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History版 - 李秀成:天国兴亡的见证人
相关主题
李秀成 李容发-落而刚太平天國寶藏未解之謎(圖)
穿越到咸丰最简单拉,多活几年就行了军悍将鲍超:一战成名亿生寺
石达开出走天京之后,如果不放陈玉成、李秀成回天京史上最浩大农民起义太平天国的失败根源
满蒙两族的人都没有一点羞耻心吗问个太平天国的问题
李秀成自述太平天国杂史(三)清军版的“甜露” [ 北溟有鱼 ] ZZ
陈玉成凌迟:屹立受刑,肉尽而尸不仆永远的“上校” (ZT)
要是陈玉成当年坚持打下武昌,太平天国能撑下来吗?太平天国信耶稣教的一个坏处是
再论李秀成被俘后的“变节”问题太平军如果全力北伐会端了北京吧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李秀成话题: 天京话题: 太平军话题: 洪秀全话题: 清军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b**********u
发帖数: 2817
1
李秀成:天国兴亡的见证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17 20:48:38 2012, 美东)
宾长初
李秀成(1823~1864年),原名以文,出生于广西藤县的贫苦农民家庭。小时候曾
随舅父读过三年书,成年后“孤寒无食”,依靠“种地耕山,帮工就食”,过着清贫的
生活。
效命疆场
1851年9月,太平军路过藤县,李秀成同家人一道参加了太平军,成为一名普通的
“圣兵”。1853年3月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杨秀清亲自提拔他为右四军帅,把守太平
门外新营。不久,又升为后四监军,把守仪凤门外高桥。同年10月,李秀成随石达开赴
安庆抚民,“巡查民务,又兼带兵,修营作寨,无不尽心”。1854年春,春官正丞相胡
以晃克庐州,李秀成奉调协守,以功被提拔为殿右二十指挥。1856年初,升任地官副丞
相,奉调随燕王秦日纲救援镇江。李秀成出奇兵,带三千人乘黑夜越过汤头岔河包抄清
军侧后,与陈玉成、吴如孝内外夹攻,重创清军,解除了镇江之围。太平军乘胜渡江至
瓜洲,连破清营一百二十余座,占领扬州。6月,又配合石达开等踏破清军苦心经营了
三年多的江南大营。因功升为地官正丞相。
1856年9月,天京事变爆发,东王、北王被杀。经历了变乱的洪秀全,已经“不肯
信外臣”,而“专信同姓”。当诸将推举翼王石达开提理政务时,洪秀全分别封长兄洪
仁发、次兄洪仁达为安王和福王,挟制翼王。次年,石达开负气出走,太平天国出现了
“朝中无人掌管,外无用将”的局面。政治形势和军事形势都急剧恶化。当时,李秀成
以3000残弱之兵困守安徽桐城,于是约陈玉成协力击破围城清军,北克舒城、六安等地
,封为合天侯。在“朝无佐政之将”的情况下,洪秀全于1857年10月,将李秀成升为副
掌率,提兵符令,进入了领导核心。针对太平天国面临的危局,李秀成极力劝告洪秀全
,要“择才而用,定制恤民,申严法令,肃正朝纲,明正赏罚”,并请求仍重用翼王,
不要用安王、福王。洪秀全对李秀成的犯颜直谏大为恼火,给他以革职处分。经过李秀
成和在朝文武的据理力争,李秀成得以官复原职。1858年,洪秀全恢复前期五军主将制
,李秀成为后军主将。
1858年,清钦差大臣和春率领清军进驻天京郊外的高桥门一带,重建江南大营,掘
长壕围困天京;钦差大臣德兴阿率江北的清军,也移扎天京对岸的浦口、江浦,建立起
江北大营,截断了安徽进援之路,构成了对天京的南北夹击之势。
1858年7月,李秀成通文各路将领,约定在安徽枞阳镇举行会议,共商解救天京的
办法。8月,各路将领依约而来,陈玉成也前来参会。与会将领“各誓一心,订约会战
”。会议商定先由陈玉成、李世贤等率部攻占庐州,留吴如孝部在庐州东北一带活动,
牵制胜保部清军,陈玉成则率主力速进安徽滁州(今滁县)乌衣镇,会同李秀成部攻取
江北大营。会后,陈玉成按计划带领人马,过舒城,克庐州,然后挥师东下,于9月与
李秀成部在乌衣镇会师。李、陈两军联合作战,攻破江北大营,歼敌万余,解除了天京
北面之围,打通了浦口与下关之间的长江通道。
正当陈玉成和李秀成乘胜扫荡苏北战场时,湘军在安徽发动大规模进攻,湘军悍将
李续宾连破安徽太湖、潜山、桐城、舒城,进至三河镇,欲夺庐州。李秀成奉命西进,
进抵白石山,与陈玉成军配合作战,全歼李续宾部5000余人,取得三河之战的胜利,扭
转了安徽的局势,也稳住了长江上游的局势。
1859年夏,洪仁玕到达天京。洪秀全立即封他为干王,总理朝政。接着封陈玉成为
英王。不久又封李秀成为忠王。
拱卫京师
1860年初,清军攻占下关和九洑洲,把天京“困如铁桶一般”。在这紧要关头,李
秀成与洪仁玕商定了解围方案,他们运用历史上“围魏救赵”的策略,确定首先奔袭杭
州清军,诱迫江南大营分兵救援杭州,然后从杭州火速赶回,与天京城内守军里应外合
,夹击江南大营清军。
解围方案确定后,李秀成于1860年1月28日动身前往芜湖,部署进军杭州。2月10日
,他率部出芜湖,经南陵,绕宁国南,克广德,留陈坤书驻守,自率主力入浙,连占长
兴县泗安镇、虹星桥,又派侍王李世贤虚攻湖州,迷惑敌军,自率六七千众,乔装清军
,经武康直趋杭州。3月19日占领杭州。
杭州是江南大营的军需补给基地,咸丰帝严旨屡催和春前往救援,和春于是先后从
江南大营分兵1.3万赴援杭州,其先头部队由总兵张玉良统带,于23日赶抵杭州城外。
李秀成见张玉良率军赶到,得知敌已中计,即于次日悄然撤出杭州城,由余杭、孝丰间
道火速北返。李秀成率领各路太平军,与陈玉成部云集天京外围,对清军分进合击。天
京城内太平军也分头出击。在太平军内外夹击下,连破清营五十余座,数万清兵全部溃
散。和春等清营大员仓皇逃亡镇江,清军的江南大营再次被摧毁。
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之后,洪仁玕与各路将领在天京庆贺胜利,并商议下一步进兵
之策。洪仁玕提出了进军苏杭,先夺取江南富庶地区,然后回师西上,攻取长江上游地
区的战略计划。李秀成表示支持。洪秀全也批准了这一计划,命李秀成率军东征。担任
东征主将的李秀成率兵攻丹阳,占常州,进无锡,克苏州,接着又占领昆山、太仓、嘉
定、青浦、松江、嘉兴等地,在一个半月内,即占领了长江三角洲除上海以外的大部地
区。太平天国将这一带置为苏福省,成为后来数年间供给天京粮饷的重要基地。
正当太平军在苏常战场取得节节胜利的时候,湘军曾国荃部在安徽乘虚而入,占据
集贤关,掘了三道长壕加紧围攻安庆。洪仁玕主张分兵两路,西出江西,摆出合攻武汉
的态势,迫使敌人从安庆抽兵回救,然后伺机反击,击破敌人围攻安庆的作战部署。洪
秀全采用了这个作战计划,命令陈玉成、李秀成、李世贤、杨辅清各率军西上,于1861
年4月会师武昌。按照洪秀全的部署,李秀成本来应该率部走北路,但李秀成坚持走南
路。李秀成经江西进入湖北,于1861年6月中旬抵达武昌外围,比预定时间迟了两个月
。这时,陈玉成已率军东下,救援安庆、合取武昌的计划遂告落空。7月中旬,李秀成
中止了向武昌进军,并撤出湖北,经江西返回浙江,并未参与救援安庆的战斗。9月5日
,安庆失陷。
1861年9月,李秀成回师江西,进入浙江,接连攻克绍兴、宁波与杭州,于1862年
,再度进逼上海,占领周围各州县,前锋直抵吴淞、高桥。在浙江慈溪战斗中,太平军
还打死了“常胜军”头子华尔。由于清政府勾结外国侵略者联合进攻和李秀成率主力回
援天京,致使进攻上海的行动半途而废。
苦撑危局
1862年春,曾国藩调动湘军、淮军7万余人,兵分10路,对以天京为中心的太平天
国占领区四面围攻。5月底,湘军2万余人,攻抵天京城下,驻营雨花台以南至沿江一带
。在洪秀全严诏屡催下,李秀成停攻上海,率领十三王,领兵十余万回救天京。太平军
与湘军大战四十余日,终未能将其击败。1862年冬,李秀成又奉天王命率军再“进北攻
南”,迎接远征西北的陈得才部回救,但进兵到皖北,因无粮就食,至六安后退回,半
路遭湘军水师拦击,损失将士数万人。
1863年6月下旬,李秀成回到天京。这时,李鸿章、左宗棠大举进攻苏浙地区,太
平军占领的城池相继失守,李秀成又火速赶回苏州主持战局。由于太平军四面受敌,李
秀成分身乏术,疲于奔命。8月,他返天京督战,9月又在苏州指挥攻防。12月撤出苏州
,纳王郜永宽等人即于12月4日杀害守卫苏州的主将谭绍光,献城降清。
李秀成离开苏州后,在丹阳屯驻了几天后,连夜赶回了天京。1863年12月19日,李
秀成上奏天王,陈明当前形势,提出了“让城别走”的建议,主张放弃苏浙、到北方发
展,以图东山再起。他的建议不但没有得到洪秀全的采纳,反而招来了严厉斥责。
1864年初,湘军各路进击,对天京构成合围之势,他们封锁太平军所有粮道,并在
城外开挖地道,试图穴地攻城。李秀成困守孤城,坚决抗击湘军的进攻,战斗异常惨烈
。6月1日,洪秀全病死,由幼主洪天贵福即位,一切军政事务,统归李秀成执掌。由于
兵单粮绝,太平军无力抵抗清军的四面进攻。7月19日午后,清军攻破天京。李秀成火
速赶回天王府,救出幼天王。李秀成将自己的坐骑让与幼天王,率众一齐拥向清凉山。
入夜,又折回太平门,率千余名将士伪装成湘军,护送幼天王由缺口冲出城外。李秀成
与大队人马失散,不幸在方山附近被俘获解送清营。
李秀成被俘之后,曾国荃为泄私愤,下令对李秀成施行酷刑。7月28日,曾国藩自
安庆到南京,当晚亲自讯问李秀成,并令他写出详供。从7月30日起,他用了九天的时
间书写了数万字的供词。在他的这篇亲笔供词中,流露出不少阿谀敌人、贬损自我、希
图苟活的柔媚之词,这确实有辱气节,在他的晚节上留下了抹不去的污点。
8月7日,李秀成被曾国藩处死,时年42岁。
r******t
发帖数: 8967
2
让城别走有希望吗?
b*******n
发帖数: 8420
3
能多活个几年。参见捻军。

