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Biology版 - 自私的基因,第五章
相关主题
请教个问题男人与女人对回国态度的基因学以及进化论基础 (转载)
[转载] 第二章 生物学在科学中的地位及其概念结构男人与女人对回国态度的基因学以及进化论基础 (转载)
Re: 反基们越来越肤浅了lol (转载)请教如何查找整个family的基因?
第五章 注意和记忆求助,植物的发育里面有哪些比较热门的基因
陈章良对当前中国生物医学的贡献最大基因治疗gene therapy的今天 (转载)
2011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转载)人类进化退掉体毛可能是一个基因突变
[合集] 能预测一个未知基因的功能吗?"发文章机器", "大老板","小老板"用英文怎么表述比较合适?谢谢。
好主意,synthetic lethal来治疗癌症转基因大米是不是可以针对人种的基因进行特别作用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机器话题: 基因话题: 生存话题: 自私话题: 第五章
进入Biolog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C******a
发帖数: 115
1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
————————————————
自私的基因
R.道金斯 著
卢允中 张岱云 译
第五章 进犯行为:稳定性和自私的机器
本章所要讨论的主要是关于进犯行为这个在很大程度上被误解了的论题。我们将
继续把个体作为一种自私的机器加以论述,这种机器的程序编制就是为了完成对
它的作为一个整体的全部基因来说是最有益的任何事情。这种讲法是为了叙述的
简便。本章结尾时我们将再回到以单个基因为对象的讲法。
对某个生存机器来说,另一个生存机器(不是前者自己的子女,也不是另外的近
亲)是它环境的一部分,就象一块岩石、一条河流或一块面包是它的环境一样。
这另一个生存机器可以制造麻烦,但也能够加以利用。它同一块岩石或一条河流
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它往往要还击。因为它也是机器,拥有寄托着其未来的不
朽基因,而且为了保存这些基因,它也会不惜赴汤蹈火。自然选择有利于那些能
够控制其生存机器从而充分利用环境的基因,包括充分利用相同物种和不同物种
的其他生存机器。
有时,生存机器似乎相互不大影响对方的生活。举例说,鼹鼠同乌鸫不相互吞
食,不相互交配,也不争夺居住地盘。即使如此,
C******a
发帖数: 115
2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
————————————————
自私的基因
R.道金斯 著
卢允中 张岱云 译
第五章 进犯行为:稳定性和自私的机器
本章所要讨论的主要是关于进犯行为这个在很大程度上被误解了的论题。我们将
继续把个体作为一种自私的机器加以论述,这种机器的程序编制就是为了完成对
它的作为一个整体的全部基因来说是最有益的任何事情。这种讲法是为了叙述的
简便。本章结尾时我们将再回到以单个基因为对象的讲法。
对某个生存机器来说,另一个生存机器(不是前者自己的子女,也不是另外的近
亲)是它环境的一部分,就象一块岩石、一条河流或一块面包是它的环境一样。
这另一个生存机器可以制造麻烦,但也能够加以利用。它同一块岩石或一条河流
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它往往要还击。因为它也是机器,拥有寄托着其未来的不
朽基因,而且为了保存这些基因,它也会不惜赴汤蹈火。自然选择有利于那些能
够控制其生存机器从而充分利用环境的基因,包括充分利用相同物种和不同物种
的其他生存机器。
有时,生存机器似乎相互不大影响对方的生活。举例说,鼹鼠同乌鸫不相互吞
食,不相互交配,也不争夺居住地盘。即使如此,我们也不能认为它们老死不相
往来。它们可能为某种东西而竞争,也许是争夺蚯蚓。这并不等于说你会看到鼹
鼠和乌鸫为一条蚯蚓而你争我夺;事实上,一只乌鸫也许一生中也见不到一只鼹
鼠。但是,如果你把鼹鼠种群消灭干净,对乌鸫可能产生明显的影响,尽管对于
发生影响的细节,或通过什么曲折迁遇的间接途径发生影响,我都不敢妄加猜
测。
不同物种的生存机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相互发生影响。它们可能是肉食动物或被
捕食的动物,是寄生虫或宿主,也可能是争夺某些稀有资源的对手。它们可以通
过各种特殊方式被利用,例如,花利用蜜蜂作为花粉的传播者。
属于同一物种的生存机器往往更加直接地相互影响对方的生活。发生这种情况有
许多原因。原因之一是,自己物种的一半成员可能是潜在的配偶,而且对其子女
来讲,它们有可能是勤奋和可以利用的双亲;另一个原因是,同一物种的成员,
由于相互非常相似,由于都是在同一类地方保存基因的机器,生活方式又相同,
因此它们是一切生活必需资源的更直接的竞争者。对乌鸫来说,鼹鼠可能是它的
竞争对手,但其重要性却远不及另一只乌鸫。鼹鼠同乌鸫可能为蚯蚓而进行竞
争,但乌鸫同乌鸫不仅为蚯蚓而且还为其他一切东西而相互争夺。如果它们属于
同一性别,还可能争夺配偶。通常是雄性动物为争夺雌性配偶而相互竞争,其中
道理我们将会看到。这种情况说明,如果雄性动物为与之竞争的另一只雄性动物
造成损害的话,也许会给它自己的基因带来好处。
因此,对生存机器来说,合乎逻辑的策略似乎是将其竞争对手杀死,然后最好是
把它们吃掉。尽管自然界会发生屠杀和同类相食的现象,但认为这种现象普遍存
在却是对自私基因的理论的一种幼稚的理解。事实上,洛伦茨在《论进犯行为》
一书中就强调指出,动物间的搏斗具有克制和绅士风度的性质。他认为,动物间
的搏斗有一点值得注意:它们的搏斗是一种正常的竞赛活动,象拳击或击剑一
样,是按规则进行的。动物间的搏斗是一种手持钝剑或戴着手套进行的搏斗。威
胁和虚张声势代替了真刀真枪。胜利者尊重降服的表示,它不会象我们幼稚的理
论所能断言的那样,会给投降者以致命的打击或撕咬。
把动物的进犯行为解释成是有克制的而且是有一定规格的行为,可能会引起争
论。尤其是把可怜的历史悠久的人类说成是屠杀自己同类的唯一物种,是该隐(
Cain)印记以及种种耸人听闻的此类指责的唯一继承人,显然都是错误的。一个
博物学家是强调动物进犯行为暴力的一面、还是克制的一面,部分取决于他通常
所观察的动物的种类,部分取决于他在进化论方面的偏见,洛伦茨毕竟是一个主
张“物种利益”的人。即使对动物搏斗方式的描述有些言过其实,但有关动物文
明搏斗的观点至少是有些道理的。表面上看,这种现象似乎是一种利他主义的形
式。自私基因的理论必须承担对这种现象作出解释这一艰巨任务。为什么动物不
利用每一个可能的机会竭尽全力将自己物种的竞争对手杀死呢?
