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CivilEngineering版 - 新西兰地震至少65人遇难 震前2天上百巨头鲸搁浅死亡[图]
相关主题
A technical question. Please help!新西兰地震至少65人遇难 震前2天上百巨头鲸搁浅死亡[图] (转载)
采用垃圾制作空心砖新西兰地震至少65人遇难 震前2天上百巨头鲸搁浅死亡[图] (转载)
Free 1 PDH新西兰地震至少65人遇难 震前2天上百巨头鲸搁浅死亡[图] (转载)
抗震建筑是减少地震损失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天朝泰tm的落后了,看看人家西方落后国家新西兰
焦点访谈:汶川大地震为何破坏巨大中国大爷在新西兰摸男童遭其父母报警,法院判其无罪
加州地震设计大家烤得怎么样?中国大爷新西兰摸男童下体 法官判其无罪:文化差异
智利发生里氏8.8级强烈地震最崎岖路面 (转载)
地震黑盒子?中国家长质疑新西兰大楼质量:为何周围都是好的?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地震话题: earthquake话题: 新西兰话题: quake
进入CivilEngineering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j***h
发帖数: 4412
1
新西兰地震至少65人遇难 震前2天上百巨头鲸搁浅死亡[图]
2011-02-22 15:10:41 南方网
据人民网报道,英国广播电台最新消息,当地时间(22日)周二中午12时51分,新
西兰南岛的克莱斯特彻奇市发生6.3级地震,造成了大范围的破坏。
克莱斯特彻奇市市长表示,大量民众聚集在街头,场面混乱。报道称,当地民防官
员认为,此次地震要比去年发生的7.1级地震破坏程度更大。
新西兰总理约翰基在南岛克赖斯特彻奇地震灾区现场证实,目前有65人在当天发生
的里氏6.3级地震中遇难。
地震前两天上百头巨头鲸在新西兰搁浅死亡
是巧合?还是震前征兆?
据中新网报道,2月20日,新西兰自然资源保护部门发现,120头巨头鲸集体搁浅在
新西兰南部斯图尔特岛的海滩上,超过100头鲸鱼已经死亡。
鲸鱼搁浅在世界上频繁发生,其原因发人深思。科学家们到目前为止还不能解释这
些鲸鱼为什么会搁浅,但大多数解释都与其体内的回声定位系统有关。内脏不适、出现
寄生虫,或者系统本身的原因,都可能使回声定位系统出现故障,让鲸鱼迷失方向、四
处乱窜。
1997年,马尔维纳斯群岛海岸约300头鲸鱼“集体自杀”。阿根廷学者分析后认为
,当时太阳黑子的强烈活动引起“地磁暴”,“地磁暴”破坏了正在洄游的鲸鱼的回声
定位系统,令其对方向判别发生致命错误。
英国国家海洋水族馆专家也曾猜测,可能是海底低频地震产生的声音冲击波干扰了
这些哺乳动物的回声定位系统,从而使得它们误上了海滩。
j***h
发帖数: 4412
2
上百头巨头鲸在新西兰搁浅死亡(高清组图) 2011年02月21日11:03 新华网
2011年2月20日,新西兰,自然资源保护部门发现,120头巨头鲸集体搁浅在新西兰
南部斯图尔特岛的海滩上,超过100头鲸鱼已经死亡。
2011年2月20日,新西兰,自然资源保护部门发现,120头巨头鲸集体搁浅在新西兰
南部斯图尔特岛的海滩上,超过100头鲸鱼已经死亡。
2011年2月20日,新西兰,自然资源保护部门发现,120头巨头鲸集体搁浅在新西兰
南部斯图尔特岛的海滩上,超过100头鲸鱼已经死亡。

【在 j***h 的大作中提到】
: 新西兰地震至少65人遇难 震前2天上百巨头鲸搁浅死亡[图]
: 2011-02-22 15:10:41 南方网
: 据人民网报道,英国广播电台最新消息,当地时间(22日)周二中午12时51分,新
: 西兰南岛的克莱斯特彻奇市发生6.3级地震,造成了大范围的破坏。
: 克莱斯特彻奇市市长表示,大量民众聚集在街头,场面混乱。报道称,当地民防官
: 员认为,此次地震要比去年发生的7.1级地震破坏程度更大。
: 新西兰总理约翰基在南岛克赖斯特彻奇地震灾区现场证实,目前有65人在当天发生
: 的里氏6.3级地震中遇难。
: 地震前两天上百头巨头鲸在新西兰搁浅死亡
: 是巧合?还是震前征兆?

j***h
发帖数: 4412
3
新西兰官员否认15名被埋幸存者获救 2011年02月23日15:21 中国新闻网
2月23日,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市中心城区的CTV建筑废墟救援俯瞰图。
中新网2月23日电 据外电报道,新西兰消防部门负责人23日表示,有消防人员称在克赖
斯特彻奇市一栋被震毁的建筑下埋有15人并全部被救出的报告时错误的。
新西兰全国消防指挥官迈克-霍尔说:“我已接到通知,那个报道是错误的。”
霍尔说消防人员报告称在坎特伯雷电视大楼成功救出被困人员的报告不属实。这栋大楼
在22日的地震中损毁严重。
警方称,没有幸存者23日在这栋建筑中被发现。
当天,新西兰总理约翰 基称,已有75人在克赖斯特彻奇里氏6.3级地震中遇难,另有
300人失踪,全国目前处于紧急状态。救援人员正使用重型设备在瓦砾中挖掘搜寻幸存
者。

【在 j***h 的大作中提到】
: 上百头巨头鲸在新西兰搁浅死亡(高清组图) 2011年02月21日11:03 新华网
: 2011年2月20日,新西兰,自然资源保护部门发现,120头巨头鲸集体搁浅在新西兰
: 南部斯图尔特岛的海滩上,超过100头鲸鱼已经死亡。
: 2011年2月20日,新西兰,自然资源保护部门发现,120头巨头鲸集体搁浅在新西兰
: 南部斯图尔特岛的海滩上,超过100头鲸鱼已经死亡。
: 2011年2月20日,新西兰,自然资源保护部门发现,120头巨头鲸集体搁浅在新西兰
: 南部斯图尔特岛的海滩上,超过100头鲸鱼已经死亡。

j***h
发帖数: 4412
4
20亿理赔款“压顶” 新西兰地震震垮保险业
2011-02-24 00:18:00 上海证券报(上海)
新西兰第二大城市克赖斯特彻奇附近22日发生6.3级强震。这是克赖斯特彻奇五个月来
第二次遭遇强震,也是新西兰80年来伤亡最严重的一次自然灾害。
灾难过后,人们将承受失去亲人和家园的痛苦,同样承受巨大理赔压力的保险公司也倍
感焦虑。国际评级公司标准普尔23日表示,地震将直接影响新西兰整个保险业的获利空
间。摩根大通则指出,这可能是新西兰保险业自2008年以来,遭遇的代价最为高昂的自
然灾害,该公司预计,这场地震或令保险业“失血”120亿美元。
保险业很受伤
新西兰总理约翰·基23日说,目前已有75人在克赖斯特彻奇里氏6.3级地震中遇难,另
有300人失踪,全国处于紧急状态。
据摩根大通预计,这场强震可能令新西兰保险业掏出120亿美元的理赔款,仅次于1994
年美国加州北岭地震203亿美元的理赔成本,成为“史上第二大理赔案”。不过,标准
普尔指出,在现阶段大型普险公司具有较强的资本实力,以及广泛的再保险保护,这将
因此会助其抵制负面评级的压力。
约翰·基表示,目前为止没有人能够估测此次破坏造成的损失有多大。去年9月地震造
成的损失估计达50亿新西兰元(约合37亿美元)。不过,三大国际评级公司目前并未对
新西兰的主权债信评级作出任何改变。
新西兰央行表示,正在监控金融市场,并致力于确保稳定。新西兰央行行长博拉尔德23
日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新西兰央行正努力协助政府力促经济尽快复苏,并确保金融市
场保持稳定。”当日,新西兰股市收盘上扬0.40%。
地震打压紧缩前景
海外媒体指出,新西兰的这场强烈地震已经打消了该国今年加息的一切可能,并可能破
坏该国政府三年后恢复财政盈余的计划。
“现在看来,将极度宽松货币环境延续至2011年全年似乎是完全适当的。”加拿大皇家
银行资本市场策略师迈克尔·特纳称。受此次地震影响,特纳将其对今年新西兰经济的
增长预期自1.9%下调至1.1%,并维持对2012年经济增长的预期在2.8%的水平不变。
渣打银行则表示,将新西兰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预期自2.0%下调至1.4%
,并将其2012年GDP增长预期自 3.0%下调至2.7%。22日公布的新西兰央行季度调查显示
,被调查者对未来一年的通胀预期已经出现下跌,而该国经济增长预计将在未来一年内
持稳。
受宽松前景影响,新西兰元自地震后下跌,并拖累澳元在22日当日走低。不过,23日欧
洲交易时段,两者双双出现小幅反弹。北京时间23日19时45分,新西兰元兑美元汇率报
0.7477美元,涨幅0.30%;澳元兑美元汇率报1.0040美元,涨幅0.61%。

【在 j***h 的大作中提到】
: 新西兰官员否认15名被埋幸存者获救 2011年02月23日15:21 中国新闻网
: 2月23日,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市中心城区的CTV建筑废墟救援俯瞰图。
: 中新网2月23日电 据外电报道,新西兰消防部门负责人23日表示,有消防人员称在克赖
: 斯特彻奇市一栋被震毁的建筑下埋有15人并全部被救出的报告时错误的。
: 新西兰全国消防指挥官迈克-霍尔说:“我已接到通知,那个报道是错误的。”
: 霍尔说消防人员报告称在坎特伯雷电视大楼成功救出被困人员的报告不属实。这栋大楼
: 在22日的地震中损毁严重。
: 警方称,没有幸存者23日在这栋建筑中被发现。
: 当天,新西兰总理约翰 基称,已有75人在克赖斯特彻奇里氏6.3级地震中遇难,另有
: 300人失踪,全国目前处于紧急状态。救援人员正使用重型设备在瓦砾中挖掘搜寻幸存

j***h
发帖数: 4412
5
专家称低伤亡率表明当地房屋建筑标准严格。
2010年09月新西兰地震产生断裂带致地表移动3.5米(组图)
2010年09月06日11:41 环球网
一名小孩站在裂开的地缝中玩耍。
一名男子走过塌陷的地面。
专家称低伤亡率表明当地房屋建筑标准严格。
车辆在裂开的公路上继续行驶。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宋华报道 据英国《每日邮报》9月5日报道,重创新西兰第二大
城市克赖斯特彻奇市的地震在地球表面形成了一条长3.5米的新断裂带。
克赖斯特彻奇市大学的马克•奎克利教授称,地震是由于太平洋板块和澳大
利 视频:监控录像记录新西兰地震发生瞬间 来源:CCTV新闻频道 亚地质板块不断发
生相撞所引发的。他说:“地球的一侧向右倾斜,达3.5米,在一些地方向上突起。我
们去查看了两座房子,它们被地震完全撕成了两半。”
距地震中心很近的一家奶牛场老板罗杰•巴特斯称,新的断裂带对他的土地
造成了破坏。巴特斯说:“整个奶牛场现在就像是大海,到处都是波浪式的土地。我们
没有出现大洞,断裂带经过的地方出现了1.5米长的裂缝。”
另据报道,9月4日发生在新西兰的地震比起今年一月份发生在海地的地震还要大一
些,但是新西兰地震没有人员死亡的报告,而海地地震遇难人数却高达20万人。专家称
,地震未造成人员死亡是因为地震发生的时间和严格的建筑标准。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
亚大学教授马尔塔-沙瓦吉称:“新西兰有一个相当好的建筑标准,这意味着与海地相
比,建筑物很坚固。这次地震的规模与海地相同,但破坏要小得多,尽管烟囱和一些老
旧建筑物的正面发生倒塌,但建筑物结构的建设水平很高。”
地震使整个地区的电力中断,道路被废墟所阻塞,天然气和水供应受到影响。克赖
斯特彻奇市市长波布•帕克称,该市的电力已恢复了90%,80%至85%的居民用水也
得到了恢复。当地政府向居民提供便携式卫生间和净水水箱。
新西兰政府表示,90名警察已飞往克赖斯特彻奇市以提供帮助,军队也将参与救灾
活动。新西兰工程师小组已开始对所有中心区域进行损失评估。这一地区的学校在未来
两天仍将被关闭,以便有时间对它们进行安全评估。
新西兰每年可记录到的地震次数达14000多次,但居民们每年只能感受到150次地震
,而能够造成破坏的地震每年则不到10次。

【在 j***h 的大作中提到】
: 20亿理赔款“压顶” 新西兰地震震垮保险业
: 2011-02-24 00:18:00 上海证券报(上海)
: 新西兰第二大城市克赖斯特彻奇附近22日发生6.3级强震。这是克赖斯特彻奇五个月来
: 第二次遭遇强震,也是新西兰80年来伤亡最严重的一次自然灾害。
: 灾难过后,人们将承受失去亲人和家园的痛苦,同样承受巨大理赔压力的保险公司也倍
: 感焦虑。国际评级公司标准普尔23日表示,地震将直接影响新西兰整个保险业的获利空
: 间。摩根大通则指出,这可能是新西兰保险业自2008年以来,遭遇的代价最为高昂的自
: 然灾害,该公司预计,这场地震或令保险业“失血”120亿美元。
: 保险业很受伤
: 新西兰总理约翰·基23日说,目前已有75人在克赖斯特彻奇里氏6.3级地震中遇难,另

j***h
发帖数: 4412
6
4大原因造成高震级低伤亡
尽管遭遇7级强震,但是没有造成当地出现严重的人员伤亡情况。王满达分析说,
四大原因造成“高震级低伤亡”现象。
不属于直下型地震
王满达表示,此次地震尽管属于浅源地震,但是震中距基督城有50公里,不像直下
型地震容易造成重大伤亡。如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就属于直下型地震,造成24万余人的
重大伤亡。
人口密度低
克赖斯特彻奇市虽然是新西兰第二大城市,约有40万人口,但是人口密度相对较低
,居民住的都是1、2层楼房屋,因此房屋倒塌对于人员的伤害较小。
房屋抗震性能高
由于地震多发,新西兰对于房屋建筑标准的要求非常严格,还通过立法来确保基础
设施建设质量。该国制定的民居抗震建设规定,有完善的监管措施。
严重地区地属商业区
此次建筑物毁坏最严重的是市中心的商业区,由于地震发生时间是星期六凌晨,商
业区人员稀少,从而使得人员伤亡减少。
新西兰发生强震 四大原因造成高震级低伤亡现象
2010年09月04日13:33 法制晚报
今天凌晨,当地居民在被震塌的房屋外聚集
新西兰南岛当地时间4日凌晨发生里氏7.0级地震,第二大城市克赖斯特彻奇(基督
城)一些房屋倒塌,电力中断。当地房屋、道路损坏严重,当地机场、火车运输网络也
已关闭。
尽管如此,当地伤亡情况却并不严重,我驻新西兰使馆官员表示,人口密度低、基
建水平高等四大原因造成高震级、低伤亡现象。
凌晨强震
接受记者采访时大余震仍在持续
我驻新西兰使馆科技处负责人王满达今晨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地震发生在
北京时间4日0时35分。震中位于第二大城市克赖斯特彻奇以西55公里处,震源在地表以
下12公里处。
就在与记者通话时,四五级左右余震仍在持续。
王满达告诉记者,目前,市区内房屋倒塌和道路损毁情况非常严重,整个城市电力
全部中断,预计晚上才能恢复供电。同时地下污水和排水管道破裂,居民供水十分紧张。
当地进入紧急状态机场火车站停运
德新社报道,警方封锁了市中心商业区。另外,克赖斯特彻奇国际机场和当地火车
运输网络也暂时关闭,等待有关损失情况的调查报告。
克赖斯特彻奇市长随后宣布这座城市进入紧急状态。
但截至今天上午,尚无人员死亡报告,只有两人在地震中严重受伤。
美国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说,这次强震没有引发大规模海啸的危险。
南岛其他地区和位于北岛的首都惠灵顿也有明显震感。
克赖斯特彻奇市又名基督城,拥有人口约40万,其中有华人2万人左右。
微博http://t.sina.com.cn话地震
克赖斯特彻奇市一些居民被强震摇醒后第一时间发了微博。
mojomathers:我的天啊!地震把所有东西都毁了!希望大家都好。
julierodenberg:7.4级地震袭击克赖斯特彻奇!马桶里的水都出来了!太疯狂了!
the4avenues:可怕的地震比我的闹钟好使!我立刻被从床上摇起来。
华人讲述
想都没想带着家人就往外跑
家住在克赖斯特彻奇市的侨领冯一飞告诉本报记者,地震于当地时间凌晨发生,他
正因为公事出差在外,4点40分左右,妻子用手机打电话跟他说,“地震了!全都停电
了!
他的家距震中30公里,但是家中的书柜也被震倒,电视柜里的东西也都掉出来,妻
子和很多人都跑到外面避震。街上都是被地震吓出来的居民,很多人都在外面从凌晨待
到中午,加油站前排满车辆。
据冯一飞说,领事馆要求所有华人华侨将食物和水放在车上,并且打开房门以备余
震来袭。
华人陈增峰也住克赖斯特彻奇市,他们一家凌晨4点半被地震惊醒。想都没想,陈
增峰带着妻子孩子就往外跑,好在房屋并没有受损,只有家具倒地,没有人受伤。
当地时间10时左右,水电已经恢复供应,当记者采访到他时,他正在院子里割草,
生活恢复正常秩序。
新闻延伸
4大原因造成高震级低伤亡
尽管遭遇7级强震,但是没有造成当地出现严重的人员伤亡情况。王满达分析说,
四大原因造成“高震级低伤亡”现象。
不属于直下型地震
王满达表示,此次地震尽管属于浅源地震,但是震中距基督城有50公里,不像直下
型地震容易造成重大伤亡。如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就属于直下型地震,造成24万余人的
重大伤亡。
人口密度低
克赖斯特彻奇市虽然是新西兰第二大城市,约有40万人口,但是人口密度相对较低
,居民住的都是1、2层楼房屋,因此房屋倒塌对于人员的伤害较小。
房屋抗震性能高
由于地震多发,新西兰对于房屋建筑标准的要求非常严格,还通过立法来确保基础
设施建设质量。该国制定的民居抗震建设规定,有完善的监管措施。
严重地区地属商业区
此次建筑物毁坏最严重的是市中心的商业区,由于地震发生时间是星期六凌晨,商
业区人员稀少,从而使得人员伤亡减少。
文/实习记者郭悦

【在 j***h 的大作中提到】
: 专家称低伤亡率表明当地房屋建筑标准严格。
: 2010年09月新西兰地震产生断裂带致地表移动3.5米(组图)
: 2010年09月06日11:41 环球网
: 一名小孩站在裂开的地缝中玩耍。
: 一名男子走过塌陷的地面。
: 专家称低伤亡率表明当地房屋建筑标准严格。
: 车辆在裂开的公路上继续行驶。
: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宋华报道 据英国《每日邮报》9月5日报道,重创新西兰第二大
: 城市克赖斯特彻奇市的地震在地球表面形成了一条长3.5米的新断裂带。
: 克赖斯特彻奇市大学的马克•奎克利教授称,地震是由于太平洋板块和澳大

y******r
发帖数: 2986
7
这年头内部有人很重要呀,不是因为关系,你都不知道第一个职位怎么没有了。我也就
只能挨个投简历,绝大部分都没有下文,其实估计绝大部分度已经内部决定了,广告也
只是做样子,唉
j***h
发帖数: 4412
8
新西兰地震伤亡又攀升 央行加息或推迟(图)
2011年02月23日 07:32 人民网 苏舟
地震造成以澳元为首的高收益货币纷纷下跌,日元、黄金等避险资产持续走强。与
此同时,不少分析师表示,新西兰央行可能推迟加息。”
2010年因“零伤亡”地震而出名的新西兰昨日再遭“震袭”,其第二大城市克赖斯
特彻奇发生里氏6.3级强烈地震,造成多处建筑物倒塌。而此次没有去年那么幸运,至
截稿时,地震已造成至少65人遇难,死亡人数还在进一步攀升,但尚无华人华侨伤亡的
报告。在灾区视察的新西兰总理约翰·基称,这是新西兰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此外,地震还造成以澳元为首的高收益货币纷纷下跌,日元、黄金等避险资产持续
走强。与此同时,不少分析师表示,地震后,新西兰央行可能将加息时间推迟。
花旗集团预计,新西兰央行将把加息时间推迟至2012年。此前该行预计,新西兰央
行将在2011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加息。
【评级或被下调】巴克莱资本表示,新西兰可能还会面临信用评级被下调的风险,
继去年9月份发生地震后,这次地震又会造成更多的财政开支。新西兰央行近期公布的
调查报告显示,企业通胀预期接近央行设定的1%-3%通胀区间的最高水平,由于新西兰
物价水平受到能源价格的影响显著,通胀压力仍可能攀升。

