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History版 - 潮王黄子隆不是动摇分子(ZT)
相关主题
刚看完历史小说,曾国藩康正果:头号战犯毛泽东(一)从国共和谈到血腥内战
由“中国人1900年帮助八国联军打北京”想到的明初那些大臣真是冤啊
戈登离华之前对李鸿章的赠言真是一语成谶 (转载)乾隆时期的文字狱 (转载)
曾国翻为什么不称帝【原创】北宋灭亡前夕主战派的活动(三,四)
清末四杰军事能力如何 (转载)毛泽东为什么对瞿秋白这么恨?
曾国藩:李鸿章一生只想升官(转载)李秀成兵败才劝曾国藩反,那是找死
曾国藩与李鸿章:一对师生的时代悲剧 zt巴拉圭战争,原来巴拉圭也牛x过呀
给拥李派再来块板砖太平天國寶藏未解之謎(圖)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黄子话题: 无锡话题: 李鸿章话题: 李秀成话题: 淮军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b**********u
发帖数: 2817
1
罗尔纲在其《太平天国史》中,为护王陈坤书和潮王黄子隆单列一卷,并反复说两人是
动摇分子,“暗通敌人,图谋叛变,按兵不动,拒绝调遣”。根据现存史料看,罗老的
观点值得商榷。有关陈坤书的史料比较多,笔者在此先谈谈黄子隆是否是动摇分子,是
否有谋叛的行径。
罗老给黄子隆定性的几条“罪状”如下,笔者试就下列“罪行”,结合相关史料一一
的进行辩解:
一、黄子隆在镇守无锡时肆意诛求,居民惓避乡间,市肆渐散,人称其“潮白地”。
案此条“罪证”的证据出自佚名《平贼纪略》中卷下《伪潮王至锡守城》条。
此书称太平天国为“贼”,其官爵为“伪”,明显属于地主阶级立场。地主阶级对太
平天国的种种污蔑,罗老已经做了多次考证。太平天国推行绝对平均制度,商业发展受
到明显抑制,无锡的“市肆渐散”显然不仅仅是黄子隆的个人责任。黄子隆既封王爵,
依照定制应当建立王府,其潮王府据考证系用金匮县新城隍庙改建(系前无锡守将济天
义黄和锦的府邸,黄和锦封佐王调常州后,黄子隆接守无锡),并非大兴土木建得如“
神仙洞窟”。太平天国后期政权腐化,时有侵害农民利益的事情发生,即使无锡太平军
中出现肆意诛求的情况,也不单单是黄子隆个人的责任。这顶多只能说黄子隆在个人操
守上有瑕疵,而不能在大是大非上的问题上证明他有动摇倾向。
二、苏州、天京被围急,忠王李秀成派忠殿户部尚书李生香到无锡传令调兵,黄子隆
不应;再去信剖陈厉害,黄子隆还是不应。
罗老的上述说法,应来源于现存于英国不列颠博物院的《忠王李秀成致潮王黄子隆书
》这封信函。问题是,黄子隆是否收到上述调兵的文书?黄子隆是否有能力出兵救援?
黄子隆在体制上必须无条件接受李秀成调遣?
