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高产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w******r
发帖数: 793
1
这个种下不管它也一样高产吗? 中产也行
T*******m
发帖数: 27308
2
土壤好,阳光好的话,肯定高产。
l********g
发帖数: 8819
3
来自主题: gardening版 - 什么品种的西红柿高产好吃?
计划种4-6棵西红柿,大中小的都要,要高产的,因为技术比较差:)
太小的不要,前年种过不知道是grape的还是cherry的,小的我都懒得摘:(
请大拿们帮忙推荐下品种吧,对了我是要去买苗了。
当然要有人送苗的话,热诚欢迎哈。
g***e
发帖数: 14217
4
来自主题: gardening版 - 什么品种的西红柿高产好吃?
小裴那儿的记得都是heirloom的,一般都不如hybrid高产。
y*****8
发帖数: 18140
5
来自主题: gardening版 - 什么品种的西红柿高产好吃?
这个真好,我最喜欢小巧玲珑的,还高质高产!
记下来明年种这个。嗬嗬。

我常年种海泰的"Mei Wei",是国内的一个品种,产量质量都很好,
而且是Determinate,只长60cm左右高。不是杂交
l********g
发帖数: 8819
6
来自主题: gardening版 - 什么品种的西红柿高产好吃?
我基本跟你差不多。我的要求是熟了才摘,有水分。
这个只要自己中都能达到,所以我追求高产了,谁要我技术差呢:)
r*****a
发帖数: 27155
7
来自主题: gardening版 - 什么品种的西红柿高产好吃?
求推荐好吃的,最好是小的适合生吃的
不用高产
l********g
发帖数: 8819
8
来自主题: gardening版 - 什么品种的西红柿高产好吃?
你都是祖传阿,产量都不高吧。我要几棵高产的,我的技术你知道的//blush
那我等你的帖子,跟你要东西 啦:)
a*******7
发帖数: 798
9
来自主题: gardening版 - 高产的豆树
估计目前是我见到的单株最高产的豆子了,嫩时,豆粒还可生吃,味道像豌豆又像玉米
,总算见识了,可惜是邻居家的,上周育了点苗,不知能出否
R*C
发帖数: 5511
10
摘顶高产。单干产量低,但果大
z***6
发帖数: 622
11
来自主题: gardening版 - 黄瓜开始高产了
顶,同在德州的童鞋后院黄瓜也是开始高产啦。
g******5
发帖数: 7923
12
来自主题: gardening版 - 【小果树】 高产的李子
严格的说, 这棵5尺高的李子不能算是小果树了.
我有一棵老李子树, 多年来在其上嫁接了三四种其他品种的李子, 可惜树龄渐渐老化,
又有点病菌, 果实产量一直下滑. 一年前再买了一棵李子, 先种盆里作备用. 没想到这
棵李子, 小小一棵, 盆里养分也不够, 却也十分的高产. 这个品种Burgundy Plum, 我
是第一次种, 不酸, 味道还好.
y*****8
发帖数: 18140
13
来自主题: gardening版 - 【小果树】 高产的李子
大师就是大师,种盆里的也能这么高产!
看那个盆也不大,也就5加仑?
T*******m
发帖数: 27308
14
这样才能种出高产的蔬菜的。太密不行。
T*******m
发帖数: 27308
15
这样才能种出高产的蔬菜的。太密不行。
x**********6
发帖数: 1240
16
新手种菜,不知道种什么好,家在东北部。 求推荐:好活,高产,超市买的较贵的蔬
菜、水果。
y****2
发帖数: 11909
17
首推长豆角,如果你不讨厌吃的话,想不高产都难。
y****2
发帖数: 11909
18
像黄瓜,西红柿,各种绿叶青菜都可以种,丝瓜要看品种和运气,高产不能保证。刚开
始种菜,很多要靠摸索,mm经常来这逛逛,会看到很多大拿种菜的经验之谈。
s**9
发帖数: 1649
19
来自主题: gardening版 - 请推荐高产苦瓜
今年的8棵苦瓜,目前为止就结了一个。根本满足不了我对苦味的欲望和追求。
如能提供个连接,或者你手上有没有稍微高产的苦瓜种子。我可以用别的种子和你换。
谢谢。
A*********n
发帖数: 112
20
越是长得疯的藤越要整枝。。。不过现在晚了。等着收豆吧,肯定也能收到不少的。
另外我有点怀疑你的豇豆种子可能不怎么好。我种过不好的种子,长得很疯,结果很差
。好种子不管怎样都很高产的。
有照片的话最好了。

发帖数: 1
21
来自主题: gardening版 - 预定高产的丝瓜种子
我也觉得这和管理土质有关系,我育的丝瓜苗,长到现在在屋顶都绕了几圈了,一朵花
都没开过,而且以后也没开花的打算,朋友家老爷子从我这搬了几棵苗,人家可高产,
多的时候能摘百来根,朋友都吃怕丝瓜,连搭着我家吃的都有点怕了。
c*****y
发帖数: 101
22
无法融入美国中/高产阶级圈子就别融入了
某些人觉得融入美国人的圈子就很骄傲,那种圈子都是些什么美国人啊,还不如不要融入
