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苏联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c*********d
发帖数: 9770
1
2016-03-01政商要闻微信号zsyw29
功能介绍
立足高端,放眼全球,读懂中国,汇编精选政商信息,报道最热门政商资讯。
一个被掩盖了数十年的历史事实是:抗日战争时期,不但有日本全面侵华,还有斯大
林领导下的苏联大规模侵华,结局是日本侵华战败投降,付出惨重代价,受到了应有的
惩罚,连五十年前从满清政府割占的台湾都归还给中国,苏联侵华则大获全胜,迫使中
国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以很小代价从中国获得巨大利益和大片领土,致使作为
二战胜利国的中国遭受惨重损失,贻害至今,这是近现代中国被掩盖的一大国耻。最明
显的是中国因苏联侵华丧失唐努乌梁海和外蒙古,共计约173万平方公里国土,其中唐
努乌梁海17万平方公里土地1944年被非法划为苏联领土至今未归还中国,是中国几百年
来最大一起因外国侵略导致的国家分裂和国土被非法吞并事件。
俄国和苏联对中国的侵略扩张,是近现代中国苦难、落后和耻辱的最大外因。中国
前领导人邓小平曾说过:“欺负中国的列强……得利最大的是沙俄,以后延续到苏联,
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的土地,超过150万平方公里。”“中苏关系真正的实质
问题是不平等,中国人感到屈辱。...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2
https://www.1xuezhe.exuezhe.com/QK/art/605629
第一作者:尹广明
作者简介:尹广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天津 300350
人大复印:《中国现代史》2016 年 07 期
原发期刊:《近代史研究》2016 年第 20162 期 第 39-55 页
关键词: 远东华人/ 内务人民委员部/ 中苏交涉/
摘要:1937年底至1938年上半年,苏联以巩固边防安全为由,清肃远东地区“不可靠”
民族,半年内罗织罪名抓捕中国人1万余名,远东华人群体为之震怖。中国驻苏使领机
构要求停止滥捕,但苏联态度强硬。中方虽与苏方进行了艰苦交涉,但时值全面抗战爆
发不久,国民政府渴望获得苏联援助,故在交涉过程中投鼠忌器,亦未向国内媒体透露
苏联在远东排华之事。为尽量减少华侨所遭痛苦,最后只得寻求妥协办法。不过,经两
国交涉,且因国际形势变化,苏方态度有所软化,并最终下令停止从远东地区强迫迁移
中国人,准许他们“自愿”迁往新疆,但这种所谓“自愿”迁移本质上依然带有强制性
。已被定罪的华人多数并未因中苏交涉而被释放,其中更有3000多人被处决。
19世纪末20世纪初...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
(转自人民网文史频道 http://www.people.com.cn/GB/198221/198974/199957/12798933.html
援助与限制:苏联与中国的核武器研制(1949-1960)
沈志华
尽管和平利用原子能可以成为研制核武器的技术基础,但是要实现这一步跨越却绝
非易事,这不仅需要具有各种特殊的设施、设备和仪器,更需要掌握从铀分离、提纯到
核爆炸的一系列专门技术和工艺。美国和苏联跨出这一步用了5-7年,以中国当时的工
业基础和工艺技术水平,以及当时西方进行经济技术封锁的冷战环境,要在同等时间里
试制出原子弹,只能依靠苏联的帮助。事实也是如此,中国能够以震惊西方的速度成功
地爆炸原子弹,无论如何是离不开苏联援助的,虽然是不完全的援助。
有关核问题的历史--包括各大国核技术的发展、核政策和核战略的演变以及超级大
国之间的核军备控制和禁止核试验谈判等,无疑是冷战史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本文要
讨论的是其中一个侧面:1950年代苏联对中国研制核武器(1)所采取的方针。对这个
问题,可以从苏联的核政策、中国的核发展以及中苏关系三个角度来考察现有的研究成
果。在近年冷战国际... 阅读全帖
j********b
发帖数: 565
4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抗战时期苏联对中国的侵略扩张
殷敏鸿,共识网
摘要:按照苏联1933年提出并和多个国家签订的伦敦侵略定义公约标准,斯大林独
裁统治下的苏联在抗战时期对中国唐努乌梁海、外蒙古、新疆和东北都曾进行过大规模
武装入侵,1944年更是非法吞并中国唐努乌梁海17万平方公里国土至今未归还。抗战时
期,中国军民付出巨大牺牲牵制日军大部分军力,苏联得以从远东抽调大批军队参加对
德作战,有力地支持了苏联卫国战争。但苏联却恩将仇报,不但背信弃义与日本签订苏
日中立条约,成为日本侵华最大帮凶,还对中国趁火打劫,侵略中国新疆,吞并唐努乌
梁海,非法出兵东北掠夺大量财富,迫使中国在日本投降前一日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
条约《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致使中国承认外蒙独立,让给苏联大量东北特权,苏联侵
华给中国造成巨大灾难和损失,中国作为二战战胜国却丧失173万平方公里国土和大量
权益。为避免重蹈覆辙,中俄应拿出智慧和勇气正确对待抗战时期苏联侵华获胜的历史
,建立真正健康平等的中俄关系。
一个被掩盖了数十年的历史事实是:抗日战争时期,不但有日本全面侵华,还有斯
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大规模侵华,结局是日本侵华战败投降,付出惨重代价,受到了应...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15629
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oarsening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给苏联援助及专家以应有地位——看《奠基者》有感之六 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ug 28 14:50:05 2012, 美东)
http://liutiancheng.wordpress.com/2010/07/20/%E7%BB%99%E8%8B%8F
给苏联援助及专家以应有地位——看《奠基者》有感之六
Posted on 2010年07月20日
《奠基者》是几十年来我所看到的有关苏联专家援华情节最多的影视剧,也是比较
客观反映苏联专家在华工作的影视剧。尽管在我国工业领域中,与钢铁、煤矿、铁路交
通、电力、航空、机械、化工、军工、纺织、电子等行业相比,苏联对油田开发的援助
是微不足道的,156个大型援助项目中,一个油田项目都没有,但在《奠基者》中,导
演仍然突出了剧中重要人物——苏联驻石油部专家组长邱可夫的作用,力图重现上世纪
五十年代的历史:苏联援助及其专家的技术帮助,在新中国诞生的头十年里发挥了相当
重... 阅读全帖
x***u
发帖数: 6421
6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11/18/c_12788392.htm
看毛泽东、邓小平等如何打破苏联包围?