1、《忠王李秀成致潮王黄子隆书》这一信函黄子隆并没有收到。李鸿章同治二年十月
初四日的《苏州无锡连获大胜折》[1]中记载淮军李鹤章“生擒忠逆护国军师户部尚书
李生香”,“讯系忠逆军师,据称:忠逆因金陵紧急,欲救金陵,必须先救苏、锡,冀
调各逆匪速解苏围,乃有生机”,“又在李生香身边搜获忠逆致无锡伪潮王黄子漋、常
州伪护王陈坤书两函。内有苏、杭两处不稳,金陵不能解围,常、锡亦成瓦解等语”。
对照《忠王李秀成致潮王黄子隆书》和《忠王李秀成致护王陈坤书书》的内容看,可见
这两封信函均一起被淮军劫夺。戈登当时率常胜军配合淮军作战,因此这两封信函应该
是被戈登当作战利品拿走保存,后来辗转到了英国不列颠博物馆。当时太平军被分割在
各城中,交通和通信不便,派出的信使以及信函常被敌人劫夺,既然李秀成的这封调兵
求救信函黄子隆没有收到,那么“再去信剖陈厉害,黄子隆还是不应”的罪名显然就不
能成丶立了。
2、在《忠王李秀成致潮王黄子隆书》这一信函之前,黄子隆曾多次参与救援临近城市
太平军的战斗。查李鸿章的奏稿:淮军进攻太仓、福山一带时,“伪慕、听、潮各王党
众数万四面围攻(常熟叛徒骆国忠)月余不退[2]”;淮军进攻杨厍汛时,“伪潮王分
股来援”[3];淮军进攻江阴时,“江阴地界之顾山起至无锡城外止连亘数十里,贼营
密布,系伪章王、护王、普王、潮王、侍王五逆,带领贼众八九万人”、“李鹤章遥见
无锡援贼万余由张泾桥、缑山羊尖各路抄来”、“江阴、无锡援贼由跨塘桥、长泾西陈
家桥分路来援,与败贼合队,仍有十余万众[4]”,“伪护王、伪潮王、伪武王、伪齐王
、伪区王五大股纠众十余万由常州、苏州、丹阳、溧阳、无锡分道来援[5]”;苏州宝
带桥被淮军攻急,在李秀成自天京返回苏州前一天,“(苏州)谭绍光、黄子龙等七伪
王各率大股分门而出,有五六万人[6]”。由此可见,黄子隆并非“顾己不顾人、顾私
不顾公[7]”之人。
0
回复
1楼2010-05-27 21:09举报簀
教皇绫波
监军7
3、李鸿章的分路进攻计划让黄子隆在必须守住无锡的情况下,也无法再分兵接受李秀
成的调遣。李鸿章在攻陷江阴后,便计划“如兵力足用,则须分三路,一进常州,一进
无锡,一进苏州之阊门,使各城之贼首尾难顾”、“须将无锡攻克”,并在随后按此计
划部署部下的进攻,“踞守无锡之伪潮王黄摆子有众五六万,坚守不出。[8]”在淮军
即将攻陷苏州前,已经多次攻击了无锡外围守军以及忠王李秀成为首的救援无锡等城的
太平军[9],逐步断绝了无锡与外界的交通联系,使得黄子隆不敢也不能再分兵救援他
人了。
4、从苏州被淮军和常胜军攻陷后仅仅八天,无锡就跟着被淮军打下,并且常胜军并未
参战来看(常胜军的炸炮是李鸿章的攻城利器),太平天国在无锡的能战之兵在李秀成
这次来调兵前很可能已经耗尽。苏州失陷于太平天国癸开十三年十月二十二日(同治二
年十月二十四日,1863年12月4日),苏州杀降发生在太平天国癸开十三年十月二十四
日(同治二年十月二十六日,1863年12月6日),无锡失陷于太平天国癸开十三年十月
三十日(同治二年十一月初二日,1863年12月12日)。虽然在此之前,淮军已经多次对
无锡一带用兵,“苦战三月之久,先后大小百余仗”,攻克了太平军在无锡外围的据点
,但是无锡城内守军以及城防工事并未受到比较大的直接打击。在无锡攻城的战斗中,
常胜军因苏州杀降之事而未参战,因此淮军就没有办法使用以前的先由常胜军炸炮轰塌
城墙,后由淮军步兵攻城的办法来攻打无锡。“逆首伪潮王黄子漋父子率众六七万矢志
死守,傍运河周筑土城,各门桥口均以四五大营护之,枪炮极密”,但是攻城战斗持续
不到一天,淮军便攻陷了无锡,“生擒潮逆父子及大小贼目五百余人,擒斩溺毙二万余
人,救出难民三万余人”,淮军“止伤营哨官数人,连日兵勇伤亡千余人[10]”而已。
至于李鸿章说无锡太平军有六七万,一是出于吹嘘的目的过分夸大敌军数字(这是中国
历代带兵将领们的通病),二是后期太平军中有许多裹挟之人,只能充数而已,根本就
