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History版 - 同治帝因同性恋梅毒病死 (转载)
相关主题
(转)清代唯一的蒙古族状元(启功先生的祖先)zz 袁世凯和民国——不得不说的糗事
史上命运最悲惨的皇后——怀有身孕却被打入冷宫活活饿死![转贴]被长期误解的晚清改革总舵手:绝版恭亲王
慈禧太后最怕的那个女人是谁?(zz)陈晓平:唐德刚的硬伤太多了 (转载)
慈禧太后逼得儿子没有孩子为何甲午会沦为李鸿章以一人敌一国
揭开大太监安德海死因之谜 (转载)从晚清官场派系林立看甲午之败
《甄嬛传》看清朝的后宫:雍正皇帝到底有几个皇后?太上皇恋权训政,嗣皇帝杀和珅立威
乾隆一生最爱的五个女人(转载)对了,孔家什么时候用固定字排辈分的?
清朝时故宫是不是厨师有问题?无斋笔记 - 邓玉娇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同治帝话题: 慈禧话题: 鲁特氏话题: 皇后话题: 诸臣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m**c
发帖数: 7299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ayStudy 俱乐部 】
发信人: msgc (为了下一代免遭变态残害), 信区: GayStudy
标 题: 同治帝因同性恋梅毒病死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r 17 16:34:23 2014, 美东)
内容来源:新浪读书
[2012年1月5日 16:15]
同治帝画像
慈禧太后画像。同治帝19岁就病逝了。他究竟得的是什么病,是梅毒,还是天花?
这是一个历史之谜。
一同治帝病逝经过
同治十三年十月二十日(1874年11月28日),同治帝患病。二十日懋勤殿传旨,自十
月二十日至十一月初一日,同治帝都不上课。有人说,他得的病是天花。其实不是天花
,而是梅毒。
慈禧对同治帝的一言一行都是十分注意的。如果同治帝不出宫,他们母子几乎是天
天见面,并在一起进早膳的。而且,也有太监向慈禧报告同治帝的行动。同治帝自从十
月二十日着凉发病后,一直带病视事,但是没有接见大臣。
而自十一月初一日至五日,同治帝把阅折权和批折权完全交给了李鸿藻和奕?,一
时出现了权力真空。这对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同治帝的病看来不是短期内能治
愈的。
在这种情况下,政治经验十分丰富的慈禧不能再在后台,她不能坐视大权旁落。她
要走到前台来,由她来重新掌握最高的皇权,也就是二次垂帘听政。
经过精心准备,十一月初八日,慈禧一手导演的戏出台了。两宫太后在同治帝御榻
前,召见军机大臣和御前大臣。《翁同龢日记》记道:
巳正(8时)叫起,先至养心殿东暖阁。先于中间供佛处向上叩首,入见又三叩首,
两宫皇太后俱在御榻上持烛,令诸臣上前瞻仰,上舒臂令观,微语曰:谁来此伏见?天
颜温悴,偃卧向外,花极稠密,目光微露。
这是第一次召见。两宫皇太后有目的地让军机大臣和御前大臣细看在御榻上的同治
帝。同治帝伸出胳膊,让大家看。大臣们目睹后得出的结论是,同治帝的病不是短期内
可以治愈的。
瞻仰毕,诸臣退下。过了一会,两宫皇太后又传旨,请诸臣再入。这是第二次召见
。《翁同龢日记》记道:
皇太后御中间宝座,南向。宣谕数日来圣心焦虑,论及奏折等事,裁决披览,上(
同治帝)既未能恭亲,尔等当思办法,当有公论。
慈禧告诉诸臣,同治帝短时间内不能视事,关于奏折披览裁决,你们应该想个办法
。《翁同龢日记》继续写道:“未退时诸王奏言,圣恭正值喜事。一切奏章及必应请旨
之事,拟请两宫太后权时训谕,俾有遵循。命诸臣具折奏请,退后同至枢廷拟折稿。”
这次召见,只有两宫太后在座。慈禧说,目前当务之急是奏折的“裁决披览”,同
