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Collectibles版 - 道听途说--818那六十四件国之重宝(ZT)
相关主题
这个咋样?《良渚玉器》特种邮票于浙江杭州面世说说美国做中国票的邮商
淡定了............我对金银保值的一点儿粗浅看法
认识的同学看看除锈技术 zz
帮俺菜鸟鉴定鉴定?Is this piece real? If so, how much worth?
发个不认识的东西Re: 集邮不是一种病? (转载)
求掌眼。 红珊瑚, 绿松石挂链菊花石
请问这个是绿松石吗?很多dealer都用的一种记录进价的方式
说说dealer卖collection的trick给想要mm的摄影男介绍一下7种武器吧。。。 (转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出土话题: 玉琮话题: 良渚话题: 文物话题: 母戊鼎
进入Collectibles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c*****r
发帖数: 1958
1
关于禁止出国文物,国家文物局有明确的规定:
按照规定,下列文物被禁止出国展览:
1、历代出土古尸
2、宗教场所的主尊造像
3、质地为象牙、犀角的文物
4、元以前书画、丝作品
5、宋、元有代表性的孤品瓷器
不难看出,这些文物禁止出国主要是出于保护的考虑,被列入名单的,都是不好保
存非常脆弱的文物。当然,在现在六十四个文物中,不少青铜器物入选,只怕也有其特
殊的历史原因了。
废话少说,先贴一个六十四件宝物的名单,再挨个来八:
◆ “五星出东方”护膊
◆ 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
◆ 陶鹰鼎
◆ 司母戊铜鼎
◆ 利簋
◆ 大盂鼎
◆ 虢季子白盘
◆ 凤冠
◆ 嵌绿松石象牙杯
◆ 晋侯苏钟(一套14件)
◆ 大克鼎
◆ 太保鼎
◆ 河姆渡出土朱漆碗
◆ 良渚出土玉琮王
◆ 水晶杯
◆ 淅川出土铜禁
◆ 新郑出土莲鹤铜方壶
◆ 齐王墓青铜方镜
◆ 铸客大铜鼎
◆ 朱然墓出土漆木屐
◆ 朱然墓出土贵族生活图漆盘
◆ 司马金龙墓出土漆屏
◆ 娄睿墓鞍马出行图壁画
◆ 涅槃变相碑
◆ 常阳太尊石像
◆ 大玉戈
◆ 曾侯乙编钟
◆ 曾侯乙墓外棺
◆ 曾侯乙青铜尊盘
◆ 彩漆木雕小座屏
◆ 红山文化女神像
◆ 鸭形玻璃注
◆ 青铜神树
◆ 三星堆出土玉边璋
◆ 摇钱树
◆ 铜奔马
◆ 铜车马
◆ 墙盘
◆ 淳化大鼎
◆ 何尊
◆ 茂陵石雕
◆ 河姆渡土“陶灶”
◆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 舞马衔杯仿皮囊式银壶
◆ 兽首玛瑙杯
◆ 景云铜钟
◆ 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
◆ 八重宝函
◆ 铜浮屠
◆ 铜错金银四龙四凤方案
◆ 中山王铁足铜鼎
◆ 刘胜金缕玉衣
◆ 长信宫灯
◆ 铜屏风构件5件
◆ 角形玉杯
◆ 人物御龙帛画
◆ 人物龙凤帛画
◆ 直裾素纱禅衣
◆ 马王堆一号墓木棺椁
◆ 马王堆一号墓T型帛画
◆ 红地云珠日天锦
◆ 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本续》纸本
◆ 青花釉里红瓷仓
◆ 竹林七贤砖印模画
◆ “五星出东方”护膊
“亦称:“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汉晋时代。圆角长方形,绢缘,缝缀六
角系带,长18.5厘米,宽12.5厘米,系带长21厘米,部分系带残断。护臂用面锦为“五
星出东方利中国”文字织锦,五重平纹经锦,经密220根/厘米,纬密24根/厘米,宝蓝
、草绿、绛红、明黄和白色等五组色经根据纹样分别显花,织出星纹、云纹及孔雀、仙
鹤、辟邪虎等禽兽纹样,纹样题材新颖、风格别致;每组花纹循环为7.4厘米,上下两
组循环花纹之间织出“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小篆文字。白色绢缘系用一通幅的绢条缝制
成绢经密50根/厘米,纬密40根/厘米,系带经密60根/厘米,纬密 28根/厘米。现藏于
:新疆区考古研究所。”
上面的介绍来自国家文物局网站,应该算是官方信息。
这件文物是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在1995年对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进行考察的时
候发现的。那一次的考古收获颇丰,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佛教史,历史气候环境变迁等
等方面都意义重大,但是更为人所熟知的,并且广为流传的,还是这个“五星出东方”
护膊。无他,全是因为那神秘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8个让现代人颇为 yy的字。
其实稍微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所谓五星跟俺们的五星红旗没有关系,指的是
金木水火土五大天体;东方也不是咱们歌里唱的东方有条龙的东方,而是天空东部,具
体表述天体的位置;至于中国,就更不是如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了。国字,最早是指都
城,城邑,所谓国人暴动,就是都城市民们造反了。后来渐渐地,国字有了地理位置的
含义,比如诸侯分封的地方叫国。再然后又有了表示地域的说法,所谓南国,北国之类
。中国这个叫法,在东汉到魏晋时代,也就是这个宝贝所属的时代,泛指中原地区。五
星出东方利中国,实际上是一句占卜辞。
有一种说法,是说和这块五星出于东方护膊同时出土的还有另外一块类似的护膊,
彼此可以拼接,有人猜测两个为一对,那个上面有三个字:讨南羌。连起来的意思就很
明白:五星出于东方利中国讨南羌。实际上是中央政权对治理边患的口号,跟一寸山河
一寸血,反攻大陆,超英赶美差不多。
只是令人好奇的是,这个东西为什么会出现在尼雅这个地方。
c*****r
发帖数: 1958
2
◆ 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
c*****r
发帖数: 1958
3
◆ 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
“新石器时代、陶质彩绘、器高47cm、口径32.7cm。1978年河南省临汝县阎村出土
,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类型,陶缸绘有鹳鸟衔鱼,旁边竖立一件石斧的画面,作者用
白色在夹砂红陶的缸外壁绘出鹳、鱼、石斧,以粗重结实的黑线勾出鹳的眼睛、鱼身和
石斧的结构,画面效果粗犷有力,绘画具有中华民族远古时代的造型特征,是一件罕见
的绘画珍品。”
先给大家一个参考数据,一般来说,一张椅子椅面的标准高度是45cm,这个陶罐的
高度是47,比椅子高出两厘米。而它的口径则比饮水机所用的标准水瓶的瓶底宽了6厘
米。刚才又去量了一下,不算瓶颈,桶装水瓶子的高度是40公分。也就是说,这个陶缸
比我们平时用的桶装水瓶子要高大,缸口也要宽出很多。
我如此强调尺寸,是为了解开自己心里的一个疑惑,因为在切实去量之前,我很怀
疑这个陶缸怎么发挥它的作用。据说,它是用来装尸体的。
c*****r
发帖数: 1958
4
◆ 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
“新石器时代、陶质彩绘、器高47cm、口径32.7cm。1978年河南省临汝县阎村出土
,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类型,陶缸绘有鹳鸟衔鱼,旁边竖立一件石斧的画面,作者用
白色在夹砂红陶的缸外壁绘出鹳、鱼、石斧,以粗重结实的黑线勾出鹳的眼睛、鱼身和
石斧的结构,画面效果粗犷有力,绘画具有中华民族远古时代的造型特征,是一件罕见
的绘画珍品。”
先给大家一个参考数据,一般来说,一张椅子椅面的标准高度是45cm,这个陶罐的
高度是47,比椅子高出两厘米。而它的口径则比饮水机所用的标准水瓶的瓶底宽了6厘
米。刚才又去量了一下,不算瓶颈,桶装水瓶子的高度是40公分。也就是说,这个陶缸
比我们平时用的桶装水瓶子要高大,缸口也要宽出很多。
我如此强调尺寸,是为了解开自己心里的一个疑惑,因为在切实去量之前,我很怀
疑这个陶缸怎么发挥它的作用。据说,它是用来装尸体的。
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缸葬是一种古老的葬俗。人死之后,既不土葬,也不火化,而是将遗体放置到一口陶缸中密封,并且多年不腐。”
其实这种缸葬的正确叫法是“瓮棺葬”。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当宝贝的这个陶缸,实际上叫做瓮棺,一个被当做棺材用的陶瓮。这是仰韶文化普遍使用的丧葬形式,目前我国已经发现的仰韶文化瓮棺葬遗址有50多座,瓮棺墓700多个。半坡遗址也好,这个鹳鱼石斧陶缸所出土的临汝地区也好,恰恰都属于仰韶文化的范围。区别只是,半坡遗址所发现的瓮棺都是装婴儿和儿童的,而这个鹳鱼石斧缸则是罕见的成人瓮棺。
一旦我们了解了这个陶缸不是普通日常器皿而是葬具后,它身上漂亮的图案对我们来说也就不仅仅是中国最早美术作品那么简单了。因为这个图案,也许在还没有文字出现的新石器时代发挥着标示墓主人身份的作用。
至少相当一部分人相信,缸身上的石斧,尤其是石斧身上那个叉叉,代表着墓主人的权势和地位,还有人相信这个根本不是石斧,而是代表权力的钺。(钺是一种古代兵器,后来成为仪仗的一种,长的有点像斧,但是柄很长,多数是青铜的,用作仪仗的时候也有玉的。持这种说法的人认为,这是一个石钺,并且由此将钺的使用年代向前推了一两千年。)
而关于鹳和鱼的说法就更多了。有人认为鹳和鱼分别是两个部落的图腾,由于这个图案里的鱼被鹳衔住,且鹳昂首挺胸神气十足,因此推测墓主人本是鹳部落的首领,带领部落打败了鱼部落并且将之兼并,因此成为两个部落的共主。而这幅图画则是在表现墓主人生前的光辉事迹。
更有人将此说发扬光大,认为这个图表现的是黄帝和炎帝的战争,而石斧是黄帝部落联盟所有部落共有的图腾。对这个说法,俺就不做评判了。同学们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搜相关文章
c*****r
发帖数: 1958
5
3 陶鹰鼎
c*****r
发帖数: 1958
6
◆ 陶鹰鼎
“商代。通高只有36厘米,但看上去显得威武而雄壮。鹰的前胸为鼎腹,饱满粗壮
,器口开在鹰的背部。鹰的双目圆睁,周身光洁未加纹饰,喙部呈有力的勾状。鹰鼎整
体结构简洁,体积感很强,鹰的双足和尾部为鼎足稳定地撑柱于地,后收的双翅围过鼎
的中后部,形成一种前扑的动势,配上鹰头部的大眼、利喙,使这只鹰显得威风凛凛,
桀骜雄猛的气势。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在进一步八这件宝贝之前,有必要对一些问题做个说明。上面这段说明来自中华历
史文化遗产保护网,理论上说应该算是比较官方的介绍。但是这个介绍中的年代被说成
是商代,这点让俺比较疑惑。因为其他资料看来,陶鹰鼎属于仰韶文化中期晚段的庙底
沟时期的文物。这只鸟到底是鹰还是猫头鹰,这个器皿到底是鼎还是尊也一直都有争议
,因此除了陶鹰鼎这个名字外,它还被称为陶鸮鼎,陶鹰尊。
“1957年的一天,陕西华县太平庄的农民殷思义正在用用双轮双铧犁深翻土地,突
然手头一震,犁头碰到了地里的硬物,他估摸着是地里的大石头,便准备把石头挖出来
,以免碰断犁头,谁知翻开浮土,却是一件表面颇为光滑的陶器,待把这件陶器全部挖
出来,才发现是一件鸟形模样的陶器。”在陕西这个神奇的地方,从地里挖出个什么东
西来从来都不是新鲜事儿。举世闻名的兵马俑也是因为几个农民打井发现的。殷思义对
这个模样古怪的陶罐并没有想太多,顺手将一同翻出来的陶片填回去,陶罐则拿回家当
了一个鸡食盆。1958年,国家决定修建三门峡水利工程,在三门峡上游黄河流域进行了
大范围的考古清理调查,当工作人员来到太平庄对文物保护知识进行普及时,殷思义意
识到所有从土里挖出来的东西都属于国家,于是将自家的鸡食盆上交,这才让这件国宝
第一次见了天日。
继续八国宝陶鹰鼎。前面说过,对于这宝贝究竟该叫鼎还是该叫尊目前还有争议,不过既然官方把它叫鼎,暂且这么称呼吧。在上古青铜器里,大家最熟悉的应该就是鼎了。司母戊鼎的图片就在中学历史书上放着,而钟鸣鼎食,一言九鼎,三足鼎立,定鼎,鼎革这些词语至今都还活跃在我们的语言里。所谓鼎,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有三条腿,鼎足这个词大伙儿一看就知道肯定是个三角的关系,这大概也是陶鹰鼎之所以被叫做鼎的原因。
根据百度百科的说法,鼎最早是烹煮肉的锅。不过俺在古今汉语词典上看到的解释更可怕,说鼎是煮人的刑具。不管是煮人还是煮肉,鼎最早都是当锅用的。也许因为这玩意容量大(人都能煮,能不大吗?)而原始社会共产主义有肉大伙一块吃,所以用到鼎的时候总是整个部落倾巢出动,人越多,鼎也就要越大,如此逐渐发展下来,在人力资源稀缺的原始社会,鼎的大小就代表了一个部族的势力强弱。于是鼎逐渐就变成了权利和力量的象征。到了夏禹时代,大禹实施垄断将全国的金搜起来铸造了九个超级巨大的鼎,从此鼎就代表着国家政权了。
陶鹰鼎的身高是36厘米,又是以动物作为主要的形态,实在和鼎的大小以及形制相差太远。所以有人认为这是尊而不是鼎,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至于尊,尊是乘酒的器皿,这个物件显然也可以装液体,因此认为它是个尊也无不可,但从形制上说,尊一般都是敞口,粗颈、深腹、圜底、圈足,这个宝贝显然也不那么符合。但是你拿石器时代的东西跟青铜时代的标准比这件事情本身就不大靠谱,只能说这个陶鹰鼎具备了鼎的雏形而不能说它就是个鼎,有尊的功能而不能称之为尊的四不像。
有一位专家认为陶鹰鼎的艺术价值远远高于它的实用价值和历史价值。俺是深表赞同滴。不管是鹰也好,还是猫头鹰也好,这个家伙两只粗壮有力的爪子,炯炯有神的眼睛,还有振翅前倾的姿态,无一不表现出猛禽的威武凌厉来。可是为啥俺看着这么可爱这么有爱捏?总之,考虑到新石器时代的先民们所拥有的生产资料和所处的自然环境,在连文字都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已经能够如此凝练传神地创造出如此即有创意又充满趣味的作品,实在令人心驰神往。
看资料说泉护遗址出土了大量小型猛禽的残骸,也许其中一个正是这个陶鹰鼎的原型也说不定呢,呵呵。
话说当年我国在93年第一次申奥时,这个宝贝曾被萨马兰奇亲自挑选作为中国的申奥大使前往瑞士展出。此后在2002年这个宝贝被列入禁止出国展出名单,于是瑞士那一次就成了这小家伙最后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出国的经历了。
PS,就像前面八过的鹳鱼石斧陶缸,陶鹰鼎的出现也让华县当地的一个特产黑陶找到了历史渊源。
c*****r
发帖数: 1958
7
5、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实在太有名了,媒体也好,各种教科书也好,商家也好都对它兴趣无限,资料
也很翔实清楚,这就严重影响了楼主俺8它的兴趣。所以俺就偷个懒,把百度来的文章
资料直接复制粘贴附加小标题,大伙儿慢慢看就是。明天让俺精神百倍地8利簋吧。
“商代后期”又称司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约832千
克,鼎腹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发现时仅剩一耳,另一耳是后来据另一耳复制补上)
,下有四根圆柱形鼎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发现过程】:http://baike.baidu.com/view/51515.htm?fr=ala0_1_1
(楼主提示:这一段详细介绍了司母戊鼎被发掘出土后早到日本鬼子觊觎,当地农
民保护大鼎直至解放的传奇经历。)
自从安阳小屯村发现甲骨文之后,质朴的当地农民逐渐意识到殷墟文物的价值,
于是积极参加了探寻文物的活动。
1939年3月的一天上午,吴希增在吴培文的田地上用探杆探找文物,当探杆钻到地
下十多米深的时候,触及到一个硬物,吴希增将探杆取上来二看,发现坚硬的探头卷了
刃,上面还留有绿色的铜锈,他意识到探到宝物了。按当地规定,探宝不分地界,但探
出宝来,宝物所在地的主人要分得宝物售款的一半。吴希增和吴培文商定之后,当晚便
破土挖宝了。挖掘工作是秘密进行的,到半夜时分,挖下约10米深,宝物被发现了,先
挖到的是器物的柱足,接着整个器物显露出来。当时,大方鼎的口朝东北,柱足朝西南
,横斜在泥土里,大如马槽,但只有一个鼎耳,另一个鼎耳不知去向,人们在泥土中找
了很长时间也没找到。估计,它在埋入地下之前,便被击断失落了。
第二天夜里,吴希增组织了四十多人往上提,他们在洞口上搭了一个架子,用两条
粗约五厘米的麻绳,刚提了两三米,粗实的绳子突然断裂了。此时,天将放亮,为防别
