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Chemistry版 - 化学人需要了解的化学家
相关主题
旅美生物有机化学家沈奔博士这邮件该怎么回啊?
一个优秀的有机化学家知道所有的name reactions么英国化学家找到生命源头
有机化学家能不能来验证一下居然有人称俺是化学家
沉痛悼念化学系的老朋友Doering教授华人化学家教授在美国并无话语权
nature product chemist这还是化学版么?
请知情者科普一下,“蒋锡夔先生1955年冲破美国政府的层层阻挠回到祖国”华人化学家有哪几个成名的?
二价铁是怕光的么? (转载)长春应化所抗议食堂:后勤傻眼了,得罪化学家的下场! (转载)
合成有机化学家工作介绍是真的吗?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化学话题: 李比希话题: 库勒话题: 化学家话题: 化合物
进入Chemist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e****2
发帖数: 2723
1
有机化学家的故事
1 .贝格曼( T.O.Bergman , 1725--1784 ,瑞典化学家)
贝格曼是舍勒的友人,研究过有机物如甘油等。他是著名的分析化学和矿物学家。编写
过一些书。
2 .葛梅林( L.Gmelin, 1788--1853 ,德国化学家)
葛梅林是海德尔堡大学教授。发现铁氰化钾( 1822 )、牛磺酸( 1824 )、克酮酸及
玫琮酸( 1825 )、血红素和胰酶(与 Tiedemann 合作, 1826 ),引入酯和酮的名
称( 1848 ),编写过大部头的《化学手册》。葛梅林说, " 只有碳是有机化学物的
基本元素。 "" 将有机化合物简单定义为碳化合物。 " 凯库勒说: " 因此,我们把有
机化学定义为碳化合物的化学。但这个定义没有表示出无机物与有机物的真正区别。对
于我们这门学科,人们给了它有机化学这一个历史悠久的名称,而我们把它称为碳化合
物的化学则更为方便。 "
3 .舍勒( Carl Wilhelm Scheele, 1742--1786 ,瑞典化学家)
舍勒索 742 年生于当时瑞典波莫瑞尼亚的首府施特腊尔宋特。他生活在错误的燃素论
在化学界盛行
r*******3
发帖数: 10886
2
完啦?
e****2
发帖数: 2723
3
后面还有30多人, 懒得弄了
跟咱们没啥关系

【在 r*******3 的大作中提到】
: 完啦?
e****2
发帖数: 2723
4
有机化学家的故事
1 .贝格曼( T.O.Bergman , 1725--1784 ,瑞典化学家)
贝格曼是舍勒的友人,研究过有机物如甘油等。他是著名的分析化学和矿物学家。编写
过一些书。
2 .葛梅林( L.Gmelin, 1788--1853 ,德国化学家)
葛梅林是海德尔堡大学教授。发现铁氰化钾( 1822 )、牛磺酸( 1824 )、克酮酸及
玫琮酸( 1825 )、血红素和胰酶(与 Tiedemann 合作, 1826 ),引入酯和酮的名
称( 1848 ),编写过大部头的《化学手册》。葛梅林说, " 只有碳是有机化学物的
基本元素。 "" 将有机化合物简单定义为碳化合物。 " 凯库勒说: " 因此,我们把有
机化学定义为碳化合物的化学。但这个定义没有表示出无机物与有机物的真正区别。对
于我们这门学科,人们给了它有机化学这一个历史悠久的名称,而我们把它称为碳化合
物的化学则更为方便。 "
3 .舍勒( Carl Wilhelm Scheele, 1742--1786 ,瑞典化学家)
舍勒索 742 年生于当时瑞典波莫瑞尼亚的首府施特腊尔宋特。他生活在错误的燃素论
在化学界盛行时代,可是在实验方面却发现了很多新的实验事实。他十三岁起就在药房
当学徒,做药剂师,学习化学,一直从事药物的提炼和配制工作,所以,积累了丰富的
经验,加上他长期勤奋工作,发现了不少新物质。例如从酿酒副产物酒石中析离出酒石
酸( 1770 ),从酸牛乳中析离出乳酸( 1780 ),从尿中析离出尿酸( 1780 ),从
酢桨草中析离出草酸( 1776 ),从柠檬中析离出柠檬酸( 1784 ),从苹果中析离出