i*****s
发帖数: 15215
23
☆─────────────────────────────────────☆
arita (in woundedland) 于 (Tue Sep 25 12:55:19 2012, 美东) 提到:
原始贴名叫:看李冰冰的贴养成了“坏”毛病。后来扩展为蜘蛛日记的续集,最后定名
为“和李大师一起跟踪蜘蛛【第二季】”。
看第一季,请参见“【图片记录】跟踪蜘蛛30天”。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Animals/22697.html
==============================================
发信人: arita (in woundedland), 信区: Animals
标 题: 看李冰冰的贴养成了“坏”毛病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Sep 25 12:55:19 2012, 美东)
怎么办,30天被惯出了个“坏”毛病。就是每天有事没事都要看看,看到了更新和图片
就踏实了。今天还是习惯性地看,但是再没有更新了,心里空落落的。李冰冰,你家里
的闭合食物链上还有别的生物吧!赶紧。
注:这个帖子既...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2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ao_and_Deng 俱乐部 】
发信人: wlwl12 (月夜逃亡), 信区: Mao_and_Deng
标 题: 困难时期非正常死亡数字700万左右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Oct 27 03:32:46 2010, 美东)
三年困难时期的人口变动数据就被人为地做了手脚,1980年代初期发布的人口普查和统
计局数字中间,因为数字修改时经过未经仔细校核,同一个系列的数据相互之间矛盾很
大,导致增长率数字和年度人口数字无法吻合,这显然是某个奉命篡改数字的官员不认
真工作、敷衍了事带来的恶果。
按照许涤新的研究,关键差距在于人为地放大了1959年的人口数字,导致1961年之前的
数字都不准确。当然,许教授不方便说这是中央某人授意的、同时跟特定时期的政治需
要有什么关系
按照许教授他们的研究:“......根据一九六四年普查资料回推,一九六一年人口应当
是64508万人,比原统计数大约减少1486万。”(参见许涤新主编《当代中国的人口》
当代中国出版社电子图书,第一章第一节)
本来,在困难时期过后,中央办公厅曾经汇总过非正常死亡数字的,根据曾经在中...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25
来自主题: _Mao_and_Deng版 - 困难时期非正常死亡数字700万左右
三年困难时期的人口变动数据就被人为地做了手脚,1980年代初期发布的人口普查和统
计局数字中间,因为数字修改时经过未经仔细校核,同一个系列的数据相互之间矛盾很
大,导致增长率数字和年度人口数字无法吻合,这显然是某个奉命篡改数字的官员不认
真工作、敷衍了事带来的恶果。
按照许涤新的研究,关键差距在于人为地放大了1959年的人口数字,导致1961年之前的
数字都不准确。当然,许教授不方便说这是中央某人授意的、同时跟特定时期的政治需
要有什么关系
按照许教授他们的研究:“......根据一九六四年普查资料回推,一九六一年人口应当
是64508万人,比原统计数大约减少1486万。”(参见许涤新主编《当代中国的人口》
当代中国出版社电子图书,第一章第一节)
本来,在困难时期过后,中央办公厅曾经汇总过非正常死亡数字的,根据曾经在中办工
作的同志介绍,这个数字在700-1000万之间。另外还有一个数字,是公安部掌握的三年
时间内全国总的人口死亡数量,1962年七千人大会期间,纪登奎亲口问过公安部部长谢
富治,谢告诉他三年总共死亡人数2500万人(访问纪登奎的儿子纪坡民,2007年4月)
,如果考虑正... 阅读全帖
C***J
发帖数: 7594
26
“放卫星”中的《人民日报》
钱江
2012年11月26日13:24 手机看新闻
“放卫星”是中国新闻史上一个特有名词,指的是在1958年6月初至1958年年底的“大
跃进”中,媒体刊登(播放) 了一系列令人瞠目结舌的小麦、水稻和大炼钢铁等高产
新闻。由于之前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为了与之对应,中国媒体将国内
难以置信的工农业“高产”也称为“卫星”。
“卫星”报道给媒体工作者留下了惨痛的教训,其中《人民日报》刊登的大量“卫星”
消息尤为引人注目。一篇篇虚假报道,白纸黑字,今天看来啼笑皆非,回顾起来异常沉
重。人们常常发问,当年编辑付印这一连串“卫星”新闻的时候,编辑们就相信这些消
息是真的吗?
