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ChineseMed版 - 中药传奇故事
相关主题
大医精诚: 素养补肾的奥妙水煮驴皮终于平反了!
十九畏药歌针灸名家系列-1--谢锡亮
大蓟与小蓟 (转载)针灸名家系列-1--谢锡亮 zz
请看一下这个帮助怀孕的中药方靠谱吗老虎尿治哮喘
这个长的像哪味草药?医行天下 11 -- 传统与流行 zz
讨论一下如何保证从国内往这寄中药吧医行天下 13 -- 中医的消失
对中医治病原理的进一步理解中医之旅 0 --加拿大航班上的中医急救
纽约的中药店地址中医之旅 6 -- 春节学医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又名话题: 治疗话题: 作用话题: 植物话题: 性温
进入ChineseMed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f*******e
发帖数: 5594
1
中草药古称本草,是我劳动人民几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它种类多,分布广
,是人们通过长期临床验证和反得实践流传下来的瑰宝。很多中草药,除了在 治病健身
方面有显著效果外,并都有一个或数个神话般的传奇故事,如:天下第一家、姑娘杖打
老翁、会飞的女佣人……等,数千年来广为流传于民间。
二 十一世纪,科学家们预测是生物学世纪,绿色无污染的中药学的研究将是跨世纪的热
点,我国中草药这一巨大的医学遗产也将在世界医疗卫生事业的划时代发展中展 现异彩
。欧美等西方国家走了很长合成药的道路,现在又回到重视天然植物药的研究开发、提
取单味药有效成分的道路上来,更加说明中草药也是世界医药学宝库的 重要财富。
1、 强腰除痹丁公藤
明朝时,雁门有个叫解叔谦的人,事母至孝,母患瘫痪多年,精心施治,久不嫌烦。但
经多医,母病无起色。
一天深夜,他沐浴焚香,跪于庭院,求神赐方。忽夜空中飞过一鸟,叫着:“丁公藤,
丁公藤。”解叔谦喜出其望外,次日,便去药肆求购,无公藤可售,又遍访民医药叟,
皆不识此药。一位老人告诉他,去宜都山寻找,或许可得。
解叔谦携带干粮,远上宜都山寻觅,三日无获,第四日,在山中遇一老翁伐木,树上一
藤,角叶如丁,其绕如蛇,便拜问老翁可识丁公藤,老叟停斧笑指树上青藤道:“我即
丁公,种藤于此。取藤五斤,切段煎汁过滤,同曲米酿酒饮便可。”
解叔谦大喜,回家依法制备,老母服后很快痊愈。解将丁公藤荐赠乡人,治愈多个病人

现 代药理实验,小鼠腹腔注射丁公藤提取剂(绒毛胡椒针剂),20分钟后出现显著镇痛
效果,可持续90分钟。丁公藤注射液(每支2毫升含生药5克)用于临床, 每次2~4毫升
,每日1~2次肌肉注射,治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肥大性腰椎炎
、外伤性关节炎,均有良好镇痛作用。
丁公藤,为胡椒科植物。味辛,性温。能祛风湿,通经络,强腰膝,除痹痛,壮肾阳,
治疗挫伤。
2、暖胃降逆话丁香
相 传,唐代著名的“宫廷诗人”宋之问,在武则天掌朝时曾充任文学侍从。宋认为自己
人长得仪表堂堂,出类拨萃,诗文也做得好,应该受到武后的宠爱。可是武后却 一直未
曾垂青,宋被冷落,又不甘心。于是写了一首艳诗献给太后,以期获得武则天的重视。
然而武后读后,竟一笑置之,并说:“宋卿哪方面都不错,就是自己不 知道有口臭的毛
病。”宋闻之羞愧无比,从此,人们就经常看见他口含鸡舌香,以解其臭。由此,有人
趣称丁香为“古代的口香糖。”
其实,丁香 能除口臭早有记载。据说,我国汉代百官在皇帝面前奏事或回答问题,觜里
就必须含嚼丁香这玩意艺儿。过去由于缺乏科学的口腔保健知识和有效方法,患口臭者
十 分普遍。因为丁香的芳香气可以压住因胃火上升或牙周炎引发的口气,这在宋代沈括
的《梦溪笔谈》中曾有记载:“三省故事郎官口含鸡舌香,欲奏其事,对答其气 芬芳。
此正谓丁香治口气(口臭),至今方书为然。”可见,含丁香治口臭,不仅源远流长,
且方法极类似现在的“嚼口香糖”。方法现今可用之,且疗效甚佳,口 臭者不妨一试。
丁香,又名鸡舌香。味辛、性温,具有温中降逆、补肾阳的作用。丁香艳色可爱,芳香
袭人,既是一种观赏植物,又是一种常用中药。因为其形状像丁子,又有强烈的香味而
得此名。在古代,它曾为治疗口臭立下过汗马功劳。
3、大补元气用人参
很久以前深秋的一天,有两兄弟要进山去打猎。好心的老人劝他们说,马上就要下雪,
别进山啦。万一碰上封山,你们就下不了山了。可他俩凭着自己年轻力壮,硬是不听老
人劝,带了弓箭刀叉,进山打猎了。
进 山后,兄弟俩果然打了不少野物。正当他们继续追捕猎物时,天开始下雪,接着很快
就大雪封山。两人没法,只好躲进一个山洞。平时他们除了在山洞里烧吃野物, 还到洞
旁边挖些野生植物来充饥,改善味口。他们发觉有一种外形很像人形的东西味道很甜,
便挖了许多,用他们当水果吃。不久,他们发觉,这种东西虽然吃了浑 身长劲儿,但是
多吃会出鼻血。为此,他们每天只吃一点点,不敢多吃。有时天气放晴,他们就踏着厚
厚的积雪,到附近打些野物。转眼间冬去春来,冰雪消融,兄 弟俩扛着许多猎物,高高
兴兴地回家了。
村里的人见他们还活着,而且长得又白又胖,感到很奇怪,就问他们在山里吃了些什么
。他们简单地介绍 了自己的经历,并把带回来的几枝植物根块给大家看。村民们一看,
这东西很像人形,却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有个德高望重的白须长者笑着说:“它长得
像人,就 叫它‘人生’吧!”后来,人们又把“人生”改叫“人参”了。
人参,又名鬼益、棒锤,为五加科植物之根。味甘微苦,性温。能补气补血,生津救脱
。关于人参传说很多,上面只是其中一个。
4、通便逐瘀选大黄
早 在我国南北朝时期,有一位叫姚僧坦的名医,医术高超,深受当时的梁武帝、梁元帝
的信任,他的广博知识也为当时的学者所称道。在《周书》的《姚僧坦列传》 中,载有
姚僧坦用单味大黄为黄帝治病的史实:“梁元帝有心腹疾,乃如诸医议治疗之方,咸谓
至尊至贵,不可轻脱,宜用平药,可见宣通。僧坦曰:脉洪而实,此 有宿食,非用大黄
,凡无差理。梁元帝从之,进汤讫,果下宿食,因而疾愈。姚僧坦有胆有识,敢于对症
下药,这也为我们立下了用大黄治病的典范。中医药学术源 远流长,代代相传,迨至于
清,温病学派崛起,学术发展臻于新的境界。我国医学成就至清代是一个高峰期,清宫
遗存之医药档案真实地反映出清代中医临床医学水 平,无疑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相当重要
的组成部分。宫中大黄应用范围之广泛,炮制之讲究,剂量之斟酌,用法之多样,配伍
之精当,成为清代宫廷医案的重要特色之 一。众所周知,皇帝有享不尽的荣华宝贵,御
医用药不当,将予重罪。
大黄,又名将军、锦纹、黄良、火参、肤如、川军。味苦,性寒。泻火解 毒,通便逐瘀
。大黄在皇宫用药中列第八至10位,仅次于蜂蜜、灯心草、麦冬、神曲、山楂、麦芽、
薄荷等用药,大黄在宫中耗用量之大,实在超过我们一般人之 想象。可见大黄在医疗上
之重要,为历代医家所推崇,是一味“出将入相”的良药,有着广泛的治疗作用。
5、凉血止血数大蓟
三国时期,庞统在一次战斗中身中数箭,血流如注,跃于马下。士兵中有知医识药者,
忙从道旁扯来一把草药,揉搓后塞入他的伤口,很快止住了血。这种草药枝枝直立,高
逾尺许,开着紫红色的小花,它的学名就叫作大蓟。
大 蓟,又名大蓟草、大蓟姆、牛戳嘴、鸡项草、戳人蓟草,为菊科植物大蓟的全草或根
入药。味甘、性凉。有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的作用。据研究,大蓟能降低血 压,对
结核菌等有较好抑制作用。而在临床上,大蓟除主要用于治疗出血、感染性疾病和高血
压外,对以下疾病更有很好的疗效。
取大蓟全草捣烂,绞汁,每次服一小杯,频服,治口干、吐血、鼻出血。
将大蓟鲜根洗净,捣碎,加水煎服,治咳血、小便热涩、疼痛、尿血。
大蓟配伍艾叶、白鸡冠花子、黄柏,治妇女白带不止、崩漏。
鲜大蓟叶,榨汁,加白酒饮用,治跌打损伤、疼痛不止。
大蓟新鲜根,用冷开水洗净后捣烂,外敷,治漆疮、汤火烫伤、疔疖、疮疡、红肿疼痛
。加水煎服,治鼻窦炎等疾病。
将大蓟根或叶煎汤内服,治高血压,多数人有不同程度的疗效,但根的疗效优于大蓟叶

6、止血散瘀用三七
传 说,一位美丽善良的仙子来到人间,教人们种植。有一天,仙子正在地里劳作,突然
一只大黑熊朝她扑来,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位叫卡相的苗族青年,一箭射死 了这只
黑熊。卡相家里很穷,妈妈患病多年,无钱医治。仙子为报救命之恩,便对卡相说:“
后山坡有一种草药,叶像我的长裙,枝似我的腰带,可以治疗阿妈的 病。”卡相按其指
点,果真找到了这种药,老妈吃了几次,病真的好了。
后来,卡相又用这种草药治好了不少乡亲们的疾病。乡亲为表示感激,纷 纷来到卡相家
道谢,并问这是什么药?仙子笑盈盈地说:“大家拿一株数数看,枝有几枝,叶有几片
?”经大家一数,枝有三枝,叶有七片,一个聪明的姑娘立即叫 了起来“三七。”从此
,这种药材以“三七”的名称流传至今。
三七,又名菊三七,俗名长寿草,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根茎。味甘微苦,性温。能 止血
散瘀,解毒消肿。由于止血定痛作用神效,故有“止血金不换”之称。现代药理研究表
明,三七除有较强的止血作用外,还有明显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心 肌耗氧,并可
降低血管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的抗力,有强心、降压的作用,同时,对新城病毒及皮
肤真菌有抑制作用。临床还报道三七可治疗心绞痛,每次口服 0.45克,日服3次,重症
加倍;治疗咳血,每次口服1克,日服3次,也有明显效果。民间有关三七的传说很多,
这只是其中的一个。
7、健脾补肾话山药
相 传很久以前,有两个国家发生了战争。强的那个国家把弱的打败了。弱国军队丢盔弃
甲,一败涂地,强国军队乘胜追击,占领弱国许多土地。最后弱国军队只剩下几 千人马
,逃进了一座大山。强国军队几次进攻都未取胜,于是,他们便将这座山团团包围。他
们想包围了这座山,弱国军队便难以突破,人不得食,马不得草,用不 了多久就会出山
投降,不然活活饿死。于是,便围而不攻,坐等敌军投降。
就这样弱国军队,被围困了六、七个多月过去了。到了第八个月,强国的指挥官算定敌
军已死过半,于是便放松松警惕,整天饮酒作乐,士兵们卸甲歇息,只等再围数月后上
山收尸。
一个夜晚,强国军队正在蒙头甜睡,突然,从山中冲出一支人强马壮的军队,直杀强国
大营。结果被杀得尸横遍野,弱国转败为胜,把失去的国土全部夺了回来。
弱国军队被困将近一年,内无粮草,外无救兵,怎么没有饿死反而兵强马壮呢?原来他
们吃了山上一种夏天开白花的一种草根。“山遇”,意思是困在山上缺吃时遇到了它。
在食用中发现,它不但能填饱肚子,而且还能健脾补肾。于是就将“山遇”改名为“山
药”了。
山药,又名淮山药、薯蓣,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根茎。味甘,性平。归脾、肺、肾
经。具补气养阴,止泻涩精。既可食用,又能药用,是健脾补肾的佳品。
8、肾虚腰痛山茱萸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战乱频繁。当时太行山一带地区属赵国,山上村 民大都
靠采药为生,但必须把采来的名贵中药向赵王进贡。有一天,一位村民来给赵王进贡药
品“山茱萸”,在当时叫“山萸”,谁知赵王见了大怒说:“小小山民 敢将此俗物当贡
品,岂小看了本王,退回!”这时,一位姓朱的御医急忙走了过去对赵王说:“山萸是
种良药,这位村民听说大王有腰痛痼疾,才特意送来。”赵王 却说:“寡人用不着什么
山萸。”进贡的村民听后只好退出。朱御医见状忙追赶出来说:“请把山萸交给我吧!
赵王也许终会用上它的。”村民将山萸送给了朱御 医。三年后,山萸在朱御医家中长得
十分茂盛。他采收、晾干,并保存起来,以备使用。有一天,赵王旧病复发,腰痛难忍
,坐卧不起。朱御医见状,忙用山萸煎汤 给赵王治疗。赵王服后,症状大减,三日后逐
渐痊愈。赵王问朱御医:“你给我服的是什么药?”朱御医回答:“此药就是当年村民
进贡的山萸。”赵王听后大喜, 下令大种山萸。有一年,赵王的王妃得了崩漏症,赵王
传旨,命朱御医配药救治。朱御医当即以山萸为主配制方药,治愈了王妃的病。赵王为
表彰朱御医的功绩,就 将山萸更名“山朱萸。”后来人们为了表明这是一种草,又将“
山朱萸”写成现在的“山茱萸。”
山茱萸,又名山萸肉、蜀酸枣、药枣。味酸、涩,性微温。入肝肾经,温补肝肾,固精
敛汗。
9、治痢良药马齿苋
从前有户人家,户主早殁,留下老太太当家。膝下有三个儿子,两个大的都娶了媳妇,
只有三儿子年幼,尚未婚配,但老太太也给他买了个童养媳。
童养媳只有14岁,在家中倍受虐待,整天穿破的,吃剩的,干脏的累的活。就这样婆婆
还十分讨厌她,动不动就打骂一通。大哥大嫂也不善,常常拨弄是非,挑唆婆婆打她;
二哥自忙活计,无暇管事,只有二嫂心眼好,遇事总护着她,想法子解劝。
那 一年,村里流行痢疾,许多人无药可医而死。不久,这童养媳也闹开了肚子。大嫂怕
染病上身,就对婆婆说:“这死丫头害病,不能干活了,还会传染人,快把她赶 走算了
。”婆婆一听,觉得在理,但又心痛已花出的钱,况且万一病好了,不是还能让她多干
点活吗。于是,就把童养媳赶到菜园中的茅棚里。
可怜的童养媳十分难过,关在茅棚里没吃没喝,直饿得两眼昏花。只好从地边薅了许多
野菜充饥,可吃了两天,病竟意外好了。这时村里得痢疾的死了很多人。善良的童养媳
便把野菜挖来给乡亲们吃,一个个患痢疾的人都被治好了。因野菜叶似马齿,便取名“
马齿菜。”
马齿苋,又名马齿草、马齿菜、瓜子菜、酱板草、牛舌头草、猪钻头、猪沙沙草,为一
年生肉质草本植物。味酸,性寒。能清热解毒,为治痢良药。
10、牵机毒药马钱子
五代南唐最末一个皇帝李煜,世称“李后主。”在历代帝王中,他是最有才华的一个,
又是结局最为悲惨的一个。
公 元975年,李后主被俘降宋,囚禁中,他常思念宫阙,回忆往事。在一个中秋之夜,
他仰望空中明月,触景生情,勾起了满腹的丧权之耻和亡国之恨,提笔写下了 “春江秋
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
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首词,宋太 宗赵光义大为恼火
,认为他想要复辟,于是赐给他“牵机药”自毙。李后主服了此药,腰直不起,头足相
就,状如牵机而死。
马钱子,又名番木 鳖、苦实、大方八、马钱,为马钱科马钱的种子。味苦,性寒,有大
毒。经炮制后入药,能通经络、消结肿和止疼痛之功效。如不经炮制,服后便中毒身亡
。由于马 钱子对中枢神经系统亲和力强,解离难,服过量会出现颈项僵硬、呼吸急促麻
痹而死亡。李后主就是因为服用了大量的马钱子泡的药酒“牵机药”,酒助药力,引起
强直性惊阙,全身抽搐而亡,由于马钱子中毒会场出现全抽搐,故而将马钱子浸泡过的
药酒,被称为“牵机药。”其中毒症状,最初出现头痛、头晕、烦躁、肌肉痉 挛、吞咽
困难、瞳孔缩小、胸部胀闷、呼吸不畅、全身发紧、然后伸肌与屈肌同时极度收缩,继
而发生典型的士的宁惊厥症状状。
11、活血行气说川芎
相传,药王孙思邈到四川青城山上采药,他们师徒在混元顶青松林休息时,发现一只雌
鹤,带着几只小鹤在山涧小河里嬉戏,没多一会儿,它便低下头来,不断哀鸣,且两腿
颤抖不已,翅膀和尾巴下垂,原来雌鹤生病了。
药 王孙思邈见此情景,知道这鹤患了急病。第二天,他又领着徒弟去那里想看个究竟,
只听得患难与共病的雌鹤在巢内发出呻吟声。过了一会儿,看见从混元顶飞来几 只白鹤
,从它们嘴里掉下几片叶子,象胡罗卜叶似的,药王叫徒弟捡起来保存好。第三天,他
们又见白鹤从混元顶飞来,嘴里又掉下几朵小白花,还有一些节状的拳 形团块,他们都
捡起来保存好。原来白鹤是在给病鹤衔药草治病。没有几天,雌鹤病好了,又领着小鹤
在水中嬉戏。
药王就带领徒弟拿着药草样子,到混元顶采集这种药草,经过品尝和临床试验,才知道
它具有活血通经、祛风止痛的作用。药王孙思邈感慨地吟了一首诗:“川西青城天下幽
,神仙洞府第一流。奇草仙鹤巧衔递,来自穹苍顶上药。”吟完诗后,药王又给这种药
草起名叫“川芎”。
川芎,又名抚芎、小叶川芎,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味苦、辛,性温。有特殊香味和麻凉
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上面说的便是川芎入药的一段神话故事。
12、滋肝养肾女贞子
从前有个善良的姑娘叫贞子,嫁给一个老实的农夫。两人都没了爹娘,同命相怜,十分
恩爱地过日子,那知婚后不到三个月,丈夫便抓去当兵,任凭贞子哭闹求情,丈夫还是
一步三回头地被强行带走了。
丈 夫一走就是三年,音信全无。贞子一人整日里哭泣不已,总盼着丈夫能早日归来。可
是有一天,同村一个当兵的逃了回来,带来她丈夫已战死的噩耗。贞子当即昏死 过去。
乡亲们把她救过来后,她还是一连几天不吃不喝,寻死觅活。这一打击却让她本来羸瘦
的身体更加虚弱,这样过了半年,她最终病倒了。
临死前,贞子睁开眼拉着邻居二姐的手说:“好姐姐,我没父母没儿女,求你给我办件
事。”二姐含泪点头。“我死后,在我坟前栽棵冬青树吧。万一她活着回来,这树就证
明我永远不变的心意。”死后二姐按她的遗言做了,几年后冬青枝繁叶茂。
果然有一天,贞子的丈夫回来了。二姐把贞子生前的情况讲了,带他到坟前,他扑在坟
上哭了三天三夜,泪水洒遍了冬青树。也怪,贞子坟前的冬青树不久竟开了花,还结了
许多果子。人们为纪念这对夫妻的忠贞的感情,就给这果实取名叫“女贞子。”
女贞子,又名冬青子,是冬青树的种子。味苦,性平。滋养肝肾,明目强腰。
13、平肝熄风话牛黄
扁 鹊一日为邻居阳文治疗中风偏瘫,这时,门外传来一阵喧闹声,扁鹊问其究竟,原来
是阳文家中养的一头十几年的黄牛,不知何故,近两年来日见消瘦,以致不能耕 作,故
阳文的儿子阳宝请人把牛宰杀了。谁知阳宝发现牛胆里有块石头,扁鹊对此很感兴趣,
嘱阳宝把石头留下,以便进一步研究。阳宝笑了:“先生莫非想用它做 药?”扁鹊一时
也答不出来,随手把结石和桌上的青礞石放在一起。
不久,阳文的病又发作,扁鹊赶到,只见阳文双眼上翻,喉中碌碌痰鸣,肢冷 气促,十
分危急。他一边扎针一边叮嘱阳宝:“快!去我家桌上把礞石拿来!”阳宝气喘吁吁地
拿来药,扁鹊也未细察,很快研为细末,取用5分给阳文灌下,不一 会,病人停止了抽
搐,气急平稳,神志清楚。扁鹊回到家中发现青礞石还在桌上,而牛结石不见了,忙问
家人:“何人动了结石?”回答是:“刚才阳宝过来取药, 说是您吩咐的呀!”这个偶
