关人员在苏... 阅读全帖
p*****c
发帖数: 20445
41
这个是不是应该命名为“小牛”?
我军边防部队首次装备国产新型先进气垫船(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3日 07:49 解放军报
边防官兵驾新型气垫船巡逻。(魏士江 摄)
本报呼和浩特8月2日电 刘亦功、特约记者魏士江报道:新列装的我军新一代国产
新型边防巡逻船、艇,八一建军节首次出航,正式执行中俄界河额尔古纳河巡逻任务。
记者在内蒙古军区边防巡逻艇大队的某船艇码头看到,执勤官兵精神抖擞地登上目前我
军边防船艇部队中装备的首艘气垫船,驶上界河。
记者与巡逻兵同船出航。艇长发动引擎后,伴随着阵阵轰鸣声,引擎激起团团气浪
推动着气垫船紧贴水面,在界河上穿行,轻飞如燕;遇到浅滩不用减速直接飞跃而过,
而且在船上感觉不到明显震动;坐在宽敞的船舱里巡航,官兵警惕地巡查河面和沿岸,
完成巡逻任务更加快捷高效。
据介绍,这艘国产新型水陆两栖边防气垫船,是专门为驻守界江界河的边防船艇部
队水上巡逻而研发的。船上装有先进的导航雷达、卫星定位、视频监控、数字通讯以及
机舱报警等设备,具有信息化程度高、舱体宽大、动力强、航速快、吃水浅和全天候巡
逻等特点。该船可在... 阅读全帖
a****s
发帖数: 3077
4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登月照片出来了
找了个这个,关于月球返回,想想也差不多,返回嘛,没啥要求,能活着回来就行了。
月球上没有火箭发射架,美国人成功登月后怎么回来的?
最佳答案 首先登陆器是两部分装在一起的,上面的座舱是可以发射返回
返回的燃料是准备好的
返回的时候,上下两部分就分离了,上面的舱体就升空往地球飞了
简单的说就是这样的咯
m*****e
发帖数: 10963
4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登月照片出来了
上面的舱体没直接飞地球。。。和月球轨道舱对接。。然后。。跟科幻差不多。。。
怎么菌斑还是有人没搞清楚老美的剧情就来喷呢?
w*********g
发帖数: 30882
4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二炮和航天所开始搞地下城市了
看来国内大搞发光二极管的人工照明,大棚农业,高铁和核电站另有深意啊。
========================================================
2012年12月2日17时04分20秒,北京航天城内,随着一声“开舱”的口令,中国航天员
中心唐永康、米涛结束为期30天的封闭试验,顺利走出我国首次受控生态生保系统试验
平台密封舱。与其他密封舱需要外部供氧不同,这个舱体内的氧气完全由其搭载的4种
蔬菜产生。专家表示,试验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深空探测和建立月球基地的基础保障技
术已经攻克。
13.5㎡绿植可为1名航天员供氧
实现远距离或长时间的载人深空探测、地外星球定居,首先要保障的就是航天员的
人体循环。“昨天完成的试验,大气、水和食物的闭合度分别达到100%、85%和15%。”
试验负责人、中国航天员中心研究员郭双生兴奋地说,今后,中国的宇宙飞船和空间站
及未来的月球基地都不必再为携带大量制氧剂和生活物资而发愁了。
唐永康、米涛两人在过去的30天里,生活在总面积54平方米的密闭舱内,模拟了航
天员在太空的生存环境。他们的生活空间,除了18平方米的乘员舱,... 阅读全帖
s*****t
发帖数: 987
45
伴随着我国国民用电点需求的不断增加,电网的建设速度要求也越来越快。我国各大地
区都加快了智能化变电站的建设。小编按照时间顺序统计了一下7月以来我国的变电站
投运项目,下面就来看看到底有哪些变电站成功投运:
8月6日17时15分,一面城66千伏智能变电站主变充电成功,顺利并网投入运行。一
面城66千伏变电站采用了66千伏PASS设备、10千伏保护开关一体化开关柜、交直流一体