人发现,又将洞口堵了起来。到了第三天夜里,吴希增再次召集村民们开始了提鼎。这
次的办法是两根绳子一条拴住鼎耳,一条拴住柱足,一部分人在上面用力拉,一部分人
在洞下用杠杆撬起一头并将土填入底部,然后再撬另一头,再用土填起来,用这种办法
一点一点地往上抬,终于将这个特大方鼎弄出了地面。
方鼎的出土始终是在极为秘密的情况下进行的,但是消息还是泄露了出去。不久
,驻安阳飞机场的日军警备队长黑田荣次前来“参观”,后北平古董商萧寅卿也来秘密
造访,并表示愿出20万银元购买,但要求村民将鼎砸成四至十块,以便分批装箱运走。
村民受20万银元诱惑,真的开始肢解方鼎,先是用钢锯条锯,但由于方鼎的硬度高,没
锯动。后来,村民认为把方鼎破坏了太可惜,还怕万一萧寅卿不要,不完整的方鼎会很
难出手,于是村民停止肢解,又将方鼎埋入地下保存了起来。
后来,消息传到日伪宪兵队耳中,宪兵队多次前来搜寻。村民为了防止宝物被
日本人抢去,便采取了迷惑敌人的办法:将方鼎转移到较远的地方埋藏起来,而在原来
埋藏方鼎的地方,埋藏了别的出土文物。日本宪兵找到这一埋藏地点,将这批文物抢劫
而去,而方鼎得以保存下来。(砸下的鼎耳亦因为岁月而丢失)。1946年6月被重新掘
出,原物先存于县政府处。同年十月底,为庆祝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60 寿辰,驻军用
专车把它运抵南京作寿礼,蒋指示拨交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保存。
1948年夏,该鼎在南京首次公开展出,蒋亲临参观并在鼎前留影。而国民政府
终究因重量问题没有把其运往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鼎存于南京博物院,1959
年转交中国历史博物馆至今。方鼎那失去的一只鼎耳一直没有找到,专家们仿照鼎上另
一只鼎耳将它补铸上去,算是完整了。
【未解之谜】http://tech.sina.com.cn/d/2005-10-10/1423736185.shtml
(楼主提示:司母戊鼎是谁铸造的,用什么工艺铸造的,为什么它这么大这么重?
发现之旅告诉您)(俺不是广告,俺真不是广告)
1939年,安阳武官村村民的一次偶然探宝,挖掘出了举世闻名的司母戊大方鼎。
村民吴培文藏起了大鼎,为了躲避日本人的搜查,在外逃亡了10年,直到1949
年,他才安心地回到了安阳,回到武官村。
如今,已经84岁的老人 仍然居住在当年的祖屋中,依旧守候着那个曾经埋藏
了巨鼎8 年的院子。
如今司母戊鼎收藏在国家博物馆里。经过清理和秤重,它的准确重量是832.84
公斤,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青铜器, 比出土于安徽寿县的第二大鼎,重了将近
1000斤。第二大鼎,是2400多年前春秋时期楚国鼎。那么司母戊鼎又是什么年代的器物
呢?考证它的年代应该从出土的地理位置着手。
安阳处于黄河中下游流域的中原核心地带,一条洹河横贯东西。武官村位于洹
水河北岸,这里曾经发现了大量的巨型墓葬,是晚商的王陵区,司母戊鼎正是在这里出
土。
唐际根是英国伦敦大学考古学博士,现任安阳考古工作站站长,他在安阳工作
了10年。对这里地层相当了解,司母戊鼎的研究工作首先从出土的地层开始。
(采访:唐际根 中国社会科学院 安阳考古站站长)
一般情况下,考古,要是判断一个器物的年代,主要是通过它的地层关系。然
后呢,在底层关系的基础上呢,再去看它的器物的组合,这个组合关系,那么司母戊鼎
它这两个关系都不具备。
60多年前,武官村村民一个偶然机会使司母戊鼎重现于世,当时即没有其他器
物一同出土,也没有发现墓葬,这给今天的考古研究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殷墟有2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8代12位商王。专家们把殷墟文化分为四个时期
,每一时期的器物,在造型上都有大致的分期特征。那么这个精美而庞大的青铜方鼎,
又是哪一位商王的杰作呢?
根据考古的一般经验,判断器物的年代,可以从器物形制着手。
杜金鹏,从事夏商周考古研究多年,对殷墟器物的分期特征及其熟悉。
(采访:杜金鹏 中国社会科学院 夏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
这个每一个时期的鼎,它都有不同的造型,比方说我们举一个方鼎来讲,那么
这个越早的方鼎,它腹部就越深,腿呢,它也就细长,或者叫细高,那么然后越晚呢,
这个腹部就越变得浅一些,腿呢就变得粗短一些。
根据鼎腿与鼎腹的比例关系,专家们判断,司母戊鼎应该是比较接近殷墟二期
的器物特征。但这个答案还很模糊,无法确定是哪一位商王。
既然器形上无法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专家们只能把研究重点放在了铭文上。
司母戊鼎名字的来源,是因为鼎腹内,三个清晰的铭文。经过70多年对甲骨文的研究,
考古学者们已经可以十分确定,这三个字,正是“司母戊”。
(采访:唐际根 中国社会科学院 安阳考古站站长)
所谓司,是祭祀,母是母亲,戊呢,是个人名,是个称谓,那么到底谁是“戊
”,这个“戊”是谁,这个我们通过查这个甲骨文,发现甲骨文里提到过好几个戊。
这个巨鼎的铸造竟然是为了祭祀一位女性。晚商时期,可以想象,铸造这个巨
鼎在当时来说必定是一个举国上下的浩大工程。那么这个母亲又是一位什么样的人?这
个巨鼎又是哪一位商王铸造而成的呢?
商人的人名以天干地支为自己的称号,在不同的时期可以发现使用相同称号的
人。甲骨文中提到过,配偶为“戊”的,共有4位商王。他们分别是大tai 丁、武丁、
祖甲、武乙王。大丁的时代,不在殷墟的12位商王之内,而武乙王属于殷墟三期,司母
戊鼎与这个时期的器物外形不吻合,那么剩下的就只有武丁和祖甲王了。
国家博物馆
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姚青芳,正在对司母戊鼎进行维护和检测研究,他希望可以对
其金属成分进行分析,或许可以给大鼎确定年代和主人身份提供有力的帮助。
(采访:姚青芳 中国国家博物馆 文物科技保护中心 副主任)
不同年代的青铜器呢,我们把它的成份做出来,大量的数据集中起来我们进行
分析,分析以后呢我们会初步推算出它这个成份随着年代变化的规律,那么我们在鉴定
未知的青铜器的时候,我们把未知的样品,做这种成份的检测以后,我可以跟这个考古
样品做对照,那符合哪段儿呢,我可以认定它基本上是符合这一段的,但是不能百分之
百的肯定,这只是一种参考数据,但是很有用的。
不同时代的青铜器合金配比不同,找到确定的样本,对比其各种金属含量,只
要合金配比接近,就可以确定器物的年代。合金配比的曲线图出来了,下一步的关键就
是要寻找到可以做参考的样本。
(片花:)
商王朝,虽然遗留下了大量墓葬,但是被历朝历代盗墓者光顾得几乎一无所有
。尤其是王室大墓。几乎都无法确定墓主人的身份。此时,姚青芳突然想起了一个没有
被盗过的墓葬,妇好墓。
妇好墓是未曾被盗过墓葬中规格最高的一个。也正是因此她的身份才被确定无
疑。这其中出土的青铜器一共重达1.6吨。两个方鼎都有100多公斤,其中一个名为“司
母辛鼎”。
姚青芳把司母辛鼎合金配比与司母戊鼎做对比,他发现,两个合金配比情况及
其相似,那么司母戊鼎就很可能是与妇好同时代生产的器物。而史书上和甲骨文都记载
着,“妇好”正是武丁的王后。这样几乎所有的研究证据都倾向于,司母戊的“戊”应
该就是武丁王的另外一个王后“戊”。
同为武丁王的王后,但是司母戊鼎的体积几乎是司母辛鼎的2倍,重量是它的6
倍。如此巨大的差别到底说明了什么?
(照片对比)
字幕:司母戊鼎 重832.84公斤
司母辛鼎 重128公斤
甲古文中关于武丁之妻“戊”的记载几乎微乎其微。然而关于妇好的记载却让
人极为震惊。妇好,主持祭祀、打猎、带兵打仗,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赫赫有名的女
将军,如此非同凡响的王后,墓中的鼎也不过是100多公斤,那么这个千斤巨鼎的主人
又会是什么样的人物呢?
寻找墓葬成为继续揭开迷题的重要途径。经过了多方的探寻和推测,终于考古
人员在当年大鼎出土的下方发现了墓葬。
(采访:唐际根 中国社会科学院 安阳考古站站长)
当年出土司母戊鼎的这个地方,经过钻探呢,发现这个地方确实有个墓葬,而
且很大,是个带一条墓道的大墓,因此我们决定挖掘,把这个墓挖出来,当时我们就希
望,像这么大一个墓,通常是盗不干净的,虽然我们知道它被盗过,钻探的时候就发现
它被盗了,但是我们想呢,可能会留点什么,
墓道中有一堆人头骨。考古队员们期待着,墓葬之中可能有更加珍贵的信息。
然而令人失望的是,这里除了几把木质锹以外,几乎一无所有。专家们只能根据推测把
一个仿制的司母戊鼎摆放在墓中。我们对王后“戊”没有更多的了解,有的只是这个巨
大的甲字型大墓。
(采访:唐际根 中国社会科学院 安阳考古站站长)
若干个考古学家,在不同的时期,专门统计过,就是能够决定一个人的社会身
份,社会地位的,墓葬的因素,主要有什么,他统计全世界的,几百个民族,结果统计
的结果是,最能反应墓主人社会等级的,社会身份,就是墓葬的形制。
这个巨大甲字形墓葬到底说明了什么?王陵区中共有大墓11座,据专家们推测
,这些大墓很可能都是商王的墓葬。“戊”的墓葬规格是仅次于商王的。而武丁的另一
位王后——女将军妇好,她的墓葬并没有进入王陵区。为什么王后“戊”可以埋葬在王
陵区里?
在12位商王中,每一位商王通常都有十几个妻子,为什么仅仅有武丁的王后“
戊”,墓葬有如此高的规格呢?种种疑惑只能期待着考古学家们继续研究。
3200多年过去了,如今我们能够知道的就是,武丁王的儿子,商王祖庚或是祖
甲铸造了这个惊世巨鼎。为的就是祭祀母亲“戊”。
鼎上的铭文成为今天我们触摸远古时代的重要线索,但是在3200多年前的商朝
,铭文的作用却是祭祀者与被祭祀者沟通的媒介。
祭祀的时候,祭祀者把铭文和纹饰完整的一面朝向祭祀的牌位,把器物的背面
对着自己。这种纹饰大多为饕餮纹,它是阴间和阳界沟通的使者,也有专家认为,这种
狰狞的饕餮就是早期的龙,是龙的一种变体。在烟雾缭绕之中,龙会把祭祀的信息带到
天上。
(纹释错位)
但是就在此时,姚青芳突然有了一个异常的发现。司母戊鼎的东侧壁,纹饰粗
糙,有点地方还可以看出错位的痕迹,四条鼎腿下半部分厚度都出现了异常。这种现象
让姚青芳疑惑不解。此时南京博物院正在进行泥范法复制司母戊鼎试验,姚青芳希望可
以通过试验来进一步研究。
负责此次试验的是南京博物院技术部主任王金潮和天津铸造长的罗宝琪。此次
试验考古研究,是完全模仿商人的制作方法来重新铸造司母戊鼎。
为了保证复制的准确性,制作泥范用的土壤是从殷墟购买来的。泥范是用泥制
成坯后焙烧成的,所以泥范也可叫陶范。首先专家们要制作出有花纹的泥范。
但是试验很快就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难题,使用商代生产工具,竟然在泥范上无
法形成清晰的花纹。
每当印有花纹的模板从泥范上取来下,泥范上的花纹就模糊了。今天的生产技
术来解决这个问题可谓轻而易举,但是3200多年前的古人又是何如做到的呢?
罗宝琪不断调整泥中的含水量。
泥范上花纹的确是清晰了很多,他们迫不及待的开始铸造试验,但是铸造出来
的铜镜,结果很不理想,花纹几乎无法分辨。
(采访:罗宝琪 天津市铸造学会艺术铸造专业委员会 主任)
现在的脱模材料多得是,可是商代呢我们要考虑它当时只有谷物,还有面粉,
还有各种就是说物理粉末,经过研究以后呢,那么我们采用了用木炭粉,因为木炭粉在
商代随处可见,只要要燃烧就很容易形成木炭。
模板上,铺上了一层细细的木碳粉,花纹终于清楚的呈现出来,不断的往上拓
印,花纹越来越清晰。
这一次,罗宝琪开始着手一个四分一大小的方鼎试验。
小鼎上花纹终于成功了,由于试验选用的花纹模板比大鼎上的花纹还要精细,
所以罗宝琪有理由相信,在以后大鼎上的试验也一定会成功。
正当他沉浸在试验成功喜悦中时,他注意到,在小鼎的中间部分出现了一个不
小的楞。楞的出现是泥范破裂铜水渗入的结果。那么司母戊鼎上花纹的错位,就很可能
是当时铸造时泥范发生破裂形成的。可是如果泥范破裂,花纹因该残缺,难道古人在发
生意外之后又及时采取了补救的措施吗?
为了证明这种推测,姚青芳对司母戊鼎进行一次X射线探伤。X光可以形成物体
的透视照片,从照片中可以看出:大鼎内部密度并不均匀,东侧壁,发现花纹粗糙的地
方,厚薄差异较大。四条鼎腿底部相对较厚,竟然无法形成清晰的透视照片。
姚青芳越来越坚信自己的推测,整个大鼎鼎身部分很可能在铸造时发生了泄漏
。对于这个推论姚青芳需要更加充分的证据,他立刻开始着手做金相显微组织观察试验。
在金相显微镜下,姚青芳清楚的看到了2种不同的组织结构。
(采访姚青芳)
实际观察结果我们发现,它的大块鼎身这一侧,它那个样品显示的是等轴晶组
织,所谓等轴晶组织呢一般是因为在退火状态下形成的一种组织,而小块的三角区,它
的组织形貌呢是一种树枝晶组织,这个树枝晶组织通常是由铸造以后形成的这个组织形
貌,我们铸态组织大多是树枝晶组织。它的显微形貌呢很像我们那个树枝的生长方向。
(金相照片)
两种不同的金相组织结构,证明大鼎并不是一次浇铸完成的,在第一次浇铸时
,由于泥范体积太大,铜液冲刷过于猛烈,在鼎的东侧壁,内部带有花纹的泥范,发生
了破裂,铜液渗入泥范,所以预计的铜液没有把整个泥范浇满,使4条鼎腿短了一截。
接铸的部分使鼎腿的厚度变厚了。
如今的司母戊大方鼎,是古人一次并不完美的作品,或许也仅仅是一次大胆的
试验尝试,毕竟在这3000多年的时间里,发现1600多斤的大鼎仅此一个,甚至连超过千
斤的鼎都没有。或许这样的工程对于工具简陋的商人来说,还是太过艰难。
2003年,考古工作站,在安阳再次发现了1.68米直径的圆鼎铸鼎遗址。按照这
个直径的比例,我们可以想象铸成的大鼎,体积和重量都一定会远远超过司母戊鼎。这
说明商代曾经有过更大的巨鼎问世。
司母戊鼎的铸造虽然留下了很多遗憾,但是对于商人来说,这或许只是一次偶
然的失误,他们的铸造技术和社会生产水平远远的超出了专家们的想象。
3200多年前的殷商留给我们的是种种的猜测和设想,那是一个怎样的王朝?在
仅有铜器和石器的年代,古人又是如何创造辉煌的?
司母戊鼎留给人们的是更多的 未解之谜
c*****r
发帖数: 1958
8
◆ 利簋(gui3)
“中国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为武王时期有司(官名)利所作的祭器。1976年出土于
陕西临潼。是已发现的时代最早的西周青铜器。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圆形,侈口,
鼓腹 ,双兽耳垂珥,圈足下附有方座,造型庄重稳定。以云雷纹为地,腹及方座饰兽
面纹,圈足饰夔纹,兽面巨睛凝视,森严可怖,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终于说到利簋了。在北京有一条街,基本上外地来的同学们都会慕名去逛一圈吃一
顿,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簋街。相传,簋街原来叫鬼街,后来觉得不好听,又因为这条街
上餐馆林立美食汇聚,是北京著名的美食街,索性将鬼字改为同音的簋字,从此叫做簋
街。楼主这儿不是在做北京的旅游介绍,俺只是用这个典故来说明簋字的读音和含义。
为啥要叫簋街呢?因为簋是商周到春秋时期的先人们用来装饭的碗。
当然,就和所有青铜时代的器物一样,簋到后来就发展成为礼器,改行象征地位和等级
去了。周礼中规定,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吃饭用几个簋得看
级别。
1976年3月,陕西临潼县零口乡西段村和南罗村的村民们为了灌溉土地决定打一口
井(又是打井,陕西的农民兄弟们一打井就出状况啊),土挖到了一半地底下突然出现
了一个黑漆漆的洞,有人的锄头没拿好掉了进去。人们猜测,这里面估计埋着东西,在
派人报告文物局的同时,西段村的乡亲们挖开洞口,发现里面是一个幽深的古窖,窖中
堆满了青铜器皿。后来经统计,这批青铜器中有尊,盘,簋,壶等用具一百五十多件。
为了保护这批文物,西段村的村民们将这批青铜器用架子车拉回大队仓库妥善保管,直
至专业考古队赶到顺利移交。(坊间有当时农民哄抢文物的传言,但根据当时在场者的
回忆,这批文物是被妥善保管直到考古队抵达的。)
在这批文物中,就有这个国宝利簋。
商朝是我国青铜器最鼎盛的时期,无论规模种类还是其精美程度都优于后世西周的
作品。以至于有人感叹殷商灭亡后就再也见不到那么华美辉煌的青铜文化了。但是楼主
俺个人来说,还是更喜欢西周的青铜器,无他,全是因为西周青铜器无以伦比的史料功
能。
c*****r
发帖数: 1958
9
6、大盂鼎
“西周西周康王时期。鼎高一百.八厘米,口径七十八.三厘米,重一百五十三.
三公斤,鼎身为立耳、圆腹、三柱足、腹下略鼓,口沿下饰以饕餮纹带,三足上饰以兽
面纹,并饰以扉棱,下加两道弦纹,使整个造型显得雄伟凝重,威仪万端,内壁有铭文
二百九十一字,内容为周王告盂,殷代因酗酒而亡国,周代忌酒面与,要盂一定要很好
地辅助他,敬承文王武王的德政。同时记载给盂的赏赐相传此鼎於清道光间在陕西眉县
礼村出土,为该地郭氏所得,后归周雨樵。同治间左宗棠以重金购得,又归苏州潘祖荫
。解放后,1951年潘氏后人捐献国家。为上海博物馆所收藏,1959年拨交中国历史博物
馆。这件周康王时的大盂鼎,是现存西周青铜器中的大型器。造型端庄稳重,浑厚雄伟
