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History版 - 扫盲贴--《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1952)
相关主题
还说民国不丑化清代zt 税负曲线牵扯千年兴衰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之论清朝关于中国科举制:何以在中国发生 为何有强大生命力
清代漕运:一项重大的国家事务汪晖:“代表性的断裂”:反思未来民主的进程 (转载)
中国心术最坏的朝代就是清朝。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 zz
近代中国落后的真正原因(转贴)伤痕文学
科学的发展有没有极限?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爱尔兰史
阶级斗争的陷阱——毛泽东现象评析之三科学无法解释的10种人类行为 (转载)
汤因比预言:中国文明将统一世界 (转载)曾国藩:李鸿章一生只想升官(转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皇帝话题: 满洲话题: 中国话题: 制度话题: 尚书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j********p
发帖数: 9680
1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1952)
新浪历史论坛
清代政治,和中国传统政治不同,因它背后有一批特别拥护皇帝的,这便是皇帝的同部
族,就是满洲人。照理皇帝是一国元首,他该获到全国民众之拥护,不该在全国民众里
另有一批专门拥护此政权的。这样的政权,便是私政权,基础便不稳固。
清代政权,始终要袒护满洲人,须满洲人在后拥护,才能控制牢固,这便是这一政权之
私心。在这种私心下,他就需要一种法术。所以我们说,清代政治,制度的意义少,而
法术的意义多。
在这种私制度之下,最坏的还是他们自己心虚,要替自己留一个退步。这个退步,就留
在关东三省。清政府把关东三省划成禁地,不许中国人出关。
我们已讲过:满洲人是吉林长白山外松花江畔很小的一个小部族,满洲并不就是东三省
。辽河东西两岸,秦以前就是中国的土地。战国时代属于燕。秦始皇筑万里长城,东边
直到大同江。无论如何,清代奉天一省,两千年前,早就是中国的。两千年来,也一向
是中国的。
清代把它划出去,做他们的禁地,不许中国人出关。直到光绪末年,河北、山东人才可
以出关开垦。当时的台湾,也划为禁地。因为台湾由郑成功经营以后,还不断有人造反
,因此不许福建人私渡。这是为了管理不易,和关东三省的留作退步者不同。
以上两个禁地外,第三个禁地是今天的察哈尔和绥远。这也是中国地方,清朝又把它划
成为禁地,不许添住一户家,也不许多垦一亩地。
因为这些地方接近蒙古,他们的目的,要把蒙古人和汉人隔开,不使相接触。这也到了
光绪末年才开禁。
第四个禁地是新疆。因此地土壤肥沃,尚未开辟,他们要留作满洲人的衣食之地,希望
满洲人能到那里去,故不许中国人前往。
直到左宗棠平定回乱以后,禁令始弛,汉人才能随便去新疆。因于满洲人这些私心的法
术,在中国境内无端划出许多处禁地,形成许多特殊区域。
所以这些地方,有的是荒落了,有的则开发的特别迟。而中国人也认为所谓中国者,则
只是当时的本部十八省。其实就传统历史范围言,则全不是这回事。
满洲军队称八旗兵,为国家武力主干,全国各军事要地,都派八旗兵驻防。下面的绿营
,说是中国军队,实际上率领绿营的将领还都是满洲人。
这两种军队,饷给是显分高下的。各省总督、巡抚,差不多在原则上也只用满洲人。
中国人做到总督、巡抚封疆大吏的,虽也有,却不多。
至于中国人带满洲兵做大将军的,二百多年间,只有一个岳钟麟。
到了太平天国之役,满洲人自己实在没办法,曾左胡李,替满洲人再造中兴,从此封疆
大吏,才始大部分转到中国人手里。
然而甲午战争失败前后,封疆大吏,又都启用满洲人,中国人又转居少数了。
这可以说明清代政治,完全是一种军事统制,而这种军事统制,又完全是一种部族统制
,因为兵权是该完全归于这个部族的。
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的手续,又是非常不合理……这不是全国政治,都变成秘密不再
公开了!秘密政治这当然只能说是一种法术,而不能说是一种制度呀!
