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History版 - 纪实文学《蒯大富》ZZ
相关主题
蒯大富 -- 我没必要道歉[合集] 蒯大富 -- 我没必要道歉
韩信这人其实并不怎么样[合集] 看到蒯大富,普及一下文革五大战斗鸡
感觉韩信的门客蒯通还是差了一点宋永毅:墙头草王光美也是心狠手辣迫害狂 (转载)
要是韩信听蒯彻的不灭项羽,是不是就能三分天下了?蒯大富谈张春桥
曾国藩有没有做总统的可能?王光美,邓颖超,哪个人格高尚?
反右,也曾经从娃娃抓起zz 清华百日武斗
小平同志二三事zt清华文革秘史曝光 胡锦涛见证蒯大富沉浮
看到蒯大富,普及一下文革五大战斗鸡费孝通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蒯大富话题: 文革话题: 现象话题: 毛泽东话题: 历史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a*****y
发帖数: 33185
1
纪实文学
蒯 大 富
要宝钟著
卷 首 語
蒯大富其名何意?
"蒯"乃齊心協力,披荊斬棘;
資本主義是小富,
只有社會主義才是大富,
此乃共同富裕。
(蒯大富同薄一波辯論語)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前三十年睡不醒,後三十年睡不著。
《蒯大富》序言
唐 少 杰

蒯大富,何许人也?凡是当年在"文化大革命"(以下简称文革)故乡参与或经历或置身
于文革历史及文革运动的人们,都熟悉这个名字,都熟悉这个人物对于文革初期历史所
起的作用。今天,出生在1980年代(更不用说1990年代)之后的中国大陆青年人,大多
数可能对蒯大富的名字和事迹比较陌生。然而,无论怎样,正如在当年苏联共产党历史
上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一些以人物名称为标志的并有其特定政治功能的"文化现象"(
诸如"日丹诺夫现象"、"斯达汉诺夫现象"、"苏斯洛夫现象"、"周扬现象"、"雷锋现象"
等等),蒯大富或曰"蒯大富现象"是文革1966年夏季涌动和突起、1967年经历高潮和狂
飙、1968年底陷于低潮和衰落的一个政治标记或一个政治符号。
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文革故乡,不仅对于文革历史以及文革重大问题的研究
门可罗雀,格外萧条,而且对于文革历史重要人物以及叱咤一时的政治风云人物的探究
也是噤若寒蝉,视如畏途。这些状况和做法既与文革的深刻意义和重大影响远远不相匹
配,也与更好地反思文革、更有力地变革文革难以企及。显而易见,对于文革历史中众
多重要的或著名的人物的历史角色和历史地位,或视而不见,或熟视无睹,或长期阙如
,或妖魔丑化,那就无法理解文革的复杂性、深切性、广泛性和独特性;也就很容易把
一部文革史,按照毛泽东当年批评文艺界的那种说法,归结为毛泽东、刘少奇、林彪、
周恩来、江青等少数人摆弄甚至玩弄的"帝王将相"史。
在研究清华大学文革历史之际,我总是在思考着这么几个问题:究竟是谁人造就了"蒯
大富现象"?究竟是何种力量促成了"蒯大富现象"?究竟是什么东西断送了"蒯大富现象
"?在我看来,至少应该十分明确的是:"蒯大富现象"不是蒯大富一人造就的,而是文
革发动者、领导者与文革广大群众共同造就的;"蒯大富现象"也不是文革一时一地的问
题,在很大程度上,它是中国共产党1949年至1968年的政治文化与群众运动互动并进的