对这一问题的一般回答是,那种破釜沉舟的好斗精神不但会带来好处,而且也会
造成损失,而且不仅仅是时间和精力方面的明显损失。举例说,假定B和C都是我
的竞争对手,而我又正好同B相遇。我作为一个自私的个体,按理讲我应想法将B
杀死。但先别忙,请听我说下去。C既是我的对手,也是B的对手。如果我将B杀
掉,就为C除掉了一个对手,我就无形中为C做了一件好事。假使我让B活着也许
更好些,因为这样B就可能同C进行竞争或搏斗,我也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不分
青红皂白地去杀死对手并无明显的好处,这个假设的简单例子的寓意即在于此。
在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竞争体系内,除掉一个对手并不见得就是一件好事,其他的
竞争对手很可能比你从中得到更多的好处。那些负责控制虫害的官员们所得到的
就是这类严重的教训。你遇到了一场严重的农业虫害,你发现了一种扑灭这场虫
害的好办法,于是你高高兴兴地按这个办法去做了。殊不知这种害虫的消灭反而
使另外一种害虫受益,其程度甚至超过对人类农业的好处。结果是,你的境遇比
以前还要糟。
另一方面,有区别地把某些特定的竞争对手杀死,或至少与其进行搏斗,似乎是
一个好主意。如果B是一只象形海豹(elephant seal),拥有一大群“妻妾”(
harem),而我也是一只象形海豹,把它杀死我就能够把它的“妻妾”弄到手,
那我这样做可能是明智的。但即使在有选择性的搏斗中也会有损失,也是要冒风
险的。进行还击以保卫其宝贵的财产对B是有利的。如果是我挑起一场搏斗的
话,我的下场同它一样,很可能以死亡告终。说不定我死它不死的可能性甚至更
大。我想同它进行搏斗是因为它掌握着一种宝贵的资源。但它为什么会拥有这种
资源的呢?它也许是在战斗中赢来的。在和我交手以前,它也许已经击退过其他
的挑战者。它可能是一个骁勇善战的斗士。就算是我赢了这场搏斗而且得到了这
群“妻妾”,但我可能在搏斗的过程中严重受伤,以致不能够享用得来的好处。
而且,搏斗耗尽了时间和精力。把时间和精力暂时积蓄起来说不定更好。如果我
一门心思进食,并且在一段时间内不去惹事生非,我会长得更大和更强壮。最终
我是会为争夺这群“妻妾”而同它进行搏斗的,但如果我等待一下而不是现在就
勿促上阵,我获胜的机会可能更大。
上面这段自我独白完全是为了说明:在决定要不要进行搏斗之前,最好是对“得
-失”进行一番如果说是无意识的、但却是复杂的权衡。尽管进行搏斗无疑会得
到某些好处,但并非只有百利而无一弊。同样,在一场搏斗的过程中,牵涉到让
搏斗升级还是缓和下来的每一个策略上的决定都各有其利弊,而且这些利弊在原
则上都可以进行分析。个体生态学家对这种情况早已有所了解,尽管这种了解还
不太清晰明确,但只有史密斯才能有力地和明确地表明了这种观点,而通常并不
认为他是一位生态学家。他同普赖斯(G.R.Price)和帕克(G. A.Parker)合作运
用称为博奕论(Game Theory)这一数学上的分支。他们的独到的见解能够用语
言而不用数学符号表达出来,尽管其精确程度因此有某些损失。
进化上的稳定策略(evolutionarily stable strategy以下简称ESS)是史密斯提出的
基本概念。他追根溯源,发现最早有这种想法的是汉密尔顿(W.D.Hamilton)和
麦克阿瑟(R.H.MacArthur)。“策略”是一种程序预先编制好的行为策略。例
如,“向对手进攻;如果它逃就追;如果它还击就逃”就是一种策略。我们所说
的策略并不是个体有意识地制订出来的,弄清这点十分重要。不要忘记,我们是
把动物描绘成机器人一样的生存机器,它的肌肉由一架程序预先编制好的计算机
控制。用文字把策略写成一组简单的指令只是为了便于我们思考。由某种难以具
体讲清楚的机制作用所产生的动物行为,就好象是以这样的指令为根据的。
凡是种群的大部分成员采用某种策略,而这种策略的好处为其他策略所比不上
的,这种策略就是进化上的稳定策略或ESS。这一概念既微妙又很重要。换句话
讲,对于个体来说,最好的策略取决于种群的大多数成员在做什么。由于种群的
其余部分也是由个体组成,而它们都力图最大限度地扩大其各自的成就,因而能
够持续存在的必将是这样一种策略:它一旦形成,任何举止异常的个体的策略都
不可能与之比拟。在环境的一次大变动之后,种群内可能出现一个短暂的进化上
的不稳定阶段,甚至可能出现波动。但一种ESS一旦确立,就会稳定下来:偏离
ESS的行为将要受到自然选择的惩罚。
为将这一观点用于解释进犯行为,我们来研究一下史密斯所假设的一个最简单的
例子。假定有一个特定的物种叫鹰和鸽子(这两个名称系按人类的传统用法,但
同这两种鸟的习性无关:其实鸽子是一种进攻性相当强的鸟。)在这个物种的某
个种群中只存在两种搏斗策略。在我们这个假定的种群中,所有个体不是鹰就是
鸽子。鹰搏斗起来总是全力以赴,孤注一掷的,除非身负重伤,否则绝不退却;
而鸽子却只是以风度高雅的惯常方式进行威胁恫吓,从不伤害其他动物。如果鹰
同鸽子搏斗,鸽子迅即逃跑,因此鸽子不会受伤。如果是鹰同鹰进行搏斗,它们
会一直打到其中一只受重伤或死亡才罢休。如果是鸽子同鸽子相遇,那就谁也不
会受伤;它们长时间地摆开对峙的架式,直到它们中的一只感到疲劳了,或者感
到厌烦而决定不再对峙下去,从而作出让步为止。我们暂且假定一个个体事先无
法知道它的对手是鹰还是鸽子。只有在与之进行搏斗时才弄清楚,而且它也记不
起过去同哪些个体进行过搏斗,因此无从借鉴。
现在,作为一种纯粹是随意规定的比赛规则,我们规定竞赛者“得分”标准如
下:赢一场50分,输一场0分,重伤者-100分,使竞赛拖长浪费时间者-10分。
我们可以把这些分数视为能够直接转化为基因生存的通货。得分高而平均“盈
利”也高的个体就会在基因库中遗留下许多基因。在广泛的范围内,实际的数值
对分析并无多大意义,但却可以帮助我们去思考这一问题。
鹰在同鸽子搏斗时,鹰是否有击败鸽子的倾向,对此我们并不感兴趣,这点是重
要的。我们已经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鹰永远会取胜。我们想要知道的是,究竟
是鹰还是鸽子是进化上的稳定策略型。如果其中一种是ESS型而另一种不是,那
么我们认为属ESS型的那种才会进化。从理论上讲,存在两种ESS型是可能的。
不论种群大多数成员所采取的碰巧是什么样的策略——鹰策略也好,鸽子策略也
好——对任何个体来说,如果最好的策略是随大流的话,那么,存在两种ESS型
