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History版 - 【转载】席泽宗院士:近代科学与传统文化无太大关系
相关主题
1609-2009:西(科)学东渐四百年孔子和牛顿:定性的人文科学和定量的自然科学
满蒙和基督教,谁更害怕科技杨光先的言论自由
ZT:驳中国古代无逻辑学论查尔斯·林德伯格 Charles Augustus Lindbergh (ZT)
中华文明的辉煌都是用人口砸出来的当年二战有可能形成 德-中-(美) vs 苏-英-日吗?
科学是希腊的宗教孕育的在土著之後,亚洲人为何无法比欧洲人更早持续且大量移民澳洲?
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得等有多大程度是真的?版标换得很及时
孔子对中华的侵蚀在哪里?历史版征文通知
老白觉得,牛三定律貌似也没什么牛皮的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到底是怎么回事?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科学话题: 中国话题: 近代话题: 没有话题: 天文学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t******t
发帖数: 15246
1
席泽宗院士:近代科学与传统文化无太大关系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4日 17:33 新浪科技
席泽宗院士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到目前为止,对近代科学为何产生在西方而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问题,学术界已经有
了无数次的讨论与无数场的争辩。本刊与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传统
文化对中国科技的影响”论坛,可以看作是这场争论的延伸。回顾以往对这个问题的研
究探讨,你会发现答案中大多是将原因归到文化的层面上,这些文化原因大体可归结为
一句话:西方有灿烂的古希腊文明,而我们没有。而更深一层挖掘是:中国不仅没有古
希腊文明,而且还有阻碍近代科学萌芽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官僚制度,封建压迫,方块
字,儒家文化,缺乏逻辑思
维,不重视实验,没有欧几里得的《几何学》,没有《逻辑学》……
对此,我们采访了本刊编委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前所长
席泽宗,在这众多的回答中,席泽宗认为,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的主要原因应该是社
会原因,即当时的社会政治条件。近代科学在欧洲兴起与希腊文化无太大关系
《科技中国》:许多人在讨论“李约瑟难题”(近代科学为何诞生在欧洲而没有产
生于中国)时,认为欧洲人继承了古希腊文化,因而产生了近代科学。您认为是这样的
吗?
席宗泽:欧洲人吸收希腊文化是从12世纪开始的,他首先被经院哲学家们所接受,
以至马丁?路德在进行宗教改革时,也埋怨在教会的学校里不讲《圣经》而讲亚里斯多
德的著作。与此相反,近代自然科学则是在反对古希腊科学的激烈斗争中诞生的。
在科学史中,以1543年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开始。这一年出版了哥白尼的《天体运行
论》和维萨留斯的《人体结构》两部著作。这两部著作的问世标志了以希腊托勒密和盖
伦为代表的古希腊天文学和医学传统受到质疑与抨击。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出现以后,
在欧洲受到了很大的阻力,就连马丁?路德也反对。法国思想家博旦曾经说过:“没有
一个具备普通知识(希腊知识)的人或学过一点物理学(亚里斯多德的物理学)的人,会想
象如此笨重庞大的地球竟能以太阳为中心上下运动。”为了证实和宣传哥白尼学说,为
了推翻亚里斯多德的物理学,伽利略写了两部名著:《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
系的对话》和《关于两门新科学(力学和弹性学)的对话》。这两本书都是以三个人的对
话形式来否定亚里斯多德的物理学和天文学。由此可见,近代自然科学是在不断摆脱古
希腊科学的束缚中诞生的。
《几何原本》对近代科学的影响很难评估
《科技中国》:如果希腊前期的自然科学与近代的观察、实验、推理为基础的系统
科学不属同一范畴,也不可能直接产生近代科学。但是希腊后期却产生了欧几里得《几
何原本》这样逻辑性很强的科学著作,杨振宁先生也认为近代科学诞生的标志――牛顿
的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深受《几何原本》推理方法的影响。您怎样评价这种说
法?
席泽宗: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是什么样子,很难说清楚。现在用的希腊文本是
1808年在梵蒂冈图书馆发现的公元 10世纪的一个手抄本,无法肯定它是1400多年前的
原物,人们猜测,这个手抄本就是当时的人为教欧几里得几何而编的一个手稿。除了这
个版本之外,其余阿拉伯文、拉丁文译本都是根据公元4世纪末赛翁的一个增订本,而
这本书是没有图的。一部讲几何学的书没有图,很难想象是什么样子的。
其实,作为近代数学标志的微积分,也并不是从欧几里得几何学发展出来的。牛顿
、莱布尼茨和他们的先辈们为了适应当时运动学、弹道学、光学和天文学的需要,大胆
的不顾欧几里得关于严密性的要求,而发明了微积分。在微积分建立以后,反对微积分
者正是那些受到欧几里得几何学束缚的人。关于这一点,在斯科特的《数学史》中有详
细地记载。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虽然是按《几何原本》的模式写的,但那只
是形式,牛顿自己曾经说过,读了《几何原本》对他没有多大帮助。
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无太大关系
《科技中国》:逻辑学可以使人们的思维得以系统和精密,并成为近代科学产生的
必要条件。而一般认为,在中国古代没有对于推演法的重要认识,即中国传统文化里无
推演式的思维方法。对此很想听听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席泽宗:在杨振宁先生的几次演讲中,杨先生都反复地提到了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
学与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有关。我不是很同意杨先生把原因归结到人们的思维和知识层面
上来。
逻辑和语法一样,是从人们的思维活动中抽象出来的。正如许多人没有学过语法也
会说话一样,中国古代没有写出逻辑学著作,不等于中国人不会逻辑思维。再者,逻辑
的严密性并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性,托马斯?阿奎那运用亚利斯多的逻辑学,对上帝的
存在做出了五大证明,难道上帝真的存在吗?与此相反,作为近代科学开始的一系列新
发现,却不是用逻辑推演出来的。如果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还用了传统的方法