【在 r******t 的大作中提到】
: 让城别走有希望吗?
z******a
发帖数: 5381
4
没有.所有可能成为根据地的地方,易王已经扫了一遍了
类似于小护士扫货,如果都已经被扫光了就不用浪费汽油了.
从陈兵败开始,犄角之势就木有了. 天国就已经是死棋了.
不过从领导人的个人成败来说,如果选择让成, 中王以上,甚或以下20王左右
都能保全家人和一定量的财富,有序逃亡到东洋或者南洋.不过这个有序逃亡的过程,天
王家族并不安全. 所以让成对于中王是最优解.可惜他没有少帅兵谏的勇气.要说年纪都
插不多的说. 唉.可惜了.

【在 r******t 的大作中提到】
: 让城别走有希望吗?
b**********u
发帖数: 2817
5
大爷,您读过历史书没有?
先股沟以下陈得才,黄文金,汪海洋,李实现再来评论,就不会游人把您当做一点特了。

【在 z******a 的大作中提到】
: 没有.所有可能成为根据地的地方,易王已经扫了一遍了
: 类似于小护士扫货,如果都已经被扫光了就不用浪费汽油了.
: 从陈兵败开始,犄角之势就木有了. 天国就已经是死棋了.
: 不过从领导人的个人成败来说,如果选择让成, 中王以上,甚或以下20王左右
: 都能保全家人和一定量的财富,有序逃亡到东洋或者南洋.不过这个有序逃亡的过程,天
: 王家族并不安全. 所以让成对于中王是最优解.可惜他没有少帅兵谏的勇气.要说年纪都
: 插不多的说. 唉.可惜了.

z******a
发帖数: 5381
6
大牛你提了这么多人名,提这些人,想说明啥问题? 你说的这些人名我也听说过.略有了解
你可能了解的比较细,不过这些人里面,有谁是能力挽狂澜,改变历史的?
你是不算想说因为这些人在兵败之后还可以打游击还忽悠了几年?所以如果小天王他们
主动放弃南京也可以再坚持几年?如果你想做这个推论,我老感觉你的想法未免幼稚了.
总之是没明白你这么牛逼的语气后面到底想说啥.

了。

【在 b**********u 的大作中提到】
: 大爷,您读过历史书没有?
: 先股沟以下陈得才,黄文金,汪海洋,李实现再来评论,就不会游人把您当做一点特了。

e********3
发帖数: 18578
7
你说的有道理,这些人哪怕坚持了几年,打了几年游击,当了几年山贼,不过是困兽犹
斗,不可能扭转乾坤。

了解
了.

【在 z******a 的大作中提到】
: 大牛你提了这么多人名,提这些人,想说明啥问题? 你说的这些人名我也听说过.略有了解
: 你可能了解的比较细,不过这些人里面,有谁是能力挽狂澜,改变历史的?
: 你是不算想说因为这些人在兵败之后还可以打游击还忽悠了几年?所以如果小天王他们
: 主动放弃南京也可以再坚持几年?如果你想做这个推论,我老感觉你的想法未免幼稚了.
: 总之是没明白你这么牛逼的语气后面到底想说啥.
:
: 了。

D******n
发帖数: 2965
8
我一直纳闷的是,在用那么大代价打赢了洋枪队后,怎么就没兴起军事上的技术革命?
想办法打通出海口和引进西洋技术是当时唯一的出路,怎么就没往这方面走?宗教可以
向西方学,为什么科技没有?

【在 b**********u 的大作中提到】
: 李秀成:天国兴亡的见证人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17 20:48:38 2012, 美东)
: 宾长初
: 李秀成(1823~1864年),原名以文,出生于广西藤县的贫苦农民家庭。小时候曾
: 随舅父读过三年书,成年后“孤寒无食”,依靠“种地耕山,帮工就食”,过着清贫的
: 生活。
: 效命疆场
: 1851年9月,太平军路过藤县,李秀成同家人一道参加了太平军,成为一名普通的
: “圣兵”。1853年3月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杨秀清亲自提拔他为右四军帅,把守太平
: 门外新营。不久,又升为后四监军,把守仪凤门外高桥。同年10月,李秀成随石达开赴

b**********u
发帖数: 2817
9
谁说打赢了?
洋枪队在上海创造了1000:6的死亡记录。
发言之前读书会死?