是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种群一般总是保持在自己的两种稳定状态中它首先达
到的那一种状态。然而我们将会看到,这两种策略,不论是鹰的策略还是鸽子的
策略,事实上单凭其自身不可能在进化上保持稳定性,因此我们不应该指望它们
任何一个会得以进化。为了说明这点,我们必须计算平均盈利。
假设有一个全部由鸽子组成的种群。不论它们在什么时候进行搏斗,谁也不会受
伤。这种比赛都是一些时间拖得很长、按照仪式进行的竞赛,也许是相互虎视眈
眈的对峙,只有当一个对手让步,这种竞赛才告结束。于是得胜者因获取有争议
的资源而得50分,但因长时间地相互虎视眈眈而浪费时间被罚-10分,因此净得
40分。而败方也因浪费时间而被罚-10分。每只鸽子平均可望输赢各半。因此每
场竞赛的平均盈利是+40分和-10分的平均数,即+15分。所以,鸽子种群中每
只鸽子看来成绩都不错。
但是现在假设在种群中出现了一个突变型的鹰。由于它是周围唯一的一只鹰,因
此它的每一次搏斗都是同鸽子进行的。鹰对鸽子总是保持不败记录,因此它每场
搏斗净得+50分,而这个数字也就是它的平均盈利。由于鸽子的盈利只有+15
分,因此鹰享有巨大的优势。结果鹰的基因在种群内得以迅速散布。但鹰却再也
不能指望它以后遇到的对手都是鸽子了。再举一极端例子,如果鹰基因的成功扩
散使整个种群都变成了鹰的天下,那么所有的搏斗都变成鹰同鹰之间的搏斗。这
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当鹰同鹰相遇时,其中一个受重伤,得-100分,而得胜者
则得+50分。鹰种群中每只鹰在搏斗中可望胜负各半。因此,它在每场搏斗中平
均可望得到的盈利是+50分和-100分的对半,即-25分。现在让我们设想一下,
一只生活在鹰种群中的子然一身的鸽子的情景吧。毫无疑问,它每次搏斗都要输
掉。但另一方面它却绝不会受伤。因此,它在鹰种群中的平均盈利为0,而鹰种群
中的鹰平均盈利却是-25分。因此鸽子的基因就有在种群中散布开来的趋势。
按照我这种叙述方式,好象种群中存在一种连续不断的摇摆状态。鹰的基因扶摇
直上迅速占据优势;鹰在数量上占据多数的结果是,鸽子基因必然受益,继而数
量增加,直到鹰的基因再次开始繁衍,如此等等。然而情况并不一定是这样摇摆
动荡。鹰同鸽子之间有一个稳定的比率。你只要按照我们使用的任意规定的评分
制度计算一下的话,其结果是鸽子同鹰的稳定比率为5/12:7/12。在达到这一稳定
比率时,鹰同鸽子的平均盈利完全相等。因此,自然选择不会偏袒甲而亏待乙,
而是一视同仁。如果种群中鹰的数目开始上升,比率不再是 7/12,鸽子就会开始
获到额外的优势,比率会再回复到稳定状态。如同我们将要看到的性别的稳定比
率是50:50一样,在这一假定的例子中,鹰同鸽子的稳定比率是7:5。在上述的
两种比率中,如果发生偏离稳定点的摇摆,这种摆动的幅度不一定很大。
这种情况乍听起来有点象群体选择,但实际上同群体选择毫无共同之处。这种情
况听上去之所以象群体选择,是因为它使我们联想到处于一种稳定平衡状态的种
群,每当这种平衡被打破,该种群往往能够逐渐恢复这种平衡。但ESS较之群体
选择是一种远为精细微妙的概念。它同某些群体比另外一些群体获得更大成功这
种情况毫无关系。这只要应用我们假定的例子中的任意评分制度就能很好地加以
说明。在由7/12的鹰和5/12的鸽子组成的稳定种群中,个体的平均盈利证明为6
1/4分。不论该个体是鹰还是鸽子都是如此。6 1/4分比鸽子种群中每只鸽子的平均
盈利(15分)少很多。只要大家都同意成为鸽子,每个个体都会受益。根据单纯
的群体选择,任何群体,如其所有个体都一致同意成为鸽子,它所取得的成就比
停留在ESS比率上的竞争群体要大得多。(事实上,纯粹由鸽子组成的集团并不
一定是最能获得成功的群体。由1/6的鹰和5/6的鸽子所组成的群体中,每场竞赛
的平均盈利16 2/3分。按这个比例组成的才是最有可能获得成功的集团。但就目
前的论题而言,我们可以不必考虑这种情况。对每一个体来说,比较单纯的全部
由鸽子组成集团,由于每一个体的平均盈利为15分,它要比ESS优越得多。)因
此,群体选择理论认为向全部由鸽子组成的集团进化是发展的趋势,因为鹰占
7/12的群体取得成功的可能性要小些。但问题是,即使是那些从长远来讲能为其
每一成员带来好处的集团,仍免不了会出现害群之马。清一色的鸽子群体中每一
只鸽子的境遇都比ESS群体中的鸽子好些,这是事实。然而遗憾的是,在鸽子集
团中,一只鹰单枪匹马就可干出无与伦比的业迹,任何力量也不能阻止鹰的进
化。因此这个集团因出现内部的背叛行为而难逃瓦解的厄运。ESS种群的稳定倒
不是由于它特别有利于其中的个体,而仅仅是由于它无内部背叛行为之隐患。
人类能够结成各种同盟或集团,即使这些同盟或集团在ESS的意义上来说并不稳
定,但对每个个体来说却是有利的。这种情况之所以可能,仅仅是由于每一个体
都能有意识地运用其预见能力,从而懂得遵守盟约的各项规定是符合其本身的长
远利益的。某些个体为了有可能在短期内获得大量好处而不惜违犯盟约,这种做
法的诱惑力会变得难以抗拒。这种危险甚至在人类所缔结的盟约中也是始终存在
的。垄断价格也许是最能说明问题的一个例子。将汽油的统一价格定在某种人为
的高水平上,是符合所有加油站老板的长远利益的。那些操纵价格的集团,由于
对最高的长远利益进行有意识的估计判断,因此能够存在相当长的时期。但时常
有个别的人会受到牟取暴利的诱惑而降低价格。这种人附近的同行立刻就会步其
后尘,于是降低价格的浪潮就会波及全国。使我们感到遗憾的是,那些加油站老
板的有意识的预见能力,这时重新发挥其作用,并缔结垄断价格的新盟约。所
以,甚至在人类这一具有天赋的自觉预见能力的物种中,以最高的长远利益为基
础的盟约或集团,由于现内部的叛逆而摇摇欲坠,经常有土崩瓦解的可能。在野
生动物中,由于它们为竞争的基因所控制,群体利益或集团策略能够得以发展的
情形就更少见。我们所能见到的情况必然是:进化上的稳定策略无处不在。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简单地假定每一个个体不是鹰就是鸽子。我们得到的最终
结果是,鹰同鸽子达到了进化上的稳定比率。事实上,就是说鹰的基因同鸽子的
基因在基因库中实现了稳定的比率。这种现象在遗传学的术语里被称为稳定的多
态性(polymorphism)。就数学而言,可以通过下面这个途径实现没有多态性的完
全相等的ESS。如果在每次具体竞赛中每一个体都能够表现得不是象鹰就是象鸽
