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History版 - 毛泽东莫斯科之行所承受的精神折磨
相关主题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么?向忠发被捕前后的一些实事
凤凰卫视:毛在莫斯科说:打核战争 牺牲三亿人没关系大炮运气再好也不够毛好
毛泽东在莫斯科讲话:打核战争 牺牲三亿人没关系推荐一下金一南的两本书:狂飙歌和苦难辉煌
苏德战争的第一天毛太祖在历次的内部政治斗争中有没有自我检查过?
“克里姆林宫公主”斯大林女儿在美国去世(图)虎肉李将军-给您二老提供个新话题吵吵
斯大林死的时候,竟有人开枪自杀瞿秋白何以由领袖成为叛徒
本来煮克服就建议直接放弃基辅,四大没有同意歪脖子树:圣地的邪恶 ——读书札记六
玩阴谋的老手康生[转载]重磅内幕 秦城监狱中共最高层的娇妻美女们惨遭蹂躏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莫斯科话题: 毛泽东话题: 斯大林话题: 中国话题: 苏联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C********g
发帖数: 9656
1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1/29/c_121037737.htm
2011年01月29日 08:36:21  来源: 人民网
开始访问莫斯科时,毛泽东没有带“谈判专家”周恩来同行。与斯大林的多日僵持
,桦树林里的无奈等待,令毛泽东承受着从未经历过的另外一种精神折磨。在此情形下
,他特地电召周恩来前来,由周恩来具体负责谈判……
从隔阂到“一边倒”
自抗战以来,从延安到北京,不同时期里,西方不少人早已习惯于把注视中共的目
光,掠过黄土高原,或掠过紫禁城的红墙黄瓦,一直延伸到遥远的莫斯科,落在红场上
,落在克里姆林宫高处那颗赫然闪耀的红五星上面,最后落在斯大林的身上。他们试图
从中寻找支持、指导乃至指挥中共的蛛丝马迹。或者说,他们始终相信,克里姆林宫和
它的主人斯大林,才是最终可以决定中共走向的关键所在。
但是,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共产主义者?毛泽东与斯大林之
间是否有所区别?毛泽东是否会成为“东方的铁托”?围绕这些疑问,世界上也曾议论
纷纷。这足以令《时代》为之困惑。
一九四九年二月七日,《时代》第一次选定毛泽东作为封面人物时,曾以《风流人
物》为题叙述毛泽东的成长故事,其中一再提到另一位与莫斯科关系密切的中共领导人
李立三,显然欲以此来映衬毛泽东与斯大林的隔阂:
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合作未能持续下去,蒋率先发现与共产党的合作,只有一个可能
,那就是向他们投降。而蒋不准备投降。一九二七年,中国共产党一度更多地考虑自己
党的利益,毛在其家乡湖南不知疲倦地发动农民。而毛的笔友李立三,被莫斯科选择为
中共领袖,根据马克思主义时髦的教条,李立三把希望寄予城市的无产阶级,他认为中
国千百万农民太落后,无法掌握新的革命理论。
李的城市起义惨败。莫斯科指责李是“半个托洛斯基分子”,命令他到俄国接受正
确教育。“李立三主义”由莫斯科宣布为错误。毛泽东此时确立一个简明却具有决定性
的战略:在一个工业化背景的国家,其全部生活却依赖于农民,中国共产党必须首先争
取农民,把他们武装起来。
……
李立三随着苏联红军一起从流亡的莫斯科又回到中国,在满洲站稳脚跟,他已成功
地撇清了与托洛斯基主义的关系,娶了一位俄罗斯姑娘,据说颇受斯大林的器重。
去年夏天,共产国际亚洲支部在哈尔滨接到莫斯科的指示。发言人之一是毛的老对
手李立三,现任满洲的红色首脑。李警告说:“我们亚洲有些同志一直在犯错误……我
们必须避免民族主义的共产主义在亚洲传播的代价。”
毛有机会成为又一个铁托,特别是如果俄国可能把满洲的工业设备为己所用,而非
用来中国重建。不过,迄今为止,毛本人一直受到莫斯科政策的钳制。
