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Headline版 - 媒体还原雷锋:爱美潮男偶尔炫耀军功章(组图)
相关主题
雷锋绯闻女友曝光:我们不是恋人
雷锋专职摄影师 揭秘雷锋死亡真正原因(组图)
雷锋私照情诗首曝光 被封时尚文艺青年(图)
男子月薪1千5漂在上海 6年后回乡买房换团圆(图)
湖南永州一医院将伤者遗弃在垃圾堆旁(图)
中学教师昏迷辣椒地里三天 送医后被丢弃垃圾堆(图)
婚外畸恋酿家庭悲剧 情夫连杀三人后自杀(图)
夫妻18载护林情痴大山 愿倾余生栽种“桃源”(图)
唯一在世弟弟回忆邱少云:他说会带着光荣花回来
看国内“桥坚强”:武汉长江大桥被撞70余次无恙(图)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雷锋话题: 鞍钢话题: 张峻话题: 照片话题: 王佩玲
进入Headline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i***s
发帖数: 39120
1
王佩玲
1959年,雷锋在鞍钢的夜校兼职语文老师时所拍,这是张人工着色的彩照。
1960年,雷锋入伍前留影,他穿着皮夹克。
3月5日的“学雷锋”活动已延续近50年。如今,人们对这个道德楷模,产生了各种疑惑:雷锋不计报酬的做事,是否符合市场经济伦理;真实的雷锋是什么样子。
《新京报》报道,另一方面,中国正历经深刻的社会转型,经济快速发展,过度依赖消费,重金重利,信仰缺失,人心浮躁等社会病,让人们比从前更需要真,更渴望善,于是现在探讨“雷锋精神”,有种特别的意义。
避开雷锋光环,以平常心去重读,会发现他身上的纯真、善良,是一种普世价值。他的利他行为、见义勇为、节约行善,在当下社会依然有着现实意义。
在此之际,媒体制作专题“雷锋@精神”。@在微博时代表示“传递”,专题含义是,“雷锋”传递一种对善的信仰。
专题有3期,第一期还原一个真实雷锋;第二期探讨当下社会需要怎样的雷锋精神;通过第三期,人们会发现雷锋的普世价值在每个人心中。
雷锋生于1940年。那一年,约翰列侬在英国出生,李小龙在香港出生。日后,三人皆为民众偶像。不同的是,雷锋成为一个全民学习的道德楷模。
1963年,毛泽东写下“向雷锋同志学习”,此后每年3月5日,被定为“雷锋日”。
改革开放后,去除特定时代的铬印,重新发现雷锋的当代意义,日益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
雷锋周边愈来愈多的人,开始提供鲜活的记忆,慢慢拼凑出一个不一样的雷锋。直到2006年,雷锋在天安门广场骑摩托的照片,被出版界公开,一个健康、阳光、时尚的小伙子终于跃然纸上。
回顾雷锋22年的人生,会发现他是一名潮流先锋:戴红领巾、主动回乡当农民、当政府公务员、喜爱拍照片、发表文章、成为炼钢工人、穿皮夹克戴手表、参加解放军、学习《毛泽东选集》……
这些都是五六十年代的时尚生活。在这些生活里,雷锋多了些美,多了些可爱的缺点,更多了些人性的柔软。
雷锋在天安门前留影,脸上洋溢着纯真的微笑。
1958年,雷锋在武汉长江大桥下留影。
练投弹
爱美“潮男”
这是雷锋人生中最长的一次旅行。
1958年11月,他拎着半旧的蓝布行李包和沉甸甸的棕皮箱子,皮箱里塞着当时最流行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及一把幸福牌口琴,从湖南奔赴辽宁。
辽宁鞍钢在湖南招收工人。雷锋放弃当时时髦的开拖拉机的工作,进入钢厂。
那个年代,“钢铁工人”是年轻人最向往、最崇拜的职业。
武汉,雷锋途经的第一站。站在武汉长江大桥下,雷锋神情庄重,突然开口跟同行的刘必华说:“原来全是钢铁啊……这需要多少钢铁啊!”