清朝从前做皇帝,外面送给皇帝的公事,先送到六部,皇帝拿出来的公事,六部也一定
得先看。因为政治该公开,而六部尚书是全国的行政首长呀。
这在明代还是如此的。
那时大官的任用还有廷推,小官的任用则只经过吏部。
事关教育,则一定要经礼部的。
不能说皇帝私下决定了,不再给政府行政长官预闻就可办。
这绝不能说是一种制度,也不能说它是习惯法,只该说它是法术。
为什么?因为这是纯粹出之于私心的。而私心则绝不能形成出制度。
有这一点看来,清代比明代更独裁。
明代还是在制度之下由皇帝来当宰相。宰相废了,而宰相的职权则由皇帝兼。只是宰相
做错了,须负责。皇帝做错了,可以不负责。除此一分别以外,明代制度还是和过去大
体相似的。
清代就更超越了这限度。我们曾讲过,唐宋诸代的诏敕,宰相一定要盖章,没有宰相的
章,就不成为诏书。
为什么皇帝下诏书一定要宰相盖章呢?这就是一种制度了。为什么皇帝的诏书不能给旁
人看,而要直接送出呢?这就是一种法术了。
这里的分别很简单,换句话说:一个是公的,有理由的,一个是私的,没有理由的。清
代那种私心的政治,又怎样能做得下去呢?这就因为皇帝背后有全部满洲人撑腰。
一个皇帝要独裁,他背后定要有一部分人强力支持他,他才能真独裁。
中国历史从秦以后,历代皇帝的背后就没有这样一个固定的力量。
若说皇帝利用读书人,读书人在拥护皇帝,可是读书人拥护皇帝比较是公的。因为读书
人不是皇帝的私势力。而且读书人也不是一个固定的集团。
中国历史上只有元和清,皇帝后面有整批蒙古人和满洲人帮忙。
其他各代,大体说,是全国的读书人——有全国民众中间受过教育经过考试的人来帮政
府忙,这不能说是不公道。有人认为这便是“封建社会”了,这真是胡说。读书人不就
是封建。反过来说,皇帝或政府,存心培植读书人,也并不是私心。并不如元清两代,
存心扶护蒙古人和满洲人。这种政治当然是私心的。
因为其是私心的,所以一切表现都不成为制度,而只是法术。
清代的六部尚书,也沿袭明制。可是明代六部尚书的权相当大,尤其是吏兵两部。全国
用人调兵,都归这两部管。皇帝上谕下颁,要经六部,全国事情上去,也要经六部,兵
部尚书还有权下命令给督抚。
清代的六部,权就小得多。六部尚书已经不能对下直接发命令,六部尚书已经不成其为
行政之首长。更不同的是六部尚书侍郎对皇帝皆得单独上奏这一点。
照理讲,兵部尚书对于全国一切军事,他该负责计划,军队他可以下令调动,侍郎只是
他副手,事权该由首长负责。现在兵部尚书也只能对皇帝上一个条陈而止,而且尚书可
以单独上奏,侍郎也可以单独上奏,这样一来,尚书就管不着侍郎。
从前的六部,每部一尚书,一侍郎,本来是正副长官。清代则要满汉分开,有一个中国
尚书,一定还要有一个满洲尚书。有两个中国侍郎,一定还要有两个满洲侍郎。于是一
部就有了六个长官,六部长官就有三十六个。每个人都可以单独向皇帝讲话,一部之中
,中国尚书不晓得满洲尚书讲些什么话,还有四个副的,也是谁也不知道谁在扯了谁的