结果。因而,"蒯大富现象"就绝不是仅仅涉及蒯大富一人的以及与之相似的"蒯氏人物"
的现象,也绝不是只关乎清华大学文革一隅的现象。那么,什么是"蒯大富现象"呢?简
言之,"蒯大富现象"是由蒯大富本人在文革伊始率先揭竿而起、由文革最高领袖鼎力襄
助并且由各行各业的文革草根大众身体力行的反权威、反现行文化体制的"造反运动"。
从要宝钟先生的本书中,不难看出,"蒯大富现象"的内涵或蕴涵大致上可以概括为以下
四点:
首先,"蒯大富现象"是文革伊始"工作组"与群众斗争问题的一个焦点。具体地说,这一
现象关系到文革如何发动、如何进行和如何深入的大问题。质言之,"蒯大富现象"的萌
发和出现,表明了1966年之前中国共产党屡试不爽的政治斗争运动及其模式在文革开始
阶段的危机和转型,特别是凸显了这种政治斗争机制及其经验在文革爆发之际的失败和
破产;表明了文革不同于以往毛泽东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运动的最深切、最显著
的一点:文革是 "群众自己教育自己、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所谓大革命。"蒯大富现象
"在文革最初的运动中可谓所向披靡,高歌猛进,进而,间接地亦即从群众的层面上终
结了刘少奇等人所主导的、"工作组"所执行的整治群众、迫害群众的文革路线,直接地
亦即从历史的契机上凝聚了集文革"上帝"、文革马丁·路德式的民众改革家和文革世俗
君王于一体的毛泽东与难以计数的文革群众息息相关的"契合"。要宝钟先生在本书所说
的"开坛不讲蒯大富,读尽文革也枉然",其道理主要就在这里。
其次,"蒯大富现象"是文革造反派问题的真髓,是文革初期造反派运动的一面大纛。造
反派问题和造反派运动,不仅比红卫兵问题和红卫兵运动更加深刻、广泛和重大,而且
也是中国共产堂历史上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最为复杂、尖锐和棘手的群众问题和群
众运动。正如要宝钟先生在本书中所指出的那样:"以蒯大富为代表的文革造反派,在
实践中反对仅仅根据家庭出身,在政治上把公民分成三、六、九等。主张所有合法公民
都有参加文化大革命的平等权利和平等的社会地位。正因为如此,所谓'蒯派'在清华一
直被对立面攻击为'痞子运动'。······平凡、平等的诉求,反对打击群众、反对
特权的主张,唤起了中国社会中下层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支持,动摇了官僚阶层'是人民
利益代表'的'道义'和权威,冲决了当权派的思想政治战线。原来被视为'思想落后'甚
至'反动'的青年学生和青年工人,现在成了理直气壮的革命者;而那些所谓的'革命前
辈',一向有权给别人定性、划分左中右的领导干部,现在却再三再四地当众交待自己
执行反动路线的罪行;那些贵族红卫兵、官办红卫兵现在反而不如平民红卫兵、群众红
卫兵革命。总之,建国十七年以来形成的先进与落后、是非与曲直,一时都被造反派打
了个人仰马翻!"
再则,"蒯大富现象"是文革群众运动及其历史的一个症结。文革的发动、普及和深入在
一定程度上是借助于"蒯大富现象"及其类似的力量来进行的。"蒯大富现象"的意义是直
接凸显出了文革运动的群众性,至少是文革初期运动的"全民性"。一方面,文革运动的
缘起、文革势力的因子、文革领袖的动机、文革群众的运作、文革初始的异常、文革初
期的机制直至文革自身的独特和文革特有的缺陷,都会在"蒯大富现象"中体现或折射出