治帝不能亲自裁决,你们“当思办法,当有公论”。这是慈禧在暗示他们,应该劝谏两
宫皇太后亲理政务,实行垂帘听政。王大臣明白了慈禧的本意,在退下前就奏请两宫太
后“权时训谕”。这就完全明朗化了。慈禧干脆命诸臣写折奏请。
王大臣退下后,根据慈禧的意思草拟折稿,并说明两宫皇太后应立刻垂帘听政,来
年二月一日再由同治帝亲理朝政。
刚刚散去,两宫皇太后又第三次召见。《翁同龢日记》写道:
甫散,又传见。趋入,待齐,入见西暖阁。皇太后谕:此事体大,尔等当先奏明皇
帝,不可径请。
本来这场戏是慈禧一手导演的,但为了演得逼真,命王大臣先奏报同治帝,不要把
奏折直接送给她们。
第二天,两宫皇太后再次召见军机大臣和御前大臣。这次接见情形,《翁同龢日记
》记载颇详:
同治帝载淳画像。这是一个不幸的短命皇帝,19岁就宾天了。
辰初一刻(7时15分)又叫起,与军机、御前同入,上起坐,气色颇盛,头面皆灌浆
饱满,声音有力。皇太后亦同在御榻。上首谕恭亲王:吾语无多,天下事不可一日稍懈
,拟求太后代阅折报一切折件,俟百日之喜,余即照常好生办事。并谕恭亲王当敬事如
一,不得蹈去年故习。语简而厉。太后谕略如昨,并言西暖阁一起,乃出臣工之请,本
恐烦皇帝心虑,故未告之。今当诸大臣,即告皇帝勿烦急,已允诸臣所请矣。上举臂以
示,颗粒极足。不胜喜跃而退。
这是说,同治帝明确宣谕“求太后代阅折报一切折件”,而皇太后在一番扭捏作态
后,表示“已允诸臣所请矣”。这就说明慈禧堂而皇之地取得了阅折批折权,也就是最
高的皇权。
十一月初十日,同治帝颁发上谕:
再三吁恳两宫皇太后,俯念朕躬正资调养,所有内外各衙门陈奏事件,望请披览裁
定。仰荷慈怀曲体,俯允权宜办理,朕心实深感幸。将此通谕中外知之。
同治帝明确表明把最高皇权交给了两宫太后,实则是交给了慈禧。
同治帝的病在前十天,好像有所好转。
翁同龢在初十日记道:“上(同治帝)今日脉气更好,见昨酉方,用枣仁、远志,少
寐故也。见起居单,歇着时却不多,而饮食亦不少,(元宝汤进六碗,一昼夜九碗,又
老米粥一碗。)可庆也。”
此后同治帝的病便趋于恶化。
二十日,“腰间肿痛作痈流脓(仍有筋挛字)。项脖臂膝皆有溃烂处”。
二十三日,“脉息皆弱而无力。腰间肿处两孔皆流脓(亦流腥水),而根盘甚大,内
溃则不可言,意甚为难”。
二十七日,“看昨方,按云脉滑缓无力,惟肾愈流注,脓汁虽稍见稠,而每日流至
一茶盅有余,恐伤元气云云”。“起坐时少,流汁极多,殊委顿也”。
以后据《翁同龢日记》记载,其间曾请一位治外症的民间名医89岁的祁仲来诊治,
此人是荣禄推荐的。治疗过程翁同龢记道:
(二十九日)辰正(8时)见于东暖阁,上(同治帝)拥坐榻上(枕一中官),两宫太后亦
坐,命诸臣一一上前,天颜甚粹,目光炯然,痂犹有一半未落。谕今日何日?并谕及腊
月应办事,枢臣奏无庸虑及。臣奏圣心宜静。上曰胸中觉热也。退至明间,太后立谕群
臣,以现在流汁过多,精神委顿,问诸臣可有良法。圣虑焦劳,涕泗交下。臣因进曰,
择医为上。臣荣禄曰有祁仲者,年八十九,治外证甚效,可传来诊视。太后颔之,语甚
多,不悉记。退坐奏事处,有敕勿即散直。有顷传诸臣皆入,上(同治帝)侧卧,御医揭
膏药挤脓,脓已半盅,色白(比昨稍稠),而气腥,漫肿一片,腰以下皆平,色微紫,视
之可骇。出至明间,太后又立谕数语,继以涕泪,群臣皆莫能仰视。午初(11时许)祁仲
到,命诸臣随入殿。良久,祁仲与李德立等入,半时许视毕,宣召至西暖阁问状,余等
未与,恭(恭亲王奕?)、醇(醇亲王奕)两王入。(恭邸五六刻始下,医者先出。)余等既
退,则问荣君如何。曰祁仲言,此痘痈发处尚非肾俞穴,(在肾俞下。)冀可治,药用十
全大补汤。俄而传闻令李德立仔细请脉。祁仲方未用,存案而已。
从这一记载不难看出,慈禧对同治帝的病是很关注的。但是,名医祁仲的药方却未
被慈禧采纳,说明慈禧对同治帝得的是什么病心中是有数的。以后同治帝病情愈益加重
,但奏事处太监却说“大有起色”,这也许是同治帝的回光返照,也许是太监怕担责任
而说些吉利话吧!