,典丽堂皇,为世间瑰宝。西周早期的金文有瑰异凝重、雄奇恣放质朴平宝等数类。大
盂鼎属於瑰凝重这一类,铭文大字,字体庄严凝重而美观,故在成、康时代金文中,以
书法的成就而言,当以大盂鼎居首位。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关于大盂鼎的发现地址有两种说法,一说出土于陕西省岐山县礼村,另一说出土于
陕西省眉县李村。由于年代久远,大盂鼎又经过了无数次的转手买卖,到底它是在哪里
被发现的,已经没有人说的清楚了。这两个地方都有可能,也都没有绝对的证据。
陕西岐山有一处赫赫有名的周原,是周室的发源地。相传周室先祖为后稷,周室世
居于豳地,到了古公亶父一代时,由于受到戎狄的威胁,举族迁至岐山脚下的周原,见
这里水源丰足土地肥沃,便就此扎根,筑城开荒,繁衍后代,发展农业,使周族渐渐昌
盛起来。直至文王武王父子联合周围小国伐商定鼎天下,这才离开了岐山周原这块宝地
,建都丰镐,开创两周八百年江山。
岐山礼村就坐落在周原上,这里从西汉时代就陆续有周青铜器被发掘出土,历来就
是公认的周器之乡。大盂鼎在这里被发现完全是合乎情理的。但另一方面,出土于礼村
的文物相较于同属周原的凤翔村来说数量上要少的多。而且作为周室发端之地,这里发
掘出来的青铜器或者是西周之前到早期的,或者是西周晚期的,与大盂鼎同时代的文物
并不多。礼村出土的毛公聃季簋也许算一件,但就楼主个人的观点,铭文风格相差还是
比较大的。
另一方面,眉县李村也是西周青铜器出土的重地,在这里出土的盝驹尊也是西周青
铜器中的精品。
c*****r
发帖数: 1958
10
◆ 虢季子白盘
“西周。虢季子白盘铸于周宣王时期,与散氏盘、毛公鼎并称西周三大青铜重器。
此盘造型奇伟,原器高39.5厘米,上口呈长方形,口长137.2厘米,腹下敛,平底,曲
尺形四足。四壁各有含环兽首两个,腹上部为窃曲纹,下部为环带纹,是价值连城的艺
术精品。虢季子白盘被誉为西周三大青铜重器之首。盘形制奇特,似一大浴缸,为圆角
长方形,四曲尺形足,口大底小,略呈放射形,使器物避免了粗笨感。四壁各有两只衔
环兽首耳,口沿饰一圈窃曲纹,下为波带纹。盘内底部有铭文111字。现藏于国家历史
博物馆”
虢季子白盘不是白色的,而且虽然它叫盘,可它实际上是个盆。
盘,在商周春秋时期是一种盥洗用具,大致用法跟咱们的洗脸洗手盆差不多。在仪
式典礼中,主持祭祀和仪式的人洗手,下面就有人用盘接水。这捧盘接水的活儿也不是
谁都能干的,《礼记》中是这么说的:“进盥,少者奉盘,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
巾。”总而言之,盘不论是作为日常生活用具,还是作为古代礼器,在等级森严的封建
社会都是主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看俺一路八下来的同学大概已经发现了,其实俺名为八宝贝,实际上很大一部分是
由宝贝引申出去的别的内容,宝贝本身反倒八的不多。这是俺八卦一向惨无人道的地方
,因为俺觉得宝贝本身有多华丽多不可思议其实图片比文字更具说服力,何况俺每个宝
贝都会引述一段官方的描述作为开场,所以这个麻烦琐碎的工作俺就偷懒了。之所以做
这个说明是因为接下来,关于这个虢季子白盘,俺将要展开的八卦的漫无边际的程度是
骇人听闻的,俺实在不想让大伙儿失望,所以还是提前打打预防针的好。
刚才说了,虢季子白盘不是白色的,它实际上是一个青铜器,那么这个名字自然有
其他的含义,听俺一字一字地八来。
虢,是春秋时代的诸侯国。武王克商之后分封诸侯,将自己家的远亲近戚和一众功
臣一个不落地封到了全国各地,最有名的莫过于姜太公封齐国,周公封鲁国(其实准确
地说,封在鲁国的是周公旦的长子伯禽)。而其中武王的两个叔叔,也就是文王的两个
弟弟虢叔和虢仲分别被封到了镐京以西周室龙兴的周原和扼守镐京京畿咽喉的虎牢关一
代,东西两方面拱卫守护着镐京的安全。这两兄弟的封国,一个叫西虢,一个叫东虢。
至于哥儿俩谁分到了西虢谁分到了东虢,史书自己也没说清楚,后世怎么说的都有,我
们也就只好存疑了。
相关主题
求掌眼。 红珊瑚, 绿松石挂链说说美国做中国票的邮商
请问这个是绿松石吗?我对金银保值的一点儿粗浅看法
说说dealer卖collection的trick除锈技术 zz
进入Collectibles版参与讨论
c*****r
发帖数: 1958
11
三龙两凤冠
c*****r
发帖数: 1958
12
凤冠的主人,明神宗孝端显皇后。
这位孝端皇后姓王,浙江余姚人,是万历皇帝的原配夫人,做了42年的皇后。历史
记载她性格宽厚温和,以慈孝著称。
但她是个不得宠的女人。她13岁嫁给万历皇帝,豆蔻年华时,万历皇帝对她毫无兴
趣,宁愿临幸宫女也不理她。到了后期,那位叫做“郑贵妃”的女子粉墨登场,更是没
有孝端皇后什么事了。她有着无可挑剔的“慈孝”名声,但她却没有儿子。她有着皇后
的头衔,但其实与其他不得宠的嫔妃一样,都是在宫墙之内虚抛了年华。对于皇帝所做
的事情,她从来不干涉,不规劝。她不去争宠,不去玩弄心机,仿佛一心一意,只是想
做好一个皇后,一个儿媳,一个嫡母。
甚至于,连历史对她的记载都十分的简略含糊,以至于我们无从推测出她身上更多
属于个人的特色。
万历四十八年四月,皇后病故,谥孝端。同年十月三日葬于定陵。现在,我们所能
看到的只是她留下的奢华凤冠,以及一副标准端庄的皇后画像——画像中这位头戴凤冠
,母仪天下的女子,心中究竟有多少喜乐与哀愁,我们根本想象不出。
图为孝端显皇后画像
c*****r
发帖数: 1958
13
六龙三凤冠
c*****r
发帖数: 1958
14
下面我们来说另一位孝靖皇后。
先看看属于她的凤冠:
九龙九凤冠,高27厘米,口径23.7厘米,重2320克。有珍珠3500余颗,各色宝石
150余块。此冠用漆竹扎成帽胎,面料以丝帛制成,前部饰有9条金龙,口衔珠滴。中层
有8只点翠金凤,后部一凤,共9龙9凤。冠后侧下部左右各饰点翠地嵌金龙珠滴三博鬓。
关于孝靖皇后……前面不是说万历皇帝临幸宫女吗?
那位被临幸的宫女,就是后来的孝靖皇后。当时她是慈宁宫的宫女,也就是万历皇
帝生母皇太后李氏身边侍奉的人。不知为何,皇帝某天突然心血来潮地对她动了心,私
下临幸之后,却又莫名其妙地觉得这事不好,不光彩,不上档次,于是假装没这事,置
之脑后了。
但恰恰就是这春风一度,却让这位宫女怀了身孕。
历史上记载:“一日,侍慈圣宴,语及之。帝不应。慈圣命取内起居注示帝,且好
语曰:‘吾老矣,犹未有孙。果男者,宗社福也。母以子贵,宁分差等耶?’”
翻译成白话,大概就是:在某次酒宴上,皇太后提起这件事情,皇帝就偏不吭声。
于是皇太后让人拿起居注来给皇帝看,你看你看,证据确凿,还想抵赖?
接着再好言相劝:我老啦,还没有孙子呢。倘若真是个男孩子,那也是社稷之福嘛
。母以子贵,不能这么偏心眼,差别待遇啊。
所以说,皇帝不好当啊,有人跟在屁股后面代为写日记,啥事都瞒不住人……
总之,在皇太后的影响下,这位王姓宫女最终被封为“恭妃”。万历十年(公元
1582年)八月十一日,恭妃生下了一个男孩,即日后的明光宗朱常洛。
这听上去似乎是个灰姑娘一夜之间变成凤凰的故事。但事实远不如童话那样美好。
c*****r
发帖数: 1958
15
9、嵌绿松石象牙杯
◆ 嵌绿松石象牙杯
“商代。高30.5厘米,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这件象牙杯是用象牙
根段制成,形似现侈口薄唇,中腰微束。杯身一侧有与杯身等高的夔龙形把手。杯身有
雕刻精细的花纹且具有相当的装饰性,上下边口为两条素地宽边,中间由绿松石的条带
间隔为四段,第一段为饕餮纹三组,两侧有身有尾,眼、眉、鼻镶嵌绿松石。第二段是
杯身纹饰的上体部分,二组饕餮纹面部结构清晰,兽口下面为一个大三角纹,三角纹两
侧有对称的夔纹,头朝下尾向上。饕餮的口、眼、鼻及三角纹都镶嵌绿松石。第三段刻
三个变形夔纹,眼部镶嵌绿松石,第三、第四段是用三道绿松石带相隔。第四段的三组
饕餮纹眼鼻同样是镶嵌绿松石。一、二、四段都是饰以三组饕餮纹,但形态却各异。这
件象牙杯,采用了浮雕、线刻、镶嵌等多种手法,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现藏于:国
家历史博物馆。”
楼主俺在为象牙杯选择图片的时候好生为难了一下,因为这张图片的质量并不算太
高,但是胜在细节清晰,尤其是象牙雕刻和绿松石镶嵌,在这张图上都表现的比较清晰
。所以虽然用光啊,颜色啊什么的有缺憾,但还是选了这一张。
如果不是这个名字的话,第一眼看过去,楼主俺是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联想到这个
杯子的质地竟然是象牙。因为在俺的印象里,象牙总是白白嫩嫩的,哪里像这个这样黄
黄的看着很倒像是俺小时候踢过的唐朝和尚的头盖骨。
不过查资料看了一下,原来象牙的颜色,随着年月的加深的确是会变黄的。由淡黄
变成姜黄,再变成深黄,乃至浅棕色。妇好同学距离今天至少有三千多年了,所以这个
象牙杯能保持这样的颜色还是很不容易的。据说假古董行里有一种专门的技术,就是把
把象牙制品做旧。
既然这个象牙杯是在妇好墓发掘的,那么我们势必要先八一下这个了。
我国河南安阳市有一个闻名世界的地方,殷墟。“殷纣身死,国都为墟”三千年前
,这里曾是商王朝的国都,被周取而代之之后,这里只剩下一片繁华过后的殷商废墟,
是为殷墟。从一百多年前开始,这里就不断有记载着商王朝历代王言行和作为的龟甲骨
片出土,世称甲骨文。自19世纪末甲骨文发现以来,这里共出土甲骨约150,000片,震
惊了世界。。这里先后发现了110多座的商代宫殿宗庙建筑基址、12座王陵大墓、洹北
商城遗址、2500多座祭祀坑和众多的族邑聚落遗址、家族墓地群、手工业作坊遗址、甲
骨窖穴等。自1934年以来,殷墟上陆续发掘了12座大墓,其中十一座被盗,只有妇好墓
,完全没有遭到过破坏。也因此,妇好墓为我们贡献了数不清的珍宝文物,提供了研究
不尽的历史资料。而其中最精美的,当属这个镶绿松石象牙杯。
c*****r
发帖数: 1958
16
9、嵌绿松石象牙杯
◆ 嵌绿松石象牙杯
“商代。高30.5厘米,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这件象牙杯是用象牙
根段制成,形似现侈口薄唇,中腰微束。杯身一侧有与杯身等高的夔龙形把手。杯身有
雕刻精细的花纹且具有相当的装饰性,上下边口为两条素地宽边,中间由绿松石的条带
间隔为四段,第一段为饕餮纹三组,两侧有身有尾,眼、眉、鼻镶嵌绿松石。第二段是
杯身纹饰的上体部分,二组饕餮纹面部结构清晰,兽口下面为一个大三角纹,三角纹两
侧有对称的夔纹,头朝下尾向上。饕餮的口、眼、鼻及三角纹都镶嵌绿松石。第三段刻
三个变形夔纹,眼部镶嵌绿松石,第三、第四段是用三道绿松石带相隔。第四段的三组
饕餮纹眼鼻同样是镶嵌绿松石。一、二、四段都是饰以三组饕餮纹,但形态却各异。这
件象牙杯,采用了浮雕、线刻、镶嵌等多种手法,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现藏于:国
家历史博物馆。”
楼主俺在为象牙杯选择图片的时候好生为难了一下,因为这张图片的质量并不算太
高,但是胜在细节清晰,尤其是象牙雕刻和绿松石镶嵌,在这张图上都表现的比较清晰
。所以虽然用光啊,颜色啊什么的有缺憾,但还是选了这一张。
如果不是这个名字的话,第一眼看过去,楼主俺是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联想到这个
杯子的质地竟然是象牙。因为在俺的印象里,象牙总是白白嫩嫩的,哪里像这个这样黄
黄的看着很倒像是俺小时候踢过的唐朝和尚的头盖骨。
不过查资料看了一下,原来象牙的颜色,随着年月的加深的确是会变黄的。由淡黄
变成姜黄,再变成深黄,乃至浅棕色。妇好同学距离今天至少有三千多年了,所以这个
象牙杯能保持这样的颜色还是很不容易的。据说假古董行里有一种专门的技术,就是把
把象牙制品做旧。
既然这个象牙杯是在妇好墓发掘的,那么我们势必要先八一下这个了。
我国河南安阳市有一个闻名世界的地方,殷墟。“殷纣身死,国都为墟”三千年前
,这里曾是商王朝的国都,被周取而代之之后,这里只剩下一片繁华过后的殷商废墟,
是为殷墟。从一百多年前开始,这里就不断有记载着商王朝历代王言行和作为的龟甲骨
片出土,世称甲骨文。自19世纪末甲骨文发现以来,这里共出土甲骨约150,000片,震
惊了世界。。这里先后发现了110多座的商代宫殿宗庙建筑基址、12座王陵大墓、洹北
商城遗址、2500多座祭祀坑和众多的族邑聚落遗址、家族墓地群、手工业作坊遗址、甲
骨窖穴等。自1934年以来,殷墟上陆续发掘了12座大墓,其中十一座被盗,只有妇好墓
,完全没有遭到过破坏。也因此,妇好墓为我们贡献了数不清的珍宝文物,提供了研究
不尽的历史资料。而其中最精美的,当属这个镶绿松石象牙杯。
c*****r
发帖数: 1958
17
10、水晶杯
◆ 水晶杯
“战国。高15.4厘米,敞口,斜壁,圆底,圈足外撇。素面无纹饰,透明,器表经
抛光处理,器中部和底部有海绵体状自然结晶。此杯是用优质天然水晶制成的宝用器皿
,国内罕见,其制作技巧和工艺水平令人惊叹。1990年浙江省杭州市半山镇石塘村战国
墓出土。现藏于:杭州历史博物馆。”
1990年10月下旬,杭州市半山镇石塘村工农砖瓦厂的工人在取土烧砖时,无意中发
现了一个不大的洞口,直径不到一米。工人试着用工具向里面探索,结果碰到了什么东
西,发出瓮响。原来这里是一个古代窖藏。工人们从窖中发现了印纹软陶罐,泥质灰陶
豆等器物。当时根据我所能看到的资料,当时这批文物遭到了哄抢。到当地文物部门得
到消息后立即派工作人员前往现场收集遗物,通过当地政府的协助,后来文物部门收回
了7件完整的陶器,和大量的陶器碎片。
这实在是惊险的一幕,楼主俺不得不庆幸当时他们发现的只是一个储存陶器的窖,
俺们的水晶杯并不在其中。
经过考古人员的清理和考证,认定这个窖藏属于战国晚期。窖坑并不大,开口直径
0.8米,深1.4米,一个成年人站进去还能露个头在外面。半山镇一代自从 80年代就几
乎年年都有秦汉墓葬被发现,考古专家们猜测,这个窖藏不应该是独立存在的,在这附
近应该还有别的战国遗址,于是他们组织了大范围的发掘。果然就在附近发现了一座战
国大墓。在这座被称编为一号的大墓中,一共出土了51件文物,其中有一套原始瓷编钟
(原始瓷是介于陶和瓷之间的陶瓷,工艺相对陶有进步,但相对于瓷则比较粗糙),玛
瑙环,琉璃挂件,软玉佩饰,青玉璧等等珍品,当然,最令人们叹为观止的,就是那个
水晶杯。
水晶外观晶莹剔透,冰清玉洁,所以古人相信她是水之精魄凝结幻化而成,因此又
被称作水精,水玉,千年冰,玉晶。另外水晶在古代还有一个特殊的名字,这个名字即
使俺不说,大伙儿也能猜出个大概来:颇黎。关于这个颇黎的问题,俺到后面跑题的时
候再说,现在还是让我们先来关注主角本身。
据说当年这个水晶杯出土之后被送往北京做鉴定,我国考古学泰斗苏秉琦见到水晶杯曾
手捧水晶杯激动不已地赞叹:“国宝,绝对的国宝。”水晶的硬度是摩氏七级,且质地
比较脆,相较于其他玉石宝石之类制作难度比较高。俺找了一下战国时代其他的水晶器
作参考,发现一般来说当时的水晶器以打磨为主,水晶身上打磨的痕迹显而易见。而且
通常来说物体的个头儿比较小,多数是水晶珠,水晶坠饰之类的东西。这个水晶杯的稀
有之处在于她是由一整块水晶打磨而成,经过细致的抛光处理,是我国早期水晶器皿中
个头最大的。这么大的形体必然增加了制作的难度。而这么大的一块完整的高品质水晶
也是极其罕见的。无论是原料还是工艺上来说,在当时的生产条件下都是出类拔萃的。
当然真正令广大淫民所惊叹的,不仅仅是原料工艺,而是她和俺们今天所用的玻璃
杯极其接近的外形。关于为什么水晶杯那么像玻璃杯,楼主俺遍搜网络也找不到一个合
理的解释,当然俺相信这绝不是穿越去的,因为这是真正的水晶,而不是玻璃。请问如
今那个穿越的同学家里有这种样子的水晶杯呢?
正经点,讨论一下水晶杯的形状。根据杭州历史博物馆的洪丽娅女士的《杭州半山
战国墓出土玉石器材质研究》一文中的观点,“战国时期由于玉石加工工具砣在材质上
的改变,使玉器碾琢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此期的玉器中显示线条锋利挺劲、准确
流畅的工艺特点。因此对于宝石中硬度较高,达摩氏7度的水晶来说,使用金刚砂类中
间介质对其加工,是可实现的。”
砣是一种打磨玉器的砂轮。主要原理就是用锐利坚硬的磨料对对较软的材料进行磨
削。按照上面引文的意思来看,应该是说,在这个水晶杯的制作过程中,工匠们使用了
金刚砂作为砂轮的主要材料对水晶进行打磨。金刚砂的硬度非常高,大约在摩氏9度左
右,今天工业上打磨镜面就是使用金刚砂作为磨料的。还有清代的鼻烟壶,都是用金刚
砂掺水注入瓶中摇晃用来打磨内胆。
俺曾经怀疑金刚砂最早在现代工业中使用是在1891年,战国时代的中国人有条件是
用金刚砂吗?搜了很久资料,发现了一篇报道:国哈佛大学的华裔研究人员陆述义等人
发现,早在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先民就已经在使用金刚石和刚玉来加工玉器
饰物。研究人员用现代物理方法证明,中国人最早使用金刚石和刚玉,他们一度掌握的
技巧,用现代加工方法也难以企及。
当然,金刚石和我们现代意义上所说的金刚砂还是有区别的。但是玉器行当里很早
就有把金刚石,石英等硬度很高的矿物捣碎成砂状制作成“解玉砂”用以打磨刚玉的方
法。即使战国时代所使用的不是现代意义上的金刚砂,也应该是解玉砂一类相当硬的磨
料。
c*****r
发帖数: 1958
18
先弄到这里,网速太慢.............
c******n
发帖数: 16403
19
这个水晶杯会不会是盗墓留下来的玻璃杯