苹果酸( 1785 ),从五培子中析离出没食子酸( 1786 ),将没食子酸加热又得到焦
性没食子酸。当时舍勒主要是利用这些酸的钙盐和铅盐难溶于水的特性,令酸形成钙或
铅盐沉淀下来,用无机酸酸化便得有机酸。又发现了酪蛋白( 1780 )和甘油( 1783-
-1784 )。舍勒还发现了氧,并发表了:燃素 + 火空气(氧) = 热的论文。他在职
1775 年 2 月当选为瑞典科学院院士。瑞典科学院为了纪念这位科学家,铸造了一个座
像,耸立在斯德哥尔摩广场上,供人仰慕。
4. 柏齐利乌斯( Jacob Berzelius, 1779--1848 ,瑞典化学家)
柏齐利乌斯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化学家。 1779 年 8 月 20 日生于瑞典的瓦夫魏尔宗达
,家境贫穷, 15 岁时白天在田间劳动,晚上当家庭教师,决心谋生挣钱, 1797 年,
考上乌普萨拉大学医学系,还当家庭教师以及每逢星期日当临时工挣钱。 1802 年 5
月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在该学院当讲座义务助手,业余攻读化学。 1806 年任讲师,
1807 年成为教授。 1835 年,皇家查理十四晋封他为男爵。他把厨房改建为实验室进
行科学研究工作。柏齐利乌斯的实验工作横跨许多领域。他发现铈土( 1803 , 1804
发表)、硒( 1818 )、钍( 1828 , 1829 发表),离析出硅( 1810 )、钽(
1824 )、锆( 1825 ),证明化合定律和原子学说可用于无机化学也可以用于有机化
学,制定出近代化学符号( 1813 ),提出了电化学二元论学说。他于是 1808 年首先
提出有机化学的名词,改进了有机元素分析方法。他还发现肌乳酸( 1806 )、丙酮酸
( 1835 )。 柏齐利乌斯的主要特点是严密性与系统性,观察精确,描述清晰。他是
生命力论的拥护者。
5. 维勒( Friedrich Wohler, 1800--1882 ,德国化学家)
维勒是因首先在实验室里从无机物合成了有机物 -- 尿素而闻名于世。
他 1800 年 7 月 31 日生于德国法兰克福附近的埃施耳斯亥姆。 1814 年入中学后,
成绩总是不太好,其原因是分热衷于化学实验和矿物的采集而忽视了课程的学习。维勒
的启蒙教师是业余化学爱好者布夫大夫,他经常向布夫大夫借书,并且在一起做实验。
1820 年考入玛尔堡大学医学院,次年,由于对葛梅林的崇敬而转学到海德尔堡大学,
受葛梅林的劝阻,没有去听葛梅林的讲课,这样,维勒的一生没有听过大学化学课程,
原来准备当医生,在葛梅林劝说下, 1823 年,跟柏齐利乌斯学习一年,继续做他的氰
基化合物问题的研究。 1824 年回国, 1825 年,担任柏林工艺学校的教师,每周有八
个小时课,学校为他建立了一所实验室,在这期间,他分析过大量的矿物,制备出许多
稀有金属化合物。维勒在大学时代便致力于氰基化合物的研究,确定了异氰酸的组成,
和李比希确定的雷酸结果一致,导致了对异构体的认识。
1825 年他发表了题为《关于氰基化合物》的论文,在论文中说: " 将氰气通入氨水中
时,并未产生所预想的氰酸铵,而生成的是草酸铵和其他各种物质,其中发现有若干白
色结晶物质 " 。经过三年的工作和考虑最后确定为尿素。
1828 年 2 月,维勒写信给柏齐利乌斯说: " 我必须告诉你的是,不经动物,不经肾
脏便可以制成尿素。 " 柏齐利乌斯回信表示祝贺。但是他又说,尿素之类是介于有机
物和无机物之间,维勒的见解,而杜马和李比希等理论家对维勒的观点都表示赞许。他
俩把维勒的实验结果的意义引伸为普遍意义进行宣传,给 " 生命力 " 论以狠狠的一击

维勒与李比希的性格截然不同,李比希性急易怒,而维勒冷静,不喜争执,最初确因为
确定雷酸银的组成辩论起来, 1824 年证实了两者在组成上是一样的以后,从 1829 年
起开始交往,乃至合作共事,也许由于献身化学和追求真理是共同的愿望,才保持了
44 年的友谊,在化学史上堪称佳话。维勒约于 1835 年后放弃了有机化学的研究,继
续进行矿物分析工作。
6. 李比希( Justus Von Liebig,1803--1873 ,著名德国化学家)
