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History版 - 邢来顺:俾斯麦武力统一德国的天时地利与人和(中)
相关主题
魏国和德意志国很相像吧二战后最大规模的种族清洗 (转载)
当年普鲁士的战略格局英国从来没有统一过欧洲
李鸿章见俾斯麦之后为何感到惭愧? (转载)人类历史的黄金时代
希特勒的评价 (转载)其实我觉得世界历史上最有趣的时代当数公元1180年前后的历史
德国人的开国之父可能是腓特烈大帝弱者的兴盛 ——《中世纪以来德国史》读后(转载)
其实德国可以这样写历史教科书沙俄对日本领土的窥视
不搞民族同化是死路一条俄罗斯学者对蒙古人入侵俄罗斯的研究结论。
日本的民族性为何与德国人神似? (转载)中国有没有大公这一级爵位?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普鲁士话题: 俾斯麦话题: 德意志话题: 法国话题: 奥地利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M******a
发帖数: 6723
1
2019/06/12
17:00
一枚石头
企鹅号
摘要:根据俾斯麦的计划,在对奥战争之后,接踵而来的必然是对法战争,因此不能羞
辱奥地利,以免其在日后普法冲突时不顾一切地站到法国一边复仇。
(三)俾斯麦的统一战争与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普鲁士统一德国的进程是在俾斯麦策划的三次连锁反应式王朝战争中完成的。第一场统
一战争是1864年德丹战争。如前所述,1848年德意志与丹麦之间曾因石勒苏益格荷尔施
泰因问题发生冲突。为解决丹麦与德意志在两公国问题上的矛盾,欧洲列强曾于1852年
签订《伦敦议定书》,规定两公国通过丹麦国王个人各自与丹麦联合,同时保证荷尔施
泰因的德意志邦联成员资格以及两公国自古以来的不可分离。丹麦国王也答应不归并石
勒苏益格。然而,1863年新即位的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九世(Christian IX.,1818–
1906,1863–1906年在位)却在丹麦民族主义者压力下批准了议会提交的新宪法,将拥
有独立地位的石勒苏益格改由丹麦政府直接管辖,从而违反了1852年《伦敦议定书》。
对此,德国舆论一片哗然。德意志邦联议会在要求丹麦政府收回法令未果之下,于1863
年派萨克森和汉诺威军队开进了荷尔施泰因。
两公国争端的出现,成为俾斯麦检验其“铁血政策”的良机。他毫不隐讳地表示要吞并
两公国。此时国际关系格局也有利于俾斯麦推行自己的政策。在德意志内部,另一大邦
奥地利不敢明确支持德意志在两公国争端中的要求,害怕因此引发本国非德意志地区的
民族运动。俄国由于普鲁士支持其镇压1863年波兰起义(PolnischerAufstand1863)而
心存感激,作出了不对普鲁士采取军事行动的保证。法国此时正兵陷墨西哥,自顾不暇
,且俾斯麦在1863年底暗示可能将莱茵河西岸地区割让给法国,故而拿破仑三世对因两
公国争端可能引发的冲突问题态度淡漠。英国虽然威胁要进行干涉,但没有大陆盟国的
配合,仅凭自己的两万陆军难有作为,况且它还想利用普鲁士牵制法俄两国,故而没有
全力介入。在这种有利的国际形势下,俾斯麦采取了明智的策略。
《德国通史》第四卷:民族国家时代(1815–1918),本套丛书由邢来顺、吴友法主编
,本卷由邢来顺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19年出版。
其一,打出维护1852年《伦敦议定书》旗帜,从而可以堂而皇之地抵制各列强的干涉,
避免“招致和其他强国的紧张关系”。其二,拉拢奥地利共同行动。这样既可防止英法
的联合军事威胁,又掩盖了普鲁士吞并两公国的企图。当时各列强都不愿普鲁士吞并两
公国而进一步壮大,因此,在它们看来,普奥共同行动是防止普鲁士吞并两公国的可靠
保证。此外,俾斯麦与奥地利合作还另目的,即为日后对奥战争埋下伏笔。
