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Faculty版 - 理论凝聚态领域的著名人物 (ZT)
相关主题
美国教授性侵24岁华裔女生:来我床上见识帝国主zz大家都有消息了?
求助:BCS超导能带的温度曲线数据(Gap vs. T) (转载)很神奇的网站,能查公立大学教授的工资的。不知道可靠不?
转载——美国天普大学华裔物理系主任被控泄密求问Wisconsin的CS的AP一般可以negotiate到什么价位?
2016~2017 年南大招聘青年教师的行情是怎样的? (转载)有别的postdoc一个档次的offer,可以去催faculty吗
从农村娃到美国终身教授(ZZ)刚看了US News的世界排名,新加坡国立的排名很高啊
聊聊去过的美国校园是不是现在申请faculty已经晚了?
UIUC入学走后门事件职业 vs 生活环境
CS@Wyoming rejection感慨一下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超导话题: 高温话题: 研究话题: 理论话题: uiuc
进入Facult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C***7
发帖数: 241
1
理论凝聚态领域的著名人物
送交者: matter 2004年2月28日18:34:13 于 [教育与学术]http://www.bbsland.com
MIT
MIT的凝聚态理论组里面做高温超导的教授有Patrick Lee, 文小刚(Xiao Gang
Wen),和刚刚加盟的Todadri Senthil,前两位在本版介绍过无数 次了,这里就不说了
。Senthil是Sachdev的PhD,他在Santa Barbara做 Postdoc的时候跟Matthew Fisher
(UCSB)合作的一系列关于Z2规范场论、 电荷分数化和拓扑序的工作使他很快成名,他
现在的研究重点是寻找各种强关联体系中的分数化和拓扑序。除这三位教授之外,MIT
凝聚态组里还
有两个postdoc从事高温超导的研究,Motrunich和Vishwanath,都是Senthil 小组的
,后者是MIT的Pappalardo Fellow。
Stanford
Stanford只有张守晟(Shou-Cheng Zhang)和Rob Laughlin从事高温超导的研究,
前者的SO(5)模型名气很大,后者的任意子超导名气很大,但基本上已经被实验
排除了。SO(5)倒是还在坚挺,因为张守晟会不断修改他的理论,以适应实验。
Laughlin在三年前跟别人合作提出来所谓的DDW模型,去年又独自抛出了一个
Gossamer超导体的概念,不过没有引起太多注意。Laughlin一直关注高温超导,
也有
不少想法,但写paper很少。
90年代超导实验的引用次数最多的文章可能是丁洪、Norman、Randeria发现赝
能隙的那篇, 是发表在1996年的Nature上的,我去年查的时候这篇文章已经被
引了600多次了。沈志勋(Stanford)的发现赝能隙的那篇,也就473次而已。
沈志勋在高温超导国际会议上获得了昂纳斯奖,以表彰他在用photoemission研
究高温超导电性质方面的工作,其实丁洪也不差。可能是因为这个,据说俩人关
系不睦,很可惜。
Princeton
一提起Princeton大家就会想到Anderson,不过我不想说他。我想说的是年轻
的Shivaji Sondhi,这个印度人和法国人Moessner合作在寻找Anderson提出的
RVB和spin liquid方面做出了很值得重视的工作,最近三年里很多研究小组在
各种Heisenberg模型上寻找spin liquid和分数化,其中Sondhi贡献很大。
单纯地通过看他们的paper来了解他们的工作,是不现实的,
因为你目前并无研究经验,无法判断某篇paper是否重要以及对错。
paper多不代表牛,因为可能都是无价值的;
paper被引用多也不代表牛,因为可能这篇paper是在一个错误的方向上的;
曾经做出了不错的工作也不代表牛,因为他可能是在该项研究中处于
次要地位,等他自己做了professor,反而表现不出强的独立科研能力。
Princeton的教授中,我个人认为理论的应该跟F. D. M. Haldane,他最近
几年paper很少,他的研究高峰是在80年代。虽然他不够活跃了,但是他的
open,insight和experience是数一数二的。Anderson已经80岁了,Sonhdi
则能力欠缺,至今没有做出过特别值得一提的工作,估计以后也够戗。
实验的首推N. P. Ong,他在高温超导的输运性质测量方面基本上是世界第
一,物理直觉极好,而且很喜欢中国学生。崔祺当然比他名声更大,但是
他只做量子Hall效应,这个领域的基本问题已经搞清楚了,论前途远不能
和高温超导相比。Ong是有可能在高温超导领域做出获得Nobel奖的工作的。
Boris Altshuler获得了去年的Olive Buckley奖,也是非常出色的, 但我
没有认真的读过他的paper,所以无法判断。Altshuler最近几年仍然活跃,
主要是无序体系方面。 你去跟他的话,有一个重要的题目可以做,就是二维体
系的
metal-insulator转变1979年,Abrahams和Anderson等四人用标度理论,
预言二维不可能存在MI转变,
随后Altshuler就把这个结论推广到存在相互作用情况,这也是他的得意工作之一