翁同龢还是冷静的,每日同王大臣看方,且记日记。他对用药有一定知识。十二月
初二日,他记道:“今日方匆匆一看,用酒连、葛根二钱也,不可解,不可解。”用这
种药是什么目的,他闹不明白。事实上,御医李德立、庄守和已经知道同治帝是治不好
了。回天乏术,只是拖延时间而已。
同治帝终于死去了。《翁同龢日记》记道:
即入城小憩,未醒忽传急召,驰入内尚无一人也,时日方落。有顷,惇(惇亲王奕)
、恭(恭亲王奕?)邸,宝(宝鋆、)、沈(沈桂芬),英桂、崇纶、文锡同入见于西暖阁,
御医李德立方奏事急,余叱之曰何不用回阳汤。彼云不能,只得用麦参散。余曰即灌可
也。太后哭不能词。仓猝间御医称牙关不能下矣。诸臣起立,奔东暖阁,上扶坐瞑目,
臣上前遽探视,弥留矣。天惊地坼,哭号良久,时内廷王大臣有续至者,入哭而退。惨
读脉案,云六脉俱脱,酉刻崩逝。
这是关于同治帝病逝的最准确的记载。
同治帝登基时脚穿的小朝靴。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1875年1月12日),同治帝死去,在位13年,死时19岁。
二同治帝死因四说
关于同治帝的死因,历来众说纷纭,不得其解。
大体有四种说法,一是梅毒说,二是天花说,三是疥疮说,四是梅毒加天花说。
第一,同治帝死于梅毒说。《十叶野闻》记道:
与贝勒载澂(恭亲王之子)尤善,二人皆著黑衣,倡寮、酒馆暨摊肆之有女子者,遍
游之。后忽病发,实染梅毒,故死时头发尽落也。
《清朝野史大观》记道:
慈禧又强其爱所不爱之妃,帝遂于家庭无乐趣矣。乃出而纵淫,又不敢至外城著名
之妓寮,恐为臣下所睹,遂专觅内城之私卖淫者取乐焉,从行者亦惟一二小内监而已。
人初不知为帝,后亦知之,佯为不知耳。久之毒发,始犹不觉,继而见于面,盎于背,
传太医院治之。太医院一见大惊,知为淫毒,而不敢言。反请命慈禧,是何病症。慈禧
传旨曰:“恐天花耳!”遂以治痘药治之。
这是说,御医已经诊断出同治帝的病是梅毒,但他们不敢说,反而故意请命慈禧。
慈禧也知道同治帝患上了梅毒。但是,她故意视而不见,把此病硬说成是天花。这样,
同治帝的病就被慈禧定了调子。以上虽然都是野史记载,但很有参考价值。
第二,同治帝死于天花说。《翁同龢日记》认为是天花,在日记中反复陈说;《慈
禧外纪》也认为得的是“痘症”,即天花;学者徐艺圃在其撰写的《同治帝之死》一文
中,引用了清室档案《万岁爷进药用药底簿》。这里记载了自同治十三年十月三十日同
治帝得病召御医李德立、庄守和入宫请脉时起,直至十二月初五日同治帝死时止,前后
共37天的脉案、处方及106帖服药记录,认为同治帝肯定死于天花无疑。
第三,同治帝死于疥疮说。《清朝野史大观》说同治帝死于梅毒,认为“言因发疥
疮致命者误”。可见,有人认为是生疥疮致死的。
第四,同治帝死于梅毒加天花说。台湾高阳先生在《慈禧全传-玉座珠帘》里即用
此说,说明其有所本。
以上四说,究竟孰是孰非?笔者认为,同治帝应是死于梅毒。
野史记载同治帝出宫冶游是完全可能的。虽然清朝祖制极为严格,但是作为皇帝还
是有空隙可钻的。尤其是同治帝有一段时间,整天在关注重修圆明园。也许借视察圆明
园工程为由,行寻欢作乐之实。
同时,他还搞同性恋。他同翰林侍读王庆祺关系暧昧,有评说:“帝竟与王同卧起
。”《李鸿藻年谱》评道:“因之宵小乘机诱惑引导,遂至日惟嬉戏游宴,耽溺男宠,
日渐羸瘠,未及再祺,即以不起。”“与王同卧起”、“耽溺男宠”,即是同性恋之意
。王庆祺曾和同治帝同看秘戏图即春宫画,“两人阅之,津津有味,旁有人亦不觉”。