然的差错却给扁鹊带来了深思:“难道牛的结石也有豁痰定惊作用?”于是,第二天他
有意识地将阳文的中药里的青礞石改换为牛结石使 用。三天后,阳文病势奇迹般地好转
,不但止住了抽搐,偏瘫的肌体也能动弹几下,喜得阳文连声称谢。
牛黄,又名丑宝,为牛科动物牛的胆囊结石,味苦、甘,性凉。能清心开窍,镇肝熄风
。多用于治治疗急性热病,高热,神昏,抽搐;还可用于痈毒疮疡、咽喉肿痛、小儿胎
毒等。
14、通乳妙药王不留
相传西晋文学家左思的妻子产后乳汁不下,婴儿饿得哇哇叫,左思正欲外出寻求催乳良
方,忽然听到山外传来歌声:“穿山甲,王不留,妇人服后乳长流……”左思急忙来到
山上,原来歌者是位民间医生,他告诉左思,这两味中药是他家的祖传秘方,凡产妇无
乳,服之非常灵验。
左思带上医生所配的药粉,赶回家中,用甜酒给妻子冲服,果然很快见效,乳汁源源不
断。左思感慨万分,便吟诗咏药,使灵验的药方广为流传。他在诗中写道:“产后乳少
听我言,山甲留行不用煎。研细为末甜酒服,畅通乳道如井泉。”
明 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引用了“穿山甲,王不留,妇人服后乳长流”
这首歌谣。他说,由此可见,王不留行的特性就是“行而不住也。”还有人强调 说,之
所以叫王不留行,是因为此药使产妇乳汁长流,即使是帝王也不能使其停留,仍然源源
不断,通行无阻。乳汁不通多属于血瘀气滞,最宜使用活血通瘀的王不 留行,与穿山甲
配合,通乳力更强。乳汁缺乏,是由产妇气血亏虚引起,这时单用王不留行则不行,必
须以补气血的黄芪、当归为主,使乳汁增多,乳自通畅。
王不留,又名王不留行、留行子、王牧牛,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干燥成熟种子。味苦
,性平。能活血通经,通乳消肿。
15、补气生津太子参
相 传明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为出版《本草纲目》,日夜兼程赶到南京,住进一家客店,
忽然听见有一妇女的呻吟声,便问店小二:“隔壁何人患病?”店小二回答说: “是贱
内患病,已有几天了。”“有病为何不去求医?”李时珍颇感不解。店小二说:“先生
有所不知,我们虽然在此开店,但赚来的钱还不够买一家七口人的柴米 油盐……”
李时珍听了十分同情,便起身随店小二进入内房。李时珍边为店小二的妻子把脉边问:
“近来她饮食如何?”店小二说:“好几天没米下锅了,她只能吃一些番薯干,我们是
靠孩子挖来的野菜根充饥的。”李时珍走过去拿起一篮野菜根细细地看起来,并从中拈
了一株菜根,放进嘴里。然后他对店小二说:“这是一种药,可治你妻子的病,你从哪
能里采来的?”店小二说:“城外,紫金山上!” 李时珍又随手掏出一锭银子放在桌上
说:“天明去买点米,把这药先煎给你妻子服用,服了就会好转的。”店小二闻言感激
得双膝跪地,连声道谢。
次日,店小二的妻子服了药,病果然好了。店小二把李时珍带到紫金山朱元璋太子的墓
地,只见那里绿茵如毯,到处都有这种药草。李时珍连声说:“好极了!好极了!”他
如获至宝。因为这种药草生长在朱元璋太子的墓地周围,所以,李时珍就给它取名为“
太子参。”
太子参,又名孩儿参、童参,为石竹科多年生草本科植之根。味甘、苦,性微寒。有补
气生津,健脾养胃,疲惫乏力,食欲减退。
16、胸腹胀痛用乌药
相 传在汉朝浙江某县,有姓刘、姓阮两位青年,为医治村上流行的心痛病,远离家乡上
天台山采药,随身带的干粮吃完了,而药仍未采到。后来,他们打听到这种药产 在桃源
洞一带,就向该洞奔去。走过一道山岭,只见前面水潭边有两个少女,一着红衣,一穿
绿袄,朝着他俩微笑,还叫着他俩的名字,两人非常惊奇,忙问:“彼 此素不相识,姑
娘怎知我俩名字?莫非是仙女?”两位姑娘点点头。穿着绿袄的姑娘说:“我叫碧桃,
她名红桃,今日特来请你们去做客。”
刘、 阮二人随俩仙女进入桃源洞后,才知这姐妹俩是天上司药的仙女,奉命在此看守仙
药——仙药。他们彼此间一见钟情,相亲相爱,不知不觉半年过去了。一天,刘对 阮说
:“我俩入山已久,药还未采到,如何是好?”两人正在发愁,只见仙女捧着仙药走来
,说:“两位专为采药,历尽艰辛,现特以此乌药相赠,可治心口痛。第 二天一早,两
位仙女送他俩上路,难分难舍,依依惜别。
刘、阮二人回到家乡,他们将乌药种到园中,一夜之间已是满园翠绿,稍后将乌药分赠
众乡亲治病,疗效非凡。三个月后,刘、阮又返天台,桃园洞已是崖壁生苔、雾锁洞口
,仙女不见了。而洞边却多了两座山峰,形似仙女,这就是现在的“双女峰”。
乌药,又名天台乌、白叶柴、矮樟,是樟科常绿灌木。味辛,性温,入肝、脾、肾经。
具有顺气、开郁、散寒、止痛等功效。
17、祛风扶阳话乌头
相传,南朝宋文帝元嘉七年冬,彭城东头雷家药铺门前,抬来一位面色苍白、呼吸缓慢
、浑身抽搐的中年病人。
此 时,雷公正在坐堂行医,通过四诊之后,便说此乃是药物中毒之症状。病者家人称,
他常下湖捕鱼,感受风寒湿邪,浑身关节酸痛,经常服中药,并说配的中药方中 有乌头
。于是雷公急唤伙计取来甘草、生姜、绿豆,熬成浓汁急灌下,良久,病人渐趋平稳,
中毒症状随之消失。雷公叹道:“中药不经加工,能杀人也。”由于古 代对乌头的炮制
加工没有一个统一的办法,故乌头中毒事件屡屡发生。
一天,雷公拿着一块乌头回家,路过好友开的豆腐店,他顺手将生乌头放在 豆缸旁,便
与好友喝起酒来,不知不觉,喝到日落西山,雷公已处在醉意之中。回到家,雷公才猛
想起放在豆腐缸旁的那块生乌头,一旦掉入豆腐缸内,后果不堪设 想,雷公急派人到豆
腐店四处寻找那块乌头而无着落。主人说会不会混在豆腐中一起煮了呢?伙计在锅内打
捞半天,果然取出了乌头,此时乌头颜色已变白许多。
雷公将与豆腐同煮过的乌头,切片晒干,试用了几位风湿痹痛病人,果然毒性大减,于
是,他确定了制乌头的办法。
乌头,又名草乌、川乌,是毛茛科草本乌头的块根。味辛、苦,性温,有大毒,功长于
祛风除湿,散寒止痛。药性刚燥,为温里扶阳之要药。乌头有毒,对心脏毒性最大,炮
制后才能入药。
18、散瘀止痛五灵脂
元末明初文学家陶宗仪所著《南村辍耕录》中记载:“五台山有鸟,名寒号虫,四足、
有肉翅,不能飞,其粪即五灵脂。可治一切血瘀作痛的著名中医方剂,就是由五灵脂和
蒲黄两味药各半组成的。古人谓用本方后,病者每予不觉之中诸证悉除,犹如一笑了然
,故名“失笑散。”
其 实,寒号鸟并不是鸟类,而是哺乳动物鼯鼠科的橙足鼯鼠,外表看起来很象松鼠,身
长尺余,全身长满细长好看的黄褐色毛;眼圆而大,目光晶莹;长着橙色的四 足,后肢
长于前肢,爪钩状,极锐利,善爬树滑翔;还有一条粗长美丽的大尾巴,惹人喜爱。主
产于我国河北、山西等地,今天已由野生变为家养。它的干燥粪便即 是五灵脂,多于春
秋季在悬岩穴洞中掏取所得,以春采者质量为优。
据现代药理研究,五灵脂中主要含有维生素A类物质、树脂、尿酸等成分。动物实验证实
,有较显著的缓解平滑肌痉挛的作用;另外对结核杆菌及多种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
抑制作用。
五 灵脂,又名药本、寒号鸟粪,是一种哺乳动物鼯鼠科的橙足鼯鼠的干燥粪便。味咸,
性温,无毒。归心、肝经,是一味通利血脉、散瘀止痛的常用中药。主治心胸腹 痛、痛
经、产后恶露不下、疝气、跌打损伤等痛证及有瘀滞的崩漏下血(多炒炭用),近年来
还常将它与其他活血行气止痛药配伍,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一 定疗效。
19、咳嗽化痰说贝母
传说,清代四川某地有一姓李的贫妇,身染肺痨,连孕三胎,均坠下死婴。丈夫与公婆
唯恐断了门庭香火,终日惶惶不安。
一 巫婆闻说,便上门妄称有安胎神术,公婆大喜,忙将其迎入家中。巫婆装神弄鬼一通
后,说:“你的儿媳属虎相,虎要吃人。”公婆听后,吓得面如土色。即问如何 解救。
巫婆声称:“只要服下我的驯虎桃符,将来婴儿出生后,再将母亲远远避开,方可逢凶
化吉。”公婆信以为真,重谢了巫婆。
次年,当李氏 生下一男孩时,公婆命儿子将媳妇五花大绑送至深山老林,凑巧遇有一名
医上山采药,名医问明情由,将李氏带至家中,每日从山上挖回一种草药鳞茎,煎给她
服。 经半年治疗,肺痨就痊愈了。名医将她送回家时,孩子早已夭折。隔年,李氏又生
下一个白胖的男孩全家皆大欢喜。李氏为纪念这段辛酸往事和名医治病救人之恩, 便把
那种草药鳞茎定名为“贝母。”
贝母,又名川贝母、松贝、青贝、大贝、象贝,为百合科植物的鳞茎,有川贝和浙贝之
分。两者皆味苦,性 寒。能清肺散结,止咳化痰。但川贝性凉而甘,兼有润肺之功,多
用于肺虚久咳或肺热燥咳,痰少咽燥之症。而浙贝苦寒较重,开泄力大,偏重清火散结
,故用于外 感风热或痰火郁结引起的咳嗽多 ,以及疮疡肿毒、肺痈、乳痈及瘰疬等症

20、消肿散瘀用水蛭
春秋战国时期的楚 惠王,一次他与群臣共同饮宴,当时他发现腌菜里有一条水蛭(蚂蟥
),本想把它挑出来,但又担心因此会使厨官受到惩罚,于是楚惠王便把这条水蛭吞了
下去。不 曾想这样一来,楚惠王原来患有的冷积旧病,却因为吃了水蛭而痊愈了。由此
看出,楚王的病症与水蛭的主治正好吻合,以至于在不经意间就能药到病除。
近 代名医张锡纯认为水蛭为活血的良药,他说:“凡破血之药,多伤气分,惟水蛭味咸
专入血分,于气分丝毫无损,而瘀血默消于无形,真良药也。”从水蛭中能提取 出多种
生物活性物质,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是水蛭素,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强的凝血酶特效抑
制剂,能阻止凝血因子Ⅴ、Ⅷ的活化及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反应使凝血 酶与血小板分离
。自然干燥的水蛭粉,可治疗脑血栓、颅内血肿、脉管炎、肾炎等病症。在断肢再植和
耳朵再植等外科手术中,应用活水蛭来清除瘀血,大大提高了 再植手术的成功率。其原
因在于,水蛭在吸血时,会释放出一种麻醉剂,它又向血管中注入一些有抗凝作用的物
质,使伤口处的血液不易凝固。
水蛭,又名蚂蟥、肉钻子、马鳖,为水蛭科软体动物蚂蟥的虫体。味咸苦,性平,有小
毒。能活血,散瘀,通经。治血瘀经闭,腹痛有块。还可治疗无名肿毒,配芒硝、大黄
等量,研末,醋调外敷。跌打损伤、瘀血积聚,可与丹参、桂枝、赤芍等配用。
f*******e
发帖数: 5594
2
21、通淋明目车前草
相传尧舜时期,江西雨水过多,而河流因泥沙瘀阻,致使老百姓的水田被淹没,房屋被
冲倒,无家可归。舜帝知情后,要禹 派副手伯益前往江西治水。他们采用疏导法,疏通
干江,工程进展很快,不到一年就修到了吉安一带。当年夏天因久旱无雨,天气炎热,
工人们头昏发烧,撒尿短 赤,而且疼痛病倒的人不计其数,大地影响了工程的进展。舜
帝知道后,派禹带医师前往工地诊治仍无济于事,急得禹和伯益将军在帐篷前来回踱步
,坐立不安。
有 一天,一位老大爷捧了一把草要见伯益将军和大禹,禹命大爷入帐,问及其事,老大
爷说:“我是喂马的马夫,我观察马群中有一些马匹撒尿清澈明亮,吃喝很好。 而有一
些马匹却不吃不喝,撒尿短赤而少。原来那匹吃喝很好的马经常吃长在马车前而的这种
草。我就扯了这种草喂那些生病的马,结果第二天这些马全好了。我又 用这种草熬成水
给有病的士兵喝,结果他们的病也好了。”大禹和伯益听后十分高兴,于是命令没生病
的士兵都扯这种草。结果病害士兵喝了这种草熬成的水后,不 到两天就痊愈了。因为马
匹是在马车前面吃的这种草,所以就命这种草为“车前草。”
车前草,又名车轮菜、蛤蟆衣,为多年生草本。味甘、淡,性寒。具有利水通淋、清热
明目、清肺化痰,可治痰热咳嗽。其子研粉用米汤送服,对于暑湿泄泻和湿热痢疾,尤
有良效。
22、解毒白花蛇舌草
从 前,有一位名医,被邀去为一位重病人诊治。病人胸背憋痛,低热羁缠,咳吐秽脓,
众医无效。名医诊病阅方,一时找不到恰当的治疗方法,疲乏间伏案小盹。忽见 一位白
衣女子飘然而至,说:“此君乃是大好人,乐善怀仁,惠及生物,见有捕蛇者,他即买
下放生,先生务必精心施治,救他一命。”名医向白衣女子讨教良方, 白衣女说:“请
随我来。”他随白衣女来到户外,白衣女却飘然而去而在白衣女所站的地方却有一条白
花蛇在蜿蜓,蛇舌伸吐处化作丛丛小草。正惊异间,名医被脚 步声惊醒,原来是病人家
属来请先生用饭。名医说:“且慢,请随我来。”他们来到户外,果见田埂边长着许多
梦中所见的那种开着小白花的纤纤小草。于是便采了 些,嘱即煎服。病人服后果觉得胸
宽了许多。次日连服逾斤,病便痊愈。名医查遍当时历代本草,也未查出这种小草属于
何药。偶尔的发现使他激动不已,他感而吟 诗:“白花蛇舌草纤纤,伏地盘桓农舍边,
自古好心多善报,灵虫感德传人间。”
白花蛇舌草,又名蛇舌草、二叶葎、竹叶菜、蛇利草,蛇针草。 味微苦、甘,性寒。入
大肠、小肠和胃经。本品苦寒能清热解毒,甘寒清利湿热,对痈肿、咽痛、蛇伤有较强
的解毒消痈作用。传统中医一般用于治疗疮毒、咽喉肿 痛、肠痈腹痛、毒蛇咬伤。也用
于热淋涩痛,小便不利。它还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23、止血生肌用白及
在南宋著名文学家洪迈编著的《夷坚志》中,讲了这么一则故事:台州有个狱卒因为善
待牢中某死囚,囚犯很是感动。为表感激,有次与狱卒闲聊,告诉了他一则秘方。
囚犯说:“我一生中曾七次犯罪入牢,每次遭拷打后,都会因肺中受伤而咳血。后来有
人传我一方,只需将白及研末,每日米汤送服,疗效如神……”后来,此囚犯被除死后
,行刑者见其肺部旧伤数十处,但皆有愈合痕迹……
据《中国防痨》等防治结核病专业杂志介绍,经抗结核药治疗无效,或疗效缓慢的各型
肺结核患者,配合服用中药白及后都能收到较好效果。医学研究人员曾观察了60例久治
不愈的患者,用药3个月后,42例临床治愈,X光片显示肺部病灶完全吸收或纤维化,空
洞闭合,血沉正常。
白 及,又名白芨、白根、地螺丝、扣子漆、连及草、白鸡娃、白及子、白鸡儿、甘根,
为兰科植物白及的干燥块茎。味苦、甘、涩,药性微寒。归肺、肝、胃经。具有 收敛止
血,消肿生肌之功效。此外,现代研究发现:白及还可广泛用于多种病患的治疗。比如
职叶病矽肺、胃肠出血、小儿百日咳、肛裂、肛瘘手术后换药等,甚至 能促进烧伤后皮
肤肉芽组织的生长,以利于疮面愈合。既能内服,又可外用。为一种古老的中药,早被
我们祖先广泛应用,是著名的止血药之一。
24、祛风止痛话白芷
相 传古时候苏州一位李秀才,家境虽然贫寒,仍争分惜秒,埋头苦读经书,可为废寝忘
食。时间一久,经常头痛目眩。一日傍晚,头昏脑胀的李秀才外出散心,行至屋 后山中
,正欲赋诗,忽闻一阵嘈杂声,李秀才循声搜寻,发现前方一老鹰正在捕食白兔,眼看
那白兔遍体鳞伤,敌不过老鹰,李秀才拾起一根竹杆朝老鹰打去,老鹰 弃兔而逃。李秀
才救下白兔,带回家中细心为它包扎伤口。
为报救命之恩,临别前交待李秀才,日后若有难事只需在后山连呼三声“白兔仙女”道
出情由定予帮助,但不可违例。
白兔仙女走后不几日,李秀才头痛发作,实在难忍。他想起白兔,赶忙跑至后山连呼三
声“白兔仙女”,未候片刻,又急呼数声,却不见白兔仙女踪影,只好回到家中,空自
叹息。
次 日,一老郎中踏入门来,从药囊中取出三粒药丸。嘱其连服三天。李秀才问:“此乃
何药?汝是何人?”郎中只答:“白芷一味,以清汤咽下。”便拂袖而去。是 夜,李秀
才从梦中得知。因违例呼唤,错过了白兔仙女结为夫妻的良机。秀才后悔不已,为感念
白兔仙女,遵嘱服药,药到病除,此后更加发愤读书,这些姑且不 提。
白芷,又名香白芷、川白芷,。味辛,性温。能祛风止痛,解表发汗。治感冒头痛,鼻
塞流涕,月经疼痛,毒蛇咬伤。因含白当归素,对冠状动脉有明显的扩张作用,可用其
治疗各种痛证,每能收到疗效。
25、凉血止痢白头翁
相传,秦朝有一个农夫名叫王商,因吃了一碗馊饭而腹痛下痢。村里没有郎中,他只得
手捂着肚子到村外找人医治。不料,走出村子不远,便因腹痛腹泻加剧而栽倒在路边。
这时,一位满头白发的老翁拄杖走来,见他躺在地上,急忙将他扶起。王商呻吟着将病
情叙述了一遍,然后摇了头说:“老人家,我怕不行了,求您给我家捎个信吧!”老翁
一边安慰王商一边用拐杖指着路旁那些长着白毛果实的野草,说:“这草的根茎能治好
你的病。”说完老翁便匆匆离
王商半信半疑,拨了一把草咀嚼起来。说不也怪,大约过了半个时辰,他感觉腹痛减轻
,拉痢次数减少。随后,他支着身子,采了捆药草踉踉跄跄背回家,每天用其根和茎叶
煎汤服用,5天之后病便痊愈了。
第二年夏天,村子里闹痢疾。王商想起白头老翁指点的药草,为自己治愈腹痛下痢的事
儿,便扛着锄头来到原来的地方,挖了几大捆草药,煎汤给村里人治痢,结果确有奇效
。此后,人们为了纪念那位白头老翁,便给这种药草取名为“白头翁。”
白头翁,又名白头、毛姑朵花、老公花、老翁花、奈何草,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之根。
味苦,性寒。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痢。药用成分主要是皂甙、白头翁素等。
26、益阴护心用玉竹
相传,唐代有一个宫女,因不堪忍受皇帝的蹂躏逃出皇宫,跺入深山老林之中。无食充
饥,便采玉竹为食,久而久之,身体轻盈如燕,皮肤光洁似玉。后来宫女与一猎人相遇
,结庐深山,生儿育女,到60岁时才与丈夫子女回到家乡。家乡父老见她依然是当年进
宫时的青春容貌,惊叹不已。
现 代研究分析,玉竹含粘液质、维生素A和生物碱等成分。药理实验表明,玉竹有双相
调节血糖作用,还有加强心肌收缩力、提高抗血氧能力、抗心肌缺血、降血脂及 减轻结
核病变的作用。故可治疗糖尿病,又能适用于心力衰竭的心脏患者。实验用玉竹水煎液
(0.2克/毫升)浸泡桑叶半小时,拭干后喂家蚕,能明显延长家蚕 的幼虫期和延长其寿
命,说明玉竹确有较好的抗衰老作用。
玉竹,又名葳、山姜铃铛菜、黄蔓菁,为百合科植物玉竹之根茎。味甘,性平微寒。生
用:养阴润燥;制熟:补中和胃。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之功。属滋阴养气补血之品,
古人称玉竹平补而润,兼有除风热之功,故能驻颜润肤,祛病延年。常用于肺 阴受伤,
肺燥咳嗽,干咳少痰以及胃热炽盛,津伤口渴,消谷易饥等症。常与沙参、麦冬、天冬
等配伍同用。
玉竹味甘多汁,补阴而不留邪,故对热邪伤阴者亦可使用。但它毕竟味甘多脂,故脾虚
痰湿偏重者需慎服。
27、化痰止咳用半夏
传说,很久以前,赣南有个姓胡的樵夫,一日卖柴返回家中,饥饿难忍,捧起饭碗就狼
吞虎咽地吃起来,谁知一碗饭尚未下肚,突然口吐白沫而死。樵夫之妻胡氏见状,放声
大哭。
邻居闻讯赶来,对于樵夫的死因,议论纷纷,猜疑很多。地保说:“樵夫早上还在卖柴
,怎么顷刻而死,分别是这个淫妇有了奸情,狠心投毒!”众人觉得有理,遂将胡氏扭
送县衙。
何 知县见胡氏长得很漂亮,心想:“这女人有这般姿色,自然不甘作樵夫之妻,看来是
通奸杀夫无疑。”于是一拍惊堂木,喝令招供,胡氏大喊冤枉。知县大怒,吩咐 用刑,
把胡氏打得死去活来,终于是 屈打成招,押入死囚牢中。案子呈到府里,王知府觉得疑