,即逻辑的论证,维萨留斯则完全使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得出和旧观念相反的结果。
哈维对血液循环的发现,伽利略对木星卫星的发现,都与三段论法毫无关系。伽利略认
为,在物理学中,基本原理必须来自观察和实验,逻辑和数学只是实验数据的工具和手
段,而不是对先验目标的追求。这正是近代科学方法的精髓。再看看希腊人是怎么说的
?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第七卷中说: “一个真正的天文学家不必去思考昼夜长短
、日月运动以及其他天体的任何事物。在建立真理时,考虑这样多的事业是愚蠢的。天
文学和几何学一样,如果我们要采取正确的方法研究问题,那就要把星空抛在一边。”
接着,他又引用他的老师苏格拉底的话说:“声学的老师们想比较他们仅仅能听到的声
音的和谐,这种试验也和天文学观测一样,是白费力气的。”
从这些方面看来,中国没有推演法并不构成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
《周易》与孔孟对中国科技的影响是不同的
《科技中国》:在中国科技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的传统文化,如《周易》、孔孟之
道,究竟起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
席泽宗:李约瑟认为,影响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三大哲学思想体系是阴阳理论、五
行理论和《周易》,前两者对科学的发展是有益无害的,而《周易》的那种精致化了的
符号体系几乎从一开始就是一种灾难性的障碍,它诱使那些对自然界感兴趣的人停留在
根本不成其为解释的解释上。没有一种是以任何形式为《周易》的观点进行辩护的,或
是要减轻它对中国科学思维所造成的恶劣影响的。李约瑟对《周易》的评价我基本是赞
同的。从天文学的发展研究来看,《周易》对中国古代科学是没有任何的促进作用。对
那些盲目夸大《周易》作用的观点,如有些学者把现在发现的遗传密码、量子力学等等
都用《周易》来解释,我更是不能赞同。
我认为,《周易》的影响没有孔子的思想影响大。《周易》是一本哲学著作,一般
人很难读懂,而孔子的思想是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我们社会的方方面面,直到今天。孔子
的思想对中国科技的影响是没有坏处的。以《论语》中的孔子言行为据,孔子的言行对
科学的发展不但无害,而且是有益的,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已有不少。十三世纪以前
,中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孔子思想中的这些有益成分也
是其中之一。
现实的需要和提供的条件是科学发展的主要原因
《科技中国》: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既然与中国传统文化没有太大的关系,那又
是什么导致了中国最终没有产生近代科学?
席泽宗:我认为主要是社会原因,即当时的社会政治条件。按照明末发展的趋势,
中国传统科学已经复苏,并有可能转变为近代科学。明末这一时期的科学相当注重数学
化或定量化的描述,而这些又是近代实验科学萌芽的标志。如:李时珍《本草纲目》、
朱载 《律学新说》,潘季驯《河防一览》,程大位《算法统宗》,徐光启《农政全书
》,宋应星《天工开物》,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吴有性《瘟疫论》等等都是具有世
界水平的著作。在短短的67年中(1578―1644)出现了这么多的优秀科学专著,其频率之
高和学科范围之广,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
但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国和英国走了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1644年是个转折点。
这年,英国打败了封建王朝,为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后虽有反复,但
1688年“光荣革命”成功以后,在君主立宪制度下,英国就在资本主义道路上前进。而
中国由于清军入关,残酷的战争中断了科学发展的进程。落后的奴隶制游牧民族入关建
立了清王朝。到了康熙时期,全国已基本上统一,经济也得到很大的发展,而且有懂科
学的传教士在身旁帮忙,国内、国外的环境都不错,这时是一个机遇,是中国有可能在
科学上于欧洲近似于“同步起跑”的时机。然而由于康熙一系列错误的科学政策,把我
们本可以与欧洲“同步起跑”的机会失去了。如:康熙在用人上,对汉人采取防范措施
,致使一些科学家得不到重用;在培养人才和集体研究问题上,在有众多传教士的条件
下,没有兴办外语学校,没有组织中国学者翻译外国科技书籍;在制造仪器和观测时,
只是把所制成的仪器视为皇家礼器,只供皇帝本人使用,而没有用来进行观测;对于中
国传统科学的弱点――系统性、理论性不强,康熙未予以重视,他只关心一些普通常识
问题,对从欧洲传进来的一些理论问题,不管是托勒密体系、第谷体系还是哥白尼体系
,都未重视去研究。康熙时期的科学政策是我们同欧洲科技发展拉大差距的起点,在之
后的统治政策中也阻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如乾隆后的“复古”运动就崇尚一切都可以
从古书中找到原因,包括科技。
中国科技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也说明了一些问题。在建国初期,由于种种的社会
原因,使我们的科技工作者没有条件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研究中。以后的“文革”时期
,更谈不上社会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怎样的条件。而当时欧美科技工作者的研究条件就
比国内好得多,在他们研究钻研时不会受到任何外界打扰。这种社会条件的差异,也是
现在在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有中国人,但都是外籍华人的一个原因。
从这些看来,我还是偏重把社会原因作为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以至至今中国科
技仍然落后于欧美的主要原因。
在采访结束后,席先生一再的对记者强调说:近代科学产生在欧洲并得到迅速的发
展是由当时当地的条件决定的,不必到1400多年以前的希腊去找原因。自16世纪以来,
中国科学开始落后,也要从当时当地去找原因,不必一直追着孔子、孟子。
i*****g
发帖数: 11893
2
这人的话可以不理
他和他背后的马列标准说辞是:社会有某种需求,会比100所大学能推进技术发展
背后的话是,俺们天朝现在有钱了,虽然有点土财主,反正科技应该哗哗地发展,超越
美国了。
想得美哦,呵呵
t******t
发帖数: 15246
3
不是全对,但是我相信西方近代科学崛起,社会学原因大于思想因素。西方的近代科学崛起,实际上是吸收了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