【在 j***h 的大作中提到】
: 4大原因造成高震级低伤亡
: 尽管遭遇7级强震,但是没有造成当地出现严重的人员伤亡情况。王满达分析说,
: 四大原因造成“高震级低伤亡”现象。
: 不属于直下型地震
: 王满达表示,此次地震尽管属于浅源地震,但是震中距基督城有50公里,不像直下
: 型地震容易造成重大伤亡。如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就属于直下型地震,造成24万余人的
: 重大伤亡。
: 人口密度低
: 克赖斯特彻奇市虽然是新西兰第二大城市,约有40万人口,但是人口密度相对较低
: ,居民住的都是1、2层楼房屋,因此房屋倒塌对于人员的伤害较小。

j***h
发帖数: 4412
9
新西兰地震自救脱险的中国女孩:从3楼直坠首层逃生
2011年02月25日 15:56:00 羊城晚报
6层的坎特伯雷电视台大楼,约30名中国学生就读的“国王教育学院”位于该楼3层。
22日6.3级地震后,坎特伯雷电视台大楼几乎被夷为平地。
据新西兰媒体报道,自救脱险后的刘宏玲讲述了震中震后遇险记。刘宏玲称,22日
中午12时50分,她正在CTV大楼三楼使用微波炉热饭,突然发生地震。“跟科幻电影一
样,一瞬间就从空中坠落,周围都成了碎片。”
刘宏玲称,根本没想到能够活着出来,地震发生时没有听到楼中有尖叫声,因为太
快了,没人反应过来。来不及害怕,她就已经从3楼坠到了首层。当时她看到周围有一
玻璃墙(或门)已经破碎,就立即从中爬出大楼,发现自己已经站到地面上。街上一名
好心人立刻帮助她止血,并把自己的鞋子送给她,因为鞋在坠落过程中掉落。这位好心
的路人还让刘宏玲暂住他的家中。由于手机在地震中丢失,刘宏玲未能及时与家人联系
上,昨日她找到在基督城寄宿家庭的家长,并与国内家人联系。
黄亮

【在 j***h 的大作中提到】
: 新西兰地震伤亡又攀升 央行加息或推迟(图)
: 2011年02月23日 07:32 人民网 苏舟
: 地震造成以澳元为首的高收益货币纷纷下跌,日元、黄金等避险资产持续走强。与
: 此同时,不少分析师表示,新西兰央行可能推迟加息。”
: 2010年因“零伤亡”地震而出名的新西兰昨日再遭“震袭”,其第二大城市克赖斯
: 特彻奇发生里氏6.3级强烈地震,造成多处建筑物倒塌。而此次没有去年那么幸运,至
: 截稿时,地震已造成至少65人遇难,死亡人数还在进一步攀升,但尚无华人华侨伤亡的
: 报告。在灾区视察的新西兰总理约翰·基称,这是新西兰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 此外,地震还造成以澳元为首的高收益货币纷纷下跌,日元、黄金等避险资产持续
: 走强。与此同时,不少分析师表示,地震后,新西兰央行可能将加息时间推迟。

j***h
发帖数: 4412
10
日本卫星观测到新西兰地震灾区地壳大幅位移 2011年02月28日 新华网
新华网东京2月28日电(记者蓝建中)日本国土地理院27日说,他们分析日本
“大地”号陆地观测技术卫星发回的图像后发现,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地震灾区周边的
地壳位移最大超过40厘米。
克赖斯特彻奇22日发生的里氏6.3级地震出现如此大规模地壳位移是异乎寻常
的,国土地理院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本次地震震源较浅且当地地壳比较脆弱。
地壳位移幅度最大的地点在克赖斯特彻奇市区东南约5公里处,其地表向西南方向
偏移了约40厘米,市中心也出现了十几厘米的位移,在周边地区还观测到了地震时液
化现象导致的地表变形。所谓液化现象是指处于地下水位以下的砂质地层在强震作用下
性质发生改变,表现出类似液体特征的现象。
国土地理院还确认,去年9月4日克赖斯特彻奇以西约40公里处发生里氏7.1
级地震后,震源附近地表出现了水平方向最大4厘米的位移。国土地理院认为,去年地
震导致地壳变形产生的应力有可能逐渐传递到克赖斯特彻奇,最终引发了本月22日的
地震。

层。

【在 j***h 的大作中提到】
: 新西兰地震自救脱险的中国女孩:从3楼直坠首层逃生
: 2011年02月25日 15:56:00 羊城晚报
: 6层的坎特伯雷电视台大楼,约30名中国学生就读的“国王教育学院”位于该楼3层。
: 22日6.3级地震后,坎特伯雷电视台大楼几乎被夷为平地。
: 据新西兰媒体报道,自救脱险后的刘宏玲讲述了震中震后遇险记。刘宏玲称,22日
: 中午12时50分,她正在CTV大楼三楼使用微波炉热饭,突然发生地震。“跟科幻电影一
: 样,一瞬间就从空中坠落,周围都成了碎片。”
: 刘宏玲称,根本没想到能够活着出来,地震发生时没有听到楼中有尖叫声,因为太
: 快了,没人反应过来。来不及害怕,她就已经从3楼坠到了首层。当时她看到周围有一
: 玻璃墙(或门)已经破碎,就立即从中爬出大楼,发现自己已经站到地面上。街上一名

相关主题
加州地震设计大家烤得怎么样?新西兰地震至少65人遇难 震前2天上百巨头鲸搁浅死亡[图] (转载)
智利发生里氏8.8级强烈地震新西兰地震至少65人遇难 震前2天上百巨头鲸搁浅死亡[图] (转载)
地震黑盒子?新西兰地震至少65人遇难 震前2天上百巨头鲸搁浅死亡[图] (转载)
进入CivilEngineering版参与讨论
j***h
发帖数: 4412
11
失踪学生之一李得的父亲李新安对CTV大楼的建筑质量提出质疑。他表示听说CTV大
楼在去年9月份的7.1级地震中就变得有所松动,但没有人去进行维护。他提出这样的疑
问:“周围的楼都是好好的,为什么只有这栋楼房倒了?”在记者追问时,克赖斯特彻
奇市市长鲍勃·帕克打起了太极,“我暂时没有听说过这座建筑有安全隐患,如果有进
一步的消息,我会通知你。”
新西兰地震垮塌电视大楼被疑早存安全隐患 2011-03-01 04:34 广州日报
本报记者在封锁线外看CTV大楼遗址。 本报特约记者 王世瑞 摄
文/本报特派克赖斯特彻奇记者 李明波 (除署名外)
在克赖斯特彻奇6.3级地震中失踪的24名中国学生大部分被压埋在CTV大楼(坎特伯
雷电视大楼)底下,这里的救援情况也成为国内民众最关心所在。当地时间昨日上午11
时,本报特派记者获准进入CTV大楼救援现场。中国国际救援队当天又在CTV大楼底下挖
出了4具遗体,初步辨明全部是亚裔,分别是3女1男。当地时间今天中午12时51分,新
西兰全国将举行全国哀悼。从国内抵达克赖斯特彻奇的失踪人员的家属,也将进行集体
追思活动,并向CTV大楼废墟献花。
克赖斯特彻奇的市中心受灾最严重,已被全部封锁,这里超过一半的建筑物成为危
楼,需要推倒重建。为防止有人趁火打劫,当地政府已经将CTV大楼所在的市中心区域
全部封锁。经过多次申请,克赖斯特彻奇救灾指挥中心同意本报记者进入重灾区,实地
观察搜救进展。
记者在警戒线外注意到,CTV大楼的6层建筑都已全部垮塌,只剩下一面烧得漆黑的
墙残留在那里。据了解,地震发生时CTV大楼在瞬间就彻底垮塌了,随后垮塌的大楼又
发生了几次猛烈爆炸。据分析,爆炸可能是餐厅的煤气泄漏导致的。据现场目击者回忆
,爆炸之后产生的大火足足燃烧了数小时。
CTV大楼
昨天挖出4具亚裔尸体
截至昨天,地震已经发生了7天。尽管搜救出幸存人员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但是记
者在现场看到,CTV搜救现场布置了3台大型挖掘机和1台巨型起重机,中国、日本、美
国和新西兰的救援队依然在坚持搜救。CTV大楼倒塌产生的堆积物最多时有3米多高,目
前基本清理完毕。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政务参赞程雷告诉本报记者,目前几乎可以肯定
没有生还者了。
昨日,来自中国的搜救人员又在CTV大楼挖掘出了4具亚裔尸体,分别是3女1男。截
至发稿时,目前已经在这里挖掘出50多具尸体。不过由于遗体损坏严重,暂时无法辨认
出遇难者身份。同时,来自日本和美国的法医也开始在CTV大楼寻找可能的遗体残骸。
预计整个搜救工作还要持续3到4天。
另外,已经抵达克赖斯特彻奇的失踪学生的家属们一直希望能够到CTV大楼原址前
看一下,但目前尚未能如愿。家属还带来了一些失踪学生平时使用的物品,希望能够放
置在现场以寄托哀思。
失踪者家人质疑大楼质量
记者昨天在克赖斯特彻奇的市中心巡城发现,CTV大楼是整个市区损毁最严重的建
筑物。由于地震频繁,新西兰有专门的建筑法,对建筑质量有非常高的要求。像CTV大
楼这样在地震中严重垮塌的案例,以往在新西兰几乎没有发生过。因此,不少失踪人员
家属对建筑本身的质量问题表示了强烈质疑。
失踪学生之一李得的父亲李新安对CTV大楼的建筑质量提出质疑。他表示听说CTV大
楼在去年9月份的7.1级地震中就变得有所松动,但没有人去进行维护。他提出这样的疑
问:“周围的楼都是好好的,为什么只有这栋楼房倒了?”在记者追问时,克赖斯特彻
奇市市长鲍勃·帕克打起了太极,“我暂时没有听说过这座建筑有安全隐患,如果有进
一步的消息,我会通知你。”
未来几天,记者将继续调查CTV大楼的建筑质量问题。
CTV大楼
6层高的CTV大楼建于上世纪80年代,是当地坎特布雷电视台所在地,其中的第3层
就是国王教育学院的所在。2月22日12时51分地震发生时,20 多位中国留学生刚刚下课
,正在第4层的餐厅吃随身带来的盒饭,因此大部分中国学生都被压埋在这里的废墟之
下。CTV大楼也成为这次地震中垮塌最严重的建筑,大部分遇难者和失踪人员都被怀疑
掩埋在此。
家属被告知做最坏准备
新西兰外交部长穆雷·麦考利昨日表示,新西兰外交部已通知各国外交部门转告失
踪者家属,做好“最坏消息”的打算。麦考利说,过去两天他和不少国家的外事部门通
了电话,“我告诉他们我们掌握的信息,都是失踪者家属所不愿意听到的。我们可能会
得出他们非常不愿意看到的最坏的结论。这些家属将在未来几天收到最坏的消息。”
记者从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也证实了上述说法,每位失踪人员家属在入境新西兰时
,都已经得到新西兰方面的上述通知。程雷参赞透露,目前的工作重点已经转向善后处
理。
记者看到,目前大部分亲属的情绪稳定。昨天刚刚从国内赶到的中国外交部和教育
部联合工作组也马不停蹄地展开工作。
在他们的敦促下,新西兰警方将从今日开始,每天中午1时在克赖斯特彻奇的路易
·艾黎中文学校,与中国失踪者的家属举行内部见面会,通报最新的搜救情况。

【在 j***h 的大作中提到】
: 日本卫星观测到新西兰地震灾区地壳大幅位移 2011年02月28日 新华网
: 新华网东京2月28日电(记者蓝建中)日本国土地理院27日说,他们分析日本
: “大地”号陆地观测技术卫星发回的图像后发现,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地震灾区周边的
: 地壳位移最大超过40厘米。
: 克赖斯特彻奇22日发生的里氏6.3级地震出现如此大规模地壳位移是异乎寻常
: 的,国土地理院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本次地震震源较浅且当地地壳比较脆弱。
: 地壳位移幅度最大的地点在克赖斯特彻奇市区东南约5公里处,其地表向西南方向
: 偏移了约40厘米,市中心也出现了十几厘米的位移,在周边地区还观测到了地震时液
: 化现象导致的地表变形。所谓液化现象是指处于地下水位以下的砂质地层在强震作用下
: 性质发生改变,表现出类似液体特征的现象。

j***h
发帖数: 4412
12
日本专家称新西兰地震液态化现象非常罕见 2011年02月28日 中国日报网
据日本媒体2月28日报道,新西兰发生地震后,日本岩土工程协会调查团近日赶赴灾区
,担任团长的东京电机大学教授安田进28日在克赖斯特彻奇市对媒体表示,这次地震灾
情十分严重,“液态化现象覆盖如此大的范围,这在全世界也是十分罕见的”。
安田教授称,“可以在市中心东侧约5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看到液态化现象,尤其喷到地
表的砂量非常多。”据安田教授称,这是他1978年开始对液态化现象进行观测以来规模
最大的一次。
在该市近郊,安田还确认了部分地点因液态化现象而喷出的砂堆积了约50厘米,此外部
分自来水处理设施也下沉了7~9厘米。据悉,河边的受灾情况尤其严重。
安田称,“由于液态化现象,下水道和桥梁等基础设施受损严重。房屋仅倾斜0.7度,
平衡感就不太正常,无法住人了。”该调查团27日抵达灾区,计划逗留至3月3日。

【在 j***h 的大作中提到】
: 失踪学生之一李得的父亲李新安对CTV大楼的建筑质量提出质疑。他表示听说CTV大
: 楼在去年9月份的7.1级地震中就变得有所松动,但没有人去进行维护。他提出这样的疑
: 问:“周围的楼都是好好的,为什么只有这栋楼房倒了?”在记者追问时,克赖斯特彻
: 奇市市长鲍勃·帕克打起了太极,“我暂时没有听说过这座建筑有安全隐患,如果有进
: 一步的消息,我会通知你。”
: 新西兰地震垮塌电视大楼被疑早存安全隐患 2011-03-01 04:34 广州日报
: 本报记者在封锁线外看CTV大楼遗址。 本报特约记者 王世瑞 摄
: 文/本报特派克赖斯特彻奇记者 李明波 (除署名外)
: 在克赖斯特彻奇6.3级地震中失踪的24名中国学生大部分被压埋在CTV大楼(坎特伯
: 雷电视大楼)底下,这里的救援情况也成为国内民众最关心所在。当地时间昨日上午11

j***h
发帖数: 4412
13
谁是破坏唐山大地震预报的元凶?
作者:金晴 等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更新时间:2008-5-12
1986年唐山大地震十周年,笔者就准备写作这篇文章了,可因故没能完成,后来又
将收集准备的资料丢失了。现在唐山大地震三十周年,这是按照当时的口气重新写的,
本文主要使用钱钢《唐山大地震》的材料,同时也采用了其他资料。
◆辽南海城地震是怎样预报的?群测群防的作用
1975年2月4日19点36分,我国辽宁省海城营口一带发生了 7.3级的强烈地震,在各
级党委领导下,经过我国地震工作者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对这次地震作出了准确的
预报。震区广大军民及时采取了有利的预防措施,使这次发生在人口稠密地区的地震,
造成的损失减轻到了最低限度。消息迅速传遍了国内外,各国的地震工作者公认这是人
类历史上第一次准确地预报了大地震,并且大大减少了损失。
由于辽宁省委充分发动群众,深入广泛地宣传地震知识,迅速地建立了群测群防队
伍,大量的地震前兆由大批参加地震预报工作的群众汇总到辽宁的各专业台站以及国家
地震局。
如:动物异常,冬眠的蛇在冬天出洞,老鼠不怕人,在大白天成群搬迁。
水异常,井水水位突然上涨或下落,以及翻花、冒泡、变色、变味等等。
各种群测群防的土仪器突发异常,数据急剧摆动,为正常变化的几倍到几十倍,
辽宁省地震办公室综合分析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资料确定很可能海城到营口地区将会
发生较大地震,立即报告辽宁省委。1975年2月4日上午10时30分,省革会根据省委决定
,向全省做出了预防工作的电话通播,并相继向鞍山、营口两市党委传达了省委的防震
指示,14时又在海城召开了有海城、营口两县和当地驻军的负责同志参加的防震会议,
传达贯彻了省委的防震知识和措施。
海城大地震发生了,房倒屋塌,但是绝大多数居民撤离了住房,牲口赶离了圈厩,
人畜伤亡大大减轻。
◆唐山大地震前夕存在着大量的异常
唐山大地震没有得到预报是不是在地震前夕不存在异常现象呢?如果不存在异常,
那就怪不得任何人。
不!唐山大地震前夕存在着大量前兆,这个,我们应该感谢钱钢给我们透露了大量
的情况。
大自然警告过!
动物异常!
恐怖极了的鱼。陡河水库的鱼这几天怪了,特别好打。鱼儿像是疯了,离唐山不远
的沿海渔场,梭鱼、鲶鱼、鲈板鱼纷纷上浮、翻白,极易捕捉,渔人们遇到了从未有过
的好运气。歧门河闸附近光着身子的孩子们用小网兜鱼,鱼儿简直是往网中跳,数小时
就兜到几十斤。金鱼争着跃出鱼缸。把跳出来的鱼又放回去,金鱼居然尖叫不止。养鱼
场草鱼成群跳跃,有的跳离水面一尺多高。更有奇者,有的鱼尾朝上头朝下,倒立水面
,竟似陀螺一般飞快地打转。油轮周围的海蜇突然增多,成群小鱼急促地游来游去,片
刻就能钓上一百多条甚至可以用四只鱼钩同时钓四条鱼。
失去“理智”的飞虫、鸟类和蝙蝠。
大批的蜻蜓、蝴蝶、蝗虫、蝉,蝼蛄、麻雀和不知名的小鸟纷纷飞到海船上来避难
。最后还飞来一只色彩斑斓的虎皮鹦鹉。大白天蝙蝠满院飞。屋檐下的老燕子衔着小燕
飞走了。蜻蜓如飞蝗般来。
动物界胜利大逃亡。
成群的老鼠在仓皇奔窜,大老鼠带着小老鼠跑,小老鼠互相咬着尾巴连成一串。一
百多只黄鼠狼,扶老携幼大转移,不停地哀嚎,有面临死期时的恐慌感。
鸭子赶不进院,依然站在门外,追逐主人,叫着张开翅膀,拼命用嘴拧着主人的裤
腿。
猫叫不绝,喂食不吃,乱窜乱跑。非要把人挠醒不可。
方圆几百公里,人们都听见了长时间的尖利的犬吠。母狗把才生的小狗,一只只从
棚子里叼出来。有一只母狗甚至还刨了一个坑,把小狗安放其中。忠实的狼狗死活不让
主人睡觉,要把主人拖出屋去。也有的咬了主人,又像引路似的把主人引向屋外。
原来到处都有虫鸣蛙叫,闹嚷嚷的。可眼下一点儿声音都没有,静得叫人发栗。
养貂场炸了营,四百一十五只貂在铁笼里乱蹦乱跳,惊恐万状。
某大队养鸡场也一片混乱。一千多只鸡来回乱串,上窗台咯咯怪叫。喂食不吃,一
、二百只鸡在鸡舍内扇翅惊飞!仿佛有什么在追逐它们。
一个大队的一百多匹马乱咬乱踢,最后全部挣断缰绳,争先恐后跑出马厩,在大路
上撒蹄狂奔。
二百多只鸽子突然倾巢而出,飞到天上盘旋,久久不肯下落。
大大小小的动物,比人类早早迈开了逃难的第一步。人类却没有意识到这是来自大
自然的警告,一场毁灭生灵的巨大灾难已经迫近。
水!水也在向人类发出警告!
一口五十多米的机井,从七月中旬起就向外“嗤嗤”地冒气,地震前两三天内喷气
到达高潮。有的井,平时用扁担就可以提水,七月二十七日扁担挂着的桶已够不到水面
。倏忽,下降的水又回升,直接提着水桶就能打满水!有些池塘莫名其妙地干了,有些
地方又腾起水柱。水!忽降忽升的水!它在向人类传递大地震的信息!
唐山东南的海岸线上,浪涛在发出动人心魄的喧响。七月下旬起一向露出海面的礁
石被海水吞没了。距唐山较近的蔡家堡至大神堂海域,从来碧澄澄的海水变得一片浑黄
。在不平静的海的深处,就象有一条传说中的龙尾在摆动,在搅动着海底深处的泥土。
地热在警告!
一个温水井,人们常在它那儿洗澡,现在突然烫得无法忍受。
地光地声在警告!
据秦皇岛附近水域中作业的一位潜水员说,看见了一条彩色绚丽的光带,就象金色
的火龙,转瞬即逝。
西方的天特别亮,好像失火了。“呜—— 呜”的巨响,像百八十台汽车在同时发
动。
一个大火球从地底下钻出来,通红刺眼,噼啪乱响,飞到半空才灭。
一块瓜田里看瓜的社员,发现二百多米远的上空忽然明亮起来,西瓜地中的瓜叶、
瓜蔓清晰可辨。“怎么,天亮了?”另一个中学生也发现了同样的现象。但一看表才三
点多钟。不久天又变暗了,又如墨染的一般。
奇怪的雾。
林西矿区,飘来一股淡黄色的臭雾,散发着硫磺味,它障人眼目,令人迷惑。人们
被那股异味熏糊涂了,他们已经看不清这世界的面目,更弄不清大自然正在酝酿着什么
样的悲剧。
电磁在警告着人们。
距唐山二百多公里,海拔一千三百五十米的一台测雨雷达,附近还有一台空军警戒
雷达,26日和27日,连续收到来自京、津、唐上空一种奇异扇形指状回波,这种回波与
海浪干扰、晴空湍流、飞鸟等引起的回波都不一样,使监测人员十分惶惑。京、津、唐
一带,什么时候出现了如此奇特的一个磁场呢?
军营里几个士兵惊叫起来,地下的一堆钢筋莫名其妙地迸发出闪亮的火花,仿佛一
个隐身人正在那里烧电焊。
在北京、唐山,半夜不少人家中,关闭的日光灯依然奇怪地亮着。
通县一支卸下的日光灯管在闪闪发光。
钱钢在他的文章里非常正确地写道:
似乎是一场无法预料、无法阻止的浩劫。
可是,大自然又确实警告过。如果,在当时有一位能够纵览方圆数百里、通观
天上地下种种自然景物的巨人,那么,对于地震前夕出现的不可思议,甚或是带有魔幻
色彩的自然界的变异现象,他一定会感到震惊。正是这些大自然的警告,使得那些于灾
难发生之后重新搜集起它们的地震学者们毛骨悚然并陷入深思。只是,对于“7·28”
来说,这一切都太晚了。
在描写了种种异常后,钱钢又写道:
如果这一切奇异的信息都能够及时地被采集、被集中、被输送、被处理,那么
,关于灾难的描述也许完全可能是另一个样子。遗憾的是机会丧失了!人们眨着迷惑的
眼睛,迷迷蒙蒙、已不知不觉地走到七月二十七日深夜。
非常正确!如果,如果这个“如果”存在,那么河北唐山就是第二个辽宁海城。
而且我们还得进一步说:既然存在着如此严重的电磁异常,那么如果这个时候在唐
山广泛地分布着土地电仪在监视着大地的地磁异常,那么一定能够像海城营口大地震一
样,会有大量的地电磁异常数据报上来,汇总后就能够得出唐山正面临着大地震的结论。
可是,京、津、唐地区:
人们就在那样一个强大的磁场中毫无知觉地穿行着。
人类高于一切动物,比任何动物都进步。但是辩证法告诉我们,每一个进步又都是
一个退步。在人类从动物界分化出来时,把动物有的许多本能丢失了。以至于动物能够
预感到地震而地震科学家们不能。这是我们不能指责自己,也不能指责地震科学家的。
但是人们虽然不能直接地感到动物能够感到的地震前兆。人们却可以向动物学习。仅仅
从个别的动物异常表现自然不能得出地震的结论,使得动物表现异常的因素多了。但是
如果我们在大地上撒下一张网,把各地动物的异常收集综合分析,那就可以得出动物也
不能得出的结论。这正是我们人类高于动物的地方。钱钢先生非常正确地指出:
人是社会的动物,即使在同自然界的斗争中,人也只是作为一个整体,才能显
示出他们的力量。当人们各自为战的时候,他并不比动物有更多的优越性。仅仅依赖本
能,人甚至不如动物。在地震这样重大而又神秘的自然灾害面前,人们没有形成一个防
犯的整体,没有相应的通讯渠道和手段对自然界的异常信息进行及时的收集和处理,他
们怎能不被突降的恶魔各个击破?
永远记住大自然的警告吧。
作为社会的动物,就应该发挥社会动物的作用,各个人看到各种异常包括动物异常
是不能做结论的。只有把人们组织起来,形成一个防犯的整体,采用通讯渠道和手段,
及时收集和处理自然界的异常信息,才能得出比动物远要高明的结论。
然而钱钢先生虽然提出了上述种种非常正确的问题,却并没有进一步地深究下去。
结论很简单:唐山大地震不是不能预报,不是自然界没有警告过人们,而是人们没
有做好群测群防,以至于不能正视自然界的警告。为什么没有做出群测群防呢?钱钢先
生似乎什么都知道却又并不愿意人们深究下去。相反他在后面的文章中不但没有深究,
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在绕开这个问题,把人们的注意力往其他不相干的地方引,甚至竭
力避免人们从他自己提供的材料里得出正确的结论。他要人们“永远记住大自然的警告
”,但后文却一直躲开大自然的警告。他提出“如果这一切奇异的信息都能够及时地被
采集、被集中、被输送、被处理,那么,关于灾难的描述也许完全可能是另一个样子。
”却并没有回答这个如果为什么没能实现。相反连一个最最简单的结论也不愿做,那就
是:“唐山大地震没有预报是人们没有做好群测群防。”在接下去就应该进一步地问,
没有搞好群测群防的原因是什么?是客观上的原因,是人们认识的不足?还是主观上的
原因?是不是某些人出于某些目的造成的,并因此必须追究他们的责任。可是他并没有
这样做,在后面的文章里一直躲开这个问题。他明明知道海城地震能够及时做好临震预
报是由于及时地搞好了群测群防。但是在他的文章中,却对国家地震局在群测群防中的
作用,极少提到,对辽宁省委在领导群测群防中的作用只字不提,对海城营口一带的群
测群防网,以及人民群众在群测群防中的作用也只字不提。