点甚多。那胡氏既是通奸杀夫,奸夫是谁?又为何夫妻感情融洽?莫不是另有原因,想
到这里,王知府决定 重审此案。
经过他仔细审问,原来胡氏家境贫寒,那日下饭的菜是十三岁的女儿挖来的“野小蒜。
”。于是王知府要小孩又重挖来一篮,却发现是 一种比野小蒜叶子稍宽,根茎略大的野
草。接着,王知府叫胡氏烹调后让一个犯死罪的办徒吃下。果然那犯人很快就口吐白沫
,满地乱滚,不一会也死掉了。至此, 案情真相大白,胡氏无罪释放。
半夏,又名三叶头草,老鹳根、地巴豆、鸦芋头,为天南星科多年生有毒草本。味辛,
性温,有毒。能化痰,止咳,止呕。
28、缓和药性是甘草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一定知道乔国老这个人物吧,他是孙策和周瑜的岳父,曾不遗
余力地调和孙权与刘备两家的矛盾,从而促成孙刘结盟,共同抗击曹军入侵。
无独有偶,在祖国医药学宝库里有味号称“国老”的中药,那就是甘草。唐朝名医甄权
说:“甘草能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木毒”,因调合众药有功,故有“国
老”之称。目前,甘草也仍是中医常用药。它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
相传从前有一位老医生医术精湛。一次,他应邀到外地赴诊,临行前给徒弟留了几包事
先开好的药,嘱托
他以此药可应付一般的诸如感冒咳嗽、腹泻腹痛、头痛脑热等小毛病患者。不料老医生
一去多日未归,徒弟眼看那几包草药快用完了,情急之下便将师傅常泡水喝的 一些干柴
样的药物切碎,混进药包充数。谁知很多患有咳嗽痰多、咽喉肿痛、气短乏力,皮肤疮
疖的病人吃了这些甜丝丝的草药,很快就痊愈了。这种药物就是今天 我们所熟知的本草
王国里的“国老”,最甜的中药之一——甘草。
甘草,又名国老、甜草、蜜草,为多年生豆科植物甘草的干燥根。味甘,性平。归心、
肺、脾、胃经。具有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缓急止痛,缓和药性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
认为:甘草含有甘草甜素、甘草甙、有机酸等成分,有解毒、抗利尿作用,并可抗炎症
、抗过敏。
29、发汗解表话生姜
传 说很久以前,天宫神医吕纯阳曾装扮成游方道士到人间采药。一天,他路过一村庄,
见路边一老婆婆手捂着肚子翻滚呻吟,即从葫芦里倒退出3粒药丹给老婆婆服 下。不料
,老婆婆服药后不但不见效,反而病情更加恶化,吕纯阳急得满头大汗,束手无策。这
时,一白头老翁赤脚闻声而至,伸手摸摸老婆婆的额头,又搭脉说: “是风寒攻心,我
取点药马上就来。”说罢拿起锄头到屋后挖起一枝绿叶小草,将其根部黄色块状的物体
切片加水,煮开后放上红糖,让老婆婆喝下。老婆婆喝下后 顿时周身汗出,腹痛消失。
老婆婆称赞说:“姜老头,你真行,药比天上的吕仙翁还灵!”吕纯阳看老婆婆把姜老
头捧得那么高,气得浑身发抖,决心要对姜老头报 复。他把一条火赤练毒蛇变作一只大
鳖,令其爬向姜老头。姜老头打死大鳖,回家煮熟后下酒。吕纯阳心中得意,等待着姜
老头中毒的消息。谁知姜老头不但没有中 毒,反而越活越精神。吕纯阳按奈不住,去问
个究竟。姜老笑着说:“鳖毒最怕什么,三片黄姜解百毒。”说完摸出一片黄色的东西
,正是给老婆婆吃过的药。吕纯 阳折服了,把自己葫芦里的药倒退了个精光,发誓再不
来人间显示他的医术,人们为了感谢姜老头即把黄姜叫老姜或生姜。
生姜,又名老姜、姜、疆,味辛,性微温。是药食两用之佳品。能发汗解表,散寒健胃
,温中止呕,解半夏、南星、蟹鳖之毒。
30、气血双补仙鹤草
乾 隆45年,皇帝二次下江南。来到浙江海宁县,他微服在城中游转。突然,他被一块题
有“天下第一家”的牌匾吸引住了。走进去见是一家中药铺。心里便想,小小 店铺岂敢
如此狂妄自大?于是要弄个明白。他看见堂上有个老人在柜前,便上前行礼,自称是北
方来的药商,问道:“贵店何以敢称天下第一家?”老人摇头说不 知,让他进去问他父
亲。皇帝走进侧门,见一位面目清癯,肢体健壮的老人正在捣药,又问原来的问题,老
人同样摇摇头指指后门:“请先生问我的父亲吧。”皇帝 纳闷:老人还会有健在的父亲
?但当跨过后门,确见一老人正在旁若无人的举笔抄写《石渠宝笈》。好一会儿,老人
才发现他,连忙让座。皇帝问:“请问老人高 寿?”老人谦逊答道:“不敢,不敢,我
年岁尚轻,刚满九十九。”皇帝惊奇:“人过七十古来稀,老人年近百岁,耳聪目明不
以为老,过谦矣。”谁想,老人又指 指后院笑着说:“家父还在那里吟诗作画呢。”皇
帝的劲头来了,急忙走入后院,果见厅堂内一位童颜鹤发的老人正聚精会神地挥毫泼墨
。正堂上挂一副画,画上有 只仙鹤栩栩如生扶摇欲飞,一轮红日沉烟海,气势磅礴。皇
帝连忙作揖叩问老人高寿,答曰:“我常服仙鹤草煮红枣,迄今已有两个花甲。”皇帝
此时才悟出这“天 下第一家”名字的涵义。
仙鹤草,又名龙芽草、黄牛尾、蛇疙瘩,为蔷薇科植物龙芽草的全草。味苦、涩,性平
。能止血凉血,强心健胃等。
31、通鼻利窍田胡椒
从 前有个妇女,孩子刚满两周岁时,丈夫得病去逝。有一天,她下田劳作时把孩子抱到
了田头。不久天上落起毛毛细雨,又刮起风,娇嫩的孩子鼻塞了,接着又咳嗽起 来。不
停地哭,急得她一筹莫展。为了哄住孩子,母亲从田埂上摘了几株葡萄状的柔软小草,
让孩子闻那散发出来的香气。谁知孩子闻了一会就不哭了,她又摘了一 些搓成草丸让孩
子闻,结果,竟治好了孩儿的鼻塞咳嗽。她不知此药草叫什么药?就用自己的田姓,将
这小草取名为“田胡椒。”以后,人们每逢伤风流涕,就用此 草塞鼻,效果颇好。
本品研末搐鼻,可治肥厚性鼻炎、鼻息肉、头痛鼻塞等症。作成软膏剂,可治过敏性鼻
炎,慢性鼻炎。方法是将田胡椒研为细粉,加少许冰片或薄荷,作成10%凡士林软膏,涂
鼻粘膜。
治疗百日咳,疟疾,可单味水煎服。感冒鼻塞可用鲜草少许,揉成黄豆大小,塞入鼻孔

用鲜草捣烂外敷,还可治疗风湿性腰腿痛、跌打骨折、毒蛇咬伤、疮痈肿毒、跌打损伤

田胡椒,又名鹅儿不食草、鹅不食草、鹅不食、石胡荽、不食草、砂药草、球子草、二
郎箭、小拳头、地胡椒,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石胡荽的全草。味辛,性温。有通窍散
湿、祛风消肿、通鼻利窍,明目去翳之功。
32、 抗过敏药选地龙
传说,宋太祖赵匡胤登基不久,患了“蛇缠腰”(带状泡疹),他的哮喘病也一起复发
了。宫庭里的太医们绞尽脑汁,也没有治好他的病。一天,一位医官想起洛阳有个擅长
治皮肤病的药铺掌柜,外号“活洞宾”,就推荐他给赵匡胤来治病。
“活 洞宾”奉旨来到宫中,仔细看了赵的病情,只见环腰布满了豆粒大的水泡,像一串
串的珍珠。赵匡胤摆出威严的样子问道:“朕的病怎么样?”“活洞宾”道:“皇 上不
必忧愁,小民有好药,涂上几天就会好的。”赵匡胤冷冷一笑道:“许多名医都没有办
法,你怎敢说此大话?”“活洞宾”说:“倘若不能治好皇上的病,小民 情愿杀头。”
“活洞宾”来到殿角打开药罐,取出几条蚯蚓放在两个盘子里,拌上蜂蜜,不久,蚯蚓
即溶为液体。“活洞宾”用棉花蘸上这此液体 涂在赵匡胤的患处,赵立刻感到全身清凉
舒适。他又捧上一盘药品请赵服下。赵匡胤惊问:“这是何药?既可外用,又可内服?
”“活洞宾”怕讲出实话反而使赵皇 疑心不愿服用,便随机应便地说:“皇上是神龙下
凡,民间俗药怎能奏效?此药名曰‘地龙’,龙补龙自有神效。”赵匡胤听了非常高兴
,就把药汁服下去七天后, 赵匡胤的疹消、喘止。从此,“地龙”的名声和功用也就广
泛地流传开了。
地龙,又名蚯蚓、地龙干,是蚯蚓的干燥全体。味咸,性寒。能清热,止痉,活络,利
尿和抗过敏作用。
33、益精明目地骨皮
传 说有一天,慈禧太后突觉胸闷,眼睛视物模糊。御医们遂诏进宫。有的认为,太后年
老,火气重,应服些凉药;有的认为,太后脉细,全身出冷汗,用热药为上;还 有的说
,太后脉微,病入膏肓,难以救治。正当众说纷纭争论不休之时,班师回朝的钱将军说
起他母亲曾患类似眼疾,用枸杞根皮煎汤清心明目祛病的事。众御医听 罢,一致献上钱
将军所说之方。试之,果然灵验,地骨皮确不虚传。
后来,太后召见钱将军,问之所献何物?钱将军暗自思付:在家乡,人们都有 叫枸杞根
,枸与“狗”谐音,太后素来多疑,如生误会,必招杀身之祸,何不改换一词?便道:
“启禀老佛爷,此药名曰‘地骨皮’。”太后听罢大喜:好啊,把地 骨皮都被吃了,岂
不可与天地同寿了!”因钱将军家住浙江嘉善县魏塘小镇,慈禧就给这药名为魏塘地骨
皮。瞬间,京城药铺都有挂出了“魏塘地骨皮”的牌子。从 此,地骨皮便成了京城的一
种名药。
地骨皮,又名枸杞根皮,为茄科植物枸杞之根皮。味稍甘而后苦、性寒,具有清热、凉
血的功效,滋补肝肾, 益精明目。主治虚劳、潮热盗汗、肺热咳喘、吐血、衄血、血淋
、消渴、高血压、痈肿、恶痛等症。据现代药理研究,地骨皮有降血压、降血糖和解热
的作用。适用 于关节痛、低热、高血压、两眼昏糊及肾亏等症。取地骨皮五钱至一两,
煎服。
34、疏风散寒用防风
传说古时大禹治 水,当“地平天成”之时,在会稽大会诸候,论功行赏,并筹划日后的
治国大计。各贵州省诸候,纷纷赶到会稽山下一片欢腾,史称“执玉帛者万国。”可是
同大禹 的父亲一起治过水,如今又帮助大禹在浙江山地治水的防风氏,却没有赶到。大
禹以为防风氏居功骄傲,瞧不起自己。过了一天,防风氏赶到了,大禹一怒之下,便 下
令杀了防风。
防风被杀,这真是天大的冤枉。因为他从浙江赶到会稽,要经过苕溪和钱塘江,当时因
为苕溪又发大水,防风氏接到通知,虽然日夜兼程,还是迟到了。
防风被子无辜冤杀,当时从他头中喷出一股股白血。大禹感到奇怪,便命人剖开防风的
肚皮,细看满肚都是野草,这才知错怪了防风,大禹后悔莫及。
防 风死时喷出的一股股白血,散落在山野里,长出一种伞形羽状叶的小草。后来当地乡
民为治水受了风寒,头晕脑胀,浑身酸痛,非常难忍。病人中有人梦见防风要他 们吃这
种草,说是能治风寒病。乡民们试着一吃,果然病就好了。乡亲们说:“这是防风神留
给我们的冤魂神草,就叫它“防风”吧!
防风,又名防风草、排风草、土霍香、山芹菜、落马衣、秽草,为繖形科植物防风的干
燥根。味辛、甘,性温。疏散风寒,胜湿止痛。
35、护身灵药话红花
宋 代顾文荐《船窗夜话》载,有一姓徐的妇女产后病危,家人请来名医陆日严诊治,待
他赶到病家,患者气已将绝,惟有胸膛微热,陆日严诊后考虑再三说:“此乃血 闷之病
,速购数十斤红花方可奏效。”主人如数购来,陆日严用大锅煮红花,沸腾后倒入三只
木桶,取窗格放在木桶上,让病人躺在窗格上用药气熏之。药汤冷后再 加温倒入桶中,
如此反复,过了一会儿,病人僵硬的手指开始伸动。半天左右,病人渐渐苏醒,脱离了
险境。家人不胜感激。有人问陆日严,此药为何如此神效? “盖以红花活血之故也。”
据记载,在古代埃及,红花只有贵族阶层使用权用,当法老的木乃伊下葬,用它来染外
用的寿衣,以显示其高贵。据说王后克巴特拉的化 妆品中也使用过此花。早在罗马厄禄
王朝时期已作为药用,并将其视为一种“护身灵药”而流传。
红花,又名草红花、杜红花,为菊科植物。性味辛、微甘,性温,归心、肝经,有活血
通经、去瘀止痛之功。治经闭、瘢癜、难产、死胎、产后恶露不行、瘀血作痛、痈肿跌
打损伤。红花含红花黄色素及红花甙。红花油有降低血脂作用。红花还有兴奋子宫、肠
道、支气管平滑肌作用,能使子宫产生紧张性或节律性收缩,并可使肾血管收缩,肾血
流量减少。红花还可改善皮肤色素斑,营养皮肤,使皮肤变得更富 有弹性,延缓皮肤衰
老。红花有较强活血作用,故出血倾向者不宜用。因可兴奋子宫,所以孕妇忌用。
36、祛风通络老鹳草
相 传孙思貌在四川峨眉山时,遇到一位前来求医的病人。病人是一个40多岁的男子,住
在岷江岸边,长年以打鱼为生,天久日长得了风湿病。每当天寒阴湿时便两腿 红肿、关
节僵硬、周身疼痛、行动不便。孙思貌先用自己配制的药为病人治病,可过了一段时间
后却没有什么效果。于是,孙思貌又到山上采摘治疗风湿的草药,可 令他失望的是,这
些草药也未能使病人的病情有所好转。
有一天,孙思貌又去山上采药,无意间看到一只老鹳正在山崖上啄食一种草,他开始感
到 很奇怪,他想,老鹳长年累月生活在江河湖泊中,时时遭受阴湿之气侵袭,为何不得
风湿?莫非老鹳啄食的草有治疗风湿的功效?想到这儿,他迅速攀上山崖,将老 鹳啄食
的那种草采回,用水熬成药汁,让病人服下。病人在服用一剂后感受到疼痛减轻,服用
两剂后红肿消退,服用五剂后就能自主走路了。
孙思貌深为找到了能治疗风湿的草药而高兴,可是也不知道这种草药叫什么名字。困为
是老鹳帮自己找到的药,所以,孙思貌便给这种草命名为“老鹳草。”
老鹳草,又名鹭嘴草、野番茄草、福雀草、鬼蜡烛,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老鹳草之全草。
味苦、微辛,性温。祛风通络,清热燥湿,强筋活血。主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关节不
利。五钱至一两,煎服;也可取药草适量,煎汁加糖熬膏服用。
37、补血调经话当归
传 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对夫妻十分恩爱,但不幸妻子患病,多次求医无效,丈夫便决
定亲自去一座人迹罕至的深山采药,发誓一定要治好妻子的病,临行前对爱妻 说:“我
如三年不归,那就是我死了,你可以改嫁他人。”不料他果然三年未归,可怜的妻子为
生活所逼,不得已就改嫁了。谁知事隔不久前夫采药归来,妻子后悔 不已,觉得对不起
前夫,便将前夫采来的药大量服下,意欲自杀,结果反而把病治好了。后来人们就把这
种药草取名为“当归。”正如唐诗所云:“胡麻好种无人 种,正是归时又不归。”李时
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古人取妻为嗣续也,当归调血为女人要药,有恩夫之意,
故有当归之名。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当归含有挥发油,维生素B12、蔗糖、脂肪酸、烟酸、生物素、亚叶
酸等成分。对中枢神经有镇静止痛作用、对子宫有调节舒缩作用、还有抗贫血作用,临
床常用于痛经及月经不调。
当 归,又名秦归、云归、西归、全归。味甘辛,性温,无毒。入心、肝、脾经。能补血
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为妇科要药,由于许多传统的中药方剂中使用当 归,有“
十方九归”之说,并被称为“药王。”当归全身都是药,但药性各不相同。当归头止血
,当归身补血,当归尾行血,全当归和血。关于当归有很多动人的传 说,上面说的只是
其中之一。
38、清肝明目决明子
从前,有个老秀才,还不到六十岁就得了眼病,看东西看不清,走路拄拐杖,人们都叫
他“瞎秀才。”
有一天,一个南方药商从他门前过,见门前有几颗野草,就问这个草苗卖不卖?老秀才
反过来问:“你给多少钱?”药商说:“你要多少钱我就给多少钱。”老秀才心想:这
几颗草还挺值钱,就说:“俺不卖。”药商见人不卖就走了。
过了两日,南方药商又来了,还是要买那几颗草。这个瞎秀才门前的草已经长到三尺多
高,茎上已经开满了金黄公花,老秀才见药商又来买,觉得这草一定有价值,要不然他
为何老要买?秀才舍不得卖。
秋 天,这几棵野草结了草籽。老秀才一闻草籽味挺香,觉得准是好药,就抓了一小把,
每天用它泡水喝,日子一长,眼病好了,走路也不拄拐杖了。又过了一个月,药 商第三
次来买野草。见没了野草,问老秀才:“野草你卖了?”“没有”,老秀才就把野草籽
能治眼病的事说了一遍。药商听且说:“这草籽是良药,要不我三次来 买。它能治各种
眼病,长服能明目。”以后,老秀才因为常饮决明子泡的茶,一直到八十多岁还眼明体
健,曾吟诗一首:“愚翁八十目不瞑,日数蝇头夜点星,并非 生得好眼力,只缘长年饮
决明。”
决明子,又名草决明,为豆科植物决明的成熟种子。味甘、苦、咸,性微寒。能清肝火
,散风热,明目,润肠。
39、妇科之花谈芍药
东汉神医华佗在其后宅辟药园,对种植每位药他都要仔细品尝,弄清药性后,才用到病
人身上。有一次,一位外地人送给华佗一棵芍药,他就把它种在了屋前。华佗尝了这棵
芍药的叶、茎、花之后,觉得平平常常,似乎没有什么药性。
一天深夜,华佗在灯下看书,突然听到有女子哭声。华佗颇觉纳闷,推门走出去,却不
见人影,只见那棵芍药。华佗心里一动:难道它就是刚才哭的那个女子?他看了看芍药
花,摇了摇头自言自语地说:“你自己全身上下无奇特之处,怎能让你入药?”转身又
回屋。
谁 知刚刚坐下,又听见那女子的啼哭声。华佗觉得奇怪,喊醒熟睡的妻子,将刚才发生
的事给她描述了一遍。妻子望着窗外的花木药草说:“这里的一草一木,到你手 里都成
了良药,唯独这株芍药被冷落一旁。”华佗听罢笑道:“我尝尽了百草,药性无不辨得
一清二楚,该用什么就用什么,没有错过分毫。对这芍药确实不能入 药。”
事隔数日,华夫人血崩腹痛,用药无效。她瞒着丈夫,挖起芍药根煎水喝了。不过半日
,腹痛渐止。后来,华佗对芍药做了细致的试验,发现它不但可以止血、活血、而且有
镇痛、滋补、调经的效果。
芍药,又名离草,分赤芍和白芍两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之根。味酸苦,性微寒。能养
血敛阴,柔肝止痛。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病。
40、散寒止痛用肉桂
相 传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抚琴吟唱自编的《梧叶落》时,忽感咽喉疼痛,遂用大
量清热泻火之药,症状得以缓和,但药停即发。后另请一名医,见其四肢不温, 小便清
长,六脉沉细,乃开肉桂一斤。药店老板对西施之病略有所知,看罢处方,不禁冷笑:
“喉间肿痛溃烂,乃大热之症,岂能食辛温之肉桂?”便不予捡药,侍 人只得空手而归
。西施道:“此人医术高明,当无戏言。眼下别无他法,先用少量试之。”
西施先嚼一小块肉桂,感觉香甜可口,嚼完半斤,疼痛消失,进食无碍,大喜。药店老
板闻讯,专程求教名医。名医答曰:“西施之患,乃虚寒阴火之喉疾,非用引火归元之
法不能治也。肉桂用于治喉间痈疮,属特殊情况。
肉 桂中含有桂皮醛,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镇静作用;附子、肉桂复方对肾性高血压
有降压作用;所含桂皮油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效果尤佳。外敷可 治胃病
,胃肠胀气等;内服可用健胃和驱风剂。治虚寒胃痛,用肉桂单味研末,开水送服。用
肉桂治喉疾却不多见,巧用肉桂治喉痈便有了这一段传奇故事。
肉桂,又名玉桂、桂皮,为樟科植物常绿科乔木桂树的干燥树皮,有浓烈的特殊香气。
味甜、微辛,性大热。温中补阳,散寒止痛。但它确有补元阳,暖脾胃,除冷积,通血
脉之功。
f*******e
发帖数: 5594
3
41、跌打刀伤刘寄奴
众所周知,刘寄奴本来是宋武帝刘裕的小名,可为什么又成了一味中药名呢?