经过周密策划,普奥两国于1864年2月初联合进攻石勒苏益格,迅速击败了丹麦军队。
由于俄、法、英等列强作壁上观,丹麦政府求援无望,被迫于10月30日签订《维也纳和
约》(Wiener Friedensvertrag),将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和劳恩堡三公国交给了
普奥两国。
俾斯麦的第二场统一战争是1866年的普奥战争,也称德意志战争。俾斯麦担任驻法兰克
福公使期间就已经认识到,奥地利是普鲁士的“天然敌人”,“德意志命运的难解之结
,不能用执行双雄并立政策这种温和方式来解开,而只能用剑来斩开”。因此,他在结
束对丹麦战争后就立即将还没冷却的枪口对准了盟友,准备利用在两公国问题上的矛盾
向奥地利发难。1865年8月14日,普奥两国签订《加施泰因协定》(Gasteiner
Konvention;Vertrag von Gastein),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施泰因归两国共管,但行政
分开,前者管理石勒苏益格,后者管理荷尔施泰因,劳恩堡以250万塔勒尔卖给了普鲁
士。虽然两公国问题表面上获得了解决,但“共管两公国”实际上是俾斯麦有意埋下的
纷争种子。荷尔施泰因远离奥地利本土,却完全处于普鲁士的包围之中,因此迟早会落
入普鲁士手中。俾斯麦自己也称《加施泰因协定》只是“遮盖裂缝的糊墙纸”。1866年
2月,俾斯麦在御前会议上表示:普奥战争已经只是时间问题。
当时对普奥两国的较量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是德意志的两大强邻的态度。俄国原本在普奥
争霸中是抑普助奥的,但奥地利在克里米亚战争中采取敌视俄国的举动,还与英法一道
支持反对俄国统治的1863年波兰起义,都引起俄国的不满。普鲁士则相反。1863年2月
初,普鲁士派阿尔文斯莱本将军(Gustav von Alvensleben,1803–1881)前往彼得堡
,签订《阿尔文斯莱本协定》(Alvenslebensche Konvention),明确支持俄国镇压波
兰起义。俄国因此转而亲普疏奥。对于法国,俾斯麦则施以诱饵。他向法国驻柏林大使
馆秘书放风,表示将承认法国在世界上一切通行法语的地方扩张(暗示法国可以获得比
利时)。拿破仑三世信以为真,明确表示不会支持奥地利。稳住法国后,俾斯麦又争取
意大利的支持,以期在未来战争中使奥地利腹背受敌,分散其力量。意大利正盼着收复
奥地利统治下的威尼西亚,故而与普鲁士一拍即合。双方于1866年4月8日签订了《普意
同盟条约》。
1862年担任普鲁士首相的俾斯麦
在一切准备就绪后,俾斯麦开始采取措施加剧与奥地利的冲突。《普意同盟条约》签订
后的第二天,他便提出了一项改革德意志邦联的建议,要求按普遍、平等和秘密投票的
原则选举全德议会,意在选出一个资产阶级自由派控制的亲普鲁士的全德议会,进而削
弱奥地利在德意志邦联中的霸主地位。接着,他又向奥地利提出了貌似公允却难以被接
受的解决普奥矛盾的条件:两公国由普鲁士亲王管理,但不得并入普鲁士;德意志军事
领导权由奥普两国分享,普王成为北德意志军队的首领。显然,普鲁士要变相吞并两公
国并确立其在北德意志的霸权。
为了化解普鲁士咄咄逼人的态势,压制普鲁士的称霸野心,奥地利于1866年6月1日提出
将两公国的前途交由德意志邦联议会议决,目的在于争取中小邦国的支持,让普鲁士在
两公国问题上与整个德意志邦联为敌。
奥地利的举动正中俾斯麦下怀。他立即宣称,奥地利将两公国前途交由德意志邦联裁决
的决定破坏了《加施泰因协定》中有关奥普共管两公国的规定,遂命令普军于6月7日开
进了奥地利管辖的荷尔施泰因。6月14日,德意志邦联通过反对普鲁士的议案,普鲁士
宣布脱离德意志邦联。6月15日,普军侵入萨克森。意大利立即加入普鲁士一方作战。7
月3日,普奥两军展开决定性的柯尼希格莱茨战役,双方投入的总兵力40万人以上,结
果,奥军惨败。
奥地利在败局已定的形势下,请求法国出面调停。这时俾斯麦力排普王和将军们乘胜进
军维也纳的主张,提出了温和的停战条件:解散德意志邦联;奥地利退出德意志并同意