【在 D******n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一直纳闷的是,在用那么大代价打赢了洋枪队后,怎么就没兴起军事上的技术革命?
: 想办法打通出海口和引进西洋技术是当时唯一的出路,怎么就没往这方面走?宗教可以
: 向西方学,为什么科技没有?

b*******n
发帖数: 8420
10
幼天王没经过什么历练,威望也不足,就是一个纯粹的政治符号
就算汇集了浙江福建江西一带的人马,也未必能摆平众多山头,以南明和天国的尿性来
看,实力派之间互相不服,再爆出点什么内讧的可能性很大,这么一折腾死得更快
相关主题
陈玉成凌迟:屹立受刑,肉尽而尸不仆太平天國寶藏未解之謎(圖)
要是陈玉成当年坚持打下武昌,太平天国能撑下来吗?军悍将鲍超:一战成名亿生寺
再论李秀成被俘后的“变节”问题史上最浩大农民起义太平天国的失败根源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b**********u
发帖数: 2817
11
更快时什么意思?
怎么可能更快?
已经快的无与伦比了,还有再?
任何其他的方式,最终结果都是输,但是都输得更慢。

【在 b*******n 的大作中提到】
: 幼天王没经过什么历练,威望也不足,就是一个纯粹的政治符号
: 就算汇集了浙江福建江西一带的人马,也未必能摆平众多山头,以南明和天国的尿性来
: 看,实力派之间互相不服,再爆出点什么内讧的可能性很大,这么一折腾死得更快

D******n
发帖数: 2965
12
输赢不是看伤亡比,而是看最终谁被消灭了。
小孩子过家家才看重伤亡比的纪录呢。

【在 b**********u 的大作中提到】
: 谁说打赢了?
: 洋枪队在上海创造了1000:6的死亡记录。
: 发言之前读书会死?

b**********u
发帖数: 2817
13
洋枪队被消灭了?
尼玛50后吧,还在相信毛主席的宣传?
李秀成自己面部都被英国人炸伤了。
更别提被打死打伤的20万太平军了。
以及投诚李鸿章的150万太平军。
洋枪队不仅没有被消灭,反而出现了大量华人洋枪队,其他各个国家的洋枪队,频频组
团痛歼太平军
你老人家所指的是在慈禧被打死的华尔吧?
在华尔被打死之前,他已经亲手消灭了1800名太平军了。
在青浦的时候,他被流弹击中,盆骨贯穿。
发言之前读书会死?
发言之前读书会死?
发言之前读书会死?
发言之前读书会死?

【在 D******n 的大作中提到】
: 输赢不是看伤亡比,而是看最终谁被消灭了。
: 小孩子过家家才看重伤亡比的纪录呢。

b*******n
发帖数: 8420
14
投诚李鸿章的150万太平军有出处吗?

【在 b**********u 的大作中提到】
: 洋枪队被消灭了?
: 尼玛50后吧,还在相信毛主席的宣传?
: 李秀成自己面部都被英国人炸伤了。
: 更别提被打死打伤的20万太平军了。
: 以及投诚李鸿章的150万太平军。
: 洋枪队不仅没有被消灭,反而出现了大量华人洋枪队,其他各个国家的洋枪队,频频组
: 团痛歼太平军
: 你老人家所指的是在慈禧被打死的华尔吧?
: 在华尔被打死之前,他已经亲手消灭了1800名太平军了。
: 在青浦的时候,他被流弹击中,盆骨贯穿。

b**********u
发帖数: 2817
15
有的。
不过有部分是在浙江投降了左宗棠的。

【在 b*******n 的大作中提到】
: 投诚李鸿章的150万太平军有出处吗?
b**********u
发帖数: 2817
16
最著名的就是苏州杀降,即使杀降之后,投降潮还是不断。
同治二年二月(1863年2月),在救援上海之后,李鸿章率领淮军携手常胜军以上海为
根据地向西进攻太仓、昆山,继克。随后,又调转马头,向北攻克江阴、无锡等城池,
从太平军手中夺得这几个地方以后,李鸿章把最后的目标投向了西边的江南重城,时为
江苏的省城——苏州。
自咸丰十年,公历是1860年6月,苏州被太平天国攻克之后,为了巩固得来的基地
,太平军加固了苏州的城墙,并在各大城门上设置大炮,以防清军来袭之用。所以,当
李鸿章的淮军与戈登的常胜军在到达苏州城下时,与太平军多次交火,导致了淮军与常
胜军久攻不克,伤亡过大的劣势局面。
本来,太平天国在攻克苏州后,驻守苏州的守将是李秀成,但是,因为李秀成带兵
攻打曾国荃,所以并不在苏州城中。李秀成临走前,留下了自己的爱将谭绍光来镇守苏
州,除了谭绍光外,还有郜永宽、汪安均、周文嘉等四大将。
一秀成
11月,李秀成在出师不利之后,回到苏州,与清军打了几仗,发现郜永宽等将领军心已
变,苏州必定落入敌手,为保全实力,李秀成决定放弃苏州,但谭绍光坚决不听从李秀
成的建议,势于苏州共存亡。在无奈之下,李秀成只得挥泪作别苏州。需要指出的一点
是,郜永宽等四大将军与谭绍光存在矛盾,无论在对待什么事上,一直不和,有时会发
生争执。在面对铜墙铁壁的苏州城,李鸿章表现出了为难的脸色,而就在李鸿章为此事
感到焦头烂额之际,常胜军指挥官手下的一名奸细探知了四大将与谭绍光不和的这一重
要消息,更让戈登感到高兴的是,纳王郜永宽还有投降之意。
戈登马上把这一消息告知了李鸿章,并且,利用郜永宽有投降这一举动,讨论了如
何兵不血刃的拿下苏州。为了联络郜永宽,李鸿章委派昔日的太平天国降将程学启与郜
永宽秘密联络,于1863年11月28日,郜永宽出苏州潜入清军军营,与程学启等开始了投
降的谈判。但是,一直存在戒心的李鸿章未对郜永宽的投降表现出多大的信任与热情,
他一直有所顾忌,是否是诈降?几天后,郜永宽、程学启、戈登等在苏州城外的阳澄湖
商议投降事宜,为了表达自己的投降诚意,郜永宽决定杀死谭绍光,取其首级献于清军
,以示降意。最后,为了表示自己在投降之后,能否保全性命或受清廷的重用,郜永宽
心有疑虑。为了让郜永宽打消这个疑虑,戈登担保,投降之后将保证降兵降将的安全。
1863年12月4日,中午十一点,郜永宽、汪安钧、周文嘉、伍贵文、张大洲、汪有
为、范起发、汪怀武八人一同前往谭绍光的慕王府用餐,餐后,大家来到慕王臀内开会
,发言人谭绍光对这些年的工作做了总结,并对一些存有二心的人做了批评,当即遭到
了汪安钧的反驳,接着便争吵起来,突然,汪安钧从衣服里拨出刀来,向毫无防备的谭
绍光砍去,众人皆上,割下谭绍光首级。随后,对谭绍光的部下大肆捕杀,被杀者有一
千余人。第二天将谭的首级送至清军营中,在清军对首级确认无误后,郜永宽等人便打
开苏州城门之一的齐门放清军入城。清军入城后,又对谭绍光的其他兵丁进行屠杀,死
在清军刀下的谭绍光旧部又有一千余人。到此,投降顺利结束。
大功告成后,清军却发现苏州城内的一些异常情况,先是郜永宽等降兵依然没有剃
发,其次是兵卒中的二十多万中,有十万依然装备精锐,富有战争能力;然后是苏州城
内各大街巷都有石堆垒起,设立关卡,这种种迹象是否表明了郜永宽等人的不诚意?随
时在怀疑清廷对他的承诺,为自己回归太平天国留后路呢?联想到自己的弟弟李鹤章在
几个月前的太仓受降时,因为太平军的诈降而腿部中弹,差点丢掉性命这件事后,李鸿
章不寒而栗,疑心越来越重,最后冒出了设计处死这八个降将的想法,目的是防止郜永
宽等人的再次叛变。
为了杀死以郜永宽为首的八降将,李鸿章设下宴席,邀请郜永宽等来赴宴,并准备
在宴席中将其杀死。在接到李鸿章的邀请后,郜永宽等人欣然允诺,却不知李合肥设下
的是一场要自己性命的鸿门宴。
次日,郜永宽在李鸿章设的宴席中出席,八人就座后,开始喝起酒来。酒席间,李
鸿章让身边的八个武弁手捧红顶花领的武服递呈八人,郜永宽等人正要接受时,武弁们
随即拨出腰刀砍杀了郜永宽等八个降将。终于,李鸿章实施了他杀降的行动。

