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Headline版 - unidentified_title
相关主题
海归海外工作3至5年后优势显现 国内起薪22万(图)unidentified_title
海归年回流23万人:4成起薪不足4万 乡镇百人争抢unidentified_title
海归临就业压力收入递减:出国留学价值几何unidentified_title
低薪“海归”频现南京招聘会 月薪二千元也愿接受unidentified_title
中国超7成留学生愿海归 现实与期望落差大unidentified_title
调查显示:超七成在外留学人员学成后愿意回国unidentified_title
海归女硕士留学一年花24万 回国只盼月挣3000unidentified_title
unidentified_titleunidentified_title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小林话题: 留学话题: 起薪话题: 留学生话题: 出国
进入Headline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u***************r
发帖数: 11227
1
发信人: onews(OverseasNews), 信区: Headline
标题: 女生6年花200万留学 回国工作被开2000元底薪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Wed Sep 6 11:11:52 2017,GMT)
海归,海外留学后归国就业人才,曾是高端人才的代名词。10多年前在人才市场,海归人才招聘会都设在贵宾室,留学生是抢手货。而今,这一现状已发生剧变。
留学生也跟国内大学应届毕业生一样,要参加企业招聘会,挤人才市场。甚至有知名企业HR(人力资源经理)放言:现在海归研究生还不如985高校本科生!海归贬值了。
海归的起薪,也从其期望的1万元,骤降至6000元,而且相对于国内高校、特别是名校毕业生而言,海归的优势越来越小。
最近两周,记者深度访问了资深留学顾问、大企业资深HR、留学家庭、海归学子,并做了随机小调查,发现留学文凭贬值,海归竞争力下降,已是不争事实。
记者上周对杭州50位海归的随机采访发现,海归们对薪水不太满意,有28%起薪在6000元以下,最低的只有3500元;起薪在6000-8000元的海归最多,占40%。这一数值,已经与杭州众多高校毕业生的起薪相差无几。
而与这份尴尬的薪水相对应的,是出国留学的巨大家庭投入。到国外留学,学费加上生活费,一年花费二三十万元人民币,基本是起步价,而且费用一年比一年高。
2007年,国内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14.4万人,回国人员总数为4.4万人。到了2016年,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54.45万人。2016年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43.25万人。短短9年间,出国人数暴增了近4倍。留学回国人员总数,暴增了近10倍!浙江每年出国的留学生有10000多人,这两年留学生回国出现高峰,有90%的留学生回国就业。
一边是出国留学的巨大开销,一边是留学回国之后的尴尬处境。很多工薪家庭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不惜掏出全部家底让孩子出国留学,这样的教育大投资,风险真的很大。
重高毕业后去澳洲留学
为凑学费家里卖掉唯一一套住房
6年后回国
用人单位最低只开出2000元底薪
一位杭州普通家庭女孩的海归经历
今年杭州的夏天,特别热,也特别长。
下午1点半,顶着烈日,26岁的小林出发拜访客户。这一次,她需要把产品一一给客户过目,并且劝说对方购买。高温把她的脸烘得通红,一身藕粉色连衣裙下,显得有些狼狈。小林自嘲道:“搬砖的一天开始了!”所谓“搬砖”,是网络上对比较辛苦工作的一种玩笑的说法。
6年前,小林不会想到自己会“搬砖”。