这个王庆祺,“顺天人,生长京师,世家子,美丰仪,工度曲,擅谄媚之术。初直南书
房,帝爱之。至以五品官加二品衔,毓庆宫行走。宠冠同侪,无与伦比”。
同治帝死时有人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弘德殿广德楼德行何居惯唱曲儿钞曲本”
,下联是“献春方进春册春光能几可怜天子出天花”。这副对联嘲讽的正是同治帝平时
的行止。
正由于此,所以在十二月十四日,即同治帝死后九天,御史陈彝上一奏章,称“查
侍讲王庆祺,素非立品自爱之人,行止之间,颇多物议”。又说“去年王庆祺为河南考
官,风闻撤棘之后,公然微服冶游,汴省多有知之者。举此二端可见大概。至于街谈巷
议无据之词,未敢渎陈,要亦其素行不孚之明验也”。
这一奏折说得非常清楚,“行止之间,颇多物议”了,“公然微服冶游”了,“街
谈巷议”了,这是在指斥王庆祺行为不端,也是在追究王庆祺导引同治帝走邪路的责任。
当天慈禧便发下上谕:“王庆祺著行革职,永不叙用,以肃官方。”对王庆祺的处
分反证了民间传闻是事出有因的,也说明了王庆祺确与同治帝有染。
还有一个证据是,十二月二十五日,总管太监张得喜等发往黑龙江为奴;十二月二
十六日,革内务府大臣文锡、贵宝职。而张得喜正是导引同治帝冶游的太监。文锡、贵
宝亦如是。
李德立的曾孙李镇在《文史哲》撰文《同治究竟死于何病》,认为同治帝死于梅毒
。他说他问过李德立的长子,也是他的祖父。他的祖父回答说:“同治确是死于梅毒。
”这是御医李德立传下的口碑资料,是可信的。
[附录]慈禧儿媳阿鲁特氏皇后死亡之谜
同治帝病逝不久,皇后阿鲁特氏即死去。她的死,也是一个历史之谜。
皇后阿鲁特氏之死同她和同治帝的婚姻很有关系。同治十一年(1872)正月,慈安、
慈禧两宫皇太后酝酿撤掉垂帘,归政同治帝。但在归政之前,必须给时年17岁的同治帝
完婚。不料,在为同治帝选择后妃的问题上,慈安和慈禧发生了争执。
有清一代满蒙人中惟一的状元崇绮,同治帝的岳父。
慈安看中了翰林院侍讲崇绮的女儿阿鲁特氏。崇绮(?—1900),字文山,原蒙古正
蓝旗人。大学士赛尚阿之子。同治三年(1864),考中一甲一名状元。有清一代,满蒙人
试汉文中状元者,只有崇绮一人。他“生平端雅”,“工诗,善画雁”。能诗善画,多
才多艺。他是一位汉文化造诣颇深的蒙族高级知识分子。阿鲁特氏,“幼时即淑静端慧
。崇公每自课之,读书十行俱下。容德甚茂,一时满洲、蒙古右族,皆知选婚时必正位
中宫”。阿鲁特氏在其父亲的教育下,文化水平也很高。当时她19岁,正是好年华。慈
安爱其“端庄谨默,动必以礼”,很想立她为后。
而慈禧却看中了员外郎凤秀的女儿富察氏。她还是个小姑娘,才14岁,姿性敏慧,
容仪婉丽。慈禧“欲立之”。
阿鲁特氏虽然容貌不如富察氏,然而“望而知为有德量者”。慈安、慈禧各有所属
,“相持不决”。这时只好召同治帝自己选定。“帝择东后所拟定者为后”,即选择了
阿鲁特氏为皇后。这就大大地得罪了慈禧。她认为这是亲生儿子有意和自己作对。但迫
于当时的形势,她不便发作,只得暂时隐忍,便同意了立阿鲁特氏为皇后,但必须定富
察氏为妃子。
这样,在同治十一年(1872)二月初三日两宫发布懿旨,选翰林院侍讲崇绮之女阿鲁
特氏为皇后,员外郎凤秀之女富察氏为慧妃,知府崇龄之女赫舍哩氏为瑜嫔,前任副都
统赛尚阿之女阿鲁特氏为珣嫔。接着在二月十五日又发懿旨,大婚典礼定于本年九月十
五日举行。在这之前的七月二十六日纳采礼,八月十七日大征礼。同一日,恭亲王奕?