(《时代》,一九四九年二月七日)
尽管如此,随着局势的逐步明朗,《时代》在同一篇报道中,也否认了中共与苏联
共产党的不同。相反,以态度极为明确、言辞颇为激烈的方式,试图改变人们的怀疑和
犹豫,确定毛泽东与斯大林的一致性:
毛将成为中国的哪一种统治者呢?许多年里,共产党(得到不少美国记者的支持)
真心鼓励报道毛和中国人只是“土地改革者”。华盛顿传播着这样的消息,一次莫斯科
会谈期间,莫洛托夫曾对一位美国人如此说:“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共产主义者,他们是
人造黄油。他们是假共产主义者。”
毛不是人造黄油共产主义者。在一本题为《新民主主义论》(一九四○年)小册子
里,毛小心翼翼地阐明他将如何统治中国。该书明确阐述红军在“现有历史阶段”实施
“温和”路线,等等,直到他们强大到足以使用铁腕政策。
(同上)
寄希望毛泽东成为另一个铁托,很快被证明是一厢情愿。几个月过去,毛泽东六月
三十日在北平发表了著名的《论人民专政——纪念中国共产党二十八周年》,宣布他所
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及其新中国,将旗帜鲜明地奉行“一边倒”的政策。
专列开向莫斯科
“一边倒”——意味着与苏联结盟,与西方对抗。
从此,毛泽东与斯大林、中共新政权与苏联,便以前所未有的亲密,呈现在世人面
前。《时代》乃至当年绝大多数西方媒体,都不再怀疑彼此之间的差异。一九四九年十
二月,《时代》甚至以《莫斯科-北京轴心》为题,报道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
联之间颇为特殊的红色关系:
当红色浪潮吞没中国大陆后,从华盛顿到新德里的所有非共产国家的首都,都面临
着一个迫切问题:它们是否承认中共呢?
众所周知,英国倾向于承认,坦率而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想保护其在中国巨大的贸易
利益,美国与中国的相关贸易一直不大,这里主张承认的人,基于更多的特殊原因。他
们中的大多数,其立场基于两个假设:一,中共忙于处理各种问题,似乎还不会很快实
施在亚洲的扩张政策;二,红色中国的领袖毛泽东,有可能成为一位亚洲的铁托。主要
在国务院的一些人,仍试图设想一项美国的亚洲政策,围绕是否承认展开争论,中共应
该得到官方承认为中国的统治者,以得到美国固定援助,而促其疏远莫斯科。
上周,伦敦敏锐的经济学家分析这一争论所基于的假设,认为它们绝对是不牢靠的
。该经济学家的分析提出警告,红色中国代表着针对西方的一种明确而现实的危险。
“谈及中国的铁托主义的期望,一般来说,要假设俄罗斯对所有卫星国一视同仁,
而没有各自独立差别。有迹象表明,它们将愿意以更松散的附加方式来接纳中国,而不
必要求与欧洲卫星国的关系一样。由于中国广袤而遥远,事实上,中国共产党已拥有远
比二十年前规模大得多的军队和版图……将把中国看作与其他所有非俄罗斯共产党国家
不一样的一种类型。”
“莫斯科与北京之间可能会有矛盾……但在目前,尚无离经叛道的迹象,莫斯科-
北京轴心的状况,看上去如当年柏林-罗马轴心一样运转。”
(《时代》,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九日)
《时代》发表该篇报道,赶上了一个适当时机——就在三天之前,十二月十六日,
毛泽东率团抵达莫斯科,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出国访问。斯大林与毛泽东,两位令世界瞩
目的红色领袖,终于第一次握手克里姆林宫了。
十天之后,十二月二十六日(巧的是,这天正是毛泽东的五十六岁生日),《时代
》以《莫斯科会谈》报道了毛泽东的此次莫斯科之行:
上周,刚刚成为四亿五千万中国人主宰的一位农民,与早已就是两亿俄国人主宰的
一位农民,在克里姆林宫见面了。
红色中国的胖胖的毛泽东,长途旅行从北京来到莫斯科,向约瑟夫·斯大林表示效
忠。一个苏联外交使团在满洲边界迎接毛,安排他坐上横跨西伯利亚的火车,全程陪同