李比希 1803 年 5 月 11 日生于德国黑森州达姆施塔特,父亲是经营药物原料的商人
,设有一所制造染料和涂料的小作坊,最初当他父亲的助手,所以自幼便对化学产生兴
趣,八岁入八年制学校读书,因热衷于化学工艺活动,忽视了希腊文等课程的学习,成
绩不好,读至七年级时被迫退学。当学徒十个月,二年后即 1820 年入波恩大学读书。
次年随导师调动工作转学到埃尔兰根大学,因为他参加了学生团体活动,只读了十个月
。 1922 年去巴黎於索邦大学念书,在盖 · 吕萨克的实验室与杜马共同进行雷酸盐的
研究,获得成功。于 1824 年结束留学生活,他在巴黎时,写了 " 关于植物化学有关
的矿物化学问题 " 的论文,把这篇论文递给母校埃尔兰根大学而获得博士学位。 1824
年 5 月被任命为吉森大学副教授,一年后提升为教授,年仅 22 岁。他在吉森居住了
28 年,一直到 1852 年移居到慕尼黑。
李比希是十九世纪前半世纪最卓越的化学家之一。他在有机化学、农业化学、肥料工业
等方面都做出巨大的贡献。李比希在前人的基础上,改进了有机分析的方法,把有机物
与氧化铜一起燃烧,用钾碱球管吸收 CO2 ,用 CaCl2 吸收水份,同时改进了分析天平
,使碳氢分析发展成为精确的定量分析技术。他和他的学生利用这种方法对许多有机化
合物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结果相当精确。李比希首先合成了三氯甲烷,用作麻醉剂;合
成了三氯乙醛水化物,用作安眠药;合成了连苯三酚,用作显影剂。李比希提出了植物
营养理论,制成 " 李比希专利肥料 " ,其影响较深。 1975 年,美国农业生产已经高
度现代化了,而耶鲁大学还出版《农业科学的萌芽》一书来纪念 1840--1880 年间李比
希以及他的学说在当时对改良美国土壤所起的作用。李比希培养了第一流化学家,使学
生们学会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在李比希门下出现了不少著名化学家,其中有本生、
霍夫曼、威廉逊、凯库勒等, 1960 年以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金的 60 人中有 44 人
是出自李比希学派门下,这一点说明了李比希的卓越的教育方法对世界上科学发展的深
远影响。
1845--1850 年,他的实验室里 H2 、 CO2 发生器的构造和启普气体发生器雷同。
1840 年出版的《农业化学》再版多次;《动物化学》也甚受欢迎。 德国吉森大学最近
改名为李比希大学,在校内设有李比希纪念馆,纪念他的功绩。
7. 贝泰罗( Mareellin Berthelot,1827--1907 ,法国化学家)
贝泰罗 1827 生于巴黎,青年时代主要学习物理,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同时学习化学
,是法兰西学院 教授,后任教育部长和外交部长。在六十年间,共写了 2700 多篇论
文和著作。贝泰罗深信在试管中能合成有机物,而无需活细胞参加。果然,他在 1855
年以一氧化碳和热碱合成了甲酸。 1856 年用二硫化碳蒸气及硫化氢的混合物通过受热
制得甲烷和乙烯。 1859 年,他将松节油在氧化剂参与下,加热到达 250℃ 时,生成
樟脑,又从樟脑制得冰片。更著名的实验是,他把一定量的脂肪酸和甘油放在厚壁玻璃
管中加热生成脂肪和水。 1954 年他的论文发表以后,成为轰动学术界的要闻,报纸以
醒目标题报道这位年轻科学家的巨大成就。如 " 在密封管中合成了脂肪! "" 自然界
被征服了! "" 人类能按自己愿望生产迄今是细胞组织的物质! " 贝泰罗获得奖金和
博士学位。贝泰罗是一位卓越的化学家,善于幻想。
8. 凯库勒( F.A.Kekule,1829--1896 ,德国化学家)
凯库勒 1829 年生于达姆施塔特, 1847 年入吉森大学学习建筑。他受了李比希的影响
,把注意力转向化学,拜李比希为师。 1850 年,完成了题为《硫酸氢戊酯》的博士论
文。
1850--1856 年,他遵照导师的意见到巴黎去与类型论者进行广泛的接触,听过杜马讲
授的有机化学,读过热拉尔( Charles Gerhardt )刚刚写成的《有机化学专论》手稿