来。另一方面,文革作为"史无前例"的群众运动,它所固有的群众的本性和追求、它所
形成的群众的"定势"和"惯性"、它所展露的群众的分化和思潮、它所独有的群众的"专
政"和"武斗"乃至整个文革群众运动失败的命运和夭折的归宿,也可在"蒯大富现象"那
里得到反映和阐释。本书的一个长处就是要宝钟先生在对蒯大富文革初期的历史活动进
行相对比较细致的梳理的同时,既对蒯大富及其所代表的文革群众作用做出了恰切的、
合理的评价,又对蒯大富和其所主导的一些文革群众斗争给予了具体的、肯綮的批评。
最后,"蒯大富现象"是毛泽东文革异化和自我异化的一个凝结。我个人认为,从蒯大富
本人在文革的兴衰和结局到"蒯大富现象"的裂变和终止,不只是蒯大富一人的厄运,不
只是文革广大群众的不幸,更主要的是毛泽东本人"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因为,无
论从哪一方面来说,"蒯大富现象"都凝聚有毛泽东的文革目的和文革手段之间无法协调
的"张力"(tension),都散发着毛泽东的文革理论和文革实践之间不可适应的"悖论"
,都映现出毛泽东的文革阶段和文革过程之间"南辕北辙"的"矛盾",都积淀了毛泽东的
文革动因和文革结果之间相互否定的冲突。诚如要宝钟先生的结论所言:"从某种角度
看,从某种意义说,不是别人,正是这位毛泽东先生,又亲手掘开坟墓、亲手埋葬了文
化大革命;不是别人,正是这位毛泽东先生,在历史舞台上推出了文革造反派,然后又
很情不自愿地把他们推向了万丈深渊。"实际上,毛泽东先生最后也把他自己置于了文
革的不归之路。虽然蒯大富在文革历史中只不过在头两年左右的时间里显赫一时,"蒯
大富现象"也只不过在这两年里逞强作势,但是,蒯大富问题和"蒯大富现象"实质上是
贯穿于文革全部历史和根植于文革主要方面之中的。即使四十余年过去,在文革故乡,
无论怎样,我们都很难说,由毛泽东本人所作用的这类问题和所引导的这种现象已完全
过时或销声匿迹。
本书作者要宝钟先生在文革初期与蒯大富本人的体验和观点有不少相似之处,这使得作
者以饱蘸同情的或理解的笔触来描写本书的主人公。整个全书行文流畅,情节跌宕,思
路起伏,交叉重叠,典故多出,富有文采。更为重要的是,本书作者能够站在相当高的
历史点上、以相当广阔的视野来关注和评价蒯大富问题。这就使本书根本不同于那种过
去中国大陆内地出版、发行的有关描述蒯大富的作品,这些作品不是把蒯大富问题或蒯
大富本人妖魔化(最典型的就是丘引著的《蒯大富演义》,发表在《中外通俗演义》
1985年第一期,后收入《乱世狂女》一书,郑州,黄河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就是
把蒯大富问题以及蒯大富的作用简单化直至膨胀化(其代表之一就是清华大学校史研究
室编的《清华大学九十年》第269页至第275页上关于清华文革初期历史的记述,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前者实际上在妖魔化蒯大富的同时也往往妖魔化了文革
,后者在过分夸大蒯大富的文革责任之际还从反面"抬高"了蒯大富的文革作用和文革角
色。要宝钟先生所著的《蒯大富》一书所记述的蒯大富个人的历史及其事实不仅清晰、
准确,而且鲜明、突出。本书所阐述的观点不仅开门见山、不落俗套,而且有胆有识、
掷地有声。尽管不同的读者可能会对这些记述和阐述有所异议、有所商榷,但是,通过
这些记述和阐述以及由此而来的异议和商榷,可以说,本书为人们进一步认识、研究和
把握蒯大富问题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尝试。
