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ChineseMed版 - 黄煌经方言论 整理版(转载)
相关主题
既然是中医版,就别浪费时间讨论中西医关系问题了,来看看好中医的转载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 004
2014.11.11粤中山李忠渝讲:病、证、症的关系heizhongyi进来。
五苓散 冯世纶经方带教医案(转载)倪医师学生写的乳腺不通的医案 (转载)
感谢医易堂母亲,74岁,甲减,吃甲状腺片三年,在国内最近感冒后,持续低烧两个月,高0.5-1度左右,求建议?
老倪的经方神话该破灭了!关于小儿湿疹
方证分析001桂枝汤中医药名对联一
方证分析005桂枝去芍药汤【回魂救急】经方的一剂知两剂已。
方证分析025桂枝甘草汤经方医学的源流与现状分析zz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经方话题: 中医话题: 临床话题: 治疗话题: 桂枝
进入ChineseMed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f*******e
发帖数: 5594
1
黄煌经方言论 整理版 十分实用
1 舌苔不必过于在意。在杂病中,舌质比舌苔重要;体型体貌比脉象重要;精神状态比
主诉重要。
2 本人研究经方的着眼点,可能更重视整体,重视‘人’的感受.
3 经方是中医学的一支流派,是一支重实证、重实效、重临床、具有鲜明学术个性的流
派。
4 中医非常重视保护和利用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因势利导,这个势,就是抗病的趋向
,或汗,或吐,或下,或进食,或睡眠,等等。如果压制或替代机体的抗病能力,逆向
而治,就是误治。
5 光读书不实践,光临床而不观察总结,对中医均无济于事。学中医的过程,是研究
的过程,是总结经验积累经验的过程,所以,要有科研的头脑,每个案例都是科研课题。
6 学真正的中医其实不难,难在选择,难在鉴别。换句话说,学中医关键是学眼光,
学思路,学方法。没有挑剔的目光,没有科学的方法,没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学不到
真正的中医的。用学文的方法,用信教的态度,用经商的手段,用理政的标准,均不能
得到实实在在的能看病的中医。
7 古方助我此病安康度晚年 钱汝益 (孤立肾病案)
面容清癯,比较消瘦,脸色黄暗,皮肤也很干燥,腰腿痛,步履乏力,就判定钱老是四
味健步汤证和黄芪桂枝五物汤证。肾病一般不用甘草的。桂枝加黄芪汤与黄芪桂枝五物
汤两方的区别,就在甘草有无上。从体质上来说,患者可以不用黄芪,但考虑他患有肾
病、糖尿病,同时皮肤黄暗较松,经常疲惫感,已有黄芪证出现的趋向,故用了少量黄
芪。
8 现在有些人经方用量过大,麻黄有用40克者,但从临床看,根本不需要如此大量。
有5克,就有作用了。用经方,关键是找准靶点,对证了,四两能拨千斤。
9 小青龙汤起效是很快的。其证是水样的鼻涕水样的痰。许多患者床前有大量插鼻涕的
卫生纸,有的吐出的痰液入地即化。还有,患者多怕冷,面色发青。
10 白芍对腹痛便秘者,或大便干结如栗者才有效。
11 肿瘤是喜欢吃荤的。你不吃肉,它就吃你的肉;你不加强营养,它就吸你的血!我
的临床经验也提示,对于肿瘤患者必须鼓励其大胆地吃!吃猪蹄,吃牛筋,吃……。
12 关于经方应用中的加减度和关注点的问题是值得重视的:一个方要不要加减,如何
加减,要说清楚确实比较困难,这里面有太多的经验性的东西在里面。以前,我是认为
每方必须加减,否则不能体现辨证论治的精神。后来,临床渐多,才发现有很多情况下
是不要加减的。原方的效果更好。就是加减,也只摸索到仅有的几种套路。
比如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我必用三黄泻心汤。但体质不同,可以配合阿胶、生地;
也可以配合附子、干姜。又比如对大柴胡汤证患者,我多用大柴胡汤,但其中类型很多
,如是支气管哮喘,我要加桂枝茯苓丸,如痰粘,还要加桔梗;如是胰胆感染,见舌红
、脉滑,我要加黄连;如是乳腺疾病,要加青皮、陈皮;如是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
硬化,见面潮红、便秘者,要加桂枝茯苓丸。
经方中,有的是对病的方,只要病对,就用是方,但根据体质的不同,适当加减。有的
经方,是对人的方,也就是调理体质的方,只要是这种体质,就用这张经方,根据疾病
的不同,适当加减。所以,弄清经方的方证,特别是弄清该方方证是哪一种疾病或哪一
类疾病?还是哪一种体质状态,十分关键。
由于中药配伍的内在机制十分复杂,我们无法弄清其加减后的药理药效变化,所以,简
单地根据单味中药药理来加减也有很大的盲目性。惟一可以作为依据的是前人的实践经
验,比如经方原有的配伍规则就很重要,比如黄连配黄芩,大黄配桂枝,白术配茯苓等
等,这就需要从张仲景原文中去探寻;也可以借鉴前人经方应用的经验,然后再在实践
中检验。
总的一句话,经方加减难,用经方要慎加减。
13、有毒药物的使用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之一。大凡名中医,均能用好毒药
,也就是说,名中医是在安全有效地使用有毒药物上具有独特经验的医生。张仲景就是
使用麻黄附子乌头甘遂的高手。如果只能用点菊花枸杞太子参麦芽山楂鸡内金,如何去
应对临床大病重症?