【在 i*****g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人的话可以不理
: 他和他背后的马列标准说辞是:社会有某种需求,会比100所大学能推进技术发展
: 背后的话是,俺们天朝现在有钱了,虽然有点土财主,反正科技应该哗哗地发展,超越
: 美国了。
: 想得美哦,呵呵

i*****g
发帖数: 11893
4
从起源上认识科学
──由《西方科学的起源》看近年的一场争论
江晓原
所谓“近年的一场争论”,是指关于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的争论,近年国内不少著
名学者都曾卷入。迄今为止,双方当然未能取得一致意见,很可能永远也不会取得一致
意见。而《西方科学的起源》(The Beginnings of Western Science)一书中译本在
今年的出版,则对于澄清争论中的某些概念大有帮助,值得论战双方都仔细一读。
一、中国古代有无科学之论战
关于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的问题,在20世纪初年的一些著名中国学者看来,根本就
不是问题──他们认为中国古代当然是没有科学的。例如,1915年任鸿隽在《科学》创
刊号上发表《说中国无科学的原因》,1922年冯友兰在《国际伦理学杂志》上用英文发
表《为什么中国没有科学──对中国哲学的历史及其后果的一种解释》一文,直到1944
年竺可桢发表《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产生自然科学?》一文,意见都相同的。
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定义问题。在本世纪初那些最先提出中国
为什么无科学这 一问题的人士心目中,“科学”的定义是相当明确而一致的:“科学
”是指在近代欧洲出现的科学理论、 实验方法、机构组织、评判规则等一整套东西。
上述诸人不约而同都使用这一定义。这个定义实在是非 常自然的,因为大家心里都明
白科学确实是西方来的。事实上,在中国的传统语汇中,甚至就根本没有 “科学”这
样一个词。
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却越来越成为一个问题了──因为
许多学者极力 主张中国古代是有科学的。于是“有”、“无”两派,各逞利辩,倒是
使得关于这一问题的思考深度和 广度都有所拓展。
90年代初《天学真原》出版后,逐渐被“无”派当作一把有用的兵刃,不时拿它向
“有”派挥舞 ──因为此书用大量史料和分析,论证了中国古代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
天文学,这被认为在客观上从一 个学科为“无”派提供了证据,并且还提供了新的论
证思路。
另一方面,“有”派的论证“也有许多高招”:  
比如,先改变科学的定义,把科学定义成一种中国古代存在着的东西(至少是他们
认为存在着的), 然后断言中国古代有科学。谁都知道,只要在合适的定义之下,结
论当然可以要什么有什么,只是这样 做在实际上已经转换了论题,争论就变得没有意
义了。
又如,因为“无”派通常认为现代科学的源头在古希腊,于是“有”派就试图论证
西方古代也不存 在科学,比如论证古希腊也不存在科学的源头,因此要么古代中国西
方半斤八两,大家没有科学;要么 就允许使用极为宽泛的定义──这样就大家都有科
学。
鄙见以为,面对这些争论,读读《西方科学的起源》是大有教益的。
二、科学的定义和起源
要讨论所谓的“西方科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现代科学──的源头究竟在哪里
,当然应该听听 西方学者的意见,所以这本《西方科学的起源》中译本的出版真可谓
适当其时。
本书作者戴维·林德伯格(David C. Lindberg),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科学史教授
,是中世纪科学史 方面的权威,曾出版过《中世纪的科学》等著作。1999年或得国际
科学史界的最高奖项──萨顿奖章。 《西方科学的起源》曾获约翰·坦普莱顿基金会
神学和自然科学杰出著作奖,而它的中译本则刚刚获得 了2001年度“Newton—科学世
界杯科普图书奖”一等奖(即入选“十大科普好书”)──尽管对于此 书能否列入“
科普”范畴不无争议。
《西方科学的起源》有一个冗长的副标题:“公元前六百年至公元一千四百五十年
宗教、哲学和社 会建制大背景下的欧洲科学传统”。作者的概念是明确的,我们从中
能够获得的教益也是很明确的,先 看其中的两点:
一、所谓“科学”,就是指公元1450年之后的科学,实际上就是现代科学;也就是
说,《西方科 学的起源》所采用的“科学”定义,和当年任鸿隽、冯友兰、竺可桢等
中国人所用是一样的。其实这是 最自然不过的。采用任何其它定义,虽然从逻辑上说
皆无不可,但实际上都无法导出有益的讨论。
虽然林德伯格在讨论早期情况时,也主张“我们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应是宽泛的、具
有包容性的,而 不是狭义的、具有排斥性的”,还指出“追溯的历史年代越久远,所
需的科学概念就越宽泛”,[1]但 是无论怎样宽泛,他毕竟还是要“对科学的技艺方
面和理论方面加以区分”,[2]而且从书中所言内容 可知,他至多也只是将埃及和美
索不达米亚的数理方法以及希腊时期的“自然哲学”包容在内而已。
与此相比,国内“有”派人士所乐意采用的科学定义,那就经常是宽泛得无边无际
了,例如,将“科 学精神”定义成简单的“实事求是”,听起来似乎也有道理,但这
样的“科学精神”肯定已经在世界各 民族、各文明中存在了几千几万年了──甚至在
大猩猩那里也可以存在,这样的“科学精神”又有多少 价值呢?如果论证出中国古代
已经有了这样的“科学精神”,又能给我们增加多少荣光呢?所以采用这 类宽泛无边
