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History版 - Re: 1862年发生啥事了? (转载)
相关主题
“同治回乱”,一段被颠倒的民族血泪史!老话题:李白的血统有定论么?
同治陕甘回乱与东干人西迁zt总结一下历史上的男扮女装外逃事件
Re: 左宗棠PK李鸿章 (转载)晚清的“同治回乱”与左宗棠“收复新疆”zz
李鸿章:回王阿古柏雄桀能军 左军殊难制胜 (转载)国内回乱一览-转载
阿古柏入寇新疆和陕甘回乱之间的关系 (转载)怎么从来没人说说陕甘回乱
同治回乱是汉人死的多还是回民死得多?清朝在西域的战绩怎么这么牛
Re: 今天是同治犭回乱154周年,汉人依然愚昧懦弱。 (转载)zt-海内外数位学者证明:明朝的朱元璋是“回回”人
历史中真实的新疆三区革命(1944-1945回民暴乱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回民话题: 白彦虎话题: 清军话题: 阿古柏话题: 刘锦棠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z**********3
发帖数: 11979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pertain99 (pertain),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1862年发生啥事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Apr 10 10:49:16 2016, 美东)
晚清的“同治回乱”与左宗棠“收复新疆”
一、前言
1862—1873年(清·同治年间)在西北暴发了的回族暴乱,当年的回民,对渭南两岸的
汉人进行了疯狂的种族大屠杀,两岸汉人总数不过七八百万,被杀竟有五百多万之多。
临潼县志载:“1862--1869七年,临潼县死亡人口30余万。渭河南北烧杀之灾无一村一
人而幸免。”
富平县志载:“1855年(咸丰五年)全县有46795户,254257人,1876年(光绪二年)
统计,有28543户,120302人。户数、人数减少了一半,计1862--1869七年间被杀60%。”
三原县志记载“1861年(咸丰十一年)全县人口16万人,由于回乱加之光绪年间两次瘟
疫和大旱,人口锐减至4万人。回乱两年间(1862—1863),县旧隶五百余村俱残破,
仅存东里、蔡王二堡。”
高陵县志记载:“1864年(同治三年)县内人口锐减至32192人,两年时间减少60%。”
陕甘回乱被杀汉人总数约2000万人,暴乱中最残暴的是陕西回民,尤其是白彦虎部杀人
最狠。为此,左宗棠曾下令:“所有白彦虎部回逆,拒纳降,斩立绝。”
二、历史背景及起因
“回回”的祖宗应该是西来的突厥一类,从13世纪初开始,蒙古在漠北崛起,并三次西
征,曾占领中亚广大穆斯林地区,大批中亚、西亚的穆斯林被蒙古军裹胁到中国西北定
居。元朝建立后,与中亚两个蒙古汗国——伊利汗国与钦察汗国保持着密切经济文化往
来,为大批中亚穆斯林商人、外交使节进入中国大开了方便之门。在这一时期内,回族
的族源增添了许多中亚的民族成分。元朝时加入回回人行列的除哈剌鲁、阿儿浑人以外
,还有康里人、钦察人,西辽地面的其他突厥人以及部分非穆斯林种族,溶入回回种族
的如:阿速人、术忽回回、罗哩回回等。“回回”的大量涌入,自西向东,很快在中国
西北开辟出一条“伊斯兰走廊,”一直进发到中国的心腹之地古都——长安。史册记载
:伊斯兰教产生了1300多年,“回回”的历史只有700百多年。
明朝,“回回”帮助朱元璋夺得天下后,朱元璋夺天下后对回教礼遇有加,回教更是“
春风化雨、茁壮兴旺”起来。
到了清朝,满清政府对前朝“陋教”(清廷对“回教”的蔑称)极力排挤,特别是每次
面对“回汉冲突”基本采取“以汉制回”、“以回制回”的大政方针,“回汉相斗”、
“回族内部的新旧相争”持续不断,回族远没有过去哪么“随心所欲”、“自由自在”
的生活了,这中间也曾有过几次较大的“回民起事,”比如“苏四十三起义”等,都没
酿成大乱,回民“相对平安”地生活到了清末。
清末西北诸省是我国回族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同治元年(1862年)以前,陕西省是西
北诸省中回族人口分布最集中的省份之一。据《中国人口·陕西分册》:1850年陕西人
口总数为1210.7万人,《秦陇回务纪略》卷1谓“陕则民七回三,甘则民三回七。”所
谓“民七回三”亦为大约之数,若以此为基础来推算1862年以前陕西省的回族人口大约
有150万——200万。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署理陕西巡抚毕沅在奏折中谈到陕西回民
情形时:“查陕西各属地方,回回居住较他省为多,而西安府城及本属之长安、渭南、临
潼、高陵、咸阳及同州府属之大荔、华州,汉中府属之南郑等州县回民不下数千家,俱在
巡抚衙门前后左右居住,城内礼拜寺共有7座,其最大者系唐时建立。西安回民大半耕种
、畜牧暨贸易经营,颇多家道殷实,较其他处回民稍为体面。”到了19世纪中叶爆发回民
暴乱时,陕西渭河两岸到处都是回回村庄和堡寨,甘肃东部的宁夏至平原千余里,尽是
回族村庄,西部的河州(今临夏)、狭道州(今临洮)、清水、张家川、河西、西宁、
大通、民和、化隆、门源等地也都成为回民聚居的地。
中国回民大分散、小集中的居住格局,自形成之时,就于汉族同处一地,由于宗教
信仰和生活习俗的不同,双方的误解,隔阂日趋加深。特别是西陕甘地区“回汉杂居,
俗尚各别,睚眦小忿。”回、汉两族对于这种因习尚绝殊而导致的“龃龉相仇杀,亦视
为固然者久矣。”咸丰八、九年间,部分县乡就发生了大规模的回汉持械殴斗的事件。