上一奏折,奏请大婚礼成,应为慈安、慈禧加上徽号。两宫太后“俯如所请”。
时光荏苒,转眼大婚日期到了。九月十四日,同治帝身着礼服,亲御太和殿,遣惇
亲王奕为正使、贝勒奕劻为副使,持节奉册宝诣皇后邸,册封阿鲁特氏为皇后。派大学
士文祥为正使、礼部尚书灵桂为副使,持节奉册宝封富察氏为慧妃。九月十五日举行大
婚典礼。这一天,皇后阿鲁特氏由自家邸第升凤舆,銮仪卫陈仪仗车辂,鼓乐前导,由
大清中门行御道,至乾清宫降舆。同治帝身穿礼服,在坤宁宫外等候,行合卺礼。同治
帝大婚便告成了。
慈禧虽然容忍了慈安和同治帝的选择,但她对皇后阿鲁特氏是不喜欢的。据说,大
婚当晚,皇后应对,颇讨同治帝欢心。同治帝让她背诵唐诗,她竟“无一字误”。同治
帝对皇后愈加宠幸。他又见皇后气度端凝,不苟言笑,更加敬重她。慈禧见同治帝和皇
后伉俪甚笃,恩恩爱爱,很不是滋味。皇后见慈禧时,慈禧从不给她好脸色。慈禧对同
治帝冷落慧妃,更是不满,对他说:“慧妃贤慧,虽屈在妃位,宜加眷遇。皇后年少,
未娴宫中礼节,宜使时时学习。帝毋得辄至中宫,致妨政务。”慈禧竟然以妨碍政务为
理由不准同治帝同皇后亲近,让他多亲近慧妃。同治帝不敢违背慈禧的旨意,因此就很
少到皇后宫中去了。但他也不愿亲近慧妃。为此,他经常独宿在乾清宫。慈禧的干预使
同治帝的婚后生活很不如意。
大婚的下一步便是同治帝亲政了。
同治十二年,同治帝载淳已18岁了。
同治十二年正月二十六日(1873年2月23日)举行了同治帝亲政大典。
二月初八日,上谕两宫皇太后崇加徽号为“慈安端裕康庆皇太后,慈禧端佑康颐皇
太后”,以示尊崇。
同治帝死,光绪帝即位,两宫太后懿旨,封阿鲁特氏为嘉顺皇后。光绪元年二月二
十日(1875年3月27日)嘉顺皇后死去,年仅19岁。
崇绮之女、同治帝的皇后阿鲁特氏。关于她的死,当时便有传闻,有的说是吞金,
有的说是绝食。《越缦堂国事日记》说:“后即服金屑,欲自杀以殉,救之而解。”《
李鸿藻先生年谱》说:“其后之崩,盖绝食也。”《清代野史》言:“有谓阿鲁特氏自
伤侍疾之无状,愿一死以殉载淳者。故当时曾经谕旨曰:‘上年十二月,痛经大行皇帝
龙驭上宾,毁伤过甚,遂抱沉疴,以表其殉夫之烈。’或曰,是特掩饰天下耳目之言,
非实录也。”
阿鲁特氏之死确是一桩疑案。她死得很突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慈禧不喜欢
阿鲁特氏,其“不得孝钦太后欢”。据说,慈禧爱看戏,阿鲁特氏陪侍左右,“演淫秽
戏剧,则回首面壁不欲观。慈禧累谕之,不从,已恨之”。阿鲁特氏身边的人劝她要同
慈禧搞好关系,否则恐于己不利。阿鲁特氏说:“敬则可,昵则不可。我乃奉天地祖宗
之命,由大清门迎入者,非轻易能动摇也。”有人将这个话密告慈禧,慈禧“更切齿痛
恨,由是有死之之心矣”。慈禧认为,阿鲁特氏是在讥讽自己不是由大清门迎入的,而
是由贵人一步步升上来的。这是她所不能容忍的。以后慈禧对阿鲁特氏便百般挑剔。同
治帝有病,皇后不敢去侍奉,慈禧就大骂她“妖婢无夫妇情”。同治帝弥留之际,皇后
哭着前往探视,并且为同治帝擦拭脓血,慈禧又大骂:“妖婢,此时尔犹狐媚,必欲死
尔夫耶?”