,结识了武慈。凯库勒已窥见了有机化学的现状,以及有机化学理论上的混乱情况。
1854 年冬,凯库勒抵伦敦,在一家医院里担任斯登豪斯( Stenhouse ,是李比希的学
生)的助手,在那里结识了威廉逊和霍夫曼等人,他们经常聚会在一起讨论有机化学的
理论问题和哲学问题,这些对年青的凯库勒产生强烈的影响。如他后来所说: " 我最
初是李比希的学生,后来是杜马、热拉尔和威廉逊的学生,现在我不属于任何学派。 "
1858 年,他任比利时时根特( Ghent )大学的教授,在这里( 1866 年),他发表了
苯的结构式,使凯库勒名扬于世。 1867 年,应聘为波恩大学教授和化学研究所所长,
至 1896 年逝世。
凯库勒对有机化学结构理论的建立做了许多重要贡献。其中如:
( 1 ) 关于碳元素四价学说和碳原子之间可以连接成链的假设。 1850 年英国化学家
富兰克兰德()在研究金属有机化合物时,发现在一些金属有机分子中,每一种金属原
子只能和完全确定数目的有机基团化合,这个数目称为元素的原子价。富兰克兰德的想
法为凯库勒发展了,凯库勒懂得化合价真正意义并把它当作自己的有机分子的结构理论
的主导思想。 1857 年凯库勒提出有机化合物最重要的元素是碳,碳是四价的。在此基
础上设计了一些化合物的结构模型。 1858 年,凯库勒发表了《关于化合物结构与变态
以及碳原子的化学性质》,再次强调碳原子是四价的,并提出碳原子之间可以相互成链
,这一假说后来成为有机分子结构理论的基础,至今证实了它的正确性,反映了客观性
。同年英国化学家库帕在他的《论新的化学理论》一文中也提出碳是四价的和碳原子之
间可以相连成链状的假说。凯库勒读了这篇论文之后,立即又写了一篇论文,指出:确
认碳原子是四价的和确认有可能形成碳链的优先权应当属于凯库勒。然而他又指出,认
为有机化合物分子具有一定的结构,可用结构式表示。这种观点的提出应当归功于库帕

( 2 ) 建立了苯的结构式。苯是法拉第于 1825 年发现的。 1865 年凯库勒提出苯的
环状结构学说为: " 假如我们要说明芳香性化合物中原子的组成情况,必须解释以下
事实: ① 所有芳香性化合物,即使是最简单的,也较脂肪族中相应的化合物含较多的
碳; ② 象脂肪族中一样,芳香族中也存在着为数很多的同系物; ③ 最简单的芳香性
化合物,至少含水量有六个碳原子,六个碳原子形成对称环状,各碳原子之间存在着单
键或双键; ④ 芳香物质的所有衍生物,表现某些同族的特性,它们都属于 ' 芳香族
化合物 ' ,它们在进行一些较激烈的反应后,常常失去部分的碳,但主要产物仍至少
含有六个碳原子,除非有机基团受到完全破坏。否则,当这些至少含有六个碳原子的产
物形成时,分解作用也就停止了。 "
凯库勒在 1865 年用六角形表示苯的结构式( Ⅰ ), 1866 年,他画了一个有单,双
键的空间模型的草图( Ⅱ ), 后来简化为( Ⅲ )。
至于凯库勒如何发现苯的结构式,据记载有各种说法。例如,有原子环圈舞形式的;有
六个猴彼此抓住爪子或必尾巴的;有被其侍仆打碎的伯爵夫人的戒子形式的;有的象波
斯地毯上的图案;有蛇形说的。就以蛇形的来说,记载也有出入。凯库勒在 1890 年纪
念苯的结构式问世 25 周年 -- 叫苯节 -- 大会上回忆说: " 如果大家听到在我头脑
中产生的极为轻率的联想是怎样形成这一有关概念的经过,一定会感到有趣的。 " 在
我当年侨居伦敦期间曾有一度住在议会下院附近的克拉帕姆路。我常常去找住在这个城
市另一端的一位朋友 -- 谬拉,一起渡过夜晚时间。我们海阔天空地谈论各种问题,其
中大部分话题是关于化学的。一个晴朗的夏日夜晚,喧嚣的城市已经沉睡了的时候,我
才乘最后的一班公共马车返回。我照例坐在车上不一会便陷入沉思。这时,我的眼前浮
现出原子在旋转。平时原子总是在我脑海中不停地运动着,但未看出是什么模样。而这
个夜晚小原子总是时而结合成对,时而大原子拥抱两个小原子,大原子一会儿捉住三个
或四个小原子,一会儿又似乎全部形成旋涡状而跳起华尔兹舞来。我还看见大原子排着
队,处于链的另一端的小原子被牵着走。那正是我的恩师 -- 化学大师考普在他的著作
《分子世界》中,以他那引人入胜的笔调描绘世界。而这些我都是在他之前看到的。当
马车乘服务员喊了一声: " 克拉帕姆路到了 " 的时候,才使我从幻想中惊醒。我回到
寓所之后,为了把这个幻影记下来,至少耗费了这个晚上的一个时辰,我的结构理论就
