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History版 - 滇西缅北大反攻
相关主题
中国远征军之战场整体态势中国远征军编制表
中国远征军之战场危机看萨苏新书<突破缅北的鹰>想到的
喋血远征(五)曲折的航线美国对民国的援助。
中国远征军要是现在远征日本会怎么样
血战松山中国远征军里的“娃娃兵”,是从哪里来的?
说到松山,想起龙陵二战日本投降前, 中国战区是否已经进入反攻阶段 ?
日第113联队松山焚旗玉碎,倭鬼不能进靖国鬼社喋血远征(一)建设一条生命线 (续)
国军送死队喋血远征(二)争分夺秒的运输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日军话题: 远征军话题: 松山话题: 密支那话题: 卫立煌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q*******u
发帖数: 3435
1
本文原载于《文史参考》2011年第6期 转载请注明出处
日本人认为,在二战亚洲战场,只有三次是他们所说的“玉碎战”,也就是日本人
全军覆没的战役,分别发生在滇西的松山、腾冲和缅甸的密支那,时间在1944年。这三
个地方是中国远征军和中国驻印军打下来的,他们在第二次入缅作战中,毙敌近7万,
完成了中国战略大反攻的全面胜利。
不断推迟的大反攻
早在野人山的密林里徒步向印度撤离时,首次指挥军队作战失利的史迪威就在痛苦
和愤怒中盘算着重新打回缅甸的计划,1942年5月24日一到新德里,他就在记者招待会
上表示:“我们一定要转入反攻”。7月19日,史迪威将收复缅甸的军事行动备忘录送
交蒋介石,计划由中国军队从云南、美英军队从印度、盟国军队从海上三方齐动攻击缅
甸,南北夹击、两栖作战,作战计划代号“安纳吉姆”。
然而,从英国方面来看,缅甸失陷并不具有影响全局的意义,只要能拒日军于印度
之外,英国对夺回滇缅路,恢复对华军运不感兴趣。因此,当蒋介石、史迪威与英方商
议反攻缅甸计划时,英方以各种理由加以拒绝。英国的重心在欧洲战场,况且,收复缅
甸,英国人不是最大的获利者。
中美英三国政治家在谈判桌上讨价还价的时候,因为计划迟迟不能开展而焦躁的史
迪威也没闲着。为了打破中国被封锁的局面,史迪威提出从印度利多修筑公路至缅甸密
支那,并接通滇缅公路,这就是中印公路。同时,架设一条从印度加尔各答至中国昆明
的输油管道。1942年11月,中印公路开工。1943年2月28日,筑路大军已经从利多向前
推进了70公里,进入缅甸境内。这一天正好是上一年滇缅公路枢纽腊戍失守后10个月,
美军为此举行了纪念仪式, 并在边界上竖起一块路标,上面写道“欢迎来缅甸!此路
通往东京。”
反攻计划的推迟,客观上也给日军创造了站稳脚跟的机会。日军补充兵员,并在松
山、龙陵、腾冲、密支那建立永久性防御工事,特别是松山阵地,号称“东方马其诺”
,为我军以后的反攻埋下了祸根。
1943年10月,史迪威指挥中国驻印军及美军一个支队率先从印度向缅北进攻,军队
分批乘火车从利多出发,翻越印缅边境的原始森林野人山,相继打通胡康河谷和孟拱河
谷,接近缅北第一重镇密支那。
奇袭变成消耗战
密支那位于伊洛瓦底江西岸,江水东南环抱,其它几面均为复杂崎岖的山峦,遍地
为森林,中间为一小平原,为缅北铁路的终点,有公路四通八达,城西、城北两处均有
飞机场,是交通枢纽、行政中心,也是战略要地。驻守该地的日军有3000人以上(一说
5000人)。
1944年4月21日,史迪威做出一个大胆的战略决策,由美国梅里尔准将率中美联合
突击兵团奇袭密支那。突袭团分K、H、M三个支队,同时进发。各队分别于4月28日至30
日由孟关南下,翻越库芒山脉。
这是一条艰险的路。随着雨季的到来,蚂蝗无处不在,加之山陵坡滑,难以行走,
仅5月4日一天内便有20匹驮畜坠入谷底摔死。K、H两支部队食物用尽后,靠挖巴蕉根充