慈禧为什么这么仇恨阿鲁特氏呢?
这一方面,是因为慈禧在为同治帝选皇后时,就不喜欢她;另一方面,是因为皇后
不善于逢迎。更主要的是未来的皇权之争,这是问题的实质。
对此野史有记载,可供我们参考。《清朝野史大观》记道:
及帝弥留之际,后不待召,哭而往,问有遗旨否,且手为拭脓血。帝力疾书一纸与
之。尚未阅竟,忽慈禧至,见后悲惨,手拭帝秽,大骂曰:“妖婢,此时尔犹狐媚,必
欲死尔夫耶?皇帝与尔何物,可与我。”后不敢匿。慈禧阅迄。冷笑曰:“尔竟敢如此
大胆!”立焚之。
又有记载说:
及上崩,德宗(光绪帝)立,毅皇后以与所草之遗诏不符,剧悲痛,事为那拉氏所知
,亟召至,遽批其颊曰:“尔既害吾子,尚思作皇太后耶?”毅皇后跪于地,泣不止,
久之,始还宫,益痛不欲生。
总之,这些记载透露出的一个重要信息,即几乎都是围绕一个皇权继承问题。慈禧
与嘉顺之争,决不是一般的婆媳不和,而是更深层次的皇权归属之争。初出茅庐的阿鲁
特氏,哪里是久经沙场的叶赫那拉氏的对手。光绪帝即位后,两宫以太后的身份垂帘,
阿鲁特氏便处于十分难堪的地位。她本应是太后,但作不了太后。作皇后吧,将来光绪
帝亲政后必然要立个皇后。因此,就把她逼上了死路。
其父崇绮入宫探视,分析了整个情况。他很有头脑,向慈禧上奏如何办,慈禧明确
地说:“皇后如此悲痛,即可随大行皇帝去罢。”据说阿鲁特氏在走投无路时,曾写一
字条请命于崇绮,崇绮批了个“死”字。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关于她的死,《清史稿》记道:
(光绪)二年五月,御史潘孰俨因岁旱,上请更定谥号,谓:“后崩在穆宗升遐百日
内,道路传闻,或称悲伤致疾,或云绝粒霣生,其节不彰,何以慰在天之灵?”
这个御史胆量很大,但是慈禧绝对不允许有人攻诘自己,她降旨处分了这个胆大的
潘御史:“其言无据,斥为谬妄,夺官。”这就压下了不平的舆论。可以说,阿鲁特氏
是自尽的。
(编辑:琪琪)
文章摘自 《揭秘监狱神秘面纱:女监档案》 作者:孙晶岩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1 (共1页)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无斋笔记 - 邓玉娇揭开大太监安德海死因之谜 (转载)
同治皇帝的瑜妃《甄嬛传》看清朝的后宫:雍正皇帝到底有几个皇后?
载恬 载沣乾隆一生最爱的五个女人(转载)
蒋中正日记zz清朝时故宫是不是厨师有问题?
(转)清代唯一的蒙古族状元(启功先生的祖先)zz 袁世凯和民国——不得不说的糗事
史上命运最悲惨的皇后——怀有身孕却被打入冷宫活活饿死![转贴]被长期误解的晚清改革总舵手:绝版恭亲王
慈禧太后最怕的那个女人是谁?(zz)陈晓平:唐德刚的硬伤太多了 (转载)
慈禧太后逼得儿子没有孩子为何甲午会沦为李鸿章以一人敌一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同治帝话题: 慈禧话题: 鲁特氏话题: 皇后话题: 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