14、李东垣“阴火”的原型可能是燥热、口疮等症状或症候群,虚者有之,实者也有之
,所以,其治疗也不仅仅是补中益气汤。后世将其作为一个特有的病机来看待,便可能
脱离临床实际。
15、临床疗效的评价确实需要中西医结合,不能仅仅用西医的标准来评价中医的疗效。
不少疾病,中医比较强调生活质量,强调食欲睡眠,这非常实用,不能忽略。西医以诊
病治病胜出,中医则识人治人见长,两者都有优势和特色,所以,当今为医者,不能拘
泥于中西论争,更应取两者之长,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临床医疗体系。
16、中医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方式的组合。
17、从许多教科书看,舌象的诊断价值被夸大了!
18、有瘀血,也有阳虚,(桂枝茯苓丸外)葛根汤证、真武汤证都可以见下肢皮肤干燥。
19、长期服用黄连、山栀、黄柏等苦寒药,常常导致面色发青。一般服用2月以上可以
出现眼圈发青。
20、除烦汤其实是栀子厚朴汤的加味方。栀子、厚朴、枳实、黄芩、连翘、半夏、茯苓
、苏梗,基本药物仅八味,所以又名八味除烦汤。对消除焦虑,改善睡眠,特别是治疗
春天的夜汗身热最有效果。如果有尿黄尿痛者,加入六一散。如果有心下痞痛者,加黄
连。栀子厚朴汤是经典除烦方,《伤寒论》用于治疗“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许多焦
虑症、抑郁症患者常常有胸闷腹胀等躯体症状,用此方能宽胸膈,除腹胀,常常让患者
神情气顺。
21、黄连温胆汤多用于高血压、精神分裂症、应激障碍、惊恐障碍、癫痫、抽动秽语综
合征等,而除烦汤多用于神经症、焦虑症、抑郁症、哮喘、胃炎、肠道易激综合征等、
特别是发热性疾病过程中的烦躁失眠最有效果。也就是说,两方在主治疾病谱上有所不
同。
22、芍药可以通大便。我用大剂量芍药时,常常询问患者的大便是否干结。芍药对大便
干结如栗者,最为适合。
23、半夏重用可安眠。臀部疖肿可以加赤芍20克。
24、关于竹叶石膏汤:津伤气逆的气逆,就是咳嗽;麦门冬汤所治疗的大气上逆,也包
括咳嗽。日本汉方提到了疾病,但其人的体质特点和整体状况谈得不多。依我经验,患
者消瘦、汗出、食欲不振、脉虚数等是着眼点。
25、 葛根汤治疗感冒甚灵验,此方也是日本人常用的感冒药,可谓妇孺皆晓。葛根汤
对发热无汗、皮肤干燥、身体困重、肌肉酸痛者大多可一汗而愈。其人多壮实,用之很
安全。可惜,国人已经将前人这张好方束之高阁,一有伤风感冒,即大惊小怪,不是挂
水,就是抗生素叠进,非得花数百上千方心安。倘若仲景天上有灵,见当今中国此现象
不知会作何感想?
26、只有经过黑暗摸索的人才知道光明的可贵,只有在学习中医过程中苦闷的人才能感
受经方医学的清新与简洁!学中医如同当年红军过草地,稍有不慎即会陷入泥沼而难以
自拔。
27、王晓军八味除烦汤立愈吞咽困难案黄教授评议:“好案!此方对干咳、呛咳、声嘶
、喑哑、咽痛等均有效果。”
28黄老师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遗尿案”: 此案好!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可以治疗
遗尿、阳痿,也可以治疗脱发。千古良方!(本案中)其人体格壮实、精神苦恼是着眼
点。
29、有是证,用是药!寒热夹杂证,就用寒热互用方。我临床遇寒热夹杂的胃病,四逆
汤合三黄泻心汤是常用方;遇寒热夹杂的关节炎,麻黄附子细辛汤合黄连解毒汤是常用
方。
30、麻黄体质日的提法挺新鲜!确实,入冬以来麻黄证增多,或配葛根桂枝,或配石膏
杏仁,或配山栀子、连翘,或配大黄厚朴,效果很好!前不久,网上有一西医为其幼儿
咳喘急求中药方,我用麻黄、石膏、甘草与莱阳梨同煎,据说一剂而愈。据说美国、澳
洲禁止使用麻黄,我不禁窃笑,笑其管理部门之无知;也为之叹息,叹中华文化的国际
影响力衰微!