原来传说刘寄奴小时上山砍柴,见一巨蛇,急忙拉弓搭箭,射中蛇首,大蛇负伤逃窜。
第 二天他又上山,却隐隐约约从远处传来一阵阵捣药声,随声寻去只见草丛中有几个青
衣童子捣药,便上前问道:“你们在这里为谁捣药?治什么病呢?”童子说: “我王被
寄奴射伤,故遣我们来采药,捣烂敷在患处就好了。”寄奴一听,便大吼道:“我就是
刘寄奴,专来捉拿你们。”童子吓得弃药逃跑,寄奴便将其草药和臼 内捣成的药将一并
拿回,用此药给人治疗,颇有奇效。
后来,刘寄奴领兵打仗,凡遇到枪箭所伤之处,便把此药捣碎,敷在伤口,很快愈合,
甚为灵验。但士兵们都不知道叫什么药,只知是刘寄奴射蛇得来的神仙药草,所以就把
它叫“刘寄奴。”这是历史上惟一用皇帝的名字命名的中草药,一直流传到现在。
刘 寄奴,又名六月霜、化食丹。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河旁草丛中。味苦,性温。
具有活血,通经,止痛,消食之功。凡遇跌打刀伤可用刘寄奴鲜草捣碎,直接敷 在伤口
上便可;也可用干草一两煎服;或用鲜草二两,洗净,捣汁服;也可加少量黄酒冲服。
食积不消、肚痛胀满,以及丝虫病引起的橡皮肿,可用干草一至二两, 煎服。
42、清热生津话芦根
从前江西某山区,有个开生药铺的老板。因为该地方圆百里内只有他这么一家药铺,所
以这个老板也就成了当地的一霸。不管谁生了病都要吃他的药,他要多少钱就给多少钱

有 一穷人的孩子发高烧,病很重,穷人来到这药店问老板吃什么药?老板说退热吃“羚
羊角”五分羚羊角就要十两银子。穷人说:“求你少要点钱吧,这么贵的药咱穷 人吃不
起。”老板说:“吃不起就别吃,我还不想卖呢。”穷人没办法,只好回家守着孩子痛
哭。正巧外面来了个讨饭花子,听说这孩子发高烧,家里穷得无钱买药 便说:“退热不
一定非吃羚羊角不可。”穷人急问:“还有便宜的药吗?”“有一种药不花一分钱”,
“什么药?”“你到河塘边挖些芦根回家烧汤喝,芦根治病效 果好。”穷人急忙去挖了
些鲜芦根回家煎汤给孩子服下去,孩子果然退了烧,穷人十分高兴,就和叫花子交了朋
友。从此这里人们发热时就再用不着求那老板了,芦 根就成了一种不化钱的退烧药。
芦根,又名芦柴根、芦通根、芦苇根、芦头根、芦柴、苇子,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鲜根
。味甘,性寒。能清热生 津,解渴止呕。具有利尿解毒,清凉镇呕、用于热病口渴小便
赤热以及黄疸等功效。常用于治疗热病咳嗽,痰黄稠粘;肺痈咳嗽,吐醒臭脓痰;胃热
呕吐、呃逆及热 病后期,津液不足,口干舌红等病,都可鲜芦根捣烂绞汁内服。也可配
伍其它中草药服用。
43、养血舒郁合欢花
传 说,古时候彝族聚居地楚雄乃是一个知府的住所,这个荒淫无耻的好色知府建造了一
座“天仙园”,专门挑选漂亮的姑娘供上方官吏寻欢作乐,使许多彝族姐妹陷入 火坑。
后来,有位叫咪依鲁的美丽姑娘为解救彝族姐妹,便自愿来到“天仙园”当侍女。几天
之后,咪依鲁头上插着一枝浸过剧毒物质的马缨花来“天仙园”侍候各 路仕官,伺机将
浸过剧毒的马缨花放入酒中与仕官们对饮,这些好酒色的官吏一杯接着一杯和咪依鲁对
饮起来,不一会儿便毒性大发而死,咪依鲁也安祥地闭上了眼 睛。为了纪念咪依鲁舍身
相救的崇高品质,人们便把马缨花叫做“合欢花。”
自古以来,昼开夜合的合欢花是使人团结友爱、欢乐愉快的象征性植物。每年的六、七
月份是合欢花盛开的季节,那一朵朵伞房状的头状花序,簇生于叶腋或密集于枝端,三
个一丛、四个一团聚在一起,其乐融融,美丽绝伦,让人充满一种“家和万事兴”的幸
福感觉。
合欢花不仅象征欢乐祥和,而且还有着一定功效的药用价值。《神农本草经》记载:“
合欢安五脏,和心志,令人欢乐无忧。”
合欢花,又名马缨花、夜合花、夜合米、合欢米。味甘,性平,有养血、舒郁、清心、
明目、安神、活络、消肿、止痛的功效,可以理气解郁,治疗郁结胸闷、失眠、健忘、
风火眼疾、咽痛、痈肿疼痛等病症。已开放的花,习惯上认为功效不及花蕾。
44、解郁散风话杏仁
《红 楼梦》中贾母深谙养生之道。第五十四回这样描述,“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众人
在大观园玩乐至深夜。贾母说:“夜长,不觉有些饿了。”凤姐儿忙回答说:“有 预备
的鸭子肉粥。”贾母道:“我吃些清淡的罢。”凤姐儿忙道:“也有枣儿熬的粳米粥,
预备太太们吃斋的。”贾母笑道:“不是油腻腻的就是甜的。”凤姐儿又 忙道:“有杏
仁茶。”贾母道:“倒是这个还罢了。”贾母深知夜食油腻和过甜食物,都会伤害内脏
,影响消化,最后选中了喝清淡去油腻的杏仁茶。
相传,明代翰林学士辛士逊夜宿青城山道院,梦见黄姑传授秘方:每天早上食杏仁7枚,
可延年益寿、耳聪目明。此后,辛士逊坚持食杏仁,果然至老肢体轻健,心力不倦。
据研究,杏仁营养很丰富,每500克杏仁含蛋白质120克,脂肪240克,钙649毫克,磷92
9毫克,铁17.9毫克,并含有多种维生素。
杏 仁,又名苦杏仁、光杏仁,为蔷薇科植物杏或山杏的干燥成熟种仁。味苦、性温、有
小毒,入肺、大肠经。能止咳定喘,润肠通便。其药用功效有发散风寒之能,复 有下气
除喘之力,缘辛则散邪,苦则下气,润则通便,温则行疾;药学家李时珍认为:“杏仁
能散能降,故可解郁散风,降气润燥。” 杏不仅是延年益寿之佳品,杏的果、仁叶、和
树皮、树根均可药用。杏仁分苦杏仁和甜杏仁两种,临床应用多以苦杏仁为主。
45、延年益寿话灵芝
据 传说,秦始皇为了长生不死,派徐福带领三千童男童女到蓬莱仙岛去寻找不死之药“
灵芝仙草”。流传至今的脍炙人口的《白蛇传盗仙草》 中,更是绘声绘色描述白蛇
白素贞上仙山盗来灵芝仙草,给许仙一吃便“死而复生。”。从这个传说中反映出古人
对灵芝的信奉,认为灵芝是世间不可多得的还魂仙 草;同时也可看出古人早就知道灵芝
能救危急病人,起“死”回生,临床应用抢救惊厥昏迷过度者(假死),这与灵芝有明
显的强心作用有关。
我 国古代劳动人民把灵芝视作珍贵药物,由来已久。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
农本草经》就把灵芝列为上品,认为它有益心气、增智慧、补精气、坚筋骨、好 颜色的
功效。现代药理实验也证明,灵芝确有一定的滋养强壮作用。但对于健康人来说,没有
必要服用灵芝,久服之后还可能产生一些不良反应。
灵 芝,又名灵芝草,其实并不是草,而是一种无毒菌,为多孔菌科植物。味苦,性平,
无毒。在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药文献《神农本草经》即有记载,分为紫芝、赤芝、 青芝、
黄芝、白芝、黑芝等六种现代所见的灵芝,主要是紫芝和赤芝两种。郭沫若在《题灵芝
草》中写道:“茎高四十九公分,枝茎处处有斑纹。根部如髹光夺目, 乳白青绿间紫金
。”正因为灵芝形状奇特,光彩夺目,加之生长环境特殊,采集不易,使人感到神秘,
各种神话传说也就应运而生。
46、燥湿健脾用苍术
相 传从前在茅山观音庵,有个会看百病的老尼姑,在方圆百里享有盛名。但这老尼姑既
贪财又懒惰,对没钱的病人常常用些不济事的便宜药打发了事,又由于懒惰,上 山采药
的苦活也就落在了小尼姑一个人身上。这可苦了小尼姑,因为她只知道漫山遍野埋头挖
药,却不懂药性。有一次,一个患了吐泻重症的穷人前来向老尼姑求 药,老尼姑因嫌弃
穷人身无分文,硬是把穷人给赶走了。心地善良的小尼姑见状非常气愤,便偷偷追随出
去将老尼姑认为没用而扔掉的一把开白花的药草给了那个穷 人。
事后,小尼姑又后怕起来,担心药草会吃坏了那个穷人。谁 知过了几天,奇迹竟发生了
,这穷人竟来到观音庵,千恩万谢小尼姑的药草治好了他的吐泻病。老尼姑颇感受奇怪
,私下严审小尼姑偷的是何药。经小尼姑仔细查 认,终于找到了这种药草。后来,小尼
姑不堪受气,逃出观音庵回家还俗,并拜当地一老郎中为师,整日挖药、认药,并渐识
药性。她逐渐发现当初那种药草有点像 白术,不过开白花,根苍黑,便将其从此唤作“
苍术。”
苍术,又名苍茅术、穹窿术、南苍术、茅术。为菊科植物茅苍术的干燥根茎。味苦、辛
,性温。香气浓郁,归脾、胃经。有燥湿健脾,化湿解表,祛风湿明目之功效,除了能
用于治疗湿滞中焦引起的吐泻、脘腹胀闷等症外,还可治疗外感风寒、风湿痹痛、眼目
错涩等症。
47、滋阴益肾旱莲草
相 传唐代有个叫刘简的人,平生爱慕仙道,听说哪里有名山仙迹,定要去游览拜访。开
元(公元七百一十三至七百四十一年)初年刘简遇一位自称“虚无子”的采药老 人,虚
无子被刘简锲而不舍的精神所感动,便把他带到自己的药园参观。虚无子对他说:“长
生不死是不可能的,但长寿是可望的。”虚无子指着水池边一种长得墨 绿匀嫩的草说:
“别以为只有高山上的灵芝是仙草,这水边也长仙草,我就是常食这种草药,活到百岁
而发不白,耳聪目明的。”临别时,虚无子送给刘简一包药 种,让他回去后种在水池或
水田边,苗长到二十厘米以后即可开始服用。嫩时可当菜吃,夏秋可采鲜茎叶煎水喝,
每天用本品一百克左右。冬天则用阴干的茎叶,每 天三十克煎水饮用。长期坚持,必有
所成。刘简回家后按照虚无子的吩咐,种植、食用,果然也活到一百多岁而发不白、耳
不聋,还能看清书上的小字。因这种植物 叶墨绿,刘简便给它取名为墨斗草或旱莲草。
近代药理研究认为,墨斗草能使动物退化的免疫器官重新恢复到正常,进而提高细胞免
疫和体液免疫。而免疫功能的降低是机体患病、衰老的主要原因。旱莲草对免疫功能的
影响可能是它健身、延年益寿的药理基础。
旱莲草,又名墨旱莲、墨斗草、猪牙草、墨菜、鳢肠,为菊科植物鳢肠的全草。味甘、
酸,性凉。能凉血、止血、补肾,益寿延年。
48、行气止痛佛手柑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个青年农民周德,早年丧父,与母相依为命,十分孝顺。其母患有
胸闷肋痛之病,发作时胸腹胀满,隐隐作痛,不思饮食。周德看着母亲病痛的样子,心
情焦虑,夜不成寝,只是苦无良方。
一天傍晚,周德荷锄回家,走到村头看见一群人围着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正在求医问药
。周德挤入人群,向老者说明母病,求问老者有何良方。此时天色已晚,老者急欲赶路
,遂取纸笔疾书数语,递给周德,嘱其按照字条去做,必能医好母病。周 德回家打开字
条灯下细看,上面写着“南山巅,佛手柑。山岭高,山路险。是孝子,不畏难。采得佛
手柑,一半闻香味,一半入水煎。孝心可以感天地,高堂母病定 能痊。”周德看罢,暗
下决心,为治母病,千难万阻也要上山走一趟。他克服山路陡峭,荆棘丛生等险阻,终
于登上山巅。找到了佛手柑树,树上结着金黄的佛手 柑。走近佛手柑,但闻清香扑鼻精
神顿时一振,一切乏累全都消散。周德大喜,遂将佛手柑采摘回家,按老者所嘱,给母
亲服用。真是苦心人天不负,周德母亲果然 痊愈。因果实顶端开裂如手指状,酷似佛象
的手,故名“佛手柑。”
佛手柑,又名金佛手、佛手。味辛、苦酸,性温。入肝、脾、胃、肺经,有舒肝理气,
燥湿化痰,理气开胃之功效。雅称“金佛手”,集药用观赏为一体,被称为“果中之仙
品,世上之奇卉。”
49、腰膝酸痛用杜仲
很 久以前,在福建的太姥山下的一个村庄里,住着一位姓杜的老伯,膝下有三个儿子。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村庄里有不少人得了一种怪病:腰膝酸痛,头晕目 眩,全身
疲倦。日子一久,便丧失了劳动力,连行动都很困难。杜老伯七十多岁那年,不幸也染
上此病,因年老体弱,经不起折腾,不久便与世长辞了。
悲 痛欲绝的三兄弟,料理完父亲后事,决定到太姥山上去寻师访友,采信药材,解救乡
亲。但由于太姥山峰险崖恶,又有急流险瀑,毒蛇猛兽,要征服这些艰难险阻并 非易事
。为了找药,杜家三兄弟争着要上山,互不相让,最后以抽签形式决定。杜老二抽中,
并发誓说,“不达目的,决不回家。”
一晃三年过去 了,杜老二在山上既没采到药,也没求得秘方,心急如焚。一天晚上,在
梦中见到了太姥娘娘。太姥娘娘对他说,就在洞顶的石缝间有一棵大仙树,叫“丝连木
”, 只要将树皮采回去煎煮,病人服下此药汤便可痊愈。杜老二一觉醒来,果然在洞顶
找到那棵大树,剥下一篓树皮赶回家。分发给村里病人服用。不久,大多数病人都 有恢
复了健康。杜老二却因劳累过度而去世了。为了纪念善良无私的杜老二,便将“丝连木
”改名为“杜仲”,因“仲”字有第二之意。
杜仲,又名思仙。味甘、微辛,性温。入肝、肾二经,其主要功能为补肝肾、强筋骨、
降血压、降血脂和安胎等作用。
50、补血扶正用阿胶
相 传很久以前,民间流传着一种怪病,病人面黄肌瘦,卧床不起,直到气喘咳嗽、咳血
而死。一时间万户萧疏,村镇冷落。当时,山东东阿县魏家庄有位美丽聪明的姑 娘名叫
阿姣,她的父母也不幸身患此病,双双去世。阿姣为使众乡亲脱离病痛,只身赴东岳泰
山寻求治病药草。一日,路遇一鹤发童颜长老。长老告知,病可治,药 难得:要用一头
小黑驴的皮,而这驴是老种蛟龙驹,凶猛异常。阿姣想着众乡亲的病痛,急忙拉着长老
说:只要能救人苦难,豁出性命也心甘!长老听了,微笑点 头,阿姣立刻拜师学艺。经
过七七四十九天,把七十二路剑法练得精通,即拜别恩师,到深山去寻找小黑驴。经过
一番苦斗,阿姣制伏了小黑驴,即按长老吩咐,熬 制驴皮。阿姣在锅内添八八六十四担
泉水,烧九九八十一担桑柴,熬七七四十九个昼夜,亮晶晶,香喷喷的药胶出锅了。病
人服一个好一个,想找恩人致谢时,长老 和阿姣都不见了。人们说,长老是药王菩萨下
凡,把阿姣带上仙山当药童了。为了纪念阿姣姑娘,后来就把药胶叫作“阿胶。”又因
此胶产于山东阿县,又用当地得 天独厚的阿井水煎熬而成,故名阿胶。其中,以慈禧赐
名的“福字牌”阿胶列为上品,名扬天下。
阿胶,又名驴皮胶。味甘,性平,是一味补血止血的良药。还具有滋阴养肺的作用。主
治血虚萎黄、呕血、便血、尿血、崩漏及阴虚肺燥咳嗽,凡虚烦失眠,手足抽动,久咳
少痰及多种出血症。
51、祛风散寒用羌活
相传唐代,有一个名叫刘师贞的人,其兄患风湿顽症多年,长期卧床不起,家人遍访各
地验方屡试,皆无良效。一个晚上, 刘师贞梦见为治兄病自己四处访医忽遇见一位老翁
,师贞上前求教道:“我兄患有严重风湿病,虽经多方治疗,仍无良效,请问有何办法
治疗?”老翁道:“你兄所 患风湿,一般药物是治不了的,有一种药物可治,就是用胡
王使者浸酒服可愈。”说完后老翁就不见了。师贞便知此是仙人托梦,连忙记住药名。
可是他查遍了所有 的医药书籍也找不到胡王使者这种药,只好走访名医药农,竟无一人
知道是何药物,师贞十分着急,寝室不安。就在此时师贞又做了一个梦,梦见逝世多年
的老母 亲,师贞向母亲诉说了哥哥的病情。并告知“曾有一仙人托梦授方,用胡王使者
浸酒服可治,但无人知道胡王使者是何药物?”其母连忙告知道:“胡王使者就是羌 活
。”师贞醒后即用羌活浸酒给兄饮服,兄的多年顽疾果真慢慢痊愈了,从此,人们便知
道了羌活的祛风湿作用。
羌活,又名川羌、西羌、蚕羌、 大头羌、竹叶羌、胡王使者、追风使者,为伞形科植物
羌活的全草。味苦、辛,性温。能祛风去湿,解热止痛,解表散寒。并将其划入解表药
类,临床多用于治疗外 感风寒所引起的发热、恶寒、头痛、身痛等证。现代研究证明羌
活含有挥发油,油中含有蒎烯、柠檬烯、萜品烯醇等分。除了治风寒、风湿病外,还可
治脑血栓、中 风及心脏病。
52、补肝益肾沙苑子
据传唐玄宗之女永乐公主少时体弱多病。“安史之乱”时奶妈带他逃到荔县沙苑,被一
位 70岁老人收留。她每日除家常便饭外,常喝老人给她配制的一种茶,两年之后,公主
竟病患全无,脸色红润、眼睛明亮,娇美动人。后她离别时,老人又送她一葫 芦药,并
说:“此药既可治先天不足,又可治后天之伤,你留着备用吧!”公主回宫后将此药献
给皇兄肃宗,肃宗连服半月,便觉精神充沛,目明心爽,便赐其药为 “沙苑子”,并指
定为大唐贡品。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沙苑子中含有与人体生长、发育和代谢有密切关系的必需之微量元
素,如造血不可缺少的铁与铜、内分泌激素的关键成分锌与锰等,并且还有较为丰富的
微量元素硒,这就是沙苑子神功奇效所在。
硒元素是在1957年被发现的一种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是机体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
一个构成部分。这种酶具有抗环氧化和抗过氧化作用,因此能阻止过氧化物和自由基的
形成。
沙苑子,又名潼蒺藜、夏黄草等,为豆科植物。味甘,性温。入肝、肾经。具有补肝、
益肾、明目、固精的功效。主产于陕西大荔县沙苑一带,其学名为皇帝亲赐。可治肝肾
不足、腰膝酸痛、目昏、遗尿、白带等到症。《本草纲目》上曰:“补肾、治腰痛泄精
、虚损劳乏”,颇有良效。53、养血安神何首乌
传 说,顺州南河县的何田儿,因为体弱多病,到了58岁还没有娶妻,眼看就要绝嗣了。
有一次,何田儿喝醉了酒睡在山里,看见两株藤草相隔三尺,但苗蔓能定时交 合,费了
很大劲才解开,解开了又相交在一起,觉得很奇怪。天亮后,何老汉挖了一棵带回家中
,但无人识得。后来遇到一位深山里的野老,告诉他说:“你既然至 今尚无子女,身体
又不好,何不把这个药吃来试试。于是何田儿把它晒干,捣成粉末,每日空服用米酒送
服一钱。一年后,奇迹出现了,数月后,何田儿旧疾皆愈, 头发变黑,面容显得年轻多
了。后来娶妻成了家,十年之中生了几个儿子,并把自己的名字改为何能嗣。他又把这
种药给儿子延秀吃,他和儿子何延秀,都活到 160岁。延秀又如法炮制,给自己的儿子
,何田儿的孙子吃,孙子也活到了130岁,头发仍乌黑如漆。后来孙子便取名为何首乌。
后来汉地人就把这种草药也取 名叫“何首乌。”其藤叫夜交藤或首乌藤。
何首乌,又名山首乌、赤首乌、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块根。味苦、甘、涩,
性微温。入肝、 肾经。制熟后,补肝肾、益精血、壮筋骨,还可涩精止带,能养血安神
,为滋补良药。它有扩张血管和缓解痉挛的作用,可使脑细胞和头发获得足够的血量,