【在 b**********u 的大作中提到】
: 有的。
: 不过有部分是在浙江投降了左宗棠的。

b**********u
发帖数: 2817
17
太平军失败与李秀成剖因
? 裴毅然
军事乃政治的延续,战争只是政治较量的最后格斗,而政治较量的基础又在经济与
文化,比拼的不仅是人力物力,更有综合调配的管理能力与设计全盘的文化智力。应该
说,无论从哪一方面来分析,太平军最后的军事失败都是必然的。
一、政治上陈腐恶化
1851年金田举事之初,政治设计上即无新意,“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
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不过是“均贫富”的老套套,虽能号召饥民于
一时,却无力支撑以长久。
太平天国运动早期创始人实为南王冯云山,最艰苦最基础长达七年的紫荆山传教聚
众,均为冯云山奔走策划。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核心人物的加入,也是
冯的功劳。包括最初的典章制度,亦由冯撰稿拟定。《李秀成自述》内云:“谋立创国
者出南山之谋,前做事者皆南王也。”既有毅力又有能耐,极受信徒尊重,按说冯云山
完全可以自立,他之所以一再“让贤”于四考秀才不售、“日售赌博”的洪秀全,乃是
因为冯根据星相术,认为洪秀全“多异相”、“有王者风”,生辰八字当贵为“九五之
尊”,而自己的面相却不行,再四动员洪秀全参与其事。
1853年2月,五十万太平军自武昌夹江而下,水师万艘,风帆蔽江,一路连克九江
、安庆、芜湖、太平,水陆两师迅速发展,号称百万,最后攻占南京。同年10月,林凤
翔、李开芳所率北伐军长驱六省,抵达天津近郊,威震京畿,太平军势力达到顶点。然
后就一路滑坡,不复振作。1856年9月洪杨内讧,成为太平军的盛衰转折点。1857年5月
,石达开率十余万太平军出走,后果更严重,血腥争权的内讧不仅仅致使杨秀清部下两
万精兵死得毫无意义,更暴露了太平天国政权的性质,不过“取而代之”更旗换号而已
。洪秀全登基后娶八十八妃(远比清帝多)、乘八十二人大轿(比清帝多一轿夫),“
官轿出行军民避不及当跪道旁”,“大员妻不止,无职之人只娶一妻”〔1〕。李鸿章
后来攻下苏州,惊叹忠王府“神仙洞窟”。南京的天王府更是建制宏大,尽极奢侈:金
碗、金筷、金浴盆、金马桶、金夜壶,宫吏一千六百余、宫女千余……谱儿摆得比清帝
清吏还大,革命性与正义性丧失殆尽。
政治上,太平军集团管理层目光短浅,只知军事之利,不知文化之力。在辖区内,
太平军焚烧文庙、劈孔子牌位,将江宁学宫改为“宰夫衙”——用来宰牛屠狗,“以狗
血尽淋孔孟之头”。对读书人全无笼络,蔑视所有传统文化价值。举事之初永安时期,
参与核心决策的“先生”洪大全,“才识非常”,主张应行仁义、“掳七留三”(掳掠
百姓财产控制在百分之七十以内)、争取未跑官绅归心助力、不赞成尽杀清军降兵、不
赞成反孔和将经籍投于粪坑。但这位“先生”很快不见容于东王,戴枷被囚,永安突围
时因戴刑具行动艰难,为清兵捕获杀害。
太平军政权虽也曾举行乡试,试题却均为一些恶俗不堪的谀颂,如“天父七日造成
山海颂”、“天王东王操心劳力安养世人功德巍巍论”、“平定江南论”、“四海之内
有东王”。考试中式比率很高,只要填满考卷,未被发现什么出格之处,便都给一不同
等第。1854年湖北千余应考者,录取八百多人;1857年安庆乡试,潜山一县便有八十四
人中举。所谓录取,不过赏赐一些冠袍衣袄,然后游游街,事情就算完了。武科尚得“
回衙门听候调用”,文科则哪来哪回,就跟没考过一样。有考取者久候无讯,跑去咨询
所服侍的某王,答复是:“本为祝寿耳。若授职,尔等文人,能作何事?”原来天朝只
是要读书人表示归顺,听听歌颂,弘扬弘扬所谓洪氏教条,“本为祝寿”,给一空名,
根本就没有要读书人参与其事的打算。如此捉弄读书人,原本有所企盼的民心,自然四
裂散去,并且反过来成为太平军的阻抗力量。
尚未夺取全国政权,就这样踢开了文化人,单极深信军事武力,自然政权内部办事
效能日益低劣,官僚化腐败化程度日益加剧。反过来,清廷镇压太平军所倚重的力量,
却是曾、胡、左、李等高级文化官员。缺少了文化的粘合力量,政治上便丧失了向心力
,这对强敌在侧的太平军集团来说,确实是致命的。曾国藩号召天下的《讨粤匪檄》,
主打的也是文化牌——严厉声讨太平军对传统文化的破坏:“焚郴州之学宫、毁宣圣之
木主……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潘旭澜先生认为:“这个
文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读书人先后投身到讨伐的队伍,也得到一些精通文墨乃至
不识字民众的同情和支持。”〔2〕
在干部路线上,1856年内讧后,洪秀全曾发誓“永不封王”,然1859年3月13日族
弟洪仁玕到南京,19日后即封干王。《李秀成自述》中说:“见其弟至,格外欢天,一
时好乐,重爱其弟,到京未满半月,封为军师,号干王,降诏天下,要人悉归其制。封
过后,未见一谋。天王再而复思,又见各旧功臣久扶其国,心不忿意……”于是,天王
启禁,遂封陈玉成英王,再封李秀成忠王。
太平天国后期有二千七百余王,之所以将爵位王位狂封滥授,除了使受封者感恩戴
德效忠天朝,断了他们投降清朝的政治后路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由于牢牢记
取内讧教训,谨防权力过于集中于外人,洪秀全利用广封王爵裂权分治,以达到相互牵
制之目的,属于治术之一种。如封李秀成部将陈坤书为护王,就是为了削弱李秀成兵权
,分制其势。而这在军事形势日益危急的特别时期,却尤其不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
既有力量团结对外。连淮军将领李鸿章都看出来:“增封多王,以间其党,而内乱猜忌
之萌,愈散漫不可制。”(《复彭雪琴侍郎》)
封王封爵过滥,终究是少数人获利,多数人不服,人心日散,办事日惰,国势益衰
。昭王黄文英云:“天朝的事,越做越坏。”李秀成总结道:
日封日多,封这有功之人,又思那个前劳之不服,故而尽乱封之,不问何人,有人
保者俱准。司任保官之部,得私肥己,故而保之。有些银两者,欲为作乐者,用两到部
,而又保之。无功偷闲之人,各又封王,外带兵之将,日夜勤劳之人,观之不忿,力少
从戎,人心之不服,战守各不争雄,有才能而主不用,庸愚而作国之栋梁。主见失算,
封出许多之王。言如箭发难收,又无法解,然后封王俱为列王者,因此之来由也。
封王原本意在嘉奖功臣,即使受封者死命效忠,断其政治后路,亦鼓励未封者踊跃
立功。然狂封滥号,适得其反,犹如饮鸩止渴,催亡唤死。如此浅显的道理,天王洪秀
全竟置不顾,可见太平天国难以成事。
二、辖地内生产崩溃
2003年第1期《社会科学》,周武先生撰文,人口史学专家根据太平天国前后《户
部清册》所载户口数,认为1851年至1864年中国人口锐减百分之四十,绝对损失数达一
点六亿;有学者将战前人口数据与1911年宣统人口普查资料进行对比,认为太平天国战
争给鄂、皖、赣、浙、苏五省直接造成的过量死亡至少达五千四百万,如再考虑到湘、
桂、闽、川等其他战场的人口损失,那么至少在一亿以上,直接造成的过量死亡达七千
万。当然,在这场大悲剧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口死于清军之手〔3〕。
1940年代,蒋梦麟在躲避日机的防空洞里写就著名的《西潮》,说他童年亲耳听到
一位木匠出身加入过太平军的蒋氏族长,对太平军抢掠杀戮煮吃人肉之事直认不讳,而
且许多次还亲身参加。《西潮》中写道:“太平军到了村子里,村中曾经有几所房子焚
毁,留在村子里的老弱有被活活烧死的。”〔4〕清军是留头不留发,太平军则是留发
不留头。《西潮》中记载太平军攻入某县城,“许多脑袋连辫子一起落了地”〔5〕。
“浙江於潜、昌化两地,在洪秀全战乱以后,土地没有人种。因为太平军到浙江来,是
从於潜、昌化进来的,沿途的农民,被太平军掳的掳、杀的杀,以致过了好几十年,人
口还是不够,土地因此也都荒废了。那时候政府想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就是以田地分配
给犯罪的人作为刑罚。譬如一个人犯了罪,县知事便判道:‘好,你犯罪了,罚你领二
十亩地去。’这个乡下人说:‘大老爷!求求你开恩,给我领两亩吧,我不要二十亩啊
!’大老爷说:‘那么你拿十亩去!’”〔6〕胡适在《四十自述》中也不经意地带出
皖地农民对“长毛”的恐惧。
太平军还出台了一系列极端化政策:隔离男女(包括夫妻),否则便是犯天条,“
斩首不留”;焚古籍毁文物杀士子,掌上无茧者一律处死;不准开肆经商,金陵城里居
然不见店铺;不得拥有私人财产,违者诛杀;普通军民严禁烟酒、平时不得口角打架,
不然便脑袋搬家……战略上摆出明显有违常识的姿势,极端反理性与反文化,生生将天
下士子统统驱赶到敌对阵营。
1863年(同治二年),曾国藩在《沿途察看军情贼势片》中写有:
徽、池、宁国等属,黄茅白骨,或竟日不逢一人。……烟火断绝,耕者无颗粒之收
,相率废业。贼行无民之境,犹鱼行无水之地,贼居不耕之乡,犹鸟居无木之山,实处
必穷之道,岂有能久之理。