【在 c*****r 的大作中提到】
: 先弄到这里,网速太慢.............
N******l
发帖数: 190
20

楼主辛苦了,国之重器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8的,楼主也应算一件重宝,和扒衣老爷有
一拼

【在 c*****r 的大作中提到】
: 先弄到这里,网速太慢.............
相关主题
Is this piece real? If so, how much worth?很多dealer都用的一种记录进价的方式
Re: 集邮不是一种病? (转载)给想要mm的摄影男介绍一下7种武器吧。。。 (转载)
菊花石现在买入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献身精神?
进入Collectibles版参与讨论
l*****r
发帖数: 990
21
看来要不是商周春秋战国之前的,算不上国之重宝.
c*****r
发帖数: 1958
22
11、晋侯苏编钟
◆ 晋侯苏编钟
“西周厉王时期。编钟为成组的青铜乐器。该组编钟大小不一,大的高52厘米,小
的高22厘米,都是甬钟。钟上都刻有规整的文字,共刻铭文355字,最后两钟为2行11字。
铭文都是用利器刻凿,刀痕非常明显,铭文可以连缀起来,完整地记载了周厉王三十三年(
公元前 846年)正月八日,晋侯苏受命伐夙夷的全过程。1992年12月上海博物馆从香港古
玩肆中发现此套编钟14件,并抢救回.1993年初,山西晋侯墓考古发掘出土了残存的2件小
编钟,形制与14件晋侯苏钟相同,大小和文字完全可以连缀起来,证实上博从香港抢救回
归的14件钟与此次发掘出土的2件钟原出同墓,此套完整的编钟数目应是16件。现藏于
:上海博物馆 。”
先说点题外话:这两天看杂志,其中一幅图片让俺狠狠地震撼了一下。那张图片跟
咱们要说的编钟或者文物国宝没啥子关系,那张图片里全是飞机。几千驾飞机,各种型
号,整齐排列。从天空鸟瞰下去,密密麻麻,乍看还以为是某种菱形图案的织物,后来
仔细看了才知道是很多很多的飞机。那是美国戴维斯•蒙森空军基地,这里收留
了4000多架美军退役飞机,人称飞机墓地。
类似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著名的大象墓地。据说大象临死前会预知自己的生命即
将结束,于是他们会去一个固定的地方在那里死去。所有的大象都在一个地方死去,那
个地方于是成了象牙走私者的天堂。他们从这里偷走死去大象的象牙运到外面去赚取天
量的金钱。
在山西省侯马市曲沃县和冀县相邻的地方,分属于两省的曲村和天马村一代也成了
靠偷盗为生的一群小偷的天堂,当然这里不是大象墓地,比大象墓地更令人震撼,这里
是晋侯墓地。这里埋葬着晋国的十九位国君和他们的夫人。而且有趣的是,除了一座陵
墓是一位晋侯和他的两位夫人之外,其他的墓葬全部都是一位晋侯一位夫人。今天我们
要八的晋侯苏编钟就出自这十九个陵墓中的一个。
不知道该说是幸运还是不幸,晋侯苏编钟也有一段传奇的经历。话说自从上世纪六
十年代考古专家谢元璐发现了天马-曲村遗址之后,当地就一直在进行着堆遗址的探查
工作。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十九位晋侯的陵墓陆续被发现,史学界和盗墓界都为之轰
动,一时间曲沃冀县两地各路人马云集,有考古的也有盗墓的。在百度百科上还记载着
一个故事:
“北大一位老教授回忆说,当时他们真是提着脑袋在考古。当地的盗墓贼配备的不
是洛阳铲这种传统工具,他们装备的是冲锋枪、炸药和越野车,坚固一些的墓室都是被
炸药炸开的。他回到北大以后,同事们都劝他不要再去了,以免把命搭上。在盗匪横行
的战乱年代出现这种情况也许我们还会理解,可我们的考古人员遇到这批盗墓贼的时候
只是十年前,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那时当地的政府已经腐败到了什么程度。直到前几年
,侯马市抓捕了一批盗墓分子,枪毙了几个,当地的一些政府官员也与此案牵连被处理
,才总算有所好转。”
就是在这样疯狂盗墓的环境下,属于晋侯苏的十四枚编钟在考古人员知道其存在之
前就已经流出了国境。这中间有过怎样的曲折辗转如今已经没有办法知道。幸运的是上
海博物馆的馆长,青铜器专家马承源先生慧眼识宝,当得知香港某古玩店有不知真假的
编钟出售时,仅凭照片就确认是真品,并且通过邮寄的方式将这十四枚编钟购回研究。
如今这十四枚编钟藏于上海博物馆。
俺以前说过,西周青铜器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工艺和体型大小,更在于它身上的铭文
,对历史记录所起到补充,修正,和映证的作用。基于某种个人原因,楼主俺特别喜欢
晋侯苏编钟,因为它证明了古往今来第一八卦主笔史小迁的记录也不都那么靠谱。
c*****r
发帖数: 1958
23
跳着来
14、河姆渡出土朱漆碗
让我们讨论这个类似整容失败的朱漆碗之前,先从别的地方说起。如果同学们去看过秦
兵马俑,一定会记得不少士兵的手握成环形半举在身侧,俺小时候第一次看到这个姿势
的时候曾经迷惑不解,他们是在干什么?记得那年头香功风行,里面有一个招式就是两
手虚握,在身体两侧摆动。于是当年脑残的俺曾经一度一位弟兄们在练香功。
他们当然不可能练香功,他们没有练任何功,他们只不过是原先手里握着东西。在
兵马俑坑中发现的武器有铍,戟,钺等等,但是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只有金属头,而
没有那应该长长长长的柄。这是因为那些本来被士兵们握在手中的柄在漫长的岁月里都
腐烂掉了,只剩下金属部分落在士兵们脚下的泥土里,等待着后世的考古者来发掘。
秦兵马俑,距今大约两千两百年。河姆渡出土朱漆碗,距今大约7000年。为啥当距
今两千多年的武器木柄都腐烂得连渣都不剩的时候,这个7000年前的木碗却仍然存在?
我想,答案不言而喻,因为这碗上被涂了一层漆。
c*****r
发帖数: 1958
24
15、良渚出土“玉琮王”
“新石器时代。高8.8厘米 射径17.1---17.6厘米 孔径4.9厘米。黄白色,有规则紫红
色瑕斑。器形呈扁矮的方柱体,内圆外方,上下端为圆面的射,中有对钻圆孔,俯视如
玉璧形。琮体四面中间由约5厘米宽的直槽一分为二,由横槽分为四节。这件玉琮重约
6500克,形体宽阔硕大,纹饰独特繁缛,为良渚文化玉琮之首,堪称"琮王"。东汉许慎
在《说文解字》注: “琮,瑞玉,大八寸形似车 车工 两字合成一字 。这是对琮的最
早定名。根据《周礼》记载,“以苍璧礼天、黄琮礼地”。琮是一种用来祭祀地神的礼
器。看良渚文化的玉琮, 它的形状内圆外方,中间为圆孔。专家们推测,它可能是原
始先民“天圆地方”宇宙观的体现,方象征着地,圆象征着天,琮具有方圆,正是象征
天地的贯穿。在当时,每当丰收或祭日时,就举行隆重的祭祀典礼,良渚先民就用它来
与天地神灵沟通。因此,玉琮是良渚人所用的宗教法器。 1986年浙江省余杭县反山12
号墓出土,出土时,平正地放置在反山第十二号墓墓主关骨的左下方,是一件神圣崇高
的玉制礼器。这件玉琮的制作,技术高超,可称神工鬼斧,是良渚文化玉器的瑰宝。现
藏于:浙江省考古研究所。”
前两天看到一条新闻。是说在上海世博会上上海馆将和新西兰馆一道搞一个玉文化
展览。在这个展览上,将展出一件良渚出土的玉琮。楼主俺因为写这个帖子所以留意了
一下,将要在世博会上展出的那个玉琮并不是咱们今天要八的这个宝贝,比这个高得多
,看着通体碧绿,倒像是绿玉或者翡翠之类的东西。题外话,楼主俺正好也在新西兰鬼
混过一段时间,如果说世界上除了中华文化圈之外还有哪个国家也喜欢玩玉的话,那就
是新西兰了。在新西兰大街小巷卖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的商店里,无一不卖一种被称作新
西兰翡翠的绿玉产品,形状多是或大或小毛利人图腾,或者单纯螺旋形状的饰物。那架
势很有点兵马俑外面所有小贩都在卖大大小小不同型号兵马俑工艺品的意思。白人是不
玩玉的,新西兰的翡翠也是毛利文化的一部分,带有原始图腾和护身符之类的意义。也
就仅此而已,远比不得中国玉文化的璀璨繁华。
我们平时看点纪录片什么的,但凡是讲到个古董玉器的,定然会以以下语句开篇(
请想象任志宏蜀黍的醇厚嗓音):“在中国古代,玉代表着高尚的品德和情操,中国自
古有君子如玉的说法……blabla”,所以有想要了解中国玉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
同学,请自行搜索,俺就不在这儿卖八股了。
话说,良渚这个新石器时代文化很有意思,俺为了写这个宝贝到网上搜了一圈,赫
然发现良渚文化中玉琮所占的地位之重,堪比仰韶文化中玫瑰菊花图案的了。在几乎良
渚文化的每一个遗址都会出土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玉琮,以至于楼主俺在找资料的时候
,好几次差点弄混了。所以虽然世博会上将要展出的那个玉琮和咱们的玉琮王长得不大
一样,但对良渚玉琮文化感兴趣的同学还是可以留意去看一下。
要了解玉琮这个东西,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良渚文化。
虽然在很多介绍中都把良渚文化称作是新石器时代的文明,但实际上,在良渚时代,人
们已经同时使用铜器和石器作为生产工具,因此准确地说,良渚文化应该算是铜石并用
时代文化。良渚文化距今5250-4150年左右,也就是说,俺们整天说的五千年历史,其
实是包括了良渚时期的。当然,五千年只是一个泛称,深究不得,这事儿没法说太细。
但一直有一个说法,就是将良渚文化称作是中华文明的曙光。换句话说,良渚之前的,
都属于蒙昧时期,到了良渚时期,很多后世的东西都可以在这一阶段找到雏形。这个具
体后面八。
良渚文化的分布地域在长江中下游和太湖流域附近,跟之前八的河姆渡文化的分布
地域有一定的重合。比如今天要八的这个玉琮王所出土的余杭县,和上一个宝贝朱漆碗
所出土的余姚县就相距不远,甚至楼主俺相信前面那个河姆渡文化和今天八的良渚文化
在某种程度上是有传承的。这就要说到这一地区的另外一个史前文明,马家浜文化。
话说当初在发掘河姆渡遗址的时候,考古工作者根据河姆渡遗址地层的重叠情况,
将河姆渡文化分为四个时期,年代从远到近,分别是第四层,第三层,第二层,第一层
。咱们八过的朱漆碗属于第三层。而不少学者认为河姆渡的第二和第一层实际上属于马
家浜文化。
这里俺们又要再普及一下一点常识。在史前古人类考古中,习惯用一个地名来称呼
某一类型的文明。这个地名通常是这种文明第一次被发现的地方。而一个文明所影响的
地域有大有小,不可能只在一个地方。基本上区分文明的类型以年代,生产方式,氏族
结构来归类。属于同一个年代,使用相同的工具,有类似社会结构的文明就会被归为同
一类。于是,也就有了河姆渡遗址上出现马家浜文化的情况。
马家浜文化比河姆渡文化年代要晚,甚至有人认为马家浜文化就是河姆渡文化演化
而来的。按照通俗的说法就是,河姆渡人随着生产方式的进步,渐渐发展成更高级的文
明类型,并且不断向外迁移,一部分来到了马家浜定居,他们所留下的遗址被后人发现
,于是这一时期的人就被叫做马家浜人了。(还没晕,面壁去!)
不纠缠马家浜了,往下说。根据学者们研究的成果,传承关系是这样的:河姆渡文
化发展出了马家浜文化,马家浜文化发展出了崧泽文化,崧泽文化又发展处了良渚文化
。当然他们都没有良渚文化有名,因为良渚文化里有许多东西已经初步具备了中华文明
的特征。比如说良渚人吃饭已经用大鼎了(就是那个煮一锅够一族人吃的那种),他们
有了丝织物(按照神话中皇帝老婆嫘祖发明了养蚕取丝的说法,良渚人至少应该是和黄
帝同时代的人,当然那一带应该是炎帝的势力范围),以及他们的玉文化超级彪悍发达。
据说,玉琮这种内圆外方的形状是良渚首创。目前已知的玉琮,有粗有细,有高有矮,
有大有小,但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内圆外方。
关于玉琮,最广为人知的一种说法是《周礼》中所提到的:“以苍璧礼天,以黄琮
礼地”。所以在很多简介和科普里就会直接把玉琮作为祭祀土地的礼器来介绍。但也不
知道为什么,中外专家们对这个说法意见特别大,纷纷提出质疑。最具代表性的说法是
,既然琮和璧都是祭祀天地的礼器,为什么在后世各个朝代的祭祀中,只见到用玉璧的