腿。皇帝寄信上谕颁给某一人,里面讲些什么事,又是谁也不知道。
请问尚书六部,还能做些什么事呢?六部不能做事,全国事情当然就更集中到皇帝。
在明代,每部还有一批给事中,虽是小官,皇帝下来的公事,他们还可表示反对的意见
。他们这些反对,表面上纵使不是在反对皇帝的上谕而是在反对六部长官。可是上谕一
定要到六部,犹如唐代发命令的是宰相,给事中照法理言,也只在反对宰相,不在反对
皇帝呀!明代的命令既由皇帝发,可是皇帝上谕,送尚书六部,六部就各有给事中,他
们要反对,实际上也就等于在反对皇帝了。
直到明代快亡国,内部流寇张献忠、李自成猖獗作乱,外面满洲人要打进关来,皇帝主
张先平流寇再打满洲人,此即所谓先安内,后攘外。这本也不错。商之兵部,兵部尚书
也无异议。但被给事中们知道了,他们群起反对,皇帝无奈何,把兵部尚书撤了。有人
说,明代亡国救亡在这些处。政策总难贯彻,发言盈庭,如何叫国家渡过这危险。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许多事也很少没人反对的。大总统或内阁总理,幸有政党大部分人
在背后拥护,然而有许多事也还行不下。
中国以前没有政党,政事一切公开,大家可以发言。临到国家危机之际,外交问题,军
事问题,有时绝对需秘密,甚至有时也需要独裁。近代也有人感觉到英美民主政治,有
些时实在是缓不济急,为吉林头,不免要吃亏。
但就常数平均,秘密政治,独裁政治,总是利不敌害。民主政治,公开政治,总是害不
胜利。
中国传统政治,若说凭技术,也已有两千年的经验,但有它可宝贵的地方。最可宝贵处
,就是在公开。一切事情都是公开的。
因有一制度存在,一切凭制度出之。要不公开也不可能。
可清代皇帝下来的上谕不必经六部,六部不能径下命令到全国,尚书、侍郎都可单独上
奏,又没有给事中封驳权,给事中的官名是有的,但已经台谏合一,失其本职了。
就政治常理言,一个机关代表一整体。譬如兵部,应该由兵部尚书代表负责,兵部侍郎
是副主官,一正一副,副主官当然只是辅佐正主官,不能说兵部尚书这样讲,兵部侍郎
又那样讲,变成只有个人而没有了机关。譬如财政部长代表着财政部,财政部次长对于
财政上的意见当然要向部长贡献,不该直接向行政院长申述。这道理很简单。所以说清
代那些措施,只是法术,不能说它是制度。
清代六部尚书、侍郎都可单独向皇帝讲话,上面已说过。然而除此以外,不论什么人,
又都不许向皇帝讲话。翰林院是一个很负清望的机关,翰林院有编修、检讨等员,照理
是清望之官,虽无政治实权,而地位则很高,向来他们是可以向政府讲话的。
到了清代,也不准“专折言事”。地方官呢?只有总督、巡抚、藩台(布政使)、臬台
(按察使)可以直接向政府讲话,道及以下的府、县,都不能专折言事了。
比起明代来,不一也可直接向皇帝讲话,这相差就太远了。
清代这些规定,若说是制度,这些制度只是要人家不过问政治。
试问除了私心外,还有什么是这项制度的含义呢?