“卫星”冲昏了头脑
《人民日报》的“卫星”报道是从1958年6月开始的。仅以6月几个小麦“卫星”为例:
6月8日的《人民日报》在一版中间位置刊登消息《河南遂平县卫星农业社小麦亩产2105
斤》,这是“卫星”新闻的开端,也是这场“放卫星”竞赛的开始。
地方党报也不甘落后。6月11日,《湖北日报》以《光化县幸福社坐上了幸福的卫星,
11亩小麦单产3215斤》的通栏标题,用了... 阅读全帖
C***J
发帖数: 7594
27
“放卫星”中的《人民日报》
钱江
2012年11月26日13:24 手机看新闻
“放卫星”是中国新闻史上一个特有名词,指的是在1958年6月初至1958年年底的“大
跃进”中,媒体刊登(播放) 了一系列令人瞠目结舌的小麦、水稻和大炼钢铁等高产
新闻。由于之前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为了与之对应,中国媒体将国内
难以置信的工农业“高产”也称为“卫星”。
“卫星”报道给媒体工作者留下了惨痛的教训,其中《人民日报》刊登的大量“卫星”
消息尤为引人注目。一篇篇虚假报道,白纸黑字,今天看来啼笑皆非,回顾起来异常沉
重。人们常常发问,当年编辑付印这一连串“卫星”新闻的时候,编辑们就相信这些消
息是真的吗?
“卫星”冲昏了头脑
《人民日报》的“卫星”报道是从1958年6月开始的。仅以6月几个小麦“卫星”为例:
6月8日的《人民日报》在一版中间位置刊登消息《河南遂平县卫星农业社小麦亩产2105
斤》,这是“卫星”新闻的开端,也是这场“放卫星”竞赛的开始。
地方党报也不甘落后。6月11日,《湖北日报》以《光化县幸福社坐上了幸福的卫星,
11亩小麦单产3215斤》的通栏标题,用了... 阅读全帖
a***a
发帖数: 12425
28
原始贴名叫:看李冰冰的贴养成了“坏”毛病。后来扩展为蜘蛛日记的续集,最后定名
为“和李大师一起跟踪蜘蛛【第二季】”。
看第一季,请参见“【图片记录】跟踪蜘蛛30天”。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Animals/22697.html
==============================================
发信人: arita (in woundedland), 信区: Animals
标 题: 看李冰冰的贴养成了“坏”毛病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Sep 25 12:55:19 2012, 美东)
怎么办,30天被惯出了个“坏”毛病。就是每天有事没事都要看看,看到了更新和图片
就踏实了。今天还是习惯性地看,但是再没有更新了,心里空落落的。李冰冰,你家里
的闭合食物链上还有别的生物吧!赶紧。
注:这个帖子既有李家蜘蛛的一系列照片,又有关于拍照的讨论,个人认为非常值得一
层层爬楼。为了定位方便,下面是些阶段性楼层。
==============================================
201... 阅读全帖
c*********2
发帖数: 3402
29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2372
“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嵖岈山的高产卫星,是由登封会议发端,从上到下一层
层压出来的,如果没有方徨,也会有别人在狂热气氛中写出“卫星”稿。那时的媒体记
者群体中,差不多人人都在抢着写“卫星”消息,即使头脑清醒者也挡不住“放卫星”
势头。
本文所言“卫星”,特指1958年6月始于中国媒体的一系列令人瞠目结合的小麦、
水稻和大炼钢铁等高产新闻。此前不久,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为了与
之对应,国内媒体将难以置信的工农业“高产”也称为“卫星”。
谁在那个沸腾狂热的年代里发出了第一篇“卫星”稿件,这消息又是怎样在《人民
日报》头版头条刊出,继而引发了一连串的“卫星”?简而言之,荒诞是怎样发生的?