记载和物证,而玉琮自战国以后就销声匿迹了捏?有人说也许玉琮只是在战国早期以前
应用,后期就不用了呗;于是有人直接釜底抽薪,认为《周礼》是战国晚期的人托周公
之名伪作的(这个说法实际上是夏鼐先生提出的),所以根本不存在早期用琮,晚期不
用的事儿。
关于玉琮的起源,用途,和意义的各种说法如果写出来放在一起简直堪称是博览会
,看了种种解释和猜测,考证和推断,你只能感叹,没有你说不出来的,只有你想不到
的。
有人认为琮最开始就只是圆孔方柱的实用品,被人拿来证明天圆地方;也有人认为
是良渚人根据天圆地方的说法做了这个融合了天地形状的东西出来当做祭品礼器;日本
人滨田耕作认为琮的表面是用来雕刻四象八卦的,是占卜时的法器;法国人安克斯说琮
象征地母女阴;瑞典人高本汉认为琮是盛男人那儿话的盒子(囧,莫非是太监们宝贝儿
匣子的前身?),他进一步说明,古人会把祖宗的小鸡鸡切下来装到琮里供子孙拜祭…
…。别笑,还真有人认同者个说法,有个叫做凌纯声的学者就综合了前面两种老外的说
法,认为琮代表女阴和男根,代表原始祖先崇拜的性器对象。另外有人天才地用琮字从
宗部,来佐证琮实际上是祖宗的代表。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围着下三路琢磨。比如郭宝钧先生就是生活实践派的,他认为
玉琮是由织机上的一个叫做木琮的部件演化而来。比较有想象力的还得是老外,比利时
人密舍尔就指出,玉琮就是玉衡,一种用来观测天象的玉管。(楼主俺忍不住了,您不
能因为人家长得像望远镜就说人家是望远镜吧,还天文的,镜片呢请问?伽利略没教过
你望远镜关键是镜片么?那个筒状物就当望远镜,这毛病叫我爱一根柴)。
这些还都是比较具象的猜测,还有扯上社会,阶层,宇宙观,人生观的,俺就不废
话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搜。
说来说去,最后为最多人所接受的还是玉琮代表着天圆地方的。至于是先有琮还是
先有天圆地方,这就至于天知道了。
关于琮的来历,也有一些比较好玩的说法:有人认为琮是从手镯演变而来的。那会
儿,(别说那会儿了,现在也一样),谁家有个玉镯子就是财富的象征,于是大伙儿赛
着看谁手上那玩意儿大,渐渐地环形已经不足以维持了,所以弄成了琮的形状,好歹带
着不是太影响活动半径什么的。
这是从小变大,还有从大变小的。
有人认为琮是部落里的图腾柱。因为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图腾,部落会把自己的图
腾画在一根大桩子上,再把大桩子栽到小区门口,类似如今地产楼盘的logo 什么的,
到现在在一些非洲和太平洋岛国的土著部落还能看到这种好几人高,好几人环抱的大柱
子。这种说法就是把大柱子缩小缩小,缩到小小的,变成了现在的琮。
结论?俺没有结论,俺觉得以上说法都不靠谱。但以现代人的思维揣测原始人,那
是不大对头滴,所以就算真有一天有人研究出来说玉琮是良渚人用来当头绳扎头发的俺
也不奇怪。
就俺个人来说,俺比较喜欢的说法是玉琮的形象代表了天地,而拥有玉琮的人具有
沟通天地的能力,也就是传说中的巫师,祭司。良渚遗址是发现有祭坛的,而玉琮的身
影也常常出现在祭祀典礼上,所以俺比较倾向于玉琮是巫师们的法器。就像女巫的水晶
球,哈利波特的魔法杖一样。
俺们今天的背景主角玉琮王被发现是,被摆放在墓主人头部的左上方。这也有两种
说法,一种是墓主人就是玉琮王的主人,太喜欢这宝贝了,死了也要带到坟墓里去;还
有一种说法是这个玉琮是一个地位很高的人赏赐给墓主人的;古代一直有左为上的说法
,摆放在头部的左上方,说明这个玉琮的地位很高,甚至高于墓主人,所以可能是被当
做一种赏赐和殡葬规格的标志放到墓里去的。
关于这个玉琮王本身,俺转贴一段网上的内容,就当作结束吧:
形制上看,良渚玉器向来以体大自居,玉琮之王高8.8厘米,直径17.1-17.6厘米
孔径4.9厘米,重约6500克,迄今约5000年。黄白色,有规则紫红色瑕斑,外方内圆。
1986年在良渚反山遗址出土。
纹饰上看,良渚玉器深沉严谨,对称均衡,以浅浮雕装饰手法见长。而玉琮王四
面竖槽内上下布列神人兽面图案,尚属首次发现,该图案细如毫发,肉眼极难辨识,被
确认为良渚人的“神徽”;而横槽下方则雕有兽面纹,两侧又各线刻一形体夸张的“神
鸟”图案。这种神人、兽面和鸟纹的组合纹饰,在同类玉琮中具有代表性。
独特的纹饰与形制不仅给人神秘的美感,更为我们研究当时文化和宗教提供了重
要依据,而且具有深刻的思想根源与身后的文化底蕴。首先,它是先民“天圆地方”、
“ 四面八方”宇宙观的体现,隐喻着天圆地方的天人关系。“璧圆象天,琮方象地”
,方象征着地,圆象征着天,琮具有方圆,正是象征天地的贯穿。其次,玉琮上的神徽
折射出良渚先民信奉天神、地祗、祖先三位一体,“天人合一”的宗教信仰。玉琮中间
上下相通的圆孔有“贯通天地”的深刻含义,使之在原始宗教活动中成为沟通天地祖先
的巫术法器,体现原始社会“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
c*****r
发帖数: 1958
25
17、 新郑出土莲鹤铜方壶
莲鹤铜方壶是一对两个,一个在北京,一个在河南。在河南那个,如今是河南省博物馆
的九大镇馆之宝之首。在青铜文物多如牛毛的河南拥有如此高的地位,可见这个方壶的
魅力有多大。废话少说,老规矩,先上官方介绍。
“春秋中期。青铜制盛酒或盛水器,原器通高126厘米,口长30.5厘米,宽24.9厘
米。此壶主体部分为西周后期以来流行的方壶造型,有盖、双耳、圈足,重心在下腹部
,遍饰于器身上下的各种附加装饰,不仅造成异常瑰丽的装饰效果,而且反映了在春秋
时期青铜器艺术审美观念的重要变化。壶身的纹饰为浅浮雕并有阴线刻镂的龙、凤纹饰
。有的是以鸟兽合体的形式表现,虬屈蟠绕,布满壶体。圈足上每面饰相对的两虎,器
盖口沿饰窃曲纹。壶颈部四面均有龙(兽)形耳,两正侧面作回首反顾之龙形,有花冠
形角,体积很大,冠与身躯均有镂空的精美花纹。壶腹下部四角又有附饰的有翼小龙,
作回首向上攀附之状。兽角翻卷,角端如花朵形。圈足下有双兽,弓身卷尾,头转向外
侧,咋舌,有枝形角。承托壶身的兽,和壶体上所有附饰的龙、兽向上攀援的动势,相
互应合,共同在观者视觉上造成壶身轻盈、移动的感觉。1923年于河南新郑李家楼春秋
郑国大墓出土。”
关于器物本身的描述和艺术价值,俺在摘一段艾者主编的《国宝档案》里的相关内
容。
“莲鹤方壶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分为器盖, 是莲鹤方壶的中心主题。一只展翅的
仙鹤立于莲花中心, 方壶并因此而得名。莲花沿器盖边缘四散开放, 花瓣两两相叠, 花
瓣更有镂空花纹, 花中有花。莲花中心的立鹤细颈长腿, 尖喙微张, 正在引颈长鸣, 双
翼奋力, 似乎正要振翅飞翔, 整个鹤的形象真实而不失艺术夸张, 颇具动感。
中部为器身。壶壁上攀缘着八只体形细长而卷典的龙形怪兽, 塑造风格一致, 壶颈
两侧的怪兽最大, 也最具龙形, 有楼空雕出的龙角, 尖耳凸目, 牛鼻阔嘴, 身体呈两边
凸起中间凹弧的弓形, 尾部细长卷曲, 其功能是充当铜壶的器耳。在相应的另外两侧有
两个规模较小风格相类似的小兽, 亦可作附耳。而腹部突棱处亦铸有四只怪兽, 有角有
翼, 卷曲攀缘。腹部四个突棱处的怪兽与颈部的四个怪兽相互穿插, 布局格外自由活泼
, 不受拘束。
下部分为圈足和器座。作为器座的两只怪兽尤其值得称道, 其塑造风格与器身部分
的怪兽一致, 体形细长而卷曲, 似鹿非鹿, 似虎非虎, 似龙又非龙, 身负铜壶的全部重
量, 弯颈曲身, 颇卖力气。
整个器体布满的纹饰也和铸塑的怪兽形象一致, 为弯曲盘旋首尾难分的鸟蛇纹, 复
杂而神秘。整体上看, 器盖部分和器盖以下部分雕塑风格截然不同, 莲鹤舒展开放, 而
怪兽则卷曲匍匐。但有趣的是,向上腾飞的鹤, 向上开放的莲花, 以及器身布满的向上
攀缘的怪兽, 有机地融为一种向上的力量。似乎让人感觉到, 器底那两只龇牙咧嘴作吃
力状的怪兽不过是故弄
玄虚而已。更为耐人寻味的是, 莲与鹤恰巧是汉代以后兴起的佛道两教各自的常见
形象。这其中会有什么玄机呢?
可以这样说, 莲鹤方壶是一件划时代的艺术品, 它冲破饕餮纹、云霄纹的藩篱, 一
扫商周以来青铜重器的沉闷风格, 表现出一种颠覆时代的自由向上的精神。同时, 春秋
战国是中国文明史上最重要的大变革时代, 而莲鹤方壶正是这一时代的反映, 它所见证
的不仅仅是艺术风格的解放, 而且是思想意识的脱胎换骨。”
既然说到了饕餮纹,俺就跑题说一下前几天看到的一篇文章的观点。我们都知道,古代
礼器里很多都有饕餮纹,于是就有不少专家学者研究,为啥古人那么喜欢把饕餮这种上
古神话中虚构出来的怪物放在礼器上呢?饕餮,是山海经里所记载的,不停吃不停吃不
停吃能吃掉整个世界的怪物。所以我们现在把特别丰富的满桌好菜的大席叫做饕餮盛宴
。田中大神的《药师寺凉子事件簿》里就有一篇是写一个饕餮把房子屋子凡是存在的东
西都给吃掉了,而且因为丫什么都吃,所以书中人物们始终没有看见他到底什么样,只
是陷入一片黑暗,跟黑洞一样可怕。所以很多人就好奇了,古人究竟为什么这么想不开
,要把一个什么都吃的东西放在礼器上,须知这些礼器都是祭祀天地祖宗的时候用的东
西,莫非古人是要让饕餮把天地祖宗都那啥了咩?显然这种用心太恶毒鸟。
那天俺看到的文章就是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考证和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这样:作
者本人也不知道那些礼器上刻的到底是什么玩意儿,有可能是以老虎,狮子,甚至大象
做为原型雕刻的。刻有饕餮纹的礼器都是战国以前的,而文章作者考证出来的是,最早
把礼器上刻的怪物叫饕餮的,是战国以后的一些无聊文人。也就是说,那怪物本身不是
饕餮,不过是被一群无聊地,自诩读过些山海经之类的书的人指鹿为马给硬说成饕餮的
。同样的杯具千百年后还在上演,比如以后俺们要八到的那个著名的马踏飞燕,其实被
马踩在脚底下的不是飞燕,而是隼。这是另外的故事了,等后面八到再说不迟。
说回咱们的莲鹤铜壶。这玩意儿是在1923年出土的。楼主说句掏心窝子的话,俺是
特别不愿意八解放前出土的文物。因为那时候太乱,但凡有重器出土,往往代表着不幸
的开始,不是国宝颠沛流离,就是收藏者怀璧其罪,就算能平平安安地保护下来,以后
还会被隔山隔海地运到台湾去,俺们屁民连看一眼的机会都没有。
不过莲鹤铜壶却没有上述所有的不幸经历,这,不得不提到一个叫做靳云鄂的北洋
军阀。
故事从头说起,话说1923年河南大旱(说到大旱,顺便问候一下旱区的同学们,听
说天气要变了,坚持住!),这年8月,,新郑旧城南门外乡绅李锐在自家宅旁凿井时
发现古铜器若干(又是打井,这是第几件打井打出来的宝贝了?)。李锐将其中大鼎1
件、中鼎2件以八百大洋售予许昌张庆林。知县姚延锦获知此事后出面干涉,并且向当
时3国民党十四师师长靳云鄂求助。这位靳云鄂当时是直系军阀吴佩孚手下第一猛将,
他还有个哥哥,北洋政府国务总理靳云鹏。
话说许多人都知道当年有个叫做孙殿英的二百五军阀带着队伍扒了慈禧的坟,史称
东陵大盗。当年有幸与孙殿英同学并列被称为三大盗墓贼的,就有靳云鄂。这实在是有
点冤枉靳云鄂了。靳云鄂接到知县姚延锦的报告后是这么说的:“鼎彝古物为先代典型
所寄允,宜归诸公家俾存国粹”。于是他一边派人追缴流失转卖的几件文物,一边组织
人马在原地继续挖掘,结果这个墓越挖越大,出土了大量青铜器,俺找到一个清单:
镩钟4件、甬钟l7件、鼎6件、鉴 1件、簋4件、篮4件、方壶4件、圆壶2件、爨2件
、锏2件、方炉1件、盘1件、匝1件、碎铜片540块;于第7日又得鬲3件;于第9 13得小
鼎1件、兽尊1件、锏2件、匝2件、盘1件、兽面人身像1件、圆壶盖1件、立鹤饰2件、碎
铜片4l块。三日所得加李锐缴出之鼎9件(大鼎6件,小鼎3件)、簋4件、鬲6件、篮2件、
瓶1件、爨1件及从许昌购回的3件鼎,共得器物86件,碎片数百块。后又在开封查得地
主匿藏而转售之鼎4件、甬钟1 件。
为啥俺说人家靳云鄂冤枉呢,首先靳云鄂挖出来的东西清单详细明白,比之某女星
的捐款要清白得多;其次人家说的很明白,这些宝贝应该归公,用以俾存国粹,这可不
是孙殿英之流挖坟盗墓只为了自己发达的。第三,靳云鄂挖出宝贝后一件也没拿走不说
,还追缴回购了好几件流失出去的。第四,这些文物全都交给了博物馆,后来虽然也有
流失的,却是从博物馆被盗卖的,与人家靳云鄂无关了。
z***x
发帖数: 851
26
编钟真国宝
老马捡漏王