徽州、池州、宁国均为太平军领地。有清一朝,该地区最大一次人口锐减便是太平
军时期。江南一带受害尤深。太平天国后期军纪崩坏,李秀成也承认:“贼(自称太平
军)不如官兵之处,官兵掳掠者诛,贼专以掳掠为生,失民心矣。”
《西潮》中说:“太平军溃败以后,南京破坏殆尽,而且始终不曾恢复旧观。城内
的废墟、麦田、菜圃、果园比盖了房子的街道还多。街道狭窄,路面高低不平,而且肮
脏不堪,电灯昏暗如菜油灯。差个专人送封信往往比打电话还快。”从许多史料上都可
以看出,太平军对南京的破坏是毁灭性的,昔日雕梁画栋、繁花似锦的六朝金粉胜景不
再。
三、军事上一误再误
1853年攻占南京后,军威声势大振之时,中途停下来建都享受,而不倾全力北伐清
廷,仅遣偏师两万余北上,以求完成“统一大业”,无论政治军事角度,均为最大错误
,暴露了太平军领导层“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1856年内讧后,西线湘军于年底攻陷
武昌、汉阳;1858年5月19日,湘军悍将李续宾陷九江,太平军守将林启容及一万七千
余人战死。东线清军重建江南大营,1857年攻陷镇江;1859年进逼雨花台,与江北大营
隔江呼应,再围天京。其后,英王陈玉成破清军江北大营、奏三河之捷,忠王李秀成扫
荡浙江,二王携手再破清军江南大营、合力西征武汉,虽暂时缓和了天京周边的军事形
势,但战略上仍处于各路清军合围之中,屏蔽天京的上游重镇安庆始终难以解围。1861
年9月5日,清军用地雷轰塌安庆西门城墙,是日城陷,守将叶芸来、吴定彩及将士万人
全部战死。1862年5月,陈玉成被俘于寿州,6月4日被杀于河南延津。自此,天京上游
屏障尽失,门户洞开。
1862年春,湘军挟攻克安庆之威,顺江而下,进围天京,水师系泊护城河,陆师逼
驻西郊雨花台,形成七围天京的战略态势。洪秀全拒绝李秀成等将领避锋疲师之策,一
再严令还在松江前线的李秀成撤围上海,回军援京。李秀成从松江前线回到苏州,两度
召开军事大会,5月11日与听王陈炳文、慕王谭绍光、纳王郜永宽、孝王胡鼎文、航王
唐正才及蔡、汪、吉等主将、刘天将等,6月25日再与补王莫仕蔡、襄王刘官芳、奉王
古隆贤、堵王黄文金、来王陆顺德、首王范汝增等聚议,遵照天王旨意,议定与侍王李
世贤、护王陈坤书共十三王合兵,号称六十万,于8月20日至10月5日拼死环攻湘军大营
,图解天京之围。史书上称此役为李秀成与曾国荃在南京城外恶战四十余日,然未达到
战役目的,曾国荃湘军大营始终屹立,天京之围终至不解。
从兵法角度,太平军与汹汹而来的湘军直接硬碰硬,显为下策。以李秀成之才略,
一望即知。李秀成指出敌人从长江拍岸直下,控制了整条长江,后勤补给便捷轻快,而
此时太平军无水师,难争水道运输线,陆途运兵运粮均甚艰难,故在战略态势上我劳彼
逸,不宜正面争锋。为此,李秀成决定将苏福省(即苏南)米粮军火尽量解回天京,以
坚城牵制敌军,待过两年,敌军久顿坚城之下,师老力疲兵无斗志,一战可平。湘军将
领、鄂抚胡林翼也警告进围天京的曾国荃:“林翼之愚,谓从此东征之师,处处为坚城
坚垒所阻,一年二年来求一战而不可得也。贼情于近三四年凡遇名将强兵皆以此法制我
。彼作活局,作守局,而能使我军作困局,改为攻局围局也。积日累月,情见势绌,彼
乃起而乘之,往事可鉴,伏望深思。”早在楚汉相争之时,李左车告诫韩信:“屯兵城
下,情见势绌。”如湘军被牵制于坚城之下,太平军便可以集中主力攻其薄弱之处,牢
牢掌握战略主动权,即根据自己意愿选择战场与对手。《孙子兵法》有云:“先为不可
胜,以待敌之可胜。”“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偏偏洪秀全急功近利,自作聪明,
企图以一战而胜万战,严令李秀成从速率部与湘军决战,实乃弃活局而自堕困局,送上
门去与湘军进行他们求之不得的决战。湘军远来,最求速战;太平军乃守势,求在待机
,洪秀全不懂兵法瞎指挥,弃长扬短。
罗尔纲评曰:李秀成对付曾国荃进犯天京的战略,甚合孙子兵法,“实为当时最优
良的对策,可惜天王不听,遂使良谋硕算化为灰尘”。确定坚守孤城这一战略方针后,
尽管天京城厚壁坚实难啃咬,然城外曾国荃五万湘军倚靠长江水运有吃有喝有养有逸,
慢火炖蹄,耐下性子与你打消耗战,处于绝对的战略优势。1864年7月19日,天京久围
粮绝,全城仅剩三万人,其中守城之兵万余人,真正能战者不过三四千矣。是夜,垣塌
城破,终于月沉星殒。虽说苏州会议后天京仍然撑持了两年余,然不可逆转的败因却在
那时就已栽种下了。与蒋介石当年不顾淮海战场实际形势,严令杜聿明弃坚城徐州而走
,致使三个兵团二十余万大军速遭歼灭一样,七围天京终致未解并最后城破旗倒,实为
天王洪秀全一人之责。可见,有威无知的“领袖”将手直接伸到前线,取前敌司令而自
代,大多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1863年底,天京被围一年半余,形势岌岌可危。李秀成劝奏洪秀全:“京城不能保
守,曾妖(曾国藩)兵困甚严,濠深垒固,内无粮草,外救不来,让城别走。”洪秀全
大怒,严责李秀成,不得已,李再跪奏:“若不依从,合城性命定不能保了。九帅(曾
国荃)兵得尔雨花台,绝尔南门之道,门口不能尔行。得尔江东桥,绝尔西门,不能为
用出入。得尔七瓮桥,今在东门外安寨,深作长濠。下关严屯重兵,粮道绝门。京中人
心不固,老小者多,战兵无有,俱是朝官,文者多,老者多,小者多,妇女者多,食饭
者多,费粮费饷者多,若不依臣所奏,灭绝定也。”应该说,这是实事求是的情况汇报
。“让城别走”实为没有办法的办法,乃天京守军与天朝君臣的唯一出路。
此时的洪秀全已不再是举事初期的一介草民,既不愿离开安乐窝,也已失去野战能
力。他神经质地怒斥李秀成:“朕奉上帝圣旨、天兄耶稣圣旨下凡,作天下万国独一真
主,何惧之有!不用尔奏,政事不用尔理,尔欲出外去,欲在京,任由于尔。朕铁桶江
山,尔不扶,有人扶。尔说无兵,朕之天兵,多过于水,何惧曾妖者乎!尔怕死,便是
会死。政事不与尔相干,王次兄勇王执掌,幼西王出令。有不遵幼西王令者,合朝诛之
!”其实,勇王洪仁达无知无能,只会贪污不会正经,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根本拿不出
什么应对之策;幼西王萧有和乃洪秀全外甥,十三岁一孩童,有何能耐?天京被围整整
一年半,城外湘军蜂拥日夜环攻,城内粮尽援绝人心浮动,天朝危亡在即,如此关头,
作为最高决策者居然还自称“铁桶江山”、“万国独一真主”,迷信天命蔑视人事一至
于此,实可谓不可与之语矣!天国之亡,亦在必然。
从心理学角度,洪氏与所有亡国之君实有相通之处,即自我迷信,幻想出现奇迹—
—像前几次天京解围一样。不过,这次情况彻底不同了。以前皖、浙在握,各路太平军
活跃其间,随时可调集增援天京。此时,上游皖省早失,湘军据有整条长江,五万围城
湘军得水运之轻捷,随时可得粮草弹药之接济;下游苏省亦失,苏州、无锡、常州、镇
江一一告失,连城外要塞雨花台都被湘军占去。浙西侍王李世贤、西北扶王陈得才虽仍
领有数十万太平军,然因缺粮无法驰援。因此,天京成为名副其实的一座孤城,内无粮
草外无援兵,陷入战略绝境。作为最高领导人的天王,这会儿还一个劲自我欺骗,且拒
绝唯一出路,天朝众臣与全城守军自然只能成为其陪葬。
由于断粮,天京虽城坚壁厚,却已无兵御敌。原有十数万守城之众,此时仅剩下二
三万人。据李秀成称,城破之日,守城之兵不过万余,能战之士仅三四千人耳。城破前
数月,洪秀全自知奇迹难现,与其被擒受辱而死,还不如早点自行了断,多少还能保持
一点天王尊严,亦可免遭擒后零剐之苦。因此,洪秀全借食“甜露”而自杀,实为真正
死因,否则何以病而不治,拒绝服药呢?1864年6月1日,不过五十岁的洪秀全“驾崩”
,此时,距离城破仅四十九天矣,有学者认定洪秀全乃“顽而不固地服毒自杀”。
四、李秀成的总结
1864年7月3日,拱卫天京的最后要塞地保城失守,湘军利用这座钟山第三峰架设大
炮百余尊,日夜轰城。7月19日中午,湘军用地道炸塌城墙二十余丈,由缺口蜂拥入城
。黄昏时分,天京城陷。三天后,忠王李秀成在方山被两个农民所执,因争夺李秀成携
带财宝发生争执,缚送清军曾国荃大营。囚笼中临终之候,由于曾国藩的史料意识,命
他撰写回忆录,为这场运动留下了唯一的“亲历者资料”。李秀成于被杀前九天之内写
下耸动海内的《李秀成自述》。其中有关天朝败因剖析甚值一视:
我天国坏者,一是李昭寿起,二是招得张乐行之害,三是广东招来这帮兵害起,惹
我天朝之心变,刘、古、赖三将杨辅清害起,百姓死者此等之人。主不问政事,不严法
章,不用明才佐政,故而坏由此等之人坏起,后坏民是陈坤书、洪春元之害。陈坤书是
我部将,我有十万众与他,此人胆志可有,故而交重兵于他,后谗臣见我兵势甚大,密
奏天王加封其重爵,分我之权,故而自尊,不由我用,制其不能,而害百姓者,是此等
之人也。南北两岸其害过之处所,我无不差官前去复安,给粮给种,招民给本两而救民
命。害民烧杀,实此等人害起也。前起义到此,并未有害民之事,天下可知!害民者,
实这等人害也。
李秀成虽将败因之由首推李、张诸将及广东兵的扰民害民,然“主不问政事,不严
法章,不用明才佐政,故而坏由此等之人坏起……”短短数言,还是道出了太平军失败
的根本之源,指明根子在上面。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便一直处于清军的战略包围之中