建立普鲁士为首的北德意志联邦。他之所以如此,除了防止法国可能的干涉外,一个重
要的原因是已考虑到日后对法国的战争。根据他的计划,在对奥战争之后,接踵而来的
必然是对法战争,因此不能羞辱奥地利,以免其在日后普法冲突时不顾一切地站到法国
一边复仇。1866年7月26日,普奥签订《尼科尔斯堡预备和约》(Vorfrieden von
Nicolsburg),8月23日又正式签订对奥地利而言相当温和的《布拉格和约》(Prager
Frieden;Friede von Prag):奥地利退出德意志;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施泰因两公国以
及协助奥地利作战的汉诺威、黑森卡塞尔、拿骚和法兰克福自由市并入普鲁士;建立以
普鲁士为首的北德意志联邦;巴伐利亚、巴登、黑森达姆施塔特、符滕堡等南德四邦自
主;威尼西亚归并意大利。
1635年的斐迪南二世
8月18日,即《布拉格和约》签订前5天,普鲁士就已经与北德诸邦间缔结了一系列条约
,即所谓的“八月盟约”,形成了所谓的“八月联盟”(August-Bündnis),建立了
北德意志联邦。1867年7月1日,俾斯麦起草的《北德意志联邦宪法》(Verfassung des
Norddeutschen Bundes)正式生效。它包括21个邦和3个自由市,成为未来统一的德意
志帝国的基础。根据宪法,普鲁士国王和首相分别兼任联邦主席和总理。联邦的军政和
外交大权也由普鲁士掌握。
俾斯麦的第三场统一战争是1870年–1871年德法战争。1866年战争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德
国统一问题。美因河以南的巴伐利亚等四个邦国由于法国的阻挠仍滞留于北德意志联邦
之外。拿破仑三世宣称:德意志应划分为三块,永远不得统一。如果俾斯麦要把南德诸
邦拉进北德意志联邦,法国的大炮就会自动发射。俄英两国也反对普鲁士强行吞并南德
地区。沙皇亚历山大公开表示反对普鲁士“侵犯”该地区,英国外交大臣克拉林顿也表
示不能容忍普鲁士以压力政策克服美因河界线(Mainlinie)。因此,要最终完成德国
的统一,还必须克服法国的阻挠,并寻找可为英俄接受的时机。俾斯麦为此又开展了一
系列外交活动。
首先,加强德意志内部的团结。1866年8月13日、17日和22日,俾斯麦以宽大和约为交
换条件,同时利用法国对南德地区的领土要求所造成的压力,促使符滕堡、巴登和巴伐
利亚与普鲁士缔结了抵御法国进攻的秘密攻守同盟(Schutz und Trutzbündnisse),
次年4月11日又与黑森达姆施塔特签订了攻守同盟条约,从而使南德四邦在军事上和军
事体制上普鲁士化。
其次,设置外交陷阱,为孤立法国作准备。普奥战争结束后,法国大使贝内德梯(
Vincent Benedetti,1817–1900)向俾斯麦提出将比利时并入法国作报酬。俾斯麦一
面让法国大使提出有关书面材料供普王研究,一面却暗中促使英俄出面制止法国的要求
。当英国向法国问及比利时问题时,拿破仑三世慌忙表示“不想用武力或威胁取得任何
领土”。结果,法国不仅一无所得,有关领土野心的证据还落到了俾斯麦的手中。此后
法国又将目光转向驻扎有普军的卢森堡,但俾斯麦以卢森堡是“古老的德意志土地”为
由予以了拒绝,由此形成了所谓的“卢森堡危机”(Luxemburg-Krise;Luxemburger
Krise)。最后,1867年5月的伦敦会议上,卢森堡被各大国保证为中立国,但“经济上
卢森堡仍保留在‘德意志关税同盟’中,并因此而继续属于德意志关税区域”。法国的
补偿要求再次落空。
1870年,拿破仑三世被俘后会见俾斯麦
当时欧洲其他大国的态度也对普鲁士有利而于法国无益。英国将法国视为海上及殖民争
霸的强敌,把俄国当做争夺中亚(Mittelasien)的主要对手,因而“总是欢迎加强中
欧以反对其周边两大强国的发展”。俄国则对于法国反对俄国肢解土耳其的政策并支持
波兰民族运动而大感不快。相反,普鲁士推行媚俄政策。俾斯麦在普奥战争结束不久即
提出支持俄国修改关于黑海非军事化的1856年《巴黎条约》,得到俄国的欣赏。1868年