而且清制又不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当时府学县学都有明伦堂,清廷在每个明伦堂里都
置有一块石碑,这块碑不是竖栽而是横躺的,故叫做卧碑。卧碑上镌有几条禁令。
第一,生员不得言事;第二,不得立盟结社;第三,不得刊刻文字。
这三条禁令,恰好是近代西方人所要争取的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所谓三大
自由了。
东西双方的现代史,在这上,有一个恰正相反的对比。
讲起来,真值得我们内心的惭愧。卧碑立于顺治五年。有名的金圣叹,就为犯了卧碑禁
令而杀头了。
因为当时考试官贪污,一些生员跑到明伦堂向孔子灵位哭叫,就犯了言事结社的禁令。
我们从这些地方看,就可看出清制之存心。
明代是特别奖励大家发言,公开发言的。
也不仅明制如是,历代都如是。只有清代才不许人讲话。
这成什么制度呢?这只是满洲部族政权便利他们统治中国的一些无理的法术。
中国历史上官吏任用,向来都归吏部管。五品以下,吏部有权可以用。五品以上,吏部
开名字给宰相,由上面来决定。
明朝废了宰相,大臣改为廷推,由九卿、七卿公议决定。但吏部尚书的意见,是受大家
尊重的。小官任用,则权仍在吏部。
清代大官,由皇帝特简,吏部不知道,也不用什么廷推了。
下面小官,不能一概由皇帝简任,还归吏部铨叙,这还算是中国历史上直传下来的一种
法规,清代皇帝也没有废得了。
但由吏部铨叙分发的人,清代必须有引见,必待皇帝见了面以后,才得正式去上任。这
无非表示全国用人之权,都在皇帝受理。
照清代,任何样的小官,皇帝都引见。这不是皇帝看重这些官,却是清朝皇帝拿这项制
度来教训中国人,告诉社会上:这是皇帝的权。
你不见到皇帝面,芝麻大的官,你也休想做。
这当然也只能说它是法术,而不是制度。
因为这些制度都是私心的。私心的制度,即便是法术。
法术是专讲手段,不论意义的。若说法术有意义,则只是些私意义。
再说到清代的考试制度。若说考试制度是一种愚民政策,清代是当之无愧的。
晚清末年,邹容在《革命军》书里说:“满洲人在中国,不过十八行省中最小一部分,
而其官于朝者,则以最小部分敌十八行省而有余。今试以京官满汉缺额观之。自大学士
侍郎尚书满汉而缺平列外,如内阁,则满学士六,汉学士四,满蒙侍读学士六,汉军汉
侍读学士二。满侍读十二,汉侍读二,满蒙中书九十四,汉中书三十。又如六部衙门,
则满郎中员外主事缺额约四百名,吏部三十余,户部百余,礼部三十余,兵部四十,刑
部七十余,工部八十余。其余各部堂主事皆满人,无一汉人。而汉郎中员外主事缺额不
过一百六十二名。每季缙绅录中,于职官总目下,只标出汉郎中员外主事若干人,而浑
满缺于不言,殆有不能明示天下之隐衷。是六部满缺司员,是汉缺司员而三倍,笔帖式
尚不在此数。而各省府道实缺,又多由六部司员外放。何怪满人之为道府者布满国中。
若理藩院衙门,则自尚书侍郎迄主事司库,皆满人任之,无一汉人错其间。其余掌院学
士、宗人府、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太常寺、太仆寺、光禄寺、鸿胪寺、国子监、
鸾仪衙门诸缺额,未暇细数。要之满缺多于汉缺,无一得附平等之义者。”
邹容这一番话,真描出了清代部族政权之实相。
中国考试制度之用意,本在开放政权,选拔真才,来分配于政府各部门。
现在清代的部族政权,既绝无意于把政权开放,则考试只成为羁縻牢笼之一术。
换言之,只让汉人们也尝到一些甜头,开放政权之一角落,作为一种妥协之条件而止。
邹容说:“至于科举清要之选,虽汉人居十之七八,然主事则多额外,翰林则益清贫,
补缺难于登天,开坊类于超海。不过设法虚縻之,戢其异心。又多设各省主考学政及州
县教育等职,俾以无用之人,治无用之事而已。即幸而亿万人中,有竟登至大学尚书侍
郎之位者,又皆头白齿落,垂老气尽,分余沥于满人之手。然定例,汉人必由翰林出身
,始堪一拜,而满人则无论出身如何,均能资兼文武,位裁将相,其中盖有深意存焉”

邹容这一说法,也说尽了考试制度在部族政权下所能占之地位。
试问汉唐宋明历代的选举与考试,是否也在刘姓政权李姓政权等之余沥下,许这辈选举
与考试的合格人酌量分尝其一杯羹的呢?
