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ChinaNews版 - 国军老兵不愿打内战:对得起民族和良心 (转载)
相关主题
云南灾区伤亡惨重 地震竟不是真正原因(组图) (转载)推荐:东北军老兵揭张学良老贼家底
我怒江政府与中巴司机代表谈判将调查罢工事件zzgoogle上出现对中国人负面影响的条目的原因
云南怒江贡山泥石流出所里的协警比日本鬼子还可怕(亲身经历
方舟子快评:水坝寿命到底有多长?国民党领导抗战,是胡说还是胡总书记说?zz
诬蔑方舟子的亦明是一个匿名的“骗子”历史曾辉煌
庄晓斌:我的右派老师赵德通建议小破帽和龙猫等日本的爱国小将们上街抗议
云南怒江学生飞索过江战争狂人: 中共向共产兄弟大开三光杀戒
周克华密码老将怎么老是走不出阴影,心里真阴暗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杨良平话题: 部队话题: 日军话题: 士兵话题: 桥头
进入ChinaNews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s***a
发帖数: 2141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inta (AC米兰),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国军老兵不愿打内战:对得起民族和良心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Dec 11 16:35:27 2011, 美东)
(文中部分观点,本人并不赞同)
战争——70年过去了,他现在是一个93岁的老人。头发花白,纷纷脱落。5月17日
,在双方亲属和志愿者的帮助下,杨良平来到南京,找到了59年失散的妻子。
如果有一把“汤姆逊”冲锋枪,杨良平还能扣动扳机,用5秒射光枪匣里20发子弹
吗?答案是,他说行。
正午刺眼的阳光,射向绿油油的稻田。他昂着头挥着右手说:“这种美式枪械,灵
便轻巧,一次连射20发子弹,枪管不烫手。”
杨良平是一名远征军老兵。缅北大反攻中,他在战争最后岁月,用了3年当时最先
进的枪械。
战争——70年过去了,他现在是一个93岁的老人。头发花白,纷纷脱落。枪,救过
他两次命。说到枪,他总是能激动。
时隔74年,这名参加过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到滇缅远征军的老兵,在故乡浙江新
昌渡金边村大姐家的院子里,用当年挥动冲锋枪的手势,诉说着那一场场战争的残酷和
荣耀。挂在上衣口袋处的4枚战争勋章,相互碰撞,发出“叮当”的响声。
这是一个老兵的故事。
8年抗战,74年思乡。这位不孤独的老兵有着怎样的孤独心路历程?
这是一段老兵和那个岁月有关的记忆。
5月17日,在双方亲属和志愿者的帮助下,杨良平来到南京,并于下午3点在南京一
家咖啡厅见到了朝思暮想、找到了59年失散的妻子,演绎了一段人间悲欢离合的爱情故
事。
淞沪会战大溃退:一夜之间部队撤出阵地
1937年,保卫上海的“江湾战斗”打响,守护上海外围的国民党部队,在艰难抵抗
多日后,在日本兵炮火的凶猛进攻下,向上海城撤退。
这时淞沪抗战已经进入到第二个阶段。在誓死守护上海城的命令下,国民党部队通
过巷战等战术避开敌人猛烈的炮火,用子弹射向敌人。
此时,日本兵伤亡惨重,伺机纠集重兵赶来。
18岁的杨良平是国民党第71军36师106团307步兵连的“枪手”。8月初,在家排行
老二,年仅18岁的杨良平,被从瓜田里拉去做“壮丁”。
父亲杨老三哭着哀求希望出点小钱贿赂军官,留下儿子,但杨良平拒绝了。“没有
吃的不能饿死家中吧?”第二天黎明,他跟着这支部队走了。