【在 j***h 的大作中提到】
: 日本专家称新西兰地震液态化现象非常罕见 2011年02月28日 中国日报网
: 据日本媒体2月28日报道,新西兰发生地震后,日本岩土工程协会调查团近日赶赴灾区
: ,担任团长的东京电机大学教授安田进28日在克赖斯特彻奇市对媒体表示,这次地震灾
: 情十分严重,“液态化现象覆盖如此大的范围,这在全世界也是十分罕见的”。
: 安田教授称,“可以在市中心东侧约5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看到液态化现象,尤其喷到地
: 表的砂量非常多。”据安田教授称,这是他1978年开始对液态化现象进行观测以来规模
: 最大的一次。
: 在该市近郊,安田还确认了部分地点因液态化现象而喷出的砂堆积了约50厘米,此外部
: 分自来水处理设施也下沉了7~9厘米。据悉,河边的受灾情况尤其严重。
: 安田称,“由于液态化现象,下水道和桥梁等基础设施受损严重。房屋仅倾斜0.7度,

j***h
发帖数: 4412
14
New Zealand Building Code Gave All-Clear Before Quake
Wall Street Journal - Geoffrey Rogow * MARCH 1, 2011
CHRISTCHURCH—Experts are questioning why so many of the buildings damaged
in last year's earthquake in New Zealand were given the all-clear, an
alleged oversight that some say added to the calamity brought by last week's
quake in Christchurch.
"Everything had been weakened by that first quake, that's for sure," said
Steve Calanog, a federal "on scene" coordinator for the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s emergency-response team in San Francisco.
The Feb. 22 6.3-magnitude earthquake was an aftershock of a larger 7.0-
magnitude tremor in September. Following the first quake, buildings were
assessed by local engineers and given green, yellow or red tags to show
whether the structures were fully cleared, required structural changes, or
needed to be condemned. Codes that determine the tags—updated in New
Zealand about five years ago—have provoked the most debate among experts.
Mr. Calanog, an incident commander following Hurricane Katrina, and the
staff at the EPA say even green-tagged buildings in Christchurch should
probably have been strengthened before last week with some structural
improvements to their foundations.
NZBUILD
Associated Press
Cars under rubble Monday in a Christchurch suburb following last week's
aftershock of a September quake.
NZBUILD
The New Zealand Department of Building and Housing overse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buildings. A spokesman declined Monday to elaborate on its
tagging practices, saying only that it takes its lead from industry experts
on the ground, including educators and workers in the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s.
Globally, engineers have argued for tougher standards to help avoid the
level of destruction seen in Christchurch, where more than 200 people are
feared dead.
Speaking outside the smashed Canterbury Television building, where 120
people are thought to have died, a New Zealand engineer called for better
regulations governing the survey of buildings possibly damaged by
earthquakes.
"We should have a more defined process of how buildings are reviewed after
an earthquake," said Quincy Ma, a structural-dynamics expert at the
University of Auckland. "Hopefully, our current standards will improve over
time as we continuously look at our buildings and see how they develop."
Work to recover bodies continued Monday in Christchurch, where almost a
third of buildings in the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have been deemed unsafe.
Prime Minister John Key all but ruled out a tax to cover reconstruction. He
said damage by the two earthquakes could total 20 billion New Zealand
dollars (US$15 billion) and that rebuilding Christchurch would become "core"
to the May budget. "I don't want to put on another levy because I think it
will slow the economy," he said.
The Treasury confirmed the government had asked about possible taxation to
raise funds. Also Monday, the prime minister announced an emergency business
-recovery package valued between NZ$100 million and NZ$120 million for
businesses in Christchurch that are unlikely to reopen soon—and for their
employees.
First NZ Capital economist Chris Green, using what he said may turn out to
be "conservative assumptions," said that relative to gross domestic product,
the earthquake may cost five times what Hurricane Katrina did.
According to Miyamoto International, a global earthquake and structural-
engineering concern, brick buildings and concrete structures built in
Christchurch in the mid-1970s—before improved standards were put in place
in response to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seismic events—are in dire need of
reinforcement.
Kit Miyamoto, the company's chief executive, said New Zealand building
standards are among the world's most rigorous, but not thorough enough given
the scale of the September seismic activity and the level of ground
liquefaction. Liquefaction happens when soil loses its strength because of
an applied stress—such as an earthquake.
"Building codes are minimum guidelines and give a false sense of security,"
he said. "A building is not earthquake-proof because it passes some
guidelines; these buildings must be anchored."
Mr. Miyamoto's company has a team in Christchurch assessing the damage as he
oversees similar work in earthquake-torn Haiti. His firm says about 40% of
the buildings in Christchurch either collapsed or were heavily damaged by
the quake.
In 2004, authorities in New Zealand required that older buildings be
strengthened to at least one-third of the preferred standard. Buildings in
Christchurch and other areas were given 20 years or more to meet the
standards due to the cost of improvements. Standards accounting for ground
liquefaction weren't included in the new rules.
After the September quake, some business owners decided to go beyond the law
's requirements. Stephen Mateer, owner of the Lyttelton Coffee Club, added
reinforcements for his 110-year-old building that was full of lunchtime
diners when the quake hit Tuesday.
"The seismic strengthening saved us," said Mr. Mateer.
—Lucy Craymer and Rebecca Howard contributed to this article.
Write to Geoffrey Rogow at g************[email protected]

【在 j***h 的大作中提到】
: 谁是破坏唐山大地震预报的元凶?
: 作者:金晴 等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更新时间:2008-5-12
: 1986年唐山大地震十周年,笔者就准备写作这篇文章了,可因故没能完成,后来又
: 将收集准备的资料丢失了。现在唐山大地震三十周年,这是按照当时的口气重新写的,
: 本文主要使用钱钢《唐山大地震》的材料,同时也采用了其他资料。
: ◆辽南海城地震是怎样预报的?群测群防的作用
: 1975年2月4日19点36分,我国辽宁省海城营口一带发生了 7.3级的强烈地震,在各
: 级党委领导下,经过我国地震工作者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对这次地震作出了准确的
: 预报。震区广大军民及时采取了有利的预防措施,使这次发生在人口稠密地区的地震,
: 造成的损失减轻到了最低限度。消息迅速传遍了国内外,各国的地震工作者公认这是人

j***h
发帖数: 4412
15
Tales of Two Earthquakes Offer Lessons for the Future
Emergency Management By: Eric Holdeman on February 28, 2011
Photo courtesy of Liz Roll/ FEMA
Seattle's historic Pioneer Square was one of the hardest hit areas during
the Feb. 28, 2001, Nisqually earthquake. Photo courtesy of Liz Roll/ FEMA
http://heraldnet.com/apps/pbcsi.dll/bilde?Site=DH&Date=20110228
Ideally we learn from experiences and build on successes while trying not to
repeat our mistakes. Many times in our after-action reviews and by our
behavior, we refer to post-disaster analysis as “lessons learned” when we
should refer to them as “lessons observed.”
We are doomed to repeat the mistakes of others and our own if we don’t
change our behavior. With that said, it is appropriate to look back at the
10 years since the Nisqually earthquake that hit western Washington and the
metro Seattle area on Feb. 28, 2001. Unfortunately we now have another quake
on our geological timeline — the recent earthquake in Christchurch, New
Zealand. Although it is just days old, there are lessons to be learned or
just observed from that event.
The magnitude 6.8 Nisqually earthquake happened about mid-morning. It was
approximately 30 miles deep and 40 miles south of Seattle. There was a long
period of shaking. These types of earthquakes have had a recurrence interval
of around 25 to 30 years. The impact of it might be considered similar to
the first magnitude 7.1 quake that hit in the vicinity of Christchurch in
September 2010. There were damages, but nothing significant.
While here in Washington state, seismologists and emergency managers alike
hoped that the Nisqually earthquake would be a wake-up call — in reality it
was a snooze alarm quake. People did “quake-up” for a moment, then turned
off the disaster preparedness and mitigation alarm and went back to sleep.
People in downtown Seattle self-evacuated, drove to their children’s
schools, picked up the kids and went home. When the FEMA director did show
up, there really wasn’t much to show in the way of damages. Another name
for the event was the “Chimney Quake” since that seemed to be the primary
damage from the shaking.
Some good came out of the aftermath of Nisqually. It was Nisqually that got
the King County Council to commit the resources to build a $30 million
Reg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Emergency Coordination Center that had been
designed, but lacked funding for construction. It was completed and occupied
in 2003. Seattle also has a new state-of-the-art Emergency Operations
Center that was completed in the last few years.
The only positive action to come out of the Washington state Legislature was
passage of the law that authorized the state to join the Emergency
Management Assistance Compact. It had been introduced in an earlier session,
but was not passed until this event happened during a legislative session.
The earthquake provided the emotional impetus to get it passed and signed by
the governor.
The quake also shone light on the sorry status of the Alaskan Way Viaduct.
Now 10 years later and many votes, arguments and citizen initiatives, it is
finally on course to be replaced with a deep bore tunnel.
Starbucks headquarters had a real scare from the Nisqually earthquake.
Fortunately the company was in a building that had been seismically
retrofitted. It was in an area of soft soils and the outcomes could have
been much worse without a wise investment in mitigation.
Similarly the $250,000 that was spent to retrofit an unreinforced masonry
building that was then serving as the King County Emergency Operations
Center saved the county from trying to relocate to an alternate facility in
the middle of the response, or worse, digging its Office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staff out of the rubble.
The day was also memorable for me as the director of King County’s Office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I recall someone coming up to me the same day as
the quake and handing me a fax stating that the president had pulled the
plug on Project Impact. It was a highly regarded FEMA program that had
promoted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in mitigation. In Seattle, the program
saved lives the day of the quake at public schools that had water towers
removed from their roofs. Even now I shake my head in disbelief that the
program was canceled — what an unfortunate coincidence.
There are other lessons not learned from the event. The quake happened
during an extremely dry winter for western Washington. Though there was some
liquefaction from ground water, it was really minimal when compared to the
initial reports of flooding being caused in Christchurch due to liquefaction
. While there could have been hundreds if not thousands of landslides during
a wet winter, there were only a few slides from Nisqually.
Washington state has still not undertaken the task of identifying all the
unreinforced masonry buildings in the state. Conducting such an inventory
will provide some risk analysis of how big the issue is in the state.
California addressed this issue decades ago and is on a path to correct
deficiencies in its building stock. Only Seattle had taken any action to
identify the types of buildings most at risk during a quake.
The Washington State Depart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has over time decimated
its geology department via budget cuts. The position of the geologist who
did the liquefaction mapping for the state was eliminated years ago. The
newspaper quote I remember him most for is: “This state will not do
anything about the earthquake hazard until they are dragging dead bodies out
of buildings.” Unfortunately it is a blunt and accurate assessment. In
these tough budget times, the ground shaking, damages and deaths from a
future quake are far from elected officials’ minds. As one fire marshal
once said, “Every line in the fire code is written in blood.” So too it
appears that the seismic code will be written in blood. No lessons learned
yet.
The second and most recent Christchurch quake is a strong reminder that the
return interval for quakes is not always measured in decades; sometimes it
can be months. It is assumed that many of the buildings that collapsed were
damaged and weakened in the first quake. As we measure how long we have
before the next disaster we must remember Christchurch.
Significant earthquakes have happened in the last 12 months in Haiti, Chile
and New Zealand. Before that China and Pakistan were countries that
experienced major quakes and terrible death tolls. With major por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at risk, our turn is coming. California is overdue for a
quake, and it may not be the state with the epicenter of the next event.

's

【在 j***h 的大作中提到】
: New Zealand Building Code Gave All-Clear Before Quake
: Wall Street Journal - Geoffrey Rogow * MARCH 1, 2011
: CHRISTCHURCH—Experts are questioning why so many of the buildings damaged
: in last year's earthquake in New Zealand were given the all-clear, an
: alleged oversight that some say added to the calamity brought by last week's
: quake in Christchurch.
: "Everything had been weakened by that first quake, that's for sure," said
: Steve Calanog, a federal "on scene" coordinator for the U.S. Environmental
: Protection Agency's emergency-response team in San Francisco.
: The Feb. 22 6.3-magnitude earthquake was an aftershock of a larger 7.0-

j***h
发帖数: 4412
16
Executive officer of the New Zealand Society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 Win
Clark, said the problem started with the first clause of the New Zealand
Building Code, which worked on the basis that modern one-storey houses
needed to be built on good ground. But there was nothing about liquefaction
in the code, Clark said. He described those omissions as "oversights".
Christchurch earthquake: Homes failed by 'standards oversight'
New Zealand Herald By Lydia Jarman
5:30 AM Sunday Feb 27, 2011
The Southshore home of John and Cheryl McCombe is slowly sinking on a lean.
Photo / Herald on Sunday
Shrink
The Southshore home of John and Cheryl McCombe is slowly sinking on a lean.
Photo / Herald on Sunday
The September 4 earthquake left 3000 Christchurch homes uninhabitable. This
time the city will come off much worse, and the destruction has experts
questioning the nation's building standards.
All houses must be built to the New Zealand building code and relevant
standards. But according to engineers, homes could have been better
protected if the building code had required better reinforcement and more
stable ground conditions.
Ground quality in Christchurch has intensified the debate over reinforcement
. For houses built on the swamp-like wetland, liquefaction is an issue.
Liquefaction happens when the soil's sand and water particles are not
compact and when shaken water is pushed up to the surface. The building
standards make no reference to liquefaction, which could also be a
possibility in areas such as Warkworth.
Reports have shown that half of the city experienced liquefaction in the
first earthquake. Mayor Bob Parker apologised for supporting re-zoning
attempts by development companies, despite knowing land in areas such as
Bexley was risky.
University of Auckland researcher Michael Newcombe said Bexley was built on
a wetland. Liquefaction after the first earthquake caused sludge to bubble
up through roads and houses.
Executive officer of the New Zealand Society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 Win
Clark, said the problem started with the first clause of the New Zealand
Building Code, which worked on the basis that modern one-storey houses
needed to be built on good ground. But there was nothing about liquefaction
in the code, Clark said. He described those omissions as "oversights".
"There certainly needs to be a review to identify and highlight these issues
."
When Mary and Patrick Harding built their home 25 years ago, an engineer
recommended piles to support the concrete slab foundation because the soil
was risky. Patrick said he was annoyed at the time because it wasn't in the
regulations but would now like to "find the guy and shake him by the hand".
The house has survived both earthquakes.
However John McCombe, a photographer in Southshore, said no regulations
could account for the level of damage caused by the second quake.
His house was built above and beyond the standards but was damaged heavily
in the first quake. The second quake left straight edges twisted like a
corkscrew.
Three families are now sheltering in the house, which is slowly sinking on a
lean towards the estuary.
Seismic structural engineer Les Megget said in many cases the council had a
responsibility to tell people the ground was risky. In Bexley, 1991
documents giving the go-ahead for construction make no mention of such risks
, despite staff warnings.
Since the September quake, Warkworth engineering consultant Colin Ashby has
been lobbying the Christchurch City Council and the Department of Building
and Housing to change the standards.

to
we

【在 j***h 的大作中提到】
: Tales of Two Earthquakes Offer Lessons for the Future
: Emergency Management By: Eric Holdeman on February 28, 2011
: Photo courtesy of Liz Roll/ FEMA
: Seattle's historic Pioneer Square was one of the hardest hit areas during
: the Feb. 28, 2001, Nisqually earthquake. Photo courtesy of Liz Roll/ FEMA
: http://heraldnet.com/apps/pbcsi.dll/bilde?Site=DH&Date=20110228
: Ideally we learn from experiences and build on successes while trying not to
: repeat our mistakes. Many times in our after-action reviews and by our
: behavior, we refer to post-disaster analysis as “lessons learned” when we
: should refer to them as “lessons observed.”

j***h
发帖数: 4412
17
灾区地壳大幅位移 2011年3月1日 星期二 金羊网 -- 新快报
■地震造成基督城部分地面裂开。
据新华社电 日本国土地理院2月27日说,他们分析日本“大地”号陆地观测技术
卫星发回的图像后发现,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 地震灾区周边的地壳位移最大超过40
厘米。
克赖斯特彻奇2月22日发生的里氏6.3级地震出现如此大规模地壳位移是异乎
寻常的,国土地理院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本次地震震源 较浅且当地地壳比较脆弱。
地壳位移幅度最大的地点在克赖斯特彻奇市区东南约5公里处,其地表向西南方向
偏移了约40厘米,市中心也出现了十几厘米的位移,在周边地区还观测到了地震时液
化现象导致的地表变形。所谓液化现象是指处于地下水位以下的砂质地层在强震作用下
性质发生改变,表现出类似液体特征的现象。
国土地理院还确认,去年9月4日克赖斯特彻奇以西约40公里处发生里氏7.1
级地震后,震源附近地表出现了水平方向最大4厘米的位移。国土地理院认为,去年地
震导致地壳变形产生的应力有可能逐渐传递到克赖斯特彻奇,最终引发了2月22日的
地震。

Win
liquefaction
.