纵使汉唐宋明诸朝,也各有宗室外戚宦官等擅权用事的糊涂账,然此只是一时的人事腐
败,却非制度本身上有此一分别。
可见每一制度,不当专就此制度之本身论,而该就此制度于政府其余各项制度之相互关
系中来看此制度所能发生之功效与其实际的影响。
因此元清两代部族政权之考试制度,决不该与中国传统政治下之考试制度同类相视,这
已不须再分说。
在邹容以前,如道咸时代龚自珍诸人,也已早看到满族政权之居心。
只因那时尚不许汉人们公开抨击,因此如龚自珍辈,只有连带指摘中国历史上历代的考
试制度,说它仅只是帝皇私心,在羁縻玩弄。这在我们知人论世,究该是分别论之的。
再说满洲人跑进中国,他是先打下了蒙古,才到中国的。因此他对蒙古和西藏,却特别
怀柔。尤其对蒙古人,更是刻意拉拢。至于朝鲜,则因他们一向很忠诚于明室,所以满
洲人对朝鲜人很歧视。
蒙古人多封贝子、贝勒、亲王之类,成为满洲之亲族。当时是满洲人第一,蒙古人第二
,在下始轮到中国人。
满清皇帝又特别信奉喇嘛教,像北平雍和宫,便是喇嘛庙。这是他们想借宗教来羁縻蒙
古与西藏。
宗教在满洲人运用下,也成为一种法术了。
所以他们尽管可以同时信崇孔子又礼拜喇嘛。因为这都不是信仰,也都是法术。
他们要统治中国,唯恐自己力量不够,再拉上蒙古,蒙古原先也曾打进中国的。所以满
洲人优待他们像亲兄弟般。同时又禁止他们和中国人通商。
满洲人到中国,他们的一切政策,是拿满洲部族来控制中国人。又再拉拢怀柔蒙藏来挟
制汉人。
这都在上面讲过了。现在再讲他们对待汉人的办法。
他们到中国来,中国人当然要反抗,反抗的领导者,当然是知识分子。于是他们开科取
士,承袭了中国考试制度,表示开放政权,中国读书人依然得官做,许你们参加政治,
并许做政府里最高的官。
但实际上则另有一套办法防制你。如每一衙门满汉夹用,外省督、抚,则多用满人,少
用汉人。
这样还不够,满洲人最高明的政策,是存心压迫中国知识分子,而讨好下层民众,来分
解中国社会之抵抗力。
他们一面在怀柔藩属,压迫中国。一面在羁縻中国知识分子来减轻抵抗。又一面是压迫
知识分子而讨好下层民众。这样三方面用心,可谓是很周到的。
康熙、雍正,也都是很能干的皇帝,经他们统治,中国无言论自由,也没有结社出版自
由,而还不断有十分可怕的文字狱。
种种压迫,而知识分子无法违抗。同时正因为他们还懂得讨好民众。清代有所谓地丁摊
粮的办法,只收田租,不再要丁口税。这是他们自己夸许所谓仁政的。在康熙五十年,
当时全国人口统计,共二千四百六十二万口,从这年起,清廷下诏永不加丁赋——即人
口税,而人口则还是调查,五年一编审,但丁赋永不再加了。
实际上,这一规定,并算不得是仁政。因从中国历史讲,两税制度,早把丁税摊运入地
租,后来还要农民服差役,或者出免疫钱,这是后来的不对。王荆公制定了免疫钱,过
些时,人民又要当差了,所以明朝才又提出一条鞭法来,再拿差役归入于地租。
满洲人跑进中国,一切都照明制,田赋额也照万历年间的则例征收,那么差役已经摊在
田租里,而此下还是照样要差役。到了康熙时,再来一次地丁合一,这还是照着中国历
史的惰性在演进,朝三暮四,最多恢复了明代万历时旧额,其实非此而不能。
这哪好算得是仁政?何况地丁合一后,实际上赋税还是在增加。所以这一办法,很快就
失其讨好民众的作用。
而且就基本说,人口税加进地税,将来人口愈增,就形成人民对国家不负责。直到现在
,中国一般人民,除非有田地房屋,否则对国家就像不要负什么责任似的,这实在也不
算是好制度。总之清代在制度上,实在也没有几项值得我们今天之再称道。
我常说,历史上没有历久不坏的制度。何况是法术,仅凭私心,临时造作,哪能长久?