“当时想法很简单,打两年仗就可回来。”谁知这一走就是74年。
这是一支从浙江绍兴、萧山、温州等地征集来的新兵团,在杭州集训1个月后,淞
沪会战打响,这些新战士被紧急调往前线布防。
战斗在一个中午打响了。日本兵黑压压的像蚂蚁一样,通过河面上的一座桥袭来。
国民党军在桥头艰难抵抗。
遭遇敌人两挺机枪火力攻击后,杨良平所在的连战士伤亡已经过半。
“我们去干掉他!”连长命令道,他带上杨良平在机枪的掩护下,匍匐、绕弯从身
后接近敌人。瞄准,扣动扳机射击,杨良平用“汉阳造”步枪两枪击毙了桥头上的日机
枪手。
部队像狂风一样席卷过去,拔掉“钉子”,这次战斗后,杨良平在团里有了“神枪
手”的美称。
“36师官兵虽数度向这座桥发起冲击,但因缺乏战斗经验,加之山炮营尚未到达,
无炮兵支援,几百名士兵在桥头壮烈牺牲,进攻受挫。”杨良平回忆。
战斗持续到傍晚6时,日军阵地没有拿下,以36师的伤亡惨重告终。清点战场时,
在短短5个小时的战斗里,36师死了2000多人。
为了保持部队战斗力,淞沪会战在顽强抵抗多日后进行撤退。杨良平说,一夜之间
部队撤出阵地。
南京保卫战:“我看到日本兵屠城”
淞沪会战失利后,国民党军边打边向南京撤退。
10多天后,杨良平所在的36师3000多人,撤退到南京城,与当时的守城部队展开阻
敌战。
师级军官接到撤退命令,杨良平并不知道。
“我们奉命在桥头,掩护撤退下来的部队渡江。一辆辆装甲车、载着部队的军车,
‘呼呼’地通过桥头。” 杨良平心里纳闷,不是说前线打了胜仗吗,怎么这么多人撤
退下来,他有些想不通。“很多士兵和我一样,都不理解。”在情绪紧张和忐忑的揣测
中,他们在南京城阵地上守了8天。
1937年12月13日黎明,太阳照常升起。
这天,日本军攻陷南京,并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中国平民和战俘进行长达6个星期
的大规模屠杀行动。
这天夜里,杨良平一觉醒来后,发现一个连的100多号兄弟,全不见了。杨良平从
街边爬起,睁开蓬松的双眼,发现日本鬼子已经进城了。
看到距离自己100多米外,一名日本鬼子正对平民开枪。他用墙体掩护,杀死这名
日本兵后,向城外逃走。逃出南京城后,沿着长江边一路往西跑。
“远远望去,江面上死去的人像鸭群一样,密密麻麻。”他意外碰到自己部队。
一个月后,很多士兵在武汉从广播里听到了日本兵屠杀南京城的消息。那一日,多
名江苏籍士兵掩面痛哭。
杨良平的部队在武汉被整编。
1942年春天,杨良平所在的36师106团,因伤亡惨重,被整编的71军88师2026团,
仅仅3个月,重新更新装备后,接到命令开赴云南。
“很多江苏、山东的兵想不通。”杨良平说,大家厌战情绪很重,认为自己的家都
被占领了,不打日本鬼子反而撤向大西南。
为鼓励士气,师长熊新民在5000人的作战大会上打气:到西南也是打日本鬼子。
部队经过10多天的急行军,在1个月后到达云南保山。此前,第一轮突入缅甸抗击
日军的国民党军队在首尾不能相接后,接到撤退命令,这就是有名的野人谷撤退,伤亡
惨重。
杨良平的部队一直坚守保山前线,抗击日军袭击。
1944年4月下旬,蒋介石签署了《中国远征军怒江作战命令》,作战部队拉开滇西
大反攻的序幕。
中国远征军总司令卫立煌上将,下辖第十一、第二十两个集团军及直属特种兵部队
,先期兵力10万人,向怒江前线集结。
杨良平作为远征军的一员,在生死中见证了战斗胜利,并活了下来。
国民党军展开了中国远征军中三大战役中的松山大战。
松山,位于横断山脉南麓,海拔2000米。雄峙怒江西岸,扼守滇缅公路惠通桥要冲
,宛若一座天然的桥头堡。
自从1942年日军长驱直入占领怒江西岸之后,松山的战略地位就变得尤其重要。它
掌握着怒江战场的主动权,进可攻,退可守。还与腾冲、龙陵形成掎角之势,互相呼应。
杨良平的部队就是从保山前线开往松山战场的。
