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History版 -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真的靠这九个字称霸天下? (转
相关主题
张士诚为啥要攻击刘福通和韩林儿当年朱元璋是否通过风水学来击败陈友谅?
为什么朱元璋能够平定江南而洪秀全却做不到?为什么元朝会败在朱元璋手下?
朱元璋如何打造铁血明军:从乌合之众到铁血雄师发生了什么?(转载)本朝跟汉朝更相似
来说说厚黑的老朱吧朱元璋为什么能打败陈友谅,貌似有一些道理
张士诚之死朱元璋军事上怎么nb了?
荀彧既然保皇,为啥要帮曹操?明宫揭秘:朱元璋为何爱纳二手孕妇为妃?
南京静海寺,阅江楼,台城等相片。AU这事你们怎么看?
[合集]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写的真好啊!马超是回族太猛了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朱元璋话题: 陈友谅话题: 金陵话题: 筑墙话题: 张士诚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c*********d
发帖数: 9770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真的靠这九个字称霸天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Dec 29 08:24:19 2017, 美东)
军武次位面2017-12-28 18:32:56
“九字三训”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我国古代每逢天下大乱,往往都预示着王朝的更迭。但是多如繁星的农民起义中,真正
能平定乱世、称王称霸的却是十分少见。即使是曾经盛极一时的起义军,也有许多最终
未能攫取大权,悉数走向终结。
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农民军中缺乏具有政治远见的有识之士,往往因策略失误而被镇
压。项羽不用范增而有垓下之败,窦建德不听凌敬之言在虎牢关被擒,黄巢因监杀儒生
而陷于孤立,李自成则不容李岩而导致功亏一篑。
▲连声势浩大的闯王最终也走向覆灭
然而元朝末期的朱元璋却是个例外,他重视人才,大量知识分子涌入起义队伍。这些满
腹谋略的谋臣成了他的“智囊团”,在政治和军事上发挥了巨大作用。朱元璋最终得以
称帝,开启大明盛世。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是谋臣朱升给朱元璋的“九字三训”。事实上,它总结
概括了朱元璋起兵以来的主要策略,也是朱元璋最终全掌天下的关键。
确立根据地:有了实地才能重拳出击
“高筑墙”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当然这和后来明代修长城关系不大。在朱元璋这里
,“高筑墙”就是指加强防御、巩固实地。造就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态势。
▲当然防御指的不是修长城
黄巢、李自成虽然一度铁甲如流、旌旗蔽日,由于没有稳固的后方,一旦失利退无所归
,最终战败身死。朱元璋因采纳了儒生们的意见,就避免这个结果。
▲关中平原的地形就十分优秀
怪不得能成为古都
朱元璋早年在郭子兴手下时,许多同僚都不通文墨,缺乏对最终战略目标的全盘考虑。
恰好这时定远人冯国用、冯国胜兄弟诣军门求见。朱元璋见他们被服儒雅,见解不凡,
颇予礼遇。冯国用劝朱元璋攻取金陵(今南京),“先拔之以为根本,然后,四处征他
,倡仁义,收人心,勿贪子女玉帛。”朱元璋听后大喜,使留居幕府。此后李善长、陶
安等地方贤士也都奉劝他先取金陵。
▲南京的位置虽然离海不远
但是有山有河也是易守难攻
金陵北限长江,南控江左,经济富庶,取其资财可支持长期战争。若非朱元璋采用谋士
意见,夺取金陵,据以固守,形势很可能发生逆转。朱元璋后来评价:“若舍而归,必
难再举,江东非吾有也。”
▲大明后来定都南京
或许也是朱元璋尝到了甜头
1356年2月,朱元璋集所部攻克金陵。由弱转强,立即挥戈四向,连克镇江、徽州等地。
次年,朱元璋率军北上。当时实力强大的陈友谅率大军犯境,一度包围朱的重镇南昌。
事后,他心有余悸地对刘基说:“我不听卿言,致有安丰之行,使友谅乘我出,建康空
虚,顺流而下,我进无所成,退无所归。今友谅不攻建康而围南昌,计之下也,不亡何
待。”
发展生产:确保粮草充沛
元末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加之连年战争,土地荒芜,户口锐减,极需休养生合。因此
,安定社会发展生产,就成了当务之急。这“广积粮”,指的就是发展民生。