【在 j***h 的大作中提到】
: Executive officer of the New Zealand Society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 Win
: Clark, said the problem started with the first clause of the New Zealand
: Building Code, which worked on the basis that modern one-storey houses
: needed to be built on good ground. But there was nothing about liquefaction
: in the code, Clark said. He described those omissions as "oversights".
: Christchurch earthquake: Homes failed by 'standards oversight'
: New Zealand Herald By Lydia Jarman
: 5:30 AM Sunday Feb 27, 2011
: The Southshore home of John and Cheryl McCombe is slowly sinking on a lean.
: Photo / Herald on Sunday

j***h
发帖数: 4412
18
美国加州洛杉矶以南海湾突现数百万条死鱼(组图)
2011年03月09日09:35 新华网
海湾一夜之间突然出现大量死鱼
美国当地时间3月8日,加州洛杉矶以南的海湾区突然出现数百万条死鱼,包括凤尾
鱼、鲭鱼、沙丁鱼和其它小鱼。当地一名警方发言人说,死鱼大约有一英尺那么深,国
王码头(King Harbor Marina)几十条私人船只周围到处是死鱼。
生物学家解释说,那些鱼可能是被暴风雨赶进封闭的码头区,因为缺氧死亡。加州
渔业和狩猎局发言人胡根(Andrew Hughan)说,看起来他们是朝着错误的方向游动,最
终在码头一个没有自由流动氧气的角落里死亡。
大风可能造成那些鱼无法游出港口,它们都撞上港口硬壁,它们用完所有氧气之后
窒息死亡。胡根说,看起来没有任何异常情况发生,没有石油膜、也没有化学品,没有
任何非法活动迹象。一名渔民说,那是一种自然选择。他说,这种情况尽管罕见,也不
是没有听说过。
就在生物学家进行调查的时候,当局使用水桶和渔网,开始清理工作。警方官员基
南(Phil Keenan)说,问题在于清理,数吨死鱼正在腐烂,造成有害物质。那个码头租
赁服务协调员帕蒂拉(Trudy Padilla)说,死鱼一夜之间突然出现,随着清理工作的开
始,码头的一端封闭。
水面上漂浮的大片死鱼
水面上漂浮的大片死鱼
国王码头停靠的船只周围到处是死鱼
当地人正在打捞死鱼
工作人员处理死鱼
工作人员使用水桶和渔网开始清理工作
工作人员正在处理死鱼

◆唐山大地震前夕存在着大量的异常
唐山大地震没有得到预报是不是在地震前夕不存在异常现象呢?如果不存在异常,
那就怪不得任何人。
不!唐山大地震前夕存在着大量前兆,这个,我们应该感谢钱钢给我们透露了大量
的情况。
大自然警告过!
动物异常!
恐怖极了的鱼。陡河水库的鱼这几天怪了,特别好打。鱼儿像是疯了,离唐山不远
的沿海渔场,梭鱼、鲶鱼、鲈板鱼纷纷上浮、翻白,极易捕捉,渔人们遇到了从未有过
的好运气。歧门河闸附近光着身子的孩子们用小网兜鱼,鱼儿简直是往网中跳,数小时
就兜到几十斤。金鱼争着跃出鱼缸。把跳出来的鱼又放回去,金鱼居然尖叫不止。养鱼
场草鱼成群跳跃,有的跳离水面一尺多高。更有奇者,有的鱼尾朝上头朝下,倒立水面
,竟似陀螺一般飞快地打转。油轮周围的海蜇突然增多,成群小鱼急促地游来游去,片
刻就能钓上一百多条甚至可以用四只鱼钩同时钓四条鱼。
失去“理智”的飞虫、鸟类和蝙蝠。
大批的蜻蜓、蝴蝶、蝗虫、蝉,蝼蛄、麻雀和不知名的小鸟纷纷飞到海船上来避难
。最后还飞来一只色彩斑斓的虎皮鹦鹉。大白天蝙蝠满院飞。屋檐下的老燕子衔着小燕
飞走了。蜻蜓如飞蝗般来。
动物界胜利大逃亡。
成群的老鼠在仓皇奔窜,大老鼠带着小老鼠跑,小老鼠互相咬着尾巴连成一串。一
百多只黄鼠狼,扶老携幼大转移,不停地哀嚎,有面临死期时的恐慌感。
鸭子赶不进院,依然站在门外,追逐主人,叫着张开翅膀,拼命用嘴拧着主人的裤
腿。
猫叫不绝,喂食不吃,乱窜乱跑。非要把人挠醒不可。
方圆几百公里,人们都听见了长时间的尖利的犬吠。母狗把才生的小狗,一只只从
棚子里叼出来。有一只母狗甚至还刨了一个坑,把小狗安放其中。忠实的狼狗死活不让
主人睡觉,要把主人拖出屋去。也有的咬了主人,又像引路似的把主人引向屋外。
原来到处都有虫鸣蛙叫,闹嚷嚷的。可眼下一点儿声音都没有,静得叫人发栗。
养貂场炸了营,四百一十五只貂在铁笼里乱蹦乱跳,惊恐万状。
某大队养鸡场也一片混乱。一千多只鸡来回乱串,上窗台咯咯怪叫。喂食不吃,一
、二百只鸡在鸡舍内扇翅惊飞!仿佛有什么在追逐它们。
一个大队的一百多匹马乱咬乱踢,最后全部挣断缰绳,争先恐后跑出马厩,在大路
上撒蹄狂奔。
二百多只鸽子突然倾巢而出,飞到天上盘旋,久久不肯下落。
大大小小的动物,比人类早早迈开了逃难的第一步。人类却没有意识到这是来自大
自然的警告,一场毁灭生灵的巨大灾难已经迫近。
水!水也在向人类发出警告!
一口五十多米的机井,从七月中旬起就向外“嗤嗤”地冒气,地震前两三天内喷气
到达高潮。有的井,平时用扁担就可以提水,七月二十七日扁担挂着的桶已够不到水面
。倏忽,下降的水又回升,直接提着水桶就能打满水!有些池塘莫名其妙地干了,有些
地方又腾起水柱。水!忽降忽升的水!它在向人类传递大地震的信息!
唐山东南的海岸线上,浪涛在发出动人心魄的喧响。七月下旬起一向露出海面的礁
石被海水吞没了。距唐山较近的蔡家堡至大神堂海域,从来碧澄澄的海水变得一片浑黄
。在不平静的海的深处,就象有一条传说中的龙尾在摆动,在搅动着海底深处的泥土。
地热在警告!
一个温水井,人们常在它那儿洗澡,现在突然烫得无法忍受。
地光地声在警告!
据秦皇岛附近水域中作业的一位潜水员说,看见了一条彩色绚丽的光带,就象金色
的火龙,转瞬即逝。
西方的天特别亮,好像失火了。“呜—— 呜”的巨响,像百八十台汽车在同时发
动。
一个大火球从地底下钻出来,通红刺眼,噼啪乱响,飞到半空才灭。
一块瓜田里看瓜的社员,发现二百多米远的上空忽然明亮起来,西瓜地中的瓜叶、
瓜蔓清晰可辨。“怎么,天亮了?”另一个中学生也发现了同样的现象。但一看表才三
点多钟。不久天又变暗了,又如墨染的一般。
奇怪的雾。
林西矿区,飘来一股淡黄色的臭雾,散发着硫磺味,它障人眼目,令人迷惑。人们
被那股异味熏糊涂了,他们已经看不清这世界的面目,更弄不清大自然正在酝酿着什么
样的悲剧。
电磁在警告着人们。
距唐山二百多公里,海拔一千三百五十米的一台测雨雷达,附近还有一台空军警戒
雷达,26日和27日,连续收到来自京、津、唐上空一种奇异扇形指状回波,这种回波与
海浪干扰、晴空湍流、飞鸟等引起的回波都不一样,使监测人员十分惶惑。京、津、唐
一带,什么时候出现了如此奇特的一个磁场呢?
军营里几个士兵惊叫起来,地下的一堆钢筋莫名其妙地迸发出闪亮的火花,仿佛一
个隐身人正在那里烧电焊。
在北京、唐山,半夜不少人家中,关闭的日光灯依然奇怪地亮着。
通县一支卸下的日光灯管在闪闪发光。
钱钢在他的文章里非常正确地写道:
似乎是一场无法预料、无法阻止的浩劫。
可是,大自然又确实警告过。如果,在当时有一位能够纵览方圆数百里、通观
天上地下种种自然景物的巨人,那么,对于地震前夕出现的不可思议,甚或是带有魔幻
色彩的自然界的变异现象,他一定会感到震惊。正是这些大自然的警告,使得那些于灾
难发生之后重新搜集起它们的地震学者们毛骨悚然并陷入深思。只是,对于“7·28”
来说,这一切都太晚了。
在描写了种种异常后,钱钢又写道:
如果这一切奇异的信息都能够及时地被采集、被集中、被输送、被处理,那么
,关于灾难的描述也许完全可能是另一个样子。遗憾的是机会丧失了!人们眨着迷惑的
眼睛,迷迷蒙蒙、已不知不觉地走到七月二十七日深夜。
非常正确!如果,如果这个“如果”存在,那么河北唐山就是第二个辽宁海城。
而且我们还得进一步说:既然存在着如此严重的电磁异常,那么如果这个时候在唐
山广泛地分布着土地电仪在监视着大地的地磁异常,那么一定能够像海城营口大地震一
样,会有大量的地电磁异常数据报上来,汇总后就能够得出唐山正面临着大地震的结论。
可是,京、津、唐地区:
人们就在那样一个强大的磁场中毫无知觉地穿行着。
人类高于一切动物,比任何动物都进步。但是辩证法告诉我们,每一个进步又都是
一个退步。在人类从动物界分化出来时,把动物有的许多本能丢失了。以至于动物能够
预感到地震而地震科学家们不能。这是我们不能指责自己,也不能指责地震科学家的。
但是人们虽然不能直接地感到动物能够感到的地震前兆。人们却可以向动物学习。仅仅
从个别的动物异常表现自然不能得出地震的结论,使得动物表现异常的因素多了。但是
如果我们在大地上撒下一张网,把各地动物的异常收集综合分析,那就可以得出动物也
不能得出的结论。这正是我们人类高于动物的地方。钱钢先生非常正确地指出:
人是社会的动物,即使在同自然界的斗争中,人也只是作为一个整体,才能显
示出他们的力量。当人们各自为战的时候,他并不比动物有更多的优越性。仅仅依赖本
能,人甚至不如动物。在地震这样重大而又神秘的自然灾害面前,人们没有形成一个防
犯的整体,没有相应的通讯渠道和手段对自然界的异常信息进行及时的收集和处理,他
们怎能不被突降的恶魔各个击破?
永远记住大自然的警告吧。
作为社会的动物,就应该发挥社会动物的作用,各个人看到各种异常包括动物异常
是不能做结论的。只有把人们组织起来,形成一个防犯的整体,采用通讯渠道和手段,
及时收集和处理自然界的异常信息,才能得出比动物远要高明的结论。
然而钱钢先生虽然提出了上述种种非常正确的问题,却并没有进一步地深究下去。
结论很简单:唐山大地震不是不能预报,不是自然界没有警告过人们,而是人们没
有做好群测群防,以至于不能正视自然界的警告。为什么没有做出群测群防呢?钱钢先
生似乎什么都知道却又并不愿意人们深究下去。相反他在后面的文章中不但没有深究,
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在绕开这个问题,把人们的注意力往其他不相干的地方引,甚至竭
力避免人们从他自己提供的材料里得出正确的结论。他要人们“永远记住大自然的警告
”,但后文却一直躲开大自然的警告。他提出“如果这一切奇异的信息都能够及时地被
采集、被集中、被输送、被处理,那么,关于灾难的描述也许完全可能是另一个样子。
”却并没有回答这个如果为什么没能实现。相反连一个最最简单的结论也不愿做,那就
是:“唐山大地震没有预报是人们没有做好群测群防。”在接下去就应该进一步地问,
没有搞好群测群防的原因是什么?是客观上的原因,是人们认识的不足?还是主观上的
原因?是不是某些人出于某些目的造成的,并因此必须追究他们的责任。可是他并没有
这样做,在后面的文章里一直躲开这个问题。他明明知道海城地震能够及时做好临震预
报是由于及时地搞好了群测群防。但是在他的文章中,却对国家地震局在群测群防中的
作用,极少提到,对辽宁省委在领导群测群防中的作用只字不提,对海城营口一带的群
测群防网,以及人民群众在群测群防中的作用也只字不提。

【在 j***h 的大作中提到】
: 谁是破坏唐山大地震预报的元凶?
: 作者:金晴 等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更新时间:2008-5-12
: 1986年唐山大地震十周年,笔者就准备写作这篇文章了,可因故没能完成,后来又
: 将收集准备的资料丢失了。现在唐山大地震三十周年,这是按照当时的口气重新写的,
: 本文主要使用钱钢《唐山大地震》的材料,同时也采用了其他资料。
: ◆辽南海城地震是怎样预报的?群测群防的作用
: 1975年2月4日19点36分,我国辽宁省海城营口一带发生了 7.3级的强烈地震,在各
: 级党委领导下,经过我国地震工作者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对这次地震作出了准确的
: 预报。震区广大军民及时采取了有利的预防措施,使这次发生在人口稠密地区的地震,
: 造成的损失减轻到了最低限度。消息迅速传遍了国内外,各国的地震工作者公认这是人

j***h
发帖数: 4412
19
新西兰海滩超过125头巨头鲸搁浅死亡(组图)
2009年12月29日09:07 国际在线专稿
新西兰海滩超过125头巨头鲸搁浅死亡
国际在线专稿:据国外媒体报道,新西兰自然资源保护部门官员12月28日表示,在
新西兰海滩搁浅死亡的巨头鲸超过了125头,创下了新西兰巨头鲸搁浅死亡纪录。
目前人们还不清楚这群巨头鲸集体搁浅的具体原因。新西兰自然资源保护部门工作
人员表示,也许是领头的巨头鲸夜间迷路而导致搁浅事件。由于担心这群巨头鲸在涨潮
时再度上岸,一些志愿者决定通宵驻守在海滩密切观察,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营救
可能生还的巨头鲸。

【在 j***h 的大作中提到】
: 美国加州洛杉矶以南海湾突现数百万条死鱼(组图)
: 2011年03月09日09:35 新华网
: 海湾一夜之间突然出现大量死鱼
: 美国当地时间3月8日,加州洛杉矶以南的海湾区突然出现数百万条死鱼,包括凤尾
: 鱼、鲭鱼、沙丁鱼和其它小鱼。当地一名警方发言人说,死鱼大约有一英尺那么深,国
: 王码头(King Harbor Marina)几十条私人船只周围到处是死鱼。
: 生物学家解释说,那些鱼可能是被暴风雨赶进封闭的码头区,因为缺氧死亡。加州
: 渔业和狩猎局发言人胡根(Andrew Hughan)说,看起来他们是朝着错误的方向游动,最
: 终在码头一个没有自由流动氧气的角落里死亡。
: 大风可能造成那些鱼无法游出港口,它们都撞上港口硬壁,它们用完所有氧气之后

j***h
发帖数: 4412
20
科学家发现1999年 土耳其大地震前兆 2011/02/20 00:20 北京青年报
新华社(记者 李学梅)法国国家科研中心18日发表公报说,科研中心与土耳其坎
迪利观测台合作,发现了1999年土耳其大地震的前兆。
据科研中心介绍,土耳其地处地壳断层,是世界上地震高发国之一。20世纪,土耳
其共发生9次震级在里氏7级或7级以上的地震,其中包括1999年8月发生在西北部城市伊
兹米特的地震。这次地震造成近1.8万人死亡,经济损失高达200亿美元。为查明这次地
震成因,法国和土耳其专家在这次灾后即开始勘察灾区,并详细研究了地震的相关资料。
专家小组日前在分析地震发生前后的录音时有了意外收获。他们发现,板块在断裂
前曾发出连续震动声,这种声音十分微弱,不但当地居民毫无察觉,甚至在此后的研究
中也一直被研究人员所忽视。震动声共持续了44分钟,并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一直
到地震发生的一刻。研究人员认为,声音是由板块缓慢而不稳定的滑动造成的,也就是
说,它是地震在“准备阶段”发出的信号。
科研中心表示,此前的研究认为,地震存在先兆,并会持续一段时间。但直到今天
,这种说法只存在于理论和实验室的模型中。如果科学家能从其他地震中发现类似前兆
,并加以总结、归纳,将大大提高地震预测的准确性,从而将人员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这一研究成果已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

【在 j***h 的大作中提到】
: 新西兰海滩超过125头巨头鲸搁浅死亡(组图)
: 2009年12月29日09:07 国际在线专稿
: 新西兰海滩超过125头巨头鲸搁浅死亡
: 国际在线专稿:据国外媒体报道,新西兰自然资源保护部门官员12月28日表示,在
: 新西兰海滩搁浅死亡的巨头鲸超过了125头,创下了新西兰巨头鲸搁浅死亡纪录。
: 目前人们还不清楚这群巨头鲸集体搁浅的具体原因。新西兰自然资源保护部门工作
: 人员表示,也许是领头的巨头鲸夜间迷路而导致搁浅事件。由于担心这群巨头鲸在涨潮
: 时再度上岸,一些志愿者决定通宵驻守在海滩密切观察,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营救
: 可能生还的巨头鲸。

相关主题
天朝泰tm的落后了,看看人家西方落后国家新西兰最崎岖路面 (转载)
中国大爷在新西兰摸男童遭其父母报警,法院判其无罪中国家长质疑新西兰大楼质量:为何周围都是好的?
中国大爷新西兰摸男童下体 法官判其无罪:文化差异新西兰地震结束搜救工作 总理下令彻查导致塌楼的原因(组图)
进入CivilEngineering版参与讨论
j***h
发帖数: 4412
21
云南盈江地震已致24人死亡 救灾工作有序展开
2011年03月10日23:21中国新闻网
3月10日12时58分,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发生里氏5.8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0公里。地震
造成县城电力、通讯中断,天缘超市、永胜宾馆及多处民房倒塌,城区大部分围墙倒塌
。该县目前启动了《盈江县地震应急预案》四级响应,积极开展救援工作。中新社发
德宏电视台 摄
中新网3月10日电 综合消息,云南盈江县今日中午发生5.8级地震,截止晚19时,地震
已造成24人死亡,207人受伤。面对灾情,民政部、地震局等部门启动应急响应,并派
出工作组赶赴现场。此外,多支救援力量也驰援盈江,各项救灾工作正有序展开。
死亡人数已升至24人
12时58分在云南盈江发生5.8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24.7度,东经97.9度,震源深度约
10公里,盈江县所在地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全州震感强烈。
据盈江县当地官员介绍,此次地震震中距离县城两公里。地震发生时,盈江县周边县市
震感强烈,德宏州州府芒市市区在地震发生时震感明显,许多市民纷纷跑到空旷处避难。
随后,当地又发生4.7、4.5级两次余震。据介绍,近两个月来,盈江已先后发生了1200
多次5级以下地震。
目前,盈江县城房屋破坏情况比较严重,电力中断,当地相关部门正在全力抢修。自来
水、煤气、天然气暂时没受影响。不影响当地群众的喝水、吃饭。地震灾区通信仍保持
通畅。
据当地通报,截至19时统计,地震已造成24人死亡,其中包括4名学生,207人受伤,房
屋倒塌1264间,严重损坏17658间,轻度损坏15939间。
高层高度关注 胡锦涛做指示
盈江地震发生后,正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云南代表团全体会议的中国国家副
主席习近平称,胡锦涛总书记专门就这件事做了重要指示。
习近平说,要确保受灾群众有房住,有饭吃,有干净的水喝。“我对灾区人民表示深切
的慰问,对死难人员致以哀悼。”
国务院副总理、国家减灾委主任回良玉就云南盈江地震灾区救灾工作作出批示。国务院
副秘书长丁学东致电询问盈江灾区地震灾情及受灾情况,要求州县及时救治好受伤群众
,安置好灾民,同时表达国务院对灾区群众的慰问。
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作出电话批示,要求德宏州委州政府全力
做好群众工作,把抢救伤员放在救灾工作第一位。
救灾工作有序展开
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立即启动三级应急响应,迅速组织专家紧急会商,派出应急救
援司1名负责人带队的国家地震现场工作队赶赴现场。
15时30分,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将之前针对盈江地震启动的四级应急响应等级提升至三
级。民政部副部长姜力带领由民政、发改、教育、财政、交通运输、卫生、地震等部门
组成的国家减灾委工作组紧急赶赴灾区,协助指导抗灾救灾工作。
此外,民政部紧急调运5000顶救灾帐篷、1万床棉被、1万件棉大衣、62吨彩条布,帮助
地震灾区紧急安置受灾群众。
云南省民政厅向灾区调运4700顶帐篷、3000床棉被、3000件大衣、500件彩条布。预计
11日凌晨和11日晚陆续抵达灾区。德宏州已设置10个受灾群众安置点。
10日晚间,报道称,国务院救灾工作组已经抵达盈江地震灾区,伤员救治、遇难人员善
后和群众的转移安置等各项救灾工作正在有序展开。
背景资料
云南盈江县地处云南省西部,德宏州西北部,位于东经97°31′~98°16′,北纬24°
24′~25°20′之间。其东北面与腾冲县接壤,东南面与梁河县接壤,南面与陇川县接
壤,西面、西北面、西南面与缅甸为界。