的定义,只能使得“科学”概念庸俗化,却很难引导出有意义的结果。
二、此书作者认为,这种“科学”的起源,则需要考察公元前600年~公元1450年
间的欧洲科学 传统。也就是说,现代科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仔细体味此书最
后一章“古代和中世纪的科学遗 产”,就很容易明白这一点。林德伯格在这一章中简
要回顾了西方科学史界关于科学发展连续性的论战, 即所谓“连续性问题”,就是争
论中世纪与早期近代科学之间究竟是连续的还是断裂的,或者也可以说 就是争论中世
纪对于近代科学有没有贡献。林德伯格本人自然是主张“连续”的,这从本书的副标题
就 可以看出来。当然书中具体的例证也比比皆是,例如他在分析了托勒密的天文学贡
献之后,结论是“托 勒密影响了整个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代”,[3]等等。但必须注
意的是,无论是主张“连续”的还是主 张“断裂”的,有一个前提则是共同的,那就
是──现代科学的源头在古希腊。这个前提在争论双方心 目中都毫无疑问的,因为显
然,只有在这个前提下,“连续性问题”才能有意义。
三、如何看待古希腊科学对后世的影响?
当然,林德伯格的观点也不是什么神圣经典,否认古希腊科学之源头地位的人士自
然可以不服。有 两个看上去颇为雄辩的说法,支持着这些人士。
第一个说法,是强调哥白尼、伽利略等人都是在与亚里士多德学说的斗争中发展他们
的学说的,以 此来证明希腊文化对近代科学简直是非但没有积极意义,反而起了阻碍
作用。[4]
然而实际上,亚里士多德的天文学和托勒密的天文学无论在具体年代上,还是在基
本结构上,都根 本是两回事。在这个问题上,李约瑟有一些错误的说法,长期以来曾
在中国产生颇大的影响,例如李氏 有两段经常被中国科学史界、哲学史界乃至历史学
界援引的论述:
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僵硬的同心水晶球概念,曾束缚欧洲天文学思想一千多年。[5
]
耶稣会传教士带去(中国)的世界图式是托勒密-亚里士多德的封闭的地心说;这
种学说认为,宇宙是由许多以地球为中心的同心固体水晶球构成的。[6] 这些论述有
几方面的问题。首先,水晶球模型实与托勒密无关。托勒密从未主张过水晶球模型。[7
]实 际情况是,直至中世纪末期,圣托马斯·阿奎那(T. Aquinas)将亚里士多德学
说与基督教神学全盘结 合起来时,始援引托勒密著作以证成地心、地静之说。若因此
就将水晶球模式归于托勒密名下,明显是 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而亚里士多德的天文学
说“束缚欧洲天文学思想”,最多也就几百年,哪有一千多 年?
再进一步来看,欧洲天文学至迟自希巴恰斯以下,每一个宇宙体系都力求能够解释
以往所有的实测天象,又能通过数学演绎预言未来天象,并且能够经得起实测检验。事
实上,托勒密、哥白尼、第谷、 开普勒乃至牛顿的体系,全都是根据上述原则构造出
来的。而且,这一原则依旧指导着今天的天文学。 今天的天文学,其基本方法仍是通
过实测建立模型──在古希腊是几何的,牛顿以后则是物理的;也不 限于宇宙模型,
比如还有恒星演化模型等。然后用这模型演绎出未来天象,再以实测检验之。合则暂时
认为模型成功,不合则修改模型,如此重复不已,直至成功。当代著名天文学家当容
(A. Danjon)对 此说得非常透彻:
自古希腊的希巴恰斯以来两千多年,天文学的方法并没有什么改变。[8] 因此哥
白尼、伽利略即使是和亚里士多德学说“斗争”(这种所谓的斗争很大程度上是后人虚
构出来的──实际上只是学术之争),也绝不会去和托勒密斗争。事实上,他们都是在
托勒密《至大论》的乳汁 哺育下成长起来的。在这个问题上,不妨重温先哲之言:
随着君士坦丁堡的兴起和罗马的衰落,古代便完结了。中世纪的终结是和君士坦丁
堡的衰落不可分离地联系着的。新时代是以返回到希腊人而开始的。[9]
如果理论自然科学史研究想要追溯自己今天的一般原理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它也不
得不回到 希腊人那里去。[10] 考察西方天文学发展的历史,对于理解这一问题是特
别有益的。
第二个说法,是追问既然古希腊有科学的源头,那如何解释直到加利略时代之前,
科学发现基本上 是缓慢进行的,至少没有以急剧增长或指数增长的形式发生?有些学
者认为近现代科学与古希腊科学并 无多少共同之处,理由之一就是古希腊之后为何没
有接着出现近现代科学,反而经历了漫长的中世纪?
这一质问看上去好像非常雄辩,似乎一棍就可将对方打闷,其实只是没有作用的虚
招,中国有一句 成语“枯木逢春”──在漫长的寒冬看上去已经死掉的一株枯木,逢
春而新绿渐生,盛夏而树荫如盖, 你怎么能因为寒冬时它未出现新绿,就否认它还是
原来那棵树?事物的发展演变需要外界的条件。中世 纪欧洲遭逢巨变,古希腊科学失
去了继续发展的条件,直等到文艺复兴之后,才是它枯木逢春之时。就好比长江的源头
在西部,但东流入海还要经过漫长的路程,你怎么能要求它必须一下山就入海?
四、争论的现实意义
面对近年有那么多人士加入关于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的争论,[11]有人曾提出一个
值得思考的疑问 ──你们到底为什么要去争论这个问题呢?事实上,这个问题是一个
有着明显现实意义的问题。
站在一些“有”派人士的立场上来看,一方面,证明中国古代有科学可以“提高民
族自信心”── 他们中有不少人总是有意无意地要将学术研究和“爱国主义”之类的
非学术因素联系起来,试图使自己 在论战中处于有利地位。另一方面,证明中国古代
有科学还可以拓展他们的研究领域,或者使他们的某 些活动更具学术色彩。因为他们
中的许多人对于阴阳、五行、八卦、星占、炼丹、风水之类的方术怀 有长盛不衰的热
情,他们热切地希望为这些“东方的智慧”正名,要让这些东西进入科学殿堂。他们相