这样诞生了。 "" 关于苯式理论的起源也是同样的。当我住在比利时的格恩,我的书房
面向狭窄的胡同,一点阳光也透不进来,这对于白天在实验室工作的我来说,没有什么
不方便。一天夜晚,我执笔写着《化学教程》,但是,思维总是不时地转向别的问题,
写得很不顺利。于是,我把椅子转向壁炉打起肫来。这时候,在我的眼前又出现一群原
子旋转起来,其中小原子群跟在后面。曾经体验过这种幻影的我,对此敏感起来,立即
从中分辨出种种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形象以及多次浓密集结的长列。而这一些象一群
蛇一样,互相缠绕,边旋转边运动。除此以外,我还见了什么,仿佛其中一条蛇衔着自
己的尾巴,似乎在嘲弄我,开始旋转起来。我象被电击一样猛醒起来。这一次,我又为
整理这一假说忙了剩余的夜晚。 " 在莫里森的《有机化学》又有一段稍有不同的叙述
。 根据以上的叙述,说明凯库勒平时总是把原子分子的形象萦绕在脑海中,从幻觉中%
\0 \0衆0\0\05xb\0\0\0\0
▃H i%_\0!晋\0C\0\004鵟0\0 \0\0栏\0U\0\02蛭谇嗄晔贝Чㄖ
В朴诓蹲阶≈惫坌蜗蟆K庸畋认!⒍怕怼⑼返龋皇粲谌魏窝桑
啥懒⑺伎嫉南肮撸苑岣坏幕率滴谰荩匝纤嗟目蒲冉卸喾矫娴姆治
鎏教植湃〉贸晒Α
9. 库帕( Archibald Scott Couper,1831--1892 ,英国化学家)
库帕 1831 年生于苏格兰。他的著名论文是《论新的化学理论》,文中提出碳是四价的
,有机化合物中存在着碳 - 碳键。库帕因得了精神病,使他不能发展自己的想法,很
早就放弃了工作。
10. 布特列洛夫( Alexander Michailowitsch Butlerov,1828--1886 ,俄国化学家)
布特列洛夫 1828 年 8 月生于喀山省奇斯波尔城,十六岁中学毕业入喀山大学数理系
自然科读书,因年幼,作为旁听生,一年级读了两年。他在大学初期喜欢生物学,后来
受到克拉乌斯和齐宁的影响终于献身于化学。 1849 年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 1851 年
获得硕士学位,论文题目为《论有机化合物的氧化反应》, 1854 年获得博士学位,论
文题目为《论香精油》。 1868 年任彼得堡大学教授, 1871 年为科学院兼任教授,
1874 年常任教授。
1861 年,他在德国自然科学代表大会上作了《论物质化学结构》的报告,提出了化学
结构的概念以及原子间相互影响的观点。 1859 年,发现甲醛的聚合物。 1861 年将三
聚甲醛在石灰水的作用下起聚合作用而生成糖类物质,当时叫聚甲醛糖。用人工合成获
得可以食用的碳水化合物,是现代科学领域中的一重大课题。
11. 肖莱马 (Karl Schorlemmer , 1843 - 1892)
肖莱马是一位共产主义战士,同时又是一位优秀的化学家。
肖莱马出生于德国西南部黑森州的达姆施塔特的一个手工业家庭。 1846 年入本城四年
制实科中学, 1850 入本城高级职业学校学习二年半,差半年未能毕业。 1853 年在林
登堡当学徒工。 1856 年起在海德尔堡市当配药助手,业余旁听海德尔堡大学化学教授
本生的讲课。 1859 年 5 月考入李比希执教的吉森大学化学系,由于交不起学费只读
了一个学期中途辍学。由同学介绍 8 月去英国蔓彻斯特担任欧文斯学院化学教授罗斯
科的私人助手,从此定居英国。 1861 为正式助手。 1862 年开始发表论文,由于他致
力于科学, 1871 年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874 年任教授。肖莱马的化学研究是从脂
肪烃作为起点。十九世纪兴起了石油工业,他从石油中分离出戊烷、已烷、庚烷和辛烷
。对丙烷和庚烷分别进行氯化得到 α- 氯丙烷和两种氯庚烷,从而水解得到相应的醇
。肖莱马测定烷烃的沸点,发现直链烷烃比其异构体有较高的沸点。揭示了结构与性质
的关系。从七十年代起,他把研究对象扩展到烃的含氧衍生物。
12. 勒贝尔( J.A.Le Bel,1847--1930 ,法国化学工艺师)
勒贝尔先后在武慈等实验室工作过,担任过他们的助手。 1874 年底,他们发表题为《