他前往莫斯科(历时十天,约三千五百英里),行程如此遥远,此为毛的第一次出国之
行。
与毛同行的是他的长期伙伴、曾在莫斯科的东方劳动者大学(另简称为“劳动大学
”——译注)留学过的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在莫斯科的雅罗斯拉夫斯基(Yaroslav)车
站,两位中国客人,受到最隆重的欢迎外国领导人的礼遇,莫斯科卫戍区部队派出仪仗
队,三名政治局巨头到场迎接:副总理莫洛托夫、马林科夫、布尔加宁——以及外长维
辛斯基、副外长葛洛米柯。
毛深为受到的欢迎而感动:“许多年来,苏联人民和苏联政府不断支援中国人民的
解放事业……最重要的目标是巩固世界和平阵线,巩固中苏……之间的良好的睦邻关系
。”(译注:毛泽东的原文为:“在差不多三十年的时间里,苏联人民和苏联政府又曾
援助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目前的重要任务,是巩固以苏联为首的世界和平阵线
,反对战争挑拨者,巩固中苏两大国家的邦交,和发展中苏人民的友谊。”见《抵达莫
斯科时在车站的演说》,《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册,一八九页)
在克里姆林宫,毛还向斯大林七十岁诞辰祝寿。国民党方面有消息称,他带去了十
五车的礼品,包括从北京故宫和博物馆里找到的珍品和历史文物。不过,两个领袖无疑
另有更重要的业务相互交换,他们似乎会签订关于友好、结盟、贸易的条约,对东亚脆
弱的非共产党世界再施以新的一击。
密切关注着莫斯科—北京联盟的进展的一些西方观察家,已用大量时间在分析毛是
否会成为另一个铁托,并与莫斯科决裂;如今,他们只能分析莫斯科会谈的后果了。
上周,所有西方人可以确定的是,统治着几乎占世界四分之一面积、四分之一人口
的这两位健在的、最成功的共产主义者,已经会面,而且两人都咒骂西方敌人。对目前
这个时代来说,知道此点,足矣。(《时代》,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翻开当年报刊,无论美国的或者中国的,对毛泽东与斯大林的这次历史性会面的关
注,其侧重点无不在于两位共产党领袖的亲密携手,将对整个世界产生巨大影响。这一
点,在情理之中,谁都不会有所怀疑。
可是,当时的人们哪里会想到,在所有经北京和莫斯科发表的关于毛泽东苏联访问
的公开报道背后,在那些热情洋溢、友好甜蜜的言语的背后,毛泽东的莫斯科之行,其
实从始至终并不顺利,并为未来的中苏冲突埋下了伏笔。
冷落,在寒冷中凝固
一九四九年年底至次年二月,毛泽东在莫斯科的访问,时间漫长而举世瞩目。一幅
幅外交画面上,隐而不显的色调是冷落与苦涩。长达两个月的时间里,谈判过程艰难曲
折,与之伴随的是毛泽东与斯大林个人之间的理念冲突和性格撞击。国家利益的权衡取
舍,与个人情绪的起伏波动,成了红色世界内部不为人知的内容。尤其是中国民众,他
们兴高采烈、欢欣鼓舞地阅读权威报纸发表的那些热情洋溢的报道,怎么也不会料到,
他们的领袖逗留莫斯科期间,仰望克里姆林宫的红星,看到的并不是神圣的闪耀与炽热
,而是月光一般的清冷。
时间是过滤器,也可以是增强剂。此次毛泽东莫斯科之行的诸多场景与细节,许多
年后渐次浮出水面,终于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历史真相,产生更加强烈的感受。
毛泽东抵达莫斯科是在十二月十六日,他在火车站发表了《时代》所提到的公开演
讲。此刻,他的身体状况并不好。几天前,他刚在途中发病一次。英国记者菲力普·肖
特在《毛泽东传》中写道:
毛的心中疑虑重重。几天前,在斯沃德洛夫斯克,当他在月台上踱步的时候,他突
然脚步不稳,脸色煞白,冷汗淋漓。有人把他扶进车厢后,他对俄国人说他是感冒了。
但这却是神经衰弱的一次发作。斯大林尽管有着那么多的过错,但还是毛心目中的共产
主义教皇。
(《毛泽东传》,三四○页)
随后,更令毛泽东失望的是斯大林对他的态度:
那位苏联领导人热情洋溢地接见了他这位“中国人民的好儿子”。但紧跟在表面客
套之后的便是那种潜在的紧张气氛了。
……