国民军第八军接替28师继续攻击松山,兵力7个半团及军直属队,共计3万余人。
杨良平所属的71军88师作为国民党军队中的王牌部队,任务是从侧面夹击进攻守山
日军。“进攻部队伤亡惨重,战事推进以米为单位,双方再次进入胶着状态,今天你抢
占了这个山头,明天他们又抢回去。”说到战时的惨烈,杨良平沉默不语。
“一场战斗下来,有两个团人员所剩无几,几乎全部打完了。”他描述,人死在战
场上也不埋,没人来管。站岗的士兵走路都会有蛆往身上爬。在松山所有阵地中,子高
地最为关键,工事最坚固,日军全力死守。
杨良平说,战士们都是踩着战友的尸体往上冲。
“我不能死,我要回家”
现在,夜色侵占了整个小山村,白色的日光灯引来了成群的蚊子。
但对杨良平来说,黑白更替已经不重要了——他患眼疾的眼睛几乎失明。
70年前,那场战争中,他的眼睛也被炮弹炸得近乎失明,一个老军医救了他。随后
,这名老军医在一次日本的飞机轰炸偷袭中,被炮弹炸为两截。
1944年5月中旬,滇西进入漫长的雨季。喜马拉雅山脉的雨水,和无数高原上的支
流汇集怒江,怒江就会像它的名字一样,显示出浊流汹涌,旋涡湍急的愤怒神情。
杨良平和100多名特务连战士,用50多杆“捷克”轻机枪,守护在怒江维通桥(音)
的桥头。等候日军一次次从桥头展开的疯狂进攻。
两天前,因87师2个守桥团伤亡惨重,杨良平所在的88师的特务团被紧急调集桥头
守备。从天黑打到天亮,再从天亮打到天黑,杨良平已记不得过了几个昼夜。所有士兵
的任务就是严防死守桥头,不能让日本兵靠近半步。
久攻不下,日军用迫击炮对桥头轰炸,一颗炮弹落在距离杨良平5米外的地方,“
轰”的一声爆炸了,几名战友被炸得飞出2米高,残碎的肢体散落在身边。
“我眼前是一片红,然后变黑,什么也看不到,感觉逐渐失去直觉。”杨良平说,
自己想着不要死不要死,还要活着回家见母亲。
所幸,他并没有被炮弹击中,而是被强大的震响震晕。
一夜过后,天气骤变,似一夜入冬,气温降到了0度。
这年夏天,松山出现了怪异天气。
杨良平这样描述死去的两个士兵:“6月1日这一天,天气阴雨,高黎贡山上很冷。
担架兵抬了两个兵来团部。摸他们的双手和头额两颊,都是冰冷的,他们双眼睁得大大
的,还在不断转动。等卫生兵端了热汤去喂他们,已经喝不下去了。就这样眼睁睁看着
他们死去。”
杨良平说诡异的天气,似乎在惩罚那些残害生灵的坏人,据说日军因为难以抵御寒
冷,冻死100多人。
在这个诡异的夏季,杨良平中枪了。
5米外日本兵对他连开三枪。“那天我带着10多个兄弟,去打探敌军阵地。”
是夜,为摸清敌军阵地的兵力和布防,已升任特务大队队长的杨良平和战士出发了
。攀上悬崖,穿过日军守卫的阵地前沿,他们进入了日军的阵地。再从西山穿越荆棘丛
,向东侧山包靠近,并在黑夜到来前,摸清了敌人方圆几公里的布防。
就在携带信息撤退时,被日军侦察连发现,遭到围攻。“子弹冲着后背就是一梭子
。”几名战友中弹后掉进了脚下的滚滚怒江中,连个浪花都没有溅起来。杨良平被3发
子弹击中左右双腿,一发子弹打在后脑勺的钢盔上,他顺势滚落到荆棘丛中。随后,被
战友救起。
70年后,说到头上的伤疤,他总会摘下帽子,向倾诉者展示那颗子弹留下的记号—
一块大伤疤。在美国一家战地医院,经过3天紧急抢救,他最终保住了性命。
那次,他和战友准确的情报让守护山头的日军全军覆灭。
1944年5月18日,中国远征军反攻滇西战役开始第8天,密支那战役转入地面争夺战。
7月7日,抗战爆发七周年的纪念日,身处前线的郑洞国、孙立人等向中国军队下达
总攻令。
8月1日深夜,由104人组成的中国“敢死队”与正面部队同时发动进攻。
杨良平是104名中国敢死队员之一。66年后,说起那次偷袭,他眼睛瞪得大大的,
直勾勾的盯着聆听者。
“偷袭的战士都很悲壮,都是从部队军官和士兵中选出的尖子兵。”因枪法准,加
上做过特务大队队长反侦察能力过硬,杨良平被抽中。
夏季深夜,给父母留下一份遗书表决心后,敢死队出发了。