因而使 面色红润有光泽,精力充沛,须发乌黑。
54、止呕镇痛吴茱萸
春秋战国时期,吴国有个特产叫吴萸。当时吴 国弱小,每年都要向楚国进贡礼品。有一
年,贡品中加了吴国的特产中药材吴萸,楚王看后大怒道:“区区吴国,竟敢以此物作
为贡品,耻笑我楚国!”吴国使者听 后大惊失色。这时,楚国一个姓朱的御医上前进言
道:“吴萸可以治疗因寒冷而致的胃痛,并有止呕止泻作用。大王您因常有腹痛,所以
吴国才进贡吴萸,如果拒绝 岂不有损两国关系么?”“别说了,我不要这个。”吴国使
者战战惊惊退出王宫。朱御医追出来安慰他道:“别伤心,这个吴萸我要了,以后对楚
王会有好处的。” 随后把吴萸的种子拿些到自家的庭院种下来。
几年过去后,有一天,楚王腹痛复发,剧痛难忍、大汗淋淋,其他御医都束手无策,最
后还是朱御医 用吴萸给楚王煎服,二三剂后腹痛全消,接连服几剂楚王的痼疾就断根了
。楚王问道:“何药如此神效?”朱御医答道:“这就是数年前吴国贡品中的吴萸。”
有一 年秋天,楚国瘟疫大流行,朱御医接受楚王之命,用以吴萸为主的中药治疗,使许
多人起死回生。楚王龙颜大悦,念朱御医救治有功,将吴萸改名为吴朱萸,并在朱 字上
方加了草字头,故成现在名称吴茱萸。
吴茱萸,又名吴萸子、茶辣、伏辣子、臭泡子,曲药子,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干燥果
实。味辛、苦,性温。能温中散寒,止呕镇痛。治胃寒作痛和因食生冷引起的腹脘疼痛
,呕吐,腹泻更为有效。
55、鼻病良药辛夷花
传说古代有位姓秦的举人,得了一种怪病,不停地流鼻涕,经常被鼻涕堵塞得头昏脑胀
、香臭不辨、茶饭不思。而且,由于鼻臭难闻,惹人生厌,即合是妻儿,也对他退避三
舍。天长日久,秦举人成了“孤家寡人”,万念俱灰,欲寻短见。
那天,正当秦举人准备在山上寻短见时候,一位好心的樵夫经过,得知情况后,劝慰道
:“天下这么大,何不到外地去求医呢?或许还会有治愈的希望。”他听了觉得有理,
便听从了樵夫的劝告,回到家里收拾行李,打点盘缠,带着家仆出门去了。
他 跋山涉水,不知走了多少地方,仍未找到名医。后来到了东方一个夷族聚居的地方。
有一天,他去寺庙拜神求佛,碰巧遇见了一位精通医术的老和尚。老和尚细问了 他的情
况后,从寺庙里的一颗树上摘下几朵紫红色的花蕾,并嘱咐他每天早晚用这种花煮鸡蛋
吃。就这样,一连吃了半个月,举人的怪病果然痊愈了。秦举人带着树 种回家了,并将
树栽在庭院里。几年后,树长得郁郁葱葱,花蕾也多。他用这种花给人治鼻病,都很灵
验,因此成了当地的名医。人们问他这花叫什么名子,他也不 曾得知,只记得是辛亥年
从夷人和尚那里带来移栽的,于是便取名为“辛夷花。”
辛夷花,又名木笔花、玉兰花、春花树花、木笔、木兰、春花,味辛,性温。能祛风,
发散,通鼻塞。主治感冒头痛,过敏性鼻炎。
56、肾虚腰痛补骨脂
相传,唐朝元和年间,75岁高龄的相国郑愚补皇上任命为海南节度使。年迈体衰的郑相
国只好马不停蹄地去赴任。旅途劳顿和水土不服,使他“伤于内外,众疾俱作,阳气衰
绝”,而一病不起。
后 来,诃陵国李氏三番登府推荐中药“补骨脂。”郑相国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按照李氏
介绍的方法,服后七八日,渐觉应验,又连服十日,众疾竟霍然而愈。后郑愚常 服此药
品,82岁时辞官回京,将此药广为介绍,并吟诗一首:“七年使节向边隅,人言方知药
物殊;奇得春光采在手,青娥休笑白髭须。”
补骨脂的治病验方颇多,如治肾阳虚腰痛,取补骨脂12克,胡桃仁30克,杜仲、肉苁蓉
、续断各10克;治脾肾阳虚,五更泄泻,取补骨脂、大枣各15克,肉豆寇5克,生姜10克

近代药理研究发现,补骨脂有明显的扩张冠状动脉和抑制肉瘤的作用,并有雌激素样作
用,可用于因化学及放射疗法所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等,亦可用于月经不调等妇科病及多
种出血性疾病。
补 骨脂,又名破故脂、破故纸、黑故纸、故子,为豆科植物补骨脂的成熟果实。味苦、
辛,性大温。入脾、肾二经。能补肾暖脾,固精缩尿。主要用于肾阳虚引起的各 种症状
,如腰痛、膝冷、尿频、肾冷精流等;阳痿遗精,小便次数多、遗尿。也用于调理脾胃
功能,如慢性腹泻和治疗肾虚咳喘等症。
57、清肺凉血芙蓉花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成都有一位勤劳、美丽的姑娘,名叫芙蓉。她常去锦江边上淘
米。每次总有一条大鲤鱼在她面前摇着尾巴,游来游去。好心的姑娘总是投米喂食,时
间一长,这鲤鱼对姑娘产生了浓厚的感情。
这天,姑娘又来到锦江边上淘米,鲤鱼突然告诉姑娘一个秘密:“黑龙将于五月初五大
发洪水,降灾于成都”,并要姑娘快走,千万不要走漏风声,以免遭杀身之祸。姑娘听
后,忧心如焚,她飞快地奔向村去把这一消息告诉了众乡亲,很快大家就撤到了安全的
地方。
五 月初五这天,黑云压城,乌云滚滚,大雨倾盆,洪水暴涨。黑龙张着血盆大口,向姑
娘猛扑过去。芙蓉也毫无畏惧,挥舞宝剑,跃入水中,勇敢迎战。也不知战了多 少回合
,一直战到灌县的斗鸡山下,山上一位叫金鸡的小伙子也拨剑相助,力战黑龙。在金鸡
的配合下,黑龙终被击毙,而芙蓉姑娘终因伤势过重也英勇地牺牲了。 姑娘的鲜血沿江
飘流,流到成都,化为朵朵绚丽的红花。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勇敢、善良的姑娘,就把这
花取名为芙蓉花,而把成都叫做芙蓉城。
芙蓉花,又名木芙蓉、木莲花,为锦葵科木槿属植物。味微辛,性平,无毒。能清肺凉
血、散热解毒,治一切大小痈疽肿毒恶疮,消肿排脓止痛。在民间,早就有把芙蓉花、
叶捣烂,敷于患处,其消炎解毒殊有神效。
58、 凉血解毒金针菜
华 佗生活在东汉末年,三国纷争时期。当时由于社会混乱,瘟疫流行,人民遭遇十分痛
苦。他所行医之处,大多在河南、山东、安徽、江苏一带。有一年,江苏泗阳地 区瘟疫
流行,死者甚多。华佗行医到此,日夜为人治病,既施药,又针灸、挽救了众多人生命
。一天,忽然一队曹兵来找华佗,说是曹操头痛不已,坐卧不安,虽经 医官治疗和遍请
良医,皆不奏效。曹操手下的谋士向他推荐华佗。于是曹操派人来请华佗。华佗不从,
曹兵以刀相逼。这天夜里,华佗转辗反侧,不能安眠。朦胧中忽见一仙人,手持一把金
针,吩咐华佗如此这般,然后,将金针向他怀里一扔, 便走了。华佗醒来,果然在贴胸
处摸到一把金针。第二天,华佗含泪上了马车,向送别的人们说道:“各位父老,今有
一束金针,送与你们解救灾难吧!”说完手一 扬,一束金光飞向四面八方。众人随着金
光望去,只见满山遍野长满了叶青青,花黄黄的植物。人们采其花蕾煮水喝下去,慢慢
地止住了瘟疫。并给这黄取名为金针 菜。金针菜从此一传十、十传百地传达室遍了全国
各地,经过人们的尝试,不仅能治病,而且还是一道美味佳菜,于是人们把它从野生中
栽培出来。古诗称赞金针菜 “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真金。”
金针菜,又名黄花菜、萱草花,古称忘忧草。为百合科萱草的花卉。,味甘,性平。可
以养血平肝,清热除湿,凉血解毒,利水消肿等。
59、利尿化石金钱草
从 前,有一对恩爱的乡下夫妻,结婚五年,育有一子,日子过得幸福美满,可是有一天
,年轻的丈夫突然患胁腹剧痛死去了。妻子为此痛不欲生,但又觉丈夫病死蹊 跷,于是
请来一方名医检查丈夫的死因。医生对死者进行了剖腹,最终从胆囊里取出了一块小石
头,并断定是这石头作祟,“疼”死了病人。
妻子 深切怀念丈夫,便把这石头放在一个用线织成的网兜里,整日带在身边。那年夏天
,她为家计每天上山砍柴,半月下来,忧郁加疲劳使她累倒了,看着年幼的的孩 子,想
起丈夫,她心灰意冷,不由又拿出小石头抚摸,可她这时却奇怪地发现石头小了许多。
她来了精神,立即去请教医生,医生问罢又思忖良久,怀疑她砍柴时遇 到了能消石的药
草,于是带她快步上山去寻个究竟。
他们发现,在她砍柴的地方长满了一种有着圆状心形绿叶、开淡紫色小花的植物,并最
终确定就是这种草使石头缩小了。后来医生遇到同类病人反复验证,都十分见效。那年
代,区区药草能愈如此重症实属珍贵,而那亡夫妻子的痴情更是珍贵,贵于金钱啊。于
是医生把药草唤作“金钱草。”
金钱草,又名落地金钱、铜钱草、活血丹、连钱草、遍地香、透骨消,为多年生匍伏草
本,有香气。味甘淡,性微寒,归肝、胆、肾、膀胱诸经。利尿化湿,清热解毒,消肿
健胃,尤擅长化石排石。
60、 清热解毒金银花
很久以前,栾川一带痢疾大流行,因得不到及时治疗,死者不知其数。当地有个财主认
为这是发财的机会,便雇用了几名药工,开了个药房,抬高药价,牟取暴利,害得老百
姓叫苦连天,怨声载道。
一 日,不知从何处来了两个孪生姐妹,长得天仙一般。姐姐金花,发髻上别一支亮闪闪
的金簪;妹妹银花,发髻上别一支亮闪闪的银簪。一夜间,她俩就在山坡上建起 一座小
竹楼和一道篱笆小院,院里还长着青枝绿蔓的花草,引得乡亲们围在院外观看。姐妹俩
忙招呼大家进去,并说她们以医学为生,欢迎大伙儿前来就诊。说来也 怪,那些捂着肚
子来的人,经两姐妹采院中鲜花熬成的汤液服下,病竟全好了。一时间两姐妹的名声远
扬,就诊者络绎不绝。
财主因药房门前日渐 冷落,气得暴跳如雷赶来,扬言要火烧竹楼,抢走姐妹俩。这时,
竹楼里卷出团团浓雾,遮得天昏地暗,等到雾消烟尽时,竹楼上姐妹俩已踪影全无,只
有那些花草 还在争艳斗奇。藤蔓上开着金银二色的小花,颇似金花、银花头上的簪子,
人们将这花取名为“金银花。”财主气得七窍生烟,令人将花草全部拨掉用刀剁了。这
时 突然刮起了大风,将零碎的花草枝蔓抛向高空,又撒向大地各处。紧接着雷电交另,
大雨如注,直浇得财主及随从们抱头鼠窜。
金银花,又名双花、忍冬花、二宝花、老翁须、二色花藤,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
蕾。味甘、苦,性寒。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f*******e
发帖数: 5594
4
61、解热消痈鱼腥草
传说,浙江绍兴地区在春秋时期是越国的地界。当年越王勾践做了吴王夫差的俘虏,勾
践忍辱负重假意百般讨好夫差,才被 放回越国,回国后勾践卧薪尝胆,发誓一定要使越
国强大起来,以报忘国之仇。勾践回国第一年,越国碰上了罕见的荒年,百姓无粮可食
,为了和国人共渡难关,勾 践亲自翻山越岭寻找可以食用的野菜。在三次亲口尝野菜中
毒后,勾践终于发现了一种可以食用的野菜,并且这种野菜生长能力特别强,像韭菜一
样,总是割了又 长,生生不息。于是,越国上下竟然靠着这小小野菜渡过了难关。而当
时挽救越国民众的那种野菜,因为有鱼腥味,便被勾践命名为“鱼腥草”。
现 代药理实验表明,鱼腥草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利尿等作用,临床广
泛用于治疗肺炎、咯血、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流感、肺癌、 化脓性
关节炎、习惯性便秘、急性细菌性痢疾、鼻炎、咽炎、荨麻疹、前列腺炎、血管瘤等。
治疗肺脓肿(肺痈)和肺结核(肺痨)每天1~2两,用水煎服。
鱼腥草,又名鸡心草、鸡药草、鸡虱草、侧耳根、狗贴耳、蕺菜、臭菜、臭草,为三白
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的全草,味辛、性微寒,入肺经。具有清热解毒、排脓、利尿
之功效,还可治皮肤疮疖肿毒、妇女外阴瘙痒、痔疮、肛痈、尿路感染等。在我国传统
医学中具有较广泛的应用。62、抗癌消肿相思子
相 传,在北宋仁宗年间,皇帝赵祯早晨起床忽然腮痛肿硬,御医用“如意黄金散”外敷
,同时内服“普济消毒散”,数日不见效,反而病情加重,,金口难开,痛苦难 忍。宫
廷御医十分惊惶,便下诏求医。一个号称赞宁的道士见了皇榜,心中不觉一喜,认为此
病有何难哉,只要用相思子便可治愈!于是,他揭榜进宫。道士用相思 子研末与鸡蛋清
调成糊状,称之为“万应解凝膏”,呈献皇上,赵祯敷上几天,竟逐渐消肿痊愈了。相
思子半截红,半截黑,红黑相应成趣,光泽晶莹耀眼,非常引 人心醉,深受古今中外医
家的喜用。它在中医药应用中有着悠久历史,始载于《本草纲目》,并认为它具有清热
解毒之功效。相思子虽然好看,但它是名副其实的 “中看不中吃”的东西,在临床上一
般都作为外科用药,常用于拔毒排脓等到病症。相思子在异乡医坛也有一席之地,美洲
人常用此治疗皮肤病,荷兰人制成治小儿 鹅口疮的搽剂,其它国家还有用浸剂治慢性颗
粒状眼疾病,据说常获奇效。
相思子,又名相思豆、鸡母珠、红豆,为相思藤树的种子。味甘,性 平,有大毒。能杀
虫,拔毒排脓。用子研粉调涂可治疥癣,痈疮。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相思子既有广泛的
抗肿瘤作用,又兼有避孕功能。相思子含有剧毒的相思子毒 蛋白及多种毒草蛋白,这种
毒草蛋白是具有毒草性的抗癌活性成分,对细胞蛋白质合成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63、安神健体柏子仁
相传在汉武帝当政时,终南山中有一条便道,为往来客商马帮的必经之路。有一年,人
们传说山中出了个长发黑毛怪,其跳坑跨漳、攀村越岭,灵如猿猴,快似羚羊。于是人
心惶惶,商贾非结伙成群不敢过山。消息传到县令耳中,县令怀疑是强人剪径而耍的花
招,于是便命令猎户围剿怪物。
谁 知捕获的怪物竟然是一位中年毛女。据毛女说,也原来是秦王的宫女,秦王被灭后逃
入终南山,饥寒交迫,无以充饥。适遇一白发老翁,教她饥食柏子仁,渴饮柏 汁。初时
只觉苦涩难咽,日久则满口香甜,舌上生津,以至于不饥不喝,身轻体健,夏不觉热,
冬无寒意。时逾两百多岁仍不见老。黑毛女生服柏子仁长寿的消息一 出,世人争相服用

现代药理实验表明,柏子仁内含大量植物脂肪和少量挥发油,虽不是长生不老之药却对
阴虚精亏、老年虚秘、劳损低热等虚损性疾病大有裨益。
柏子仁,又名侧柏子、扁柏子、香柏子、柏实、柏子、柏仁,是柏科植物侧柏的种仁。
味甘、辛,性平。入心、脾、肝经。具有宁心安神、润肠通便、敛汗生津、滋养强壮的
功效。主心悸、安五神、益气血、除湿痹。久服令人润泽、美色、耳目聪明、不饥不老
、轻身延年的功效。
64、治疗气痢用荜茇
古 籍《独选志》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传说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得了“气痢”病
,放屁不止,控制不住,遍请名医治疗,百药无效。眼见病情日趋严重,便下诏 搜求方
药。于是下了皇榜征招能治此病的神医。当时皇宫仪队里的一张姓人士揭榜献方。以牛
奶煎煮荜茇,令唐太宗内服,治愈了他的“气痢”痼疾。唐太宗大喜, 赐封张某为“五
品官。”谁知丞相魏征却一直推诿不办。不久唐太宗旧疾复发,仍按前法取效,便质问
魏征:“献方人有功,为何不授官职?”魏征说:“臣不知授 他文官,还是武官?”唐
太宗一听,悻悻地说:“足可以授三品文官了!”便一纸下令封为“三品文官。”谁也
未料到,小小一味荜茇,居然成了加官的敲门砖。
这 人献的原方是:牛乳250克、荜茇15克同煎煮。取汁一半空腹喝下,日饮一次。唐刘
禹锡对这件事也作了记载,并说此方经过多次实验,对治疗虚寒内冷的病症 很有效。李
时珍《本草纲目》中说:牛乳荜茇治“气痢”有效。他认为“气痢”是由于寒热不调引
起,牛乳,性微寒,有补虚损、益肺胃、生津润肠之功效。荜茇, 性温热有温中散热、
下气止痛之效。一寒一热,使阴阳得到调和,所以适用此症。
荜茇,又名毕驳,为胡椒科藤木植物荜茇的未成熟果实。味辛、性热,入胃、大肠经。
有温中止痛之功,能散胃肠寒邪而止痛。
65、却老圣药枸杞子
传 说,古时有一个出差西河的路人,见到一位貌似十五六岁的姑娘杖打一位八九十岁的
白发老翁,老翁却甘愿受责,路人十分奇怪,便问那姑娘,老人是她什么人,为 什么打
他?不料,姑娘回答说被打的人是她曾孙。因为有好药不吃,以致年纪轻轻就这样老态
龙钟,头发白了,牙齿掉了,路也走不动了。路人又问姑娘多大岁数, 姑娘回答说,才
372岁。路人不禁大吃一惊,忙问姑娘吃了什么仙药?姑娘说不是仙药是草药,这种草药
有5个名字,春天叫天精;夏天叫枸杞;秋天叫地骨;冬 天叫仙人杖,又叫西王母杖。
此药甘平无毒,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若一年四季不断服食,就可以与天地齐寿。
清末民初的中医中药学者、世界上著名的长寿老人李清云,他生前披露自己的长寿之道
有三:一是长期素食;二是内心保持平静、开朗;三是常年将枸杞煮水当茶饮。
现代医药学研究认为,枸杞子中含有“维生素X”,也称“驻颜维生素。”枸杞具有抑制
脂肪在纤维内蓄积、促进肝细胞的新生、降低血糖、降低胆固醇等作用。枸杞的返老还
童作用表现为:可剌激性
腺及内分泌腺,增强荷尔蒙的分泌,故有“却老圣药”美称。
枸杞子,又名地骨子、祛老子、枸子、天精、地仙、却老,为茄科植物枸杞的成熟果实
。味甘,性平。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常服可轻身不老,益寿延年。
66、散寒治疝荔枝核
相传,一天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正在家中修改诗稿,有位南方的诗友来看望他,还带来一
些刚成熟的荔枝。于是两人一边研究诗稿,一边品尝鲜美可口的荔枝。这时,他的妻子
春兰进来,看见桌子上摆着许多荔枝核,就包在一起,随手放在桌子的抽屉里。
一 个月后,白居易因受凉得了疝气病,行动不便。春兰到郎中家取药,郎中问明情况后
,把预先包好的一包中药给了春兰。春兰回到家,因为家务活儿忙,没有立刻煎 药,就
顺手放在原先放荔枝核的抽屉里。过了一会儿忙完了,春兰从抽屉里拿出郎中包好的中
药,打开一看,是几粒荔枝核。她忽然想起了自己存放的荔枝核,“是 不是拿错了?”