信“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类的“风水轮流转”──相信欧美在科学技术方面引
领风骚的年代就 要过去了,“轮也该轮到中国了”。而“轮到”中国后中国靠什么去
引领风骚呢?他们认为就是要靠阴阳、五行、八卦、星占、炼丹、风水之类的方术。所
以他们指望的是,论证了中国古代有科学,就会 比较容易为这些方术“正名”。
而“无”派人士的忧虑则更为深远。他们之所以坚持使用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定
义,一再拒绝各 种各样的宽泛定义,从而不让“有”的结论在理论上成立,至少是出
于两方面的考虑:
一、担心接受宽泛的“科学”定义会给当代的伪科学活动开启方便之门。如果古代
种种性质暧昧的学说和活动都可以纳入“科学”的范畴,那么今天许多类似的学说和活
动──往往和伪科学很难划清界 限甚至结着不解之缘──也就可以据此为自己争取某
种合法地位了,而这恰恰是坚持科学立场的学者们 所不愿意看到的。
二、担心助长公众在科学问题上的虚骄心理──中国在科学方面还非常落后,我们
在这方面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实在是太缺乏科学了。如果宣称我们古代早就有
了科学,这就好比一个学习成绩很差的孩子,父母正在为他的学习问题忧心如焚,这时
却来了一个阿姨──也许她是好心的──说道: 啊呀!咱们小宝这样的学习成绩已经
是很好很好了呀,他在小学里早就是三好学生了呀……,那父母会怎么想?“无”派的
学者,很担心“有”的论证会在客观上成为这样好心办坏事的阿姨。
五、为什么要研究科学史?
据说,有前辈曾质问一个正在攻读科学史博士学位而又主张中国古代没有科学的年
轻人说:你既认 为中国古代没有科学,还来这里读科学史学位干什么?沿着这一思路
往下思考,则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的问题,又可以直接引导到“为什么要进行科学史研
究”这个问题。许多人士──包括一些科学史研究 者在内──认为,科学史研究的任
务,主要就是两条:一是通过“发现历史规律”去促进未来科学的发 展;二是在历史
上“寻找”科学。   不幸的是,这两条至少都是虚幻和自作多情的。
仿佛就是针对第一条,在《西方科学的起源》的中文版序中,林德伯格写道:
如果我们的目标只是解决现代科学中的难题,我们就不会从了解早期科学史中获得
任何裨 益。[12] 确实,科学发展有没有“规律”,如果有的话能不能被“发现”,
迄今都没有任何明确证据。因此研究 科学史不会解决现代科学中的难题。负责任的科
学史研究者也不会向社会作出虚幻的承诺,说自己可以 预见甚至“指导”未来科学的
发展。
至于科学史研究究竟可以提供什么,林德伯格指出:
倘若我们希望理解科学事业的本质、……、人类对科学所涉内容的认知程度,那么
历史研究,包括对早期科学的研究,就是必不可少的。
科学史还……揭示了科学思想与其他知识或信仰体系──哲学、宗教、政治、文学
等等── 的关系。
历史研究还有助于我们认识到,科学事业有很深刻的文化背景。[13] 作者在《
西方科学的起源》一书中,正是这样做的。
针对第二条,林德伯格也有论述:
如果科学史家只把过去那些与现代科学相仿的实践活动和信念作为他们的研究对象
,结果将 是对历史的歪曲。……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抵抗诱惑,不在历史上为现代科
学搜寻榜样或先兆[14]
这段论述,对于我们来说堪称切中时弊。因为曾经有、现在也还有许多人士在公开表达
或下意识中认为,中国科学史的研究,目的就是为自己的祖先编写一本功劳簿或者光荣
册,而除此以外都是不足道的。这 样的见解并非中国学者所独有。如果说在科学史研
究的发轫时期这样的见解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到了今天就难免要阻碍中国科学史研究
走向世界了。
参考文献
[1]  戴维·林德伯格:《西方科学的起源》,王珺等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3页。
[2]  《西方科学的起源》,3页。
[3]  《西方科学的起源》,109页。
[4]  宋正海等编:《边缘地带》,学苑出版社,1999,79页。
[5]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四卷,科学出版社,1975,115页。
[6]  《中国科学技术史》第四卷,643、646页。
[7]  关于此事可参见江晓原:天文学史上的水晶球体系,《天文学报》28卷4期(
1987)。
[8]  当容(A. Danjon):《球面天文学和天体力学引论》,科学出版社,1980,3页。
[9]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71,170页。
[10]  《自然辩证法》,30~31页。
[11]  2000年8月,在北京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曾举行过一次规模相当大、级
别相当高的“中国古代有无科学问题座谈会”。这次会议足以作为有许多学者关心这一
争论的例证。但是这次会议迄今所产生的最有意义的文献,却是会上一位在读博士研究
生田松提供的。他在一篇题为“科学话语权的争夺及策略”(发表于《读书》2001年第
9期)的长文中,分析了会上有重要意义的各种观点和论证,当然也表明了他本人的观
点──他是一位“无”派人士。
[12]  《西方科学的起源》,13页。
[13]  《西方科学的起源》,13~14页。
[14]  《西方科学的起源》,3页。
t******t
发帖数: 15246
5
很正常,就像马克思韦伯的书 新教伦理跟资本主义精神一样,描写西方的部分很在行
,但是作者到底有多博学,能够断定别的文明就不行了?