31、我们用麻黄时配伍石膏、黄连、甘草等,也能防止心悸、不眠的副反应。
32、个案的总结是训练中医临床家的基本功。治疗的过程、识证的要点、用方的思路要
清楚。按语或讨论是分析,是总结,是探索,需要多花笔墨。
33、中药的用量问题最为复杂,涉及到的因素很多。用仲景方,用量可按一两等于5克
的标准换算。
34、半夏体质的病情易于反复,调理的原则一是靠修养,二是靠体育锻炼,三是服药。
药方不能变化太大,只要酌情增减药量即可,可隔天服用,也可隔两天服用,还有有症
状就服用,症状消失或减轻即可不服。你的感觉灵敏,一般口感会告诉你的。有病时药
挺适口,而病好了就苦涩难以下咽了。
35、芜湖的朋友江厚万医师来访,两人大谈临床。他这几年治疗肝病较多,在讲到退黄
好药时,我们都提到芍药。大量的赤芍对黄疸不消者常常有惊人的疗效。此经验,我最
早是从北京汪承柏先生那里得到的,我曾用多例,效果不错。有位患有胆汁淤积型肝炎
肝硬化的女患者,用赤芍白芍甘草,寥寥三味药,竟然使黄疸大退,肝功能好转。江厚
万医师也有类似经验,但他用量甚大,达250克!值得重视。
36、经典中的一个症就是一种病或一种体质,如烦、痞、利、汗、渴等,如黄肿、但欲
寐、口不渴,如身重、不得卧、少腹急结等。那种将方证相应理解为对症状用药的想法
是不利于经方今用的。
37、排痰散中用的是白芍,哮喘病人的胸闷是可以用白芍的。小青龙汤中也有芍药。后
世有用芍药甘草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报道。
38、舌淡,不一定是虚寒,瘀血、阳郁均有可能,桂枝茯苓丸证多见。
39、关节痛不一定就是风寒湿,热痹很多。有时我用黄连解毒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
,止痛效果明显。
40、黄师议loushaokun“方证辨证中怎样抓主症”贴中痰瘀湿热凝滞经络肩周炎案:患
者可能是大黄体质。对于体质壮实、大便不通、腹部按之硬满或少腹急结的肩颈痛,大
柴胡汤加黄连、葛根芩连汤加大黄、葛根汤合三黄泻心汤,或者如本案的桃核承气汤加
味等俱有可能治愈。
41、每个人的经历是无法复制的,旁人也无法模仿,初学中医也未必要重走我的路。回
过头看,我的路并不是笔直的,弯路还不少。不过,走弯路也未必是坏事,因为中医的
东西如果没有比较是不容是认识的。
还有,我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其出发点是为了临床,终结点也在临床。而这个临床就是
用中药治病。中医世界很大,入口出口很多,因此,有关的发展的思路不少。我的思路
仅仅是其中之一。
42、教科书好比导游图,纸上的图案与湖光山色是两码事,读导游图与自己实地赏景的
感觉是绝然不同的。所以,如果以为教科书就是中医的全部,读教科书就能掌握中医临
床技术的想法是幼稚的。特别是有些教科书还编得太差,就如劣质的导游图,景点的比
例方位都不准!如果按图旅游,说不定还会迷路。学中医,好比旅游,有一张正确的导
游图是必要的,但还是要亲临实地,不惜劳苦,才能看到真正的风景,才能有“会当凌
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43、构建经方医学体系是我们经方团队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其中经方各家学说的整理和
研究是基础性工作之一。小土豆提出的关于经方各家学说研究的内容与研究方法思路是
可行的!希望大家多多提出宝贵意见以及提供线索和资料!
44、温经汤可以取20或30剂药,加上桂圆肉、冰糖等熬膏服用更方便。
45、个案的总结是训练中医临床家的基本功。治疗的过程、识证的要点、用方的思路要
清楚。按语或讨论是分析,是总结,是探索,需要多花笔墨。
46、黄师答大柴胡汤原方抑或加减:“还是要看疾病,如有胰腺胆道病、哮喘、高血压
者,用大柴胡汤原方即可;如是神经症,可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牡蛎一般用生牡蛎。”
47、方证的识别需要更多客观性强的指征,眼睛与全身息息相关,与方证之间肯定有许
多联系。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多观察,多记录,反复比较,一定能找到其中的规律。录元
好问诗一首: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终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48、黄师答网上咨询案:一股郁热。用栀子15克、厚朴15克、枳壳15克。
49、郭秀梅老师对传播森立之先生的学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深表敬意!她孤身一人在
日本,甘于寂寞,其精神可嘉!
日本不仅在中药的现代化研究上先我们一步,也不仅在经方的研究上别有心法,就是在
中医文献的研究上也远远胜于我国,其严谨细致的程度让人赞叹!我国历史上在中医文
献研究上超过森立之的学者恐怕不多。当今我国中医界不能成为“夜郎国”啊!
50、许多中医都是在经方应用中找到中医的感觉的,在摸索的中医也是在经方应用中看
到光明的
www.cqjk120.com 整理压缩后上传于网站上以便大家下载收藏。
51、在人体经络图上绘出的经方腹证示意图,是一个很好的创意!图式诊断这一方法有
利于医生的眼光注重患者实体,是方证客观化的重要途径。
52、大师在基层很多,中医的顶级人才应该在临床第一线,寻找大师的视线不能总是盯
着那几个地方。江山代有人才出。我认识的许多年轻的基层中医,其中医的理论功底和
临床水平,绝对不输于那些教授、专家!国家要不拘一格降人才,中医的振兴才有希望!
