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History版 - 甲午之战进行中间清人的懊悔
相关主题
慈禧太后不死的话,大清朝不会亡吧。
萧瀚 | 政治海洛因:帝国崛起的幻觉?
ZZ大清国皇家电视台《新闻联播》
乾隆老母
开叉说铺一仇视汉族是没有文化
Re: 东方智慧和西方智慧的比较Re: 一点讨论。Re: 曾国藩
自强,进取,抗争---洋务运动30年(扫扫盲)
洋务派,李鸿章与变法
打倒李鸿章的文章没有一个比这个高明的
鲁迅谈到的<<蜀碧>>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铁路话题: 清人话题: 清朝话题: 李鸿章话题: 懊悔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m******r
发帖数: 4351
1
中日战争第12卷,有很多清人自己对时事的奏折,有些是建议,有些是懊悔。懊悔五花
八门,这里列举一些共通之处。
1.海军买快艇。这个大约是共识。如果有快艇,日海军就不容易那么迂回和穿插分割,
对北洋舰队形成局部以多打少的优势。这个问题基本上大家都点到为止,免得惹恼了某
太后。
不过大家还是出了不少补救的主意。首先是赶快买快艇,没钱啊,那就借啊,清朝当时
还没有借贷这个概念,基本上不欠外债,所以在外国那里信用是刚刚的(想想如果北洋
当年早有意识去借钱买军舰,慈禧有意识去借钱修颐和园,是不是战争结果不一样了)
。买了船没有兵啊,雇洋人的兵和管带啊。不管可行性如何,这些建议最后没有付诸实
施是肯定的。
2. 铁路。这个提到的差不多最多。清人这时才意识到铁路对运兵运粮的好处了,现在
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追悔何及"。前些年李鸿章洋务派就提议在东三省修铁路,本来目
的是为了对抗俄国,因为俄国在修西伯利亚大铁路,清人说,"东西万里,瞬息可至
,其势加于中国如高屋建瓴,不遽发难,乃其不知中国之虚实也。" (其意是现在败给
了日本,虚实尽皆暴露,俄人野心就起来了)。
铁路这东西不像海军军舰,这就是个摇钱树,洋人甚至愿意自己掏钱修呢。军事上更是
作用无穷大。那为什么清朝还不愿意修呢。原来当时的中国人保守的实在厉害,导致近
代铁路在中国的修建,一直颇费周折。
当年第一条铁路的出现,把清朝人吓得要死:
“同治四年(1865年)七月,英人杜兰德以小铁路一条,长可里许,敷于京师永宁门外
平地,以小汽车驰其上,迅即如飞。京师人诧所未闻,劾为妖物,举国若狂,几致大变
。”(李端瑞:《春冰室野乘》)

百姓主要的恐惧是铁路会震动先人的陵墓,破坏风水和气脉(为此后来中国的第一批铁
路都是用骡马拉的,慈禧的高级一点,用人拉)。由于老百姓恐惧情绪强烈,清政府赶
紧饬令步军统领衙门出面拆毁之。

第二年(1866年),怡和洋行打着修建一条“寻常马路”的幌子,骗过清政府的地方主
管部门苏松太道,铺设了全长15公里的吴淞铁路。之后该铁路陷入清朝地方政府和英国
人之间的扯皮官司之中。直到烟台条约签订,清政府终于得以花费28万5千两白银予以
买断,拆毁之后,被拆毁的铁轨和运营车辆等物全部运往台湾沉入打狗港。

后来李鸿章等洋务派提倡修铁路,理由是对军事行动和后勤有利。后来中法战争的失利
,为其提供了重要根据。但是这也抵不过群起反对的大臣们,他们比百姓明白多了,理
由还相当充分:“铁路之说,刘铭传倡于前,李鸿章和于后,是直欲破坏列祖列宗之成
法以乱天下也。”然后大家归纳出铁路有“三弊”、“九不利”、“不可行者八”、“
有害者九”,最终会“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想起三峡大坝和四川地震和
重庆大旱的联系了,对反方要想证明这种联系的没有是很难的)。

理由最牛最充分的还属翁同龢,说建造铁路有“资敌、扰民、失业”等弊端。

最终李鸿章走的是上层路线,利用慈禧太后的女人心里,让慈禧喜欢上了这个洋玩意,
终于在1889年,慈禧太后下发懿旨,明令海军衙门会同军机大臣妥议修建铁路事宜。
扯了二十多年皮,这才开始讨论修铁路,可时间已经距离甲午战争只有五年了。
3.电报
其实中国人对火车还不是最恐惧的(虽然在义和团战争期间百姓们又开始拆铁路),因为
火车毕竟看得见摸得到,最怕的是反而是埋在地下的电线。这是对未知的恐怖。就好比
恐怖片,恐怖的不是鬼魂,而是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想起了当今的国人对转基因的恐
惧,生怕转基因把自己的基因也给转了)
所以清朝只好把电线铺在地面上,结果日人派了N多间谍,把这些电线全都割断了。清
人咬着后槽牙说早知道还是铺埋在地下的暗线好了,不过我觉得这可能还是没多大用。
因为当时日人间谍非常猖獗,把清军驻防和山川地理摸得一清二楚不说,甚至还有顺手
把清军炮台的主炮给炸了的事情。
S*E
发帖数: 3662
2
无线电电报那时有了吗?甲午时用了?

【在 m******r 的大作中提到】
: 中日战争第12卷,有很多清人自己对时事的奏折,有些是建议,有些是懊悔。懊悔五花
: 八门,这里列举一些共通之处。
: 1.海军买快艇。这个大约是共识。如果有快艇,日海军就不容易那么迂回和穿插分割,
: 对北洋舰队形成局部以多打少的优势。这个问题基本上大家都点到为止,免得惹恼了某
: 太后。
: 不过大家还是出了不少补救的主意。首先是赶快买快艇,没钱啊,那就借啊,清朝当时
: 还没有借贷这个概念,基本上不欠外债,所以在外国那里信用是刚刚的(想想如果北洋
: 当年早有意识去借钱买军舰,慈禧有意识去借钱修颐和园,是不是战争结果不一样了)
: 。买了船没有兵啊,雇洋人的兵和管带啊。不管可行性如何,这些建议最后没有付诸实
: 施是肯定的。

1 (共1页)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鲁迅谈到的<<蜀碧>>
晚清外交官(1): 不容于尧舜之邦
我写中国近现代史(1912-1976)
慈禧与光绪
瞿秋白陈伯达是不是穿越党啊
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
如果国民党当政
再说鸦片战争 (转载)
正读的这本《史记》注者大骂文人雅客追慕的宋朝学风极差
杨天石:为什么中国人老是把历史搞错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铁路话题: 清人话题: 清朝话题: 李鸿章话题: 懊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