没有任何战斗力,无锡守军能战之人不过数千。由此可见,在大半月前自己都承认“无
兵将可调”的李秀成想调遣无锡之兵时,黄子隆实际上也没有多少兵力可供调遣了。
5、黄子隆从制度上应当接受李秀成的调遣,但李秀成节制实际上并无多少强制力。洪
秀全为分化陈玉成、李秀成等将领的兵权,于是采取分其手下重要将领为王的办法以分
其权,结果导致了诸王发展自己的势力,逐渐不服从上级调遣。太平天国癸开十三年五
月,在京主持天京防务的李秀成因全城军民拥护,天王不得不加封他为真忠军师,有权
力调遣诸王[11],但这只是有名无实的一个虚衔。据《李秀成自述》说,当苏、杭危急
时,李秀成因保守天京必须要苏、杭物资支援,再三奏请亲自前往苏、杭指挥,天王不
准。苏、杭守将日日飞文告急,李秀成再力奏,天王才勉强准他去:一是先缴纳十万两
银子的“保证金”充军饷;二是限四十日回京,逾期不回,国法从事。这哪里还有点军
师的权力?当时诸王不接受上级调遣的情况常有发生。如天京被曾国荃围急,天王诏各
地诸王来救,但诸王均以天京无粮而不出兵救援,甚至曾经也有着精忠军师名号的干王
洪仁玕奉天王诏旨出京调集诸王救援天京,分封各地拥兵自重的诸王照样也不应命[12]
。此时,连天王的诏旨都调不动诸王的兵权,更何况一个有名无实的真忠军师?李秀成
能调遣诸王兵马救援苏、锡等地,恐怕靠的还是与诸王多年同生共死的征战形成的情谊
,而不是有名无实的真忠军师头衔。因此,在无锡即将面对淮军全面进攻,自身面临生
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作为三等王爵的潮王黄子隆不肯再配合二等王爵的忠王李秀成出兵
救援苏州也是有着其深刻根源的。
三、纳王郜永宽在苏州图谋叛变,黄子隆派人前去约降。直到李鸿章杀降后,方仓皇
谋城守。
回复 2楼2010-05-27 21:09举报簀
教皇绫波
监军7
案此条“罪证”的证据出自1863年12月14日《戈登致卜鲁斯信报告苏州杀降的内情》[
13]中“在苏州西面无锡城中的叛军,曾派人来和纳王约降。后来他们得到清军背约的
消息,便决不投降,死守无锡了。”
李鸿章在苏州杀降,身为常胜军头子的戈登非常气愤,一度要求清朝将李鸿章革职,
否则将率军攻击淮军,杀掉李鸿章,并将夺取清军已经占领的城市还给太平天国。戈登
之所以有如此反应,实因在苏州洽降时,戈登作为保证人,保证纳王郜永宽等人投降后
的安全。李鸿章杀降后,中外舆论哗然,戈登作为保证人的名誉自然大受影响。为挽回
名誉计,戈登完全有可能伪造上述材料,企图迫使清廷将李鸿章革职。戈登也并非没有
伪造史料的习惯,像“李秀成宝剑”就是一例。而据李鸿章说,戈登如此激动,只因李
鸿章未让常胜军入苏州抢劫分赃而已,“不谓戈登因臣先调常胜军回驻昆山,未与入城
之功,忽生异议,先曾谓纳逆不应杀慕逆,兹又谓不应杀纳逆。[14]”因此,不论是出
于名誉原因还是经济原因,戈登都有造假的动机。
其次,投降这样背叛行为,除一起谋叛的死党外,绝对不可能再让其他人知道,否则
岂不是找死?纳王等八人谋叛,苏州守城主将慕王谭绍光虽有耳闻,但没有纳王等人谋
划投降的直接证据,竟不得处理叛徒,而只能好言相劝,终至被叛徒杀害。被淮军分割
在几十里地外的无锡太平军,又何能知晓被围的苏州城内纳王等人的谋叛行径,进而派
人来赶同一趟船投降呢?再说该条证据并非指名系黄子隆派人来约降,即使该证据确属
事实,也完全有可能像苏州这样是属下官兵背着守城主将暗地里谋叛投降。
再次,李鸿章等淮军将领的奏稿、日记等文字记录中,均不见潮王黄子隆有投降的打
算。尽管苏州杀降让李鸿章名声大受影响,但是对“贼酋”加以杀戮也是清廷的既定政
策,当时杀降不仅不义,而且违反清朝先前的招降政策,但是从清廷没有给李鸿章任何
处分,且对李鸿章因为此战获胜对其部下的保奏无一不准来看,清廷暗地里是默许甚至
鼓励杀戮“老贼”的。戈登的这条证据系孤证,证明力非常有限,再加上他有作假的动