53、《经方100首》是一本资料性较强的经方学习用书。经方流传数千年,其间不断有
许多医家的发展补充和解释,了解这些,对经方的学习研究是有帮助的。所以,书中附
录了各家的方论注解。我想这没有什么不妥,更不会影响我们研究经方。凡是纯而精的
东西,都是从粗杂中提炼出来的,不经过广搜博览的过程,就不可能发现经方这块医学
瑰宝。我希望广大的经方爱好者,所读的书要多一些,知识面要宽一些。张仲景的书要
精读,后世各家的书也要浏览,经方美,时方中也有绚丽者。
54、体质是经方医学的基本理论,也是中医学的根本特色。
55、经方与截拳道在思想方法上有相似之处。实用、简洁、快捷、开放、兼容、不追求
形式,以无法为有法,平淡中显神奇。
56、吴咸中先生说的太好了!如果中医的东西,说出来都是让现代人听不懂,那如何能
与时俱进?
57、中医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方式的组合。
58、“学术无国界,治病在疗效”,这是我的启蒙老师叶秉仁先生的行医格言。
59、中医的证,就是用药用方的证据,而这个证据,不是症状,而是病名与体质。就病
名来说,中医固有的病名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吸收利用现代的诊断,这是没有异议的。
60、方证的表述有古今两种。古代的表述是不完全性的表述,一般使用自然语言,包括
古代的方言等,并带有医家主观性的,如伤寒论就是这种表述方式。大家都应该明白,
方证的表述如果仅仅停留在古代这个层次是不够的,所以,后世的医家也不断在完善、
更新古代的表述。我们也在摸索方证的现代表述方式。我认为方证的现代表述方式,是
力求完整的、用规范语言的,尽量要客观而有证据的那种表述方式。基于以上的考虑,
所以,古代的文献特别是经典文献是我们研究方证的基础和前提,但不能成为我们研究
方证的终结。
61、经方的研究目前惟有立足临床,可惜现在经方的临床基地太少太少!经方研究一定
要与专科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弄清经方的主治疾病谱以及经方疗效评价的标准。
62、宋元以来,许多医家对《伤寒杂病论》进行了艰苦的理论阐释,经络、六经等等是
其中常用的理论,这些理论对理解和应用经方是有用的,特别对扩大经方的应用范围有
一定作用。但是,由于各家的学说常常受到时代地域宗传的影响,其概念往往不一,导
致各家有各家的伤寒,一家又一家的仲景。后人要通过各家的学说去破译各家的用方心
得是比较费力的,不经过较长时间的读书和临证,要弄懂是几乎不可能的。特别是对初
学者来说,对当今的青年中医来说,更是件难事。所以,我们在讨论经方时,要寻找一
种更快捷的方法,同时,也要在中医提倡一种更直白的、更规范的、更实证的表述方法
及现代中医语言,要让青年们一听就懂,一用就会,对错一试就明,而且能不断充实,
不断发展,不断修正。
63、老人便秘,可以先用些麻仁丸,有成药。如果不行,也可以用芍药甘草牛膝石斛丹
参等。
64、临床疗效的评价确实需要中西医结合,不能仅仅用西医的标准来评价中医的疗效。
不少疾病,中医比较强调生活质量,强调食欲睡眠,这非常实用,不能忽略。西医以诊
病治病胜出,中医则识人治人见长,两者都有优势和特色,所以,当今为医者,不能拘
泥于中西论争,更应取两者之长,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临床医疗体系。
65、三黄(泻心汤)也能治疗心下痞,特别是有高血压、有胃出血、有便秘的胃病患者
,在半夏泻心汤的基础上加少量制大黄,效果更好。
66、中医是中国人传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方式,与现代科学意义的医学还有很大的差别
。两者之间进行的辩论与决斗是没有多少意义的,相互补充,共同发展才是正确的选择
。从史学的角度看,中医学的科学研究还仅仅是开始。有些知名人士不理解这一点,而
对中医妄加指责,欲置中医于死地,这不得不让人感到痛心和愤慨。
67、经方研究最缺乏的就是资料。辅行诀无所谓是否为古经方的分枝,它展示了古代经
方的另一角。
68、在市场经济中,观念就是金钱; 在医学领域里,观念就是疗效。
69、体质的确定是用方的重要参照系,同样的疾病,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现的性质可能
完全相反。
一眼望出的体质,是强调将识体的经验高度凝练,并以十分通俗的表述方式让人明白,
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工作,当然,难度也很大。
体质的望诊,关键是特征,体型体貌的特征以及行为心理的特征。
70、“小金方”谈出了经方临床研究的苦与乐。这苦是在困惑中的苦,是乐之前奏。对
与经方家来说,每个病人都是一个新的课题,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等这具体分析有
时真不容易,好像以前的经验在这里没有用了,这说明这个病人有新的情况,我们还应
该再细细观察和分析。有时,需要琢磨几天,或几个月!等到方证相应了,效果出来了
,就能尝到乐的味道。这时,学问又上了一个台阶,我们的经验又积累了一分。搞经方
就是这样在苦与乐的交替中不断前进着的。祝你不断进步!
71、现在有些人经方用量过大,麻黄有用40克者,但从临床看,根本不需要如此大量。
有5克,就有作用了。用经方,关键是找准靶点,对证了,四两能拨千斤!