年(

【在 c*****r 的大作中提到】
: 17、 新郑出土莲鹤铜方壶
: 莲鹤铜方壶是一对两个,一个在北京,一个在河南。在河南那个,如今是河南省博物馆
: 的九大镇馆之宝之首。在青铜文物多如牛毛的河南拥有如此高的地位,可见这个方壶的
: 魅力有多大。废话少说,老规矩,先上官方介绍。
: “春秋中期。青铜制盛酒或盛水器,原器通高126厘米,口长30.5厘米,宽24.9厘
: 米。此壶主体部分为西周后期以来流行的方壶造型,有盖、双耳、圈足,重心在下腹部
: ,遍饰于器身上下的各种附加装饰,不仅造成异常瑰丽的装饰效果,而且反映了在春秋
: 时期青铜器艺术审美观念的重要变化。壶身的纹饰为浅浮雕并有阴线刻镂的龙、凤纹饰
: 。有的是以鸟兽合体的形式表现,虬屈蟠绕,布满壶体。圈足上每面饰相对的两虎,器
: 盖口沿饰窃曲纹。壶颈部四面均有龙(兽)形耳,两正侧面作回首反顾之龙形,有花冠

c*****r
发帖数: 1958
27
镶金兽首玛瑙杯
先简要地介绍几个何家村文物中精美华丽的绝世珍宝。
镶金兽首玛瑙杯:
兽首玛瑙杯毋庸置疑是所有珍宝中的极品(请怀着光明善良正义之心读这两个字)
。也是藏平浩如烟海的陕西历史博物馆中当之无愧的镇馆之宝。
这是一件实用酒器,选用带条状纹的整块玛瑙仿照兽角形状精制而成。这件兽首玛
瑙杯的产地目前还无法确定,有人说它来自希腊,也有人说它来自波斯,至于制作年代
更是众说纷纭,各种版本中最早的年代是公元2世纪。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它在被埋入
地下前,就已经是一件稀世珍宝了。
c*****r
发帖数: 1958
28
鎏金舞马衔杯纹仿皮囊银壶:
这件银狐是当时宴会上所用的酒具,壶体两侧是著名的唐玄宗时期的舞马。据文献记载
,当时宫中驯养了几百匹舞马,每年唐玄宗生日这天他们就披金戴银和着音乐翩翩起舞
,舞毕口衔酒杯跪拜在地。唐玄宗的宰相张说写过一首诗《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
按照这个里面的描述,楼主俺不禁想到了一项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马术比赛中的
盛装舞步。只不过唐玄宗李隆基这儿还多了一个项目,衔杯跪拜。只这一个项目,就让
大唐皇家马术团和大英皇家马术团高下立见鸟。
问题是舞马衔杯这种高端了很多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失传了,所以那些眼红的
,或者是狂傲自持天下无敌的就不肯相信这种绝技曾经存在过,一口咬定这是中国史籍
文献的大忽悠,历代马术爱好者们打起这个官司来都难免有些无力,谁让这是非物质的
呢,直到何家村这个银壶的出土,才证实了舞马衔杯跪拜这种高技术含量很高的动作是
确实存在过的。
c*****r
发帖数: 1958
29
鎏金鹦鹉提梁银罐:
这个宝贝的名字比较偏颇,因为罐子身上不但有鹦鹉也有鸳鸯。当时西域等地的鹦鹉传
到了中原,色彩鲜艳能说会道的鸟儿引起皇室贵族们的极大兴趣,在很多贵族所使用的
器皿上都有了鹦鹉的形象。而鸳鸯则是本地土产。将鸳鸯和鹦鹉同时雕刻在罐子上,体
现的无疑仍然是一种大唐时代多种文化彼此相溶,兼收并蓄的开阔胸怀。到了如今,罐
子的名字里只剩下了鹦鹉而不见了鸳鸯,是不是多少也反映了当下人们的某种心态捏?
俺只是揣测哈,揣测哈。
这个其实是个药罐子,盖子的里面用墨写着:紫英五十两,白英二十两。据说紫英
和白英都是炼丹用的药,所以在道教盛行的唐朝,这个药罐子所代表的,也许只是当时
一种时兴的贵族时尚?
c*****r
发帖数: 1958
30
超级惊艳
鸳鸯莲瓣纹金碗:
这件金碗可以看做是西方金银器工艺和东方审美情趣的完美结合。凹凸的莲瓣使器物看
上去就像一朵盛开的金莲花,重达391克。391克什么概念呢?按照今天最新的黄金牌价
,一克价值人民币259元左右,也就是说,即使忽略其艺术文物历史价值,单单这个碗
所用的这一大坨金子,在如今也价值十万人民币有多。关于它的精美程度,俺只用两张
图就足以说明鸟。
话说,唐朝设有中央金银作坊院,专为皇室打造精美华丽的金银器具。作为龙头央
企,这个中央金银作坊院的一大特色就是不差钱,为做出精致华美的东西那是不计成本
,也因此才会生产出这个莲瓣金碗这样炫目华丽的宝贝。(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能动用这么大量金子制作一个碗,除了皇家,谁这么有病啊?)
这个莲瓣金碗是使用锤揲工艺打造而成的。
锤揲工艺,是将金银薄片在需要制作的形象模具中,给予细致入微的敲击成形。现
大家看上去凸出来的,其里面必凹进去。所以,生产一件东西,它需要大量的模具支持
;像这只金碗这样精美华丽的图案所需要的大量模具,也只有盛唐那种国力才能支持。
相关主题
日本人为何排队卖黄金 产金企业拼了命推销黄金(图) Z淡定了............
咕咚小本票辨真伪(转载)认识的同学看看
这个咋样?《良渚玉器》特种邮票于浙江杭州面世帮俺菜鸟鉴定鉴定?
进入Collectibles版参与讨论
c*****r
发帖数: 1958
31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据说,这个宝贝的发现,解开了某些历史考据癖心中的千古谜题。话说,唐玄宗在马嵬
坡被近卫队逼宫,把杨贵妃推出去当替死鬼之后,随着局势日益好转,环境日益安宁,
也就日益开始了饱暖思淫欲,这一思不要紧,发现原来三千弱水,都不如被自己给泼了
的那瓢喝着香,于是又想念起了替死鬼•玉环。于是,《旧唐书》里就有了这样
一段记载:初瘗时以紫褥裹之,肌肤已坏,而香囊仍在。内官以献,上皇视之凄惋……
当时的唐玄宗已经光荣离休进了老干部顾问委员会,职称太上皇,也就是上面那段
记载中的上皇。太上皇思念替死鬼玉环,命人将之改葬。挖开旧坟,发现当年用紫色褥
子裹着的美女已经变成了枯骨,只有香囊仍然完好无损。办事儿的人把香囊拿给太上皇
看,太上皇神情凄婉。
香囊多数情况下都是丝织物,绣着花,类似荷包之类的东西。所以考据癖们郁闷了
,人都烂完了,香囊怎么还不烂捏?怎么还能完好如初呢?这个千古之谜是直到何家村
文物被发现才解开的,原来还有一种香囊,不是用丝织物做的,而是金属打造,一样华
丽精美,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个香囊的妙处在于内部利用重力原理设计巧妙,内外三层。外层栓有链钩。最内
层为半圆形香盂;中层为两个双轴相连的同心圆机环,外层机环连接球壁,内层机环则
连接香盂。球壁由两个半圆体构成,子母口扣合,饰以镂空葡萄花鸟纹。使用时,随着
最内层半圆形香盂所受的重力和活动机环的作用,无论外层球体怎样转动,最里面的香
盂总能保持平衡的状态。香盂里面装有香料,点燃时火星不会外漏,烧尽的香灰也不至
于撒落出。也就是说,带着这个香囊,燃上香,然后你上房揭瓦也好,骑马打仗也成,
它都不会把香灰洒落出来。
比较喜欢yy的人就会联想到,传说中杨贵妃同学第一是个舞蹈家,第二据说有狐臭
,随时随地点着香跳舞(或者干点别的),香汗淋漓之际,也不至于让天子背过气去(
真猥琐)。甚至有人因此推测,何家村的主人,也许是杨氏家族的人。直到多年后法门
寺的出土文物中发现了另一枚更大的香囊,大伙儿才明白,原来这玩意在贵族中那是相
当流行的。
c*****r
发帖数: 1958
32
鎏金仕女狩猎纹八瓣银杯
这个杯子最大的特点是,它是有把手的。这种把手被称作是粟特风格。粟特人,在唐代
的丝绸之路上是不可忽略的一个民族。粟特是指中亚阿姆河和锡尔河中间的区域……好
吧,如果不知道俺在说什么的,大概位置就在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一代。粟特并不是一
个国家,而是很多个城邦国家,比较有名的有贵霜国(如今阿富汗),当年高僧法显曾
经去那里传扬过佛法,俺印象中鸠摩罗什貌似也曾经过过贵霜。此外还有康国。康国是
粟特诸国中最强盛的,在今天乌兹别克斯坦一带。据说,安禄山他妈就是康国的胡人。
此外粟特还有、石、米、史、何、曹等国。据说最初这些国家的居民居住在祁连山北昭
武城中,后来被匈奴击破后翻越葱岭西迁到了粟特一代,以城邦形式居留下来,为了表
示不忘故土,以昭武为姓,史称昭武九姓。
粟特人擅长经商,在唐代时纵横丝绸之路,成为中西文化交流(好吧,当时应该叫
做中西商品交流)最重要的力量。很多西方的用品经由粟特人传入长安,于是那些也不
知道来自欧洲还是西亚或者中亚的风格,统统被称作是粟特风格。
这个银杯的奇特之处在于,一方面它带有粟特风格,一方面它身上的纹饰图案又表
现得是清楚明白的唐朝贵族仕女生活。可见至少在这个银杯被制成的年代里,西域风格
已经在皇室中被广泛地接受。
银杯的花纹装饰也非常的精彩,八朵花瓣以柳叶条作界栏,形成
八幅既独立又相互关联的画面,四幅狩猎图中,男子身着袍衫,跃马奔驰在丛林当
中,或搭弓回射飞禽,或持刀追杀野兔,或抛投绳索套捕獐子,或紧追仓惶逃窜的花鹿
。四幅仕女图中,女子或乐舞,或戏婴,或梳妆,或游玩。小小的八幅画,就把唐代男
子与妇女生活中重要的一幕情景勾勒了出来,动与静的节律,紧张与悠闲的气氛都处理
得恰到好处,很有艺术感染力。
银杯的内底处,以水波纹为底衬,中间錾刻出一个摩羯头和三尾
小鱼,凹陷的八只莲瓣内相间地錾刻出花草。这样,当杯中盛放酒或水以后,就仿
佛在微波荡漾的池中,鱼儿游动,水草漂浮,平凡的饮食活动也因此增添了几许观赏乐
趣,构思之精巧,令人叹为观止。除了实用外,银杯还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c*****r
发帖数: 1958
33
在西安南郊碑林区一个叫做何家村的地方,有一个陕西省公安厅下属的收容所,1970
年10月5日下午,正在收容所一个基建工地上进行施工的工人在挖地基的时候,挖出了
一个高65厘米,腹径60厘米的陶瓮。看这帖子下来的同学们,或者看过其他八卦西安帖
子的同学们大概都知道,在西安这种地方但凡动土很少有不挖出点什么东西的,所以这
个陶瓮的出土其实还算是意料之中。唯一有一点点超出意外的是这么快就被挖出了东西
,因为这个陶瓮被埋在地下0.8米的地方。也就是说,这个陶瓮的藏身处距离地面不足
一米。工人大概陶瓮,发现里面装满了金杯银碗。在这个陶罐的西侧不远处,还发现了
一个高三十厘米,腹径25厘米的银罐,也一样金银耀眼。
话说当初楼主俺看到这个数据的时候大吃了一惊。这么多稀世珍宝,竟然就被那浅
浅一层土覆盖着,一千多年战乱纷争没有受到过打扰。须知这不是什么石头,青铜器,
陶瓷或者书画,这些宝贝中很多都是真金白银的东西,是即使大字也不认识一个,连当
朝皇帝都不知道姓什么的老百姓都认得的好东西。所以个窖藏在此前没有显露过任何踪
迹实在是不可言说的幸运,因为在一千年漫长的时间里,任何一个不经意的亮相,都足
以导致这批珍宝的永远流失。不得不说,有时候有些事情真的是冥冥中有所注定的。
而更传奇的是这批宝贝被发现时间和地点都那么匪夷所思。那是在文化大革命进行
正酣的1970年,被发现的地点是一个收容所。所以某些同学不要再说什么文革砸了多少
宝贝因此文物还是被外国人拿走之类的话了,真正的珍宝,没有多少是在文革中被毁坏
的,破坏欲旺盛的红卫兵们压根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些宝贝。
当时这两个装满了金银的罐子一被发现,收容所的负责人立即报告了当时的革委会
,革委会通知陕西历史博物馆派人前往现场勘察。据说为了抢时间,陕博的专家们当时
是坐着陕博唯一的汽车赶去的,那是一部二战时美军用的吉普。
专家们到了现场后,又在发现第一个陶瓮的地点北边,地下1.3米的地方发现了一
个和第一个陶罐大小形制都差不多的陶瓮。“ 第一个打开这个陶瓮的戴应新先生回忆
说,瓮口是一块方玉,方玉下面摞着银盘、银碗。金盆、金筐宝钿团花纹金杯、玉带、
银盒和鎏金鹦鹉提梁银罐等器物都在里面,琳琅满目,令人惊叹不已。洛阳铲正好在瓮
沿的下部打了一个洞,直接打到了一叠银碟子上,碟子和碟子之间有间隙,所以挖的时
候就把铲子闪了。打开鎏金鹦鹉提梁银罐的盖子,里面还盛着水,几团金箔漂于水上,
12条小金龙井然有序站立在上面,红、绿、蓝等宝石也全部在水中。”
就在这个陶瓮的旁边,又有一个小银罐,里面就是那个著名的兽首玛瑙杯。
再贴一张图
c*****r
发帖数: 1958
34
根据专家的考证,何家村是唐朝长安城的兴化坊。这个地方并不是皇城,而当年邠王
李守礼曾经住在这里。因此曾经有人认为这批宝贝的主人是邠(bin)王李守礼。
关于李守礼,俺推荐暴走金鱼mm写的一篇小说《清河芙蓉》,这是少有的一篇有唐
朝气象的小说。
李守礼是太子李贤的儿子。太子李贤是武则天的儿子。俺们都知道,女皇武则天在
登上权力巅峰的过程中,一直在与一个强大得几乎不可战胜的传统势力作斗争,这个过