饥,二十几天的行军全靠指南针指示方向,无线电联络空投给养。5月17日,H部队走出
森林,到达密支那郊外。
5月18日10时,H部队首先对密支那南归机场发动攻击,美国空军第10航空队配合进
行空袭。守敌百余人措手不及,纷纷退入市区,机场及附近堆满给养及弹药的仓库均完
整落入联军手中。占领机场后, H部队向史迪威发出电报,表示运输机可以降落。午夜
过后,大批C一49型运输机和拖戈的滑翔机在战斗机掩护下于南归机场降落,一门门火
炮从机腹吐出。19日,K、M部队也抵达密支那,加强了攻击力量,史迪威和郑洞国也于
当日带着记者飞抵密支那,一时间“盟军奇袭密支那”的报道传遍全球。从20日起,驻
印军第89团和42团及炮兵部队也陆续空运到密支那。
然而,日军毕竟在密支那经营了两年,工事坚固、配置合理,遭突袭后立即从周边
增调援军。驻印军指挥官也未能及时支援前线,扩大战果,又犯了逐次使用兵力,被敌
各个击破的错误,使奇袭的效果化为乌有,密支那战役变成了“绞肉机”。
此前,由于史迪威对中国军官的不信任,密支那战役的前线总指挥一直由美国人担
任。5月20日到7月13日,联军冒雨进攻,伤亡惨重,收获甚微,史迪威一连换了3个美军
指挥官,7月13日,他终于任命了一个中国人——新30师师长胡素为总指挥。
胡素继任后, 首先派出大量观测人员,从17日进攻发起后仅用一天便查知伊洛瓦
底江东岸和北岸日军炮兵游动的规律和路线,以及市区各大小火力点、防空屯兵洞的位
置,随后在炮火和飞机准确投弹、轰击下,不足一小时, 将日本人的工事大部摧毁。
18日夜,日军外围据点全部被拔除,至此攻击进入市区争夺战。
8月2日凌晨2时,总攻开始,在正面强攻受到强火力阻滞的情况下,第50师师长潘
裕昆组织敢死队,携带轻便武器和通迅器材,利用夜幕掩护,分组潜入敌后,干掉哨兵
,破坏路标,捣毁电器,把敌通迅线路全部割断,使日方指挥处于半瘫痪状态。随后,
中美军队果断猛攻,8月5日,密支那日军大部被歼,总指挥水上源藏自杀,8月6日,密
支那战役彻底结束。
此役中美军队伤亡6551人,先后毙敌2300余人,并将战线推向缅甸中部,而飞越驼
峰的运输机则可以避开险恶的高山地带,选择较宽阔低平的安全航线,舵峰空运量猛增
。不久,中印公路也延伸至密支那,该路最艰巨的一段——利多至密支那竣工。世界最
长的输油管道也越过密支那向利多铺设,整个缅甸战场的形势发生巨变,并有力支援了
美军的太平洋战场。
卫立煌被美国人称为“常胜将军”
与此同时,在滇西的中国远征军,也在司令卫立煌的指挥下浴血奋战着。
卫立煌,字俊如,出身贫寒农家,曾担任过孙中山的卫士,以行伍出身,凭借战功
递升为国民党赫赫有名的“五虎上将”之一。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中,卫立煌既无后台又
非黄埔嫡系,是一个不多见的“异数”,被人称作“嫡系中的杂牌”,意指部队属于中
央军系统,但个人出身没有什么优势。长期以来,他形成一套独特的生存法则和处事方
式:中央实力派排挤他,他便靠拢中共;蒋介石启用他,他又卖力为蒋打仗。
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蒋介石即任命卫立煌为司令长官,并派
专机接卫由西安赴重庆。但因卫立煌在洛阳时赴前线视察部队,马惊坠落,震伤脑部,
最终未能就任。
中国远征军重组之初,史迪威接受宋子文的推荐,向蒋建议由陈诚担任远征军司令
,陈诚到任后,对远征军中蒋介石的嫡系军官的指挥颇感掣肘,以宋希濂为代表的这些
“黄马褂”(黄埔系)和“陆帽子”(陆大毕业者)遇事越级上报,颇难指挥。不久,
陈诚就被第9集团军司令关麟征顶撞,气得胃病发作吐血,辞职回重庆修养。亦有一说
,是因为陈诚和史迪威关系亲密,蒋起了戒心。蒋那些肩章上金星闪闪的嫡系们,关键
时候用得上的数不出来几个,而卫立煌能打仗,与美国人素无渊源,再者卫本人无派系
,善于团结不同系统的队伍,成了远征军总司令的不二人选。