机,从“疑罪从无”的原则出发,黄子隆谋叛的罪行显然难以成丶立。况且从李鸿章的
《防剿大略情形折》看,黄子隆很早便在无锡修筑工事,准备固守待援,而并非在苏州
杀降后才仓促准备守城事宜。
四、黄子隆被俘后,将李秀成“让城别走”的救亡计划泄露给李鸿章。
案此条“罪证”的证据出自李鸿章同治二年十一月十四日《上曾相》[15]中“据苏城
降酋纳逆、无锡擒酋潮酋佥称,忠逆欲由宁国县、常、玉山窜江西,绕湖北,而连接伪
扶王陈得才。”这正是太平天国当时救亡图存的唯一正确途径,即“让城别走”之计。
罗老似乎忽略了黄子隆在被俘后的直接供词,李鸿章在同治二年十月十二日的《无锡
讯遣降众片》[16]中记有黄子隆的供词为“忠逆现带各股贼众退聚丹阳,欲突围入金陵
,将洪秀全之子拥戴出城,窜扰江西,仍留伪天王守金陵以待援应。”黄子隆在录有上
述供词后,便被凌迟处死;李鸿章对上述供词结合曾国荃的军报,仅仅反应为“金陵官
军业经合围,城中接济已断,惊扰异常。惟洪逆据陴死守,似忠逆未必能遂入城,即进
城未必能出窜。”黄子隆的供词,实际并未体现出“让城别走”的计划。历代封建国家
在敌军逼近京城,都城危急,各地勤王之师尚未赶到之时,如皇帝在京驻守,则太子多
出京到安全地区以防万一。如唐玄宗时安禄山叛乱攻陷长安后,玄宗奔蜀,太子即在灵
武即位为帝继续号召天下勤王之师;又如明朝崇祯末年,李自成大军进逼北京,大臣首
先提议迁都南京被崇祯帝拒绝,又提出让太子先到南京监国的建议。黄子隆的供词,并
非透露出太平军全行撤出天京,会合江西侍王李世贤、康王汪海洋部,到西北联合扶王
陈得才部,避开外国干涉势力继续发展的计划。“让城别走”的计划首先由白聚文向李
秀成提出,当时清朝方面也有所闻。当纳王郜永宽等人叛降后,已经将李秀成的这一计
划告诉李鸿章希望立功。当黄子隆被俘后,李鸿章向其证实这一点,黄子隆不但不承认
“让城别走”,反而对李鸿章进行了欺骗,“太平军并非全部撤出天京,而是将幼天王
拥戴出城,号召京外救兵救援天京”。因此这一证据不但不能证明黄子隆是动摇分子,
反而证明他是坚定的太平天国的信仰者。至于李鸿章能随后得悉“让城别走”的计划,
应当出于他对各种情报的分析。从李秀成被俘后对曾国藩实行诈降,曾国藩中计认为他
提出的“收齐章程”等“其言颇有可采[17]”,但是遭到李鸿章的反对来看,李鸿章的
头脑还是很精明的。
回复 3楼2010-05-27 21:09举报簀
教皇绫波
监军7
从现存的其他证据看,黄子隆的表现也不像动摇分子。
一、黄子隆是“广西老贼”,清军对“广西老贼”虽投降也多加杀戮。黄子隆是广西
藤县人[18],积功封至潮王。清朝从太平天国初兴时起,便对“广西老贼”虽投降亦加
以杀戮[19]。在太平天国全线崩溃的前夜,清军对“广西老贼”更是格杀勿论[20]。黄
子隆不可能不知道投降是什么后果。
二、在苏州失陷后的保卫无锡的多次战斗中,以黄子隆为首的无锡太平军表现得非常
英勇。从李鸿章奏稿看,黄子隆进行了积极防御并多方求援:““护逆自常州来援”“
伪英王叔率贼二万余与护逆合援”、“忠逆带大股二万余由苏州西路绕来”,忠王李秀
成在苏州失守后,会合护王陈坤书,并以劫夺来的轮船“飞而复来”号为利器,救援无
锡。守城太平军和援军与淮军进行了激烈的反复争夺战,最终援军被淮军击败,守军亦
遭到重创,无锡遂被合围。[21]淮军展开攻城战后,黄子隆父子“率众六七万矢志死守
”,与淮军展开激烈战斗。城破后,“贼即下城巷战,潮逆自率两广老贼五六千名出北
门”突围不利,辗转至西门外五环洞桥军营,陷入重围,黄子隆往来冲突十数次,力竭
被淮军将领周寿昌俘获,余众四散。黄子隆之子黄德懋,仍率众在城内抵抗,最后力竭
被淮军将领郭松林所俘。[22]至此守军才军心瓦解,逐渐停止抵抗,无锡失陷。
三、黄子隆被俘后,其表现也不像一个动摇分子。“潮逆躯干矮小,狡勇异常,目光
炯炯若电,诈称不识字,不多言,亦无供状,临刑时颜色自若。[23]”靖胡侯林凤祥被