于是打开另一纸包,一看也是荔枝核,两个包儿一个样。她低头思索了一会儿,难道郎
中给的药能治疝气病?为了慎重起见,春兰又到郎中家询问, 郎中说他给的就是荔枝核
,荔枝核是治疝气病的良药,他曾治愈不少疝气病人。春兰这才熬了荔枝核水,让白居
易服用。没过几天,白居易疝气病就好了。以后,他 逢人就说,荔枝核能治疝气病。后
来,白居易到京城居住,又告诉了一个御医。御医在修“本草”时,收集上了荔枝核,
就这样,荔枝核成为中药流传下来。
荔枝核,就是吃荔枝剩下的果核,味甘、涩,性温,理气散结止痛。后世的《本草刚目
》记载:“荔枝核治疝气痛,妇人血气剌痛。”。是散寒祛湿佳品,是治疗因寒而致的
疝疾、胃痛等症。
67、癥瘕腹胀话砒霜
相 传李时珍刚出道行医时,运气不济,虽然病人不少,但疗效总是欠佳,尽管李时珍诊
治疾病时小心,但仍然磕磕绊绊。有一次,李时珍治疗一个脾胃虚弱的病人,为 了小心
谨慎,时珍给他仅开了一包甘草粉,嘱其回家拌饭服。但没想到患难者在回家途中,买
了一碗面条,当时因为没有筷子,患者就随手在路边折了两根小棍当筷 子将面吃了,同
时,药也吃了。结果回家没有多久这个患者就死了。原来这名患者随手在路边折的是甘
遂的茎,甘遂反甘草,吃了就会死人。出了这件事后,时珍感 慨不已,以后诊治疾病更
加小心。
后来李时珍迁到另一地方继续行医,一天,有人来请李时珍出诊。时珍走时忽想起还有
一个病人要来取药,就告 诉妻子说该病人来取药时就将灶台上那包药给他,随后就出诊
去了。回来后,李时珍发现那包药还在那里,倒是旁边的一包砒霜不见了踪影,仔细一
问,结果真是其 妻将药拿错了,误将在灶台焙烤的砒霜当成另一患者的口服药发给了患
者。吓得时珍赶紧往那位患者的家跑去。刚跑了一半,就碰上患者的家属高高兴兴地朝
这个方 向来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患者家属正是来感谢他的。原来这名妇女患的是“癥
瘕”,腹胀疼痛,闭经。服用砒霜后,立刻解出一盆的黑血,肿大的腹部随即消了, 疼
痛也消失了。经过这两件事后,时珍万分感慨,运气不济时甘草也要医死人,时来运转
时砒霜也能治好人。
68、泻下利水牵牛子
传 说,很久以前,伏牛山有一对双生姐妹,她们在刨地时,刨出个白光闪闪的银喇叭。
神仙告诉她们说:金牛山里有一百头金牛,这只喇叭就是开金牛山的钥匙,打开 山门之
后,人进去,抱回一头金牛,可吃喝一辈子。但有一条,不能用嘴吹,一吹金牛就变成
活牛跑出来。姐妹俩想了半天,最后决定把金牛变成活牛,分给穷苦的 乡亲们。于是,
姐妹俩告诉了乡亲们并打开了山门,姐妹俩跑进去一看,果然有一百头金牛,她们拿起
一只,便吹了起来随着喇叭声响,金桌上的金牛都变成了活牛,顺着山洞向外冲,冲到
最后一头牛的时候, 这头牛被卡在了山洞里,姐妹俩怕牛卡在里面,又跑了回去,用力
把牛推了出来。她们刚准备出门,可是山门已经闭合了,她俩被卡在了里面。第二天,
山洞中的那 只银喇叭被朝阳一照,变成了一朵喇叭花。后来,乡亲们为了怀念双生姐妹
,就把这喇叭花叫做“牵牛花。”把喇叭花结的子叫做“牵牛子。”
牵 牛子,又名黑白丑、二丑、胡颜,为一年生草本喇叭花的种子。味苦寒,有小毒。能
泻水通便,利尿杀虫。是泻下、利水、驱虫的良药。用牵牛子研末,可治肝硬化 腹水,
急、慢性肾炎等。治水肿二便不通,可单味研末,每次服一钱,开水送服。治蛔虫腹痛
,可配槟榔、生大黄各等量,研细末每服一钱,用开水调服。因本品有 小毒,用量不可
过大。
69、消食除胀莱菔子
清朝乾隆年间,苏州府有一富家公子,年已三十岁,还沉溺于酒色,窃用家里的一千多
两银子,挨了其父一顿责骂。他本就虚弱的身体再加受了刺激后竟病倒了。开始像伤寒
,后来渐渐神志不清,卧床不起。
其父请来一位郎中,每日用独参汤治疗。愈补痰火愈结,最后竟身僵如尸,皮下还生了
上千个痰核。此时,有位好心人对其父说:“叶天士是当代名医,何不去请他诊治?”
叶天士来后,经细心诊视,说道:“你们认为他无救了是不是?我看,若现在重打他四
十大板也死不了。”其父一听叶天士出言不逊,对他说:“我儿子得病后,光吃人参就
花了一千多两银子。你要是能治好他的病,我愿拿出一千两银子作为谢酬。”
叶天士摇头说道:“银子能让别人动心,对我却不然。我还是先治先治病要紧。”说罢
,便开了一张清火安神之类的普通药方,又留下自带的莱菔子研制药末,叫病人一起服
用。病人服药之后,三天能讲话,五天能坐起,一个月便如常人。全家会同亲友饮酒赏
花,以庆贺公子病体康复。莱菔子,又名罗卜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罗卜的种子。味辛甘
,性平。能消食,化痰。有消食除胀、下气化痰的功效,治咳嗽痰喘,食积气滞,胸闷
服胀,下痢后重。此外,还可用莱菔子治疗高血压。
70、利咽清肠胖大海
传说在古代,有个叫朋大海的青年人,经常跟着叔父坐船从海上到安南(今越南)大洞
山采药。大洞山有一种神奇的青果能 治喉病,给喉症病人带来了福音,但大洞山上有许
许多多毒蛇猛兽出没,一不小心就会丧命。朋大海很懂事,深知穷人的疾苦,他和叔父
用采回来的药给穷人治病少 收或不收钱,穷人对大海叔侄非常感激。
有一次叔父病了,大海一人到安南大洞山采约,几个月都不见回来,父老乡亲们不知出
了什么事。等叔父 病好了,便到安南大洞山了解缘由。叔父回来后说:“据当地人传说
,去年有一个和我口音相似的青年采药时,被白蟒吃掉了。”大海的父母听了大哭,邻
友们跟着 伤心流泪,说他们为百姓而死,大家会永远记住他,便将青果改称“朋大海”
,又由于大海生前比较胖,也有人叫“胖大海”。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胖大海含胖大海素、西黄黄蓍胶粘素及收敛性物质。它的浸出液可
明显增加肠蠕动,有催泻、利尿、利喉的作用。
胖 大海,又名安南子、大洞果、青果、大海子,为为梧桐科多年生落叶乔木植物胖大海
的种子,因遇水膨大成海绵状而得名。味甘、淡,性寒。入肺、大肠经。具有清 肺热、
利咽喉、润肠通便之功效。用于肺热声哑、咽喉疼痛、热结便秘以及用嗓过度等引发的
声音嘶哑等症。而对于外感引起的咽喉肿痛、急性扁桃体炎只有一定的 辅助疗效。但无
病不可常服,盲目使用胖大海则有损身体健康。
71、利湿退黄用茵陈
传说,华佗巡诊,遇一村妇求医,只见她眼白及全身皮肤黄染,已是病入膏盲。华佗无
法,只好向那妇人表示歉意,要她另寻良医。
村 妇家境贫寒,每天只能以野菜充饥。好在时值四月,百草旺盛,村妇每天都去割一种
细叶的青草煮食,谁知一个月后却黄染俱消,意外地全好了。当华佗第二次遇到 村妇时
,见她已在山上打柴,于是惊奇地问:“是那位神医治好了你的黄疸病?”村妇见问,
也就如实地将情况向华佗说了一遍。
为了证实这种野草的药用价值,华佗便割了不少这种野草,给黄疸病人服用,可是并不
见效。经过了几次的失败,华佗分析认定这可能与药草的采割及季节有关。
到 了次年鸟语花香的季节,华佗进行了第三次试验。他在四月份里割取了大量那种野草
,给黄疸病人服用,果然给患者治好了病。华佗在实践中得知:这种野草在三月 份时叫
“茵陈”,四月份时称“青蒿”,具有清热、去湿和退黄的功能,它的药用价值及功能
季节性很强,但一进入五月份以后便迅速失去其药用价值屯功能。所以 民间便有“三月
茵陈四月蒿,五月割下当柴烧”的说法。
茵陈,又名白蒿、绒蒿、绵茵陈、茵陈蒿,为菊科植物茵陈的干燥幼苗。味苦、辛,性
微寒。能清热利胆,去湿利尿,利湿退黄。主要用于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和胆囊炎。
72、伤科良药骨碎补
从前,凤阳山上住着一个以采药为生的老人,养着一只聪明伶俐的小猴,以猴为伴。一
天,他带着小猴上山采药,当它爬攀到悬崖顶上摘一棵草药时,小猴不幸跌了下来,前
后肢均骨折,痛得凄声鸣叫。老人把小猴抱回草棚,并找来各种草药给它治伤。可是,
不见好转。
一 天夜里,老人刚睡下,突然听见一阵响声,睁眼一看,只见七八只猴子从草棚的破窗
口跳了进来,老人偷偷地瞧着,只见它们悄悄地走到伤猴窝边,看看它,摸摸 它,又吱
吱地叫几声,然后,一只老猴叫了一声,猴子们就跳出窗口走了。不一会儿,这只老猴
又跳了进来,嘴里衔着一根藤蔓,藤蔓的叶子有巴掌那么大,藤蔓下 结着一个鸡蛋大的
块根。它走到伤猴窝边摘下块根,塞进嘴里嚼了起来,嚼烂了便吐在伤猴的腿上,再用
前爪摸平,接着又摘下藤蔓上的叶子贴在伤腿上,最后用藤 一圈圈地缠住伤腿。一切做
好后,老猴在伤猴耳边,轻轻叫几声,便跳出破窗走了。不几天,伤猴的腿竟痊愈了。
老人按藤蔓样子,在上山终于找到了这种蔓藤。因为这藤蔓是老猴献出来的,又因为它
的块根辛辣如姜,所以老人便取名“猴姜。”以后,人们因为猴姜能治跌打损伤、骨折
等症,又取名为“骨碎补。”
骨碎补,又名猴姜、毛姜、石岩姜、过山龙。为蕨类植物槲蕨的根。性苦温,有补肾、
接骨、活血止痛的功能。可治疗跌打损伤、骨折及斑秃,是著名的伤科良药。
73、驻颜养生用茯苓
传 说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年少时体弱多病,夏天因为脾胃弱而饮食不消,食欲不振;
冬天则因为肺肾气虚而经常感冒、咳嗽。请了许多大夫,服了许多药物也未能根 除。直
到苏辙过了而立之年,他向人学习养生之道,练习导引气功,经常服用茯苓,一年之后
,以前多年的疾病竟然消失得无影无踪。从此后,他便专心研究起药物 养生来,并写了
《服茯苓赋并引》一文。文中写道:服茯苓可以固形养气,延年而却老者。久服能安魂
魄而定心志,颜如处子,神止气定。
我国魏晋时期,茯苓就被当作养生佳品,王公大臣们常用茯苓与白蜜同服。而清宫中,
慈禧长年让御厨为她制作茯苓饼食用。
其 药用价值最好的当属云南出产的茯苓 称为云苓。茯苓因其药用部位不同,而有不同
的名称和功用。赤茯苓利湿作用强,治疗小便黄赤,尿涩痛。茯苓皮其利水作用较好,
用于治疗水肿、小便短赤。茯神 安神利水作用较强,治疗心悸健忘,小便不利。茯神木
能平肝安神,用于治疗心区憋闷、失眠等。而朱茯苓宁心安神作用强,用来治疗心悸失
眠。
茯苓,又名松腴、不死面,为寄生于松树根下的腐生真菌。味甘淡,性平。入心脾肺肾
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作用。古代把茯苓列为上品,有久服安魂养
神,不饥延年的作用。老人常用白茯苓粉与粳米同煮粥服用,有养生之效。
74、体虚盗汗用桑叶
相传宋代时,某日严山寺来一游僧,身体瘦弱胃口极差,每夜一上床入寐就浑身是汗,
醒后衣衫尽湿,甚至被单、草席皆湿,二十年来多方求医皆无效。
一 日,严山寺的监寺和尚知道了游僧的病情后,便说:“不要灰心,我有一祖传验方治
你的病保证管用,还不花你分文,也没什么毒,何不试试?”翌日,天刚亮,监 寺和尚
就带着游僧来到桑树下,趁晨露未干时,采摘了一把桑叶带回寺中。叮嘱游僧焙干研末
后每次服二钱,空腹时用米汤冲服,每日一次。连服三日后,缠绵二十 多年的沉疴竟然
痊愈了。游僧与寺中众和尚无不惊奇,佩服监寺和尚药到病除。
桑叶除能治盗汗外,还可煎汤乘热熏洗,治风热眼红肿疼痛。农历 节气霜降前后采摘,
桑叶治病入药始于东汉,《神农本草经》时列为“中品”,其意是养性。现代中医习惯
将它列入辛凉解表类药物中,作疏风清热、凉血止血、清 肝明目之用,其实桑叶还有止
盗汗的作用。而《神农本草经》中亦早就有“桑叶除寒热、出汗”的记载;《丹溪心法
》中亦有“桑叶焙干为末,空心米汤调服,止盗 汗”之妙录。近年来,不少医生用桑叶
在临床上治盗汗,屡用屡效,患者不妨一试。
桑叶,又名霜桑叶、冬桑叶。味甘、苦,性寒,无毒。入肝、肺经,能清热散风,凉血
止血、清肝明目之作用。还可治风热感冒,咳嗽 ,止盗汗的作用。
75、疏肝解郁夏枯草
从前有位书生名茂松,为人厚道,自幼攻读五经四书,然屡试不第。茂松因此终日郁闷
,天长日久,积忧成疾,颈部长出许多瘰疬(即淋巴结核),蚕豆般大小,形似链珠,
有的溃破流浓。众医皆施疏肝解郁之法,无效,病情越来越重。
这 年夏天,茂生父亲不远千里寻神农。一日,他来到一座山下,只见遍地绿草茵茵,百
花艳丽,似入仙境。他刚想歇息,不料错倒在地。茂松爹怎么也没有料到,这百 草如茵
的仙境,竟是神农的药圃。此时,神农正在给药草浇水施肥,见有人晕倒,急忙赶来救
治。茂松爹醒来,谢恩并诉说了自己的苦衷。神农听罢,从药苑摘来药 草,说:“用此
草上端球状部分,煎汤服用。”又说:“此草名夏枯草”,夏天枯黄时采集入药,父子
二人广种夏枯草,为民治病,深得人心。神农是民间传说中的 药仙,他解除众生疾苦之
伟绩,千古传颂。
夏枯草,又名棒槌草、芒捶草、蜂窝草、铁色草、大头花、花鼓槌、棒柱头草、散血草
,为唇形科植物 夏枯草的干燥果穗。味苦、辛,性寒,可入肺肝二经,具有清热散结,
清肝明目之功效。对肝气郁结所致瘰疬,用疏肝解郁的药物,配合夏枯草清热散结,效
果极 佳。夏枯草有降低血压和抗多种细菌的作用,常用来治疗淋巴结核、高血压、动脉
粥样硬化等病。西医根据夏枯草所含的花色甙、三萜皂甙等成分,常用于治疗肺结 核、
渗出性胸膜炎、菌痢、传染性肝炎等。
76、 妇科良药益母草
传说数百年前,衢州府龙游城南有一山名“常 方”,依山傍水,有一年轻孕妇在溪边浣
棉纱。突然有一受伤母鹿窜过来,双脚跪在她面前籁籁发抖,低沉哀鸣,乞求于她。原
来后有一猎人追它。她顿生恻隐之 心,将母鹿拽过骑在胯下,并用裙子罩住,继续浣纱
。猎人追来,遂部可见母鹿,她用手指向它处,母鹿幸免于难,并在她的治疗下,伤愈
后欢奔而去。
几 个月后,孕妇临产,肚疼两天两夜未产下婴儿,全家焦急万分。第二天深夜,孕妇痛
苦声传出屋外,在山弯深谷中回荡。婆婆忽听门外有撞击之声,开门一看,只见 一头小
鹿嘴含一草以头撞门,之后,将草放在门槛里,点头三下而去。产妇听见丈夫、婆婆议
着,记起数月前之事,认为“莫非母鹿报恩,送药来救我了。”婆婆即 将草煎汤,她服
药后肚子不疼了,顷刻,婴儿呱呱坠地,母子平安,全家大喜。后来又从门槛里找到一
株全草,她丈夫即按草样上山采取,普救产妇,药名为“鹿含 草”,因其功能对产妇有
恢复元气之效,又称“益母草。”也有人将益母草烘干,研制成粉末,称“产母药”,
将其制成膏剂,叫“益母膏。”
益母草,又名茺蔚子、益母蒿、鸡母草、坤草。为唇科植物益母草之全草。味苦辛、性
凉。有活血、化瘀、调经之功。全草含益母草碱,对子宫有收缩作用,堪称为妇科良药

77、脏躁虚汗浮小麦
宋代太平兴国年间,京城名医王怀隐,有一天雨后放睛,到后院查看晾晒的中药材,发
现新购进一堆小麦,便问伙计:“这些又瘦又空的蛀小麦,何人送来?”伙计回答:“
是城南张大户送来的。”他正想再说什么,忽然来了一位急症病人,那病人的丈夫对王
怀隐恳求说:“王先生,我家娘子近来不知何故,整日心神不宁、发怒,有时哭笑无常
,甚至还伤人毁物,真有点怕人。请先生施恩,为她除病驱邪。”
王怀隐切了 切那妇人的脉,又问了几句病情,捋须笑道:“不必惊恐,此乃妇女脏躁症
也。”言毕,信手开了一方,上书:甘草、小麦、大枣三味药,治疗妇女更年期出现的
精 神与心理方面的症状。那汉子持药扶病妇临行时,又补充一句病情:“先生,我差点
忘了,她还常常夜间出汗,汗液常湿透衣衫呢。”王怀隐点头答道:“嗯,知道 了,先
治好脏躁症再说吧。”
数日后,那妇人偕丈夫乐滋滋地来拜谢王怀隐,王怀隐关切地问:“不急,今天再来治
你盗汗症。”那妇人笑道:“不必了,已一并痊愈了。”王怀隐暗自思忖,难道是用这
又瘦又空的蛀小麦起的作用,后了解原来张大户送来的麦子是漂浮在水面上的浮小麦。
浮小麦,又名麦鱼,是漂在水面上虫蛀的麦子。味甘、咸,性凉。入心、肺经。为作用
温和的止汗药,善治一切虚汗,还具有镇静,可治疗脏躁症。自流行于世,为历代医家
治用至今。
78、风寒感冒用桂枝
相 传清代浙江有一户姓倪的富户,一天,他的小妾生病。名医金慎之诊察之后,认为病
人所患为伤寒。于是用了医圣张仲景的名方“桂枝汤。”由于病人体质较弱,金 大夫特
意只用了桂枝5分(约1.5克)。病家拿了药方到一家名叫“三益堂”的药店抓药,谁知
药店柜上新来了一个伙计,他竟然把桂枝的量抓成了5钱(约15 克)。病人服了取回煎
好的药后,次日就一命归西了。倪家怀疑是大夫开错了药,于是把金大夫告上了县衙。
经过查对药方和药渣,才发现是桂枝的药量出了致命的 错误,金大夫才得以雪洗冤屈。
为了警示后人,县官还命三益堂药店在死者的墓旁建立了一座“桂枝亭。”
桂枝和肉桂虽是同根生,都是来于同一“家族”的两种不同药材。但在中药里,由于各
自的药用部位不同,其性味功能主治与临床应用也不尽相同,相互不可替代。肉桂可温
中补阳,而桂枝则发汗解肌。
桂 枝,又名川桂枝、玉桂枝、牡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味辛、甘,性温。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多用于风寒感冒,身热头痛,恶寒怕风等症。桂枝无论用 于外感
热病或其它杂病,其功效全在一个“和”字,和表里、和营卫、和肌腠、和血脉,从而
使机体气血升降和阴阳平衡。此外,桂枝还能助阳化气,用于脾阳不 运,痰饮内停,背
寒胁胀,小便不利。有很好的温经止痛作用,用于风寒湿痹,肩背肢节酸痛,胃寒腹痛
,妇女血寒瘀滞,月经不调,经闭腹痛。
79、解热止疟话柴胡