子的话,这样一种ESS就能实现:所有的个体表现得象鹰一样的概率完全相等。
在我们的具体例子中这个概率就是7/12。实际上这种情况说明,每一个个体在参
加每次竞赛时,对于在这次竞赛中究竟要象鹰还是象鸽子那样行动,事先已随意
作出了决定;尽管决定是随意作出的,但总是考虑到鹰7鸽5的比例。虽然这些决
定偏向于鹰,但必须是任意的,所谓任意是指一个对手无法事先猜出对方在任何
具体的竞赛中将采取何种行动,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在连续七次搏斗中
充当鹰的角色,然后在连续五次搏斗中充当鸽子的角色如此等等是绝对不可取
的。如果任何个体采用如此简单的搏斗序列,它的对手很快就会识破这种策略并
加以利用。要对付这种采用简单搏斗序列的战略者,只有在知道它在搏斗中充当
鸽子的角色时,你以鹰的行动去应战就能处于有利地位。
当然,鹰同鸽子的故事简单得有点幼稚。这是一种“模式”,虽然这种情况在自
然界实际上不会发生,但它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自然界实际发生的情况。模式可
以非常简单,如我们所假设的模式,但对理解一种论点或得出一种概念仍旧是有
助益的。简单的模式能够加以丰富扩展,使之逐渐形成更加复杂的模式。如果一
切顺利的话,随着模式渐趋复杂,它们也会变得更象实际世界。要发展鹰同鸽子
的模式,一个办法是引进更多的策略。鹰同鸽子并不是唯一的可能性。史密斯和
普赖斯所介绍的一种更复杂的策略称为还击者策略(Retaliator)。
还击策略者在每次搏斗开始时表现得象鸽子,就是说它不象鹰那样,开始进攻就
孤注一掷,凶猛异常,而是摆开通常那种威胁恫吓的对峙姿态,但是对方一旦向
它进攻,它即还击。换句话说,还击策略者当受到鹰的攻击时,它的行为象鹰;
当同鸽子相遇时,它的行为象鸽子,而当它同另一个还击策略者遭遇时,它的表
现却象鸽子。还击策略者是一种以条件为转移的策略者。它的行为取决于对方的
行为。
另一种有条件的策略者称为恃强欺弱的策略者(Bully)。它的行为处处象鹰,但
一旦受到还击,它立刻就逃之夭夭。还有一种有条件的策略者是试探还击策略者
(prober-retaliator)。它基本上象还击策略者,但有时也会试探性地使竞赛短暂
地升级。如果对方不还击,它坚持象鹰一样行动;另一方面,如果对方还击,它
就回复到鸽子的那种通常的威胁恫吓姿态。如果受到攻击,它就象普通的还击策
略者一样进行还击。
如果将我提到的五种策略都放进一个模拟计算机中去,使之相互较量,结果其中
只有一种,即还击策略,在进化上是稳定的。试探性还击策略近乎稳定。鸽子策
略不稳定,因为鹰和恃强欺弱者会侵犯鸽子种群。由于鹰种群会受到鸽子和恃强
欺弱者的进犯,因此鹰策略也是不稳定的。由于恃强欺弱者种群会受到鹰的侵
犯,恃强欺弱者策略也是不稳定的。在由还击策略者组成的种群中,由于其他任
何策略也没有还击策略本身取得的成绩好,因此它不会受其他任何策略的侵犯。
然而鸽子策略在纯由还击策略者组成的种群中也能取得相等的好成绩。这就是
说,如果其他条件不变,鸽子的数目会缓慢地逐渐上升。如果鸽子的数目上升到
相当大的程度,试探性还击策略(而且连同鹰和恃强欺弱者)就开始取得优势,
因为在同鸽子的对抗中它们要比还击策略取得更好的成绩。试探性还击策略本
身,不同于鹰策略和恃强欺弱策略,它在试探性还击策略的种群中,只有其他一
种策略,即还击策略,比它取得的成绩好些,而且也只是稍微好一些。在这一意
义上讲,它几乎是一种ESS。因此我们可以设想,还击策略和试探性还击策略的
混合策略可能趋向于占绝对优势,在这两种策略之间也许甚至有幅度不大的摇
摆,同时占比例极小的鸽子在数量上也有所增减。我们不必再根据多态性去思考
问题,因为根据多态性,每一个体永远是不采用这种策略,就是采用另一种策
略。每一个体事实上可以采用一种还击策略、试探性还击策略以及鸽子策略三者
相混的复杂策略。
这一理论的结论同大部分野生动物的实际情况相去不远。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们
已经阐述了动物进犯行为中“文明”的一面。至于细节,当然取决于赢、受伤和
浪费时间等等的实际“得分”。对于象形海豹来说,得胜的奖赏可能是让它几乎
独占一大群“妻妾”的权利。因此这种取胜的盈利应该说是很高的。这就难怪搏
斗起来是那样的穷凶极恶,而造成重伤的可能性又是如此之高。把在搏斗中受伤
所付出的代价与赢得胜利所得到的好处相比,浪费时间所付出的代价应该说是小
的。但另一方面,对一只生活在寒冷的气候中的小鸟来说,浪费时间的代价可能
是极大的。喂养雏鸟的大山雀平均每三十秒钟就需要捕到一件猎获物。白天的每
一秒钟都是珍贵的。在鹰同鹰的搏斗中,浪费的时间相对来说是短促的,但比起
它们受伤的风险,时间的浪费也许应该看作是一件更为严重的事情。遗憾的是,
在自然界中各种活动所造成的损失以及带来的利益,目前我们知之甚少,不能够
提出实际数字。我们不能单纯从我们自己任意选定的数字中轻易地得出结论。
ESS型往往能够得以进化; ESS型同任何群体性的集团所能实现的最佳条件不是
一回事;常识会使人误入歧途,上述这些总的结论是重要的。
史密斯所思考的另一类战争游戏叫作“消耗战”。可以认为,这种“消耗战”发
生在从不参加危险战斗的物种中,也许是盔甲齐全的一个物种,它的受伤可能性
很小。这类物种中的一切争端都是按传统的方式摆摆架势来求得解决。竞赛总是
以参加竞赛的一方让步而告终。你要是想赢得胜利,那只要虎视眈眈地注视着对
方,坚持到底毫不动摇,直到对方最终逃走。显然任何动物都不能够无限期地进
行威胁恫吓;因为其他地方还有重要的事情要做。它为之竞争的资源诚可宝贵,
但其价值也并非无限。它的价值只值得化这么多时间,而且正如在拍卖时一样,
每一个人只准备出那么多钱。时间就是这种只有两个出价人参加的拍卖中使用的
通货。
我们假定所有这些个体都事先精确估计,某一种具体资源(如雌性动物)值得化
多长时间。那么一个打算为此稍微多化一点时间的突变性个体就永远是胜利者。
因此,出价极限固定不变的策略是不稳定的。即使资源的价值能够非常精确地估
计出来,而且所有个体的出价也都恰如其分,这种策略也是不稳定的。任何两个
个体按照极限策略出价,它们会在同一瞬间停止喊价,结果谁也没有得到这一资
源!在这种情况下与其在竞赛中浪费时间倒不如干脆一开始就弃权来得上算。消
耗战同实际拍卖之间的重要区别在于,在消耗战中参加竞赛的双方毕竟都要付出