料。

【在 j***h 的大作中提到】
: 科学家发现1999年 土耳其大地震前兆 2011/02/20 00:20 北京青年报
: 新华社(记者 李学梅)法国国家科研中心18日发表公报说,科研中心与土耳其坎
: 迪利观测台合作,发现了1999年土耳其大地震的前兆。
: 据科研中心介绍,土耳其地处地壳断层,是世界上地震高发国之一。20世纪,土耳
: 其共发生9次震级在里氏7级或7级以上的地震,其中包括1999年8月发生在西北部城市伊
: 兹米特的地震。这次地震造成近1.8万人死亡,经济损失高达200亿美元。为查明这次地
: 震成因,法国和土耳其专家在这次灾后即开始勘察灾区,并详细研究了地震的相关资料。
: 专家小组日前在分析地震发生前后的录音时有了意外收获。他们发现,板块在断裂
: 前曾发出连续震动声,这种声音十分微弱,不但当地居民毫无察觉,甚至在此后的研究
: 中也一直被研究人员所忽视。震动声共持续了44分钟,并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一直

j***h
发帖数: 4412
22
对云南盈江5.8级地震房屋震损情况的初步认识
2011-03-10 18:09:57 风为赏
据官方报道,截至10日15时20分,地震造成部分房屋不同程度倒损,具体的人员伤亡数
据还在进一步的统计。博主目前主攻结构抗震专业,不学无术,但看图说话还是可以做
做的,本文就网上的资料简单分析一下本次地震中房屋的震损情况,并提出自己一点不
成熟的看法,另外向在本次地震中遇难的云南盈江的同胞表示最沉痛的哀悼。
从媒体目前的报道可以看出来本次地震对房屋的破坏是很严重的,5.8级的地震引起了
很多房屋的倒塌(汶川地震是8.0级)。不同地方测得的震级数据稍有不同,这是可以
理解的,这个数据只是一个很宏观的量级概念。不过震级是个很大的量概念,震级相差
一级能量相当于相差32倍,两级就是1000倍,这是相当恐怖的。
房屋在地震中已经倒塌
这种破坏在地震中比较多见,也是致命的,尤其是那些底框结构,但是图片中显示的是
砌体结构,可能由于底层抗侧力构件跨度太大引起的。
底层整体没了,坐落了下来,这种破坏也非常的典型,在汶川地震中出现的比较多。
地震带来的永远是一片废墟
依旧是同样方式的倒塌,这是致命性的,给震中逃生以及震后营救造成很大的困难。
这是结构进行大震验算时坚决避免的,我们一般是将层间位移角小于1/50来作为结构在
设防大震下不倒塌的判断准则,实际工程中基本也是这样设计的,但是层间位移角过了
这个限制不一定就会倒塌,超过后需要附加其他的条件才能作为最终倒塌的判据,万不
可将这个值作为结构倒塌的判断准则。
仍然是一片废墟
依旧是同样的倒塌方式,不知道当地的建筑类型是怎么样的分布,这么严重的破坏需
要认真调研研究
窗间墙以及楼梯间中的剪切破坏
很明显,又是一个典型的倒塌,整层坐落,这个应该是框架结构,不知道是什么时期
建设的。
近年来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地震频发,震级之大确实罕见,每一次的地震都是血的教训
,可是仍然在一次次的重蹈覆辙,悲剧上演的背后有着很多不为人知的原因,我只想从
专业的角度谈谈对历次地震造成震损的认识。
1)首先令我奇怪的是,截至目前发生的三次大震,汶川,玉树,盈江,都发生在自治
州或者其他自治地区,大多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这是巧合还是巧合还是有什么其他
方面的原因,断层位置就偏偏在这些地方吗?可能与经济发展不均衡有关的。
汶川地震——震中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附近、四川省省会成都
市西北偏西方向79千米处;
玉树地震—— 2010年4月14日0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
,震源深度33千米;
盈江地震——发生在云南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震中位于北纬24.7度,东经97.9度
,震源深度约10千米;
2)本次地震人员伤亡还在统计中,不好评估,但是建筑物的损坏非常的严重,有相当
一部分是直接的倒塌,这不得不引人深思,汶川地震后全国掀起的从中央到地方的房屋
抗震评估工作是否在这里展开过?
3)对于这次地震更应该引起科研人员的关注,发生8.0级的大地震那是天灾,理论上来
说,再好的房屋也是难以幸免的,但是像5.8级地震,这是完全可以在设防烈度考虑之
内的,如此严重的震损值得好好研究,这是血的教训。
刚看到云南地震,洋洋洒洒分析于上,有不恰当之处还请见谅批评。

【在 j***h 的大作中提到】
: 云南盈江地震已致24人死亡 救灾工作有序展开
: 2011年03月10日23:21中国新闻网
: 3月10日12时58分,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发生里氏5.8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0公里。地震
: 造成县城电力、通讯中断,天缘超市、永胜宾馆及多处民房倒塌,城区大部分围墙倒塌
: 。该县目前启动了《盈江县地震应急预案》四级响应,积极开展救援工作。中新社发
: 德宏电视台 摄
: 中新网3月10日电 综合消息,云南盈江县今日中午发生5.8级地震,截止晚19时,地震
: 已造成24人死亡,207人受伤。面对灾情,民政部、地震局等部门启动应急响应,并派
: 出工作组赶赴现场。此外,多支救援力量也驰援盈江,各项救灾工作正有序展开。
: 死亡人数已升至24人

j***h
发帖数: 4412
23
直击云南盈江地震灾区悲惨现场(组图) 2011-03-10 18:18:04 酱油男
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网站消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北京时间10日12
时58分,发生里氏5.8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24.7、东经 97.9,震源深度10公里。随后
在同一位置,13时03分及04分,又相继发生里氏4.7级地震和里氏4.5级地震。目前已造
成十数人伤亡。
救治伤员的感人场面,没有摆拍
图为伤员在接受紧急治疗
那些倒地的是衣服店的塑料模特,不是见死不救...
军民群力救灾
居民自救救出一名伤员
条件所限,只能在露天治疗
互帮互助的灾区群众
条件很简陋
镇区现场已成满目疮痍
地震详细情况
百姓纷纷外出躲避
被震坏的街边商店
被震塌的围墙
路边的汽车被砸坏
政府正在组织积极抢救
抢救现场
被震坏的房屋

【在 j***h 的大作中提到】
: 对云南盈江5.8级地震房屋震损情况的初步认识
: 2011-03-10 18:09:57 风为赏
: 据官方报道,截至10日15时20分,地震造成部分房屋不同程度倒损,具体的人员伤亡数
: 据还在进一步的统计。博主目前主攻结构抗震专业,不学无术,但看图说话还是可以做
: 做的,本文就网上的资料简单分析一下本次地震中房屋的震损情况,并提出自己一点不
: 成熟的看法,另外向在本次地震中遇难的云南盈江的同胞表示最沉痛的哀悼。
: 从媒体目前的报道可以看出来本次地震对房屋的破坏是很严重的,5.8级的地震引起了
: 很多房屋的倒塌(汶川地震是8.0级)。不同地方测得的震级数据稍有不同,这是可以
: 理解的,这个数据只是一个很宏观的量级概念。不过震级是个很大的量概念,震级相差
: 一级能量相当于相差32倍,两级就是1000倍,这是相当恐怖的。

j***h
发帖数: 4412
24
日本太平洋沿岸遭到第一波海啸袭击 2011-03-11 14:30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3月11日电 据法新社最新消息称,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已遭到第一波海啸袭击。
当地时间11日下午2点46分,日本当天发生里氏7.9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
海域,震源
深度10公里。
日本气象厅随即发布大海啸预警,预计海浪高度或可达6米。

12
http://img775.ph.126.net/fpL1dT750r_bG2qbjnYUNw==/4862761697653
g
Nk3fGzRm2A==/2048856355478866236.jpg
http://img623.ph.126.net/I3IN8OqqroXznbjK3Eaqqg==/1681250035894
g

【在 j***h 的大作中提到】
: 直击云南盈江地震灾区悲惨现场(组图) 2011-03-10 18:18:04 酱油男
: 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网站消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北京时间10日12
: 时58分,发生里氏5.8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24.7、东经 97.9,震源深度10公里。随后
: 在同一位置,13时03分及04分,又相继发生里氏4.7级地震和里氏4.5级地震。目前已造
: 成十数人伤亡。
: 救治伤员的感人场面,没有摆拍
: 图为伤员在接受紧急治疗
: 那些倒地的是衣服店的塑料模特,不是见死不救...
: 军民群力救灾
: 居民自救救出一名伤员

j***h
发帖数: 4412
25
8.8级强震袭击日本 可能发生海啸 2011年 03月 11日 14:38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
夏威夷的太平洋海啸警告中心说,由于一场8.8级的强烈地震袭击日本,所以有关太平
洋地区可能发
生大规模海啸的警告目前正生效。早前这场地震的级别被定为7.9级,后来被修正。
日本东北部海岸的这次地震造成东京的建筑物摇晃数分钟,人们跑到街上。
日本气象部门警告,浪高可达6米的海啸可能袭击离震中最近的宫城县(Miyagi)的海岸。
该部门说,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周五下午2点46分,震源深度10公里,离海岸距离约125
公里。
近些年同一地区发生过多次地震,其中包括周三一次7.3级地震。
本文译自美联社(Associated Press)

http://img775.ph.126.net/fpL1dT750r_bG2qbjnYUNw==/4862761697653

【在 j***h 的大作中提到】
: 日本太平洋沿岸遭到第一波海啸袭击 2011-03-11 14:30 中国新闻网
: 中新网3月11日电 据法新社最新消息称,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已遭到第一波海啸袭击。
: 当地时间11日下午2点46分,日本当天发生里氏7.9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
: 海域,震源
: 深度10公里。
: 日本气象厅随即发布大海啸预警,预计海浪高度或可达6米。
:
: 12
: http://img775.ph.126.net/fpL1dT750r_bG2qbjnYUNw==/4862761697653
: g

j***h
发帖数: 4412
26
日本发出最高级别海啸警告,有建筑物冒烟和汽车堕海
2011/03/11 14:26 《地区经济》
《经济通通讯社11日专讯》日本北部对开海域发生大地震,据美国地质调查局,
强度达到
8﹒8级,远至东京建筑物被强力摇晃,当局发出最高级别海啸警告。
日本气象厅表示,地震约本港时间下午1时45分发生,震央位于仙台以东约13
0公里,
震源深度24公里,预期高达6米海浪冲向岸边。
据报道,东京有建筑物冒出浓烟,居民走到街上,很多汽车堕海。
消息拖累日圆下挫,美元兑日圆升至83水平,新报83﹒21。日本央行表示,
已成立紧
急地震工作小组。(ts)

岸。
125

【在 j***h 的大作中提到】
: 8.8级强震袭击日本 可能发生海啸 2011年 03月 11日 14:38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
: 夏威夷的太平洋海啸警告中心说,由于一场8.8级的强烈地震袭击日本,所以有关太平
: 洋地区可能发
: 生大规模海啸的警告目前正生效。早前这场地震的级别被定为7.9级,后来被修正。
: 日本东北部海岸的这次地震造成东京的建筑物摇晃数分钟,人们跑到街上。
: 日本气象部门警告,浪高可达6米的海啸可能袭击离震中最近的宫城县(Miyagi)的海岸。
: 该部门说,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周五下午2点46分,震源深度10公里,离海岸距离约125
: 公里。
: 近些年同一地区发生过多次地震,其中包括周三一次7.3级地震。
: 本文译自美联社(Associated Press)

j***h
发帖数: 4412
27
对比惊人 云南地震近半死者被空心砖砸死
广州日报 2011-03-14 15:25:50
核心提示:云南盈江地震已致25人死亡2,其中近一半是被倒下的空心砖砸死。据了解
,由于空心砖
价格比实心砖便宜一大半,很多村民建房时常选择前者。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表示,正在
考虑在全县范
围内禁止使用空心砖建房。
本报盈江讯(特派记者任朝亮、文远竹)盈江“3·10”地震死亡25人,其中竟然
有近一半是被倒
下的空心砖砸死!随着死者名单的公布和记者的调查,空心砖在地震中表现出来脆弱和
危险让人触目惊
心。昨日盈江县政府有关部门表示,正在考虑在全县范围内禁止使用空心砖建房。
“3·10”地震发生时,盈江民族中学的初二女生屈永欢和初三女生李敬荣正在女
生宿舍旁的洗澡
间洗澡。学校附近的居民告诉记者,整个洗澡间瞬时坍塌,两个女学生没有跑出来。3
月11日记者到
达现场,发现倒塌的洗澡间还没有被清理,满地堆满了空心砖。洗澡间旁边使用空心砖
建造的围墙也
倒塌了,而实心砖砌成的围墙却安然无恙。
据记者在盈江的调查,已公布的25名死者中,有约11人的死和空心砖有关。据了解
,由于空心砖
的价格比实心砖便宜一大半,盈江很多村民在建房的时候经常选择前者,一些单位在修
围墙和储物间
等建筑的时候也会采用空心砖。
盈江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尹安强昨天表示,在接下来的复产重建中,建设部门
将提出建议取
缔空心砖生产,禁止空心砖再用作盈江地区房屋建筑材料。
灾区近九成小学帐篷里复课
核心提示:3月14日,云南盈江地震灾区164所小学中的143所正式复课,小学复课
率达到
87.2%。据悉,搜救工作已经结束,由于当地急需生活用品,队员们正积极参与救灾物
资的转运工
作。
3月14日,四年级老师排木东(中)在给学生们上课。
当日,云南省盈江平原镇岗勐中心小学震后正式复课。在成都军区某师官兵的援助
下,军用帐篷
如期搭建好,四五年级的同学们坐在帐篷教室里朗朗读书。这次地震使该学校基本被毁
,所有教学楼
都被震成危房。幸运的是,由于平时经常进行逃生演练,学校300多名学生、老师无一
受伤。
3月14日,云南盈江地震灾区164所小学中的143所正式复课,小学复课率达到87.2%。
据盈江县教育局局长李绍波介绍,3月14日盈江县15所乡镇初级中学、143所小学的
31141名学
生将正式复课。另外,受灾较重的莲花山中学、县民族中学、县一中等5所学校将于3月
21日复课。
13日晚间,国务院第一批救灾物资运抵盈江地震灾区。14日凌晨,成都军区驻滇集
团军某师出动
两辆军车,将首批物资中的37顶帐篷运送到受灾严重的弄璋镇飞勐村贺哈村民小组。
据了解,国务院首批救灾物资从广西紧急调运,到达云南大理火车站后,用25台车
昼夜运达灾
区,目前已有2800顶帐篷运抵盈江县。抵达盈江灾区的首批帐篷已被连夜运送到受灾点。
贺哈村有400多名村民,地震发生以后全村80%的房屋倒塌,村民们就住在简易的窝
棚里。14日
零时10分,记者在贺哈村的救灾物资发放点看到,近百名成都军区驻滇集团军某师官兵
将37顶帐篷从
卡车上卸下,并在附近就地给村民搭建好。“以前政府发过一些油毛毡和彩条布,但是
只能搭建一些简
易棚。现在国家发的帐篷到了就可以安心住下了。”贺哈村民小组小组长蔡文东说。
据了解,发生在云南省盈江县的5.8级地震已经造成28.25万人受灾。记者14日从盈
江县政府了
解到,目前已妥善解决了12.71万名需紧急转移安置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截至3月13日
18时,盈江
县共搭建救灾帐篷8999顶,发放棉被6421床,大米83.175吨,食用油10074桶,方便面
2179件,
饮料1641件,牛奶500件,面条800斤,糕点2352件。目前,已拨付资金1670.2万元,其
中包括灾
区群众生活救助、教育系统、卫生系统、购买油毛毡等,以及用于应急开支和遇难者抚
慰金。
记者连线
灾区急需生活用品
本报讯(记者任敏)昨天是北京市红十字蓝天救援队抵达盈江的第四天。记者连线
前方救援队员
得知,搜救工作已经结束,由于当地急需生活用品,队员们正积极参与救灾物资的转运
工作。
据蓝天救援队盈江救援小组负责人杨艳武介绍,从3月10日至13日,救援队员用生
命探测雷达检
测了盈江县城所有倒塌的废墟,并对以震中莲花乡为中心半径20公里以内的主要村寨进
行了排查走
访,并未发现失踪人口。
目前灾区最紧缺的是生活用品。从昨天开始,蓝天救援队的工作重心移至转运物资
。他们通过以
往的合作单位募集了一些生活用品,包括简易床、衣服、被子、脸盆、牙刷、牙膏等,
目前正在从全
国各地运往云南。他们的15名队员分散在盈江、腾冲、大理、昆明四个地点组织物资募
集、转运、分
发等工作,当地还有三四十名志愿者帮助他们开展仓储和运输工作。

【在 j***h 的大作中提到】
: 云南盈江地震已致24人死亡 救灾工作有序展开
: 2011年03月10日23:21中国新闻网
: 3月10日12时58分,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发生里氏5.8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0公里。地震
: 造成县城电力、通讯中断,天缘超市、永胜宾馆及多处民房倒塌,城区大部分围墙倒塌
: 。该县目前启动了《盈江县地震应急预案》四级响应,积极开展救援工作。中新社发
: 德宏电视台 摄
: 中新网3月10日电 综合消息,云南盈江县今日中午发生5.8级地震,截止晚19时,地震
: 已造成24人死亡,207人受伤。面对灾情,民政部、地震局等部门启动应急响应,并派
: 出工作组赶赴现场。此外,多支救援力量也驰援盈江,各项救灾工作正有序展开。
: 死亡人数已升至24人

h*****x
发帖数: 304
28
这和砖空心实心有啥关系。本来空心砖就比实心省粘土有利于节省耕地也不损失强度是
国家倡导的。结构轻也有利于抗震不是。照记者的道理,梁都应该是矩形不能是工字型
或T型的了钢管桩空心混凝土预制桩和预制混凝土空心板也是偷工减料了。
不设圈梁,没有构造柱(空心砖内部可以放钢筋浇混凝土方便),盖个3-4层没有设计
土法上马,砌体结构的房屋还有啥抗震能力。关键还在管理上,不能允许地震区的老百
姓自行设计施工建房,必须有监管(当然这样会产生另一类问题,但技术上应该这样才
能解决)。

【在 j***h 的大作中提到】
: 对比惊人 云南地震近半死者被空心砖砸死
: 广州日报 2011-03-14 15:25:50
: 核心提示:云南盈江地震已致25人死亡2,其中近一半是被倒下的空心砖砸死。据了解
: ,由于空心砖
: 价格比实心砖便宜一大半,很多村民建房时常选择前者。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表示,正在
: 考虑在全县范
: 围内禁止使用空心砖建房。
: 本报盈江讯(特派记者任朝亮、文远竹)盈江“3·10”地震死亡25人,其中竟然
: 有近一半是被倒
: 下的空心砖砸死!随着死者名单的公布和记者的调查,空心砖在地震中表现出来脆弱和

j***h
发帖数: 4412
29
You definitely right. But as long as all these measures do not produce GDP,
the officials would not care about it. Those professors in universities and
the members of engineering academy will not say anything about it. What
they care is just money.