毋庸置疑,本书作为一部纪实文学作品,只是限于1966年夏至1968年夏的蒯大富的主要
经历的写作,这与本书的题名不相匹配。本书的主要缺点在于:在历史资料的发掘和利
用上还有"更上一层楼"的可能,例如,大可利用近些年来在中国大陆出版的一些领袖人
物年谱和传记的有关内容以及一些著名人物回忆录的有关片断等等,来充实本书的相关
章节或段落。当然,我们不应该苛求于本书作者,因为本书在历史文献资料上所受到的
限制或"局限"实质上也是整个文革文献资料(包括个人档案)研究的落后甚至停滞的一
个反映。另外,虽然本书是本书作者对于本书主人公几次采访后而写出的一个作品,但
对于主人公在文革初期的思想演变、心理特征、性格表现、精神取向等方面的描写或论
及,仍然大有深化和细化的余地。
总之,在阅读了从不同棱面展现出蒯大富文革初期诸多风貌的本书之后,我们更加迫切
地呼吁蒯大富重视和抓紧他本人的文革回忆的撰述,更加热切地希望他本人的这种回忆
著作及早完成和问世。无庸赘述,这样的回忆著作不只是作为文革历史人物的蒯大富给
他自己,也是给文革、给历史直至给他的后人的一份"答卷"。大约十年前,蒯大富与清
华同学们聚会时,一位同学问起蒯大富那十岁左右的、聪明伶俐的女儿蒯小琼:"小琼
,你知道你爸爸是文革名人的问题吗?"小琼似懂非懂地而又稚声稚气地回答说:"我知
道。我爸爸跟着毛主席干革命,没有干好,犯错误啦!"童言道真谛!是的,不仅仅是
蒯大富本人跟着毛主席没有干好革命,确切地说是没有干好文革,而且在整个中国几乎
没有什么人可以跟着毛主席干好文革,就连毛主席自己也不可能干好文革!在得知小琼
的这一回答后,我的心情格外复杂和沉重,尽管这不是对小琼本人而来的。我自然想到
了:我们这些作为或参加或体验或见证了文革的一代人,能否和怎样向包括蒯小琼在内
的这一代人和蒯小琼之后的下一代人去评说文革、去评说包括蒯大富在内的文革人物呢
?对此,要宝钟先生所著的《蒯大富》一书无疑做出了可贵的努力!是为序 。
2010年元宵节
北京 清华园 新斋
《蒯大富》
目 录
序幕……………………………………………………………………………………
第一章 水木清华……………………………………………………………………
第二章 弄潮儿……………………………………………………………………
第三章 旗开得胜……………………………………………………………………
第四章 泰山压顶……………………………………………………………………
第五章 异军突起……………………………………………………………………第六章
独领风骚……………………………………………………………………
第七章 船至三峡…………………………………………………………………
第八章 倒海翻江……………………………………………………………………
第九章 水落石出……………………………………………………………………
第十章 关云长败走麦城……………………………………………………………《蒯大富
》资料来源…………………………………………………………………
后记……………………………………………………………………………………
纪实文学《蒯大富》附录:《三访蒯大富》………………………………………
纪实文学《蒯大富》附录二:蒯姓来源…………………………………………
《蒯大富》序幕
要宝钟著
时针指到1968年7月28日凌晨2时30分左右。刚刚入睡的伟人毛泽东,突然被周恩来讨厌
的电话铃声惊醒。当他得知清华大学因阻止工宣队进驻校园而导致流血事件以后,匆匆
起身,脱口咆哮:"造反派,--真的反了?!"