然而,清政府却利用这种矛盾,采取以汉制回的政策,处处偏袒汉人:“凡争论斗殴,
无论曲直,皆抑压回民。汉人复持众欺凌,不知回性桀骜,亿万同心,日积月长,仇恨
滋深。”此外,在政治上回民也受到重重压制:“刑部自宪庙以来,屡奉堂官严禁,虽
皂卒亦不许一回杂入。”左宗棠在分折这次战争的起因时亦指出:“陕回之祸由于汉回
构怨已久,起衅之故实由汉民。”
晚清太平天国起事后,各地都兴办团练,俗称为勇。清代的勇与兵有严格区分,勇是团
练即民兵,兵是正规军。咸丰末年,为了对付太平军,河南巡抚严树森曾招募了六百名
陕西回勇驻开封协防,事毕后遣散回陕,但被陕西团练大臣张芾留用。适逢太平天国扶
王陈得才与捻党结盟,在同治元年从河南经由武关入陕。陕西省大乱,这批被征的回勇
乘乱散失。其中一批原籍同州、散伙归家的回勇走到华州(今陕西华县)圣山小张村时
,有个回勇看上了村边的竹子,与姓王的园主商定,每斤铜钱20枚。正在砍竹子时,主
人的父亲回来了,老头得知卖竹子的情况后,觉得价钱低了想反悔,但是,老头不是责
怪自己的儿子不会做买卖,而是诬陷砍竹子的回勇偷竹子,于是,双方发生了冲突。
按照当地官府的规定和民间的习惯,一旦发生盗抢案件,有“鸣钟告警”之责。竹
子买卖双方发生了冲突,按主人的一面之辞是“偷”而不是“买”。于是,随着鸣钟聚
集而来的当地团练,不分青红皂白大打出手,一下子打死两名砍竹子的回勇。
被打死一方的回勇不服气,跑到华州官府告状,希望官府能主持公道。而当时的华
州知州濮尧认为是回民“越界砍竹”并恫吓说:“尔回子与长毛勾通谋反。打死一回即
少一贼”,华州知州濮尧不但不追问被告打死人命责任,反将告状的回民重责数百,赶
出了州衙,并且声言:“向后回伤汉民一以十抵,汉伤回民十以一抵”。知州的话在传
播中被变成了“打死回民不必经官”,无疑是火上加油。地方志记载这次冲突道:“官
长不为伸理,且为汉人作主,有打死回民不必经官之谣。当此之时,回民亦俯首帖耳,
不为少动。”
华州衙门的捕快班头秦英也是个回民,对知州大人的偏袒极为不满。他把回勇带到
城外的回民村居秦家庄,经与村里的回民串连,打算结队到州衙请愿。而此时,太平军
快要进抵渭南赤水镇,华州团练邀约华阴乡团齐集华州,准备合力堵御,秦家庄回民请
愿的消息传开,变成了“回回要造反”:“回民将作捻匪(太平军)内应,必先除去内
患,然后再堵贼匪。”
于是,二华团众开至华州回民聚居的堡寨秦家庄,称“回民造反,先行剿洗”,血
洗了秦家庄,并放火烧毁了秦家村清真寺及周围的回民村庄,事情越闹越大。华县志:
“回族冬春牧羊,践踏田禾,与汉人冲突。咸丰八、九年,械斗尤烈。自回族在圣山砍
竹,州牧濮圭又右汉左回,堂谕云:‘汉伤回民,十以一抵,回伤汉民,一以十抵。’
快班头秦英,回族也,忿忿下堂,谋变愈急。嗣后华山团长白祥生,合渭邑团长张映兰
,缉诛回民十七人于麦田。诛回谍于白泉铺,回民纷纷北渡,秦家寨焚烧一空,遂有回
族大祸。”
此后,渭南的冯元佑带领万人团勇“将回村不分良莠,一概剿洗”。华州、华阴两
县的团练在剿洗了秦家村一带的所有回村后,又四处递鸡毛传贴散发:“陕西不留回民
,天意灭回,必将回民歼除净尽,回房烧毁不留”。随后,汉民称“回回造反”,回民
说“汉人灭回”,一场残酷剧烈的民族冲突开始迅速蔓延。渭北的耀州、富平、高陵、
同官汉民先向回民开刀;而临潼、渭南、同州、大荔、华州、华阴一带则是回民占了上
风。有的地方是回民先起来反抗汉民,有的地方则是汉民团练先起来洗劫回民。1862年
5月,华州(今华县)回民首先暴乱,渭河沿岸回民纷纷响应。面对声势浩大的回民暴
乱,以巡抚瑛棨为首的陕西文武官员惊恐万状,由于进剿无兵,只得暂行“安抚”。五
月十六日,清廷派原任江西、安徽巡抚兼陕西总团练张芾携同西安回绅马伯龄,临潼知
县缪树本、绅士将若纳,和其侄孙张涛等,前往渭南等处“安抚”,张沛等随带团练20
余人,由省城出发,经高陵至临潼,再由新丰渡渭河,到临潼县境之油房街后,召集回
民进行劝谕。结果谈判破裂,回民杀死张芾(张芾本是去平抚回民的,却在轿子里放有
“剿回”的传帖)。“安抚”阴谋破产,回军进而围攻西安。随及,关中西部的凤翔回
民也随之揭竿,汉民和回民之间的武装仇杀沿渭河流域迅即展开,进而波及西北所有回
民聚居地区。
据《秦难见闻记》记载:“先是同州(今大荔)所属地方见回即杀。自宝绅格杀勿
论之告示出,于是霸桥、斜口、新丰、水沟、蓝田一带,亦如同属”。巡抚令“曹继堂
往东劝谕,至斜口见奸民(团练)气势凶恶,截杀往来回民,因谕之曰:‘汝等不享平
安,而多杀无辜,此取祸之道也。一旦回民复仇,汝其无噍类矣。’答曰:‘我等众逾
十万,粮支数年何怕之有。’
三、陕西回乱
陕西回乱初期有三个中心:一是东府大荔同州一带;二在西安的北部的三原、高陵
;三在西府凤翔附近。回民首先在东府大荔县八女井、羌白镇、王阁村和渭南仓头镇发
难,之后战火蔓延到渭南、华州、华阴、大荔等州县。接着回乱很快扩大到西安府的临
潼、三原、高陵、泾阳、咸阳等县。
六、七月间,西安附近的回民军在西安城郊同清军及地方团联进行了激烈战斗,在
金胜寺全歼梅锦棠团联。回民军占领六村堡后,团团围困西安城。西府包括凤翔、岐山
、宝鸡三县,过去有回回三十六坊,也跟着做乱,其中风翔回民军围困府城长达十六个月
之久。
这样回民军自东向西,席卷了整个关中平原,声势浩大,回民军发展到三十万人左
右。
陕西巡抚瑛棨带着绿营兵和团练驻扎在西安城内,被回民军所围困。清廷派直隶提
督成明率京兵2000赴陕围剿。八月,成明被回民军围困在朝邑城内。九月初,胜保为钦
差大臣,率步骑8000人,由洛阳入潼关进剿。十二月,清军失利,胜保被清廷赐死,1863
年1月,清廷又派多隆阿为钦差大臣赴陕围剿.多隆阿原来是八旗军官,因胡林翼的提拔
而升任湘军将领(湘军名为楚勇)。清军由东向西对回民军的重要据点发动进攻,在八
月间打破了对西安的封锁,把回民军赶到了陕西西部。十月,渭城决战后,回军退入甘肃
境内。
回民军自同、西二府失败后,分两路撤退,一路经礼泉、乾州而达*州;另一路经