,军事形势从未根本好转。就是天京本身也是岌岌可危,十多年里遭到清军六度合围。
全倚仗出现了东王、英王、忠王这样中流砥柱式的将帅,这才六围六解,数破清军江南
江北大营。尤其后期,军情日紧国势日危,本应放手让英王、忠王从全局出发调度兵马
,将既有军政能量发挥到最大值。但洪秀全疑心重重,生怕东王故事重演,对资历很低
的李秀成分兵分权,防患于未然。李秀成说是谗臣之奏,这是为洪秀全遮丑,其实是洪
秀全自己小鸡肚肠。
李秀成在《李秀成自述》中多次埋怨洪秀全,认为败因在上:
朝无佐政之将,主又不问国事,一味靠天,军务政务不问,我在天朝实无法处。力
守浦口,后又被见疑,云我有通报清朝之意,天京将我母妻押当,封江不准我之人马回
京。那时李昭寿有信往来,被天王悉到,恐我有变,封我忠王,乐我之心,防我之变,
我实不知内中提防我也。此时虽而受逼,我乃粤西之人,路隔千涯,而无门投处,我粤
人未能散者实无。
入,故而逼从。……我主实因德政未修,故而败亡。
越写到后来,李秀成气头越大,语辞之间也就越无掩藏:
六解京围之后,并非主计,实众臣愚忠而对天王。这班臣子,本是忠直贤良,不幸
未逢明主,屈误英雄。死去无数之好汉,误死世民,实出吾主之过,不问贤良而用,信
臣不专。我屡启本力谏,与主力辨世理,万不从容,故而今日之难。我自小为民不知,
涌涌而来,情知此事者,能死亦不能为了。人无天理,非是人伦,骑在虎背,不得下骑
,父母失散,非我之愿。……自六解京围之后,我主格外不由人奏,俱信天灵,诏言有
天不有人也。……自此六解京围,亦未降诏励奖战臣,并未诏外战臣见驾,朝臣亦是未
见。我主不问政事,俱是叫臣认实天情,自然升平之局。
固积今日之患,国破实洪姓之自害此也。
国业将亡,天王万不由人说。我自在天王殿下,与主面辨一切国情之后,天王深为
疑忌,京中政事,俱交其兄洪仁达提理,各处要紧城门要隘之处,概是洪姓发人巡查管
掌。我在京并未任合城之事。主任我专,政不能坏。我在京实因我母之念。见国中之势
如斯,外城池概失,日变多端,主不问国中军民之事,深居宫内,永不出宫门,欲启奏
国中情节保邦之意,凡具奏言,天王言天说地,并不以国为事。
堡垒的瓦解总是始于内部之分裂。1856年洪杨内讧标志着太平军没落的开始,直到
最后洪秀全对李秀成的猜忌。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也提出防止“弱本强末”的政纲
,即广封王爵以分李秀成等重臣之权。这样一个领导班子,又怎能将“革命进行到底”
呢?
李秀成于《自述》最后部分总结了天朝“十误”:
一、误国之首,东王令李开芳、林凤祥扫北败亡之大误;二、误因李开芳、林凤祥
扫北兵败后,调丞相曾立昌、陈仕保、许十八去救,到临清州之败;三、误因曾立昌等
由临清败回,未能救李开芳、林凤祥,封燕王秦日纲复带兵去救,兵到舒城杨家店败回
;四、误不应发林绍璋去湘潭,此时林绍璋在湘潭全军败尽;五、误因东王、北王两家
相杀,此是大误;六、误翼王与主不和,君臣而忌,翼起猜心,将合朝好文武将兵带去
,此误至大。误主不信外臣,用其长兄次兄为辅,此人未有才情,不能保国而误;七、
误主不问政事;八、误封王太多,此之大误;九、误国不用贤才;十、误立政无章。误
国误命者,因十误之由而起,而性命无涯。
“天朝十误”基本概括了太平天国重大败因:北伐失败、祸起内讧、翼王出走、主
不问政、滥封王爵、不用贤才、立政无章等等。但这一切的一切,全由人事而起,即李
秀成在《忠王答辞手卷》(回答曾国藩提问)中总结道:“官兵多用读书人,贼中无读
书人。”王元化先生通过研究也发现:“如今所流传下来的清方记载,除官书文件外,
均出于读书人之手,而他们所写的野史或笔记,几乎毫无例外地对太平军持反对态度。
我以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不能简单地用士人的反动阶级立场来说明的。”〔7〕
其实,马克思对太平军亦有置评:“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
任务……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老统治者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
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对立与停滞腐朽,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
显然,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但是,只有在中国才能有这
类魔鬼。这类魔鬼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8〕
人决定事,人员素质决定了办事质量。领导集团文化层次的整体低下,决定了太平
天国不可能成大事。知识是一切的火车头,这一现代理念在太平天国那里自然亦得印验
。其兴也勃,其亡自然也速。潘旭澜先生评价洪秀全:“他没有统一全国,绝非中国的
不幸。本质上蒙昧主义,非文化、反人类进步潮流的君权加神权统治,只能对中国走向
近代文明造成极端严重的阻塞。”〔9〕
(罗尔纲:《李秀成自述原稿注》,中华书局1982年版)
注释:
〔1〕〔2〕〔9〕潘旭澜:《太平杂说》,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80、267、
285~286页。
〔3〕转引自《报刊文摘》2003年1月29日,第2版“太平天国时期中国人口锐减”。
〔4〕〔5〕〔6〕蒋梦麟:《西潮·新潮》,岳麓书社2000年版,第19、103、288
页。
〔7〕王元化:《清园近思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36页。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5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545~548页。
b**********u
发帖数: 2817
18
谈到反腐败,已是近年来社会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前些时候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
型历史连续剧《太平天国》后,又引发了不少关心千古兴亡者对这一问题的思索。太平
天国作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战争,其兴也勃,其亡也速,使百年来的一代代革
命家为之扼腕叹息。孙中山曾以洪秀全的后继者自命来反对清朝,同时又认为太平天国
败于内部争权。毛泽东对太平天国的兴亡也曾很有兴趣,曾于1944年11月致信郭沫若,
希望他继总结李自成起义失败教训的《甲申三百年祭》后,“倘能经过大手笔写一篇太
平军经验,会是很有益的。”可惜种种原因限制,特别是解放后长期人为地给洪秀全等
加上一层美化的光环,直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史学界才开始了科学的总结这场农民
战争的经验教训。前车之覆,如果不能成为后车之鉴,那场据容闳估计有2500万人死亡
的起义,就白白流淌了鲜血。
起义得到天下响应源于清廷腐败
进入19世纪50年代时,中国大地上刚经历了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却仍是一
片表面上歌舞升平的景象。1851年1月间,却突然霹雳突发,原来并不为多少人所知道
的“拜上帝会”在广西的偏僻金田村一呼崛起,一两年内便有上百万人闻风响应,兵锋
很快席卷半个中国,并把太平军的黄旗插上国内第二大城市金陵。曾国藩惊呼这是“名
教之奇变”,从中国历史上看这也是继大泽乡、黄巾起义后又一场民间突发性的暴动奇
观。
清廷代代君王都勤事宵旰,如履薄冰般地煞费苦心施政。按封建标准,可以说清代
无昏君,朝内免去外戚宦官之祸,朝外废除了历代扰民的两大恶政——征兵和人头税(
口赋)。军队只花钱招募“吃粮人”为兵勇,民间不再有“车辚辚,马萧萧”的哭送场
面;税收也“摊丁入亩”,即只收固定的土地税,百姓可放心生孩子,使人口由宋明两
朝最高时的1亿猛增至4亿。加之实行了严密的官员职权交错并相互牵制的体制(如一省
内就往往有督、抚、将军三个平行长官),防止了以往经常出现的藩镇式割据。按清廷
想像,天下人都应感念这些“旷古未有之深恩厚泽”。事实却是官吏贪婪更甚,社会黑
暗异常,到处有会党及宗教秘密结社,地火在民间积势待发。
当时清廷以严密的君权分散地方之权,并禁绝任何非分之想,然而在封建专制体制
下,为官便要谋权敛钱,不敢觊觎高位便会从受贿勒索方面找补偿,封建的道德规范根
本无法制止这种贪婪。据考证,清中期朝廷征收一两银子,经各级官吏层层盘剥,摊到
农民头上便有八九两之多。每年刑部批准全国处死刑者一般不足百人,而各地监狱中因
敲诈虐待致死之囚却高达数万。
清朝皇帝在历代王朝中把专制君权强化到顶点,的确能限制官员造反,却无法防止
腐败。康熙帝是倡导廉洁的,然而恰恰是他为弥补财政不足而明令标价卖官,这表明君