但是1995年,几个苏联人发现了二维体系的metal态,与上述理论不符。
这是一个重要发现,随后人们提出了十几种理论机制去解释,但都不正确。
Altshuler也提出了一个机制去解释。你去了可以做这个题目,呵呵。
如果有人做出了这个题目,那他就可以和发现这个现象的Kravochenko一起获得
Buckley奖了,嗯。
UIUC
UIUC物理系做理论凝聚态的人很多,而且搭配合理。如果想做理论强关联,
有刚刚获得Nobel prize的Leggett,还有Fradkin、Phillips、Stone,想
做计算物理;也有Ceperley这样的计算物理大牛和Goldbart;想做统计物
理和重整化群,则有Goldenfeld;如果你喜欢怀旧,可以去找Pines和Baym,
他们会告诉你五十年前物理学里发生了什么事件。Fradkin一直从事高温超
导和分数量子Hall效应的工作,Phillips最近几年在做二维的金属绝缘体
转变和超导-金属-绝缘体转变,是活跃又有思想的人。相对来说,Stone
就不太活跃了。去UIUC,可以有很多选择,而且UIUC有非常出色的实验学家,
比如因确定了高温超导能隙对称性而获得Buckley奖的van Harlingen,还有
最近刚刚窜红的Yazdani,跟这些实验学家们接触可以获得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如果是 UIUC 和 Princeton 呢?
这个不好比较了,Princeton似乎喜欢养老,UIUC则有不少正当年的活跃分子。
Princeton的一个突出优点是高能物理特别强,如果对高能和凝聚态均有兴趣,
Princeton显然强于UIUC。
单纯看凝聚态,UIUC是全美排名第一,不过有人多致胜的嫌疑,顶级人物不及
Princeton。
Harvard
Harvard物理系的Bertrand Halperin和新近加入的Eugene Demler都研究高温
超导,前者早在高温超导发现之前就凭借KT相变和FQHE获得很大的名气,他

在高温超导领域里面做的唯一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前面提到的反铁磁体的低能有效
理论,其合作者里面有另一位Harvard教授David Nelson。Nelson最近已经不
做高温超导了,但他对超导的贡献却非常大,在5月份的巴西国际超导大会上,
他因为对超导涡旋动力学的巨大贡献获得了John Bardeen奖。Demler是张守晟
的博士,和张合作研究过SO(5)理论,他现在是Harvard的Assisstant Prof.,
为了获得终身职位还需要继续努力,所以这几年他一直疯狂地跟不同的人合作
发paper,什么都研究,呵呵。
Chicago
Chicago理论凝聚态有几个很老的牛人,比如Kadanoff,Wiegmann,他们
两个都处于半退休状态吧,已经没什么创造力了。女物理学家Levine最
近活跃在高温超导前沿,写过几篇有一定影响力的文章,但是她的文章
看不到比较原创的思想,多数是在已有模型基础上的适当改进。