3时30分至8时30分,伟大领袖气急败坏地召见北京五大学生领袖。人民大会堂门卫奉总
理之命,为确保党主席的安全,居然对召来人实施搜身。这不啻为一种人格侮辱。这意
味着,文革造反派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毛泽东的信任,而且事实上,这也是中南海
发出的一个讯号:中国这艘文革巨轮,现在已经驶到了它的终点码头。
蒯大富到人民大会堂时已7时许,他晚了三个半小时。不知底细的人,会认为这是"蒯大
胆"的一种狂妄。殊不知,蒯司令而今是山穷水尽。此刻,他就仿佛滑铁庐战役大败后
的拿破仑,头发蓬乱,面黄肌瘦,浑身污水,垂头丧气。命运好像同他开了个大玩笑:
两年前,也是站在这样的一个人生十字路口,那时,他是何等豪迈地登上这个高高的台
阶,同很多人一起,在人民大会堂荣幸地受到了伟大领袖的接见。那时,人们对台上的
救世主欢呼,竟也对他报之以欢呼,弄得他一时确有点像是途经凯旋门的拿破仑,简直
神魂颠倒了。
北京市革委会主任谢富治把这一匹桀骜不驯的野马牵进会场。然而,当伟大领袖突然闯
入蒯大富的视线之内,他竟然像是小孩子见到久别的亲娘,双手捧脸,"喃喃"地哭了起
来。身着白衬衣、端坐在单人沙发上的毛泽东,刚才还在谈笑风生,这时却愣了愣神,
徐徐起身。在他眼里,蒯大富不过一顽童而已。但,不得了,也正是这个小小的蒯大富
,曾几何时,把神州大地搅了个天翻地覆。唯其如此,这位老人总爱戏称"蒯旋风"为蒯
司令、蒯总或老蒯,就像战争年代他尊称老部下一样。此刻,先前到场的聂元梓、韩爱
晶、王大宾、谭厚兰已经汇报完毕。参加召见的中央首长有:林彪、周恩来、陈伯达、
康生、江青、姚文元、谢富治、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汪东兴等。大家也忙着站了起
来。毛泽东向前迈了两步,蒯大富就如落水的人抓住了救生圈,扑上去握着伟大领袖那
一双宽厚的大手,一头扎入怀里,边呜咽、边诉说:"主席救我!主席救我!杨余傅黑
后台调几万工人突然包围清华,······"
伟大领袖收回手,移过身,断然回答:"你要抓黑手,黑手就是我,工人是我派去的。"
"蒯大胆"懵懵懂懂,不知所措,只是"嗯嗯"地哭。直至此时,他还认为自己是无辜遭劫
,其言、其声、其情、其态悲痛欲绝,整个大厅的气氛被"蒯大胆"的情绪所感染。
毛泽东坐下,老泪纵横。他的夫人也"咽咽"地哭了。
江青重复地慰籍:"蒯大富,安静点,不要激动。蒯大富,你不要激动。你坐下来。"
"蒯大胆"晕头转向,不知怎麽回事。
大家又相继坐下。
············
一个女服务员神情淡漠,她搀扶伟大领袖胳膊向客厅里首走几步,掀起一个黑布帘,走
过去,布帘放下。留下林彪、周恩来等中央首长和五大学生领袖。当蒯大富等人正向首
长们握手告别、意犹未尽、还站着说话的时候,不料伟大领袖又返回来了,小将们"呼
啦"一下迎了上去。毛泽东走过来,情难割舍地解释:"我走了,又不放心,怕你们又反
过来整蒯大富,所以又返回来了。"
伟大导师对在场的中央领导人指示:"不要又反过来整蒯大富啦,不要又整他们。"毛泽
东叮咛了一会儿,小将们又跟伟大导师握手告别,依依不舍地、眼睁睁地看着那个女服
务员搀扶毛主席,又掀起那个黑布帘走了。
毛泽东走了,他老人家真的走了·····
(依据韩爱晶等人现场记录 要宝钟)
家乡河北已是秋高气爽的季节了,可香港还是这麽夏意盎然,姹紫嫣红的紫荆花随处可
见。天空阴沉,但视野清晰。恰在北京吊唁前国家主席遗孀王光美的日子里,我从皇岗
口岸进入深圳,特意拜访了比我要小五岁的蒯大富。所谓"开坛不讲蒯大富,读尽文革
也枉然。"老蒯对我这样一代文革青年而言,真是"久闻大名,如雷贯耳。"当年毛泽东
刻意地发动和领导的文化大革命,其所以能够深入民间,首先就是因为涌现出了像蒯大
富这样一批曾经惊天地、泣鬼神的开路先锋。他们就如《水浒传》一百零八将那样叱咤
风云,大闹神州。但由于他们太像其祖先了,也是"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到头来也是
"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其结局一样,落得昙花一现,终成血祭替身。当然,文革的历