将近50年过去,一位勇敢的新闻记者站出来,细致地叙述这个沉痛的故事,剖析这
场荒诞之所以产生的原委,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人们应该永远记住惨痛的教训。她,
就是今年85岁的新华社高级记者方徨。
赶往嵖岈山采写“奇迹”新闻
1958年6月初的一天,按照推算应该是6月7日... 阅读全帖
R****a
发帖数: 6858
3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新中国现代农业的农垦奇迹
中国现代农业的农垦奇迹
2012-07-19 | 作者: 本报记者 何定明 | 来源: 农民日报-中国农业新闻网 | 【大
中 小】【打印】【关闭】
从东海之滨的江苏农垦,到天山脚下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从南国海南岛一望无际
的胶林,到北国黑土地上的千里稻浪,建国以来,农垦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农业发
展的奇迹。进入新世纪特别是自2006年以来,农垦人按照中央提出的“在现代农业建设
中发挥示范作用”的要求,又一次率先高擎起现代农业发展的大旗,选择100个农场和
单位,实施“全国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5年多来,农垦人以先行先试的勇
气,书写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篇章,描绘了一幅现代农业发展的壮丽画卷,树立了现代
农业发展的新标杆,演绎了农业“国家队”和“排头兵”的新传奇。
科技“率先”——挺起现代农业的“脊梁”
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潜力在科技,出路在科技。
2005年,垦区种植业高产攻关(创建)在全国率先展开。
“这块小麦万亩核心攻关田面积1.2万亩,去年平均亩产509.7公斤,比对照田增产
116.9公斤,比普通地块高出一倍多呢!”内蒙古海拉尔...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31
袁隆平:日照超级稻基地亩产有望1000公斤 种植将向北提升两个纬度
字号:小中大2014-08-24 18:37:06
更多
227
关键字 >> 袁隆平超级杂交稻杂交水稻超优1000号日照北方种杂交稻聚焦三农粮食安全
中国基础研究
据山东《大众日报》报道,8月20日,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超级稻高产攻关基地里,杂
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说,百亩连片平均亩产有望突破1000公斤。当下,
杂交水稻百亩连片平均亩产世界纪录是988.1公斤。若此次亩产达标后,将意味着杂交
水稻种植可再往北方推进两个点纬度,实现杂交水稻的北方种植推广计划。
袁隆平院士说,自己还掌握着农业领域的“核武器”一一超优1000号,这个超级稻亩产
能超1100公斤。
袁隆平山东之行是考察指导已被选定为《2014年第四期超级杂交稻亩产1000公斤攻关》
青岛袁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日照水稻种植基地。目前,该基地正承接农业部、科技部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产攻关项目。同时,这是首次在山东地区进行大面
积种植杂交水稻高产亩田。
正值齐穗期的三个品种水稻长势喜人。中国北方超级稻产业化中心日照基地经理张树臣
介绍,...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15629
32
http://blog.tianya.cn/post-1881878-19095626-1.shtml
亲历三年大饥荒:杀狗喂牛 食堂断炊 饿殍遍野

2009-09-20 13:36 星期日
文章提交者:东门吹牛 加帖在http://www.kdnet.net
回忆者言
有了网络,于是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的“三年困难时期”的是与非,就成了网民公
开讨论的话题。然而这些关心时事和历史的朋友多数是70、80年以后出生的人,于是纷
说不一争论频频。“所谓“困难时期”中国大陆究竟有多少人“非正常死亡”?有七千
万人说,有四千万人说,据网上比较正统的资料显示,死亡人数为 2158万。对于“大
跃进”的失败,毛泽东说是“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的问题”,刘少奇说是“三分天灾七
分人祸”。历史的是与非,历史终会作出客观正确的评价,只是作为一个身历其境的“
幸运者”来说,我的生命可能等不到那个时候。于是,只能实实在在地把那段刻骨铭心
的生活情形记述下来,给历史一个见证,给后生一个借鉴。我向在那场灾难中的死者和
今天的生者发誓:我对我所写下的每一句话的真实性负责。
沸腾的一九五八
我是1943年生人,1...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9120
33
袁隆平:做一粒好种子!
节目导视:
农业部高产攻关验收组组长 程式华:
加权平均(后)每亩片,平均亩产926.6公斤。
亩产超过900公斤,中国的袁隆平在他年过80之后,再攀世界杂交水稻史新高峰。
袁隆平:
终于突破了,昨天晚上说老实话呢,兴奋得睡不着觉。
从800公斤到900公斤,从74岁到81岁,7年的坚持、失败、置疑,今天的袁隆平又在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袁隆平:
失败了没有关系,人家不会笑你,我这是在探索,跌跤就跌跤,我再爬起来干就是了。
良种、良法、良田袁隆平的实验会离现实越来越远吗?从示范田大众田,良种推广又会面临哪些现实困难。
袁隆平:
一般我们示范田条件比较好,大面积推广,大概要打个八折或者七五折。
《新闻1+1》今日关注袁隆平81岁的贡献
李小萌:
欢迎来到《新闻1+1》。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终于实现了亩产900公斤的目标,而我记得在七年前采访他的时候,他说那个时候局部的亩产可以达到900公斤了,时隔七年才被正式的验收,那么在这七年当中,究竟经历了什么。袁隆平先生跟我说,当亩产过700公斤接受验收的时候,他的心情就像一个赶考的小学生一样,而今年这个赶考的小学生已经是年... 阅读全帖
G****r
发帖数: 5579
34
大跃进是在1958至1960年上半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生的试图
利用本土充裕劳动力和蓬勃的群众热情在工业和农业上“跃进”的社会主义建设运动。
大跃进的后果使得这场运动最终难以为继,钢、铁合格率低下,大量资源遭到浪费,劳
动力的转移带来产业结构畸形和农业生产的不足,加之人民公社刮起“一平二调”的“
共产风”,高指标引发的“浮夸风”,以及脱离实际的生产瞎指挥风,强迫命令风和干
部特殊化风“五风”和公共食堂的浪费,与贪污腐化、强征强抢强占,导致无权势的农
民百姓大量死伤受害,最终酿成全国大饥荒的悲剧。
如果将大跃进的错误完全归咎于毛泽东一个人,并不客观。在当时的中共高层、各大省
委书记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乌有之乡于2008年8月5日刊发作者老田的文章《以五
八年浮夸风中的赵紫阳为例——谈谈“高产卫星”的产生机制与死亡人口数字把戏》,
作者在文中为毛泽东开脱、辩驳的同时,也指责了诸如刘少奇、王任重、赵紫阳等人在
大跃进中的罪责。
一、1958年省委书记的政绩需要与浮夸风的兴起
1955年年底毛泽东主持两次省委书记会议,商议定出了《农业四十条发展纲要》,要求
在1956... 阅读全帖
S******8
发帖数: 24594
3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袁隆平超级稻减产大面积绝收
摘要 安徽省种子管理总站调查称,2014年10月,安徽蚌埠、安庆、合肥、滁州、马鞍
山、淮南等六市种植的“两优0293”发生大面积减产、绝收,受灾面积超过万亩。安徽
省种子管理总站多次向国家农业部上书,要求重新审定超级稻“两优0293”的种植区域。
下载腾讯视频客户端
看更多视频
下载
视频: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实现百亩片单产过千公斤,时长约24秒
2013年9月9日,袁隆平湖南超级稻第四期亩产1000公斤攻关试验田查看稻穗长势。(
CFP/图)
19年来,超级稻试验产量高歌猛进,中国稻谷总产量和单产却未见显著提高。2013年,
中国实际水稻平均亩产量仅为447.8公斤,与1000公斤的试验水平相去甚远。在安徽,
隆平高科的超级稻出现大面积绝收,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超级稻“Y两优900”
经专家组验收,平均亩产1026.7公斤,创造了最新的水稻亩产世界纪录。这天是2014年
10月10日。当时84岁的袁隆平站在湖南省红星村超级稻基地的稻田里宣布:“这标志着
我国杂交水稻技术研究遥遥领先世界。”
可几乎同一时期,远在1000公里外的安徽蚌埠五河县小圩镇,69岁的农民贾文贤发现,
他种... 阅读全帖
n****1
发帖数: 1762
36
☆─────────────────────────────────────☆
Taraxacum (彩烟游士) 于 (Sat Jan 25 19:49:28 2014, 美东) 提到:
谁也不知道世界上到底有多少不同品种的西红柿。据保守的统计,西红柿品种有7000多
种。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每年种10种西红柿,这个人需要700年才能把所有的西红柿
品种一遍。全世界也只有活了800岁的彭祖才能做到这一点。
正因为西红柿品种繁多,业余农民种西红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挑选品种,因为不可能什
么品种都种。正如一个男人,总不能在外面看到一个漂亮的女人,就想娶回家来,对吧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抱在怀中的女人最好,吃到嘴里的番茄最甜,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种过的西红柿应该有几十种了,我在这里,把印象比较深的10种西红柿,逐一点评。
1. 超大牛排(Burpee’s Porterhouse Hybrid Tomato)。这是我每年都种的西红柿,
无限型。这品种的特点是块头超大,产量高。在我菜地里,一棵树上能结几十斤西红柿
。典型的西红柿味道,有点酸,有点甜。地里种两棵这种西红柿,西红柿的总产量... 阅读全帖
d********f
发帖数: 43471
37
来自主题: Joke版 - 老中讲ppt还是很有特色的
新浪财经讯 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4新浪财经能源论坛”于2014年10月18日在北京
海航万豪酒店召开。本届论坛主题:未来能源之路——互联与变革。中石化[微博]集团
党组成员、股份公司高级副总裁王志刚在演讲中回顾了,我国页岩气开发过程,其称,
从2010年的5月份项目启动到2012年年底第一口井真正的商业开发,花费超20亿。
王志刚称,“当时20多个亿花了以后,因为所有的这些决策花钱都是我来签字,心
里就有点难受了,因为这么多亿投进去了,有人说是打水漂,实际上不是打水漂,因为
取得了很多资料,没有前面取得那些资料最后这个发现是得不到的,所以这个历程一步
一步走过来,当我们20多个亿干进去以后终于有了发现,也标志着我们中国的页岩气开
始正式走上了一个商业开发的道路”。
以下为演讲实录:
王志刚:今天的会议主题是“未来能源之路”,我想页岩气这块就中石化的一些实
践介绍一下。开始会议安排我讲一讲整个中国能不能发生页岩气革命,我感觉这个题目
比较大,而且现在回答中国能不能像美国一样发生页岩气革命,我感觉为时尚早。因为
真正要发生页岩气革命需要很多条件,包括资源、技术、管理、经验、市场等等,各... 阅读全帖