卫立煌宣誓就职以后,首先和云南省地方实力派龙云接洽,建立起亲密的个人关系
,龙云应允对远征军大力支援接济。他又注意联系地方各级群众,并逐一拜访怒江东岸
的土司,希望获得土司们人力、物力的支持。到任后,卫立煌首先将司令长官部从楚雄
前推至保山,并在离怒江前线70公里的马王屯设立前敌指挥部,同时下令下属各级单位
逐次前移。卫时常到所属各部视察训练,去时轻车简从,他常常亲自驾车,将所属6个
军16个师都巡视过一遍。
“中国通”史迪威对卫非常信任,称其为“常胜将军”,《时代》早在1937年11月
即以这一评价对卫作了隆重报道。美军顾问认为卫是老牌资历、新派做法,也比较欣赏
他。鉴于中国军用地图测绘精度差,卫请求美军提供航拍照片拼接的怒江战区地图,并
请美军严格把握制空权,特别注意日军“零式”战斗机的攻击,并提出美军轰炸机对缅
甸境内的日军机场进行预先破坏的设想,美军都一一遵办。
“右勾拳”变成“双风贯耳”
出于对东部豫湘桂战场日军大举进攻的担忧,蒋介石对滇西的反攻一直采取拖延态
度,直到罗斯福以减少援助为威胁,蒋才决定1944年5月11日渡过怒江对敌攻击。
远征军最初计划:右翼霍揆章第20集团军为攻击集团,以收复腾冲为目标;左翼宋
希濂的第11集团军为防守集团,作为助攻,牵制芒市、龙陵方面的敌军,不让其向腾冲
方面支援。这个计划是一记“右勾拳”,相对保守。
5月11日夜,中国远征军在没有遇到大规模阻击的情况下,顺利渡过怒江。5月16日
上午9时,第11集团军击溃勐糯的一股日军,在一名日军军官的尸体上搜获日军第56师
团作战命令一份,在这份作战命令上,我军反攻作战方案赫然被列为第一条,而且部署
完全是针对我计划而为。当时,远征军下达各集团军的作战计划都是口头传达,日军怎
么会拿到我军反攻计划文件?宋希濂判断:一定是内部出了大汉奸和败类,连声大骂,
并报告卫立煌,建议改变作战方案。
前线战况也印证了日军早已洞悉我军部署,日军第56师团主力近万人全部集中在了
腾冲方向的高黎贡山一线,利用险要地形频频反击,我军攻击受挫,伤亡惨重。战报送
到远征军司令部,卫立煌脸色铁青,一拳砸翻了桌上的沙盘,甚至怀疑日军间谍打入了
重庆统帅部。在这种情况下,作战方案必须改变,原本佯攻的左翼必须真正出击,给日
军一个“双风贯耳”,这一计划改变得到了重庆统帅部的批准,松山和龙陵成为左翼集
团的首要目标。
究竟是谁把机密泄露到日本人那里去的?这个谜团直到1969年才被日本防卫厅战史
室编撰的《缅甸作战》揭开:1944年2月中旬,中国一架军用飞机因浓雾迷航,在腾冲
迫降,当时俘获中国少校军官一名,并缴获了新密码本和远征军人员编制表,此后,日
军破译密码就颇为容易。幸而,勐糯之战缴获了日军作战命令书,后人评价,这是滇西
反攻取得胜利的“转折点”。
攻克“东方直布罗陀”
松山,属横断山系高黎贡山山脉,由大小二十余个峰峦构成,海拔2200米的主峰顶
上,北、东、南三面可俯瞰气势恢弘的世界第二大峡谷——怒江峡谷。怒江东岸的高山
峭壁与西岸的松山对峙,形成惊涛拍岸、飞峰插云的怒江天堑。滇缅公路经惠通桥越过
怒江后,在该山的悬崖峭壁间盘旋四十余公里。松山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是滇缅公路的咽喉要塞,被美国军事家称为“东方直布罗陀”。
据日方资料,自1942年5月进至怒江西后,日军就将松山作为警备中心、进攻据点
和防御支撑点三位一体的战略要地,开始阵地建设。1943年,日军拟将松山建设为永久
性防御要塞。
1946年9月,著名历史学家、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方国瑜先生现场踏勘了松山等滇
西战场遗址。那时,松山阵地遗迹还保存如初,方国瑜得以进入日军工事细致考察,他
描述道:“敌堡垒主体之构筑,大部分为三层,上作射击与观测,中作寝室或射击,下
作掩蔽部或弹药粮食仓库;更于下层掘斜坑道,其末端筑成地下室,又有于下层之四周