从 前有个姓胡的庄主,家里有个叫柴哥的长工得了“寒热病。”胡庄主见他已不能干活
,又怕他的病传染给家里人,便想将柴哥赶出家门。柴哥哀求道:“老爷,我无 家可归
,无亲可投,现在又得了病,你老叫我上哪儿去呢?”胡庄主一听这话,故作亲热地说
:“柴哥哟!你先到外面住几天,等到病好了再回来。”柴哥一出门就 觉得浑身发软,
两腿酸痛,行走费力,便昏倒在一片杂草丛生的水塘边。
第二天醒来,柴哥觉得又渴又饿,可是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只得用 手摘身边的草
根充饥。这样一连几天,他也没换过地方,饿了就吃草根。周围的草根吃光了,柴哥就
试着站起来,忽然觉得身子有了劲,病也好了,就回到胡家。胡 庄主原以为柴哥早死在
荒野,不料却见柴哥还能回来,便皱着眉头说:“你怎么回来了?”“老爷,你不是说
我病好了就回来吗?”。
过了一年, 胡庄主的独生子也得了“寒热病”,病情和柴哥一模一样,请了多少郎中也
没治好。这时忽然想起了柴哥来,派人找来后,就让柴哥去塘边挖回许多自己吃过的那
种 草根,煎汤给少爷喝。一连服三天,病果然好了。胡庄主大喜,想给这种草药起个名
字想来想去因为这种草药是柴哥发现的,自己又姓胡,所以就取名叫“柴胡。”
柴胡,味苦,性微寒。有和解退热,疏肝开郁作用,并有阻止疟原虫发育之效。
80、跌打扭伤接骨草
传 说很久以前,在云南热带雨林中,一个哈尼族老中医正在采集草药。当他在一棵大树
下休息的时候,有一条大蜈蚣爬了过来。老中医举刀把它剁成两截,两截的蜈蚣 在地上
挣扎。可一会儿,又来了一条蜈蚣,衔了一片绿叶,并把绿叶安在受伤蜈蚣的断处。不
久,奇迹出现了:那两截的蜈蚣竟连接起来,慢慢爬进了草丛。
老中医从中受到启发,他在一株细藤上找到了蜈蚣衔的那种绿叶,并摘了一些带回家。
他先把鸡脚弄断,然后把捣碎的叶子敷上。结果,三天后断了的鸡脚果真长好了!
后来,老中医又试着用这种叶子医治骨折病人,结果也获得了成功。因此,以后人们就
称这种植物为接骨草。
接骨草主产广东、广西及我国西南山区,喜生于阴湿处,多栽培作为绿篱,故称裹篱樵
。药用全株,全年可采。洗净,晒干备用。并已被引种到外国。目前仍为中医常用骨伤
科药物。
凡跌打扭伤,风湿性关节炎和骨折,可用本品1~2两,水煎服,同时用鲜品捣烂或干品研
粉,用酒醋调敷患处。无名肿毒初起,可用鲜品捣烂敷患处即可。
接骨草,又名小驳骨丹、小驳骨、百节芒、裹篱樵,为爵床科植物接骨草属的全草。味
微酸、辛,性平。能祛风湿、理跌打、治骨折、疗肿毒。
f*******e
发帖数: 5594
5
81、和胃止呕用黄土
宋 代,山东郓州有位名医叫钱仲阳,又名钱乙,是我国儿科鼻祖。在钱乙50岁时,神宗
姐姐长公主的女儿患病,太医诊治无效,长公主闻钱乙之名,便请他来京为女 儿治病。
钱乙看罢患儿,诊知病为泄泻,前医用药尚确,只是阳气将复示复,尚无大碍,只因长
公主与附马疼女心切,无理催逼,使太医们不敢放手用药,才致病情 迁延。钱乙开了一
帖药嘱其煎服,患儿两天后痊愈。长公主欣喜至极,奏请神宗授钱乙翰林医学之职。
次年,宋神宗第九子仪国公患瘛疭症(即手 足痉挛),众太医束手无策,神宗十分焦急
。这时,长公主向神宗推荐钱乙。钱细察病情,进以“黄土汤”10余剂,皇子乃愈。天
子大悦,如见钱乙,神宗不解黄 土为何能治病。钱乙奏道:“黄土乃灶心之土,以土胜
水,木得其平,则风自止耳。况且经前面许多太医治疗,病已快好了,臣正好碰上痊愈
之时。神宗对玄妙的医 理似懂非懂,但后面的话听得很清楚,钱乙一面自谦,一面又巧
妙地为太医们开脱了责任,足见其医术不凡,人品更高,真乃仁厚君子。便提升他为太
医丞,赐紫色 官服与金鱼袋,荣耀非同一般。
黄土,又名伏龙肝、灶心土,为烧柴草的土灶炉膛四周的黄土,久经火烤,呈现焦黄色
或带红色的块状物。味辛,性微温。具有和胃止呕,收敛止血之功。
82、良药苦口话黄连
清代名医叶天士,是温病学说的代表人物。有一天,叶天士愁眉不展,独自在房内徘徊
,口中自言自语,尽是“黄连”二字。原来,叶天士的老母因病,发热不退,胃纳不佳
,胃脘作痛,烦躁不安。他欲用黄连,又恐老母体弱,受不住寒凉药的攻伐,故一时没
了主见。
叶 天士向仆人询问:“此时医士尚有学问深而名未著者乎?”仆人答:“江尾有一章医
生,言其医术恐超过主人,但找他看病者却廖廖无几。”叶天士沉吟一会儿后 说:“口
出大言,当有实学。”立即亲笔修书一封,命仆人请章医生前来诊视母亲的病症。信中
写道:“君住江之尾,我住江之头,未识尊颜,诚惶诚恐慌,家母失 健,恳望赐医。弟
天士叩首。”
章医生给叶母诊病后,开一帖,独用黄连。叶天士看此兴奋地叫了起来:“吾早欲用此
药,奈家母年高,恐慌来真火,故不敢耳。”即命仆人速去取药。
章说:“太夫人之病是湿热郁于心胃之间,两尺脉长而有神,本元坚固,用之无害。”
叶天士连连称是,拜首相叩。叶母服第一帖后热退入眠,渐有食欲;服第二帖后,病即
痊愈。叶天士赞道:“章兄医术远过于我矣!”遂广为宣扬,盛赞章的医术。
黄连,又名鸡爪黄连、三角叶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的干燥根茎。味苦,性寒。能清
热,解毒,止呕。治发热,烦闷和肝胃不和。
83、轻身延年话黄精
在 《稽神录》中记载了一个能飞的女婢,服食黄精轻身腾飞的故事。相传五代时江西临
川有一女子,被迫进入一士人家中为婢,因不堪虐待,逃进山中。不久所带干粮 吃光,
只得饮山泉充饥。一天,她昏倒在溪边,醒来见溪旁有一丛野草鲜嫩可爱,遂连根拔起
大嚼,倍觉甜美。自此她饥则以此草为食,渴则以清水为饮。久之,便 腹不知饥,口不
思渴,往来林中竟觉身轻体健。
一天夜里,该女睡于大树下,忽然梦中惊醒,听得草中兽走声急,以为虎狼奔来,十分
惧怕。惶恐 中,急想上树,刚生此念,已于树上,她觉惊喜,仿佛梦中。次日清晨欲跳
下树来,不觉身已飘然而下,立于树旁,她惊喜至极,以为有神灵相助。从此,她意有
所 往,身则飘然而至。往来山林,攀崖逾涧,轻捷矫健。士人闻之大惊,以为婢女成仙
,恐其前来报复,日不食,夜不眠,家奴说:“贱婢哪有什么仙骨,不过吃了山 中药草
黄精,才使身体灵健。
此传说虽说有些夸大其辞,但黄精入药却自古列为上品。李时珍送礼,便把黄精当“黄
金。”梁陶弘景《名医别录》说它“补五劳七伤,助筋骨,耐用寒暑,益脾胃,润心肺
。”确实是上等补益良药。
黄精,又名大玉竹,又因形状与生姜相似,因此又叫小生姜。性甘平,无毒。补中益气
,久服轻身延年不饥。黄精对于脾胃虚弱,面色萎黄、体倦纳差,肌肤枯燥、肠风便秘
等补而不滞有较好的疗效。
84、温肾燥湿蛇床子
据 说秦朝时,有一年在浙江南部的一个小村庄里突然流行一种怪病,患这种病的人,全
身皮肤长出米粒大小的疙瘩,奇痒难忍,抓破后,流出腥臭的黄水,许多郎中都 说这种
怪病无药可治。一天,从外地来了过年过半百的草药郎中介绍说:“在东海一个小岛上
,有一种草药可治此病,但岛上毒蛇遍地,无人敢去,而这味药又被毒 蛇压在身下,实
在无法采到。”为治病,曾有几名青年冒险去采药,都是有去无回。有一位热血青年,
为解除乡亲的病痛,他自告奋勇,只身去闯蛇岛。在一位老农 的指引下,他带上雄黄酒
,在五月初五端午节那天上岛,将雄黄酒洒在毒蛇的周围,毒蛇闻到雄黄酒后,会纷纷
逃避,这时便可迅速将药采下,离开蛇岛。”
回村后,用这种草药之籽煎汤给病人沐浴,很快这些病人都全愈了。因此药是生长在蛇
身下面,如同蛇床一样,故取名叫“蛇床子”,一直沿用至今。
蛇床子,又名蛇床、蛇珠,古时称虺床,为伞形科植物蛇床的果实,其成 熟后呈黄色时
采收,割取全株,打落果实。味辛、苦而有麻舌感,性温,有小毒。能温肾助阳,祛风
燥湿,还有杀虫的功效。主治男子阳痿,阴囊湿痒,女子带下阴 痒,子宫寒冷不孕。还
可治风湿痹痛,疥癣湿疮等症。现代临床还证实蛇床子是一味温肾助阳之品,其提取物
有雄性激素样作用。
85、补肾壮腰莵丝子
从前有个财主很喜欢养兔子,还专门雇了一名长工给他养兔子,并规定,死一只兔子扣
掉四分之一的工钱。
有一天,长工失手把一只白玉兔的腰背打伤,白玉兔躺在地上跑不动了。长工怕财主扣
工钱,就偷偷把那只兔子藏在黄豆地里。可财主还是发现少了一只兔子,逼长工非赔不
可。长工没办法,只好到黄豆地,想把受伤的兔子抱回来。
突然,他看见那只白玉兔正在黄豆地东钻西跑,一点儿也不像受过伤的样子。后来,在
好奇心的驱使下,长工故意又打伤一只灰毛兔扔进黄豆地。过了几天,他发现灰毛兔的
伤也好了。
长工回家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爹。他爹曾经被财主打伤后腰,已经在床上躺了好几年了,
一听这事,忙对儿子说:“你再去试试,看兔子吃了啥东西,说不定是‘接骨丹’呢?

长工按照他爹的吩咐,又把打伤兔子放在黄豆地。只见那只受伤的兔子,伸着脖子啃那
些缠绕在豆上的一种野生黄丝藤的种子。一两天后,兔子的腰伤竟慢慢地好了。长工便
采了一些黄丝藤和它的种子,回家交给他爹。他爹喝了这汤药,没几天腰病就好了。并
将此药取名莵丝子。
莵丝子,又名豆寄生、豆寄生、龙须子、兔儿丝,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的种子。味辛、
甘,性平。能补肾固精,养肝明目。
86、治疮良药密陀僧
密云寺时有个和尚生得丑陋,麻脸烂眼眶,腰勾背跎,他生活来源有三:一、靠施主化
缘,二靠收香客的钱,三靠自己卖疮药。他的药能治五疮:小儿秃疮、成人痔疮、老人
臁疮、妇女阴疮以及各种疥疮。他的药灵验,一付就好,名叫“一扫光。”跎和尚卖疮
药远近皆知。
跎和尚卖了一辈子疮药。药怎么制成的?是师傅传授给他的,他从不传授给别人。
这一年老和尚生病,病一天天加重,他知道好不了,对小和尚说:“咱70多岁了,恐怕
过不去了,把药方传授给你。”徒弟非常感激,跪在师傅面前叩头谢恩。老和尚就把制
药的全过程都告诉了小和尚。
不 久,老和尚去逝了,小和尚继承老和尚的事业,专卖“五疮药。”小和尚不象老和尚
那样虔诚,不久,下山还俗,取了妻子,生了儿女。一家几口人过得幸福,是小 和尚辛
勤卖药赚来的钱建成的,生活过好了,小和尚不愿意出门卖药,把制疮药的全过程又告
诉了别人,这样就有许多人会制“一扫光”的疮药。后来有人给“一扫 光”的疮药换了
一个名字,叫“密陀僧”,其含义是这味药来自密云寺陀子老和尚。
密陀僧,又名金炉底、金陀僧、黄丹、黄色氧化铅,为化学品一氧化铅之黄色粉末或结
晶。味咸辛,性平。无臭,有小毒。有杀虫、收敛作用。外治痔疮、白癜风、各种疥疮
,内治久痢。
87、阳痿不育淫羊藿
从前,有对小夫妻婚后多年不育,父母劝儿休妻另娶,可儿子于心不忍,从此整天遭受
责骂,被逼双双离家出走,沿途以乞讨为生。
一 天傍晚,他俩在山脚下倚树小憩,突然狂风呼啸,吓得羊群东奔西跑。他们见牧羊人
照应不及,随即上前帮着把受惊的羊逐一赶回棚圈内。牧羊人十分感激,便挽留 他们放
羊,又供吃包住。他俩发现,母羊生殖力特别强。而他们因无子嗣才流落此地,于是细
察其食料,只见所有的羊都争着挑吃一种野草的叶子。从中受到启示 后,也采集这种草
连根带叶煎汤服,不久这少妇竟怀孕了。
小夫妻告辞牧羊生活,欢愉地重归家园。当邻里询问他们吃的什么灵丹妙药?笑答:“
那是羊爱吃的一种野草,草叶像豆叶,边缘有毛茸茸的细齿。”植物学上称豆叶为“藿
”,而这草叶形似豆叶,加上羊吃了这草会不断交合,由此,生物学家命其名为“淫羊
藿”。
淫 羊藿,又名仙灵脾、三枝九叶草,为小檗科植物淫阳藿的全草。味甘,性温。入肝、
肾二经。能温补肾阳,祛风除湿。淫羊藿茎叶和根含淫羊藿甙和挥发油。经证 实,有雄
性激素样的作用,它通过促进精液分泌,使精囊充满精液后,反过来又能剌激感觉神经
,从而激发性欲而致阴茎勃起。可激发男女性机能,淫羊藿配伍熟 地、当归、白术、枸
杞、杜仲、仙茅、巴戟天、山茱萸、蛇床子、韭菜子、肉苁蓉、制附子、肉桂,称为“
赞育丹”,如今仍用这一古方治阳痿和不育症。
88、消暑除烦淡竹叶
相传,东汉建安十九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朝中权势日甚。此时,刘备已取得了
汉中,羽翼渐丰,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发兵声讨曹操。
先锋张飞兵马刚到城边,即与曹操派来的大将张邰相遇。张邰明知不是对手,便筑寨拒
敌。张飞急攻不下就令军士在阵前叫骂。张邰依旧予理睬,坚守不战。眼看已对峙数日
,直急得张飞火冒三丈,口舌生疮,众兵士也多烦躁不安,急火攻心。
诸葛亮闻知后,急派人送来五十瓮佳酿,并如此这般地嘱咐张飞依计行事。“酒”抬到
了阵前,张飞吩咐军士们席地而坐,打开酒瓮,大碗饮用,划拳行令,自己更是把瓮狂
饮。
张邰登高眺望,恶狠狠地骂道:“张飞这厮欺我太甚!”传令当夜趁张飞醉酒时下山劫
营,结果遭到张飞埋伏,大败而逃。原来,张飞使的是一条诱敌之计,他们白天在阵前
喝的不是什么佳酿美酒,而是一种汤药——淡竹叶水。这是诸葛亮专为张飞和众军士们
泻火除烦的药汤。
淡竹叶,又名竹叶麦冬、山鸡米,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的干燥全草的地上部分。味甘、
淡,性寒。能清热,利尿。具有清心除烦、利尿通淋的功效,可用于热病心烦口渴,神
疲乏力,小便赤涩,口舌生疮等症。在夏日消暑时,可取淡竹叶、白茅根适量水煎作凉
茶饮用。
89、醒酒良药是葛花
从前,在河南一个小镇里,住着一名叫张三的人,是个有名的吝啬鬼。他开间“张昌记
”酒店,对顾客刻薄得要命,店里卖的酒,十斤总有三斤水。
有一天,张三江从城里买了一担烧酒,雇脚夫挑回家。在过一座小桥时,不想,脚夫一
下绊倒在地,两只酒坛已跌得粉碎,上等烧酒四处流淌。张三江一见,真比割肉还心痛
。急得捶胸顿足,毫无办法。
突然,他看见旁边有个牛脚的泥迹洼,汪着一汪烧酒,眼看就要渗光,心想,既然捧不
回来,就喝个够吧。他扑了过去,大口大口喝起来。张三江平时酒量就不大,顷刻之间
,就醉死过去了。
脚夫一惊未了,又吃了一惊,顿足大叫:“救命呀,救命!”正在附近耕田的一个农民
闻声赶来,见这情景,急忙说:“快,把他浸在溪水里凉凉,你再去村上叫医生。”两
人扛起张三,把他放在溪水里。
脚夫飞奔进村,寻得一位老医生,二话不说,拉着医生,飞也似地往小桥跑去。忽然看
见有个人从水中爬上来,一看,原来是张三江。
医 生和脚步夫一时间惊呆了,急问:“是谁救了你?”张三江说:“我也不知道,只觉
得朦胧中喝了几口溪水,就感到清凉舒服,头脑也清醒了一些。医生听了,细细 一想,
觉得这溪水里面一定有秘密,便细心察看水底下沉着一层小白花!心想,这小白花一定
是能醒酒的药。便顺溪水往上游走,发现长满了葛藤,藤上开满了这种 小白花。
90、活血通脉话葛根
相传从前有位葛员外,为官清正,蔑视权贵,因看不惯奸臣陷害忠良的恶劣行径,便告
老还乡。谁知奸臣还不放过他,诬其“私自招兵,密谋造反。”昏君一听,信以为真,
令下诏书,派兵捉拿葛员外及其全家人等,押解京城,满门抄斩。葛员外闻知 凶信,忙
把小儿子叫到跟前,嘱咐说:“我葛家世代忠良,今遭奸臣陷害,全家难逃死罪,葛家
就留下你一根独苗,如果一同被杀,葛家就断绝后代了。你现在赶快 逃走,延续咱们葛
家祖先的香火吧!”说罢,泪如雨洒,和小儿子抱头痛哭一场后,小儿子急忙从后门向
山林方向走
官兵未抓到葛家小儿,即向山林搜剿,也没见个人影儿,只得收兵回营。原来葛家小儿
被子一老药农搭救了,老药农没儿无女,孤身一人,看着葛家小儿无家可归,就答应带
他上山采药。
后 来老药农去世了,葛家小儿也学会了老药农的本事,专门采挖一种草药的根块,它是
治疗发热口渴等病的良药。每天挖回来就背到市上去卖,既养活了自己,也救活 了不少
人。但这种药草叫什么名子,老药农也没说,葛家小儿想到自己悲惨而痛苦的身世,我
葛家满门抄斩,只留下我这条命根子。便将这药草取名为“葛根”流传 下来的。
葛根,又名野葛,为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味甘、辛、凉。具解痉退热、透发麻疹、
生津止渴、升阳止泄的功效。常用于治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湿热泻痢、脾虚泄泻
、热病口渴、醒酒戒酒等。91、跌打损伤韩信草
相传汉朝开国无勋、大将军韩信,幼年丧父,青年丧母,家境贫寒,靠卖鱼苦度孤日。
一天,他在集市卖鱼,被几个无赖打了一顿,竟卧床不起。幸亏隔壁赵大妈送饭照料,
并从地里弄来一种野草药,给他煎汤服用,没过几天,就恢复了健康。
韩 信入伍从军,后来终于成为有帅才的显赫将领,帮助刘邦打败了项羽,夺取了天下。
韩信带兵打仗,很爱护士兵。每次战斗结束后,伤员都很多,他一面看望安慰, 一面派
顺儿上田野里采集赵大妈给他治伤的那种草药。采回后,分到各营寨,用大锅熬汤让受
伤的战士喝,轻伤者三五天就好,重伤者十天半月痊愈,战士们都有非 常感激韩信。有
一天,大家私下里就韩信和这种草药议论开来。
有的说:“听说咱们元帅也是受苦人,所以这样平易近人,体贴咱们的疾苦。”有 的说
:“咱们受伤喝的那种草药汤,听说是元帅家的祖传秘方呢。”有的说:“有一天我跟
着赵顺采药,问赵顺那是什么药,叫什么名字,可赵顺不知道,只知道能 治跌打损伤。
”有的说:“听赵顺说,元帅也不知道什么,还望大家给起个名字呢!”