那一年,家里人开了一次家庭会议,一家子欢乐地决定——高中毕业后送她出国留学。从那天起,小林脑海里,自己的未来应该是脚踩高跟鞋雷厉风行的女强人,或者是高档写字楼里拿着高薪备受追捧的业务骨干。小林的家人,也曾经这么以为。
为了避开高考选择留学
盲目选择金融专业
小林的父母都是生意人,由于生意难做,家境不算富裕。高三以前,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和“留学生”扯上关系。那时候她身边选择留学的有两种人:第一种是学霸,去国外深造,追求更广阔的发展平台;第二种是家境比较好的同学,父母不甘心让他们考一个国内普通大学,孩子的“留学生”身份会让焦虑的家长们得到一种安慰。
当时,小林在杭州一所重点高中读书,成绩中等。父母的想法是,与其让她考一个普通的国内大学,还不如跟着留学大潮去国外闯一闯。对于学得焦头烂额的小林来说,这也不失为一个避开高考的好机会。
高三下学期,当班里同学为高考奋战时,小林离开学校进入了语言培训机构。没过多久她就发现,出国并不比高考轻松,第一次雅思考试就给了她一个下马威——只有5分。英语是她的弱项,语言课上得比较吃力。
小林回忆:“5分虽然不高,但也达到了出国签证的分数,只是还要在国外继续读语言。澳洲的语言课需要一级一级考上去,达到标准了再申请本科学校,那样的话在国外‘战线’就太长了。出于经济因素的考虑,我决定在国内继续考雅思。”
小林捋了捋耳边的头发,笑着说:“以前我头发很多的,扎起来一大把,现在这一点点发量,主要是因为考雅思的时候掉了不少头发。”最终,掉的头发没浪费,第二次考雅思,换来了6.5分。
当时,小林和父母有一个共识:国家发展迅速,对金融方面人才需求一定会比较高。那几年,金融、经济专业突然成了高频词汇,走到哪都能听到。留学顾问不断夸赞这个专业的前景:形势一片大好;小林高中班里也有不少同学在国内大学里选择了这一类专业。
“金融那几年特别热,听起来就像能找到一个好工作的专业。此外,我当时对这个专业并不是很了解。”
最终,小林赶上了金融专业的热潮,成功申请了澳洲莫纳什大学。
父母做了一个大胆决定
卖掉家里唯一的房子
去澳洲读书,要求银行卡上要有60万存款,并且这笔钱要被冻结半年,再加上每年30万的开销,在当时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为了凑出小林留学的钱,小林的父母做了一个很大胆的决定:卖掉家里唯一的房子!
那段时间,和亲戚们吃饭聊天,大家对卖房子的意见不一。大姨一家觉得,原本亲戚都住在附近,相互有个照应,而且卖房、买房都是大事,太折腾;舅舅和其他大部分亲戚则支持小林父母的决定,卖房能迅速变现,减轻供小林读书的压力,再买一套房,说不定也是不错的投资。
小林说,可能家里大多是生意人的关系,在钱方面特别有魄力,换作许多家庭,卖房凑钱读书实在太疯狂了。
小林的父母很快把老房子卖掉,150多万元的卖房款里,120万元留给小林做留学基金,剩下的30多万元加上家里原来的积蓄用作首付,买了一套180多万的新房。
“父母很少和我聊钱的事情,我也没有问过他们当时卖掉房子经历了怎样的纠结,但家里的老房子被卖掉,我心里五味杂陈,默默地告诉自己,不要辜负他们的这份辛苦。”回忆起家里卖房供自己读书的这件事,至今小林的心情都是复杂的。一方面,心疼年迈的父母又要扛起房贷的压力,一方面,看着杭州不断上涨的房价庆幸,还好又买了一套新房,或许没有亏。小林查看售房网站,自家现在的房子估价已经400万以上了。
一个失误多读2年研究生
意味着多花60万
小林原计划在澳洲待3-4年,读预科和本科,之后就回国工作。
她想象中的留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就像留学机构自制的手册配图里描绘的那样——美丽的校园,温馨的住宿,大气的图书室,还有隔三差五的旅行、派对……事实上,背井离乡的生活是孤独的。
小林刚开始住在澳洲当地人家里,三餐由房屋主人提供,但是语言隔阂,共同话题并不多。顺利过渡了几个月,她便和新朋友们合租了一套别墅。“合租一套别墅要比单独租公寓便宜多了。”小林说。
进入本科学校后,小林发现,自己所在的专业中国人相对比较多,大约占了十分之一。她大一时最好的朋友,就来自温州。
“后来,眼看着要毕业了,发生了一件事,让我不得不继续读研究生,多待了两年。”小林说道。
原来,即将进入大三那年,小林被学校劝退了。她感叹:实在太冤了!