72、对方证药证的观察,就是要有客观具体的指征;对经方的应用,就是需要切切实实
的证据。
73、中医到今天如此地步,也不是几个老中医的事情。中医问题十分复杂,要解决不是
靠驱赶几个老人就能解决的。本论坛提倡心平气和的心态,提倡实事求是的态度,提倡
百家争鸣的氛围,立足临床,着眼未来,紧扣经方现代应用主题,为的是推广经方学术
,为的是影响更多的年轻学子,也为的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精华不被淹没。
74、桔梗汤、半夏泻心汤就是对病之方,只要是咽痛,只要是热痞,就可以用。但有些
方就要讲求体质,比如炙甘草汤、桂枝茯苓丸等。
75、神农派的精神可嘉!我们有不少的中医大学生,临毕业了,自己竟然从来没有服用
过中药,也没有煎煮过汤药!这未免让我抽口凉气。作中医,必须多实践,而且在实践
中要不断体会,不断总结。如果仅仅是在课堂里听讲中医,那是无论如何也成不了好中
医的。
神农派通过自身的实践体会,得出了中医的治法是尽量将身体受到的伤害减少到最低程
度的结论,这也是对的,但不全面,应该说,中医非常重视保护和利用机体自身的抗病
能力,因势利导,这个势,就是抗病的趋向,或汗,或吐,或下,或进食,或睡眠,等
等。如果压制或替代机体的抗病能力,逆向而治,就是误治。
76、我今天又看了以上的帖子,为神农派、秋千妈等人敢于实践的精神所感动,也为他
们细致观察实事求是的态度所击掌,历代名中医就是这样过来的。光读书不实践,光临
床而不观察总结,对中医均无济于事。学中医的过程,是研究的过程,是总结经验积累
经验的过程,所以,要有科研的头脑,每个案例都是科研课题。但是,现在的临床上,
中药西药一起上,成药汤药共下肚,即便是用汤药,也加减变化让人眼花潦乱,这样的
临床,最大的困难是无法总结经验,由此导致临床信心缺失,医生的成就感缺失,学术
的规范缺失,最终导致中医学术的萎缩!所以,我说,目前的市场化给中医带来的冲击
,可能是致命的。
77、推想当年仲景用此方救治那些经过剧烈吐下以后的休克病人,脱水、缺氧,全身重
要脏器处在衰竭状态,能救人危急存亡之际者,唯有四逆加人参汤。如今,霍乱病人虽
不多见,但这种状态者,依然可以在ICU病房见到。可惜,现代医学对此古法已经不感
兴趣了。
78、八味除烦汤最初是有半夏、茯苓、厚朴、苏梗、黄芩、连翘、山栀子、甘草组成,
后来有了变化,甘草改为枳壳。效果更好。
79、能用于出血的中药很多,皆各有所主。如阿胶、生地止子宫出血、便血和咳血,色
多鲜红或淡红,其人色白神疲,舌淡红;黄连、黄芩、大黄是止吐血、衄血,大部分是
上部的出血,其人必烦热、舌红、心下痞;石膏能止血,其人必烦渴而多汗;附子能止
血,但其人必声低气馁,脉微畏寒;龙骨、牡蛎能止血,但其人必胸腹动悸、多汗失寐
且脉浮大。从经方中很多止血药方,不仅仅是见血治血,而是因病因人而治。
如果说是比较纯的止血药,当推阿胶。阿胶与黄连黄芩芍药配,治疗心烦不寐的便血子
宫出血;阿胶与当归艾叶芍药川芎地黄配,治疗崩漏;阿胶与附子白术黄芩配,治疗便
血;阿胶与滑石茯苓猪苓泽泻配,可治疗尿血;阿胶与地黄人参麦冬甘草桂枝配,治疗
出血过多心动悸脉结代;阿胶与当归芍药丹皮桂枝吴茱萸川芎等配,治疗女性月经过期
不来或漏下不止。
从经方用药规律看,芍药确实可以用于出血,而且以子宫出血、便血为多。不过还有几
个问题需要继续观察。第一,芍药有赤白之分。芍药用于止血究竟哪种芍药比较好?据
传统用法,赤芍用于血证较多,白芍用于腹痛挛急较多。第二,白芍所用的出血到底是
何种出血?特别是现代哪种疾病?第三,用芍药止血,是否要看整体情况,患者的体质
状态如何?有何参照指标?第四,芍药止血的量效关系。
80、中医的很多配方对剂型是有严格要求的,特别是经方。小青龙汤是汤剂,如用丸散
则要慎重。
81、对graydragon深厚的史学功底以及优良的思维品质深表敬意!经方的研究,需要从
各个角度去深入。经方的历史渊源、经方的哲学、经方与医经的关系等等均需要讨论。
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思想更坚定,研究的眼光更敏锐,在当今纷繁的中医世界才能清醒地
走好自己的路。让我们振奋的,不仅仅是《伤寒杂病论前东汉医学透视》这篇文章中所
洋溢出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别开生面的观点,还有graydragon 先生的那种不盲从,不守
旧,敢于求证,敢于否定的学风!搞经方需要那份自信和从容,需要不断地怀疑和创新。
82、李东垣“阴火”的原型可能是燥热、口疮等症状或症候群,虚者有之,实者也有之
,所以,其治疗也不仅仅是补中益气汤。后世将其作为一个特有的病机来看待,便可能
脱离临床实际。
83、治病必求其本,你那些杂七杂八的不适感属于枝节问题,是不能纠缠在里面的。而
且,中医治病也不能纠缠原因,其实很多疾病的原因是不容易搞清楚的,但搞不清楚原
因并不意味着不能治疗,中国的传统医学就有这个本领,虽不清楚病因,但可以治疗疾
病,能够改善体质。
病人最希望的是什么?不是与医生一样去找原因,而是希望痛苦不再缠身,而有些病人
希望搞清自己的原因在哪里,结果由于搞不清楚,反而陷入更大的痛苦之中。所以,我