【在 i*****g 的大作中提到】
: 从起源上认识科学
: ──由《西方科学的起源》看近年的一场争论
: 江晓原
: 所谓“近年的一场争论”,是指关于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的争论,近年国内不少著
: 名学者都曾卷入。迄今为止,双方当然未能取得一致意见,很可能永远也不会取得一致
: 意见。而《西方科学的起源》(The Beginnings of Western Science)一书中译本在
: 今年的出版,则对于澄清争论中的某些概念大有帮助,值得论战双方都仔细一读。
: 一、中国古代有无科学之论战
: 关于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的问题,在20世纪初年的一些著名中国学者看来,根本就
: 不是问题──他们认为中国古代当然是没有科学的。例如,1915年任鸿隽在《科学》创

i*****g
发帖数: 11893
6
上面是我5-7年前看到的文章,根据记忆搜索一下得到,很好
其中这段话,可以反复琢磨上几个小时:
每一个宇宙体系都力求能够解释
以往所有的实测天象,又能通过数学演绎预言未来天象,并且能够经得起实测检验。事
实上,托勒密、哥白尼、第谷、 开普勒乃至牛顿的体系,全都是根据上述原则构造出
来的。而且,这一原则依旧指导着今天的天文学。 今天的天文学,其基本方法仍是通
过实测建立模型──在古希腊是几何的,牛顿以后则是物理的;也不 限于宇宙模型,
比如还有恒星演化模型等。然后用这模型演绎出未来天象,再以实测检验之。合则暂时
认为模型成功,不合则修改模型,如此重复不已,直至成功
如果这段话正确,在我们以后千年的岁月里,随着数学和物理的演化,天文学很多都可
以变,但这个路线恐怕不变。这个就是物理或牛顿以后自然哲学的正统路线。现代生物
学,完全没有到这个地步
t******t
发帖数: 15246
7
希腊的那些学说当然也有对的地方,特别是逻辑推理的传统。 但是也有很多不合理的
地方,甚至严重阻碍科学发展的地方,就是脱离实证的推理。近代科学的兴起是对希腊
学说进行批判吸收的结果,甚至他们的希腊的那些知识还是从阿拉伯人那里重新学会的
。 如果时机成熟,阿拉伯人,中国人难道就不能吸收希腊的优秀传统加上自己的长处
,搞出近代科学?
西方的研究,包括李约瑟的书,都是在论证在中国为什么不能产生近代科学?其实事实
可能是中国也完全可能产生近代科学。