代价,但只有一方得到这件货色。所以,在极限出价者的种群中,竞赛一开头就
弃权的策略会获得成功,从而也就在种群中扩散开来。其结果必然是,对于那些
没有立刻弃权而是在弃权之前稍等那么几秒钟的个体来说,它们可能得到的某些
好处开始增长起来。这是一种用以对付已经在种群中占绝对优势的那些不战而退
的个体的有利策略。这样,自然选择有利于在弃权之前坚持一段时间,使这段时
间逐渐延长,直至再次延长到有争议的资源的实际经济价值所容许的极限。
谈论之际,我们不知不觉又对种群中的摇摆现象进行了描述。然而数学上的分析
再次表明,这种摇摆现象并非不可避免的。进化上的稳定策略是存在的,它不仅
能够以数学公式表达出来,而且能用语言这样来说明:每一个个体在一段不能预
先估计的时间内进行对峙,就是说,在任何具体场合难以预先估计,但按照资源
的实际价值可以得出一个平构数。举例说,假如该资源的实际价值是五分钟的对
峙。在进化上的稳定策略中,任何个体都可能持续五分钟以上,或者少于五分
钟,或者恰好五分钟。重要的是,对方无法知道在这一具体场合它到底准备坚持
多长时间。
在消耗战中,个体对于它准备坚持多久不能有任何暗示,这点显然是极为重要
的。对任何个体来说,认输的念头一旦流露,那怕只是一根胡须抖动了一下,都
会立刻使它处于不利地位。如果说胡须抖动一下就是预示在一分钟内就要退却的
可靠征兆,赢得胜利的一个非常简单的策略是:“如果你的对手的胡须抖动了一
下,不论你事先准备坚持多久,你都要再多等一分钟。如果你的对手是胡须尚未
抖动,而这时离你准备认输的时刻已不到一分钟,那你就立刻弃权,不要再浪费
任何时间。绝不要抖动你自己的胡须。”因此,抖动胡须或预示未来行为的任何
类似暴露都会很快受到自然选择的惩罚。不动声色的面部表情会得到发展。
为什么要面部表情不动声色,而不是公开说谎呢?其理由还是因为说谎行为是不
稳定的。假定情况是这样:在消耗战中,大部分个体只有在确实想长时期战斗下
去时才把颈背毛竖起来,那么,能够发展的将是明显的相反策略:在对手竖起颈
背毛时立刻认输。但这时说谎者的队伍有可能开始逐渐形成。那些确实无意长时
间战斗下去的个体在每次对峙中都将其颈背毛竖起,于是胜利的果实唾手可得。
说谎者基因因此扩散开来。在说谎者成为多数时,自然选择就又会有利于那些能
够迫使说谎者摊牌的个体。因而说谎者的数目会再次减少。在消耗战中,说谎和
说实话同样都不是进化上的稳定策略。不动声色的面部表情方是在进化上的稳定
策略。即使最终认输,也是突如其来和难以逆料的。
以上我们仅就史密斯称之为“对称性” (symmetric)竞赛的现象进行探讨。意
思是说,我们所作的假定是,竞赛参加者除搏斗策略之外,其余一切方面的条件
都是相等的。我们把鹰和鸽子假定为力量强弱相同,具有的武器和防护器官相
同,而且可能赢得的胜利果实也相同。对于假设一种模式来说,这是简便的,但
并不太真实。帕克和史密斯也曾对“不对称”的竞赛进行了探讨。举例说,如果
个体在身材大小和搏斗能力方面各不相同,而每一个体也能够对自己的和对手的
身材大小进行比较并作出估计的话,这对形成的ESS是否有影响?肯定是有影响
的。
不对称现象似乎主要有三类。第一类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那种情况:个体在身材
大小或搏斗装备方面可能不同;第二类是,个体可能因胜利果实的多寡而有所区
别。比如说,衰老的雄性动物,由于其余生不会很长,如果受伤,它的损失较之
来日方长的、精力充沛的年轻雄性动物可能要少。
第三类,纯属随意假定而且明显互不相干的不对称现象能够产生一种ESS,因为
这种不对称现象能够使竞赛很快见分晓,这是这种理论的一种异乎寻常的推论。
比如说,通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即两个竞争者中的一个比另一个早到达竞赛地
点。我们就分别称它们为“留驻者”(resident)和“闯入者” (intruder)。为
了便于论证起见,我是这样进行假定的,不论是留驻者还是闯入者都不因此而具
有任何附加的有利条件。我们将会看到,这一假定在实际生活中可能与事实不
符,但这点并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在于,纵令留驻者具有优于闯入者的
有利条件这种假定无理可据,基于不对称现象本身的ESS也很可能会得以形成。
简单地讲,这和人类抛掷钱币,并根据钱币的正反面来迅速而毫不用争执地解决
争论的情况有类似之处。
“如果你是留驻者,进攻;如果你是闯入者,退却,”这种有条件的策略能够成
为ESS。由于不对称现象是任意假定的,因此,“如果是留驻者,退却;如果是
闯入者,进攻”这种相反的策略也有可能是稳定的。具体种群中到底采取这两种
ESS中的哪一种,这要取决于其中的哪一种ESS首先达到多数。个体的大多数一
旦运用这两种有条件的策略的某一种,所有脱离群众的行为皆受到惩罚,这种策
略就因之称为ESS。
譬如说,假定所有个体都实行“留驻者赢,闯入者逃”的策略。就是说它们所进
行的搏斗将会是输赢各半。它们绝不会受伤,也绝不会浪费时间,因为一切争端
都按任意作出的惯例迅速得到解决。现在让我们设想出现一个新的突变型叛逆
者。假定它实行的是纯粹的鹰的策略,永远进攻,从不退却,那么它的对手是闯
入者时,它就会赢;而当它的对手是留驻者时,它就要冒受伤的很大风险。平均
来说,它比那些按ESS的任意规定的准则进行比赛的个体,得分要低些。如果叛
逆者不顾惯常的策略而试图反其道而行之,采取“如身为留驻者就逃;如身为闯
入者就进攻”的策略,那么它的下场会更糟。它不仅时常受伤,而且也极少有机
会赢得一场竞赛。然而,假定由于某些偶然的变化,采用同惯例相反的策略的个
体竟然成了多数,这样它们的这种策略就会成为一种准则,偏离它就要受到惩
罚。可以想见,我们如果连续观察一个种群好几代,我们就能看到一系列偶然发
生的从一种稳定状态跳到另一种稳定状态的现象。
但是实际生活中可能并不存在真正的任意不对称现象。如留驻者实际上可能比闯
入者享有更有利的条件,因为它们对当地的地形更熟悉。闯入者也许更可能是气
喘吁吁的,因为它必须赶到战斗现场,而留驻者却是一直待在那里的。两种稳定
状态中,“留驻者赢,闯入者退”这种状态存在于自然界的可能性更大,其所以
如此的理由是比较深奥的。这是因为“闯入者赢,留驻者退”这种相反的策略有
一种固有的自我毁灭倾向,史密斯把这种策略称为自相矛盾的策略。处于这种自
相矛盾中的ESS状态的任何种群中,所有个体总是极力设法避免处于留驻者的地