2010年11月18日 09:12:08  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摘要]中苏关系恶化后,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苏联采取一系列行动,
对中国实行战略包围。面对这种局势,毛泽东、邓小平等及时调整外交战略,提出“三
个世界”、“一条线”等新的国际战略思想,强调要联合世界上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
重点依靠亚非拉国家人民的支持,团结、争取欧洲和日本,充分利用美苏矛盾,扎扎实
实开展工作,以此打破苏联的包围。老一辈革命家打破苏联包围的战略思想和具体措施
取得明显成效,有效维护了国家安全,也对我们今天妥善处理国际问题提供了重要启示。
[关键词]毛泽东;邓小平;战略包围;美苏争霸;“三个世界”;国际战略
20世纪60至70年代,中苏关系极度恶化。苏方在中国周边形成包围态势,严重威胁
了中国的国家安全。在这个时期,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根据国际形势的新
变化,及时调整外交战略,同苏联进行了长期而坚决的控制与反控制、包围与...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7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9095
高 华
◇ 一本奇书
雷光汉的未刊书稿《我的中国心结: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苏联流亡记》是一本奇书
,这是一位为躲避文革中“一打三反运动”的镇压,于1970年“外逃到苏联”的前北大
历史系毕业生在苏联中亚地区飘泊沉浮的实录。二十世记以来,虽然中国人写的旅苏观
感为数可观,但称的上是名篇的却不多,只有20年代瞿秋白的《饿乡记程》和《赤都心
史》、30年代初曹谷冰的《苏俄视察记》和胡愈之的《莫斯科印象记》等。及至郭沫若
1946年的《访苏记行》和1952年的刘白羽的《莫斯科访问记》,已完全落入程式化的俗
套,无一不是对苏联新制度直白的赞美。建国后的访苏游记写得好的也是曲指可数,给
我留下较深印象的只有尚未结集,发表在1957年春《文汇报》上徐铸成的访苏游记,从
中多少能捕获一些苏共二十大后苏联社会的变化(1975年我曾拿着介绍信在南京图书馆
逐日翻看1957年的《文汇报》,时间一长,警惕性很高的管理员觉得不对头,就打电话
到我单位进行调查,结果很快就禁止我再看了)。另...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6800
8
杨奎松:苏联大规模援助中共红军的一次尝试
——有关中国红军“打通国际路线”的经过
中共革命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得益于共产国际和苏联的帮助,这或许是一个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的问题。但共产国际和苏联究竟给了中国革命,特别是给了中国共产党人哪
些具体的帮助,这却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问题。从已经发现的各种文献记载看,过去
流传的关于遵义会议以后,特别是抗战以后,苏联和共产国际已经不再信任中共,不再
援助中共的说法,是过于简单化了。事实上,自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决定撤出江西
中央苏区之日起,在共产国际和苏联军事及情报机关内部,就迅速开始提出和酝酿着一
个用于直接援助中国红军的跨国界的行动计划了。这个计划最后尽管因种种原因而未能
完全实现,但它的存在及其实施经过,足以说明苏联和共产国际至少这时并没有放弃大
力援助中共革命的想法。
同样的情况,我们也不能简单地得出中共中央自从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成立
了新的中央领导机关以后,就不再接受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一意坚持独立自主,一
切自力更生了。中国和苏联有着上千公里的共同边界线,几乎任何稍有头脑的政治家都
能够看出,苏联强大军事力... 阅读全帖
c*****1
发帖数: 3240
9
☆─────────────────────────────────────☆
shanggj (shanggj) 于 (Sat Apr 7 00:32:02 2012, 美东) 提到:
虎肉军史基金征文
<<从苏联档案看朝鲜战争的起源>>
活跃版面做点贡献,也争取挣点伪币.这篇征文主要是读<<朝鲜战争:俄国档案馆的解密
文件(上)>> (沈志华 编.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史料从刊登(48) ) 后的一点个人
心得. 沈这个人很有些意思, 前段有网友帖过他的经历, 好象先经商, 90年后弃商求
学, 回北京从事苏联史和冷战史研究, 恰逢苏联垮台, 俄国档案解密 ( 据闻是卖档案
赚钱, 老毛子够惨的), 沈自费收集近15,000件俄国档案. 2002年出版了<<苏联历史档
案选编>>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但此书被严禁收入任何有关朝鲜战争的资料(? 沈
解释说是极其敏感, 我是实在不懂中宣部的人是怎么想的), 所以关于朝鲜战争的资料
只能在海外出版, 香港的出版商嫌没油水不干, 最后由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接手, 于2003年朝鲜战争结束五十周年之际... 阅读全帖
v*****s
发帖数: 20290
10
☆─────────────────────────────────────☆
gjstx (gjstx) 于 (Wed Sep 24 18:19:16 2014, 美东) 提到:
事实证明,常公背离了大炮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用一时的个人和小集团得
势,换来国民党的全面堕落腐化,丧失战斗力,从此国民政府每况日下,不如袁大头,
不如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从大陆败退台湾,到今天输给民进党台独分子,民国最后的亡
党亡国指日可待。而共产党只傍上苏联小半根三心二意的小腿肚子,就受用到今天。从
万把人的队伍,数千人人的党,占几个小山头的割据,发展到席卷全国,据美帝于朝、
越,占苏修于珍宝岛,打印度,揍越南,现在成为第一大工业国家,当年的老大哥要反
过来傍我党,不可一世的米帝也干着急使不上劲。
苏联当年可是极力扶持国民政府,对常公寄予厚望。后来常公清共,苏联冷了他一阵子
。到了九一八和抗日,苏联又求于常公,有主动援助,出人出钱出武器。米帝当年可是
给日本人出物资杀常公的军队。常公这是贱人吗?后来苏联也是承认国民政府的,如果
常公果断和苏联结盟,同米帝拉开距离,那军火和支援是大大的,工... 阅读全帖
x***u
发帖数: 6421
1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xiumu (朽木☀江湖夜雨十年灯),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看毛泽东、邓小平等如何打破苏联包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Nov 17 22:52:37 2010, 美东)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11/18/c_12788392.htm
看毛泽东、邓小平等如何打破苏联包围?
2010年11月18日 09:12:08  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摘要]中苏关系恶化后,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苏联采取一系列行动,
对中国实行战略包围。面对这种局势,毛泽东、邓小平等及时调整外交战略,提出“三
个世界”、“一条线”等新的国际战略思想,强调要联合世界上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
重点依靠亚非拉国家人民的支持,团结、争取欧洲和日本,充分利用美苏矛盾,扎扎实
实开展工作,以此打破苏联的包围。老一辈革命家打破苏联包围的战略思想和具体措施
取得明显成效,有效维护了国家安全,也对我们今天妥善处理国际问题提供了重要启示。
[关键词]毛泽东;邓...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12
有人说:美国有科技和军事的优势以及发达的农业,就很难崩溃。美国社会的民生保障,教育,医疗等机制相对公平和开放,对社会的稳定,人才的培养和公司/技术的创新也是坚实
的基础和促进。可是我查了查1980年苏联的经济实力,这些条件也都具备,同样没能改变苏联解体的命运。倒是有一样今天的美国和1989年的苏联很一致,那就是经济增长率严重下降,经济陷入停滞,
===============================================================================
真实的计划经济苏联恐怖的经济力量
2009-03-01 20:17:40 作者:风的姿式 来源:天涯社区
http://www.reviewing.cn/gongyun/2009/0301/article_794.html
苏联是社会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超级大国,第二经济
大国,第一工业大国。按西方SNA体系的标准把物质平衡表体系的MPS换算成GDP,1990年
的苏联国民生产总值为30,21.69亿美元,居美国之后(美国西方的计量标准,GDP中包
含大量的... 阅读全帖
R****a
发帖数: 6858
13
从苏联灭亡我们能够看到什么编辑本段回目录wxmang
一句话:精英集团要更大的权力和财富。
以下内容是根据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安姆赫斯特分校经济学教授大卫.科茨,对苏联解
体的原因分析著作《自上而下的革命》一书整理的摘要。
1、西方的主流观点
(1)计划经济是走不通的。早在80年代,苏联的计划经济就开始崩溃了,所以,苏联
别无选择,只有实行市场化和私有化。
(2)这是苏联人民的选择。在社会主义国家,一旦给人民真正的民主和自由,人民就
会废除社会主义而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上述观点来说明解体的原因是缺乏说服力的,因为这不符合实际。
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于1928年,从1928年至1975年大约50年时间,苏联经济发展的
速度是非常快的。不管我们用苏联官方的统计数字,还是西方资料,都可以证明这一时
期苏联经济发展的速度超过除日本以外的所有资本主义国家。而苏联经济发展的前提是
“实现最大的社会公正”,在这一点上,资本主义国家更做不到。由于实行了社会主义
制度,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早在1940年前后,苏联就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建成为一个
工业化国家。
西方有个统计,30年代苏联工业机床进口量的比例...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1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俄罗斯人缘何怀念苏联
俄罗斯人缘何怀念苏联
作者:李瑞琴 文章发于:研究网 更新时间:2011-3-4
俄罗斯人缘何怀念苏联
李瑞琴    2010-12-22 15:15:26    来源: <<马克思主义研究>>
【内容提要】俄罗斯社会出现重新认可苏联时代社会思潮的原因概括起来:一是苏联是
俄罗斯国家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其在世界上的强国地位,俄罗斯各个时代无一企及。
二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人民的主人翁地位、苏联时期全面的社会保障和国家义务教育
制度、苏联时期的社会安全感,都令当今俄罗斯人难以忘怀。私有制条件下的贫富严重
分化,则使当今俄罗斯普通民众怀念苏联。三是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失望重归苏联立场
。尽管怀念苏联时代和社会主义制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和范畴,但不容置疑的是,当时
苏联强大的必要前提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关键词】俄罗斯 怀念苏联 社会主义
作者李瑞琴(1963-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北京
100732)。
近年来,俄罗斯人怀念苏联的社会思潮持续不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曾有观点认为
,在叶利钦执政时期,俄罗斯人对苏联的怀念有许多...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7039
15
中国民间伟大的智者, 据说是在北京。
几年前的预警性作品, <<金融战役学>>。
----------------------------------------------------------------------------
---------------------------------
江晓美:苏联金融崩溃与国家解体的戏剧性过程 2011-12-08 21:40:07
导读:
一个超级大国消失了!