程异常血腥残酷,武则天一度成功,紧接着很快失败。李贤李守礼父子俩在这个过程中
都起了他们根本想象不到的作用。
看过大明宫词的同学们不少都热爱章怀太子李贤的。这是武则天最心爱的一个儿子
,也是李氏集团最杰出的后起之秀,因为太出色了,死了。死因实际上是迷,却一直被
言之凿凿地认定是武则天下得毒手,甚至连李贤自己都这么认为。因此,李贤的儿子李
守礼也就理所当然这么认为。
李守礼从小就被幽禁宫中,直到年长后他叔叔被封为相王,才与相王的儿子们一起
到宫外建府。关于李守礼同学的事迹,正统史书上评论颇低,说此人“守礼以外枝为王
,才识猥下,尤不逮岐、薛。多宠嬖,不修风教,男女六十余人,男无中才,女负贞称
,守礼居之自若,高歌击鼓。”大意就是说李守礼同学根不正苗不红的封了亲王不老老
实实呆着,还整天寻欢作乐不成体统,无才无德,比堂兄们差远了,而且自己生活作风
很成问题,儿子女儿生了六十多个(牛!)男的每一个成才的,女的都是破鞋,李守礼
居然没一头撞豆腐撞死,居然还每天寻欢作乐……
好吧,俺必须承认虽然俺不待见古往今来第一八卦主笔史小迁,但是比起来唐书,
史记实在要高出了不是一个段位。人家史小迁即使带着情绪干活,人家还是力持史家的
风骨,尽量往客观了写。而这唐书中的记录,哪里像是历史记录,压根就跟文革时候的
整人材料没有区别。通篇除了用男女问题搞臭人之外,没有一句有根据的,而精华根本
就在“尤不逮岐、薛”这句。所谓岐,薛,是指唐玄宗的兄弟李隆范和李隆业。看出来
毛病了吧,皇帝的兄弟就是好来就是好,那个谁谁,明明老爸早死了居然也跟皇帝兄弟
一样待遇,还生那么多小孩,凭什么啊凭什么……
关于这个俺什么都不说了,大伙儿自己体会去吧。
另外要说的是李守礼兄的女儿,金城公主。金城公主同学在我们的历史教科书里经
常和另外一个伟大的名字一起提及:文成公主。没错,金城公主同学就是继承了前辈光
荣传统远嫁吐蕃赞普的又一个唐朝公主。而且貌似,如果俺没有记错的话,也是唐朝和
亲公主中,血统最高的。
话说唐朝国力强盛早已不是汉朝时需要靠嫁女儿来维持和平的形势了,所以也就没
有必要把真正高贵的皇室女们嫁到远方去。唐朝的皇室贵族女儿们一般都嫁了丈夫以后
不随丈夫去外地赴任,而是留在时尚大都市长安,和自己的姐妹们一起养面首玩。只有
金城公主是例外,这个是不是大致也能从侧面体现出李守礼同学的真实地位呢?
让我们再回到何家村文物上来。这些文物中有表现贵族生活的器皿,有表现只给皇
帝看的舞马衔杯,有在唐朝就已经是稀世珍宝的玛瑙杯,有杨贵妃才用的那种香囊,有
可以收入皇帝私库的调庸银饼,同学们觉得李守礼同学会是这些宝贝的主人吗?反正楼
主俺的看法是,不可能。不管是他,还是他的儿子,都只是长安贵族中靠边站,送死你
去背黑锅你来的那种角色,怎么可能拥有这么精华的宝贝呢?
另外,还有一个说法是,何家村文物出土的地点,在当年邠王府的东边。就算李守
礼同学脑子进水了,也不可能把这么大批的宝贝埋在府外。
考虑到何家村文物的复杂构成,楼主俺在众多专家提出的关于何家村文物主人的众
多猜想中,别无选择地只好偏向刘震同学。
刘震同学是谁?
这人既不是皇族,也不是贵族,以他的身份甚至不可能拥有何家村文物中的任何一
件物品。那么为什么又说他是何家村文物的主人呢?因为一句老话:普天之下,莫非王
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待俺慢慢道来。
刘震同学有一个很重要的职位:尚书租庸使。而他的府邸,正好就在这个何家村文
物的出土地点。
在前面了解过租庸调制以后,光看这个称呼大概也能猜到,这位仁兄是专门负责租
庸调收缴工作的。刚才说了,庸调银是直接进皇帝私库的,俺是外行,只是猜测这位刘
震同学大概是给皇帝管私钱的。不但如此,由于当时缴纳的租庸调都可以以各种金银宝
货绫罗入账,因此这些宝贝大概都有可能是刘震同学收缴上来还没来得及给皇帝过目的
宝贝。
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疑问,就是究竟刘震同学是没来得及给皇帝过目呢,还是他
没打算给皇帝过目呢?记不记得前面说过这批文物中的各种钱币是经过筛选,成系统有
目的挑选出来的?而且好好的宝物如果是该给皇帝的为啥没有入库反倒埋在了自家院子
里呢?这个,同学们大概都明白怎么回事儿了。韦小宝韦爵爷当了官的第一心得就是当
官就要欺上不瞒下,有好处自己捞,不能给上面知道,hohoho,所以楼主俺十分不客观
地认定,这其实是一批贪污的赃物。
那么为啥要埋起来捏?
其实专家们对这个问题,是少有地有一个统一的看法:泾原兵变。
唐德宗李适为解救被叛军围困的襄城,而征泾原(今甘肃泾川北)兵前往驰援。
泾原节度使姚言速率五千大军前往驰援。军队冒雨而来,希望得到赏赐却未果。在途经
长安时,泾原兵突然发生兵变,攻占京城。唐德宗在宦官等护卫下,匆忙逃亡奉天(今
陕西乾县)。泾原兵涌入皇宫府库,大肆掠夺金银。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泾原兵变。
《唐两京城坊考》记载,泾原兵变时,租庸使刘震让人押着“金银罗锦二十驼”出
城外逃,自己则与家人随后赶来。而八卦言情唐传奇《无双传》里则记载了当时城门守
卫得知刘是朝廷要员不敢开城门,刘震只得又往其家所在的方位跑去。
呃,好吧,先插花8一下《无双传》。
我们知道在唐朝有一种很流行的浪漫武侠爱情小说形式:唐传奇。什么红线女啊,
空空儿啊,昆仑奴啊,风尘三侠啊都是唐传奇的内容。从这些故事也可以看出来,唐传
奇还是喜欢以当时的时代为背景yy的。其中,《无双传》就是这样一片yy言情小说。
《无双传》作者薛调,唐宣宗时代八公,貌美,人称活菩萨。作品《无双传》,八
的就是刘震的女儿无双﹐与刘的外甥王仙客恋爱的故事。二人青梅竹马﹐情深义笃。王
母也希望以无双为媳﹐临终对刘震重加付托。但王仙客身世孤寒﹐刘震则“位尊官显”
﹐因而有毁约之意。其後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入京作乱﹐德宗仓皇出奔﹐ 刘震疾召仙客
押运财物出京﹐并许嫁无双。继而刘震陷贼\﹐受伪职。乱平後﹐夫妇均被处极刑﹐无
双亦没籍为宫女。仙客时为驿官﹐适有中使押宫女往园陵洒扫﹐ 无双亦在其间﹐宿驿
中。仙客藉家人塞鸿之助﹐与无双相见﹔又得豪士古押衙乞取茅山道士妙药﹐设计使无
双服药自尽﹐赎其尸﹐三日後复苏。为了保密﹐古押衙先将参与营救者十馀人全部处死
﹐然後自刎。仙客与无双则浪迹江湖以避祸﹐後得归故乡﹐夫妇偕老。
好啦,大团圆。
让我们继续说宝贝。
在这个故事背景可信的基础上,专家们认为当时刘震让王仙客押运一批资财出京,
自己则亲身携带最精华宝贝的一批财物逃亡,不料在城门受阻后不得不返回自己府中,
在叛军入城之前,将这批精华宝贝埋在了自己的府邸里。由于刘震是乱平后被当做叛徒
干掉的,所以大伙儿只忙着抄他的家,没顾上在他家后院打井盖房,所以这批宝贝才从
此湮没,直到一千多年后方重见天日。
八卦八到这里就差不多了,眼下陕西历史博物馆正在展出何家村出土的300多件精
品文物,其中最精华的珍宝悉数亮相,有兴趣的同学们一定要去亲眼看看。
最后再强调一下,何家村文物的珍贵在于,这些文物在被埋入地下之前,就已经是
稀世奇珍了。他们并不仅仅由于是经历了漫长的年代才具有价值。而且他们的价值也并
不仅仅在于其精美和奢华的程度,更在于,在国际大都市唐长安城,这些融合了中西方
艺术精华的珍宝,甚至那个可能来自希腊的玛瑙杯,他们都是具有世界水准的珍宝。
c*****r
发帖数: 1958
35
最后一张图:当时装宝贝的陶瓮。
c*****r
发帖数: 1958
36
告一段落,谢谢观赏和插队!
z***x
发帖数: 851
37
zan!
m*****u
发帖数: 19562
38
原创吗??

【在 c*****r 的大作中提到】
: 告一段落,谢谢观赏和插队!
g******n
发帖数: 53185
39
跟老爷想的一模一样,都是聪明人

【在 c******n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水晶杯会不会是盗墓留下来的玻璃杯
m*****d
发帖数: 1613
40
强贴。赞一个
相关主题
帮俺菜鸟鉴定鉴定?请问这个是绿松石吗?
发个不认识的东西说说dealer卖collection的trick
求掌眼。 红珊瑚, 绿松石挂链说说美国做中国票的邮商
进入Collectibles版参与讨论
m*****d
发帖数: 1613
41
这个造型确实很赞。

【在 c*****r 的大作中提到】
: 告一段落,谢谢观赏和插队!
d****0
发帖数: 263
42
LZ很牛.
c******n
发帖数: 16403
43
我怎么觉得造型和做工品相有点弗古, 像是现代工艺品

【在 m*****d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造型确实很赞。
a****s
发帖数: 559
44
陕西河南,土里的宝贝太多了。
f********n
发帖数: 38
45
宝贝贴,mark
m********r
发帖数: 334
46
中国第一国宝应该是和氏璧
第二是兰亭序。
m*****u
发帖数: 19562
47
兰亭序不是陪葬了吗?

【在 m********r 的大作中提到】
: 中国第一国宝应该是和氏璧
: 第二是兰亭序。

e****8
发帖数: 485
48
水晶杯太匪夷所思了~~
l*********e
发帖数: 7492
49
和氏璧被分了做成印章了吧?

【在 m********r 的大作中提到】
: 中国第一国宝应该是和氏璧
: 第二是兰亭序。

c******n
发帖数: 16403
50
我觉得第一是九鼎 第二是传国玉玺
可惜都没了。可能永远也没了

【在 m********r 的大作中提到】
: 中国第一国宝应该是和氏璧
: 第二是兰亭序。

相关主题
我对金银保值的一点儿粗浅看法Re: 集邮不是一种病? (转载)
除锈技术 zz菊花石
Is this piece real? If so, how much worth?很多dealer都用的一种记录进价的方式
进入Collectibles版参与讨论
l*****r
发帖数: 990
51
是啊,这些瓶瓶罐罐,衣饰酒樽,怎莫能算的上国之重宝呢?
至少也得是补天的神石,镇国的宝鼎.

【在 c******n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觉得第一是九鼎 第二是传国玉玺
: 可惜都没了。可能永远也没了

j****p
发帖数: 425
52
第一是传国玉玺
第二是九鼎
然后清明上河图

【在 c******n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觉得第一是九鼎 第二是传国玉玺
: 可惜都没了。可能永远也没了

j**********e
发帖数: 610
53
我也是这么觉得的

【在 c******n 的大作中提到】
: 我怎么觉得造型和做工品相有点弗古, 像是现代工艺品
w*g
发帖数: 413
54
第一是核弹
第二是卫星

【在 j****p 的大作中提到】
: 第一是传国玉玺
: 第二是九鼎
: 然后清明上河图

j**********e
发帖数: 610
55
九鼎比玉玺早的信物 秦始皇就是没九鼎为了有信物才做的玉玺

【在 j****p 的大作中提到】
: 第一是传国玉玺
: 第二是九鼎
: 然后清明上河图

j**********e
发帖数: 610
56
九鼎比玉玺早的信物 秦始皇就是没九鼎为了有信物才做的玉玺

【在 j****p 的大作中提到】
: 第一是传国玉玺
: 第二是九鼎
: 然后清明上河图

c****u
发帖数: 8308
57
我怎么记得不能出口的, 包括: 乾隆59年以前的所有瓷器?
m*****d
发帖数: 1613
58
确实像是工艺品店里摆着卖的。可能是因为保存太好了, 没有历史感。

【在 c******n 的大作中提到】
: 我怎么觉得造型和做工品相有点弗古, 像是现代工艺品
c*****r
发帖数: 1958
59
置顶了,很意外!
那就补充一下海内三宝鼎
毛公鼎:出土于岐山的西周晚期铜鼎,内有铭文499个字,是铭文最长的青铜器。
大克鼎:出土于法门寺,内有铭文290个字。其铭文也备受书法界的推崇。
大盂鼎:出土于岐山,内有铭文291个字,最大的西周青铜器,代表着青铜器铭文的最
高成就。
毛公鼎,大克鼎和大盂鼎被称为海内三宝。目前大克鼎藏于上海博物馆,大盂鼎藏于国
家历史博物馆,毛公鼎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望有朝一日三宝聚首!
c****u
发帖数: 8308
60
道咸同光宣瓷器都出现过崭新的铮光瓦亮的. 出窑运到北京就存在南池子了, 几十年不
见天日直到国破.