n***g
发帖数: 5027
3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nanog (大家好),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广州日报全文:袁隆平说三年大饥荒饿死了4000万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12 15:36:03 2011, 美东)
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09-04/08/content_528349.htm
袁隆平: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有难度
<查看评论>
大洋新闻 时间: 2009-04-08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曾向荣、关家玉
袁隆平终日在他的水稻研究基地里忙碌。
袁隆平的身后是那辆人们熟悉的“奥迪”。
袁隆平和本报记者合影。
袁隆平在接受专访。
在三亚水稻试验基地接受本报独家专访
建议政府高价收购农民粮食后平价卖出
“袁隆平”,这是一个令所有中国人都感到骄傲的名字。他发明的杂交水稻,是让
人人都能够享受的福祉。没有人怀疑,他对中国农业乃至世界农业的贡献居功至伟。
记者获悉,在4月中旬的博鳌亚洲论坛前后,国家领导人将在三亚南繁杂交水稻试
验基地接见这位作出了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三亚拥有充足的阳光,水稻可... 阅读全帖
g*****p
发帖数: 790
39
19年来,超级稻试验产量高歌猛进,中国稻谷总产量和单产却未见显著提高。2013年,中国实际水稻平均亩产量仅为447.8公斤,与1000公斤的试验水平相去甚远。在安徽,隆平高科的超级稻出现大面积绝收,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超级稻“Y两优900”经专家组验收,平均亩产1026.7公斤,创造了最新的水稻亩产世界纪录。这天是2014年10月10日。当时84岁的袁隆平站在湖南省红星村超级稻基地的稻田里宣布:“这标志着我国杂交水稻技术研究遥遥领先世界。”
可几乎同一时期,远在1000公里外的安徽蚌埠五河县小圩镇,69岁的农民贾文贤发现,他种植的超级稻二期主推品种“两优0293”有些不对劲:刚灌浆的稻子,该由青色变成喜人的金黄色,结果却慢慢变成了灰白色。十天后,灰白色的稻子全都耷拉了脑袋,死了。
安徽省种子管理总站的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10月,安徽蚌埠、安庆、合肥、滁州、马鞍山、淮南等六市种植的“两优0293”发生大面积减产、绝收,受灾面积超过万亩。
受灾农民质疑种子生产企业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平高科)涉嫌虚假宣传、隐瞒品种缺陷。
此后半年内,安徽... 阅读全帖
n***g
发帖数: 5027
40
这一段还不够够清楚?
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09-04/08/content_528349.htm
给你们毛轮贴个全文吧:
袁隆平: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有难度
<查看评论>
大洋新闻 时间: 2009-04-08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曾向荣、关家玉
袁隆平终日在他的水稻研究基地里忙碌。
袁隆平的身后是那辆人们熟悉的“奥迪”。
袁隆平和本报记者合影。
袁隆平在接受专访。
在三亚水稻试验基地接受本报独家专访
建议政府高价收购农民粮食后平价卖出
“袁隆平”,这是一个令所有中国人都感到骄傲的名字。他发明的杂交水稻,是让
人人都能够享受的福祉。没有人怀疑,他对中国农业乃至世界农业的贡献居功至伟。
记者获悉,在4月中旬的博鳌亚洲论坛前后,国家领导人将在三亚南繁杂交水稻试
验基地接见这位作出了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三亚拥有充足的阳光,水稻可以进行充分的
光合作用。从1968年开始,袁隆平几乎每年都要来到这里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如今一般
每年会待一个多月的时间。
4月6日,这位世界闻名的“杂交水稻之父”在三亚南繁杂交水稻试验基地接受了本
报记者的独家专访。从办... 阅读全帖
n***g
发帖数: 5027
41
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09-04/08/content_528349.htm
袁隆平: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有难度
<查看评论>
大洋新闻 时间: 2009-04-08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曾向荣、关家玉
袁隆平终日在他的水稻研究基地里忙碌。
袁隆平的身后是那辆人们熟悉的“奥迪”。
袁隆平和本报记者合影。
袁隆平在接受专访。
在三亚水稻试验基地接受本报独家专访
建议政府高价收购农民粮食后平价卖出
“袁隆平”,这是一个令所有中国人都感到骄傲的名字。他发明的杂交水稻,是让
人人都能够享受的福祉。没有人怀疑,他对中国农业乃至世界农业的贡献居功至伟。
记者获悉,在4月中旬的博鳌亚洲论坛前后,国家领导人将在三亚南繁杂交水稻试
验基地接见这位作出了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三亚拥有充足的阳光,水稻可以进行充分的
光合作用。从1968年开始,袁隆平几乎每年都要来到这里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如今一般
每年会待一个多月的时间。