一个曾经在1980年还达到美国国力70%的超级大国,在短短的十年之间,土崩瓦解地消
失了!
一个有着上万件核武器,拥有武装到牙齿的庞大军队的超级大国,瞬间消失了!
一个1980年代就每四个家庭有一辆私人汽车的工业化强国,一度GDP竟然少于中国的一
个广东省!
一个现代化国家的男子,人均寿命只有四十几岁。整个国家的重要产业、资源现在全部
都在一群持有外国护照的‘经济寡头’们的私人手中,这是如何发生的?
一个强大的超级大国被一场金融战争打得出卖了所有的‘家底’,而这些用来购买其产
业的钱,却完全是这个超级大国政府和人民自己的钱,这个可悲可笑的金融战役究竟是
如何巧妙操作的?
一...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15629
16
http://liutiancheng.wordpress.com/2010/07/20/%E7%BB%99%E8%8B%8F
给苏联援助及专家以应有地位——看《奠基者》有感之六
Posted on 2010年07月20日
《奠基者》是几十年来我所看到的有关苏联专家援华情节最多的影视剧,也是比较
客观反映苏联专家在华工作的影视剧。尽管在我国工业领域中,与钢铁、煤矿、铁路交
通、电力、航空、机械、化工、军工、纺织、电子等行业相比,苏联对油田开发的援助
是微不足道的,156个大型援助项目中,一个油田项目都没有,但在《奠基者》中,导
演仍然突出了剧中重要人物——苏联驻石油部专家组长邱可夫的作用,力图重现上世纪
五十年代的历史:苏联援助及其专家的技术帮助,在新中国诞生的头十年里发挥了相当
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从国民党那里接收下来的工程师和专家总共只有2万人,以最
大的鞍山钢铁企业为例,那里的70名工程师中竟有62名是日本人,他们在心理上仇视中
国人。在各工业领域中,只有78个设计单位,而最大单位的设计人员不超过500人。如
此单薄的力量根本无法满足新中国全面恢... 阅读全帖
m**c
发帖数: 7299
17
中东路事件的缘起
中东铁路简介
中东铁路又称东清铁路或东省铁路,简称东铁,它是沙俄侵华的产物。19世纪末,
沙俄为侵略中国东北,称霸远东,根据1896年的《中俄密约》,在中国的土地上,利用
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沿路的各种器材而修筑的从满洲里经哈尔滨至绥芬河的中东铁路主
线,与俄国境内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相接。后来又根据1898年的《旅大租地条约》,修筑
了从哈尔滨经长春至大连的中东铁路支线,从而形成一条由主线和支线组成的2800余公
里的“丁”字形的中东铁路。这条纵横贯穿中国东北三省的铁路成为沙俄对中国东北进
行经济、政治和军事侵略的工具和基地,实际上造成了沙俄控制中国东北的局面。
局面
沙俄(1700~1917)独占中国东北的局面,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大陆政策”所不容
,遂于1904年日本挑起了日俄战争。沙俄败北后,依据1905年的《朴茨茅斯条约》,将
中东铁路长春至大连段割让给日本,并改称南满铁路。其余,以哈尔滨为中心,东至绥
芬河(东线),西至满洲里(西线),南至长春(南线),仍为沙俄所控制,时称中东
铁路。从此,中国东北地区以长春为界,分别成为日俄两国的势力范围。
从俄国十月革命直至1... 阅读全帖
u**c
发帖数: 17972
18
http://www.popyard.com/cgi-mod/newspage.cgi?num=1293238&r=0&v=0
一个历史事件冠名的改变,往往表示社会共识对这个历史事件认知的改变。在共和国的
历史上,大体上从1959年下半年到1962年上半年这3年时间,经济严重衰退,人民生活困
苦,许多地方出现大量“非正常死亡”。这是一段令人刻骨铭心的历史,是中国肌肤上
曾经严重创伤而留下的不可消去的疤痕。长期以来,这段时间被官定通称为“三年自然
灾害时期”;1981年6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的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已将这段时间明示为“三年困难时期”
。困难,是对一种状况的总称,造成的原因可能不止一个,需要具体分析,这其中可能
也包括“自然灾害”;而只以“自然灾害”来为这种状况冠名,就会掩饰其他原因,而就
其“掩饰”的动因,所谓“自然灾害”这个冠名的真假都值得怀疑。将“三年自然灾害
时期”改称为“三年困难时期”,表明以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正视历史,表明敢于扯去
遮羞布。这需要良知,需要责任,还需要勇气。
史实确实如此,专家研究了那3... 阅读全帖
m**c
发帖数: 7299
19
目录
中东路事件的缘起
中东路事变的爆发
中东路事变的起因
《申报》对该事件过程的详细记载
双方的部署
决战中东路
中东路事件的解决
展开
中东路事件的缘起
中东路事变的爆发
中东路事变的起因
《申报》对该事件过程的详细记载
双方的部署
决战中东路
中东路事件的解决
展开
编辑本段中东路事件的缘起
中东铁路简介
中东铁路又称东清铁路或东省铁路,简称东铁,它是沙俄侵华的产物。19世纪末,沙俄
为侵略中国东北,称霸远东,根据1896年的《中俄密约》,在中国的土地上,利用中国
廉价的劳动力和沿路的各种器材而修筑的从满洲里经哈尔滨至绥芬河的中东铁路主线,
与俄国境内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相接。后来又根据1898年的《旅大租地条约》,修筑了从
哈尔滨经长春至大连的中东铁路支线,从而形成一条由主线和支线组成的2800余公里的
“丁”字形的中东铁路。这条纵横贯穿中国东北三省的铁路成为沙俄对中国东北进行经
济、政治和军事侵略的工具和基地,实际上造成了沙俄控制中国东北的局面。
192...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20
http://hx.cnd.org/?p=103603
一个历史事件冠名的改变,往往表示社会共识对这个历史事件认知的改变。在共和国的
历史上,大体上从1959年下半年到1962年上半年这3年时间,经济严重衰退,人民生活
困苦,许多地方出现大量“非正常死亡”。这是一段令人刻骨铭心的历史,是中国肌肤
上曾经严重创伤而留下的不可消去的疤痕。长期以来,这段时间被官定通称为“三年自
然灾害时期”;1981年6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一致通
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已将这段时间明示为“三年困难时
期”。困难,是对一种状况的总称,造成的原因可能不止一个,需要具体分析,这其中
可能也包括“自然灾害”;而只以“自然灾害”来为这种状况冠名,就会掩饰其他原因
,而就其“掩饰”的动因,所谓“自然灾害”这个冠名的真假都值得怀疑。将“三年自
然灾害时期”改称为“三年困难时期”,表明以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正视历史,表明敢
于扯去遮羞布。这需要良知,需要责任,还需要勇气。
史实确实如此,专家研究了那3年的水文地质及气象资料,得出的结论是:就全国来讲
自然条件属于中等偏上,...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2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苏联政治笑话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Joke 讨论区 】
发信人: letgo (铸剑为犁), 信区: Joke
标 题: 苏联政治笑话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y 26 16:37:47 2015, 美东)
没有新的,以多取胜。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ullish_bear 俱乐部 】
发信人: letgo (铸剑为犁), 信区: bullish_bear
标 题: 苏联政治笑话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y 26 16:37:15 2015, 美东)
序曲
一位内务人民委员部审判员结束一天的审判工作,回到办公室,突然独自大笑起来。
对面办公桌的同事奇怪的问道:“有什么好笑的事吗?”