化电源、智能终端等智能化设备,保护与一次设备的控制采用光纤传输。
8月5日,山东省110千伏智能变电站顺利投产。送电荻水变电站地处岚山区,总占
地面积7155.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26平方米,本期投运1台50兆伏安主变压器。变电
站按照“保护、测控、智能终端、合并单元”组成智能组件,就地安装,减少了二次设
备室屏柜的数量。电源系统采用站用直流、交流、UPS、通信电源一体化设计配置,建
立电源系统监控平台,支持DL/T860标准,与自动化系统集成,实现电源系统统一智能
监控。关柜采用电动手车,实现顺序控制功能。
8月4日,阿勒泰地区首座智能变电站---110千伏东方红智能变电站正式投入运行。
该变电站的投运不仅将满...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46
“月宫一号”密闭循环基地建成 为长期载人航天及登月做准备
字号:小中大2013-12-18 11:45:13
更多
149
关键字 >> 登月月宫1号生态基地月球基地载人登月生态1号生物圈植物生物嫦娥奔月航
空航天
《南方都市报》今天刊文介绍了我国的生态生保集成试验设施,并昵称其为“月宫1号
”。这个设施曾在今年12月进行了首次30天的试验。下一步,我国将开始建设类似美国
“生物圈2号”的更完整的实验设施。与“生物圈2号”相比,中国的“月宫1号”最大
特点是……吃得好。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个设施能为参加试验的宇航员提供什么美味?
“生态1号”实验设施内种植生菜、油麦菜等四种植物,都能吃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12月1日报道,历时30天的我国首次受控生态生保集成试验于近
日完成各项科学试验,获得圆满成功。此次试验验证了我国自主研制的受控生态生保系
统集成实验平台,标志着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在受控生态生保技术研究领域迈出重
要一步。
参试乘员唐永康(右)、米涛(左)圆满完成试验、顺利出舱
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领导参加出舱仪式
开展长时间、远距离和多乘员的载人深空探测和地外星球定居是未来航天技术...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37081
4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宇宙国力拼三哥
日本News-Postseven网站3日称,“岁月”号沉船事件反映出韩国善于“瞒天过海”的
习惯和民族性,这种现象同样体现在国防上。报道称,韩国在武器制造方面存在技术储
备不足,加之政府不断推行武器国产化,导致国防体系捉襟见肘。
K1坦克号称韩国“首款国产主力坦克”,但实际上是由美国克莱斯勒公司试制研发。KI
坦克的发动机及主要配件是从美国进口,而后在韩国组装。韩国有人批评K1坦克不算国
货,韩军决定使用国产灭火系统替代进口产品。但坦克在向左开炮时灭火系统会自动开
启,将灭火剂喷满操作室,最后韩国只能中止使用国产灭火系统。
该报道称,不仅是坦克,韩国主力战机F-15K也是美国F-15战斗机的韩国版,搭载的“
斯拉姆-ER”对地导弹的制导波段与韩国民间使用的手机重合。韩国军方只能在战时限
制使用与“斯拉姆-ER”系统波长相同的手机,并关闭手机信号基站,否则导弹可能射
向正在使用手机的人。
报道称,就连韩国国产军靴也存在问题。2008年韩军正式采用号称“透气性是美制军靴
一倍以上、防水性能为4倍、耐磨性能翻番”的国产新型战靴。然而这种军靴容易进水
,在坚硬路面及公路步行时还会鞋底脱落。由于... 阅读全帖
U**8
发帖数: 1921
48
原标题:福建退休教授戍边南海三沙 返乡热卖“爱国鱼”