敢死队任务是摸清和消灭松山主峰的日军,夺取阵地,为大规模的炮击确定方位。
在当地向导带领下,104名敢死队员攀爬过绝壁、以蔓藤代路径,只携带自身轻武
器,开始艰苦的敌后迂回。
由于事先对这一带地形没有实地勘察过,更没有提前为士兵们准备任何辅助攀爬工
具,过程很艰难。但这支部队还是成功绕过北斋公房,突袭日军据点马面关和桥头。日
军完全没有料到远征军可以绕过北斋公房天险,将这两处兵力消灭。
在美国陆航轰炸机的强劲火力支援下,远征军袭占马面关和桥头,日军守备部队大
部被消灭。日军第18师团指挥官水上源藏少将眼看大势已去,在伊洛瓦底江边一棵大树
下面拔枪自杀。
是夜,半边月亮爬上天空,杨良平说,“那是抗战八年最高兴的日子”。
隐姓埋名:“我做了内战的逃兵”
远征胜利后,杨良平因作战有功,晋升为副团长。
离家8年后,他与老家父母第一次通过书信取得联系,他给家里寄去一张“戎装照
”。据说,母亲拿着照片像疯了一样,在村里见人就说:这是我儿子,他成了军官。
幸福来得很短暂。
1946年6月26日,国共两党谈判破裂后,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
面爆发。第二年春天,杨良平所在的部队71军88师接到命令,紧急从云南赶赴湖南,参
加内战。
“很多战士想不开,中国人为什么打中国人?”杨良平说,战士思想纠结,部队的
情绪很快受到影响。“战士觉得赶走日本鬼子,可以回家娶媳妇,孝敬父母了,不想战
争又将他们拉入生死中。”
在部队整装开往湖南时,“部队里出现了异常”,每个团都出现了逃兵,几乎一夜
之间有的连跑掉20多人。
为整顿军纪和“杀一儆百”,部队加强对逃兵的惩戒,当着千人大会枪杀一名逃走
的士兵。“我要回家,我不要打仗!”那名士兵被枪决前,哭着喊回家的声音,一度让
在场的很多士兵流下眼泪。
不久,一名士兵向杨良平报告,称他们团逃跑的一名士兵被抓回,如何处决。杨良
平让将人带进他的营房,由他处理。
待那名士兵离去后,他给这名战士松了绑,在他的帮助下这名士兵离开了部队。
部队开到湖南衡阳时,杨良平也跑了。
“我真的不想参加内战,我做了内战的逃兵。”多年后,说起当时出逃的情景,他
闭上眼睛,似乎在想什么。
60多年前,在一个雨夜,这名国民党副团长经过怎么的内心纠结选择做逃兵,也许
只有他知道。
从此,他将叫了10多年的名字杨明改为杨良平。
逃离开部队去哪里呢?杨良平不知道。反正不能回家,担心做逃兵被抓枪毙,他决
定先到云南保山躲避,等形势好了后,再另做打算。
沿途,他白天躲着睡觉,晚上走夜路。为避人眼目,他挑些山路翻越一座座大山行
进,3个月后,杨良平到达保山。
改名后的他,以躲避战火的上海人自称,在金沙江边搭建了一个草棚,靠穿越边境
到越南做一些药材生意,过着隐居的生活。
1948年底,他辗转来到上海,并在铁路局成了一名工人。
1949年3月,在铁路局工作的他,要被迁往台湾。由于杨良平当时悄悄做了一些地
下工作,甚至把两部车子都送给了共产党,铁路局说他是共产党,就把他留在了杭州。
后来,杨良平进入南京华东革命大学就读。1951年,杨良平和妻子陈秀珍结婚,并
到山西开始新生活,结果,老人“在那里把妻子丢了”。
这是一段被老人称为“太悲惨”的离别。杨良平回忆,当时政府领导找他,认为“
陈秀珍是资产阶级小姐,你是工人阶级,你们必须离婚”。
杨良平拒绝。1952年一个深夜,一群人把杨良平捆起来,在地洞里关了几个月后,
送到煤矿挖煤。杨良平偷着跑出来后,四处打探妻子的下落,几个月后也无任何信息。
“真是想死的心都有”。担心再次被抓,他前往云南谋生,自此与妻子离别。思念
妻子成疾的他,在看破红尘后,在云南保山的一座寺庙里做了和尚。
随着时间抹平记忆的伤痕后,他又还俗,并与保山一当地女子结婚。从此,将身份
隐藏到2006年。
回家:“我亏欠母亲一生的眼泪”