兴平、户县而达周至。前一路到*州后,一部分南下凤翔,与凤翔府的回民军联合作战。
后一路希望与太平军联合,但没有成功,最后二路都到了陇东的董志原。
回民军原来有东府十八大营,凤翔三大营,头目基本都是阿訇。到了董志原以后,
成立新十八大营。十八大营没有总头目,各自为政,谁也不服谁,形同一盘散沙。
为配合西捻军在陕西的军事行动,1876年回民军又从董志原大规模返回关中和陕北
,进入关中地区的回民军在眉县与西捻军达成协议:西捻军东攻同、朝,回民军围攻西
安。因西安清军防守甚严,两军只得联合东进,经咸阳、泾阳、三原、富平,到达同州
、朝邑。旋又西进围攻西安,转战蒲城、富平、三原一带。
回、捻联合抗清局面形成后,清廷命令左宗棠迅速入陕。左宗棠制定了“先秦后陇
”和“先捻后回”的反动方针,预把回、捻军消灭在泾渭河之间地区。
九月,回民军与西捻军进入陕北,并建立临时根据地,后因双方不能有效合作,西捻军
东渡黄河,进入山西境内,回民军又回到董志原。
回民军在董志塬转碾三年,在这里仍以务农为主。遇到清兵来攻,能打就打,不能
打就跑。后清兵攻势越来越紧,回民军越打越少,地方守不住,十八大营合并成四大营
,向宁夏金积堡撤退,与甘肃马化龙部会合。
至此,陕西省回乱被平复。
四、金积堡之战与甘乱的平息
陕西回乱之初,甘肃回民纷纷响应。1864年初,陕西回民陆续进入甘肃,回军声势
更加壮大。在和清军的反复斗争中,甘肃地区逐渐形成了四个反清斗争中心:马化龙领
导的以金积堡为中心的回军地区;马占鳌领导的以河州为中心的回军地区;马文禄领导
的以肃州(今酒泉)为中心的回军地区。
1862年秋,宁夏平远(今属同心)回民马兆元为反抗官府勒索发动起义(不久马兆元
被回族上层诱杀),宁夏回民军攻占宁夏府城(今银川市)和灵州城(今灵武),世居金积
堡的伊斯兰教新教大阿訇马化龙被推举为首领。
1867年7月,左宗棠率所部楚军近2万人到达陕西,对陕西回民军步步紧逼,各个击
破,使陕西回民军损失惨重。
1868年11月,左宗棠以陕西大局已定,加紧进行进军甘肃的各项准备,拟定“三路
进兵之策”,分三路向甘肃进军:刘松山率部由绥德西进,直指金积堡,是为北路;李
耀南、吴士迈率部由陇州、宝鸡趋秦州,是为南路;左宗棠和刘典率军自乾州经邠州、
长武赴泾州,是为中路。其中,北路是重点进攻方向。
金积堡位于灵州西南25余公里,东通花马池,南通固原,西靠黄河,是马化龙部回
民军的中心。
1869年秋,北路清军刘松山部进抵灵州,9月8日攻占吴忠堡东西的郭家桥,中路清
军则由固原、平凉北进,左宗棠进驻平凉,从而形成对金积堡的大包围态势。
在南线,清中路军占领预望城、黑城子、李旺堡等村堡,守卫该地区的陕西回民军
纷纷向西败退。甘肃回民军马万春部无法阻止清军前进,便同心城、韦州堡一带回民大
部投降清军。中路清军于11月中旬进至金积堡西南秦渠一带,距金积堡仅5公里。
北路刘松山部在中路清军策应下,夺取灵州城,打通了后路,从而完成了对金积堡
地区的包围。
从12月起,清军在金积堡外围与回民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清军采取步步为营的
方针,相继攻占了吴忠堡周围和金积堡北面的堡寨,随后,金积堡东西两面的险要地永
宁洞和峡口也逐步落入清军之手。
1870年2月9日晚,回民军千余人从金积堡东南突然进至秦渠南,占领石家庄和马五
寨几个村堡。石家庄扼秦渠之要。刘松山部得知石家庄被占,连夜率军来攻。回民军退
至马五寨抵抗,2月14日,刘松山在进攻马五寨时不幸中弹身亡。
随后,左宗棠一面调兵截击入陕回民军,并奏调郭宝昌进攻花马池、定边,以打通
金积堡东路粮道,一面命刘松山的侄子刘锦棠接统老湘军,重新组织对金积堡的进攻。
刘锦棠接手后一面加强对永宁洞的防守,一面在黄河两岸夹河筑垒,保护河西通道,并
将灵州至吴忠堡之间堡寨逐一攻占。
为从南面进攻金积堡,左宗棠命令黄鼎、雷正绾率中路军攻占金积堡西面汉渠内外
20余座回民军营垒,直逼金积堡西南的洪乐堡。
清军在金积堡四周挖掘长壕两道,壕深几米,宽十几米,壕边筑墙,高达丈余,两
壕一防堡内回民军突围,一防堡外回民军救援。清军沿壕分段驻守,金运昌部驻北面,
刘锦棠部驻东、南两面,雷正绾部驻西南,黄鼎部驻西面,徐文秀部驻西北面。
在清军的严密包围下,河州回民军派出的两支援军被阻截,金积堡防御形势日趋恶
化。
1870年12月31日,陈林率部分回民军向黄鼎、雷正绾求抚。 6天之后,马化龙亲赴
刘锦棠营中请降,表示愿以一人“抵罪”。马化龙及其子马耀邦向清军交出各种火炮56
门、各种枪千余杆,并积极写信向王家疃庄的回民军劝降。
1871年3月2日,清军攻入王家疃庄,金积堡之战遂以回民军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
金积堡是陕甘回民军的核心堡垒。金积堡之战的失败,使清军从此掌握了整个西北
地区的主动权。
1871年秋,左宗棠进驻安定(今定西)进逼河州,马占鳌求抚,被编入清军。
1872年秋,以马桂源、马本源兄弟为首的青海回族、撒拉族武装与白彦虎、崔伟等
陕西回民军在西宁以东大峡、小峡一带抵抗。由于清军攻下循化,西宁回族士绅纷纷求
和,白彦虎只得北退大通又转向河西,马桂源兄弟退往循化,最后被消灭。
马文禄从1865年起成为肃州(今酒泉)回民军头领。1873年春,白彦虎由青海退到河
西时,曾与马文禄协同抵抗清军进攻,由于清军攻势猛烈,白彦虎被打败出关,马文禄
投降,结束了甘肃地区最后一役。
第一次投降的回民被左宗棠安插在化平 (泾源)及平凉、静宁南北二塬。第二次投降的
回民被安插到张家川和泾源新民乡。(左宗棠对回民实行"剿抚并用"的方针,回民军如
果愿意放下武器,就地安抚.所以陕西回民投诚部队都被安置在甘肃、宁夏境内,陕西东
府回民大体被安插在宁夏泾源三川,甘肃平凉的大岔河也有一部分。耀州的回民被安插
到平凉的北原和南原四十里铺,泾源、凤翔府三十六坊的回民,被安插到平凉的为多,