筑地下室者。堡垒上掩盖圆径至70厘米之木柱,排列成行,积四五层,上铺30毫米厚的
钢板数层,积土厚逾1米,虽山炮命中,亦不能破坏此坚固工事。堡垒出地面之四周,
安置盛满沙石之大汽油桶,排列三重,桶间复加钢板数层,桶外被土,故150毫米榴弹
重炮命中不能破坏,内部所受之震荡亦微。堡垒内三层之间,亦盖以圆木径50厘米者二
三层,故上层倒塌不致影响下层。堡垒间之交通壕,纵横交错,更掘暗壕以通堡垒内之
坑道掩蔽部,及阵地边缘交通壕,上间有掩盖,或以壕之侧壁掘掩蔽壕成环形,守备阵
地或伸出以消灭死角。”
在阵地的建造过程中,日军进行了重炮轰击和飞机轰炸试验。试验表明,数枚500
磅的重型炸弹直接命中,亦未能使工事内部受到损害。缅甸方面军司令河边正三在写给
南方总军的报告中称:“松山工事的坚固性足以抵御任何强度的猛烈攻击,并可坚守8
个月以上。”
由于情报工作落后,11集团军最初对松山颇为轻视,认为可以轻松攻下,投入兵力
有限,大部队越过松山直攻龙陵。对龙陵的进攻开始后,由于松山久攻不克,弹药粮草
等只能靠人力、畜力从保山大后方翻越山路转运,加上雨季影响,根本无法保障龙陵前
线需要。6月11日腾冲日军增援龙陵,我方本已攻占的龙陵城区一部之防线被攻破,不
得不退守相持,而腾冲攻势亦陷入胶着状态,至此,滇西战局全线告急。远征军这才意
识到松山是扭转滇西战局的关键。此时,最先投入松山战场的新28师零一个团已经伤亡
惨重,无力承担进攻任务。
十战松山
6月30日,卫立煌决心由远征军总预备队新编第8军担任松山攻击,令第8军军长何
绍周接替71军军长钟彬,完成指挥权交接。此后,第8军接连发动了9次攻势,加上新28
师的第一次进攻,可谓“十荡十决”。
最初,新来乍到的第8军也不明白他们面对的究竟是什么。所有的攻击都是自下而
上的仰攻,有时更是要在大雨中攀爬80度的斜坡,日军按地形配置火力点,基本没有死
角,每前进一步我军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日军狙击手藏在密林里对我军射击,我军根
本看不见敌人在哪里。日军的碉堡均为五边形,各个方向都有射孔,有时我军已经越过
堡垒攻上山头,又被后面碉堡里的日军打死。有时远征军已经占领一个阵地,还没来得
及搭建工事,就被日军一个逆袭打退。
驻守松山的日军全部是来自九州的矿工,凶横顽强,单兵作战能力突出,而远征军
缺少全自动武器,有时在白刃战中处于不利,很多远征军都死于日军刺刀之下。据远征
军老兵回忆,这些日军打起仗来,有一种已经死过了的感觉,像鬼像野兽,反正不像人
。而日军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战法也确实增大了他们的战斗力。
7月中旬,第8军军长何绍周电告东岸炮兵调整战术,改区域性轰炸为限制目标,精
度射击,定点破坏。军长何绍周将指挥所推进至离前线1000米之内,卫立煌也2次亲临
。为了摧毁敌工事,敢死队把炮拆成几大部件,深夜用骡子运上山,在距敌碉堡300米
的地方组装发射。
松山顶点的工事最为坚固,侧方火网也最强大,我军曾四度攻击,虽到达山顶,但
因不能进入堡垒内部,伤亡过大,终不能立足。8月3日起,远征军决定使用坑道爆破技
术,开始对壕作业,从距敌150米处同时开挖四条壕沟向目标推进,由于不能容纳多人
工作,及土质坚硬,作业压力颇大。越接近敌堡也越容易被敌人掷手榴弹和步枪射击。
8月13日,壕沟末端距敌堡30米,开始向敌堡下部开掘通道。18日,我工兵在敌堡下已
挖出两个十字形的药室。根据美国专家的计算,需要3000公斤TNT炸药才能把碉堡炸飞
,19日下午,炸药全部装好,爆破时间预定为20日9时。
点火位置在荣3团指挥所,距松山顶点约500米。掩蔽部内,放着10部用电话机改装
的点火机,通常爆破只需一两部点火机,这次为了防备不测预备了10部。在掩蔽部外,
还备份了一套常规的导火索引爆装置。
9时15分,军长何绍周在竹子坡通过电话下令:“起爆!”
