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Cantonese版 - 上世纪初的广州: 惠爱路相铺一条街 时髦人争影大头相
相关主题
帝国商行 广州十三行20实际历史和以往历史最大的不同就是资料多了
想起以前在《周末》画报上的十八甫的故事【晚清政坛PS事件】 (转载)
番禺十八涌印象历史上真实的包公:并不是黑脸而是面目清秀白脸长须
叫父亲太遥远(十八)--《我的肯塔基故乡》不用牛顿和爱因斯坦成果的生活模式是怎么样的?
中国从什么时候有了彩色摄影?说不定曾经有画家在照相机出现后感叹过人们越来越懒or傻
潮流网拍摄影术 街头时尚人像摄影心得分享from dpnet【晚清政坛PS事件】
哀恸有时,跳舞有时-6 may31一个发人深思的现象:中国古代从来没有主题为非中国人的绘画作品
珍妃到底有多美?一组老照片告诉你列位,实话实说各位欣赏绘画到了哪个阶段?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照相馆话题: 广州话题: 摄影术话题: 艳芳话题: 照相
进入Cantonese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G***Y
发帖数: 9698
1
惠爱路相铺一条街 时髦人争影大头相
大洋新闻 时间: 2015-08-27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王月华
采写/广州日报记者王月华
“竿头日影卓午初,一片先用玻璃铺,涂以药水镜面敷,纳以木匣藏机枢,更复六
尺巾冥疏,一孔碗大频觊觎,时辰表转刚须臾,幻出人全躯神传……”亲爱的读者,你
仔细读一读这首竹枝词,有没有看出点名堂?其实,这首竹枝词写于1861年,题名就叫
做《观西人以镜取影歌》。此时距摄影术发明不过20多年,就已有老外扛着设备来到广
州,开设照相馆,引得坊间民众争相前往拍照,老外因而赚得盆满钵满,“日进洋钱满
一车”。照相馆里的种种西洋镜使清代文人倪鸿眼界大开,他因而大笔一挥,记录下“
西人取影”的整个过程。
不过,倪鸿远非第一拨见识到照相机的本地人,早在1845年,也即摄影术问世的第
六年,就有法国摄影师远道而来,替广州的官员与富商拍照留影,在“西风东渐”的潮
流里见多识广的广州人也并未被传说中的“摄魂术”吓着,反而兴高采烈,将小照一抢
而空。正是这份对新事物的好奇与包容,种下了广州上世纪初照相业发达的种子。
捷足先登
老外来穗开影楼
日进洋钱满一车
在细说老广州的照相业传奇之前,让我们先八一八摄影术的发明过程。我们都知道
,摄影的物理学基础是小孔成像原理,早在16世纪,人们就开始在针孔摄影机上使用透
镜, 但直到1839年,法国人盖达尔发明了银版法,利用光分解的银盐显像定影,成功
晒出了阴暗图像,摄影术才告诞生。要说盖达尔还真有商业天赋,在摄影术问世前一年
,他就开始为生产照相机做准备,摄影术的专利刚被政府购买,他就火速开售自己生产
的木质相机,很快就又赚了一笔大钱。
法国摄影师入穗 全城轰动
摄影术是法国人发明的,中国人最早见识到照相机,也与一个法国人有关。据史料
记载,1844年10月,法国人于勒·埃及尔以外交人员身份来到广州,拍摄了中法《黄埔
条约》签订现场的照片。随后,他还来到当时广州最有钱的商人潘仕成家中,替潘氏一
家大小拍摄肖像照。说起照相术的八卦,我们知道它以前还有一个外号叫“摄魂术”,
因为它“咔嚓”一响,就会把人的魂魄掳走。不过,广州是中国“西风东渐”的桥头堡
,各种来自国外的新鲜事物总是最先在这里登陆,本地人因而历练得见多识广,所以对
于勒手里的照相机,大家不但不害怕,反而充满了好奇心。
于勒在回忆录里这样形容当时的热闹场景:“街上响起了锣声,广州城的五位官人
驾到……来看这个全城人都在谈论的神奇发明……潘仕成和他的子女们的照片被一抢而
空……一群新来的人围上来,让我去外面照相给其他人看看,我很高兴地答应了他们的
请求。”读着这段话,想一想摄影术发明刚6年,照相机就能在这儿掀起这么大的波澜
,160年前广州城的国际化程度,还真是不容小觑。
街头首见照相馆 门庭若市
1844年,广东人初识照相机,1845年,中国第一家商业照相馆就出现在了香港街头
,这也不过比位于纽约的世界第一家商业照相馆晚了5年而已。这家照相馆的老板是个
名叫乔治·韦斯特的美国人,随后,一些商业嗅觉灵敏的洋人纷纷来到粤港澳,开设照
相馆,招揽生意。
至迟到1861年前后,广州街头也开始出现了洋人开办的照相馆,并且大受热捧。当
时有个名叫倪鸿的文人,到其中一家照相馆实地考察了一番后,顿觉大开眼界,于是大
笔一挥,写下一首《观西人以镜取影歌》,用文字记录下了洋人照相的全过程,成为后
人了解广州早期摄影史的珍贵资料。
读一读他的诗句,“竿头日影卓午初,一片先用玻璃铺,涂以药水镜面敷,纳以木
匣藏机枢,更复六尺巾冥疏,一孔碗大频觊觎,时辰表转刚须臾,幻出人全躯神传”,