希望这样的病人不要角色错位,你不必当医生,还是专注你的工作和生活为好。这样才
有利于健康。
84、我用桂枝肉桂,要看人的唇舌,其色暗淡者,最有效,最安全。
85、我非常赞同xiaozheng文中所透出的观点:创新。中医学之所以能发展至今而不绝
,是因为历代的医家努力创新;而中医学之所以陷入当今窘境,原因当然非常多,但从
学术层面看,还是中医学术创新不足。
86、学真正的中医其实不难,难在选择,难在鉴别。换句话说,学中医关键是学眼光,
学思路,学方法。没有挑剔的目光,没有科学的方法,没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学不到
真正的中医的。用学文的方法,用信教的态度,用经商的手段,用理政的标准,均不能
得到实实在在的能看病的中医。
学中医关键是学思路,学方法,学眼光。中医内容太多,如果什么都要弄懂弄通,几乎
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我所关心的,就是经方如何在现代临床上发挥应有的作用。所
以,我看中医,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
87、我也没有弄清当归四逆汤中的通草为何物,目前我是不用通草的。
张仲景方中枳实均可以用枳壳替代,大柴胡汤、大承气汤也是如此。大承气汤我用的不
多,但我经常使用的大柴胡汤常用枳壳20克,或枳实枳壳同用,效果很好。
88、毋意,就是不凭空揣测;毋必,就是不必过高期望;毋固,就是不固执己见,看问
题要有变化发展的观点;毋我,就是不要自以为是,要学会换位思考。
89、小青龙汤证的脸色发青发白,无红光,有全身的恶寒感,无渴感。痰涕如水;小柴
胡汤证的脸色发黄或发红,口苦咽干,胸胁苦满,痰涕多粘也有初如水继而黏黄者;小
青龙汤对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应用最多,小柴胡汤对变态反应性鼻炎、鼻窦炎
、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应用较多。前者的体质状态较差,老年人多见;后者的体质状
态较好,青年人多见。
90、如何转方,是要结合具体的疾病以及体质才能定。我非常希望能尽快建立起经方应
用的临床规范或指南之类的东西,但涉及面很广,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基础又十分薄
弱,我们团队的力量也十分有限。这种工作,没有Zhengfu的支持或学会的参与,是比
较困难的。
91、答“四逆散和当归四逆汤证都有手足冷该如何鉴别?”: 前者是心理压力大紧张导
致的四逆,后者是血管舒缩功能出现病变的四逆;前者冷而不痛,后者又冷又痛。
92、只有经过黑暗摸索的人才知道光明的可贵,只有在学习中医过程中苦闷的人才能感
受经方医学的清新与简洁!学中医如同当年红军过草地,稍有不慎即会陷入泥沼而难以
自拔。
93、学中医就是要看病,给自己看,给家人亲戚看,给同学朋友看。在看病中积累经验
,增长见识,提高信心。
月经衍期,用葛根汤、桂枝茯苓丸等是有效的,你还可以继续观察。其实用麻黄效果更
好。
风湿免疫科疾病非常难治,也不是小柴胡汤加味就能包打天下。有用黄连解毒汤的,有
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的,有用小柴胡汤加当归芍药散的,有用黄连阿胶汤并加生地
的,也有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比较复杂,要据人而定。
94、我细细阅读了《也谈经方与时方》一文,很受启迪。graydragon先生的论证是相当
严密的,他揭示的经方1,2,3复方变化规律很能说明问题,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经方来源
于前人长期的临床实践,是从反复的配方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方虽不多,但含金量之大
,是时方无法相比的。更重要的,经方给人以方法,药证相应,量证变化等等,均有科
学的规律可循。当今中医的学术发展,非立足经方不可!
95、桂枝茯苓丸是千古名方,临床应用面十分广泛。不仅单方可用,合方用得更多,比
如与大柴胡汤合方治疗支气管哮喘、慢阻肺;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方治疗脑血管性痴
呆、脑梗塞等;与五苓散合方治疗脂肪肝;与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用治疗肾病,加大黄治
疗痤疮、痔疮等等,无法尽述。安全有效、方便价廉,是值得大力推广的好药,是我中
华民族的智慧结晶!
96、新年(08)的钟声马上就要敲响了,我愿经方从古籍中醒过来,从教授的书架上走
下来,从学院的课堂上走出来,走向社会,走向大众。我们要藏方于民,还方于民!让
经方这个民族的瑰宝,抹去身上的灰尘,擦去玄学的色彩,在为民治病防病的实践中焕
发其永不褪色的光芒!