那一学期,她有一门挂科了,左等右等都没等来补考通知,后来直接就收到一张劝退通知单。等她找到学校才知道,原本挂一门课不算很严重的事情,但是学校寄了一份通知,请挂科的同学参加听证会,陈述自己挂科的原因。阴错阳差,室友把这份通知放在了不起眼的一角,导致她错失了参加听证会的机会。学校认为,小林态度有问题,想要劝退她。
得知要被劝退后,小林傻眼了,她第一时间在心里算了本账:每年学费约18万元,房租约6万元,生活费约6万元,每年花费30万元人民币,父母已经砸下近百万,如果被劝退,意味着前面的钱都白费了。“出国之后,好像我对钱的概念变强了,时时刻刻在算一笔留学账。”
经过多方打听,小林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只要转学去了金融专业稍微差一点的大学,还是能拿到毕业证。“那是唯一止损的办法,转同专业能保留之前的学分。我和爸妈商量,既然转去稍差的学校,为了让留学的含金量更高,只有再读2年研究生了。”
小林说,人的能力都是在绝境里逼出来的,当时的自己连哭的时间都没有,只能绞尽脑汁地寻找办法。父母把我送出国已经是他们最大的能力,在国外的一切只能靠自己。
“一回国,我就想工作,等不及了!我在澳洲过了6年,花了6年爸妈的钱,而以前的同学们已经工作了两三年了,我怕追不上他们的脚步。”小林坦言,2016年底回国,刚开始找工作的焦虑感无时无刻不在。
小林和国内的朋友们聊天,她发现自己刚从象牙塔里出来,朋友们却已经成了行业里经验老到的白领了。小林长得漂亮,高中时期一直是班里的人际交往核心。这一次回来,几个老朋友话题总是无意间聊到工作,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小林有点融不进话题。小林默默催自己:投简历,赶紧!
小林投了六份简历,每一次面试都是一次“碾轧”。
有一场面试,对方不客气地说:“我们收到的简历里有留学背景的很多,除此之外,你有什么优势?”
另一场,面试官皱着眉头:“你26岁还没有过任何工作经验吗?”
还有一场,对方宣布:“我们的底薪不高,2000块钱,其余靠业绩提成。”
无工作经验,2000块底薪,再对比周围留在国内的同学们,小林也忍不住问自己:这些年国外读书到底有什么用?
小林参加过某银行举办的硕士专场招聘会,地点在杭州知名重点大学的校园里。偌大的候场室里,一群西装革履的面试者熟络地相互交谈。小林听到,他们都是这所大学的研究生,相互认识,抱团作战。
小林说,相比于自己这个澳洲归来的杭州本地人,这些在杭州求学的人,更像是主场作战。进入面试环节,小林礼貌地进入房间,等待对方翻看简历。“房间里很大很安静,面试官隔我大概一米远,我仍然能听见他唰唰翻简历的声音,就像对我几年留学生活的一次‘检阅’。”
了解了小林的学习背景之后,对方说:“我问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你能运用哪些人脉资源在你这份工作中?”小林的信心一下子被浇灭。她说:“人脉?留学生刚回国最缺的恐怕就是人脉了。”
留学的背景优势已经很小
小林和杭州一位大型企业里的前辈聊天,这位前辈告诉她:“现在的留学生就像以前的研究生,或者是再之前的大学生,一抓一大把。以我们公司来说,留学生背景的优势其实很小。除了英语优势外,其他就没有了。但是,英语好这一点,985、211的大学生同样能做到。”
前辈的实话,又是一次碾轧。小林说,的确,竞争力永远属于少部分人,我们的父辈们,读大学不容易,所以那时候大学生特别受优待;后来,大学生越来越多,研究生成了稀缺,不愁找工作;后来,优秀人才去国外进修,回来成为各行业的精英。现在,把孩子送出国的家庭太多了,甚至提前到了中学,留学生的整体含金量也在下降。
几乎每一家面试单位都会问她同一个问题——你为什么回国?小林对这个问题有点反感:“并不是说,国外混不下去了,所以我就回国了。回国,仅仅是个人的决定而已,没有那么多值得说的理由。就是想回来赚钱了,但是面试时总不能这么说啊!”