事实上,斯大林充分而精确地了解毛要的是什么。中国期望俄国废除与蒋介石签订
的中苏友好条约,并谈判一种新联盟,以与共产主义政权之间的兄弟关系相适应。
斯大林却不愿意这样做。其借口是,与蒋之间的协议源于与英美达成的雅尔塔协定
。他对毛说,“因此改变,也会提供给英美以合法的基础对[与这一点]相关的各点提出
质疑”,诸如苏联对千岛群岛与南萨哈林岛这些前日本领土的权利。这纯系空谈——而
且是故布疑阵。他还用典型的斯大林方式对毛说,如果他想要建立与莫斯科的新关系,
就得按照俄国的调子做。现存的条件将正式予以有效的保留,并且在接受它时,毛还得
承认斯大林的最高权威。
……
以后的两个星期中,谈判被搁置了起来。
毛忿忿地待在一边,半是囚犯,半是贵客,落在莫斯科西郊数公里外一片桦树林中
的斯大林个人的俄式乡间别墅那令人厌烦的浮华气派中。12月21 日,他参加了纪念这
位领导人70岁诞辰的一套仪式,做了一次纯属言不由衷的捧场讲话。这也只是纯粹的礼
仪场合;俄国人随后突然取消了临时商定在23日的会谈。毛气炸了。“我一天就是三件
事,”他拍打着桌子对他的苏联联络官们说,“吃饭,拉屎,睡觉。”斯大林两天后打
电话给他时还故意闪烁其词,拒绝提及政治议题。当轮到他打电话给斯大林时,有人告
诉他这位苏联领导人外出了。
(同上,三四一页)
英国作家韩素音采访过随同毛泽东、周恩来访问莫斯科的章汉夫等工作人员,从他
们那里也听到了一些相关细节。她在所写周恩来的传记中这样叙述说:
1949年12月,毛起程前往莫斯科。据说临行之前,出于礼貌或可能为了讨好斯大林
,毛同自己过去的政敌、当时还是中央委员的王明见了面。然而,此举并不成功,12月
16日毛抵达莫斯科。他与斯大林的会晤,没有多少热情。斯大林问毛,为什么占领南京
后要拖延一个月之久才再攻上海?本来上海一周内就可以拿下来了。毛解释说:“上海
的粮食情况严重,早拿下来,就要解决另外600万人的吃粮问题。”斯大林大声地向他
的随从人员评论道:“这真是地道的农民逻辑。”以后的谈判变得吹毛求疵,一味拖延
,毫无成果,甚至可以说企图在中国扩大苏俄帝国的势力。
(《周恩来与他的世纪》,二九○页)
毛泽东遭遇的冷落与尴尬,他与斯大林此时的隔阂、分歧,或许可以从他与斯大林
的一张合影上找到印证。这张合影,拍摄于毛泽东出席十二月二十一日斯大林七十寿辰
宴会时。他坐在斯大林右边,正与斯大林一同鼓掌。可是,耐人寻味的是,两人表情一
样的冷淡,凝重,没有丝毫生日庆贺的喜庆与轻松,而像刚刚吵完架的互不理睬与各行
其是。
如何告知国人?电文中的微妙
开始访问莫斯科时,毛泽东没有带“谈判专家”周恩来同行。与斯大林的多日僵持
,桦树林里的无奈等待,令毛泽东承受着从未经历过的另外一种精神折磨。在此情形下
,他特地电召周恩来前来,由周恩来具体负责谈判。
又是一场漫长的外交博弈。招式变化中,看不到外界所深信不疑的兄弟友谊,也看
不到毛泽东在莫斯科走下火车伊始所表述的“良好的睦邻关系”。谈判最终有了结果,
双方于一九五○年二月十四日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一个对新中国恢复
元气有所裨益但却明显带有沙俄时代烙印的条约。英国作家迪克·威尔逊在《周恩来传
》中这样写道:
周恩来到了莫斯科后,花了几乎一个月的时间劝说难以对付的俄国人签订了一批协
议——这些协议形成了今后十年中国对外关系的基石。斯大林仍对毛泽东三十年代对待
共产国际和与苏联联系的方式感到愤怒。现在,中国共产党不得不为此付出代价。2月
14日,他们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以及其他的条约,这些条约肯定了蒙古
的独立地位,规定双方联合管理与俄国有着传统联系的铁路与港口,并且对华提供一项
为期五年的三亿美元信用贷款。这些条件很苛刻。为了得到苏联承担中国国防的义务与
援助,周恩来与毛泽东不得不继续忍受苏联在中国北部、西北部和蒙古的半殖民主义活
动。这种义务和援助同美国对其他国家的援助,甚至同苏联对东欧国家的援助相比也是
吝啬的。
(《周恩来传》,二六四页)
读《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册,字里行间可以看到,经过艰难谈判方才签订的