【在 i*****g 的大作中提到】
: 上面是我5-7年前看到的文章,根据记忆搜索一下得到,很好
: 其中这段话,可以反复琢磨上几个小时:
: 每一个宇宙体系都力求能够解释
: 以往所有的实测天象,又能通过数学演绎预言未来天象,并且能够经得起实测检验。事
: 实上,托勒密、哥白尼、第谷、 开普勒乃至牛顿的体系,全都是根据上述原则构造出
: 来的。而且,这一原则依旧指导着今天的天文学。 今天的天文学,其基本方法仍是通
: 过实测建立模型──在古希腊是几何的,牛顿以后则是物理的;也不 限于宇宙模型,
: 比如还有恒星演化模型等。然后用这模型演绎出未来天象,再以实测检验之。合则暂时
: 认为模型成功,不合则修改模型,如此重复不已,直至成功
: 如果这段话正确,在我们以后千年的岁月里,随着数学和物理的演化,天文学很多都可

l*****i
发帖数: 20533
8
没有相应的环境让人研究科学。
成功人士对科学一无所知,照样日子过得好的很。科学类的东西顶多处于业余爱好的地
位。而匠人们又缺乏必要的教育来把经验主义的传统引导到科学的路上去。
j****c
发帖数: 19908
9
有很多偶然因素的
c*****1
发帖数: 3240
10
资料的偏向性太强了,说白了
到底是应该从成功中总结成功的经验还是从失败中总结成功的经验呢?