早期的照相场景就非常鲜活地呈现在眼前了。由于前来拍照的市民天天挤爆门,洋老板
的生意好得出奇,用倪鸿的话说,就是“日进洋钱满一车”,赚得真是盆满钵满。
竞争激烈
本地人闯入市场分杯羹
早期照相馆云集十八甫
一门高利润的新兴生意,总会引来众多效仿者投身其中。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本
地人开设的照相馆在市面上次第出现。这些人大多在洋人开设的照相馆里帮过工,掌握
了“核心技术”后就另立门户,与原来的老板分一杯羹。
照相馆细分市场赚“西纸”
广州本地人开设的第一家照相馆出现在双门底大街(今北京路),馆主名叫梁海初
,从香港学了一手摄影技术后回到广州创业,他还给照相馆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做“
芙蓉镜”,一时间引得客似云来,生意马上就火了。
“芙蓉镜”在双门底开业之后不久,黎镛照相馆又在十八甫闪亮登场,当时的十八
甫是广州的黄金地段之一,人气极旺,黎镛是旅美华侨,资金雄厚,故而能在这里占得
地盘。黎镛照相馆最初门脸不大,楼下一个单间,楼上照相,由于生意好,影楼规模很
快就得以扩大,可以拍出24寸的团体照。黎镛照相馆的名声传出去之后,全城达官贵人
拖家携口,趋之若鹜来拍“全家福”。
黎镛的成功使更多人看上了十八甫这块风水宝地,兆南昌照相馆、同生照相馆、真
光公司照相部先后在此开业,围绕城内富户、大家庭主妇、舞台名伶这些目标客户用尽
功夫,扩展生意。
有人紧盯主流人群,有人就专做细分市场。在十八甫菜栏横街一个不起眼的角落,
就有一家阿芳照相馆,门脸不大,装修不俗,主做外国人生意,专设英文招待员,收钱
主要收“西纸”(外币),虽说不怎么为大众所知,但钱可一点都不少赚,除了外国人
以外,还有很多贵族学生远道而来,拍照留念,毕竟在任何时候,都有人追求格调不是?
上层人群固然是理想的潜在客户,但一窝蜂都去追,就免不了激烈的竞争,随着照
相馆在市面上渐渐增多,有人开始打起了“下里巴人”的主意。今日黄沙码头之所在,
在当时称为谷埠,是全城花艇集中地,多的是姿容俏丽的疍家女。有人就在这里开了家
照相馆,名叫“黎耀照相馆”,因为害怕水浸,影楼设在三层,后门直通水道,疍家女
下船就可直上影楼,十分方便。这些女孩子大多没什么文化,又很迷信“转运相”之说
,热衷于拍照转运,给店主带去不少生意。
三大照相馆成就惠爱路
十八甫一带是广州早期的照相馆集中地,但随着1912年艳芳照相馆在惠爱路横空出
世,以及两家竞争对手——星洲照相馆和兆芳照相馆在此集结,惠爱路就成了照相业的
核心竞争地带,遂有了“照相一条街”的美誉。城内各大机关的团体照生意,多为这三
家照相馆垄断,其中,又以艳芳照相馆最受人青睐。
其实,说起艳芳照相馆这家百年老字号的故事,很多广州人都如数家珍,我作为广
州历史文化的初学者,自然不敢假充内行。不过,通过1926年一期《广州民国日报》刊
登的《赠像致谢》一文,我们倒能对艳芳照相馆当年的“威水史”有更深入的了解。文
章是这样写的:“艳芳照相馆研究影像精益求精,以故近来营业情形发达,凡本市各机
关及团体摄影,多由该馆承办……且总理暨廖仲恺先生遗像,以该馆之映片最为精巧,
非他影馆所能及者,特登报介绍……”再看资料中艳芳照相馆当时拍下来的知名新闻影
像,从《孙夫人出席代表大会》,到《粤人反日出兵示威大游行》,再到《北行车厢中
四要人:丁维芬、何香凝、谭延闿、顾孟余》……张张价值不菲,艳芳照相馆在上世界
初摄影界的“江湖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注:本文部分内容参考了林礼庭所著《广州市照相业起源回忆录》一文。)
1 (共1页)
进入Cantonese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列位,实话实说各位欣赏绘画到了哪个阶段?中国从什么时候有了彩色摄影?
科学家探秘人体奇特的能量场(图)潮流网拍摄影术 街头时尚人像摄影心得分享from dpnet
严肃话题:狗有思维不说了,狗有情绪吗?哀恸有时,跳舞有时-6 may31
zt向日葵的激情:超越技术的艺术——谈谈梵高的贡献珍妃到底有多美?一组老照片告诉你
帝国商行 广州十三行20实际历史和以往历史最大的不同就是资料多了
想起以前在《周末》画报上的十八甫的故事【晚清政坛PS事件】 (转载)
番禺十八涌印象历史上真实的包公:并不是黑脸而是面目清秀白脸长须
叫父亲太遥远(十八)--《我的肯塔基故乡》不用牛顿和爱因斯坦成果的生活模式是怎么样的?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照相馆话题: 广州话题: 摄影术话题: 艳芳话题: 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