4月6日,这位世界闻名的“杂交水稻之父”在三亚南繁杂交水稻试验基地接受了本
报记者的独家专访。从办公室到试验基地田埂旁,采访进行了一个多小时。
...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1985
42
陆漫:中央电视台请转基因专家和相声演员给中学生洗脑推销转基因
文/陆漫
10月26日开始,中央电视台七套科技苑连续播出三期转基因节目《揭开转基因的面
纱》,转基因水稻专家朱桢和相声演员何云伟同台科普转基因,主持人陆梅的循循善诱
,学生们的天真可爱、节目文本的选择性解读,共同完成了这个历时70分钟转基因科
普。
节目最后,当主持人陆梅问到,如果能够实现转基因,你们想转什么,孩子们有的回答
想变成飞鸟、想将各种食物集中、想变成鱼。这时,台上几位学生跳起舞蹈,背景音乐
是歌手王筝的《我们都是好孩子》。歌里唱着:“我们都是好孩子,最最善良的孩子。

中央电视台科技苑栏目的安排真是良苦用心:在节目开始前,同样是以这群学生在“北
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上课为由头,语文课讨论“送你一束转基因花”。有学生问到转
基因是否有害?这时老师说:“同学们,我们有一个到中央电视台参加转基因技术探讨
有关的节目。”同学们欢呼,节目完了,同学们尽兴而归,估计这位同学的疑惑也消除
了,因为整期节目给转基因食物作了“无害”的辩解,而且强调转基因“有营养”。中
央电视台科技苑绑上这群学生为转基因作辩护的目的也达到了,而且... 阅读全帖
i****k
发帖数: 4085
43
在三亚水稻试验基地接受本报独家专访
建议政府高价收购农民粮食后平价卖出
“袁隆平”,这是一个令所有中国人都感到骄傲的名字。他发明的杂交水稻,是让
人人都能够享受的福祉。没有人怀疑,他对中国农业乃至世界农业的贡献居功至伟。
记者获悉,在4月中旬的博鳌亚洲论坛前后,国家领导人将在三亚南繁杂交水稻试验
基地接见这位作出了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三亚拥有充足的阳光,水稻可以进行充分的光
合作用。从1968年开始,袁隆平几乎每年都要来到这里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如今一般每
年会待一个多月的时间。  4月6日,这位世界闻名的“杂交水稻之父”在三亚南繁杂
交水稻试验基地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从办公室到试验基地田埂旁,采访进行了
一个多小时。
袁隆平坦言,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难度很大,在耕地减少的情况下,唯一的办法
就是提高单产。为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他建议政府改变补贴方式,高价收购农民粮
食,再平价卖出。同时指出,作为世界人口大国,中国的粮食储备最少要有100天,最好
能够达到半年。
文/图 本报特派记者曾向荣、关家玉
虽然已经79岁高龄,但袁隆平院士依旧活跃在他的超级稻研究基地。从一般杂交稻
的研究... 阅读全帖
n***g
发帖数: 5027
4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nanog (大家好),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广州日报全文:袁隆平说三年大饥荒饿死了4000万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12 15:36:03 2011, 美东)
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09-04/08/content_528349.htm
袁隆平: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有难度
<查看评论>
大洋新闻 时间: 2009-04-08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曾向荣、关家玉
袁隆平终日在他的水稻研究基地里忙碌。
袁隆平的身后是那辆人们熟悉的“奥迪”。
袁隆平和本报记者合影。
袁隆平在接受专访。
在三亚水稻试验基地接受本报独家专访
建议政府高价收购农民粮食后平价卖出
“袁隆平”,这是一个令所有中国人都感到骄傲的名字。他发明的杂交水稻,是让
人人都能够享受的福祉。没有人怀疑,他对中国农业乃至世界农业的贡献居功至伟。
记者获悉,在4月中旬的博鳌亚洲论坛前后,国家领导人将在三亚南繁杂交水稻试
验基地接见这位作出了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三亚拥有充足的阳光,水稻可... 阅读全帖
l*********m
发帖数: 16971
45
19年来,超级稻试验产量高歌猛进,中国稻谷总产量和单产却未见显著提高。2013年,
中国实际水稻平均亩产量仅为447.8公斤,与1000公斤的试验水平相去甚远。在安徽,
隆平高科的超级稻出现大面积绝收,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超级稻 “Y两优900
”经专家组验收,平均亩产1026.7公斤,创造了最新的水稻亩产世界纪录。这天是2014
年10月10日。当时84岁的袁隆平站在湖南省红星村超级稻基地的稻田里宣布:“这标志
着我国杂交水稻技术研究遥遥领先世界。”
可几乎同一时期,远在1000公里外的安徽蚌埠五河县小圩镇,69岁的农民贾文贤发
现,他种植的超级稻二期主推品种“两优0293”有些不对劲:刚灌浆的稻子,该由青色
变成喜人的金黄色,结果却慢慢变成了灰白色。十天后,灰白色的稻子全都耷拉了脑袋
,死了。
安徽省种子管理总站的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10月,安徽蚌埠、安庆、合肥、滁州
、马鞍山、淮南等六市种植的“两优0293”发生大面积减产、绝收,受灾面积超过万亩。
受灾农民质疑种子生产企业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平高科)