“是啊,”审判员用手帕擦着笑出来的眼泪:“一个很好笑的笑话……”
“哦?说来听听?”
“你疯了吗?!我刚判了说这笑话的家伙五年苦役!”
1、
内务人民委员部的一间牢房里关了三个人,彼此间谈起坐牢的原因。
第一个人说:“我因为反对党委书记彼得罗夫。”
第二个人说:“我因为支持彼得罗夫。”
第三个人说:“我就是彼得罗夫。”
2、
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苏修接待官员陪他...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22
作者:沈志华
有关核问题的历史──包括各大国核技术的发展、核政策和核战略的演变以及超级大国
之间的核军备控制和禁止核试验谈判等,无疑是冷战史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本文要讨
论的是其中一个侧面:1950年代苏联对中国研制核武器所采取的方针。本文使用的材料
,除了中国的公开出版物外,还有一些俄国的档案文件和当事人口述史料,而这些是很
多中国研究者没有看到或引用过的重要资料。在研读这些史料的基础上,笔者拟考察
1950年代苏联对中国研制原子弹和导弹的方针及其形成的基础、变化的原因,以求对这
一课题。
一、赫鲁晓夫开启了中国原子能和平利用之窗
斯大林绝对没有想到,还在苏联第一次核试验之前,中共就知道莫斯科已经掌握了核技
术,甚至提出了参观核设施的要求。斯大林拒绝了刘少奇在1949年8月秘密访苏期间提
出的这一要求,作为补偿,苏联人请中共代表团观看了有关核试验的记录片。不仅如此
,斯大林甚至表示出苏联可以向中国提供核保护的意愿。苏联外交部起草的中苏同盟条
约(第二稿)信心十足地提到,当缔约国的一方被迫采取军事行动时,“另一方即尽其
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在苏联刚刚拥有核武器的情况下,这种说法无...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23
人民日报1963年07月20日第5版
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给苏联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的公开信
编者按:苏共中央给苏联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的公开信,是对中共中央六月十四
日信件的评价。中共中央发言人已经指出,这封信的内容是不符合事实的,它的观点是
我们不能同意的。这封信采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绝对不能允许的歪曲事实、颠倒是非
的手法。
例如,关于核战争问题,苏共中央公开信中说,中共领导人不惜通过世界核战争,牺牲
亿万人,来取得社会主义。苏共领导人企图用这样蛊惑人心的说法,恶意地指责所谓“
中国的好战态度”,特别是攻击毛泽东同志。
毛泽东同志和我们党关于战争与和平的观点,是光明磊落的,是完全符合马克思列宁主
义的。那些诽谤毛泽东同志和我们党的人,是心劳日拙的,除了使他们的肮脏目的暴露
无遗以外,是什么也得不到的。
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中国一贯奉行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共产党一贯认为,通过世界人民
的联合斗争,世界战争是可以防止的,核战争是可以防止的。
早在一九四七年十二月,毛泽东同志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中就指出:“
我们和全世界民主力量一道,只要大家努力,一定能够打败帝国主义的...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2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有关苏联(俄罗斯)的几个谎言
http://bbs.tianya.cn/post-develop-2101278-1.shtml
楼主:2015年前11个月 时间:2015-12-16 10:36:00
谎言一、苏联的解体是美国和平演变的结果
不错,二战结束后,为了遏制斯大林所代表的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燎原之势,以美
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在朝鲜、越南、中东、非洲等地与以苏联为代表的东方社
会主义发生了激烈的代理人战争。在欧洲、古巴等地进行着严重的军事对抗。由于核武
器的出现使现代战争很难使获胜方全身而退,所以为了全面战胜对手,美国除了与苏联
进行热战、冷战之外,还实施了长期的和平演变战略。
和平演变战略又称超越遏制战略,由美国国会议员杜勒斯于1950年代初提出来的。
按照尼克松的解释,和平演变是一种和平竞赛,即以各种非暴力方式向苏联民众输出西
方思想与文化,在苏联民众接受了西方的思想与文化之后,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就会经
由苏联人民自己的手发生和平变化,从而达到从内部瓦解苏联共产主义的目的。
应该说,苏联的最终解体,美国的和平演变战略肯定起了作用,但这种作用却绝非
人们想象的那样大,因为:
1、苏联一直实行严格的... 阅读全帖
t*******a
发帖数: 4055
25
打破西方话语霸权,重新审视苏联出兵阿富汗
鹿野
阿富汗问题其实是美苏冷战的一部分。到戈尔巴乔夫改革后期,舆论上全面以西方媒体
接轨,对出兵阿富汗进行自我否定,这不可避免的会引发阿富汗人民民主党上层的混乱
。但是,我们当然不能以戈尔巴乔夫集团的定性与西方主流媒体的攻击作为苏联出兵阿
富汗的结论。苏联出兵阿富汗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其支持阿富汗左翼政府进行土
地改革与世俗化改革显然是历史的进步,正是苏联撤军和左翼政府垮台后,阿富汗才陷
入了全面的混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苏联的最大错误并非出兵而恰恰是否定出兵。
【本文为作者向察网的独家投稿,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
请注明来自察网(www.cwzg.cn),微信公共号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打破西方话语霸权,重新审视苏联出兵阿富汗
1979年至1989年,苏联出兵阿富汗
近来美国在阿富汗增兵又引发了人们对这个中亚山国的关注,不少人又联系到上个世纪
70到80年代苏联出兵阿富汗。遗憾的是,大多数人讲苏联出兵阿富汗时往往与今天美国
对阿富汗的干涉简单类比。甚至还有不少人宣称诸如“苏联出兵阿富汗是为了南下印度
洋”,“苏... 阅读全帖
t*******a
发帖数: 4055
2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俄罗斯对苏联解体的新审思
俄罗斯对苏联解体的新审思
来源:《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7年第6期 作者:李瑞琴 时间:2017-10-12
82 0 俄罗斯 字号:A-A+
分享到:
1 收藏 打印
1507793169928119.jpg
站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角度,我们肯定俄罗斯反思的结论:苏联解体不仅是独联体地
区、更是世界人民的巨大地缘灾难;联盟垮台与社会制度无本质联系,曾经与苏联政治
经济制度高度相似的中国成功进行了改革;苏联解体不仅使独联体各国蒙受巨大的经济
损失,而且使俄罗斯变成了一个延长西方资本主义衰退腐朽生存期的特殊供血者。
自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爆发以来,俄、美及北约剑拔弩张,几乎陷入新冷战。此间,遭
受西方合力制裁,并伴随着国际油价暴跌触底,俄罗斯经济持续衰退。艰难的国内外环
境引发俄罗斯各界、包括独联体的学者,对历史与现实进行了多维度的深入思考,反思
苏联解体的悲剧及教训。
一、重申苏联解体的巨大地缘灾难,凸显俄罗斯对其地缘政治环境的忧虑与寻求多极化
世界格局的迫切诉求
俄罗斯国家特殊的地理结构使其安全感与地缘政治环境密切相关。苏联解体是俄罗斯历
史上最大的逆向地缘政治变动,其出海通道受...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张晓明:苏联空军与朝鲜战争
张晓明:苏联空军与朝鲜战争
长岛风写在前面的话: 这是一篇不错的关于朝鲜战争空战的科普文章,篇幅不长,
信息量大,通俗易懂,中立客观,对于一些想了解朝鲜战争空战历史的人来说是很好的
一个开始。