在修建才一年的热门景点武汉长江大桥下,雷锋拍了一张照,右臂上耷拉着一件外套,左手拎着一个印有鲜花图案的芦编提篮。
照片上,芦编提篮的鲜花曾在六十年代,被纪念馆的人用技术抹掉鲜花在当时意味着“小资情调”。直到20年后,原图才被展出。
“雷锋爱美,爱照相。”部队宣传员季增曾给雷锋拍过很多照片。他说,雷锋逝世后,搜集到雷锋自己在照相馆拍的照片共54张。
武汉留完影,雷锋拎着鲜花提篮,来到北京。
在天安门广场,金水桥前,雷锋坐了许久,和一名执勤战士讨论“毛主席是不是住在天安门城楼上”的问题。
之后雷锋在天安门前照完全身照,又瞥见旁边的青年跨着一辆摩托车,他跑过去,骑上去,也拍了一张。
这是一张让人印象深刻的照片:雷锋身体前倾,脚蹬皮鞋,一脸灿烂,仿佛正在长安街上飞驰。
1959年底,雷锋在鞍钢已是一名先进青年,月收入30多元。
他上下班总穿一套工厂发的劳动服和大头鞋,同事们劝他去买件流行的皮夹克,雷锋不肯,后来在女老乡的再三鼓动下,雷锋终于去商场买了件“光荣花”牌皮夹克,棕黑色的,天津公私合营华光皮件厂出品,定价44元,还有一条深蓝色的料子裤,一双黑色皮鞋,和一瓶“友谊牌”雪花膏。
宿舍里,同事们赞不绝口,都说“现代化的工人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一天,雷锋老家的县委领导来信,寄语他在伟大的工人阶级队伍中,艰苦奋斗,永不忘本。看完信,雷锋就不怎么穿皮夹克了。
“此人懂些哲学”
雷锋爱演讲。小学毕业那天,他走上讲台,面对全校师生,宣布他的人生目标:当个好农民、当个好工人、当个好士兵。
此后6年,雷锋都在认真完成这一人生规划。
小学毕业,他响应政府号召,回到农村当一个“新式”农民;鞍钢招工,他放弃舒适的工作条件和待遇,成为一名学徒工;在成为一名先进工人后,他又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实现参军梦。
每次“跳槽”,雷锋的收入都在“减少”。
在农场开拖拉机时,每个月拿32元;鞍钢做学徒时,每月是22元;参军后,每月只有6元战士津贴。
在鞍钢,有一工人师傅问他,为什么要来鞍钢。他说,为了“1070”。“1070”是当年党中央定下的钢铁指标,要求1958年全国钢产量翻番,达到1070万吨。
怎么处理金钱和职业的辩证关系,雷锋有他的原则。
毛泽东看了《雷锋日记》后则说:“此人懂些哲学”。
1959年,雷锋忙着参军。他身高1.54米、体重54.5公斤,还有鼻窦炎,这些都不符合参军标准。
此后,雷锋从钢厂请假,踏着山路,步行几十里,到辽阳市武装部。为了见武装部时任政委余新元,他在值班室蹲了一宿,随后向余新元说自己的苦难史。
雷锋在老家也曾用过这招。1956年,雷锋要争取乡政府通讯员的职位。笑容可掬的他,在组织部干事询问家庭状况时,脸色一暗,瞬间落泪。他还展示了一本自制的小册子“苦难家史和我的理想”,随后他成为乡里的公务员。
跟政委说完苦难史,雷锋在兵役局住下,他四处抢活儿干,引人注意,讲述他参军的愿望。
余新元被打动,他向时任辽阳市委书记曹琦争取,最后给出的权宜之计是,让雷锋获得一个候补名额,顶替到部队后复检不合格的人,成为便衣通讯员。
第二个阻力来临:鞍钢不出具政审表,称1958年雷锋进厂时没有原始档案。入伍计划再次搁浅。
仅仅7天,雷锋已赢得了时任团军务参谋戴明章的好感。雷锋曾在溜冰场用激昂的语调宣讲年轻人应当应征参军、保卫祖国,他每到一处都无例外的会招引许多人,听他进行演讲。这个场景让戴明章印象深刻:“他称得上是一个很好的政治宣传员。”
在与各方通报后,戴明章动用了“特权”,在他掌握的新兵机动名册上填进了雷锋的名字。
帮助乔安山学文化。
给战友王延堂送盒饭。
自学与“诗情”
战友乔安山回忆雷锋时说,他有一种模模糊糊的感觉:雷锋和我们不一样。
怎样能尽早完成工作任务,在食堂开饭时抢着一份好菜,积攒下几块钱寄给家里,这些似乎是乔和身边的同龄人的命题。
雷锋不同,他会在夜里敲乔的门:“小乔,有电影,去不去?”遇上10里以外的地方放映,连跑带颠也要赶过去。
他还爱跳舞,接受新事物快,个子虽矮,但舞姿潇洒,颇得钢厂女员工的喜爱。
在雷锋照片中,还有一张雷锋文人气质的照片。
他脖子上围着“五四”青年式的围巾,手里拿着书卷,脚上穿着黑皮鞋,嘴唇红红,一副浪漫文人的造型,背景则是小桥流水。照片上的颜色,是后来人工着色的。
当时,雷锋在鞍钢夜校兼职语文教师。
雷锋虽然只有高小毕业,但一直爱看书。
他有个藤条箱子,里面放着《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沉浮》、《刘胡兰》等各种书。雷锋在老家农场时,女同事王佩玲总会向他借书看。