也有一部分到了会宁、渭城一带的回民被安插到平凉的白水、甲积山沟和下阳家。随白
彦虎逃到俄罗斯的基本都是西安府的回民,西安府的回民在平凉、华亭县等地也有一部
分,白彦虎在沿途经过的地方也特意安插了一些回人)。
五、退入新疆
1866年,白彦虎被推选为回民军十八大营元帅之一,年仅26岁,1868年3月,回民
十八营改编为四大营,分别由白彦虎、马正和、禹得彦、崔伟率领。
从1867年8月左宗棠入陕至1873年11月清军攻占陕甘回民军的最后据点,在这6年中
,回军18位元帅有7位死在沙场(马正和、杨文治、张四明、王明章、沙学德、赫明堂
、冯君幅),有9位投降清朝就抚(禹得彦、崔伟、余彦禄、蓝明泰、阎兴泰、邹保和
、陈林、马生彦、毕大才),马长顺随白彦虎出嘉峪关之后下落不明。1871年12月肃州
失守后,18元帅中只剩白彦虎一人。1873年西宁失利之后,崔伟、毕大才、禹得彦等实
力很强的几支回民军纷纷投降了清军,据史书记载:“西宁、陕西回之就抚也,白彦虎
独迁延观望。”“陕西回军领袖崔伟等人降清后,唯白彦虎一起狡黠异常,自知罪孽重
大,虑不为官军所容,虽亦托词乞抚,而责其呈缴马械,则迁延发展,观望不前。”
1873年4月,白彦虎亲率陕甘回民军余部败退进入新疆。
1874年初,陕甘回民军实际上只有白彦虎一支。左宗棠向清廷报告:“肃州大捷之
后,在西安、敦煌、玉门、疏勒河一带只逃脱7000名回民军。”据俄国另一学者讲:“
在肃州(今甘肃酒泉)8个月围困中,清军共消灭回军两万人,在西宁消灭9千人,在金
积堡消灭回军5万人。”现存新疆图书馆的《伊米德史》上册第86页上讲:“回历1292
年(公历1876年),有消息讲从兰州方向串来了大虎、小虎两名东干(回民)。他们率
领三万名回军进入吐鲁番一带”。据东干营盘老人讲:进入新疆的回民义军及家眷总人
数在7万-8万,这时候的白彦虎部队已经是陕、甘、宁、青及新疆回民军的联合部队了。
西出阳关之后,茫茫戈壁,水源极缺,人烟稀少,沿途死伤人不少。据东干老人回
忆,当时为争夺一口水井,要经过几番争夺,双方都要死人。沿途经常有走不动而掉队
的,至今,在酒泉、哈密、昌吉、清水、焉香、巩留、伊宁、霍城一带仍有些操陕甘方
言的回民村庄,村庄的人就是当年掉队的回民后代。
进入新疆境内之后,陕甘回民军已丧失战斗力,只能择路逃生,清军则紧追不舍。
到1876年初,左宗棠已集结西北各路清军,计6万-7万人,从凉州、兰州、海州、哈密
四个方向向陕甘回民军追来。
据《伊米德史》记载,1876年夏,白彦虎同时受到西面阿古柏军和东面清军夹击,
败退玛纳斯,同阿古柏结成联盟。阿古柏对白彦虎“遇之甚倨,勒其部傍三城以居”,
而白彦虎则“给其(指阿古柏)死党与土回坚拒官军,自观成败,伺间脱走”。白彦虎
又派人赉金银财货向俄属中亚疏通买路,相传拟逃往阿拉伯麦加。其间白彦虎虽曾防守
吐鲁番,但闻阿古柏军达坂城失利,即弃城退至库尔勒。1877年7月,清军统帅刘锦堂
按照清廷“毋任釜底游魂,再行漏网”和“要须阵前(对白彦虎)殪毙,乃为了局”的
严旨,对白部发动了最后的强大攻势。白彦虎遂下令凿决开都河阻敌,旋即率余部经库
车、阿克苏、乌什至喀什噶尔。
1877年12月,白彦虎退到喀什,清军步步追赶进攻,白彦虎派人用重金向俄边防军
买路,陕甘回军全部人马随过山进入了俄境。
至此,西北地区“回乱”被完全平复。
六、哲德沙尔汗国
1865年,浩罕国统治者勾结新疆的封建上层分子,乘中国特别是新疆的动乱之机,派遣
军事头目阿古柏喀什噶尔,又先后攻陷英吉沙尔、库车、阿克苏等地,其势力东至*展
以东的七格台。1867年建立了所谓的“哲德沙尔汗国”(意谓七城王国,七城指喀什噶
尔、和阗、库车、莎车、叶尔羌、吐鲁番)。1870年,阿古柏的势力扩张至乌鲁木齐、
玛纳斯等地。阿古柏在新疆建立了一支用英国枪炮武装起来的五、六万军队,与俄、英
先后订立条约,出卖新疆的权益,与英、俄互派使节,使新疆成为先沙俄、后英国的附
庸。1871年7月,沙俄出兵侵占伊犁,也正是这个时候,白彦虎数万人败退新疆与阿古
柏合作同存。
剿灭同治回乱的左宗棠部开始秣马厉兵,整军经武,积极进行收复新疆、征讨阿古柏的
行动,对他来说,白彦虎也是目标,但已经不是头号目标了。
1876年4月7日,左宗棠自兰州驰抵肃州,27日,命总理行营营务刘锦棠督率所部挺进新
疆。8月10日,刘锦棠指挥所部以迅雷不及掩耳,轻取黄田卡栅,打开了进攻古牧地的
通道。经过四日激战,攻占古牧地。18日,一举光复乌鲁木齐,11月上旬,收复玛纳斯
。收复乌鲁木齐、玛纳斯,便斩断了阿古柏伸入天山北路的触角。乌鲁木齐雄踞天山北
麓,易守难攻,控扼南疆,有“控北制南”之势。自乌鲁木齐□西,为膏腴之区,驻军
军粮大半可以就地购买,初步改变了从关内运粮入新,飞挽万里的局面。这样,形势大
为改观,西征军有“总要可扼”,斗志愈加昂扬。而阿古柏则闻风震慑。
1876年9月13日,英国驻华公使胁妥玛胁迫李鸿章签订《中英烟台条的》后,紧接着走
访李鸿章,表明愿居间调停,为阿古柏“乞降立国”。李鸿章报总理衙门说:“喀什噶
尔回主现求印度大臣介绍,转嘱该使探询中国之意,能否准喀酋投诚,作为属国,祗隶
版图,不必朝贡。免致劳师糜饷,兵连祸结。喀酋深畏俄国,已与印度立约通商,该使
愿为居间调停。如果准行,当令喀酋派使来京妥议。……该酋不敢深信左帅,欲向朝廷
乞命,属为密致钧处”。
1876年10月,左宗棠接到总理衙门转来威妥玛为阿古柏“乞降立国”的咨札,便上书总
理衙门,逐条驳斥。其要点是:
(1)、阿古柏窃据南疆暨乌鲁木齐等地,勾结叛国逆匪白彦虎等,是中外所共见共闻
的事实。威使既代乞降,又称阿古柏为“喀王”,“若不知吐鲁番、南八城为我疆土,
帕夏为我贼也”。
(2)、既代请降,又称非阿古柏所央托;既称阿古柏愿降,又请为属国,免除朝贡。
对“归我故土,缚献逋寇”,只字不提,居心叵测。
(3)、“俄英共争印度数十年矣,印度东南之地为英所有”,俄则觊觎其西北之地。
英代阿古柏“乞降”,意在为阿古柏立国南疆,说到底,是为了“保其印度腴疆耳。”
此何可许!