▲元朝的高压统治直接导致了其灭亡
在战争年代,朱元璋的儒臣们不断向他灌输德政思想,称道立国之本在于重民,取得民
心,得以支持。
朱元璋曾问章溢:“今天下纷乱,何时可定乎?”章溢对日:“天道无常惟德是辅,惟
不嗜杀人者能一之耳”。又问儒士唐仲实:“汉高祖、光武、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
平一天下,其道何也?”唐曰:“此数君者,皆以不嗜杀人,故能定天下于一。”
▲暴君和明君的一大区别
就在于如何看待杀人的问题
在儒士们的熏陶下,朱元璋有了明确认识,他曾说:“今豪杰非一,我守江左,任贤抚
民以观天下之变,若徒与角力,则猝难定也”。攻取南京后,他召集官吏父老宣布:元
政不纲,我兴师为民除乱,贤人君子,礼聘征用,民安其业,军队秋毫无犯。百姓闻之
,欢欣雀跃。
▲古代君王重视农业发展
曹操割发代首就是个好例子
至此之后,朱元璋军之所至,仁人志士纷纷来归,朱任用他们告谕乡邑,劝课农桑,发
展生产,乱中求治。以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支援战争。
起先朱元璋军队的粮草,主要来源于“镶粮”:每攻取一地,任部队向百姓征粮。另有
“检刮”,即放任士兵到敌占区劫掠,以济军饷。定鼎金陵后,人民负担加重。朱元璋
随即任人屯田,开始发展农业生产。一年后,收获粮食一万二千多石。1360年,正式废
除了寨粮,屯田生产取得了显著成效。
运筹帷幄:避其锋芒合纵连横
1360年,陈友谅看朱元璋在金陵经营的有模有样。于是占领两湖地区,并联合张士诚部
,大军逼近金陵。这可吓坏了朱元璋的部队,放弃金陵的呼声日益加重。
▲张士诚也是灭元义士
但最终为朱元璋所灭
朱元璋就问“博通经史”的刘基如何对敌。刘基说:“张士诚胸怀大志,必然守土观变
。陈友谅野心勃勃,地居上游,必冒险进攻。若我们率先打击陈友谅部,张士诚可能坐
视不救。可若先攻张士诚,陈友谅必然倾巢进犯我军,我军腹背受敌,形势就危急了!”
▲朱元璋的起义军被夹在当中
如果称王怕是要被联合绞杀
朱元璋大喜,迅速制定了诱敌深入的战术。和属下康茂才上演了一出“反间计”。康写
信给陈友谅,假称要作为内应,里应外合灭了朱元璋。陈友谅果然相信,率领主力连夜
赶到金陵城外的江东桥。待到进入包围圈,朱元璋伏兵四起,大破陈友谅。仅俘虏就抓
了两万多人!
▲陈友谅一度势力最大
过于激进使其兵败的原因之一
兵败如山倒,陈友谅军大有一蹶不振之势,朱元璋乘胜追击,一连攻克九江、安庆等重
镇。江西守将胡延瑞见势不妙,想要投降,江西不战而克。朱元璋的势力开始壮大。“
缓称王”不仅是指王的名分,同时也是指“避敌锋芒”的战略。充分发挥战术优势,削
弱敌军势力,逐渐壮大自己。
时至今日,“九字三训”依然焕发着生命力,“重视战略态势、注意后勤保障、避敌锋
芒合纵连横”无论是在现代战争还是现实生活中依然有无限的力量。
Y**M
发帖数: 2315
2
这篇文章也太马克思主义了。
汗。
李闯之流之所以覆灭,表面上看,是他们不经营根据地。
然而,刘邦直取关中之前,他又有什么根据地呢?他到了关中,其实也没根据地。
试问:如果刘邦不取关中,在关东找个地方当根据地,结果会怎么样?肯定完蛋。
当时的形势,是谁跑得最远对谁有利,留在关东只能互相残杀,而且你还杀不过项羽,
那就死定了。
至于朱元璋,如果他能一举北伐,直捣幽燕之地,他也是会去的。只不过去不了而
已。只能留下来和群雄自相残杀,如果失败了,必然会被扣个帽子,说他“不思进取”
,成不了大事。
注意:大多数失败的地方势力,事后都会被指为“不思进取”。
那些文人(包括后来的马克思主义文人),里外有理,因为史书是他们写的。
然而,朱元璋本人其实另有见解。
被后世尊为“文臣第一”的刘伯温只封了伯爵(除了只能追封的“王”,“伯爵”
以上还有“公爵”和“侯爵”),出这个主意的朱升,貌似根本没封爵......
1 (共1页)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马超是回族太猛了张士诚之死
清代为什么没有形成文官集团?荀彧既然保皇,为啥要帮曹操?
张士诚到底士自杀还是他杀南京静海寺,阅江楼,台城等相片。
请教几个 水浒 的问题[合集]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写的真好啊!
张士诚为啥要攻击刘福通和韩林儿当年朱元璋是否通过风水学来击败陈友谅?
为什么朱元璋能够平定江南而洪秀全却做不到?为什么元朝会败在朱元璋手下?
朱元璋如何打造铁血明军:从乌合之众到铁血雄师发生了什么?(转载)本朝跟汉朝更相似
来说说厚黑的老朱吧朱元璋为什么能打败陈友谅,貌似有一些道理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朱元璋话题: 陈友谅话题: 金陵话题: 筑墙话题: 张士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