位:无论何时与对手相遇,它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充当闯入者。为了做到这一点,
它们只有不停地四处流窜,居无定所。这是毫无意义的。这种进化趋势,除无疑
会招致时间和精力上的损失之外,其本身往往导致“留驻者”这一类型的消
亡。在处于另一种稳定状态,即“留驻者赢,闯入者退”的种群中,自然选择有
利于努力成为留驻者的个体。对每一个体来说,就是要坚守一块具体地盘,尽可
能少离开,而且摆出“保卫”它的架势。这种行为如大家所知,在自然界中到处
可见,大家把这种行为称为“领土保卫”。
就我所知,伟大的个体生态学家廷伯根(Niko Tinbergen)所作的异常巧妙和一
目了然的试验,再精彩不过地展示了这种行为上的不对称性。他有一只鱼缸,其
中放了两条雄性刺鱼。它们在鱼缸的两端各自做了巢,并各自“保卫”其巢穴附
近的水域。廷伯根将这两条刺鱼分别放人两个大的玻璃试管中,再把两个试管并
排放一起,只见它们隔着玻璃管试图相互搏斗。于是产生了十分有趣的结果。当
他将两个试营移到刺鱼A的巢穴附近时,A就摆出进攻的架势,而刺鱼B 就试图退
却;但当他将两个试管移到刺鱼B 的水域时,因主客易地而形势倒转。廷伯根只
要将两个试管从鱼缸的一端移向另一端,他就能指挥哪条刺鱼进攻,哪条退却。
很显然,两条刺鱼实行的都是简单的有条件策略:“凡是留驻者,进攻;凡是闯
入者,退却。”
这种领土行为有什么生物学上的“好处”?这是生物学家时常要问的问题,生物
学家提出了许多论点,其中有些论点稍后我们将会提及。但是我们现在就可以看
出,提出这样的问题可能本来就是不必要的。这种领土“保卫”行为可能仅仅是
由于抵达时间的不对称性而形成的一种ESS,而抵达时间的不对称性通常就是两
个个体同一块地盘之间关系的一种特点。
体积的大小和一般的搏斗能力,据认为是非任意性不对称现象中最重要的形式。
体积大不一定就是赢得搏斗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特性,但可能是特性之一。如果两
个个体搏斗时比较大的一个总是赢的话,如果每一个体都能确切知道自己比对手
大还是小,只有一种策略是明智的:“如果你的对手比你体积大,赶快逃跑。同
比你体积小的人进行搏斗。”假使体积的重要性并不那么肯定,情况也就随之更
复杂些。如果体积大还是具有一点优越性的话,我刚才讲的策略就仍旧是稳定
的。如果受伤的风险很大的话,还可能有一种“似非而是的策略”,即“专挑比
你大的人进行搏斗,见到比你小的就逃”!称之为似非而是的原因是不言而喻
的。因为这种策略似乎完全违背常识。它之所以能够稳定,其原因在于:在全部
由似非而是的策略者组成的种群中,绝不会有人受伤,因为每场竞赛中,逃走的
总是参加竞赛的较大的一个。一个大小适中的突变体如实行的是“合理”的策
略,即专挑比自己体积小的对手,他就要同他所遇见的人中的一半进行逐步加剧
的严重搏斗。因为,如果他遇到比自己小的个体,他就进攻;而较小的个体拼命
还击,因为后者实行的是似非而是策略;尽管合理策略的实行者比似非而是策略
的实行者赢得胜利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但他仍旧冒着失败和严重受伤的实际风
险。由于种群中的大部分个体实行似非而是的策略,因而一个合理策略的实行者
比任何一个似非而是策略的实行者受伤的可能性都大。
即使似非而是的策略可能是稳定的,但它大概只具有学术上的意义。似非而是策
略的搏斗者只有在数量上大大超过合理策略的搏斗者的情况下才能获得较高的平
均盈利。首先,这样的状况如何能够出现实属难以想象。即使出现这种情况,合
理策略者对似非而是策略者的比率也只要略微向合理策略者一边移动一点,便达
到另一种ESS——合理的策略——的“引力区域”(zone of attraction)。所谓引
力区域即种群的一组比率,在这个例子里,合理策略者处于这组比率的范围内时
是有利的:种群一旦到达这一区域,就不可避免地被引向合理的稳定点。要是在
自然界能够找到一个似非而是的ESS实例会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但我怀疑我
们能否抱这样的侈望[我话说得太早了。在我写完了上面这句活之后,史密斯教授
提醒我注意伯吉斯(Burgess)关于墨西哥群居蜘蛛Oecobius civitas(拟壁钱
属)的行为所作的下述描绘“如果一只蜘蛛被惊动并被赶出其隐避的地方,它就
急冲冲地爬过岩石,如岩石上面无隙缝可藏身,就可能到同一物种的其他蜘蛛的
隐蔽地点去避难。如果闯入者进来时,这个蜘蛛正在家里,它并不进攻,而是急
冲冲爬出去再为自己去另寻新的避难所。因此,一旦第一个蜘蛛被惊动,从一个
蜘蛛网到另一个蜘蛛网的一系列替换过程要持续几秒钟,这种情况往往会使聚居
区的大部分蜘蛛从它们本来的隐蔽所迁徙,到另一只蜘蛛的隐蔽所”(群居蜘
蛛,《科学美国人》,1976年3月号)。这就是第109页上所讲的那种意义上的似
非而是的现象]。
假如个体对以往搏斗的结果保留某些记忆,情况又会是怎样呢?这要看这种记忆
是具体的还是一般的。蟋蟀对以往搏斗的情况具有一般的记忆。一只蟋蟀如果在
最近多次搏斗中获胜,它就会变得更具有鹰的特点;而一只最近连遭败北的蟋
蟀,其特点会更接近鸽子。亚历山大(R.D. Alexander)很巧妙地证实了这种情
况,他利用一个模型蟋蟀痛击真正的蟋蟀。吃过这种苦头的蟋蟀再同其他真正的
蟋蟀搏斗时多数要失败。我们可以说,每个蟋蟀在同其种群中有平均搏斗能力的
成员作比较的同时,对自己的搏斗能力不断作出新的估计。如果把对以往的搏斗
情况具有一般记忆的动物,如蟋蟀,集中在一起组成一个与外界不相往来的群
体,过一段时间之后,很可能会形成某种类型的统治集团。观察者能够把这些个
体按级别高低的顺序排列。在这一顺序中级别低的个体通常要屈从于级别高的个
体。这倒没有必要认为这些个体相互能够辨认。习惯于赢的个体就越是会赢,习
惯于失败的个体就越是要失败。实际情况就是如此。即使开始时个体的胜利或失
败完全是偶然的,它们会自动归类形成等级。这种情况附带产生了一个效果:群
体中激烈的搏斗逐渐减少。
我不得不用“某种类型的统治集团”这样一个名称,因为许多人只把“统治集团
”(dominance hierarchy)这个术语用于个体具有相互辨认能力的情况。在这类
例子中,对于以往搏斗的记忆是具体的而不是一般的。作为个体来说,蟋蟀相互
辨认不出,但母鸡和猴子都能相互辨认。如果你是一个猴子的话,一个过去曾经