中国读者对五十年代初期苏联空军入朝参战的事迹并不陌生,但是对苏联空军何时及如
何参战,它的参战对朝鲜战局有何影响,以及对中国空军初期的发展发挥了哪些作用,
缺乏系统的认识。笔者在2002 年由德州农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Red Wings Over the
Yalu: China, the Soviet Union, and Air War in Korea》(鸭绿江上空的红色战鹰
:朝鲜战争大空战中的中国和苏联空军)一书中,根据前苏联档案资料以及有关参战人
员的回忆,对苏联空军入朝参战的历史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和分析。1 笔者注意到,出
于各种原因,中国军事学者在朝鲜战争史的研究中,对苏联空军参战的史实通常是回避
或轻描淡写。实际上正是苏联空军的参战有力挑战了美国及其盟国空军在朝鲜战场的空
中优势和制空权,给年轻的中国飞行员提供了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机会,为中国空军的
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现借美国...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8
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对第三世界扩张的失败以及给中国一带一路计划的警示
来源: Twinlight 于 2018-06-11 07:25:01 [档案] [博客] [转至博客] [旧帖] [给我
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36 次 (35245 bytes)
字体:调大/重置/调小 | 加入书签 | 打印 | 所有跟帖 | 加跟贴 | 当前最热讨论主
题 | 编辑 | 删除
不顾及自身有限的国力,在非洲、欧亚大陆和拉丁美洲搞扩张的后果,就是经济崩溃、
外汇耗尽,和最终国家解体。这对一带一路这样不切实际的投资计划而言可谓当头一棒。
==================================
论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对第三世界扩张的结果
2012年01月16日 13:20 来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第3期 作者:张英姣、
孙启军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内容提要]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将第三世界当作与美国争霸的砝码,加紧扩
张、渗透和争夺。过度扩张不仅给第三世界国家带来深重灾难和消极影响,而且也使苏
联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恶化了其国际环境,毁坏了社会主义的形象和苏联的声... 阅读全帖
S*********4
发帖数: 5125
29
苏联在第三世界经济援助外交的巨额损失和教训
王明远 林中奇谈一选刊版 2 days ago
苏联对多数国家的投资和援助最后基本都是“打了水漂”,而这些钱都是苏联极力压低
国内劳动人民的回报,降低人民生活水平挤出来的“真金白银”,最后被糟践于其他国
家,不能不说是苏联人民悲剧。
文│王明远
二战结束后,苏联为了挑战美国霸权,谋求全世界领导者地位,同时为了推销苏联社会
主义模式,在第三世界开展了大规模的援助行动,尤其到苏联后期,进行了超出国力范
围承受的不切合实际的援助,投入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可以说超过了同时期的美国。苏
联在获取一定战略主动权的同时,也成为国家沉重负担,多数资金都有去无回,苏联外
援的经验和教训应该是苏联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苏联援助到底花了多少钱
二战结束后至斯大林逝世,苏联即开始对社会主义阵营12个国家大力开展援助。随着苏
联国力的增强以及战略野心的不断膨胀,赫鲁晓夫时代,开始向“非资本主义道路”的
第三世界提供援助,到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时,受援国已经增加到27个。勃列日涅夫时
期,苏联进一步加强全球战略攻势,在第三世界广泛培养亲苏势力,到1981年苏联援助
...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30
TOYOBIS 东洋参考 微信号 caigenmedia
功能介绍
没有治国理政的“大学问”,但不要小看日本,这是有“小学问”的地方。
二战结束后,苏联为了挑战美国霸权,谋求全世界领导者地位,同时为了推销苏联社会
主义模式,在第三世界开展了大规模的援助行动。
尤其到苏联后期,进行了超出国力范围承受的不切合实际的援助,投入力度之大、范围
之广可以说超过了同时期的美国。
苏联在获取一定战略主动权的同时,也成为国家沉重负担,多数资金都有去无回,苏联
外援的经验和教训应该是苏联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1
苏联援助到底花了多少钱
二战结束后至斯大林逝世,苏联即开始对社会主义阵营12个国家大力开展援助。
随着苏联国力的增强以及战略野心的不断膨胀,赫鲁晓夫时代,开始向“非资本主义道
路”的第三世界提供援助,到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时,受援国已经增加到27个。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进一步加强全球战略攻势,在第三世界广泛培养亲苏势力,到
1981年苏联援助国数量达到64个,几乎涵盖了所有的重要的第三世界国家。
那么,为了支撑这么大的援助规模,苏联花了多少钱呢?这个数据是当时都是保密的,
政府虽然也正式公布...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31
https://m.sohu.com/n/477171002/?wscrid=95360_9
超级大国苏联为何出兵阿富汗?美国使出阴招
本文主要探讨了苏联阿富汗战争期间,为什么同为冷战时期的超级大国,苏联决定直接
派兵干涉阿富汗,而美国及其盟友“委托”或者利用圣战者组织与苏联交战。文章从区
域安全复合体的角度,结合史实与众多研究者的成果,得出苏联以“有限兵力”直接干
涉的决定与冷战时期竞争地区霸权的需要、保卫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思维、过于仓促的
作战评估以及国内反对战争的力量被边缘化有关;美国和其他国家选择间接干涉的原因
在于低成本效益、国际舆论的支持以及缺乏对当地的足够了解等。文章编译如下:
1979年至1989年苏联对阿富汗的干涉大概是一场旷日持久、源源不断地耗尽苏联国力的
战争,并最终促使全球力量格局发生转换。苏联的失败改变了世界政治进程。理解苏联
干涉是如何发生的,必须从区域安全复合体(RSC)的角度来思考。阿富汗地跨中东安
全复合体和南亚安全复合体,扮演着一个深受两个地区影响却对其中任何一个几乎没有
影响的“绝缘体国家”(insulator state)角色。以下方面也值得注意...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32
原创:徐悦东 新京报书评周刊 微信号 ibookreview
功能介绍
新京报书评周刊2003年创刊,每周六出版发行,口号是“阅读需要主张”。书评周刊气
质是严肃而有趣,主要评价国内外出版的大众类优秀图书。
一群披头散发、鬓间插着鲜花、穿着花花绿绿的喇叭裤、听着披头士的嬉皮士,一路搭
着便车,从五湖四海汇聚到加州。他们在加州和煦的阳光下,吸着大麻,安营扎寨,就
像举行着一场盛大的派对。假如要评选西方世界上世纪六十年代十大标志性场景,这一
幕应该不会落选。
1967年,旧金山,嬉皮士的爱之夏(Summer of Love)派对。
但鲜为人知的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铁幕的另一边苏联也有一群嬉皮士,他们同样
穿着花花绿绿的喇叭裤,听着摇滚乐,到处旅行。他们长途跋涉到波罗的海旁,到克里
米亚,甚至到中亚,安营扎寨,集体生活,就像把加州的“爱之夏”复制了过去一样。
而且,苏联嬉皮士比他们的西方同行坚持得更久——他们一直坚持到九十年代苏联解体
——解体后各国独立的签证制度,和截然不同的政治环境,使得这个群体也随之分裂,
和他们所反叛的旧制度一起,被扫进了历史的暗角里。
撰文 | 徐悦东
程巍在《...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3
苏联在第三世界的“大撒币外交”为何适得其反?