并向清政府表明决心:“南路贼势,重在达坂即噶逊营、吐鲁番、托克逊三处,官军南
下,必有数大恶杖。三处得手,则破竹之势可成。”根据当前情况,仍须“缓进急战”
。只要粮饷、军火应手,“不至久滞戎机”,“无须英人代为过虑也”。左宗棠告诫前
敌将领刘锦棠说:“阿古柏窃踞数城十余年”,“招纳容隐”白彦虎,罪恶极大。英人
代阿古柏“乞降”,“骄气稍敛。”我决心在明春进兵南疆,“战阵之事,权在主兵之
人,非他人所可参与。”南路军事“节节顺手,”英国便无所施其技了。
早在攻克取乌鲁木齐后,左宗棠不顾一切干扰,积极部署南下军事,同时制订了进兵南
疆时有关对待维吾尔族等的政策。左宗棠强调这次战争与寻常“讨贼”有异,西征军是
“吊伐之师。”全体官兵应以“王土王民”为念,必须“申明纪律”,恪守“行军五禁
”,如有奸淫掳掠,严惩不贷,买卖公平,一律不折不扣,用现银交易。前进的“只打
真贼,不扰平民。”所谓“真贼”,指顽抗我师的浩罕官兵及积年叛国逆匪。他说照此
办事,“不但此时易以成功,即后此长治久安,亦基于此。”
在军事上,他指示刘锦棠说:打仗最忌轻敌。浩罕国已被俄国灭亡,阿古柏“败无所归
,其必拚死力战,”背城借一,且所部都用洋枪、洋炮,连外国人都说此贼难制。我军
挟战胜之余威,若再谨慎从事,定能克敌制胜。达坂、吐鲁番、托克逊,是进入南八门
的门户,夺取三城,是关键性战役,要打得猛,打得狠,使敌军闻风丧胆,不敢顽抗我
师。
而阿古柏方,一边在请威妥玛“乞降立国”的同时,一边加紧了军事准备,决心顽抗到
底。1876年冬,阿古柏匪帮在南八城搜罗军器弹药,转输前线。达坂是南八城通向乌鲁
木齐的必经之地。托克逊是南八城通向关内与达坂城的必经要隘。阿古柏利用达坂山区
险要,重点设防。在达坂另建新城:“高厚坚整,迥殊常度”。以作战彪悍的大通哈(
大总管)爱伊德尔呼里率精锐五、六千步骑兵,凭险扼守。托克逊坚筑两城,以其次子
海古拉镇守。另在吐鲁番“日役万夫”,构筑工事,以白彦虎率部驻守。三城基本上成
一等腰三角形,从达坂至吐鲁番、托克逊各二百里上下,三城设防,构成一个三角防御
体系,击其一点,则其它两地即成为有力的支撑点。
1877年4月14日,刘锦棠督率步骑炮兵二十营南下,翌日中午,进至达坂以北二十里左
右的柴窝铺,留兵驻守。17日凌晨,西征军如同自天而降,迅速占领达坂城四周山岗,
锁围达坂。入夜火炬通明,使敌军难以乘黑突围。20日,各营互相配合,猛攻入城。此
役,敌军无一人一骑漏网,先后毙敌二千余名,俘敌数千,缴获战马、枪炮、刀矛、旗
帜无数。这是一个极为漂亮的歼灭战。刘锦棠立即派员分头审讯俘虏,爱德尔呼里等大
头目情愿派人回去劝说阿古柏出降。被裹胁者一律从宽释放。托克逊知道惨败情景后军
心瓦解。4月24日夜,冒着风霜寒气的侵袭,刘锦棠挥军进击托克逊,行近托克逊,遥
见黑烟凌霄,白彦虎正率匪焚烧民房,抢掠民材。西征军猛冲而前,大败敌军,救出难
民无数。26日收复托克逊。同日,张曜所部会同徐占彪、罗长祜等部攻克吐鲁番。三城
既下,南八城门户洞开。
南八城分布在塔里木盆地的周围,行程遥远,为了适应这一特点与奠定开置新疆行省的
基础,他以刘锦棠统率的二十五营为攻击兵团,以张曜统率的嵩武军十余营为后续兵团
。作梯次配备,随后跟进,其任务是搜剿残匪,在各地建立之善后局,设官分治,修筑
道路、驿站,资遣解救出来的难民返回原籍,协助农牧民恢复生产等。1877年8月25日
,刘锦棠亲督各营发起对南八城的攻击战,10月9日收复喀喇沙尔,继克库尔勒。18日
,追击至库车附近,遥闻枪炮之声不绝,西征军闻声急进:“见缠回数万散布郊原,皆
库车之不愿随贼西行者”。大军分道猛冲而至,杀入敌阵,阵斩千余,当即收复库车。
攻占库车后,左宗棠根据敌情,命令刘锦棠穷追猛打,拔救被白彦虎裹胁西行的难民,
直捣喀什噶尔;指示张曜分兵孙金彪处理后路事宜,督军从速跟进,至阿克苏后,觅熟
悉途径回民持檄前往和阗、叶尔羌等地招抚,“宣布威德”必有应之者。
在库车休整三日后,10月21日黎明刘锦棠率军向西追击。此时,拜城维吾尔等族人民聚
众闭城抗击敌军,忽然见到大军西来,欢声雷动,大开城门,迎接大军,收复拜城。22
日五更各军“履冰而行,霜凌凝积,手足冻皲”,向西追击,疾驰至铜厂,敌军正在胁
迫难民渡河,刘锦棠挥军猛扑,救出维吾尔等族难民二万,各军流乱而渡,又在上铜厂
追及贼队,刘锦棠率军自当中路,张两翼如潮而进,毙贼数千,残敌亡命西窜。24日,
大军进荡阿克苏,遥见城头刀矛林立,西南、正西两面飞尘敞天,城中十数万维吾尔族
人民守城抗击敌军以待大军。当日不战而下阿克苏。即分兵黄万鹏、谭慎典蹑踪追击敌
匪向西急驰。10月26日,攻取乌什。攻占阿克苏,控抢了西四城,残匪的窜路已绝,非
至喀什噶尔,别无归宿。
当时传闻英国企图为伯克胡理在喀什噶尔建立小朝廷。因此,左宗棠指示刘锦棠说:进
兵西四城,是恢复旧疆,与英何干,应急趋喀什噶尔。和阗回民头领尼牙斯率众起事反