史背景要比《水浒传》复杂得多。唯其如此,蒯大富便成为今日一个争论非常大的历史
人物。有人说:"蒯大富被永久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但也有人说:"蒯大富为文
革背上了沉重的十字架"。
蒯大富同王光美相差24岁,完全是两个不同时代、不同辈份的人,其社会地位更是上下
悬殊;但历史机缘,却使这二人当年成了不共戴天的死敌。
1966年文革之初,刘少奇派遣工作组进驻清华大学,其夫人任工作组顾问,实为其决策
人。64年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期间,王光美曾在河北省抚宁县桃园村蹲点,总结出"桃园
经验",经中共中央批准推广全国。前此,在1963年,她曾陪同丈夫一起访问印度尼西
亚等国,其珠光宝气、风度潇洒的贵妇形象,着实使她在国际上又风光了一番。这一次
,很明显,刘少奇是想叫爱妻再露两手,总结出"清华经验",进而指导文革。但,这时
清华园里却跳出一个"愣头儿青"来挡了驾。谁人吃了豹子胆?此乃21岁的大学生蒯大富
也。蒯等10多个激进同学觉得刚从校党委的桎梏中解脱出来,还没有自由几天,现在却
又套上了工作组这个笼头,极不情愿,于是起而造反。这当然就触了刘少奇的怒鳞。于
是,在工作组的直接策划下,清华园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蒯斗争,甚而波及北京乃至全
国,到处都在大抓"蒯式人物",前后持续了一个多月。所谓"枪打出头鸟"、"杀鸡给猴
子看",此其意也。北京高校最后剩下蒯大富孤身奋战。当他被囚禁后,顽强不屈,屡
次以书信出击;这一首英雄史诗的高潮是绝食抗议以至奄奄一息,从而演出了文革戏剧
中最壮烈、最感人的一幕。
这在当时是超乎中国人的想象力的。须知,偶像崇拜历来是这个泱泱大国的不变传统。
过去,老百姓崇拜真龙天子,而现在则崇拜党和国家的缔造人毛泽东。特别是经过1957
年的反右派斗争以后,中共中央在人们心目中,简直成了《群神图》,而毛泽东就是此
图中的释伽牟尼。以此类推,等而下之,就连基层党支部也以"小庙"而自居。可在文革
前,事实上,刘少奇的政治威望已同毛泽东接近,甚至大有取代之势。每逢国庆节,《
人民日报》头版总要刊登两幅并肩巨照:毛伟人、刘伟人。这就仿佛香港的天坛大佛,
人们只有顶礼膜拜之份,而绝无半点怀疑之理。
但,人们不要忘记,在中国自古可是"天无二日"。香港天坛大佛毕竟只有一座。"一人
之下、万人之上"的国家主席终于触犯大忌。刘少奇作梦也没有想到,乳臭未干的蒯大
富会使他同毛泽东迎面相撞。从南方返京的"中国上帝"终于扭转乾坤,毅然决然,一挥
而就大字报《炮打司令部》,刘少奇夫妇双双被打入十八层地狱。而当时几乎死定的蒯
大富,也因此得以"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成了文革时代民间最耀眼的一
颗政治明星。
然而,历史进程往往充满了变数。刘少奇在1969年被流放到河南开封郁郁而死,其夫人
则在秦城监狱饱尝十年铁窗风味。而具有极大讽刺意味的是,曾几何时"过五关、斩六
将"的蒯司令,却也落得以"关云长败走麦城"而谢幕。此之何故?蒯大富是"初生牛犊不
畏虎"。而中国政治风云有时却是瞬息万变、险象环生。刘邦依靠萧何驾驭韩信,而又
转过身来凭借韩信制约萧何,还要时时防范自己夫人吕雉越俎代庖。涉世不深的蒯大富
,面对上层这个政治怪圈,就像陆逊误入诸葛亮的八阵图,没有高人点拨,是无论如何
也脱不了身了。蒯司令的当时悲剧就出自于此。
蒯经理在他开办的《特宝声影音灯光技术有限公司》办公室里,彬彬有礼地接待了我。
这位中国新型私营企业老板,身高1·74米,青年时代体重不过120斤,大概因为心广体
胖吧,而今已逾耳顺之年的他,体重竟增了60斤。头发虽显稀疏但仍乌黑,在那发了福
的白皙面孔上,高鼻梁架着一副宽边眼镜,里面有一双透着忧郁而深邃的目光的大眼睛
。蒯大富先生一生百转千回,大起大落,饱尝风霜,饱经忧患,真可谓"两脚踏翻尘世
路,一肩担尽古今愁。"今日老蒯那仍不失雄魄的外形,在我眼里,却总不免有几分苍
凉之感。
蒯经理现在是深圳纳税大户,他还曾捐资支援国家西部建设。然而,在他请我吃午饭时