福州2月10日电 (闫旭) 10日上午,福州市华林路海都大厦门口,闻讯前来买南海“爱
国鱼”的市民络绎不绝。8点起售,7点多就排起了长队。
这些鱼大多是海胆鱼,来自南海美济礁,是退休教授林载亮领着一群平潭人养殖的。南
海美济礁归属中国最南端的县市——海南省三沙市管辖,距离三亚直线距离1000多公里
,是一个椭圆形的珊瑚环礁,战略位置极其重要。
林载亮是福建平潭人,曾担任过大学教授,是国务院特别津贴专家,退休前担任海南省
水产局副局长。2007年起,他带领3名族亲和9名平潭渔民来到美济礁养殖开发,为的是
捍卫南海主权,所以他养殖的鱼被称作“爱国鱼”。
“去美济礁养殖,一个是维护国家主权,屯海戍边,因为有了我们居民,按国际海洋法
规定,这就是我们的领土。”林载亮今年已82岁高龄,满头白发,仍然精神矍铄,谈起
自己做这件事的初衷时,他如是说道。
“这个地方也有经济价值,美济礁是南海几百个岛礁里面避风条件最好的,政治、军事
、经济上都很重要,所以一定要坚持。”林载亮继续说。
林载亮带领着平潭渔民,在春节前夕把“爱国鱼”运回福州来卖,已经连续... 阅读全帖
a****r
发帖数: 12375
4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sddx (神雕大侠),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一等功潜水员救人细节:老人看到官东瞬间哭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n 3 22:23:19 2015, 美东)
“东方之星”号客船6月1日晚倾覆那一瞬,21岁的重庆籍船员陈书涵正在船舱底部灌柴油。剧烈晃动后,仅几十秒,船体翻覆,底面朝天,舱内水面急剧上升。
江水淹没到了陈书涵脖子,仅有一点呼吸空间。
无尽的黑暗中,他一度绝望等死,却在2日下午最终等来了救援的潜水员官东。
在陈书涵获救前两个小时,来自海军工程大学的官东还成功地与其他潜水员一起救出了65岁的老人朱红美。陈书涵和朱红美的获救细节于3日进一步曝光。
反复与老太太聊家常
看到官东时,过度紧张的陈书涵无法使用潜水装备。眼看氧气越来越少,官东脱下自己的重装具给他穿上。在另外两名潜水员护送下,15时6分许,小陈成功获救。
失去了重装具的官东,被暗流裹挟至深水区,他徒手从深水潜游出来,出水后两眼通红,鼻腔出血。
3日接受记者采访时,陈书涵身体已无大碍,他依然清楚记得官东把自己的潜水装具让...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61690
50
6月4日22时,距离“东方之星”长江客船翻沉已超过72个小时,搜救工作仍在继续。
从沉船发生到现在,搜救工作和方案一直牵动人心。救援方式主要分为现场水下救
援、水上救援和沿江搜寻。
“在沉船打捞救援中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依据现场的环境条件和实际作业条件
,进行方案的制定和调整。”大连海事大学救助与打捞专业教授弓永军对澎湃新闻表示
,具体的操作方案还需要根据救援现场条件来做调整。
4日下午,“东方之星”翻沉事件前方指挥部会议决定,从4日20时起实施沉船扶正
救助打捞方案。采用的是船舶整体扳正起浮方案,能够尽快地全方位对所有舱室进行排
查,有利于在最短时间搜寻失踪人员,最大限度保护逝者尊严。
截至4日22时,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徐成光表示,由于船内存在生还者的可能性
已越来越渺茫,将连夜准备整体扶正。目前,实施步骤已确定,交通部副部长何建中正
坐镇现场指挥。
1.水下救援的方法是如何确定的?
作为现场施救中的重要环节,水下救援的方法始终备受关注。目前来看,切割、扶
正和潜水搜救三个方案已合而为一。
事实证明,在这次“东方之星”失事客船救援中,潜水员已成为搜救的中坚力量。
6月2日中午11... 阅读全帖
1 2 下页 末页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