小林身边一起出国的几位朋友,大多选择了创业。创业,避开了回国后低薪酬、找不好工作的心理落差,也更适合经济条件尚且不错的大部分留学生。
“我有个朋友在澳洲学美发,相当于去读了个澳洲的技校,完全是为了镀金。当然,回国也找不到工作,总不可能去发廊做理发师吧?”小林苦笑道。
摆正自己的姿态
扎扎实实做出来
今年初,小林在父母的帮助下,进入了一家国企,每个月工资拿到手5000元。这和她最初的预期不是没有差距,但是经过多番碾轧下来,她说自己要求已经放到很低了。这家企业留学生众多,不乏国外一流大学的学子。
单位的老员工告诉她,公司里留学生起薪比国内研究生高1000元,比国内本科生高2000元,差距也仅仅是这样了。进公司之后,后面的升值与否,就靠每一个打拼了。
小林的工作主要是和客户对接采购,沟通和营销为主。经过找工作的痛苦之后,小林也不断摆正了自己的姿态。“留学生已经没有光环了,不管什么学历,都还得扎扎实实做出来的。”
小林已经26岁了,作为新人,她比其他人的时间更为紧迫。她说,6年的留学生活让她比一般的新人年纪都要大,所以她更要抓紧时间追赶。
最后,小林再算了一笔账:1年的留学准备花了近10万元人民币,6年澳洲生活花费大约180万元人民币。依照目前的工资水平,赚回这笔钱难度不小。但是,小林依然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10年赚回这近200万。
“梦想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小林笑着,转身走进了客户所在的写字楼里。
父母送孩子出国
花了多少钱?
为了送我出国,家人过得很辛苦
男生小丁口述:
我今年26岁,去年从英国排名前十的一所大学硕士毕业,专业是文化与传媒。现在一家上市公司做新媒体工作,去年年底入职,每月收入6000元左右。这两天刚与别人合租了一套房,租金每月2150元,花掉了收入的三分之一。
这个收入,要说符合期待,肯定不是真话。毕竟家里为了送我出国,过得很辛苦。大一开学前要打一份收入证明,需要存款上百万,家里没有这么多钱,爸妈先找几位亲朋好友,借来20万。又找银行贷款了30多万,这才开出收入证明,送我出了国。
每年10月,就是家里最紧张的时候,因为要交学费。大一时学费还低的,一年11万元人民币。到了大二大三,就要十三四万元了。生活费不是全年一起给的,爸妈按季度汇款来,房租也是按季度在交。
为了找到便宜些的房子,我换过好几个地方。一开始住学校,房租每月4600元。后来在外租房,每月4000多元,还是嫌贵,最后找到一间,每月3800元。
英国大学的学制和国内大学不一样,研究生加本科,一共五年。到了第四年,研究生要不要继续读成了家里一段时间最密集的议题。多次讨论多次纠结,原因简单——物价飞涨。一年10万的学费,涨到15万。生活费也跟着水涨船高。最后,多番讨论有了结果:继续读。到研究生毕业,一共花了100万元左右。
手头紧,有时连朋友邀约出去玩,也要心底算一算。遇到朋友邀约假期去旅行,或者购物季采购的,直接回拒。看到身边朋友第一年就买车出去潇洒,还是挺有心理差距的。
快毕业了,也想留在英国,但政策不断变化,越来越苛刻。有个同一年出国的表哥,在牛津大学学IT,他也留不下来。
60平米的学军小学学区房
就是女儿的留学资金
胡女士口述:
我和老公都在医院工作,对孩子的教育规划还算早,买了学军小学的学区房。每天走路上学,十来分钟就到了。初中女儿进入十三中,成绩不错。要读高中时,我受环境影响,有了个大胆的想法——让女儿上国际高中,将来出国读书。