清朝凌迟处死时,“刀所及处,眼光犹视之,终未尝出一声[24]”。忠王李秀成在曾国
藩派李鸿裔通知当天傍晚就要杀他时,表情是“无蹙容”,傍晚赴刑场时也是“谈笑自
若[25]”。如果黄子隆是个动摇分子,很难想像他会与儿子黄德懋同时被凌迟处死时也
能做到“颜色自若”。
当年跳梁小丑戚本禹撰文攻击李秀成是叛徒,太祖皇帝深嘉之,并给李秀成定性“白
纸黑字,铁证如山。晚节不忠,不足为训”,实意用于批斗“胡服”、“伍豪”等人。
后罗老提出李秀成诈降说,遭到戚小丑的攻击,全国遂掀起批斗罗老的高潮。罗老虽反
复以证据说明李秀成诈降,但在阶级斗争的压迫前,罗老也不得不给李秀成下“不幸国
破身虏,学姜维用假投降计,有碍革命气节,青史无情,难免批判”的评语。以今人之
标准要求先人,是那个时期史学研究的最大弊病。以这个标准,对历朝历代反封建反侵
略战争的失败的总结,是否都可以说成“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没有飞机坦丶
克等现代化武器的支持”?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如果脱离当时的历史环境,以今人的标
准来要求古人,就未免有些贻笑大方了。
主要参考资料
[1]见《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五。
[2]李鸿章同治二年正月十二日《进攻太仓援剿福山折》,见《李文忠公全集·奏稿》
卷三。
[3]李鸿章同治二年四月二十八日《克复江阴县属之杨厍汛折》,见《李文忠公全集·
奏稿》卷三。
[4]李鸿章同治二年五月三十日《击败江阴无锡援贼折》,见《李文忠公全集·奏稿》
卷三。
[5]李鸿章同治二年八月初三日《克复江阴折》,见《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四。
[6]李鸿章同治二年八月二十日《进攻苏城克宝带桥石垒折》,见《李文忠公全集·奏
稿》卷四。又,太平天国避讳制度中,改“龙”为“隆”,此处李鸿章将黄子隆名字写
为黄子龙,可能系其本名即黄子龙。
[7]见《昭王黄文英在江西巡抚衙门供》中黄文英对李秀成的评价。
[8]李鸿章同治二年八月初八日《防剿大略情形折》,见《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四。
[9]淮军在攻陷苏州前对无锡的多次进犯,考李鸿章奏稿有:同治二年八月二十日《进
攻无锡片》、同治二年九月初七日《无锡大捷折》、同治二年九月十八日《无锡击败援
贼折》,以上三折均见见《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四;同治三年十月初四日《苏州无
锡连获大胜折》、同治二年十月十七日《无锡击退援贼折》,以上二折均见《李文忠公
全集·奏稿》卷五。
回复 4楼2010-05-27 21:09举报簀
教皇绫波
监军7
[10]见李鸿章同治二年十一月初五日《克复无锡金匮折》,见见《李文忠公全集·奏稿
》卷五。从该折中记述淮军在此战“擒斩悍贼二千余名”、“杀贼数百名”、“潮逆自
率两广老贼五六千名出北门”、“逸出之贼经练勇及水师截杀数百名……其窜往常州者
无多”,及“沿街跪者数万人”,也能看出当时无锡太平军的实力并不算强大。
[11]《李文忠公全集·朋僚函稿》卷二《致曾沅帅》:“昨于浒关贼馆夺获伪文书数百
件,大都金陵贼馆乞苏、浙解济银米、其声甚哀。内称洪逆禅位幼主,尽黜洪氏之党。
封忠王为军师,留守城内,各伪王均归调遣。”
[12]见《干王洪仁玕亲笔自述》。
[13]此份文件收录在王崇武、黎世清《太平天国史料译丛》第一辑《英国档案馆所藏有
关太平天国的史料》一书内。
[14]李鸿章同治二年十一月初三日《骈诛八降酋片》,见《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五。