2018-09-05 09:46:19
来源:财新博客 作者: 王明远
关键词:社会万象 社会主义 苏联 我要评论
可以说,苏联对多数国家的投资和援助最后基本都是“打了水漂”,而这些钱都是苏联
极力压低国内劳动人民的回报,降低人民生活水平挤出来的“真金白银”,最后被糟践
于其他国家,不能不说是苏联人民悲剧。
二战结束后,苏联为了挑战美国霸权,谋求人类共同体的领导者地位,同时为了推
销苏联模式,在第三世界开展了大规模的援助行动,尤其到苏联后期,进行了超出国力
范围承受的不切合实际的大撒币,投入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可以说超过了同时期的美国
。苏联在获取一定战略主动权的同时,也成为国家沉重负担,多数资金都有去无回,苏
联外援的经验和教训应该是苏联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苏联援助到底花了多少钱
二战结束后至斯大林逝世,苏联即开始对社会主义阵营12个国家大力开展援助。随
着苏联国力的增强以及战略野心的不断膨胀,赫鲁晓夫时代,开始向“非资本主义道路
”的第三世界提供援助,到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时,受援国已经增加到27个。勃列日涅
夫时期,苏联进一步加...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34
http://cu.s.bj768.cn/579f6EC58696A5-246A-45D6F9D7ea_A267
苏联对多数国家的投资和援助最后基本都是“打了水漂”,而这些钱都是苏联极力压低
国内劳动人民的回报,降低人民生活水平挤出来的“真金白银”,最后被糟践于其他国
家,不能不说是苏联人民悲剧。
文│王明远
二战结束后,苏联为了挑战美国霸权,谋求全世界领导者地位,同时为了推销苏联社会
主义模式,在第三世界开展了大规模的援助行动,尤其到苏联后期,进行了超出国力范
围承受的不切合实际的援助,投入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可以说超过了同时期的美国。苏
联在获取一定战略主动权的同时,也成为国家沉重负担,多数资金都有去无回,苏联外
援的经验和教训应该是苏联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苏联援助到底花了多少钱
二战结束后至斯大林逝世,苏联即开始对社会主义阵营12个国家大力开展援助。随着苏
联国力的增强以及战略野心的不断膨胀,赫鲁晓夫时代,开始向“非资本主义道路”的
第三世界提供援助,到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时,受援国已经增加到27个。勃列日涅夫时
期,苏联进一步加强全球战略攻势,在第三世界广泛培养亲苏势力,...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5
文章摘自《二战秘密档案》 作者:[俄]鲍里斯·瓦季莫维奇·索科洛夫 出版:中国广
播电视出版社
核心提示:整个来看,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没有西方的援助,苏联不仅可能难以赢
得卫国战争,而且甚至无法抵挡德国的入侵,也不能生产足够的武器和技术装备,也不
能保障战争所用的燃料和弹药。在战争开始时,苏联领导人就很清楚地认识到了这种依
赖性,比如罗斯福总统的特使霍普金斯曾在1941年7月31日信函中宣称,斯大林认为如
果没有美国人的帮助,英国和苏联就不可能和德国强大的物资实力相抗衡,因为德国拥
有其所占领的欧洲领土的全部资源。
没有西方的援助,苏联不仅不可能赢得卫国战争,而且甚至无法抵挡德国的入侵,也不
能生产足够的武器和技术装备,也不能保障战争所用的燃料和弹药。
还在冷战开始前,苏联的历史文献传统上就喜欢贬低卫国战争期间西方援助的作用。例
如,在Н.А.沃兹涅先斯基写的《卫国战争期间的苏联战时经济》一书中,就对西方盟
国的租借法案只字未提(只是谈到西方的全部援助占到苏联生产的4%),而把不久前的
反法西斯联盟的盟国称作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靠吸人民的血汗发展起来的美国
的资本主义”,而且... 阅读全帖
u**c
发帖数: 17972
36
http://www.popyard.com/cgi-mod/newspage.cgi?num=1293238&r=0&v=0
一个历史事件冠名的改变,往往表示社会共识对这个历史事件认知的改变。在共和国的
历史上,大体上从1959年下半年到1962年上半年这3年时间,经济严重衰退,人民生活困
苦,许多地方出现大量“非正常死亡”。这是一段令人刻骨铭心的历史,是中国肌肤上
曾经严重创伤而留下的不可消去的疤痕。长期以来,这段时间被官定通称为“三年自然
灾害时期”;1981年6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的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已将这段时间明示为“三年困难时期”
。困难,是对一种状况的总称,造成的原因可能不止一个,需要具体分析,这其中可能
也包括“自然灾害”;而只以“自然灾害”来为这种状况冠名,就会掩饰其他原因,而就
其“掩饰”的动因,所谓“自然灾害”这个冠名的真假都值得怀疑。将“三年自然灾害
时期”改称为“三年困难时期”,表明以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正视历史,表明敢于扯去
遮羞布。这需要良知,需要责任,还需要勇气。
史实确实如此,专家研究了那3...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15629
3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oarsening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给苏联援助及专家以应有地位——看《奠基者》有感之六 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ug 28 14:50:05 2012, 美东)
http://liutiancheng.wordpress.com/2010/07/20/%E7%BB%99%E8%8B%8F
给苏联援助及专家以应有地位——看《奠基者》有感之六
Posted on 2010年07月20日
《奠基者》是几十年来我所看到的有关苏联专家援华情节最多的影视剧,也是比较
客观反映苏联专家在华工作的影视剧。尽管在我国工业领域中,与钢铁、煤矿、铁路交
通、电力、航空、机械、化工、军工、纺织、电子等行业相比,苏联对油田开发的援助
是微不足道的,156个大型援助项目中,一个油田项目都没有,但在《奠基者》中,导
演仍然突出了剧中重要人物——苏联驻石油部专家组长邱可夫的作用,力图重现上世纪
五十年代的历史:苏联援助及其专家的技术帮助,在新中国诞生的头十年里发挥了相当
重... 阅读全帖
l***o
发帖数: 5337
38
来自主题: Joke版 - 苏联政治笑话 (转载)
没有新的,以多取胜。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ullish_bear 俱乐部 】
发信人: letgo (铸剑为犁), 信区: bullish_bear
标 题: 苏联政治笑话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y 26 16:37:15 2015, 美东)
序曲
一位内务人民委员部审判员结束一天的审判工作,回到办公室,突然独自大笑起来。
对面办公桌的同事奇怪的问道:“有什么好笑的事吗?”