初夏的新昌大佛寺边,树木茂盛,一个平常的傍晚,93岁的杨良平回家了。
灰布衣衫,戴着眼镜,身形瘦削,50多位家族后代前来迎接这名阔别74年的长辈。
72岁的杨继沛是杨良平已故大哥的长子。
“我奶奶临终前最记挂的就是你。奶奶一直很小心地保存着这张照片,直到她去世
。”杨良平听着,身体轻轻颤抖着,嘴里轻轻呢喃着:“我这次回来就是要去磕个头的
。”
“杨氏良平,善良和平……淞沪会战,南京保卫,征战中原……”在晚餐前,侄子
杨继江代表全家族读了一段对老人的欢迎词,四字一句,将老人八年抗战的情怀和少小
离家的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5月12日清晨,老人家要为父母上坟。刚到山脚,杨良平老人就抑制不住地激动起
来。由于老人年事已高,视力不好,后辈们想把老人背到墓前,但老人拒绝了,并不容
商量地说:“我要走着到父母坟前。”
“爹、妈,原谅儿吧,忠孝没能两全,当兵8年,我一直在战场上打鬼子,没有打
过中国人……你们的儿子对得起国家,对得起民族,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游子回归,乡音已改,鬓毛已衰。
父母坟前,洒一杯白酒,烧一点黄纸钱,叩首再叩首,他所要将一生的眼泪留给黄
土下的母亲。
在老家那口老井前,杨良平久久地触摸着,不肯离开。
5月13日,志愿者和媒体帮杨良平找到了失散59年的妻子陈秀珍。但是杨家的晚辈
在怎么和杨良平说这件事情上显得分外纠结。杨良平的外甥说,大家都很纠结,谁也觉
得承担不起这个责任,都选择了沉默。
家人能做的就是陪老人,在新昌老家和杭州走走,逗他开心。“也许是老人最后一
次回故乡,这样的喜事不给他说,会留下一生的遗憾。”多名家属思考良久后,决定告
诉老人家。
“啥,她还活着?”杨良平得知妻子还生活在南京后,吵着要到南京去看看。“我
想看看她,都50多年不见了。”老人显得很平静。
“我是完成心愿的。”老人说,他不会激动,也不会悲伤。
5月17日,在双方亲属和志愿者的帮助下,杨良平来到南京,并于下午3点在南京一
家咖啡厅见到了朝思暮想寻了59年的妻子。
两人双手紧握,两个思维清晰的老人相互搀扶着坐在椅子上。“你是秀秀,我是杨
良平呀,你能看清楚我吗,我看不清楚你了。”两位老人交谈着,亲人全部退出房间,
给两位老人一点私人空间。
1个小时,2个小时……,两位老人聊了3个小时。
“我原谅他了,我不知道他是国民党军官。”原来,杨良平娶妻后,一直将抗战的
经历埋藏内心,他一直觉得自己连累了妻子陈秀珍。
陈秀珍回忆,那年(1952年)在杨良平被抓和丈夫失散后,她最后乘坐火车回到娘家
南京,一直将这段婚事埋藏在心底,再未提过。
一晃59载。
这是一个老兵的故事。
1 (共1页)
进入ChinaNews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老将怎么老是走不出阴影,心里真阴暗诬蔑方舟子的亦明是一个匿名的“骗子”
谁说共产党不抗日了?庄晓斌:我的右派老师赵德通
不要伤害人民的感情! (转载)云南怒江学生飞索过江
日本鬼子为什么不轰炸延安?周克华密码
云南灾区伤亡惨重 地震竟不是真正原因(组图) (转载)推荐:东北军老兵揭张学良老贼家底
我怒江政府与中巴司机代表谈判将调查罢工事件zzgoogle上出现对中国人负面影响的条目的原因
云南怒江贡山泥石流出所里的协警比日本鬼子还可怕(亲身经历
方舟子快评:水坝寿命到底有多长?国民党领导抗战,是胡说还是胡总书记说?zz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杨良平话题: 部队话题: 日军话题: 士兵话题: 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