[15]见《李文忠公全集·朋僚函稿》卷四。
[16]见《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五。
[17]见曾国藩同治三年七月初七日《贼酋分别处治粗筹善后事宜折》,《曾文正公奏稿
》卷二十。
[18]见华翼纶《锡金团练始末记》。
[19]《李开芳供词》中说“闻得僧王爷营中有令:如各省被胁百姓投出,还可不杀;惟
广西人投出,多有不赦。我们闻听,更不肯投诚。我想,广西人投出,也准免罪,虽南
京不难破矣。”。可见当时清廷对“广西老贼”是一律杀戮的。
[20]《李秀成自述》中多次请求曾国藩勿杀两广之人,可见清朝对“广西老贼”的态度
。韦志俊、古隆贤只是个别代表,不能代表清廷对“广西老贼”的根本态度。
[21]李鸿章同治二年十一月初三日《无锡合围折》,见《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五。
[22]李鸿章同治二年十一月初五日《克复无锡金匮折》,见见《李文忠公全集·奏稿》
卷五。
[23]见华翼纶《锡金团练始末记》。
[24]见潘土安《见闻杂记》。
[25]见台湾学生书局影印本赵烈文《能静居日记》同治三年七月初六日记。中华书局的
《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内收录的清稿本《能静居士日记》已将“无蹙容”和“谈笑
自若”删去。
附:
《忠王李秀成致潮王黄子隆书》
真忠军师忠王李书致潮王黄弟菁览:
前日李尚书回来,言及一切,当已复文与弟。今不见弟回复,心中甚念。
京都昨日来报,得悉高桥门、上方桥一带退守,京都十分紧急,兄焦急万分。今又令
尚书李生香前来面言一切,望弟依兄,勿再游疑,疑则了事矣!
此致,即颂戎祺。
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癸开十三年九月廿九日
《忠王李秀成致护王陈坤书书》
真忠军师忠王李书致护王殿下:
缘愚于本月十六日、二十日有文二件,俱是加火牌限刻飞递请驾,除镇守常郡外,其
馀烦即速降临会司并进。
京中昨日来文云称,高桥门一带退守,谅殿下在近,早已得信。愚接到信,真是焦急
万分,又无兵将可调。若得殿下与无锡兵来,合力解京围、解省困,足以图之。
今京城之困非前日可比,殿下当亦尽知,万望依肯前来会合,并仝侍王排进共除,一
处妖净,则处处皆然也。早扫开此孽,则可早日会计进解京围。苏、杭二处不稳,解围
故不待言。常、锡亦成瓦解,那时我等悔之不及也。殿下深明此理,不必多语,望速为
荷。
特此书致,即颂戎祺。
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癸开十三年九月廿九日
1 (共1页)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太平天國寶藏未解之謎(圖)清末四杰军事能力如何 (转载)
李秀成自述曾国藩:李鸿章一生只想升官(转载)
对天津近代史产生影响的外国名人--查理·喬治·戈登 (zz)曾国藩与李鸿章:一对师生的时代悲剧 zt
太平天国杂史(三)清军版的“甜露” [ 北溟有鱼 ] ZZ给拥李派再来块板砖
刚看完历史小说,曾国藩康正果:头号战犯毛泽东(一)从国共和谈到血腥内战
由“中国人1900年帮助八国联军打北京”想到的明初那些大臣真是冤啊
戈登离华之前对李鸿章的赠言真是一语成谶 (转载)乾隆时期的文字狱 (转载)
曾国翻为什么不称帝【原创】北宋灭亡前夕主战派的活动(三,四)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黄子话题: 无锡话题: 李鸿章话题: 李秀成话题: 淮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