Berkeley
Berkeley的李东海(Dung-Hai Lee)最近五年一直研究高温超导,他的研究覆
盖的面很广,基本上每篇paper都很有想法,但特别受重视的文章还没有。
Santa Barbara
UCSB的教授中,Matthew P. A. Fisher现在是在研究高温超导机制,他以前
在UIUC读PhD的时候,名义导师是Tony Leggett,但他一直跟Fradkin做研究。
他在80年代末花了很多时间去研究从Mott绝缘体到超流或者超导的量子相变,
2001年初Max-Planck的一个实验室在实验上成功地实现了从Mott绝缘体到超
流体的量子相变,其理论依据之一就是Fisher等人的研究成果。他最近五年
突然发飚,写了无穷多的文章,在电荷分数化、拓扑序、规范场理论以及相
涨落、准粒子局域化方面都做了很多很有价值的尝试。他的长期合作者包括
Senthil、Leon Balents、Chetan Nayak。
另外,老一辈的Doug Scalapino也一直研究高温超导,他在高温超导配对对
称性和超导态的准粒子输运性质方面都有很大的贡献,他和White在stripe
的研究中也做了一些有意义的工作。他也做过一些RVB和规范场理论的研究。
UCLA
UCLA有三位教授一直从事高温超导的研究,Steven Kivelson、Chetan Nayak
和Sudip Chakravarty,都名气颇大。Kevinson的相涨落机制是高温超导赝能
隙的最重要的解释之一,他在stripe、分数化和一些唯象模型方面都做了很
多研究,他去年和李东海合作对Mott绝缘体进行分类,算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Chakravarty和Halperin、Nelson在1989年做的关于反铁磁体低能有效理论即
非线性\sigma模型的工作是高温超导领域中最有名的工作之一;他和Anderson
在十年前合作研究过由层间耦合形成高温超导的可能性,不过被随后的实
验否定了;2000年他和Laughlin、Nayak以及Morr合作提出DDW模型,从那个
时候到今天,Chakravarty一直在和他的学生研究DDW模型。Nayak很少独立做
研究工作,他基本上都是和别人合作写paper,比如Frank Wilczek、Fisher、
Chakravarty等等。
UPenn
UPenn物理系做理论强关联的只有Kane和Mele,他们以前做的还是不错的,
但最近几年基本都在做偏应用和技术的领域,不再做基础研究了。
The Johns Hopkins
JHU只有南斯拉夫人Zlatko Tesanovic研究高温超导,他和他的博士后Franz
合作,在高温超导体的涡旋电子能谱方面有很突出的贡献。这个人的工作我太
熟悉了,有千言万语要说,不过时间有限就干脆不说了,呵呵。
Los Alamos National Lab
Alexander Balatsky早年研究反铁磁涨落机制,90年代中期研究高温超导体
的杂质周围的电子态,他所做的一些预言被后来潘庶亨等人的STM实验所证实,
是高温超导领域的重要进展。
Brookhaven Natinal Lab
Victor Emery跟Kivelson合作对高温超导贡献很大,老爷子去年7月因病去世了。
美国各大学里面做高温超导理论的太多了,名气很大的还有Cincinnati的
Fu-Chun Zhang(张富春),他最著名当然就是和T. Maurince Rice合作提出
的t-J模型了。UIUC的老物理学家David Pines在反铁磁涨落方面做了很多研究。
Wisconsin-Madison的Chubukov是他的合作者之一,也是反铁磁涨落模型的坚
定拥护者之一。Argonne国家实验室的Mike Norman和Tata研究所的Randeria在
对光电子谱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方面都贡献非常大。Chigago大学的女物理学家
Catherine Levin在研究赝能隙的起因方面也写过几篇有一定影响力的文章。
在高温超导这个领域,华人的贡献是非常非常大的。
photoemission最棒的三个小组是Stanford的沈志勋小组,Argone
实验室和Lawrence Berkeley的Johnson小组,前两个都有华人唱
主角。输运性质最牛的是Princeton的Ong小组和Toronto的Taillefer
小组,前者又是华人领头。Neutron Scattering最牛的是Brookhaven、
Oak Ridge和MIT,第二个里面有戴鹏程,他和Mook是最主要的。
做比热测量的有剑桥的梁维耀,做STM的有现在在Boston的潘庶亨。
李东海(Berkeley)以前做FQHE的时候是很出色的,表明他的场论功底很深,
演绎能力很强。90年代之后他转向高温超导,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之后,很
快在解释实验结果方面表现出很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洞察力。理论水平高,
又能把抽象理论和现象学联系起来,李东海大有前途。
牛谦(UT Austin)早年跟随Thouless做二维凝聚态体系的拓扑性质研究,写过
几篇有影响力的文章,可惜后来慢慢地转向那些更容易写文章更容易申请经费
的领域,不再研究物理学的基本问题。不管他能力如何,这种逃避硬骨头的态
度是很不可取的。
杨昆是MacDonald的学生,在Princeton做postdoc的时候一直从事FQHE的研究,
很少做高温超导,偶尔和Sonhdi合写过一篇超导的文章,很烂。他还是做FQHE
更有前途。
谢心澄(奥克拉合玛大学)的我只知道他十年前跟随Das Sarma
读书的时候曾经写过一篇好文章,拿到职位后好像比较懈怠,他应该
是属于那种跟着牛老板才能出好工作的人,前途不大。
e********y
发帖数: 935
2
too old la

Fisher
MIT

【在 C***7 的大作中提到】
: 理论凝聚态领域的著名人物
: 送交者: matter 2004年2月28日18:34:13 于 [教育与学术]http://www.bbsland.com
: MIT
: MIT的凝聚态理论组里面做高温超导的教授有Patrick Lee, 文小刚(Xiao Gang
: Wen),和刚刚加盟的Todadri Senthil,前两位在本版介绍过无数 次了,这里就不说了
: 。Senthil是Sachdev的PhD,他在Santa Barbara做 Postdoc的时候跟Matthew Fisher
: (UCSB)合作的一系列关于Z2规范场论、 电荷分数化和拓扑序的工作使他很快成名,他
: 现在的研究重点是寻找各种强关联体系中的分数化和拓扑序。除这三位教授之外,MIT
: 凝聚态组里还
: 有两个postdoc从事高温超导的研究,Motrunich和Vishwanath,都是Senthil 小组的

s***e
发帖数: 7166
3
在最最末尾,看到了新任北大物理系主任……

【在 e********y 的大作中提到】
: too old la
:
: Fisher
: MIT

1 (共1页)
进入Facult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感慨一下从农村娃到美国终身教授(ZZ)
Postdoc 选择聊聊去过的美国校园
Faculty学校的选择UIUC入学走后门事件
UIUC一个教授写的如何找faculty工作CS@Wyoming rejection
美国教授性侵24岁华裔女生:来我床上见识帝国主zz大家都有消息了?
求助:BCS超导能带的温度曲线数据(Gap vs. T) (转载)很神奇的网站,能查公立大学教授的工资的。不知道可靠不?
转载——美国天普大学华裔物理系主任被控泄密求问Wisconsin的CS的AP一般可以negotiate到什么价位?
2016~2017 年南大招聘青年教师的行情是怎样的? (转载)有别的postdoc一个档次的offer,可以去催faculty吗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超导话题: 高温话题: 研究话题: 理论话题: uiu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