这样一来,大伙儿立马就炸开了锅。“那就叫元帅草吧!”有人反对说:“几百年后,
谁知道是哪个元帅?”那就干跪叫韩信草吧!
韩信草,又名耳挖草、半枝莲,味辛,性温。舒筋活络,散瘀止痛。主治跌打肿痛,外
伤出血,产后四肢麻木,毒蛇咬伤。
92、解鱼蟹毒用紫苏
相传东汉末年的一天,名医华佗在一家酒店里小饮,巧遇一群青年正在比赛吃螃蟹,吃
空的蟹壳堆了一大堆。华佗上前劝他们说:“吃多了会闹肚子,还可能有生命危险。”
这群青年不但不听他的劝告,反而大吃不止。
当 天,这群青年和华佗都投宿在这家酒店里。半夜时,吃螃蟹的几位青年大喊肚子痛,
有的痛得在地上打滚。由于当时还没有治疗这种病的良药,华佗非常着急。忽 然,华佗
想起一次他在采药时,见到一只小水獭吞吃了一条鱼,肚子撑得象鼓一样。它一会儿下
水,一会儿上岸,显得很难受。后来,它爬到岸上,吃了些紫绿色的 草叶,不久便没事
了。华佗想,那种紫色的草叶能解毒,一定也能解蟹毒。于是他立即唤醒徒弟到郊外去
采了些那种紫色的草,又立即煎汤给几个青年服下。过了一 会儿,几个青年的肚子果然
不痛了。青年们这才知道他就是名医华佗,个个对他的医术赞不绝口,并拱手称谢。
华佗心想:这种药草还没名子,病人吃了它确实会感到舒服。今后就叫它“紫舒“吧!
因为属草类,后人就把它称作“紫苏。”
紫苏,又名苏叶、红苏、赤苏、桂荏,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全草。味微辛,性温。入肺
、脾经。能发汗散寒,行气解毒。紫苏含挥发油(为紫苏醛及左旋柠檬烯),能剌激汗
腺分泌,故可发汗解热,抗菌消炎。近年来,发现紫苏的水浸液有抑抑癌细胞生长的作
用。
93、清肺化痰用紫菀
蔡京是北宋徽宗时的宰相。因大肠秘结不通,痛苦异常,虽经御医调治,然病情毫无好
转。
原因之一,是蔡京不使用泻药大黄,怕损伤正气。众医皆感束手无策,于是有人推荐既
懂医理又做朝官的史堪为其诊治。当时尚无啥名气的史堪不仅未被同行看好,而且出诊
时还被蔡家看门人轻之而不报。
入 室后,史堪详细切脉诊查一番,并不处方,而是对蔡说:“给我20钱即可。蔡感到莫
明其妙,半天没有反应。最后还是叫人给了史堪20钱,史堪嘱人买回紫菀一 味,当面碾
成粉末,叫蔡调水服下。蔡服药后不久,其肠“须臾遂通”,立即见了奇效。蔡惊喜万
分,定要史堪讲明道理,史堪笑道:“这很简单,气与肺相连,肠 乃肺之传送器官。由
于你所患的大肠秘结不通是由‘肺气浊’造成的,现用紫菀给你清理肺气,这样大肠也
就随之通达,所以药到病除,道理就在这里。”
紫 菀,又名小辫儿、紫苑茸、紫苑头,为多年生的菊科植物紫菀的干燥根。味辛、苦,
性温。能止咳化痰,清理肺气。以蜜紫菀为最佳,方法是:取紫菀段,加炼熟蜂 蜜(紫
菀段100斤,用炼熟蜂蜜25斤)和一点开水,拌匀,稍闷,用微炎炒至不粘手,放凉。主
治咳嗽气逆、咳痰不爽、肺虚久、痰中带血。单味碾粉还可除便 秘。
94、 仙果之谜是榔梅
明朝嘉靖年间,均州的太和山上有一座道教寺院叫五龙宫,五龙宫的后院有一种奇特的
果树,每年长出像梅子大小的仙果,道士们说,果树是真武大帝所种,人吃了这种仙果
可以长生不老。
当时,医药学家李时珍为了编写《本草纲目》,正带着弟子庞宪到各地名山大川采集中
药。一天,他们来到太和山下,听说山上有仙果,就想弄清仙果究竟是何物及其药用功
效,于是在山下找了客栈住下。
次日,李时珍来到五龙宫,对寺院道长说:“我是从蕲州来的医生,专门采集药材,研
究药效的,听说贵寺有仙果……?”白发苍髯的老道长说:“这里是皇家禁地,仙果是
皇家的御用之品,你还是快快离去为好。”
难道让这仙果永远成为一个谜,李时珍苦思苦想,突然又展颜而笑。夜深人静时,李时
珍从另一条小道摸上山,他轻步绕到后院外,迅速采摘了几枚仙果和几片树叶,然后翻
墙出寺。
李 时珍回到客栈,李时珍和弟子亲口尝了仙果,并仔细对其进行研究,终于解开了仙果
之谜。原来它只不过是一种榆树果实的变种,名叫榔梅,其药用功效与梅子差不 多。李
时珍后来在《本草纲目》中写道,榔梅出均州太和山,杏形桃核。气味甘酸平、无毒,
主治生津止渴,清神、下气、消酒。
95、止咳平喘款冬花
藉为唐代著名诗人,他家境贫寒,一生体弱多病,后还因患眼疾而失明,所以在当时就
有“贫病诗人”之称。
有 一次,张藉不幸外感风寒,连续数日咳嗽不绝,因无钱医治,病情日渐加重。张藉此
时心焦如焚,一筹莫展。此时,他突然记起曾经有一位僧人向他说起一种叫款冬 花的中
药治疗久咳特别有效。于是,他嘱家人采来款冬花,煎服几次后,病情大减,咳嗽也止
。随后他即兴写下了这样一首诗:“僧房逢着款冬花,出寺噙行日已 斜,十二街人春雪
遍,马蹄今去入谁家。”
这首诗说的是:数年前的初春,在一个春雪消融之日,张藉外出踏青觅诗,行至一僧房
前歇息,正遇上 一位老僧在庙前采集药草,双双相叙良久。老僧谈到手中的一种草药说
:“这叫款冬花,是治疗咳嗽的良药,僧人治病,多采集这庙前堂后的草药治病,尤其
是这款 冬花,用于伤寒咳嗽,莫不药到咳止,屡试屡效。”那天,张藉告别老僧之时,
不觉已是日落西山。不曾想到,那次偶尔所闻,却会在数年后得以亲身验证。张藉这 首
诗即反映了他对那次亲身经历的回忆,更表达了诗人对中药款冬花的由衷赞美。
款冬花,又名九九花、冬花、虎须,为菊科植物款冬的干燥花蕾。味辛、微苦,性温。
能止咳下气,历来被誉为止咳平喘之要药。主治慢性咳嗽气急,痰中带血。
96、假死复生墓头回
很 早以前,据传某名医路过坟场,见一棺材抬过,急叫停下,问死者可是妇人?回答说
是。医生疑病者未死,死者家属因维护医生的声望,便开棺求医。医生诊察后, 在附近
顺手拨起一些带有节的草,嘱煎服之。谁知服后,“死人”竟然活过来了。原来“死者
”是一青年妇女,由于产后流血过多而“死”,医生发现了棺材中漏出 来的血点,推理
到可能是出血太多,才叫停下救治,竟然救活了。由于这种药物将病妇从坟墓边救出,
所以便将这种草叫做墓头回。
《史记》中记 述扁鹊救治貌太子急病“死亡”,起死回生的故事,但不是用墓头回,而
是用针灸。二者都属假死。古代由于医疗水平有限,某些医生往往把处于休克状态的病
人诊 为死亡,可过了不久病人又“活”了过来,因此“死”去活“生”的传说是屡见不
鲜的。在国外如1804年伦敦某人被安葬时,人盗尸,送到一座楼形教室的大理 石台上,
有人用刀在他身上一划,迸出了他一声惨叫。原来他在医学院的解剖台上“复生”了。
1977年西班牙人胡安,忽然感到亲戚为他守灵,但他不动弹,直 到运尸人要为他锯腿塞
进短棺材去时,他才叫出声来。古代的守灵习俗,其原始可能也有鉴于假死而设的。
墓头回,为败酱科植物异叶的根。味苦,微酸,性微寒。能收敛止血、止带,治崩漏,
子宫颈糜烂,早期子宫颈癌,带下,赤痢。”亦有祛瘀消肿作用。
97、消肿散结蒲公英
相 传,在很早以前,河南洛阳城有位小姐叫公英,她不但长得貌若天仙,且聪明贤慧。
一天她患了乳疮,红肿疼痛,奇痒难忍,便找了个游医治疗。那游医见姑娘长得 美丽,
顿生邪恶念头,趁机诊病之机,肆意调戏,公英忍无可忍,抬手打了他两个耳光。游医
因邪念未得逞,就到处造谣,说公英作风不正,伤风败俗。公英听到谣 传十分气愤,为
洗清谣言,竟投河自尽。这时,渔翁正好在河边打鱼,急忙将她救起。老渔翁得知她投
河原因后,便让她女儿蒲英去山上采来一种草药,煎水为公英 姑娘洗涤患病之处,同时
又将另一部分药草捣烂后给公英姑娘敷在患处,连续几天洗、敷后,姑娘的乳疮竟然好
了。后来,公英姑娘便将这种草药栽种在自家的房前 屋后,待有人需要时,就将此药提
供给他们。为感谢老渔翁的救命之恩,便将这种草药起名为“蒲公英”,意是蒲姓和公
姓的组合。她有奇功妙效。据说,李时珍从 一道士手中得到“还少丹”秘方,内含此药
。称用此方可使齿落更生,须发返黑,老还少容。
蒲公英,又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婆补丁、黄花草, 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的全草。味苦、
甘,性寒。清热解痛,消肿散结。药理实验发现,蒲公英是一味广谱抗菌的野菜,对金
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 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
菌等都有杀灭作用,还有利胆、利尿和催乳功效。
98、活血消瘀用蒲黄
相 传,南宋年间。宋度宗有次携带爱妃,来到御花园,尽情游春赏花。时值春光明媚,
百花吐艳。他们时而嬉戏打闹,时而开怀畅饮,好不乐哉。然而,乐极生悲,就 在当天
晚上,宋度宗突然舌肿满口,既不能言语,又不能进食。满朝文武百官焦急万分,急召
集宫庭御医研究诊治方法,蔡御医道:“皇上的舌病用蒲黄和干姜各半 研成细末,蘸之
干擦舌头可愈。”度宗就按此方法治之,果见奇效。后来度宗问蔡御医:“蒲黄和干姜
为何能治寡人的舌病?”蔡御医道:“启秉万岁,蒲黄有凉血 活血作用。盖舌乃心之外
候,而手厥阴相火乃心上臣使,得干姜是阴阳相济也。”
据《本草纲目》载:蒲黄生用有破血消肿之功,炒用有补血止血之效。蒲黄粉外用可治
舌胀满口、重舌生疮等到功效。单味研末搽敷,可治小儿口舌生疮或舌肿大。宋度宗乃
患舌肿充血之疾,系重舌、口疮之类,故用蒲黄和干姜强末干擦,乃其有效。
现代医药研究证明生蒲黄有亦有止血作用,草蒲黄(花序上的茸毛)可止创伤出血,适
量外敷。也可炒黑成“蒲黄炭”用。蒲黄煎剂及乙醇浸液,大剂量可使猫、犬血压下降
。但本品孕妇慎服。
蒲黄,又名蒲草卵子、蒲绒草、水蜡烛、蒲草、蒲花、蒲棒、蒲,为香蒲科植物宽叶香
蒲的干燥花粉。味甘,性平无毒。有凉血止血,活血消瘀作用。
99、驱虫良药话槟榔
相传在云南傣族人家有个美丽善良的姑娘,名叫兰香。勤劳贤慧,寨里小伙子都格外喜
欢她,但姑娘只爱上了象脚鼓跳得最好的岩峰。
在 甜蜜的日子里,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兰香的肚子一天天鼓了起来。于是,风言风语弥
漫了整个山寨:“哼,还说像玉石一样洁白无瑕呢!谁知,长尾巴山鸡冒充凤 凰。”岩
峰怒气冲冲对着兰香直嚷:“你,草鸠抹上红泥会装锦雀,算是我看错了人!”兰香痛
苦地望着岩峰:“你真的不相信我吗?”“以前相信你,现在不能受 骗啦。”
阿爹难过极了,踉踉跄跄地跑到林边,摘来了一串槟榔,掷向兰香,怒吼道:“我家从
没出过你这样的丑事,你把这东西咽下,死了清 静。兰香战战兢兢跑到阿爹面前,泣不
成声:”我,我有苦难言呀!我像天上的白云一样干净,像池浪溏里的莲藕一样洁白。
阿爹……你多保重。岩峰呀!我为你祝 福。”说着,一狠心将槟榔嚼碎,一古脑儿吞进
了肚里。人们面面相觑,绝望地等待着兰香死辰的到来。只见兰香痛楚地捂着肚子,挣
扎着爬到树丛中。然而,不到 一刻工夫,兰香却奇迹般地从树林中走了出来,肚子也消
了下去,恢复了原来的俊俏。人们跑进树林一瞧,原来她屙出一条长蛇般的虫子,兰香
哪里是怀孕啊!从 此,人们更加怜爱兰香,也懂得了槟榔是一味驱虫良药。
槟榔,又名槟榔玉、榔玉、青仔,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种子。味苦,性温。下气,行水
,可杀三虫,消积利气。
100、化湿藿香与佩兰
传说从前有户人家,哥哥从军在外,家里只有姑嫂二人,小姑叫霍香,嫂子叫佩兰。姑
嫂二人相互体贴,一块操持家务,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一 年夏天,嫂子不幸中了暑热,感到头痛发热、眩晕恶心、倦怠无力。霍香连忙把嫂子
扶到床上说:“哥要在家时,经常带我采药,教我认识两种祛暑解热的药材,我 上山去
挖些来给您治病。”佩兰念小姑年轻,又是女孩子,一个人出门不便,苦劝她别去,但
霍香一心想治好嫂子的病,最后还是女扮男装,执意出山去了。
这 一去就是一天。佩兰惟恐霍香有什么闪失,一直盯着房门盼小姑快回来。盼啊盼,直
到天黑才看见霍香跌跌撞撞地回来。只见霍香手里提着一小筐药草,但还示待细 问便两
眼发直,瘫软一团。佩兰连忙把她扶到床上,一问才知,原来采药时,小姑的脚不慎叫
毒蛇咬了,中了蛇毒。佩兰扒下霍香的鞋子一看,见其脚面又红又肿, 连小腿也肿胀变
粗了。情急之下,佩兰抱起小姑的伤腿,用嘴去吮吸毒汁。霍 香怕嫂子也中毒,哭着推
搡说“晚了”,但佩兰哪里肯放弃,流着泪水吮吸着……次日,乡亲们发现姑嫂二人都
躺在地上,霍香已经死了,佩兰也奄奄一息,她断断 续续地告诉大家霍香采来的两种药
草的药效后,便咽了气。为纪念她们俩,大家把那长着圆叶粗茎的药草叫“藿 香”,把
尖叶细茎的叫“佩兰。”两者均为芳香化湿、发表散邪之中药。
1 (共1页)
进入ChineseMed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中医之旅 6 -- 春节学医这个长的像哪味草药?
中医之旅 8 -- 临床学针讨论一下如何保证从国内往这寄中药吧
中医之旅 9 -- 蜀山学艺对中医治病原理的进一步理解
中医之旅 11 -- 青城山之痒纽约的中药店地址
大医精诚: 素养补肾的奥妙水煮驴皮终于平反了!
十九畏药歌针灸名家系列-1--谢锡亮
大蓟与小蓟 (转载)针灸名家系列-1--谢锡亮 zz
请看一下这个帮助怀孕的中药方靠谱吗老虎尿治哮喘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又名话题: 治疗话题: 作用话题: 植物话题: 性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