请代人想讨好民众,这打算并不坏。但他们又存心压迫知识分子。他们只需要有服服帖
帖的官,不许有正正大大的人。
结果造成了政治上的奴性、平庸、敷衍、腐败、没精神。
政治腐败了,纵想讨好民众,民众也得不到实惠。
到乾隆时,满族官僚日愈放肆,政治加速腐败,那时中国知识分子的反抗意识已消沉,
但下层民众所受的痛苦却积渐忍不住了。
于是民变四起,屡仆屡兴。最有名的就是所谓川楚教匪,满洲朝廷费了很大气力才把它
压平。但病根依然存在,一些也没有减。
所以此后满清政府即使不遇到中西交通,没有西洋势力侵入,不久也仍得要垮台。
现在我们将讲到太平天国灭亡后的变法和革命。
当时主张革命的是孙中山,主张变法的是康有为。
康有为的理论,也不能说他全不对。他说一个国家只要能立宪,皇帝有无是无关紧要的
。当时英国有皇帝,德国、日本、意大利也都有皇帝,我们不必定要革命废皇帝,我们
尽可一意推行宪法,让满洲人仍做皇帝也要得。
但康有为只知道皇帝无害于立宪,却不知道满清皇帝的后面是一个部族政权在撑腰。部
族政权是决不容有所谓立宪的。
孙中山先生主张革命,一定要推翻皇帝,康有为的变法就变成了保皇,似乎又像非要皇
帝不可了。
康有为实在没有看清楚,他以为只要光绪皇帝听他话,变法就变得成,这是他的大错误
。这个错误也就是错误在他没有像西洋人般懂得政治上的所谓主权的观念。他不懂得当
时的中国政治,是满洲部族主权的政治。掌握主权的是满洲人,哪里是像他所谓的皇帝
专制呢?他误认为中国传统政治只是皇帝专制,故而以为只要皇帝听我话,便可由皇帝
专制一变而为皇帝立宪。
后来康梁失败了,梁启超曾慨然说:两千年中国历史只是没有正式的革命。他这句话也
不错。但他不知道在中国传统政治下,实不需要革命。而在他们当时,则真非革命不可
啊。
不革命,便无法推翻满清的部族政权。梁启超也如康有为,误把中国秦汉以来的传统政
治看成为帝王专制,帝王专制只是一种政治制度,所以只要变法,改革此制度即够。
他不晓得在他当时,这一制度之后面,还有一个力量在拥护,在咫尺。不是皇帝一人就
可以专制,皇帝背后有他们的部族——满洲人在拥护这皇帝,才始能专制。现在光绪皇
帝既跳不出满洲人的这一圈,如何能改革这制度?若要把满洲部族这集团打破了,就非
革命不可。说到政府背后拥有的一个力量,这便是今天共产党所讲的立场和背景。
至于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政权,无论汉、唐、宋、明,却并无私权力,私立场,私背景,
它的立场背景便是全国人民,便是全社会。
所以遇到政治腐败,只要换一批人,把制度腐败了的略略修改,就仍可继续下。于是中
国历史上便只有造反,而更无革命了。
任何一朝代,既没有一种私的力量在支撑,它腐败了,天下便乱。而实无一个阻碍我们
拨乱返治的真力量。现在则有此一个力量在阻碍我们非把此力量打倒不可。
这个非打倒不可的情势,就逼成了革命。
所以唐、宋兴起不能称为是革命,只是人事变动,最多只能称为是变法。
可是清代末年,就非革命不可了。
他这两百多年的政权,和汉唐宋明不同。
套西方的话头,可以说当时一切主权在满洲人。打倒满洲人,就是打倒这政治上的一种
特权。
我们不能说汉代的一切主权在刘家,唐代的一切主权在李家。
中国传统政治,自汉以来,很少这种特权之存在。
这我在上面讲述汉唐政治制度时,已详细分析证明过。
现在则政权落到一个特殊集团的手里,这便是满洲部族。
若我们把政治主权和政治制度分开说,就形成了两派主张,一派是康有为,他主张要变
法,不要革命,他是看了制度没有看主权。另一派是章太炎,他主张只需革命,不需变
法,他是看了主权没有看制度。在这两派中间,孙中山先生认为是非革命不可的,而革
命之后还得要变法。变法的最要点,则是把皇位传袭彻底废除了,根本不要一皇帝。他