关于有机物质分子式与其溶液旋转能力之间存在的关系》一文,为了解释旋光性,提出
了碳正四面体和不对称碳原子假说,对立体化学发展打下了基础,这是他和范特霍夫各
自独立地发表学说。所以,在教材中一般对他们都采取并提的做法。根据范特霍夫的自
述,他们之间从未为学说的提出谁先谁后问题争论过,在各自结论上,亦从不想说明谁
做得多一些,谁做得深一些,而是相互十分尊重,承认彼此工作,这是科学史上少见的
。只不过勒贝尔的论文比范特霍夫迟了两个月才发表。范特霍夫说: " 我们两个的论
文从整体来说是一致,他的观点来自巴斯德,而我是来自凯库勒及威利森努斯。 "
13. 范特霍夫( Jacobus Henricus Van't Hoff,1852--1911 ,荷兰化学家)
范特霍夫因获得首届诺贝尔化学奖而闻名于世。
1852 年 8 月 20 日,范特霍夫生于荷兰鹿特丹开业医生的家里。 Van't Hoff 这个姓
相当于德语的 " 冯 · 德 · 霍夫 " ( Von dem Hofe )说明他的祖父是荷兰德尔别
希特市郊 Hoff 村人。
1869 年入德尔福希工业学校读书,热心阅读孔德的《实证哲学教程》,孔德强调将数
学方法引入化学的必要性,给范特霍夫的思想方法发生了重大影响,以二年完成了三年
的学业。 1871 年 10 月考入国立莱登大学数学系。 1872 年 6 月,他转学到凯库勒
所地的波恩大学,攻读化学,参加凯库勒实验研究工作。由于范特霍夫不擅长实验,显
得很平凡,不过总是默不作声进行实验,范特霍夫通过研究发现了丙酸的有机合成新方
法。 1874 年他到巴黎武慈实验室工作,在这里结识了勒贝尔,六月底离开巴黎后,写
了一篇只有 11 页的论文,这就是具有历B
r*******3
发帖数: 10886
5
完啦?
e****2
发帖数: 2723
6
后面还有30多人, 懒得弄了
跟咱们没啥关系

【在 r*******3 的大作中提到】
: 完啦?
w**q
发帖数: 43
7
Kekule看过Loschmidt的Chemische Studien(1861),再编故事有点不地道。
O*******f
发帖数: 926
8
这个一定要 second 。Kekule 的名气比 Loschmidt 的大,Loschmidt 的小册子,大概
看的人不多。。。

【在 w**q 的大作中提到】
: Kekule看过Loschmidt的Chemische Studien(1861),再编故事有点不地道。
O*******f
发帖数: 926
9
这个一定要 second 。Kekule 的名气比 Loschmidt 的大,Loschmidt 的小册子,大概
看的人不多。。。

【在 w**q 的大作中提到】
: Kekule看过Loschmidt的Chemische Studien(1861),再编故事有点不地道。
O*******f
发帖数: 926
10
这个一定要 second 。Kekule 的名气比 Loschmidt 的大,Loschmidt 的小册子,大概
看的人不多。。。

【在 w**q 的大作中提到】
: Kekule看过Loschmidt的Chemische Studien(1861),再编故事有点不地道。
1 (共1页)
进入Chemist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是真的吗?nature product chemist
华裔化学家因擅自发表论文被控间谍罪请知情者科普一下,“蒋锡夔先生1955年冲破美国政府的层层阻挠回到祖国”
又到一年新生时啊二价铁是怕光的么? (转载)
建议大家读读C&EN最新一期文章合成有机化学家工作介绍
旅美生物有机化学家沈奔博士这邮件该怎么回啊?
一个优秀的有机化学家知道所有的name reactions么英国化学家找到生命源头
有机化学家能不能来验证一下居然有人称俺是化学家
沉痛悼念化学系的老朋友Doering教授华人化学家教授在美国并无话语权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化学话题: 李比希话题: 库勒话题: 化学家话题: 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