王专制本身就是腐败之源,所谓倡廉也只不过是防止超限度的贪敛而威胁其统治。尤其
到了王朝末世,专制只有其恶弊却无其效率,在表面平静的超稳定结构下,一旦有事,
就会造成爆炸性崩溃。太平天国起义如此,后来的辛亥革命更是明证。
天国政权建立陷入腐败怪圈
无数饥寒交迫者在痛苦到不堪忍受时,洪秀全等喊出“原道救世”、“天下一家,
共享太平”的口号,大批会党成员、游民便自然会蜂起响应。太平天国于金田起义的转
战途中,能把数以万计的参加者严密地组织起来,主要靠的是“人人不受私”的“圣库
”制度及日后能共享富贵的号召,加之天王以下的各级领导大致还能与士卒共甘苦,队
伍中实行男女分居的兵营式禁欲生活。无牵无挂的起义者舍身拼命,只知谋钱保命的清
军官兵自然不是对手。当时有人夸张地称,只要有三千死党,便可横行天下。
太平军于起义9个月后攻下第一座城市永安,开始建制时便没有“均平”,而是按
等级封王定爵,洪秀全此时就有16个王娘。1853年春定都天京后,对下层群众仍然严禁
喝酒抽烟、剪发刮面、夫妻同宿、偷读妖书、私藏财物,违者“斩首不留”,而领导者
却更加追求纵欲享乐。此刻城南和江北还有清军大营围困,太平军稳固占领区只有时人
笑称的“一统江山七十二里半”,西征北伐都是孤军作战,洪秀全却于1854年下令全城
军民为他大修宫殿。被围的孤城中没有建材,便拆毁了作为天京紫禁城原型的明故宫。
新建的天王府内连溺器都是金制的,所纳嫔妃达到88人(一说108人)。
享乐思想为上所好,下必效法,东王、北王乃至翼王无不大修府第,后起的忠王李
秀成在苏州建立的王府,连李鸿章见后都感叹“真如神仙窟穴”。各级官员也按等级享
受各种特权,连管辖25户的基层头领两司马也规定配备两名轿夫。至于最底层的军民,
除了“小天堂”的画饼许诺外,经常“合城食粥”,只有上阵冲锋的人才“下米准吃饭
”。太平天国初期颁发的《天朝田亩制度》所宣传的“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完
全成了对实情的辛辣讽刺。虽有后人给太平天国政权冠以农民政权的称号,其实它在进
城后就很快与封建王朝别无二致。
内讧败亡皆由腐败争权
定都天京仅三年,太平天国因出现了血腥的杨、韦内讧,迅速由盛转衰。几十年来
,许多史学家乃至文学家都想追究和说明洪秀全、杨秀清或韦昌辉中哪一个是发难者。
若是按唯物主义的原理解释,这并非某一个人的责任,而是体制性的腐败所造成的必然
恶果。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追求享乐首先要谋钱;在封建体制下,赢得威福关键在争权
。专制王朝主要实行的是超经济强制,有了权就有了一切享受,常常勿需花钱。在这种
社会环境中,面对普天之下只允许有一个“万岁”宝座,“九千岁”杨秀清、“六千岁
”韦昌辉都会眼红(当时“八千岁”西王和“七千岁”南王已死),当时又没有民主竞选
,只能看谁的力量和权势硬。追逐特权自相残杀的内讧,也是历代农民战争掌权后的规
律,古代以农民起义得天下的刘邦、朱元璋都是屠戮功臣的能手,太平天国只是将此举
提前到未坐稳江山之时。
腐败及由此而来的内讧,给一个新兴政权带来的最明显的外在恶果,便是对广大群
众失去吸引力。太平军初起时所到之处,都搭台“讲道理”,听者云集,欢声雷动。后
来军民们看到贫富悬殊及内部相残的事实,却与“均平”和“普天之下皆兄弟”的宣传
完全相反,太平天国领导者对此又无法解释。杨、韦内讧后,一时盛传“天父杀天兄,
江山打不通;长毛非正统,依旧让咸丰”的歌谣,很快出现了“人心冷淡,士气减半”
的局面。表现在军事上,太平军初期能以少胜多,后期虽扩兵至百万众却敌不过总数不
足20万的湘淮军,又屡屡有数以万计的官兵集体投降之事发生。
相比之下,清廷虽然腐朽,地主阶级中却新兴起一批改革力量,“中兴名臣”曾国
藩、李鸿章、左宗棠便是代表。由于身处封建末世,他们刺激下属打仗的主要办法也是
靠封官加品及获胜领赏。结果交战双方出现了战史罕见的竞相封官的怪现象。洪秀全在
后期封了数以千计的列王高官,清朝则封了九千多个一品官(其中湘军就有三千多)。两
方面官爵之滥,都如过江之鲫。毕竟清王朝方面财力强,并能得到外国帮助。朝廷发不
出钱,湘军等靠卖文凭(主要是监生资格)和拦路乱收费(设厘金)还能解决军费。太平天
国方面却是地蹙财乏,在靠名利刺激的拼比中必然输给对手。
1863年,靠官爵和金银两方面激励而最为凶悍的湘军包围了天京,李秀成提出“让
城别走”这惟一的救生之策。此时的洪秀全却过惯了宫廷锦衣玉食生活,不愿再到野外
风餐露营,拒绝突围而一味调外面的兵将救援。此时在各地封王据地的诸将却大都忙于
建府享乐,多挟兵自重而不肯来救,最后只有坐以待毙。继1864年夏天京陷落,湘淮军
又将江南的太平军据点各个击破。正如唐杜牧于《阿房宫赋》中的名句所说:“灭六国
者,六国也,非秦也。”亡太平天国者,主要原因也正是其自身的腐败。
落后思想和生产力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太平天国领导者在部分地区一旦掌权便迅速腐败,从社会根源上讲,是由于他们都
属于旧式农民,不代表先进生产力,也不代表先进思想和先进文化。严格而论,即使在
那个时候,洪秀全等人的思想也算不上先进,所依靠的首义者大都出自偏僻落后地区,
日后又居功不肯学习进取。
看太平天国史的人往往很少注意这一现象,洪秀全虽是个连秀才都没考上的一介农
村寒苦书生,毕竟出生于文化和交通都比较发达的广州北郊外的花县。正是靠这个便利
他接触了传教士,得到基督教的传教读本并随之将其改造。然而他在家乡开始传布自己
建立的拜上帝教时,在儒学思想影响较大的本土却几乎没有相信者,乡人还将其驱逐。
他辗转流落传教至封闭落后的广西紫荆山区,与当地带有巫术性质的“降僮”(后来的
“天父下凡”即由此而来)相结合,才得到先搞长途贩运后又烧炭的杨秀清等人拥戴,
并吸收了一批没有文化的蒙昧山民为会众。后来的起义虽然带有反对清朝统治的积极意
义,却不可否认其指导思想和参加者的落后性。
太平天国鼓动农民起义时最有力的思想武器,仍然是古代既有的平均主义即“均贫
富”。然而这一理想虽被许多渴望脱困者向往,却永远是无法实现的乌托邦,军需品的
平均分配也只能短暂地实行于生死搏杀而无暇他顾的战斗队伍中。一旦环境稳定需要建
立政权和组织生产,面对有限的财富和人们无限的占有私欲,事实上就只能均贫而不可
能均富。硬性平均便会出现少数领导按等级享受,而下层共同受穷。看看历代农民起义
结果,平均主义引来的后果仍然是滥用权力的腐败,而且后者的滋长必然又要从根本上
否定前者。翻一下太平天国后期的文献,早期的那种人人“均匀”之类口号便都不见踪
影,有的只是严格的封建等级规定。
中外的历史证明,要根治专制体制下的腐败不能依靠旧式农民及其思想,只有靠新
兴阶级带来的民主主义,而民主思想的产生又要靠近代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商品经
济带来的公平交易和市场竞争的观念。
前些年有人论及《新民主主义论》中把洪秀全归于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中国人,认为
更准确讲来应是洪仁秈。因为洪秀全在他的著述中只借来一个西方的“皇上帝”的名号
,却未引进自由民主思想。只是在香港接触过一些新思想的洪秀全族弟洪仁秈于1859年
到达天京后,才在太平天国乃至整个中国社会首次提出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方案,这
在当时也可说是国内最先进的思想。
令人可叹却又不可免的是,洪仁秈的一系列改革方案曲高和寡,尤其是他提出的“
兴邮亭以通朝廷文书”、“新闻馆以报时事常变”以及“兴各省新闻官”等建议根本无
人能理解。李秀成为首的诸将领面对《资政新篇》等阐发新思想的书籍,更是“皆不屑
看”。洪仁秈开始想整治天国内的种种弊端,后因一筹莫展索性作罢。这也难怪,太平
天国所根植的土壤,只是小农自然经济结构。这一顽固的社会基础必然滋生专制政体,
个人对其不仅无法改变,日久还会反被环境腐蚀。洪仁秈在天国任干王并总理朝政后只
两年,就颁发了《钦定士阶条例》,里面规定的封建等级之森严,较清王朝有过之无不
及,便是那个想改革者的悲剧。
太平天国乃至以往的农民起义都证明,封建统治下的农民对所受的压迫有本能的反
抗,却创造不出比封建主义更高的政治经济体系,他们有了钱也会当地主,有了权则必
然走上帝王之路。无论是得了天下的刘邦、朱元璋,还是中途而败的黄巢、李自成、洪
秀全,都跳不出这个怪圈。
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的革命战争,是先进政党领导的人民战争,思想水平和道德标
准与太平天国自然不可同日而语。然而中国历史的文化积淀和社会上小生产者的汪洋大
海,与以往仍有某些相似之处,这也决定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反腐败斗争任重而道远。加
强政治教育和法纪惩处固然重要,然而最根本的治本之策,还在于社会基础的改造,即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使执政党成员摆脱种种陈腐的传统束缚,真正成为世界上
最先进的生产力、先进思想和先进文化的代表。