身边太多人出国了。我单位里的主任,女儿高中就出去了,在美国学得不错;朋友的儿子在英国,也过得挺好;可是姐姐的儿子考上一所国内211高校,常在宿舍打游戏……国内和国外的教育体制确实不一样,国内严了十几年,进了大学,很多孩子一下就放松了;国外是宽进严出,不好好努力,想从大学毕业真难。
女儿去年考进一所高中的国际班,今年秋季读高二。
为了准备出国,家里细算过账。每年家庭可支配收入大约25万元,去掉开销,基本存不下太多钱。女儿准备去英国读书,一年花费要三四十万,家里现有的存款也就五六十万,去的第一年就捉襟见肘。
不过,好在还有一套学区房。这套房子60平米左右,按市价每平方米5万元计算,大约300万元。该够女儿读上几年了,就算加上读研,也还宽裕。
我在考虑什么时候卖房子好呢?今年杭州楼市也挺火的。女儿后年才出去,如果后年卖房,不知道行情又会怎么样。
小调查:
应届海归起薪6000元
薪资优势并不明显
在采访的近十家大公司中,记者发起一个关于应届海归薪水的小调查。除了一家金融公司明确表示起薪会在1万元以上外,其他多家公司给出的答案基本一致——应届海归起薪6000元是普遍水平。我们具体来看看——
一家全国知名的房地产公司浙江分公司:国内高校毕业生和海外归国留学生的起薪一致,本科6000元,研究生7000元。
一家知名医药公司:国内院校研究生的起薪是6000元,同等学历的留学生要高出500-1000元。
一家国有金融公司浙江部:国内高校毕业生和海外归国留学生的起薪一致,基本招聘研究生,起薪10000元左右。
一家国有银行浙江省分行:银行的起薪在6000元左右,第二年会比第一年有较大比例增幅。
一家韩国服饰公司的浙江分部:所有应届生起薪6500元,不分学历,不分是否有留学背景。
一家杭州本土的互联网公司:国内院校应届毕业生起薪6000元,应届海归留学生6500元。
一家杭州本土的影视公司:国内院校应届毕业生和海外归国留学生的起薪基本一致,税前5000-6000元。
一家知名保险公司的华东分部:国内普通高校毕业生的起薪是6000-8000元,985、211高校毕业生起薪是6500-8500元,海归留学生的起薪也是6500-8500元。
一家工程公司的杭州分公司:国内高校毕业生和海外归国留学生的起薪差不多,税前7000元,税后6000元。
从这个小调查中可以看出,在这些大公司眼里,应届海归相对于应届国内毕业生,薪资优势并不明显,最多相差1000元。
花几百万元出去留学,几年之后回国就业,面对的却是这样的现实——这几百万花得到底值不值?
1 (共1页)
进入Headline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unidentified_title中国超7成留学生愿海归 现实与期望落差大
unidentified_title调查显示:超七成在外留学人员学成后愿意回国
unidentified_title海归女硕士留学一年花24万 回国只盼月挣3000
unidentified_titleunidentified_title
海归海外工作3至5年后优势显现 国内起薪22万(图)unidentified_title
海归年回流23万人:4成起薪不足4万 乡镇百人争抢unidentified_title
海归临就业压力收入递减:出国留学价值几何unidentified_title
低薪“海归”频现南京招聘会 月薪二千元也愿接受unidentified_title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小林话题: 留学话题: 起薪话题: 留学生话题: 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