【在 m*****d 的大作中提到】
: 确实像是工艺品店里摆着卖的。可能是因为保存太好了, 没有历史感。
相关主题
给想要mm的摄影男介绍一下7种武器吧。。。 (转载)咕咚小本票辨真伪(转载)
现在买入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献身精神?这个咋样?《良渚玉器》特种邮票于浙江杭州面世
日本人为何排队卖黄金 产金企业拼了命推销黄金(图) Z淡定了............
进入Collectibles版参与讨论
c*****r
发帖数: 1958
61
这个水晶杯让大家颇有异议,只能说明其让人叹为观止!从网上找了一些具有相当高考
古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水晶器转贴过来,给大家看看。其中的水晶杯是杭州历史博物馆里
的图片
a,内蒙古哲里木盟辽代陈国公主墓出土的水晶耳杯
b,明代黔国公沐睿墓出土水晶环
c,宋晟夫人许氏墓出土刻梵文水晶护身符
此外天然水晶都会有冰裂和絮状物,这也是平时我们鉴别天然水晶和人工水晶的主要依
据。这个水晶杯因为在土里埋了几千年,土质中一些东西渗入冰裂和絮状物了,所以看
上去就像是有点脏脏的样子。其实这正好证明了这个杯子的材质和年代的真实性。

【在 c*****r 的大作中提到】
: 置顶了,很意外!
: 那就补充一下海内三宝鼎
: 毛公鼎:出土于岐山的西周晚期铜鼎,内有铭文499个字,是铭文最长的青铜器。
: 大克鼎:出土于法门寺,内有铭文290个字。其铭文也备受书法界的推崇。
: 大盂鼎:出土于岐山,内有铭文291个字,最大的西周青铜器,代表着青铜器铭文的最
: 高成就。
: 毛公鼎,大克鼎和大盂鼎被称为海内三宝。目前大克鼎藏于上海博物馆,大盂鼎藏于国
: 家历史博物馆,毛公鼎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望有朝一日三宝聚首!

c*****r
发帖数: 1958
62
另一面

【在 c*****r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水晶杯让大家颇有异议,只能说明其让人叹为观止!从网上找了一些具有相当高考
: 古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水晶器转贴过来,给大家看看。其中的水晶杯是杭州历史博物馆里
: 的图片
: a,内蒙古哲里木盟辽代陈国公主墓出土的水晶耳杯
: b,明代黔国公沐睿墓出土水晶环
: c,宋晟夫人许氏墓出土刻梵文水晶护身符
: 此外天然水晶都会有冰裂和絮状物,这也是平时我们鉴别天然水晶和人工水晶的主要依
: 据。这个水晶杯因为在土里埋了几千年,土质中一些东西渗入冰裂和絮状物了,所以看
: 上去就像是有点脏脏的样子。其实这正好证明了这个杯子的材质和年代的真实性。

c*****r
发帖数: 1958
63
廉颇老爷,尚能饭否?和氏璧引出了负荆请罪
兰亭序真品传说陪葬了武后:)

【在 m********r 的大作中提到】
: 中国第一国宝应该是和氏璧
: 第二是兰亭序。

i********y
发帖数: 760
64
长见识啦
c****u
发帖数: 8308
65
顶好贴.
兰亭序不是太宗就是武后, 反正肯定是出不了陪藏命运了..

【在 c*****r 的大作中提到】
: 廉颇老爷,尚能饭否?和氏璧引出了负荆请罪
: 兰亭序真品传说陪葬了武后:)

s******r
发帖数: 21961
66
和氏璧变成了“受命於天,既寿永昌”
兰亭序的话,是好东西,不过上下5千年,可和其比肩的多了。
最多是第一行书帖!
不管怎样,好像应该不是在太宗的昭陵,因为被温韬盗墓时没有发现。
要么就是真的烧了,要么就是在乾陵。
听说在唐太宗时,王羲之的作品有3000多卷,到现在就20多而且好多是摹本。
我国历代就是喜欢烧来烧去,奶奶的!

【在 m********r 的大作中提到】
: 中国第一国宝应该是和氏璧
: 第二是兰亭序。

c******n
发帖数: 16403
67
zzz
秦滅周之後,九鼎失去下落,各種典籍對其下落莫衷一是,有幾種說法:
1. 秦昭王將其遷入秦都,途中一鼎落入泗水;
2. 周顯王三十三年(前336年),或四十二年(前327年),「宋太丘社亡,而鼎沒
於泗水彭城下」;
3. 周末戰亂時被熔化鑄錢或兵器。
根據史籍記載,秦始皇和漢文帝均在泗水設法打撈過九鼎,均沒有結果。後世帝王亦曾
屢次重鑄九鼎,以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和宋徽宗崇寧四年兩次最為有名。
2006年,位於北京的中國國家博物館重鑄九鼎,永久放置在館内展出供遊客參觀。

【在 j**********e 的大作中提到】
: 九鼎比玉玺早的信物 秦始皇就是没九鼎为了有信物才做的玉玺
h****t
发帖数: 129
68
边吃午餐, 边慢悠悠一字不落的看完了。
大长见识, 谢谢这样的好帖 - 关键是图文并茂。
N***3
发帖数: 801
69
Gooood one. Ding!
P*********r
发帖数: 212
70
前几周就在休斯敦看见国内的古尸“小河美女”啊?
http://www.houstonpress.com/events/secrets-of-the-silk-road-1965920/
直到的给解释一下?

值来衡量文物,常常说起什么文物值多少钱,尤其现在鉴宝搜宝之类的节目多了,更是
如此。但实际上,真正珍贵的文物都是无价之宝。既然无价,自然也就无从谈起按照价
值排定甄选名单。因此必须要说明的是,入选这个名单的固然是世间的珍品,没有入选
的也未必就不如他们。

【在 c*****r 的大作中提到】
: 廉颇老爷,尚能饭否?和氏璧引出了负荆请罪
: 兰亭序真品传说陪葬了武后:)

相关主题
淡定了............发个不认识的东西
认识的同学看看求掌眼。 红珊瑚, 绿松石挂链
帮俺菜鸟鉴定鉴定?请问这个是绿松石吗?
进入Collectibles版参与讨论
t***t
发帖数: 6066
71
第一国宝 盘古斧
第二国宝 女娲石
第三国宝 伏羲琴
第四国宝 河图
第五国宝 洛书
第六国宝 神农鼎
第七国宝 轩辕剑

【在 m********r 的大作中提到】
: 中国第一国宝应该是和氏璧
: 第二是兰亭序。

s******r
发帖数: 21961
72
错了,应该是
玄黄玲珑塔
太极一气图
盘古幡
诛仙剑,绝仙剑,戮仙剑,陷仙剑
其余尽是灰灰!
大家一起乱来!

【在 t***t 的大作中提到】
: 第一国宝 盘古斧
: 第二国宝 女娲石
: 第三国宝 伏羲琴
: 第四国宝 河图
: 第五国宝 洛书
: 第六国宝 神农鼎
: 第七国宝 轩辕剑

c*****r
发帖数: 1958
73
说的不清,其实小河公主也是在楼兰地区发现的,只不过以前有个楼兰女尸,这个就因
为发现于小河墓地,所以叫小河公主了
"----密闭的棺木内甚至没有一颗沙粒能够进入
当场宰杀活牛剥皮,整个棺木用新鲜牛皮包裹,密闭的棺木内甚至没有一颗沙粒能够进
入———距今约3800年,被称为“上千口棺材的坟墓”的新疆罗布泊小河墓地遗址,从
2000年底初露“真容”那天开始,考古专家数度进出罗布沙漠,揭开了这片墓地的神秘
“面纱”。
4具泥棺材中“微笑公主”睡千年
“高贵的衣着,中间分缝的黑色长发上戴着一顶装饰有红色带子的尖顶毡帽,双目微合
,好像刚刚入睡一般,漂亮的鹰钩鼻、微张的薄唇与露出的牙齿,为后人留下一个永恒
的微笑。 ”70年前,瑞典考古学者贝格曼这样形容他在小河墓地的发现,他把在这里
出土的一具女性干尸称作“微笑公主”。
http://tv.people.com.cn/GB/39805/42848/10653915.html

【在 P*********r 的大作中提到】
: 前几周就在休斯敦看见国内的古尸“小河美女”啊?
: http://www.houstonpress.com/events/secrets-of-the-silk-road-1965920/
: 直到的给解释一下?
:
: 值来衡量文物,常常说起什么文物值多少钱,尤其现在鉴宝搜宝之类的节目多了,更是
: 如此。但实际上,真正珍贵的文物都是无价之宝。既然无价,自然也就无从谈起按照价
: 值排定甄选名单。因此必须要说明的是,入选这个名单的固然是世间的珍品,没有入选
: 的也未必就不如他们。

c*****r
发帖数: 1958
74
谢谢上面同学的支持,鼓励,多谢斑斑,多谢bbs,多谢cctv:)
也欢迎大伙儿一块儿八,众人拾柴火焰高,让中华璀璨的瑰宝可以大放异彩!!!
b********s
发帖数: 1508
75
好贴!不过感觉楼主介绍这些,跟国军台北故宫博物院带走那些比......。
j**********e
发帖数: 610
76
轩辕剑玩多了 现在出到几了?

【在 t***t 的大作中提到】
: 第一国宝 盘古斧
: 第二国宝 女娲石
: 第三国宝 伏羲琴
: 第四国宝 河图
: 第五国宝 洛书
: 第六国宝 神农鼎
: 第七国宝 轩辕剑

b*****n
发帖数: 6324
77
这样的好贴一定要顶!!!
l********n
发帖数: 64
78
lz速度。。。ungelivable!!!
m****o
发帖数: 467
79
lzv5.
长见识。这两天在youtube发现有日本拍的故宫至宝,高清,中文旁白。感觉不错,其
中就有不少lz提到的。
S****t
发帖数: 2183
80
好贴好贴,楼主继续都讲完啊。
我补充关于几件文物的小故事:
1.利簋上面的铭文清楚记载了周武王伐纣的时间和天象,这在夏商周断代工程确定武王
克商的准确时间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虢季子白盘辗转几次由刘铭传收藏,他发现的时候竟然是因为太平军把它当马槽使用
,马缰绳敲打有金属声音引起了刘的注意。
3.山西曲沃县是晋侯大墓所在地。就像楼主说的,当地盗墓成风,中华民族的一些不肖
子孙用极其野蛮的方式抢劫文物。晋侯苏编钟当时就是被这些盗墓贼掠走,然后很快到
了海外。可是当时在香港的行家却看不真,因为上面的铭文是刻上去的,而以前的铭文
都住铸的,所以怀疑有假。后来上海的行家过去鉴定为真才花巨资购回。
相关主题
说说dealer卖collection的trick除锈技术 zz
说说美国做中国票的邮商Is this piece real? If so, how much worth?
我对金银保值的一点儿粗浅看法Re: 集邮不是一种病? (转载)
进入Collectibles版参与讨论
c*****r
发帖数: 1958
81
谢谢夸奖,以后有空慢慢讲吧,太费时费力, 还不讨好,不如发个美女图片:)
不过你补充的很好
1.武王伐纣最后在朝歌郊外进行的那场牧野之战,是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而
这个日期的确定,就要归功于利簋身上的铭文。
这三十二个铭文分四行排列,内容如下:
珷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闌师,赐右史利金,用作施公
宝尊彝。
翻译成现代文的大致意思就是武王伐商,在甲子这一天凌晨,木星居于天顶,大吉
。(战斗进行到)傍晚,攻下了商都。辛未日(甲子日后第八日),武王驻扎阑这个地
方,赏赐右史(官名)利(人名)铜,利用这些铜铸造了这个簋来纪念施公(利的父亲
或者祖父)。
这段铭文所透露出来的信息对于纷纷扬扬争论了几千年的中国史学界来说可谓石破
天惊。自古以来,在许多古代文献上都有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发生在甲子日并且一日得胜
的记载,但是一来两军实力悬殊,二来战斗时间太短,三来历代对于这些史料的真实性
争论不下,于是牧野之战究竟发生在什么时候,究竟进行了多久,以及这场战斗前后都
发生了什么事情,这就像是一重重的迷雾一样,笼罩在三千多年前那个历史转折过程中
最关键的点上。
2.刘铭传----大名鼎鼎的台湾第一任巡抚。幸亏当初没把虢季子白盘带去台湾,不然俺
们大概要去台湾才能看到这件宝贝了。
3.恩,是上海博物馆的馆长---青铜器专家马承源先生慧眼识宝,当得知香港某古玩店
有不知真假的编钟出售时,仅凭照片就确认是真品,并且通过邮寄的方式将这十四枚编
钟购回研究。如今这十四枚编钟藏于上海博物馆。

【在 S****t 的大作中提到】
: 好贴好贴,楼主继续都讲完啊。
: 我补充关于几件文物的小故事:
: 1.利簋上面的铭文清楚记载了周武王伐纣的时间和天象,这在夏商周断代工程确定武王
: 克商的准确时间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2.虢季子白盘辗转几次由刘铭传收藏,他发现的时候竟然是因为太平军把它当马槽使用
: ,马缰绳敲打有金属声音引起了刘的注意。
: 3.山西曲沃县是晋侯大墓所在地。就像楼主说的,当地盗墓成风,中华民族的一些不肖
: 子孙用极其野蛮的方式抢劫文物。晋侯苏编钟当时就是被这些盗墓贼掠走,然后很快到
: 了海外。可是当时在香港的行家却看不真,因为上面的铭文是刻上去的,而以前的铭文
: 都住铸的,所以怀疑有假。后来上海的行家过去鉴定为真才花巨资购回。

S****t
发帖数: 2183
82
好东西自然会有人看的。我还等着你讲后面的内容呢。
加油加油。

【在 c*****r 的大作中提到】
: 谢谢夸奖,以后有空慢慢讲吧,太费时费力, 还不讨好,不如发个美女图片:)
: 不过你补充的很好
: 1.武王伐纣最后在朝歌郊外进行的那场牧野之战,是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而
: 这个日期的确定,就要归功于利簋身上的铭文。
: 这三十二个铭文分四行排列,内容如下:
: 珷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闌师,赐右史利金,用作施公
: 宝尊彝。
: 翻译成现代文的大致意思就是武王伐商,在甲子这一天凌晨,木星居于天顶,大吉
: 。(战斗进行到)傍晚,攻下了商都。辛未日(甲子日后第八日),武王驻扎阑这个地
: 方,赏赐右史(官名)利(人名)铜,利用这些铜铸造了这个簋来纪念施公(利的父亲

S****t
发帖数: 2183
83
好东西自然会有人看的。我还等着你讲后面的内容呢。
加油加油。

【在 c*****r 的大作中提到】
: 谢谢夸奖,以后有空慢慢讲吧,太费时费力, 还不讨好,不如发个美女图片:)
: 不过你补充的很好
: 1.武王伐纣最后在朝歌郊外进行的那场牧野之战,是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而
: 这个日期的确定,就要归功于利簋身上的铭文。
: 这三十二个铭文分四行排列,内容如下:
: 珷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闌师,赐右史利金,用作施公
: 宝尊彝。
: 翻译成现代文的大致意思就是武王伐商,在甲子这一天凌晨,木星居于天顶,大吉
: 。(战斗进行到)傍晚,攻下了商都。辛未日(甲子日后第八日),武王驻扎阑这个地
: 方,赏赐右史(官名)利(人名)铜,利用这些铜铸造了这个簋来纪念施公(利的父亲

1 (共1页)
进入Collectibles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给想要mm的摄影男介绍一下7种武器吧。。。 (转载)发个不认识的东西
现在买入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献身精神?求掌眼。 红珊瑚, 绿松石挂链
日本人为何排队卖黄金 产金企业拼了命推销黄金(图) Z请问这个是绿松石吗?
咕咚小本票辨真伪(转载)说说dealer卖collection的trick
这个咋样?《良渚玉器》特种邮票于浙江杭州面世说说美国做中国票的邮商
淡定了............我对金银保值的一点儿粗浅看法
认识的同学看看除锈技术 zz
帮俺菜鸟鉴定鉴定?Is this piece real? If so, how much worth?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出土话题: 玉琮话题: 良渚话题: 文物话题: 母戊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