参照中西古今的制度,想来创建一个新制度。当然康有为、章太炎不脱是单纯的书生之
见,孙中山先生是一个大政治家,他有书生的修养,对政治和社会也有深刻的观察,他
认识中国,也认识西方,所以他的革命理论也不同。
以后满清是推翻了,不过连我们中国的全部历史文化也同样推翻了。
这因当时人误认为满清的政治制度便完全是秦始皇以来的中国旧传统。又误认为此种制
度可以一言蔽之曰帝王的专制。
于是因对满清政权之不满意,而影响到对全部历史传统文化不满意。
o***e
发帖数: 3526
2
钱穆对清朝人口迁移不是很内行啊。察哈尔绥远禁令虽有,但是顺治期间就允许口内汉
人出口开垦耕地,只不过不许长期居住。到了康熙后期,更是在人口压力下放开禁令,
形成第一次走西口的浪潮。新疆的情况么,乾隆屠杀镇压蒙古和维吾尔人后,实行的是
“戍边屯田”、“移民实边”政策。清八旗绿营进军的一路上除了道路驿站城堡以外,
还建了一溜佛道寺庙,龙王庙、火神庙、风神庙、子孙圣母庙、八蜡庙、城隍庙、老君
庙及社稷坛、先农坛、刘猛将军庙、文昌宫、魁星阁。不移民不常驻搞这些干什么?所
以,也应该注意到清朝人口流动禁令政策的弹性和反复性。

【在 j********p 的大作中提到】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1952)
: 新浪历史论坛
: 清代政治,和中国传统政治不同,因它背后有一批特别拥护皇帝的,这便是皇帝的同部
: 族,就是满洲人。照理皇帝是一国元首,他该获到全国民众之拥护,不该在全国民众里
: 另有一批专门拥护此政权的。这样的政权,便是私政权,基础便不稳固。
: 清代政权,始终要袒护满洲人,须满洲人在后拥护,才能控制牢固,这便是这一政权之
: 私心。在这种私心下,他就需要一种法术。所以我们说,清代政治,制度的意义少,而
: 法术的意义多。
: 在这种私制度之下,最坏的还是他们自己心虚,要替自己留一个退步。这个退步,就留
: 在关东三省。清政府把关东三省划成禁地,不许中国人出关。

l*****i
发帖数: 20533
3
给满清翻案也就是这些年才公然出来。之前可能因为人还没那么健忘,所以根本翻不了
。而之所以现在能有人翻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革命主义教育中把历史扭曲了,非要去
套它自己那个西洋舶来的世界观(而且还是文宣版),结果自然经不起推敲,很容易被
‘真相党’。
1 (共1页)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曾国藩:李鸿章一生只想升官(转载)近代中国落后的真正原因(转贴)
zz 袁世凯和民国——不得不说的糗事科学的发展有没有极限?
八国联军阶级斗争的陷阱——毛泽东现象评析之三
(z)杀君马者道旁儿——为什么说蒋方舟师妹情怀的太早了汤因比预言:中国文明将统一世界 (转载)
还说民国不丑化清代zt 税负曲线牵扯千年兴衰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之论清朝关于中国科举制:何以在中国发生 为何有强大生命力
清代漕运:一项重大的国家事务汪晖:“代表性的断裂”:反思未来民主的进程 (转载)
中国心术最坏的朝代就是清朝。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 zz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皇帝话题: 满洲话题: 中国话题: 制度话题: 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