3-

【在 h*****x 的大作中提到】
: 这和砖空心实心有啥关系。本来空心砖就比实心省粘土有利于节省耕地也不损失强度是
: 国家倡导的。结构轻也有利于抗震不是。照记者的道理,梁都应该是矩形不能是工字型
: 或T型的了钢管桩空心混凝土预制桩和预制混凝土空心板也是偷工减料了。
: 不设圈梁,没有构造柱(空心砖内部可以放钢筋浇混凝土方便),盖个3-4层没有设计
: 土法上马,砌体结构的房屋还有啥抗震能力。关键还在管理上,不能允许地震区的老百
: 姓自行设计施工建房,必须有监管(当然这样会产生另一类问题,但技术上应该这样才
: 能解决)。

h*****x
发帖数: 304
30
所以说中国抗震的核心和重点在广大的农村,根本不是学校里抗震教科书上那些混凝土
钢结构,学生们教授们心目中的大跨和高层结构,而是毫不起眼的砌体结构木结构甚至
土石结构。谁能解决农村建筑结构抗震问题,才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啊。不过可悲的是
,即使有这样的牛人出现,他也不会捞到什么好处。房子没倒没死人,大家只是最多唏
嘘一下转脸就忘了。我看四川倒的学校都被全国人民忘得差不多了。

,
and

【在 j***h 的大作中提到】
: You definitely right. But as long as all these measures do not produce GDP,
: the officials would not care about it. Those professors in universities and
: the members of engineering academy will not say anything about it. What
: they care is just money.
:
: 3-

相关主题
新西兰地震又有3名中国留学生确认遇难采用垃圾制作空心砖
作为一个有良蜘的人,我只要求【新西兰】有关方面解释以下几个问题:Free 1 PDH
A technical question. Please help!抗震建筑是减少地震损失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进入CivilEngineering版参与讨论
j***h
发帖数: 4412
31
As long as the people still worship money as their do now, there is no
hope to do serious research/design or any academic work in China. One
of the reasons is that the important projects and research fundings are
all controlled by the retired men, those members of engineering academic
who do not know what the world happened after their so-called great
engineering achievement twenty of thirty years ago.
It is nothing to do with politics, I think that the following
observation is true: almost all professors/engineerings in China are
slavers of money. No one believe that, for serious research/design, you
should never listen to those never-retired members of engineering
academic, but only respect to the true, the whole true.
茉莉花革命什么时侯轮到中国?回国观感之一
送交者: 老任 2011年03月13日22:50:49
二是精英阶层被悉数收买。当今从公务员,国企,军队到民主党派,知识分子,反正吃
皇粮的日子过
得都不错,都是既得利益者。这批人是维稳的主力,因为政权稳定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切
身利益。“精
英”们虽然个个都在抱怨世风日下,贪腐猖獗。但遇上一和个人利益相关的时候,都庆
幸自己有权利有
关系,同流合污照用不误。六四过后二十年,理想主义日渐式微,从百姓到精英,人人
眼里只有钱,
倒也单纯得很。明朝思想家顾炎武说,士大夫之耻,是谓国耻。一个社会,知识分子应
该是社会良心
的底线,这一部分人丧失道德贞操是极为可悲的。国内许多名教授在国企民企当独立董
事,拿的钱远
远高过工资。俗话说屁股决定脑袋,拿了人家的钱还能说不利企业的话吗?坚持真理只
能是假话空
话。不过现在从上到下,大家都心照不宣的说假话,还有几人相信党章国法?
三是茉莉花革命在中国没有太多的群众基础。经过文革加六四,人们基本放弃理想,对
政治彻底失
望。社会没有道德约束,没有信仰拜就拜金。少数人不甘沉沦,发出的声音却极其微弱。

【在 h*****x 的大作中提到】
: 所以说中国抗震的核心和重点在广大的农村,根本不是学校里抗震教科书上那些混凝土
: 钢结构,学生们教授们心目中的大跨和高层结构,而是毫不起眼的砌体结构木结构甚至
: 土石结构。谁能解决农村建筑结构抗震问题,才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啊。不过可悲的是
: ,即使有这样的牛人出现,他也不会捞到什么好处。房子没倒没死人,大家只是最多唏
: 嘘一下转脸就忘了。我看四川倒的学校都被全国人民忘得差不多了。
:
: ,
: and

j***h
发帖数: 4412
32
As long as the people still worship money as their do now, there is no
hope to do serious research/design or any academic work in China. One
of the reasons is that the important projects and research fundings are
all controlled by the retired men, those members of engineering academic
who do not know what the world happened after their so-called great
engineering achievement twenty of thirty years ago.
It is nothing to do with politics, I think that the following
observation is true: almost all professors/engineerings in China are
slavers of money. No one believe that, for serious research/design, you
should never listen to those never-retired members of engineering
academic, but only respect to the true, the whole true.
茉莉花革命什么时侯轮到中国?回国观感之一
送交者: 老任 2011年03月13日22:50:49
二是精英阶层被悉数收买。当今从公务员,国企,军队到民主党派,知识分子,反正吃
皇粮的日子过
得都不错,都是既得利益者。这批人是维稳的主力,因为政权稳定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切
身利益。“精
英”们虽然个个都在抱怨世风日下,贪腐猖獗。但遇上一和个人利益相关的时候,都庆
幸自己有权利有
关系,同流合污照用不误。六四过后二十年,理想主义日渐式微,从百姓到精英,人人
眼里只有钱,
倒也单纯得很。明朝思想家顾炎武说,士大夫之耻,是谓国耻。一个社会,知识分子应
该是社会良心
的底线,这一部分人丧失道德贞操是极为可悲的。国内许多名教授在国企民企当独立董
事,拿的钱远
远高过工资。俗话说屁股决定脑袋,拿了人家的钱还能说不利企业的话吗?坚持真理只
能是假话空
话。不过现在从上到下,大家都心照不宣的说假话,还有几人相信党章国法?
三是茉莉花革命在中国没有太多的群众基础。经过文革加六四,人们基本放弃理想,对
政治彻底失
望。社会没有道德约束,没有信仰拜就拜金。少数人不甘沉沦,发出的声音却极其微弱。

【在 h*****x 的大作中提到】
: 所以说中国抗震的核心和重点在广大的农村,根本不是学校里抗震教科书上那些混凝土
: 钢结构,学生们教授们心目中的大跨和高层结构,而是毫不起眼的砌体结构木结构甚至
: 土石结构。谁能解决农村建筑结构抗震问题,才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啊。不过可悲的是
: ,即使有这样的牛人出现,他也不会捞到什么好处。房子没倒没死人,大家只是最多唏
: 嘘一下转脸就忘了。我看四川倒的学校都被全国人民忘得差不多了。
:
: ,
: and

j***h
发帖数: 4412
33
悲哀呀! 中国地震局局长竟然是一个外行!
送交者: 好啊好啊 2011年03月12日20:41:27
在地震预测的工作中,日本人发现了地震时由震源发出的震波有两种,一种是上下波动
的(P波),这
种波以每秒6km的速度在地壳中传导。而另一种是水平方向波动的(S波),这种波以每
秒3.5km的速
度在地壳中传导。而后者是主要导致建筑物倒塌,从而造成人员伤亡的原因。这种在地
壳中传导的时
间差,导致了日本现在发明了目前在小范围中试用的地震预测技术。当大地震时,得到
P波的数据后,
立即发出警报,在大约10秒左右的时间里,人们起码可以找到一个相对安全的地点保护
自己。
此次日本仙台大地震,东京一带就有这种预测的应用,得到了很好的效果,日本准备进
一步推广应
用。
可是对这种报道,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态度非常明确。声称:“这是
一个非常不专业
的问题,所谓提前10秒预测出来,那是不可能的,也绝无此事。”。
日本的这俩种波的发现以及地震预报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并不是什么秘密。我作为作为
一个正宗的业
外人士都知道这种预报的技术和机制。可是作为正宗的业内人士,中国地震局局长,却
发出那种言论
了,表示他对这种他的专业范围内的事情毫无知晓。在这样的现实中,谁的言论非常不
专业?这就是
中国地震局局长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
悲哀呀!愤怒呀!要是看这种消息看多了,我早晚也要变成愤青了。
嘿嘿,
好啊好啊!
附:中国地震局长:日本提前10秒预测地震绝无可能
现代快报 2011-03-12
3月11日日本地震发生之后,网上一则消息开始疯传,称此次地震,日本提前10秒就预
测出来了。果
真如此吗?3月12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明确表态:不可能,也绝
无此事。
不过,在当前地震频发的状态下,这也引发了人们对地震预测问题的关注。全国政
协委员、中科
院院士、地球物理学家陈运泰接受快报采访时表示,十二五期间不能放弃对地震预测的
努力。□快报特
派记者 郑春平 鹿伟
中国地震局局长:
提前10秒预测地震没可能
“这是一个非常不专业的问题,所谓提前10秒预测出来,那是不可能的,也绝无此
事。”对于网上
传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态度非常明确。他告诉记者,“云南地震
局专家已对此做
过解读了。”
陈建民说,地震预报是在预测的基础上向社会发布的,通过观测资料,研究地震活
动性的规律,
预测可能什么时期发生。“日本做的是‘预警’,就是这里(已经)发生地震,震动源向
外传播,地震波
带来的能量,在地表产生震动,破坏建筑物。”陈建民解释,地震波传播需要时间,比
如这里地震,发
生之后可以告诉你,多少秒之后能传到你那里,信息提前告知给你。
“电波传播速度30万公里,地震波在地壳里速度为每秒5公里,如果有地震,用几
秒钟就可以判断
出来,可以用30万公里的电波传达。这就叫异地预警。”陈建民解释,日本做的就是这
些工作。如地
震还没有发生能提前预测出来,他岂不是“神仙”?
中国地震预警项目
已报到发改委
那么,中国的地震预警机制做得怎么样?陈建民说,地震预警机制包括预警的模型
、预报的台网
等,很系统,我们目前还没有建立。不过,这个项目,已经报到国家发改委,他们已经
接纳,进入评
估过程,“十二五”期间要在有条件的地区试点。
陈建民还表示,因为预警系统很复杂,还要依靠社会的信息化程度,对电视台怎么
发布,对医
院、公共场所的指令怎么顺畅到达,还有高速铁路怎么减速、怎么停车,天然气管网、
核电站什么时
候关闭、什么程度不关闭,“信息要快,要准,要紧急处置,各行各业,都要作出快速
反应,各方面信
息系统要完备、畅通。”目前,日本这个程度比较高。当然,也并不是每一个都有效,
也有信息有误、
预报失真等误触发的问题。
院士建议
陈运泰:不应放弃地震预测
尽管地震预测难度很大,但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地球物理学家陈运泰认为
,国际上对于
地震预测确实存在不同看法,但普遍承认,地震长期预测还是有可行的办法,中期预测
也有成功的例
子,争论的焦点是短(期)临(震)预测。他建议,“十二五”规划草案中应该强化地震预
测工作。
目前国际上流行的 “地震不能预测”的说法大多指的是短临预测。况且,地震是
不是永远不能预
测,在科学上是一个没有定论的问题,争论虽激烈,但是并不是一个靠“少数服从多数
”就可以解决的
问题。不能因为地震预测难度大,就放弃努力。我国地震科学工作者应当依照《中华人
民共和国防震
减灾法》,遵照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的指示,“ 争取长期预报更加科学,中期预报
水平不断提高,
短临预报有新的突破,保持我国在该领域国际领先地位。”
记者手记
地震局局长缺席政协小组会
委员和记者都说“应该的”
云南盈江地震、日本强震发生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格外忙碌
,更是中外媒
体追踪采访的对象。不过,从昨天开始,想要采访他没那么容易了。
昨天一大早,快报记者再次来到政协科协界别驻地北京会议中心,想就日本地震的
进一步影响再
次采访陈建民。这可能是两会驻地中最偏远的一个,来的路上记者已经做好了“扑空”
的准备,不过还
是情愿再跑一趟。
果然,到达驻地后,科协界别的委员们已开始小组讨论,遗憾的是没有看到陈建民
。工作人员告
诉记者,“陈委员请假了,今天来不了。”其他的委员也跟着点头,“他今天没来是对
的,这是非常时
期,他太忙了,请假也是应该的。”
接着,又有多位记者相继过来打探,“陈建民局长在吗?”“陈局长来没来?”…
…当大家听说陈建
民请假后,虽然失望,但是纷纷表示理解,这个时候有太多的事情需要他去处理,“请
假也是应该的。

快报特派记者 郑春平 鹿伟
观点
秦大河委员(原中国气象局局长):
气候异常
与地震无关
地震发生前,气象会出现异常?“没有,没有,那是传言。”作为多年从事气候变
化研究的中科院
院士秦大河委员连声称,在自己的知识范围内,还没有关于地震发生前气象会出现异常
的科学论证或
例子。“从理论上讲,地壳发生运动和气候变化没有直接的联系。天气的变化,主要是
因为大气运动带
来的。”秦大河对快报记者称,目前还没听说过有科学家讨论或研究过,大旱或大涝与
地震频发是否有
关。
快报特派记者
郑春平 鹿伟 沈晓伟
我国东部沿海
要有海啸应急预案
刘赐贵代表(国家海洋局局长):
我国东部沿海
要有海啸应急预案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表示,在当前东部率先发展的大趋势下,我
国沿海地区的
经济和人口密度急剧增大。国家和沿海地方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海洋灾害可能造成的
影响,切实提
高沿海地区的灾害防御能力。沿海地区要抓紧开展当地的海啸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工作
,将海啸应急
预案上升为政府预案,定期开展海啸应急演习。另外,加大海啸灾害观测预警能力建设
力度,做好海
啸预警服务。同时,大力普及海啸科学知识,提高全民族的海啸防灾避灾意识和能力。
新华社
我国核电技术
不惧地震
陆启洲委员(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总经理):
我国核电技术
不惧地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总经理陆启洲说,此次日本受影响的核电站
采用的是二代
核电技术,最大问题就在于遇紧急情况停堆后,须启用备用电源带动冷却水循环散热。
我国的第三代
核电技术则不存在这个问题,因其采用“非能动”安全系统,就是在反应堆上方顶着多
个千吨级水箱,
一旦遭遇紧急情况,不需要交流电源和应急发电机,仅利用地球引力、物质重力等自然
现象就可驱动
核电厂安全系统,巧妙冷却反应堆堆芯,带走堆芯余热,并对安全壳外部实施喷淋,从
而恢复核电站
安全状态。新华社
两会·答记者问
环保部:
沿海11省区
密切监控日本核泄漏影响
昨天,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加强环境保护”记者会上,日本
地震成为记者关
注的焦点之一。会上,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表示,日本因地震发生的核泄漏事件不会改
变中国发展核
电的决心和安排。
日本核泄漏是否会影响到中国?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说,日本发生地震后,两台核
电机组受到影
响。中国核安全局当即与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进行了联系,详细了解日本方面的情况
。中国已经启
动了沿海城市的核安全监测装置,正在监测日本的核电泄漏对中国是否造成影响。“到
目前为止,监测
的结果一切正常,尚未对中国造成影响。”
随后,记者了解到,环保部已经下令沿海11省区密切监视由于核泄漏所造成的环境
影响,要求沿
海居民密切关注。
张力军同时表示,中国现在运行的核电装置是13台,所有监测结果都表明这运行的
13台核电机组
排放指标远低于国际国内的排放标准,运行状况安全良好。
政协委员呼吁尽快出台《原子能法》
本次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副院长兼
总工程师陈炳
德建议,尽快出台《原子能法》。陈炳德对日本地震中福岛核电站可能发生的泄漏事故
进行了分析。
他说,按照正常设计,在地震发生后,如果核电站丧失了外电网,应急电源将会自动启
动冷却和关闭
核反应堆。而在这次日本地震中,福岛核电站的一个应急电源未能启动,反应堆未被及
时冷却,出现
热量集聚,导致外溢泄漏。因此,福岛的核泄漏事件需要继续观测评估。
按照国家能源局的规划,到2015年,中国核电装机将占电力装机总量的5%以上。陈
炳德提出,
最为关键的是我国管理核领域活动的基本法《原子能法》仍然处于空白状态,他建议国
家加快这方面
的立法工作,并告知公众,明确出台时间表。
快报特派记者 孙兰兰 沈晓伟
权威访谈
日本核电站泄漏
对中国沿海影响不会太大
快报专访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理事长:
日本核电站泄漏
对中国沿海影响不会太大
昨天,日本泄漏核电站周围的应急范围从10公里拓展到了20公里,是不是意味事态
进一步严重?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理事长、原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张华祝说,可以这么认
为,日本做了
进一步恶化的准备。
另外,10公里的应急是就地隐蔽,20公里的应急是疏散撤离,这两者有何不同?张
华祝说,一旦
核电站泄漏事故产生影响,周围应急“就地隐蔽”是指在屋里不出来,挡住辐射即可;
要撤离的话,表
明事态相对更严重。
按照通常的看法,核物质泄漏,影响范围是非常广泛的,仅仅20公里的范围“管用
”吗?“居民要
撤离的话,最大的范围也就是30公里,随着半径扩大,放射性物质的强度衰减得很厉害
。”张华祝委
员说,最关键的是第一波的应急,此后随着风向变化、距离延伸等,影响也会越来越衰
减。也正是因
为上述原因,张华祝委员认为,即使将来影响到中国东部沿海,影响也不会太大。
“柏崎—刈羽核电站发生的核泄漏事故是我目前知道的最严重的事故,但影响也是
局部的。”张华
祝表示。据悉,2007年,日本新潟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导致靠近震中的柏崎—刈羽核电
站发生核泄
漏。而柏崎—刈羽核电站有7座反应堆,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核电站。
张华祝十分确切地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国家级、省级、核电站共三级核
应急体系,“可
以说,十分详细和周密。”

are
academic
you

【在 j***h 的大作中提到】
: As long as the people still worship money as their do now, there is no
: hope to do serious research/design or any academic work in China. One
: of the reasons is that the important projects and research fundings are
: all controlled by the retired men, those members of engineering academic
: who do not know what the world happened after their so-called great
: engineering achievement twenty of thirty years ago.
: It is nothing to do with politics, I think that the following
: observation is true: almost all professors/engineerings in China are
: slavers of money. No one believe that, for serious research/design, you
: should never listen to those never-retired members of engineering

y******r
发帖数: 2986
34
P波的波速6km/s,S波的波速3.5km/s?
这个数据对么?我怎么感觉要小很多呀

【在 j***h 的大作中提到】
: 悲哀呀! 中国地震局局长竟然是一个外行!
: 送交者: 好啊好啊 2011年03月12日20:41:27
: 在地震预测的工作中,日本人发现了地震时由震源发出的震波有两种,一种是上下波动
: 的(P波),这
: 种波以每秒6km的速度在地壳中传导。而另一种是水平方向波动的(S波),这种波以每
: 秒3.5km的速
: 度在地壳中传导。而后者是主要导致建筑物倒塌,从而造成人员伤亡的原因。这种在地
: 壳中传导的时
: 间差,导致了日本现在发明了目前在小范围中试用的地震预测技术。当大地震时,得到
: P波的数据后,

x****g
发帖数: 2052
35
差不多,p 5公里,s 3公里

【在 y******r 的大作中提到】
: P波的波速6km/s,S波的波速3.5km/s?
: 这个数据对么?我怎么感觉要小很多呀

j***h
发帖数: 4412
36
http://baike.baidu.com/view/1215706.htm
1989年10月17日当洛马普瑞特地震袭击时,伯克利家中突然感到房屋摇动。10秒钟后摇动突然变的
特别厉害,这表示S波已经到达。P波总是首先从震源来到,因为它们沿同一路径传播时比S波速度
快。利用波的这一特性,可以计算出这个地震的震源在80多千米以外。
P波和S波速度的简单公式在下面给出。这些表达式与已经提到的波的重要性质一致
:因为流体的
剪切模量是0,剪切波在水中的速度为0,因为两个弹性模量总是正的,所以P波比S波传
播得快。
因为地球内部的强大压力,岩石的密度随深度增大。由于密度在P波和S波速度公式
中的分母项
上,表面看来,波速度应随其在地球的深度增加而减小。然而体积模量和剪切模量随深
度而增加,而
且比岩石密度增加得更快(但当岩石熔融时,其剪切模量下降至0)。这样,在我们的地
球内部P和S地
震波速一般是随深度而增加的,在第6章中将进一步讨论。
虽然某一给定岩石弹性模量是常数,但在一些地质环境里岩石不同方向上的性质可
以显著变化。
这种情况叫各向异性,这时,P波和S波向不同方位传播时具有不同速度。通过这种各向
异性性质的探
测,可以提供有关地球内部地质状况的信息,这是当今广泛研究的问题。但在以下的讨
论中将限制在
各向同性的情况,绝大多数地震运动属于这种情况。
P波,速度vP =√(k+3/4μ)/ρ。
花岗岩: vP=5.5千米/秒;
水: vP=1.5千米/秒。
S波,速度vS=√μ/ρ。
花岗岩: vS=3.0千米/秒;
水: vS=0千米/秒。
S波速度的简单公式在下面给出。这些表达式与已经提到的波的重要性质一致:因为流体的剪切模量是
0,剪切波在水中的速度为0,因为两个弹性模量总是正的,所以P波比S波传播得快。

【在 y******r 的大作中提到】
: P波的波速6km/s,S波的波速3.5km/s?
: 这个数据对么?我怎么感觉要小很多呀

j***h
发帖数: 4412
37
9.0太罕见 南加州核电厂仅能承受7.0地震
今日新闻网 2011-03-15 20:30:56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厂发生爆炸和核能辐射后,各国纷纷重新检视所属的核电厂安全
问题;加州核
能电厂经营者坦言,南加州核电厂仅能承受芮氏规模7.0地震。
目前德国动作最快,不但决定关闭核电厂运作3个月,7家在1980年前所建的核电厂
更从即日起
关闭。同样处于地震带,并拥有多处核能发电厂的美国加州,也开始检视核电厂安全。
《洛杉矶时报》引述南加州艾迪生公司(Southern California Edison)高层的话表
示,位
于南加州圣翁诺飞(San Onofre)的核电厂,当初规划设计的最大承受地震规模仅为7.0
,与日本东
北这次的9.0强震相距甚远。
该电厂首席核能专家狄特里希(Pete Dietrich)说,电厂外围兴建类似「俄罗斯娃
娃」,有多
层次防堵围墙,这片厚达4英尺的围墙可在意外发生时防止辐射外洩,反应炉外围也建
有8英寸厚的铁
柱。在反应炉内部,燃料棒与控制棒都被冷却水包围,冷却系统是透过3000英尺管线由
太平洋引水,
协助维持核电厂温度。
加州政府则是引述地震专家说法安抚人心,强调加州不太可能发生如此大规模的地
震,核电厂安
全无虞。

摇动突然变

时比S波速度

【在 j***h 的大作中提到】
: http://baike.baidu.com/view/1215706.htm
: 1989年10月17日当洛马普瑞特地震袭击时,伯克利家中突然感到房屋摇动。10秒钟后摇动突然变的
: 特别厉害,这表示S波已经到达。P波总是首先从震源来到,因为它们沿同一路径传播时比S波速度
: 快。利用波的这一特性,可以计算出这个地震的震源在80多千米以外。
: P波和S波速度的简单公式在下面给出。这些表达式与已经提到的波的重要性质一致
: :因为流体的
: 剪切模量是0,剪切波在水中的速度为0,因为两个弹性模量总是正的,所以P波比S波传
: 播得快。
: 因为地球内部的强大压力,岩石的密度随深度增大。由于密度在P波和S波速度公式
: 中的分母项

h*****x
发帖数: 304
38
这局长说的不是对的吗,记者瞎写混淆“预警”和“预报”,他给大家解释两个概念的
区别。地震时P波S波同时产生,P波比S波跑得快,所以这十秒钟只是预警而已。而预报
是要先于地震发生的。成熟的地震预报本来就没实现,要不然陈运泰院士会用“不应放
弃...”这样的字眼吗?历史上成功的短期预报地震也就是海城地震等寥寥数次而已。
要不然日本新西兰这样的抗震强国都没预报出来。
斑竹能不能不要瞎转文章!别人外行没看懂可以乱起个标题,可你这不是以讹传讹吗!