,我留心观察到了如下细节:他听说我不食肉,于是便将我那一碗肉粥里的肉一块块细
心拣去,放到自己碗里。吃完饭他叫饭店服务员将桌上的剩菜打包。这些,都是他在不
经意间流露出来的,当时我不由暗想:老蒯真不失中国农民俭朴本色。
临别时,我建议老蒯:"你应该代表文革一代造反青年,飞去北京吊唁王光美女士,而
不管其子女接受与否。我想,这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精神"。然而,我面前这位当年绰号"
蒯大胆"的人,却怎麽也没有提起这一股底气来。
曾有拿破仑气魄的蒯司令,被关在"圣海勒拿岛"上17载;曾有孙猴子精神的"蒯大胆",
被压在五行山脚下也有38年。看来,"蒯式人物"至今仍是大罪难赎、孽债难还,非得压
够五百年不可了。
唐尧的《戒右铭》训示:"战战慄慄,日慎一日。人莫蹪于山,而蹪于垤。"从某种角度
看,蒯大富及其伟大导师都背离了《尧戒》,都是"未蹪于山,而蹪于垤";但从另一角
度看,为了实现"损有余以奉不足"这一千百年来大多数人所憧憬的社会,蒯大富及其伟
大导师堪称其先驱,则又是确定无疑的。
下面,故事就从主人公的童年说起。
2009年5月22日 寅夜
《蒯大富》
第一章 水木清华
白居易词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人们往往由此首先联想到江苏省。其实,诗中描写的是苏南,也就是江苏处于长江以
南的这一片地域。"江苏"之名也就源自江宁(南京)和苏州这两个名称的首字。至于苏
北,也就是江苏处于长江以北的这一片地域,从地图上看,其面积相当于苏南的三倍,
除沿江一带同苏南情况相近外,其大部份地区却类似中国北方,民风刚健,多出慷慨悲
歌之士。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刘邦、项羽以及统帅韩信均出于此。而作为中华人民共和
国奠基人之一的周恩来,其家乡淮安同韩信家乡淮阴南北相邻,后又共傍京杭大运河。
1945年9月13日,蒯大富出生于距淮安东北200公里的滨海县奤村。其间10天前,日本在
美国军舰上签定了无条件投降书。这一年恰巧是中国农历鸡年,正所谓"金鸡报晓,前
景辉煌"。滨海人民站在黄海之滨,延颈举踵,期盼远方那一轮喷薄欲出的旭日,能给
他们带来向往已久的和平。然而,由于缺乏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多灾多难的中国,在
饱经八年日寇铁蹄践踏之后,不久又陷入国共两党的空前大内战。整个苏北地区成了"
淮海战役"的主战场。蒯大富祖父是从军五年的新四军老战士。而其爹娘则同很多乡亲
一样,冒着枪林弹雨,推车送粮,抢救伤员,热情地支援人民解放军作战。
新中国诞生后,奤村进行了土地改革。蒯大富爹娘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号召,带领乡亲们
开展生产自救,成立互助组以至合作社,蒯氏夫妻双双加入共产党,并成为生产大队干
部。虽然家庭生活依然清贫,但农民们毕竟摆脱了"食不裹腹,衣不蔽体",日子却也过
得红红火火,愈见起色。蒯大富兄弟6个,他为老大,下面还有一个小妹。共产党对贫
苦农民年年救济、月月扶持。每逢水旱灾害,蒯氏家庭同乡亲们一样,总能分到钱粮衣
物。似此大恩大德,深深植入了蒯大富那幼小的心灵。而对他未来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
,从1951年开始,童年时代的蒯大富进入附近各村联合举办的公立小学以至中学,同其
他穷苦孩子一起享受国家的免费义务教育。
中共当时推行的基本国策是阶级路线:首先是有成份论,其次是不唯成份论,重在政治
表现。这条路线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学生们在校园中的地位,而且,它还影响着孩子
们对自身的看法。1954年6月1日对蒯大富是一个终生难忘的日子,他在加入少年先锋队
的庄严仪式上,怀里就像揣着一只小兔子,突突直跳。在鼓声、号声和少年先锋队的《
队歌》声中,老队友为他戴上了象征着国旗一角的鲜红领巾,这可是无数烈士泼洒而成
的鲜红血色啊!