3月,俄国甚至提出与普鲁士结盟的主张:一旦普法开战,俄国陈兵奥地利边境,以防
奥法结盟;普鲁士则应同意终止黑海中立化,并阻止奥地利在巴尔干地区扩张。俾斯麦
虽无心与俄结盟,但此时已知俄国不会站到法国一边。奥地利则还没有从1866年战争的
惊恐中恢复过来,针对法国的结盟建议,它竟然表示普法开战6周后才能加入战争,实
际上是要等到法军胜利时参加分享胜利果实。意大利则明确提出,只有法国军队撤出罗
马(Rom),才能考虑结盟问题。法国在欧洲已陷于形影相吊的孤立境地。
1868年9月,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二世(Isabella II.,1830–1904,1833–1868年在
位)被废黜,逃往法国,新上台的西班牙军政府决定寻找一位新君主。俾斯麦认为这是
刺激法国、挑起冲突的良机,遂派人往马德里活动。1870年2月,西班牙政府提出将王
位献给霍亨索伦西格马林根家族(Hohenzollern-Sigmaringen)的利奥波德亲王(
Prinz Leopold von Hohenzollern-Sigmaringen,1835–1905)。俾斯麦力主利奥波德
接受王位。其理由是:这意味着霍亨索伦家族将从东南两面包围法国,必然遭到法国反
对;与此同时,一旦爆发战争,法国将被迫分兵比利牛斯山一线,从而减轻普军压力;
此外,它还可以促进德国与西班牙殖民地的贸易,使德国在经济上受益。
法国则早就想用战争来摧毁日益强大的普鲁士。还在普奥战争结束时,法国国务大臣欧
仁·鲁埃(Eugéne Rouher,1814–1884)就曾敦促拿破仑三世“粉碎普鲁士并夺取其
莱茵地区”。因此,当利奥波德亲王接受西班牙王位的消息在7月初传到巴黎后,法国
舆论立即一片哗然。法国政府不仅要求普王说服利奥波德放弃继承王位,而且命令其大
使贝内德梯前往埃姆斯浴场(Bad Ems)疗养地,要求普王声明无意侵犯法兰西民族的
利益和尊严,并书面保证永远不赞成霍亨索伦家族的亲王登上西班牙王位。对于法国的
命令式要求,普王自然不悦,因此,虽同意劝说利奥波德放弃王位,但拒绝做出其他保
证,表示对法国大使再“无话可说”。7月13日,普王顾问、外交部驻宫廷代表海因里
希·阿贝肯(Heinrich Abeken,1809–1872)将相关情况电告俾斯麦,这就是著名的
埃姆斯电文(Emser Depesche)。
俾斯麦不愿意挑起法国发动战争的如意算盘因普王的忍让而落空。当他从普军总参谋长
毛奇(HelmuthKarlBernhardvonMoltke,1800–1891)那里得到“迅速爆发战争比推迟
对我们更加有利”的结论时,立即将埃姆斯电文加以删节和压缩,使原来表示委屈和解
的电文在含义上变为:法国提出了令人难以接受的、侵略性的要求;普王拒绝了法国大
使的无礼要求。这一电文果然成了引逗“高卢牛”的红布。原来听起来是退却的信号,
在俾斯麦的笔下却瞬间转换成了回答挑战的号角。7月14日,经删节的埃姆斯电文刊登
于《北德总汇报》(Norddeutsche Allgemeine Zeitung)。法国政府在一片“打到柏
林去!”的呼声中于7月19日正式向普鲁士宣战。
1 (共1页)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Prince如果不是用于王室成员,其实是最低级的君主吧?德国人的开国之父可能是腓特烈大帝
1735年美国还没有呢其实德国可以这样写历史教科书
当年北洋军战斗力怎么样?不搞民族同化是死路一条
方志远竟然把姬旦和姜子牙当成了公爵日本的民族性为何与德国人神似? (转载)
魏国和德意志国很相像吧二战后最大规模的种族清洗 (转载)
当年普鲁士的战略格局英国从来没有统一过欧洲
李鸿章见俾斯麦之后为何感到惭愧? (转载)人类历史的黄金时代
希特勒的评价 (转载)其实我觉得世界历史上最有趣的时代当数公元1180年前后的历史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普鲁士话题: 俾斯麦话题: 德意志话题: 法国话题: 奥地利