【在 j***h 的大作中提到】
: 悲哀呀! 中国地震局局长竟然是一个外行!
: 送交者: 好啊好啊 2011年03月12日20:41:27
: 在地震预测的工作中,日本人发现了地震时由震源发出的震波有两种,一种是上下波动
: 的(P波),这
: 种波以每秒6km的速度在地壳中传导。而另一种是水平方向波动的(S波),这种波以每
: 秒3.5km的速
: 度在地壳中传导。而后者是主要导致建筑物倒塌,从而造成人员伤亡的原因。这种在地
: 壳中传导的时
: 间差,导致了日本现在发明了目前在小范围中试用的地震预测技术。当大地震时,得到
: P波的数据后,

j***h
发帖数: 4412
39
Earthquake detection systems can sound the alarm in the moments before a
big tremor strikes—time enough to save lives
Japan’s system, which went live in 2007, makes heavy use of personal
technology. Alerts go out not only on television and radio but through
special receivers in homes, offices and schools. Pop-up windows on
computers show a real-time map with the epicenter’s location and the
radiating seismic waves. A timer counts down to the shaking at your
location and highlights predicted intensity. Cell phone providers
broadcast a text message–like warning to all phones with a
characteristic audible alarm. Critical industries such as nuclear power
stations, rail systems, airports and hazardous manufacturing facilities
use dedicated communications systems tailored to their needs.
Japan’s experience shows that earthquake warning systems do not just
help protect lives, they also help the bottom line. In 2003 two
earthquakes near Sendai, Japan, caused more than $15 million in losses
to the OKI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plant because of fire, equipment
damage and loss of productivity. The plant had to be shut down for
periods of 17 and 13 days, respectively, following the quakes. The
company then spent $600,000 to retrofit the factory and to install a
warning system. In two similar earthquakes since, the factory suffered
only $200,000 in losses and 4.5 and 3.5 days of downtime.
http://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cfm?id=tsunami-second
the-big-one
Seconds Before the Big One: Progress in Earthquake Alarms
Earthquake detection systems can sound the alarm in the moments before a
big tremor strikes—time enough to save lives
By Richard Allen | March 11, 2011
Editor's note (3/11/11): This article is from the forthcoming April
issue of Scientific American. We are posting the text of the article
early in light of the deadly Japan earthquake and resulting tsunami.
Earthquakes are unique in the pantheon of natural disasters in that they
provide no warning at all before they strike. Consider the case of the
Loma Prieta quake, which hit the San Francisco Bay Area on October 17,
1989, just as warm-ups were getting under way for the evening’s World
Series game between the San Francisco Giants and the Oakland A’s. At
5:04 p.m., a sudden slip of the San Andreas Fault shook the region with
enough force to collapse a 1.5-mile section of a double-decker freeway
and sections of the Bay Bridge connecting Oakland with San Francisco.
More than 60 people died.
Over the years scientists have hunted for some signal—a precursory sign,
however faint—that would allow forecasters to pin-point exactly where and
when the big ones will hit, something that would put people out of
harm’s way. After decades spent searching in vain, many seismologists
now doubt whether such a signal even exists.
Yet not all hope is lost. Within seconds of an earthquake’s first subtle
motions, scientists can now predict with some certainty how strong and
widespread the shaking will be. By integrating new science with moder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 the authorities could get a few tens of
seconds’ warning, perhaps even half a minute, to those in harm’s way.
That may not sound like much, but it is enough to send shutdown warnings
to power plants and rail networks, automatically open elevator doors and
alert firefighters.
The Loma Prieta quake was centered south of the Bay in the rugged Santa
Cruz Mountains. After the ground started to shake, it took more than 30
seconds for the damaging vibrations to travel the 60 miles to San
Francisco and Oakland, the scenes of more than 80 percent of the
fatalities. If an earthquake early-warning system had existed back then,
it could have provided perhaps a 20-second warning to the heart of the
region. This is enough time to slow and stop trains, issue “go around”
commands to airplanes on final approach and turn street-lights red—
preventing cars from entering hazardous structures such as bridges and
tunnels. Workers in hazardous work environments could move to safe
zones, and sensitive equipment could enter a hold mode, reducing damage
and loss. Schoolchildren and office workers could get under desks before
the shaking arrived. The region would be ready to ride out the violence
to come.
Such networks are being deployed all over the world in locations as
diverse as Mexico, Taiwan, Turkey and Romania. Japan’s system is among
the most advanced. The nationwide network issues warnings via most
television and radio stations, several cell phone providers, and the
public address system of malls and other public spaces. In the three and
a half years since the system came online, more than a dozen earthquakes
have already triggered widespread alerts. People in factories, schools,
trains and automobiles were given a few precious moments to prepare;
following the alerts, there were no reports of panic or highway
accidents. The U.S. is behi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but a new test bed
being deployed in California should soon lead to a full-scale warning
system in that fault-ridden state.
California is long past due for the next big one. If we build a warning
system now, we can save lives.
From Waves to Warnings
The ground beneath our feet is moving. As the tectonic plates drift
across the earth’s surface, pieces of the continents grind past one
another and collide like cars in a freeway pileup. The earth’s crust—the
outer layer of the plates that we live on—is elastic, but only to a
point. At the plate boundaries, the crust bends until the strain becomes
too great. When it snaps, the energy stored up over the preceding
decades tears across the earth’s surface, shaking everything in its
path.
Hundreds of earthquakes occur every day. Fortunately, most are so small
that we would never know about them without the help of sensitive
seismometers. In daily earthquakes only three to six feet of the fault
plane slips; humans cannot feel the shaking. In magnitude 5.0
earthquakes a mile or two of the fault plane ruptures; humans can easily
feel movement, but modern buildings can withstand it. At magnitude 8.0
the rupture propagates for hundreds of miles across the fault plane, and
the tear can extend up to the surface. It will rip a building in two.
By monitoring the buildup of strain between earthquakes, seismologists
know that many areas of the crust are close to failure. But the detailed
structure of the faults deep below the surface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both the nucleation and propagation of earthquake ruptures—a
structure that cannot be sampled directly. For this reason, most
seismologists do not believe it is possible to create a forecasting
system capable of predicting a large earthquake hours or days before it
strikes. For the foreseeable future, the best anyone will be able to do
is to quickly detect a large earthquake and sound the alarm.
A few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earthquakes aid in this task. What we
perceive as one extended jolt actually comes in stages. Energy from a
break in the crust travels through the earth in two forms: --P-waves and -
S-waves. Both types leave the fault surface at the same time, but there
the similarities end. --P-waves, like sound waves, are compression waves.
They travel relatively quickly, but they do not carry much power. During
an earthquake, you feel the -P-waves as a sudden, vertical thump. -S-waves
are more like ocean waves, slow movers that contain most of the energy
and bring the strongest shak-ing. The ground motion is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and they can bat entire buildings around like they were
dinghies in the surf.
In addition, not all waves look alike; they take on different shapes
depending on the size of the slip patch. The -P-wave radiation for small
slip patches has relatively low amplitude and high frequency—a small but
sharp pulse. Bigger earthquakes rupture larger areas of a fault and have
more slip, so the -P-wave is larger in amplitude and lower in frequency.
It is akin t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queak of a small bird and the
roar of a grizzly bear.
A single seismometer could estimate the magnitude of the earthquake
based on just this information. Any -P-wave with high amplitude and low
frequency would trigger a warning. This single-station approach is the
fastest way to give warnings near the epicenter. Yet the character of
earthquake ruptures varies—not all magnitude 5.0 earthquakes look the
same—and the specific sediments underneath the seismometer modify the -P-
wave. This variability increases the risk of both false alarms—warnings
when there is no earthquake—and missed alarms when a damaging earthquake
is under way.
To reduce the likelihood of both false and missed alarms, we can combine
data recorded by several seismometers located a few miles apart. In this
setup the sediments beneath each instrument would be different, so we
can obtain an average estimate of the magnitude. This approach requires
seismic networks that transmit instrument data to a central site and
then integrate them. Yet it takes a few seconds to transmit and analyze
the data, and in every passing second the damaging -S-wave travels
another two to three miles.
The best approach is thus to combine the single-station and network-
based approaches, which provides the potential for both rapid warnings
in the region near the epicenter and tens of seconds of warning to
locations farther away.
Any system has to make a trade-off between the accuracy and the warning
time available. As the seismic network collects more data on an earth-
quake, the predictions will improve, but the time until shaking will
decrease. Some users may tolerate more false and missed alarms to have
more warning time. For example, schools may prefer to get the warning
sooner so children can take cover. A few false alarms a year provide the
regular drills necessary so that everyone knows what to do. Nuclear
power stations, in contrast, require only a second to shut down the
reactor—but doing so comes at great cost. Operators there will want to
wait until extreme shaking is certain.
Alerts Near and Far
Public earthquake warning systems have existed in one form or another
for decades. In the 1960s Japanese engineers built seismometers into the
tracks of the new Shinkansen bullet trains. Excessive shaking would
sound an alarm, giving the conductor a chance to slow the train. Later,
scientists designed systems that would use far-flung seismometers to
relay warnings in advance of the heaviest shaking. Mexico’s network is
designed to detect earthquakes near the coastline and broadcast warnings
in Mexico City, an aging metropolis of more than 20 million people built
on a silty lakebed that amplifies seismic waves.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coast and the city can provide more than 60 seconds of warning.
Mexico’s system came online back in 1993. Two years later it would
experience its first serious test. On October 9, 1995, a magnitude 8.0
earthquake struck just off the coast of Manzanillo. The warning system
picked up the tremor and broadcast alerts on television and radio
stations in Mexico City and via a dedicated radio alert system similar
to weather radio in the U.S. As a result of the warning, officials were
able to stop the metro system 50 seconds before the shaking arrived, and
schools were evacuated as planned.
Japan’s system, which went live in 2007, makes heavy use of personal
technology. Alerts go out not only on television and radio but through
special receivers in homes, offices and schools. Pop-up windows on
computers show a real-time map with the epicenter’s location and the
radiating seismic waves. A timer counts down to the shaking at your
location and highlights predicted intensity. Cell phone providers
broadcast a text message–like warning to all phones with a
characteristic audible alarm. Critical industries such as nuclear power
stations, rail systems, airports and hazardous manufacturing facilities
use dedicated communications systems tailored to their needs.
Japan’s experience shows that earthquake warning systems do not just
help protect lives, they also help the bottom line. In 2003 two
earthquakes near Sendai, Japan, caused more than $15 million in losses
to the OKI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plant because of fire, equipment
damage and loss of productivity. The plant had to be shut down for
periods of 17 and 13 days, respectively, following the quakes. The
company then spent $600,000 to retrofit the factory and to install a
warning system. In two similar earthquakes since, the factory suffered
only $200,000 in losses and 4.5 and 3.5 days of downtime.
The California Curse
California is earthquake country. In 2006 a consortium of universities
and state and federal agencies joined forces to develop ShakeAlert, a
warning system for the state. Right now a prototype system links
together approximately 400 seismic stations and will soon send alerts to
a small group of test users. The finished system will provide not only
immediate single-station alerts to those near the epicenter but also
widespread network-based alerts to those farther away. If all goes well,
alerts will be available within five seconds after the first -P-wave
hits.
Yet California still has a long way to go before it can be blanketed
with a comprehensive network such as Japan’s. The 400 existing seismic
stations are concentrated around the San Francisco Bay and Los Angeles
metropolitan areas, leaving gaps elsewhere. Even though most
Californians live near these two areas, the gaps both slow the system
and reduce its accuracy, because it takes longer to detect the -P-waves
at multiple locations. In Japan instruments are spaced every 15 miles
across the entire country. That level of spacing in California would
deliver the best system performance, with fewer false and missed alarms
and more warning time.
Those alerts, like Japan’s, would leverage the networked gadgets that
most people carry every day. Individuals would get an alert on their
mobile phone indicating predicted shaking intensity, a countdown until
the shaking starts, and perhaps a simple instruction such as “get under
a table” or “move to your safe zone.” Larger organizations with
infrastructure spread over a region will likely want more detailed
information such as a real-time map showing the wave progression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ground shaking across the affected area.
Such a system would require only a modest investment compared with the
potential dangers of a major earthquake—100 new seismic stations and
upgrades to existing infrastructure, at a total cost of $80 million. In
five years the system could be up and running. In six we could be very
thankful that it is.
ABOUT THE AUTHOR(S)
Richard Allen is a professor of geophysics and associate director of the
seismological laboratory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He
is currently testing a prototype earthquake early-warning system that
could be extended to all of California.

【在 h*****x 的大作中提到】
: 这局长说的不是对的吗,记者瞎写混淆“预警”和“预报”,他给大家解释两个概念的
: 区别。地震时P波S波同时产生,P波比S波跑得快,所以这十秒钟只是预警而已。而预报
: 是要先于地震发生的。成熟的地震预报本来就没实现,要不然陈运泰院士会用“不应放
: 弃...”这样的字眼吗?历史上成功的短期预报地震也就是海城地震等寥寥数次而已。
: 要不然日本新西兰这样的抗震强国都没预报出来。
: 斑竹能不能不要瞎转文章!别人外行没看懂可以乱起个标题,可你这不是以讹传讹吗!

j***h
发帖数: 4412
40
大贪官从中索贿 中国核电安全堪虞 2011-03-16 00:02:04 《纽约客》
万维读者网记者江夏编译报道:日本大海啸引发核电厂危机,中国的核电厂也引人关注
。美国《纽约
客》杂志(The New Yorker)3月14日刊登奥斯诺斯(Evan Osnos)发自北京的博客说
,去年
11月19日,一宗新闻并未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当天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判决中国“头号央企”——核工业集团公司原总经理、党
组书记、中共十七
届中央委员康日新受贿罪成立,处以无期徒刑,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康日新是136家
中央国企“一把
手”中,唯一一个中共中央委员。他受贿犯罪期间,正领导着世界上最具雄心的核电厂
建造计划。计划
完成后,中国将新核电厂的数量,将比全世界现有核电厂的总数还多。仅今后10年,中
国就会新增24
座核反应堆,将核电量增加4倍,达到400亿瓦。面对如此快的核电发展速度,中国国家
核安全局局长
李干杰2009年公开警告说,如果不能确保核电厂建筑达到最高标准,中国可能遭遇安全
及环境风险。
他在2009年的“国际核能部长级会议”上说:“在现阶段,如果我们对核能领域的超速
扩张没有充分认
识,将危及核电厂的建筑质量和操作安全。”
康日新受贿2.6亿元人民币。他主要的敛财手段,就是在核电厂建筑投标中作弊。布雷
德谢尔
(Keith Bradsher)在《时代》周刊上写道:“康先生的决策完全没有公开,无疑会危
及核电厂的
建筑状况。他的案例,令人忧虑中国的核电计划管理层做决策时,并非始终坚持安全第
一。”
中国目前独特的能源战略困境是:既要扩充核电以满足经济对电力的需求,又要替换严
重污染的煤电
厂。如果中国的温室排放像过去30年那样持续增加,那么在今后30年排放的温室气体,
就将超过美国
有史以来排放量的总和。通过日本核电危机,可以设想核电厂迅速建造、疏于监管可能
导致的后果。
许多想象不到的问题,以前都被忽略了。中国建造了世界级的基础设施,但一个系统扩
展太快,难免
出现令人担忧的漏洞。最近中国铁道部长刘志军因受贿控罪下台,牵出高铁施工中的弊
案——承包商铺
设高铁的水泥基座时,使用便宜的劣质固化剂。这将会使列车难以保持目前每小时350
公里的超高
速。
麻省理工学院的核子科学家卡达克教授(Andrew Kadak),在深圳大亚湾核电厂安全监
察委员会与
中国核能官员紧密共事,能够自由进出该厂设施和所有级别的管理部门。他表示,大亚
湾是法国设计
的核电厂,保养维护良好。“我们的目标是创造美国式的操作文化,而中国人很愿意接
受”。
卡达克说,目前中国正在建造的核电厂,采用的是最尖端的设计,而日本出事的核电厂
相对老旧得
多。但未知的是,核电厂设计能对抗多大规模的地震和海啸,所在的地点能否经受住今
天日本那样的
大灾难。至于中国正在设计的核电厂能否承受日本这种规模的大地震和海啸,卡达克说
,“我们每天都
进行安全评估和概率风险分析”。他还“假定”规划人员会对核电厂项目进行地震分析。

a
power

【在 j***h 的大作中提到】
: Earthquake detection systems can sound the alarm in the moments before a
: big tremor strikes—time enough to save lives
: Japan’s system, which went live in 2007, makes heavy use of personal
: technology. Alerts go out not only on television and radio but through
: special receivers in homes, offices and schools. Pop-up windows on
: computers show a real-time map with the epicenter’s location and the
: radiating seismic waves. A timer counts down to the shaking at your
: location and highlights predicted intensity. Cell phone providers
: broadcast a text message–like warning to all phones with a
: characteristic audible alarm. Critical industries such as nuclear power

相关主题
抗震建筑是减少地震损失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智利发生里氏8.8级强烈地震
焦点访谈:汶川大地震为何破坏巨大地震黑盒子?
加州地震设计大家烤得怎么样?新西兰地震至少65人遇难 震前2天上百巨头鲸搁浅死亡[图] (转载)
进入CivilEngineering版参与讨论
j***h
发帖数: 4412
41
十分罕见!中国官媒炮轰温家宝缓核政策
旺报 2011-03-18 20:19:21
大陆官媒新华社和隶属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国际在线,昨天引述学者意见
,抨击国务院
总理温家宝放弃发展核电的决定,是非理智之举、因噎废食,如此公开炮打中央的作法
,十分罕见。
因应日本福岛核灾发展情势,大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6日召集国务院常务会议,决
定全面安检大
陆核设施,同时加紧编制核安全规画,调整核电发展中长期规画。
60余核电机组将陷停摆
温家宝指示,在核安全规画批准前,暂停审批核电项目(包括已展开前期工作的项
目)。
《21世纪经济报道》指出,知情人士表示,核安全规画需要在1-2年方能出台。以
中国每年开工
8台机组来计算,温家宝的裁示,让建设周期因此延后的核电机组可达16台,总投资可
能超过2000亿
元。
加上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中电投集团,和华能集团,合计有高达60余核电机组
前期审批作业
和筹建工程陷入停摆。
以每台二代改进型核电机组投资约120亿元(人民币,下同),上述60多个项目中有
些还采用了其
它投资更高的核电技术,总投资将可能在8000亿元以上。
英国《金融时报》报导,中国政府停止审批新建核反应堆的决定已引起全球核电产
业担心,核电
专家称,无论多短暂的停顿,都不仅会对中国核电企业产生消极影响,也将波及全球制
造商。凯捷咨
询全球能源业务主管科利特.莱温娜表示,「这会推迟人们所说的全球复兴」。
核电仍安全又经济
温家宝这一缓核政策决定,竟然也引起新华社等官媒藉评述和报导,直接挑战温总
理的领导威
信,这为两会闭幕后,大陆正式启动十二五规画的进程,投下令人侧目的变量。新华社
昨天在以「中
国专家:不必因噎废食放弃核电」为题的报导中,引述专家意见指出,核电仍然是安全
、经济的能源
方式,不必因日本福岛核事故放弃发展核电,但应在安全方面更加注意。
中国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研究员柴国旱受访说,他认为,地震导致福岛核
电厂辐射泄漏
的说法并不准确,对核电厂造成致命打击的,应是地震引发的海啸。
有关中国核电厂是否能抵挡地震、海啸的风险问题,柴国旱表明不用担心。他指出
,中国核电厂
能承受的地震强度高于福岛核电厂;且由于设计的保守性,实际抗震能力更高。柴国旱
分析说,中国沿
海大陆棚较宽,又有许多海岛礁石环绕,客观上会减少海啸危险,即使遇到海啸,也不
会造成明显影
响。
中国核工业集团研究员陈竹舟认为,与日本福岛核电厂技术相比,中国已建和在建
的核电技术更
成熟,安全性能更高。
陈竹舟强调,中国沿海所建的核电厂为二代半和第三代核电技术,没有启用备用电
源带动冷却水
循环散热的问题。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顾忠茂接受国际在线访问说,因为福岛核事故而放弃
发展核电「实
非理智之举」。