97、麻黄桂枝同用未必出汗,要看患者体质、疾病等因素。
98、经方是中医之本,是中医之魂。学中医,从经方入手,初若难,既则易;若从后世
杂方入手,初若易,继则大难!
99、白芍对腹痛便秘者,或大便干结如栗者有效。
100、对女性的性功能障碍,用葛根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当归芍药散、真武汤、阳和
汤等均有一定效果。
101、我用四逆散治疗尿频,是跟范中林先生学来的。此方确实很灵!有的患者尿频腹
痛,欲尿而不能,有的必打开水龙头听流水声方能尿出。
102、我读《伤寒论》,从不死背,只是经常翻。所谓的翻,就是检索,就是按我所需
研究的问题来查阅。最多的是按方检索。将许多方的条文聚集在一起,看看这张方到底
如何使用?仲景当年是如何用的?再查查现代人是如何用的?再看看我的临床是如何用
的?这如何用?不仅仅是方证的识别,还包括用量、煎服法、剂型等。《伤寒论》的条
文是临床事实,是真实的记录,但不是全面的典型的系统的记录。需要我们透过这些片
段去破译整体,通过局部去了解全局。《伤寒论》不是教科书,而是医案类的临床实录
。但善读者,能够通过这些条文理解张仲景治病用药的思路和方法,也能够继承前人的
用药经验。
103、慢性肾病有不少内有瘀血,可以考虑使用桂枝茯苓丸加牛膝等。
104、 Re:“第一篇 附子枉用误战机,众网友热肠助贫患”贴:
那肿瘤网友是炙甘草汤证,当用大剂量地黄阿胶麦冬!临床用药,最忌先入为主,哪有
不辨寒热阴阳,先以一扶阳横于胸中,而能开出张张对证之方的?特别是现在不少年轻
网友,临床不多,仅凭只言片语,就以为中医道理已经通晓,见怕冷就是阳虚,疲劳就
是气虚,不知道热深厥亦深,郁久气必短!察其舌多暗红,切脉象多弦滑,且其神不靡
,肤不枯,肉不萎,如此这般,何虚之有?何寒之有?据我经验,年轻人大多气血充旺
,如无心肾肝等重要脏器的重证大疾,本无须大剂温补,更没有必要长期大量使用姜附
等温热大剂。
105、麻黄服用以后,是会出现盗汗现象。患者有反馈,我自己也有体会。
106、答“复发性麦粒肿,反复发作该用什么经方治疗?”:桂枝茯苓丸加大黄。
107、对方证的认识,很多人都误认为是方与症状的等式。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至少
是不全面的。证,是证据,是安全有效使用中药的证据。这个证据,有两部分构成,第
一,是疾病,包括现代医学诊断的疾病,也包括古代中医认识的古病名,也包括尚未认
识的一些症候群与综合征,甚至是一些症状。第二,是体质。其中有遗传特征,也有体
质状态,但目前中医对体质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望闻问切的层次。所以说,方证的认识,
要高于对病用药和对症状用药的模式。
108、桂枝汤可以治疗自汗,也可以治疗清涕不止。
109、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桥本氏病,是本人经验,发现对女性的甲状腺病最有
效果。
110、应该说所有苦寒药都有偏性,苦与寒,就是偏性。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如果不
对症地长期服用有偏性的药物肯定对健康不利。这是历代相传的经验。
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大多表现为大家熟悉的阳虚证或气血不足证。但也有虚实寒热夹
杂的,所以用方常用温药,如真武汤;也有寒温同用者,如温脾汤等。
肝肾功能不全者,表现各人不同,但大多有食欲不振、疲乏等。所以,用苦寒药时,要
询问患者的食欲如何?苦寒败胃,也是古人的经验。
大柴胡汤中有生姜,由于国内许多药房不备生姜,我只得用干姜。张仲景用方,常常寒
温药同用,如黄连黄芩配干姜,大柴胡中有大黄黄芩配姜枣。这种配伍,是古法,我多
年临床使用未见不良反应。111、有不少颈椎病是大柴胡汤证。
112、中药的用量问题最为复杂,涉及到的因素很多。用仲景方,用量可按一两等于5克
(3-6克)的标准换算。这是我的经验。
113、“学中医难,自学中医更是难上加难”,这是实话。为什么?不是因为中医深奥
,而是中医不规范。多少年来,许多中医界的能人们都在为建立中医的规范而努力。张
仲景是其中最杰出的,他通过《伤寒杂病论》建立起来的经方医学体系是最科学的,当
然也是最实用的。数千年来,许多医家从此入门,从此发挥,从此而成大医。这是中医
发展史上一个重要事实。但是,《伤寒杂病论》的原文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比较难读,
这难读,是难在简略。要攻克这个难关,不在于如何解释条文上,而在于如何应用经方
上。不用经方,何读《伤寒》?只有在临床上,才能体会经方的魅力,才能掌握中医治
病的真诀。经方大家曹颖甫就是这样成功的。
114、有毒药物的使用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之一。大凡名中医,均能用好毒
药,也就是说,名中医是在安全有效地使用有毒药物上具有独特经验的医生。张仲景就
是使用麻黄附子乌头甘遂的高手。如果只能用点菊花枸杞太子参麦芽山楂鸡内金,如何
去应对临床大病重症?