涉嫌虚假宣传、隐瞒品种缺陷。
此后半年内,安徽省... 阅读全帖
n***g
发帖数: 5027
4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nanog (大家好),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广州日报全文:袁隆平说三年大饥荒饿死了4000万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12 15:36:03 2011, 美东)
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09-04/08/content_528349.htm
袁隆平: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有难度
<查看评论>
大洋新闻 时间: 2009-04-08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曾向荣、关家玉
袁隆平终日在他的水稻研究基地里忙碌。
袁隆平的身后是那辆人们熟悉的“奥迪”。
袁隆平和本报记者合影。
袁隆平在接受专访。
在三亚水稻试验基地接受本报独家专访
建议政府高价收购农民粮食后平价卖出
“袁隆平”,这是一个令所有中国人都感到骄傲的名字。他发明的杂交水稻,是让
人人都能够享受的福祉。没有人怀疑,他对中国农业乃至世界农业的贡献居功至伟。
记者获悉,在4月中旬的博鳌亚洲论坛前后,国家领导人将在三亚南繁杂交水稻试
验基地接见这位作出了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三亚拥有充足的阳光,水稻可... 阅读全帖
m****5
发帖数: 1131
47
1958年《人民日报》: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
新华社武汉12日电 湖北省麻城县的早稻生产又放异彩。根据湖北盛黄冈专区和麻城县
三级早稻高产验收团联合查验证实,这个县的麻溪河乡建国 第一农业社,在一点零一
六亩播种“江西早”种子的早稻田里,创造了平均亩产于谷三万六千九百五十六斤的惊
人纪录。截至目前,这是我国早稻大丰收中放射出的 大批高产“卫星”中的“冠军”
,它比安徽省机阳县石马乡高丰农业社及本县平靖乡第二农业社先后创造的早稻高产纪
录高出一倍以上。   建国一社的这块高产田的主要培育人,是这个社社主任王乾成
、副主任冯福炳、社委王茂刚和第二生产队队长罗学江,他们都是共产党员,许多社员
(主要是青 年社员)也积极地参加了培育工作。   这块高产田从8月8日开始收割,
到五三日才全部验收完毕。参加三级验收团的有湖北省人民委员会副秘书长史林峰、华
中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韩玉生、中共 麻城县委书记处书记侯尚武;此外,还有麻城
县各乡、社代表共数百人。中共黄冈地委第一书记姜一,也参加了一部分验收工作。这
块田经反复丈量确定面积为一点 零一六亩。本来要全部割完,为了给外地代表参观,
留下零点...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钱学森先生二三事
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去世,中国大陆一片怀念声。1959年,中科院物理所从城里搬到
中关村,旁边的力学所大楼尚未峻工,那时钱先生是力学所所长,刚入党的共产党员,
笔者则为进入物理所仅一年的科研小卒,政治贱民。虽然我们曾在北大清华旁的中关村
同躭过好些年,但从无交往,业务上也没有交集,只是听过他的报告。钱先生住宅楼前
有军人守卫到是目睹了的。本文讲述些笔者看到的钱学森。
初识钱学森
1955年10月28日,钱学森归国到达北京,很快就来北大物理系作报告,听得我这个初进
京城的毛孩子一楞一楞的。不久前我才升入物理专业二年级,极少知晓外部世界的事物
。虽然他没有多讲自己的学术成就,但钱先生“冲破美帝国主义的重重阻挠、毅然回来
”的爱国主义事迹和精神,叫人敬佩得五体投地。
钱先生的专业领域是空气动力学,空气动力学是流体力学的一个分支,流体力学是力学
的一个分支,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因此,说他是物理学家也不为过。事实上,
1939年钱学森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获得的就是物理学博士学位。我为有这样一位同行学
长而自豪。于是就千方百计搜寻钱先生的学历、成就和事迹。
1934年,24岁的钱学森毕业... 阅读全帖
G****r
发帖数: 5579
49
大跃进赵紫阳智斗毛泽东
作者:香椿树
1955年年底毛泽东主持两次省委书记会议,商议定出了《农业四十条发展纲要》,要求
在1956-1967年十二年内,依靠农业集体组织,兴修水利和采取各种增产措施,把粮食
亩产提高到“四五八”目标——黄河以北地区亩产达到400斤,黄河以南淮河以北地区
达到500斤,长江以南达到800斤。
有的省委书记为了表示自己能干,有作为,就谋划着提前实现,其中最突出的是广东省
委书记陶铸和主管农业的书记处书记赵紫阳,他们在1957年就上报中央说广东辖区内部
的潮汕某县已经平均亩产过了1000斤,叫做“千斤县”,这个假典型材料经过书记处某
责任人(陶铸的哥们)未加任何稽核而认可,并作为已经核实的材料上报毛泽东(可能
是为自己的哥们争取政绩),在1957年的八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表扬了陶铸赵紫阳诸人
的能干:“有规划比没有好。只有十年了,再不抓紧,‘四、五、八’就有危险,抓紧
即可完成,要靠精耕细作吃饭,我国将来要是世界上最高产国家,现在已拥有潮汕千斤
县。‘四、五、八’是否可以再提高到‘八百、一千、一千二’,我看可以,还有二、
三十年就行。”(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八...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