【在 j***h 的大作中提到】
: 大贪官从中索贿 中国核电安全堪虞 2011-03-16 00:02:04 《纽约客》
: 万维读者网记者江夏编译报道:日本大海啸引发核电厂危机,中国的核电厂也引人关注
: 。美国《纽约
: 客》杂志(The New Yorker)3月14日刊登奥斯诺斯(Evan Osnos)发自北京的博客说
: ,去年
: 11月19日,一宗新闻并未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 当天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判决中国“头号央企”——核工业集团公司原总经理、党
: 组书记、中共十七
: 届中央委员康日新受贿罪成立,处以无期徒刑,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康日新是136家
: 中央国企“一把

j***h
发帖数: 4412
42
50头鲸鱼搁浅日本海滩 2011年03月07日 15:54 扬子晚报
专家推测它们是集体追逐猎物时迷失方向后被困
救助人员帮搁浅的瓜头鲸重回大海
大约50头瓜头鲸4日晚在日本东部茨城县鹿岛市一处海滩搁浅,地方政府和志愿者5
日帮助其中
22头幸存的瓜头鲸重回大海。
茨城县水族馆员工说,这些瓜头鲸体长2米至3米,体重300公斤左右,被海水冲至
鹿岛市一座海
滨浴场搁浅。包括水族馆和鹿岛市政府员工、附近居民、冲浪爱好者在内,大约200人5
日上午赶到海
滩,拯救这些瓜头鲸。他们不停地给瓜头鲸泼水,或者在瓜头鲸身下挖坑,让海水涌入
,试着让瓜头
鲸重新游回海中。鹿岛市官员说,最终仍有30头瓜头鲸死亡。
救助人员花了大约8个小时把存活的瓜头鲸送回大海。鹿岛市官员说,死亡的瓜头
鲸将埋葬在附近
一处海滩。水族馆海洋动物展示科专家岛田正幸说:“早春时节,附近海域通常可以看
到瓜头鲸环游。
”他推测,搁浅的瓜头鲸可能是集体追逐猎物时迷失方向,结果困在浅滩上。(新华社
供稿)

http://news.southcn.com/i/images/attachement/jpg/site4/20110222
f4940ecda50c63.jpg
http://news.southcn.com/i/images/attachement/jpg/site4/20110222
f4940ecda53801.jpg

【在 j***h 的大作中提到】
: 新西兰地震至少65人遇难 震前2天上百巨头鲸搁浅死亡[图]
: 2011-02-22 15:10:41 南方网
: 据人民网报道,英国广播电台最新消息,当地时间(22日)周二中午12时51分,新
: 西兰南岛的克莱斯特彻奇市发生6.3级地震,造成了大范围的破坏。
: 克莱斯特彻奇市市长表示,大量民众聚集在街头,场面混乱。报道称,当地民防官
: 员认为,此次地震要比去年发生的7.1级地震破坏程度更大。
: 新西兰总理约翰基在南岛克赖斯特彻奇地震灾区现场证实,目前有65人在当天发生
: 的里氏6.3级地震中遇难。
: 地震前两天上百头巨头鲸在新西兰搁浅死亡
: 是巧合?还是震前征兆?

j***h
发帖数: 4412
43
缅甸强震,震中距云南仅80公里
缅甸东北部不到一分钟两次地震,已致缅甸10人死亡、泰国1人死亡,中国多地有震感
2011/3/25 2:00:00 潇湘晨报
3月24日,在泰国清莱府,地震发生后当地居民纷纷跑到一所医院的空地临时避难
。   图/新
华社
2011年全球主要地震列表。制图/冯敏超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4日21时55分在缅甸东北部发生7.2级地震,震源
深度20公
里。震中距离中国云南省边境地区大约80公里。
地震发生后不到半分钟的时间内,这一地区又发生一起里氏7级地震,震源深度约
230公里。中央
电视台援引来自缅甸方面的最新消息称,缅甸24日发生7.2级地震,造成该国掸邦发生
泥石流等地质
灾害,目前至少已造成10人死亡。受缅甸地震影响,云南、广西等地震感强烈。综合新
华社电
缅甸东北部靠近泰国和老挝的内陆边境地区24日晚发生强烈地震。
联合国全球灾害警报和协调系统发布消息说,地震发生于当地时间20时25分(北京
时间21时55
分),震中距离中国云南省边境地区大约80公里。
美国地质勘探局测定,这一地区共发生两次地震,其中第一次地震震源深度只有10
公里,第二次
地震相隔不到一分钟后发生,强度为里氏7.0级,但震源较深,为230公里。
美国地震勘探局发布的图示显示,首次地震震中位于北纬20.70度,东经99.95度,
距离泰国北
部城市清莱大约110公里。另据中国国家地震台网测定,此次地震震中在北纬20.8度,
东经99.8
度,震级为7.2级,震源深度约20公里。
这一地区属于缅甸、泰国、老挝交界的“金三角”地区。
位于美国夏威夷的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称,地震因震中距海较远,不会引发毁灭性
海啸。
据泰国媒体报道,距震中约770公里处的泰国首都曼谷震感明显,距泰缅边界较近
的清莱、清迈
等地则发生部分建筑物倒塌。
其中,在清莱府,一名妇女在地震引发的房屋倒塌事故中丧生。这名妇女居住在清
莱北部地区,
距离边境约为4公里。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4日23时54分许,缅甸(北纬20.6,东经99.9) 发生
5.9级地
震,震源深度10公里。
[微博亲历]
@旧时相识:蒙自,刚刚这会儿有轻微震动,顶灯的拉线在晃。蒙自的朋友们感觉
到了吗?
@Elizabeth_CL:我又要跑了,余震发生两次。
@Lee_笠:今天德宏发生了地震,德宏高等师范专科学院学生宿舍,震感强烈,学
生惊叫逃往楼
下,在操场上站了2小时,现场没有一个老师维持次序,也没有老师出现,只有一张张
恐慌的面孔!不
知所措。
@伍皓红河微语:缅甸地震,云南红河州多地有震感,部分群众跑出房屋,在大街
上避震。州公安
部门启动了应急机制,宣传部门也迅即启动了应急报道,各媒体连夜采访,力求提供给
公众最及时、
最准确的信息。这时候,群众对信息的渴求胜过对食物的需求,新闻媒体的信息服务必
须跟上——哪怕
现在已经是凌晨了。
[各地震感]
云南:小区楼房出现裂痕
昨晚21点58分,在昆明某写字楼上班小陈先生加完班,正埋头收拾背包准备离开办
公室,一阵眩
晕的感觉袭来,电脑屏幕的光在眼前晃动起来,挂在办公室天花板上的“福”字装饰也
在摇晃。他的第
一反应就是,难道又地震了?
小陈伸出头往窗外看,听见外面议论纷纷:“这是地震啦?哪里震?”随后,小陈
不得已也跑出家
门,他看到街边上已经站了部分好奇的居民,他们都感觉到:“刚刚头很晕,好像地震
了!”几分钟
后,看着没有新反应,他进屋后,第一时间写了新微博:“怎么摇摇晃晃的,是不是地
震了,我还在办
公楼13层呢,懒得跑了。”
昨晚,记者调查发现,部分昆明市民都感觉到了“震感”,这种震感当时第一时间
就是“头晕”,甚
至有些高层写字楼的居民,纷纷跑出楼道……
景洪市区花伴里小区居住的何小姐介绍,她所居住的第1栋楼房在住户都跑出来后
,开始发现楼房
出现了一条约3到4厘米宽的裂缝,一直从12层顶楼裂到了三楼。目前整栋楼房的住户都
不敢回家睡
觉,纷纷外出找亲友借宿。
广西:墙上挂历被震落
广西南宁、百色等地均有明显震感。
家住南宁市东葛路的贺先生当时正在看电视,家中墙上的挂历随着震感掉落。当天
晚上,南宁市
一些居民在感觉到发生地震后紧急疏散到街头和空地。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震局官员称,目前尚未收到地震造成的损失报告,全区地震系统
正密切关注有
关震情发展。
[本报记者亲历]
酒店有震感,房门在摇晃
本报大理讯  昨晚10点22分,本报记者正在位于云南大理下关的酒店写稿,该酒
店紧邻洱海,
是一栋25层楼的建筑。此时接到一名同行的电话,称发生地震了,并有明显震感。记者
迅速从13楼下
到酒店大堂,这里已聚集了四五十名当日抵达大理的全国各地媒体同行和东风日产工作
人员,有少数
人员干脆直接坐在酒店前坪的工作车中等待消息。西部商报的刘建章住在15楼,他称当
时正在电脑
前,“忽然发现房门在摇晃,头也跟着晕晕的,桌上的矿泉水瓶也跟着摇摆,赶紧提着
包下楼了”。
住在21楼的东风日产市场部副部长郭伟也告诉记者,当时发现洗手间的房门在不停
摇晃,“还以
为自己眼花了”。从晚上10点到11点之间,本报记者并未感觉到明显震感,随后各自回
房休息。酒店
一名服务生称,自己是本地人,大理处在地震带上,“地震不少,小时候看着房屋不停
摇摆,不过最近
这两年没有大的地震。”11点多的时候记者感觉到头晕,还仔细观察了矿泉水瓶。
今日凌晨零点10分,记者所在楼层突然停电,仅剩下应急灯正常工作,经酒店抢修
后认定是跳
闸,并很快恢复供电,酒店方称这只是意外。住在记者对面房间的同行称:“我们9点
多开会的时候就
有震感了,当时盯着那瓶水在摇。”记者喻志科

者5
人5

【在 j***h 的大作中提到】
: 50头鲸鱼搁浅日本海滩 2011年03月07日 15:54 扬子晚报
: 专家推测它们是集体追逐猎物时迷失方向后被困
: 救助人员帮搁浅的瓜头鲸重回大海
: 大约50头瓜头鲸4日晚在日本东部茨城县鹿岛市一处海滩搁浅,地方政府和志愿者5
: 日帮助其中
: 22头幸存的瓜头鲸重回大海。
: 茨城县水族馆员工说,这些瓜头鲸体长2米至3米,体重300公斤左右,被海水冲至
: 鹿岛市一座海
: 滨浴场搁浅。包括水族馆和鹿岛市政府员工、附近居民、冲浪爱好者在内,大约200人5
: 日上午赶到海

j***h
发帖数: 4412
44
正视“非核家园”的理想与现实 2011-03-24 11:05  中国台湾网
日本发生天然灾害震灾、海啸,最后引发核灾,引起全球广泛瞩目,核电厂的安危
、利弊等问
题,也再次成为各方讨论的焦点。日前岛内也举行一次反核游行。台湾《中国时报》24
日发表社论认
为,废核确实难以在短期内达成,但当局在能源政策上应有积极作为,才能让台湾有希
望逐步接近非
核家园。
全文摘编如下:
根据统计,全球有47个国家或地区,正在兴建或已有运转中的核能电厂。在30个国
家中,总计有
441座核电厂在运转。各国核能发电占总供电量的比重,法国达八成,有超过50座的核
电厂,是全球
核电比重最高的国家之一;日本、德国、芬兰核电比重都超过三成,整个欧洲有三分之
一的电力来自
核电;韩国核电也占四成。
最特别的是美国,一般认为美国“不是核电大国”,但事实上美国拥有104座核电
厂,居全球第
一;但因其用电量最大,核电占的比重只达二成左右。目前在东亚与南亚地区,还有22
座核电厂建造
中,39座准备兴建。相较之下,台湾的核电占全部供电的比重约二成,与先进国家及地
区相比,比重
还不算高。因此,核电实际上已成为工业国家及地区重要的电力供应来源。
再谈台湾的现实问题。基本上,一个社会与经济要正常运作,充分的电力供应,已
是基本条件。
不论是生活、或投资设厂,没有人会选择“限电、分区供电”的地方。在电力要充分供
应的前提下,如
果要“废核”,让所有的核电厂停止运转,台湾少了二成的电力供应后,只有两种方式
能维持电力充分
供应:用其它发电方式增加供给,或减少电力需求。
这两种方式也都面临执行上的问题。再生能源的稳定度、成熟度,在短期内难以取
代现有发电方
式;水力发电也有破坏生态的问题。如大幅增加传统火力发电,则会增加碳排放量,违
背节能减碳的
国际趋势。要减少需求更难,因为将陷入类似“公共财困境”中─除非大幅提高电价。
但提高电价又要
承受民众责难、增加企业生产成本而影响经济成长等后果。因此,“废核”议题就此陷
入胶着难以推动
的困境中。
事实上,其他地区也同样面临许多“现实问题”而难以竟其功。如瑞典在1980年就
以公民投票,
确立在30年后实现非核家园的理想。但现实上则是缺乏可行的替代能源方案,公投后廿
年来,瑞典仅
关闭一座核电机组,接着把关闭其它核电厂无限期延后;最后,瑞典电力公司甚至宣布
要开始投资扩
充核能机组。德国在1982年起就不再建新的核电厂,在2001年国会正式通过“废核”,
全力推动发展
再生能源及其它替代能源。但关闭第一座核电厂的支票同样跳票,去年梅克尔政府又核
准17座核电厂
延后12年除役,引发环保团体的挞伐。美国虽多年未增加核电机组,但1999年,加州发
生限电大危
机后,美国政府决定让核电厂再“延寿”廿年。
显然,非核家园的美好理想,敌不过经济发展与民众生活上需求的现实。而近年地
球暖化,全球
倡议节能减碳,力求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加上油价等能源价格不断上扬,一度让核电
计划纷纷重
启。一时之间,核电似乎再成显学。岛内也有“立委”在“国会”,提出要台当局考虑
“增加核电”的建
议。这次日本发生核灾,让全球风向再次转变,不少地区已暂缓或重新评估核电计划,
德国甚至先关
闭7座老旧的核电厂。
因此,从这些例子来看,现在要废核或许不可能做到。但鉴于台湾与日本同样位于
地震带上,及
核灾严重的社会与生态后果,短期而言,日本核灾带来不少教训,台当局当然应该记取
,对核电厂做
总体检。此外在推动再生能源应再加把劲,虽然再生能源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发电,但
提高其比重是
势在必为。至于压制需求成长方面,我们认为适当提高电价,达到以价制量,同时让再
生能源更具竞
争力,也是该考虑的方向。如果能及早起步,也许有一天核电厂能逐步除役,迈向非核
家园。

【在 j***h 的大作中提到】
: 十分罕见!中国官媒炮轰温家宝缓核政策
: 旺报 2011-03-18 20:19:21
: 大陆官媒新华社和隶属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国际在线,昨天引述学者意见
: ,抨击国务院
: 总理温家宝放弃发展核电的决定,是非理智之举、因噎废食,如此公开炮打中央的作法
: ,十分罕见。
: 因应日本福岛核灾发展情势,大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6日召集国务院常务会议,决
: 定全面安检大
: 陆核设施,同时加紧编制核安全规画,调整核电发展中长期规画。
: 60余核电机组将陷停摆

j***h
发帖数: 4412
45
斐济地区发生里氏6.7级地震(图) 2011-04-03 23:41:00  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4月3日电 (记者 崔东)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网站消息,北京时间3日22时7分,斐济地区发生里氏6.7级地震,震中位于南纬17.6度、西经178.6度,震源深度540公里。

24

【在 j***h 的大作中提到】
: 正视“非核家园”的理想与现实 2011-03-24 11:05  中国台湾网
: 日本发生天然灾害震灾、海啸,最后引发核灾,引起全球广泛瞩目,核电厂的安危
: 、利弊等问
: 题,也再次成为各方讨论的焦点。日前岛内也举行一次反核游行。台湾《中国时报》24
: 日发表社论认
: 为,废核确实难以在短期内达成,但当局在能源政策上应有积极作为,才能让台湾有希
: 望逐步接近非
: 核家园。
: 全文摘编如下:
: 根据统计,全球有47个国家或地区,正在兴建或已有运转中的核能电厂。在30个国

j***h
发帖数: 4412
46
印度尼西亚中爪哇发生里氏7.1级地震 2011年04月04日 05:44:48  新华网
新华网雅加达4月4日电(记者赵金川)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省的芝拉扎4日凌晨发
生里氏7.1级强烈地震,有关部门随后发出海啸预警,但目前尚无人员伤亡或财产损
失的报道。
印尼气象和地质部门说,此次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凌晨4日3时06分,震中位于
芝拉扎西北293公里处,深度为10公里。
来自震区的消息说,地震发生后当地许多居民逃出户外躲避。印尼首都雅加达、西
爪哇和日惹等地也有较强震感。
据美国地质勘探局地震信息网消息,这次地震震级为里氏6.7级地震。
印尼地处太平洋地震带,每年发生数千次地震。2004年12月,印尼亚齐地区
发生里氏7.9级地震并引发印度洋海啸,造成20多万人死亡,50多万人无家可归。

时7分,斐济地区发生里氏6.7级地震,震中位于南纬17.6度、西经178.6度,震源深度
540公里。

【在 j***h 的大作中提到】
: 斐济地区发生里氏6.7级地震(图) 2011-04-03 23:41:00  人民网
: 人民网北京4月3日电 (记者 崔东)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网站消息,北京时间3日22时7分,斐济地区发生里氏6.7级地震,震中位于南纬17.6度、西经178.6度,震源深度540公里。
:
: 24

j***h
发帖数: 4412
47
台湾近海惊见巨型地震鱼 民众忧心可能发生大地震
2011年04月06日21:36 中国台湾网
台湾近海惊见巨型地震鱼民众忧心可能发生大地震
苗栗县龙凤渔港谢姓渔民,6日上午捕获一尾长达3.8米、重29台斤的皇带鱼。图片
来源:台湾媒体
中国台湾网4月6日消息 台湾竹南镇龙凤渔港谢姓渔民6日在苗栗近海捕获一尾长3.
8米、重29台斤(1台斤=0.6千克)的皇带鱼,旋后以1万元新台币卖给附近海产店。而
民众则忧心台湾可能要发生大地震。
据台湾媒体报道,皇带鱼俗称地震鱼,属深海鱼类,台湾西部海域鲜少有捕获纪录
,承购的海岸线海产城老板颜腾煌表示,皇带鱼肉质与一般白带鱼差不多,煎、煮、炒
、炸都可以,这尾大概10桌客人也吃不完。
餐厅赖姓厨师说,这尾皇带鱼是龙凤渔港首次捕获,可能是日本大地震后,逃难才
迷途游到台湾海峡来,也或许台湾也要发生大地震了。(中国台湾网 冯江)

【在 j***h 的大作中提到】
: 印度尼西亚中爪哇发生里氏7.1级地震 2011年04月04日 05:44:48  新华网
: 新华网雅加达4月4日电(记者赵金川)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省的芝拉扎4日凌晨发
: 生里氏7.1级强烈地震,有关部门随后发出海啸预警,但目前尚无人员伤亡或财产损
: 失的报道。
: 印尼气象和地质部门说,此次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凌晨4日3时06分,震中位于
: 芝拉扎西北293公里处,深度为10公里。
: 来自震区的消息说,地震发生后当地许多居民逃出户外躲避。印尼首都雅加达、西
: 爪哇和日惹等地也有较强震感。
: 据美国地质勘探局地震信息网消息,这次地震震级为里氏6.7级地震。
: 印尼地处太平洋地震带,每年发生数千次地震。2004年12月,印尼亚齐地区

j***h
发帖数: 4412
48
台湾近海惊见巨型地震鱼 民众忧心可能发生大地震
2011年04月06日21:36 中国台湾网
台湾近海惊见巨型地震鱼民众忧心可能发生大地震
苗栗县龙凤渔港谢姓渔民,6日上午捕获一尾长达3.8米、重29台斤的皇带鱼。图片
来源:台湾媒体
中国台湾网4月6日消息 台湾竹南镇龙凤渔港谢姓渔民6日在苗栗近海捕获一尾长3.
8米、重29台斤(1台斤=0.6千克)的皇带鱼,旋后以1万元新台币卖给附近海产店。而
民众则忧心台湾可能要发生大地震。
据台湾媒体报道,皇带鱼俗称地震鱼,属深海鱼类,台湾西部海域鲜少有捕获纪录
,承购的海岸线海产城老板颜腾煌表示,皇带鱼肉质与一般白带鱼差不多,煎、煮、炒
、炸都可以,这尾大概10桌客人也吃不完。
餐厅赖姓厨师说,这尾皇带鱼是龙凤渔港首次捕获,可能是日本大地震后,逃难才
迷途游到台湾海峡来,也或许台湾也要发生大地震了。(中国台湾网 冯江)

【在 j***h 的大作中提到】
: 印度尼西亚中爪哇发生里氏7.1级地震 2011年04月04日 05:44:48  新华网
: 新华网雅加达4月4日电(记者赵金川)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省的芝拉扎4日凌晨发
: 生里氏7.1级强烈地震,有关部门随后发出海啸预警,但目前尚无人员伤亡或财产损
: 失的报道。
: 印尼气象和地质部门说,此次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凌晨4日3时06分,震中位于
: 芝拉扎西北293公里处,深度为10公里。
: 来自震区的消息说,地震发生后当地许多居民逃出户外躲避。印尼首都雅加达、西
: 爪哇和日惹等地也有较强震感。
: 据美国地质勘探局地震信息网消息,这次地震震级为里氏6.7级地震。
: 印尼地处太平洋地震带,每年发生数千次地震。2004年12月,印尼亚齐地区

1 (共1页)
进入CivilEngineering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中国家长质疑新西兰大楼质量:为何周围都是好的?焦点访谈:汶川大地震为何破坏巨大
新西兰地震结束搜救工作 总理下令彻查导致塌楼的原因(组图)加州地震设计大家烤得怎么样?
新西兰地震又有3名中国留学生确认遇难智利发生里氏8.8级强烈地震
作为一个有良蜘的人,我只要求【新西兰】有关方面解释以下几个问题:地震黑盒子?
A technical question. Please help!新西兰地震至少65人遇难 震前2天上百巨头鲸搁浅死亡[图] (转载)
采用垃圾制作空心砖新西兰地震至少65人遇难 震前2天上百巨头鲸搁浅死亡[图] (转载)
Free 1 PDH新西兰地震至少65人遇难 震前2天上百巨头鲸搁浅死亡[图] (转载)
抗震建筑是减少地震损失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天朝泰tm的落后了,看看人家西方落后国家新西兰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地震话题: earthquake话题: 新西兰话题: qu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