正,进攻叶尔羌,伯克胡理率军前来争战,前署守备英韶等据汉城疏勒反正,待援孔殷
。根据以上情况,刘锦棠改变进攻计划。刘锦棠断然从阿克苏分道进击,以余虎恩等率
军进攻喀什噶尔;刘锦棠督率主力横穿沙漠,于12月21日攻占叶尔羌,24日收取英吉沙
尔。在叶尔羌探得余虎恩等收复喀什噶尔,分兵董福祥于1月2日攻占和阗,自己则率领
精锐疾驰喀什噶尔。西四城战役总计先后毙俘敌军万余,生擒叛国逆匪金相印父子等,
一并斩决。伯克胡里、白彦虎率残部由中俄边界的纳林桥狼狈逃入俄境。阿古柏匪帮全
部肃清,南疆重回祖国怀抱。
再说白彦虎于1873年离开陕甘地区进入新疆。据新疆档案资料讲,当时进人新疆的回民
军有3万人。1993年7月时,据东干人亚尔·古班讲,当时进入新疆人马至少在7-8万之
间。但这时的回民军已无战斗力可言,其中妇幼老人不少,伤残病弱者居多。白彦虎联
络当地回族穆斯林军同清军、地方团练和阿古柏轮番作战达3年之久(阿古柏主动发起
三次入侵北疆的战争)。据《伊米德史》记载,1876年夏,白彦虎部同时遭到西面阿古
柏军和东面清军夹击,败退玛纳斯。同年秋,玛纳斯再败南逃。当时白彦虎处于东临强
敌,西遭截堵,北去遐荒的窘境,据说只好选择利用阿古柏借南路逃亡的一条出路(这
中间应该有条约,有联合,有互相利用,白彦虎事实上同阿古柏结成形式上的暂时联合
,充当着阿古柏在北疆地区的代理人)。阿古柏对白彦虎“遇之甚倨,勒其部傍三城以
居”,而白彦虎则“给其(指阿古柏)死党与土回坚拒官军,自观成败,伺间脱走”。
同时,白彦虎还曾派人赉金银财货向俄屑中亚疏通买路,相传拟逃往阿拉伯麦加。其间
白彦虎虽曾防守吐鲁番,但闻阿古柏军达坂城失利,即弃城退至库尔勒。1877年7月,
清军统帅刘锦棠按照清廷“毋任釜底游魂,再行漏网”和“要须阵前(对白彦虎)殪毙
,乃为了局”的严旨,对白部发动了最后的强大攻势。白彦虎遂下令凿决开都河阻敌,
旋即率余部经库车、阿克苏、乌什至喀什噶尔。11月,在清军紧迫、两军首尾相接的情
况下,白彦虎被迫携5000余名回军(号为十三营)、眷向西北疾渡纳林河桥,逃亡俄境。
至此,新疆全境被收复。
七、异国他乡
(一)恰克马克山口
1871年1月初,白彦虎率部退到了喀什西北中俄边境上。白彦虎决定;一、派人携
带金银财宝赴俄境上以重金买路逃生,二、一户留一人在中国境内,以防断门绝户,其
他人准备翻越雪山。直到今天,中亚营盘及新渠东干人多数在新疆有亲戚。
据东干营盘老人兰阿匐回忆说,小时他听爷爷讲,当时吐痰成冰,地冻裂缝,山顶上风
雪交加。回民军们衣着单薄,腹中无食,饥寒交迫,人们是用刀砍脚窝子往山上爬的。
这种行军对那些妇女儿童及老人更是苦不堪言。清朝妇女全缠脚,三寸金莲,走路时全
靠双手往前摆,步履艰难。让这些小脚女人爬雪山,其难度及惨状可想而知了。上山时
,这些妇女是拉着牛尾巴,下山时是往下滚,连滚带爬地下了山。许多妇女滚下雪崖,
再也没有起来。至今,中亚营盘妇女中还流传着“大脚蛮,不值钱”的谚语。“在雪山
上白天好过,夜晚特别难熬。女人、小孩。老人都是爬在牛肚子底下过夜的。早晨起来
看不见人,只能看见一堆堆雪。天大亮人们才从雪堆里爬出来。有人睡着后再也没有醒
来”。
(二)定居营盘
过境后的回民军情况也不顺利,当年的吉尔吉斯是个游牧民族,十分落后。过境后
的回民军队伍沿纳伦河北上。有一个晚上,当回民军在一个小山洼里休息时,吉尔吉斯
人包围了这批不速之客,并开枪打人。数十名回民军被击伤,一些财富及妇女被抢走,
疲惫不堪的回民军实在无力还击,陷入困境。
1877年12月6日,白彦虎率部来到纳伦,当时该地是仅有数百人的小镇,回民军到
达第2天,市场物价一下子上涨了好多,头天一普特粮食才卖7卢布,第2天一下涨到78
卢布。当时,纳伦地区遭受暴风雪袭击,口粮、饲料及燃料奇缺。纳伦人对数千名不速
之客的到来感到十分突然,地方居民不明真相,当地政府不清楚他们的来历。多数纳伦
人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东干人。纳伦镇政府向托克马克县报告,托克马克县长向七
河省总督报告。最后决定,扣留东干人的全部武器,就地安置。有些东干人的金银财宝
也被没收了。这时,白彦虎命令部属,当地人的命令都要无条件执行,不得发生任何冲
突。因为语言不通,无法与当地人交流,矛盾冲突不少。白彦虎又决定向托克马克前进。
1878年1月下旬,东干移民到达托克马克。白彦虎率几名亲信及他7岁的小儿子提前
到达托克马克,并带重礼去拜见托克马克县长。县长看到他们衣衫槛楼、疲备不堪的惨
状,决定赠给他们四大车粮食,对到达此地的白彦虎来说,这简直是救命物资。
东干移民到托克马克后,都在大路边挖窑洞居住。东干移民总算有了自己的落脚点
,许多回民脸上才有了一点笑容,1878年10月底有支俄国军队路过此地,一个俄国军官
看见一位东干妇女的小脚,十分好奇,上去就用手摸,边摸边问:“这是什么东西?”