“是啊,”审判员用手帕擦着笑出来的眼泪:“一个很好笑的笑话……”
“哦?说来听听?”
“你疯了吗?!我刚判了说这笑话的家伙五年苦役!”
1、
内务人民委员部的一间牢房里关了三个人,彼此间谈起坐牢的原因。
第一个人说:“我因为反对党委书记彼得罗夫。”
第二个人说:“我因为支持彼得罗夫。”
第三个人说:“我就是彼得罗夫。”
2、
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苏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
的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
美国人惊讶的问:“ 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
苏修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
...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3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郑建明:“苏联逼债”是怎么回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7 18:03:41 2014, 美东)
http://hx.cnd.org/?p=103603
一个历史事件冠名的改变,往往表示社会共识对这个历史事件认知的改变。在共和国的
历史上,大体上从1959年下半年到1962年上半年这3年时间,经济严重衰退,人民生活
困苦,许多地方出现大量“非正常死亡”。这是一段令人刻骨铭心的历史,是中国肌肤
上曾经严重创伤而留下的不可消去的疤痕。长期以来,这段时间被官定通称为“三年自
然灾害时期”;1981年6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一致通
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已将这段时间明示为“三年困难时
期”。困难,是对一种状况的总称,造成的原因可能不止一个,需要具体分析,这其中
可能也包括“自然灾害”;而只以“自然灾害”来为这种状况冠名,就会掩饰其他原因
,而就其“掩饰”的动因,所谓“自然灾害”这... 阅读全帖
x***u
发帖数: 6421
4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xiumu (朽木☀江湖夜雨十年灯),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看毛泽东、邓小平等如何打破苏联包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Nov 17 22:52:37 2010, 美东)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11/18/c_12788392.htm
看毛泽东、邓小平等如何打破苏联包围?
2010年11月18日 09:12:08  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摘要]中苏关系恶化后,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苏联采取一系列行动,
对中国实行战略包围。面对这种局势,毛泽东、邓小平等及时调整外交战略,提出“三
个世界”、“一条线”等新的国际战略思想,强调要联合世界上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
重点依靠亚非拉国家人民的支持,团结、争取欧洲和日本,充分利用美苏矛盾,扎扎实
实开展工作,以此打破苏联的包围。老一辈革命家打破苏联包围的战略思想和具体措施
取得明显成效,有效维护了国家安全,也对我们今天妥善处理国际问题提供了重要启示。
[关键词]毛泽东;邓... 阅读全帖
l***t
发帖数: 2980
41
来自主题: _RuS版 - 苏联足球回忆录(ZT)
http://www.weidasulian.com/viewthread.php?tid=22
第一章:红色的专制
第二章:流放的天才
第三章:黄金一代的顶峰
第四章:崛起
第五章:88年欧洲杯的回忆
第六章:帝国的终结
第一章:红色的专制
“滔滔江水向东流,浪花淘尽英雄”
昔日庞大的帝国早已经成为过眼云烟,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由于政治制度和风俗习惯的不
同,同样对于那些西方人来说,也是陌生的。这个国家有着非常雄厚的体育实力,在奥
运会上,前苏联的代表队总是能够有相当出色的成绩,但是对于苏联的足球来说,既熟
悉也陌生。这个国家曾经出现过如同雅辛、达萨涅夫那样出色的守门员,同样也有布洛
欣这样才华横溢的球员。可惜的是政治制度的不同,也阻碍了他们的足球在国际大赛上
取得更好的成绩。
先从1936年开始说起,那一年正是首届苏联联赛开幕,那时的苏联联赛还分成了春季联
赛和秋季联赛,也是三国鼎立时期,这些当时称霸苏联足坛的足球队分别是莫斯科斯巴
达、莫斯科迪那摩和莫斯科中央陆军。但是,那个时代的苏联,足球不仅仅是单纯的足
球,更深的程度上则是一种政治上的斗争。这些苏联联赛的著名球队中,或多或少都有...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13789
42
宣昶玮:中国和苏联民主转型社会条件的相同与不同
作者:宣昶玮 文章来源:民主中国 更新时间:12/23/2010 6:50:35 AM
http://www.minzhuzhongguo.org/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8360
本文是为最终弄清中国民主转型将会以何种方式发生而作的理论铺垫之一。要预测将来
社会的转型路线,就必须先研究尚未转型之前的各项社会条件:某种特定的转型不是平
白无故发生的,而是转型之前的各种社会条件促成这种特定转型发生的。在这种意义上
,研究中国转型的社会条件,就有了相当重要的理论意义。
由于当时的苏联和现在的中国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而且苏联也已经发生了民主转型,因
此我们就拿苏联来做一个参照系了。
一.苏联民主转型经验对于中国民主转型的借鉴意义
由于苏联和中国都是共产体制的社会,因此研究中国的民主转型,应该参考和借鉴已经
发生的,苏联的实际民主转型的历史经验作为最低的社会参照系。
苏联的体制和中国的现行体制确实有许多一致的地方:例如都是主张专制集权;都主张
一党执政制度;都是以“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等为... 阅读全帖
J*V
发帖数: 3150
43
随着美国的实体经济逐渐被掏空,美国的经济结构跟苏联越来越相似了——强大的军工
,虚弱的民用工业,高科技投资收不回成本,越来越依靠剥削盟国来维持生活水平,对
外战争巨大的开销让国家经济不堪重负。
美国越来越像1980年的苏联了。
==============================================
生活水平对比:苏联1980与美国2008
高流 发表于 2010-12-29 22:32
谢尔盖.洛帕特尼科夫 — 数学模型方法实验室主任,国立莫斯科大学合作学者,
现任教于美国特拉华大学((UDEL)University of Delaware)。著作遍及物理学,声
学,地球物理学,数学,物理化学和经济学等诸多领域,有数十篇关于地缘政治,政治
评论和经济分析的文章在苏联-俄罗斯大众媒体上刊载。《生活水平对比:苏联1980与
美国2008》一文完成于2009年。
生活水平对比:苏联1980与美国2008
作者:谢尔盖.洛帕特尼科夫
译者:KGB1986
从“改革”开始算起,24年过去了,我们国家的人均生活水平至今仍未能恢复到
1985年的水准之上。鉴于此,在本文中,我们... 阅读全帖
m****5
发帖数: 1131
44
1929年张学良收回中东路 中共号召武装保卫苏联
核心提示:1929 年7月,中国国民政府和东北地方政府为收回中东铁路主权,派军队以
武力接管中东路,对苏联宣战,同苏军之间发生了一场震动中国乃至世界的武装冲突,
史称“ 中东路事件”。这场冲突持续近5个月之久,双方动用的一线兵力超过20万,使
用了重炮、坦克、飞机和军舰等重型装备,其规模和持续时间远远超过1969年 的“珍
宝岛事件”,成为中苏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冲突。
中共中央紧急发表宣言,号召全国的劳苦群众,在“国际反赤色日”8月1日举行示威,
抗议帝国主义及中国豪绅资产阶级对苏联的进攻。宣言认为,“苏联的胜利,也就是中
国革命的胜利,苏联的失败,也就是中国革命的失败!中国革命的失败,也就是苏联的