一股巨大的爆炸力量冲天而起,把主峰整个大碉堡托起数米歪斜地栽倒在山顶上。
同时,一股浓浓的烟柱从主峰窜起来,烟柱头上戴一顶帽子,很像多年以后在电影里看
到的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浓烟中可见日军尸体、树干、汽油桶、枪炮以及无数的军用
物资和装备,漫天飞舞。烟柱足足有一两百米高,停留在半空中,久久不散。这时,掩
蔽部内外的官兵爆发出发自内心的怒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通滇缅公路!打回老
家去!收复祖国的一切失地!最后的胜利是我们的!中国胜利万岁!”大家互相紧紧拥
抱,每个人脸上都淌着激动的热泪。
占领松山战场的制高点后,日军空间被不断压缩,此后经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役
,9月7日,日军全部被肃清,松山战役结束。此战耗时95天,先后投入了10个团2万人
,共伤亡7763人(其中阵亡4000人)。毙杀日军超过1250人,敌我伤亡比1:6.2。远征
军终于打破了滇西缅北会战的僵局,滇缅公路可以畅通无阻地运送大批部队,装备、物
资及重炮兵通过了这个“东方直布罗陀”,向龙陵战场开去,形势立即逆转。9月14日
,经过连日来激烈的巷战,远征军光复腾冲。11月3日,龙陵战役结束。1945年1月,战
线被节节推至境外。
胜利会师
1945年1月27日,中国远征军、中国驻印军共同攻占中缅边境敌军最后据点——芒
友。两股铁流终于汇合。至此,滇西缅北地区日军最后一面膏药旗被拔除,日本第33军
宣告覆灭。中国期待已久的中印公路全线打通。
中国远征军会师典礼在芒友举行。会场中有两个方阵。左侧是身穿米黄色美式制服
的驻印军,右侧是身着深灰色中式制服的远征军。典礼台左侧一条标语:祝贺Y(远征
军)部队进军滇西马到成功!右侧也是一条标语:欢迎X(驻印军)部队反攻缅北凯旋
回国!正中央横幅上,赫然写着一个斗大的字:V。
在嘹亮的军乐声中,郑洞国、卫立煌,从左右两侧,大步流星登上典礼台。终于,
两双粗壮有力,指挥过千军万马的大手,紧紧握在一起。
会师后,远征军回国,驻印军新一军和第50师南下,先后拿下了新维、腊戌、南渡
、西保、南燕等市镇。3月30日,中国远征军攻克乔梅,与英军胜利会师。随后中国驻
印军凯旋回国。至此,中国驻印军与中国远征军的任务胜利完成。
1 (共1页)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喋血远征(四)空中的战斗血战松山
我经历的朝鲜战争之表演篇(转载)说到松山,想起龙陵
果粉们进来轰炸一下:关于远征军的战绩日第113联队松山焚旗玉碎,倭鬼不能进靖国鬼社
四野没有不服林彪的国军送死队
中国远征军之战场整体态势中国远征军编制表
中国远征军之战场危机看萨苏新书<突破缅北的鹰>想到的
喋血远征(五)曲折的航线美国对民国的援助。
中国远征军要是现在远征日本会怎么样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日军话题: 远征军话题: 松山话题: 密支那话题: 卫立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