【在 t******t 的大作中提到】
: 席泽宗院士:近代科学与传统文化无太大关系
: ----------------------------------------------------------------------------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4日 17:33 新浪科技
: 席泽宗院士
: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 到目前为止,对近代科学为何产生在西方而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问题,学术界已经有
: 了无数次的讨论与无数场的争辩。本刊与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传统
: 文化对中国科技的影响”论坛,可以看作是这场争论的延伸。回顾以往对这个问题的研
: 究探讨,你会发现答案中大多是将原因归到文化的层面上,这些文化原因大体可归结为

h*****9
发帖数: 4028
11
这是个文科女院士吧?通篇胡扯。

【在 t******t 的大作中提到】
: 席泽宗院士:近代科学与传统文化无太大关系
: ----------------------------------------------------------------------------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4日 17:33 新浪科技
: 席泽宗院士
: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 到目前为止,对近代科学为何产生在西方而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问题,学术界已经有
: 了无数次的讨论与无数场的争辩。本刊与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传统
: 文化对中国科技的影响”论坛,可以看作是这场争论的延伸。回顾以往对这个问题的研
: 究探讨,你会发现答案中大多是将原因归到文化的层面上,这些文化原因大体可归结为

j****c
发帖数: 19908
12
是男的好不好
他是中山大学天文系毕业的,算是理科生。中山大学天文系和齐鲁大学的天算系52年合
并成了南京大学天文系

【在 h*****9 的大作中提到】
: 这是个文科女院士吧?通篇胡扯。
j****c
发帖数: 19908
13
古希腊、古巴比伦、古代中国都有各自体系的天文学,而现代天文学沿袭的是古希腊天
文学
古希腊天文学最大的不同就是 用自然本身来解释自然

【在 i*****g 的大作中提到】
: 上面是我5-7年前看到的文章,根据记忆搜索一下得到,很好
: 其中这段话,可以反复琢磨上几个小时:
: 每一个宇宙体系都力求能够解释
: 以往所有的实测天象,又能通过数学演绎预言未来天象,并且能够经得起实测检验。事
: 实上,托勒密、哥白尼、第谷、 开普勒乃至牛顿的体系,全都是根据上述原则构造出
: 来的。而且,这一原则依旧指导着今天的天文学。 今天的天文学,其基本方法仍是通
: 过实测建立模型──在古希腊是几何的,牛顿以后则是物理的;也不 限于宇宙模型,
: 比如还有恒星演化模型等。然后用这模型演绎出未来天象,再以实测检验之。合则暂时
: 认为模型成功,不合则修改模型,如此重复不已,直至成功
: 如果这段话正确,在我们以后千年的岁月里,随着数学和物理的演化,天文学很多都可

h*****9
发帖数: 4028
14
天朝夜郎自大/膜拜古人的传统太根深蒂固了。到中医版看看就明白了。天朝越到后来
改进越难。每次都是被打疼了才改进一点。盛世个几十年上百年,马上又退化掉了。

【在 t******t 的大作中提到】
: 希腊的那些学说当然也有对的地方,特别是逻辑推理的传统。 但是也有很多不合理的
: 地方,甚至严重阻碍科学发展的地方,就是脱离实证的推理。近代科学的兴起是对希腊
: 学说进行批判吸收的结果,甚至他们的希腊的那些知识还是从阿拉伯人那里重新学会的
: 。 如果时机成熟,阿拉伯人,中国人难道就不能吸收希腊的优秀传统加上自己的长处
: ,搞出近代科学?
: 西方的研究,包括李约瑟的书,都是在论证在中国为什么不能产生近代科学?其实事实
: 可能是中国也完全可能产生近代科学。

1 (共1页)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到底是怎么回事?科学是希腊的宗教孕育的
亚历山大图书馆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得等有多大程度是真的?
古埃及人孔子对中华的侵蚀在哪里?
欧洲的领先不是分裂的结果老白觉得,牛三定律貌似也没什么牛皮的
1609-2009:西(科)学东渐四百年孔子和牛顿:定性的人文科学和定量的自然科学
满蒙和基督教,谁更害怕科技杨光先的言论自由
ZT:驳中国古代无逻辑学论查尔斯·林德伯格 Charles Augustus Lindbergh (ZT)
中华文明的辉煌都是用人口砸出来的当年二战有可能形成 德-中-(美) vs 苏-英-日吗?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科学话题: 中国话题: 近代话题: 没有话题: 天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