打败过你的猴子,今后还可能要打败你。对个体来说,最好的策略是,对待先前
曾打败过它的个体应采取相对的带有鸽派味道的态度。如果我们把一群过去相互
从未见过的母鸡放在一起,通常会引起许多搏斗。一段时间之后,搏斗越来越
少,但其原因同蟋蟀的情况不同。对母鸡来说,搏斗减少是因为在个体的相互关
系中,每一个体都能“安分守己”。这对整个群体来说也带来好处,下面的情况
足资证明:有人注意到,在已确立的母鸡群体中,很少发生凶猛搏斗的情况,蛋
的产量就比较高;相比之下,在其成员不断更换因而搏斗更加频繁的母鸡群体
中,蛋产量就比较低。生物学家常常把这种“统治集团”在生物学上的优越性或
“功能”说成是在于减少群体中明显的进犯行为。然而这种讲法是错误的。不能
说统治集团本身在进化的意义上具有“功能”,因为它是群体而不是个体的一种
特性。通过统治集团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个体行为模式,从群体水平的观点上来
看,可以说是具有功能的。然而,如果我们根本不提“功能”这个词,而是按照
存在有个体辨认能力和记忆的不对称竞赛中的各种ESS来考虑这个问题,这样甚
至会更好些。
迄今我们所考虑的竞争都是指同一物种的成员间的竞争。物种间的竞争情况又是
如何呢?我们上面已经谈过,不同物种的成员之间的竞争,不象同一物种的成员
之间那样直接。基于这一理由,我们应该设想它们有关资源的争端是比较少的,
我们的预料已得到证实。例如,知更鸟保卫地盘不准其他知更鸟侵犯,但对大山
雀却并不戒备。我们可以画一幅不同个体知更鸟在树林中分别占有领地的地图,
然后在上面叠上一幅个体大山雀领地地图,可以看到两个物种的领地部分重叠,
完全不相互排斥,它们简直象生活在不同的星球上。
但不同物种的个体之间也要发生尖锐的利害冲突,不过其表现形式不同而已。例
如,狮子想吃羚羊的躯休,而羚羊对于自己的躯体却另有截然不同的打算。虽然
这种情况不是通常所认为的那种争夺资源的竞争,但从逻辑上说,不算竞争资
源,道理上难以讲通。在这里,有争议的资源是肉。狮子的基因“想要”肉供其
生存机器食用,而羚羊的基因是想把肉作为其生存机器进行工作的肌肉和器官。
肉的这两种用途是互不相容的,因此就发生了利害冲突。
同一物种的成员也是肉做的,但为什么同类相食的情况相对来说这样少呢?这种
情况我们在黑头鸥中见到过,成年鸥有时要吃自己物种的幼鸥。但我们从未见到
成年的肉食动物为吞食自己物种的其他成年动物而主动去追逐它们。为什么没有
这种现象呢?我们仍旧习惯于按照“物种利益”的进化观点去思考问题,以致我
们时常忘记摆出这样完全有道理的问题:“为什么狮子不去追捕其他狮子?”还
有一个人们很少提出的其实是很好的问题:“羚羊为什么见到狮子就逃,而不进
行回击呢?”
狮子之所以不追捕狮子是因为那样做对它们来说不是一种ESS。同类相食的策略
是不稳定的,其原因和前面所举例子中的鹰策略相同。遭到反击的危险性太大
了。而在不同物种的成员之间的竞争中,这种反击的可能性要小些,这也就是那
么多的被捕食的动物要逃走而不反击的道理。这种现象可能源出于这样的事实:
在不同物种的两只动物的相互作用中存在一种固有的不对称现象,而且其不对称
的程度要比同一物种的成员之间大。竞争中的不对称现象凡是强烈的,ESS一般
是以不对称现象为依据的有条件的策略。“如果你比对手小,就逃走;如果你比
对手大,就进攻”,这种类型的策略很可能在不同物种成员之间的竞争中得到发
展,因为可以利用的不对称现象非常之多。狮于和羚羊通过进化上的趋异过程而
形成了一种稳定性,而竞争中本来就有的不对称现象也因此变得日益加强。追逐
和逃跑分别变成它们各自的高超技巧。一只突变型羚羊如果采取了“对峙并搏斗
”的策略来对付狮子,它的命运同那些消失在地平线上的其他羚羊相比,可能要
不妙得多。
我总是有一种预感,我们可能最终会承认ESS概念的发明,是自达尔文以来进化
理论上最重要的发展之一。凡是有利害冲突的地方,它都适用,这就是说几乎在
一切地方都适用。一些研究动物行为的学者沾染了侈谈“社会组织”的习惯。他
们动辄把一个物种的社会组织看作是一个具备作为实体的条件的单位,它享有生
物学上的“有利条件”。我所举的“统治集团”就是一例。我相信,混迹于生物
学家有关社会组织的大量论述中的那些隐蔽的群体选择主义的各种假定,是能够
辨认出来的。史密斯的ESS概念使我们第一次能够清楚地看到,一个由许多独立
的自私实体所构成的集合体,如何最终变得象一个有组织的整体。我认为,这不
仅对物种内的社会组织是正确的,而对于由许多物种所构成的“生态系统”以及
“群落”也是正确的。从长远观点来看,我预期ESS概念将会使生态学发生彻底
的变革。
我们也可以把这一概念运用于曾在第三章搁置下来的一个问题,即船上的桨手
(代表体内的基因)需要很好的集体精神这一类比。基因被选择,不是因为它在
孤立状态下的“好”,而是由于在基因库中的其他基因这一背景下工作得好。好
的基因应能够和它必须与之长期共同生活于一系列个体内的其余基因和谐共存,
相互补充。磨嚼植物的牙齿的基因在草食物种的基因库中是好基因,但在肉食物
种的基因库中就是不好的基因。
我们可以设想一个不矛盾的基因组合,它是作为一个单位被选择在一起的。在第
三章蝴蝶模拟的例子中,情况似乎就是如此。但现在ESS概念使我们能够看到,
自然选择纯粹在独立基因的水平上如何能够得到相同的结果,这就是ESS概念的
力量所在。这些基因并不一定是在同一条染色体上连接在一起的。
其实,划船的类比还没达到说明这一概念的程度。它最多只能说明一个近似的概
念。我们假定,一个赛艇的全体船员要能真正获得成功,重要的是奖手必须用言
语协调其动作。我们再进一步假定,在桨手库中,教练能够选用的桨手,有些只
会讲英语,有些只会讲德语。操英语的奖手并不始终比操德语的桨手好些,也不
总是比操德语的桨手差些。但由于通话的重要性,混合组成的桨手队得胜的机会
要少些,而纯粹讲英语的或纯粹讲德语的所组成的桨手队得胜的机会要多些。
教练没有认识到这点,他只是任意地调配他的桨手,认为得胜的船上的个体都是
好的,认为失败的船上的个体都是差的。如果在教练的桨手库中,英国人碰巧占
压倒优势,那么,船上只要有一个德国人,很可能就会使这条船输掉,因为无法
进行通话;反之,如果在桨手库中凑巧德国人占绝对优势,船上只要有一个英国
人,也会使这条船失败。因此,最理想的一队船员应处于两种稳定状态中任何一
种,即要么全部是英国人,要么全部是德国人,而绝不是混合阵容。表面上看起
来,教练似乎选择清一色的语言小组作为单位,其实不然,他是根据个体桨手赢