失败。”
本文摘自:《纵横》2009年07期,作者:何立波,原题:《1929年:国民政府曾对苏联
宣战》
1929 年7月,中国国民政府和东北地方政府为收回中东铁路主权,派军队以武力接管中
东路,对苏联宣战,同苏军之间发生了一场震动中国乃至世界的武装冲突,史称“ 中
东路事件”。这场冲突持续近5个月之久,双方动用的一线兵力超过20万,...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45
苏联崩溃已经二十年了。有关苏联崩溃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既有苏联人自己写的,也
有中国人和西方人写的。书有这么多,见解更是众说纷纭,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苏联不
是亡于西方的“和平演变”,而是亡于其自身内部原因。但究竟什么是苏联崩溃的罪魁
祸首?这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苏联崩溃的第一负责人,当然应该首推斯大林。他歪曲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建立了与科
学社会主义风马牛不相及的斯大林模式,给苏联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马克思主义的
社会主义是为了让所有人生活得更幸福,但斯大林模式呢,既没有给人民以面包,又没
有给人民以自由。社会主义应该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社会发展阶段,可是斯大林模式
却在很多方面名不符实。人类历史上,无论有多少逆流,最终要回到人间正道,正如大
江大河,无论有多少回转、险滩,终究要流入大海一样。所以说,最终使苏联灭亡的,
还是这种发展模式的建立者。
不过,斯大林模式的错误不一定要以苏联的灭亡为代价来纠正。如果斯大林以后的历任
接班人能够走上改革之路,以渐进的方式来改变斯大林模式,那么苏共和苏联仍然可以
存活下去,而且活得更有活力、更好。人民对谁来领导、叫什么名字,并不在意,只关
心... 阅读全帖
b****r
发帖数: 2555
46
☆─────────────────────────────────────☆
g0900502 (草长莺飞) 于 (Wed Nov 9 18:18:32 2011, 美东) 提到:
先谈个人人都知道的典故。
战国时陈畛说秦惠王,引卞庄子刺虎为喻,先待齐楚交战,乘其两败俱伤时进兵。类似
成语有坐山观虎斗、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再谈个人人都知道的历史事件。
三国魏蜀吴。本来蜀国和吴国是同盟国,在赤壁联手打败了曹魏。后来蜀国和吴国由于
荆州归属问题内讧,吕蒙陆逊白衣渡江袭取荆州、关羽败走麦城、刘备夷陵之战为兄弟
报仇,双方丧失同盟关系。最后魏国统一中国。
接着谈个并非所有人都知道的一段历史。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搞蒋日我三国志,利用国民党作为合法政权的事实,鼓吹抗日救国
,要国民党死磕日本,国军一些不怕死的将士确实这么做了,而且四川抓壮丁贡献兵力
极大,虽然武汉会战之后尤其是皖南事变之后实行限共反共政策。共匪从36年几万人、
几个县发展到45年390万军队、1亿人口根据地。最后耄统一中国。
现在开始讨论如何在二战灭亡苏联、德国和日本。
先谈谈日本为什么南进而不北进。日本侵华十年,英... 阅读全帖
m****5
发帖数: 1131
47
1929年张学良收回中东路 中共号召武装保卫苏联
核心提示:1929 年7月,中国国民政府和东北地方政府为收回中东铁路主权,派军队以
武力接管中东路,对苏联宣战,同苏军之间发生了一场震动中国乃至世界的武装冲突,
史称“ 中东路事件”。这场冲突持续近5个月之久,双方动用的一线兵力超过20万,使
用了重炮、坦克、飞机和军舰等重型装备,其规模和持续时间远远超过1969年 的“珍
宝岛事件”,成为中苏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冲突。
中共中央紧急发表宣言,号召全国的劳苦群众,在“国际反赤色日”8月1日举行示威,
抗议帝国主义及中国豪绅资产阶级对苏联的进攻。宣言认为,“苏联的胜利,也就是中
国革命的胜利,苏联的失败,也就是中国革命的失败!中国革命的失败,也就是苏联的
失败。”
本文摘自:《纵横》2009年07期,作者:何立波,原题:《1929年:国民政府曾对苏联
宣战》
1929 年7月,中国国民政府和东北地方政府为收回中东铁路主权,派军队以武力接管中
东路,对苏联宣战,同苏军之间发生了一场震动中国乃至世界的武装冲突,史称“ 中
东路事件”。这场冲突持续近5个月之久,双方动用的一线兵力超过20万,...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48
现在看来,美国今天的经济状况跟苏联解体前很相似
摘自:苏联解体与其经济状况“无直接联系”吗?
时间:2004年4月24日 作者:李华(南通师范学院教授) 来源:学术批评网
http://www.360doc.com/content/09/0111/14/85772_2310046.shtml
1990年,戈尔巴乔夫执政6年多的“政绩”表明:他的振兴经济计划彻底破产,经济改
革完全失败,同时苏联还深陷阿富汗战场10年之久无法自拔(对比一下2008年上台的巴
拉克 奥巴马以及他领导下的美国,我们大概生活在解体前四年,即1987年的苏联)。
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经济增长速度由低速增长变为大幅下降。
首先以国民收入为例,在戈氏执政之前的5年(1981—1985年)增长17%,年均增长率为
3.4%,而1986—1990年间仅增长6.8%,平均增长率仅为1.3%。其中,1990年首次出现了
负增长,即下降4%,1991年又下降近15%。又如国民生产总值,1981—1985年间增长19.
5%,年均增长率为3.9%。而1986—1990年间仅增长13.2%,年均增长率下降为2.6%,
19...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4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苏联的农业长期被西方歪曲
http://tieba.baidu.com/f?kz=732463320
最近粮食大涨让我不得不关注一下有关粮食方面的问题。可是这一看问题就出现了很多
。中国现在一年产量是大约5亿,中国有15亿人,平均每人 340千克。米国有3点6亿,
人均1点2吨,可见差距极大。不过从来没有人说中国现在在闹饥荒。不过在许多片子和
文章中都提到苏联不重视农业,苏联人民饿肚子怎么怎么样的。特别是有人举例集体化
后,苏联53年产量不如沙皇俄国13年产量。针对这我特地查了查资料。
我查到这些“如果我们以百万吨为单位,那么1913年的粮食产量为86.0,1932
年为69.6,1937年为97.4,1940年为 95.5,1950年为81.2,1953年82.5。”53年的82.
5确实小于13年的86.0。但是我们注意,53年是二战结束的第8年。二战让苏联损失了
2700万,超过10%的人口,失去了30%的劳动力(这还没有算残疾)。8年的时间绝不可
能这么快的恢复劳动力的损失,粮食产量有一些下降不奇怪。13年,也就是一战的前一
年粮食产量为86.0。那卫国战争的前一年是多少?上面有---1...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50
完了完了,中国比1980年的苏联差远了。
=======================================================================
生活水平对比:苏联1980与美国2008
作者:谢尔盖.洛帕特尼科夫
原文: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1/1/428219.shtml
谢尔盖.洛帕特尼科夫 — 数学模型方法实验室主任,国立莫斯科大学合作学者,
现任教于美国特拉华大学((UDEL)University of Delaware)。著作遍及物理学,声
学,地球物理学,数学,物理化学和经济学等诸多领域,有数十篇关于地缘政治,政治
评论和经济分析的文章在苏联-俄罗斯大众媒体上刊载。《生活水平对比:苏联1980与
美国2008》一文完成于2009年。
生活水平对比:苏联1980与美国2008
作者:谢尔盖.洛帕特尼科夫
译者:KGB1986
从“改革”开始算起,24年过去了,我们国家的人均生活水平至今仍未能恢复到
1985年的水准之上。鉴于此,在...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