115、医乃大道。道,就是一种情怀,一种理想,一种追求,一种人生的态度。
医生这个职业,本来就是为看好病,为救人命。但后来,医生被当成挣钱的职业,但又
挣不了大钱,于是,很多开方医生变成卖药的人。特别是市场化的时代,卖药人当然吃
香,因为挣钱比开方人容易的多。所以,我觉得入门时,大家要想好,如为钱,应该去
考商学院;如为兴趣,则去考医学院。而医学中,学中医尤其难,因为不规范,所以,
花的时间和精力更多,倘没有兴趣,那趁早改换门庭。
中医看病是对人的,每个患者都是一个科研题目,如果没有研究的激情,就无法做好中
医。现在的中医不是连生存都无法保证,就是被市场逼到商人的圈子。逮到一个病人,
中药西药、汤药成药、内治外治一齐上,就是用汤药,也方大药多药贵,力求经济效益
。这样做的结果,钱能多挣一点,但是,从学术的角度看,那是一条死路!因为,经验
无法总结,学术无法传承! 这种行为,无论看多少病人,都不是医学的行为,而是
经商。这样的中医人数越多,对老百姓的伤害越大!国家应该扶持中医,让中医首先能
够比较体面地生存,能够有进行研究的动力和环境。
历来中医的生存,主要通过诊金以及适量的药物回扣来实现。诊金的获得,必须得到社
会的公认,这对青年中医来说,是十分困难的。而昧着良心的药品回扣,许多人也不愿
意拿。这确实是很大的社会问题。中医不解决经济效益问题,将发展无力。我建议要将
各级Zhengfu认定的名中医按公务员待遇,至少与特级教师评级。社会要设立中医发展
基金,对有发展前途的青年中医予以资金扶持。
中医一定要求名,没有名的中医必然穷。当年上海滩上的名中医们,许多都是有钱人,
风光体面。如丁济万先生,如徐小圃先生等等。但成名,必须要有真本领,有过人的医
术,还要有过硬的行医艺术。还有,利用媒体,加强宣传,在当今社会也不可缺少。不
要以为,中医一定要老才能成名,那是老皇历!思想必须解放!
让中医能体面地、有尊严地从事医疗活动,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116、郝老师讲得很通俗,把张仲景治病的原则给讲得浅显易懂,中医界需要很多郝老
师这样的人!大道至简,中医很多理论和观念完全可以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去解释。
117、温胆汤是传统的壮胆安神药,适用于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震灾以后,许多人
经历了强烈的精神刺激下,往往出现失眠、噩梦、胸闷、心悸、恶心呕吐、食欲不振、
精神抑郁等等。这就是中医所说的“心虚胆怯”。这种情况,最适宜使用的方是温胆汤。
118、服药期间旧病的症状变严重的情况是有的,不要紧张,不是药物的问题,是机体
抗病能力调整中的正常反应,继续服用,病情就能控制了。感觉麻辣的原因很多,有的
是药物中干姜、桂枝以及柴胡的,但也有是患者舌觉过敏有关的。
119、石膏方的使用,必须坚持有是证用是方的原则,《温病条辨》提出的白虎汤“四
禁”可供参考。“若其人脉浮弦而细者,不可与也;脉沉者,不可与也;不渴者,不可
与也;汗不出者,不可与也。”这为正确使用白虎汤指出了重要的客观依据。
120、当代中医的学术生命,不是在痛苦的现实中脱胎换骨,就是在痛苦的现实中灰飞
烟灭。
学中医,不上临床不行,但光有临床,没有人指点、或自己没有思想也是不行的。我和
graydragon网友一样,也走了太多的弯路,要找到一个对证的好方,众里寻她,铁鞋踏
破,不知要费多少周折!我在想,如果中医的教科书能早早教给学子一些临床的真本领
,而不是一些笼统浮泛的理论,更不是一些落伍的文化习俗,那多好!中医大学的教师
,能尽快将中医的东西说清楚,讲的课让学生一听就懂,一用就效,那多好!还有,许
多老中医,能不能把自己的经验能无私地传授,社会也能报之以桃,那多好
m*********e
发帖数: 216
2
谢谢
I*******6
发帖数: 361
3
好帖!先顶再看。
1 (共1页)
进入ChineseMed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经方医学的源流与现状分析zz老倪的经方神话该破灭了!
从原配的蟋蟀说起方证分析001桂枝汤
针法治疗帕金森氏症痉挛手抖方证分析005桂枝去芍药汤
JT叔叔: [药势] 古典本草药理学及其於经方之应用举隅方证分析025桂枝甘草汤
既然是中医版,就别浪费时间讨论中西医关系问题了,来看看好中医的转载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 004
2014.11.11粤中山李忠渝讲:病、证、症的关系heizhongyi进来。
五苓散 冯世纶经方带教医案(转载)倪医师学生写的乳腺不通的医案 (转载)
感谢医易堂母亲,74岁,甲减,吃甲状腺片三年,在国内最近感冒后,持续低烧两个月,高0.5-1度左右,求建议?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经方话题: 中医话题: 临床话题: 治疗话题: 桂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