我们新中国的儿童,我们新少年的先锋,团结起来继承着我们的父兄,不怕艰难、不怕
担子重。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而奋斗,学习伟大的领袖毛--泽--东--。
毛泽东是新中国的太阳,开辟了新中国的方向。黑暗势力已从全中国扫荡,红旗招展前
途无限量。······
这些神圣无比的歌词,这些铿锵有力的曲调,深深地打动着孩子们那天真幼稚的心扉,
令他们陶醉,令他们血液沸腾。蒯大富高举右手,同小朋友们一起,向五星红旗庄严地
宣誓: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时刻准备着!"时刻准备什麽?当然就像伟人毛
主席那样,时刻准备战斗,时刻准备牺牲。想到这里,这掷地作金石声的暗示口号,顿
使蒯大富热泪盈眶。中国人传统的报恩文化、忠君意识同这些孩子们被灌输的并不很明
白的共产主义理想,非常奇妙地结合起来,这对他们此后一生都有着决定性意义。
新中国所要塑造的社会主义新人具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特点:一方面,是自觉地忘我,对
领导、对集体、对信仰的绝对服从;而另一方面,却是主动、果断、冒险、创新。蒯大
富那早已表现出来的旷放个性则更适应于后者的张扬。他平日爱好下棋和游泳。到了中
学,除了在棋盘上更爱铤而走险、出奇制胜,夏日洪峰来临时偏要当个弄潮儿以外,在
共青团组织的活动中,他表现得工于心计,能言善辩,这些都继承了他的先祖--楚汉相
争时代韩信的谋士蒯彻。当然,蒯大富在学习成绩上总是出类拔萃,名列前茅。他酷爱
唐诗宋词、唐宋八大家散文。"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名句,成了他经常独自浅唱低吟的座右铭。然而,高尔基的散
文诗《海燕之歌》,在校园每年一度为纪念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节而举行的营火晚会
上,却是蒯大富一人表演的拿手好戏: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
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着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
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
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
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
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到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
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
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
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午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
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
1 (共1页)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费孝通曾国藩有没有做总统的可能?
也谈关羽——评李存葆的《东方之神》 (Z)反右,也曾经从娃娃抓起
俺老给虎肉、其微提个建议小平同志二三事
邓小平给华国锋、叶剑英的信(1977.4.10)看到蒯大富,普及一下文革五大战斗鸡
蒯大富 -- 我没必要道歉[合集] 蒯大富 -- 我没必要道歉
韩信这人其实并不怎么样[合集] 看到蒯大富,普及一下文革五大战斗鸡
感觉韩信的门客蒯通还是差了一点宋永毅:墙头草王光美也是心狠手辣迫害狂 (转载)
要是韩信听蒯彻的不灭项羽,是不是就能三分天下了?蒯大富谈张春桥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蒯大富话题: 文革话题: 现象话题: 毛泽东话题: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