几个东干小伙子上去就把这位俄国军官打了个半死,差点引起一场武装冲突。此事促使
白彦虎下定决心另选地盘,以休养生息,远离是非。
这时,中亚政府已批准东干移民自己挑选地方。白彦虎亲自考察选择地盘,选择了
距今托克马克8公里处为营盘,为东干人最早的定居点,住的是陕西籍回民后裔,称其
为“中亚陕西村”。1878年-1926年,东干移民称其为营盘。哈萨克人称其为卡拉孔努
斯(哈语),俄罗斯人称其为尼右拉耶夫卡(以沙皇名字命名)。 1926年-1938年,该
地称马三成乡庄沿用至今。至今,散居在中亚各地的陕甘回族移民后代仍然把营盘看成
是东干族的大本营及根据地。
(三)白彦虎之死
新渠是1902年才从营盘划分出来的。新渠乡庄在哈文中叫朔尔一提别,译过来为盐
碱滩。新渠正位于楚河左岸,与托克马克隔河相望,相距仅1公里。新渠距营盘有7公里
左右。新渠成立与东干移民内部分裂有关。到营盘定居后不久,移民中发生分裂,一部
分移民起来反对白彦虎。他们认为白彦虎与当地俄罗斯人、吉尔吉斯人及哈萨克人关系
过于密切。还有一些人认为白彦虎偏袒自己的亲信有偏心。这样在东干移民中出现了两
派:拥护白彦虎的一派叫亚克什派(哈语,意为好),反对白彦虎的一派叫亚曼派(哈
语,意为不好)。这次分裂对白彦虎打击很大。大口大口地吐血。此后白彦虎就移居到
比什凯克去养病,最后死于肺炎。这两派对立情绪一直持续了好多年,最后导致部分人
移居新渠。白彦虎去世后,两派对立情绪才有缓和。
白彦虎余部进入俄国七河省定居之后,清政府及左宗棠曾四次向俄国政府及七河省
总督提出引渡白彦虎的问题。俄国驻北京公使曾向俄外交部亚州司报告说:“1878年5
月24日,左宗棠拒绝接受清王朝的封赏。他认为:只要没除掉白彦虎。剿灭回匪之役就
不能算取得完全胜利。”
刘锦棠与左宗棠明确向七河省总督科尔巴科夫斯基要求引渡白彦虎:“活要见人,
死要见尸。”除了白彦虎之外,清军还点名要求俄政府交出另外5个陕甘回民的首领:
马林洪,海白菜、沙老三、张文宝、马大淫捏。这5位是白彦虎的得力助手,也是陕甘
回民暴乱后期的主要头目。
清政府要求引渡白老虎的法律依据是1859年签汀的《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
程》,该文件规定:“两边为匪逃逸人犯,彼此均不准容留。务必严行查拿。互相送交
,各自究办。”但是,当时俄土尔克斯坦总督考夫曼针对清军的要求曾明确表态:“无
论根据俄国法律,还是出于仁爱之心,我们都不会将白彦虎引渡过去。”实际上这并不
意味着沙皇政权的人道,主要是当时中亚的局势及中亚居民的态度迫使他们做出这样的
决定。正如俄七河省省长科尔巴科夫斯基给上级报告中所说的:“如果交出白老虎,就
会损害本政府在突厥人中的威信,也会引起相邻亚洲穆斯林国家的不满。”
据一俄文资料讲:1878年4月4日,清政府内阁曾专门召开会议,讨论引渡白彦虎问
题,可见其重视程度,会上认为“此事干系甚大。”俄驻北京公使于1878年5月4日向俄
外交部报告,清政府向俄公使正式提出引渡白彦虎,并表示:“我们急切等待着俄帝国
政府能交出回民头目白彦虎。”俄政府又拒绝了清朝第二次引渡白彦虎的要求。当清政
府派出公使崇厚、曾纪泽先后赴俄交涉时,俄外交部只答应“允为严加禁锢,不得再为
边患”在遭到拒绝之后,新疆喀什清军头目刘锦棠仍不甘心。1878年6月7日,他派三名
清官员过境会会见俄七河省省长科尔巴科夫斯基,面谈引渡白老虎问题。有份俄文资料
记录着这次事件:“1878年7月6 日,清军派3名代表到维尔内(今阿拉木图)。他们是
尤华棠、盖黄锦、李坚祥。他们携带着刘锦棠的信件与俄当局交涉引渡白彦虎问题。”
这次已是清政府第3次努力了。
1878年10月18日,左宗棠第4次向俄提出引渡白彦虎。这次他亲笔给科尔巴科夫斯
基写了一封信,做列举了回民军的“暴行”,并称白彦虎是源的根子,其部下都是些“
土匪”,并提出七河省容留白彦虎是“养虎为患,后患无穷”。但是,左宗棠要求得越
迫切,俄方的拒绝态度越坚决。当然、他们拒绝引渡主要担心七河省内乱。这里远离俄
政权中心,又靠紧中国,一旦局势混乱,局面不好收拾。
1882年7月26日,白彦虎在比什凯克病死,结束了两派的对立情绪,此后,东干移
民两个乡庄的陕西籍回民后代互相通婚,连畔种地。并把精力投入到生存。
八、后记
陕甘回乱对汉族的大屠杀很严重,“重灾区”在汉民居多的陕西省,杀了约500万人。
1863年,陕西回民在被清军镇压退到甘肃后,对甘肃汉人进行了大屠杀。虽然也有甘肃
回民参加,但最残暴的是陕西回民,尤其是白彦虎部杀人最狠。据《中国人口史》一书
的统计,回乱前咸丰十一年(1861年)甘肃人口1945.9万人,战后光绪六年(1880年
)人口仅存495.5万人,人口损失1455.5万人,损失比例为74.5%。在甘肃,回民一
次杀10万以上汉人的大屠杀有很多次,许多县的汉人被杀绝。回乱杀掉陕甘两省的总人
口大约2000万人,这是世界近代史上最残暴的种族灭绝大屠杀。这次大屠杀应该说比希
特勒屠杀犹太人手段更残酷。不分男女老幼,全部用刀砍死,用火烧死,进行种族灭绝
大屠杀。不是为谋财,不是为谋地,单纯为杀人而杀人。
据镇原县志:”四乡堡寨攻陷无遗,而县城独全,盖四乡之人逃出虎口者,生后入城避
难。是月初九日……(回民军入城)……,全城糜烂,死者不知其数。”据《中国人口
史》,回民屠城前全县人口26.9万,战争损失23.4万,损失比例为87%。
据《中国人口史》,泾州四县咸丰十一年(1861年)有人口92.8万,战争中人口死亡
82.2万,损失88.6%。
平凉。据宣统《甘肃新通志》卷47,同治二年(1863年)八月,回民军队”陷平凉城府
官……员死节者百余,士民死者十数万。”据《中国人口史》一书推算,同治年间平凉
府(包括华亭,隆德,平远,海城,固原)人口损失249.1万,占战前人口的88.6%。
在华亭县,据记载,“同治二年十一月,陕回入境,焚杀极惨。初土回叛变,尚爱乡土
,不甚残毒。及陕回入境,无所顾惜,焚杀惨于土回十倍。华亭从此丘墟。“”乡镇民
屋焚杀殆尽,遗民数百悉逃莲花台。“平回后招安遗民,归城者仅七十余人,男女老幼
死亡数万。据《中国人口史》,华亭县咸丰十一年(1861年)人口约17.1万,战争中
人口损失约达94%.也即基本上被杀完了。
