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History版 - [BSSD]班固汉书之司马迁传,与司马迁报任安书 (转载)
相关主题
也说一下李广摘一段我百度来的宝贵资料
李陵:中国版的斯巴达ZT司马迁写史记的难度和工作量如何?
关于火绳枪、燧发枪对于弓箭的优势这算不算汉代黄豆名称的证据?
个人觉得汉朝的李陵是中国历史上最适合拍成电影的角色汉书为什么不叫《汉史》?
我说几个游牧文化跟中原不同的意识 (转载)当年,班固做的燕然山石刻还在不在?
WLJ和李陵有点相似之处班固说
乱说司马迁和小弟弟觉得曹操有点冤
《史记》记载的是真实的历史吗一代英主李世民为何向突厥称臣纳贡12年 (转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司马迁话题: 任安话题: 班固话题: 汉武话题: 太史公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o**********e
发帖数: 18403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onetiemyshoe (onetiemyshoe),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BSSD]班固汉书之司马迁传,与司马迁报任安书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an 23 21:12:43 2016, 美东)
发信人: leawolf (执中以宁),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BSSD]班固汉书之司马迁传,与司马迁报任安书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an 22 16:33:11 2016, 美东)
班固写司马迁传,我想他一定怀着矛盾的崇敬之心。司马迁史记,上起轩辕黄帝,下至
汉武,在有汉一代史事与班固汉书重合之处颇多。自高祖本纪,到李广传卫霍列传,汉
书多有参考借鉴处。不过班固作为东汉人,离开那个时代远了一些。较之司马迁,他
更是传统儒家学者,汉书起于私修,而后得到皇帝的了解支持,成为半官修史。
司马迁传亦颇参考史记太史公自序,如关于司马氏起源,司马氏“世典周史”,自东周
,分散各国,在秦者有司马错,将兵伐蜀,开蜀中司马一脉。司马错之孙司马蘄,随白
起伐赵,参与长平之战,归秦后又与白起一起被杀。司马蘄有孙司马昌,昌子毋怿,毋
怿子喜,喜子谈,谈子迁。
司马谈仕汉,为汉武帝太史。元封元年,汉武封禅泰山,司马谈没有跟随,“发愤而卒
”。此时司马迁刚奉天子使而归来;他生于龙门,十岁诵古文,二十岁广为游历,到处
探访,会稽,沅湘,齐鲁,都留下足迹。归来而出仕,又奉命西至巴蜀,远达昆明始归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司马迁自20岁到30岁左右,就是这样度过。这个经历与很多后
来读书人类似,尤其让人想到杜甫的经历。
元封元年,汉武已为帝30年。由此推测,司马迁生年大致在汉武继位前后,与霍去病年
纪仿佛。当然此时,霍去病已经去世数年。而司马迁在家守孝三年后,始继承父亲太史
职位来到长安。
太史可以看到更多的皇家藏书。也就在整理文献中他开始决定写一部史书。再过两年到
太初元年,改历法。司马迁与上大夫壶遂有一段对话,系统阐述自己的想法。此时离孔
子作春秋已500年,而孔子距周公500年,司马迁以为自己只努力做编撰整理的工作,不
敢比拟孔子春秋。于是“论次其文”,自太初元年开始有意识的系统著作。
再过数年,天汉二年而有李陵之祸。李广利因妹李夫人得宠,率三万骑西出酒泉,汉武
欲其成卫霍之功,而令李陵为运辎重。李陵自请率五千人深入,以少击众,却不幸遭遇
匈奴主力三万,力战数日,最后突围未果,降匈奴。此事传来群臣尽罪李陵,唯独司马
迁为李陵辩解,“步卒不满五千,深輮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转斗千里,矢尽道穷
”云云。而此语刚好触痛汉武,他私心是以精锐优势成李广利之功,效卫霍之荣,而偏
李广利太不成器。再推测,汉武此时应该已有废太子之心,故欲李广利立功。司马迁仗
义执言,他应该也清楚此事利害关系,不曾料想的怕只是晚年汉武的猜忌与残酷。
而实际上,司马迁与李陵并不是朋友关系,司马迁在报任安书里说,“趣舍异路,未
尝衔杯酒,接殷勤之余欢”。他二人兴趣爱好不同,不相往来,司马迁却敬佩李陵有国
士之风。遭此横祸,隐忍苟活,为书之未成也。
报任安书是一篇非常沉痛的文字。任安少卿是他的好友。而实际上如果留心,司马迁史
记里提到过他的这位朋友;卫霍列传里,卫青日谦退,而霍更尊宠,门客多改投霍门下
以求仕进,“唯任安不肯”。五字道出太史公对这位朋友的赞许。此时他们应该还未相