得竞赛的明显能力来进行选择的。而个体赢得竞赛的趋向则要取决于候选桨手库
中现有的其他个体。属于少数的候选桨手会自动受到惩罚,这倒并非因为他们是
不好的桨手,而仅仅是由于他们是少数而已。同样,基因因能相互和谐共存而被
选择在一起,这并不一定说明我们必须象看待蝴蝶的情况那样,把基因群体也看
成是作为单位来进行选择的。在单个基因低水平上的选择能给人以在某种更高水
平上选择的印象。
在这一例子中,自然选择有利于简单的行为一致性。更为有趣的是,基因之被选
择可能由于它们的相辅相成的行为。以类比法来说明问题,我们可以假定由四个
右手划桨手和四个左手划奖手组成的赛艇队是力量匀称的理想队;我们再假定教
练不懂得这个道理,他根据“功绩”盲目进行挑选。那么如果在候选桨手库中碰
巧右手划桨手占压倒优势的话,任何个别的左手划桨手往往会成为一种有利因
素:他有可能使他所在的任何一条船取得胜利,他因此就显得是一个好桨手。反
之,在左手划桨手占绝对多数的桨手库中,右手划桨手就是一个有利因素。这种
情况就同一只鹰在鸽子种群中取得良好成绩,以及一只鸽子在鹰种群中取得良好
成绩的情况相似。所不同的是,在那里我们讲的是关于个体——自私的机器——
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这里我们用类比法谈论的是关于体内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练盲目挑选“好”桨手的最终结果必然是由四个左手划奖手和四个右手划桨手
组成的一个理想的桨手队。表面看起来他好象把这些桨手作为一个完整的、力量
匀称的单位选在一起的。我觉得说他在较低的水平上,即在单独的候选桨手水平
上进行选择更加简便省事。四个左手划桨手和四个右手划桨手加在一起的这种进
化上稳定状态(“策略”一词在这里会引起误解)的形成,只不过是以表面功绩
为基础在低水平上进行选择的必然结果。
基因库是基因的长期环境。“好的”基因是作为在基因库中存活下来的基因盲目
地选择出来的。这不是一种理论,甚至也不是一种观察到的事实,它不过是一个
概念无数次的重复。什么东西使基因成为好基因才是人们感兴趣的问题。我曾讲
过,建造高效能的生存机器——躯体——的能力是基因之成为好基因的标准,这
是一种初步的近似讲法。现在我们必须对这种讲法加以修正。基因库是由一组进
化上稳定的基因所形成,这组基因成为一个不受任何新基因侵犯的基因库。大部
分因突变、重新组合或来自外部而出现的基因很快就受到自然选择的惩罚:这组
进化上稳定的基因重新得到恢复。新基因侵入一组稳定的基因偶尔也会获得成
功,即成功地在基因库中散布开来。然后出现一个不稳定的过渡阶段,最终又形
成新的一组进化上稳定的基因——发生了某种细微程度的进化。按进犯策略类
推,一个种群可能有不止一个可选择的稳定点,还可能偶尔从一个稳定点跳向另
一个稳定点。渐进的进化过程与其说是一个稳步向上爬的进程,倒不如说是一系
列的从一个稳定台阶走上另一个稳定台阶的不连续的步伐。作为一个整体,种群
的行为就好象是一个自动进行调节的单位。而这种幻觉是由在单个基因水平上进
行的选择所造成。基因是根据其“成绩”被选择的,但对成遗的判断是以基因在
一组进化上稳定的基因(即现存基因库)的背景下的表现为基础的。
史密斯集中地论述了一些完整个体之间的进犯性相互作用,从而把问题阐明。鹰
的躯体和鸽子躯体之间的稳定比率易于想象,因为躯体是我们能够看得见的大物
体。但寄居于不同躯体中的基因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犹如冰山的尖顶。而在一组
进化上稳定的基因——基因库——中,基因之间绝大部分的重要相互作用,是在
个体的躯体内进行的。这些相互作用很难看见,因为它们是在细胞内,主要是在
发育中的胚胎细胞内发生的。完整的浑然一体的躯体之所以存在,正是因为它们
是一组进化上稳定的自私基因的产物。
但我必须回到完整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水平上来,因为这是本书的主题。把个
体动物视为独立的自私机器便于理解进犯行为。如果有关个体是近亲——兄弟姐
妹,堂兄弟姐妹,双亲和子女——这一模式也就失去效用。这是因为近亲体内有
很大一部分基因是共同的。因此,每一个自私的基因却同时须忠于不同的个体。
这一问题留待下一章再加阐明。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
S****8
发帖数: 1
3
这本书就是扯淡的垃圾!!!

【在 C******a 的大作中提到】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
: ————————————————
: 自私的基因
: R.道金斯 著
: 卢允中 张岱云 译
: 第五章 进犯行为:稳定性和自私的机器
: 本章所要讨论的主要是关于进犯行为这个在很大程度上被误解了的论题。我们将
: 继续把个体作为一种自私的机器加以论述,这种机器的程序编制就是为了完成对
: 它的作为一个整体的全部基因来说是最有益的任何事情。这种讲法是为了叙述的
: 简便。本章结尾时我们将再回到以单个基因为对象的讲法。

1 (共1页)
进入Biolog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比较不同基因在同一和不同细胞系中的表达量————qPCR结果要怎样分析陈章良对当前中国生物医学的贡献最大
一个简单小测试 考考你的转基因食物知识2011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转载)
求助 各位大侠帮帮忙[合集] 能预测一个未知基因的功能吗?
关于染色体,基因,姓 (转载)好主意,synthetic lethal来治疗癌症
请教个问题男人与女人对回国态度的基因学以及进化论基础 (转载)
[转载] 第二章 生物学在科学中的地位及其概念结构男人与女人对回国态度的基因学以及进化论基础 (转载)
Re: 反基们越来越肤浅了lol (转载)请教如何查找整个family的基因?
第五章 注意和记忆求助,植物的发育里面有哪些比较热门的基因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机器话题: 基因话题: 生存话题: 自私话题: 第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