隆德县。据载:”同治四年县破城,从此官逃庄浪,城空无主者五年.人民杀毙饿死十
有八九,老弱逃尽,全县无二三十人家。全县村村焦土,十室九空.”人口死亡比例高
达90%.而今这个县的人口,基本上均是战后移民。
以上回乱死亡人数的资料均有据可查,主要是《中国人口史》(第五卷,清史部分)。
当然,数字都是不完全统计,有待今后再加考证。另外,《同治年间陕西回乱调查》一
书,记录了很多大屠杀的过程。《甘肃新通志》也是一部很有价值的书。由于立场感情
的不同,大规模流血死人的事实使后来人有了截然相反的观点。在西北一些惨遭战乱涂
炭的县份,汉族平民和小知识分子谈“回乱”而色变,残酷战争中广泛存在的民族仇杀
使他们永远难消对于回民的厌恶。甘肃靖便有这样的歌辞:
同治五年三月间,杀气弥漫天。 十余万人一朝尽,问谁不心酸。 桃含愁兮柳带烟,万
里黄流寒。 阖邑子弟泪潸潸,染成红杜鹃。 清歌一曲信史传,千秋寿名山。 碧血洒
地白骨撑天,哭声达乌兰。
还有说法:他们早就想利用国家动乱,在西北建立一个纯回民的国家了。
大荔县有一个汉民大村“八女井”,回民暴乱第一次杀人就是将此村的汉人全部杀光,
一早上杀了一万多人。紧接着挨村杀,不分男女和老幼,很快大荔、渭南、华县的农村
被回民杀光。杀完了农村再进攻县城,一些县城的老百姓进行了顽强抵抗,在临潼县,
一个有文化的回民教师在接到第二天的杀人传贴后,紧急报告知县,县城紧急关门,才
保住了一些人。而渭河两岸的汉民村庄全部被杀,全县被杀30万人,不留一人。回民组
织了30万人的军队,在关中平原杀人,几个月时间杀了五百万人,80%的汉人被杀,只
有一些县城保住了少量人口,向北逃的人都被回民杀了,少量逃进骊山里的人,因回民
不敢进山杀人而留了下来。清朝将军胜保看回民人多势众不敢出城迎战,任由回民屠杀
,后被慈禧太后赐死。湘军将领多隆阿作战勇敢,将回民赶出陕西,救了陕西人的命。
当年关中到处都有多将军的忠义祠。那个向临潼知县通报情况的回民老师通报情况后,
知道回民不会饶他,杀了自己的老母和妻子儿女,然后自杀,当年临潼人为他修了祠堂
,但现在已没有人知道这个勇救汉人的回民。
陕西回民暴乱后,又不断动员甘肃回民暴乱。甘肃回民是1863年开始暴乱的,甘肃回民
杀汉人乡邻难以下手,从陕西逃过来的回民则走一路杀一路,甘肃汉民被杀了600万。
甘肃全省人口减少70%,中部地区的汉民几乎全部被杀。汉民之所以有这么大的损失,
是因为汉人的传统是不私藏兵器,所以遇到问题没武器可用,而当时的回族一般都有,
二是回族有骑兵,汉人没有。三是回族聚集之后(估计人数最少有几十万),首先不是
攻击城市,而是以上百倍的兵力集中扫荡各个孤立的村庄,村庄人口少,所以被整村整
村灭绝,而中国当时农村的特点是农村人口占全省人口的90%,另外一点是屠杀来得突
然,各个农村来不及组织联合以及防御,很短的时间内,陕西就被杀了几百万农村人口
,后来的城市由于孤立,在局部战场而言,回族武装在人数上反而占压倒性多数。
回族人数死亡也重,陕回死亡达数十万人。据俄国另一学者讲:“在肃州(今甘肃酒泉
)8个月围困中,清军共杀害回民两万人,在西宁杀了9千人,在金积堡杀害回民5万
人。”清军主帅左宗棠办“善后”非常严厉,拿马化龙一支来说,1870年12月31日,金
鸡堡粮尽援绝,陈林率部分回军向黄鼎、雷正绾“求抚”。6天之后,马化龙亲赴刘锦
棠营中请降,表示愿以一人“抵罪”。马化龙及其子马耀邦向清军交出各种火炮56门、
各种枪千余杆,并写信向王家疃庄的回民军劝降。同治十年(1871年)正月十三日,马
化龙与亲属及反清首领共1800余人被清廷斩首,并将其头颅遍示全国各地达10年之久,
其子孙几被剪灭殆尽。左宗棠还将剩余的回民尽迁至偏远干旱的穷山僻壤居住,使其“
自生自灭”。
民国初年,甘肃(即今天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区全部)仅剩人口三、四百多万,虽刚
有起色,又迭经灾祸。二十年代中后期,冯玉祥部队入甘主政,极尽盘剥之能事。民国
十八年,甘肃又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情,回民不堪忍受,又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
冯”起义,几年下来,回汉死伤狼藉。紧接着又是回马与红军的连年交手,接着又是西
北野战军横扫西北马家军,就这样,又经十几年动乱,西北赤地千里、十室九空、山河
破败、一片荒芜,直到49年,回民元气也没能恢复到同治年之前的程度,几番折腾下来
,回民在西北终折腾成真正的“少数民族”了,完全没有了从元开始以后开始“独大”
的格局。
进入俄境的陕回残余旋为当地哈萨克和柯尔克孜族穆斯林收留,遂定居于今中亚吉尔吉
斯共和国及哈萨克共和国等处,分驻地为48坊,即今中亚的“东干人”。
S**M
发帖数: 17
2
这是谁写的?前后不一致或者重复出现的地方有好多,而且立场也奇怪,不客观描述而
带感情色彩也罢了,问题是立场摇摆不定,不知道作者要说什么。加上什么"左宗棠制
定了“先秦后陇”和“先捻后回”的反动方针"这样的用词,真怀疑这是东抄一点西抄
一点来的。
1 (共1页)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回民暴乱阿古柏入寇新疆和陕甘回乱之间的关系 (转载)
马本斋名气这么大,也就2000人的武装同治回乱是汉人死的多还是回民死得多?
回民饭馆上的文字是哪国文字?Re: 今天是同治犭回乱154周年,汉人依然愚昧懦弱。 (转载)
[合集] 马本斋名气这么大,也就2000人的武装历史中真实的新疆三区革命(1944-1945
“同治回乱”,一段被颠倒的民族血泪史!老话题:李白的血统有定论么?
同治陕甘回乱与东干人西迁zt总结一下历史上的男扮女装外逃事件
Re: 左宗棠PK李鸿章 (转载)晚清的“同治回乱”与左宗棠“收复新疆”zz
李鸿章:回王阿古柏雄桀能军 左军殊难制胜 (转载)国内回乱一览-转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回民话题: 白彦虎话题: 清军话题: 阿古柏话题: 刘锦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