【在 b*******n 的大作中提到】
: 投诚李鸿章的150万太平军有出处吗?
b**********u
发帖数: 2817
19
http://www.yuncheng.com/read/book/30185/6286689/4

【在 b*******n 的大作中提到】
: 投诚李鸿章的150万太平军有出处吗?
m*******e
发帖数: 1838
20
操你妈,傻逼玩意
z******a
发帖数: 5381
21
强贴

【在 m*******e 的大作中提到】
: 操你妈,傻逼玩意
1 (共1页)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太平军如果全力北伐会端了北京吧李秀成自述
石达开真是少年英雄啊陈玉成凌迟:屹立受刑,肉尽而尸不仆
太平军为何火力比湘军为好?要是陈玉成当年坚持打下武昌,太平天国能撑下来吗?
为何二十万太平军却打不过两万湘军?再论李秀成被俘后的“变节”问题
李秀成 李容发-落而刚太平天國寶藏未解之謎(圖)
穿越到咸丰最简单拉,多活几年就行了军悍将鲍超:一战成名亿生寺
石达开出走天京之后,如果不放陈玉成、李秀成回天京史上最浩大农民起义太平天国的失败根源
满蒙两族的人都没有一点羞耻心吗问个太平天国的问题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李秀成话题: 天京话题: 太平军话题: 洪秀全话题: 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