王佩玲在20世纪90年代的回忆文章中说,“有时我晚上到河边洗衣服,雷锋执意陪着我,并且把书本上或报纸上看到的故事讲给我听。我感到很幸福,少女的浪漫情怀得到了很大满足。”
在望城公务员的合照里,雷锋是唯一一个从夹克里翻出白色衬衣领子、口袋里插着一支钢笔的人这是60年代里文学爱好者的装束。
1958年,他写的《我学会开拖拉机了》,刊发在小县城的报纸上。
在农场,雷锋以自己经历为背景,写了篇短篇小说《茵茵》,小说开头是:“严寒的冬天,地上落了深雪,河里结了厚冰,刺骨的冷风阵阵吹来,似乎不许人再工作似的。”
雷锋作过9首诗,其中一首以“南来燕子”为意象,描述所在的团山湖农场的变迁:“这南来的燕子啊!你是这样轻快地飞翔,许是欣赏这美丽的景象:蜿蜒的八曲河像一条白银管,灌溉这片肥沃的土地,团山湖与乌山对峙,是天生成的一幅屏障。”
偶像也有缺点
部队宣传员张峻已80多岁,曾和雷锋有长时期的相处。雷锋能让他感动,因为雷锋是个普通人,有缺点,也会犯错误。
张峻回忆,雷锋也会年少轻狂,会偶尔向人炫耀一下他的军功章;他在外面做好事,常常会回得晚,在部队就是不守纪律,所以也受批评;他甚至直接到厨房自己拿吃的,炊事班说两句后,他气得“呱”就把盆摔了,第二天又主动去检讨,说自己做错了。
这些所谓的“小瑕疵”从未妨碍雷锋行使心中的善;也不妨碍雷锋省下钱、支援灾区支援人民公社建设;也不妨碍他做好事,不妨碍他见义勇为。
1960年八九月间,雷锋所在的团连续收到两封表扬信,表扬雷锋将积蓄捐给灾区和人民公社。此后,雷锋被安排作报告,去各地演讲,开始日益“走红”。
雷锋成名后,被拍摄的机会很多。最初面对镜头时,他有些羞涩,忸怩着,不知如何是好。报告的场合越来越多,照相越来越密集,雷锋也越来越懂得照相,他知道如何按照季增和张峻的意图去摆出姿势。
雷锋甚至给张峻拍了张照片。在一个午后,他摩挲着张峻的照相机,还没来得及弄懂如何调光圈,如何把人眼、相机和所拍摄的物体构成一条线时,着急地按下快门。
1962年8月15日上午,雷锋和战友开着卡车,运送棉衣,回到连里,装卸完,他们准备洗车。雷锋在车外指挥,卡车突然撞折一根柞木杆子,杆子砸中雷锋太阳穴,雷锋没吭一声,倒在地上。
12时5分,雷锋的遗体被蒙上白床单。
那年雷锋22岁。
1960年7月19日,摄于沈阳军区体育运动比赛后,雷锋手上戴了一块手表。
拍摄故事
部队宣传员张峻老先生向记者说了,以下那些雷锋照片的拍摄故事。他说,1961年2月,中国的部队掀起了学习雷锋的高潮,沈阳军区决定由政治部和雷锋所在的10团筹办雷锋先进事迹巡回展览,展览筹备小组准备用照片来反映雷锋入伍后的事迹,这样就需要补拍一部分照片。沈阳军区工程兵首长为此还专门做了关于补拍雷锋照片的指示:拍摄照片必须真实,必须是雷锋实实在在做过的好人好事。张峻草拟出一份补拍雷锋照片的具体内容。补拍照片的拍摄提纲是以雷锋1960年9月荣获“节约标兵”称号、事迹报告《解放后我有了家,我的母亲就是党》、《忆苦思甜》,以及他本人的口述、日记等资料为依据拟定的。
雷锋“情书”
“小凌:给你写信的此刻,已经是深夜一点钟,我刚上完晚班回家,今夜整整忙了4个钟点,我真是很疲倦了。我拧亮台灯,坐下来给你写信,疲倦就立刻飞去了。宿舍里的人都已入睡。窗外繁星满天,明亮的月光从外射了进来。在窗内还可以看到田野里成熟的高粱、玉米、稻谷在随风摆动,好像在向我点头,在向我微笑,它们都好像要陪我给你写信似的。我是多么愉快呀,真是高兴极了。我相信你也会感到如此的兴奋,我有不知多少话要跟你说,却不知从何说起,谈话并没中止,写到这里告一段落。1958年6月”
这是雷锋写给王佩玲的信。雷锋一生有过3个最敬慕、最爱慕的女性。王佩玲是其中一位,她曾是望城县坪塘区的营业员,1958年,与雷锋在团山湖农场相识,此后雷锋去了辽宁。
部分图片选自三联出版社出版的图书《leifeng+spirit》
1 (共1页)
进入Headline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看国内“桥坚强”:武汉长江大桥被撞70余次无恙(图)
63岁女儿拉著9旬母亲徒步游全国 家有6辆私家车(图)
百岁老人晒民国武大毕业证贺年(图)
比雷洋更敏感?多名武汉大学生诡异失踪
钢铁工人20年献出十身血 曾被称傻子(图)
广东30余老板跪拜雷锋像 称做“心灵富翁”(图)
做好事从不留名的雷锋照片是怎样拍出来的?(图)
雷锋珍贵的旧照曝光:又时髦又新潮的小青年(组图)
00后笔下的“雷锋叔叔”:会打小怪兽帮植物斗僵尸
作协主席写雷锋小说被读者批虚伪 问还有谁崇高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雷锋话题: 鞍钢话题: 张峻话题: 照片话题: 王佩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