这一《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如何在国内予以公开报道与宣传,身在莫斯科的毛泽
东,从一开始就显得极为慎重——可以揣测,慎重的背后,恐怕是担心条约中的某些被
认为带有“半殖民主义”色彩的内容,过于敏感,引起民众议论纷纷甚或指责。
在正式签订该条约的两天前,二月十二日,毛泽东提前给在国内代理主政的刘少奇
发去一份电报:
少奇同志:
兹起草致党内电报一件,请于收到时加以斟酌迅即发出为盼。
毛泽东 二月十二日上午六时
刘少奇收到后,于次日(十三日)发出这份党内电报:
各中央局、分局、前委:
新的中苏条约和协定即将于日内签订并公布,各地于集会讨论及发表意见时,应根
据新华社社论的立场,不要发表不适当的意见。
中央 二月十三日
根据手稿刊印。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册,二六○页)
二月十四日,毛泽东亲自修改新华社社论《中苏友好合作的新时代》,做了六处删
改后,当即发电报给刘少奇、胡乔木:
(限即刻到)少奇、乔木:
请将新华社[社]论《中苏友好合作的新时代》一文即刻作如下之修改,然后随条约
一道于今夜广播。……以上删改,请乔木负责改好校正无讹,并请少奇同志精校一遍,
务使毫无遗憾,与中苏双方所发表的条约及协定内容完全一致。否则参差不齐,影响很
坏。务请注意,至要至要!
毛泽东 二月十四日上午五时
根据手稿刊印。
(同上,二六二——二六三页)
毛泽东终于可以启程回国了。二月十七日,他又一次走进莫斯科的车站,距他去年
十二月十六日抵达这里,整整两个月。面对前来送别的人群,他发表临别演说。在公开
发表的这一演说中,我们当然听不到丝毫与此场景不协调的声音——两个月期间他所承
受的那些冷落、尴尬、无奈、气愤等,压在心中,留待日后宣泄与迸发。于是,在这一
演说中,人们读到的是对斯大林热情洋溢的感激与颂扬:
我们相互间在中苏两大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充分了解与深厚友谊
,是难以用言语来形容的。
……
我们在苏联首都莫斯科以及在十月革命策源地的列宁城,受到了热烈的招待,当我
们离开这伟大的社会主义首都的时候,特向斯大林元帅、苏联政府和苏联人民致衷心的
谢意。
中苏永久友好和永久合作万岁!
苏联人民万岁!
世界革命导师与中国人民的挚友——斯大林同志万岁!
(同上,二六六——二六七页)
自此,毛泽东的莫斯科之行落下帷幕。背后的一切尴尬、冲突等,许多年后才一一
显现出来为世人所知,成为不断被解读的历史。文 | 李辉
本文摘自《文史参考》2011年第2、3期 原题为《幕后的尴尬:毛泽东的莫斯科之
行》
r******t
发帖数: 8967
2
关键还是打了朝鲜,交了投名状。
1 (共1页)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重磅内幕 秦城监狱中共最高层的娇妻美女们惨遭蹂躏“克里姆林宫公主”斯大林女儿在美国去世(图)
zt毛为何谎称遵义会议确定自己领导地位斯大林死的时候,竟有人开枪自杀
落入秦城监狱的领导夫人们不同人生结局(长文慎入)本来煮克服就建议直接放弃基辅,四大没有同意
揭秘中共高层婚恋:“革命家没有婚姻恋爱 只有性交”玩阴谋的老手康生[转载]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么?向忠发被捕前后的一些实事
凤凰卫视:毛在莫斯科说:打核战争 牺牲三亿人没关系大炮运气再好也不够毛好
毛泽东在莫斯科讲话:打核战争 牺牲三亿人没关系推荐一下金一南的两本书:狂飙歌和苦难辉煌
苏德战争的第一天毛太祖在历次的内部政治斗争中有没有自我检查过?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莫斯科话题: 毛泽东话题: 斯大林话题: 中国话题: 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