识。而与任安为友,想必太史公对卫青有相当好感,也从朋友那听到不少第一手资料
吧。
太史公相熟的故卫青门客还有一位田仁。田仁是田叔的小儿子,其传在田叔传后寥寥几
句。后来褚先生又在此处补上任安传,非太史公作。田仁与任安轨迹类似,卫青门客,
赖卫青出仕,而在太史公李陵之祸后几年,即有巫蛊之难。田仁时为京辅都尉,任安时
为北军使者。田仁掌城门,罪在纵太子出城逃亡,任安虽未从太子叛,却没有积极带兵
平乱,武帝说他欲坐观成败,均下狱死。
报任安书是回复任安的一封信,其时任安为益州刺史,而太史公刑后出任中书令。任安
信中似乎是劝朋友“慎于接物,推贤进士”。太史公对于以前书信,并未做答,这种侮
辱与打击“独郁悒而与谁语?”任安作书时未必在长安,按司马迁回信所说,是随从东
巡归来,那是太始三年/四年间;两人即使都回长安后,司马迁也有可能回避这位故友
。一直到巫蛊之难,任安下狱,处死在即,司马迁方以此书,抒发自己的衷曲,兼一吐
为书未成而甘受辱的苦衷。他说“汙辱先人,亦何面目以上父母丘墓乎?” ”居则忽
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在如此苦痛中,坚
持完成史记,"僕雖怯懦欲苟活,亦頗識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沈溺縲紲之辱哉?且夫臧
獲婢妾,由能引決,況僕之不得已乎?所以隱忍苟活,幽於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恨私心
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彩不表於後世也"。
报任安书实在可以做史记此书的后记。是作者对成书过程的一个总结,是写此书的目的
,也是写书过程的艰辛。此信汉书在司马迁传中收录,班固却没有提及司马迁何年而逝
。任安被斩后,第二年汉武悔巫蛊之难,族江充家,杀丞相刘屈髦,李广利降匈奴。再
二年,昌邑王死,刘弗陵立为太子,武帝做了五十多年皇帝也终于寿终正寝。司马迁何
时去世?汉书有杨敞传,杨敞娶司马迁女,生子恽。司马氏夫人早逝,杨敞后另娶。杨
恽“始读外祖太史公记”,而后流传。杨恽应该是司马迁在世的唯一家人,可能是外祖
父去世后得以读到,以此,加上班固说司马迁去世后,其书渐流传,有可能司马迁去世
于昭帝年间。
班固评论司马迁:"善序事理,辨而不華,質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
惡,故謂之實錄"。这是对司马迁的史笔的赞美。同时,班固与司马迁也有观点的不同
,史记中有粗略处,有矛盾处,亦有不符合正统儒家思想处,"論大道則先黃老而後六
經,序遊俠則退處士而進姦雄,述貨殖則崇埶利而羞賤貧"。更感慨,司马迁如此博学
多闻,却终不能自全己身,"以遷之博物洽聞,而不能以知自全,旣陷極刑,幽而發憤
,書亦信矣"。
"博物洽聞,而不能以知自全",班固写下此论时,可能还预见不到,若干年后,因牵
连窦宪事,也因他自己不教诸子,他终于也下狱死去。此时汉书的表与志尚未完,后赖
妹妹班昭与马续续成。所以后汉书作者范晔也感慨,
固傷遷博物洽聞,不能以智免極刑;然亦身陷大戮,智及之而不能守之。嗚呼,古人所
以致論於目睫也!
范晔自己,亦是因牵涉刘义康事,而被斩于建康。前四史中这三位史家命运的巧合令
人感慨。可见"智及之而不能守之"事情多有,也难怪历史难免重复。
---------------------------My comments---------------------
赞! 每次看“答任安书”,
都是眼泪哗哗。
学历史终极目标不是自保。
有的时候知其可为而为之。
有的时候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跟“智及之而不能守之”完全
不同阶层的“智”。 班固可能也
要“身陷大戮”,才能知道啊。
1 (共1页)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一代英主李世民为何向突厥称臣纳贡12年 (转载)我说几个游牧文化跟中原不同的意识 (转载)
为什么从春秋到战国有一个突变?WLJ和李陵有点相似之处
楚人的逆袭乱说司马迁和小弟弟
说到底,历史上东南地区的人好读书经济,但不善战《史记》记载的是真实的历史吗
也说一下李广摘一段我百度来的宝贵资料
李陵:中国版的斯巴达ZT司马迁写史记的难度和工作量如何?
关于火绳枪、燧发枪对于弓箭的优势这算不算汉代黄豆名称的证据?
个人觉得汉朝的李陵是中国历史上最适合拍成电影的角色汉书为什么不叫《汉史》?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司马迁话题: 任安话题: 班固话题: 汉武话题: 太史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